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持续发展十篇

2024-07-19

公司持续发展 篇1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微型金融的主体, 它有利于解决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Bester&Belling, 1987)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银行愿意向大型企业贷款, 形成向大型企业贷款的“羊群效应” (陶军, 2006) 。小额贷款公司因需要全部自有资本营运, 对民营资本监督效率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而难以在农村地区普遍设立;资金互助组因其从农户生产经营中内生出来能有效实施相互监督和合同互相, 能够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洪正, 2010) 。中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从2005年央行开展试点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尤其是涉及到其长期发展的问题, 即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值得探讨和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分析

国际主流观点认为, 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 必须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覆盖面;二是可持续性。微型金融机构的覆盖面主要是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可持续性是指财务可持续性, 在不需要政府补贴和捐赠的情况下独立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状况。而泽勒等认为, 金融的可持续性、覆盖力和福利影响既是微型金融经营的理念和目标, 也是评判微型金融成功与否的产业标准。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在此采用第二种评判标准, 即把可持续性、覆盖力和福利影响作为小额贷款公司成功与否的标准。

(一) 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研究

可持续性是小额贷款公司具备自负盈亏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问题, 主要涉及到其贷款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当发放贷款所获得的收益能够覆盖其成本时, 我们认为该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了盈利, 那么它就有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根据联合国国际开发署 (USAID, 1995) 的标准, 从持续性的角度可以将微型金融分为三种:其一, 收取的利率和费用不能补偿实施成本的微型金融机构, 这种机构是不可持续的;实施成本通常包括工作人员的薪酬、贷款损失和其他管理费用等;其二, 收益能补偿实施成本但不能完全覆盖资金的商业成本和实施成本, 但能补偿实施成本的机构, 这种机构是实施上可持续性的;其三, 收益完全补偿各种实施成本和风险后, 能获得一定利润的机构, 这种机构是金融上可持续的或制度上可持续的。在小额贷款公司实现收益的过程中涉及到两个关键的要素:资金的来源、放贷的成本。

1. 资金来源。

一般来说,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自有资金, 即发起人投入的经过验证的合法自有资金;二是接受的捐赠资金, 即国际非政府组织或慈善机构提供的无偿资金;三是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 即唯有两家以下家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批发资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应真实合法, 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 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为避免小额贷款公司出现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违规行为, 但也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正常融资渠道, 在民间融资需求量巨大而贷出去的资金短期内无法全部收回的情况下, 构成了其发展的资金瓶颈, 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营运资金不足, 资金周转率、利润率降低。再者, 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拆借方面受限。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不是金融机构, 不允许其直接从中央银行拆借, 也不能享受银行同业拆借与存放的优惠利率。二是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 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杠杆最高只有1.5, 而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至少为12.5。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杠杆率被严格限制在低水平上。据有关调查, 截至2008年12月末, 全国约有500家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权资本, 借款和项目资金来源占比很低。这些说明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极度受限。

从上面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的分析可以看出,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在制度层面上受到很大的局限, 一旦其资金流出现问题就可能因其融资方案有限而陷入破产境地。而且关键的一点是当其不再接受捐赠资金和一些政府的可能补贴或支持后, 其资金来源更加薄弱。

2. 放贷的成本收入分析。

一般来说, 小额贷款公司的收入有两部分组成:放贷的收益、政府的免税或直接支持。对于放贷的收益来说,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试点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市场化利率, 在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期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前提下, 灵活确定贷款利率。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对资金需求小额、分散中小企业或农户, 隐含成本较高, 经营成本被低估。虽然放贷资金的名义收益可能较高但是小规模的放贷成本也较高。如工作人员的薪酬、贷款损失和其他管理费用等, 从而导致实际的收益并不高。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活动在政府监管之外, 因此他们的成本绝大部分是营运中的直接成本。获得贷款客户的信息成本、贷款本金、运作费用、技术支持费用、管理和执行成本就是贷款的主要部分。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虽然能够解决农村贫困居民融资难的一些瓶颈, 但是对于其持续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金来源单一, 限制了其放贷规模;贷款利率较高, 不利于借贷者的切身利益和小额贷款公司的长期发展;贷款业务单一, 影响公司的盈利渠道等等都是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小额信贷成功运作的“中国模式”仍然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 小额贷款公司的覆盖力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的重要目标是覆盖力。覆盖力并非单纯以人数来衡量, 而是一个综合的指标, 覆盖力主要是指被正规金融机构排除在外的客户。一般来说, 被正规金融机构排除在外的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或农户, 他们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或担保被认为是具有较高风险的借款人, 自然也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加之, 他们的信贷需求具有额度小、频度高、分散广、信息采集难等特征, 导致信贷交易成本高。小额贷款公司立足于农村市场和中小企业, 旨在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是如何才能扩大市场的客户群就涉及到市场的“拓荒”问题, 即在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进入的该市场之前,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拓荒者, 首先开发这个市场。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去开发他们的市场, 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进入就涉及到较大的“拓荒成本”, 而这个成本一般是很难从业务中得到补偿的。当小额贷款公司开发出这些客户群以后就有可能面临正规金融机构或其他金融机构挤占这部分市场而不付出任何的“拓荒成本”的问题。

(三) 小额贷款公司的福利影响分析

福利影响是一个广阔的概念, 微型金融常把是否有利于削减贫困作为目标。然而, 贫困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世界银行将贫困定义为:穷人并不仅仅缺乏收入, 他们还缺乏充足的食物、住房、教育和健康。鉴于标准的不同和测度福利影响的成本过高, 一些学者认为, “微型金融机构的客户是否继续使用该服务”是度量福利标准的重要依据。“如果继续使用, 说明他们获得收益超过成本”。

当小额贷款公司能够为那些被正规金融机构排除在外的贫穷、分散的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发放信贷时, 它改进了社会整体的福利。使那些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能够分享社会总体发展的成果。长期来说, 当小额贷款公司对那些缺乏资金, 而又很难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或农户发放贷款时, 这不仅是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巨大改进, 就是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也是有利的, 当然这个结论的前提假设是当前的贷款获得者或企业在通过获得小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并发展良好后还继续使用小额贷款的服务, 一些经济金融业务照样在小额贷款公司办理。从这个角度来看, 它为小额贷款公司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也指明了一条发展方向:获得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服务的低收入群体必须在一定年限内使用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即当贷款客户的贷款条件改善之后仍然在小额贷款公司办理相关的贷款服务。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得出结论:当小额贷款公司把工作的中心放到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时, 就面临较大的可持续性问题。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问题的因素除了上面介绍的三个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值得思考。第一, 小额贷款公司的定性模糊,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尚未对小额贷款公司给出明确的定性。小额贷款公司到底是定性为银行金融机构, 还是金融公司或者一般企业、民间组织尚未明确。此外, 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模糊还导致了其税收过重,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都按一般企业缴纳税收。小额贷款公司就面临着的客户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的“拓荒成本”, 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资助或扶持对其长期发展是不公平的。本文认为在小额贷款发展初期国家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第二, 《意见》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 小额贷款公司应定期向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信息业务。这必然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的营运成本。本文建议国家应适当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限制, 同时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引发的问题最近备受关注。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由于其自身的缺陷, 很难持续性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因此, 就有必要探讨小额贷款公司持续性发展问题, 这里还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融资,可持续性,微型金融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惠普金融体系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8) :70-78.

[2]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改革可行吗?——给予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 2011, (2) :44-58.

[3]杜晓山, 聂军, 张军.江苏小额的款公司发展中的经验与问题[J].农村金融研究, 2010, (5) .

公司持续发展 篇2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不吸收公众存款,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小额、分散”为经营原则, 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经营方向。2005年12月, 全国首批小额信贷公司试点在山西省平遥县开展。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开展了小额贷款金融组织试点, 参与设立了7家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 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短短4年多时间,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无论在机构数量, 还是整体实力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截至2012年9月末, 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29家, 较上年同期增加1838家, 增幅为48%;贷款余额5330亿元 (已相当于一个中型股份制银行的贷款规模) , 较上年同期增加1971亿元, 增幅为59%;实收资本4657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1833亿元, 增幅为65%;从业人数60000人, 较上年同期增加近20000人, 增幅为50%。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 小额贷款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一方面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与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出路、产业资本积极寻求转型息息相关。小额贷款公司尽管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市场定位不清晰

国家鼓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 而事实上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在成立初期就背离了这一原则。为了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增加收益, 将大额贷款、过桥贷款及招投标保证金等作为业务重点。有些小额贷款公司甚至将一个客户通过分散成多笔借款人的方式来规避单户不能超资本净额5%比例的规定。这些做法显然与国家政策意图是相背离的。

(二) 内控机制不完善

首先, 较多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 但这类制度大多流于形式, 实质性内容不多, 可操作性不强。其次,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们的初始动机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些股东想规范经营, 有些想通过打擦边球、甚至违规经营来获取利益等, 这样难以在公司内部形成规范管理的合力。再次, 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运作时间不长, 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容易因追求贷款规模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忽视风险管控。

(三) 经营模式过于单一

从客户来源上讲, 目前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仅做关系型客户, 这些客户要么是公司股东的熟人, 要么是股东所经营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有些小额贷款公司甚至违规给股东发放贷款。这种做法没有达到《指导意见》所提出的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的要求。在信贷分析技术方面, 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也是简单复制大银行的放贷模式, 没有结合小额贷款的特点, 探索一套适用于小额贷款的专业分析技术, 过多地关注抵押和担保手段。

(四) 融资渠道狭窄

在资金来源方面, 按现有政策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二是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银行获得融入资金的额度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财务杠杆最高只有1.5, 而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至少为12.5, 小额贷款公司的杠杆率被严格限制在低水平上。同时, 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由于资金来源的渠道被过多限制, 小额贷款公司难以及时获得后续资金, 制约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五) 税收负担较重

小额贷款公司尽管从事着发放贷款这一金融业务, 但在现行政策下却被当做普通的工商企业来对待, 无法享受国家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中享受的优惠待遇。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0]4号) 规定, 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 免征营业税;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按90%计入收入总额。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赋按一般工商企业来缴纳, 税项包括5.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所得税、还有印花税及其他税, 税额合计超过利息收入30%, 税收负担相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偏重。

(六) 监管效率薄弱

在法律定位上, 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 不属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范畴。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主要为地方金融办, 金融办属于政府部门, 其人员构成, 监管方法、手段和力度等, 远达不到对经营货币这种特殊行业监管要求。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县和乡镇区域的小额贷款公司, 监管机构对其日常监管措施严重不足。

三、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多方面的紧密配合, 共同营造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一)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内控制度和管理

1. 明确市场定位, 专注目标市场

首先, 小额贷款公司要牢牢把市场定位于“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 贷款投放坚持“小额、分散”原则, 坚持走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摒弃“垒大户”, 追求短快钱的行为。其次, 小额贷款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人缘、信息优势以及股东本身作为企业经营者对经营运作各环节熟悉的优势, 积极开发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和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 切实满足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 在目标市场上精耕细作, 做出自身特色和品牌, 做大市场份额。

2. 创新业务营销模式, 挖掘优质客户群体

小额贷款公司尽管资本规模少, 可用于放贷的资金有限, 不能充分满足市场融资需求, 但还是要摈弃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方式, 积极主动营销, 上门服务。因为真正好的、优质客户是需要业务人员在市场中去寻找、挖掘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当地商会、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 通过商会、行业协会的推荐或举办座谈等方式来寻找客户;另一方面, 可以组织业务人员主动走进市场、社区和农户家中, 宣传公司产品、信贷政策, 了解客户潜在需求。

3. 突破传统评估手段, 提高专业信贷分析水平

对农户、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而言, 他们谈不上有规范管理, 无法提供财务报表, 也难以拿出有效资产作抵押。在这种情况下, 小额贷款公司如果按照银行传统做法, 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 进行信用分析和评估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业务人员深入实际, 多渠道了解借款人真实经营指标 (如用电量、定货量、物流运输量、库存量、纳税额及银行对账单等) 、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通过所掌握的信息, 业务人员自己编制报表, 核算借款人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 并结合借款人的信用情况, 来分析贷款是否可行, 决定贷款金额和期限。

4. 完善内控制度,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小额贷款是高风险行业, 在经营过程中, 风险无处不在。只有重视风险管理的小额贷款公司,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现在一般小额贷款公司在贷前调查时都能坚持双人调查, 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实行“鱼咬尾”制度, 即对每一笔贷款, 客户经理A监督B, B监督C, C监督A, 顺次监督, 而不再局限于A与B或C与D两人之间的相互监督。客户经理既发放贷款, 又监督别人, 最大限度降低调查不实或与客户串通合谋情况发生, 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同时实行严格的审贷分离制度, 对于专职审查人员可以直接由董事会聘任, 对董事会负责。对于需上公司贷款评审委员会的项目, 审贷委员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加强内部制衡监督, 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二) 加强监管部门外部监管和指导

1. 加强检查监督和业务引导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成本高, 利润水平低, 难以满足一些股东的收益预期, 容易引发高利率贷款的事件。监管部门要把严格控制小额贷款公司吸收公众存款和高利率发放贷款作为工作重点, 并且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初期运营情况的检查, 保证所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带病”营业,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同时, 必须把严防暴力收贷纳入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范畴, 加强法制教育, 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借助法律手段保全资产, 切实防范社会暴力事件的发生。对于查实从事高利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的行为实行严惩。

2. 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评级体系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日益增多, 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标准和政策导向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鼓励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合规的小额贷款公司淘汰出局。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战略定位、资产规模、贷款额度、行业占比、利率期限、社会效应等制定评级标准, 进行分类评级, 以甑别每家公司的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对于一些评级较高的、做得好的小额贷款公司, 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根据小额贷款公司的不同评级给予不同的政策倾斜, A级小额贷款公司, 可以获得其资本净额200%-300%的银行融资额度, 准许跨区域经营;B级的小额贷款公司最高可以获得资本净额100%融资比例;而C级最高只能获得50%的融资比例等。

3. 规范行业自律, 做好管理服务

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的作用, 使其成为加强行业管理、落实行业自律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大多数省份都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 作为规范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的组织。协会要及时研究和传递国家有关政策信息, 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合法经营, 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维护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 组织本行业先进经验交流和人员培训, 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品牌建设与自主创新工作等。同时, 协会要注意树立行业标杆和典型,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 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和服务

1. 制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初衷是政府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 更好地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虽然是商业性运营, 但其服务对象及目标的政策性较强。因此, 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发展的初期阶段, 政府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推动。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意见》里明确, 自2012年起, 在广西区内注册登记并开展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机构, 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税率, 目前所得税税率在9%的水平。同时, 对大力支持“三农”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 政府每年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贴。

2. 出台其他扶持政策

第一, 放宽融资渠道的限制。在融入资金方面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多个银行融资, 并且在银行融资比例也可以适当提高, 至少在政策方面不要限制过死, 毕竟银行作为贷款主体有相应的贷款条件和审查要求。第二, 简化发起设立程序, 适当放宽经营范围。比如广西区政府对经营管理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小额贷款公司, 经所在地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报监管部门核准后, 可开展保险代理等新业务试点工作。第三, 政府牵头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基金。基金可以考虑从政府、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多方筹集, 发展基金可以对一些经营业绩较好、风险可控、资金需求迫切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低息贷款。第四, 政府应积极协调财政、税务、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 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措施落到实处, 帮助小额贷款公司解决经营中的实际困难。

3.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模式

小额贷款公司尽管目前处于一个发展初期, 无论在业务拓展、风险控制, 还是资本定价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随着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发展, 政府应当根据现实情况, 借鉴当前国际经验, 逐步建立起可供小额贷款公司选择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目前较多小额贷款公司对转制为村镇银行期待很高, 但还没有一家转制成功, 包括正进行金融改革试点的温州地区。较多学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下一步发展方向, 包括坚持贷款公司定位不变, 转制为村镇银行, 联合组建社区银行, 改制为金融公司等。不管哪一种模式,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引, 给那些确实做得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多种发展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胡秋灵, 何显婷.小额贷款公司的问题及出路[J].上海管理科学, 2010 (04) .

[2]刘居照, 杨文锐, 郭胜锋.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基于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现状调查[J].银行家, 2012 (05) .

[3]武晓东.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研究[J].经济导刊, 2011 (04) .

公司持续发展 篇3

公司简介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及专业视听产品、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于1996年10月在北京设立了统一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活动的全资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

问题

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合理有效使用有限的资源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技术公司,索尼公司一直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懈努力。

解决方案

环境管理

1、 设定环境中期目标

制定了新的环境中期目标——《绿色管理 2010》,具体指标涵盖了从零部件采购、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到产品废弃、循环利用的整个业务流程。

2、强化环境管理体系

在总公司设置了环境管辖的专职部门,负责事业所环境领域、产品环境领域、原材料采购环境领域及产品循环利用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

环保生产

1、环保产品

索尼始终将“享受倍增、环境影响锐减”的同时实现作为追求的目标。可扩展颜色再现区域且可提供高纯度三色光(蓝绿红)的“Live Color Creation”背光照明系统,可根据映像亮度自动调整背光照明亮度的“Advanced Contrast Enhancer”以及根据周围亮度自动调整画面亮度的“光感器”,使得节能标准达标率达到180%,实现了行业最高的节能性能。

制定了索尼全球统一的化学物质管理标准——《零部件和材料中的环境管理物质管理规定(SS-00259)》。

2、环保工厂

2006年7月,索尼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协议,削减其运营和产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2000年二氧化碳排放218.3765万吨的基础上,到2010年将排放数量降低7%。

环保物流

减少产品及零部件运输环节的能耗、包装材料及其体积,出口产品运输由空运转为海运,中国地区内运输模式由汽车运输转为铁路运输,同时提高产品分配中的装载效率,优化分配基础和运送路线。此外,还与其他公司组建联合运输系统,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的运输公司。

成效

环境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索尼数字产品(无锡)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与供应商合作,实施可重复使用周转箱活动,生产每台产品所排出废弃物由2006年的278g/台,减少到了2007年11月份的85.3 g/台。

索尼凯美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导入新的废水处理方法,使每年污泥的产生量减少40%。

索尼凯美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SCSC)通过改造设备,实现月节水量达1000吨。

索尼的环保物流2006年取得了CO2排放量削减47吨/年的显著效果。

展望

公司持续发展 篇4

一、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意义1.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和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地区资金供应紧张,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三农”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这需要强有力的农村金融作支撑。农村金融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有益和有力补充,有利于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功能较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企业是就业和富民的重要渠道,是增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的有生力量。同时,小企业融资贷款难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中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小企业信用记录较少、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的高度趋利性,导致金融机构向城市聚集,信用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对小企业不愿顾及。小额贷款公司基于地缘近、人缘熟、血缘亲,信息优势明显,贷款手续简便,放贷效率较高,可有效解决那些不太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或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三、小额贷款公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缺乏有利于小额信贷有效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长期以来,小额信贷主要被当作一种扶贫手段而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小额信贷机构的地位仍不明确。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只能注册成为社会团体或民办非单位,不能依法从事贷款和其他活动,也难以转成小额贷款公司或金融机构,只有部分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得到了人民银行的允许进行试点,因此非政府小额信贷的不合法地位极大地阻碍了机构的健康发展。另外,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四倍的限制,而不是根据市场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小额信贷机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阻碍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产权不明晰直接与资金来源有关,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规定造成公司资金来源极窄。以目前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社会资金,资金来源只有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和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三个途径。由于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旺盛,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两三个月后就把全部注册资金都贷出去了。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在管理结构方面,尽管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建立了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但大多流于形式,基本没有发挥正常作用。较普遍的现象是将行政管理方式直接套用到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中,理事长由当地政府官员担任,秘书长由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难以对小额信贷相关人员建立激励措施和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也使小额信贷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决策权和控制权集中在一两个人手中。一些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在治理结构上带有明显的信用合作社的特征,容易出现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后续资金不足。3.小额贷款公司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对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录有公民个人和法人在过往的信用记录、社保缴纳、居住情况等重要信息,是贷款机构判断贷款申请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核心信息。然而同样是合法地经营贷款业务,银行可以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畅通地获取信息,而小额贷款公司却要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才能查到征信。但在实际操作中,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是政策问题,而是技术问题。虽然没有政策或法规阻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开放,但是必须要由行业统一开发一个接入系统,才能实现顺畅对接。这样造成在实际运作中,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要求借款人凭借身份信息自行前往央行查询信贷记录并提供给小额贷款公司。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并不对信贷记录的真实性负责,这就使小额贷款公司对借款人提供的信贷记录的真实性无从判断,也就不能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审核。4.小额贷款公司受到税收歧视

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1.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自身的性质小额信贷是扶贫、发展和改善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以及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和发展低端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根本要解决的是小额信贷的性质及目标定位问题,也就是如何界定贫困群体。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由于穷人缺乏控制资本的能力或者说现存的金融体系无法为穷人提供资本。因此,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触及到真正的低收入群体,为他们提供开展创造收入的资金支持,并使他们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的收入来分期偿还贷款。2.小额贷款公司应治理自身的运作模式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阻碍小额信贷的瓶颈。因此,对现存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吸引私人资本或商业资本来改善非政府小额信贷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增强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在资金使用、贷款发放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透明性,加强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减少政府干预,使其组建成长为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而针对小额信贷资金管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小额信贷行业协会或直接通过央行下设的基金会统一向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批发资金。同时,制定较低的批发利率甚至在初期以贴息的方式运作资金,等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起来以后,再根据竞争的原则逐渐调整利率,也可以促进信贷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重组、联合来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考虑到项目过于分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偏远地区可将资金集中使用,形成规模比较大的项目。3.政府应调整关于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存款的政策国际上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按照正规机构的模式运行,既吸收存款同时发放贷款,并且贷款利率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的,存款、贷款利率差也比较大。而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受到人民银行政策的严格限制,而且不允许吸收存款,这使小额信贷机构缺乏一种长期的财务上的可持续机制。小额信贷机构要作为独立的金融机构来运行,吸收存款是维持其存续的基本保障,目前受这种政策约束所生就的金融机构是难以长期存续下去的。虽然在小额信贷机构运行初期,贷款资金来源可以依靠机构的资本金,以及批发资金或者央行的再贷款,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避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定这样的政策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政府扶持下的金融衍生物,随着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以及其显示出的非凡意义,政府应考虑在今后条件成熟时,适当开放其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存款服务,从而将其真正转变成专门为低收入阶层和微型服务的独立的金融机构。

公司持续发展 篇5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已经成为缓解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新渠道,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为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内蒙古五省区启动了“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陆续成立了7家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5月4日,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立法层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设立、资金来源、资金运用、监督管理、终止等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此后,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80家,从业人员数70343人,实收资本5146.97亿元,贷款余额5921.38亿元。然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时间毕竟很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只有正视并克服这些问题,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灵活有效的金融服务功能。

二、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定位不清,较沉重的税收负担

《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因小额贷款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显著区别于商业银行,因而,其不适用《商业银行法》。但小额贷款公司又发放贷款,实质上是在经营金融业务,因而,不等于一般性的公司,不能完全适用于《公司法》,且《公司法》中没有相应的条款。虽然,《指导意见》中也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但在目前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小额贷款公司实际上被排除在了金融机构体系之外,很难享受金融机构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国税总局规定:“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等,但没有明确将小额贷款公司列入上述减税、免税的目录范围。所以,小额贷款公司只能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缴交25%的企业所得税、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负要比其他金融机构高很多。

(二)后续资金严重不足

《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小额贷款公司都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只能依靠自有资金来放贷,在中小企业发达地区的绝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都出现了“无钱可贷”的窘境。尽管一些地方政府放宽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率,但整体的融资环境未有明显的改善。广东省金融办在2012年年初启动了融资比例弹性化试点,《关于贯彻落实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平稳较快发展意见的通知》(粤金【2012】6号)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额度达资本净额的50%后,对持续经营1年以上的,经与融入资金的金融机构协商同意,可再增加融资额度至资本净额的100%。”因当地人民银行、银监局没有制定针对上述文件的指引性规定或配套措施,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不敢轻易放开。截至2012年10月,广东省仅有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突破了《指导意见》中50%的限额。其次,尽管《指导意见》中规定,“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事实上,因小额贷款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无法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融资成本往往需要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基准上加成10%-30%,融资成本较高。另外,《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总额的10%,一些地方政府还对资本金上限限额进行了规定,因而,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解决后续资金的方式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外部监管体系不健全

《指导意见》中规定,“凡是省级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的,方可在本省(区、市)的县域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主体和监管模式不一,有的省份把金融办确定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有的省份则归属于经贸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的省份的小额贷款公司则由以上几个部门共同监管,存在着“多头监管,无人监管”的情形,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另外,监管部门的专业人员往往来源于政府部门,监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的现场检查力度不够,使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完善。而且,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严格监管的法律框架。

(四)经营风险大,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通常是商业银行及担保公司不愿意涉足的低端客户,客户违约的概率大,经营风险很大。在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的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却很不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往往没有金融机构的从业经验,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甚至在有些小额贷款公司中,没有贷款发放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起内控或信贷审批部门,贷款放与不放完全凭公司负责人的经验判断。

(五)转制村镇银行的限制条件过多,前景未明

2009年6月9日,银监会颁布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其明确规定,满足一定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制成村镇银行,这也是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动力和盼头。而事实上,至今没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功,原因就是转制的限制条件太多。首先,《暂行规定》中规定,“最近四个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均不低于60%”,这一条几乎将中小企业发达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升级村镇银行的大门关上了。以广东东莞为例,农业只占当地GDP的4%,小额贷款公司所发放的涉农贷款的比例是很低的。其次,《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们辛苦经营几年后,拱手将成果让给他人。因此,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放弃转制村镇银行的想法。

三、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管理指导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性文件只有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一部门规章,在《公司法》、《合同法》中并没有对这一创新性的金融组织做出特别的规定。为了更好地规范该行业的发展,有必要制定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应该与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不吸收存款,但也经营货币、发放贷款,履行金融机构的职能,和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一道,为缓解三农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

首先,可以进一步调整资本金上限限额和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的规定,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吸收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的投资。其次,扩大从银行贷款融资的额度。尽管很多地方政府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融资比例,但各家银行仍在执行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统一的规定,因而,有必要对《指导意见》中50%的融资比例的限制进行修订。另外,政府应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拓展其他的融资渠道,比如,广东省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可从投资基金融入资金;温州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发行私募债计划的政策已经获国家批准,相当于局部解决了小贷公司的再融资渠道。

(四)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当前,各个省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不一,建议应在国家层面确立一个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个人认为,应该由银监会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公安局等部门按各自的职能参与管理。因为,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从事贷款的金融业务,银监会对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有着丰富的监管经验,可以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依法合规经营。

(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业务比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都要高,因而,小额贷款应该更加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制定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和规范,公司内部应设置独立于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对每笔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进行相应的调查、检查和审查,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六)进一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转制的门槛

2012年5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但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如果不对上述条款进行变更,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的难度依然很大。因而,在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必要进一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转制的门槛,充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 已经成为了缓解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新渠道, 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完善外部监管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转制的门槛。

关键词: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正平, 等.促进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之政策性见解[J].现代财经, 2011 (11) .

[2]李宪.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存在现状及发展建议[J].法制与社会, 2012 (11) .

公司持续发展 篇6

房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其在追求长久生存与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经营目标、确保市场地位,又能使企业在已经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中国资本市场弱有效特质难以反映出房地产公司真实的内在价值,迫切需要公司将市值管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与成长机制。上市房地产公司依赖优质的市值管理以缩小内在价值与外在市场表现偏离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等对房地产公司市值管理导向正确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注重提升市值管理质量以构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机制具有强烈的动力需求与发展契机。

国内外学者对市值管理已做了大量研究。(1)从市值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角度出发,剖析出市值管理重要性的研究主要观点:Jensen (2001)升华了企业价值理论,将股东价值管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融合,认为企业价值是利润预期下的长期市场价值,促使人们认识市场价值管理的重要性。Copeland (2006)开发了EBM价值管理指标,认为公司运用EBM形成绩效管理模式创造出符合投资者对公司长期利润预期的经营现金流,才能保证公司市场价值稳定增长,从而驱动企业价值提升。Lougee and Wallace (2008)发现与市值表现密切相关的社会责任正成为最大化公司长期价值的工具,社会责任正声誉投资将削弱公司价值的负声誉,从而影响公司价值。(2)主张从不同角度建立市值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有:孙孝立(2007)认为真正规范的市值管理应该是建立一种常态机制,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规范和流程等,以维护和保持公司的股价长期内正常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本质上是上市公司应有的管理职能。刘国芳(2007)认为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 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 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致力于价值实现。张济建和苗晴(2010)探讨影响公司内在价值创造的财务性、公司治理、客户关系处理、投资者关系四大关键驱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出发构建市值管理框架。朱陵川 (2007) 认为对于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上市公司来说,实施价值管理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要吸引和建立一个认同自身经营哲学和价值理念的股东群,并且向股票市场明确传达公司价值取向信号。朱武祥(2007)认为上市公司实施价值管理,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分析模型,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强大核心业务等。同时,还需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巴曙松和矫静(2007)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寻求公司的市值提升,获得市场溢价,可以从主业溢价、管理溢价和投资者偏好溢价三个维度进行。施光耀(2011)认为市值管理覆盖四环节,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关键,价值经营是杠杆,价值分享是核心,市值表现是结果。

上述文献突出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主张一定的市值管理模式及其策略,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支持与贡献的功能。关于我国房地产公司的市值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互动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将研究房地产企业如何通过市值管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房地产公司市值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的动因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全流通”背景下的战略性管理行为:企业通过把握市值信号,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从而主动建立科学长效的经营机制,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房地产上市企业需要进行市值管理的驱动因素。(1)市值管理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当房地产企业的市值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与管理层的纽带,企业管理者通过关注市值表现,注重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减少短期行为、代理问题发生。(2)市值管理对管理层激励约束作用更明显: 净资产不再是衡量房地产企业绩效的唯一指标,追求高市值所带来的报酬激励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经营能力,同时低市值带来的负面企业形象及激励减少约束管理层的不当行为。(3)市值管理更加能促进企业融资的数量与质量:房地产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内在经营绩效使之符合较高的市值表现,才能激发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从而获得再融资实现企业经营扩大的可持续发展。(4)市值管理为企业的并购等行为提供机遇:利用反周期行为的“低吸高卖”,房地产企业可在不景气时期大举趁低价吸入并购对象的股票,取得股权的绝对控制,促进规模扩大等。(5)市值管理可带来资本市场变化,刺激公司间的竞争与成长,从而推动股价资本配置功能的完善与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市值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市值管理与房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值管理作用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当房地产企业注重市值管理时,最直接影响的是股东回报。倘若市值升高,股东收益增大,则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从而取得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规模扩大与经营改善,最终带动其他利益相关者从中受益。然而,市值提高的前提必须要求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外在高市值信号相匹配,才能够加强房地产企业市值管理的稳定性,避免大幅度的波动性损害投资者利益。倘若市值下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空间将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经营机制运行,最终影响发展持续性。(2)可持续发展能力反作用于企业市值管理:房地产企业只有改善经营,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够不断赋予市值更高的投资信号质量,从而激发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三、我国房地产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优劣比较

市值管理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息息相关,表1归纳总结了市值管理模式的优劣势体现,反映公司经营质量和市场吸引力。进一步比较分析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得当与不当的具体体现。

(一) 对市值管理得当的公司而言

房地产上市企业发展目标更加聚焦于市值表现。在追求高质量的市值信号表现时,公司往往注重内在价值经营,减少与市值差异间的不匹配。房地产公司在市值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宏观政策对公司的环境影响,致力于提高经营能力与品牌形象,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同时,公司注重外在联系,时刻保持着与投资者的良好互动,有着及时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引导投资意向。甚至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股价运作,低估时以“增持”等行为稳住股价,维护股东利益等。例如万通地产借助系统性较强的市值管理工作,对内优化商业模式,提高经营能力;对外致力于“新股东文化建设”,如实施“三级投资者网上接待日”、“革新独立董事提名方式”等,以提高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性。如此一来,万通地产的外界形象受到投资者好评, 间接促进其融资能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对市值管理不当的公司而言

从内部看,公司过度看重融资空间的大小,而公司的股价波动将对投资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弱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中,房地产公司的市值表现难以真实反映出公司内在价值的大小,甚至有可能掩盖公司重大经营弊端,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从外部看,市场上依旧存在不少房地产公司忽视对资本市场这一融资渠道的关系维护,过度追求融资规模而忽视对相关利益者的反馈与回报,最终破坏公司形象,打击了投资者投资意愿,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市值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1)对市值管理重视不足:部分房地产公司没有直接或间接把市值管理与经营者利益挂钩,导致管理层市值管理观念不强,即使建立相应市值管理机制,依旧造成市值管理工作落后。

(2)市值管理观念有误:房地产公司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追求股价最大化,导致股票操纵等短期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将市值等同于股价×股本之积,忽略“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市场规律,对公司内在素质投入不足。

(3)核心业务不突出:房地产公司战略定位不清晰,主要业务不突出,忽视关键性价值驱动因素作用, 难以激发投资者投资兴趣;或者非关联多元化经营质量不高,虽造成短期内股价急速上涨,但当事后真实价值显现,则导致股价急速下跌,深度挫伤大量散户利益,且长期埋下公司财务危机的隐患。

(4)忽视内外价值偏差,挫伤投资者热情:部分房地产公司一味强调高市值融资,忽略公司内在价值远远落后的情况,且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交互传导机制,与投资者的联系不密切,导致投资者处于劣势。例如万科地产于2007年9月,在股市接近历史高位时公开增发融资100亿元,增发价高达31.53元/股,发行市盈率高达96倍。其后随市场调整,万科很快跌破了增发价,导致参与2007年增发的万科股东们即使经历2009年的千点反弹后仍处于深套状态。这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伤害,也损害了公司形象。

(5)市值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房地产公司在市值管理过程中过度陷于市场周期,在不景气时没有巧妙因势利导。公司虽陷于低迷的宏观环境中,但却没有巧妙反周期操作,进行“低吸高抛”等股票运作,因此丧失并购扩大规模等战略行为的发展时机。

四、通过市值管理提升房地产公司发展能力的策略

根据上述市值管理优劣分析,通过图1提炼出市值管理的具体策略,并针对提升我国房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以下论述。

(一)深化市值管理理念、健全市值管理机制

首先,市值管理具有战略性意义,并不是一时的管理,房地产公司需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市值管理机制的运行需要处理好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流程设计等相关问题。其次,公司内部必须强化市值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层以及所有员工的认同与支持程度,明确市值管理不等于股价操纵,不只是等于公司股价×股本之积等。管理是合法前提下对股价变化所采取的合理操作,股价×股本之积仅是市值的外在表现,市值的内在本质是房地产公司的综合素质或价值的集中体现。房地产公司的市值管理需要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和战略重视,提高思维系统性,纠正错误观念。

(二)提高内在价值的环境适应性与质量

上市房地产公司对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等变化有较强敏感性,尤其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作用明显。房地产公司应不断提高自身战略、经营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适应性,多方面综合优化商业模式,促进运作、融资、盈利等模式的协调,从而提升公司综合素质,这有助于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经营质量的改善带动公司业务组合的优化,通过致力于关键性价值驱动因素切实提高公司价值,真正为股东创造利益,缩小内在素质与外在市值的偏差。

(三)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

房地产公司的目标在于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价值,因此需培育积极健康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文化, 带动全体人员对投资者关系的重视,减少信息沟通障碍,强化信息的交互传导,这有利于加强双方间长期目标追求的一致性,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倘若投资者关系处理得当,公司形象将从中受益,获得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同与支持,投资意愿提高,为公司发展战略,稳定性融资提供有效途径,最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因势利导操作经营

公司持续发展 篇7

学术界关于董事会治理的研究也相当多,主要集中在董事会规模、二职合一以及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上。较早对董事会规模进行研究的是Lipton和Lorsch(1992),他们认为董事会规模最好为8~9人,最大不应该超过10人[1];Jensen(1993)的观点与前两个类似,他认为若董事会人数过多,则各董事人浮于事,且容易受到CEO的操控[2]。中国关于董事会规模的观点主要是以于东智(2003)的研究为代表,认为公司业绩会随董事会规模的增大先提高,至一定程度后再下降[3]。而孙永祥和章融(2000)的实证研究结果却是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4]。关于二职合一对公司的影响,Jensen and Fama(1983)认为董事长与CEO应由不同的人担任,如果两者相结合则缺少公司领导层结构的独立性,从而会降低董事会监督高级经理人员的有效性[5];而Brickley et al.(1997)提出了完全对立的观点,认为董事长与CEO两者职务的分离所产生的监督董事长的费用、信息共享的费用以及激励费用会抵消CEO与董事长职务分离的领导层结构所产生的监督优势,所以还是兼任好[6]。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观点,吴世农(2001)认为独立董事的引入,从长远看将在推动上市公司克服其治理结构的缺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7];于东智(2003)认为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独立董事制度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8];钟田丽、贾立恒、杜淑洁(2005)则从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的角度分析,得出独立董事比例提高有利于改进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行为,从而有利于加强对公司的监管,提高公司的管理质量[9];而胡勤勤和沈艺峰(2002)以2000年沪深两市建立独立外部董事制度的4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独立董事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0]。

二、实证研究

本论文实证研究的对象将以2006年年底的截面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市值、主营业务利润3项指标的加权排列,选取300家优秀上市公司并对样本进行筛选:剔除在构造公司绩效指标和治理结构指标过程中数据缺失的公司;剔除某些公司市值很小,可能由于炒作原因使得其托宾Q值(托宾Q值=公司市场价值比重置价值)很大的公司(认定为托宾Q值>5),最后得到268家公司为样本。以被“ST”的144家公司作为失败公司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优秀公司董事会治理与业绩之间进行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于resset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

(一)比较分析

1. 优秀公司与失败公司董事会规模的比较。

把样本公司董事会人数做算术平均数(见表1),得出失败公司董事会平均人数比优秀公司的要多出1.12人。但是根据这种微弱的差别,我们并不能直接断定董事会人数越少越好。再对董事会规模进行深入的分析,看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有何关系。以托宾Q值作为业绩衡量指标,对268家样本公司进行分析,把董事会人数分为4个区间,分别求出各区间公司的平均托宾Q值(见表2)。

最初,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托宾Q值是增加的。但是随着董事会人数的不断增加,托宾Q值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对公司业绩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再对失败与优秀公司董事会人数分布进行细致比较(见图1):

图1表示不同董事会人数的公司数所占样本公司数的比例。从图中可知,董事会人数小于8人的公司中,失败公司所占的比例要大于优秀公司;当董事会人数在8~14人的时候,优秀公司所占的则要高于失败公司;而当董事会大于14人的时候,失败公司所占的比例又超过了优秀公司。优秀公司的董事会人数比较集中,失败公司的董事会人数比较分散。结合前面对董事会规模与托宾Q之间关系的分析可知,优秀公司的董事会人数更多地分布在合理的规模之中,而失败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则在存在过小或过大的缺点。董事会人数过少,容易导致在董事会管理决策上出现被少数人控制的现象,而董事会人数过多则影响了董事会在决策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降低了董事会的决策效率。董事会规模是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董事会规模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与否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中国,“二职合一”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优秀公司“二职合一”的比例占了87.31%,失败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的比例占了77.08%。优秀公司的兼职状况明显高于失败公司。“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和组织决策的速度,从而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但是,“二职合一”的情况下,也会使得总经理缺少了监督,但为何没有出现严重的“道德败坏”或者“逆向选择”,从而降低公司业绩?我们再对董事长的持股比例进行分析(见表4)。

由表4中,可以看出,在优秀公司“二职合一”的情况下,董事长的持股比例相对失败公司要高得多。由此可知,缺少激励措施或者激励程度不足时,“二职合一”的效果是负的。

3. 独立董事制度与管理层的制衡。

在董事会特征中,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存在的争议最大。独立董事既不代表出资人,也不代表管理者,与公司没有关联等利害关系,可以更加客观、独立、不受外界因数干扰进行公司的决策,从而保证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减少公司的重大决策失误。所以其根本优点在于“独立性”,即独立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但是其“独立性”的特点能否发挥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中国上市公司法人股“一股独大”的状况比较严重,很难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许多独立董事是由公司的领导或管理层拉来或请来的“人情董事”,权力不清,职责不明。深交所(2002)曾在网上举行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86.36%是由公司董事会提名,15.06%的独立董事则直接由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名,由上级主管推荐的占5.7%,公开招聘的独立董事只占了1.99%,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受到质疑。

在学术界,人们一般通过独立董事比例来衡量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比例即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优秀公司和失败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状况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优秀公司的平均独立董事比例为32.87%,略高于失败公司的31.06%。但是两者均未达到《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所要求的1/3。其中优秀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达到1/3的公司数量占样本总数的51%,而失败公司的仅为42.36%。

独立董事参与工作的形式主要为对公司调研及参加董事会会议,前者不好量化,本文采用独立董事平均应出席会议次数以及其平均缺席次数来反映独立董事的称职程度(见表6)。

独立董事会议的次数以及独立董事的出席状况能够反映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所花心思的大小。优秀公司独立董事的会议次数要多于失败公司。并且,从表6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失败公司独立董事缺席会议的次数要高于优秀公司。中国公司的独立董事一般是社会名流,而且身兼数职,1年中只有很少的时间花在上市公司身上。但是如果独立董事能够对公司治理多投入的话,对公司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董事的薪酬上面,优秀公司的独立董事的薪酬远远高于失败公司(见表7)。优秀公司在独立董事激励上面做得要更好一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对独立董事制度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激励手段比较单一。样本中,极少有公司对独立董事使用股权激励,难以达到公司目标和独立董事目标的统一。

(二)回归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为更深入研究董事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对优秀公司董事会治理与公司业绩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变量如下:

1. 因变量

Y——业绩变量,用托宾Q值表示。

2. 自变量

X1——董事会规模指标,以董事会人数表示。

X2——“两职合一”指标,为虚拟变量。“两职合一”状态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

X3——董事长激励指标,以董事长持股比例表示。

X4——独立董事规模指标,以独立董事比例表示。

X5——独立董事负责程度指标,以独立董事实际出席会议次数/独立董事应出席会议次数表示。

3. 控制变量

Size——公司规模变量。为保证数据的平稳性,以公司规模的对数值表示。

INDj——行业属性。j=1…5,分别为工业、商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和综合类五个行业虚拟变量。若样本公司属于工业,则IND1=1,否则IND1=0,余者类推。

基本回归模型:

Yi=α0+β0X12+βiXi+γiSize+∑θjINDj+εt

以上模型中,α0为截距,β0为董事会规模变量的二次项系数,βi(i=1、2…5)、γj、θj(j=1、2…5)为模型回归系数;当i不等于1时,β0=0,εt为随机变量。

分别对各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注:*、**分别表示10%、5%显著性水平。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与业绩呈现倒“U”型,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两职合一”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利,尤其在给予一定的股权激励的前提下,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任能有效地提高组织决策速度,提高上市公司业绩;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高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独立董事的负责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因此,上市公司在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平均人数在10~13人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最好。公司应该以此为参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董事会规模,从而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2.上市公司“二职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公司要在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兼职问题。在管理层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化的基础上鼓励“二职合一”,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上市公司可通过自律组织等第三方管理方式,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通过制度化的约束机制,防止独立董事的不作为,并以适当的股权激励,长期激发独立董事的积极性。

摘要: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业绩呈倒“U”型,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利;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高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独立董事的负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Lipton,Lorsch;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M].Business Lawyer;1992.

[2]Jensen Michael C.(1993)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ournal of Finance,48(3),831-880.

[3]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3).

[4]孙永祥,章融.董事会规模、公司治理与绩效[J].企业经济,2000,(10).

[5]Fama and Jensen,(1983),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301-325.

[6]Brickley et al(1997):Manage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Architecture,Richard D.Irwin.

[7]吴世农.独立董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证券市场导报,2001,(10).

[8]于东智.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J].会计研究,2003,(8).

[9]钟田丽,贾立恒,杜淑洁.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的相关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

公司持续发展 篇8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的企业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协调发展。但是,“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企业在文化、目标、理念等方面都较大程度地脱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我国,企业对于生态利益的诉求缺乏必要的重视,严重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实施。因此,迫切需要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企业的环境伦理和企业的财务战略相结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的视角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为基础,讨论企业环境伦理和财务的相互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和谐性与持续性,这种主张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除了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公司管理者、员工以外,还包括社会公众以及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之所以也被视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其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也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到伦理学的高度,特别是从公司的文化、价值观角度看待可持续发展,看待企业的环境伦理。

公司的綠色色度与企业责任

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商业领袖之间的·个热门话题,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和组织都在倡导绿色环保革命。有一个模型用不同色度的绿色来评价公司在承担环保责任上的承诺,包括由浅到深的四个色度:1、组织只做法律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2、公司的环保目标是迎合顾客的需要;3、公司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群体——如客户、社区、商业伙伴等提出的环境问题,4、激进主义者即积极寻求保护地球资源的办法。上述不同的色度表达了公司对于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取决于企业伦理观和责任观。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四个范畴: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主抉择责任。经济责任可以简单地视为企业以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为目标;法律责任指企业遵守社会所制定的各种法律规章与准则;伦理责任指企业行为合乎道德,遵循平等、公平、公正等原则;自主抉择责任纯粹是自愿的由公司对社会做贡献的愿望所支配的并且这种愿望不受经济、法律或者道德约束,自主抉择责任是社会责任的最高标准,它超越了社会的预期而对社会的福利做出贡献。

根据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处的层次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企业对于绿色色度的选择,因为企业的环境伦理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来自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纵观世界上的许多经久不衰的企业,无不拥有共各自的长远发展战略,无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托;而一个企业的环境伦理,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断言,一家对环境保护完全没有责任心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地取得成功的,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成功,就必须重视环境,并将对环境的伦理责任作为企业的使命之一。

公司环境伦理与公司财务管理

将公司的环境伦理作为企业的使命之一,不能仅仅限于喊喊口号,其落于实处的关键点在于公司的环境伦理应深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不同方面。具体来说,企业的资本应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其中,我们所提倡的公司环境伦理即可视为企业的生态资本,自然而然,生态资源应该被视为企业的财务主体之一,或者说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应该被视为企业利益的诉求者之一。在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当中,多重的财务主体理论和多重的资本理论是其重要特点。

生态资本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价值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总称,是具有生态价值的资本,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关系。生态资本具有二重性:一是具有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具有生态功能,遵循生态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使用价值;二是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遵循市场供求与竞争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价值。生态资本的两重性决定了生态资本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双重竞争性、双重成本性、可投资性等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时做到:1、必须杜绝导致全球环境特征恶化的行为;2、必须无条件地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3、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利用原则;4、对于可耗竭性资源的减少,应该寻求维持其最小的寿命期望与开发替代品之间的平衡;5、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必须低于一定的阀值;6、避免使用对生态系统具有破坏性的技术;7、实行环境化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全成本评估等生产经营管理制度;8、及时提供绿色报告,实行绿色报告审计制度。

结论

从基于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多重的财务主体理论和多重的资本理论,可以看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应当是多重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的根本目标是: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持续、协调发展。所以公司的环境伦理对于公司财务目标的设立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考虑的是公司长远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明确企业对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保护地球资源,不仅通过发展经济带来财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保护环境,以便也能够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

公司持续发展 篇9

“电量,线损、可控费用,供电可靠指标„„”4月初,河北省蠡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李彦芳又开始了忙碌——对公司各单位同业对标月度考核指标进行汇总、计算。虽然每月初都要进行这项工作,且核算指标多达上千个,但她依然乐此不疲,因为她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不仅对公司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公司能否突破暂时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实际上,李彦芳只是蠡县供电公司推广同业对标管理系统工程中一个环节的负责人。从任务下达到措施执行,从统计上报到考核兑现,该公司同业对标工作几乎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成为一项最具效率的全员工作。

深入分析,找准着力点

2012年,蠡县供电公司面临重重困难:受节能减排及环保治理影响,供电量大幅下降,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如何在困境中觅得生机,成为该公司上下共同思考的问题。

该公司经理李瑞良的一番话坦诚而深刻:“外部环境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内部因素我们却可以自己掌握。只有我们努力了,每项指标达到最优,每项费用做到最低,我们困难的经营状况才会得到上级和政府的理解。而同业对标管理是挖掘内部潜力、控制费用支出的有效手段”。

同业对标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其他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毫无疑问,针对蠡县供电公司的目前状况,实施同业对标管理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其一,同业对标是实现指标优化的有效手段。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以供电为主体的县级公司都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现有设备差异不大,唯有在管理指标上创优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同业对标是压缩费用支出的有力措施。该公司目前经营压力巨大,全面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管好用好每一分钱,用最少的钱创造最大的效益尤为重要。实施同业对标工作,就是要求眼睛向内找差距,通过大兴节俭之风,广开节支之门,降低各种费用支出,使公司平稳渡过难关。其三,同业对标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该公司供电容量从2009年初的5.9万千瓦急剧提升至54.9万千瓦,与此不相称的是,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都还较为粗放,远不能满足现代化供电企业的要求。而实施同业对标工作,可以使公司的管理更精细、更有效,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信念产生动力。1月25日,在该公司2013年工作会议召开前夜,经理李瑞良在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对同业对标工作进行提前部署。1月26日,李瑞良在2013年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推行同业对标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作为今年9项重点工作之首。

2月17日,正月初八,该公司召开视频会议,部署重点工作,对同业对标工作特别是方式方法进行宣讲,指出在量化指标过程中,所有指标先要进行科学量化,再对标;先要确立自身位置,然后找出与先进指标的差距,最终通过艰苦的工作,力争达到最好水平。

3月初,该公司领导分赴公司各单位,就同业对标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要求继续深化对同业对标、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按照先量化、再对标、再整改的思路开展工作,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做到“人人肩上扛指标、人人身上有责任”,切实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汲取民智,破解疑难点

目标已经明确,但道路并不平坦。同业对标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个别企业也曾推广过,但大都由于缺乏深入全面持久的坚持而无果而终,真正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建设并做出成果的很少,也就是说,开展此项工作,蠡县供电公司没有现成的模本可以参考。而这项工作涉及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范围广、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十分繁杂。

面对困难,该公司采用条分缕析的工作方法,将存在问题一一列出,逐个研究、逐个击破。针对没有模板可依的问题,认真体会、反复琢磨有关同业对标工作的论述,坚持吃透深挖同业对标的核心内容,最

终确定按照“五确认、一兑现”要求构建框架,按照“对标挖潜,对标一流,对标创造”三条线要求填充细节,创建该公司的同业对标工作模板。

如何确立各个管理层面的主要指标,如何将指标量化,如何使指标做到重点突出、繁而不乱、简便可行、易于考核,是同业对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此,该公司结合实际,开始了艰难的尝试。经过几上几下多次调研、分析和规划,3月初,牵头的发展建设部初步编制完成了《蠡县供电公司指标量化分解模板》。在这张表上,目标确认、问题确认、措施确认、效果确认、责任确认一字排开,将各项工作头尾串起,让人一目了然。在目标栏下,挖潜值、一流值、创造值一一列出,犹如一条登攀的楼梯,令人平添动力。

指标选取的问题,该公司坚持涵盖广泛、重点突出、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2月中旬,基层单位对本单位主要经济指标进行筛选上报;2月下旬,该公司发展建设部对基层单位上报指标进行汇总、整理;3月上旬,经审核,基本确定列入分解模板的182项指标。

3月19日,该公司召开同业对标工作研讨会,经过与会的中层负责人一整天的热烈讨论,指标选取最终敲定。在罗列出的密密麻麻的指标中,供电所、部室有所区分,一线、机关有所不同,地域差别有所体现。一位基层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这张指标分解表做得真是无可挑剔。”

针对对标数值的问题,该公司部室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众所周知,财务对标是对标工作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企业的财务报表属商业机密,一般不会对外披露。怎么办?为获得省市同行的先进信息,财务资产部的工作人员煞费苦心。他们细细留心专项统计公报,认真搜集其中公布出来的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比对、分析,估算出一系列重要数字。同时,发展建设部、营销部、运维部等部门也纷纷开动脑筋,顺利获得了相应项目的对标数值。

在蠡县供电公司干部员工同心协力、气势如虹的攻坚豪情下,一个个“拦路虎”被扫清荡平,同业对标工作开始驶入快车道。

真抓实干,凸显闪光点

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同业对标工作在蠡县供电公司班组、在员工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引起了公司员工的强烈共鸣。他们的奉献与创造,为同业对标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制度明,考核严。为使同业对标工作从一开始就沿着科学规范、严明有序的道路开展,该公司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蠡县供电公司指标量化及创优活动方案》、《蠡县供电公司指标量化考核奖励办法》、《蠡县供电公司“同业对标”活动暂行管理办法》„„这些指向清晰、要求明确的文件制度,对基层开展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在多措并举抓推进的同时,从严从细抓考核。该公司上至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其中,将所有单位工资总额和领导人员基本薪金的15%暂扣作为考核基数,明确要求完不成公司下达挖潜值的单位主要领导要主动辞职,对完不成公司下达一流值的单位主要领导亮“黄牌”;对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15项综合指标和28项单项指标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办法,按月进行考核。这样的管理考核也同样被基层单位复制、推广,并不断进行创新,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基础实,活力强。基层17个供电所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留史供电所以“同业对标”为主线,夯基础、增电量、控费用,以得力措施减亏增效;智信公司以同业对标严控工期进度,顺利完成了正式送电工程;运维部组织全员进行同业对标考试,促使员工牢固掌握个人控制指标和岗位职责,确保压力传递到人;检修工区在对承检承运中全面导入同业对标管理,努力探寻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力求降本增效,实现互利共赢。

——宣传足,声势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宣传舆论工作就是开展活动的“精神食粮”。该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的“同心同德迎挑战,尽职尽责渡难关”主题活动,为同业对标工作呐喊、助力;在局域网开辟专栏进行动态报道和专题研讨,营造出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多种媒体,发布同业对标有关安排、要求、信息等,促进相互交流与学习。广泛密集的宣传工作,提高了员工对同业对标工作的认识,也调动起大家的参与热情。而这些,都是同业对标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

多头对标,修正发力点

在开展同业对标、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蠡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边实施、边总结、边改进的方法,对工作及时进行调整。3月底,该公司通过与兄弟公司对标分析,寻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工作中加以修正,努力做到减亏止亏,确保完成公司“效益年”下达的各项资产经营目标。

该公司选取情况类似的兄弟县公司进行对标,找出在供电可靠率、线损及财务费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强化供电量、科学合理降低线损、强化资金管理等手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公司中,蠡县供电公司选取目前盈利的留史供电所和辛兴供电所进行对标分析,发现在供电可靠率、线损率、平均售价及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差距;在亏损的供电所中,选取在地域、电量、供电容量等方面较为接近的郭丹供电所对标分析,通过对标找出主要差异,分析原因,针对共性问题制定了继续保障增电量工作持续长效,努力争取提高售电电价及加强管理,减少供电损失等方面的措施。许多员工感触地说:“通过同业对标,明确了位置,找准了差距,更主要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紧扣效益,把握关键点

在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中,蠡县供电公司始终围绕经济效益这一核心,紧紧盯住影响效益的主要指标,全力瞄准同行先进,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将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以电量对标促电量增供。密切与调度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月度电量计划,紧盯日电量计划的完成;积极实施电量替代,多方协调、经过艰苦努力,1至3月,该公司供电量超额完成了电量进度计划,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开局。

——以生产对标促节能降耗。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司安全生产指标对标平台,每月分析线损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对照先进寻找差距,按照“五确认、一兑现”的管理方法,实行“目标倒逼、责任到人、闭环控制、偏差管理”,逐线路“对症下药”,实现了线损等指标的有效改观。

——以财务对标促风险防控。将财务主要指标与兄弟单位进行对标,针对公司财务费用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和售电电价较低等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完善和改进预警系统,有效防控经营风险;二是积极争取电价政策,努力提高售电价格;三是刚性执行预算管理,严格兑现考核,按月对重点单位进行重点分析;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妥善置换资金,及时调整策略,合理配置融资,最大限度节约财务费用,同时继续开展降低资金风险,开展清仓利库,减少资金沉淀;五是创新财务管理,切实增强基层单位的效益意识;六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制订公司债务风险防控方案并积极落实。

由于看得准、盯得紧、思路清、手段多,各项措施均切中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要害问题,有效堵塞了漏洞,改进了管理,提高了效益。据统计,1至3月份该公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好转趋势,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3月19日,保定供电公司经理王军利来蠡电调研时指出:“蠡县供电公司在同业对标等方面,理念先进,措施得力,到位做实,成效显著,在公司系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要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揽月摘星。蠡县供电公司在全力实施同业对标工作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面对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广大干部员工没有丝毫的轻松:“同业对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下去,到位做实,才能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持续发展 篇10

太原理工大成工程有限公司第五项目管理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成立较晚的一个项目管理公司。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针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三年的改革发展,全面实现了同公司签订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要求,超额完成了经营目标责任书要求,实现监理产值达1 140多万元,项目储备产值2 000万元,全年无安全、质量事故,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发展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由三年前的2名发展到目前的12名。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管理公司不局限于公司要求的人力资源数量,而是全力发展人力资源,志立于实现项目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突破,即从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项目管理公司已有的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不仅保证了目前项目管理公司已承接的监理任务的有效完成,而且为今后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以项目管理公司长远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有效人力资源建设

太工大成副总经理、第五项目管理公司经理肖井才对企业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认为公司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就要尽心竭力地努力工作,回报企业的关爱。他作为项目管理公司的领导,首先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有一定的雄心和远大抱负,他的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谋事业、谋发展,而不是先打个人的小算盘,考虑个人的私利。正因为他同公司的价值观相契合,所以,他不仅重视项目管理公司的眼前发展,尤其重视项目管理公司的长远建设。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他一直坚持全员重视、全员关注、全员发展、广开思路抓人力资源建设,使人力资源建设有一个宽畅的输入渠道。也正是有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信息,才能从中选优,确定管理公司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的对象。他常说,监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和高智能的管理人才,人才是做好工程监理最重要的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适应当前监理市场竞争的需要。项目管理公司要开拓更大的监理市场,承接更多的监理任务,就必须有良好的服务,有建设单位和社会认可的社会信誉度。而能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最重要的是项目管理公司必须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专业水平、管理能力的特别能战斗的监理团队。正因为他目光远大,能正确处理经营和管理的关系,特别是能理解公司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初衷,所以,他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认真学习和借鉴公司人力资源建设的经验,坚持以“按岗定薪、持证上岗”为基础,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项目管理公司人力资源建设的管理制度,推动项目管理公司的人才建设。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制定和采取有吸引力的制度和政策

第五项目管理公司为了做好项目监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建立“按岗定薪,持证上岗”为基础的较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工资级别的确定上,他们坚持在什么岗位拿什么钱,鼓励职工积极进取,勇挑重担。这种正确导向,不仅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职工对持证上岗的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了职工勇挑重担、多做贡献的积极性。项目管理公司紧紧抓住这样好的发展形势,在了解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每年年底确定当年的重点培养对象并制定出培养计划。对已经初步具备考试条件和能力的员工,为其逐个量身定做一套发展计划,结合实际确定每个人具体实现具备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时限要求,与员工进行多形式的沟通,使员工对自身工作和发展的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家有了共识就会齐心协力的向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形成团队凝聚力。

兰志玉同志由于个人努力,在坚持工作的情况下一年就实现了目标。赵小花三年的时限两年提前实现了目标。赵兀福和吴忠喜在两年内也通过了国家注册资格考试,另外还有八名同志正在朝着确定的目标努力奋斗。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公司按照公司的规定提高了调入人员的门槛,不论是谁只要不具备国家注册资格就不能成为太工大成的正式员工,这无形之中给了职工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管理公司深信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工都会理解和支持公司的这一制度,最终会有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太工大成,成为管理公司的核心战斗力。

2)项目管理公司对取得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并在项目管理公司注册的监理人员搭建工作平台。

管理公司明文规定,凡是在管理公司注册的国家级监理工程师可以任项目总监、项目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等职务,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并规定同一岗位任职的职工,以是否具备国家注册资格、是否在公司注册为条件,实行每月500元的工资差别。这一政策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对有国家注册资格证书,并在公司注册的这部分监理人员的待遇,稳定了监理骨干,而且也为其他监理人员努力指出了方向。

3)积极鼓励职工取得国家注册资格。

项目管理公司规定了考前带薪请假复习,考试合格后报销所有考试费用。管理公司办公室全力组织,为每一位参加考试的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每年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管理公司都要统一为他们安排食宿,报销往来路费。在职工考试、复习期间,项目管理公司尽量减轻其工作负担,支持他们全力备考。对取得国家注册资格的人员,按照个人的工作要求和实际能力,基本上都安排到了总监工作岗位。

培养人才重要,能留得住人才更重要。第五项目管理公司按照公司企业文化“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同进步共发展”的先进理念,积极帮助每一个职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让他们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经济上精神上更为富有,在监理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增强了管理公司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努力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鼓励项目总监向职业化总监方向努力,承担更多的任务,担当更大的责任,经受更多的锻炼和考验,为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担任项目总监职务的,项目管理公司赋予他们充分的权利。即人员的任用权、工资的确定权、奖惩权、项目部费用的使用权等,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在服务中做好管理工作,使他们能在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工作。为了方便项目总监的工作,项目管理公司还鼓励在我公司注册的项目总监购置汽车,经管理公司经理同意,并与公司签订五年的工作责任书后,管理公司将负担购车价的50%。对于其他未在项目管理公司注册的项目总监,可以报销一定限额内的燃油费。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实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员稳定性。

3 坚持培养为主的方针,广开多渠道吸引人才

在加强项目管理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第五项目管理公司首先把培养自己的职工当作立足点。

在公司开展的创建学习型项目部、创建学习型监理人员的活动中,他们积极组织,认真落实。他们坚持项目管理公司的例会制度,以会代训,通过会议学习,讨论分析工程监理中出现的热点问题,通过经验交流,总监互动,增长项目总监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部内部的周会制度和公司组织的培训、继续教育,把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平等地给每一个监理人员成才的机会和空间,从整体上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公司的竞争实力。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和工作,项目管理公司先后有4名同志顺利的通过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并在管理公司注册。对项目管理需要的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公司也同样采取与国家注册资格监理工程师一样的办法,鼓励他们积极报考。肖经理积极带头参加并通过了国家一级建造师第二专业的考试,为公司职工做出了榜样。在他的带动下,有数名同志也参加了一级建造师的考试。

其次,项目管理公司也十分重视吸引社会上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素质好的人才加盟。

对于有志在监理行业工作的人员,公司向他们宣传管理公司的政策,特别是太工大成改制之后的广阔发展远景、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项目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三年来他们确定调入的5名具有注册资格的监理工程师,已有焦俊生与吴忠喜2名调转,其余3名的关系正在办理调转过程中。有1名注册造价工程师也正在办理造价师的转注手续。同时,项目管理公司领导还多次到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招聘。为了建设好管理公司有效有力资源的储备,管理公司利用公司搭建的众瑞人力资源的平台,将选拔的12名大学生,其中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10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建立档案、落户、职称评定等工作,真正为职工个人发展着想,实现职工与公司的同发展、共进步。

人力资源建设是做强、做大企业的一件根本大事,是一项始终需要高度关注和常抓不懈的工作。第五项目管理公司将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通过在监理市场的打拼,在今后的五年内,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数量、能比较好的满足国家监理要求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团队。为太工大成的发展,为人民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线性复用段下一篇:注重学生前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