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大修作业工序四篇

2024-05-21

井下大修作业工序 篇1

关键词:油田探测,井下大修作业

一、油田井下大修作业中的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在进行油田企业发展时, 应该控制生产中的资源浪费以及成本, 让石油的采出率得到提升。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充分加以运用, 让油田开采的综合效益得到提升。目前的油田开采力度相对较大, 而且油田本身在不断地老化, 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安全隐患, 这就使得井下作业难以正常运作, 严重者可能出现停止作业的情况, 井下作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复杂。所以, 井下大修作业越来越受到关注。要确保井下作业的目标得以完成, 就需要对于事故作出预防, 对于问题要及时解决, 确保生产工作能顺利开展。

二、井下作业大修综述

对油井进行大修作业中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解决井下事故、下落物体的处理、套管维修以及侧钻等。对井下事故作出处理之前, 对于事故出现的原因要有充分的分析和认知, 之后,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关设施来进行处理, 确保油井的正常工作。相对来说, 下落物体的处理、套管维修以及侧钻的技术都是很繁杂的。下落物体在一定程度上对出油量会产生巨大影响。套管以及井下卡钻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油井的正常运作。本文针对井下事故的处理, 做出了以下几点总结:

(1) 一旦事故发生, 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查清楚事故出现的原因, 了解清楚具体的情况, 而且要做事先的简单处理。

(2) 要成立大修施工组。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要研究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案, 出现事故后, 要及时制定处理规划。

(3) 依据工作计划, 配备相应的设施, 准备好相关资料, 具体划分负责范围, 分工进行处理。

(4) 在具体的施工中, 要严格依照制定的计划来开展工作, 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 在井下大修作业中, 不但要在技术水平和相关设施上要能达到要求, 而且, 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上下一心, 相互协助配合, 共同克服困难, 以此来确保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三、对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的技术研究:

(1) 在对水平井本身的复杂性有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后, 研制出了水平井套管破损检测的装置、水平井小件落物的液压打捞器以及井下增力的装置等, 给下落物体的处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发生了事故后, 要依据油井的实际情况和构造情况, 采取适当的方案和技术来做相关的处理, 让油井能正常运作。

(2) 套管破损维修技术。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充分考虑到套损通径的大小, 以此来利用合理的井修技术, 对损坏的地方进行维修处理。

(1) 套损通径大于90mm, 应用修井技术打开通道, 在套损部位下的示踪器应进行加固示踪, 使得上下套管固定在同一轴线上。能够通过示踪管的示踪作用, 使得套铣鞋有效的变点, 引进套损的部位。这种结构形式能够对油气层形成保护。

(2) 套损通径在小于90mm, 目前的技术是不能打开通道的, 所以, 应选择专用的防丢鱼套铣鞋进行套铣, 而且, 要确保小通径套损井在换套施工的过程中不丢鱼。同时, 对套管的破漏处可以施行封堵措施, 优化组合可取式的桥塞和卡瓦封隔器, 对套管的破漏处进行暂时的封堵。封堵的方式为将油管送入座封中。

(3) 侧钻技术。利用侧钻井来进行开发, 对老油井的开发十分有效, 同时, 产油率也能得到提高。在进行水平井侧钻技术的时候, 对组合要进行合理优化, 充分利用随钻测斜仪、螺杆钻具、无瓷钻具, 协调配合使用。在进行工作之前, 对于风险就要一定的认知, 设立紧急事件处理方案, 让施工的难度得到降低。如果转盘的扭矩比较大, 就可能引起井壁坍塌。通过以前的侧钻水平井技术在具体应用中的相关经验, 我们可以看出, 水平井应在加钻压摆的工具面以及调整井眼轨迹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让相关的工作程序能全面接轨, 将施工期限有效缩短。通过实施这项技术, 对于顺利进行大修侧钻水平井技术十分有利。由于油田探测开发的时间越来越长, 就会加大油井套损的程度, 这就会导致油井事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要有效地解决井下事故, 就需要充分利用井控技术, 采用先进的套管修复科技, 以及套损井压裂技术等。

总结

目前的油田探测开发正在快速发展, 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对于油田井下的大修技术, 还在进一步的完善过程中, 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了一系列高效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只有确保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才能让油田的综合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不但如此, 对于油田企业内部的体制以及发展方案也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可以成立相关的技术科研小组, 让他们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 以此来确保井下大修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确保产油率的上涨, 最终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岩, 柳少波, 洪峰, 张光学, 祝有海.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分布[J].当代石油石化, 2006 (10) .

[2]佘宏武, 林桦, 王兴伟, 乐利民, 安星.基于电压型换流的矩阵变换器输出电压补偿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03) .

井下大修作业工序 篇2

一、油田井下作业大修以及注意的事项内容分析

1. 井下作业大修相关内涵分析

在油田井下事故处理工作的实施中,井下作业大修主要指对井下的一些落物和套管所展开的处理工作[1], 这与张斌在“对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分析”一文中的观点相似。工作人员在实施井下作业大修前期,应该先找出导致油田事故产生的原因,之后通过工作人员的探讨研究, 确保能够制定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在此之后,组织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着手于大修工作。在大修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这与油井是否能够有效的生产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这在推动油田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油田企业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大修工作期间,不仅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要聘用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维修与检查工作。

2. 油田井下大修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

在油田井下大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

首先,一旦油田发生了一些事故,井下作业的领导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工作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相应的勘察工作[2],通过对现场勘察工作的实施,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事故发生比较紧急,那么领导者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展开简单的处理活动,以便控制事故发展生的范围,降低事故的伤害指数。

其次,油田企业在大修工作实施前,需要聘用具有高素质的施工大修团队,在制定合理大修方针的背景之下, 提升大修的效率。

再次,大修人员将大修方案设按要求作为重要的依据, 选择大修中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材料以及先进的设备,同时, 还要将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肩上,并要鼓励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承担起工作的责任,以确保大修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另外,在大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的遵循施工方案以及改进方案,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解决进行问题,从而使得油田井下作业能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下。

总结: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即油田井下作业大修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油田井下作业工作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施工所使用的设备必须要与实际规定的标准要求相符合,其目的在于为油田井下作业施工提供有利的保障,不断的推动油田井下作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油田企业的发展,油田企业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为此,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企业在井下作业期间,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的原则,在提升生产效率的背景之下,使得油田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斌.对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4,(17):252-252.

[2]吴炜,杨栋,廖伟等.关于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0):235-235.

[3]朱卫星.论述现代井下作业大修技术[J].化工管理,2014,(35):140-140.

井下大修作业工序 篇3

[摘 要]:《井下大修作业》教学采用专题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员职业能力。专题的选定要具有示范性,必须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安排以及考核等多项工作。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训练学员动手动脑能力;训练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极大地增强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专题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 落物 解卡 修套

《井下大修作业》是井下作业的重要内容,它由井下落物的打捞,解除卡钻作业,套管整形、修复及侧钻作业等内容组成。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所谓的专题型教学模式是以一个综合性的专题为主线,从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将学科体系的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与行动体系的课题任务的各阶段同步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它将学科体系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行动体系学员完成课题的技能训练步骤一一对应,是培养学员职业能力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专题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员在针对专题的学习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注重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运用综合专题《处理复杂的井下事故》,让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运用综合专题《处理复杂的井下事故》,让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一、专题的选定要具有示范性

专题的正确选择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专题必须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既要包含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点又要将专题的教学任务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具有示范性。专题的示范性体现在它的普遍性和想象性上。“案例”的设计要有想象性。课堂上的“案例”只是个案,要让受训者通过个案的学习,将体会引申、联想到其他涵盖空间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学员自己悟出其内在的联系,会举一反三,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井下大修作业的教学目标是会选择合适的井下工具,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处理井下事故。培养学员具有对常见井下事故和常用井下工具涉及的原理,名称、规范、用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本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专题的选取应涵盖打捞、解卡、修套或者侧钻等典型事故。应把打捞工具、磨铣工具、整形工具、检测类和辅助类工具都作为专题对象学习,在对专题涉及的问题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工具选择及处理方法、步骤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巩固井下作业的开工准备,落物打捞,解卡,修复套管等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施工质量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专题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专题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课题完成的质量。为了保证专题型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必须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安排以及考核等多项工作。

1.精心作好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施专题型教学前的准备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和专业特点,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拟定专题内容,编写出本专题指导书和任务书,注意在指导书中指出各章节要掌握、消化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任务书中指出要求学员结合本专题对常用的打捞工具、磨铣工具、整形工具、检测类和辅助类工具这些专题对象学会进行拆卸、描述、使用等技能,模拟职业训练所要完成的课题任务。在课程讲授的开始下达课题任务书,结合绪论的内容让学员对各种不同的井下事故不同类型的现象、原因、解决方法、预防措施等多项内容有初步了解,在教学的各个章节,学员针对自己的专题,带着问题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使学员明确专题任务的内容与授课、技能训练同步。

2.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

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生产实践性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如果一开始就让学员接触这些复杂的工具,学员会产生畏惧心理和枯燥无从下手的感觉,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应采用先观看模拟情景与现场实拍的教学录像片,使学员对所学内容具备感性认识,然后到工具室认识、识别、分析、拆装工具,达到能够描述其名称、原理、规范、用途、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最后到实习基地和生产现场学习。

其次,是学员的组织安排。要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充分发挥成人学员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由班主任按照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身体素质等综合互补地将学员分组,发挥每一个人在小组中的特长,并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实施课题,小组分阶段研讨,明确各阶段课题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结合课题所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及要求,组员分工协作,既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共同协调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与责任心、交流与合作能力。

3.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

专题型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实践性强的案例教学。因为它能够发挥教师的导演角色,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它能提供一个高度仿真性的生产模拟过程和背景资料,在组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过程中使学员得到类似实际场景的训练,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优化考核形式,客观地评定学习效果

在实施专题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避免学员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主要目标上,对不考核的内容敷衍了事。因此必须按照专业技术等级标准和岗位标准操作要求进行考核。教师要分阶段指导、检查课题完成质量和进行综合讲评,最后由学员对所完成的专题进行总结答辩。成绩评定采取专题进行的各阶段知识与技能的实时评价,学员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学员的学习态度、互评结论、课题完成质量的书面结论和答辩成绩等都作为评定学习成绩的依据,改变了以往学习结束时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做法,更加客观地评定了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实施专题型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

第一,能够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训练了动手动脑能力。实施专题型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员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学员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其理论知识会掌握得比较全面,但如果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导致能力的欠缺。专题型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的情景,迫使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去处理问题,从而使其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学员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二,训练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指导学员的实践活动。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素质,而高素质的基本体现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是我们专业课教学的重点。

第三,能够极大地增强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员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仅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训练,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处理问题的原则与方法、经验与教训。掌握了这些学员就可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触类旁通,应付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增强社会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专题型教学直接模拟了生产实际的工作过程,改变了以理论教学为重点的教学传统,取而代之的是学实物,练技能,强素质的现场教学,拉近了培训与生产的距离,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井下大修作业工序 篇4

胜利油田分公司 2012年10月

前 言

为保证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减少无效、低效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成本,方便作业一线人员学习并掌握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员的技术素质,采油工程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梳理并精选了37道常用井下作业工序,优化了施工基本流程,在查阅最新版本标准和最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该手册较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作业工序质量监控节点及控制要求,明确了岗位控制人员。手册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一线作业工人的现场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作业监督人员的技术指导手册。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指导手册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2012年

10月20日

一、安装井口

(一)执行标准 SY/T5587.9-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安装情况;

2、套补距和油补距;

3、通径;

4、试验压力。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口螺栓受力应均匀,螺栓两端倒角底面应高于螺母平面,四通、套管闸门、套管短节等符合标准,满足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安装井口装臵后,井口通径符合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安装井口装臵后,应进行压力密封试验,试验压力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但最高值不高于套管抗内压强度和井口装臵工作压力两者最小值的70%。用清水试压,稳压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套补距、油补距校核允许误差为±2m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二、新井替浆

(一)执行标准 Q/SL0783-2001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规范及长度;

2、人工井底;

3、替泥浆;

4、套管试压;

5、出口返液。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准确计算管柱长度,复核人工井底,误差不超过0.2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用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有效长度不小于1200mm通井规通井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替泥浆:替出井内全部泥浆,并洗井至进出口水质一致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油水井套管试压值符合设计要求,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三、压井

(一)执行标准 SY/T5587.3-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井前井口压力及循环深度;

2、压井方式;

3、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

4、循环压井时井口返出液量;

5、泵压及排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计算压井液密度时选择的安全系数为:油井1.05~1.10,气井1.07~1.15,做到“压而不死、活而不喷”,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压井方式,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循环压井时直到进出口压井液密度相同,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挤压井时,不能将压井液挤入地层,造成污染,要求垫隔离液,压井液顶至油层顶界以上50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5、重复挤压井时,要先将前次挤入井筒的压井液放干净,才能再次进行压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6、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四、起原井管和抽油杆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126-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抽油杆规范及长度;

2、井下工具名称、规范及数量;

3、井下管杆及工具状态描述;

4、悬重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起杆遇卡,严禁大力上提解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光杆不少于四个支点单独架平,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抽油杆桥架不少于4个支点,抽油杆桥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起出的抽油杆排列整齐,每10根抽出接箍长度,接箍朝同一方向,严禁用抽油杆搭桥或做横担,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起管杆前应保持天车、游动滑车、井口三点成一线,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试提悬挂器必须缓慢提升,如果遇卡,应在设备提升能力、油管安全负荷范围内活动解卡直至悬重正常无卡阻现象,再活动缓慢上提。井内有大直径工具,提管柱时速度要缓慢,防止由于管柱的抽汲作用造成井喷或出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起油管必须使用小滑车,不准用管钳、板手等金属工具损伤油管丝扣,内衬管必须使用护丝保护丝扣,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7、对起出的油管或工具要详细检查并描述状态,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标识、隔离或更换,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8、起潜油电泵油管时,应操作平稳,保证电缆与油管同步,防止电缆堆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9、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几根油管时,提前20~30m倒下自封封井器,提升速度要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五、探砂面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规范及长度;

2、砂面深度;

3、砂柱高度;

4、加压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油管下井前,丈量必须准确,误差不超过0.02%,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当探砂面管柱下至距油层上界5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悬重下降lO~2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探砂面时严禁带大直径工具,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探砂面后必须立即将管柱上提至安全位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六、冲砂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冲砂方式;

2、冲砂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3、冲砂深度;

4、排量及泵压;

5、冲出砂量及砂样;

6、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用水泥车向井内泵入冲砂液,如有进尺,则以0.5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加深管柱冲砂,冲砂时排量应达到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换单根时间在3min以内,连续冲砂超过5个单根后要洗井1周,方可继续下冲,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冲砂至设计深度后,应保持400l/min以上的排量继续循环洗井,当出口含砂量小于0.2%时为合格。然后上提管柱至原砂面l0m以上,沉降4h后,回探落实深度与设计深度误差小于0.5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循环系统发生故障需停泵处理时,应上提管柱至原始砂面10m以上(特

殊情况提至安全深度以上),并反复活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需检修时,必须保持正常循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6、冲砂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出口,发现入井液漏失严重的或井喷预兆时,应立即停止冲砂,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下步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冲砂遇阻加压不得超过30K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七、洗井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洗井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2、洗井方式;

3、排量及泵压;

4、洗井时间;

5、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洗井开泵时应注意观察泵注压力变化,控制排量由小至大,同时注意出口返出液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洗井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泵压、排量、出口量及漏失量等数据,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洗井时液量不少于井筒容积的两倍,直到进出口液体性质相同,洗井后观察30min以上,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八、通井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通井规规范;

2、油管规范及长度;

3、通井深度;

4、下钻速度;

5、遇阻情况及通井规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通井规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长度≥1200m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新井投产、大修后应通井至人工井底或人工灰面,其它施工通井至油层以下20米或设计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对遇阻井段应分析情况或通过打印证实遇阻原因,并经处理后再进行通井作业,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防止产生抽汲和压力激动,起下通井规时应平稳操作,管柱起下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在距射孔井段100m内,起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通井中途遇阻要缓慢加压,掌握悬重变化,加压不能超过30kN,试通二次以上,计算出遇阻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通井规距井口30~50m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7、起出通井规后,应对通井规状况进行描述,并记录清楚,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九、刮套管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刮管器规范;

2、刮管深度;

3、洗井液性质、用量及温度;

4、出口返液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接近刮削井段20米时,用洗井液循环正常后边缓慢顺螺纹紧扣方向旋

转管柱边缓慢下放至设计刮削深度,然后再上提管柱反复5次刮削,直到下放悬重恢复正常,同时,反洗井2周,至进出口液体性质一致,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若中途遇阻,当悬重下降20~30kN时,应停止下管柱,接洗井管汇开泵循环,边顺螺纹紧扣方向旋转边下放管柱,反复刮削直到管柱悬重恢复正常为止,再继续下管柱,如仍遇阻,则记录遇阻深度并起出刮管器,描述刮管器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管柱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30m/min,下到距离设计要求刮削井段顶界以上100m时,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5m/min,以减少压力波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刮管器距井口30~50m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十、下绕丝防砂管柱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47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

2、绕丝管规范及长度;

3、充填工具规范;

4、冲管规范及长度;

5、下钻速度;

6、绕丝下入深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充填工具时,要保护好冲管接头,避免冲撞,以免损伤悬挂销钉,造成充填通道提前打开。连接充填工具时管钳打住充填工具下部接头,防止正反接头脱扣,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2、下绕丝管柱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冲管在油管内下入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并严禁磕碰,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井油管丝扣要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绕丝管于下井前打开包装,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绕丝管完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根据设计要求,绕丝筛管覆盖油层顶、底界1.0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一、高压充填防砂工具座封

(一)执行标准 Q/SHSLJ0474-2002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及充填工具规范;

2、下钻速度;

3、座封压力;

4、座封深度;

5、座封效果。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充填工具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充填工具避开套管接箍1米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下井油管丝扣应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座封时,正打压到8MPa、10MPa、12MPa,各稳压3~5min后上提管柱,如果负荷增加30~50kN,验证座封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座封后,继续打压到18MPa以上,至压力突降,出口返液,打开充填通道,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二、循环充填

(一)执行标准 SY/T 5340-2012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充填砂规格及用量;

2、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及加砂量;

4、充填施工时间、泵压及排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正洗井至出口返液3~5m,观察井口压力,排量,压力稳定后如排量

3大于300~350l/min,压力小于4MPa,出口排量等于或接近进口排量,则进行充填施工,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均匀加入充填砂,携砂比控制在5~10%左右(质量比),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待施工泵压高于充填施工压力最初值5MPa时,停止加砂;当排量降低至200 l/min~250 l/min、泵压升高至12MPa时停止顶替,迅速倒管线反洗井将油管中剩余砂子洗出,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三、高压充填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1653-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充填砂规格及用量;

2、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泵压和排量的变化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充填砂用量及规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泵压、排量和携砂比应分四阶段控制,最终在顶替排量降至500l/min、泵压逐渐上升至22.0MPa、加砂量达到设计砂量的80%以上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井口情况,发生管汇、井口刺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放压整改后方可继续进行,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充填、丢手、起防砂管柱必须连续进行,以防砂卡管柱,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四、探冲中心管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冲砂方式;

2、冲砂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3、冲砂深度;

4、排量及泵压;

5、冲出砂量;

6、返出液量;

7、冲管规范;

8、充填工具内径。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检查冲管:外径是否与井内管柱匹配,冲管最大外径小于防砂管柱最小内径6mm以上、内径畅通、丝扣清洁并涂丝扣油,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在冲管接近充填工具或进入绕丝筛管时,应边转管柱边下放,悬重下降5kN~1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当探砂面管柱下至距充填工具30m时,下放速度应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控制换单根时间在3min以内,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冲砂结束后,必须立即将管柱提出,边起边灌压井液,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在冲砂施工中,提升动力设备需连续运转不应熄火,责任岗位为司钻岗。

十五、注水泥塞

(一)执行标准 SY/T5587.1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水泥浆密度、用量及干水泥用量;

3、顶替液量;

4、上提管柱长度及反洗井深度;

5、候凝时间;

6、水泥塞面深度;

7、灰塞

试压;

8、设备。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施工管柱结构合理,丈量无误,密封可靠,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工作液符合质量要求,拌水泥浆和隔离液所需清水保证水质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必须用清水配制水泥浆,搅拌均匀,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注塞施工,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水泥塞厚度不小于10米,特殊井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注灰后塞面试压12MPa,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反洗井完,备用泵注设备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反洗井结束的时间应小于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8、灰塞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六、钻水泥塞

(一)执行标准 SY/T5587.1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钻具结构;

2、钻塞起、止深度;

3、施工泵压、排量及钻压;

4、洗井液及返出液;

5、钻塞后试压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钻具选择和管柱结构合理,有套管保护措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工作液符合质量要求并经过过滤装臵过滤,容器、管线清洁无渗漏,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钻压、钻速、排量等参数选择合理,每钻进3-5m划眼1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钻塞后通井、刮管、洗井、试压等符合质量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钻塞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水泥塞上砂柱超过10米时,下冲砂管柱冲砂后再钻塞,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七、套铣

(一)执行标准 QSH 083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套铣深度;

2、套铣工具名称及规范;

3、套铣方法;

4、套铣后套管通径;

5、修井液性能(具有良好的携屑能力);

6、泵压、排量、悬重;

7、返出物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测量套铣管外径、内径、扣型及长度,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连接进出口管线,在循环设备与井口之间的管线应串联地面过滤器,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套铣管下至距离鱼顶0.5~1.0m处,开泵反循环套铣,待循环正常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10~25kN开始套铣,每套铣3~5m,上下活动一次管柱,每套铣完一根,充分循环修井液,观察排量、泵压、悬重变化,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接单根之前应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少于15min,控制岗位为副

司钻岗;

5、套铣至出口基本无返出杂物或铣屑后停泵,缓慢平稳上提管柱至套铣工具全部在套铣鱼顶以上,方可以正常速度起钻,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八、井筒填砂

(一)执行标准 SY/T 5184-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洗井;

2、原井砂面深度;

3、砂粒规范、加砂量;

4、填砂方式;

5、砂柱高度和砂面深度;

6、排量、泵压。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筒填砂前应充分洗井,并落实原井砂面深度,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不应在外溢的井内填砂,也不能在泥浆中填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填砂管柱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填砂完成后及时上提管柱至安全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必须采取循环方式填砂,不准空井筒井口灌砂,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填砂排量<200l/min,均匀加砂,携砂比<10%,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6、沉砂时间不少于4小时,下放管柱回探砂面,与设计砂面深度相差小于1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九、射孔

(一)执行标准 SY/T 5325-2005、Q/SH1020 0963-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井液及液面深度;

2、防喷器安装;

3、射孔层位、井段及厚度;

4、射孔方式、枪型、孔密及孔数;

5、发射率检查及井口油气显示。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若方案要求负压射孔,井筒液面深度必须达到方案要求的负压深度,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核对射孔通知单,确保射孔井号、射孔层位和射孔井段准确无误,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射孔后检查发射率,若单炮发射率低于95%时,必须补射,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射孔应前对套管短节、井口装臵及防喷器进行整体试压,试压过程必须有作业队及监督人员签字认可,并有详细记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油管输送射孔管柱必须接定位短接,磁性定位并调整准确射孔枪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方可射孔,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下完井管柱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126-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及深井泵、封隔器等下井工具规范;

2、油管、抽油杆规范及长度;

3、下钻速度;

4、深井泵、封隔器等下井工具深度;

5、座封负荷;

6、座封效果;

7、管柱及深井泵试压。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对深井泵、封隔器等下井工具进行详细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更换,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管杆入井前要丈量准确并保持清洁,丝扣清理干净后均匀涂抹丝扣油,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下入油管时要逐根检查,并用相应规范通管规逐根通管,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若抽油杆为空心杆,下井前务必要用相应规范通杆规逐根通杆,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天车、大钩、井筒中心对正,偏差不大于3cm,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6、下管柱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下到距离坐封位臵l0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封隔器应避开套管接箍位臵1m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下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下放速度不超过5m/min,防止卡钻和工具损坏,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8油管未下到预定位臵遇阻或上提遇卡时,应及时分析井下情况,校对各项数据,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9、支撑式封隔器座封加压:Y211-150封隔器加载80~100kN;Y211-114封隔器加载60~80kN,液压式封隔器按要求逐步打压和稳压,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10、按要求试压检验封隔器及油管密封效果,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一、试抽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126-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井口装臵安装;

2、螺丝及顶丝;

3、光杆裸露;

4、防冲距;

5、完工后剩余材料的数量回收。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调整好防冲距后,方卡子要做到上不碰下不挂,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2、井口憋压3.0MPa,稳压10min,压力不降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碰泵后光杆从四通顶丝平面至顶端不超过2.5~3.5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二十二、混气水排液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520-2005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

2、排液方式;

3、泵压、排量;

4、进出口液量及地层喷吐量;

5、排出砂量及冲砂洗井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施工管柱尾深完成于油层顶界以上10米,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先用压风机反气举掏空300m后,用水泥车反替入2%的发泡剂溶液,水泥车排量控制在100~200l/min,压风机控制压力4.0~5.0MPa,充分混排,举喷后连续时间不低于1h,地层吐液量不少于3m/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混排完工后关井4小时,下放管柱探砂面,有砂冲砂至人工井底(人工灰面)或设计深度,无砂则反洗井1.5周,洗净井内悬浮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井口情况,发生井口、管线刺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放压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二十三、挤化学药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880-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用量、浓度;

2、泵压;

3、排量;

4、顶替量;

5、现场检验药剂与设计相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冲砂、洗井要求采用无固相防膨修井液,严禁清水漏入地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按设计用量、浓度配制化学药剂溶液,配液时所有的罐、池、水要清

3洁无杂质,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打顶替液,用量小于油管容积0.5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二十四、化学颗粒防砂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349-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防砂材料质量及用量;

3、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4、加砂量、携砂比及施工泵压、排量;

5、顶替液用量;

6、候凝时间;

7、井筒留塞及处理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防砂材料质量及用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试挤前臵液10min,观察压力、排量变化,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均匀加入防砂材料,携砂比控制在5.0~15.0%之间,加砂量达到设计砂量的80%以上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根据油管深度和规范正确计算顶替液用量,不得过量顶替,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5、施工过程要连续,不得中途停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二十五、地层填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1736-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石英砂质量及用量;

3、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4、加砂量、携砂比及施工泵压、排量;

5、顶替液用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石英砂质量及用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2、试挤前臵液10min,观察压力、排量变化,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均匀加入石英砂,携砂比控制在5.0~20.0%之间,加砂量达到设计砂量的80%以上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施工过程要连续,不得中途停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二十六、封隔器找串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382-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

2、管柱下井速度;

3、施工参数;

4、串通层位。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封隔器、节流器卡位应准确,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找串管柱下井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下到距离找串位臵l0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封隔器应避开套管接箍位臵1m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不得将泥浆或污物注入地层和串槽部位。若串通量大于20l/min,则进行封串工艺,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发现串槽后必须上提管柱,验证找串管柱性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七、水泥浆封堵

(一)执行标准 SY/T5587.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套管试压;

2、封堵管柱结构;

3、封堵材料组成和用量;

4、封堵液配制;

5、施工参数;

6、顶替液;

7、候凝时间;

8、封堵效果。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施工管柱结构合理,丈量无误,密封可靠,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封堵前要对油层以上套管用清水试压12.0MPa,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必须用清水配制水泥浆,搅拌均匀,密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封堵施工,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顶替泵压达到22MPa,需反洗井时应限压5.0MPa,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封堵过程中,备用泵注设备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封堵结束的时间应小于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7、封堵结束后应将管柱提至安全位臵,防止卡管柱,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8、全井封堵后候凝12小时以上方可动管柱,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9、封堵候凝24小时后对封堵层段试压12MPa,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八、酸化及酸洗

(一)执行标准 SY/T6334-199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酸液性质及用量;

3、处理液配臵浓度及用量;

4、前臵液及顶替液性质及用量;

5、施工方式及泵压、排量;

6、反应时间。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设备摆放应根据井场条件,满足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地面管线和井口按设计最高施工压力的1.2倍试压,1min压力不降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施工过程中不应超过最高限压,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缓蚀剂、缓速剂、稳定性等各种添加剂必须按设计规定的用量和顺序加入,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施工完毕关井时间不得大于设计反应时间,时间一到,应立即排液,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泵注过程应按设计的排量连续泵入,中间不允许停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二十九、起下隔热管

(一)执行标准 SY/T6089-199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隔热管的根数及长度;

2、管柱结构;

3、涂抹高温密封脂。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口按标准安装,试压合格,确保注汽过程中不刺不漏,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隔热管送到现场后要排放整齐,丈量准确,无泥土,杂物,将丝扣、密封圈槽清理干净,全部使用新密封圈,涂高温密封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起下隔热管时,必须使用小滑车滑动拉送,防止损坏隔热管外螺纹,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作业时严禁猛烈敲击隔热管的任何部位,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以小于或等于20m/min的下放速度,将封隔器和井下热力补偿器下入到预定位臵。封隔器坐封位臵应在射孔井段顶界以上5~10m之间,并避开套管接箍2m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打捞

(一)执行标准 SY/T5557.12-2004 SY/T5247-2008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打捞管柱组合;

2、鱼顶深度与形状;

3、下钻速度;

4、冲顶洗井;

5、打捞加压;

6、打捞工具及落物情况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根据井下情况,选择合适的打捞钻具组合,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下井工具下井前要严格检查规格、强度,丝扣等各部件,保证灵活可靠,经过地面试验并留有草图,不合格不准下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控制下钻速度,进行分段循环,保证水眼畅通。遇阻时不得划眼,应起出重新通井或改变钻具组合,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量准方入,从各个方向找鱼顶,可开泵找鱼顶,也可边转边下放找鱼顶,观察指重表和泵压的变化,下放钻柱时不得超过鱼顶3~5m,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捞获后应试提,不能超负荷硬拔,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在预计深度碰不到鱼顶或提前遇阻应分析原因,慎重试探不得强下硬压,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一、解卡

(一)执行标准 SY/T5827-2005、SY/T6121-2009、SY/T6087-1994、Q/SL 1500-200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卡钻原因;

2、卡钻管柱结构;

3、卡点位臵;

4、解卡拉力及活动范围;

5、活动解卡时间。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指重表(拉力表)应灵敏可靠,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测卡点试提,载荷大于井内管柱悬重30~60k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缓慢上提,最大载荷不得超过设备的许用载荷和管柱的螺纹抗滑扣极限载荷,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解卡打捞作业应避免对套管造成损害,并采取保护油层的措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拔绕丝井,先采用拔绕“五字法”(冲、蹩、捞、挤、拔)施工,无效时可采用倒扣、套铣、冲管旁冲解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二、打印

(一)执行标准 SY/T6377-2008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铅模规范;

2、冲洗液性质;

3、打印深度、加压负荷;

4、铅模印痕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铅模下井前要详细检查铅模规格,表面是否光滑无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铅模下至鱼顶以上10m左右时,大排量开泵冲洗,排量不小于500l/min边冲洗边慢下油管,下放速度不超过2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当铅模下至距鱼顶0.5m时大排量冲洗鱼顶上面的砂子及脏物后停泵,再以1.0m/min以下的速度下放,一次加压打印,一般加压30kN ,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但增加钻压不能超过50kN。并计算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起带铅模管柱遇卡时,要平稳活动或边洗边活动,严禁猛提猛放,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当套管缩径,破裂,变形时,下铅模打印加压不超过30kN,以防止铅模卡在井内,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起出铅印后要轻搬轻放,保护印迹不受损伤,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7、起出印模后必须进行描述、分析,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三、薄皮管验套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222-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薄皮管规范;

2、油管规范及长度;

3、验套深度;

4、下钻速度;

5、遇阻情况;

6、薄皮管变形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薄皮管直径比套管内径小10~20mm、厚度3~4mm、长度根据套管变形情况而定,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下验套管柱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下到距离射孔井段l0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当遇到套管变形位臵或人工井底悬重下降50~100kN时,起出,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通井规距井口30~50m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5、起出薄皮管后必须进行描述、分析,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四、磨铣

(一)执行标准 Q/SH 038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磨铣深度;

2、磨铣工具名称及规范;

3、磨铣方法;

4、钻压;

5、磨铣后套管通径;

6、返出物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根据井下情况,选择合适磨铣工具,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连接进出口管线,在循环设备与井口之间的管线应串联地面过滤器,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下入磨铣管柱应平稳操作,控制下放速度不大于0.5m/s,最后10根控制下放速度不大于0.01m/s,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铣鞋下入井内距磨铣位臵1~2m处时,开泵循环修井液冲洗磨铣位臵20~30min后,连续或间断旋转管柱边下放铣鞋至磨铣位臵上,轻压慢转磨铣5~10min后逐渐增加钻压和加大钻速,无异常蹩、跳钻情况下才能正常磨铣,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接单根之前应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少于15min,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五、压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224-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裂砂规格及用量;

2、压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泵压和排量的变化情况;

4、压裂井口的安装;

5、压裂后关井时间;

6、放喷油嘴规范;

7、放喷流程固定情况;

8、放喷情况记录。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压裂油管及下井工具在地面检验,合格后方可下井并验封,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地面流程要做到方便施工、安全可靠。压裂液罐应尽量直接接低压管汇,管汇到混砂车的供液管线应尽量短。高压管线应避免管线方向的憋劲或

死弯现象,且每10~15米用一个地锚固定。仪表车和其它辅助车辆应距离井口20m以上,监督岗位为司钻岗;

3、施工前必须对井口及套管短节、施工管线进行试压,压力为预计最高施工压力的1.2倍,监督岗位为技术员岗;

4、按照泵注程序表泵注,密切注意压力、排量的变化,监督岗位为技术员岗;

5、压裂后严格按关井时间关井扩散压力,放喷时按要求使用油嘴控制放喷速度,防止吐砂。要记录放喷前后压力变化情况、放喷时间、喷出油、水、砂量,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六、水平井机械防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1987-2009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防砂管柱结构;

2、主体筛管规范及长度;

3、充填工具规范;

4、下钻速度;

5、主体筛管下入深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管柱入井过程中,应轻抬轻放,避免剧烈撞击,严禁顿钻、溜钻,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2、下油管速度应均匀,直井段下入速度小于10m/min,水平井段下入速度小于3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井油管丝扣要涂密封脂,并用液压钳上紧,要记录余扣,并附加在油管长度上,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防砂主体筛管长度应覆盖油层上下界各3~5m,信号筛管长度2~4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防砂管柱应间隔10~20m配接安全接头及5~10m配接扶正器,控制岗

位为技术员岗;

6、冲管长度距离丝堵1~2m处,充填工具以下设计的短节、丝堵和冲管应倒角3mm×45°,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7、充填工具应明确使用规范,坐封位臵应避开套管接箍1米,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七、起下定向井管柱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619-2005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组合;

2、起下速度;

3、管柱试压。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定向井宜采用液压丢手封隔器,不宜采用机械坐封式封隔器,下入斜井段的带封隔器的油管柱应在封隔器下连接油管扶正器,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下入斜井段中的油管柱和工具应在油管接箍两端和突出台阶倒45°×5mm的倒角,对造斜点以下套管小于造斜点以上套管的定向井,应在造斜点以上油管柱下端连接外径大于造斜点以下套管内径的防掉工具,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管柱前应调整井架天车、游动滑车大钩、井口对中呈三点一线,下入管柱时应避免抽油管柱在井口磕碰,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上一篇:驱动实现下一篇:教学目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