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十篇

2024-09-10

糖尿病高血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HVA组34例 (男21例、女13例) 为伊宁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门诊患者、年龄 (70±5) 岁, SVC≥430μmol/L, 均排除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脑缺血性疾病及肾功能异常, NC组34例 (男21例、女13例) , 年龄 (65±5) 岁, 与HVA组相配。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经头CT或MRI检查, 发病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30例, 发病后确诊者4例, 其糖尿病病程在1-20年, 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5例, 冠心病6例, 高血脂4例, 脑梗死5例, 脑缺血4例, NDACT组:男性25例, 女性15例, 年龄45~75岁, 平均64岁, 全部病例的生化指标采用日本日立7600-202H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两组血脂、血尿酸生化结果均排除了除脂药物的影响, 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t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主要检测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 各指标分布特点用χ—±s表示, 分析基线血脂, 血尿酸水平与LAI及IR的关系, 采用方差分析参数间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全部病例按高血压类型及发病时间采用不同的治疗, 包括常溶栓、抗凝、脱水、降压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并予以改善脑代谢, 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高胰胰岛素血脂可致代谢障碍, 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由于糖、脂、蛋白质等代谢紊乱, 引起脑血管病变可累及大小血管和微血管, 因此, HVA对人体血管、糖代谢, 脂代谢等影响不容忽视。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关于MS的建议中, NS发病高危人群定义第二条:有1项或2项MS组分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可定义为MS发病高危人群。

许多研究已显示SVA与MS相关, SVA沉积于血管内皮, 可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 促进血小板聚集,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 促进高血压发生和发展, 沉积于胰岛, 可导致β细胞功能损害, 引起糖代谢紊乱。SVA水平升高还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 透发或加重脂代谢紊乱, 血尿酸形成, 这种相关性的研究对寻求预防MS发生的途径具有相当意义, 因此就HVA与IR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 有关血脂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的结论不同, 这可能与被研究群众遗传因素不同, 所研究群体所处的地域不同, 研究的样本生活习惯和运动嗜好的不同, 各种危险因素对个体影响所占中不同,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到许多, 中老年疾病多, 排除肥胖, 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 部分合并高尿酸血症, 此外, 胰岛β细胞分泌代偿性增多高水平, 胰岛素及胰岛素前体物可刺激肾小管Na+-H+交换, 增加H+排泌的同时, 使VA重吸收增加, SVA浓度与IR关系密切。本报告两组病例结果对比也支持上述观点, 即除高血压外, 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性高血压的发生存在关密切的相关性, 因此除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是老年人防治脑梗死的重点内容, 降低LDL或提升HDL/LDL比值调整血脂、血尿酸水平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也非常必要的[1,2,3]。

参考文献

[1]王桂清.中国中冈高发区、低发区中冈相关因素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 1995, 28 (1) :59.

[2]关美萍, 薛耀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J]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2 (1) :70.

糖尿病高血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 男61例, 女42例;年龄69.7岁±17.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确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 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并发症或是合并症。

1.2 临床症状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症状是糖尿病症状与高血压症状的叠加, 主要有病人血糖超过正常值8.9mmol/L, 口渴多尿, 多食消瘦;病人血压超过正常值140/90mmHg (1mmHg=0.133kPa) , 心烦易累, 头痛头晕, 视力下降, 食欲不佳, 甚至经常恶心、呕吐, 容易激动。

1.3 护理效果指标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效果分为3类。Ⅰ级 (优) :病人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护理效果至少保持1年, 血压控制在130/85mmHg内, 血糖控制在, 空腹3.9 mmol/L至6.1 mmol/L, 饭后2h内10 mmol/L以下;Ⅱ级 (良) :病人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效果不稳定, 在1年内出现高于规定值的情况;Ⅲ级 (差) :病人的血压和 (或) 血糖未达到规定值。护理有效率= (Ⅰ级病人+Ⅱ级病人) /总例数×100%。

1.4 结果

经过2周至3个月的上述护理过程后, 10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效果:Ⅰ级 (优) 79例, Ⅱ级 (良) 19例, Ⅲ级 (差) 5例, 护理有效率为95.15%。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全身进行性疾病, 该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也无法完全治愈, 病人需要终身服药。但许多病人在患病后并无明显症状, 只是偶有发生轻微不适, 认为该病并无大碍, 在对待饮食和服药等关键治疗与护理时常常不上心, 经常漏服或是私自减少药物服用, 在饮食上也不节制, 完全根据自己喜好选择饮食方式。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做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详尽地告知病人及家属该疾病的发病原理、疾病治疗、注意事项等, 特别是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对疾病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该疾病的发病、治疗以及疾病的最终结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对于病人自己今后日常生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表现为临床症状, 如果该疾病没有有效控制, 疾病会进一步发展, 最终导致诸多严重的并发症, 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可能会造成较大影响;长期服用药物和严格饮食控制也给病人的家庭支出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病人常常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 此时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同病人及家属沟通,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病人出现一些郁闷、失望、焦虑等不良情绪时, 护理人员要在家属的配合下积极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病人纠正不良情绪, 树立生活的信心。

2.3 饮食指导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治疗重心之一就是控制血糖,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的饮食进行有效的糖分控制和科学的营养规划, 对减轻病人病情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由于要严格控制病人的糖分摄入, 同时又要保证病人的日常生命所需的营养, 因此在饮食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以及劳动强度、其他慢性疾病等信息计算病人每日的热量所需, 然后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食谱。同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要严格控制食盐、胆固醇的摄入, 忌烟酒以及辛辣、刺激食物, 多食用高纤维蔬菜, 适当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 同时要求病人多饮水。在饮食方式上要求病人少食多餐。

2.4 用药护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 如果控制得当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影响, 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许多病人在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后, 临床症状得到较明显改善。因此在后期病人的日常用药开始松懈, 容易出现服药不及时, 或是私自减药甚至是完全停药, 短时间内病人本来的治疗效果完全消失, 甚至较之前更加严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肃告知病人及家属不按医嘱服用药物的严重后果, 提高对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要求病人定期复查。在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双重作用下, 病人很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如头晕、出冷汗、心悸等, 此时病人应快速补充血糖, 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最好能够在身边随时配备一些糖果或是甜味饮料, 必要时立即进行葡萄糖静脉注射。

2.5其他护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新陈代谢能力, 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吸收和对糖分的分解, 同时体育锻炼还可增强病人心肺功能, 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对体育锻炼强度和时间等的制定上同样要依据病人相关的临床指标, 锻炼一般安排在饭后1h, 锻炼强度以病人出现疲劳感、身体微微发热为宜。

3 小结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全身进行性疾病,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其他基本护理, 能有效控制病人病情、降低血压以及血糖,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燕, 王水莲.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0, 8 (8B) :2078-2079.

[2]李玲红, 由天辉.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13, 27 (2A) :315-317.

糖尿病高血 篇3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92-02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危险因素,使得死亡率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因此,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了当代广大医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加强危险因素的管理,则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规范临床防治,促进患者生存几率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取368例2011.1.1.——2012.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病历,其中男患者195例,女患者173例,患者的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发展为1年-15年,平均病程为8年。

1.2方法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體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白细胞计数、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检测指标进行详细检测和记录。

1.3心血管危险因素诊断标准①高血压:舒张压在12kPa(90mmHg)以上,收缩压在18.6kPa(140mmHg)以上。②高血脂:甘油三酯在1.695mmol/L以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0.9mmol/L以下(男性)。胆固醇在5.2mmol/L以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0mmol/L以下(女性)。③肥胖体重指数在25kg/m2以上,超重肥胖体重指数在23kg/m2以上。尿蛋白的排泄率在每天30mg以上。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累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与正常人相比,发生心血管危险的几率也较大。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吸烟、肥胖或超重、血脂血压异常、药物干预等。

3讨论

在后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3.1对生活方式的管理主要包括了对运动、饮食以及体质量的控制、限制饮酒、戒烟以及对精神状况的评估来矫治不良情绪,借此来改善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而达到有效降低血糖、血压和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有效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几率。

3.2对血糖的管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重视负荷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的检测,促进对糖异常代谢的及时发现。再者就是对于已发生血管并发症、健康状况差、病史长以及高龄患者应将降糖治疗目标值放宽松。再次就是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采取药物干预的治疗方法,加强对餐后血糖的控制与监测[1]。最后就是采用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等新型口服降压药物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进而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

3.3对血压的管理将大部分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制定为130/80mmHg以内,但是对于严重缺血性、高龄以及健康状况差的患者,应将其控制140/90mmHg以内。再者就是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一般临床上将ACEI和ARB作为治疗高血压进而糖尿病患者的基石药物,两者在作用机制上具有相似性,它具有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如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泌以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再者就是厄贝沙坦的使用,其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率、保护肝脏的作用[2]。最后就是对钙拮抗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方法的详细掌握,提升治疗的有效率。

3.4对血脂的管理当患者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极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使得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当患者出现高血脂与糖尿病并存的情况下,必须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严格控制,促进患者的体质量趋于正常水平。再者就是降低患者的三酰甘油,使其在1.7mmol/L以内。亦或是以他汀类药物联合非诺贝特进行干预治疗,促进患者的治疗与治愈。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总结 篇4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总结

本世纪以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疾病和死因呈现由传染病向非传染病的慢性病病人转变的倾向,其中由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几种疾病死因分析证实,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占死因的48.9%。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等已成为影响健康,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治慢病应从改善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入手,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该类病人乃至全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通过这次活动,更深刻的认识到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我们要:1)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要开展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健康教育的含义。多年以来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健康教育不仅是一般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主要达到的目标是如何促使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2)动员全民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健康教育以来我国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防治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对高血压、糖尿病疾病危险因素的确认及控制。许多病人对不良生活习惯认识不到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于这些人应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力度提高他们的认识;其次获得社会的支持,采取一系列干预活动,如开展戒烟、戒酒运动等,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落到实处,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探讨 篇5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可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等靶器官损害, 但两者合并存在时对靶器官的损害决非简单想加, 对于血压水平相同的高血压患者, 有无糖尿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相差10~20倍,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致命的联合, 已经引起了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3年1月—2013年7月, 我科室共收治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75例, 患者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 平均年龄为65岁, 最高年龄为81岁。

1.2 方法

护理工作者尝试在饮食, 运动, 运动方面等多方面护理, 观察患者的病情, 以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 为医学奠定基础。

2 护理体会

2.1药物护理

大量学者研究证实, 对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 降压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心血管致残、病死。那么摆在医疗工作者最重要的是, 哪种药物可以降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 并且副作用小。目前在临床上, 最多的有以下这几种:ACEI类的雷米普利可以降低心血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氯沙坦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与肾病高血压患者, 有肾脏的保护作用。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 目前作为一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药。双氢吡啶等钙拮抗剂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剂量的噻嗪类的利尿 剂, 对于患者来说, 也是非常重要的。

2.2 运动护理

很大一部分的患者都认为运动会增加胰岛素, 继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的危险。但是最近好多研究证实, 散步与慢速跑步对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有着显著的作用, 疗效与运动量有者相关联, 运动时间的长短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的好坏有着正相关。因此指导我们对于各种运动的研究, 来进一步通过运动来减轻患者的病情。因为, 肥胖者对于胰岛素不敏感, 甚至会大量分泌胰岛素, 导致血压升高。运动可以降低肥胖者的体脂, 提高对于用胰岛素的敏感, 可以降低血糖。长时间的运动, 对于血压和血糖的下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护理是一个良好的方法, 不容我们所忽视。

2.3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高速的运转, 节奏的增快, 我们长时间处于应激的状态, 会引起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当糖尿病患者或者是高血压患者, 处于糟糕的情况之下, 血压和血糖都会升高, 对身体有很大的不利。面对此, 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经常进行一些娱乐, 比如去野外露营, 散步, 听音乐, 自我调解。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庭婚姻关心, 相应的减少了应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应的减少了血糖的升高。

2.4 饮食护理

黄秋红[2]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均能认同糖尿病需饮食控制, 28%的病人误以为“不能吃水果和甜食”;28%的病人误认为“市场上, 卖的无糖食品不含糖, 可以放心吃”;18%的病人误以为“只限制主食, 副食可以随便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目的是控制血压, 血糖, 降低体重, 改变体内代谢, 营养合适并且为最佳的健康状态, 通过饮食结构的改变, 控制过多的饮食, 降低挺重, 提高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限制食用盐的摄入, 每日按5~6 g, 不吃或者少吃腌渍产品, 少吃半成品;多吃一些蔬菜, 比如什么白菜, 山药, 南瓜、洋葱、萝卜、西红柿等, 吃一些鸡肉, 鱼肉, 牛奶等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5 戒烟限酒

陈燕[3]调查发现, 吸烟可以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升高血糖, 加重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大小血管的损伤, 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长时间大量饮酒, 不但加重高血压、糖尿病, 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我们应该注意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性, 并且加以劝解。

2.6 出院护理

护理工作者应该教导患者进行血糖、血压的监测, 根据此变化, 及时调解治疗方法, 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 保证充足的睡眠, 防止身体的虚弱。

3 结果

在医生与护理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之下, 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 没有再发生恶化。

4 讨论

医护工作者研究发现, 健康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饮食, 正确的用药, 适量的运动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们应该注意这些。

参考文献

[1]陈国伟.高血压与糖尿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2, 22 (4) :199-200.

[2]黄秋红, 戴霞, 梁榕, 等.糖尿病并高血压病人对疾病认识的现状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9 (6) :913-914.

高血压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6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临床治疗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使得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随之上升。临床中, 高血压并糖尿病往往会损害患者肾脏与心脑血管。为有效控制人体血糖与血压,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选择合适的降血糖药与降压药极为重要。本研究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 对其实施相应治疗, 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 男61例, 女39例, 年龄61~72岁, 平均 (63.9±2.5) 岁, 病程2~10年, 平均 (5.5±4.1) 年。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前5 d, 所有患者均停服降压药物, 继续降糖药物口服治疗或者胰岛素注射治疗, 控制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 h血糖<10.0mmol/L。对照组实施口服40 mg替米沙坦治疗, 1次/d。服用降血压药物2周后, 如果患者血压没有降至正常水平, 加大药物剂量至80 mg, 1次/d。在替米沙坦治疗的基础上, 对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5 mg氨氯地平治疗, 1次/d。

观察项目:①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与血压变化, 血糖包括餐后2 h血糖与空腹血糖;血压包括舒张压与收缩压;②药物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心血管药物治疗指导原则》对本研究疗效进行评估。①显效:患者舒张压降低>20mm Hg, 或者降低>10 mm Hg, 并下降到正常水平;②有效:患者舒张压降低10~19 mm Hg, 或者降低<10 mm Hg但达到正常水平;③无效:患者舒张压没有任何下降。

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s) 表示计量资料, 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相比于治疗前,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与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与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变化不明显,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见表1和表2。

讨论

随着近年来公众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 高血压并糖尿病发生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替米沙坦属于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同时也是高血压伴糖尿病首选降压药, 替米沙坦本身具有高选择性与不可逆性, 不会影响到缓激肽效应, 能够有效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 降低血管通透性与免疫调节, 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尿蛋白排泄[1]。氨氯地平血管选择性比较高, 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 能够通过扩张小动脉降低血压,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改善心肌供氧, 适用于治疗心绞痛, 还能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降低蛋白尿排泄率[2]。在治疗高血压并糖尿病时, 联用以上两种药物能够降低尿蛋白排出率, 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对患者肾脏等靶器官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变化不明显,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都能够降低患者血压与血糖水平, 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彩英.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4 (17) :46-47.

糖尿病高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该部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7.9±12.2)岁;病程1~12年,平均为(6.3±1.3)年。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1.2 纳 入标准

诊治的所有患者症状均符合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有关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

1.3 排 除标准

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脏肿瘤等并发症,治疗期间依从性差, 使用该治疗药物有过敏症状以及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在控制饮食和服用降糖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同时, 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片(片剂,10 mg)治疗,口服用药,2次/d,剂量为2片/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安博维厄贝沙坦片),口服用药,每次0.15 g,1次/d。根据病情可增至0.3 g,1次/d服药疗程为2个月。

1.5 疗 效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糖、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值;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 (SBP)下降>20 mm Hg、舒张压 (DBP)下降 >10 mm Hg又或者血压正常但还需继续调整胰岛素用量和血糖用药;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糖血压症状均未缓解且有并发。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6 统 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 对照组患者为93.3%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1.11%)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55%)比较 ,对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结语

近年来,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人数逐渐增多的现象,由于2型糖尿病引发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且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1]。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采取综合手段控制病症的危险因素而不仅仅只是控制血压; 选择的药物也已经不仅仅是某一种药物,而是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所以,必须尽早采取措施治疗 ,避免并发 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 的满意度 ,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据研究[2]得知,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把从钙离子通道(即慢钙通道)进入细胞体的钙离子加以有效阻止,并且可以作用于外周阻力血管、冠脉的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释放胞内肌浆网,降低钙离子含量,扩张肌体血管,从而降低血压。硝苯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之一,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可是,由于其较强的交感活性、反射性,会使患者产生一些如便秘、下肢浮肿、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而且在夜间进行治疗会发现降压波动大,给药时间间隔缩小,需要3次/d才行,降压过程缓慢[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血液循环过程中的血管紧张素,达到舒张动脉、扩张血管的治疗目的。厄贝沙坦可以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行控制,患者用药后,肝脏部位以舒张血管的形式来调节、消化体内的血管素含量,从而减少阻力。不管多么严重的高血压患者都能够服用并且疗效较好。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8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以下就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包括合理膳食,减轻体重,提倡中等强度的运动;另外还要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减轻工作压力。

降压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有6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β2受体阻滞剂、α2受体阻滞剂。

ACEI和ARBs:ACEI能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ARBs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均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致病作用,使血压降低,同时还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轻或者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等[1]。一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ACEI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减少68%(P<0.001)、心血管事件减少51%(P<0.001)、所有原因的死亡减少43%(P<0.01)、卒中减少24%(P>0.05)[2]。ARBs类药氯沙坦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RENAAL)试验均证实ACEI和ARBs不但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3]、降低蛋白尿,还可以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因此,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或者临床蛋白尿时,应首选ACEI或ARBs作为基础治疗。

CCB其降压机制为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下降。可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二氢吡啶类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日本2型糖尿病高血压研究(J2MIND)发现[4],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白蛋白尿向微量白蛋白尿转化率及微量白蛋白尿向临床白蛋白尿的转化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CCB(硝苯地平缓释片)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对肾脏同样有保护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最近公布的降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LLHAT)涉及高血压患者達42418人[5],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63人,而且随访达6年之久。结果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氯噻酮(利尿剂)及赖诺普利治疗各组间的主要终点(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总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氨氯地平与赖诺普利比较,脑卒中风险降低17%(P<0.05),这说明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在防止脑卒中方面还优于ACEI。但是短效的CCB如硝苯地平有负性心肌力及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的作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故心力衰竭时或心肌梗死时不宜使用。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心脏传导阻滞时禁用。

利尿剂:传统观点认为,利尿剂(噻嗪类、袢利尿剂)长期使用均可以使血糖、血脂、血尿酸增高,血钾降低,并可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等,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宜首选使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HEP)中有473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伴糖尿病583例,在后组患者中用利尿剂氯噻酮(12.5~25mg/日)治疗4年后,与安慰剂比较,全部心血管事件下降34%,脑卒中下降22%,心肌梗死下降54%及所有原因的死亡下降26%,而且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收益更大。小剂量利尿剂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使用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因此,主张利尿剂是最常用的联合降压药物。

β2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由于该药可加重IR,使血脂异常,并掩盖低血糖症状、延迟低血糖恢复,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认为1型糖尿病为β2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而2003年公布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把糖耐量异常作为β2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9]。但UKPDS证实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阿替洛尔与卡托普利比较糖尿病终点、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总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小剂量的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同时又合并冠心病。

α2受体阻滞剂: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本类药物对血糖、血脂无不利影响,但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产生耐药性,故其应用受限制。2000年WHO/ISH已将α2受体阻滞剂降为二线降压药物。

降糖药物治疗

由于IR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共同发病基础,因此,改善IR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目前认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均有改善IR的作用,故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肯定是有益的。

罗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目前被公认为是改善IR最好的药物,不但可以降血糖,而且可通过改善IR纠正多种代谢紊乱,如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血脂异常等,但该药可致水、钠潴留,故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禁用。

二甲双胍:主要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输出而达到降低高血糖的作用,还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水平和轻微降血压作用。但该药禁用于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5μmol/L)或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阿卡波糖: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降低餐后高血糖,改善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糖毒性,改善IR及血管内皮功能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但该药禁用于孕妇、18岁以下的患者及严重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如何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演讲小结 篇9

为提高我院住院患者及家属健康水平、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意识。4月13日下午,我院在二楼输液室开展“关于如何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知识讲座,吴家礼院长进行讲课,100余名患者、及家属和本院职工聆听了讲座。讲座围绕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详细向大家讲解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降低危害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身边实例向大家介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认识误区,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平衡膳食等,阐明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讲座后吴院长还对大家的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答,并发放高血压、糖尿病如何预防健康教育宣传单100余份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引导了住院患者、家属。职工改变健康理念,走出健康误区,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标准,此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使患者及家属受益匪浅。

糖尿病高血 篇10

高血压和糖尿病看似关系不大,其实却常常“如影随形”,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而在高血压患者中,也有20%合并糖尿病,可以说这两种病是一对“难兄难弟”。一项来自英国的长达20年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严格控制血压的潜在临床意义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强化血糖控制带来的益处。因此,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发现自己血压的早期异常迹象。当糖尿病病人血压≥130/80mm Hg时,就应及早服降压药治疗;或者糖尿病病人虽然血压正常但尿中已发现蛋白尿时,也应及早服用降压药。

那么我们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呢?

很多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为该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作用:(1)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3)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4)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品种较多,包括苯那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物有极少数患者服后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停服药物后干咳症状随即消失。此外合并有肾血管狭窄、肾脏功能障碍、高血钾的糖尿病患者慎用。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血肌酐、血钾明显升高者不得使用。

临床上要想达到理想降压目的,通常一种药物是不够的。在我国,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上如果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压控制未能达标时,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也有讲究,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

1. 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联用,除增加降压效果外,还具有加强肾脏保护功能,而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 联合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小剂

量噻嗪类利尿剂,其与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降压效果,亦有助于减少各自的不良反应。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利尿剂都有有降降低低血血钾钾、、升升高高血血糖糖、、血血脂脂的的副作用用,,临临床床使使用用时时,,应应注注意意。。

3. 联合β受体阻滞剂:

对于合并有冠心病或心律较快的糖尿病患者,有时需需要联合使用,首选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如倍他洛克等,长期应用可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但这类药可抑制胰腺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影响脂质代谢,加重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所以对无上述心脏疾患的糖尿病患者,不宜联合使用。

当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也应注重平时生活干预:如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饮食治疗使体重减轻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压、血糖;降低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钠盐及脂肪的摄入,高纤维素饮食;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和限酒等。

上一篇:短时跳绳运动下一篇:错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