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十篇

2024-05-2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1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1.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指引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要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个是指方法和手段, 即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运用的教学工具。

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有如下特征: (1) 学生能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明确目标,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怎么做。 (2) 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 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学生能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想一想, 能够进行反思。 (4)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因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学生特别期望能得到教师的帮助。 (5)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2.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数学的角度讲, 我们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特别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组织策略

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组织策略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我们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 基本目标和弹性目标。弹性目标应该抓住本节课的最有难点的一条或两条。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把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

(二) 备课策略

目前备课、教案的写作方法都需要改变。现在的教案, 基本来源于苏联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环节, 主要讲授, 是从老师讲的角度来设计的。新课程标准中, 明确强调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 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因此, 备课要考虑怎么组织活动, 要从怎么讲过渡到怎么组织活动。

提倡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反思的基础是课堂的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在反思的基础上作记录, 记录的目的是积累资料, 同时思考怎样能更好的教学。这就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三) 上课策略

上课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和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

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怎样讲, 一个是教师怎么问, 即讲授的策略和提问的策略。对于讲授的策略, 我们提出讲授要“精、准、活、趣”。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 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精、准”, 这才是有效的教学。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发展了思维。提问的策略, 我们认为提问是课堂的骨架。那么是小步提问还是大步提问好呢?有一个研究发现, 我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小步提问, 美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大步提问。如果只有大步提问没有小步提问也是不行的, 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怎样提问实际上反映了怎样引导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第一, 组织讨论的策略。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怎么组织讨论, 我们觉得有效的讨论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有效的组织形式;有趣的研究问题;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二, 激发学生思考的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指“思考的教学”。主要是指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活动中, 在数学教学中, 进行一些思考训练。这样的训练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思考训练作为一个课程内容来教;如西师版小数第四册中的探索规律;另外一种是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如解决问题的教学。第三, 布置作业的策略。我们把作业分为及时作业和长期作业。在“动手做”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 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也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环境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是思考的环境, 也就是一节课的思考度;第二是情感环境, 学生是否兴奋;第三是人际关系环境。建构教学环境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另外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通过教师的语言, 使学生敢思、善思。

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现代信息教育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恰当运用现代技术可促进有效教学。

(四) 评估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就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受益终身。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明白编排意图,设计有效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今后学习的关联作用及对今后踏入社会的用途。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在教学“6加几”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常规解法后,让学生明白教材编排意图,广开思路。有学生说出自己计算6+7的思维过程是6+6=12, 7比6多1,所以6+7=13。不难看出这个学生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势,运用了另一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而得出正确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解题中要教给学生“列式”、“分析图”及借助直观等思维方法,从不同变式材料中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训练,充分运用思维冲击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再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时教师把口算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及在本章节的安排目标向学生介绍一番,让学生明白教材编排意图,从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明白教材的编排意图,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遵循循序渐进,有效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活用教材,同时符合认知原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做到有章可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用表演、竞赛、演讲等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成绩逐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程序:采用了口算—用整十除—除数接近整十—除数不接近整十—商是两位数的方式,这样把难点突破,化难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发给每个学生25根小棒,让学生用5根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有的摆了一把小伞,有的摆了一个小人,有的摆了一个小飞机,笔者让他们上台分别展示自己的杰作并对其加以充分表扬。接下来笔者又出示了新的任务: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摆出相同的图形,既好看又快?学生不一会儿就纷纷举手,并把他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在作品中,5的乘法口诀一目了然。

三、注重解题多样,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设计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多层次、多方位,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让每个学生受益,让人人学会必需的数学,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笔者设计这样问题:“某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进行路面改造,计划修一条长150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学生尚未学习工程问题,解法一般为以下三种: (1) (1500-1500×20%)÷(1500×20%÷3)=12(天); (2) 1500÷(1500×20%÷3)-3=12(天); (3) 1500×(1-20%)÷(1500×20%÷3)=12(天)。

针对这些解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学生会很容易得出如下解法: (4) 3×[(1-20%)÷20%]=12(天); (5) 1÷(20%÷3)-3=12(天); (6) 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 (6) )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四、正确运用迁移,培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正确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而选择正确适宜的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笔者设计了“拍节奏”的游戏。笔者在黑板上板书音乐课上的节奏练习符号:丨×××丨,并让学生拍出这个音乐课上学习过的节奏。学生在笔者的指挥下,一起拍手,拍手的过程中,笔者突然叫“停”,然后问:“你们为什么拍得这样整齐?”学生都说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拍的。这时笔者又问:“如果再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要拍多少次?”学生回答是无数次。笔者再问:“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时学生明白了循环小数中的定义的含义。

总之,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从而熟练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与量发生长足的变化。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完善,我们一定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杜布森著.让孩子自信过一生.新华出版社, 2003.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刘维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 200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71-0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掌握各年级以及各阶段课程的目标体系

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就有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动力,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不会出现数学课堂教学的 “心中无数”、工作上“出力不出心”,工作态度上“应付差事”以及“一团乱麻”、“费力不讨好”的现象。这样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教学目标,就容易协调、加强、局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适用一般教学的材料,但它不可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能高屋建瓴,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围绕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科学地预设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可作如下组合: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底和高,计算出它的面积。问:一个平行四边形怎样分,才能得到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再问: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很快就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要求学生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列式计算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先剪后拼很容易知道一个三角形是整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乘积的一半。再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可知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在信息交流反馈中,揭示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借助旧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增强追求成功的信心。

三、在教学课堂过程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作为出发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和数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数学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教师务必要多多留意生活,应当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找到结合点,在教学课堂中引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使数学教学真正生活化。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行的结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度单位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来表示教材的厚度、直尺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操场的长度等,这就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意识到表示这些事物所使用的单位是不一样的,进而能够让学生在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和直观形象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新知识。

四、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让课堂教学以另一种方式得到有效的效果。

五、有效教学要重视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师生课堂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润滑剂。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交流为宗旨。有效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肯定、激励的作用,更具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甚至能调控和改善教学过程,从而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有效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灵活的动态存在。它存在的方式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去专研、不断的去完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有效策略 篇4

宁夏西吉县回民小学 金明强

摘 要: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一节课,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小结方法多样,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有效策略

一、课堂小结本身具有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等。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

其次,课堂小结不仅仅是课中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小结,更重要的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深化。它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堂内容的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把知识点由点状编织成网状。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加深学生理解,以巩固当前所学知识,使学生统揽知识要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还能保持和深化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掌握若干课堂小结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发展思维,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体。

二、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及原因

通过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和听到的各种公开课的观察分析,不难发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没有全课小结,就匆匆下课了,这样的课不能称之为一堂完整的课,更不可能称为好课;(2)、最后的小结差不多问的都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样的小结虽然改变了原来由教师一手包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时间恰当的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梳理,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指名几个学生蜻蜓点水般的每人说一点就过了,虽然学生能说出各个知识点,却很少能将知识点展开,更别说高度的概括和梳理了,结果全课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全课小结既反映了教师只重该环节的形式而忽视了其时效性,也反映了目前课堂小结教学的形式单一。

造成目前课堂小结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间上不能保证。课堂小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也使它必然成为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弱势群体”。

(2)、效果上不能马上显现。课堂小结对培养学生梳理、提炼和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的这种潜在的长期的效应不是在一两节课内就能显现的。

(3)、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往往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练习等环节的创新求变,却对结尾部分的小结很少讲究。

(4)、小结形式上不够丰富。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教师小结型和学生自主归纳型。

三、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为课堂小结这一环节预留充足的时间。

(三)、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小结形式。

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多样,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归纳点睛式

这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的方法,老师只需寥寥数语,提纲挈领归纳所学知识。但是老师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况、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归纳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还可以师生共同完成。一般是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如果总结得当便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例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可以提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总结:①比的读法、写法,以及比各部分的名称;②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③比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④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⑤比的后项能否为0?为什么?

2、分析比较式

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以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以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例如,当教师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都已授完时,可把它们列在一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注意一些字眼,加以区分。让我们的学生不致于混淆它们,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3、交流评价式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小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游戏活动式

这种课堂小结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寓教于乐,使教学与游戏紧密结合,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抓住时机,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根据所学内容,通过游戏、讲故事、听音乐、竞赛活动等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5、渗透式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注意与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把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恰当地联系起来。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以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在知识教学中自然、适时、适量地渗透。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后课堂小结: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页就不会再回来,说明时间是十分珍贵的,那么同学们要怎样对待时间见?又如教学“元、角、分”知识后,设计的课堂小结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是十进关系,还学会了兑换人民币。今后,大家比一比,春班级同学准是储蓄小能手!结合学生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总之,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小结。我觉得老师应转变做法,宁愿少做一组练习,也不要没有课堂小结,教师尽可能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使学生急于求知,即起到启发下节课学习的铺垫作用,为互动课堂画一个完整的句号,使整节课都是紧张高效的。成功的课堂小结,不但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使有疑虑的学生豁然开朗,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唤起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难题,只有合理引导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笔者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通过情境创建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生数学课堂教育的引导人,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建有效情境就是很好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通过“讲故事,抛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比起课堂教学,小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兴趣明显更强,作为教师,可以把课外知识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例如,讲加法或者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以动画片为例子,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教学生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如动物王国一共来了8种动物,森林之王老虎看到目前动物王国氛围非常和谐,很是高兴,决定奖励16只萝卜,问一个动物可以分到几个萝卜等这种题目,来让学生投入其中。在引起学生浓烈兴趣的同时,也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通过课堂实验的方法来引发学生兴趣。学习知识很重要,教学实践更加重要,不仅可以检验学习成果,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以某一数学问题为切入点,制定专门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加强创新能力。

三是通过创造竞争的方法来引发学生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案和内容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并且加入一定的竞争情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竞答、做游戏或者算术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竞技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无味,很有效果。

二、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联系来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相对较难,不仅具备高度的抽象性,也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对小学生而言,还是很难掌握的。但是,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现象综合起来,例如购物过程中的总价运算等实践事例,让数学在小学生的眼中进一步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来激发学习热情

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一直在改革,其中最为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分组合作学习。这种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之间优劣互补,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互相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当然,也有利于小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举个例子,当教师在讲解乘除法时,可以将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让各小组自己去研究讨论,当然,每个小组里面的优秀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数量要平均,这样在讨论过程中,不仅优等生可以帮助差生提高水平,也有利于分解教学知识,让学生教学生,大家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升。

四、通过教学反思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学反思,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每节课堂之后都组织学生,共同对这堂教学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习的观赏性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当代小学生很多已经提前接触了电子科技产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做图片PPT、放数学教学动画片、投影教学以及改编数学歌曲之类的方法,来进行视觉教学,画面感比较强烈的多媒体教学,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和无味。

六、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应当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和内容的过程中,按照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把握学生需求,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情境创设、实际运用、分组合作和教学反思紧密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智祥.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4,10:8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篇6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一) 课堂提问形式过于单一

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形式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由老师提问,学生答的形式存在,且提问比较频繁。大部分数学老师只顾自己的感受,一股脑地提问,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知道,提问的方式学生是不是感兴趣,是不是留了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大多数小学数学以学科内容为主要提问对象, 其它的延伸知识或发散性思维的问题非常少。另外,课堂提问的评价机制比较死板,只是单纯的以“数学问题的正确性”为标准,从不考虑学生答题过程评价,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甚至出现课堂提问针对性不强,提出来的问题窘况,根本引不起小学生的兴趣,最终造成“只问不答”的局面。

( 二) “问答式”的提问多于“启发式”的提问

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育学理论,只是机械化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变成“问题”,为了“提问”而简单地“提问”,“问答式”的提问多于 “启发式”的提问。大多数小学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精髓, 提问过于形式化,表面上看上去师生互动良好,有问有答,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教师只是简单的针对学科的知识点提些记忆性的问题,问题的深度、广度明显不够,并不能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心理学应用不够理想,数学问题设计不够准确,不够科学,只是简单的、单纯的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并没有经过认真的准备,具有随意性。通常只是从网上或教科书直接照搬现成教案,这样设计出的提问自然缺乏针对性、科学性与启发性。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小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实现课程知识的宣讲。高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快速消化知识; 反之,无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感觉情绪低沉,无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解答迟钝,师生教学互动性不强。 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组成了小学教学体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如何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的现实意义与教学意义。只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才能保证小学生轻松快乐地接受小学数学知识; 只有启发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才能体现新一轮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气氛融洽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仔细分析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课堂问题,在考核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积极运用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 一)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活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点开展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设置具有启发式问题,直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置、讨论和寻找答案。启发式提问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智力。问答式提问,只能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小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

( 二) 课堂提问应通俗易懂

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偏弱,理解问题时往往会表面化,或简单直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计通信易懂的问题,不能太书面化或理论化,尽量做到通俗化、形象化。提问的方式应该游戏化,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回答问题,尽量让小学生自我完成,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争着回答,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三) 课堂提问应结合问题情境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对于抽象思维难以接受,形象思维有利于小学生接受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问题情境,尽量使用图片、演示等具体的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在参与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趁热打铁,由兴趣引出问题,及时引导和答疑,让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 四) 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

小学数学教课堂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设计针对性强的课堂提问。这种针对性强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内容,消化课堂知识。另外,课堂提问的针对性还应该保持连贯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学思维,当然这种推断式的课堂提问也会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四、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可以直接反应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直接影响教与学的互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高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分析课堂提问效率的影响原因,深刻意识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性, 反思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必要性,从课堂提问的启发性、通俗性、 针对性和情境四个方面,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就能够真正发挥课程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提问,提问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牢牢掌握课堂内容。随着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7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指能让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一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 尊重学生的人格, 主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信任与尊重、帮助与理解, 在学习中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只有这样才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利条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并且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尤其是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 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设身处地关注和体察小学生, 争取做小学生的知心朋友, 与小学生建立一种有默契的融洽合作关系。

二、创设形象生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教学课堂中来, 数学教师就应该精心创设形象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 以便于引起小学生的浓厚兴趣, 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争取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比如:在教小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时, 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形, 小学生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会把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之中, 看看总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 就会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了。教师可以先称赞学生的这种方法, 然后继续问学生:“如果学校的操场是长方形的, 用摆一摆的方法可以计算它的面积吗?简便吗?”小学生很可能一致持否定意见。教师继续问:“那怎样做简便呢?”这时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需要注意, 教师在这时不用急于告诉小学生答案, 而是乘胜追击, 再出示一张长方形的游泳池图片, 然后问学生:“我想知道游泳池的面积, 可以把正方形摆在水上面吗?”教室里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安静, 然后异口同声的说:“不能, 绝对不能。”这时, 学生的好奇心达到顶峰, 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点拨, 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最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教师从创设问题的情境入手, 不但使学生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 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并且通过教学设计灵活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把多种多媒体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俱佳、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以及动静皆宜等诸多特点, 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增添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 而且可以使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具体、由难变易、由静止变动态, 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重难点。

四、有效使用形成性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如今的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教育评价的作用。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有效使用形成性教学评价, 而不仅仅使用总结性评价。在课堂中, 教师对于学生别出心裁、新颖以及有创造性的见解应该及时给予评价, 而对于那些表述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 教师则应该及时用鼓励的言语和目光来激励、激发他们。另外,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用形成性的评价使小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相互启发, 并以此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五、结语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础的, 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继续追求高效的数学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中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会造成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 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学习, 不断努力, 不断进行实践研究和探索, 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达到最佳的数学学习效果, 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最大程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蒋自军.立足“三点”, 精心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J].中小学数学, 2011 (01)

[2]陈娟.关于小学数学中“等于”现象的分析[J].中小学数学, 2012 (03)

[3]周丽娇, 林法炉.教材研读策略谈[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11 (05)

[4]赵文超.追求简约实效的数学课堂——会阅读、会提问、会操作[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11 (0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48-01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1拉近师生距离,和学生一起探讨。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设置趣味作业,全面开发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1.3科学引导思维 巧设问题情景。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必须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进行。

2.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2加强实践操作,深化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3学习内容具体化,学生记忆被强化。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4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9

一、课题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从大的教育教学环境来看,现行高考体制和用人原则决定了学生和家长的目标就是名牌大学,造成了教学质量成为了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分数,教师和学生只好埋头苦干,结果是两败俱伤。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书包越来越重,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也感到身心疲惫。据调查,教师患咽喉炎的比例占80%,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占30%,患颈肓椎类疾病的比例为22%。正如一则短信对教师的描述: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迟,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肉还亲。这样低效繁重的教学真是耗子穿风箱,两头受气。从我校的小环境角度来看,根据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分析,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提高课堂效率有迫切的愿望。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教学效果反馈速度快,当堂课就能看学生的情况,在有效教学这个问题上更突出的研究价值。同时,这几年来,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有滑坡迹象。希望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数学教学质量的不利局面。在这样的大小背景下,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的核心是“有效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策略作为切入点。所谓“有效”就是高效能。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言之,就是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

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而“小学数学”则限定了该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科目。“课堂”则是明确了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综合起来,课题的界定为:在小学数学的学段和科目范围内,教师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三、课题研究内容

从教学的流程看,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具体表现为:(1)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评价体系,应该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制订出评价标准。(2)有效教学准备策略,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作业设计等。(3)课前3分钟和课堂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4)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具体表现为小学数学新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教学流程和模式。(5)学生学习评价反馈策略(6)学校管理层对教师教学“六认真”的监督和激励,即教师教学评价反馈策略。(7)教学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主体性认识不够,通过课题研究让研究老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克服原来的教学思维定势,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第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

第三,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由“控制者”向“主导者”的转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学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是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而主导包括发动、组织、指导、调控、点拨5项。其中的指导集中体现了主导的特性。指导就是引领。这样,如何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去替代教师发号施令,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角色以“能讲”为主要特征,新理念的教师角色以“善导”为主要特征。

第四,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改变教学的无效和低效,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大多数课堂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现象。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一个最佳途径。在课题研究中,虽然我们很难打造出公认的最好课堂来,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努力打造出相对有效的课堂来。

四、课题的论证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政策依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改革的具体目标中第5条: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旨在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3、国务院二○○七年五月十八日颁布执行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中的第2点中指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第二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有效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也为我们的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三)现实依据

1、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意在有效参与,保证质量,其中有效参与即指:诱发兴趣、激励参与、自主学习;保证质量即指:通过导思、导疑、导练、提高教学效果

2、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乐于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学生心力憔悴,有的教师上课满堂灌,板书整块黑板,学生听力疲劳,目不暇接,教师上课上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根据课题组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开展有效教学更的极强的现实性。

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对学生主动性重视不够。原因是这样的课堂便于教师调控,有利于教师的发挥,但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就会出现“船上人不使力,岸上人挣断腰”悲剧,这样的教学当然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另外,教师对合作学习使用较少,对学生评价也不科学,导致教学的效果较差。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五、研究的目标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成果形式是:《自强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学校教学六认真评价激励机制。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及至各科课前3分钟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

四是小学数学四类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力求培养一批校、镇、县骨干老师。

六、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七、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0年1月到20014年6月共四年,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2010、1――2010、12)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组织研究人员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制定课堂有效教学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规范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成立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组。制订了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完善了自强学校教师德能勤绩中关于教育科研的条例。课题组由校长唐承德带头任课题主研工作。

2、课题组成员参加有关教育科研培训,并培训本校教师,加强对科研的认识,提高教育科研素养。教科室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丰富知识,掌握科研方法。由教科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科研培训。

3、制定课题的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汇总调查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按两个小组进行分工,低段数学组由巫仁秀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师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论证提供一手资料。高段数学组由胡树林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学生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

4、请教研室的专家指导,帮助修订课题的实验方案。对初步完成的实

验方案,要请教研室的熊维平主任等专家进行修订完善。

5、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向泸县教育局教研室进行立项申请,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第二阶段(2011、1――2011、12)布点试验阶段,主要是选定好实验班级,分析当前课堂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负效教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出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组织学校教师学习本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有关要求,安排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并确定为每月开一次科研工作会,组织所有主研协研人员参加。

2、选定3个布点试验的班级,向相关教师说明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数。具体是小2012级1班、小2010级2班和初2011级2班,确定的实验教师为胡树林、余仁英、陈言平

3、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将取得有成果以自强学校科研专刊的形式向学校教师宣传推广。教科室明文规定,每学期至少办两期课题专刊。

4、课题主研人员聘请进修校专家到我校对课题进行指导。计划每年请课题联系人对课题进行指导,形式包括课题组出去学习和把专家请到学校讲学的形式。

5、总结第二阶段布点试验成果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阶段成果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研究,为课题全面铺开垫定基础。

第三阶段(2012、1――2013、12)全面实验阶段 主要工作是将第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出经验,使之更具操作性,并将前阶段的成果进行运用。

1.将教研组、备课组与课题组有结合,在常规教研中渗透和应用课题

组中取得的成果。

2.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的平时活动中检验成果的有效性。具体是将这两年的教研和集体备课的主题确定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的活动就围绕这个主题开展。

3.每期进行一次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收集评选论文,并向上级推荐发表,最终形成论文集。

第四阶段(2014、1――2014、6)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搜集汇编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实验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成果报告,申请验收结题,并将研究成果正式社会推广。

1、进行自我检测,汇总各项研究资料,包括教师、学生的文章、文集、学生个案,音像图片资料。

2、对实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终结实验报告。

3、完善课题实验的档案体系。

4、申请验收结题。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物质保证

为了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预计用于外出考察学习、进修费1000元,科研资料费2000元,培训费1000元,其它开支1000元,共需投入经费5000元。学校将给予充分保证。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还专门为每个课题每学期划拨500元作为科研专项经费,足见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便于查找各种资料和打印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学校还专门为教科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每学期都订阅了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各种刊物来装备教科室。

2、制度保证

(1)为了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完善了教育科研的有关工作职责和制度。制订了《泸州市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为课题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保证。为了使几位主要研究人员有充裕的研究时间,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都有所考虑,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要把课题研究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同备课,课堂教学,本教研

活动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养成时时有科研,处处有科研,事事有科研的良好科研意识,杜绝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相剥离的现象。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汇报课、自荐课、研讨课活动,在教学中要突出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教学案例的编制和教学反思活动。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每位老师所研究的项目和子课题是各不相同的,但就重点课题而言,其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步骤是一致的。

3、人员保证 顾问组:

吕操

泸县教育局副局长 杜作文

泸县福集镇党委书记

郑光明

泸县福集镇分管教育副镇长

指导组:

胡运清

泸县教师进修校副校长

课题联系人

李万富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主任 熊维平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副主任 李宗德

福集镇教育助理

领导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研究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本科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专科 莫德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本科 胡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专科 张才刚

福集镇自强学校办公室主任

专科

胡树林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陈言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巫仁秀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10

一、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置身于熟悉情境的教学, 他们的认知活动就能充分而有效地展开。因此,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现实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作为研究内容, 支持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情境, 发现数学知识, 把学生的生活情境作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问题背景,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北师大版教材《认识图形》一课。

师:小朋友, 今天老师请来了魔术师给大家表演精彩的魔术, 想看吗?

生:想!

师:大家看得这么认真, 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图形都是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拼成的。

师:玩过积木吗?魔术师说的是真的吗?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让学生从积木上找图形)

师:谁来说一说, 你们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了一个长方形。

……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 营造学生乐学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本课新授课导入时, 教师巧妙创设学生喜欢的魔术情境, 让他们在屏幕上看到自行车、红绿灯等有趣的拼图过程, 这一生动情境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了;接着教师紧扣学习重点让学生从拼图中找出相关的平面图形, 学生就可以轻易地找到所要学习的图形, 并学会完整地表达。这样的学习, 是学生喜欢的, 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二、设计有效课堂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 开放教学过程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给学生“学会问”“问得好”的方法, 为学生提供问的机会,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满堂讲, 学生被动听的状况, 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建构数学模型。

如:北师大版《角的认识》比较钟面上时针、分针组成的角, 判断谁大谁小。

师:你能从钟面上找到角吗?这四个角谁最大, 谁最小?说说你的想法。

生:第四个角最大, 因为它们的两条边拉得很开。

生:第二大的是第一个角。

师:最小的是哪个角呢?

……

学生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想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进一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本环节, 教师把课本例题的钟面稍作了改动, 使其中两个钟面时针、分针形成的角大小很接近, 目的是想让学生除了直接观察外, 动脑筋想别的办法比较, 体会比较角的大小方法的多样化, 开阔思维。事实证明, 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想用纸条“做”出与其中一个角同样大的角, 再与另一个角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想把这两个角照样子画下来再作比较;还有学生想出用数钟面上小格子的多少来判别角的大小, 这个办法不就是量角器的原理吗?这个办法课本上没有提示, 教师也没有暗示, 完全是课堂放开以后学生精彩的表现。由此可见, 学生的思维有多丰富多彩。

三、进行有效学法指导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不能忽视教师的有效指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启发, 巧妙引导, 除了适时组织外, 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 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都要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 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 又要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发言,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得出的结论, 提供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境等。

如, 教师出示一个情境问题:六一儿童节, 学校举行“向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 小明捐出自存零花钱的五分之一, 小华捐出自存零花钱的五分之二, 小华捐的钱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后,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也是提高数学交流的有效方法。在数学交流中, 我们不能认为“只要让学生在一起讨论, 有意义的对话就必定会出现”, 教师要适时适度参与并进行有效的指导, 这样教师的“教”才是真正意义上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教”, 学生的“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 这种“学”是一种在自我反思、比较、交流、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的“学”, 是有深度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 才能实现更有效的数学交流。

四、有效的总结归纳提升

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提升、总结, 将潜藏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和提升, 最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使之成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 使他们看到参与的结果, 看到自己的进步。对学习的每一个步骤, 学生都应该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的自我总结, 加上教师实施的推波助澜,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上一篇: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探略下一篇:引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