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教育十篇

2024-09-12

免疫教育 篇1

健康教育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免疫预防, 可以普及社区群众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增强群众的自愿接受计划免疫的自我保健意识,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1]。

1 服务对象和工作方法

1.1 服务对象

根据《国家计划免疫实施规则》, 凡在本辖区内出生的0岁~7岁儿童均为建卡建证的对象, 婴儿出生后就到本辖区内的社区中心防保科建立免疫接种证, 同时建卡留档, 到婴儿满月后即来防保科实施乙肝第二针的免疫接种, 同时做好记录, 并预约下次的接种时间。

1.2 要求

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注射部位严格消毒, 确保一人一针一管, 同时要掌握所要接种疫苗对象的年龄、时间、方法、禁忌证等。加强科内冷链设备管理, 做好测温记录, 确保疫苗冷链管理的正常运转。每日要对接种室、冷链设备进行清洁, 接种室要紫外线消毒2 h, 并做好消毒记录。

2 健康教育的应用

2.1 根据家长的心理特点适时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计划免疫相关知识, 使家长主动接受免疫接种。

2.2 开展计划免疫方面的健康教育, 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初为人父母的家长, 缺少育儿经验, 我们应主动指导他们掌握儿童保健知识、婴儿喂养的方法以及一些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 广泛宣传计划免疫工作, 强调计划免疫工作对儿童一生健康的作用, 进一步把计划免疫与健康教育联系起来, 使群众能够懂得接种哪种疫苗可以预防哪种疾病, 提高群众的认知度。

2.3 通过健康教育, 消除群众的错误认识, 树立更好的健康意识和服务观念。上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制成功和广泛应用, 儿童的疫苗和菌苗的品种逐渐增多, 免疫工作进入有计划的轨道, 同时计划免疫工作进入更加有序、准确、连续的时代。但健康教育未能及时跟上, 群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认为计划免疫不就是打个预防针嘛?打不打都行, 什么时间打都可以。更有甚者, 因为孩子小, 2个月吃糖丸时就以种种理由推脱不愿带孩子到医院喂服糖丸, 图省事总想领回家吃, 总认为一个药丸吃了就行了, 你们喂和我们喂没什么区别,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耐心地向他们讲解疫苗的冷藏特点、温度要求以及喂服的注意事项和不按要求喂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通过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使家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能够主动、积极、按时接受计划免疫。

2.4 通过健康教育, 使群众意识到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在日常接种工作中, 有些儿童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如发热、皮疹、头痛等现象, 甚至还有接种百白破后会出现局部硬结、无菌性脓肿等。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深知儿童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躁的心情, 要及时对儿童采取措施对症处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的痛苦, 同时积极向家长讲解预防接种的知识, 教育家长认清什么是接种的异常反应, 同时利用文字、挂图等宣传材料让群众广泛了解预防接种后出现的一些反应属正常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人们逐渐认识到计划免疫是安全的、有效的, 消除了群众紧张的情绪, 缓和了医患关系, 避免了医疗纠纷。

2.5 建立计划免疫规范门诊。每周二, 四上午开诊, 在门诊日开诊时适时地开展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门诊板报和宣传橱窗, 积极发放宣传资料等, 使计划免疫工作深入人心。集中形式的接种, 满足了家长的从众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作用。

3 开展健康教育的心得

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了工作效率,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大提高了本辖区各种疫苗的接种率, 提高了群众的认知度和健康意识, 同时也增强了医务人员与群众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免疫教育 篇2

1.1 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教育, 绝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学习与家庭矛盾, 因此投入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 加之基础相对薄弱, 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要解决这一矛盾, 成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而网络教学可为成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因为网络可以提供一个远程学习系统, 只要学生登录到系统, 就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1]。

1.2 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紧密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但免疫学概念繁多, 理论性强且微观抽象,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 尤其对成人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 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免疫学必须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搭建网络平台, 这样才能解决成人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矛盾[2,3]。

2 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

本课程是在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上建设的。Blackboard是成熟的平台, 具有很强的集成性, 它将文字、符号、图片、影像、动画等集于一身, 同时又具备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适合个性化学习。成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登录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此外, 还可进行交互学习、作业提交与修改、在线互动答疑、协作学习、讨论问题等[4]。

2.1 欢迎页面设计

网络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多样, 给学习者一个全新且自主的感觉, 因此欢迎页面的设计是很重要的, 它直接反映了该网络课程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水平。我校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为在线网络课程, 是针对北京地区成人教育学生学习设计的, 目的在于引导、组织学生学习, 实现交流与互动。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管理, 树型导航结构。课程框架为:欢迎页面、学习导航、信息公告、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中英文词汇、在线测试、师生互动、资源共享、案例分析、在线评价11个栏目[5]。

2.2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框架内基本学习内容有:授课视频录像 (即课程实时授课) 、电子课件 (本门课程全部PPT课件) 、教学大纲、中英文专业词汇、免疫学知识点检索、医学免疫学试题和自测练习、相关网站信息等。基本教学内容涵盖了免疫学绪论、抗原、抗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免疫学防治等共19章学习内容。课程制作充分参考了当前国内外著名医学免疫学教科书、专业前沿动态和优秀网站资源, 融入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内容, 以确保课程的先进性。

2.3 多媒体资源构建

网络课程由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录音、录像等现代多媒体素材组成, 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学习资源, 详细展示了医学免疫学的相关知识点。多媒体资源直观性强, 能使学生很快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 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缺点, 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4]。

2.4 师生互动教学

网络课程的特色之一是师生互动教学, 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交流的平台。师生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中, 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探讨, 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中, 师生互动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5]。

2.5 在线测试与自我评价

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包含免疫学绪论、抗原等共19章学习内容的测试题, 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在线测试, 提交后电脑阅卷, 自动显示测试成绩。学生可通过测试结果自我评价、反馈学习中的弱点, 从而弥补不足, 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综上所述, 网络课程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但网络课程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以保持持久的活力, 在今后的成人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军厚, 杨玥, 单长民, 等.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J].科技资讯, 2012 (3) :190-191.

[2]韦连登, 黄衍强, 杨珊, 等.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 (6) :943-944.

[3]张雷明, 范华英, 杜源, 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网络课程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2) :178.

[4]霍春月, 纪颖.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 :47-48.

浅谈计划免疫健康教育 篇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57-01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为有效、经济而方便的措施。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的四分之一是由疫苗可预防的疾病造成的。现在,每年可通过免疫拯救200万到300万人的生命。免疫是最为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

1 建立预防接种证

孩子出生后一月内在孩子户口所在地或居住所在地接种单位为孩子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的有效证明,在孩子入托入学及出国均要查验本证,请各位家长妥保管,如不慎遗失,在原接种单位补证,每次预防接种均应携带本证,并按照预约时间按时接种,接种医师凭证接种,并准确记录。

2 疫苗种类及分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3 接种严格遵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

因为计划免疫程序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在孩子身体健康适宜接种的情况不要随意的更改。例如,宝宝出生时注射卡介苗与乙肝疫苗,2个月时服用脊灰疫苗,3个月时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8个月时接种麻风乙脑疫苗等,不要漏打或少打。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完全可以避免接种疫苗的某些副作用而尽收其利,保护孩子免受传染病之害。在孩子去外地旅游或者居住时接种,请家长带接种证按时接种并准确记录。返回本地时及时回接种门诊核对登记。

4 接种疫苗前需要做准备工作

三天之内不宜给宝宝洗澡,尤其是接种局部--以免发生局部感染;让宝宝多休息,不作剧烈的活动--尽可能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如:让宝宝坐着看画书、给宝宝讲故事、玩拼插玩具等;多饮水.尽可能多的为宝宝提供清淡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接种当天不给宝宝提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虾和其他海产品等,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和辣椒等;如果口服的是减毒活疫苗如糖丸、轮状病毒等疫苗,至少应在半小时之内不吃热的东西--如:热奶、热水、热食,也不宜喂母乳,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5 在哪些情况下暂缓接种疫苗

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患有皮肤病时。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6 儿童预防接种后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孩子接种后在现场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人体质原因,会发生过敏反应,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任何一次接种,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半小时之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意外发生。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咨询或报告。

7 疫苗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疫苗事件增多,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8 疫苗接种后效果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育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1、本节主要内容的特点和地位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

(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这需要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由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因为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二是因为这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等这几个基本概念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4.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教学课件(2)预防接种证。

学生:(1)调查自己或他人打预防针的情况(2)预防接种证。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2.说学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师生活动主干线: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资料分析一: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问题一: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资料分析二: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问题二: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你说我说:生活中常见狗、牛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这是怎么回事?

试一试,我能行:

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

师生共同小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分析三:

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问题三: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然后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道防线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并总结出抗体、抗原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我来试一试: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与前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相同吗?有何独特的特点?

我们来总结:

(二)免疫的功能

自读提示:

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

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

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三)计划免疫

还记得小时候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吗?让带预防接种证的同学说出自己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预防疾病的类型。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后出示“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卡”,让学生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师根据课本插图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交流一下吧!

能力展示台:

比一比,谁的课堂效率高:

1、某人与甲肝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甲肝,你知道为什么吗?

2、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你知道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为什么吗?

3、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曾发生了利用邮件传播炭疽病的事件,造成人员死亡。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就对牲口炭疽病进行了研究。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4、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的皮肤,而不用别人的皮肤,这是为什么?

免疫教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参与本次此调查研究的共500位农村儿童家长,且均来自不同家庭,其中男256人,女244人,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32.5±1.2)岁;按文化程度可分为:289人(57.8%)小学及以下,123人(24.6%)初中,65人(13%)高中,大专及以上23人(46%);按其年均收入水平可分为:相对富裕,人均年收入高于3000元;普通,人均年收入于1800—3000元之间;贫困,人均年收入低于1800元。调查者均为头脑意识清醒,且身体较为健康者。

1.2 问卷调查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统一指导群众进行填写。如不能独立填写问卷的,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辅助完成,注意需按被调查者的自主意愿填写。前后共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分别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与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后,共发放1000份问卷,且于当场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1.2.2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有:农村群众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的基本知识、活动目的、意义以及作用等了解情况;对此活动的态度以及此活动的优缺点;对此活动会做出哪些行为等方面。

1.3 开展方法

在初次问卷调查结束后,开始实施各种健康教育宣传与干预。主要采用的形式为:现场讲解、发放儿童免疫规划活动手册与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播放宣传片、现场为儿童看诊、设立咨询点、免费为部分儿童接种免疫疫苗等。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干预为其1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观察其认识水平的改变情况,评估此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1.4 分析观察

主要观察的方面有:农村群众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认可情况;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的了解情况;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的认可情况;为儿童接种免疫疫苗的情况;观察日常卫生习惯及措施的改善情况等。

2 结果

调查问卷得分判定标准:低于60分为不及格;反之则为及格。

根据调查结果的对比及情况观察: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差异显著,且从认知水平上分析可知,农村群众在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认知水平远高于干预前;从态度上分析可知,干预后的农村群众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的相关态度认可程度明显改善;从行为上分析可知,农村家长更积极主动地为儿童接种免疫疫苗、行健康检查、加强卫生护理、注重饮食卫生等。3综合分析

目前,农村群众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认知水平不容乐观,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农村内部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的宣传教育少、与外界医学教育机构接触也甚少、自身对相关知识的匮乏、预防并接种疫苗的意识单薄等都是致使农村群众认知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通过两次问卷调查,根据结果的显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1 认知水平

开展健康教育前,农村群众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的认知水平很低,主要是因其自身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对免疫规划活动的认知,相关信息与教育接触少。但经过开展健康教育后,其调查结果明显改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

3.2 态度及行为

开展健康教育之前,其对免疫规划活动的态度及行为水平均较低,主要因为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率低下。而之后的调查显示其对免疫规划的态度及行为均大幅提升。

3.3 宣传效果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有上升空间,所以要持续性地开展教育宣传活动。

所以提示我们:应注重对免疫疫苗接种工作的健康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以一带十”效应,提高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率。

4 讨论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对易感染人群进行有效的疫苗预防接种的一种规定性质规划。综上所述,要不断加强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及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农村群众提高对儿童免疫规划活动的认知水平,改善农村群众的态度及行为,使免疫规划活动广泛推广,同时也帮助更多家庭及儿童预防疾病,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刘士刚,徐枫.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效果调查[J].江苏防治医学.2008.19(3):75-76.

[2]张丽文,王海红,贾培,等.北京市昌平区流动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1):861-863.

制备免疫血清免疫法改良和效果 篇6

关键词:免疫血清,制备,免疫法

免疫血清是经过抗原免疫动物的血清, 含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它不仅在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检验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制品, 大量用于病原体诊断与感染性疾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1]。鉴于免疫血清的质量直接影响实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因此, 制备高质量的免疫血清成为医学院学生必须具备的实验技能。通过总结以往免疫血清制备方法, 笔者发现实验者基本采用长程免疫法, 该方法虽具有产物效价高、亲和力强的优点, 但所需时间过长, 大大影响后续实验的进程。为了探索快速制备免疫血清的新方法, 笔者总结多年实际工作经验, 采用小剂量、短日程免疫法制备免疫血清,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与器材

1.1.1 抗原伤寒“H”“O”型诊断菌液。

1.1.2 免疫动物选择健康家兔, 雄性, 体重2~3kg, 无免疫史, 免疫前应按预注射的抗原分组编号, 标明日期等。

1.1.3 器材与试剂离心机、三角烧瓶、灭菌试管、注射器等。实验用材料均需灭菌处理。

1.2 免疫抗原的制备

伤寒“H”“O”型诊断菌液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上述菌液均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10比例稀释, 用伤寒诊断菌液直接作为抗原, 与伤寒杆菌培养制备抗原相比, 省去了培养、分离、纯化等环节。

1.3 抗原免疫方案

1.3.1 短程免疫法

注射抗原菌液浓度为7亿/ml, 第1次耳缘静脉注射0.2ml, 之后各类抗原每隔2d注射1次, 抗原注射量依次为0.4ml、0.6ml、1ml、2ml和2ml。注射部位可在肌肉、皮下、静脉或腹腔内多点注射。

1.3.2 长程免疫法 (传统) 第1次免疫取抗原浓度为7亿/ml菌

液1ml对家兔进行免疫, 采取颈背部多点皮下注射;第2次免疫间隔2周, 耳缘静脉注射1.5ml;第3次免疫间隔1周, 颈背皮下、肌肉内多点注射1.5ml;第4次免疫间隔1周, 注射部位同第3次。

1.3.3 生理盐水对照组

第1天在颈背部多点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ml, 第2天在颈背部多点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l, 第3~5天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

1.4 试血与效价测定

在末次免疫后的7~15d, 取耳缘静脉血2ml, 37℃温育1h, 2 000r/min离心20min, 上清液即为作效价测定的纯抗血清。之后, 进行玻片凝集试验。首先将1ml纯抗血清稀释10倍, 之后取一双凹玻片, 在左边孔中加1滴生理盐水, 右边孔中加1滴稀释的抗血清, 然后在2孔中各加1滴浓度为10亿/ml伤寒诊断菌液, 静置5min后可见右边孔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即可认定为抗原与抗体反应而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而左孔则仅表现为伤寒诊断菌液沉积在一起, 证明所获血清已含有抗伤寒杆菌的抗体。随后又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结果显示其效价1∶6 400。

1.5 采集免疫血清

1.5.1 采用颈动脉采血法

首先将动物仰卧, 固定四肢, 然后注射5ml/kg 20%乌垃坦, 进行局部麻醉, 15min后, 将颈部剪毛、消毒后纵向切开前额部约10cm皮肤, 用止血钳将皮肤分开夹住, 剥离皮下组织, 露出肌层, 用刀柄加以分离, 即为搏动的颈动脉。小心将颈动脉和迷走神经剥离长约5cm, 选择血管中段, 用止血钳夹住血管壁周围的筋膜。远心端用丝线结扎, 近心端用动脉钳夹住, 用酒精棉花球消毒血管周围, 用无菌剪刀剪一“V”形缺口。取长2.5cm、直径为1.6mm塑料管, 将一端剪成针头样斜面, 并将此端插入颈动脉中, 另一端放入无菌三角烧瓶内, 然后放开止血钳, 血即流入瓶内, 2.5kg家兔可放血80~100ml。1.5.2分离血清在无菌条件下, 待收集于三角烧瓶内的血液凝固后, 用无菌玻棒将血块与瓶壁剥离, 放入37℃温育1h取出, 放入4℃冰箱过夜, 使血清充分析出, 用离心机进行血清2 000r/min离心15min, 分出血清后, 将血清放入56℃水浴箱中灭活补体30min, 并加入5%的叠氮钠以防腐。根据需要可将血清分装于一次性2ml的离心管或小瓶中, 标注好抗体类型、时间等, 存于-20℃冰箱内备用。

2 结果

(1) 短程免疫抗血清终效价和长程 (传统) 免疫抗血清终效价均达到1∶6 400以上。

(2) 注意事项。放血前动物禁食24h, 以防血脂过高。所选用家兔要预先用伤寒诊断菌液抗原做抗体检测, 不能选用已有抗伤寒杆菌抗体的家兔。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免疫极为重要, 实验要求抗原和动物种系差别较远, 体重合适, 以保证实验的客观性。

3 讨论

短程免疫法不仅缩短了免疫期限, 而且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同样可制备出高效价、亲和力强的免疫血清。此外, 该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可直接用伤寒诊断菌液作抗原, 免去了传统做法中抗原制备的繁琐步骤。目前, 高效价免疫血清的制备基本采用长程免疫法, 制备需要耗时1个多月, 操作过程长, 期间还有可能出现动物死亡等不利因素。因此, 用短程免疫法制备抗血清的方法在教学实验中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 值得在学术方面进一步探讨[2]。

参考文献

[1]刘辉.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指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免疫教育 篇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自新民市林海养殖场、未来猪场和盛德猪场3个猪场的30头猪, 体重分别为20~25 kg、30~40 kg、50~65 kg。疫苗为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 批号为0712005。

1.2 试验方法

每个猪场选10头猪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剂量, 体重25 kg以内1 ml/头, 25 kg以上2 ml/头;免疫后28 d进行1次加强免疫。试验组, 体重20~25 kg首免2.5 ml/头, 30~40 kg首免3 ml/头, 50~65 kg首免3 ml/头;28 d后强化免疫, 20~25 kg体重猪2.5 ml/头, 40~50 kg体重猪3 ml/头, 50~65 kg体重猪4 ml/头。注射后, 所有猪均未出现过敏反应。

1.3 监测试剂与仪器

正向间接血凝抗原 (兰州生物研究所) , 未免疫公鸡红细胞, 96孔U型板等。

2 试验结果

对6组试验生猪在强化免疫后28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抗体监测, 监测结果如表1。

3 结论与分析

免疫教育 篇8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病。腮腺炎疫苗被应用以前,一般以4-5年为一个周期暴发流行。儿童青少年为主要易感人群,常在冬季和或春季季节性暴发流行。有报道称在青少年中,血清学证据证明90%的人感染过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是无菌性脑膜炎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原因。相关报道[1]称初次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使腮腺炎的发病率下降88-98%,第二针强化免疫后腮腺炎的发病率降低97-99%,但目前在免疫接种后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仍然时有发生。

1 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研究[2]表明,近年来,在腮腺炎疫苗强化免疫后,腮腺炎疫情在几个国家(包括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摩尔多瓦,和荷兰)零星爆发。韩国在腮腺炎国家免疫计划执行后的1986-1991年间仍然有腮腺炎疫情爆发的报告,被认为是腮腺炎疫苗初次免疫计划的失败。后续的强化免疫及对腮腺炎病人的管理使得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近年来,在韩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再一次不断上升,在2001年报告腮腺炎患者1668例;2003年报告1518例;2007年报告4557例;2008年报告4542例,2009年报告6400例。在韩国腮腺炎流行的病毒基因型已被确定为H和I型。[3]

在英国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最近一次爆发是在2005年[4],在美国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最近一次爆发是在2006年[2]这成为传染病领域的热门话题。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免疫疫苗(MMR)接种早在1988年就在英国开始接种,免疫强化接种从1996年开始实施。这种策略的实施使得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数小于5000人。然而,到了2005年突然爆发腮腺炎疫情,发病人数超过56000人,大多数患者年龄在19-23岁之间,且只接受过一次免疫接种。

在美国尽管有很高的免疫接种率和很低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但2006年美国仍爆发了腮腺炎疫情。报告[5]称患病人数超过5800例,大多数病例是18-24岁在大学就读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已接受2次疫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似乎是大学生对疫苗的吸收及有效性产生免疫反应过低,人群中没有获取到足够的群体免疫。患者血清中致病菌株的中和抗体和几何平均滴度与用于制作疫苗的Jeryl-Lynn致病菌株所产生的中和抗体和几何平均滴度存在差异。又有报道[2]称尽管在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间在美国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很高,疫情还是在纽约和新泽西爆发并持续,疫情爆发被认为是多因素引起的:包括疫苗接种剂量不足,免疫接种第一针或第二针的疫苗接种失败,爆发菌株和制作疫苗菌株的抗原差异,在校园里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风险增加,这与在大学中流行性腮腺炎免疫保护的局限性,和误诊有关。

2 免疫因素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能通过注射MMR疫苗加以预防。MMR疫苗自从1967年注册生产后现已在世界范围内114个国家广泛使用。初次免疫年龄在出生后12-15个月进行,强化免疫注射第二针注射的时间,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90%以上的人口疫苗接种率被认为能够提供群体免疫力对抗流行性腮腺炎病毒[6]

又有研究结果证实,无论在欧美还是在新加坡、韩国一样的亚洲国家。腮腺炎爆发期间疫苗临床疗效下降的原因被认为是由于群体免疫过低;腮腺炎疫苗储存不当;初次免疫失败;第二次疫苗免疫失败(免疫力减弱);外源性再感染;混杂因素及其他等。此外,腮腺炎疫苗免疫效果在注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减少。

3 结 论

尽管免疫覆盖率高,流行性腮腺炎仍然时有发生。考虑各种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初次或第二次免疫失败,疫苗接种剂量不足,疫苗菌株与疫情爆发菌株抗原性差异。为了防止重大疫情的爆发,需要进一步加强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人群免疫状态,并建立最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目前认为,保持高接种率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最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Galazka AM,Robertson SE,Kraigher A.Mumps and mumps vaccine:a global review.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99,77:3-14.

[2] Dayan GH,Quinlisk MP,Parker AA,Barskey AE,Harris ML,Schwartz JM,et al.Recent resurgence of mumps in the United States.N Engl JMed,2008,358:1580-9.

[3] Park DW,Nam M-H,Kim JY,Kim HJ,Sohn JW,Cho Y,et al.Mumps outbreak in a highly vaccinated school population:assessment of secondary vaccine failure using IgG avidity measurements.Vaccine,2007,25:4665-70.

[4] Mumps epidemic-United kingdom,2004——2005.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6,55:173-5.

[5] Barskey AE,Glasser JW,LeBaron CW.Mumps resurg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unexpected elements.Vaccine,2009,27:6186-95.

免疫教育 篇9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体重为22~25 g的ICR雄性健康小鼠, 购自北京市实验动物中心, 常规饲养, 自由采食和饮水, 每日光照时间为12 h, 备用。

1.2 药品与试剂

黄芪、白术、淫羊藿等饮片, 购自河北省安国中药市场。中药加水文火煎熬2次, 每次30 min, 用8层纱布过滤, 合并滤液, 浓缩至1∶1 (即1 mL煎液相当于原生药1 g) , 备用。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Hy) , 规格为10 mg/2 mL, 由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一得阁牌”碳素墨汁 (批号为0709153) , 用前用滤纸过滤, 5倍稀释后备用。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与分组

从预备饲养的小鼠中取50只, 随机分为5组, 即正常生理盐水对照 (NS) 组、氢化可的松+生理盐水 (NS+Hy) 组、氢化可的松+低剂量给药 (L+Hy) 组、氢化可的松+中剂量给药 (M+Hy) 组、氢化可的松+高剂量给药 (H+Hy) 组, 每组10只。后4组用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造模, 用药组于造模结束后的次日开始灌服给药;低、中、高剂量组每只小鼠分别灌服中药复方煎剂0.2 mL、0.4 mL和0.6 mL, 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氢化可的松+生理盐水组每只小鼠灌服生理盐水0.4 mL。各组小鼠于给药6 d后处死, 进行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碳粒廓清指数的测定。具体分组及给药情况见表1。

2.2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末次用药24 h后, 眼眶放血处死小鼠。用分析天平精密称量体重, 摘取脾脏和胸腺并称重, 计算脾脏指数 (脾脏重/体重) 和胸腺指数 (即胸腺重/体重) 。

2.3 碳粒廓清指数的测定

末次用药24 h后, 按体重0.01 mL/g给小鼠尾静脉注射处理后的碳素墨汁, 注射后2, 10分钟用肝素处理过的微量吸管分别从小鼠眶后静脉丛取血20 μL, 溶于2 mL 1 g/L的Na2CO3溶液中, 摇匀, 于波长6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计算廓清指数 (K) 和校正廓清指数 (α) 。K= (lgA1-lgA2) / (t2-t1) ;α=K/3×[体重/ (肝脏重+脾脏重) ], 式中:lgA1和lgA2分别指2 min后所测得的吸光度值的对数, t2-t1指测量两次吸光度值所用的时间差。

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组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并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药复方煎剂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氢化可的松造模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 (P<0.01) 均较正常小鼠明显降低。灌服中药复方煎剂后可不同程度提升免疫抑制小鼠的上述指标。其中, 与NS+Hy组比较, 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 (P<0.01) 均回升;与NS组比较, 3个剂量组均基本恢复至正常。

注:与NS+Hy组相比,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与NS组相比, A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3.2 中药复方煎剂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3)

注:与NS+Hy组相比,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与NS组相比, a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由表3可知, 与NS组比较, 氢化可的松造模组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显著下降 (P<0.05) 。当灌服中药复方煎剂后, 各用药组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均较NS+Hy组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 中剂量组回升显著 (P<0.05) , 高剂量组回升极显著 (P<0.01) , 且已超过正常水平。

4 讨论

高效安全的免疫调节剂是当前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3,4,5]。本研究是在对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筛选了含有激活免疫系统和活化免疫细胞的多糖、皂甙、黄酮等有效成分的黄芪、淫羊藿、白术等中草药, 依据现代中兽医医药理论, 科学配伍组成复方制剂, 通过给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复方制剂来探讨该复方制剂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

黄芪、淫羊藿中所含的多糖类及皂甙类物质具有补气升阳、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的作用, 本试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或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碳粒廓清指数, 说明该中药复方制剂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许多前人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 史万玉等[6]研究发现, 一定剂量的黄藿散可显著提升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碳粒廓清率;徐明等[7]研究发现, 黄芪总提物 (TAE) 可显著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降低, 黄芪能明显提高或恢复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骞宸.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应用及展望[J].畜牧兽医杂志, 2007, 26 (6) :29-31.

[2]池雪林, 吴的峰.浅谈中草药免疫调节剂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 2004, 26 (4) :12-13.

[3]郑丽兰, 许剑琴.中药免疫机理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4, 25 (6) :32-34.

[4]PHILLIPS R, HORSFIELD C, KUIJPER S, et al.Cytokine responseto antigen stimulation of whole blood from patients with Mycobacteri-um ulcerans disease compared to that from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J]Clin Vaccine Immunol, 2006, 13 (2) :253-257.

[5]DANNULL J, SU Z, RIZZIERI D, et al.Enhancement of vaccine–mediated ant tumor immunity in cancer patients after depletion ofregulatory T cells[J].Clin Invest, 2005, 115 (12) :3623-3633.

[6]史万玉, 包永占, 林德贵, 等.微粉中药黄霍散对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7, 43 (12) :45-46.

免疫教育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无误漏诊;2以重症肺炎为主症;3无药物禁忌证;4年龄>18岁,男女不限;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存在药物禁忌;3存在原发性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感染。共纳入患者90例,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17~74岁。病程4~21 d、平均病程(15.2±3.5)d。医院获得性44例、社区获得性46例。单侧30例、双侧60例。合并高血压71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0例、脑卒中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祛除病因、抗感染、支持治疗,对于消除给予雾化吸入β2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抗感染治疗采用阶梯治疗以及经验性治疗,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常用美罗培南,20~30 mg/k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对于并发循环系统症状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频次,皮下注射,初始剂量1.6 mg,最初3 d,2次/d,此后1次/d,持续用药1周,期间严密监测监控,调整给药方案。

1.3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1周后,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CD8+、NK细胞激活率、血清IL-2、免疫球蛋白Ig A水平。

2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CD8+、NK细胞激活率、血清IL-2、免疫球蛋白Ig A水平分别为(2.8±0.5)×109、(1.7±0.3)、(16.4±7.2)%、(2.3±1.1)ng/L、(2.1±0.8)g/L,实验组则为(2.7±0.4)×109、(1.8±0.4)、(17.1±7.5)%、(2.1±1.1)ng/L、(2.1±0.7)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对照组则为(2.3±0.5)×109、(1.4±0.3)、(16.1±7.5)%、(2.2±1.1)ng/L、(2.1±0.8)g/L,实验组则为(1.9±0.4)×109、(1.2±0.5)、(16.0±5.7)%、(2.2±0.9)ng/L、(2.1±0.9)g/L,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淋巴细胞计数、CD4+/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NK、IL-2、Ig 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肺炎因炎症、器官功能障碍等原因,免疫功能明显受损。表现为机体免疫防御机制过度表达,促炎因子大量释放,当抗炎因子过度增高时,可出现代偿性免疫功能障碍,通过多因素、多环节改变引发瀑布级联反应,后者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普遍认为,重症肺炎的发生、进展,是病原菌战胜免疫功能的结果,通过增加免疫功能可对抗感染,抑制疾病进展[4]。胸腺肽α1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研究证实其可调节细胞比例,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使用胸腺肽α1后外周淋巴细胞计数、CD4+/CD8+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提示胸腺肽α1确实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避免免疫失衡,增进抗感染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胸腺肽对NK、IL-2、Ig A水平影响不显著,而重症肺炎的发生、进展是多因素复杂的变化过程,白介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出现显著变化,这些都可影响患者病情进展。

除胸腺肽外,丙种球蛋白制剂也是免疫治疗重症肺炎的常用药,其有可阻断巨噬细胞上受体、调节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的分泌等作用。一项系统评价显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增进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免疫治疗,可调节T细胞群,调节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影响,评价免疫治疗价值。方法 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法除病因、抗感染、支持治疗,观察组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1周,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CD8+、NK细胞激活率、血清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Ig A水平为(2.3±0.5)×109、(1.4±0.3)、(16.1±7.5)%、(2.2±1.1)ng/L、(2.1±0.8)g/L,观察组则为(1.9±0.4)×109、(1.2±0.5)、(16.0±5.7)%、(2.2±0.9)ng/L、(2.1±0.9)g/L,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CD8+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NK、IL-2、Ig 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免疫治疗,可调节T细胞群,调节免疫功能。

关键词:重症肺炎,免疫治疗,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

参考文献

[1]Murphy SL,Xu J,Kochaenek KD.Deaths:final data from 2010.Natl Vital Stat Rep,2013,61(4):1-117.

[2]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3]魏莉,白洁,王丽,等.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2871-2873.

上一篇:钢板锁钉下一篇:冷适应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