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璜酸钠八篇

2024-09-12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头颅CT或MRI显示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38例, 脑叶10例, 丘脑4例, 多发性6例, 腔隙性4例;合并疾病为高血压25例, 冠心病18例, 糖尿病10例, 两种以上9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0例;年龄46~76岁, 平均 (61.24±6.92) 岁;病情分度:轻度14例、中度12例、重度5例;研究组31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9例;年龄44~76岁, 平均 (60.58±6.95) 岁;病情分度: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分级、梗塞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第4届)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相应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属血瘀证型, 诊断参照卫生部 (1995年) 制定的血瘀证标准[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均为脑梗死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72 h;均签署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应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的禁忌证[4]。 (2) 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和有出血倾向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液、肝、肾功能不全者;依从性差和不按规定服药者;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 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以抗血小板凝聚, 脑水肿、颅内高压者予甘露醇 (浓度20%) 以降颅压, 高血压者予降压处理, 糖尿病者予胰岛素降糖处理, 冠心病者予改善冠脉供血处理, 酌情予给氧、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 保护脑细胞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 (国药准字H31022558, 规格:2 m L/10 mg, 厂家:上海第一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静脉滴注治疗, 60 mg注射液+250 mg氯化钠溶液 (浓度0.9%) , 1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均在治疗前、后行自由基与血液流变学生化检查, 每周行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1.5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指标: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NDS评分、Bathel指数 (BI) 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分[5];自由基生化指标:血清丙二醛 (MDA) 、脂质过氧化物 (LPO) 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6];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7]。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自由基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 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 且研究组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MDA与L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周时的四项评分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周、4周时, 两组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 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 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三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生化检测, 各项生化指标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患者中2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瘙痒, 调整滴速后症状得到缓解, 未经特殊处理, 停药后短期内症状消失。

3 讨论

SOD、MDA与LPO作为反映体内抗氧自由基水平的主要指标, 其水平变化是脑梗死患者出现缺血再灌注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8]。相关研究表明, 脑梗死患者因体内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坏死, 造成细胞多处于应激状态, 刺激自由基生成, 同时患者体内SOD活性降低, 清除自由基能力减退, 导致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的动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加强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进一步加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最终导致病情向脑梗死进展[9,1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治疗后SOD活性均明显升高, 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 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表明丹参酮ⅡA璜酸钠可以有效降低体内MDA与LPO水平, 提高SOD活性, 在抗氧自由基的效果较理想, 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丹参酮ⅡA璜酸钠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可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保护神经细胞[1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在本研究中,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得出治疗2周、4周时, 两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 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 表明常规西医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上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且研究组治疗2周、4周的NIHSS、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丹参酮ⅡA璜酸钠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能力上效果较显著, 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改善患者的预后。祖国医学认为, 脑梗死属“中风”范畴, 其病因病机为脉络不通、血行障碍, 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为治疗方法。历代本草认为, 丹参归心、心包和肝经, 具有活血痛经、祛瘀止痛之药效, 适用于血瘀、血瘀兼热所致的各种病症[12]。《本草纲目》中记载:丹参能破宿血, 补心血。因此, 丹参酮ⅡA璜酸钠作为从丹参中提取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丹参酮ⅡA经磺化后获得的水溶性钠盐, 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 可用于治疗脑梗死。本研究结果与曹运朝[13]的研究成果类似, 进一步证实丹参酮ⅡA璜酸钠治疗脑梗死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研究中,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得出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丹参酮ⅡA璜酸钠能够改善患者脑部组织供血不足, 降低脑组织与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 分析原因与丹参酮ⅡA具有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微循环的药理作用有关。丹参酮ⅡA通过扩张小动脉, 不仅可以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黏稠度, 而且能刺激侧支循环的开放, 增加缺血部位的血液灌注, 进而相应提高脑组织的抗自由基能力, 减少因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14,15]。关于丹参酮ⅡA璜酸钠在不同精神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中的深入应用价值, 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与证实。

综上所述, 针对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功能、生活能力与血液微循环, 且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 自由基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 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SOD活性 (5.96±0.13)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85±0.11) U/mL, MDA水平 (8.36±0.93) mmol/mL与LPO水平 (10.57±2.16) m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0.54±0.52) mmol/mL和 (13.25±2.61) mmol/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周、4周时, 两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 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 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 我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7例, 其中男69例, 女58例, 年龄58~77岁, 平均 (63.8±7.6) 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6], 具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 并有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 排除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休克等原因所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 男35例, 女30例;对照组62例, 男34例, 女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方面及用药前血脂系列、血液流变学与心肌缺血的各项指标测定值, 经两样本卡方检验或t检验, 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5%葡萄糖100m L中每日1次静滴, 并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等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每天1次, 每次50mg加入5%葡萄糖200m L中静滴。以2周为1疗程, 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治疗期间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治疗开始前1天与结束后次日测定血脂系列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血脂检测按“全国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研讨会”意见[7]进行, 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

1.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 心绞痛改善程度:参照加拿大心脏学会的劳力型心绞痛标准 (CCSC) ;显效:劳力型心绞痛严重程度改善2级以上, 自发型心绞痛不发作;有效:劳力型心绞痛严重程度改善1级, 自发型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2/3或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效:症状无改善; (2) 心电图改善:显效:静息心电图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回升0.5m V;无效:心电图改善达不到上述标准ST段持续压低; (3) 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有无出血、过敏反应、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变化

两组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总有效率治疗组84.62%, 对照组74.1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治疗组58.46%, 对照组45.16%,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 治疗组TC、TG、LDL-C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5.93、6.78、5.65, P均<0.01) , 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5.04、5.58、5.46, P均<0.01) , 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虽有变化, 但无统计学意义 (t=1.07、1.01、1.28, P均>0.05) , 两组HDL-C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t=0.99、对照组t=0.78, P均>0.05) , 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示: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t=10.03、10.50、8.92及5.06, P均<0.01) , 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比较, 亦有显著性差异 (t=2.38、2.50、2.47, P均<0.05) , 两组治疗后比较, 亦有显著性差异 (t=2.53、2.51、2.49、2.47、2.38、2.41、2.56, P均<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下降 (t=2.30、2.37、2.33, P均<0.05) , 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变化均不显著 (t=0.98、1.03、1.27、1.19, P均>0.05, 见表4。

注: (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

注: (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血流急剧下降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 这是冠心病心绞痛形成的主要原因,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及其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与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等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关[8], 因此调脂和降低血液粘稠度是治疗冠心病重要措施之一, 据文献报道丹参制剂具有抑制血小板集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9~10]。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肌缺血的好转, 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改善一致,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后, 其血脂下降程度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初步研究, 说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有调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的减少或减轻, 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5例) 与对照组 (62例) , 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50mg (1次/d, 疗程2周) , 每例于治疗开始前1d与结束后次日, 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心电图 (ECG) 检测。结果两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 (P<0.05) , 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所有指标均显著下降 (P<0.05) , 其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高血脂,冠心病,心肌缺血,血液流变学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53~354.

[2]Shanghai coopeiative Guoup for the study of TanshinoneⅡA.The rapeutic effect of TanshinoneⅡ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double[J].Tradit Chin Med, 1994, 4 (1) :20~24.

[3]谢辉, 郑智.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4) :259~361.

[4]陈炳华, 龚丽娅, 徐伟, 等.丹参酮ⅡA抑制心肌肥厚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 (7) :775~776.

[5]吴杲, 何招兵, 吴汉斌.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10) :1383~1384.

[6]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74~276.

[7]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 25 (3) :169~172.

[8]王淑娟, 王建中.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下) [J].中国医刊, 2003, 38 (5) :23~24.

[9]韩清华, 柴晓红, 古吉元.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高血脂患者血脂 (a) 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20 (7) :514.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3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半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银杏达莫;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052-02

脑梗死是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导致缺氧、缺血,进而发生软化坏死。脑梗死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血栓的形成及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最终因为脑供血不足而发病[1]。脑梗死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它和缺血性血管的大小及缺血的严重程度、脑损害的部位、有无其它脏器疾病等方面有关。轻度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或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瘫痪等肢体症状;重症患者不仅会出现肢体瘫痪,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目前,用于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多为苯磺氨氯地平,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为探讨有效治疗药物,笔者采用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其中基底节区域梗死患者47人,包括脑中叶梗死23人,下丘脑梗死15人,腔隙性脑梗死5人,多发性脑梗死4人。所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8±1.2)岁,无其他重要脏器方面的疾病;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3±2.3)岁,无其他重要脏器方面的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每日晚饭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江苏平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2026317),每次0.1g,每日1次,对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要尤其注意用量和用法。在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250ml生理盐水+20ml银杏达莫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2869 )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60ml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31022558 )+250ml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静脉滴注,每日1次[2]。两组患者都持续进行治疗2周。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告诫患者忌食高脂肪、油腻、高热量、辛辣的食品,注意生活饮食情况。

1.3疗效判定[3]无效:在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17%以下,生活无法自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无得到有效地改善;有效:在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18%~45%,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显效:在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46%~90%,患者的病残等级是1~3级;治愈:在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91%以上,且没有出现病残症状。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

1.4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下降情况。对患者的自由基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具体测量内容包括MDA(血清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LPO(脂质过氧化物);测量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比粘度和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脂下降情况比较观察组血脂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发生脑梗死的原因主要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产生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进而使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最终导致脑细胞坏死[4]。脑梗死是导致老年人病死率增高以及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还常常伴有高血压、心绞痛等并发症。中医认为,脑梗死是属于“中风”的范畴,其根本病因就是血行障碍以及脉络不通,在临床治疗时,通常是采用祛瘀生新、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5]。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和银杏苦内脂,黄酮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自由基清除剂,其能够有效地防止神经细胞遭到自由基的损害,达到改善脑血管微循环以及降低血管阻力的目的,进而避免患者的神经细胞受损[6]。银杏达莫注射液是第四代银杏提取制剂,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呈高黏的状态。丹参酮ⅡA璜酸钠可以降低患者体内LPO与MDA水平,还能提高SOD活性,其有很强的脑保护作用[7],能有效地阻断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进而保护神经细胞。能通过扩张小动脉,能够降低血粘稠度、加快血流速度,并可以增加脑部缺血部位的血液灌注,从而减少患者由于缺血而造成的脑组织损伤。银杏达莫联合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不仅可以保护患者脑细胞,还可以有效减少缺血区的扩张,进而改善患者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情况[3]。

综上所述,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都.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塞64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10(20):78-79.

[2]孙晓辉,梁玉丽,孙宏玉,等.长春西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0,18(7):123-124.

[3]杨媛芬.银杏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改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血压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19):376-377.

[4]邵道良,邵二华.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5):456-457.

[5]刘荣启.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创新,2014,28(14):287-288.

[6]顾玉红.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27):386-387.

[7]范建江.高压氧配伍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2,10(17):204-205.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4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LEADDP) 丹参酮,IIA,磺酸钠 (Tan)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是造成糖尿病足、溃疡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一旦出现下肢缺血的临床症状 (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坏疽等) , 则治疗相当困难。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如何更有效地治疗LEADDP, 缓解患者的症状、保全患者的肢体。我科采用丹参酮IIA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依据

(1) T2DM诊断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 (2) LEADDP的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分四度[1]:Ⅰ度:下肢麻木和冷感, 肢体末端皮温降低;Ⅱ度: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间歇性跛行;Ⅲ度:休息时下肢疼痛;Ⅳ度:出现溃疡和坏死。 (3) 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管腔狭窄、动脉硬化、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流量及速度下降[2]。 (4) 踝/肱动脉血压比值:ABI≤0.9, 无论患者有无下肢不适的症状[3]。 (5)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病变。

1.2 一般资料

142例T2DM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门诊和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 男56例, 女16例, 年龄44~80岁, 平均67岁;糖尿病病程2~23年, 平均7.5年;出现下肢血管病变1~7年, 平均3.6年。对照组70例, 男51例, 女19例;年龄46~79岁, 平均63岁;糖尿病病程2~20年, 平均7年;出现下肢血管病变1~6.5年, 平均3.5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症状, 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青光眼和出血性疾病, 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血管病变, 血糖控制在空服血糖6~8mmol/L, 餐后2h血糖8~10mmol/L。两组患者无论从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糖尿病病程、LEADDP病程, 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P>0.05) 。

1.3 治疗方法

在常规给予糖尿病饮食和口服糖尿病药物和 (或) 胰岛素治疗基础上, 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 qd, po, 甲钴胺50 mg, tid, po, 西洛他唑100mg, bid, po。治疗组加用丹参酮IIA (上海第一生化制药厂生产) 80mg, 对照组加用脉络宁注射液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mL各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使用2~3周。

1.4 观察指标

给药前后观察患者的下肢皮温、发凉、麻木感、静息痛的轻重、测量无痛行走的距离和能耐受疼痛的最大行走距离的变化、下肢或足部疼痛 (趾坏死或溃疡除外) 、足背动脉搏动、静息ABI。

1.5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基本恢复正常, 行走距离增加100%以上, 静息ABI>0.9, 夜间睡眠良好。有效:上述症状基本改善, 足背动脉搏动好转、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好转, 行走距离增加50~99%, 静息ABI≤0.9, 夜间睡眠好转。无效:上述症状基本无改善, 检查无变化、静息ABI<0.9, 夜间睡眠无好转。

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设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均能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分别为87.5%和62.8%。经统计学处理 (P<0.05) ,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3例出现头痛, 2例出现心悸。对照组5例出现头痛, 7例出现心悸, 2例出现皮肤瘙痒, 1例出现皮疹。均对症处理缓解, 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所有病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压无明显异常变化。

3 讨论

我国有关研究发现, 有1/5~1/4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 7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和病程超过2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将近一半有下肢血管病变[4]。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许多方面, 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微血管病变等早已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5]。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 最早的改变是血管内皮损伤, 随之, 胆固醇、三酰甘油, 沉积于血管壁, 形成斑块;同时, 血小板的黏附、凝集性增强, 释放血栓素A2 (TXA2) 及前列腺素E2 (PGE2) , 刺激血管壁中层平滑肌增生, 使前列腺素E2 (PGE2) 生成减少, 导致PGE2-TXA2比例失调, 促使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 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素 (p-3, 4二羟基苯基乳酸) 及丹参酮。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中分离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 (tanshinoneⅡA) 后经磺化得到的水溶性物质, 在药理活性上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6]。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解除血管痉挛, 加速血流, 从而能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它通过调节腺甘酸环化酶和磷酸二脂酶活性, 促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 的浓度增加, 激活依赖cAMP的一系列蛋白激酶;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内的游离Ca2+, 使Ca2+不能与肌原蛋白及肌球蛋白结合, 从而扩张血管, 增加了血管壁的血液供应。同时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当组织cAMP增加时, 血小板内c AMP也增加, 从而降低其黏附性, 使血液黏稠度降低, 改善血流变, 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此外, 还能清除体内大量的自由基, 促进组织细胞修复, 抗氧化, 减少内皮素释放, 具有对抗前列腺素E2及血栓素A2的不平衡作用, 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将会进一步升高。由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多合并末梢神经病变, 其所引起的下肢缺血往往比较严重, 但临床症状不明显, 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 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做到早发现, 早期积极治疗。通过临床观察,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8%, 这些充分说明, 丹参酮IIA具有良好的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缺血症状, 疗效肯定, 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是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桂蕊, 刘树国.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J].临床荟萃, 2000, 15 (7) :336.

[2]朱禧星.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30.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43.

[4]王爱红, 许樟荣, 王玉珍, 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大血管病危险性-4675病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12) :1137-1139.

[5]潘长玉, 高研, 袁申元, 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1, 9 (6) :323-326.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5

据广东中医院王磊教授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 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常危及生命。

中医中药治疗AMI的临床实践中尚存在问题, 有关AMI的中医临床研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等多重因素, 令中医治疗措施难以进入有关现代AMI诊疗指南, 因此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明确药理作用, 提高中药治疗效果迫在眉睫。

“作为提取自丹参脂溶性成分磺化合成的单体化药, 前期研究结果显示, 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良好的抗炎、调脂、清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 ”白求恩医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泽华表示。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6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单硝酸异山梨酯,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 目前治疗方法较多, 但因本病不易治愈, 治疗问题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点。2004年9月~2007年7月, 我院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内科2004年9月~2007年7月的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判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并除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重度心力衰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男89例、女23例, 平均年龄 (62±7) 岁, 病程0.5~11年, 平均7.4年。对照组男86例、女26例, 平均年龄 (56±10) 岁, 病程0.6~13年, 平均7.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4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并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 调脂 (他汀类药) , 抗凝 (低分子肝素) 及酌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 并观察心绞痛停止时间、心电图心肌缺血ST-T改善情况、心绞痛主要症状等治疗前后变化, 询问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判定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76.8%,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组ST段压低总次数, ST段压低总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P<0.01) , 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见表2。

3 讨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现代药剂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纯中药制剂,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大量临床报道证实该药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红细胞膜、抗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3]。有研究证实, 该药可使心肌细胞膜电位正值减小, 出现超极化改变, 使细胞外钙内流减少, 防止心肌钙超载, 从而达到抗急性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4]。有文献报道: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各种生长因子的表达, 诱导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分化、成熟和凋亡[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取得了显著疗效。经对比, 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后,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症状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患者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耐受性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部分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 同样安全有效。结果表明,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 具有协同作用, 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有明显优势, 效果显著, 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陈在嘉, 高润霖, 朱清於, 等.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66.

[2]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9 (1) :75.

[3]梁勇, 羊裔明.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7, 31 (4) :304-306.

[4]孙学刚, 贾玉华, 张丽华.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氧及正常心肌细胞内钙、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 9 (9) :21-23.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7

丹参酮是中药丹参根的超临界 (二氧化碳) 提取物或是醚、醇等有机溶剂的提取物, 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总称丹参酮。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8例。符合下列NSTEMI的诊断标准[1]: (1) 心肌酶明显升高, 呈急性心肌梗死酶学动态变化规律, 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倍或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T/I阳性; (2) 缺血性胸痛持续>30min, 含服硝酸甘油2片以上无效; (3) 18导联心电图 (ECG) 无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 但可有以下改变:除aVR外, 任何一个或几个导联上J点后0.08s的ST段压低1.0mm伴或不伴T波倒置;对应导联上无持续超过24h的ST段抬高深度超过1.0mm和对称性T波倒置, 在两个以上的前壁或下壁导联上或I、aVL导联J点后0.08s的ST段抬高<1.0mm。如有对应导联改变, ST段压低<0.5mm。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左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缴综合征及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例。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1次/d, 并同时予以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0.3g、d, 3d后改为0.1g/d) 、抗凝 (低分子肝素6000IU, 12h 1次皮下注射, 持续7d) 、B受体阻滞剂、ACEI及降血脂、降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 (黑龙江哈药集团生产) 60mL, 1次/d。两组疗程均为28d。

1.3 监测内容

(1) 临床情况:血压及心率由固定医生检查, 每日固定时间在用药前中后各测量1次。 (2) 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肌酶:肌钙蛋白I (cTnI) 、肌酸激酶 (CK) 及其同工酶 (CK-MB) , 第1周每日测查1次, 第2周起每周测查2次。 (3) 心电图:包括总ST (ΣST) 幅度及ΣST抬高导联个数, 第1周起每日测查1次, 第2周每周测查2次。 (4) 不良反应:头痛、心悸、出血、低血压等。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改善, 心电图很快恢复, 血清心肌标志物数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心电图有所恢复, 血清心肌标志物恢复但时间稍长。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并发症加重, 心电图改变出现反复, 血清心肌标志物出现反弹, 病情恶化或住院时间延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库建立与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比较采用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50例 (无中途退出) 。其中男29例、女2l例;平均年龄 (66±9) 岁;对照组共48例 (1例女性中途退出) 。其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 (67±8) 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各项资料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9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的变化见表2。治疗组CK、CK-MB和∑ST幅度指标改善明显 (P<0.05) ;治疗3d后两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 , 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指标均有显著下降 (P<0.05) , 治疗组CK-MB、cTnI和心律失常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5

结果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明显差别 (P>0.05) , 见表3。

3 讨论

NSTEMI患者大多数有心绞痛病史, 多为多支血管病变, 基础病变较严重。由于NSTEMI存在血栓自溶及血管痉挛解除, 梗死相关血管重新开放率高的特点, 且其非梗死性血栓以白色血栓为主, 含有较高的血小板及较少纤维蛋白, 故标准溶栓治疗常无益处, 且有增加心肌梗死的趋势。因此在不具备急诊PCI的医疗单位, 对NSTEMI的抗血栓治疗常常决定患者的预后。

丹参酮Ⅱ-A (tanshinone) , 别名丹参醌Ⅱ、丹参醌ⅡA, 是中药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 具有活血化淤、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养血安神等药理作用[2]。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抑制血小板过度聚集和内皮、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起到抗血栓作用;同时降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 增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和红细胞问的排斥力, 促使红细胞解聚而降低血液黏度[3]。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钠通过化学解聚或酶解聚生成的肝素片段, 生物利用度高, 发挥强大的抗凝作用, 减轻血液高凝状态, 具有明显溶栓作用, 并能防治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基础上, 加用丹参酮可以明显缓解NSTEMI患者症状, 改善生化指标和心电图表现, 而不良作用没有增加。

摘要: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50例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 (治疗组) 48例。对照组给予扩血管、抗血小板、抗凝 (低分子肝素钙) 、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②治疗3d后两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 , 治疗组CK、CK-MB和∑ST幅度指标改善明显 (P<0.05) ;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指标均有显著下降 (P<0.05) , 治疗组CK-MB、cTnI和心律失常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明显差别 (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NSTE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L, Adams CD, Antman EM, et al.ACC/AHA2007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J].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 (7) :e1–e157.

[2]张玉方, 赵春景.丹参酮ⅡA磺酸镁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4 (12) :1676-1678.

丹参酮ⅡA璜酸钠 篇8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药所具有的活血化瘀作用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疗效明显。银杏提取物和丹参酮ⅡA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代表。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份是萜内脂结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可消除氧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在防治肝纤维化中具有潜在的作用。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活血抗炎、化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降低星形细胞的活化,同时促进其凋亡,从而发挥了抗纤维化的作用[2,3]。本研究通过观察银叶提取物和丹参酮ⅡA对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Ⅳ)及炎性细胞因子TGF-β1、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银叶提取物和丹参酮ⅡA联合治疗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08年3月~200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第六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或治疗组,每组48例。常规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0~58(34.2±3.5)岁,病程1~10(5.5±0.8)年。治疗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19~60(35.1±3.6)岁,病程1~11年(5.8±0.9)年。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及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入选3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5名,女15名,年龄18~56(33.8±3.5)岁,肝功能正常,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施行常规保肝治疗,主要包括肌昔、门冬氨酸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和维生素C等。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提取物(商品名:舒血宁注射液,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4021871,每支2 m L,含总黄酮醇苷1.68 mg,银杏内酯0.28 mg),20 m L+5%GS 250 m 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商品名:诺新康,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558)60 mg+5%GS 250 m 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minase,AST),均采用美国贝克曼的化学分析仪,试剂为原厂提供,并留血清保存于-70℃冰箱备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检测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仪器JETLIA-962,检测试剂北京源德。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检测血清TGF-β1、IL-6和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公司)。严格按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肝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和治疗组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常规组和治疗组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1 各组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的比较

治疗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 III、CⅣ、TGF-β1、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常规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见表2。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3)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主要机制包括肝脏炎症、细胞凋亡、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形成。肝炎病毒感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促使其合成和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如TGF-β1、IL-6和TNF-α等。TGF-β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活化肝星状细胞,使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I、Ⅲ、Ⅴ和Ⅳ型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如:纤维连接素和LN等)及蛋白聚糖(如:HA、硫酸类肝素和硫酸软骨素等)等表达过度,同时还能抑制这些蛋白的降解,从而产生肝纤维化。研究发现,TGF-β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肝细胞炎症、凋亡、再生和肝纤维组织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水平逐渐增加,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抗纤维化药物可抑制TGF-β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达到阻止和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5]。本次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HA、LN、PC III、CⅣ、TGF-β1、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常规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报道一致,提示血清HA、LN、PC III、CⅣ、TGF-β1、IL-6和TNF-α水平可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能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银杏叶提取物是从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中分离纯化的提取物,主要可分为黄酮类和萜内酯类两大类,药理学研究已证实萜内酯类、黄酮类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改善微循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血脂、调节免疫、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6]。黄酮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其母核中含有还原性羟基功能基团,可清除氧自由基,并能捕获脂质自由基、脂氧自由基、脂过氧自由基和烷自由基等基团,终止自由基连锁反应链,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氧自由基反应,抑制共轭二烯、丙二醛等毒性物质的生成,增强自由基反应酶类,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物酶等的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7]。同时,银杏叶中萜烯内酯类的主要成分银杏内酯是天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剂,可以改善微循环。研究显示,银杏提取物可逆转大鼠的肝纤维化,降低大鼠肝组织中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I型胶原和I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大鼠的肝功能,使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好转,明显减少大鼠肝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面积,抑制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I型胶原、Ⅲ型胶原,同进还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8]。因此,银杏提取物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而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肝功能,促进肝脏功能恢复[9,10]。药理研究显示,丹参不仅能够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而且还具·有抑制炎症及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促进肝内胶原蛋白的降解,降低血清HA与LN水平,抑制肝脏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等作用[11]。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2]。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抑制肝星形细胞活化,促进肝星形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13]。

本研究显示,银杏提取物和丹参酮ⅡA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 III、CⅣ、TGF-β1、IL-6和TNF-α水平,提示其具有抗炎及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银杏提取物和丹参酮ⅡA联合治疗组血清TGF-β1、IL-6和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提示银杏提取物和丹参酮ⅡA联合治疗可能通过抑制间质细胞(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等)的活性和T、B淋巴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降低或阻断TGF-β1、IL-6和TNF-α的合成与释放,抑制肝星状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提取物与丹参酮IIA磺酸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或治疗组,每组48例。常规组行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提取物和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疗程为12周。另入选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IV)、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 Ⅲ、C Ⅳ、TGF-β1、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银杏提取物与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是降低了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上一篇:有效背诵下一篇:交通运输专业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