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五篇

2024-09-12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篇1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廊

一、导论

1.文献综述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廊无论是作为连接建筑群的过渡空间还是作为建筑的本身,都伴随整个建筑史、园林史的成长。造园中廊的多变性、灵活性,使之在园林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众多的国内外文献中,谈及园林造园手法的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廊的运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廊的专著以及廊在运用上的理法研究。本次文献综述希望能通过众多文献的逻辑陈列,探究出廊在园林造园方面的规则。

在现当代的园林设计中,廊的运用有时独立存在成为景观小品。纵观众多现代廊的运用不难发现,不是形式千篇一律就是破坏视觉美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生搬硬套的照抄方式其实是割断了廊本身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孤立而自我的看待廊的作用。园廊的运用有着适合我国本土传统文化与园林艺术的优良经验,对于园林设计或者建筑设计有着借鉴作用。

2.涉及范围及基本概念

《辞海》中解释廊是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屋盖的过道。《园冶》中将廊解释为“庑出一步”庑指的是厅堂屋檐周围的走廊。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中,檐廊与独立廊都属于“廊”的概念范围。本文按《园冶》中廊的范畴,只涉及独立的廊。文章的侧重是造园手法,即在建造目的和视觉效果上具有园林功能和特色的廊,本文简称园廊。另外,本文中的文献以时间顺序对廊经行研究,不涉及东西方园廊的对比。

二、廊的发展与运用

1.廊的概念发展

中国的文字符号是整个中国文化长河的载体,有着延续性和传承性。象形字随着文化的传承和更迭丰富着本身的内容和含义。汉字“廊”中的“郎”表示读音,“广”则表示意义,形象。“广”字的本义是靠近山崖而作成的房子,如:“开廊架崖广。”(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

古汉语中“廊”是建筑物的名称。“廊”的定义可以指代“屋、墙以及连接两个空间的廊”《说文新附》解释为“东西序”其实指的是廊是具有辅助性以及从属性的建筑物。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解释为“屋垂谓之宇,宇下谓之庑,步檐谓之廊”明代计成的《园冶》“廊者,庑出一步也”这里充分说明了檐廊与独立廊的区别。现代汉语对廊的解释,传承、总结了古代对廊的解释并且结合现代建筑的特点,对廊的定义进行丰富和修改。《现代汉语词典》“廊子,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过道”《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国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综合古代与现代汉语词义来看,廊的概念是指有屋盖的道路,是以建筑形式呈现的道路,同时也是有着道路功能的建筑形式。

2.廊的相关研究及现状

廊的形态多变在园林建筑群乃至整个园林景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存于世的关于廊的园林实例和遗址主要是明清两代遗留,其他时期的廊甚至是园林建筑绝大多数只存在于历史文献中。

(1)廊的起源与发展

在现有的遗址和文献中最早出现的独立廊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的西毫的宫殿遗址。西毫是商朝都城皇宫的所在地,在进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台上有回廊环绕。廊顶覆盖茅草,廊柱采用树枝的形式。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和劳动力的发展,开始建造庞大的宫苑建筑群。廊在此时已经广泛出现在建筑组群当中,起着联系各个建筑单体的作用。秦咸阳宫殿遗址出现大量的回廊环绕,并且由回廊把不同使用功能内的建筑组合在一起。

隋唐时期,建筑组群的规模更加大,有着完整的次序。同时唐代后逐渐形成“回廊制度”。其主要形式为在大型的建筑群中,回廊式的庭院把建筑群中主要的殿阁用廊围合起来,廊就成为既围又通的阻隔空间的建筑。执政中心为了追求宏伟的气魄,主体宫殿常常与周围次要、低矮建筑用廊相连,更有使廊悬架在建筑间的情况。从唐代华清宫复原图中,廊将整个山体中的建筑围合、联系起来。

宋元时期的建筑趋向多进院格局,建筑组群布局中两座大殿之间,用廊连线,形成“工”字形。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平江府城图》中官僚居住的建筑群使用廊连接成为工字平面。

明清时期,大多数现存的古代建筑群都发于这个时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属于全盛时期。私家园林蔚然成风,《苏州府志》中记载了明代园林有271出,清代有130多处。保存至今的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怡园等。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境影响下,廊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北京颐和园叠落爬山廊、怡园的复廊等形式。

(2)廊的研究现状

专著文献中廊的研究以园林史的部分章节内容存在,在目前的论文文献中廊的研究涉及园林史、公共场所可坐空间、风景园林建筑、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表现、园林建筑中的历史文化蕴含等方面。

形态研究方面,将廊分为平面类型、剖面类型、尺度类型、端点处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吴琅和华晓宁在《蹑山落水自蜿蜒——苏州园林中廊的形态和作用》中讲这种形态细分为平面类型的:直廊、折廊和曲廊。之中不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的称之为游廊;与地形结合的类型分为:平地建廊、爬上廊、水廊;廊的剖立面类型分为:单面空廊、双面空廊和两侧均封闭的走廊;尺度分类上将宽高比例大的分为有较强导向性的廊,宽高比例小的双面空廊分为可以产生空间界定感。

意境与空间划分研究方面,因廊的曲、直使游览者产生园景无限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平廊的位置,引导游园人按设计者意图行于园中同时也是对游园之人行为的抑制。园主推崇自然,但是因园廊的划分,将原来的自然景观凝聚其精华。形式轻松却精神是高度统一,有着“师法自然、道法自然”的人文景观。

廊在当下建筑中只剩下单一的使用功能,属于联系空间的附属建筑物。单一的使用功能造成的就是古典园林的审美缺失,人文景观的缺失。在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中建筑师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校舍外墙上运用了连廊。起到装饰立面作用的同时为校舍使用者提供观景和思考的空间,继承了一定的造园手法。这种特例还只是在相关院校中的尝试,并没有形成广泛普及的空间审美。

三、小结

廊在园林中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中国传统的人文特征的。目前我国的建筑理论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系统的影响又因文化的自信缺失导致目前的建筑、景观等设计实力往往无法相对完整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廊因其建筑群中的从属地位,常常被忽视研究。园廊是虚实空间的重要连接部分,更是园林中的“瑰宝”,这块“瑰宝”应终被众人所发现。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园冶[M].城市建设出版社,1956.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篇2

1 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 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 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 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 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 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 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2 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 还有建筑、字画、植物。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 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 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层面, 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 可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 如有弊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3]。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 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 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 即世俗文化, 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 特别晚清以后, 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 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 到了清代, 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 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 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 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

3 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 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 结构精巧、色彩艳丽, 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 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 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 池岸较为规整[4];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 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 对中国造园的发展, 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 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 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 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4 实例分析

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3万m2, 东北高、西南低, 以快绿湖为中心, 西半侧分别是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南边则遍布鲜花, 四季碧绿。该园以绿化造景为主, 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 营造一个绿色世界。全园的设计, 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 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 突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 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 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园内依据植物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 划分为风景林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8个主要风景区。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 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 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 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 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 使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好地体现出来, 让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 使游人回味无穷。

珠江公园的水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园内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 有一快绿湖, 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 追求的是自然流畅的曲线型, 湖边堆山结合茂密的树林, 不仅给人感觉非常深远而幽静, 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建筑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 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珠江公园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内建筑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 具有岭南风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园内亭多, 都是岭南风格, 但造型个性各不相同, 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如抱珠楼是一个山顶观光楼, 是全园的最高点, 在此处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 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 针对广州建园地的气候特点, 对种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 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 使整个珠江公园生机勃勃。园内也有植物图案是造景的, 最引人瞩目的是正对大门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 一石瓶下连接四色植物带, 花像从石瓶里流出似的, 形成一个花的河流, 特别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文英, 邓碧芳, 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 2009 (2) :19-23.

[2]曹美, 陈泽泓.独树一帜的广府园林[J].神州民俗, 2009 (3) :28-31.

[3]龙莉红.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现代企业文化, 2009 (2) :159-160.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篇3

关键词:古代园林 造园手法 现代园林 应用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 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1.3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古代园林发展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寺庙园林的发展主要是受封建迷信思想所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从园林的建设上来说,它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狭隘的佛教寺院和道教所建设的园林,而是它还包含所有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下所设立的园林。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佛教和道教园林寺庙外,祖宗崇拜下所建立的古代名人贤士的居所或者民族英雄纪念的祠堂等,都是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2.1 因地制宜的园林建造手法 因地制宜是我古典园林建设中最常用的园林建设手法,在《园冶》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由此可见,在我国古典园林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建造场地,场地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造园林者的需求来选择的,场地选择合适后,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布局都要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特征,随形就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顺应场地的特点而建造。

2.2 师法自然的园林建造手法 师法自然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重要手法,在《园冶》相地篇:“园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在我国古典的园林建造中比较崇尚师法自然,想要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都力求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提练和加工,在有所限制的空间中设计山水的布局,建造出田园园林的景观。

2.3 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诗情画意的建造手法是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有一独特性的园林建造手法。在我国古代能够建造起园林的绝大多数都是文人骚客,这些文人骚客平时就是热爱于山水,深受山水诗画的影响,在他们的园林设计和建造中常常会体现自然界中的山和水的布局,即使没有原有自然界实实在在的山和水,在园林结构设计中也会建造一些假山假水。建造一些奇山怪石和茂盛的树林和清澈的山泉以及一些瀑布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设计素材。园林中设计诗画的意境是园林建造者的基本要求,造园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抱负等方面的园林意境。

2.4 巧于借因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巧于借因主要是指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善于运用借景的手法,突破园林建设的固有局限,把园林之境借为所用的一种园林建造手法。《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巧于因借,就是要充分“借”用周围的一切有利因素,扩大视野范围,增强空间层次感。这种借景的园林建造手法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园林设计手法之一,在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典著名的园林建设常常会采用借景的手法来凸现自我园林的审美意境。

3 我国古典园林建造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3.1 实地勘察、细致分析 园林建设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对选择场地的勘察,并对勘察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而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现代园林设计和建造的目标就是对凸现园林建设与自然、人文的和谐结合。任何场地的选择都具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时代的精神内涵,园林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一方面需要展现场地所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另一方面还需要展现所出地区的人文特性和精神文化特征,只有因地制宜,实地勘察。精心分析才能够把握园林设计的整体特性。无论多么完美的设计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五木之本,闭门造车式的园林设计已经被时代所舍弃,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最强调的是和谐,因地制宜等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还是必须用的方法。只有进行实地的勘察、精心地分析,充分利用场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当地的人文精神特性,才能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独特的园林。

3.2 精心设计,生态自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于住宅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居住小区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园林风格设计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规划设计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现代小区生活空间,小区中的园林设计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环节人们的生活压力,疏散心情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要力求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注重模仿自然界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

3.3 采取借景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我国古典园林建设虽然建造在封闭的空间内,但是并不局限于园林建造的边界,常常是以场地的选择和视觉为设计视角,通过巧妙地借景的手法来设计一个极富有审美意境也富有人文意境的古典园林。巧于借因主要是指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善于运用借景的手法,突破园林建设的固有局限,把园林之境借为所用的一种园林建造手法。现代园林建设比较追求景观的独有规划,一般都是将园林建设放在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中来设计,城市园林建设的理念主要是强调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生存,园林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现代园林的建设可以采取一些借景的手法来设计,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米敏,黄小飞.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11(5):54-57.

[2]毕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色[J].贺州学院学报,2010(5):70-72.

[3]屠苏莉,范泉兴.园林意境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J].中国园林,2004(2):58-60.

[4]周研.中国传统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空间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10);52-54.

[5]潘震.古代园林开敞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201-202.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篇4

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在风水选址上,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如承德的避暑山庄.东北来水.东南积水,东南流去,西北高山.山是昆仑的代表,是玄武的象征,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在园林内部,也是仿照风水的格局.进行东,南.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前为案山.后为座山.东为左辅,西为右弼.四围山之中是地势低下的盆地.于是,在盐地中积水为池,以像朱雀.在山水格局上,中国皇家园林采用的是山型的山水园风格。以山为主,以水为辅.讲究智水与仁山的结合.以仁为主,以智为辅,也是中国人的道德观.所以园林中必有堆山.山体高大,以山上的主体建筑为视觉中心,以水中的小岛为构图中心,采用两心合一.

在轴线,对称和中心上,皇家园林是坚定不移地走轴线与对称的道路。如颐和园,从后山的北宫门到风景中心的佛香阁,以至昆明湖的凤凰墩,是一条明显的轴线.同时采用轴线与对称的有坤宁宫后面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等.

在分景与围合上,中国皇家园林采用实墙厚景和高墙的形式.如北京皇城内园林,每座园林都有高高的城墙围护,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如此.这样的围合是把墙当作安全的城墙来设计的,体现了当时帝王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地位特点,

在框景,对景和漏景上,中国皇家园林运用得非常多.框景一般用窗框来实现:对景般是用山水之隔来实现;漏景一般是用回廊或游廊来实现的。

在道路上,中国皇家园林多采用砖,瓦,石等材料的拼花.以人工的陶制砖石为主,以自然的山石为辅.运用图案构成的方法.在植物栽植上,用体量比较小,绿化覆盖率比较低,主要是为了显出人工之中见自然的效果.植物种类上.多喜欢采用四季的植物,开花的植物。如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对春之桃,夏之荷,秋之枫,冬之松,都有同样的喜好,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表现.在植物修剪上永远是自然形态的优美高于一切

在建筑上,表现为如下几点:第是类型上,主要是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第二是建筑布局上以规则中轴线对称为主.第三是建筑数量上采用密集型.建筑密度比较大.第四是建筑体量比较大.第五是桥梁,多采用石拱桥.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篇5

中国古典园林创造灵感来自于自然山水之间, 模拟自然山水意境, 因而又称为“自然山水式园林”, 与西方规整划一的“几何图形式园林”迥然不同, 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其造园思想对当代造园艺术具有很强借鉴性和启示性, 我们应深入研究, 挖掘其精髓, 并加以运用。

1) 源于自然、优于自然、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从始至终遵循着“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原则, 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 而中得心源则是强调必须经过艺术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 萃取其精华, 而并非机械的抄袭自然山水。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正是遵循源于自然, 优于自然, 尊重自然的造园思想, 将客观现实的形神与艺术家的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的典范;亦是主张把自然美与人工美二者巧妙结合, 从而做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2) 注重意境的营造, 追求诗情画意: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西方园林的特色是场面宏大, 气势恢宏, 大量的信息瞬间涌入眼中, 令人目不暇接, 但往往激动过后少有回味。而中国的古典园林却是融入了诗词、山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是精巧、幽深、耐人寻味的;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不仅仅是单纯获得视觉上的愉悦, 并且在创造设计的过程中高度发挥了人类思维的能动作用, 于心境中刨造出较实际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境。通过精妙的园林景致打动游人, 使其在园中驻足, 通过景物中的诗联题刻来领悟创造者所赋予景物的情感臆想。设计者把自身的情感、经历于一体并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将其展现在物品上, 用以体现在园林的设计空间中, 使之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 这种做法被世人传唱至今并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巅峰之举。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园林又被誉为“文人写意山水园”, 这是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所致, 如明代造园家计成于诗词绘画有相当素养。文人画家造园多以画为本, 以诗为题, 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 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被称为“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 犹如在品诗, 又如在赏画。这种特殊的关系使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3) 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 尽可能地贴近自然, 融入自然, 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师法自然, 融于自然, 顺应自然, 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 这种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情, 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 是使其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 当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概论

1) 住宅小区概念:住宅小区也称“居民小区”, 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线 (如河流) 划分, 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以及公共绿地。2)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概念:住宅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 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 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 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 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遵循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文脉传承、经济适用、“以人为本”和勇于创新等原则。3) 居民对住宅小区环境的需求:a.生理需求。住宅小区生存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理、心理, 舒适、自然、和谐的居住生存环境是居民的根本需求。例如, 尺度适宜的空间环境与物理环境都是当代居民生存的基本需求, 充足的光照、良好的空气质量、健康的声光环境的标准等等, 都是住宅小区环境的基本条件。当代住宅小区环境应不断满足居住者日益增长的精神与文化需求。营造出让居住者满意的空间设计环境, 使人们在拥有高档现代化功能齐全住宅的同时也能够尽情享受自然世界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用良好的生存环境来满足现代居住者的生理需求。b.审美需求。生存环境包括了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 人们在这个空间领域中不仅工作和学习, 同时也在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 所以在空间环境的实际中既要赋予它实用性, 还应赋予它美的特征。这种对美的向往需求不仅简单的指天上人间的环境之美, 还指游走在这个空间中能否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的意思所在, 让人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 使居住者满足于现在的环境之中并融入到这个环境之中, 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激发自身的潜质, 去创造更美好的事物。c.文化需求。人类自出现之日起, 就按照其自身的需求, 以超强的能动性改变着周遭的世界, 从而开始了以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区域文化, 在造就出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被时间的长河所慢慢沉积而形成人类的历史文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利用区域文化来渗透到居民对住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为当代居民对居住环境理念的理解提供一个有力的理念支持。

3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所谓的“欧陆风情”, 建造虚假的都市景观, 第五园逆风而动, 表现“乡土中国”中饱含的典雅和精致。园中景观设计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精髓, 成为当今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继承传统造园思想的典范。

1) 因地制宜、合乎自然:充分利用原有地形, 尽量保留原有自然风貌。万科第五园依山傍海, 设计上利用水给人的无限遐想, 将海与山相联系。通过原本山体流水的存在, 让山间泉水缓缓流入湖泊中, 作为湖池的水源补给;湖底采用天然泥土构成并生长着原生水生植物与湖中鱼类栖息而居。那些岸边的植被与土壤在雨水的浇灌后多余的部分同样聚集到人工湖内。同时这种生态的循环与湿地的恢复便利用植物降解有机污染物, 使湖水达到生态自净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在自然界中真正意义上的湖泊。湖边修建的木栈道与景观庭院可用于人们晨练、散步和交谈。与此同时, 湖面与池水景天一色与周围的景色相互交融, 在自然中形成了独韵的风景。2) 追求意境, 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竹径通幽”的步道系统设计体现诗画意境。第五园在环境细节的处理中, 努力营造“幽”的氛围, 在“第五园”步行系统中, 乔灌木配置突出其纳凉作用, 而赋予广东特色的旅人蕉植物则点缀其间, 体现着浓郁的热带风情;竹丛或竹林种植在实墙前、花窗后、小路旁、拐角处等部位, 使整个社区环境在窄巷深巷、高墙小院的映衬下显得神色悠远。3) 天人合一, 整体协调的园区氛围:自然村落与人工村落形态的巧妙结合, 打造和谐统一的邻里空间。万科第五园整个社区的规划是由中央景观带分隔而成的两个边界清晰的“村落”所组成, 一条优雅的半环路将两个“村落”衔接起来, 各村落内部都由雅致的街巷或步行小路以及大小不同的院落组合而成, 合理的尺度构成了第五园独具特色的人文空间, 彰显了自然的魅力。整体园区规划设计中重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合理的改造自然, 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基本需求, 又可以保护自然创造自然环境, 使人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真正的做到了自然界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景观设计要从“生活”出发, 以人为本, 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实质运用到当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之中。从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代化小区住宅设计中运用的可谓之炉火纯青, 这种改良不仅是中国住宅小区今后的发展方向, 更能够为今后的小区住宅景观设计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我们源于自然, 在改造自然后又回归于自然。这种创新理念的形成将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刘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低碳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 (4) :96-98.

[3]游晓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2.

上一篇:红外故障分析下一篇: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