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牵引术六篇

2024-08-25

骨科牵引术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6月—2011年8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7例, 男62例, 女35例;年龄51岁~93岁, 平均年龄74.6岁;摔伤91例, 车祸伤6例。骨折类型按Even分型, Ⅱ型29例, Ⅲ型54例, Ⅳ型14例。以上病例均为新鲜骨折, 闭合性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3 d~5 d, 平均3.8 d。合并有高血压52例, 心脏病20例, 脑梗死或脑出血后遗症17例, 糖尿病13例, 呼吸系统疾病5例。其中合并1种疾病62例, 2种疾病29例, 3种疾病3例。

1.2 特殊仪器与设备

西门子C形臂X线术中透视机1台、防射线铅衣数件、Mediland P2000电动万能手术床1台和与之相匹配的P650骨科牵引架1台。

2 方法

2.1 术前处理

术前常规检查,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 同时治疗内科疾病;待全身情况平稳后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2.2 骨科牵引床的安装

先将P650骨科牵引架与Mediland P2000电动万能手术床对接安装好, 其操作如下:首先将Mediland P2000电动万能手术床床面调整为水平位, 卸下两个腿板暴露出对接孔, 然后把P650骨科牵引架置于专用推车上, 并将电动床面升高至与推车同样的高度;再把牵引架连接杆与手术床对接孔轻轻对合, 并用螺母固定妥当;最后撤走专用推车, 放下两个牵引器固定杆使之与地面接合, 临时固定两侧支架避免左右摆动。

2.3 患者体位安放

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 患侧贴于床边, 臀部与床下缘平齐, 会阴部放置阻拦柱。患侧下肢外展30°、内旋15°置于足部牵引架上, 健侧髋、膝关节过度屈曲, 小腿中上段后方放置一托架并固定, 注意保护腘窝处避免受压。患侧上肢屈肘位固定于胸前, 防止手触摸术野, 健侧手臂外展于支臂架上。胸部用一固定带将患者固定于手术床上, 防止坠落。体位摆放完毕后, 再对牵引架各关节螺母紧固1遍, 防止术中松动出现体位并发症, 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根据患者全身状况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强化麻醉,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者先麻醉好后再安放体位, 采用局麻+强化麻醉者可以先摆好体位, 术野消毒后再实施麻醉。

2.4 手术方法

体位安放稳妥后, 转动牵引器摇把慢慢牵引患肢, 恢复其长度, 再内旋外展患肢, 在C臂机透视下复位骨折端, 确保正侧位影像上骨折块均对位对线良好。用克氏针放于体表, 透视下分别定位股骨颈方向和股骨长轴方向, 龙胆紫画线标记, 常规消毒铺单。首先闭合向股骨颈和股骨头中心钻入1枚导针, 至头下0.5 cm, 经C形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证实导针位置, 然后在导针处做一2 cm切口, 测量导针进入股骨头的深度 (即为动力螺钉的长度) , 然后以扩孔器沿导针进行扩孔, 拧入动力螺纹钉。再适当向远端延长切口, 插入合适长度的侧方钢板, 逐一固定钢板上螺钉及动力螺纹钉尾钉, C臂机透视见螺钉及侧方钢板安置正确后, 彻底止血, 冲洗伤口, 留置负压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

2.5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即可在床上活动,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同时继续治疗内科相关疾病;术后第2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 1次/d, 逐渐开始坐起活动;24 h~48 h内拔除引流管, 2周~3周后扶双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视骨折愈合情况, 逐渐去双拐完全负重行走。

3 结果

手术时间35 min~70 min, 平均43.8 min, 手术切口长度5 cm~12 cm, 平均7.1 cm, 出血量30~100 m L, 平均50 m L。所有患者在院期间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 未出现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94例患者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3个月~12个月, 平均6.2个月, 3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93例骨折在术后3个月~6个月 (平均4.3个月) 内达到骨性愈合, 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 应用鹿瓜多肽, 并配合使用骨折治疗仪治疗, 骨折于术后12个月愈合。94例患者均未发生髋内翻、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89例患者恢复至伤前生活状态及活动功能, 5例患者认为较伤前功能有所下降,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4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人均寿命延长, 社会活动增多,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该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同时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变等多种内科疾病, 体质较差, 不能耐受需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 其病死率可高达35%[2]。因此, 对于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力争早期手术, 使患者能早日离床活动, 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已是骨科界的共识。

我们将骨科牵引床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体会如下: (1) 复位简单有效:在骨科床上首先牵引, 患肢外展30°~45°, 轻度内旋15°一般即可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达到闭合复位。患肢固定在牵引架纠正鞋上, 可随意调整内外旋角度, 此时肌紧张力下降, 复位容易, 调整方便, 患者痛苦小。对于骨折块重叠较大的患者术中应用牵引床, 能通过牵引床强大的机械牵引力替代术者的体力, 能使重叠较大的骨折达到一次纠正之目的, 可以节省人力, 减少透视时的辐射。 (2) 术中无需变换体位:如果在普通手术床操作, C臂机透视侧位像时需将健侧下肢屈髋屈膝位, 本组患者术前在骨科牵引床上已将体位摆好, 无需术中变换, 能够很好地维持骨折端稳定, 防止变换体位时骨折发生移位。 (3) 切口小, 暴露时间短, 出血少:在牵引床上已经完成复位骨折端, 切开目的只是为了安装DHS动力螺纹钉及侧方钢板, 术中经皮肤、髂胫束、股外侧肌直达骨膜即可安装内固定物。与传统切开手术比较, 切口小3 cm~5 cm, 手术时间缩短约1/2, 出血量少50~100 m L, 术后引流量一般小于50 m L, 术后第1天复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值较术前无明显降低, 避免了输血。 (4) 骨折端血运破坏少, 骨折愈合快:因术中只需暴露安装内固定的部位, 尽量少剥离骨膜及周围软组织, 很好地保护了骨折端周围血运, 骨折愈合快。本组有1例车祸后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 考虑系高能量损伤, 骨折端血运破坏较重所致。 (5) 对患者影响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该方法因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 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适当坐起, 减少了卧床治疗可能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患者恢复快, 住院时间缩短。此外, 如果患者全身较差, 我们采用局麻+强化的方式麻醉。本组中有18例采用该麻醉方式, 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波动不大, 术后自诉疼痛能够耐受, 返回病房后即可床上活动, 进饮食, 全身情况影响较小。 (6) 功能恢复好:患者术中骨折端复位良好, 减少发生髋内翻的可能;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改善髋、膝关节功能。

应用骨科牵引床时应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 (1) 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 患侧上肢固定时对神经的过度牵拉可能引起臂丛神经损伤[3];小腿处托腿架放置不妥、未加软垫、过度外旋、下肢未置屈曲功能位导致过伸时间过久可使腓总神经受压、牵拉过久而致腓总神经损伤[4]。 (2) 局部皮肤损伤:会阴部皮肤薄弱, 术中牵拉时受挤压易局部水肿、紫绀;术中足踝部置于牵引架上, 包扎固定时如保护不到位, 易造成皮肤受压或缺血性损伤;臀部位于床的边缘, 牵拉过程中的剪力、手术时间较久、局部受压等都使臀部皮肤容易受损[5]。 (3) 会阴区的感觉异常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仰卧位牵引复位时阴茎背神经可能被卡压于耻骨联合和牵引床会阴挡杆之间, 局部压力集中, 造成轴突变性或神经受到牵拉导致阴部神经麻痹。对于体型偏瘦者, 会阴部皮下脂肪组织薄, 阴部神经缺乏保护, 会增加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4) 坠床:术中因患者双下肢处于悬空状态, 上身紧贴床缘, 如体位固定不牢靠, 患者可能发生坠床等严重情况。因此, 术中需将患者置于合适体位, 臀部床单下预先垫海绵垫, 会阴部与阻挡柱间垫棉垫, 尤其男性患者阴囊和生殖器推向上方避免牵拉时直接受压;足踝前后、足跟部棉垫保护、松紧适宜。此外, 体位摆放完毕后, 将牵引床各部位妥善固定, 尤其是腿架各关节螺纹确保紧固, 支撑杆支撑于地面, 防止术中松动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出现体位并发症。本组因注意以上事项, 术中未发生并发症。

综上所述, 骨科牵引床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将其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 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 使手术更安全、可靠、精确, 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节省人力, 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牵引床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我科2007年6月—2011年8月治疗的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随访94例患者骨折均愈合, 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骨科牵引床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 能提高手术效率, 减少创伤, 患者术后恢复快, 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股骨近端,粗隆间骨折,牵引,复位

参考文献

[1]何涛, 岑建平, 李明, 等.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3) :170.

[2]Audige L, Hanson B, Swiontkowski MF.Implant-related complications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eta-analysis ofdynamic screw-plate versus dynamic screwintramedullarynail devices[J].Int Orthop, 2003, 27:197.

[3]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13.

[4]唐翠明.手术体位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黑龙江医学, 2008, 32 (10) :797.

骨科牵引术 篇2

1 患鹿病史和症状

患鹿因锯初角茸时, 被吊圈绊倒而致使左后肢开放性骨折, 起初用夹板固定治疗, 失败后, 发现骨折部位感染化脓, 伤口流出脓血, 恶臭难闻。骨折部位的破损面积约10cm2, 左后肢肿胀为原来的3倍, 患鹿精神沉郁、食欲下降, 体温升高, 其它无异常现象。

2 术前骨折部位情况

骨折部位在距膝关节下30cm处, 伤口感染化脓严重, 肿胀延至跗关节上15cm处, 7d后皮肤破损面积达12cm2。

3 手术方法

3.1 术前准备

手术前用10m L静松灵对后肢骨折马鹿进行肌肉注射, 待麻醉确实后, 用生理盐水清洗、刮光截肢处的被毛, 再用碘酒消毒截肢处。另外对截肢部位用3%的普鲁卡因10m L在腓神经局部封闭麻醉, 同时在切断部位上3cm左右结扎止血。

3.2 骨折截肢部位

切肢的部位应在距膝关节下30cm处。

3.3 手术过程

用手术刀作环状切口, 当剥离足够包住骨折开放一端的皮脂后, 再逐渐切开皮下组织及肌腱;遇到大血管时要进行结扎, 并且肌肉要分层切开, 直达骨部;遇到小血管时要用纱布堵塞或用止血钳止血;在肌肉切口稍上方用锯将骨锯断;完全止血后, 撒上青霉素粉, 然后对肌肉用肠线进行结节缝合;皮肤用缝合线做烟包缝合。皮肤缝合后用碘酒消毒, 缚上纱布, 然后再用自制的套子把两后肢吊起固定。

4 术后护理

待手术后注射4m L阿托品, 同时肌注200万U青霉素和200万U链霉素。以后每天定时饮水, 同时喂给优质饲料。第1周, 每天打消炎止痛针, 每天换药。术后15d, 创面形成痂痕, 手术部位稍肿, 其它正常。

5 小结与体会

由于鹿的骨折多数是开放性的, 患鹿又好走动, 很难用夹板保定, 因此骨折部位易感染化脓, 导致周围组织坏死造成手术失败。采用牵引法, 能有效地控制伤口感染, 操作简便易行, 易于成功。

如何护理骨科牵引病人 篇3

(1)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遇有肢端青紫、肿胀、麻木、疼痛及脉搏难以触摸,应分析原因,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警惕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缺血性挛缩。

(2)随时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应经常询问病人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并加强管理,否则会影响牵引效果,

(3)牵引重量不可自行增减。牵引重量减小,会影响畸形的矫正和骨折的复位:重量加大,又会发生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

(4)注意病人体位。牵引病人可由于牵引重量与体重不平衡而发生过多向床头或床尾移动,以致身体抵住床栏杆,减弱牵引作用,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纠正,牵引时要求躯干直、骨盆放正,脊柱与骨盆垂直。

(5)预防褥疮。保持身体及受压部位干燥清洁,定时翻身。翻身要根据骨折情况进行,防止骨折部位错位。

(6)预防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鼓励病人利用牵引架上的拉手抬起上身,加强呼吸,促进血液循环,排尽尿液。冬天注意保暖。

(7)防止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腓总神经通过处长期受压,而导致腓总神经受伤,发生垂足畸形。

(8)保护牵引针部位不受触碰、不受污染。发生牵引针移位,不可自行推送,以免造成感染,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9)注意每周定期检查由于牵引引起的皮肤溃疡,并清洁患肢。

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篇4

一、术前护理

1、指导择期手术病人高营养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指导病人术后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等,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

3、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指导,如手术目的、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规律、引流管的妥善放置、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信任。

4、术前日对病人进行术前配合常识指导,如饮食控制、手术区域皮肤保护、个人卫生(洗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避免受凉、禁烟酒等并作好护理记录。

5、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皮试阳性者除按规定记录外应立即报告医生、病人及家属,并做好标志,女病人询问是否有月经来潮。

6、术晨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7、送病人去手术前,应查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协助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病人活动假牙、发夹及贵重物品并交家属保管。

二、术后护理

1、术后搬运应注意扶持患肢,注意保持规定体位,如脊柱手术需保持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防止因搬运不当而致手术失败,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给予适当卧位。

2、立即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视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注意保暖,如插管全麻未清醒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插管有无滑脱现象,作好记录。

3、向麻醉师了解病人麻醉情况及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拔除,皮肤受压情况、伤口渗血情况,输液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提出并作好记录。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及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并作好护理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四肢术后可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并注意处于功能位,并注意观察肢端颜色、皮温、血运、活动、感觉、肿胀情况并作好记录。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无移位,是否干燥,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作好记录。

7、伤口疼痛护理,注意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与活动的关系等,按医嘱使用止痛剂,提供安静环境,分散病人注意力并记录。

8、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病人合理进食。

9、适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原则为循序渐进。

10、其他按各种疾护病理常规。

三、护理诊断

1、焦虑——与担心术后康复程度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和疾病有关。

3、疼痛——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疾病有关。

5、便秘——主要与长期卧床有关。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有关。

7、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视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实施适当、安全的护理措施,并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并准备适当的软枕、沙袋、棉气圈等以备固定患肢或受伤部位。

3、对老年和严重外伤病人应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损伤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4、对骨折患者应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并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鼓励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5、对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病人,注意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及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6、指导患者进食易吸收、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生活护理。

7、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

8、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9、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②保持良好心境;③预防再次外伤;④继续加强功能锻炼;⑤定期门诊复查。

石膏外固定术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向病人解释上石膏的目的及配合常识。

3、将未干的石膏暴露于空气中,必要时用烤灯烤干,石膏未干时,防止局部受压。搬运时用手掌托起石膏,勿使其变形或发生凹陷。

4、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及知觉变化,注意有无固定性疼痛、发麻、发凉,颜色苍白或紫绀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5、观察记录石膏外液体和血液渗出的时间、颜色及渗液的污染范围,用记号划出边界,并观察有无扩大。注意观察石膏内有无异常气味,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化脓现象。

6、石膏边缘垫以棉花或海棉,防止边缘擦伤皮肤。对石膏内皮肤搔痒的患者,禁用尖硬物件搔抓,避免皮肤破溃,必要时可滴入酒精止痒。

7、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8、正确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鼓励其作石膏内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其未固定的关节,病情许可鼓励其下床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9、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牵引。

①经常检查扩张板、绳索、滑轮的位置是否安全与正确,并检查钢针、牵引弓、螺丝有无脱落或滑向一侧。保持牵引力方向与患肢或骨干长轴一致性,保持牵引锤悬空,避免与床边或地面磨擦,勿使物品压迫牵引绳,不得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②观察患肢的位置是否正确,为保持反牵引力,颅骨牵引时病人床头抬高30cm,下肢牵引时床尾抬高30cm。

③牵引病人搬移时,应有一人牵拉绳索,保持牵引,取下牵引锤后方可移动病人。

3、皮牵引病人注意观察患肢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有无内旋或外旋,并检查足背侧皮肤感觉及足背伸功能,并注意肢端血运情况及有无过敏性皮炎现象。

4、骨牵引病人,用75%酒精滴针眼处每日四次,如患者主诉针眼处剧烈疼痛,要查找原因,检查钢针是否偏斜,局部有无红肿等感染现象,并向医生汇报病情。

5、颅骨牵引有无并发症:枕部压疮、牵引弓松脱、头皮下血肿。过牵综合征观察:有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现象,观察有无呼吸改变、上肢麻木、吞咽困难等。

6、鼓励患者做肌肉收缩、趾(指)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和全身的功能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腰痛、腿痛等症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好,下床应配戴腰围。

3、指导患者避免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并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

4、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量以病人耐受为宜,具体方法如下: ①五式点: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②三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③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

(二)手术治疗护理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②指导患者掌握轴性翻身的方法。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②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翻身时以轴性翻身方式。

③功能锻炼指导;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作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如钻孔减压、半板切除,可卧床一周后开始五点式锻炼;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的,如全椎板切除,蝶形减压及多间隙椎间盘摘除术后2-3周开始五点式锻炼。

(三)胶原酶注射治疗护理常规

1、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有无对胶原酶过敏迹象,作好应对准备。

3、体位护理:注射胶原酶后一般患者应保持侧卧位4-6小时使胶原酶液体积累在突出的椎间盘周围,充分发挥溶解作用,注射 后2天可下床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

4、疼痛观察:注射药物后1-2天内,患者可感到原有疼痛稍有加重,若持续1周达高峰后疼痛应逐渐消失,向患者作好解释,此属正常现象,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

(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护理常规

1、术前锻炼术中特殊体位,即俯卧位,下腹垫软枕,高度为30cm左右,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

2、术后视病情绝对卧床3-7天。

3、余同椎间盘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五)出院指导

1、卧硬板床休息;

2、行走时要戴腰围;

3、继续腰背肌锻炼;

4、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5、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六)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和疾病有关

3、自理缺陷—与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

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由于颈椎病变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颈椎前方入路,简称前路手术;另一类是由颈椎后方入路,简称后路手术。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②手术体位练习及推气管练习。

前路手术:手术体位—术前3—5天,病人取仰卧,将枕头放在肩背部、头后仰,颈部呈过伸位,训练每日2次,首次5分钟并逐渐达到,每次2小时。推气管练习—术前3天,病人取仰卧位,用手并拢四指,将气管向左或右推,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后路手术:病人取俯卧位及深呼吸的练习,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②颈部制动,两侧用沙袋固定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伤口局部有无肿胀,有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预防窒息的发生,观察四肢活动及感觉情况、大小便情况等等。

④病人术后在颈部制动的同时应尽早进行四肢的功能锻炼。⑤病情允许翻身时参照脊柱骨折翻身方法。⑥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主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低效—与术后咳嗽无力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及医嘱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

骨盆骨折的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常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受伤24—48小时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一次,若患者出现面苍白、出冷汗、末梢血运差,脉细弱,表情淡漠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或腹痛加剧或急性腹膜炎症状,观察肛门有无疼痛或出血、触痛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注意观察皮下有无出血,如有则应在皮肤上标记其范围,观察出血进展情况。

5、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按医嘱给予留置尿管,并保持通畅,定时记录尿液性质、量及颜色情况。

6、为了防止骨折移位,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及更换体位,视病情需卧床休息2—6周,同时注意预防褥疮发生。

7、骨盆悬吊牵引者,吊带要平坦干燥、完整,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或酒精按摩,以防压疮。

8、预防便秘,保持病人大便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9、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10、主要护理诊断: ①疼痛—与骨折有关

②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有关 ③便秘—与疾病本身,长期卧床有关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因其术后具有疼痛轻、较快恢复关节功能,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指导患者掌握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的锻炼方法。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护理常规。

2、局部用弹力绷带包扎后,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3、去除加压包扎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现象发生。

4、术后卧床休息1周左右,鼓励病人在床上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直腿抬高活动。

5、下地活动需扶床或扶拐进行,患肢暂不负重。

6、出院指导:①继续加强关节功能锻炼;②根据具体手术方式决定下床负重时间;③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7、主要护理诊断:

疼痛—与疾病及手术有关

自理能力部分缺陷—与疾病疼痛有关

手外伤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注意患肢有无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

3、急诊手外伤,如出血较多,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通知医生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并紧急进行术前有准备。术后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血管吻合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

3、神经的吻合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4、肌腱吻合者,术后3天或视病情可嘱患者作轻度的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5、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3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锻炼,指掌关节伸屈与肩关节的上举外展与内收屈曲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植皮者不宜早期活动),功能锻炼时注意活动度,避免血管、神经、肌腱吻合口断裂。

6、出院指导:①避免再次损伤(碰伤、冻烧伤等);②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7、主要护理诊断:疼痛—与创伤有关,肢体感觉障碍—与损伤有关。断指(肢)再植术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断指(肢)伤员入院后,护士配合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离断肢体除污染严重者外,一律不冲洗,将离断肢体用清洁布类包裹,置入2—4℃的冰箱内。

4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补充血容量,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慎用血管收缩药,并按休克护理常规护理。

5、禁用止血带止血,以防血栓形成。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清洁、保暖,室温在25℃左右通风的病房。

3、抬高再植肢体,高于心脏水平10cm左右,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每30分钟—1小时观察患指(肢)伤口渗面及血循环情况,血循环良好的指肢体皮肤红润、甲床粉红,指腹饱满,皮温正常;如皮肤呈苍白,指腹干瘪,皮温下降,cap减慢,提示动脉供血不足;皮肤青紫、肿胀,皮纹减少或消失,皮温偏低,cap加快,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以抢救再植指(肢)。

5、预防血管痉挛发生:①绝对卧床休息2周,限制再植指(肢)活动;②注意保暖,局部可用烤灯照射,距离30—40cm;③禁止室内吸烟;④按医嘱使用止痛剂;⑤补充足血容量;⑥按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

6、按医嘱给予抗炎、抗凝治疗。

7、指导功能锻炼,恢复指(肢)功能。早期练习腕关节及健指的屈伸;术后4—6周为无负荷功能恢复期,重点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肌腱粘连或肌肉萎缩,以主动活动为主,练习患指(肢)屈伸,握拳等动作;术后6—8周,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练习分指、对指等活动。

主要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 皮瓣移植术护理

术前护理: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全身情况观察:①血容量的观察,血容量不足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移植皮瓣的血供,威胁再植组织存活,因而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及血压变化;②观察液体出入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以保证再植组织存活的基本条件。

3、局部观察:注意观察移植皮瓣的色泽、皮温有无水肿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患肢适当抬高,可减少肢体肿胀,同时注意皮瓣区避免受压。

5、预防移植皮瓣血管痉挛,同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主要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搬运方法及翻身方法见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三、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四、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作好记录。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③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除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予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五、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六、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主要护理诊断:

①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截瘫有关 ②便秘—与长期卧床和截瘫有关

③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感染

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

甲状腺肿瘤,比较常见明显的症状是颈部肿大,经过治疗手术后,可以切除甲状腺肿瘤,但是,手术的针对性主要是局部治疗,并不能完全一次性根除肿瘤疾病。因此,病人在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必须要注意好术后护理,谨慎注意才能防微杜渐,避免病情的复发,控制好病情,逐步走向健康。

下面是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事项:

1.体位: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待其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指导病人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体位,在改变卧 位、起身和咳嗽时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和保持舒适;2.在重视术后病人主诉的同时,通过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和吞咽状况,及早发现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常规在病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遵医嘱吸氧;3.饮食:颈丛麻醉者,术后6小时起可进少量温或凉流质,禁忌过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适当限制肉类、乳 晶和蛋类等含磷较高食品的摄人,以免影响钙的吸收;4.对手术野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引流是否有效;5.加强血钙浓度动态变化的监测;抽搐发作处理:立即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1。

1.心理调适:甲状腺癌病人术后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指导病人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功能锻炼:为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术后病人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渐进行颈部活动,直至出院后3个月。颈淋巴结清扫术者,因斜方肌不同程 度受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故在切口愈合后即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并随时保持患侧上肢高于健侧的体位,以防肩下垂。

3.治疗:甲状腺全切除者应遵医嘱坚持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以预防肿瘤复发;术后需行放射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治疗。

4.随访:教会病人颈部自行体检的方法;病人出院后须定期随访,复诊颈部、肺部和甲状腺功能等。若发现结节、肿块或异常应及时就诊。

牵拉成骨术在骨科的研究进展 篇5

1 基础进展

1.1 生物学机理

骨细胞受牵拉的刺激后, 一些调控骨生长的基因出现不同的表达, 其中细胞核内的基因c-fos和c-jun, 在肢体延长的早期有高表达[5], 这两个基因与骨骼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在胚胎时期, 缓慢的牵拉能激发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有利于骨骼发育的因素在成人中再次出现。缓慢的神经牵拉会使神经髓壳细胞分泌髓核蛋白[6], 有利于神经组织再生。Kun等[7,8]研究证明, 在牵拉成骨过程中神经、血管、肌肉组织有同样的适应性和再生潜能。很多学者发现了与牵拉成骨有利的因素, 如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SaOS-2细胞、牵拉区域再生细胞的凋亡、干细胞等, 以各自方式, 增加新生骨的质量及骨强度, 促进新生骨的的力线重建等改建过程[9,10,11]。

1.2 截骨

最大限度的保证牵拉成骨区域的血供是手术的关键, 手术中选择血供较为丰富的位置截骨[12]。截骨位置广泛采用Monticelli提出的干骺端, 其次为骨干。股骨中断血供丰富也是合理的截骨位置。掌指骨相对短小, 多采用皮质骨截骨, 截骨部位远离关节, 选择骨干中段[13]。截骨时拥有微创理念亦很重要。

1.3 穿针的基本原则

穿针的基本原则是克氏针要避开主要肌肉、肌腱, 尽量避开邻近关节, 满足生物力学同时, 越细越好, 数量越少越好。穿针时用低速钻或间歇停钻的方法预防骨的热坏死, 根据肢体最大直径选择环的大小, 环的内圈与周围皮肤之间至少留2~3 cm的空隙, 交叉穿过骨骼的克氏针必须先用测力计拉紧器拉张再旋紧在钢环上, 才能可靠的固定在金属环上[14]。

1.4 延长速度

牵拉成骨术的最早延长速度2~3 mm/d, 结果发生了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直到Ilizarov等[3]提出1 mm/d, 分4次完成, 延长骨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这延长速度源于欧洲人, 不能适应临床个体的变化。以0.5~1 mm/d, 平均0.7 mm/d, 分4次完成的延长速度个体化很有必要。延长速度还应考虑截骨处血供和有无使用髓内针的因素, 血运好未用髓内针的延长速度可以为1 mm/d, 使用髓内针时速度不应大于0.7 mm/d;8周后在根据新骨生长情况调整延长速度与频率[12]。延长的速度与频率, 是影响疗效和并发症的直接因素, 也是影响骨再生最有效的人为因素。

Yasui等[15]在实验中发现, 牵拉成骨术中虽然骨髓内部的血管破坏了, 但是在等待延长期间已经基本恢复, 用安全的速度和频率延长时新生血管能够保持连续性, 年轻患者四肢骨延长的等待时间以7~14 d为佳, 短小骨则需21 d。但Takuya等[16]报道手指延长只等待了4 d, 且效果满意。Fredericks等[17]利用电磁场刺激在术后1 d开始延长, 且没影响新生骨的质量。在延迟等待阶段, 损伤软组织的修复, 髓内血供的重建, 截骨两端间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和聚集都会促进延长区骨再生。

1.5 促进新生骨的矿化

Moore等[18]证实有控制地负重锻炼能促进新生骨钙化;Kesemenl等[19]证实脉冲电磁场刺激促进骨的钙化;Muhonen等[20]证实高压氧也可以促进牵引过程中新骨生成。目前临床上只有骨形成蛋白用于促进新生骨的矿化。

*本文通讯作者:王斌

1.6 新生骨的质量评价

延长1 cm至新骨完全矿化去除延长器所需的时间是新骨延长愈合的愈合指数。评价新生骨质量有很多方法, 目前常规的X线是最经济, 有效的[21]。因骨密度增加达到40%以上才可以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 其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波不但费用低, 而且不存在金属平面反射, 还避免患者反复照射X射线, 成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但需要专职人员评估一些指标[22]。拆除外固定器的最佳时期, 现没有统一的标准。推荐安全的方法:延长骨在达到平均愈合指数后, 患肢全负重锻炼2个月左右, 骨的愈合质量接近正常再拆除外固定器[2]。但是具体到个人, 应根据影像学表现, 延长长度和负重等综合情况, 确定拆除的最佳时期。

2 应用进展

2.1 骨缺损

艾合麦提·玉素甫等[23]治疗长管状骨缺损61 例, 其中3 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用两节段同步截骨延长法, 缩短了骨延长时间。61 例骨缺损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 获得满意效果。王富明等[24]治疗下肢骨缺损11 例。9 例获得良好效果;2 例处于矿化阶段佩戴外固定支架部分负重行走。秦泗河等[25]成功修复创伤性跟骨缺损。张华等[26]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27 cm超长骨搬移1 例, 骨缺损处新骨完全再生。牵拉成骨技术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治疗骨缺损的方法。

2.2 骨折

唐延军等[27]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5 例。骨折愈合及伤腕功能完全恢复情况优良率92.4%。王斌等[28]修复因严重骨折损伤的膝及小腿血管, 即提高了骨性愈合又修复了血管, 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牵拉成骨技术在治疗骨折时, 有其明显的优势, 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即微创、高效、低成本。

2.3 肢体畸形、肢 (指) 体延长

2.3.1 上肢

Bagatur等[29]治疗10 例患儿前臂短缩和畸形, 取得了满意的功能和外观改善。Mateev等[30]成功治疗9 例前臂先天性假关节。Hakan等[31]成功治疗因桡骨远端畸形引起的径向短缩和严重手腕畸形患者4 例。

2.3.2 手指

Sawaizumi等[32]延长了残留指骨小于1 cm的患指, 获得的满意的效果。宋宁等[33]治疗了多指的手指缩短, 残指外形美观, 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焦伟等[13]证实应用缓慢牵拉成骨术延长掌指骨, 创伤小、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2.3.3 下肢

秦泗河等[34]成功治疗先天性腓骨缺如并发下肢不等长患者。秦泗河等[35]治疗先天性短股骨伴髋内翻畸形1 例, 站立行走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 患者满意。Choi等[36]认为利用牵拉成骨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特别是萎缩性的假关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郑学建等[37]治疗感染后小腿短缩畸形, 获得满意效果。

2.3.4 矮身材增高术

夏和桃等[38,39]为成骨不全、侏儒症等矮身材患者实施双下肢牵拉成骨术686 例, 优良率为99.86%。并发症发生率9.6%, 无不可逆并发症发生。正常人增高涉及到医学伦理方面的问题, 不宜提倡。

2.3.5 脊柱畸形

田慧中等[40]报道对发育期间的脊柱弯曲畸形、侏儒症性脊柱发育障碍或合并有胸廓畸形、骨盆倾斜的病例, 采用牵拉成骨技术经过70~120 d的牵拉过程, 使脊柱畸形产生自家矫正功能, 楔形椎体恢复方形, 使弯曲的脊柱伸直, 旋转的椎体复位, 达到三维矫正。这最大的优点是不影响脊柱的发育, 避免的一次大手术的打击, 节约了医疗费用, 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

3 常见并发症

3.1 可逆并发症

a) 只需一般外科处理, 如针孔感染、钢针折断、局部皮肤塌陷、下肢延长期间膝关节屈曲畸形等。b) 需药物治疗或简单手术, 如牵拉骨的迟延愈合、截骨不全、神经功能障碍及关节脱位等。c) 需再次手术, 如畸形愈合、骨不连、新生骨再骨折及长度丢失5%以上等。

3.2 不可逆并发症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肌肉及神经损伤所致患肢肌力、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血管损伤所致患肢坏死甚至需要截肢。这些并发症都可以通过医生的努力而避免发生或获得解决。

4 牵拉成骨术的展望

骨科牵引术 篇6

关键词:四维牵引,激光汽化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常见病、多发病[1,2]。临床上表现为腰痛伴或不伴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跛行、瘫痪。治疗方法较多,有非手术、手术、微创治疗三种,其中四维牵引、微创激光汽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是无创和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3,4,5]。2010年5月到2011年4月,采用四维牵引加微创激光汽化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0岁,平均45岁,以33~50岁者居多。病程最短者3d,最长者15年,平均1.6年;有腰部扭伤史者5例。本组50例患者中大多数曾长期行非手术治疗,如卧硬板床、牵引、理疗、按摩等保守治疗。其中腰痛38例,腰痛并腿痛症状者22例,有间歇性跛行者3例;术前CT和MRI影像显示腰3/4椎间盘突出8例,腰4/5椎间盘突出35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18例,多个腰椎间盘突出16例;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32例,一侧型16例,双侧型2例。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治疗方法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无牵引和激光治疗禁忌症,先行微创激光汽化治疗,卧床休息三天,再行四维牵引治疗。其间常规使用甘露醇、抗菌素、神经营养药和配带腰围。

2.1 微创激光汽化消融治疗

一、器械:应用意大利Lasering公司最新研制的Ga AIAs980nm半导体激光,直径为400u的高效散射激光导纤维,三通管及听声管、长20cm的穿刺针,该穿刺针均为日本八光公司特制带芯套管针,其韧性好,具有可弯性。另外,应用C形臂作为术中监视导航,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物。二、PLDD腰椎操作技术:患者俯卧于手术床,C形臂固定于以目的腰椎间盘为中心,既看侧位也看正位腰椎的位置。用克氏针作体表定位,并于体表画出标记线,沿此标记线棘突旁8~10cm(视患者体型适当调整)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布巾用腰穿针刺入目的椎间盘上下关节突出前缘,注入1%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2356)2ml,局麻满意后,依据目的椎间盘L3-4、L4-5、L5-S1的顺序,将18G穿刺针逐步加大弯曲度,与患者背部45度,在C形臂监视下刺至椎间关节,然后使针尖滑过椎间关节外侧缘刺入椎间盘。在腰椎侧位观察,穿刺针应位于椎间隙中央,且平行与终板,针尖应位于椎体的中后1/3处,腰椎正位观察,针尖应位于棘突正中。确认穿刺针位置无误。拔除针芯,接好三通管,置入光导纤维。以设定功率为10W,连续脉冲输出模式(激光输出一秒,停顿一秒)向椎间盘发射激光,每200J左右向外拔出穿刺针一次,分三次拔出,最后一次拔出针尖应位于椎体后缘,每个椎间盘激光总能量为600~1000J为宜。治疗结束后在神经根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然后可带腰围起床,3天后行四维牵引治疗。

2.2 四维牵引治疗

(1)设备:应用翔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JYZ-VB型四维牵引床。(2)操作技术:根据患者的症状,平卧做成角、旋转、纵向慢速牵引和平摆牵引20分钟,每天1次,连续6天,第7天患者俯卧做成角、旋转、纵向快速牵引,牵引重量约为患者体重的1/2。慢速牵引后卧床休息2小时;快速牵引后卧床休息24小时。

3 结果

按照Macanab疗效评定标准[6]评价: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可:疼痛减轻,工作有影响;差:症状无改善。本组50例优35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6%。

4 讨论

无论是无创、微创还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决患者的疼痛是治疗本病的根本问题。目前临床上大部分病例经无创治疗可治愈,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其中牵引治疗疗效确切,无痛苦,能迅速解决病人疼痛,病人心理接受高,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胡章勇[7]等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三维牵引具有无创、疗效好、费用低、方便患者治疗的优点;以宗四维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3例报告有效率93%[9]。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卧床时间少、并发症较少、不容易破坏脊柱稳定性、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趋势。其中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汽化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新方法,孙文献[9]等采用CT下引导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00例有效率92%。但四维牵引和微创激光汽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各自优点、适应症等,但治疗范围相对较小,并各有缺陷。四维牵引治疗原理是通过上下成角牵引、左右旋转牵引、纵向牵引、左右平摆功能纠正脊柱关节紊乱,调整脊柱生理曲度,纠正脊柱畸形,缓解椎间盘突出物的压迫刺激症状[10];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汽化术治疗原理是通过激光对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汽化、切割、凝固减少髓核组织,降低椎间盘压力,使突出的椎间盘张力下降回缩,从而减轻椎间盘对神经与脊髓的压迫和刺激,达到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11]。但四维牵引不能减少髓核组织和降低椎间盘压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汽化术不能纠正脊柱关节紊乱,调整脊柱生理曲度,纠正脊柱畸形。四维牵引加微创激光汽化术治疗两者均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二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解除患者的疼痛,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是临床医学研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阎博华,丰芬,邵明义,等.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9):21~23

[2]吴曦,彭锐,张照庆,等.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盘内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2出症临床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0):208~210

[3]冯仁优,崔海波,彭青.四维牵引并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10;16(3):49~51

[4]朱宝华,管功奎,崔永锋,等.椎间盘镜下激光汽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骨科杂志,2012;15(3):348

[5]章勇,张学学,顾丽丽,等.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后影像改变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7):398~400

[6]Macanab J.Negative dise explorat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merve root involenent in68patients.J bone joint Surg,1971;532,891

[7]胡章勇,彭小波,李翔,等.三维多功能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效果观察.重庆医学,2007;36(22):2329~2330

[8]何世超,洪冰卿,何明锐.以宗四维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3例报告.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5;7(2):134

[9]孙文献,张汉高,朱晓昆.CT引导PLD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效果分析.西南军医,2009;11(2):302~303

[10]张鸿振,王振湘,戴寿旺,等.四维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的体会.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10;11(2):122~123

【骨科牵引术】推荐阅读:

根骨牵引术07-01

骨科腰椎术05-22

牵引电机05-03

牵引故障05-04

牵引驱动06-07

手法牵引07-11

颈椎牵引08-11

电力牵引08-21

需求牵引08-22

旋转牵引08-26

上一篇:多措并举下一篇:乡镇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