澳大利亚学徒制改革五篇

2024-07-19

澳大利亚学徒制改革 篇1

一、三项培训

我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以学员 (学徒) 的培养为核心, 以课程为纽带, 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 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为此, 在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上, 我校将“现代学徒制”学员培训的重点放在订单培训、行业培训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三项培训上, 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最佳结合点。

1. 订单培训

2011年, 我校与中国重汽吉林九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开展了学徒培训。2012年9月, 与东兴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培训协议, 开展了项目研究和建设工作。2012年11月, 召开了校企深入合作内涵建设研讨会, 12月, 组织学员开展入企体验及实践活动。

通过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方案, 开展招生宣传, 我校共招收学员48名, 经入企参观、企业面试等双向选择, 有44名学员作为企业的后备员工, 即学徒, 分别加入“东兴班”、“九新班”冠名班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我校通过教师入企实践、校企深入合作座谈会、内涵建设研讨会等多种形式, 就培训计划、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和研讨。这些学员作为企业的“后备员工”, 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学员, 又是学徒,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 分时段进行学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岗位实践锻炼, 开展半工半读。校企深入合作、共管共育, 较好地实现了校企文化对接、培训生产对接、岗位技能对接。学员按照企业要求量身定做, 既满足了企业需求, 又使学员学到了真正的本领。经过培训, 受训学员全部顺利通过学校和企业双重考核, 考取了中级职业技能证。

2. 行业培训

我校是吉林市唯一的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基地, 吉林地区唯一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我校采用“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 紧紧依托行业管理和约束机制, 先后与吉林市100多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共同开展培训。按照交通行业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和考试大纲要求, 学校负责集中理论培训, 企业师傅负责实操培训, 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自2012年9月到现在, 共组织我市1200余人次的机动车维修及检测从业人员成功考取了交通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证。同时, 与农机行业紧密合作, 全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以来, 通过集中授课、组织行家里手到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进行分类辅导等形式, 先后组织吉林市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昌邑区和经开区3000余户农民开展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维修及保养培训, 组织考取农机驾驶证, 使广大农民持证驾驶、规范作业, 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受到农户的欢迎和好评。

3. 在岗职工培训

企业要求在岗人员具有职业资格证和从业证, 因此, 员工培训需求量大, 但由于企业生产任务重、员工工作时间紧, 企业很难组织员工外出参加培训。为此, 我校对在岗职工采取“5+2”、“白+黑”等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即学员可根据企业和岗位实际, 选择5天在企业从事岗位工作, 2天双休日到学校参加学习, 也可选择白天在企业工作, 下班后到夜校学习。由学校教师依据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大纲对学员进行集中理论培训, 将实操培训与日常工作、生产生活相结合。教师以下发任务单的形式将实训教学内容布置给学员, 由学校指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指导或由学员自行选定实操师傅, 分组分项目推进, 既有效利用并缩短了培训时间, 节约了培训成本, 又调动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保证了实训任务的高效完成。

二、四项建设

1. 加强组织建设, 夯实“现代学徒制”实施基础

行业、企业的参与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组织保障。我校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建立有效沟通渠道, 了解培训政策动态, 宣传培训优势, 争取政府及行业支持。与企业、社会公益服务机构搭建交流平台, 研究培训项目, 审定建设计划, 提高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领导牵头,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共同成立了“现代学徒制”研究组和工作组, 明确职责分工, 开展培训调研、论证与实施, 深化培训模式改革。通过学习、研讨和交流, 保证了培训模式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现代学徒制”实施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专家、教师及广大学员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我校研究组人员全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研究、推进及总结工作, 不断提供政策、理论支持, 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工作组成员按照“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 与企业深入交流合作, 共同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 编制了《“现代学徒制”培训手册》。在实施过程中, 拟订培训协议, 进一步规范合作培训行为, 为培训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保障。

3. 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现代学徒制”实施竞争力

我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三个能力上, 即注重提高学员就业竞争力,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作战力, 提高培训和服务社会能力。一是坚持“校企合作, 共育共管”, 结合广大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调研, 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分项目、分工种、分层次、分模块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及培训任务单1000余个, 使学员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 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教育, 更快地提升学员岗位技能。二是坚持“培训培养, 吸纳引进”, 抽调30余名骨干专业教师对培训项目进行深入研究, 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高级技师参与培训过程的指导与落实, 建成了可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职业培训需求的“师资库”。三是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集中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专业培训、创业培训, 组织教师入企实践、专业调研, 教师参与培养率达到100%。

4. 加强框架建设, 打造“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

我校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学员培训质量为核心, 坚持“三培、四建、五改”。即在培训项目上坚持订单培训、行业培训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三项推进, 在项目建设上坚持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内涵建设、框架建设齐头并进, 在培训改革上, 坚持从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评价模式、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等五方面改革创新。加大“现代学徒制”培训的研究和实施力度, 将学校教育和企业体验有机结合, 将学校学习和岗位生产有机结合, 将集中培训和分组实践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校企资源优势, 全力调动和激发学校、企业、教师和师傅参与培训、管理、考核、就业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社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基本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企业”双重管理, “教师、师傅”双元负责, “学员———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 学校、企业深入合作, 资源共享, 共育共管, 共进双赢的“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

三、五大改革

1. 改革培训模式———培训质量明显提高

由学校负责学员文化课程及专业所需各项基本理论的培训, 企业负责专业技能及实践教学。学校确定专业教师做导师, 下企业指导学生理论学习, 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做师傅, 负责学员岗位技能培训。让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在企业真刀真枪践行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 促进学员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有效融合, 推动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确保学员在短期内达到职业技能标准或从业资格要求, 顺利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多年来, 我校学员职业技能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96%以上, 从业资格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95%以上, 受训学员持证率达100%。

2. 改革培训内容———培训实效显著增强

以培训对接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 深化培训内容改革。我校将培训内容转化成若干个岗位技能, 再将每个岗位技能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根据培训需要, 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依据国家标准的培训大纲, 制定培训计划, 编写适用、好用、具有鲜明培训特色的培训手册, 让培训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性。从受训学员就业跟踪情况看, 学员培训满意率达95%, 受训学员工作稳定性好、岗位适应能力强、后续发展速度快。仅就汽车维修工培训学员看, 两年内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学员达50%以上, 月工资水平均达到4000元以上。

3. 改革评价模式———培训机制逐步形成

以能力为标准, 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 将学员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 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学员既要达到国家规定相应工种的初、中级考核标准, 又要掌握企业1—2项核心岗位技能, 切实提高学员就业基础能力。在培训中, 企业参与学员培训、考核的全过程, 学员顶岗实训, 参与企业生产, 实现了“六个合一”, 即车间与教室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 学员与员工合一, 培训与生产合一, 管理与考核合一, 校企文化合一。通过探索和实践, 我校先后与5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 既为学校节约了物力成本, 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 也缩短了培训、转岗、就业时间, 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4. 强化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实施学校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挂职锻炼。鼓励优秀教师主动承担培训任务, 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 使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快速提升。2013年, 承担“现代学徒制”研究和培训任务的邢海波、周亮老师荣获了吉林省汽车维修工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5. 强化基地建设———培训能力稳步加强

我校作为吉林市劳动者素质培训定点机构,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 吉林地区唯一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吉林市唯一的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基地, 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全力推进培训模式改革的基础上, 坚持开展校校合作、校乡合作、校政合作。抓住并利用好相关行业及农民工培训相关政策, 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农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培训和上岗技能无偿援助等10余项培训。2012-2013年, 先后为企业和社会培训、输送学员6200余名。学校还组建了农机维修、电器维修和机械维修服务队, 定期深入农村、乡镇及生产企业, 免费提供技术咨询, 开展了农机、电器、机械等相关设备维修和服务60余项, 为学校创收300余万元, 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我校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技能培训放心学校, 2012年被评为吉林市劳动者素质培训先进学校, 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

摘要:当前,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文章结合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实际, 通过“三项培训、四项建设、五大改革”, 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最佳结合点, 走出了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培训之路。

关键词:三项培训,四项建设,五大改革

参考文献

澳大利亚学徒制改革 篇2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积极探索“企业、行业、学院”三元一体的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指导下习得岗位操作能力;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

2 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

本着为社会、为行业培养和输送,契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毕业生的重要责任和目标,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将通过与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提供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互通的校企合作关系,依托华为的广大合作伙伴,以“华为网络学院”为桥梁,逐步引入华为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探索“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4年我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网络学院”,依托厂商成熟和先进的技术研发实力,引入实用、热门领域技术,对接认证课程和人才培养课程,通过华为人才联盟,进行定向培养,构建“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院成为华为网络工程师的摇篮。

华为发起的人才联盟计划是基于华为全球产业链资源,为华为网络学院和实训基地优秀毕业生,以及通过华为认证的学生,提供ICT就业指导和推荐,为华为合作伙伴企业及客户输送合格人才的服务平台。

通过华为人才联盟搭建的信息平台,一方面使学校、培训合作伙伴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ICT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企业招聘到满足企业需要、促进企业发展的员工。

3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现代学徒制”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招生与招工对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华为人才联盟,获取华为合作伙伴企业的人才需求,按照企业招工岗位———华为网络工程师要求,成立“华为网络”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与华为合作伙伴企业进行联合招生进入该班,华为合作伙伴企业通过人才联盟经过以下步骤进行招工招生培养,如图1所示。

4 构建和实施基于行业标准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ICT行业人才的知识体系与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知识融合、技能跨界、标准演进”成为评判合格ICT人才的新标准。基于行业用人标准和华为实践,定义出七个维度的关键能力标准,指导学生360度全方位发展综合能力。

企业应用分析:分析企业业务中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和维护,使ICT网络结构更适用于应用

协议理解深度:对协议设计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在设计ICT网络,实施企业应用时,能考虑到协议自身的特点,“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严谨逻辑思维: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业务,并转化为系统分析语言

网络架构设计:根据企业应用的特点,设计出更加优秀的网络,兼顾企业ICT应用的中长期演进

产品特性技能:掌握主流应用产品技术特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ICT网络的设计和维护

故障诊断能力:在复杂ICT网络中,对协议缺陷、配置错误、网络稳定等问题进行准确定位和排除

项目经验:在实际项目中形成出色的组织能力,规划能力

5 聘请华为网络学院认证讲师教学和指导实习,实现教师与师傅的对接

学院通过聘请企华为认证讲师作为企业导师,手把手传授技术技能。华为网络学院认证讲师既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具备出色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良好的教学授课技巧,能够将知识技能有效传递给学生。

华为认证讲师培养是一个严格、系统的师资培训项目,教师候选人从甄选到技术培训、授课培训,再到考试答辩、获得认证的整个过程,均由华为各领域的专家讲解、指导和监督,确保输出优秀的讲师人才。

6 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

华为的认证是第三方Prometric(普尔文)考试机构完成的,该机构建立完善的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网络技术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培养,通过明确各层级的绩效贡献和关键能力要求,不断牵引学员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在贡献中实现提升。

本专业学生以ICT人才的职业发展生命周期为基础,明确从在校的学生到职场的新人,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专家的职业进阶路径。

对行业不同领域的人才,设计与之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方案,对其进行准确合理的能力评估和认证。

7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改革,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网络技术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接;招生与招工对接:网络技术专业招生与华为人才联盟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网络专业课程内容与ICT产业标准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华为网络学院认证讲师作为企业导师,传授技术技能;毕业与就业对接:毕业前经第三方考核将获得华为认证证书,企业直接录用。

参考文献

[1]崔玉波.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示例教学之我见[J].计算机教育,2012,(5).

[2]冯光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

[3]马东霄,黄立志.五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5(1).

澳大利亚学徒制改革 篇3

关键词:新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启示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在以德国双元制为蓝本的基础上,发展了成功而具有本国特色的新学徒制。并且把学徒制当成职业教育的主体模式,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新学徒制有效的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成功的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两者的优势互补。笔者认为我国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颇为必要。

一、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特点

(一) 资格证书的统一性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资格证书的统一性。在新学徒制培训结束后,学徒可以获得澳大利亚全国认可的学历资格证书,即AQF1-4级证书。[1]

(二) 培训课程的多样性

新学徒制的培训课程种类繁多,层次清楚,涉及全国各个行业的不同方面,从消遣娱乐的课程到就业预备课程,再到手工艺专业以及专业级的课程都有开设,这些课程按照类似科目分成不同的学科领域。实行弹性学习课程,既可以分阶段完成,也可以连续一次完成;既可以全日制,也可以半日制。

(三) 重视职业教育立法和组织,确保社会各界有效参与

1978年, 国会通过了由联邦经济部制定的《职业培训法》修正案,奠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在澳大利亚学徒制中, 学徒制的依据标准和培训项目是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资格框架和在资格框架下的培训包。[2]1990年澳大利亚颁布了《培训与保障法》,有效的保证了政府、企业、行业对新学徒制的关注和参与。

在组织上,从国家培训局到各个行业顾问委员会、学校管理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有行业代表组成,通过培训政策的制定、行业标准认证框架的建立、拨款等措施,确保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行业的需要。[3]

(四) 培训对象的多样性、广泛性

新学徒制培训的行业主要有建筑业、制造业、运输及印刷等各行各业。而且在新学徒制实施后,不再限制参加学徒培训的人员的年龄,只要是完成义务教育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学徒培训。

二、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成功经验总结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参与到新学徒制的运作中来,进而总结了新学徒制的基本经验。孙玫璐曾在其博士论文《职业教育制度分析》中将职业教育制度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大类: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目标群体(职业教育的施教对象)。学徒制也是职业教育制度中的一种形态,参考以上划分,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学徒四类。[4]

(一) 政府对新学徒制的参与

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中应做好经费支持、规划统筹和教学管理三大方面的工作。政府的引导和相关改革逐渐取得明显成效,职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从政府方面看,新学徒制的实施使政府受益,充分就业减少了政府对失业金的支付,广泛的培训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提供了高素质劳动者。

(二) 企业对新学徒制的参与

从企业方面看,新学徒制也收到企业的热烈欢迎,企业雇用学徒,支付的工资较低,学徒的培训费、福利、其他保险等都有政府来支付。

(三) 教育机构对新学徒制的参与

经费和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关键的保障因素。职教发展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因此,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加大对职教的投入;另一方面,职业学校面向社会的资金市场,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竞争政府商业化拨款的资金。同时,吸引行业、企业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职教资金利用率。另外,职教的发展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保证。

(四) 学员对新学徒制的参与

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学员的直接成本收益、其他教育选择的竞争及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学员参与现代学徒制。而新学徒制为学员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培训途径,而且他们可以获得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同时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作为新学徒制的四个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学员应该被赋予与其利益水平相当的权力,既能促进四方互相合作,也使四方互相制衡。[4]

三、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对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一)政府重视:完善法律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宏观调控

学徒制在中国推行,国家层面要有所作为。要颁布相应的法律政策来规范和管理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行为。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都积极参与到与职教相关的决策过程中来。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做法,学徒制的学生应该有特殊的法律地位,企业一定要和学生有某种一定的法律关系,同时企业一定要付给学生学徒相应的津贴,这是推行学徒制的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是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商业化拨款的方式运营新学徒制的。政府按照学徒人数、培训质量以一定的标准支持和激励学徒制教育。中国也需要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拨款。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单列出来,围绕“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等重要政策措施作出了新的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5]”

(二)资格评估: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我国未来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的经验,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整合起来,采用证书体系,促进专业证书与技能证书的整合,职业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整合。因此,完善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应当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度是一种能够有效将“工作”与“学习”、“就业”与“培训”相互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和制度,行业企业参与是先决条件。促进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包括政府拨款、征税制度、降低学徒工资、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合理的教学分工以及宣传造势等。我们要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让企业有积极性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过程,形成积极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体制,使“职场学习”与“学校学习”真正紧密结合起来。

四、小结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但凡成功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本国的实际紧密结合,有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特色就是国家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允许社会各界力量办学,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以适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社会各界吸引资金投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6]

参考文献:

[1]张南南.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3).

[2]芮小兰.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河北企业,2008(5).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241-242.

[4]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博士论文,2009.

[5]王继平,张力.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教育 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0-3-28.

[6]许云昭.超越差距——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9:34-35.

澳大利亚学徒制改革 篇4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有效推进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阐述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的改革情况,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的新思路。为构建长效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顶岗实习机制 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TH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4-01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而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学徒制在东西方国家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推进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国家高度重视学徒制培训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使之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学徒制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一、原有的顶岗实习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

传统的实习评价考核方式一般为:在学生下企业实习时,每人按要求发放一本实习手册,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按日或周填写日记或周记(甚至月记),记录实习感受;实习期间,带队指导教师或管理教师会定时或不定时记录学生的考勤及日常表现;顶岗实习企业会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前为学生做一个实习鉴定;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个人再写一份实习总结;最后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以上诸项内容依据比例给学生的实习情况写出评语或评定一个等级。也有一些院校将毕业论文及答辩环节一起纳入学生顶岗实习综合成绩。

这种模式下,承接顶岗实习单位的安全任务较重,同时因学生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是跟着队伍走,在实习单位几乎是只动眼不动手,较难实现“顶岗”实习;学生利用家庭或社会关系联系到的企业,以个人名义去单位的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学生本人也会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放松自我约束,实习效果较差。另外,在原人才培养方案中,顶岗实习设置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两到三周,学生到单位又因人多而采用轮岗实习,实际实习时间很少,实习效果普遍不好。

二、我校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从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实习模式的创新、实习内容的调整和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改革等方面对该专业新的顶岗实习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合作单位多是实力较强的国企和央企。学生们会钦佩企业领导体现出来的远见卓识,也会感叹合作公司的发展奇迹与辉煌业绩,心灵上受到强烈震撼,思想上受到深刻启迪,从这里不仅能找到思想和方向,而且还能找到方法和力量,信心更是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对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会充满期望,对自己的前途满怀希望,对“现代学徒制”实习充满信心,学生也会愿意报名应聘“现代学徒制”实习岗位。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学校设置有专门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采用不定期检查和学生实习日报告制度,严格监控学生实习情况,制定有学生顶岗实习审批表、实习请假审批表、实习鉴定表等管理标准 ;企业根据单位的管理制度,以内部员工的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纪律管理。在实习成绩考核中,制定有实习考勤记录表、实习业绩记录表、评分细则表、实习鉴定表等,在综合考核以上这些记录表和学生实习报告完成的情况下评定成绩,实行过程监控,形成综合的评定办法。

2014年,我院首先在 2011级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动车组技术专业三个专业近300名学生中进行试点,结果 85%以上学生自行找到了满意的实习单位,少数有困难的学生则由学院就业专业教师帮助联系,涉及实习企业30多家。在实习生返校会时,80多位学生汇报了自己顶岗实习的深切感受,并提交了实习报告,充分展示了这次 “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的成功。今年,我院将推广这一模式到10个专业,争取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

三、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为了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我们主张与技术含量、产品层次处于高端的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结合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进程,借鉴国外职教先进理论,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重构。这样的专业教学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处在行业岗位群的上游,能更好地实现我院“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定位。

我院与中车集团唐车公司以及中冶赛迪北京公司进行产学合作关系,明确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及考核细则内容教育。在学生进公司实习前,应使之明确意义,了解内容,熟悉评估方法,对于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违纪违规现象的学生,应及时坚决处理,并通过全院通报以维护考核的严肃性。

总之,采用企业师傅与院校实习指导(管理)教师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管理与考核。发了挥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作用,提高了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是推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它强化了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综合素养,在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建国.电气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考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8)

[2]陈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澳大利亚学徒制改革 篇5

现就我们教改试点一年多来工作与探索, 进行总结, 以期该教改项目更加成熟, 利于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举措:

1. 实施“现代学徒制”前期准备工作

1.1 精心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以及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的高职层次需求现状调研, 结合我校前期和锐捷网络、中锐科技建立的紧密校企合作关系, 根据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和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确定招生专业方向和学生规模。

在201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招生时, 由合作企业直接参与,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 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新生, 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组班, 这些学生 (学徒) 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 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学生, 又是学徒。

随着“现代学徒制”的不断深入推进, 往后就读我校的该专业新生, 先要取得上述两家企业其中之一的学徒合同, 经校企共同组织考核, 就能注册入学就读。

1.2 校企生签订协议, 明确三方职权利

在我校网络技术专业实施的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试点改革过程中, 学校和合作企业及学生签订三方协议, 明确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 (家长) 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协议方式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 (家长) 三方各自的职责。主要方式:校与企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 学业生 (或家长) 与企签订学徒协议。

1.2.1 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主体职责, 主导责任

学徒制教改中主体企业在网络技术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岗位需求状况, 以及未来三年岗位专业技能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个人在企业中的职涯规划等;

企业积极配合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主导进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学业评价;

精心安排指派企业优秀的技术骨干, 担任学生 (学徒) 的师傅;

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 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 聘用该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就业, 确保合格率在80%以上;

为学院的在职教师和毕业生在岗学习, 全面开放企业已建成的在线学习资源, 同时根据技术更新和发展的需要, 不断更新建设线上资源;

企业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 奖励企业中为学徒制人才培养而付出辛苦劳动的管理人员、师傅等,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2.2 校方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主要职责

学校明确学徒制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 和企业共同研讨, 充分统一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 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 精心制订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需要制定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到企业中, 进行顶岗实践煅练, 让校方人员和企业师傅能够充分地交流学习, 把从企业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带回学校, 以利于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适应IT技术的最新发展, 增加与企业需求适应的新兴专业课程的开发, 不断改革实施学徒制专业的课程, 使之更适合于学徒制教学;

全面改革与探索管理方式和手段, 校方主导构建适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管理体系;

根据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 重新分配教学时间, 采用工学交替、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教学模式, 为教师在企业完成横向科研项目和合作, 以及为学生从事实习活动创造条件。

1.2.3 学生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

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帮助他们消除顾虑, 积极引导并支持孩子到企业进行实践 (工学交替) ;

学生应按照校企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 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 同时接受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管理, 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履行相应的职责, 在企业实习期间应该特别注要遵守安全生产制度。

2. 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阶段

2.1 成立学徒制专业工作小组

依托学院的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基础, 成立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联合试点企业, 由企业人员、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 主要是负责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 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技术员工担任学生的导师 (师傅) , 一般1个师傅不宜超过3个学生。

2.2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校企联合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特别注重引入、消化企业员工的岗位评价体系, 改革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 重视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 由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双主体共同参与下, 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专业课程, 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实训项目”为主要特征, 校企合作开发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适当增减, 实训项目是按照企业需求, 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开发适合企业生产岗位的项目课程, 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 尤其是专业实践环节。

2.3 教学时间安排

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过程中的学徒学习环境, 校内是在企业和学校联合建立的生产性仿真实训环境和学校的课堂上的有机结合开展, 校外企业中, 分小组跟随企业师傅, 共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

学院的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习时间, 以三年学制计算, 学生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岗位培训。具体实施中, 分阶段进行, 根据学生专业能力成长的规律, 教学安排实施上采用“1.5+0.5+1”的形式, 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 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项目实训”或“轮岗实训” (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而定) , 后一年到主体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其中, 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 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 (学徒) 在毕业时能够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同时完成学历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课程, 也同时达到企业新招聘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

3. 校企教学资源协调与教学质量监控

3.1 教学资源共享

学院的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主要支撑包括技术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

一方面, 企业为实习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 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另一方面, 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要投入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 以供学徒实践学习所用, 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实践;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和职工培训的需求。

3.2 学生 (学徒) 管理

现代学徒制改革期间, 学生在学徒实践期间, 需要教师下企业全程跟踪, 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企业同时设立各类奖学 (教) 金, 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激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积极性, 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3.3 教学过程管理

参与学院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企业, 以主体方式全程参与学徒制班的教学, 派遣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指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

学院的教师要经常性与企业进行研讨, 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3.4 学生就业

学院的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过程中, 合作的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 可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作为三年后学生录用的条件之一。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专业技能的提升, 校企双主体都需要注重人才培养过程质量控制, 确保以上两家合作企业, 培养、录用合格毕业生达80%以上。

4. 实施成效

目前已完成的实施结果, 包括管理制度和核心能力课程教学资源。

完成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 制度与机制建设成果校企合作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企生各方职责与义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招生招工及就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等。

已完成了, 校企合作核心课程教材编写 (5门) , 线上资源建设成果 (实践课程3门) , 实训案例项目设计指导书等。

再经过今后1年多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探索与实践, 将总结提炼出以下成果:

优秀学徒成长典型案例, 优秀企业师傅“传、帮、带”的典型案例等。

通过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与评估, 完成该新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总之, 经过1年多实践, 目前虽尚未有毕业生, 但在教改实施过程中, 已经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成果, 可以提供给其它专业进行借鉴,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克江;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综述.辽宁高职学报2014年08期

[2]王洪斌;鲁宛玉;“现代学徒制”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 2010年 (11)

上一篇:本土化企业下一篇:学位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