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野外实习十篇

2024-08-27

植物学野外实习 篇1

药用植物学是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植物生产类课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学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因为认识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和后期专业课的联系而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可学习和掌握一些中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农业院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渗透于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的联系

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识别药用植物,还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药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了解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分布种类以及植物的群落特点,了解生态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太阳辐射等对药用植物的影响,以便有利于掌握药用植物野生变家种的各个因素,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因此,学生在记录药用植物采集卡时,不但要记载药用植物种的识别特征,也要记载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植物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如野生的款冬,让学生记录其群居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然后再和驻地附近当地人栽培的款冬进行比较,从而对野生变家种有感性的认识。

根据中药资源的采收原则,对于实习地点蕴藏量较大的药材如益母草、碎米桠(冬凌草)等进行采收,实习结束后带回实验室,为后期的中药药剂学等实验提供材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专业兴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杜绝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这样既能保证标本制作练习,又可避免重复浪费,保护了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经过严格控制和指导,学生既养成了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2 加强与中药学的联系

在中药资源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在野外实习时,不仅教会学生原植物基原的识别,还要对每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进行介绍。一些药材除了传统的药用部位之外,对近年来其他非药用部位的开发状况加以讲解,以便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中药资源。如丹参的茎、叶和花就含有与根部相同的酚性物,地黄的叶、花、果实也可入药,忍冬藤、杜仲叶、山楂叶作为药用部位也已载入药典,银杏叶作为保健茶也已经进行开发利用[2]。另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增加了河南道地药材的介绍,如鬼箭羽、旋覆花、连翘、商陆、独角莲(禹白附)、金银花、辛夷、丹参、白芷(禹白芷)等[2],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和用途穿插在分类中介绍,不仅可以加深科属特征以及相同科属其他植物的认识,又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 加强与中药鉴定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的知识与中药鉴定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中植物药占较大比例,不仅存在异物同名或同物异名(如泽兰,可以引导学生从原植物的科属和形态特征去区分,如“四大怀药”中的怀地黄、怀牛膝入药的是栽培的原变种而不是野生的地黄和牛膝),还存在一种药材多个基原植物的现象[3](如地榆,可以根据二者在叶形态上的主要区别特征联系到药典收录了地榆和长叶地榆两个基原植物,长叶地榆是地榆的变种)。在见到商陆时,根据根横切面的异常构造,联系人参伪品来说明此特征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其在中药鉴定上的基础地位,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4 加强与药用植物栽培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分类、资源、生境、分布、形态等方面知识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学习的基础。可以由分类和资源联系药用植物栽培中引种、品种选育等内容进行讲解;由生境和分布可以联系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措施进行讲解;可以由形态联系栽培上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调控技术等进行讲解。如野生的忍冬,可以联系河南道地药材密银花的生产情况对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修剪)进行讲解,由此还可以联系野生忍冬和栽培忍冬的主要区别。对于蕴藏量较大的药用植物,适当采集,带回药用植物标本园进行种植,让学生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不仅培养了专业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通过药用植物知识与中药栽培知识的穿插与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5 加强与药用植物育种的联系

牛膝、地黄、柴胡、丹参等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标本园有不同的栽培类型,带教老师联系实际对这些药用植物目前的育种概况进行讲解,适当讲述这些品种的特点,如株型、产量、品质等差异,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特性,形态差异,繁殖方式等,如牛膝,河南怀牛膝主要有风筝棵和核桃纹两个农家品种,风筝棵株型紧凑,产量高,品质优,核桃纹株型松散,主根细长,种子繁育有秋子、蔓薹子、秋蔓薹子3种;怀地黄有85-5、北京1号等品种,其中85-5是利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药用植物育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总之,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人类医疗观念的改变和对中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原来野生的中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中药学的知识范围需要扩充等形势下产生的[4]。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让学生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就了解中药学科的发展动态,正确理解有关植物生产类的课程,明确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在中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更深一步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中药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掌握。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红瑞,兰金旭,高致明,等.河南省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108-11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植物学野外实习 篇2

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创新精神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好坚实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各大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特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经验及在参加外校的教育部基地实习项目中总结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植物学实习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以实现我国在植物学野外实习领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 推进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加速转变。

植物学野外实习问题与改革

植物学是国内各综合性大学、农林师范类院校以及其他许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教学内容组成。通过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比较抽象的植物学知识, 尤其是分类学知识,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创新精神, 所以, 注重实践教学是该门课程最大的特点。为培养21世纪植物学领域的创新人才, 迎合社会对植物学领域相关人才的需求, 确保植物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对近年来我国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在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更加优化的实习方法和实习手段。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队伍索质的同时, 力求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为我国植物学教学的进一步加强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做出贡献。

一、传统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浅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传统的以简单认种、标本采集和制作等为主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由于学生生源扩张、实习经费紧张和指导教师缺乏等因素而受到了很大限制, 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基本性保障, 根本谈不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科学热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从根本上背离了植物学实践教学的目的。作者结合多年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中发现的问题, 以及参加外校教育部实习基地项目时的感受, 在此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展现。

1. 实习前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准备工作不健全

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间非常短, 大部分一般都为5~10天左右, 有的院校更短, 因此必须提前制定一个完善的实习计划和相关组织管理制度, 按类施教, 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尽量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实习模式。实习前就让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在野外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急救以及其它大致情况与要求, 让每个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在野外实习的时候, 如果实习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 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将直接导致实习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学生们在思想上对实习教学不重视, 甚至盲目, 无法调动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局面, 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实习的效果。

2. 没有固定理想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基地超出了接待能力

随着近年来各大院校相继扩招, 实习队伍不断壮大, 有些院校的实习学生甚至成数倍增加, 这就使得原有的实习基地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实习队伍, 而寻找新的理想型实习基地, 不仅困难重重, 而且学生也无法承担日趋昂贵的实习费用。显然, 面对目前这一现状, 传统的基地实习模式已难于解决国内许多院校野外实习教学面临的这一现实性困难, 可以说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3. 师资问题逐渐凸显, 指导实习的队伍结构不是十分合理

近几年我国从事经典植物学分类的人越来越少, 教学线更是人才奇缺, 许多学校出现了师资“青黄不接”的现象, 甚至都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近年来由于各高校的扩招, 师资问题更加凸显, 许多院校每次实习时只能采取临时外聘教师, 或者一名教师同时带领好几个班学生进行实习的局面。

4. 教学实习方法和观念落后守旧, 学生在实习中仍以“被动学习”为主

野外实习方法仍然一直沿袭以前的传统做法, 即一大帮学生跟着指导老师到相应的实习地点, 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简单的物种识别和标本采集, 其间老师仅仅做一些简要的形态说明, 最后回到学校整理、识别标本, 在实习结束时拿出几十个认过的种进行考试, 然后就算完成实习任务。整个过程看似完整, 既有老师的讲解, 又有学生动手采集和制作标本, 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实习一结束, 学生马上会遗忘所学的内容, 野外实习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5. 实习经费紧张, 野外实习装备落后缺乏

受实习经费的限制, 一些常用的植物志、检索表等和常备的实习工具包括海拔仪、温湿度表、标本夹等工具都无法满足实习需要;为提高实习效果而应该配备的一些相应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以及对讲机等先进设备更是完全空缺。此外, 与实习地点有关的本地区典型植物种类的标本、植物名录以及相关照片、录像、多媒体光盘等也还无法到位,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实习效果。

6. 考核方式不完善

传统的野外实习, 通常以学生认识植物种类多少和制作标本数量等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虽然也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 但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实习前的宣传动员和组织管理工作

实习前的宣传动员工作是野外实习顺利开展的基础和载体, 直接关系到整个实习的成败, 因此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参与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实习宣传动员大会首先要在所有参与实习的老师和后勤人员中进行, 成立由院系领导参加的实习领导小组, 让每个参与实习的老师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明确实习的详细时间和地点, 实习小组的划分及实习结果的验收和巩固等信息, 尽量要求每位参与实习的老师提前进行踩点, 做到心里有数, 以确保后续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习基地的完善和选择

实习基地的合理选择和建立是关系到实习内容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国内有许多高校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实习基地, 不过近年来随着学校扩招, 实习基地很难容纳过多的学生同时进行实习, 因此发现和开辟新的实习基地便显得尤为重要。实习基地的选择除了充分利用本院校固有的基地外, 还可以与就近院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自然保护区等共建, 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共同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

3. 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野外实习教学水平

一年一度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又比较集中, 整个植物教研室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而为短时间的实习再进师资又是一种浪费。因此各个学校在平时就要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 尤其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 多为他们提供野外见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 以提高野外实习教学水平。

4. 强调野外实习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培养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

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中, 应要求学生们学会和熟练掌握查阅和使用植物志等工具书和相关文献, 并能利用这些工具书对实习基地一些常见的植物做出正确的鉴定。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的训练应作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进行指导传授。

5. 野外实习渗透科研活动,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进行野外实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实习点的资源环境条件和相关老师已有的关联课题情况, 拟定一批科研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进行选择, 也可以介绍相关实习点的具体情况, 通过教师引导, 让科研小组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科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也可以得到升华。

6. 改革野外实习考核方式, 建立良好的实习评价指标

传统的植物学实习考核主要以学生识别植物种类的多少结合撰写实习报告质量为主要依据。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增强自我约束力, 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 顺利圆满的完成实习计划, 提高实习质量, 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或完成实习报告而实习, 应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方法和野外实习评价指标, 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通过建立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定评价标准, 并进行量化管理, 可更好地促进学生出色的完成实习任务。

三、结语

野外实习的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植物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习,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热爱植物科学、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夯实基础。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 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 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其教学工作量和难度等远比传统的野外实习要大得多, 工作方式也更加繁杂、灵活, 这就一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更需要参与实习的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 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当然一个创新实习模式的形成和实施同时也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野外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每一位指导老师在理论、实践、科研等诸多方面都要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胜任新时期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工作, 出色地完成实习任务, 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植物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具体化、深刻化, 充分调动学生对植物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创新精神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好坚实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各大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特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经验及在参加外校的教育部基地实习项目中总结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植物学实习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以实现我国在植物学野外实习领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 推进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加速转变。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探讨 篇3

【中图分类号】R-4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药用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样性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药用植物学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科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

一、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设施的利用、实验课观察各类植物标本外,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包括课程中零星时间的野外教学活动和课程后的集中野外教学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中药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学和其它相关课程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由此激发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3.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間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4.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种的特征及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仅高等植物约有470科,3700余属,30000余种。

根据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我院安排不同专业野外实习时间在1~2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结合数年来指导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亲身体验,就如何搞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二、野外实习前精心准备

1.联系实习地点,确定时间

实习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时间确定是野外实习首要任务,选择地点除了要考虑实习成本外,还要考虑当地要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初次确定实习地点前院系领导、带教老师应到预定地点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当地群众了解山地路线,进行实习路线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详细了解实习地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根据确定的实习时间,预定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并确定交通便利、有安全保障、药用植物较多的实习路线。

我院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时间通常选在8月下旬至9月初(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此时开花、结果植物较多,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便于观察鉴定收集整理。我们依托泰山、徂徕山,主要是泰山、徂徕山及周边的药用植物为实习地点。泰山、徂徕山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灌草丛植被,山顶灌丛草甸、草甸植被,石质稀疏植被,作物植被,共五类。其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2.实习带队人员的配备,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院系学院领导负责管理组织、协调整个实习工作;学生所在班主任负责野外安全、协调工作;带教老师主要负责野外教学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野外采药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强化课堂和试验的教学内容。在实习期间,各带队小组成员,要求严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3.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强化实习安全教育

在实习前,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介绍实习基地的情况;强化野外实习安全教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指挥,不要满足好奇心采集危险地段的植物;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应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确保野外实习安全。山林中行走时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情况下,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精神。

4.实习用品的准备

野外实习前两周,根据实习学生人数、规模应预先配齐实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工具。文献资料包括学校自行编制野外实习指导手册、购买的地方植物志。实习工具包括扩音器、采集袋、高枝剪、标本夹、吸水草纸、标签、镐头、解剖针、放大镜、镊子、铅笔、GPS、摄像机、手电筒、感冒药、跌打药、防蚊虫叮咬用品等,统一装备齐全到实习地点,再分发至各实习小组。

5.学生的组织和指导

实习前,应根据参加实习学生的人数、规模进行必要的分组,一般每10名一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安排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实习组长。实习期间,主要负责领取、发放、保存、归整实习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负责清点集合、出发及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人数,向本组成员及时传达有关通知,向老师及时汇报组内成员遇到的情况等,确保实习每一环节有序进行。

三、野外实习的教学总结

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识别了多少种药用植物,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辨认一种植物之前,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特征,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揉搓、光照的辨认方法和技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辨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手、眼变勤了,脑子变活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

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 篇4

台州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未来

【摘要】天台山著名风景区,以华顶山为中心逡巡,海拔一千多米,土壤大部份是灰黑壤土,甚肥沃,森林苍郁秀丽。全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适合植物生长。本文主要通过对天台山的概况,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来展现天台观赏植物的保护现状,它带来的视觉效益,和野生观赏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关键词】天台山 观赏植物 生长 气候 发展趋势

XU Xu-n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 Taizhou university)

Into the Tiantai, enjoy the plant vision

Abstract:Tiantai famous scenic spot, in Huading mountain top as the center,at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1,000 meters, most of the soil is very rich, the ash black loam and verdant beauty forests.Annual rainfall is abundant, humid climate, suitable for plant growth.In this paper, the situation of tiantai ornamental plants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were reviewed, to show the tiantai ornamental plants, it brings to protect the benefit of vision,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wild ornamental plants..Key words:Tiantai MountainOrnamental plantsplants growclimatedevelopment tendency

这次野外实习,有幸能在天台华顶天台山漫延一个星期的恬静之旅。天台的植物及风景,很多很多,可是因为学业的牵绊,对于风景,大抵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但是在为期一个星期的时节里,还是真切感受到一些植物的愉人眼眸,那些美好。

一、写在最前

天台山的自然概况

天台山属浙东丘陵山地,是中生代开始隆起的断块山,系武夷山仙霞岭中支由南向北延伸而来,主要为花岗岩侵蚀体构成。主峰华顶山(29°15′N、121°06′E),海拔1098m,天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8℃,一月份平均5.1℃,七月份平均28.5℃,极端最低—9.1℃(1967.12.30),极端最高41.7℃(1961.7.23),年无霜期平均232天,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光能充裕。由于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保存了一定面积较为完好的森林植被,植物多样性丰富。

二、天台山观赏植物及分布特征

观赏植物指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天台山的观赏植物非常的丰富。其中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等等。这些植被大多成垂直地带性分布。由于天台山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层间植物丰富,有藤本植物,寄生植物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观赏植物。

2.1华顶杜鹃在海拔700~950米的华顶,华顶杜鹃艳丽并娇柔着。像华顶山上这样成百亩连片分布的杜鹃,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华顶杜鹃生在千米高山之上。近年名声逐渐远播,引来了如潮的观花人,但也常有不辞辛劳却错过花期的,空留遗憾在山中。于是,有心人试图将其引种山下,可又总“有心栽花花不开”。不过,即使引种成功,也不见得就有华顶开出的情趣。山下国清寺里就曾有过一棵成活的华顶杜鹃,但很少开花,活得甚为艰辛孤寂,早已没有了华顶山上鲜活的生命力。花也有故土啊!况且,在山下赏花,缺少了群山作背景,松柏作陪衬,也就失去了华顶观花的那份诗意。

2.2金钱松人工林 华顶山有一片保存较为完整的金钱松人工林,林相整齐,生长旺盛,金钱松为我国特有珍贵用材兼观赏树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 本树为珍贵的观赏树木之一,与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和巨杉合称为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金钱松体形高大,树干端直,入秋叶变为金黄色极为美丽。可孤植或丛植。幽静的金钱松林也是华顶一大风景线。

2.3云锦杜鹃在800~900米的海拔处,云锦杜鹃华丽成林。每年5月间,进入华顶景区,云锦杜鹃在路边、道旁、岩上、林间、坡地上,星星点点,丛丛簇簇,漫山遍野,似彩云洒落,主要成林分三大处,各有特色。归云洞前千树簇拥,花海一片;东茅蓬药师庵则独自伫立,或姐妹相处;拜经台附近却三五成群,丛丛簇簇,姿态万千。

2.4其他 天台山植被类型有灌丛、亚热带竹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各自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有七子花林地、黄山松林、竹林地等等。海拔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里,有香果树、七子花、四照花等观赏性植物。还有林相齐整的竹林地成片的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坡及山腹。

三、观赏植物保护和资源开发对策

浙江天台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而华顶峰做为其主峰,为国家森林公园。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丰富的观赏植物更应被挖掘开发利用。因此,对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为园林绿化者提供参考。

3.1加强野生物种的保护力度

对于观赏性植物,难免会有爱花者采之,应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化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系列政策,保护野生观赏性植物。

3.2引种驯化和野生资源发掘并重

野生物种的发掘总是有限的,对于市场需求量大的物种,应在发掘开发的同时进行人工栽培,以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

3.3统筹观赏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提高天台华顶的知名度,在保护野生物种资源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想结合。为华顶观赏植物资源最为适宜的发掘开发。结束语

此次华顶天台之行,美好的天台,留给我太多的感动和震撼。全班同学都很认真努力。此次野外实习,带领我们的陈模舜、蒋明、边才苗、潘志祥老师等,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Compilers of flora Zhejiang.Flora of Zhejiang[M].Hangzhou;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2]周云龙等.植物生物学(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ZHOU Yun-long.Plant biology(The second edition)[M].Higher education press

[3] 陈模舜.天台山植物种资源[M],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CHEN Mo-shun.The plants resources in Tiantai[M].College of life science, Taizhou University

[4] 曾汉元,丁炳扬,方 腾.浙江天台山华顶杜鹃的群落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 28(6):686~691

ZHENG Han-yuan, DING Bing-yang, FANG Teng.A study on community ecology of Rhododendron huadingense population in the Tiantai Mountains in Zhejiang Province[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01,28(6):686~691

[5] 金明龙、张韶文.浙江新昌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32(2):220~224

JIN Ming-long,ZHANG Shao-wen.Wild ornamental plant resources in Xinchang, Zhejiang[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05,32(2):220~224

[6]金则新.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2):127~132

植物学野外实习 篇5

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现状,总结了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旨在为提高师范院校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现状

1. 1 学生人数大幅增加,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师资、器材、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导致动物学野外实习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师范院校动物学野外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实习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不协调,野外实习指导教师力不从心,工作难度大; 现代化的实习器材匮乏,如高性能摄像机、GPS定位系统、海拔仪、夜视仪等,教师只能采用老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学生兴趣不浓; 实习运行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难以保障教学计划正常运行。由于以上原因,部分院校只能采用增加班级人数、压缩实习内容、缩短实习时间、改变实习地点等方式被动适应,导致野外实习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团队精神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1. 2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习场所面临挑战

动物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其地区分布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地点和场所具有更高的选择标准,要求数个代表性实习区域。

人类活动的加强或者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一些传统的实习地点和实习场所受到较大的环境压力,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破坏常常导致野生动物迁移或者灭绝。在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往年种群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如今可能再也找不到踪影。目前,衡阳师范学院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地点有衡阳市白鹭湖、衡南县江口鸟洲保护区、衡阳市南郊公园、衡阳市动物园、湘江沿岸等,这些地区生物种群数量正在减少,无法满足动物学野外学习的需要。

1. 3 教学管理弱化,考核机制欠缺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必须手段,而教学考核则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要巩固野外实习成果,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动手能力、实习作品、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和考查。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野外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考核成绩主观臆断,弱化了教学考核在动物学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导致野外实习走形式,背离了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的初衷。

1. 4 教学方案单一,教学特色不明显

针对动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单位在教材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单位的动物学野外实习缺乏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接地气的教学实习方案。师范类院校所属地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加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设备条件的不同,这就要求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必须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措施和经验

为强化教学环节,拓展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针对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 1 科学安排实习时间,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本院的动植物野外实习安排在每年9 月份,总时间为3 周,实习对象为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其中动物学野外实习时间约1 周半,每个实习点安排为1 ~ 2 d,由于师资、器材、经费等教学资源紧张,野外实习工作非常被动。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对野外实习教学进行了调整,将动物学野外实习和植物学野外实习单列进行并实行轮换制,将实习内容与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统筹规划。这样,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就可以延长至2 周,加上实习前1 周的动员准备和实习后1 ~2 周的标本整理和实习总结,实习时间得到延长,有效缓解了师资和器材不足的矛盾。

2. 2 合理设计实习内容,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野外实习是动态的专业工作,必须根据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确定内容,始终保持实习内容的新鲜度。在确定实习地点前,学校会组织专业教师赴多个野外实习候选地点进行生态资源考察,更新实习方案,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应内容的野外实习。内容设有动物生态观察、动物标本采集、动物分类鉴定、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动物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估、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等。由于野外实习教学具有工作特殊性,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野外实习所需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积极开拓野外实习基地,增加野外实习教学运行经费的预算,选派骨干力量参与野外实习的教学工作。同时,学校制订了面向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倾向性政策,增加劳动福利,统筹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3 改革实习模式,强化实习考核

2. 3. 1 野外实习与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 动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观察为主,标本采集为辅的实习模式。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之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动物学野外实习读本、动物分类、动物志、动物鉴定图谱等参考资料,准备好实习必备的装备器材,通过记录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姿态、鸣叫声以及求偶、孵卵、取食等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领悟到生命的珍贵。通过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的交流,了解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迁,体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迫切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3. 2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通过调研论证,笔者决定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即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头进行动物的采集、观察、记录、鉴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集中讨论和辩论。通过实习模式的调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领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有效提高了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2. 3. 3 野外实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动物学野外实习除了要使学生加深巩固课堂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中,笔者利用参与衡阳市“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机会,采用了“项目带动实习”的教学模式,即指导教师设计小课题,学生围绕小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以科研项目带动野外实习教学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识别物种、动物采集、制作标本等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能从科研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撰写毕业论文等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2. 3. 4 完善考核方式,巩固实习效果 完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业务能力和协作精神。近年来,笔者废除了“实习报告+ 标本制作”的二元考核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指标,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实习考核。1) 实习表现,即考核学生的参与情况、守纪情况、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和环保意识,成绩占总分的15%; 2) 标本制作,即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观念、细致程度和展板制作水平,成绩占总分的20%; 3) 标本鉴别,即考核学生绘制分类检索表、专业术语等基本技能,成绩占总分的35%; 4) 实习报告,即考核学生科研写作能力,成绩占总分的30%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标本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专业素质。

3 结语

动物学野外实习涉及面广,受益面大,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要途径。此外,成功的野外实习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

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新探索 篇6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和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合格的劳动者, 是中职及高职学校的基本任务, 为此, 各校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地质类中、高职学校有着培养高素质地质找矿专门人才的传统, 鉴于专业特点,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更不容忽视, 对于野外实习环节更要常抓不懈。目前中高职学校地质专业野外实习管理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野外实习的组织、野外教学内容、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评定方式也大都或多或少地延续着老地校的做法。因此在新形势下, 不免产生一些问题。如何建设好、维护好、管理好这些实习基地, 让实践教学稳步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 当前野外实习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放羊式”野外实习教学模式

当前中高职学校地质专业招生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一方面是由于地质行业就业形势较好, 行业收入较高, 使地质专业招生吸引力大;另一方面, 中高职学校招生门槛过低, 采取多多益善, 来者不拒的做法, 以维持在校生规模。这样就导致地质专业教学压力过重, 野外实习教学任务更重。近年来, 出现了野外实习人数多、实习批次多、实习路线多、实习带队老师少, 实习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由于实习人数多, 带队老师少, 在野外实习现场普遍出现了“放羊式”教学模式。地质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是:地质观察路线长、观察点多、需观察的典型地质现象较为集。野外山高路远、地形崎岖, 往往是带队老师在前面走, 庞大的实习队伍在后面跟, 而山路窄小, 不能并行, 行军队伍拉得很长。教师到达观察点后还要等待大队人马陆续靠拢, 方能开讲, 更别提有的学生体力不支, 迟迟不前。而观察点附近空间本来就很狭小, 要学生们围拢过来实非易事。因此, 教学组织难度加大, 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习批次多, 目前主要是普地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和矿山资源调查实习, 每种实习又有许多实习路线。各批次实习学生人数和实习路线不同, 给车辆调度造成麻烦。由于本校实习基地大本营地处市区, 而实习路线向偏远山区辐射, 实习观察点远, 但本校实习车辆少, 只好在当地租车。但各运输公司均以盈利为目的, 漫天要价, 交通费用逐年升高, 加之教学实习路线又必须包车才能达到教学之目的, 所包车辆流动性很大, 一般不固定, 派车时纯属临时通知、临时拼凑, 交通费用也居高不下, 给野外实习组织教学带来了切实的不利影响。

1.2 实习工具严重短缺, 带队老师的实习补贴严重偏低

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中, 实习工具种类多, 需求量大。常规的地质三大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是必不可少的, 且最好是人手一套。数字化填图用到的新地质三大件——手持G P S、掌上电脑和数码相机, 在现代地质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学校也应当配齐。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随着实习人数的增加, 常规三大件严重不足, 不能保证人手一套, 并导致磨损率偏高。为了维持实习的正常进行, 只好几个人合用一套工具。新的三大件虽然有所配给, 但, 因成本高, 配给数量偏少。另外, 实习教师的野外体力和脑力付出不亚于野外队地质工作人员, 然而其野外实习补贴尚不能和常规野外补助标准看齐, 甚至差距很大。

1.3 实习学生素质低, 学习热情不高涨

如前所述, 中职学校地质专业招生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参加野外实习时, 总有一些学生,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因而学习热情不高, 如有个别同学上山时, 对老师讲解的要点不重视, 对老师指点的野外地质现象, 观察和记录不到位。有些学生在本校时, 课堂学习就跟不上, 专业基础就没打好, 厌学情绪浓重, 来到野外后他们仍我行我素, 甚至变本加厉。

1.4 实习安全教育仍有待于加强

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过程中潜藏着各种安全隐患。近年来, 中职地质类专业野外教学实习中, 学生人数多, 实习带队老师形单力薄, 虽然时时将安全挂在嘴边, 但力不从心, 防不胜防。总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尽管杜绝了大的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但磕磕碰碰的事还是难免, 如有的学生走路不小心滑倒扭伤了脚踝, 有的被尖状物扎破了脚底板, 而被荆棘刺破手掌的事更是司空见惯的小事。由于人多, 稍不留神, 就被纪律观念差的学生钻了空子, 溜号偷跑下山。有的擅离实习队伍, 迷了路走失事件偶有发生。因此加强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 增强实习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仍然是今后实习中的重中之重, 容不得半点松懈。

2 野外实习新思维

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而是新形势下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客观上, 中高职地质类专业学生数量庞大、综合素质偏低, 给野外实习教学造成了极大压力, 而校方软硬件建设未能及时跟上, 目前地质专业教师队伍相对不足, 且正值新老交替、青黄不接之际, 传统的野外实习管理模式、野外实习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培养要求;主观上, 传统的野外实习管理模式、野外实习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对新的野外实习管理模式和野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缺乏积极的探索。

要改变现状, 必须借鉴相关院校和专业野外实习的宝贵经验, 寻找出一条具有地质专业特色的野外实习教学管理之路。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配齐配足实习所需的教学工具和设备、确定实习所需的带队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对于带队教师和专职辅导员, 要专门召开碰头会, 明确分工和职责, 实习相关人员要定立实习责任状;对于学生, 实习出发前要召开实习动员会, 介绍有关基地情况、实习目的和任务, 强调纪律和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要求学生和校方签订实习承诺书, 加强纪律约束。

2) 化整为零、灵活机动

针对学生实习队伍庞大, 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 可将实习班级打乱, 从新编队。实习组织准军事化, 将实习组织形式按:实习大队, 实习中队和实习小队的级次编组。每一个实习大队下辖若干实习中队, 实习中队指定一到两名实习指导教师, 以小队为单位带队实习, 各小队轮换实习, 以控制每条路线实习队伍的规模, 防止“放羊式”教学方式的发生。这样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 但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平等的实习机会。教师的辛苦可以通过增加野外补贴加以弥补。

3) “安全第一”要牢记

地质野外实习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隐藏着安全隐患, 因此实习组织管理者要时刻把“安全第一”放头等大事来抓。实习动员时要有安全教育这一项;编制野外实习安全自保手册, 印发给全体实习学生。把安全工作做细、做扎实, 每一次外出前和从野外收队回来都要清点人数;每一条野外路线的选择都要把安全因素考虑进去。野外实习过程中, 更应该时时提醒学生防滑、防塌、防砸、防扎、防挂;若有安全隐患, 再好的地质现象也不去看, 再好的地质标本也不能去采。

4) 以人为本、有章可依、有令必行

制定严密、合理、行之有效的野外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野外实习行为准则。实习管理制度要上墙;学生实习行为准则要贯彻到位, 及时引发, 人手一册。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恩威并重, 实在无可救药者, 决不姑息, 以儆效尤。

5) 寓教于乐、激发热情

针对地质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 把各种地质调查基本技能细化成各个模块, 安排辅助性的专项小型技能竞赛, 以强化和深化对各种技能的掌握程度。例如, 在刚刚开始实习时可以安排一次登山竞赛和长途拉练竞赛, 达到热身的目的, 使同学们尽快进入状态;踏勘结束后可安排罗盘使用竞赛和打标本竞赛或“说说实习区地质发展史”演说比赛;普地路线教学内容结束时, 可开展“地质旅行小小导游员”竞赛活动, 寓情趣、知识、技能于一体, 使教学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实习考核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

学生野外实习成绩考核是对学生整个野外实习表现的综合评价, 要本着“以人文本”的精神, 全面考察实习学生的各项素质, 因此要把考核细化和量化。如将实习考核分为实习表现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 实习表现再细化成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实现安全、待人接物等几个分项, 专业技能再细化成各项主要技能, 制成实习成绩评价表, 算出总分。这样做既可以达到公平、公正和公道的目的, 也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7) 在基地成立学生实习临时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各实习班级的学生干部、辅导员组成, 在老师的指导下, 协助老师维持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地理学野外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7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更是地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野外实习过程中, 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更加巩固, 更好地让学生认知地理现象, 开阔视野,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然而, 当前地理学野外实习存在着很多问题, 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不利于地理学人才的培养, 阻碍了地理学的进步。

二、传统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弊端

地理学野外实习还存在一些缺陷, 教师费时费力却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对学生来说似乎就是一趟旅游, 无法发挥野外教学在地理学学习中的影响力。

1. 侧重理论, 忽视实习。

基于传统教学思想,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实习课程的重要性远远低于理论课, 不仅在课时数上少于理论课, 就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实习课的投入也是能少则少。在每学年的教学过程中, 有1~2周的实习时间已经非常难得。这种现象既限制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 也影响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资短缺, 效果不佳。

多数高校没有专职实习教师, 通常由理论教师承担理论、实习双重任务, 极度缺乏教师时甚至取消实习,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伴随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 实习教师人数直线减少, 从1/10到1/25甚至1/30, 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1]。面对近几年上涨的各项实习费用, 学生可能需要自行解决一部分经费。为了减轻学生与学校的负担, 学校采取缩短实习时间并删减实习内容的方式, 致使实习质量始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短板。

3. 内容单一, 缺乏整体。

传统地理学野外实习以分科实习为主, 不同的实习点讲授不同的地理知识, 造成实习要素单一以及实习内容的孤立, 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对地理环境无法形成整体的了解, 难以保持地理教学的完整性[2]。学生对知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 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习水平。

4. 教材滞后, 设备简陋。

多数学校或未配置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习教材, 或未能与时俱进, 实习内容陈旧且多以认知实习为主要目的, 未能制定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受野外环境限制, 实习基地往往不具备教学条件、设备以及教室短缺、实习设备陈旧, 单一的讲授方式、枯燥的知识体系致使学生常常在走马观花、游山玩水的状态下记笔记、写报告, 难以达到理论课堂教学效果, 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 考核片面, 评选不便。

当下学生成绩的评定比较单一, 学生把主要侧重点放在了对书本的学习上, 到了野外实习过程中却不知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习。当遇到不理解的问题, 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 而是直接找指导老师询问答案。实习考核常以实习报告为标准, 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主观性, 无法衡量学生的综合实习水平。

三、地理学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通过对实习教学中问题的思考, 制定了一些改革方法, 以期对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 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

1. 改革理论教学, 增加实习机会。

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地理学的知识更是要凭借实习来巩固, 地理学教学要打破实习中的桎梏。根据现实教学的不足, 转变教学理念, 不断探索实习教学的新方法, 创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模式。对于简单重复讲述的理论课进行合并, 压缩精简理论课程, 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习教学的课时, 还可通过播放视频、讨论会、参观地质博物馆 (如地质学课程去实验室观看不同种类的岩石) 等方式增加课堂实习机会。教学过程中, 浓厚的学习氛围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要经常开展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 不仅要让名家名师前来交流, 也要鼓励本校教师多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培养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 建设教师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

教师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教师的个人学术水平、实习能力, 都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实习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习课程的教学效果。野外实习的指导教师, 不仅要具备本专业地理知识、野外实习的经验, 还要对整个地理圈层有着全面的了解。在指导教师的建设上, 招收地理学优秀人才, 鼓励教师间、学校间交流学习并积极参加各项实习教学活动;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下, 实行梯队式培养, 一对一详细指导, 不断壮大实习教师队伍, 提高野外教学水平。

对于实习经费的筹集, 一方面通过学校自筹, 另一方面还可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 吸取赞助资金。这种情况下, 学校和赞助方承担大部分实习经费, 学生承担较少部分经费, 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从而保障实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3. 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实习技能。

传统教学体系是分科目、分阶段进行的,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生硬地将其拆分开来对待, 只能导致学生理解时的片面性。通过课程整合或开设地理专题讲座, 系统构建实习教学体系。整合后的教学, 提升了实习在教学中的地位, 实现了实习独有的教学模式, 使之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学方法。在实习中, 通过实习报告、资源调查、演讲等方式探讨分析实习结果, 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提高野外学习能力。同时, 通过理论与实习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为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4. 制定辅助教材, 完善基地设备。

重视实习期间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为达到预期实习效果, 还需完成一点要求, 即让学生提前对实习内容有所了解, 掌握实习环境概况。为此学校要在实习活动开始前对学生集体培训, 使学生对此次实习活动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目的等基本概况进行了解。每次实习活动开始前, 指导教师都对学生讲解本阶段要进行的实习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开展实习活动, 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此外, 实习指导书的编制会为实习教学带来较好的辅助作用。实习指导书是教学任务的说明书, 实习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习任务选取适合的教材或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编订, 好的实习指导书可指导学生出色完成实习任务, 保障实习教学的质量[3]。

实习基地作为野外实习的大本营, 不仅要有独特的自然现象、鲜明的地域特征、便捷的交通, 还要拥有完善的教学配套设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应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也是大势所趋。各学校可通过共建实习基地, 与政府合作或寻求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基地多媒体设备, 让学生通过图片、录影、三维影像等方式学习, 对地理现象拥有更全面的认识[4]。

5. 健全考核机制, 提升整体水平。

实习中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业任务, 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 所出的成绩也只是在走形式。因此要根据野外实习的特点, 健全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机制。实习成绩考核机制是为了合理且全面地评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 提高学生成绩的客观真实性而制定的。在成绩考核中, 增加每个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实习动手环节, 对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协作能力进行细化等等, 客观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实习动手环节, 全方位考核学生实习水平, 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加分,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考核机制, 使其更具标准化和科学化。

四、结论

地理学野外实习在地理学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 可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探索中。通过对地理学野外实习中问题的提出与改进, 提升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创造力, 培养一批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地理学子。

参考文献

[1]刘贤, 赵王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6) :36-37.

[2]许振文, 王桂君, 王鹏, 赵国燕.新时期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 :117-119.

[3]邱霓, 郑芷青.高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革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6) :185-186.

[4]文星跃, 董廷旭.高校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地理, 2006, 21 (2) :135-137.

植物学野外实习 篇8

关键词: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教改项目(Jg07209)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78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是地理教学环节中的关键步骤,是优化教学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相比较课堂理论教学,野外实习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让学生置身实地实景中,进一步理解、验证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野外实习主要包括实习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反馈阶段。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掌握野外工作技能,印证、应用所学理论。然而,目前在一些高校,尤其是地理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受综合条件限制的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还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学生对实习内容掌握还不够全面、系统的时候就匆忙 “旅游实习”了,而实习结束后,成绩评定不够系统、全面,仅仅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了事,从而使地理实践课程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扎实开展野外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科学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是提高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扎实做好实习准备阶段各项工作

1.1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科学选择最佳实习地区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保证野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必须对多种方案进行充分论证,选择最佳实习地区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依据实习目的进行筛选[1-4]。点上实习以就近为原则,兼顾地理要素的完整性;线上实习以地理要素为主导,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构架,选择代表性线路;区域实习应挑选完整的地域单元,既能反映自然地理多样的地貌类型,丰富的植被群落,独特的水文现象和水系形成及变化规律,也要体现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5]。同时,实习范围的确定要兼顾考虑经费开支、师生的食宿生活安排、出行的便捷性与安全等问题。以我院为例,野外实习基地,省内短线实习主要在安康辖区范围内的南宫山、柞水的牛背梁、西安的翠华山,长线野外实习主要包括陕北地区、四川成都和都江堰等地区。这些地方基本能反映植被、土壤、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典型特征。同时,为进一步拓宽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渠道,我院联合宝鸡文理学院组织了“地方高校地理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及校外实践基地共建研究”项目,共享、共建了四个地理专业野外实践和教育实习基地。这种共建做法可在地方高校推广,特别是为相同或相关专业如何发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2确立最佳野外实习路线

科学确定野外实习路线是关系到一次野外实习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步骤。在确定实习路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前期成果积累,系统储备数条野外实习长途路线、短途路线和实习区域,而后根据每次实习目的和具体情况从中优选最佳实习路线。实习路线布置原则是:一是每年实习路线规划时,尽量不和近年路线重复,让学生有更多不同体验;二是能穿过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尽可能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以省内实习为例,线路可以由北至南横跨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三是包括能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典型地点[6]。

1.3编写实习指导手册

实习指导手册编写是建立在对实地反复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编写指导手册,一方面可以系统归纳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使学生对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提前学习实习指导书,可以使学生对实习范围、路线和具体内容事先有较系统了解,激发学生实习主动性。在具体编写手册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好内容结构,避免出现通篇简单罗列实习区域资料的问题,突出手册的可操作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指导学习方法的功能。

2建立科学的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科学而有效地评定野外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手段。由于没有定量实习评价标准,传统野外实习成绩的评定较难做到公正、全面、准确。为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必须加强对学生野外实习的成绩考核和量化管理。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 不仅要考虑专业技能知识,还要考虑学生实习态度、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实习效果等,结合本专业近年野外实习经验,可以将地理野外实习成绩评价的总目标分为三个评价因子: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和成果总结。在实习的每个阶段根据实习的活动内容建立不同评价指标和要求格次,在给出每个评价指标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阶段权重,计算出最终实习成绩。通过建立详细的评价指标,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要做些什么、要求是什么,同时也便于老师分阶段、分步骤、分指标、及时地给出成绩[7]。因此,我们将野外实习成绩评定内容分为三大块,即准备、过程、成果三个评价因子,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后再细分每个评价因子下的考评指标,制定出每个评价指标的考评标准,构成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2.2成绩评定过程

在实习准备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成绩、体力和性别等进行异质性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组,设置组长一名,负责记录实习物品的携带情况、考勤和实习过程中学生违纪情况。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指导教师应根据实习过程检查情况、学生的实习态度和表现、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学生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与反馈[8]。同时,可在每小组随机抽取1~2名同学进行现场情景测验。在实习完成阶段,可进行实习成果考核,采取学生撰写实习总结报告、提交实习技术成果等方式完成。endprint

通过实施本评价方法,可以系统量化学生实习成绩,规范学生野外实习行为,充分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的学生完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实习效果;同时,该方法对促进野外实习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也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该评价体系已在2014 年暑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中实施,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约束和考评作用。

3 结语

提升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内容广泛。通过改进野外实习每个环节中诸如实习基地选择、系统储备实习路线、科学评估学生成绩等关键步骤,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预期成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实现知——能的迁移、转化和创新。当然,提升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质量的标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与修正,使教学准备过程进一步标准化,教学评价进一步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长运.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南都学坛(自然版),2000,20(6):89-91.

[2] 邓宏兵.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历史与动态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2):269 -272.

[3] 毛卫华.自然地理学玲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6(4):79-81.

[4] 林孝松.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8(7):86-89.

[5] 许建国.高师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15-118.

[6] 许俐俐,胡宝清.浅论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提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24(4):385-388.

[7] 武锐.文山学院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0,23(3):98-101.

[8] 于法展, 张志华.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

与教学效果评价[J]. 高师理科学刊, 2007, 27(2): 102-106.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2 篇9

生命科学系2010级2班欧阳富龙10300216 实习背景

截至2012年9月份,10级同学的植物学课程已经开展了一学年.在这一学年中,同学们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已经得到充分的学习,相关植物的总类.形态,以及特征也积累.但是植物学不是仅仅积累所有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学好的.它需要我们把所学 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因此为了巩固同学们的理论知识,增加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在响应国家对生物科学教学要求下,2012年9月初,我系10级学生开展了为期4天的南岳野外实习课程.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内容目的地集结

A.9月18号是植物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早晨8点由生科楼出发,下到达南岳山下时已接近晌午,几个女孩由于身体不舒服,和老师们座着托运行李的车上山了,而其他人则开始准备向半山腰的目的地进发。从南岳大门入口检票进入,就有一条宽阔的马路横亘在眼前,我见过许多盘山公路,一条偌大明晃的马路像一条银色的大蟒蛇紧紧的箍住山体,不让山有一丝喘息,亦或像一个巨型的自然创可贴,与群山格格不入。但这条马路却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马路。马路的颜色是墨绿的,当阳光透过路旁高大繁盛的树枝一点点遗漏在马路上,你会觉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恍若此刻你不是站在山的创伤上而是站在群山的裙带上,而这一刻你面对的便是整个自然。我想当时路的修筑者一定是个会生活有爱心的人吧,要不然怎能把一条宽阔的水泥马

路如此自然融洽的点缀在山的身躯上,特地为这片自然在这放眼望去没有一丝人工痕迹的树木园,高大的朴树笔直的伫立在路旁,瘦小的构树和笔直挺拔的西树出处彰显着自然的活力与自由。大概是在学校的水泥森林里呆久了吧。南岳山上葱郁的树木散发出来的昂昂古意顷刻间就激发起同学们青春的朝气..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2,南岳树木园标本的采集

时间;上午8点--11;30,带队老师;王志新刘建晖 地点;树木园内

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跟随老师认识了各种植物.老师边讲解我们边记录.这次主要讲解的有;珊瑚书,喜树,侯欢喜,马笔木,乌桕,皂荚树等大量植物,并采取了一些植物枝叶以备制作标本.3,植物标本的压制

时间;20日 上午9;00-12;0指导老师王志新地点;树木园内器材;压制木板干燥纸绑绳标本纸针线 标记纸将采集的标本进行修剪后,尽量以自然状态将其缝制在标本纸上,并对其标号搜所其所属,以及其形态特征.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

一、两天再

换,直到压干为止。

4野外实习标本考察

时间;21日考察老师;王志新考察地点;科技楼304内容;由教师随机挑取同学制作的标本,掩盖其相关信息,要求同学对其进行辨认,以考核野外实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第二学期期末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体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学在辨别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就发生了困难。我们只要摘一个枝条下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叶子和枝条就很容易辨认的了:麻楝的叶子和枝条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觉,而人面子就没有这些特征。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称细叶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丝子。同时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与壮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篇10

应动物学和植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与学的互动,也为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分别在8月28日到29日、10月13日、10月20日到21日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实习。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动物学野外实习。8月2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泉州崇武,我们在海边收集了许多的螺和各种精美的贝壳,夜幕降临,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踏上归途。回到住所,我们便清洗这一天的劳动成果,有西施舌、笋螺、骨螺、细角螺等等,进行分类与保存,并制作标本。

隔日,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崇武中学标本馆参观。该馆收藏了大量的水生动物浸制标本,不但有鱼类,还有大量的贝类、螺类和藻类,我们在观察的同时也对各种鱼类进行了比较。这次的参观让我们获益匪浅,更加深了我们对鱼类的认识,我们也更加巩固了鱼类的分类特征、一些专业术语等理论知识。

10月13日早上我们来到集美大学海洋生物标本馆参观。标本馆是在集美大学中山纪念馆的地下一层。标本馆中陈列了各种各样的标本,带队老师给我们详细了介绍各种类型的动物。中午,我们来到厦门大学动物标本馆,该馆收藏着各类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多种脊椎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以及罕见的畸形个体和胚胎。栩栩如生的动物形态增强了我们对它外表特征的认识,丰富的生物种类使我们能更加精确地进行识别、分类。一天的努力让我们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才干。

在这次动物学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动物的观察与了解,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使我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同时也让我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书本的内容,也学习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小组协作,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阅历!

接着就是植物学野外实习。10月21日我们来到龙岩古田的梅花山,我们五人为一组,大家按出发前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工作。辨别、采集标本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对一株植物来说,我们一般要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不懂的用枝剪剪下合适大小和合适部位的植株,用标签做好标记,放入采集袋中,向老师请教。每见一棵植物,看了它的主要特征,都在脑袋里不停地收索有关它的信息,每到此时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野外实习就可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记忆,加深我们的印象。

10月21日我们来到漳州和溪的乐土雨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采摘植物,由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我们一边认真听着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所属的科与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老师认真的讲解,我们已经能够辨认出很多植物了。我们每组采集了200多种植物标本,并带回学校进行标本的压制。我们一般是制作蜡叶标本,主要有下面的步骤:整理标本、编号、压制、换纸。

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不仅扩大和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多的认识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熟悉植物野外的生存环境,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对植物学的兴趣。通过野外实习,我学会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利用野外实习,我们得以将课堂上所学的分类原理与活材料相对应,使这些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提高了我们鉴别植物的能力。

在这短短的五天的动植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动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这五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今年大三了,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升自己。

这次的实习使我学会了很多,课本上的,课本外的,我们都达到了最佳的结合。同时增大了我的见闻,扩大我的视野,更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生命科学学院10生物科学汤**

上一篇:.Net多线程技术下一篇:储层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