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外宣十篇

2024-07-04

英语外宣 篇1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对外宣传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外宣传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对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外宣翻译这一环节成为重要的交流纽带, 我国的各项成果通过外宣翻译活动得以在许多国家传播, 促进了我国与外部世界更好的交往,加强了我国的软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外宣翻译工作已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错误和问题。高素质译者队伍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仍是外宣翻译的中坚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在外宣翻译方面的教学, 从而减少因为在译文中出现的错误而导致的负面效果,是教育工作者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外宣翻译

《宣传舆论 学大字典》 中对外宣 传的定义 是“面向 国际社会的宣传。包括向外国宣传本国的方针政策、国内情况和本国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刘建明,1992)。外宣翻译则是翻译的特殊形式,黄友义(2004)将外宣翻译界定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需要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就是外宣翻译”。

目前,外宣翻译这一术语的英译仍不统一。李崇月、张建(2009)认为汉语 新术语的 英译不但 要弄清其 具体含义 , 还要参照英语中类似术语的构成方式, 使译文符合术语命名的规范。所以,宜译为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外宣翻译就广义上 也可译为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或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外宣翻译涉及范围很广,囊括方方面面的知识,要求读者一定要接受到译者的意图,绝不能逐字逐句英译,这样会成为对外准确了解中国的障碍。还要求译者有着极强的政治警觉性,译文用语体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绝不能因为疏忽大意使得国家利益受损。奈达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读者反应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认为评价译本的优劣要看读者的反映是否与源语读者的反映大致相同, 翻译就是交际,翻译归根结底是为读者服务的,因而翻译应以译文读者为中心。也就是说,译文要有可接受性,所有的信息必须对接受者有用且相关, 这样才能让外国读者客观真实的了解中国的情况,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二、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段连城先生(1990)将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错误称为“甲型病状”,将一些拼写无误语法正确,但对于外国人来说是难懂或不懂的错误称为“乙型病状”。第一种文字文法的错误,就是语言内的错误,主要是由译者的专业素养不高基本功不扎实所致。第二种则属于语音外的错误,主要是因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有一定的缺失。

第一类语言内错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出行住宿时, 酒店“hotel”常被写为“hotal”。吕梁常见的错误“LLiang”,正确的应为 “Lv Liang”。在精美 的笔记本 上 ,“beautifullife”错误的印 刷为“beautful life”。另外 ,在语法上也有 很多错误,比如:单复数不分、缺少冠词、词性混乱、事态错误,等等。“Chinese food”被标为错 误的“China food”,“Chinese”才可以做形容词。 “district”本身是名词,是地区、教区、行政区的意思,却想当然地创造出“distriction”这样的词。

第二类错误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错误, 拼音和语法上没有问题,但在用词上欠缺,读起来使人费解,“中式英语”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形式上是英语,但在习惯搭配上又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这主要是受母语干扰,生搬硬套汉语的习惯用法而违背了英语国家文化习惯。绿色环保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那么,“绿色旅游”被想当然地译为“green tourism”,实则为“ecological tourism”。公共场所的标识语“闲人免进”被译成“Idle person not allowed”,正确的译法应为“authorized persons only”。还有如地 铁的“西南 出口”、“西北 出口”译作 “wessouth exit”,“west north exit”,西方国家表 示方位的 词恰好与 中国的习惯表述相反, 应译为“Southwest Exit”或者“NorthwesExit”。

三、外宣翻译与英语教学

从前面所述外宣翻译常见的错误中可以看出, 译者的水平和素养是极其重要的, 译文的高质量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译者,语言文字仍然是最基本的。专业英语教学在课堂内更应注重灵活运用词汇和短语搭配, 并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词的不同意义, 再不能以简单的教授中英释义或成篇的翻译为主,改变策略并不是越过词汇搭配,更深入地探究词语运用的具体情境,由此,更深入地对句子及篇章进行重点教学。客观来说,中国学生的语法笔试成绩总体上很好,但是从外宣翻译的实际结果反映出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语法条条框框的掌握与真正运用到翻译实践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除了在课堂内的积极引导和深入教学之外, 课堂外的工夫必须加强,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否将所学的词汇搭配句子灵活的运用到翻译实践上, 才是检验学生是否已彻底掌握的标尺。教师应选择翻译材料这些真实的情景供学生训练,这些材料涉及航空、交通、医疗、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旅游等各个方面,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字幕翻译,等等。通过实践,学生对自己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自我评估自我学习之后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这样才能使语言分析和运用的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针对外宣翻译语言外的错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外国人与中国人在认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文化习俗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始终都要有“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识,这种跨文化的意识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而在我们的英语专业教学上,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翻译为主,对于外宣翻译这样实践性很强的文本不够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变“以文本为中心”为“以读者为中心”,明确区别文学翻译与外宣翻译的特点,在翻译实践中培养外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对外国文化讲解的环节,中外文化对比差异,本身也是对本国文化的思考。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学”、“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课程, 学生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等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从而更好地达到传播的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跨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结语

英语外宣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广播外宣工作也逐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以下简称国际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以下简称中央台) 等国家级电台参与扩展到各级地方电台, 形成了广播大外宣的机制。国家级电台与全国各级地方电台联合起来, 利用国家级电台数十年的外宣经验和全国各地丰富的新闻报道资源, 形成强大的广播外宣合力, 在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不断涌现、媒体越来越多的形势下, 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广播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对节目进行创新, 广播外宣工作不断发展壮大, 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 各级地方电台纷纷加强对外宣传工作, 把外宣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规划, 设立专门的对外宣传机构, 为外宣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当地的外宣工作也起到了为地方中心工作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平顶山人民广播电台也不例外, 近年来, 该台紧紧围绕全国、全省外宣工作重点, 坚持“内宣外宣并重”的原则, 不断加大对外宣工作的投入, 从事广播外宣的同志很快适应了工作, 由该台采制的本埠新闻逐渐从省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广播专题《乡村教师任宗毓》、《牡荆花开》、《镌刻着诚信的黄泥强》等多篇外宣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新闻奖。

总结起来, 笔者认为, 地市级电台做好外宣工作首先要增强“外宣就是政治”的意识, 正确认识广播外宣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外事无小事, 外宣同样无小事。电台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特殊优势, 广播外宣同样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电台外宣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 其具有敏感度高、涉及层面多、传播力影响力巨大的特点, 直接关乎国家、地区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所以重不重视外宣工作, 不仅体现着本埠对改革开放的态度, 而且也关系着电台的发展。

地市级电台所承担的外宣任务一般包括为省级电台、国家级电台供稿, 办好自身对外宣传节目两项。所以地市级电台必须增强“外宣就是政治”的意识, 坚定立场,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 加大向全省、全国、全世界介绍当地的力度, 坚持外宣报道所应遵循的原则来做好外宣工作。在融入针对世界听众的广播大外宣格局中时, 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原则, 讲究宣传策略, 减少对外意识形态的宣传, 加强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介绍, 减少涉及意识形态的报道, 增加介绍本埠开放政策、建设成就、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典故等内容, 巧妙地对外展示本埠各项事业发展成就, 使外宣报道生动鲜活, 受众乐于收听;给省级电台和国家级电台供稿时, 则要充分了解全省、全国当前宣传重点, 熟知他们的用稿要求, 再根据当地外宣工作重点, 立足当地找准特色, 既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代表外宣工作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 抓好“拳头产品”和“亮点工程”的宣传, 又要善于总结建设发展中的全面经验, 挖掘出鲜活的、价值更大的新闻来。

另外, 地市级电台要加大外宣投入, 逐步改善外宣工作条件。为了做好外宣工作, 地市级电台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外宣队伍中来, 加大综合素质建设步伐, 经常对他们进行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保持他们旺盛的活力和战斗力, 以适应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需要。毋庸讳言, 现在除了平面媒体、影视媒体发展活跃外, 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电台外宣工作面临着挑战, 同样也面临着机遇。地市级电台要全力保障外宣从业人员的工作需要, 除了加大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投入外, 还要在设备投入上下功夫, 加快对现有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步伐, 配足配好采编播设备, 保证外宣从业人员可以随时借助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工作。

那么, 作为电台外宣的直接参与者——地市级电台的外宣从业人员, 该如何提高在上级媒体的发稿率呢?笔者认为, 不外乎以下四点:

在选材上要巧打“特色牌”, 发挥地域优势, 发挥第一手资料“鲜鱼” (新闻素材) 多的优势。相对于省级电台、国家级电台掌握新闻资源的全省高度、全国高度、国际视野来讲, 地市级电台无疑处于劣势, 但是各地都有自己的特点, 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由于工作生活在本地, 地市级电台的外宣从业人员有对本地情况熟悉的先天优势, 地市级电台完全能够抓住“特色”这个外宣的灵魂, 向本地以外的受众宣传自己的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建设成就、事业发展等, 从而树立良好的地方形象, 服务本地的发展建设。

平顶山人文历史厚重, 矿产资源丰富, 全国知名企业较多,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充分利用这些最容易出新闻的资源优势是平顶山人民广播电台外宣工作一直坚持的做法, 外宣从业人员往往把从基层抓到的“活鱼”、“鲜鱼”与上级媒体的约稿要求对照, 从中挖掘出一些好稿件。

2005年1月9日, 笔者在一个私人聚会上得知, 2004年平煤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形势不错, 有关数据正在统计中,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 一吃完饭, 就马上去深入采访。“平煤集团销售收入一举突破百亿元大关, 实现了110亿元的骄人业绩, 成为河南省首家销售收入超百亿的煤炭企业;在去年最后两个月限产的情况下, 集团原煤产量、利税总额增幅喜人!”笔者根据采访到的这些资料, 加上集团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立即写成《平煤集团强力打造“中原煤炭航母”去年销售收入一举突破百亿元大关》传给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以下简称省台) 。第二天早上, 该稿作为《河南新闻》节目的头条新闻播出。

在报道时机上要能打“主动仗”, 善于在新闻时效性上取胜。平顶山是中国煤炭工业城, 同时也是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 所辖的各县 (市、区) 也各有特色, 所以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不断在平顶山市举行, 抢抓新闻争取在第一时间向外发稿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每逢节庆活动, 我们都提早与上级媒体编辑部联系, 报上选题, 然后马不停蹄地采访报道, 实现了节庆活动与外宣报道的互动。

在外宣渠道上要能够借助“外力”, 加强与上级媒体联动协作, 不断扩大地方外宣的影响。地市级电台由于受传播途径、受众范围、传播理念等多种因素制约, 往往很难达到对外传播的效果, 增强与国家级电台、省级电台的联动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 平顶山人民广播电台与省台搞了多次并机直播活动, 如历届华合论坛的开幕式、高峰论坛, 省台名牌栏目《政府在线》特别节目等都很好地宣传了平顶山。不仅如此, 近年来, 平顶山人民广播电台还不断拓宽外宣领域, 逐渐融入到国家大外宣的体系中, 加强与中央台、国际台的合作, 努力把发自平顶山人的声音传送到国家级电台, 达到“让平顶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平顶山”的目的。《乡村教师任宗毓》、《牡荆花开》、《“免费午餐”的河南实践》、《马街书会700年吟唱不绝》等专题稿件在国际台《中国之窗》节目播出, 作为地市级电台, 我们能在每年河南省播出的12期《中国之窗》节目中占得4期实属不易, 是我们走向大外宣的成功尝试。

在素材积累上, 善于以“适销对路”的作品满足上级媒体的约稿需求。由于身在基层, 手头自然掌握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地市级电台外宣从业人员要善于积累素材, 特别是对那些“活鱼”、“鲜鱼”, 要仔细地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 建立起自己的资料库, 以备上级媒体的约稿需求, 使自己的作品总能够“适销对路”。

如笔者采访过的叶县孤寡老人王丙心, 他有着一手捕鱼的好手艺, 可为了做摆渡人方便北汝河两岸群众, 不计报酬21年倾心义务摆渡, 70多岁了仍不愿住敬老院。当接到中央台《难忘中国之声》之中国人版的约稿通知时, 笔者马上开始梳理老人的资料。中央台要求内容少而精, 突出现实生活, 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命运理想。笔者感觉王丙心虽是一名普通人, 但是有故事情节和细节, 事迹典型, 他的语言朴实, 录音也相对比较经典。于是笔者马上根据要求组织稿子上传中央台, 很快得到审定播出。

近年来, 借助网络技术, 省台和地市级电台联络更加便捷, 网上传稿系统、QQ群的建立, 方便了编辑老师们和地市级外宣从业人员的在线交流。通过网络, 地市级电台外宣从业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编辑意图、约稿要求, 完全能够在找好广播与外宣的最佳结合点、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 发挥优势, 不断扩大地方外宣的影响。

英语外宣 篇3

关键词: “中国英语”翻译    外宣材料    翻译策略

1.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发出的声音日益受到重视,在对外宣传中,“中国英语”成为必然。一方面,大量具有中国政治经济特色的概念与现象需要用英语表达,向世界传播,另一方面,受译者语言、思想、思维习惯的影响,外宣材料的英语译本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中国烙印。“中国英语”承载的中国特有语言文化为英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趋势正在改变人们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同时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加色彩斑斓”。

李文忠先生把“中国英语”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人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1]。

本文以翻译研究的杂合理论为依托,以2013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认真研读了其中的英文版本,对其中的中国特色表达进行了整理归纳,从词汇层面对其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2.词汇层面的“中国英语”

正如许多学者提出的一样,“中国英语”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因为大量富含中国特色的文化专有项在英语中没有对应项,在外宣翻译中,我们要将这些中国的政策、制度、特有事物向国际传述,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中国英语”。如外宣文本中众多的中国文化专有项的英语表达,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国务院总理(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全国政协委员(the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十一五”规划(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党的十八大(the Party’s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党的政策(the Party’s policy);户籍制度(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一提到“党”或者“我党”,毫无疑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其英语对应词为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简称CPC。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中,采用了“党”的直译——the Party,用定冠词the限定该party只能是CPC,体现了中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根本不同。

3.“中国英语”翻译策略

在翻译策略上,词汇层面的“中国英语”翻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直译

所谓直译,指的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将译入语与原语直接对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的特征。具体到外宣材料的翻译,即将中国特有的政治性称谓、提法等专有名词,按汉语的本义和结构,按英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直接翻译成英语。直译的方法在保留了汉语文化特征的同时,遵循了英语的表达形式。但是在选词上,外宣材料的翻译应特别注意同义词之间的鉴别。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人民利益    the people’s interests

民族区域自治法    the Law on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城镇居民    urban residents

农村居民    rural residents

上述例子中,“人民”被直接翻译成people,该词兼有人、民族等概念,淡化了“人民”一词所蕴含的强烈的政治色彩,更易于被西方社会接受。“民族”一词采用了ethnic一词,该词蕴含了基于同一社会、文化、国别等内容之上的同一社会群体,充分体现了中国是由多个民族构成的,但同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治内涵丰富。“居民”一词则直接采用residents,表示居住在特定地方的,有着固定住所的人群,没有政治色彩。

3.2意译

意译是一种很常见的翻译策略,即在英语表达中,借用汉语词汇,产生新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政治色彩不同,直接翻译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难甚至误解,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原语所表达的意义用英语进行解释,从而达到晓畅明白的目的。意译强调的是内涵意义的传递,而非字面形式的对应。在外宣材料翻译过程中,因其所蕴含的强烈政治色彩,加之中西政治观念的巨大差异,或因中国特色国情,很多专有词汇或专有项不能用直译的方法。例如: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s working in cities

保障性住房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units

棚户区改造housing units in run-down areas were upgraded.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the basic state policy on family planning

保障性安居工程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上述这些专有词汇在英语文化背景中没有直接对应的部分,如果直译,仅仅翻译出字面意思,没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读者会产生理解上的困惑,如:“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译为“urban residents having difficulty finding jobs”,通过对“就业困难”的解释,易于读者理解。“计划生育”在国内长时间以来是个敏感的话题,直接翻译成“childbirth according to plans”或者解释性翻译为“one family is allowed to have one child”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其翻译成“family planning”,更易于西方人士理解和接受。

3.3解释性翻译

该翻译策略与意译有相似的地方,但截然不同。其重点在于译者充分把握原文的内涵和实质后,在译文中做出必要的增补与解释。这种翻译策略适用于中国特有现象的缩略表达,或特有的经济文化术语。这些词汇对于缺少文化背景的译文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其真实内涵,如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绩效工资、国家助学制度等。其中“五保”是个社会救济概念,指“我国农村对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保障的成员实行的社会保险,即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五个方面”。如果直接翻译成“the five guarantees”,西方人士就无法理解其内涵。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其进行了解释性翻译,译为“infirm rural residents assistance in the form of food,clothing,medical care,housing,and burial expenses”,将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释,便于理解。“绩效工资”是新近出现在汉语里的词汇,主要是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群体原来采取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工资方案进行改革,将这些群体的业绩纳入考核的范畴,按劳取酬,所以翻译时采用解释性的方法,译为:“The pay is linked to their performance.”“国家助学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经济上的支持,为大中小学困难学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所以可以翻译为“the system of state financial aid to students”。

上述译文在对原语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对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政治因素进行了剖析,通过解释使译文更易于外国人理解。但是不难发现,解释性翻译存在冗长、拖沓的弊端,不应该大范围采用。可以预想到,当我们的对外宣传足够频繁,外国人士对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表达足够熟悉时,解释性翻译就可以被直接翻译或者意译取代。

4.结语

“中国英语”的产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特有事物进入英语表达,在外宣材料的翻译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翻译对象,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方能够恰当地传情达意,向世界介绍中国,使世界认识了解中国。当然,中国英语的翻译不能局限于词汇层面,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会进一步探讨诸如句法、语篇层面的中国英语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马文丽.传媒翻译中的“中国英语”[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8.

[3]邱立中,宁全新.“中国英语”质疑[J].外语教学,2002(6):23-26.

[4]王弄笙.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J].中国翻译,2000(2):31-34.

[5]闫永林,何霜.中国英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J].理论与研究,2010.12.

[6]杨莉,曾剑平.从词汇层面看中国英语的翻译策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

[7]周吉.《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中国特色政经用语的对等翻译[J].广西大学学报,2006(10):167-169.

英语外宣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不仅与企业自身息息相关,还涉及到国家的.对外形象问题.但是企业在对外宣传中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外国顾客往往被不确切的宣传翻译所误导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中式英语的普遍存在就是其中一个.然而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不合格宣传翻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陈述企业对外宣传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 者:徐晟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商场现代化  PKU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06 “”(9) 分类号:H3 关键词:企业   外宣翻译   中式英语   负面影响   改进措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图书馆公共关系现状和发展策略

★ 论文:浅谈电力营销现状与营销策略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及赏析

论太极拳的外宣翻译 篇5

1太极拳外宣翻译的难点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好比镜子或影集, 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1]”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支脉, 太极拳把语言与文化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 使它的外宣翻译显得内涵丰富, 充满挑战。

首先, 太极拳“是以儒道家思想为基础, 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术、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等所创立的拳术”[2], 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被体现到各种独到的言说之中。例如, “不可有力, 不可无力, 折其中而已”, 这一用力原则正是儒家中庸之道的运用;“立身中正顶头悬, 腹内松静气腾然”, 这一起势口诀正是老庄虚境学说的物化;“以慢生柔, 以匀求活, 柔极生刚, 刚柔相济”, 这一运动特点与中医“入静”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至于“借力打力”、“一动无有不动”、“四两拨千斤”等拳理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长期沉淀与精髓体现。

其次, 除了凝聚文化的各种言说外, 太极拳里更具大量有国俗语义特点的词语。“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 它反映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 具有民族文化特色。”[3] 这类词在太极拳基本概念和拳式名称里最为突出。例如, “太极”本是中华文化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 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太极拳之所以称谓为‘太极’, 无非就是通过‘动之则分, 静之则合’的修练达到‘一羽不能加, 蝇虫不能落’的太极状态。[4]”再如, 太极拳概念“八门五步”是按“八卦五行”的区分和变化规律通过取类比象进行推演而出的功法, “八卦”正是中国古代象征意义符号, 而“五行”则是中国古代物质观。此外, 医拳同源, 中医概念“阴阳、精、气、神、意、虚、实”等也是太极拳的基本术语, 而太极拳里的“巨阙、命门、丹田”等穴位也正是中医经络学里的名称。至于拳式里的国俗语义词更是不胜枚举。例如, “揽扎衣”反映着明朝男子撩衣应战、沉着冷静之英姿;“玉女穿梭”使人联想到古代美女翩翩之舞动;“青龙出水”里的“青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 “金鸡独立”里的“金鸡”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还有“金刚捣碓、五龙捧圣、老君炼丹、仙人过街、丹凤朝阳”等, 它们无一不在凸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审美。

综上所述, 太极拳用身体技能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生命智慧和哲学思想, 它的文化归属性造成了其语言的独特性, 很多言说和概念名称在西方文化和语言里属于空缺, 它们正是太极拳外宣翻译中的难点所在。

2太极拳外宣翻译的要点

外宣翻译是指将汉语译为外语 (这里指英语) , 以外国人为对象, 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以宣传中国为目的的翻译。基于外宣翻译的这一所指和太极拳翻译的难点所在, 笔者认为太极拳的外宣翻译应重视三点。

2.1 保留中华文化特色

优秀的译语应力求与原语达到最贴近的自然对等, 这种对等既是语意也是文化风格的对等, 所以, 在翻译中应重视对原语文化的保留, 外宣翻译宣传的是中国, 所以中国的文化应用中国的声音或符号来传播。

太极拳孕育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进行英译时, 不能为了“走出去”而一味附会英语。例如, 为了回避解释的繁琐, 把 “手挥琵琶”译为“Play the Guitar”, “金鸡独立”译为“Rooster Stands on One Leg”, 这种简单处理牺牲了中华文化内涵, 也是对外国人的误导。为了守护这一拳种的民族特色, 可以借助直接转换和拼音等方式进行翻译。例如, 把“以静制动”译为“the Static against the Dynamic”, “提手”译为“Lift the Hands”, “斜飞势” 译为“Diagonal Flying Posture”等, 就是汉语到英语的一种直接转化, 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语的内容和形式, 能把太极拳的韵味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译语读者。再如, 把“太极”、“八卦”、“阴阳”等译为“Taiji”, “Bagua”, “YinYang”, “巨阙、命门、腰眼、丹田”等穴位译为“Juque, Mingmen, Yaoyan, Dantian”等, 就是通过借用拼音来处理“不可译”的词语, 这种注音法虽非最有效, 却能使译语显得易记易写又能保留原语完整信息。还如, 把“单鞭” 译为“Single Bian”, “手挥琵琶”译为“Play the Pipa”, “气沉丹田”译为“Sink Your Breath to the Dantian”等, 就是英语加拼音的义音混译, 这种译法可用于部分与英语吻合, 部分又与英语不等值的太极拳词语, 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汉语步入英语外来词的行列并维护太极拳术语的原始气质与色调。

以上“守护式”翻译可以使译语读者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领略中国文化的玄妙, 而这些由文化元素与语言概念共同建立起的“中式话语”可以帮助太极拳语言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有一席之地。

2.2 树立“受众内外有别”之理念

太极拳英译的对象主要是西方爱好者, 他们渴望更多的了解太极拳, 但受西方思维和语言习惯等的影响, 又可能因为不精通汉语或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式化”的译语对他们而言难免显得晦涩难懂。所以, 在进行太极拳的外宣翻译时, 应明确翻译的对象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 本着“受众内外有别”的理念进行“变通式”翻译。变则通, 变通策略就是对太极拳原语做一些非原则性的变动。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很多太极拳语言无法进行字对字, 词对词的直译, 音译又难以见词明意, 对于它们, 只能根据原语大意, 使用为译语读者所喜闻乐道的语言进行转化。例如, “两, 斤”是中国重量单位, 无论直译或音译都无法实现有效的语言转化, 所以, 根据以小力胜大力的基本含义, 把“四两拨千斤”意译为“the Minor Force Winning Energetically”更显简洁明快。“十字手”的“十”具有象形含义, 用“Cross”把它译为“Cross Hands”比用“ten”或拼音“shi”更显直观形象。利用意译, 虽只能保持原语内容, 不能保持原语形式, 但译文可以避免冗长费解或引起歧义。此外, 受文言特点的影响, 太极拳语言崇尚古雅, 行文简练, 遣词造句中常有很多省略。翻译时, 必须还原原语中的隐潜信息, 通过适当增补词语, 使译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大致相同的阅读感受。例如, 把“撇身捶”译为“Turn and Punch”, “左蹬腿”译为“Kick with the Left Hands”是分别通过增补“and”和“with”来满足译语语法结构的需要;把太极拳式“活膝扣足”和太极剑式“左右平带”译为“Keep the Knees Flexible and the Feet Solid on the Ground”和“Draw with the Flat Sword Left and Right”则是增加了原语中暗含或不需明说的语义;把“如封似闭”译为“Pull Back then Push, as if to Close”, “云手”译为“Move the Hands Like Clouds”则是出于修辞需要进行的增补。另外, 太极拳语言里有很多形象表达法和独特的文化概念, 在翻译时,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注释, 这种补偿性处理的关键在于把原语神韵直接融入译文。例如, “悬顶正容” 译为“Push the Head up; Be Calm and Natural”, 通过“Be Calm and Natural”对“悬、正”概念进行了注解;“海底针”, “金刚捣碓”分别译为“Needle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Using Fingers Like Needles to Spear the Opponent’s Crotch”, “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Pound Mortar —Stamp Foot and Hammer Fist”, 这种译法能生动展示这些招式的内涵和特点, 使西方读者既能明白动作的形式, 也能体会动作的内涵。

以上“变通”式翻译通过化隐为显, 变模糊为清晰, 保障译语更能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与语言表达习惯, 增强了可读性。

2.3 重视译者修养

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劳动。除了具备语言与知识基本功, 懂得翻译理论, 经常进行实践并熟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外, 作为译者, 还必须具备刻苦的钻研精神和严肃的工作态度, 这也是从事外宣翻译的译者必备的品质。

太极拳流派众多, 流派之间对运动特点、姿势要求、用劲发力等都有独到理解与说法。所以, 在做翻译时, 译者脑海里一定要清楚翻译对象的流派, 此外, 耐人寻味的太极拳语言也需译者的细细揣摩。例如, 太极拳术语里存在大量一词多义现象, “意义的分项缺少固定的标准, 粗细难定”[5]。以“虚实”为例, 它们既可表示实战中的“虚”“实”部位, 也可表示负担身体重量较多的腿为实, 反之为虚, 根据不同情况, 这组概念可译为“empty, full”也可译为“weight-free, weight-supporting”等。再如, 因为动作重点的不同, 太极拳里的“掌”也有不同的语义转换:分掌separate palm, 抱掌hold-ball gesture, 推掌push hands等, 对于这些有多重内涵的词语, “翻译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采用适当词语, 切忌一概而论。”[6]

总之, 为做好太极拳的外宣翻译, 译者在翻译前要能不辞辛劳, 查找根据, 充分领会原语含义, 否则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就匆忙下笔或开口, 很可能会陷入各种翻译误区, 直接影响太极拳知识的对外传播。

3结语

做好太极拳的外宣翻译是促进其国际化发展的保障, 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善于保留其独有的中华文化特色, 又要从外国读者的立场出发, 尽量确保译文通俗易懂, “更要在开口或下笔前勤查多问, 不畏难, 不草率。”[7]当然, 太极拳翻译工作有待深研, 在此过程中, 约定俗成的原则很重要, 对于一些惯用译语不要轻易改动。有关部门还可通力协作, 组织学术力量对太极拳翻译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 编写相关的翻译辞典等, 对太极拳语言的翻译进行规范引导, 使其逐步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刑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

[2]易鹏.太极拳的哲学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8) :122-124.

[3]吴有富.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

[4]石如平.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中庸思想观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1) :111-115.

[5]赵丽梅.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中医术语“同字异译”之现象[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 (6) :852-854.

[6]赵丽梅.浅析中医英语翻译障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 (4) :426-428.

会展外宣资料英译现存问题分析 篇6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进展加快, 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跨区域跨国界流动日益频繁, 在中国政府推行“一带一路”政治经济策略的今天, 会展无疑是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和展现中国文化的不二窗口。因此, 会展外宣资料作为跨语言, 跨文化的传播媒介, 不仅担负着推动经济繁荣的使命更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地区, 城市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外语水平直接影响其国际形象, 而会展的成功与否与外宣资料的传播效果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二、当前会展外宣资料英译存在的问题

1、单词拼写与语法错误

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在会展外宣资料英译中屡见不鲜, 这些拼写错误不仅加大了外国友人对译文的理解难度, 更是有损整个展会的国际形象。如作为2016年第十六届西博会参展商的川茶集团将自己的名字译为“Sichuan Tea Industr”其中industry的拼写是错误的。其简介中也有单复数不一致的情况, 如果译者严格遵守翻译“三步骤”即理解、表达和校对, 仔细检查译文的拼写和语法, 是能够避免类似错误的。

2、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往往是指不地道的, 混淆汉英两种语言表达结构, 生硬且拘泥于原文字句的英译。这种畸形的表达方式降低了译文的可读性, 导致译文在目标受众中接受度低, 不利于文化的正常交流和传播, 甚至会引起误会。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 作者明确指出译者如果想要传达信息要旨, 应该尊重译入语的语用习惯, 这样就更方便目标人群的理解。这就要求译者在译入语文化中找到原文的标准对应翻译, 而非单凭自己的理解去生搬硬套。

3、短溢现象

“短溢现象”是彼得·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方法》指出的两种常见错误, 即“过度翻译” (over translation) 和“缺失翻译” (under translation) 。过度翻译是指译文中所包含的信息远远多于原文中的信息, 而欠缺翻译则与之相反, 是指译文中所包含的信息远远少于原文信息。而在会展外宣资料的英译中, 缺失翻译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 许多信息和活动都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英译资料;而即使是有英译的资料, 英译的篇幅只有原文的三分之一不到, 但在英译惯例中, 译文的篇幅应是原文的1.5倍左右为正常值。如在西博会官网的简介中, 中文有960个字符, 其中详细了介绍了西博会的历史和特色;而英译版本只有245个字符, 省略了许多展览相关信息。这种信息缺失, 翻译不完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外宣资料的宣传效果, 无法对外商、外资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这是会展外宣资料英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会展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1、文化差异

因为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 在认知过程中英美读者时常无法理解语境, 从而引起了认知上的错误。“在展开对外宣传时, 翻译的时候往往是按照汉语字面的意思和语序结构, ‘用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 (丁衡祁, 2002:44) 。因此会展外宣资料的翻译不能逐字翻译字面意思, 更要用注释的方式解释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一些常在中文中出现的特殊结构应该打乱其结构, 将主要句意用流畅地道的英文表达出来。例如:“西博会秉承“共办、共享、共赢”办会理念”, 可以将其译为:“The WCIF was created on the belief to cooperate, to share and to win together with the its partners.”

2、重视程度不足

对会展外宣资料英译的不重视导致了上文所提及的“短溢”现象, 时常有信息表达不完整或重复翻译的问题, 普通议员并没有把会展外宣资料的英译与普通的汉译英区分对待, 没有考虑到会展外宣资料的功能是信息的传播和对外宣传, 其目的是让目标语受众通过译文准确无误的理解原文的信息要旨。为了履行这些功能, 实现这些目的, 会展外宣资料的英译往往涉及的知识面广, 商业性强, 专业度高, 理应由专业的译员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Hall, Edward T.Beyond Cultur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Print.

[2]Pinkham, Joan.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5.Print.

[3]Reiss, 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Print.

[4]方梦之.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5.8

[5]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研究与教育出版社, 2015.12

[6]衡孝军等.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1.3

英语外宣 篇7

外宣翻译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翻译形式, 其翻译活动几乎包罗各个方面, 小到公司宣传手册, 大到国家的外交公文。虽有不同, 但它们都以向外国进行自我宣传为目的。

有关外宣翻译的研究, 早期的文章大多局限在单一的框架之内, 近几年, 有关外宣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一些学者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外宣翻译。祝元娜在《论外宣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从语义翻译到交际翻译》中从文化层面来进一步探究外宣翻译。她以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作为切入点, 寻求处理好文化障碍的现实意义。有些学者则将外宣翻译与其他理论相结合展开研究。例如, 叶岚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原则。她认为外宣工作的目的要求原文信息传达具备准确性, 外宣翻译要以受众读者为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在与各国的交流互动中, 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的一部分, 充当了不可或缺的中介手段, 通过报纸报刊, 电视广播, 向外界展现中国独有的魅力。因此, 做好外宣翻译不仅是译者们的职责, 更关乎到了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关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问题。

2. 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

在《翻译问题探讨》这本书中, 纽马克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 而这两种翻译法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别。翻译学家杨士焯认为:“交际翻译注重译文的读者。读者希望读的是地道的译文, 流畅自然, 所以大量晦涩难懂的外来成份都转化入译入语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中去了;语义翻译则把表达的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 不允许对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加以改变, 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语义翻译注重词、句的语义分析, 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 (杨士焯) 。在两篇报告中, 不仅有大量客观描写和数据的陈述, 还有部分带有地域特色和本国文化的内容, 需要译者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在处理冗长、晦涩、表达不清的成分时, 则需要译者考虑到受众和交际的因素, 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

3. 译者主体性的定义和理解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 是联结作者与外国读者的沟通者, 也是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的中介。对于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 不少学者给出了他们的定义。许钧指出:“所谓译者主体性, 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查明建把译者主体性界定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据此, 我们可以认为译者主体性大多与译者的主观活动联系在一起, 又以具体的意识活动形态表现出来。从狭义上来说, 译者主体性也可解释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根据自身的能力对文本的吸收和输出。在本研究中, 笔者从意识层面出发, 将译者主体性理解为译者的文化意识和交际意识, 以此结合相应的翻译实践, 分析外宣翻译中所采用的具体策略。

4. 翻译策略

4.1 减译法

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修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词汇或者句子在汉语中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英文则可忽略掉, 译者若逐字逐句地照搬, 便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 所以适当的删减很有必要。笔者以下列例子为案例进行分析:

例1:原文:随着家纺企业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家纺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将被释放出来, 巨大的市场催生了产业集群。

译文: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designing and technological capacity of home textile enterprises, the huge consumption potential in its market is on the way to come out, thereby stimulating the industrial cluster.

在原文中几次提到了“家纺”这个词语, 它们在中文里有起到强调的作用, 但如果直译这几个词语就会造成译文的累赘。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遵循交际的原则, 过滤掉原文中重复的内容, 用its来指代前面提到的信息, 使译文更加符合外宣材料的交际功能。

例2:原文:我们力争将南通打造成中国最著名的家纺业的制造基地、研发基地、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 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家纺用品的供应商、市场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之一。

译文:We strive to make Nantong the most famous base for manufacture and research, the trade and display center of home textile industries in China as well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ppliers, a member of market trade and display centers over the world.

如果把“基地”和“中心”原封不动地译成和原文一样, 就会显得啰嗦, 虽然它们出现了两次, 但都是指代同一个地方, 所以只翻译一遍即可。

例3:原文:一时间品牌家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译文:For a moment, branded home textile products sprang up quickly.

原文使用了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品牌家纺出现的多和快。在翻译的时候笔者省略了对这一修辞的翻译, 直接以动词短语“spring up”来替代。这是考虑到源语料不像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是一种信息功能型文本, 以宣传和交际为主要目的, 对修辞和词藻没有过多要求, 所以应该对此进行适当的删除。

4.2 增译法

由于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的不同, 外宣翻译中有时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单词或句子衔接语义, 填补可能出现的语义空缺, 使译文语义更加明确, 合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增译可以把原文隐含的内容, 特别是有关的背景和文字信息, 用清晰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但原文的含义并没有增加, 只是凸显信息特征。

例4:原文:从产业和地区发展的角度看, 品牌的最高境界是区域品牌。一是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

译文:From the prospective of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reating regional brands is the ultimate goal.Then the following methods should be taken: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encourage the enterprises to manufacture products with famous brands.

原文读起来生硬, 不自然, 是因为两句话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我们都知道, 英美国家的人比较在意句子之间的过渡, 句子之间常用连词或者过渡句进行串连, 所以, 笔者在译文中添加了一个过渡句来说明接下来的内容。同时, 第二句话缺少必要的主语, 补充了“政府”之后, 句子就完整了。

例5:原文:二是对在钢丝绳行业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 积极配合, 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予以财政奖励。

译文:Second,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iscal rewards to the enterprises which have cooperated actively in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of this industry and extended their production scal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仔细阅读这一句话就不难发现句子中少了一个名词性主语。文本中有很多按条罗列的句子, 它们共有的特点就是缺少行动主体, 这在汉语中是很常见的。翻译这类句子时, 我们可以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联系上下文便知道这里的主语是当地政府, 补充完整就有了上述的译文。

4.3 释译法

释译法主要指在译文中添加注释来处理带有附加信息的原文, 着重点就在“释”字上。对译文增补加注, 一方面可以让目标语读者更清楚明白原文的意思, 另一方面能够使他们进一步接触异语文化, 适当地解释文化背景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例6:原文:2010年, “保增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不再被强调, 转而注重“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译文:In 2010, attention was shifted from“keeping growth”to“rearranging structure”and“transforming economic growth mode” (three different economic measures) in the Centr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Work.

原文中提到的“保增长”、“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人们熟悉的经济词汇, 但是对于大部分外国读者却是陌生的。笔者在直译出这些词语的同时, 以文化意识为导向, 考虑词汇的经济性质, 向读者加以解释。通过行内注释的方式, 简单地阐明了这三个词汇的含义, 读者亦可以通过此译文对原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不至于云里雾里, 然后胡乱猜测。

例7:原文:集群地规模以上企业纷纷以做大市场为中心、扩大销售为目标、推出新品为手段, 注重上下游链接和配套, 使集群地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6+1”的产业链日趋完整, 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竞争中优势明显。

译文:Those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follow one by one with a centre of enlarging the market.Driven by the target of sales promotion, they take offering new products as a method, and focus on the linkage and balance of the supplies and demands, so as to complete and perfect the“6+1”industrial chain where the product-design, raw material-purchase, producing, storage and freight, order-dealing, wholesales-mode management and the terminal retail are coordinated well.Thus they can gain big advantages in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ons in the post-industrialization age.

在原文中出现了一个专业性名称:“6+1”产业链, 根据内容可以知道这里的6+1指的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这七个工业流程。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外国读者, 他们既不曾接触到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也不了解国内的产业发展, 此时, 笔者在译文下方添加了这样的脚注进行说明:

“The‘6+1’industrial chain:It is put forward by Chinese economist Larry H.P.Lang.“6”refers to product-design, raw material-purchase, storage and freight, order-dealing, wholesales-mode management and terminal retail and the‘1’stands for producing, which is given more importance than the other six components.”

它介绍了“6+1”产业链理论的基本信息, 包括提出者、理论侧重点。加脚注的方式使得外国读者对材料中专业词汇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外宣内容。

结语

本研究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 基于译者的交际意识和文化意识来探讨进行外宣翻译所能采取的策略。笔者以南通两个产业发展报告的翻译实践为研究基础,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 从交际目的和文化解读角度来具体阐述如何运用这些翻译策略来更好地对外宣传南通的本地产业。

首先对译者主体性和外宣的概念和背景做出详细的阐释, 使读者对本研究有了总体的了解。其次介绍了相关的理论指导, 指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本次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并详细论述了译者的文化意识、交际意识等主体性作用对外宣翻译和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着重探讨了减译法、增译法、释译法在外宣翻译中的运用。

本次研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 将重点放在交际和文化解读方面, 探索这些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而这三种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在笔者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得出的, 可以满足对外宣传中交际和文化理解的目的。针对不同的文本和目的, 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也是译者做好任何翻译工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Newmark, P.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Nord, C. (1991)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Amsterdam:Rodopi.

[3]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中国翻译, 2003.

[4]杨士焯.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福建外语, 1989 (2) .

[5]查建明, 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中国翻译, 2003.

[6]曾小珊.关联理论视角下外宣翻译的译者主体性.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12.

俄罗斯:勒紧腰带撑外宣 篇8

11月10日,俄罗斯宣布推出新的国营媒体——斯普特尼克(Sputnik)新闻通讯社。“斯普特尼克”这一名字来源于当年苏联的太空计划,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的名字就是“斯普特尼克1号”。在同一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因为俄罗斯改变媒体管制法令,加强了对独立媒体的管制,CNN国际频道将停止在俄罗斯播送。

克里姆林宫的新“喉舌”?

斯普特尼克通讯社是由去年底成立的“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新创建的媒体品牌,主要受众群是外国民众。通讯社将在全球30多个城市开设新闻中心,一改“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成立于2005年,与“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没有直接关联)在莫斯科制作新闻再向全球传播的做法,直接把编辑部设在目的国。这些城市包括华盛顿、北京、开罗以及柏林、巴黎等几个欧洲国家的首都,覆盖面还将遍布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今日俄罗斯”新闻通讯社总编辑玛格丽特·西蒙尼扬就此表示:“显而易见,我们尝试从莫斯科进行外语广播,以此赢得他国听众,是不太有成效的。”

根据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总裁基谢廖夫在启动仪式上的介绍,斯普特尼克社将主要以广播和网络形式来报道新闻,也将创建手机软件并向社交媒体进军。目前提供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三种语言的信息专线,12月1日启动中文信息专线。而根据通讯社官网的描述,到2015年,该社将使用30种语言播报,每天在全球130个城市播报时间超过800小时。

“我们反对某些国家向全球进行‘侵略式宣传’,强行建设一个单极化的世界结构。他们干预到哪里,哪里就发生流血、暴力冲突和‘颜色革命’,甚至导致国家解体。

伊拉克、利比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叙利亚莫不如是。”基谢廖夫说道,“我们将提供另一种对世界的解读,世界存在这种需求。并且我们将敢于报道其他媒体缄口不言的事件。”

基谢廖夫还强调,对于将设立多媒体编辑中心所在的那些国家来说,斯普特尼克社并不是反对派媒体,而是同各方保持良好关系。然而,这位新掌门人正是当前世界上唯一受政治制裁的记者。今年3月,欧盟将基谢廖夫列入禁止进入欧盟人员清单之中。基谢廖夫是俄罗斯国内知名的保守派媒体人,他主持的节目对西方极尽批判之能事,同时非常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因而也深受后者的赏识。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第一时间浏览了斯普特尼克社刚上线的网站,称其设计显得很现代,极富现代感的商标设计和简洁明亮的网页风格甚至有些美国范儿。同时认为它似乎没有去年成立的“今日俄罗斯”国“我们反对某些国家向全球进行‘侵略式宣传’,强行建设一个单极化的世界结构。他们干预到哪里,哪里就发生流血、暴力冲突和‘颜色革命’,甚至导致国家解体。伊拉克、利比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叙利亚莫不如是。”基谢廖夫说道,“我们将提供另一种对世界的解读,世界存在这种需求。并且我们将敢于报道其他媒体缄口不言的事件。”

《看世界》2014年12月下25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总裁基谢廖夫际新闻通讯社那样态度傲慢,咄咄逼人。但文章作者表示,“尽管负责人声称,卫星通讯社的作用是向世界提供‘另一种客观的声音’,但其目的很明显,‘卫星’就是克里姆林宫新的‘喉舌’,而基谢廖夫可以视为克里姆林宫首席宣传员。”

在法新社看来,基谢廖夫是在“对美国旁敲侧击”,其背后是俄总统普京指责美国将自己的意愿通过媒体强加给别国,尤其在乌克兰危机期间。“这场危机让两国关系降至冷战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德国之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莫斯科与西方打起了舆论战——美国媒体将俄总统描绘成“手段强硬、单方面破坏国际法的攻击性领导人”,并指责俄罗斯为巩固内政而采取民族主义的宣传方式;而俄媒口中的普京是“致力于和平、并以其人道主义信念来结束流血冲突的政治家”,并对美国单方面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怀恨在心。

普京打响舆论“突围战”

普京对于国内媒体的控制自有其一手,以至于其拥有持续高企的民意支持率。然而,对于普京来说,真正有挑战的是国际范围内的舆论战,俄罗斯与西方的“舆论战”自乌克兰事件发生以来一直硝烟弥漫,这一年多来,在西方媒体的围攻下,普京也算是打出过“漂亮仗”,而他的杀手锏就是——“今日俄罗斯”。

普京在2000年上台后,就通过利用国营公司的资本兼并媒体公司,并以司法手段打击金融寡头,逐渐收回对媒体的控制权。仅两年后,70%的电子媒体、20%的全国性报刊和80%的地方报刊就已经属于国有。普京控制媒体的要点在于紧抓电视台,而对报刊和网络的控制较松,因为大多数俄罗斯人仍通过收看电视了解新闻。

2005年前后,普京完成了对国内俄语媒体的改组后,发现在国外,欧洲和美国主流媒体的记者常常将报道俄罗斯的关注点集中在车臣的人权问题、金融寡头被逮捕、俄罗斯民主制度衰微、官员腐败行为上,“这让普京感到愤怒,他觉得,俄罗斯没有西方记者刻画的那么不堪,于是,他决定创办一个让俄罗斯为自己说话的地方。”英国《新政治家》杂志在报道中写道。

于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就在这一年的12月10日开播了。普京直言,“今日俄罗斯”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要“打破美国人对英语媒体的垄断。”他决心把“今日俄罗斯”打造为“俄版的VOA(美国之音)或BBC(英国广播公司)”。“今日俄罗斯”不负普京之期望,它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出了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强劲的竞争对手:在美国华盛顿,观看“今日俄罗斯”的观众是德国公立国际频道“德国之声”受众的13倍,在英国,也有约225万到250万人收看这个频道。去年6月,它还成为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首个拥有10亿以上观众的电视频道。

去年12月,乌克兰事件爆发之际,普京签署总统令,撤销两家已营业半个多世纪的老牌媒体——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电台,重组为“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专门针对海外观众播放新闻。新组建的“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与“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没有关联,各自独立运作。之所以这样设置,除了因为整肃“体制内的自由派”俄新社及扶植亲信——被任命为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总裁的基谢廖夫外,还因为看中了“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在国际上树立的良好品牌。

与6年前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相比,这次的乌克兰危机中的“舆论战”或许有新的迹象。在俄格战争中,莫斯科虽然打赢了战争,却饱受西方媒体几乎一边倒的谴对于普京来说,真正有挑战的是国际范围内的舆论战,俄罗斯与西方的“舆论战”自乌克兰事件发生以来一直硝烟弥漫,这一年多来,在西方媒体的围攻下,普京也算是打出过“漂亮仗”,而他的杀手锏就是——“今日俄罗斯”。

2013年6月,普京参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演播室责。而这一次,莫斯科在国际上的声音显然要大了些。今年4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曾公开指责“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对乌克兰的报道不客观,存在主观臆测,歪曲了乌克兰的形象,并称其“一贯宣传普京的狂热路线”,是“俄罗斯政府财政支持的宣传机器”。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回应称,克里的指责“不可接受”,也“不文明”,是“诿过于人”。不过他认为,克里的指责说明“今日俄罗斯”已经对CNN及其他西方媒体构成了真正的竞争。

乌克兰危机让世界上更多人认识了“今日俄罗斯”,对此,《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也认为“普京打赢了舆论战”,其描述道,“出身克格勃(KGB)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将冷战时期‘烟雾弹’战术指南书上的灰尘掸去,为其涂上了一层昂贵的21世纪光油,利用24小时新闻、数字网络和社交媒体,为克里姆林宫的事业服务。”

“战火”延至国内

除了走外宣路线、重塑国际形象,从今年7月开始,克里姆林宫也开始加强对国内广播电视、电影艺术、互联网博客等领域的管控。在斯普特尼克社开张的同一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将停止CNN国际频道在俄罗斯的播送。CNN发表的声明称:“我们将中止目前的在俄播送合约,希望在适当时间重新进入俄市场。但负责俄罗斯新闻的CNN莫斯科记者站业务不受影响。”根据合约的内容,CNN将于12月31日在俄停播。CNN在创立三年后的1983年就进入了俄罗斯,至今已运营21年。虽然俄罗斯通信与大众传媒部表示,俄罗斯当前的法律并没有限制CNN在该国进行电视广播。但CNN的声明指出,近来俄罗斯公布的媒体管制新规是CNN撤出俄罗斯市场背后的原因。今年7月,普京宣布从明年1月起禁止私人付费电视频道播放广告,原因是“与其竞争对手相比,收费电视频道现在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因为这种频道既向观众收费,又向广告商收费。”这将令许多私营的地方电视台陷入困境。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电影行业的管理,未来所有面向公众的电

影,政府都有权审核和修改。

8月,克里姆林宫再推新的互联网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日均访问量超过3000次的博主必须向有关机构登记姓名。政府一旦认定博主发布的内容有违公共秩序,可以“不经审查或其他司法程序”做出惩罚。10月中旬,普京又颁布了新的媒体管制法案,规定外国人在俄允许持有的传媒股份最大限额从50%下调到20%。早在2010年,50%的限额就曾“逼走”VOA和BBC

等公司在俄的分支机构。外界认为,正是这一法案致使CNN不得不退出俄罗斯。《悉尼先驱晨报》评论称,CNN成了俄罗斯与西方“舆论战”的最新受害者。11月14日,俄总统图书馆宣布,为了让该国民众在网上获取“更详实可靠的信息”,俄罗斯决定建立自己的“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将俄最近的诸多管制称为“克里姆林宫重启了冷战宣传机器”。有同样看法的还有“德国之声”网站,该媒体称这是苏联时代结束后,俄罗斯发动的新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烈宣传攻势”。而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否认采取苏联式的宣传手法,称这些举措只有一个目的:保护本国主权。

“勒紧腰带”支持外宣

油价下跌、卢布贬值、西方制裁,俄除了走外宣路线、重塑国际形象,从今年7月开始,克里姆林宫也开始加强对国内广播电视、电影艺术、互联网博客等领域的管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在2014年年底退出俄罗斯市场,原因是俄罗斯调整了有关外资在媒体参股比例的法律当前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今年上半年俄GDP同比增长1.1%。俄经济发展部将今年俄经济增速预期维持在0.5%。俄财政收入也不理想。2012年时,俄预计2017年收入18.3万亿卢布,而未来三年预算计划2017年收入下降为16.5万亿卢布。而从2008年到2015年前,实际开支增长了27%,而收入总共仅增长0.8%。俄官方评价经济形势“有爆炸性危险”,一些专家

甚至认为已陷入滞胀。俄罗斯政府内阁在今年9月通过了2015年到2017年度的国家财政预算。在未来三年预算中,卫生开支减幅最大。给卫生领域的拨款连续三年削减,2015年只相当于2013年水平的78%,联邦医院的拨款比2014年削减40%;而教育领域的拨款将比2014年减少将近6%。

然而,俄罗斯用在对外宣传方面的预算获得大幅度增加。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明年将获得的国家财政资助比今年增长高达近30%,比乌克兰危机爆发前原来计划的拨款额增长41%,达到近154亿卢布。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表示,预算急剧增长是由于他们计划明年开办法语和德语电视广播。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明年预算增长幅度高达142%,达到65亿卢布。

从预算看,克里姆林宫仍然重视电视媒体,对各主要电视台的资助都有增长,但增长幅度还是远低于对对外宣传机构的拨款。兼有部分对外宣传功能,但主要负责国内的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经费明年比今年增长2.3%。其他几家主要电视台增长都在个位数。

效,因为许多人并不把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以及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及其下辖的斯普特尼克社当成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而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教授潘克耶夫则表示,世界形成了一种许多人称之为宣传战的形势,必须把真实的信息而非宣传送到受众那里,这就必须投入。树立国家形象也需要花销,而现在西方及其他国家已对俄形成了不完全正确的印象甚至存在偏见。为了传达真实的信息,有必要扩大信息空间。

早在2012年,普京就在《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一文中承认,政府在提升国家形象领域作为不大,俄媒体的国际影响力相对有限。“这是一个单独的复杂挑战,我们必须直面。”他认为,传统外交或不复存在,或发生实质变化,如今的重点是“运用软实力”。传媒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软实力”的组成部分。输出文化有助推介俄罗斯的商品、服务、思想,而输出武器或将自身意志强加其他政权,则可能收效甚微。不过,更加注重“软实力”的俄罗斯也没忽视大力发展武器装备,明年俄罗斯的国防开支比今年增长21.2%。俄罗斯战略学者科诺瓦洛夫说,在经济形势日益悲观,国家财政收入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普京大幅增加军事和对外宣传开支,是在走苏联的老路。

外宣工作总结 篇9

一、部门联谊活动的得失。

部门活动,作为一项增进部员之间相互情谊,联络感情的方式,其存在是必要。因此每个学期开展1-2次的部门活动,这样增进相互了解,尤其是同一级的同学,因为以后许多工作都是他们一起完成的。我们部门今年也开展了一些部门活动,但成效不大,分析原因:

①活动内容、地点受欢迎程度不够;

②时间安排不合理或经常性变更,使人失去兴趣;解决办法:

①根据他们的简历及平时相处时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活动;

②了解部员的时间安排,选一个大家都相对空闲的时间,做出决定后,尽可能不要随意更改;

部门联谊活动是消除工作矛盾,联络感情的工具,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力争做好。

二、活动宣传中的得失。

宣传活动,作为外宣部的重头戏。如何做好宣传,把活动的宣传做到位是每一个外宣部部员的职责所在。在此,以贵大青年10周年晚会为例,在活动的整个安排中,我们部员大家都集思广益,想出一系列的方法。因此,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每个部员,头脑风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校区宣传的协调以及统一安排上,没有做好,甚至有一些分歧。

我认为原因:

①部长及各个校区的部长之间的协商没有商量好;

②部员集体荣誉感不足,做事情存在推诿,退缩;

解决办法:

①在做一件大型活动之前,首先是各个部长协商,统一安排,做好计划;

②各个校区的部长起带头作用,安排好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并照顾好部员的情绪,充分调动部员积极性;

宣传要讲究新意、吸引人,应该尽可能告别传统的方式,独树一帜。

三、关于拉活动赞助的得失。

关于活动赞助,这应该是在活动开始之前,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它关系到活动的大小及多种活动方案实施时的物质保证。因此,拉活动赞助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在大一时,将拉赞助的技巧交给交给新人是维持外宣部以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这一点,我觉得做的不是很好。虽然刚开学时,将技巧交给了我们,但是缺乏实战的历练。我们虽然按照要求去试过,但是我觉得应该让我们新人从实战中学习,效果更好,单纯口头上讲述效果不大。因此,我觉得下一年,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①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交流经验的方式,让他们初步知道过程;

②此外,我们应该配上合适的情景模拟,让他们参与其中;

③最后,当然是实战体验,我们可以采用会的带着不会的,实际感受一下拉赞助的过程。

当然,在这之中,充分了解到各个部员的长处,以便以后,安排活动中,有侧重点。

英语外宣 篇10

一、多措并举, 推进对台宣传文化交流

南安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同宗同源。南安台高度重视对台宣传工作, 紧紧把握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抢抓机遇, 积极依托重大涉台活动 (如每年的“郑成功文化节”) 策划对台宣传, 充分发挥和调动记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深入基层, 挖掘线索, 做好、做精对台节目,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 电视纪录片《心愿》成功入围第九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 并荣获“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短片十优作品”、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外宣“彩桥奖”二等奖;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的广播剧《牵手》获得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评比一等奖;《中国梦·两岸情——2014年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特别节目》获得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评比二等奖;《圆愿》和《握手海峡——1983》分别荣获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评比三等奖……

二、创作精品, 提升对外宣传实力

近年来,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不断加强节目品牌创新力度, 不断提升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创作水平。对外宣传积极主动, 组织有力, 有力提升南安市的良好形象。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有多部纪录片 (专题片) 作品, 如《灯》、《心愿》、《武荣纪事》、《印迹》、《四郎探母》、《握手海峡——1983》、《南音传天涯菲律宾联故知》等, 分别获得了全国和省级、泉州级奖项。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8集系列广播剧《牵手》闽南话版, 是全国首部两岸合作的闽南话广播剧, 该剧已列入2014年国台办对台宣传重点项目。2015年, 又创作了4集广播剧《牵手》普通话版, 该节目已列入福建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精品节目, 向全国奖推荐。

2014年, 南安台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与泉州电视台新闻中心各栏目的上稿量, 分别位居福建省及泉州各县市 (区) 第一名, 并都得到了南安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三、广交朋友, 打造对外宣传平台

在提高新闻作品创作水平的基础上,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交流。在交流作品的题材上, 从原有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 逐渐向展示南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方面过渡, 作品充满了时代感, 不断展示南安发展的新形象。

近年来, 我台主动与国内外的一些主流媒体加强接触, 进一步搭建海内外媒体节目播出平台。首先, 积极统筹协调, 充分利用与上级新闻媒体良好的关系, 有效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 积极向上、向外发稿, 从而拓宽了南安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覆盖面, 扩大了南安在境内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 继续与中国黄河电视台联姻, 每年将南安台纪实性栏目《武荣纪事》所摄制的精品节目送到黄河电视台进行展播, 使南安的外宣影响力不断扩大。《心愿》、《灯》、《五十年风雨归国路》、《千年花灯映武荣》、《留住手艺——蓑衣制作》、《李良斗——从木匠到大师》、《守山人》等一批《武荣纪事》栏目内的优秀作品, 分别被中国黄河电视台SCOLA频道采用, 编排在《新唐风》栏目中, 传送至美国SCOLA卫星电视网播出, 进入海外观众的视线。南安台也由此荣获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中国频道·中国长城平台2012年度对外传播纪念奖。同时, 《武荣纪事》栏目还尝试与国际媒体交流, 栏目作品《心愿》入围第九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自此, 南安本土作品首次跻身国际媒体行列。

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虽然近年来我台在开展对台对外文化宣传交流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对台、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扩展;人手不足、经费欠缺、做好做精节目有些力不从心……要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归根结底, 需要政策的鞭策和支持, 如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支持等。

2016年,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突出新闻立台, 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把握时代脉搏, 坚持节目为主, 大力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 办南安人民爱看的广播影视节目。紧紧围绕南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认真履行职能, 大力发展广电事业, 努力提高影视文化软实力, 立足本土优势, 坚持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和载体, 整合外宣资源, 形成外宣合力, 为南安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一是注重平面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在继续加强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 积极拓展网络媒体宣传。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如今, 网络媒体正悄然兴起, 这种依托着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资源的新型宣传推广方式, 将凭借无法取代的优势, 成为这个时代最高效且制作成本低廉的宣传推广方式, 而且它的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 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可以说, 网络为我们的外宣工作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和可能。

二是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要抓住重大活动 (如“郑成功文化节”、“武荣文化周”等) 的时机, 进行专题宣传, 增强外宣效果。

三是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主动加强与省内外媒体的联系, 邀请他们来实地开展采访和报道活动, 拓展新的外宣渠道。

综上所述, 宣传工作作为一座城市的外部形象营造的重要环节, 必须要符合当代市场的需求, 才能够被更多受众所接受。在实际工作当中, 我们要想真正将外宣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 就必须积极创新外宣工作, 使其符合新时期的宣传理念, 并最大限度地展现我们城市的优势, 为一座城市的稳步发展添光加彩。

摘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树立地方良好形象, 是每个电视台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基层台, 县级电视台的外宣工作想要有所突破, 就要根据各地方的特色, 精心策划, 创新创优。只有这样, 基层电视台外宣工作才能出类拔萃。

上一篇:丧葬礼仪下一篇: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