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十篇

2024-07-31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1

高校基建档案是记录了学校内部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与各种类型地下管线设备在规划、设计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各方面信息, 其主要是由文字、图片、声音与电子文件等方面所构成的材料, 这不仅可以作为检查基建工程质量状况的重要证据, 同时对于高校的建筑物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各方面事务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具体作用, 特别是伴随着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不断上升发展, 充分管理使用好高校的基建档案, 对于高校未来的科学性发展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进程中属于一项具有边缘性与基础性的具体工作, 同时是衡量一所高校基础管理水平状况的判断标准。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 无纸化的办公方式所产生出来的电子文件、图像文件与图形文件等给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型的挑战。所以作为记录和承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档案, 已经成为高校上升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未来的管理工作过程中, 应当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加大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

2 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伴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的投资主体趋向于多元化模式的方向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对于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实质性要求。在这具体的建设过程当中, 应当充分把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这已经成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⑴独立成套性

对于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来说, 在整所高校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单独地整理立卷, 这是比较独立的形式, 而且各个基建项目档案之间的具体资料也是相对独立的。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以单位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收集整理的一套完整形式的资料文件, 其相应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工程准备、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等环节的阶段性依据性文件, 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形式的档案管理体系。

⑵专业复杂性

基建工程属于一项程度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这不但涉及到的部分较多, 同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关联到的各个具体环节和多方面专业性质的内容比较复杂, 这些相应环节与专业相互之间已经融合成为了具备完整性的单位工程。

⑶来源广泛性

由于高校大多数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比较大, 其中所涉及到的专业因素很多,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来源广泛性。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由规划到完工验收等整个具体过程, 相应的档案材料的来源都会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审批、设计部门的论证、施工单位的施工以及监督管理单位、质量检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方面的各项工作。

⑷实用性

基建档案属于高校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过程中最为原始的资料信息, 其承载着高校进行各个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大规模真实性信息, 在高校的新建、扩建、维修与解决土地纠纷等具体工作过程当中发挥着无法代替的实质性作用。

3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问题

⑴项目前期工作管理不到位

在基建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立项、批准、可研、扩初设计、前期缴费等各个方面有关资料的收集相对比较规范。然而对于规划招标、设计招标、监管招标与施工招标等各方面需要委托中介达到实施目的的部分, 如果出现资料收集不完全与对方单位配合不一致协调等各种问题, 会给前期阶段有关基建档案工作的归档环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实际影响。

⑵项目过程档案的收集被动

在基建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 因为建设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动态管理制度, 导致项目过程档案的及时归档出现显得十分被动。同时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性相对比较强, 如果现场技术人员不需要参加档案工作的协调和管理环节, 仅仅依靠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是难以达到工程技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⑶项目使用过程中的变化状况无法进行归档梳理

高校的基建工程项目是由基建部分进行建设与管理的, 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转交给后勤集团进行维护与管理的。多方面管理导致基建项目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的变化状况无法得到及时的记录归档处理。比如高校的校园网系统, 转交到后勤集团进行管理之后, 有时需要进行校园网的局部修改或者调整, 然而这部分档案集团的重视程度不足, 学校应该要求基建部门执行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防止这部分档案的收集工作成为盲区。

⑷缺少高素质的档案工作管理专业人才

基建工程项目的资料管理人员大部分不是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 缺乏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同时高校对于基建档案工作的管理不够重视, 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无法形成有效形式的监督与管理制度。

4 多元模式下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

⑴转变观念, 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把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归入到日常化的管理工作中, 是保证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目标的重要前提。所以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过程当中的各种具体规章制度, 已经成为执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高校来说, 应当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具体工作状况, 相应地设置出一套有效可行的规章制度, 而且对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查与监督管理。在实际的工作实施过程当中, 由于基建档案具有形成周期久与设计单位多的特点, 同时体现着较强的专业性质, 应当对于全部参加基建项目建设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需要及时地引导和限制。在基建工程项目竣工后, 相应的承包单位应当严格根据规范的要求标准, 把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和工程项目建设与竣工验收等方面工作达到同步进行的目的。对于具体的档案部门来说, 需要增强对于基建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共同执行基建工程项目的完工归档工作, 确保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具体的职责, 有助于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安装与竣工等方面技术资料能够更好地进行建档处理。

⑵加大队伍建设力度, 增强专业的业务素质

基建档案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环节才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来, 然而这一项基础的关键性工作是由档案工作管理人员来执行的, 所以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全面提升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同时基建档案的建立是否符合规范、科学与有效等标准要求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基建档案的实际管理水平。所以构建一支专业性水平较高和业务技能较强的档案工作管理队伍, 已经成为了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 需要强化对于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大力培养, 确保能够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另外基建部门不但作为是档案管理环节的生产者, 同时是对应的使用者, 这就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 在日常阶段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当中, 需要时刻地关注着基建工程项目的活动执行, 主动收集跟基建活动有关的各种形式活动资料并且能够进行及时归档处理。在新形势下的基建档案管理需要趋向于管理多样化的目标发展, 有关的管理规范与标准等不断迭代更新, 这就要求对基建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由项目管理到档案管理等方面实行现代化模式的系统性培训和学习, 从而能够提升其业务操作水平和档案管理技能。

⑶严格落实规范化与同步化的实质要求

在基建档案工程管理的实际过程中, 需要严格落实规范化与同步化的具体要求。保证规范化目标的落实需要做到以下若干个方面, 其一为应当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充分符合归档的质量要求。保证各项具体的签字手续完整有效, 长期保存的文件应当运用具有耐久性质的书写材料完成书写工作;其二为工程项目竣工图纸的设计应当规范化, 竣工材料的配备应当齐全, 对于发生磨损、污染严重与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工程项目实际状况的图纸需要重新进行竣工图的编制;其三为工程项目的档案文件立卷需要满足具体的要求标准, 立卷应当遵守工程项目文件的相关规定, 卷内文件根据顺序依次进行合理的排列, 有利于保证文件之间清晰明确的内在联系。

在基建档案的工作管理过程中, 还需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和工程项目启动过程的同步进行。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期间, 需要保证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与评审工作与项目维持相同的进度, 在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期间需要保证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的上交和工程验收同步进行。

5 结束语

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基本形式的系统性管理工作, 在高校的长期发展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上升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顺应新形势目标的改革发展要求, 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实现高校基建档案的重要意义, 能够更好地为高校长期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烁.浅谈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J].城建档案, 2012 (6) .

[2]李瑞.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2 (7) .

[3]王军.科学管理视域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效用观[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2 (5) .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2

1. 电子环境下直接生成的电子文件前端控制。

在现有的条件下, 建立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状况的OA系统是实现高校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前端控制的基本手段。 (1) 设置硬件加密锁, 用USB硬件设施存放登陆者的认证信息, 当有使用者登录时, 必须使用USB密码钥匙才能进行密码验证登陆, 从而保证使用人员准确验证身份。 (2) 设置OA系统权限, 包含登陆、只读、上传、下载、修改等权限, 根据不同部门、职责, 设置不同权限, 从而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归档进行提前干预, 全过程地跟踪, 把收集和归档的环节提前到文件生成阶段, 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 设置管理人员以及各部门档案人员的OA系统公示板以及任务发布系统, 保证档案第一时间归档,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任务完成进度。 (4) 设置每个权限人员的全程跟踪日志, 包括查阅、上传、下载、修改等记录, 从而保证每个登录人员账号的唯一性, 实时掌握任意人员对档案的查阅、上传、下载和修改等操作情况,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并能保证一旦出现问题, 可以快速追溯责任。 (5) 设置组织内部邮件系统、短信系统、即时通讯系统, 必要时可设置非权限人员档案查阅、上传、下载、修改等申请系统, 由管理人员或权限质保人员授予其临时权限, 使组织内部的通讯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6) 设置组织内部IP访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设置, 因为其虽然可以防止外部侵入风险, 提高安全性, 但是同时也会局限跨地域办公。 (7) 每当文件生成时, 有意识的安排档案人员亲临现场, 与该部门档案人员相互配合, 完整地参与或鉴证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的过程, 实现电子档案的前端控制。

2. 通过纸质文件数字化转化成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

对由纸质文件经扫描数字化而成的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更多的体现出来的是对纸质文件的前端控制。对纸质文件的监控由于在技术上难于把握, 所以档案部门更多的是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学校各部门进行监控。在目前的情况下, 要实现前端控制, 需要积极争取校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引起各部门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协助完成档案工作的前端控制。从行为上干预, 可以有如下操作方式: (1) 明确部门归档范围。档案管理人员深入走访学校各部门, 了解部门档案形成情况, 对纸质文件从内容完整性、格式、签章要求、纸张质量、对应的电子文件的保存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 (2) 召开档案培训会议。对兼职档案员档案管理系统使用方法进行培训, 并对下一年度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在此要积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 会前要向校领导表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 并建议校领导参会发言。 (3) 严格按归档流程归档。部门归档纸质文件的同时, 应将一并归档纸质文件对应的通过扫描而成的电子文件, 并将电子文件上传到档案管理系统。要求各部门归档同时, 可以通过上交以下文件来控制其档案工作行为:一是交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看部门是否将档案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计划;二是交部门档案工作会议记录, 查看部门对档案工作如何分工以及是否安排各业务人员向兼职档案员提供部门档案;三是交部门档案工作自检自查表单;四是交移交目录、卷内目标, 检查部门归档是否与归档范围一致;五是交备考表, 查看部门是如何处理有问题的档案。 (4) 召开部门归档情况总结会议。对各部门归档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以对今后归档工作起到引导和提示作用。积极争取校领导参会, 会前将各部门档案工作情况向校领导汇报, 并听取校领导对档案工作意见。

综上所述, 为了建立更为科学的高校档案管理体系, 实现高校档案从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 实施档案管理前端控制, 我们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更新, 树立严谨的管理人员工作观念, 普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 完善学校OA系统, 加强人员和密码的管理, 为高校档案管理探索出一条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试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模式 篇3

【关键词】美国文理通识教育模式 我国通识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4-02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意念。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在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首次明确定义了通识教育。该报告书详细的表明学生通过对通识教育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指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

二、美国通识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是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模式。哈佛的本科教育主要由“二个阶段”、“三大板块”构成的。首先,从教育过程来看,哈佛的本科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常称之为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阶段,又称之为核心课程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修教育阶段。学生在一、二年级进行的是第一阶段的学习,主要学习核心课程,接受通识教育,在随后的后两年时间内进行专修教育。其次,从课程结构来看,本科生的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对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必修的通识课、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必须学习的专业必修课和满足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自由选修课。核心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个人发展和民主的社会能力。哈佛大学第23届校长康南特提出将核心课程设计模式用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当中去。随着核心课程的流行,美国的各大高校也随即实施,在哈佛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不断的内化、升级,使得核心课程越来越趋于完善。

在一般美国大学里,新生入学的第一、二年,通常不属于任何院系,也不分专业,全部学习由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三大领域组成的普通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到三、四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某种职业或进入研究生院学习创造条件。

三、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模式

在我国中小学实施教育当中一直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大学的演化下更倾向于人文教育,与美国的通识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通识教育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一个像哈佛一样的统一模式,每所高校都是在自己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适合通识教育生长的环境条件,没有相同,有的是各自不同的特色,规模的不同,性质的不同。本文我们主要探讨下比较有特色的北大通识教育模式。

北大于2001年就一其校长蔡元培的名字作为本科教育实施通识教育改革项目的名称。以实验班的形式,小班授课招收部分学生,此类学生按文理分为两类,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学生在各方面基本领域内学习最基础的知识,建立起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简单框架,拓宽了知识面。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往后的时间里,学生根据自己之前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之后要学习的课程和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符合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的大前提下,通过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自由选课。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只要在毕业前修够学分即可毕业,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为在全校推行通识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启示

1.通识教育的目标相同 但实施“结果”不同

我国的通识教育模式和国外通识教育模式在建立的目标上是相同的,都是对“通才”的一种很好的诠释。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通识教育更加重视的是知识,而不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培养的是硬件而不是软件。如果学生处于一种长期的、只是为了分数,为了不挂科而奋斗的话,就会陷入狭隘极端的境遇中,这就与我们最初进行通识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除知识之外的一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使命,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我们觉得知识、能力、人格要协调发展,这样使学生需要有文化知识,更需要有能力,有健全的人格,这非常重要。通才教育不是一下就能办到的,所以我们高校在以后的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还有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应该进行很好地设计,很好地去落实执行,全体师生都应该践行在行动中。

2.执行的困难所在--教师

通识教育打破了学科间的分离,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融合和辨析当中开拓眼见,夸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融会贯通的知识最难的不是对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师将面临如何去把握这些“大满贯“般的海量非专业知识。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改变原有的教学目标,要在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教学中,建立起各学科知识、能力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考虑到自己在通识教育当中对学生的梳理是否全面,还要考虑到学生吸收的成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而且还要很好的完成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接触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向学习专业的老师、专家不断学习,内化,糅合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更注重学科精英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之间在合作中还要不断的交换教学思想,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定华.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G].国家教育委员会.

[2]樊华强.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G].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3 第6卷第2期.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4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构建“四元一体”社区化管理组织体系模式,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运用社区网络平台,发挥党团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团润滑剂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从而实现和谐社区。

论文关键词:社区化管理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和大学生思想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怎样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性已经成为一个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一、推进高校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迫切需要

1.学分制改革

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学习不再以班级为单位集中上课,而是根据个人特点采取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实习弹性学习年限,自主选择修读课程、自主确定学期修读课程、自主选择教授教师,以课程为纽带,同一班级学生上不同的课程,班级的概念渐渐淡化。另外,学生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了,很多时间由自己支配,学生活动的空间相对集中,学生社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状。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目前,很多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主要由学校后勤部门、保卫部门、学生部门和学生所在院系共同管理,各部门根据职责对宿舍进行管理。后勤部门主要管宿舍卫生清洁、水电、物品维修和检查学生卫生等;保卫部门主要管宿舍安全、消防等工作;学生部门主要是检查、组织竞赛活动等;院系主要是日常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1)权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责任推委、相互扯皮等现象,最终出现无人管理,造成不良后果。

(2)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各部门花精力参与管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3)服务质量不高。学校后勤部门为了节约成本,聘用离退休人员或临时工,缺乏服务意识。

(4)学生的作用发挥较小。学校主导宿舍管理,学生处于被管理,宿舍的“三自”功能很难实现。因此,迫使高校需要进行改革。

3.“90后”学生的特点

“90后”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角,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意识强;二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三是心理承受弱;四是依赖性强;五是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弱。这导致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比较快;二是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对学校公共事物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三是交流方式现代化,在信息社会

条件下,以网络、手机为传播手段已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校园活动的新平台;四是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善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对灌输式教学方法表现出厌倦情绪;五是个性张扬自信充满激情,不愿意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二、“四元一体”社区化管理组织体系构建模式

组织体系建设是社区化管理的基础,是学生参与社区化管理的平台和场所,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是社区化管理的关键。组织构建必须坚持“自治”的原则,改变一切学校“说了算”的现状,“四元一体”管理模式即学校、社区主管部门、学生自治组织以及社区学生共同管理社区,社区组建社区学生代表大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管理中心、社区学生党团组织和社区学生社团组织。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实行“决行分设”结构,也就是说学生事务的决定权和行使权由不同的机构行使。

1.社区学生代表大会

社区学生代表大会是社区管理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代表由社区内全体学生和社区管理人员共同选举产生,是学生对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表达自己意愿的最佳途径。

2.社区管理委员会

社区管理委员会是学生社区管理的常设机构,是社区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社区学生代表大会的权力机构。其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代表、后勤部门代表、物业管理代表、各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学生干部代表、普通学生代表组成,各方代表地位平等。

3.社区事务管理中心

社区事务管理中心是社区管理的工作的实施者,承接社区管理事务,是学校、学生、社区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的场所,下设社区物业服务办公室、就业指导办公室、勤工助学办公室、心理辅导办公室、社区投诉办公室、社会实践办公室等。

4.社区学生党团组织

社区学生党团组织由学校党委领导,以单幢楼为单位,设置学生党团支部,每个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由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副书记1名,由学生担任,主要负责该支部的日常管理、会议召集、活动组织等。

5.社区学生社团组织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团体。社团组织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

三、社区化管理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1.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学生社区来说,社区社团组织是形成良好社区文化的有力保障,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宿舍社团活动开展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区域为活动空间,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为主要内容;社团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一般以系列主题活动为主,可以从社区安全、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学习风气、社区环境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比如:以

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十佳学习标兵”评比;以安全为主题,开展消防演练、安全知识巡展等活动;以个性文化,展现风采为主题,开展社区文化节活动;以节约环保为主题,开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活动;遇重大节日,开展志愿者、学雷锋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倡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促进良好社区文化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2.加强社区环境建设

社区环境是社区成员在一定的地域内所面对和感受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体。第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第二;加强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满足学生文化活动需求;第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课余时间集中在社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利用社区各种平台进行宣传和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打造学习型社区。

3.加强社区网络平台建设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社区网络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服务平台。利用网络提供网上报修、网上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

(2)宣传平台。利用网络向学生宣传社区规章制度、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组织建设等内容。

(3)交流平台。建设社区BBS、博客、在线交流等,让学生参与社区管理。

(4)学习娱乐平台。向学生提供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英语自主学习资源、网上图书馆、网络电影等等。

李岚清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在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防范措施:一是加强舆论引导。要树立舆论新观念,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延伸覆盖面,筑牢网络舆论主阵地,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占据网络舆论制高点。二是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加强对学生网络法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遵守网络法规。三是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管控,通过技防、人防等手段进行监管,从而有效控制社区网络平台。

4.加强社区党团组织建设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5

面对突然急剧增长的实验设备现状,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却沿用升格本科前的专科层次管理模式,只是应付实验仪器设备的静态管理,而对实验设备的动态管理则显得缺乏自觉性和不够重视。因此,加强和创新地方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和为地方社会服务的作用,全面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是当前地方高校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工作,建设配备是基础,科学管理是关键,合理使用是目的,只有管理好实验仪器设备,才能用好它。

1.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理念跟不上学校发展步伐

近10年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方高校都大举实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兴起了一股合校、并校、升级的高潮,由此带来高校的各类实验室从场地面积、数量、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档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实验室管理的意识却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大局意识,造成管理上十分被动。目前高校还普遍存在“重资金管理,轻实验设备管理”的错误意识,管理理念仍停留在办专科层次时的水平,有不少地方高校的领导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2.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欠科学化、规范化

科学规划管理好实验室、充分利用好现有实验资源、注重实验仪器设备采购,尤其是大型贵重设备的招标采购可行性论证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少高校在某些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下,实验室建设缺乏科学论证和学校全局的长远规划,有不少高校实验室建设不是围着学科建设而是围着个别领导、教授的科研方面转,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地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实验室。

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对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上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高校实验室是计算机设备较为集中和数量较多的单位,但是对其名称的规范化管理却是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3.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及手段滞后

学校的大发展,必定带来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数量的急速增多,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和手段的落后与过时,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偏低。学校实验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软件只能勉强满足其自身使用,各实验中心、实验室却仍然采用手工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仍采用分散管理模式,实验资产管理部门却没有先进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监控管理,只限于实验仪器设备的静态管理,没有实行对其动态管理,管理办法及手段陈旧单一,达不到全方位管理的效果。

4.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实验仪器设备能否管理好、利用好,制度是关键。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和不合理,有不少地方高校一直没有一套先进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且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职责不清,难于落实到位,有些制度根本就是做做样子;有些制度的制定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直接结果是在执行时效果不理想或是根本无法执行。

因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缺失、制度执行不力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最终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效益低下,这样不仅仅是学校有限资金的浪费,还有碍于实验室自身的发展。

二、创新实验仪器管理的有效措施

管理创新就是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完善,使实验仪器设备发挥最佳使用效率。

1. 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加强计划供应管理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实验仪器设备急剧增多,高校主管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验仪器设备主管部门应及时强化管理意识,必须树立购置设备重要,管理设备更重要的思想观念,切实把管理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首先必须根据学校办学目标,统筹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实验设备经费分配的科学标准;其次严格审查新建实验室和大额实验仪器设备的报批,计划管理工作贯穿于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在当前地方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新时期,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计划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严格抓好采购供应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时刻关注和收集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及供应商售后服务等变化信息,采购招标前必须召开建设方案论证会,并向全校公示,进一步规范设备招标和议标各项工作。多与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交流,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要求地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常规验收和技术调试验收环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货,严把实验仪器设备“进口”关。

2. 建立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各高校要努力探索并建立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科学有效整合校内实验设备资源、规范合理使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创造性地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建立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关键在于学校和实验室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实现实验仪器设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二是将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统筹综合考虑,实验室能合并的尽量调整优化,以实现实验仪器设备流动共享,学校重点实验室、重要仪器设备实行学校专管共享,有选择性地对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开放,避免只为极少数人专用。三是学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使用情况的检查,一些实验室闲置的实验仪器设备,要分析其原因,重新调配使用,避免闲置浪费。四是严格规范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动态监控管理、保养和维护修理工作,确保设备保持较高的完好率。五是学校应组建实验仪器设备维修中心,对因故障不能使用和淘汰的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修,以提高设备二次利用率,维修中心人员可由有经验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六是学校主管部门对实验仪器设备实行计算机化管理时,对录入格式、名称、性能参数、规格型号、实物像片等数据格式制定严格统一规范的标准,这样可以避免同样一种设备却出现五花八门的名称,这是实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基础。

3. 注重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使用管理是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使用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仪器设备使用期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各地方高校要专门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和有效措施,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技术档案,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随时掌握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是否正常、使用过程中消耗和维修情况、完好率情况等都要定时录入仪器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以便实验室负责人和学校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的情况,从而使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达到最佳值。

实验仪器设备主管部门需及时研发或引进适合学校实验室发展和满足实验室管理实际需要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充分调动与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力量来共同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现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提升。

4. 创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管理队伍素质是关键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创新,除了需要大力加强实验仪器设备计划、供应、使用管理和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之外,建立一支高素质实验设备管理队伍也是非常关键。

各高校要真正重视实验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严把实验设备管理人员入口关,学校应为设备管理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建立相应的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注重培养管理队伍的骨干,以在管理队伍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学校应制定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鼓励他们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实验设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结束语

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带来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巨大变化。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得好坏与使用效率对实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摘要:随着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多,原有传统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理念、模式和办法等都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文在对当前地方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创新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益娥,边抗战.浅谈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J].咸阳师范学院学院,2007,22(4):89~91

[2]高俊敏,袁荣焕,刘元元.加强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效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73~175

[3]管图华,李文华,程纯.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11(6):38~40

[4]张卓.构建实验教学手段创新体系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3~5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6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内涵

所谓集权化财务管理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 将财务与业务、与产供销链集成起来, 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能力, 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将业务管理融合进财务管理中, 实行从源头管理, 通过远程处理、在线管理, 实行对财务的动态管理, 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 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集成化管理, 它不仅对公司财务方面进行管理, 而且对库存、生产、销售等业务方面进行管理, 不仅管公司内部, 而且与整个产供销链管理相结合;二是直接管理, 通过网络技术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许多中间环节, 高层领导能直接对底层员工进行管理;三是实时管理, 整个财务核算系统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后, 总部的财务主管根据动态会计信息, 可以及时作出财务安排, 并通过网络传达下去, 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

一般情况下, 公司总部会牢牢控制货币资金, 因为货币资金的固有风险最高, 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此种模式下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为:上市公司下属各子公司各自组织财务人员, 设立独立的会计账簿, 进行会计核算, 并在会计期末结账后向上级单位报送书面报表企业最高管理层在会计期末经过合并报表, 汇总出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流程依据传统的会计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持续经营, 以反映个别会计主体的经营信息为中心, 通过合并报表实现对整个公司经营情况的了解。

二、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企业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应公司管理体制的需要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过度集权, 把子公司当作没有法人地位的附属工厂, 整个公司被看作一个大企业来管理, “统一领导”的财务原则绝对化, 财务仅起到事后反映与事后监督的作用, 弱化了事前参与经营、事中控制经营的职能。当子公司面对临时发生的财务问题时, 要层层上报到公司总部, 再由总部层层决策下来执行, 这一上一下中市场商机就会错过。

2、内部财务结算中心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固然可以加快资金周转, 但由于只是企业公司的内部管理机构, 难以充分发挥资源潜在能力的利用。而且, 公司内部结算中心的管理规范一般比较薄弱, 如果管理不善或者存在漏洞, 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资金运行管理机制, 则不仅不能发挥内部结算中心的功能, 反而会导致内部债务债权关系不清, 加大公司资金运行管理的难度。

3、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子公司开展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 各单位资金收支往来的核算都由总部的会计人员来完成, 会计人员长期在核算中心上班, 不参与报账单位内部的工作管理, 对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事项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 这样会计人员对子公司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予以入账, 无法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 无法发挥监督职能。另外, 实行集中核算, 给报账的子公司造成一个错觉:单位既不见钱, 也没有独立的会计审计, 财务管理抓不抓都可以。这种观点直接导致子公司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 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核算脱节, 造成公司资金流失, 核算收入下降。

4、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 营运资金波动大

很多上市公司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 缺乏现金流量的管理观念, 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时, 企业可选择的机会多, 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 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隐藏在盈利的光环下。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产品成本提高, 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 或是新上项目见效慢, 原有业务资金告急, 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等情况出现时, 问题与危机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此外, 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新增固定资金时, 动用日常周转的流动资金, 压缩了营运资金, 使资金紧张愈加突出, 于是拖欠贷款、拖欠工资, 进而造成经营资金周转不良, 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作。

三、实现上市公司集权式财务管理的途径

为确保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运行, 上市公司必须从财务组织机构、财务机制、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保证措施。

1、通过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资金是一个“晴雨表”, 通过资金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资金控制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保障原则。不但不影响被集中单位的资金使用的及时性, 而且当被集中单位出现资金运转困难时能够及时予以解决;二是监控原则, 成员企业花钱要在集团的控制范围内, 这个范围包括花钱的数额和用途。对企业公司而言, 只有控制子公司的财务收支、控制其资金的流动, 才能让子公司按照企业公司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实现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上市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由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财务公司。

2、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子公司财务属于经营者财务层次, 其作为公司财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必须受控于母公司财务为更好地确保公司总体财务意图的实现, 降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程度, 规范和约束子公司的财务行为, 有效地解决层级之间的矛盾, 母公司必须对子公司财务人员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 可依据产权关系, 以出资人的身份向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子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 特别是财务政策是否符合企业公司的总体战略;监督子公司是否建立并执行财务管理工作制度, 将影响企业公司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向企业公司董事会及时汇报。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权在母公司财务部, 具体管理财务人员的上岗资格、职务任免、业绩考核、后续教育、岗位轮换以及业务档案等事项母公司财务部应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以确保子公司财务行为有利于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

3、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监控机制

在集权模式下, 母公司应该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实施财务监控的主体有:财务总监、母公司财务部、审计部。财务总监对子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控, 为保证监控的独立、公正和有效, 母公司委派财务总监, 其人事、工资关系落实在母公司, 与子公司无任何利益关系, 行使出资人授予的财务监督权。母公司财务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检查, 来实现对下属单位财务行为的监控母公司审计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达到财务监控的目的。母公司的财务监控除审计部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外, 还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独立审计。另外, 下属单位也可通过财务部出面委托有关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 借以证明其财务行为的合法、合理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上市公司财务监控体系如下图所示:

4、建设公司统一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

母公司应根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 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财务会计制度, 规范子公司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 实现对子公司的集权管理。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统一公司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子公司财务信息的高度可比, 便于汇总和合并财务报告, 缩短财务信息的呈报周期。公司内部统一使用集中式财务软件应尽快实现。在此基础上, 创造条件建立财务信息计算机网络, 为财务信息的高速传输提供技术支持, 也为财务集权管理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借助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软件或者网络财务软件, 加快了企业间信息传递的速度, 使得母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 为其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也可以使母公司的财务政策迅速传递到各个子公司, 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时效性, 便于各子公司及时调整其经营策略。

5、完善对下属企业的激励方式

在实行财务集权和加强财务监控的同时, 必须运用合理的激励方式, 以激发下属单位和领导人的内在动力, 调动他们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理解和配合集团在财务方面的集权和监控, 激励子公司不断的发展, 才能实现子公司与集团利益的和谐统一。

总之,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将会促进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及集团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和集团财务分层管理效率的提高, 使得财务控制反馈更加及时, 提高财务信息的对称性, 将有助于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及集团财务战略方案的执行效果的改善, 更好地实现集团内部财务优势互补, 是一种比较系统而又实用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月欣.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2]、阎达五.资本管理论——控股公司资本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章新蓉.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新模式[J].企业活力, 2005, (10)

[4]、宋保胜.会计集中核算制探析[J].财会研究, 2009, (7)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7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和传统服务方式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电子阅览室便应运而生。电子阅览室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 集电子型文献 (如磁盘、光盘、网络服务等) 阅览、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其主旨在于利用图书馆强大的电子信息资源为用户科研学习提供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硬件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拓宽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服务范围, 为师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服务, 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状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 我国高校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 虽然高校制定了一些规定或者出台了有关电子阅览室的有关文件, 但这些文件只是规定了大致的准则, 对于执行的细节还没有进行规定, 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执行起来十分困难。

1.2 电子资源利用率低

据有关调查来看, 来电子阅览室上机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做些简单的文字处理或是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 以娱乐为目的占多数, 而真正来电子阅览室阅读电子图书和查询学术性信息资源的学生却很少, 有些学生只有在毕业需要写论文时才进行相关检索, 从这些情况来看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养较低, 还没有把电子阅览室作为获取信息资源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场所, 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电子资源。

1.3 服务功能不完善

电子阅览室作为高校图书馆一个新的服务部门和服务平台, 不但要为读者提供一般性的信息服务, 而且应该拥有自己的特色服务。而就现在而言, 我们的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

1.4 技术上存在安全隐患

计算机系统自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而且电子阅览室作为学校的基本设施, 不但规模庞大, 而且有些文献资料的价值非常高, 一旦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整个系统将陷入瘫痪, 后果不堪设想。当前由于一部分学生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 上机不规范, 经常浏览不安全的网页, 所携带的存储设备也不安全, 可能携带有病毒。在上机过程中, 操作不规范, 删除了硬盘中的重要文件, 或者更改了系统的技术参数, 计算机很容易被木马和病毒侵入, 造成系统的故障频繁, 甚至导致网络陷入瘫痪。

1.5 读者素质参差不齐

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是其信息服务职能, 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但因电子阅览室是Internet的多媒体声像阅览场所, 因此同时具备了网吧的一切功能。一些读者耗费大量时间网络聊天, 一些读者过分留恋娱乐和休闲的功能, 常常乐而忘返, 还有些读者根本不了解电子阅览室具有哪些电子资源。即使有一定了解, 这些电子资源又有哪些特点, 哪些用途, 根本不知道。

2 改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若干策略

2.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读者管理是电子阅览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制定《电子阅览室规章制度》外, 还应针对上网读者专门制定规范读者行为的《上网需知》和《注意事项》, 以确保电子阅览室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电子阅览室, 要将读者摆在第一位, 有效的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管理员的职责所在, 管理理念必须体现着科学化、个性化、人性化。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设备完好和运行的安全。另外, 也应该对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明确规定岗位内容, 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和读者的行为, 通过共同努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2.2 加大电子阅览室的宣传力度, 正确有效的引导读者

就目前而言, 各个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重点对象应该是那些缺乏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检索知识的读者。图书馆对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数字化信息资源没能及时进行广泛、充分的宣传, 使部分大学生并不了解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和所拥有的数字信息资源, 而不能正确利用电子阅览室。解决这一现象, 就需要我们加大电子阅览室的宣传力度, 让读者真正全面的了解电子览室的功能,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 建立电子阅览室的专门网页作为机器的主页, 并链接到图书馆的主页上, 利用网页来宣传展示我们的电子资源, 从而达到让读者了解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并受到吸引。

其次, 电子阅览室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定期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并收集有关数据库的网址、使用权限、检索方法、是否免费、如何获得原文信息等内容, 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培训讲座、参观辅导等活动。让读者深入了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以及电子文献资源, 使读者对其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利用率。

再次, 通过专业培训和课程开展来帮助读者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针对的为不同读者群体开展检索知识和技能培训。

最后, 建立电子阅览室专有的信息交流区, 提供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以及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咨询和解答等, 使读者能顺利使用电子资源, 也利于我们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

2.3 延长服务时间, 方便广大师生

由于电子阅览室本身的特点, 仅在正常法定的上班时间开放是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 大多数高校师生平时白天有课, 而晚上和双休日则有空, 因此我馆电子阅览室每天开放14小时, 保证有充足的开馆时间, 充分满足读者的网络生活要求。

2.4 实现人文关怀管理

高校电子阅览室除了必要的硬件设防和制度管理外, 管理人员要始终遵循“读者至上”的理念, 做到以人为本, 关爱读者, 体现人文关怀。首先, 要求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 都要以读者为中心, 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 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 方便读者利用与检索各种电子网络信息。并且, 工作人员要对读者热情服务, 有问必答, 尽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解决一些难题。

2.5 技术方面要加强设备管理

除了严格执行电子阅览室的规章制度以外, 从技术方面加强电子阅览室的设备管理也同等重要。从这方面出发主要是考虑制止学生越权行为的发生, 防止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转。具体的措施包括:计算机可以安装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瑞星杀毒等软件, 这样不但可以拦截恶意插件的安装, 还能够拦截恶意网站、对U盘的病毒进行免疫, 不但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也保证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能。及时清除过时的内容, 释放存储空间。还要及时对软件升级以及给系统打补丁。对工作站进行设置时, 可以删改一些程序和工具软件, 或者切断光驱线路, 以限制学生的越权行为。

3 结束语

虽然电子阅览室在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但是随着高校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的不断提高和对电子阅览室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 将会使师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并且随着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提高, 坚信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将会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和职能效应, 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唐丽菲.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 2000 (3) .

[2]蒋波, 美忠军.加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2) .

[3]游星雅.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

[4]罗严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3) .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8

【关键词】信息化 高校档案 安全管理 对策

档案的安全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它直接决定了档案持有者的未来走向。保证档案的安全就应该避免让它遭受到人为侵害或自然灾害。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中,使其管理模式呈现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一些传统管理档案的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好高校档案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高校档案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包括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现如今,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档案在管理上需要用到信息技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准确地直观到档案的信息,还能方便档案信息的其他利用。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做好档案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档案的安全管理上做了很大的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一)安全管理档案的意识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处于求进步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侧重点大多都放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收入甚微的档案管理工作过于疏忽,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一直都被搁置在所有工作的边缘。从而出现松散、混乱的现状,其安全问题一直都得不到重视。更严重的是有些地方高校没有专门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的管理直接隶属于教务处或者校办等部门。对于档案的管理没有一个健全可靠的体系,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方案。

有些领导仍然在用过去的旧观念、旧思想去指导管理档案的工作,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管理档案的新形势没有丝毫研究,只重视档案库房、纸质档案的实体管理,毫不理睬电子档案的技术管理。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高校是非常普遍的。

档案管理的工作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分工和责任不够明确,总是出现相互推诿的状况。信息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不能仅仅只将档案的实体管理作为档案管理的重点,而应该对整理档案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对档案的管理投入不够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教育行业更应该做好与时代接轨的工作。安全管理档案是高校的一大责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校应该在过去实体管理档案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管理。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认识了这一点。可是只有认识,却没有行动。在具体的做法上没有跟进。一些高校没有意识到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将档案室设置在偏僻的地方,投入很少、规模较小,再加上有外来人员频繁的出入,造成档案被毁或是被盗的几率大大上升,档案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连续性、政策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逐渐渗透于档案工作之中,要求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养越来越高。可是目前,在很多高校档案管理者中,有极大一部分人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还没有达到管理档案的标准。很多人都认为管理档案是一门技术含量低、人人都可以干的轻松活,不需要专业的技能,也无需培训。这种错误的观念就导致了档案的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

三、高校档案安全管理的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档案的安全也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具体应该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措施。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意识决定行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安全管理档案的基础,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应对挑战的关键。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地意识到,档案信息的价值越高,面临的风险和威胁就会越大。档案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各高校一切信息安全的前提。做好安全管理档案的工作,首先必须要增强安全管理档案的意识,尤其是对电子档案。现在,各高校的档案不仅仅只是文字信息,而是由声音、图片和文字组成的综合性信息。信息的载体不单纯是纸张,还有录像、录音、照片和电子文档等等。各高校档案的管理不能只依靠信息部门,各部门都应该出一份力,共同做好安全管理档案的工作。对于风险,应该保持一份预见性,提高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防止或者减少档案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管理,健全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事情的顺利完成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在档案的安全管理方面要想规范,就必须要健全制度。为了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节奏,学校在高校档案的管理上应该颁布一些能够帮助管理档案的规章制度。首先,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以往档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例如,电子档案的归档制度、图片资料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等等。第二,应该推行统一管理档案的系统,制定统一管理标准,这样便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管理。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档案的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安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他们的管理方法、文化层次和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效果。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档案管理知识,掌握多种管理技巧和操作方法。此外,档案的管理人员还应该有相应的计算机基础,了解电子档案的归类、加密及整理的过程。同时,还应该具备创新的精神,积极吸收新技术和新观念,让管理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结束语

高校档案管理模式 篇9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模式;转变

一、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性质

(一)档案管理的内容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象、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主要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司法档案、会计档案、艺术档案、人事档案、教学档案和外交档案等。

(二)档案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档案管理是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提供档案信息为各项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工作。

基本任务是科学地管理好有价值的档案,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要。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专门的管理活动。

作为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档案的一种独立的业务工作,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针对特定的部门来说,档案管理又是该部门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如会计档案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干部档案管理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科技档案管理是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二、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工作是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档案工作的发展受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制约和影响;同样,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会受档案工作的影响。

从档案工作与国家各项建设的关系来说,档案工作处于服务地位,是条件性的工作,即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料,创造必要的条件。

但在一定情况下,档案工作也起决定性的作用。

三、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在下列几方面有显著不同:一是主导要素不同。

农业经济的主导要素是土地;工业经济的主导要素是资;知识经济的主导要素则是人才,人才是经济增产的决定力量,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二是竞争的对象不同。

农业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对象是土地;工业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对象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对象是人才、知识和信息,谁拥有了人才、知识和信息,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

三是投资的重点不同。

工业经济条件下,投资的重点是机器、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追求规模效益;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投资的重点是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发展知识型企业。

四是资源形态不同。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条件下,自然物质资源是资源的基础,它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索取是有限度的,必须考虑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之间的平衡;而知识经济的资源是知识、智慧、发明、管理、技术之类,它是无限的,不受地域和国别的限制。

四、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三大转变

(一)由以实体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为主转变

档案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包括作为服务客体的用户和作为服务主体的档案人。

在以往的档案管理中,较多注重于服务客体的读者用户的层面,认为以人为本只是指面向用户、方便用户、以用户为中心,而对服务主体的档案人重视不够。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档案人不仅仅是收集、整理、保存、提供信息,更是档案信息资源建造者和维护者,是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

不言而喻,档案人在档案的保管和提供利用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必须树立“档案人”与“用户”并重的管理理念,切不可忽视“档案人”这一关键要素。

只有实现这一转变,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在档案的管理和各个业务环节中更充分地体现出档案人的主体作用,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

(二)由以硬性管理为主向以软性管理为主转变

要使档案信息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强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功能,变传统的经验管理为现代的知识管理;变硬性管理为软性管理,即用馆藏档案的知识含量、价值含量,提供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来衡量馆藏档案的情况,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显然,这种软性管理能使档案信息资源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快自己的开发战略,从而增强自己的生命力。

(三)由区域性管理向全方位、网络化管理转变

档案部门的主要优势是收藏了大量的原始档案,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对其加速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档案界相继建立了区域性的管理网络,使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或某一系统的档案实现了资源共享。

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变区域性管理为全方位、网络化管理。

一方面进行纵向联系,就是在同行业之间建立起互通、互补档案信息的新型关系,打破物理意义上的馆藏资源概念,使同行业之间利用网络分发信息,交流工作动态,进行远程存取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进行横向联系,就是要与各行各业保持联系,实现从单一信息向综合性信息的方向拓展,把档案部门与图书、情报、数据中心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的.联机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宋鹏,杨帅,杨岚钦,洪怡恬.基于ABC分类法的高校档案库存管理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

[2]席杰.浅谈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01).

[3]罗长文.浅谈高职高专院校评估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J].镇江高专学报,2008,(03).

党校档案管理研究【2】

摘要:本文就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对提升党校档案管理水平,发挥档案资料核心应用价值,实现资源共享,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党校;档案管理;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试析 篇10

一、构建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主要体现在教学要以学生的职业生涯为目标, 以利于学生毕业离校后, 可以很快就业, 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由于技工院校教学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 因此, 实施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技工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内容

(一) 二级教学管理含义

技工院校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的含义就是院级和系部教学管理部门分工负责进行教学工作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依据院校管理目标来执行的, 突出教学特点。技工院校实施二级教学管理, 是院系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 对管理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对于教学资源以优化, 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教学, 并对于教学过程实施监督, 对于教学质量实施评估, 以利于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二) 二级教学管理特点

从中国目前的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状况来看, 管理机制上所运用的是本校与二级学院构成。在学校教学管理上, 二级教学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基础部分。学校的教务部门对于教学实施管理, 以制定教学计划为主, 对学期教学任务下达, 并监控和评估教学质量。二级学院实施二级教学管理工作, 具体承担日常教学管理。虽然技工院校的二级学院管理工作仅仅涉及到教学管理, 突出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实施中, 所涉及到的内容极为负责, 诸如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的选择、技术实验室建设, 而且还要组织安排学校的师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三、探索技工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一) 院级教学工作管理的职责

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提出参考建议;负责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 审定各方案、标准以及提出相应的专业调整和专业设置意见;统筹基础课程设置比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秩序;负责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会同学校人事部门负责任课教师资格的审定;对教学常规资料进行检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织好各类考试;指导各系教学工作的开展;协调好学校其他各个校级相关部门, 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以形成良好的教学工作格局等。

(二) 系部教学工作管理的职责

落实学院和教务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本系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落实教学任务, 组织好日常教学工作并进行检查;负责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划及建设;组织好本系部教学改革规划和实施办法, 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健全的评价机制, 切实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等工作。

(三) 在教学制度的保障下优化教学资源

技工院校构建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就是要将二级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在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下, 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学管理的思想指南, 其所涵盖的内容也要根据二级教学管理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特别是教学计划环节, 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还要对于教学课程进行设计, 并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这就意味着, 教学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以动态发展的态势实现其可持续性。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级教学管理制度要严格遵守, 突出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根据院系的教学实践对于制度框架不断完善, 以利于二级教学管理框架能够在学校宏观制度下灵活运用, 并实施创造性地管理。

(四) 教学计划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

技工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中, 教学计划管理是重点环节。要求在制定教学技术的时候, 不仅要将教学目标体现出来, 还要满足专业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需求。因此, 教学计划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 不仅要完成校内教学计划, 还要通过强化校内外教学基地建没, 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实习环境, 并进行实习管理工作。此外, 在二级教学计划管理中, 还要做好教学课程的考核工作, 包括学生的考试课程、考察课程安排和考试日程安排, 试卷出题、评卷、成绩登录等等, 都包括到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中。

当二级学院的教学计划制定完成后, 具体实施中, 要确保其严肃性, 且有序执行, 切勿随意更改, 也不可以因为个人原因而擅自调整。在日程的教学管理中, 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教学计划展开, 还要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辅助性工作, 以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校对于二级教学实施管理, 主要涉及到管理协调工作, 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学期课程表的编排、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各项与教学有关的管理工作, 都要在学校的宏观监督下执行。

总结

综上所述, 技术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 对于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管理理念更为重视。每一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在为院系服务, 且不断地总结经验。学校则对于二级管理工作实施宏观监督, 以确保二级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展开, 保证教学质量。二级教学管理在具体运行中, 还需要相应的制度运输, 以使二级管理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琳.基于服务导向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网络建设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2010.26 (04) .

上一篇:食物巧战关节炎下一篇:会计委派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