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因素影响英国教育三篇

2024-07-16

经济因素影响英国教育 篇1

综上所述, 回归生命的学校道德教育应是主体的、生活的、体验的道德教育, 它以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为目的。有鉴于此, 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 学校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回归:

1. 加强教师生命素养培训

师生互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据大部分时间, 因而教师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关系着生命教育的成败, 毋庸置疑,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 重视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的生命素养, 是克服目前生命教育困境的突破口。[8]加强教师生命素养培训, 应从两个角度加以把握:第一, 培训应针对所有教育工作者。因为“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 不能截然分开, 任何一位教师对生命的关注和认同都至关重要。第二, 对生命的关注, 不仅是针对学生, 亦针对教师自身。不仅要注重培养教师对学生生命的关注, 同时还应积极引导教师关注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念, 是做好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 因此, 关注学生和关注自我生命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 充分挖掘校内外道德教育资源

偏于一隅的道德教育, 将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 因而整合利用校内外道德教育资源, 有助于学生道德生命的完整、健康发展。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其中习得知识、接受教育, 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地方。然而, 人应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离开了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实生活世界, 便成了一个抽象而不能适应社会的人。生活犹如“空气”和“水”为学生成长提供养料, 就犹如鱼儿离不开水一般。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专设的德育课程或渗透于其他各科教学之中, 道德教育还应跨越学校的藩篱,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契机。挖掘蕴含于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开放的道德学习环境, 把教育融于校内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丰富和充实我们的德育内容和途径。

3. 开设道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体验是学生个体品德形成的重要形式, 离开了参与实践, 道德或道德教育将是不切实际的、没有生命力的。因此, 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但应该注意的是, 道德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校内, 校外实践活动更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 它是校内实践活动的重要补充。在校内, 教师可根据德育目标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 为学生道德成长营造适宜的德育环境。如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等载体开展教育。在校外, 教师要做好选择工作, 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蕴含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如可利用传统节日活动、纪念活动等载体, 在教师的指引下习得其中的道德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近生活去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2]刘淑娜.论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刘坤.关注生命:道德教育的原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10) :51-52.

[4][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48, 233.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2.

[6]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253.

[8]张素玲, 巴兆成, 秦敬民.生命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一项调查显示,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 超过1/5公立中学的学生聘请过家教, 以帮助其完成学校作业。在伦敦, 聘请过家教的学生比例更高, 接近50%。英格兰东南部的学生请家教的比例仅次于伦敦, 调查结果为28%。Yorkshire郡和Humber郡学生聘请家教的比例最低, 仅为11%。

一项基于2199名11至16岁学生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家长求助于家教, 旨在迅速提高孩子的成绩。教育慈善机构萨顿信托基金会的主席Pet er Lampl先生称之为“令人震惊”。很明显, 聘请家教的事实正在加大贫富孩子学业成绩的差距。

“伦敦近一半学生接受私人教育的事实表明, 作为首都的伦敦市相对富足, 其学校排名竞争更加激烈, 或者某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表示担忧。而这样做的结果是, 付费聘请家教比例的激增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已经知道, 家境好的家长更倾向于私立学校, 并垄断了教学质量最好的公立学校。但好多家庭不会花每小时30多英镑的费用去聘请家教。”

英国教育咨询机构Fleet Tut ors的常务董事Mylene Curt is称, 近五年来, 家长聘请家教的比例每年同比增长30%。不过, 这个比例开始下降, “很明显是由于经济原因, 但伦敦地区的数据并未受影响。”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因素浅析 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经济因素;内潜性;学生造就投资

一、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本质与分类

(一)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本质。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是一国或一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所引起的收入增长与高等教育投资的比较,即高等教育间接产出与高等教育投入的关系。计量高等教育经济效益,首当期冲必须研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折算出潜在的贡献率,才能凭借这一条件同高等教育投入成本进行对比,来计算高等教育带来的的经济效益。

(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分类。

1.私人效益和公众效益。私人效益是指私人因受高等教育能力提高而获得的经济收入;公众效益涵盖私人不能独享,为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的收益。通常情况下,私人拥有的收益,要从个人总括收入流量中剔除与高等教育收益有关联的税的支付,这样分离出来的的高等教育收益则可归类于公众效益。两者比较,私人效益容易为人了然。

2.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显性效益是指由高等教育投入以外显方式所呈现的收益。其构成要素有二:首先是高等教育生产因素所直接生产的有益体现-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必然得到的消费利益以及获得的知识、技术;二是受教育者就业后所获得的薪金。隐性效益主要指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整体的促进及带来的经济增长两方面的利益。对显性效益的统计分析为计算隐性效益提供了直接依据,研究隐性效益需要度量高等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教育的裙带效应带来的社会收效。

当下,对于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有多种不同的统计手段,美国的舒尔茨将教育资本的增加看作是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自然的赋值,有的经济学家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归功于高等教育的提契,促进劳动生产率,进而拉动经济的增长,不一而足,计量依据的差异必然导致计量结果的径庭。

3.通货效益和物化效益。显而易见,高等教育投资所获得的私人、公众效益中直接以通货形式呈现的,称为通货效益,与通货效益相对的便是物化效益。利用金钱量化指标可以简化工作流程,并且计量结果相对准确,但物化效益的存在,可能因其展现形式的多样性给测算高等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在结果上产生误差。 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殊性

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一般人都知道投资与回报之间存在不对等关系,投入、消耗、收效的关系比较,实乃对经济活动的价值权衡。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可以直接依据报表、收据等直观的数据进行考核评估,而且,一般人都可以体会和理解。但对教育来说,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由于牵涉的方面比较广泛,无论从时、空、物、事的哪一个角度都具备多元性,繁复性。所以,要想准确计算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迟效性和迂回性。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固定的生产周期,决定了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策划投资、消耗并预期回报的效果,这可用按周期内国民收入新增量的大小来判断投资经济效益的大小。可教育则是连续投入,劳动者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却是一个缓慢是放的过程,只是简单地将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按部就班照抄计算企业的方法、无异于刻舟求剑。同时,培养专门的人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生从蹒跚入学到翩翩学者,抑或一技娴熟,总得十几年,甚至更久。这期间还得将其无意愿参加的时间计算在内,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迟效性值得体味。另外,高等教育除却其以物化的形式展现直接效益外,因教育本身的观念性。可间接影响经济,而这一部分收益效果往往不易察觉。

(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包容性。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其作用并不能与直接的物质资料、货币所直接带来的效益等价齐驱。因为,人的价值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当然,价值的创造与人的素质有关。素质源出何处 教育。教育的获得并不是无偿的,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一种消费活动,它为受教育的人提供需求,但它主要是一种投资活动,这种投资对个人和社会在将来是会得到回报的。教育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在当今社会成为许多明智人士的聪明选择。

高等教育提高了的生产力。同等投入的收益效果,因劳动力自身的智力因素和能动性相较单纯累积劳动力和机器设备的数量会更明显,正是认识到科技技术的巨大的促进生产力的作用,我国才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

(三)专门人才的非速成性。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生力军便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聚集着一大批精英人才,它们的产品也代表着世界经济的含金量和高质量,毋庸置疑,这些只有高级的专门人才能够做到但专门人才自身的高素质并不是速熟食品将熟不熟之际,加把火就清香四溢。需要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之上的精雕细琢。这样的人才才会承担各行各业重任。这也决定了专门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

三、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探源

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什锦杂烩,要想理清其中关系并非易事。我们只从投资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做如下浅析。

(一)教育投资。从投资与回报的角度来看,对高校的教育投资是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的因素。因其投资主题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企业或个人,社会团体等。教育投资力度直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物质保证。由于我国办学体制一直是集权管理,高等教育的投资也一直国家包办。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改变,高等学校的投资才开始多元化。

(二)学生造就投资。高校的学生造就投资涉及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核心问题。正在运行的高等学校设备,并不是一次性使用,往往一次投入多次使用,并且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和使用价值不变。如果全部摊到一个时期的总体投资,势必会造成教育成本的倾斜、采取逐年逐期按实际折算。这样才会体现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产品的社会主义属性,高校学生的早就投资应以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应当消耗来计算。这样也才是有理。

(三)专业开设。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符合市场潮流的相关专业的人才。纵观我国高校各种专业开设有些已然过时,但有的大学只有靠这些专业支撑才能运转。另外,有些大学根本无需建立,可地方政府为标榜政绩依旧拿出财政维系这种累赘,势必造成资金的无用率,肯定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产生整体拖累。

(四)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存在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不同,产生的经济效益会不同,集权式的管理,可能存在人浮于事的弊端,放权式的管理可能存在财政紧缩的风险,究竟如何管理,值得高校管理阶层制定相应的政策。(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

参考文献:

[1] 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思考 陈卫强 199104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财政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张宏霞 经济与管理 200904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篇3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已经有总量问题转为结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对现在经济巨额够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始成为中国目前重要的战略任务。

关键字:经济 增长 因素 产业结构

【分类号】F124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无论是从经济规模、经济竞争力,还是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如何维持中国这个全球性大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我们面临的战略问题,而这其中,构建一个具有强大资源配置功能且能有效分散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实现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的战略匹配,则是战略中的重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已经有总量问题转为结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对现在经济巨额够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始成为中国目前重要的战略任务。

根据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面临升级

(一)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可以分为横向不合理和纵向不合理

1、横向不合理是产业内部之间发展不合理,企业竞争扭曲,现阶段我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参与国际分工时主要是简单的加工,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主要是依靠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生存,竞争力很低,很难在国际市场中同外国去竞争。

2、纵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三大产业之间发展不合理。我國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是国家的基础。发展第二产业几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基本上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是以资源为代价的,例如生产型企业,我国钢铁生产在世界上占有重大份额,但是生产效率较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此外第三产业刚刚起步,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发展不完善,在三大产业中占有较小份额,在当前市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世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我国产业发展继续调整,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所以中国只有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自主创新力和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真正的优势。首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特殊就业阶段,矛盾冲突高发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不同的产业结构选择,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不要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产业的结构调整

中国第三产业非常落后,和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所以产业结构性调整解决就业的潜力非常大。同时,中国经济一定要保持相当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集约型增长方式代替粗放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进经济增长方式,化传统经济模式微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二、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在当今世界竞争中,科技水平的竞争仅次于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培养。所以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放权,统一的教育模式,呆板的培养方式造就的是一样模式化的人,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投入和所期待的结果又很大的差距,到现在许多的学校乃至社会都在追求高学历,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所谓高学历,而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社会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的进步,虽然离不开高学历的人,但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最适合的人,即合格的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等等,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社会的真正需求脱离开来,许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会发现,18年的教育和小学六年级的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就像硕士学位的拥有者在煤矿上的作用还没有一个干了七八年的小学生,他们就必须在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重新学习,适合这个社会的技巧,这无形之中我们在通过教育来浪费一代代人的年华,也在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教育改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战胜当前这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更加注重利用科学技术寻求突破,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尤其是加大对产业中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发展自主性经济,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比较高的位置,以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当量资金的涌入,带来房地产的泡沫经济,房价迅速增加)

股票市场发展和房地产发展及其变化,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刺,激起来的大量投资资金,有相当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部门的投机活动,只是虚拟经济的价格迅速曾峥大大冲淡了实体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当前经济复苏的虚拟比例部分不可忽视,同时也埋下了资产借个增长过快可能最终拉动整个通货膨胀的隐患,大量中的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既分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又增加了故事的不稳定性,是当前内地房地产一时出现很不正常的繁荣镜象,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实行宽松货币政策)

当前全球经济景气度大幅降低,使过去被高增长所掩盖的结构性问题得以暴露,也是粗放型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重大警示。当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高增长循环后,以出口为导向的过剩生产能力难以在短期内被国内市场所消化,经济就必然面临着低增长和通缩的压力。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迟滞、资源制约(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外部环境变化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等因素将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国民的收入支出结构,切实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我们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要抓住机遇、化“危”为“机”,成功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因素不仅仅是上面所列出的,还有很多很多,并且这些因素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一个整体影响甚至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不是从一个方面就能解决,应该从整体社会效益出发,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事项清单下一篇:高血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