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护理

2024-09-13

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儿均为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肝炎综合征患儿, 经诊断据符合肝炎综合征诊断标准。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 每组60例。A组中男39例, 女21例, 1~2个月者37例, 3~4个月者16例, 超过4个月者7例。B组中男38例, 女22例, 1~2个月者35例, 3~4个月者16例, 超过4个月者9例。所有患儿均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现象。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儿常规护理, 其主要措施包括:①及时隔离, 避免感染。由于肝炎综合征患儿住院时间长, 同时因肝功能下降, 患儿免疫能力较差, 白蛋白等数量减少, 导致患儿极易受到感染。因此在患儿出院初期便实施及时隔离, 控制陪同人数, 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同时保证空气流通。②全面监测与观察。加强对住院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 特别是加强对黄疸消退情况的观察力度。患儿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黄色被褥、衣物等, 因其胆红素增高, 皮肤多为黄绿色, 黄色物品极易影响医护人员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患儿大便最好放置在白色或透明色的容器中, 以便对其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大便颜色逐渐呈现黄色, 且里外全是黄色, 则表明治疗有效, 病情有所好转。③积极采用静脉留置针。由于患儿脸部颜色较黄, 导致血管不清晰, 增加了静脉穿刺难度,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应积极采用静脉留置针, 对患儿血管进行合理保护。但注意在封管冲管时应使用生理盐水, 并加强固定, 避免脱落。④健康教育。对肝炎综合征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讲解, 使患儿家属充分认识到肝炎综合征, 加强基础护理。在A组患儿基础之上, 给予患儿个性化护理干预。即针对每个患儿在每一段病情阶段中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符合患儿自身病情的护理措施, 将常规护理个性化。同时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特别是因病情、经济负担等导致患儿家属心理压力较大, 对此应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帮助其逐渐缓解不良状态, 积极配合患儿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各个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 并根据护理内容, 制定出科学、实际的问卷调查, 就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对两组患者退黄时间、肝脾回缩时间、解酶时间, 体重增加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 B组患儿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A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0.0%, B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0%,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人们在关注医疗效果的同时, 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婴儿综合征治疗周期长, 并发症较多, 病因复杂性, 导致其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极高的要求, 一旦处理不当, 便会对患儿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尤为关键。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的工作至关重要, 不仅需要仔细观察患儿治疗期间症状,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外, 还需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 帮助家属缓解不良情绪, 做好协助治疗工作[3,4]。

我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 给予患儿个性化治疗措施, 针对患儿实际病情, 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护理措施, 将护理措施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最大化。此种方式不仅有效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 减轻患儿痛苦, 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 具有极其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秋香, 陈月昙, 沈延琴.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6) :1455-1456.

[2]闫海青.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家属的护理干预[J].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 (9) :25-26.

[3]蔡青.婴儿肝炎综合征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0) :1285-1286.

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护理 篇2

关键词:婴儿捂热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1-02

婴儿捂热综合征(infant muggy syndrome,IMS),是由于捂闷或保暖过度引起的一组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为主的临床症候群1,重症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由于保暖过度,捂闷造成患儿室息缺氧,高热大汗及抽搐等为主要症候群,严重者或治疗不及时均可导致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故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及良好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捂热综合征患儿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小10d,最大8个月。其中<4个月20例,占71.4%,农村患儿26例,占92.8%。所有患儿均有蒙被过暖史,入睡前一般情况良好或近两天内稍有咳嗽、不适。当父母醒来时发现患儿呈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或青灰,体温高热、或转为不升,呼吸困难或暂停,神志不清、双眼凝视、四肢抽动等。人院后经积极治疗和护理15例痊愈出院,好转10例,2例于人院后24h内死于MODS,自动出院1例。

2护理

2.1紧急处理。

2.1.1迅速建立有效的呼吸道系统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立即松解患儿衣领,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

2.1.2氧是人体有氧代谢所必需的物质,缺氧会导致血液和组织能充分氧合而发生无氧代谢和乳酸蓄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其他代谢异常,最终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及时给氧,迅速改善因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防止继发性全身性缺氧,同时应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及呼吸功能的变化,轻者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浓度为25%~30%,氧流量1~2L/min,重者给予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氧流量4~5L/min,同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一旦出现呼吸节律明显不整、呼吸缓慢、即将停止或呼吸骤停,应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呼吸。本病例中16例给予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缺氧改善,4例行气管插管,其中3例自主呼吸恢复,1例病情严重死于呼吸衰竭。

2.1.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强心剂,NaHCO3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1.4降温。患儿入院后立即打开包裹婴儿的包被以散热,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血管丰富,通过对流较易散热。降温方法以物理降温为主,以防药物降温引起虚脱。不提倡酒精擦浴,以免发生酒精呼吸中毒及体温急剧下降。一般采用33~35℃温水擦浴,对高热、超高热,降温时我们只将体温降至38℃左右,防止过度降温而致体温不升,对婴儿我们特别注意防止体温骤降而致硬肿症发生。在降温治疗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因本病晚期有体温不升的表现,此时要注意保暖,体温不升者,放于20~28℃室温中给予温暖被并加用热水袋,注意防止烫伤,同时给予头部包裹保暖,每小时测体温1次,大多在4~6h恢复正常。

2.2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如发现患儿高热虽在逐退而心率却又减慢,患儿四肢转凉时,应警惕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如发现患儿呼吸困难仍未改善,而心率在加快达160次/分以上,肝脏也进行性肿大,表示患儿有心衰;若患儿呼吸出现双吸气,叹息样或变浅变慢,暂停等则提示患儿有中枢性呼吸衰蝎。因此,监测时不仅要注意体温的高低,呼吸的频率,还应观察热型的变化,呼吸、心率的状态,节律是否改变等。

2.2.2观察意识及瞳孔的改变。捂热综合征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突出,轻者患儿表情淡漠、迟钝、躁动或兴奋与嗜睡交替出现。重症患儿多伴有意识障碍、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如查眼底发现视乳头水肿提示脑水肿,发现瞳孔大小不等或一侧大,一侧小,警惕脑疝的形成,如发现患儿眼底混浊、有出血、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患儿可能有颅内出血,失明的可能,故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3观察面色、皮肤的改变。患儿因呼吸功能障碍及循环衰竭,轻者面色灰白,前囟平紧;重症患儿面色青灰,皮肤干燥、前囟凹陷。如发现患儿皮肤出现花纹、指、趾甲发绀,特别是吸氧后紫绀仍无好转,提示微循环灌流不足,休克严重。若患儿紫绀减轻并逐渐转红、皮肤干燥转暖,表示休克好转。

2.2.4监测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监测在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因为尿量的恢复与正常提示脱水纠正,休克控制。在注意尿量的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和比重的改变,作为判断血流改善与缺氧相应好转的依据。

2.2.5观察出血倾向。出血是重症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症状、预后不良。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物与排泄物的性状、颜色。如发现患儿呕吐物为咖啡色或大便似柏油样,提示上消化道有出血。若皮肤、四肢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提示凝血机制有障碍,警惕重要脏器发生大出血或DIC。

2.2.6对输液的监护。输液时,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还应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和速度,以微量输液泵24小时均匀输入。因液体速度的快慢可直接影响循环血量和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重症捂热综合征的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低张液,慢速补液为好,可防止过快和无张液导致的脑水肿及出现稀释性脑性低钠引起的抽搐,并防过快而诱发心衰及肺水肿而加重病情,故以慢脱慢补,边脱边补来改善脑水肿。同时每日监测血渗透压、血气,电解质等。对于使用利尿剂和脱水剂的患儿,则应特别注意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2.3加强基础护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安静,所有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尽量少搬动患儿,避免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诊疗护理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床单整洁,汗湿的内衣及时更换,注意皮肤,眼、鼻、口腔的清洁,预防并发症及交叉感染,防止尿布疹发生。对昏迷患儿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加强营养,给予鼻饲,并注意防止反流及呕吐,避免窒息和意外的发生。

2.4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具有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距离,而改善脑局部缺氧缺血状况的有效方法,配合临床治疗,可使脑组织病变及脑细胞功能尽快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我科好转11例患儿均接受了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

2.5健康教育。重症患儿因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患儿家长往往陷于极度的悔恨与悲痛之中,求救心切而产生急躁,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由此而对医疗抢救护理工作要求过急,过高,有时甚至表现得很不合作。因此,我们在护理中除熟练地掌握各项抢救操作护理外,对家长此情此景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情,耐心向家长作好病情介绍及解释工作,稳定家长的情绪,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争取合作,共同努力战胜疾病。

3健康教育

本病4个月以内的婴儿为多发病年龄,农村患儿明显多于城市患儿,已成为寒冷季节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的急症。此病的发生多由于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护理不当所致。婴儿多数身体健康,多为家长盖被不当引起,如有些是因腹泻等来院就诊途中被捂闷的,有的是因发热采用捂汗方法降温而致病的。农村有的母亲将婴儿置于腋下吸吮乳头睡眠,这些不良习惯,均可导致婴儿缺氧甚至窒息。因此,加强宣教,不失时机地向家长讲解发病原因及危害和教训,明确告诉家长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并耐心的指导患儿家长纠正不良的睡眠护理习惯和喂奶姿式。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减少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宝玉.婴儿闷热综合征并发多器官损害综合征259例临床分析[J].小兒急救医学,2002,7(4):199

上一篇:法律专业现状下一篇:课程设置下的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