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三篇

2024-09-12

美术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篇1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其实,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难, 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是需要花费心思的。

在课堂教学中,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 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 一句鼓励的话, 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 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 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引导, 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并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内容, 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从前, 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 让学生临摹就行了, 于是有一部分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 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 但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 呆板的教学方法怎么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教材中, 有不少课程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 去野外写生, 如, 教材中有用色彩描绘自然风景的, 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 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 哪些画面需要, 哪些画面不需要等等, 这样的闭门造车, 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 感受一下小巷、郊外、马路以及人和往日熟悉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 感受生活是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 绘画能力提高了, 学生的美术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要给学生信心和希望, 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难。在美术课中, 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 尽管有些创作比较欠缺, 但是, 当你换一个角度去欣赏的时候, 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如, 在上《剪贴画》制作这一课时, 针对学生喜欢动手剪贴、喜欢自己动手发挥创造力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 学生可以自然感受、自我体验、自由想象自己所想的画,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看到自己身临其境的存在价值, 并在成功创造的过程中找到兴趣, 他们就会觉得学习美术是如此快乐, 从而十分乐意地投入美术课中。

三、给学生一定的艺术表现空间, 延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艺术家来培养。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 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 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是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 都要多说优点, 多肯定学生的创造性, 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 学生会更大胆、充分、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 也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条件, 让学生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 并留一个空间, 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这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四、必须有一个长久的计划, 鼓励学生挖掘生活题材, 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 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尝试, 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 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 让学生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 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 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美术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篇2

一、良好的导入

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好的导入,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学习;而一次差的导入,则会打消学生学习的念头,让他们觉得学习淡而无味。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复习导入、背景介绍导入、谈话导入、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图片导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播放黄河孕育人类的画面和它波涛汹涌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教学《马蜂与熊瞎子》一文时,通过课前的准备———根据马蜂与熊瞎子的特点,再利用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编成小故事导入等。由此可见,一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二、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在黑板上教,学生背着手听,教师凭一支粉笔纵横课堂,使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人,只会片面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活力和生命力就会受到抹杀,严重阻碍他们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他们才没有压力,才不会拘束,才会大胆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必须放下以往教师特有的架子,将自己放在跟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还应该做到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上展示风采的机会。

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在的素质教育,提倡给学生减负,学生的学习负担少了,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只有自学和课堂上的学习,所以如今提倡“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一堂课四十分钟,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他们是不会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他们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疲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只有在教学之前,充分地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每个细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只有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而没有充分地挖掘教材,没有充分地分析学生情况,没有将教学内容吃透,这些问题学生只会应付性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等等。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备好每一节课,充分挖掘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问题,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就应该设计这样的问题: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称他们为黄河的主人?而不是“黄河的主人是不是艄公?艄公就是撑船的人,对不对?”之类的问题。

四、使用丰富的语言

许多教师都有相同的体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一堂课使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学生就像处在具有催眠作用的课堂之上一样,便会打不起精神,甚至昏昏欲睡。没有情感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更谈不上感染学生。不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感情的人永远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哪怕他知识非常渊博。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在运用语言教育学生、沟通师生关系时,一定要体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深厚的爱。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该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有着高低起伏的变化。再者,教师语言需要具有趣味性,就是把学生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

五、在课堂上充分地给予鼓励、表扬和认可

有人说:不是好孩子需要夸奖,而是夸奖造就了好孩子。教师表扬,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期待,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认可;特别是对于差生,老师的表扬显得更宝贵、更重要。有时使用赏识的方法,多表扬,多鼓励,就会使他在赏识中得到自我肯定,可以唤起自尊。有了自尊,也就能够自我教育,自我修正,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少。而自尊还会产生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动力,使他用积极的行为代替消极的行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心理上便得到了满足,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如在理解“滴水也能装满缸”一句话时,有一个后进学生终于举起了手,说:“我觉得这句话中体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当时,我就对这个学生的看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带动全班学生为其鼓掌,从这以后,他对于语文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了,而且学习越来越大胆了。

六、适当使用适应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或教具

现代的教育手段先进、实用。多媒体课件集音频、视频、图片、动画、文字于一身,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协调统一。教师若能把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自定义动画的不同效果形象生动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扩大了学生视野、减少了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争取更多的动手、动脑时间,使之在实践操作体验中很快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华山的险》一文时,与其老师绞尽脑汁地向学生进行介绍,华山如何如何的险,怎样的害怕,还不如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华山险的图片效果好,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持久性;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重要动力,由于小学生对所有新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通常一个充满趣味性的作品,一段关于教学内容的小故事,甚至一句生动的教学语言都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但要想保持这种兴趣却很困难,往往都需要一个长期且繁琐的过程,这也是当前困扰广大美术教师的教学难点。

一、营造艺术氛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绘画工具和素材,为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时,在专用美术教室里,则应多设置一些充满艺术特色的工艺品、玩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也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不断变化,多订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和画册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则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去观看各种艺术展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文艺节目等。另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比学生不同时期展示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加强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进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培养学生形成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发挥人格魅力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在开展课堂教学和美术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凭借自身的亲和力,以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美术。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对于一些教学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进而使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三、积累生活素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发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并通过接触、观察等方式来掌握材料的特性,以此来掌握与其性能相关的美术创作技巧。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积极挖掘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元素,让学生受到源源不断的艺术熏陶,并逐渐懂得去欣赏和感受美。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物品的外形去设计精美的面具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又如,在讲解“剪贴组拼小村庄”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自己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素材制作出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特点的小村庄。如,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楼房,利用不同颜色的纸盒制作小木屋等,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也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四、利用时尚内容

通常情况下,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还是充满了兴趣的,但是由于年级的逐渐升高,很多学生的兴趣都放在了运动、网络上。对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如,电脑绘画、陶艺制作等。比如,在开展“变色龙”和“灭火英雄”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其学习兴趣。

五、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仅能够反映出其难以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而且若学习难度较大,通过多次努力后仍没有获得成功,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丧失兴趣与信心。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一直保持下去,教师应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在实践学习、操作过程中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竞赛的喜悦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收获成功,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成功中不断进步,并更加喜爱所学科目。轻松和愉快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因素,也是帮助学生赢得成功体验的重要基础。为此,在讲解“软绵绵的云”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所学内容,并通过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认真观察,进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对其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讲解“拓印花纹组合画”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T恤进行走秀,这样既可以有效保持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在设计和走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提升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要想保持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不仅需要教师采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需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对教学方案和内容做出适当调整,并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不断开发丰富新颖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营造不同的艺术教学氛围,进而使学生能够将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浅谈小学美术学习兴趣持久性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149-150.

[2]李冬红.浅谈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的持久性[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4(3):133-134.

上一篇:中国新生代消费态度下一篇:小型行政事业单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