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纠偏系统三篇

2024-09-09

EPC纠偏系统 篇1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 使用打印机来进行各种票据、证本打印的客户群不断增加, 而存折打印机具备自动纸张纠正和自适应介质厚度等多种功能, 其市场需求明显。对于存折打印机而言, 自动纸张纠偏系统是其核心技术组成之一, 对整机使用效果和品质影响显著。

1、纠偏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构成

打印机使用过程中, 由于人为放纸不正, 往往导致纸张进入机体时出现倾斜等现象, 从而影响打印效果, 自动纸张纠偏系统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的。常见的自动纸张纠偏系统为顶纠偏方式。它通过纠偏系统对歪斜介质的纠正动作和传感器自反馈检测, 使打印介质的顶边缘与基准平面对齐, 从而把歪斜介质纠正。

自动纸张纠偏系统的基本部件组成为:纠偏电机、纠偏凸轮、摩擦轮组、纠偏力切换机构、纠偏挡板、纠偏挡板升降机构、检纸和页顶传感器。纸张传输系统的基本零件组成为:机架、直排摩擦轮组、万向节连接的摩擦轮组、走纸传动齿轮、走纸传动带轮、同步齿带、步进电机。图1为存折打印机的纸张传输系统和自动纸张纠偏系统。

2、纠偏系统关键设计要素解析

2.1 纠偏系统驱动轮设置

摩擦轮组由3组, 每组轮数:2 (两两组合成工字型一组) , 组间采用万向节连接。

每颗摩擦轮宽度:10 mm

摩擦轮组平均分布轮间距a= (246-61) /7≈26.45mm

采用6颗摩擦轮等间距均布方式, 单轮宽度10mm, 进纸通道总宽246mm, 最大纠偏角度25°, 则纠偏挡板与轮组间关系如下:

以纠偏角度计算, 则为:

即在上述条件, 挡板离轮轴中心大于9.57mm才可实现纠偏角度25°。由此可推导出, 摩擦轮组自身间距、纠偏挡板与摩擦轮组中心的距离会影响最大纠偏角度, 大致有以下关系:

2.2 纠偏系统中光电传感器的运用

纠偏系统具有检纸传感器和页顶传感器, 检纸传感器是由2组共4处带聚焦功能的光电传感器组成, 2个为发射端, 2个为接收端, 4处传感器以一定间距组成检测带, 位于摩擦轮组的外侧, 当操作者送纸进入打印机进纸口时, 检纸传感器能立即检测, 4处传感器中的任一处检测到纸张, 即触发纠偏压力切换为纠偏力度, 摩擦轮组对纸张施加走纸摩擦力, 启动纠偏动作。

检纸传感器的工作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纠偏系统允许最大达25°歪斜的纸张进入, 位于纠偏装置入口的检纸传感器分布, 会存在一些检测盲区, 图3示意了在某些部位进纸时存在的检测盲区, 当操作者送纸正好位于检测盲区时, 传感器检测不到纸张, 应尽可能减少检测盲区, 并避免盲区出现在操作者送纸的高概率区域。

页顶传感器是由4组共8处带聚焦功能光电传感器组成, 4处发射端, 4处为接收端, 以一定间距组合成检测带, 位于摩擦轮组的内侧平行于纠偏挡板且很接近纠偏挡板, 作用是通过检测纸张页顶是否与纠偏挡板平齐, 从而对纸张是否已经被纠正作出判断。

页顶传感器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要能保证只有当纸张真正彻底被纠正, 页顶传感器才能检测到纸张, 否则有产生误判断的可能, 根据传感器本身的大小, 它的合理位置位于纸张页顶接触到纠偏挡板之前1mm较合理, 能确保纸张被准确检测。

图3已示意了页顶传感器布局示意, 上方为打印机内侧, 下方为进纸口。页顶传感器在进纸通道内任意2组或以上检测到纸张时, 系统即判断为纸张已被纠正。此时机构终止纠偏动作, 打开通道让纸张进入打印区域, 纠偏系统动作结束。

3、纠偏系统动作流程

自动纸张纠偏系统工作时的基本动作流程是:手动送纸达到进纸口→检纸传感器检测到纸张→关闭进纸通道 (在摩擦轮组后方形成基准平面) →纠偏力切换机构切换为纠偏力度→摩擦轮组搓纸→纸张页顶在纠偏挡板作用下旋转纠正→页顶传感器检测到纸张已正→进纸通道打开→纠偏力切换为走纸力度→纸张进入, 纠偏完成。

上述只是理想状态下一次成功的纸张纠正流程, 实际由于纸张这一特殊的柔性介质, 它的厚薄、长短、宽窄、材质千差万别, 对纠偏系统工作有不同影响, 纸张与纠偏系统有关的力学指标很多。包括纸张的厚度、紧度、平滑度、硬度、强度等最为普遍的性能。而强度性质又包含静态强度、动态强度。其中的静态强度包括:抗张强度、耐破度、撕裂度、耐折度、挺度等。这些力学性质因介质不同而不同, 因此纠偏系统动作流程设计必须考虑到纸张的性能和其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只能通过实验测试纠偏系统对不同纸张的处理效果, 并根据处理效果在软件控制中调整动作定义及操作时长等参数, 还需要考虑当系统对纸张纠正失败时的处理方式。根据前述的纠偏系统关键部件动作定义, 一个较完整的自动纠偏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图4。

4、结束语

本文描述的是存折打印机自动纠偏系统的基本构成、关键要素和系统工作流程, 作为纸张这种特殊介质的自动纠偏系统, 涉及到纸张的传输过程及该传输过程中纸张的动态性能, 许多要点还需要在大量实验和测试中加以完善和修正。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存折打印机应用的纸张纠偏系统的原理, 描述了这种类型自动纸张纠偏机构的设计要素, 并给出了系统工作流程。

关键词:打印机,纠偏系统

参考文献

[1]周景辉纸张结构与印刷适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EPC纠偏系统 篇2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摊铺机;PID控制;模糊PID控制;里程关联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对施工设备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摊铺机是边走边作业的施工机械,其行驶速度稳定性和行驶的直线性对摊铺路面的平整度、初始密实度、离析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行走控制系统的性能是影响摊铺机作业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摊铺质量的好坏[1,2,3]。

目前摊铺机行走系统控制方法主要采用PID控制。PID控制由于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PID控制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由于摊铺机液压伺服系统多为非线性、时变复杂系统,参数变化大,PID参数确定困难。若单纯采用固定参数的常规PID控制则不能满足在不同偏差下系统对PID参数自整定的要求,控制器对运行工况的适应性差,从而影响其控制效果。模糊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制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动态性能好、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小,但稳态精度不高[2,4,5]。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并引入左右履带里程差关联的方法,既有模糊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又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同时引入左右履带的里程差方法,提高了摊铺机的行走控制效果。

1 摊铺机行走控制系统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普遍采用双泵-双马达系统,液压系统左右两侧为独立的行驶驱动液压回路。通过对左右两侧独立的泵和液压马达进行控制,实现摊铺机的前进/后退、左右转向及原地转向等动作控制,实现无级变速,达到恒速控制的目的。图1所示为摊铺机行走系统的控制框图。控制器的核心是控制变量泵比例电磁阀Y1、Y2、Y3、Y4,通过脉宽调制(PWM)调节比例电磁阀的电流控制泵的排量实现控制左右履带的行驶速度。通过比例电磁阀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摊铺机的前进、后退及转向动作。通过马达换向阀控制Y5、Y6进行马达高低速转换,实现摊铺机行走/摊铺两种工作模式。

图1中Rs、Rh、Rt分别为最大行驶速度电位器、驱动手柄电位器和转向电位器。Kt为原地转向按钮,Ks为紧急制动按钮,Kp为行走/摊铺二位开关,在“摊铺”位时,为了实现恒速和直线控制,利用速度传感器V1和V2将行驶速度反馈至输入端,行驶控制采用闭环模式。

摊铺机行驶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如图2[6]。

马达—行驶速度传递函数:

v(s)=■(1-δh)sθm(s)(1)

泵—马达传递函数:

θm(s)=

■(2)

2 控制器设计[4,7,8,9]

从上面分析知道,摊铺机行走系统的控制都归结到对变量泵比例电磁阀控制。本文采用脉宽调制的方式,PWM频率定为100Hz,为了在纠偏的同时提高恒速控制的性能,本文采用模糊PID控制。

2.1 常规PID控制

PID 控制算法是利用偏差信号,采用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基本环节对系统进行调节。为了在单片机上实现PID控制算法。PID控制规律的实现必须用数值逼近的方法,使模拟PID 离散化变为差分方程。

常规PID控制的差分方程:

u(k)=Kpe(k)+Ki■e(k)+Kd[e(k)-e(k-1)](3)

式中:u(k)为第k个采样时刻控制器的输出;e(k)为第k个采样时刻的偏差值,Kp、Ki、Kd分别为为比例增益、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其增量式控制算法为:

Δu(k)=u(k)-u(k-1)

=Kp[e(k)-e(k-1)]+Kie(k)+Kd[e(k)-2e(k-1)+e(k-2)](4)

本文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以提高控制性能。在进行软件编程前,必须对Kp、Ki、Kd进行初始化,因此应对PID参数进行预整定。PID参数的整定比较成熟的方法有临界灵敏度法、扩充响应曲线法、Z-N法等等。本文利用Z-N法确定了一组PID参数Kp、Ki、Kd分别为0.4、0.03、0.2。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具体情况反复整定并进行实验,确定一组较满意的控制参数。

2.2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2.2.1 模糊PID控制器的结构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是以误差e和误差变化率ec作为输入,可以满足不同时刻误差e和误差变化率ec对PID参数整定的要求。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PID 参数进行整定,便构成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原理图见图3。

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是找出PID三个参数与误差e(k)和误差变化率ec(k)之间的模糊关系,在运行中通过不断检测,根据模糊控制原理来对3个参数进行在线修改,以满足不同e(k)和ec(k)对控制参数的不同要求,从而使被控对象有良好的动态、静态性能。PID参数的整定必须考虑到在不同时刻三个参数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2.2 模糊控制规则设计

选择E与EC作为摊铺机行驶速度偏差e及速度偏差变化率ec的输入语言变量,输出语言变量选择KP、KI、KD,也就是参数Kp、Ki、Kd相应的语言变量。利用{负大、负小、零、正小、正大}={NB、NS、ZE、PS、PB}五个模糊状态描述语言变量E、EC、KP、KI、KD。

我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作业摊铺速度一般情况下≤6m/min[4],此处确定速度偏差e的基本域为[-0.6,0.6],利用扩充响应曲线法求出的PID整定参数可以确定Kp、Ki、Kd的大致变化范围,Kp变化范围为[0.2,0.8],Ki变化范围为[ 0.01,0.07],Kd变化范围为[0.2,0.6](根据控制周期的不同,PID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就会不同)。语言变量的隶属度赋值表如表1,2。

模糊自整定PID是在PID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当前系统误差e和误差变化率ec,利用模糊规则进行模糊推理,查询模糊矩阵表进行参数调整。

模糊控制设计的核心是总结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并根据参数自整定规律,建立合适的模糊推理规则表,得到针对Kp、Ki、Kd三个参数分别整定的模糊控制表如表3-5。

根据上述模糊控制规则,应用模糊推理的合成规则离线计算出模糊控制器的输出,也就是PID参数Kp、Ki和Kd的校正量ΔKp、ΔKi和ΔKd,得到ΔKp、ΔKi和ΔKd的查询表。实时控制时,首先根据e和ec的量化值直接从离线获得的查询表中查出校正量ΔKp、ΔKi和ΔKd的量化值,再通过解模糊处理,得到ΔKp、ΔKi和ΔKd的精确值,最后把它们和PID参数的基值Kp0、Ki0和Kd0按式(5)分别相加,得到在该状态下对电磁阀实施控制所对应的最优参数Kp、Ki和Kd,然后按PID控制算法继续进行运算及控制。

Kp=KP0+ΔKp

Ki=Ki0+ΔKi(5)

Kd=Kd0+ΔKd

在运行过程中,控制系统通过对模糊逻辑规则的结果处理、查表和运算,完成对PID参数的自校正。

3 左右履带里程差控制策略

本文采用模糊PID控制,同时引入左右履带里程差纠偏环。将左马达的速度作为反馈值与左马达的设定速度值进行比较,同时将右马达的速度值作为反馈值与右马达的设定速度值进行比较,分别通过模糊PID调节器独立控制左右马达的转速,使其与设定值相同,这是控制的核心部分。再将左、右履带行驶里程的差值作为反馈值并以追踪零为目标通过比例调节器形成控制量,对其中一个马达的速度设定做调整,形成纠偏环,这是控制的辅助部分。控制框架结构示意图如图4。

4 现场测试

4.1 现场测试

将此纠偏控制算法应用于新筑公司MT12000型摊铺机的行走系统控制中,将发动机转速设定为2200r/min进行控制效果测试。

测试方法:每项测试距离为履带长度的2-5倍(即17米-42.5米),发动机工作在额定转速,在摊铺机两侧的机架及相邻履带设定试验的起始基准,启动发动机,转向控制器置于零位,使摊铺机按某一作业速度向前直线行驶,到达终点后停机,分别测量左右距离差的绝对值,来计算相对的跑偏量。

摊铺机试验过程轨迹图如图6[11]:

采用纠偏算法在不同的速度设定值下得到的结果如表6:

不采用纠偏算法在不同的速度设定值下得到的结果如表7。

从以上表6、表7的对比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此纠偏控制算法使MT12000型摊铺机的直线度跑偏量控制在0.4%以内,大大提高了摊铺机的行驶直线度性能,改善了摊铺机的整体控制效果。

5 結束语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行驶系统的直线度性能的提升是改善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单纯依靠模糊PID控制可以提高机器的行驶恒速性能,但难以保证左右履带行程的一致性,从而无法确保机器的行驶直线度。本文探讨了在模糊PID控制的基础上加上左右里程关联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摊铺机的行驶系统控制中,用以提高摊铺机的直线行驶效果。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用此纠偏控制算法获取的直线行走效果在原有控制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0.5%左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摊铺机的直线行驶性能。

EPC纠偏系统 篇3

前言

火电厂建设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时间跨度长,专业技术要求高,涉及范围广。建设方既要面对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上级集体公司,也要面对施工分包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货商、监理单位、调试运行单位。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团队要对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阶段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执行、控制、收尾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往传统的生产建设管理方式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往往花费巨大、工期庸长、材料浪费、质量问题严重。为了促使建设项目能满足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的要求,我国火电工程建设领域引进了国际上流行的EPC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Construction总承包是指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运行等全过程的项目管理,由总承包项目管理单位统一指挥各项建设)。这种EPC总承包管理方式自引进以来,在我国火电工程建设领域取得极大成功。目前化工、石油、住宅建筑等领域的大型建设项目也开始普遍采用这种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为项目做的定义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人们往往称项目管理团队是“特种部队”。针对各企业、项目中出现的“特种”疑难杂症问题,临时组建项目组团队、管理组织结构简单,组员工作能力强。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这种“临时”、“独特”的特性不仅给企业内部的上级部门对项目团队的监查,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流转、项目管理群之间经验相互借鉴等带来困难;也在企业外部给各级政府部门对项目管理企业的审查,各参建单位之间信息交流等制造的障碍。“特事特办”并不意味着项目管理工作中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意进行。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如果建立在相互独立、互不兼容、传输距离庸长的信息系统上,交流过程中充斥着庞大、复杂、无序、滞后、扭曲的信息,再伴随着混乱的工作流程、缺漏的设备零件登记、残缺的监督检查记录……,将会导致建设项目工程进度拖延,项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失控,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事特办”的项目管理更应该遵规守矩、更应该制定标准化工作制度。在明晰责任分工、理顺工作流程、完善检查登记制度等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平台。

1项目管理信息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信息标准化的发展是随着项目管理理念和信息系统的发展而进行的。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标准化伴随项目管理理念提出和计算机单机数据处理开发而形成的起始阶段。随着项目管理概念的兴趣和电子计算机普及,电子计算机开始应用在管理领域。当时仅仅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编制常规报表、编写计划等的简单工作。随着各种单项表格的发展,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逐步出现了标准化的各种表式。第二阶段,管理综合处理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个阶段项目管理集中化概念出现,信息的集成化和集中化处理初步开始进入在项目管理领域。标准化项目管理软件出现在单个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大大加速了项目建设步伐。第三阶段,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阶段。这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这是一个信息处理的高级阶段,信息管理呈现网络化、集群化、全面化状况。不仅在单个项目中进行标准化构建,也在项目群以上的集团公司层面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化。同国内缺乏对信息系统有效研究的现状不同,国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无论在综合层面、专业层面还是应用层面都比较多。如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标准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电厂EPC建设项目群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标准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效率、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增强火电建设竞争力的目的。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通讯信息技术水平逐步上升,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获得良好基础平台的支持。我国大型电站的EPC项目管理就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对EPC项目的资金、进度、质量、合同、技术、安全、设备采购等环节制定标准化流程、编写标准化表式、打造的标准化信息平台,在公司集体的项目群建设全过程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的信息管理。这一信息系统能够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预处理和自动加工,使得EPC项目中的繁多信息规范化、有效化、层次化、标准化,各单位、各阶层的信息需求方都能够直观、准确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火电EPC项目管理的信息标准化对火电EPC项目总承包企业的发展、经营经费的节约,管理经验的积累、信息传递的迅畅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2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开发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先进管理理念、完善的网络环境仅仅是进行好EPC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目标要求进行标准化的开发。目前我们的EPC项目管理正处在学习、发展阶段,国内还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各公司根据自身的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架构、项目目标也建立了一些项目信息处理平台。但是,每个公司建立一个平台,每个项目建立一套系统,每个步骤建立一个流程……这实际上仅是把信息交流从打电话、会议的形式转变成网络上的交流形式,管理理念还是局限在小集体、小公司的范围,这和EPC总包项目管理要求在各种环境下,协调各个单位,统一各种资源,快速、集中处理问题的目标相矛盾。当前,我们要针对火电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特点,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在多年来电力行业已有的成熟管理经验、电力行业标准的指导下,制定确定标准化组织结构,划分标准化任务分工表、规范标准化工作流程、编制标准化表式,建立功能涵盖从项目策划到竣工决算之间各管理环节和功能的整个工程建设期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各种信息和数据,计划、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管理功能协同进行,有效调动遍布各地的资源,加快信息的纵向和横向流动,实现跨组织、跨地域、跨文化的系统共同配合,保证属于不同组织、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员统一完成各项工作,为各级政府、公司部门及各参建单位准确及时的提供工程建设管理信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为提升EPC工程管理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2.1信息交流和工作门户平台标准化

人们日常生活中光顾的市场有两种:一个是摆放杂乱、污水横流的街头自由市场;一个是分门别类、干净整洁的大型化超市。人们往往会选择去大型超市购物,不仅是宽敞整洁的购物环境给人带来愉悦心情,也因为在这种超市中能快速找到自己需求的商品。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涉及的类别非常庞大,杂乱的门类间的转换给人们造成迷惑;不同架构的门户间转换,增加了人们适应门口网站的时间消耗;同时,检索EPC项目管理涉及的大量信息也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建设一个和大型超市类似的统一、图形化、标准化项目信息交流和公共工作门户平台,将极大的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同时也会为减小工作信息检索难度,降低员工适应工作平台强度,为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做出重要贡献。

2.2编号系统的标准化

我们生活的城市每条街道都有一个名称、每家每户都有唯一的门牌号。辛勤的邮递员根据邮件上的地址,把每一封信件都能准时、准确的发放到用户的手中。同样情况,如果EPC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大量参建单位、部门、工作流程、分部分项工作都各自建立一套编号,将会给每一个唯一的地址“创造”出8-10个门牌号,大大的增加了邮递员的工作量。而且,如果发信人要查询一个邮件是否已准确投递给自己想要的用户,但他从邮递员那里却得到8-10个门牌号的反馈,这给发信人造成了迷惑,无法直接判断自己的邮件是否准确发送成功。因此,EPC项目管理一定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编号系统,并将各参加单位都融入到这套编号系统中。每个工作、每个流程、每个单位都在标准的系统中取得唯一的编号,对各单位、部门间相互工作信息的核对,各进程中工作信息的查询、工作内容的辨识、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2.3编制标准化表单

根据政府和公司的管理需要,EPC项目经理部常常都要填写各种表格、编辑各项报告。填表的繁琐和重复工作量的巨大,给员工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由于每个填表人想表达意思的不同,造成编写出来表单的形式也不同,给检查部门的检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EPC管理信息系统的设置就需要建立和编制一套标准化的表单。具体操作时,可先由公司质量部根据公司标准化的目标和建设项目的特点,编制制定标准化的表格。再由软件分包商把表格内容分化到各个功能组中。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逐步的填写入一些必要的信息(不是简单的在网络平台上填表),管理信息软件在系统后台从员工日常填写的信息中根据表单的需要抽调相关内容编入对应的表单中,自动、定期的生成标准化的表单。这样生成的表单格式是标准化的、得到信息是统一的,减轻了员工的重复填表工作负担,减少了查找的难度;同时,也因为采用了标准化的表单,给政府、各级部门的检查、辨识工作降低了难度。

2.4信息组织架构的标准化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造成参与EPC项目建设的各单位的构架模式不同。常规的架构模式有职能型组织模式、线性组织模式、矩阵型组织模式。各个单位的部门职能划分也不尽相同,同样的一个工作在甲单位可能由工程部负责,但在乙单位可能却归技术部负责……。在非常讲求工作效率的EPC项目管理中,这种情况将给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所以在EPC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时,要从顶层向下进行标准化组织架构建设。在信息系统中建立不同的管理层次、管理权限、管理平台,并在管理权限的赋予过程中绕过不同单位的组织构架模式,对相应人员赋予对应的管理责任。这样在标准化的信息系统中,工作人员面对的不再是不同单位、不同部门,而是面对标准的管理层、标准的管理权限,这将对提高EPC管理工作的效率做出贡献,而且对公司高层的EPC项目群的管理工作统一规划有一定积极作用。

2.5标准化的.共享资料库

EPC项目涉及范围广,各种资料庞大。为了使得项目经理部、公司各部门、分散各地工作人员及时获取、广泛的了解项目各项公共资料(如,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设备资料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需考虑到资料库的标准化建设(在信息系统上设置不小于10T的网络存储空间)。该空间可以事先设置标准的登记平台,标准的上传、下载权限,标准的资料分类目录。这样,不仅方便EPC项目资料的共享、传递、检索,也可以方便的记录上传历史(如,设计院上传图纸的时间、版本、上传人等)、下载历史(如,某单位已在什么时下载并获取了资料),有利于对资料流转的监控。

2.6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标准化

根据每个EPC项目设置、开发不同的信息处理系统,将会严重耗费公司资源,使编辑、维护工作人员压力加大,疲于应对。对于类似EPC项目管理设置标准化的管理模块,由上级总公司统一编制规划,再对应不同EPC项目的特点,根据对外合同需求、标准等特殊情况,设置一些特别的功能(如,燃油机组系统和燃煤机组系统不同)。降低了编辑工作的强度,减少了公司宝贵资金的消耗,提高了规划工作的效率;同时,如果在一个EPC项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在标准模块上简单的修改,将会使公司全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升级,避免了其他项目管理中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有利于公司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7其他功能的标准化

依托现代网络的强大能力,为便于火电EPC项目中各参建单位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在信息系统设置时还可以根据EPC项目管理的特点在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发布平台、工作问题汇总、工作日志、周期性报告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

结语

上一篇:音乐鉴赏中的情感挖掘下一篇:粒肩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