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十篇

2024-09-1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1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专业转型的重要基础,依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电工测量、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为基础,向现代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方向扩展,与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智能电气设备、微机继电保护、微电网、远动装置等与智能电网密切结合,形成“课程实验—综合技能训练—课外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循序渐进、层次清晰、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1],实现强电与弱电、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划分

针对专业转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托教学计划,构建了“创新实践—工程实践实训—专业实验—技术基础实验”等4个模块。其中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学科技术基础课内实验组成,如电路、电子技术基础、PLC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内实验;专业实验模块由专业课内实验组成,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等;工程实践实训模块由电子实习、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组成,其中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包括5个方面: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创新实践模块由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竞赛3部分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技术基础实验模块、专业实验模块、工程实践实训模块”3个模块实践平台均依托于专业实验室以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已完善,而创新实验平台却处于初级建设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

根据学校以及电气专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实验平台的搭建源于基础学科的科技竞赛、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省级以及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专业大学生创新团队以及各种科技竞赛,该平台是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而设置的第二课堂。在该平台,实施“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具体如下。

(一)在主要基础课中开展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实验室开放实验

自2008年起,每年有100多人参加“电路”等主要基础课科技竞赛活动和100多人参加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通过竞赛和开放实验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电气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根据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了隶属于电气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团队,依托专业特点,每年组织一次“弱电控制强电”等课题的竞赛活动,同时组织优秀学生申报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课题。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竞赛

依托“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省级及以上的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和教师开展前期基础工作,强化相关教师的指导。

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探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途径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专业实验条件以及师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通过实验室资源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活动平台

“新能源技术实验室”、“微电网技术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实验室对优秀学生全面开放[1];在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毕业设计阶段向专业学生全面开放,有效利用先进实践教学资源,锻炼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了锦州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锦州热电节能有限公司、锦州施维电器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并积极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通过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通过实验室开放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具有特色及创新意义的开放实验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在完成开放实验项目中,在进行开放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通过申报各级别的学生创新训练课题,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自2010年以来,我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别大学生创新训练课题,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五)通过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着眼于国家、省、校各级别的科技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飞思卡尔杯”等科技竞赛,为学生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通过竞赛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组建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团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团队,吸收有能力的学生加入课外科技创新型小组,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着手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科技活动,直接与工程实际接触,有针对性的锻炼,提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五、结论

在2010年和2013年,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别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专业和重点支持专业,而且每年招生人数均在150人以上,在我校属于招生人数多的大专业。对于这样一个大专业,在专业转型背景下,研究与实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国家电网建设以及社会厂矿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针对专业转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了提高大学生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将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重新构建实践平台,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专业转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晓英,鲁宝春,吴静,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创新型人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94-95.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主要环节, 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衡量标准。该专业实验教学采取的是一门课程一个实验室, 实验为理论服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中实验又采取的是从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再到创新性实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所谓的基础性实验就是将此专业所有基础课程的实验室集中起来, 以方便实验教学, 例如电路实验、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等。综合性实验指的是为专业课程专门开设的实验, 它并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 利用对实验室结构进行的调整与集中而综合相关课程的实验。例如变配电实验、电机学实验及继电保护实验等。而创新性实验则是指依据老师的指导, 对自已的学科或研究领域中的某一课题或某一研究方向所进行研究实验。或是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产学研联合实验。此三种实验上下承接, 缺一不可, 也体现了重基础、抓综合、谋创新的实验教学的中心思想。

1 实验课程设置特点分析

1.1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为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实验, 它比较简单, 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建立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为后面的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打好基础。比如利用电路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法和仪器使用的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 可以自行验证实验结果。例如, 在直流部分的实验中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其理论性较强, 理论可以指导实验, 只有将定理的推导理解透彻才能有效的完成实验。此实验中, 线路连接复杂, 实验步骤偏多, 操作难度大, 属基础性实验中较难的实验, 但是它有效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另外, 其他基础性实验也有其侧重的地方, 例如一阶电路暂态响应实验使学生了解了储能元件的储能与充放电的过程与作用, 也掌握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因此, 可以看出基础性实验的教学就是为了以后的本专业实验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般运用于专业课程中, 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知识结构与分析研究及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中要遵循互补、渗透、递进及系统的原则进行。例如在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电机学的实验中, 它主要分为变压器运行实验、直流电机运行实验、异步电机运行实验和电机拖动系统实验四个部分, 在进行以上实验时都需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安全意识, 操作时也不仅仅是测量变压器和电机的运行特性, 还需结合电力网的运行。如为了使电网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电网调度人员需对为电力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电机的运行参数变化情况进行随时的掌握与控制。如果学生在电机学实验中能将电机运行特性与电网运行情况相结合, 那么就能更快综合掌握多门专业课程, 提高专业技能。

1.3 创新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是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它的内容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交叉性, 如光电热力磁的交叉, 又如电气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的创新项目与课程来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观察、思考、分析与总结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让学生投入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 学习其创新精神, 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而且还可以将理论与实际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2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1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发展, 现今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融入了自动控制等技术, 计算机在实验教学中也被应用得更加广泛。例如在电力工程的潮流计算中, 由于其迭代次数多、系统复杂, 计算步骤繁多, 很难人工完成, 所以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设置5节点、14节点、30节点的潮流计算实验。

2.2 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实践环节的教学。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设计课程, 课程内容可为具体理论课题或实际项目中的子课题, 然后进行大概两周的讲解与学习。如变配电的实践课程, 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某工厂配电系统的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又如在电气控制的实验教学中, 课程内容可设计为对可以实现具体功能的控制程序的编写, 又可以设计为在组态软件中实现仿真效果。

2.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工程项目申报、研究、检查、结题的整个流程, 而实际项目的完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树立了他们对项目工程完成的信心, 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2.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力量,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要需要从学历、实验技能等方面来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首先, 学历的提高主要是对电气工程的理论知识要掌握充分, 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在实践教学中能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 提升实验技能就是要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学校可以通过与工厂企业的合作派遣教师定期去进行培训与学习等方式来提升实验技能。在教师学历和实验技能都得到提高的情况下, 还需根据年龄结构、学员结构及职称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 以更大程度发挥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另外, 采取实验工作评优、职称晋级的方式以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综合上文, 可以知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采用从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再创新性实验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 还需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注意先进技术的引用与课程的设计,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群峰, 王晓芳, 黄肇.试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20) :140—141

[2]赵娟, 李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4) :35—37

[3]吴新开, 朱承志, 钟义长.综合性实验的综合原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6) :89—91

[4]何瑞文, 谢云, 陈碌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实践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 :71—7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研究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办学条件;专业规范

一、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概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具有机电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突出特点,使学生掌握系统控制、电工电子、电气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控制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出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过硬综合素质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本文涉及的电气工程专业一般是包含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中国电力工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电气工程人才有大量需求,因此我国电气工程领域对培养相应的人才非常重视,并且我国主要的工科大学在教育和科研上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

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

中国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电能,主要研究电能从产生到利用各个阶段的规律的专业。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电磁理论。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电信息,因此电信息技术的研究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同时,现代通信和计算机载体主要是电信息。所以电信息技术的研究也属于电类专业,其中电气工程是专业母体。电气工程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学科派生和交叉能力。如其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造就了新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同材料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纳米电工技术和超导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同电子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电力电子技术,而后者也进一步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电气工程的一个分支。电气工程专业的范围主要有电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以及电工基础理论三部分电气工程的基础,是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主的电工理论。他们属于电磁学的发展外延。

电工理论运用于实践产生了新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性技术,因此电工理论是主要的理论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一般涉及制造电动机、变压器、发电机等电机设备,也涉及用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和电器制造,同时包括电力控制装置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的制造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主要指上述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应用。电力系统一般涉及电气自动化和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和运行必须相互统一,电气设备的制造同时要兼顾实际运行状况,如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需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三、电气工程专业的方法论、影响因素、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由于理论分析较多,比较注重对数学工具的使用。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实验研电气工程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完成主要的学习和教学任务,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研究的支持下,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过程会事半功倍。

电气工程专业紧随现代科技,引入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同时在进行电气工程的理论分析、试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时,教学也经常运用到等效与类比等科学方法。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过程中,派生出了很多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等学科。这些专业由于是电气工程专业派生而来,被划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与其派生而来的专业统一被称作为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又被派生而来的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电气工作专业的专业宗旨主要是培养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装备制造、和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掌握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的培养具体目标主要是,该专业学生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技术,控制理论和电工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和对应的专业知识。

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学生在下列知识和能力上也有要求:

第一,掌握扎實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人文学科的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

第二,系统地学习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如信息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等知识;

第三,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对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第四,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第五,能在电工领域内掌握不低于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并清楚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第六,具备一定的适应工作条件、进行科学研究和信息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四、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知识体系

第一,熟悉系统的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和相关电路理论;熟悉并会运用电子电路原理,会分析和解决相对复杂的电工电子电路问题;能掌握基础的电磁场理论;掌握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具备能检测、分析并处理电气系统物理量的能力。

第二,掌握扎实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理论等相关知识;掌握力学和机械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能掌握不低于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第四,能掌握在工程中测试与表示常用物理量的能力,以及掌握设计和调试电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电气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一般包括:

第一,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

第二,专业类基础技术与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电路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一般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第三,专业方向技术与知识。如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以及其他专业方向的技术。

第四,实验和实践技能。实验和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简单的设计与调试电气系统实验技能、设计和调试相对复杂电气系统的初步实验的技能。

五、结论与建议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4

专业题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什么是电力系统?

答: 把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什么叫电气和电器,两者区别是?

答:电气: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电气设备指的是使用强电的设备,电子设备指的是使用弱电的设备。)电器:凡是根据外界特定的信号和要求,自动或手动接通或断开电路,继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参数,实现对电路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及调节的电气设备均称为电器。电器的范围要狭隘一些,而电气更为宽泛,与电有关的一切相关事物都可用电气表述,而电器一般是指保证用电设备与电网接通或关断的开关。(电器侧重于个体,是元件和设备,而电气则涉及到整个系统或者系统集成。电气是广义词, 指一种行业,一种专业,不具体指某种产品。)

3、标准的低压范围为:

答: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000V,频率不超过1000Hz;额定电压直流不超过1500V。

4、你熟悉的那些低压电器厂,谈谈自己对熟悉厂家的一些看法?

答:ABB、SIEMENS、施耐德、TCL、江苏梅兰日兰电气、上海人民电器厂、北京人民电器厂、正泰、德力西、常熟开关厂、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等。看法略。

5、按用途或控制对象分类,常用低压电器分为哪两种?其用途是?有哪些代表性的产品? 答:分为:配电电器、控制电器。

(1)配电电器:主要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要求系统发生故障时准确动作、可靠工作,在规定条件下具有相应的动稳定性与热稳定性,使电器不会被损坏。常用的配电电器有刀开关、转换开关、熔断器、断路器等。

(2)控制电器:主要用于电气传动系统中。要求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且动作迅速、准确、可靠。常用的控制电器有接触器、继电器、起动器、主令电器、电磁铁等。

6、低压电器的主要种类及用途:

答:(1)断路器 ACB、MCCB、MCB。(主要用于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短路、欠电压、漏电压保护,也可用于不频繁接通和断开的电路。)

(2)刀开关 主要用于电路的隔离,有时也能分断负荷。

(3)转换开关(组合开关)主要用于电源切换,也可用于负荷通断或电路的切换。

(4)主令电器(按钮)主要用于发布命令或程序控制。

(5)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 主要用于远距离频繁控制负荷,切断带负荷电路

(6)起动器 磁力起动器 主要用于电动机的起动

(7)控制器 凸轮控制器 主要用于控制回路的切换

(8)继电器 电流继电器 主要用于控制电路中,将被控量转换成控制电路所需电量或开关信号;电压继电器 主要用于电力拖动系统的电压保护和控制。热继电器 主要用于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负载的过载保护。

(9)熔断器 有填料熔断器 主要用于电路短路保护,也用于电路的过载保护

(10)电磁铁 制动电磁铁 主要用于起重、牵引、制动等地方

7、低压断路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各种脱扣器、开关机构、外壳、附件等。

8、低压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答: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短路分断能力、额定短路接通能力、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9、什么叫额定短路分断能力?分为哪两种?每种的试验程序为?

答:额定短路分断电流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分断短路预期电流的能力。

它又分为:额定极限短路分断电流(Icu)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电流(Ics)。

Icu试验程序为:O—t—CO;Ics试验程序为:O—t—CO—t—CO。(其中O表示分断动作,CO表示接通操作后紧接着分断操作,t表示二个相继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10、开关电器中电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具体是如何产生的?

答:电弧形成的四个因素:强电场发射、热电子发射、碰撞游离、热游离。

开关电器断开过程中电弧是这样形成的:触头刚分离时突然解除接触压力,阴极表面立即出现高温炽热点,产生热电子发射;同时,由于触头的间隙很小,使得电压强度很高,产生强电场发射。从阴极表面逸出的电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加速向阳极运动,发生碰撞游离,导致触头间隙中带电质点急剧增加,温度骤然升高,产生热游离并且成为游离的主要因素,此时,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间隙被击穿,形成电弧。

11、开关电器中电弧熄灭常用哪些方法?

答:(1)利用气体或油熄灭电弧。(纵吹和横吹)

(2)采用多断口。(高压断路器常制成每相有两个或多个串联的断口,使加于每个断口的电压降低,电弧易于熄灭。)

(3)断路器断口加装并联电阻。

(4)采用新介质。(利用灭弧性能优越的新介质,例如SF6(六氟化硫)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等。

(5)利用金属灭弧栅熄灭电弧。(这种灭弧方法在低压开关中用得很多)

12、交流灭弧与直流灭弧的区别?

答:交流是交变的,每个周期电流有过零点,在过零点容易熄弧,因此,相对而言对灭弧的要求较低;直流电流始终都是平稳的(电流没有过零点),平均功率比交流大得多,所以对灭弧的要求要高得多。

13、低压电器的产品试验分哪两种?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型式试验(其中某些试验具有破坏性)和检查试验(出厂试验)。

区别:检查试验仅做型式试验中的一部分,没有破坏性试验项目。

14、一般工业用低压电器的试验有哪些项目?

答:一般检查(外观、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触头开距、超行程、压力、电器操作力等的检查),电压降测定,温升试验,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短路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短时耐受电流能力试验,动作特性试验,寿命试验,抗扰度试验。

15、什么叫温升?

答:是指电子电气设备中的各个部件高出环境的温度。

16、什么叫三相发电机、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线电压、相电压?

答:能产生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差120°电势的发电机称为三相发电机。

以三相发电机作为电源,称为三相电源。

以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称为三相电路。

U、V、W称为三相,相与相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电压为380V。

相与中心线之间称为相电压,电压是220V。

17、什么是自由脱扣?

答: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的任何时刻,若保护动作接通跳闸回路,断路器能可靠地断开,这就叫自由脱扣。

18、中性点与零点,零线有何区别?

答:凡三相绕组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连接点,称电源中性点。当电源的中性点与接地装置有良好的连接时,该中性点便称为零点;而由零点引出的导线,则称为零线。

19、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是指?

答:从合闸线圈带电起到触头接通为止的一段时间。

20、海拔超过多少米的地区称高原地区?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国已经有100余年的办学历史,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 才能培养其动手、创新等专业综合能力。要使学生在四年短暂的时间内, 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 必须十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 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必须高度重视。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1.1 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第一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 课程设置注重实验课程的比例, 专业实验有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目前开设的课程实验教学学分数占总学分的12%, 现有两个专业实验室, 分别是电气控制与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实验室。所配实验装置配备完善、设备先进, 能满足本科课程所开设的实验, 实验开出率达到85%。

专业实验 (实践) 教学由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担任, 目前与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的2个实训基地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校外实习基地设施齐全, 基本能满足学生参观、检修、生产运行实习的需要。

毕业论文 (设计) 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能力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 其学分数占总学分的9%。大多数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选择多个论文 (设计) 题目, 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这一课堂通过理论、实践两种教学方式的相辅相成, 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1.2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提高和有益补充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 注重开放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 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专业对实验室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和项目上的开放式管理。将科研和专业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提供一定的开放实验选题, 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和工程实践。

近年来,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活动, 积极有效地推动学生各具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并且开展力度大, 种类多, 学生参与面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优异的成绩, 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聘请校外专家和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另一方面积极在校内开展专业教师的学术研讨, 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了学生一致好评。

显然, 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在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 招生规模和专业数量都有了快速增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新办专业, 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

(1)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简单, 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实验项目与实际工程存在部分脱节;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

(2) 校内外实习及实践基地建设。

培养高级专门工程应用人才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 也是形成应用型特色的物质基础。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3.1 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为了更科学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在原有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并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教改研究项目的进行, 拟从实验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改革、实验体系改革等方面完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继续实施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 在中青年实验师资骨干、高学历青年人才引进上有较大进展, 创造条件在现有师资队伍中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学校拟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与改革, 现已启动“电力电子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改研究项目。

实验教学体系拟从两个层次进行改革。第一层次为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要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 逐步减少这类实验的比例,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第二层次为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实践, 为高年级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设计、开发研究的环境, 鼓励学生自主选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2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学校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后除继续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外, 拟在金工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完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金工实习是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 将筹建适用范围广的金工实习基地, 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专业实习方面, 与已有的担任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实习基地保持良好联系的基础上, 积极寻找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保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总之, 在巩固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取得的成绩基础上, 按以上第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进行改革, 将会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在社会上的声誉。

参考文献

[1]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汇报[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2007.

[2]华红艳, 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3]罗奕.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5, 4.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6

1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不够突出。由于教育观念与管理体制上的束缚, 实践环节依附于理论教学环节这一从属性的地位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仍有部分市场, 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设备更新较慢, 老旧设备无法及时淘汰, 新的仪器、设备不能得到补充,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设计任务大多是全班统一参数、统一题目和评分标准, 指导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 导致全班一种方案、一套图纸、同样参数、同样结论的现象, 抄袭现象也无法杜绝。在管理体制上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与独立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学时分配不足。由于大的教学培养模式的调整, 本身专业课的教学学时就已被压缩, 如“电力系统分析”由原来的140个学时压缩至了90个学时, 加之学时分配时偏重理论教学, 实践环节分配的学时就更少, 导致一些涉及的理论知识交叉、硬件接线复杂、调试时间长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无法开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融合能力。例如, “电气工程”和“电子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的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及“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了一门“机电一体化”新学科, 已形成了以“机械”为主体、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控制为技术核心、“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阶段和必然产物, 它是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而应运而生的一种高新技术, 也可以说隶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畴。

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对整个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增加了“三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实验改革重点是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 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整合实验内容, 形成理论验证、操作训练、综合训练渐进式、层次化的实验体系,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未来学习者社会的和情绪的能力与技能的发展, 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以及在复杂系统中寻求某种途径的能力, 去探求、判断、组织和创造性地运用有关信息的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 因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突出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强调面向工程实际, 借助“案例式教学”较强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努力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人际交往技巧和协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它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的大型作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时间 (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 4周。通过课程设计之后, 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了数学建模的思路, 提高了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运用软件仿真能力, 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了学生设计综合素质。

3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创新手段

以“电力系统分析”的教学为例, 该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在整个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跟踪管理机制。对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 制定多元化的综合考试方法, 主要采取平时跟踪考核 (占20%) 、实习日记 (20%) 、实践课程报告 (占40%) 和综合答辩 (占20%) 来评定学生成绩。以学生应该具备和接受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来构建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 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 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 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改善教学效果, 在实践环节中引入了基于PSCAD的仿真实验平台, 作为理论教学模块与动态模拟实验模块的中间过渡环节, 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优化课程结构和学生毕业考试体制, 建立完善的系统。理论学习、实训操作的完成质量, 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依据, 建立健全和改革学生毕业考核制度, 也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增加潮流计算仿真计算环节, 将学员从复杂的公式和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潮流计算方法, 理解其优缺点, 还可以通过修改模型参数, 直观再现系统潮流过负荷、电压越线等状态, 提高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条件难以满足、系统的安全运行也不允许的大型实验, 也可通过软件仿真来完成。通过设置具有综合意义的、前后有机联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于实验课上集中练习、研讨, 充分利用动模实验室主机联网功能, 将多个此实验平台联机构成一个可变的多机环型电力网络, 进行各种潮流分析实验, 实现电力系统的检测、控制、监视、保护、调度的自动化等模拟仿真,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 拓宽专业知识。

4 结论

现代电力系统是迄今最复杂和最庞大的人造系统, 规模日益庞大, 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量的实验、设计、实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中, 以突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重点, 深入开展工程实践, 遵循技能与能力训练培养的教学规律,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构建由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教学、综合训练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四大模块组成的体系, 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随着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 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将不断更新, 实践教学体系必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枝娥, 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3) :152-153.[1]赵枝娥, 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3) :152-153.

[2]高燕, 郑文, 刘文洲.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147-148.[2]高燕, 郑文, 刘文洲.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147-148.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7

(一) 专业建设环境

《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改造与创新力度,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二) 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和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黑龙江省装配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黑龙江省装备行业全年增长幅度在20%;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增幅超过20%。在“十二五”期间,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中的应用比例将不断加大, 所需高技能人员比例将大幅提高。因此, 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提高生产一线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修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示范性建设研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和电子产品设计、电气电路设计、电气生产线实际操作等职业能力, 面向装备制造类企业一线, 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电气控制设备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装接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岗位:现代化装备制造业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自动化生产线装接与调试, 自动控制系统改造与开发等岗位。

2. 构建“1311”四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联合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单位的行业专家, 共同研讨分析, 构建“1311”四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1311”是六个学期教学安排, “四段式”是指对学生进行四个阶段的能力培养, 即:基本素质教育培养、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能力培养。

第Ⅰ阶段 (第1、2学期) :

本阶段主要学习《实用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和沟通交流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和能工巧匠到校内“宏宇开关设备分厂”, 实地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在校外“九洲教学基地”, 举行“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规范”讲座, 加强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培养。

第Ⅱ阶段 (第2、3、4学期) :

该阶段主要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三个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即: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自动化综合应用能力。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第2学期)

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根据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将单片机技术纳入电子技术学习领域,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成现代电子技术生产工艺、电子产品开发、表面贴装、电子工艺设备的操作等实践教学。

(2) 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第3学期)

本阶段主要以电气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根据企业生产任务,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成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PLC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安装、调试等职业能力。

(3) 自动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第4学期)

本阶段主要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根据企业生产任务, 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职业能力。

第Ⅲ阶段 (第五学期) :

本阶段主要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综合能力训练, 在“厂中校”以实际产品为案例, 设计出电子技术、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不同的学习项目, 结合学习领域课程, 进行自动化技术领域综合训练, 全面提升学生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综合能力, 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

第Ⅳ阶段 (第六学期) :

在校外实训基地, 结合岗位工作开展岗位能力培养。分别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自动化生产线装接与调试等岗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研究

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 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研讨、论证, 通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岗位工作任务, 确定出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 确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 构建出如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2. 教学资源建设

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核心课程进行研究, 以典型工作任务和项目任务为驱动进行教材开发, 形成内容不断更新的“新体例、活页夹”式系列校本讲义。通过实践总结经验, 及时修改和完善, 以教材形式固化成果, 完成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建设。为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以及开展社会培训、师资培训、技能鉴定需要, 开发系列实训和培训指导手册。

3. 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1) 顶岗实习保障制度

顶岗实习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必要教学环节, 能够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与企业建立稳固密切的合作关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就业竞争力, 推进和深化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

(2)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在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懂设计、能安装、会调试、精维护、善管理”5个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 完成一个或多个实际工作项目任务, 达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基本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目的。针对5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容, 制定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课程标准。

(2) 企业代表人才培养监控与验收机制建设

与企业合作, 建立“企业代表”兼职制度, 监督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以企业代表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并代表就业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验收, 使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真正保障。

(3) “四维”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设

根据毕业生在行业中分布的特点,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制度, 形成由企业、社会、家长及学生参与的“四维”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三) 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教育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发展道路。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 就成为了高职办学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本着校企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组成实习实训建设团队, 优化、整合现有实训资源。具体工作如下:

(1) 校中厂实训车间的建设

为了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 实现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 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从而塑造成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采取了“校中厂”的实训基地建设, 将校企合作向更深的层次推进。

(2) 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按照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 兼顾实训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的一致性、实训设施和手段的先进性, 聘请企业专家对实训室建设方案进行反复论证, 并完成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内容和职业情景建设工作,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以“厂中校”模式建设为指导思想, 围绕装备制造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托学院理事会机制, 全面推进与企业的合作, 逐步将课堂专业教学内容移植到企业车间, 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者能工巧匠担任教师, 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环境当中, 亲身去体验职业岗位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如何将理论知识, 转变成生产实践的能力。通过以“厂中校”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现校内实训内容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示范性建设研究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核心, 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专业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做到资源共享, 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发展, 形成整体优势, 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综合能力。

1.校企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不断与合作企业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逐步形成科学、持久、稳定的校内外校企合作平台, 更好的满足学生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2.课程建设

(1) 根据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将专业群中各专业共享知识和技能进行提炼, 选择《电子技术应用》、《PLC及应用》、《电气控制技术与实践》3门课程作为专业群共享课程, 进行统一规划, 集中建设, 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2) 通过与电气类行业、企业合作, 参照电气类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建设《电工线路规划与实施》、《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实训基地建设

发挥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共享作用,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专业特点, 进一步完善电工技能实训室, 扩建电子技能实训室, 更好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教学服务。

摘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带动全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 如何将建设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全国高职专业, 已经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竞相研究的课题。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 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建设成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法;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

1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电力主打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学生具有文化课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差,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是我校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很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培养手段和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从目前状况来看,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普遍存在着观念上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内容滞后于工程技术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对所学知识难以灵活运用,缺乏深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加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2.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确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开放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使有限的资源向学生全面开放;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方法。以“突出能力、鼓励创新”为原则,采用笔试、实际操作、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既懂设计和操作,又懂原理和思想,做到能讲能写。这样的考核结果较真实地反应了学生的能力,使考核成为激励学生进取心和创新发挥的手段,充分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固化学院已经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借鉴、学习外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整体优化,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终身教育需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

2.2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心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并与注册执业资格教育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我国正处于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生产过程需要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生产管理型人才。在此情况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各层次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及知识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培养最具优势的应用型人才,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3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原则科学设置。主要设置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强调:校内外结合,建设多样化实习基地。种类有电工电子实习基地、金工实习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基地等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等实习基地;二是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对中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采用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办法,形成完整的监督、制约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最终建立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实践教学团队。

3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永远不变的任务,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必须明确其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社会需要,对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规定。培养目标具体反映教育思想,直接引领教育实践,同时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归宿。培养目标设计的好与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与败。因此,鉴于高校是集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的组织,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应具有集中性与个体性双重属性。高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是同一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目标的个性则受高校定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培养目标还必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尚需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对课程合理配置,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争取在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加强利用社会资源使实践教学紧跟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1-3

[2]潘维真.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8-10

[3]罗奕.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77-8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 篇9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电气工程专业概论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防实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越。电气在工业化的今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人们也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气化作为工业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各个行业的发展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关键字:电气,自动化

(一)对电气专业的认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一级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它包含五个二级学科。分别是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导 ;理论电工与新技术科。电气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是“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

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据估计,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电气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产品也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是由于这种种优势,才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许多人所追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主要原因是就业容易,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名称好听,专业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 社会宣传和舆论导向对其有利。该专业方向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研究成果较容易向现实产品转换,而且效益相当可观。其创造性的研究思路吸引着众多考生,这里的确是展示他们才能的好地方。

电气工程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拓宽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力系统,或者是坚强智能电网或者是智能电网。智能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发展价值特征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智能电力系统能够确保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更和谐,同时智能电力系统是一个广义的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破解未来发展的挑战。这就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努力锻炼自己进行创新,立志成为一位优秀的电气工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电力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二)本专业前景展望

电气专业进一步细分为五个二级学科,其就业前景都很好。下面分别叙述其未来前景。(1)电力系统方向

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2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力系统,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目前从国内大的形势来看,该专业就业空间还是有的,但前景不是很景气,因为现在的发电厂自动化设备逐步增加,相对人力岗位将大幅度减少,同时由于原有的在职(有工作经验)职工较多,所以在行业内部会进行大面积的人员分流,致使各个再建或新建电厂对新员工的需求就会减少。在专科层次,这个专业绝对对口岗位少,也就是专业面相对有点窄,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相关专业的迁移问题,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或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对岗位进行全方位考虑,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像除发电厂类岗位外,还可以考虑关联行业,电气设备的生产、运行、调试、营销以及电力建设施工单位的相关岗位都可以。(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2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此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总之,就业面还是比较广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3)电机与电器方向

本学科在一体化电机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了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在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方面,研究了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策略、变频电源谐波抑制技术。在高环境、高可靠电机与电器方面,研究了高环境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航天电器的理论与技术、卫星姿控用飞轮的可靠性设计。在新型电磁机构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研究了特种电机、磁性流体密封、旋转轴的在线动平衡、电磁成型技术。其中在步进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等特种电机及航天电器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本方向专业可在电力、电子、通讯、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方向

此方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它是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该学科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难度较大。本科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的适合报考这个专业。此方向适合从事的行业、部门主要有:电力行业、机电行业、IT行业的供电部门、用电部门、研究所、设计院等。本专业适合从事教学、研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例如,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电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

(5)电工理论方向

本学科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从事电磁现象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电磁能量和电磁信息的处理,控制与利用为目的基础,衍生各类高新技术,如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无损检测与探伤技术、新型电源技术、大系统的近代网络理论与智能算法应用技术等,而且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多种新技术,如电磁环境保护技术、生物电磁学技术等,并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本学科为电气工程学科准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技术支撑作用。电气工程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在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就业。电力系统单位主要包括: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气设备制造公司三大类。除此之外还含有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电力科研开发等部门。我国现有的国有大型发电集团有: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电网公司有: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有:上海电气电站、新疆特变电工等,一些毕业生也选择到跨国公司等外企工作。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理想的。其就业面宽,容易就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学好本专业,迎接新挑战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10

随着国发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2], 再一次拉开了西部大开发改革的序幕, 工业强省, 大力发展贵州经济成为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工业强省, 大力发展贵州经济, 给贵州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师范院校纷纷发展非师范专业[3,4], 拓展办学空间, 但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 开办非师范类工科专业, 存在办学基础薄弱、专业课程设置不当、实践实训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5]。所以,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1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

贵州省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4年《贵州蓝皮书》发布会在贵阳举行, 会议发布了《贵州社会发展报告 (2014) 》及《贵州人才发展报告 (2013) 》。蓝皮书指出, 贵州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能源、烟酒、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文化旅游、金融外贸、民族制药、特色食品和现代物流业等经济发展领域, 在教育卫生、宣传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领域, 加快人才集聚, 突出发展四类急需紧缺人才, 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到2015年, 贵州需要培养从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和知识技能型产业人才约10万人。因此, 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 如何培养既懂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 又具备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 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事单位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综合型很强、应用范围广泛的专业, 具有强电与弱电结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 软件与硬件结合, 元件与系统结合的特点。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府管理部门乃至家庭等各方面, 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交叉性的特征。据此制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监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应用领域内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广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时代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复合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及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 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构建自身知识结构, 通过见习与工厂实习,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高等教育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5]。但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 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 对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类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3.1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由于我院是一个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 师范教育是我院的强项, 有着强大的教育实习基地;但作为非师范类工科专业, 不论在实验设备投入, 还是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都还不够, 实践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院与省外一些大型企业联系,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学院还可可结合贵州实际,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 有选择地在民营、合资、独资企业, 与贵州航天航空军工单位或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 接纳本科生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3.2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 创办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国发2号文件精神, 贵州处于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及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文件”指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 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精密数控装备、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力装备等产业;支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产业, 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 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通用飞机、无人机、教练机等生产和试训基地, 配套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加快发展航天产业, 鼓励地方科研单位和军工科研院所合作, 促进军工、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和科研机构资源共享。因此, 学院可结合贵州实际,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 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南方汇通微硬盘、富士康工业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等联系, 建立产学研基地与实践实习平台。

3.3 构建“教学生产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也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环节, 实践指导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除了加强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外, 还应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培养专业理论深厚、责任心强、善于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安全的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作为教师, 在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能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支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6], 培养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及男女教师比例等合理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既能指导生产实践教学、又具有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形成自身科研特色的“教学生产型”的教师队伍。

3.4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与考核体系的建设

一个严格、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 关系着实践实习过程的安全性与实习质量的优劣[7]。但实际上仍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 重课堂, 轻课外”的倾向, 把实践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作为学生对实践教学也不重视, 实习不认真或不参加实习;同时作为刚起步的工科专业在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与考核体系方面有待加强和完善。所以, 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严格组织纪律和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关键;严格实践考勤制度, 并实践成绩、实习纪律等挂钩, 重视学生实践的安全性管理;明确实践教学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

综上所述,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研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体现“以学生为本”, 贯彻因人施教的育人原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震, 汤勉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 2006 (4) :87-88.

[2]国务院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Z].

[3]孟祥萍, 张运波, 张红, 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 (2) :71-73.

[4]张爱玲, 韩富春, 卜庆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71-74.

[5]李先祥, 邝小磊, 屈莉莉.自动化专业开放式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 24 (3) :95-99.

[6]杨连发, 周娅, 廖维奇, 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 :90-92.

上一篇: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下一篇:矛盾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