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十篇

2024-09-11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篇1

一、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 有的是因为把体育课单纯地看作是游戏课, 有的是因为天性活泼, 喜爱运动。个别孩子因为自身身体原因, 不爱运动, 例如肥胖、性格沉静、孤僻等。体育教师可以依托教材, 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 结合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 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可以面向全体, 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例如, 北方的冬天大雪纷飞, 雪停了,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 由此引入“投掷”, 进行投掷的讲解。学生通过游戏了解并掌握了投掷这个体育项目。教师既没有压力, 学生又感兴趣, 玩乐中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新课程倡导情境教学, 体育教师要把握孩子的心理, 了解他们平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喜欢的动画人物、喜欢的故事情节等, 从这些方面寻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

小学生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教师应该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1.利用比赛进行教学。在进行队列队形训练时, 我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男生组和女生组, 跟着教师口令做动作, 有一个错的就扣一分, 看哪个组得分多。这个设计把学生调动起来, 谁也不示弱, 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他们精力集中, 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生怕自己出错, 给小组丢分。

2.利用差别进行教学。学生的生理特点、体型、性别、素质、接受能力存在差别, 利用好这些差别, 会使体育课堂生动活泼, 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接力跑的项目中, 我认真搭配每一组队员, 好中差相互穿插, 防止强队对弱队, 打击学生的信心, 几个回合下来, 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更大的锻炼, 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感受到大家对他的理解和帮助, 集体的凝聚力得以体现。

3.形式多样。小孩子对于重复机械的教学方式容易厌倦, 产生抵触心理。教师要动脑筋变花样, 例如, 课前的热身小跑, 可以倒着跑、蛇形跑、比赛贴纸跑, 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体育特长有十分了解, 只有了解了, 才能给他们设定合适的目标。有的体育教师非常严格, 给学生设定的目标过高, 大多数学生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要求, 一节课下来, 学生垂头丧气, 挫败感十足, 渐渐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表现, 当他们完成一个漂亮的动作, 或者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教学内容, 我都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带动其他学生为其喝彩, 让学生感到愉快和满足。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给予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思考、交流和探讨, 促进其主动发展。例如:在教授山羊分腿腾跃课时, 我会先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心理感受, 从而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跳人羊, 并互相观察、交流、讨论, 随后小结, 接着教师再给予正确的示范和讲解, 并引导学生分组学练;其次, 让学生分组学练跳人羊, 并互帮互助, 巩固已学技术, 达到人人过关;最后, 再让他们互相探究、腾跃山羊, 超越自我, 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安排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了条件, 并且完全落实了学生“需要知道的”, 促进了他们的主动发展。

四、严肃课堂纪律, 保障教学的顺利展开

教师面临着课堂管理的问题, 体育课堂相对而言比较宽松一些, 但是必要的课堂纪律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需要课堂常规来约束他们, 让他们在纪律的范畴之内进行游戏和活动。因此, 教师要建立一整套体育课堂常规制度, 并且要让学生学会遵守。教学之初, 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注意事项和不允许做的行为, 狠抓常规地执行, 待学生逐渐适应之后, 再采取灵活的措施。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要正确分析和判断, 妥善处理。例如有的学生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 教师要及时提示、制止, 甚至惩罚。有的学生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才做出违纪的举动, 教师可以不予理睬。

五、及时反思和小结, 不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往往要承担几个平行班的教学任务, 每一节后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对提高后面的授课班级的教学效率有一定帮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是否有效, 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都能通过教后记来反馈。一个阶段教学过后, 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做个梳理, 及时把一些教学所得撰写成案例和论文, 这样做除了能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也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课后反思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堂教学中自己遇到的困惑和发生的问题;记录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本科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哪些;课堂上最大的亮点、最大的败笔在哪里等等。这样可以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总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现在,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 对学生体育健康的体育活动也十分关注, 作为体育教师, 在体育课堂上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体质, 提高学生的活动效率, 是当前的首要职责。

摘要:体育教学是否有效, 要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 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等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善于利用情境,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通过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及时反思和小结, 以不断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篇2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一) 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 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 (三维目标) 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 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 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 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考量标准

学习时间 (投入) :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 它意味着学习效率, 即学习速度的快慢;

学习效果 (产出) :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即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获得什么。

学习体验:指学生的学习感受, 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产生的心理体验。

二、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构建

(一) 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他认为, 我们教学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是即将达到或可能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我们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我们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 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 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 “最近发展区”和“层次需要”也是不同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 够得到”, 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才能认定目标, 集中注意力, 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 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 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调查, 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一是, 怕累;二是, 没有喜欢的项目;三是, 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由此可见, 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 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因此, 我们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 对教材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 要用好、用活、用实,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 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扬弃、精选和整合, 使之教学化, 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校的实际, 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切实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富有成效。

(三) 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

1. 灵活处理体育教学中“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 即精心进行“预设”。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而动态生成具有复杂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来指导我们灵活地处理预设。教学不应该是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的, 它应该而是一个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 它应该基于预设, 又不拘泥于预设,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精心的“预设”, 又有智慧的“生成”。

2.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最优化。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 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 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实现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都不是万能的, 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 即在一堂课上, 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 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

3. 系统的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心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课后及时记录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 考虑如果再教这项教材, 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们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仅仅对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 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 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 有效教学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是要发扬教学民主, 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 鼓励质疑问难, 发表不同意见, 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 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三是要注重情感投入, 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 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 那么, 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也势必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 要提倡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 而且要重视学习过程;不仅要注意定量评价, 而且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 而且要重视相对性评价。

有效体育课堂的教学手段 篇3

关键词:体育 教学 方案

好的体育课,首先应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参与,并使绝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课堂中恰当的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恰当应用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

1、精心设计教案。

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在教学项目重点难点的过渡上要有实例,要有办法和手段。上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并结合自身、学生的特点、项目动作的特点,以及内容选择和课件的制作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方法要求。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首先清楚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是否能完成动作要求?会不会是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课堂练习如何才能体现出对已有技术的掌握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姿态要端庄。

体育课是户外动态的课。体育教师要利用自身达到感召力和表率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体美、姿态美、仪表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首先应该是易亲近且不失威严的感觉,让学生有追随和喜欢的欲望。授课时要精力充沛,举手投足都要注意,穿着运动性,发型、面额应整洁。教学姿态应当适当配合教学内容和要求。

3、语言要精练、严谨。

户外环境相比室内比较嘈杂;教师在授课中的语言要准确、清晰,语速应适中,语声要尽可能标准响亮,要有穿透力,最好富有幽默感。及时根据课堂气氛,进行语言调节;必要时应抑扬顿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4、眼神要有全局观。

常言说“:眼睛会说话”。这是因为眼睛的神态变化,即眼神的变化能表达各种各样具体、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有时能传递有声语言和其他肢体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它是一种微妙而神奇的交流与表达的方式。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恰当地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就能收到多方面的实际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能唤起学生的注意,起到组织教学的积极作用;当某些学生在随意做危险性小动作或干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教师在突然停止讲课或加重讲课语调的同时,再向学生投以警示、严肃、不满的眼神,能制止这些学生;而对那些认真练习的学生一笑、一盯要透露出真诚、友善、信任和尊重,课堂中眼光应尽量覆盖每个学生。眼神中要有鼓励和肯定,要有阻止和提示,要有批评和授意,还要有提醒和否定。

5、肢体语言要准确到位要有含义。

体育课教师表现得最多就是他的肢体,它是通过人们的体态动作来表达的无声语言,它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通过优美的示范、规范的练习,最容易让学生从视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并在教学中努力去掌握好并应用好。教师在授课中有必要结合多种眼神、语言与手势来辅助教学。

6、评价要适度,留意学生差异。

教学中那些动作做的又对又好又准的学生评价要适度、真挚,眼神要配合,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过分夸张。有时在完成教师要求完成的技术动作时,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生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技术要求。对完成动作出现错误和不积极的学生,要以鼓励、培养起自信心为主,让其融入课堂中来。对调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以纠正其不良习惯。

7、要适度使用媒体教学;掌握好实践课的教学。

体育课不同与文化课,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对教学中的课件、投影仪、放映设备等教学媒体要运用适度,切忌过滥。对实现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主次要分明。实践课堂中,教师要时刻把握好课堂节奏和气氛;要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亲自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在运动中得出规律;在指导学生小组活动中不要过于随意,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活动中的言行,动作;做到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中思考。

8、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课如: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内脏和肌肉没有充分活动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洁、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其次,学生运动幅度较大,运动可能引起的损伤机率也提高了。还有练习中不遵守规则、相互逗闹、动作粗野、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极易造成运动损伤。那么,如何减少学生的损伤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疗的能力。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篇4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运动技巧以及良好锻炼习惯方面取得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 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 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学生学得如何?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 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目标, 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课目标不明确, 重点不突出, 是导致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

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是实施有效学习途径,因为实现教学目标, 需要教师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本地区气候条件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强烈兴趣的内容,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当我们把体育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 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 学生就会对体育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而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 把运动技能生活化, 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模仿、探究、交流、竞争与反思等活动中, 逐步体会体育各项目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同时体会各个项目的健身价值, 获得积极的身体与情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 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体育教学常常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而展开的,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 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药”。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当一项技能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掌握时, 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最浓, 而当运动技术过于简单或过难时, 学生就

不会特别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正确把握新教材的动作结构及重点、难点, 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已有体能、技能的基础上, 分不同层次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促使学生积极、生动、饶有兴趣地进行探索性地学习。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调动学生学练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育教师要精讲多练, 教、学、练统一,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讲解与示范的倾向。

探究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5

一、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实质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实质,只是让学生进行游戏、运动,但是却没有十分系统的体育训练,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这样就导致初中的体育课堂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游戏占多,体育课成为一个学生的游戏时间。另一种就是体育课只是进行枯燥、机械的运动,学生十分容易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身体素质锻炼。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大多还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性授课方式,学生的参与感较差。同时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教师大多是随意的或者以性别为准来进行分组,缺乏对于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的了解。而不能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进行合理的分组,那么,学生就无法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适当的、符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就会严重的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课课时不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体育课的安排都是一星期一节课。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又有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无论是学生、教师、学习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的是文化课程的成绩。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原本就少的体育课时间被文化课占用,甚至在部分学校到了初三都会取消体育课。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然而体育课的取消却极大地阻碍了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并且磨练自己的意志。取消体育课会让学生失去体育锻炼的机会,从而给身体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注意的是,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不仅是要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还应当向学生详细地讲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作用,包括体育的概念以及不同体育项目的技巧等。同时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还可以结合实际的动作锻炼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项目的技巧。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详细地传授技巧知识以外,同时还要告知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危险,让学生能够尽可能避免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创伤。在完成了体育知识的传授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因为不正确的体育技巧而受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学生对体育项目和体育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并且通过与教师的接触提高对体育的热情,从主观能动性上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除了关于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学生来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这样活跃的体育课堂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并进行充分思考,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过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纪律的维持,学生的讨论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同时讨论一定要围绕着当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果离题万里,那也无法达到教师原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来进行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让他们能够认识自身体育知识的匮乏,体会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三)用游戏来辅助学生的体育锻炼

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来作为学生开始体育锻炼前的热身。通过适当的游戏环节,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感和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来完成接下来的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游戏环节的加入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时锻炼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从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用游戏环节辅助体育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游戏时间的控制,不要本末倒置,导致游戏环节的时间超过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一来就完全失去了体育课的意义,无法达到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要想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精神、健康的面貌去学习、生活,初中的体育课堂就必须要进行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其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要加强,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知识,并且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程的热情。最后,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环节来辅助体育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下开始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摘要: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能够让身体还处在成长时期的初中生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然而,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体育课堂完全无法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 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 首先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 要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在快乐中让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和锻炼。下面我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不管在何种年龄阶段,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游戏又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 所以, 如何将游戏的多样性、丰富性安排在体育教学中, 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游戏的策划上, 我们要以发展学生智力、体质, 活跃学生们思维, 体现出学生们的快乐为目标。这其中我们最要注意的是, 在游戏教学中, 应尽量避免一个或几个游戏方式的单调重复。那样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无心再继续进行下去, 也就达不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所以, 游戏教学应该要以吸引学生注意为主, 只有提高了学生们对游戏的兴趣, 学生们才会在游戏中更加积极主动和投入, 这样的体育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有趣味性的基础上, 添加体育知识的因素在游戏中,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 轻松地学到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增加学生对游戏的渴望, 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课堂的向往, 对体育知识的渴求度。如在进行教材的技术教学的同时设置具有偶然因素的活动, 使本来一个平淡的教学内容, 增添了游戏的乐趣, 不但大大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从而也很好地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 开展情境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导入方式,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有兴趣了, 自愿学习了, 本堂课的内容几乎就完成了一半。情境模式的导入, 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主要还是要依附教材内容, 再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尤其是学生们平日中喜闻乐见的事情, 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教学倡议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老师只是引导者。如何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发挥了学生们主观能动性, 我们的教学过程才会变得简单, 变得气氛融洽, 也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其中情境教学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情境教学的最大益处, 就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三) 竞赛形式多样化, 提高练习效果

接力比赛是一个很常见的体育课堂活动, 也是一个能很好体现团队配合精神的体育活动,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进行接力比赛。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 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开展各种形式的接力比赛, 一定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 在实力上、人员安排上都要有充分的衡量,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练习和训练的科学性, 从而达到游戏娱乐和教学目的的双赢。

二、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一) 布置促进教学效果的场地器材

课前布置场地, 这样,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加了体育的相关知识。场景的布置, 我们可以顺从学生的心理来安排,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那该如何去布置呢?我们可以利用操场或者跑道的先天优势, 人为地充实我们的体育现场等, 例如, “螺旋形”跑, 可以在场地上画出螺旋形;用不同颜色来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有很大作用。

(二) 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

体育理论教学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多媒体、投影仪等) , 让学生直观地去领会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动作、动作细节和动作难点等, 如某个具体技术动作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 (尤其是高难度动作的分解环节) , 它能使学生能够完整而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又如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音乐来进行放松等等。这种学生亲身感受到的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而且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舞蹈, 配以优美的音乐,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奋, 振作精神,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练习效果, 还有利于稳定情绪, 同时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活动, 边歌边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以及完成动作的协调性, 也使学生受到了健康美、形态美的教育, 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 和谐、融洽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教师与学生间应该是平等关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要运用自身肢体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把学生引进课堂, 学生需要热爱、尊重、关心、所以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他们一视同仁。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可以促进情感的生成, 增进学生求知的欲望, 对于对知识接受不理想的学生, 多给于更多信心、鼓励, 给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 自己是可以做好的, 这样, 才能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的音符。

“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学习、研究和探索, 寻求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 使学生身心健康, 快乐成长, 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体育课堂效果, 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 从总结中积累经验, 在努力中寻找不足, 在教学中开拓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从现有条件设施出发, 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毕爱民.游戏式教学思考[J].中学教学设计, 2011, (02) .

[2]陈建华.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生活环境[J].吉林教育, 2009, (14) .

[3]辛丽萍, 刘保谦.贯彻新课标落实新教法——《接力跑》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教学片段及评析[J].云南教育 (继续教育版) , 2006, (10) .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篇7

所谓“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下面我就以自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唤起自主学习的欲望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游戏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学生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操场,可用的媒体比较少,因此学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只有想办法,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我在上“障碍跑”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则导语: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冒险家”吗?学生异口同声:“想。”接着我又说:“你们不怕危险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再比如,在前滚翻教学准备活动中,我利用“抢占高地”游戏,让学生排成一路纵队,绕着先摆放成圆形的小垫子慢跑,然后根据我喊出的数目,迅速抢占“高地”(小垫子)。游戏练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接下来基本部分的练习做好了准备。所以通过提问诱导、游戏等手段,不仅能让学生感到好奇,而且能激活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二、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做

有专家指出,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学生个体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本能。另有专家说,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教学实践也经常使我们感到,学生的确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他们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时我们没有想到的,他们想到了,表现出令人惊奇的创造力。例如:在一节快速跑的课上,当学生进行了一次练习以后,就有一个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说,有两个学生在跑之前交换了位置(交换了跑的小组)。刚开始我很生气,怎么上课可以随便换位置,如果其他学生都像他们一样,那课堂纪律可不就乱套了。于是我走向了那两个学生,想批评他们,让他们各归各位。可一想还是先调查一下原因。原来他们自己的小组体能差距较大,好的学生永远跑第一,较差的学生拼了全力也永远是最后,永远和成功无缘(除非对方“放水”)。大家都觉得没劲,那个跑得快的学生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施展能力,而跑得较慢的学生也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超不过同伴,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可他们都想换个小组和水平较接近的同学比试一下,于是就出现了私下交换位置的现象,他们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对手,可以一搏高低,这使我很震动。他们的这一举动,打破了教师给他们的固定的分组活动框架,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对他们的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着做。又如:在一堂练习跳跃的课上,我就引导学生凭借旧知识去探索新知:单跳双落也是跳跃的一个内容,请大家想一想,它与立定跳远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立定跳远就像青蛙跳,双脚同跳同落。”还有的说:“单跳双落就像游戏‘过家家’,一只脚跳起两只脚落地。”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脸上洋溢着高兴之情。在自主尝试过程中,学生自己获取了知识,并享受了成功的欢乐。

按强化论观点,成功作为一个行为的正向刺激,可以强化这一行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会增强他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乐意在学习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难。因此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学生一次次体验成功的欢乐。

三、尊重学生,培养自主性

英国的菲贝利说过:“对人尊重,他就能不断向上;光谴责,社会是不会进步的。”课堂上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1. 尊重学生做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示范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理解、接受知识。教师填、灌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枯燥的感觉,使其无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无法灵活多变地“创造性”地学习,很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模式。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练习技术不符合教学大纲就全面否定,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吸收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让学生继续发挥、创造。例如:学生在练习跳跃时,我先不规定学生如何去跳,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有哪些方法可以跳过瓶子,最后引入正题单跳双落。因此,我们要发挥学生自主做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新的动作,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个人技术风格。再比如,在教学短跑摆臂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跑步姿势,先让学生双臂夹棒跑,再单臂夹棒跑,最后双手摆臂跑的练习。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思考摆臂的作用及摆臂的方法,从而达到改进动作的目的。

2. 尊重学生想的自主性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盲区。教师千人一面的模式,扼杀了学生自己去想、去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勤学好问的权力。“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对于那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经常给教师出“难题”、“有个性”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一堂体育课上,我请学生表演单跳双落的技术动作,并请学生对此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一位学生提出:“就站在原地单跳双落吗?这样好像跳不远?”我对他的提问作出了较高的评价:提得好,每个动作都有其不同之处,如立定跳远要协调好手臂的摆动,跑步要手脚并用等等,而单跳双落要用上什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远度”呢?接着我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是啊,用什么呢?是“助跑”。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圆满解决了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3. 尊重学生练的自主性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对于每一次胜利与失败的实践体验,学生都会谨记在心。只有正视胜利与失败,学生才会逐渐成熟。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法,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持续发展。在一次体育课上,我刚说完立定跳远几个字,学生就议论开了,这时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两个一群三个一伙进行尝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使这堂我认为枯燥的课一下子被学生的自主练习激活了。因此,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练的权力,变“要我练”成“我要练”,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4. 尊重学生评的自主性

张扬个性,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体现的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许多实践证明,群体的力量能创造奇迹。例如在游戏部分,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并让每组表演各自的游戏,(请其他几组做评判)结果各组针锋相对、不甘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评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评价,学生才能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四、采用多种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存在于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之中。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过程,自然离不开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及其结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过程就是教育评价。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多方评价转变,主要有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性评价,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更多的鼓励,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和学会欣赏他人的良好性格、良好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使体育教学在学校“育人”方面发挥特有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评语方式,及时评价学生,在学生不断有新的方法时,用“真棒!好聪明!”等语言不断地激励他们。在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时,用“再试一试,坚持一下”等语言鼓励他们,使他们始终感觉到我关注他们的目光。在教学设计时我把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备课时,着重设计评价的各方面,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具体案例:《五彩的圆》,(1)找朋友:如何和圆交朋友?拿同一颜色的同学为一组。(2)个性展示:一人一圆,你们会怎么玩?(3)激情畅想:二人二圆,你们会怎么玩?(4)小鬼当家:多人多圆,又该如何玩?(5)奥运小主人:如何用手中的环拼出五环?在一人一圆玩耍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二人二圆时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在多人多圆时注重学生的整体评价,而教师的评价始终贯穿课的全过程。

今天,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每位教师都处在教学思考、教学探索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建议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地探索与思考:“今天,我们为学生准备什么样地教学呢?”“我的教学有效吗?”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摘要: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 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使无效、低效的教学变得有效、高效是广大体育教师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只有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才能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才能使体育课活起来。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季浏, 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曲宗湖, 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4]李俊杰.论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2.

[5]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6.

践行有效教学,提高体育课堂实效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实效;小学体育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抱残守缺,抱着过去的师道尊严不放;不应因循守旧,没有创新精神。而是应该具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通过探求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恰到好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有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开始。体育教师上课之前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去粗取精,找出一个符合学生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特征的,能够让学生顺利接受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不大不空,恰到好处。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才得以开展。

在小学五年级的迎面接力赛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因此,教师考虑到了这一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生快速跑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让学生在运动技能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有信心,尊重别人,培养学生拼搏和竞争意识。上课开始,首先游戏导入,充分热身,然后设置教学情境,告诉学生把接力区看作是加油站,你的同伴必须得到你的加油才能跑起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集体活动之中。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第一要素,教学目标合理,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在合理的范畴内有效展开。

接力赛是一个集体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但是每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身心有障碍的学生,他们往往性格内向、自卑,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如果老师放弃他们,仅仅让他们作为观众,是不利于他们发展的,更不是有效的课堂,这节课在教学目标,就回避了这一点。

二、可收可放,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能够灵活自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优秀的课堂组织能力,掌控全局,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注重动作示范,强调学生实践锻炼,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四年级一节徒手操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盲人摸象”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们自由快乐,能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魅力,并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效率很高。接下来,教师动作示范四节徒手操,上肢、扩胸、踢腿和体侧运动。承着游戏的兴致,同学们对徒手操的学习也非常热情,但是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不集中,而且要熟练掌握每一节操的动作,都需要反复的模仿反复的练习,大量的反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们开始打蔫,课堂开始沉闷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检查每个学生做操的情况,方法很奏效,学生马上兴奋起来。

徒手操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精神风貌,运动强度不大,很适合小学生学习。但是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特点,他们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任何事情的兴致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让课堂始终处在有效形式之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状态调整教学方法。

三、以人为本,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根本的标准就是看课堂上一系列教学活动是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不同于其他任何社会劳动者,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人,教师的工作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只有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首位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小学的跨越式跳高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爆发力,能够快速助跑,同时对学生的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小学生情况千差万别,教师不可能在同一课堂上按照统一的目标教学,这样很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就近分层的教学理论,按照学生跳起的高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有每一个小组的目标任务。性格胆小,跳跃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主要以克服学生心理困难,培养敢于跨过横竿的精神为教学目标。身体发育较快,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要升高横竿高度或者加大动作技巧。这种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课堂有效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只关注到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那部分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的所谓学困生被老师忽略,越被忽略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课堂总体效率不高。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反思 篇9

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学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要用合理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得到确立,在课堂中教师用合理经济的队伍调动和教学语言,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通过少讲解多练习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

把握好“度”往往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但不能放任自流,还要加强对课堂的管理,不能出现完全“失控”的局面。在课中教师要充满激情,通过深情去感动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要从内心去关爱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教学中应处理好师生关系,多进行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

让学生找到学习体育的快乐,但在课中对学生鼓励和批评务必要真实,不能简单的去“糊弄”学生,对于学生练习效果的评价,也必须客观,让学生明白真正需要超越的只有自己。在教学时,体育老师要尽力去做好每一次示范,认真去讲解好每一个动作要领,练习时的`强度不能太大或者太小,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不能太看重形式,因而脱离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练习时,发现学生出现不规范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现状,但对学生能通过团结协作完成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完成。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篇10

1.制订的课时目标要合理、可行、可评价, 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合理”是指要符合教育教学原理, 是一个没有科学错误的目标;“可行”是指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通俗地说是“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可评价”是指预期目标与教学结果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印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目标本身必须没有问题。因此, 我们要首先关注课时目标的制订这个细节。

2.选择的教学手段要能满足实现课时目标的需要, 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另一个方面。同样的目标或者同样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的实现手段。比如, 2008年我市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式的教学比赛, 内容是田径模块的耐久跑单元的匀速跑。参加比赛的7节课没有一节是雷同的, 就匀速跑的练习手段来说:有的设置情境跑、有的分成小组用绳子拉着跑、有的按图形跑、有的跟着音乐节奏跑, 体现了体育教学中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其他的像球类项目和体能练习, 可以使用的手段就更多了。但是, 不同的手段表现出来的效果肯定是有差异的, 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时目标与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做认真地推敲, 根据课前分析研究、课堂中的即时反馈、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 来选择与目标贴近的实现方式。

3.讲解的运用要恰当, 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环节。“恰当”是指时机恰当、内容精当、时间适当。尽管现在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 强调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允许学生的学习过程走有价值的弯路, 但我们也只能允许走“有价值”的弯路, 那些没有价值的, 甚至是错误的“弯路”的出现就是无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表现。至于什么时候该讲、讲多少等细节, 就要看教师的教学功力了。这个细节实际上体现的是, 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控、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对有效练习时间的利用、对所教内容的熟悉程度、对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的途径和时机的把握等多方面的问题。

4.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适宜, 这是保证体育课有效教学、保持体育课程特征的关键环节。“适宜”有两层含义:一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适宜, 二是占课时比重的适宜。尽管新课程标准强调“健康第一”的思想, 但“身体练习”“运动负荷”“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这些仍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和标志, 并且如果离开了适宜的运动负荷, “健康第一”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所以离开或忽略了运动负荷的体育课, 不管形式多么新颖、过程多么轻松、结果多么愉快都只能是一场游戏, 注定是无效的体育课。另一方面, 在众多的目标指标中, 体质体能指标是当前较为成熟的可具体量化的指标, 在评价教学质量时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依据, 有时还是唯一的依据。比如:体育中考、各学年的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因此, 教师要注意把握运动负荷的适宜度, 既不能一味追求过程的轻松、愉快, 不提运动负荷要求;也不能只求运动负荷, 把体育教学变成体能训练, 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倒退。

5.及时抓住并正确处理课堂“闪光点”, 这是体现课程教育思想, 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闪光点”是指课堂中出现的可作为教育教学切入点的语言、行为、现象。一方面, 即便在同样的教学设计中, 也会因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而会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许多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等, 都可以作为符合教学目标需要的切入点。另一方面, 由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具有的依附性、潜在性、随机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及时抓住各种随机出现的、挖掘隐含其中的“点”, 引导学生达成这些目标。“正确处理”是指要注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养成, 把“教体育”变成“通过体育教”, 全面育人、全体育人, 具体到就是要人人参与、人人运动、人人收获。而要做到“能及时抓住”这一点, 是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正确的育人思想做支撑的, 这恰恰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核心。

上一篇:精神治疗药物下一篇: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