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财务报表十篇

2024-05-09

企业的财务报表 篇1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管理模式

近些年,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和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 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竞争环境中屹立起来, 也让其具有了国际化、全球化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合并会计报表逐渐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是以企业国际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为前提的, 也就是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或共同控制时, 长期的股权投资就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这可以准确反映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中整体的财务状况, 以及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享有的权益。不仅有利于体现整个企业集团的真实盈亏和经营成果, 还有利于企业集团管理层及时了解并掌握资金的分配与来源渠道, 保障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国家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 及时调节国家相关产业的政策, 所以在奉行严格执法的大背景下, 探索合并会计报表实际操作,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就成了关键。

一、合并会计报表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关系

1. 合并会计财务报表的概念

合并会计财务报表就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 在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 由母公司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集团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反应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 其所反映的是母公司及其全部的子公司所组成的会计主体, 母公司是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编制人;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的, 往往不以会计主体的全部账簿记录为依据编制;同时合并财务报表有其自己独特的方法, 是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深入学习的。

2. 合并会计报表与企业财务状况的联系

在最近一段时间, 通过相关实践的数据可以发现, 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 尤其体现在它的编制方法上面, 企业通过现金等方式购买到对方持有的股份, 从而取得对竞争对手的企业实现表决权和控制权, 再者是通过积极兑换其股票, 来促进双方股东权益的提升。所以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实践中, 企业的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即通过购买、权益集合等方式合并, 从而达到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实践证明, 这两种方式通过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小的作用。由于企业之间的合并利润是指各个方面利润的相加, 所以对企业的年度利润也有不小的影响。

3. 合并报表需要考虑的问题

合并会计报表最重要的就是合并范围, 所以要严格遵守企业会计报表的有关规定, 在编制报表的时候, 将拥有控制权的各类子公司及时的列入到合并会计报表之中;并且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确保每一个报表都准确无误;由于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非合并形成和合并形成两个方面, 所以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在合并当日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按其差额调整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同时, 根据权益法对其进行修改与调整, 可以全面反映母公司控制实质的投资权益的变化, 便于母子公司相关项目之间的抵消会计处理。所以只有结合合理的合并财务报表, 才可以将企业的发展更进一步。

二、合并会计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利影响

1. 过低的反映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

由于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都需要通过货币来计算, 其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用货币量可以衡量出来的, 但是企业的很多重要信息却无法通过见到的货币衡量反映出来, 其中就包括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从理论上讲合并会计财务报表之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往往体现不出来, 而母公司自身的利润分配情况则展露无遗, 由于盈余公积金本身就为子公司所提取, 也为它所积累, 所以母公司并不能直接支配。不仅如此, 如果子公司当年不分配股利, 还会造成母公司账面利润与货币资金不相符的现象, 即利润高而资金短缺。这给母公司的现金流量带来很大影响。有时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合并会计报表反映出来, 若是在这时候已抵消的盈余公积予以冲回, 那么就会使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过低的反应出来。况且现金红利不是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实际分配的投资收益, 所以母公司想要带来现金的实际流入就成了奢望, 同时母公司也不能按照母公司账面实现的利润进行分配, 给母公司股东期望的资金回报不能实现。那么它的最终原因就是企业内部的各成员单位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相对独立。

2. 合并的会计报表不能反映完整的信息内容

财务报表的数据, 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书面反映, 作为对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总结, 务必需要较强的时效性, 但是很多时候, 由于货币自身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或是其他不特定的因素而产生波动, 所以会计要素并不会仅仅通过合并会计报表而真实的反映出来, 比如资产、负债、还有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并不是母公司自己能完全控制和支配的部分, 虽然合并报表能向母公司股东提供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的情况信息, 但股东却无法得知未来股利分派的信息。在合并财务报表上计算出来的各种比率是既不能反映母公司的绩效也无法代表子公司的绩效, 因为公司财务的每一步运行都相应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母公司需要在遇到比较严重的会计方面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困难的时候, 必须站出来履行相应的担保责任, 还必须把公司的资产作为偿还基础, 即使是公司能够直接融资并且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 那么对于企业整体来说, 偿还债务的风险也是必不可免的。所以虽然母公司握有子公司大部分的股权, 但对子公司的资产却不能实现完全的控制。由于总的会计和财务政策的规定相同, 但是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会计科目和计算方式有所不同, 使得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有很多不科学现象的存在, 比如即使在报表中有大量的留存收益及支付能力, 也不能保证每一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都可以分配到股利。

3. 无法及时反应出特定时期的财务风险

一些公司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获得资金支持, 他们往往通过母公司获取担保贷款, 虽然这样也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公司融资的方式, 这就为企业财务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一些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比较吃亏, 因为其企业各项指标在合并后的企业之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同时也给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为企业很难详细区分实际分回的股利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 通货膨胀这种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将无法避免, 这使企业集团在集中缴税的过程中不能实现利润并进行盈亏相抵, 这就导致企业价值与账面数值不匹配的现象频繁发生, 且资产与负债往往会列入企业发展所需的成本与费用中。这就不能按照合并口径进行纳税调整, 所以合并后的企业在日后的经营过程中, 集中缴税的优惠政策就不能实现。

三、对合并会计报表的不利影响进行纠正

1. 增加合并会计报表对多层控股关系的衡量

大部分公司现有的做法是对具有重大影响的多层控股关系的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资料进行披露, 这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 同时还要积极确定企业的表决权及拥有的股票衡量标准, 同时合并报表应反映母公司在整体提取数中属于母公司所享有的那一部分数额, 不能将母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相加, 所以企业要想实现对竞争对手的企业的表决权和控制权, 就需要购买到竞争对手的相应的股份和权利并积极兑换股票, 从而实现企业双方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在编制完成合并报表的时候, 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各项财务的状况, 在企业将子公司的权益与母公司的投资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从而真实完整的反映出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所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企业要不断探索采取审计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取证, 同时高度重视各类审计报告, 计算企业各个部分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直观的收益。

2. 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

要始终围绕母公司从而加强对于子公司的各种控制作用, 合理掌握子公司的各种财务情况和经营活动,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超过一半以上的表决权, 并积极履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 在合并报表的实践过程中, 实现会计报表的合并可以通过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购买的方式, 加强企业各主体之间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对外的交易, 进而各种利益的综合和利润的相加, 从而将企业的真实经营的状况和成果反映出来。要想充分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业绩, 就要通过有效的合并会计核算, 就必须坚持以企业作为根基, 同时要认真坚持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基础是否完整和正确, 坚持从原始数据出发的原则, 并且要综合系统地得出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

3. 提供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的财务分布信息

提供分部报告, 可以将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分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使报表使用者清楚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揭示出一些与集团的主要经营没有太大关系的行业在投资结果上的业绩欠佳现象。如果企业能够进一步合理确定出合并报表的各种范围, 对之加强合并报表的控制, 并且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进一步明确母公司对于其合并后的子公司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包括合并报表的分布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合并在一起, 共同提供给报表的使用者, 就有利于评价这个集团的风险或预计它将来的收益和现金流量情况。所以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要进行认真的审核,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检查的职责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列入合并的范围。加强企业内部有关会计事项的研究和分析, 始终坚持把会计作为企业主体的理念, 认真整合各类合并会计报表的各种数据, 考虑企业内部不同会计报表的各种影响, 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反映出企业特定时期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通常认为, 企业要想对竞争对手实现表决权和控制权, 就可以通过购买、权益集合等方式实现合并会计报表, 所以说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实际操作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 它对于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模式起到重大的作用, 它可以合理配置国有企业的财权, 并逐渐强化国家对企业财务内部的控制管理。所以为了给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使用权益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之后再编制合并会计财务报表, 对于那些首次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应当根据相关准则的规定对被投资方进行重新评估, 并确定是否应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中。

参考文献

[1]余信军.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4) :218-219.

[2]傅建木.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35 (9) :45-47.

[3]陈荣举.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23) :218.

[4]唐晓青.合并会计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建议及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5 (09) .239.

[5]童学达.关于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3 (05) :177.

企业的财务报表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问题

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这几个组成部分能够综合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情况[1]。为了使得企业财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充分利用好每一笔资金, 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尽管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报表存在着很多问题, 掩盖甚至颠倒经营管理中的矛盾, 而不实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危机。

1.1 适应性差。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大市场,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有利位置就必须结合自己的运营情况制定科学的财务报表体系。而很多企业制定财务报表过程中的方法过于传统, 导致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难以适应新经济需要。

1.2 及时性差。

财务报表是企业获取市场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 但在社会经济形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时, 企业没有针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做及时调整, 使得大部分会计信息更新速度极为缓慢, 影响到了企业策略的制定。

1.3 专业性差。

财会人员是财务报表的设计者, 其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报表制作质量的高低。企业财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给财务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带来困难, 使得制定出的财务报表存在明显的缺陷, 无法体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1.4 全面性差。

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使得企业资产的形式逐渐转向多元化, 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知识产权、商誉及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都属重要的无形资产, 财会人员在确定信息时缺乏全面性而未将其考虑在内[2]。

2 重视企业核心指标的分析

为了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处理好企业财务报表问题。而从企业经济利益角度考虑, 优化财务报表必须注重对企业各方面的能力给予分析, 这样才能以客观的角度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2.1 偿还方面。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企业动用大量资金是必须采取的措施, 企业因资金问题选择贷款、借债等方式造成企业负债。在分析财务报表过程中应该对企业偿债能力给予重视, 这是企业财务、经营能力的主要象征。

2.2 盈利方面。

市场经济下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运营的根本目标, 这也是企业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 只有盈利能力好才能得到更多投资者的支持。在财务报表分析时务必要将企业的盈利能力体现出来。

2.3 审查方面。

财务报表汇集了企业大量的经济信息, 在分析时应该做好相应的审查工作, 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报表分析时的审查工作主要涉及资金来源、使用情况, 判断企业活动与经济法律是否一致。

2.4 经营方面。

科学经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这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项基本指标。经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偿还能力、盈利能力, 因而对于任何时期的财务报表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

3 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是关键

中国著名的商务企业家马云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方法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需要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 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财务信息, 指导企业制定发展计划。

3.1 对比法。

在财务报表分析时属于最为常见的方式, 对比法主要是把现实得到的数据与理论数据相比较, 然后以两者之间的差异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改进依据。根据对比的指标性质, 可以将对比法划分成绝对数对比、百分比对比等。

3.2 预测法。

预测法的运用必须依赖于现有的经济数据信息, 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可在掌握财务信息后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预测性意见, 并对未来使用的资金额度做出估算[3]。财务报表经常采取的预测法包括: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百分率分析等多种形式。

3.3 替代法。

针对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计算法两种形式。而连环替代在财务分析时最为常用, 其通常是根据相关的替换顺序对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做好分析, 以计算综合性经济指标变动情况。

3.4 综合法。

为进一步弄清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与经营状态, 在财务报表分析时可以将多种不同的指标进行总结归纳, 然后以各类局部信息为参考, 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形式。综合法分析中, 需要分析的企业指标有经济效益、技术含量、产品形式等方面。

4 结论

财务报表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 加强报表编制并进行准确地分析能够让企业得到许多实用的信息, 为企业制定发展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但在分析报表时, 不仅要注重指标分析, 还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云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 2009, 20 (12) :44-45.

[2]张德才.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M].南京大学学报 (经济版) , 2008, 11 (8) :7-9.

新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浅析 篇3

[关键词] 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所有者权益变动,全面收益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颁布,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现对新法规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告》的财务报表体系展开分析。

—、财务报表体系的组成

企业财务报表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文件,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等财务数据。

新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部分组成。与旧企业财务报表相比较,取消了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且各报表中调整、变动的项目较多。最引人关注的是新增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总体上看更为科学、适用。

二、会计报表的填列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在新法规中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在资产、负债项目分类名称的使用上,将原“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三个项目合并为“非流动资产”一个,原“长期负债”项目更名为“非流动资负债”,从而使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彼此对应。

从具体报表项目看,资产类项目增加28个(不含小计或合计项目),其中新增加项目13个(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长期应收款、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汽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取消(或合并)原项目10个(短期投资、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应收补贴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递延税款借项); 负债类项目减到19个,其中,新增项目7个(交易性金融负债、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取消(或合并)原项目9个(预收款项、预提费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其他长期负债)。同时,将原归入流动负债的“预计负债”项目调整到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仅在“资本公积”项目下增设了“库存股”子项目,以反映公司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新增资产类或负债类目的填报按“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X”的规定。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二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规定进行设置。原“短期投资”,由于其持有目的主要是近期内出售,因此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原“长期债权投资”,如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日,则归入“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否则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原“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予以剔除,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

对于“商誉”项目,可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将其从无形资产中独立出来,与无形资产并列。《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购买方付出的合并成本超过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初始确认后的商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后续计量。

若处理“交易性金融负债”,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规定,“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反映第—类金融负债在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可以划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具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反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对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资本公积”项目下新增“库存股”子项目,反映公司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

2.利润表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新规定中利润表仍采用多步式,分别反映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股份公司还需列示每股收益),但“营业利润”这一核心指标的含义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三项由原“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等项目合并而成。尽管在新的利润表中不再区别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但在日常核算时,仍需设置“主营业收入、主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2)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原“营业费用”项目更名为“销售费用”,而“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则继续沿用。

(3)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将原分散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中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并成一个单独项目,从而更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资产减值状况。“公允值变动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润或损失。

(4)营业利润。尽管新旧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名称相同,但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企业对外投资视为日常活动,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②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原计入营业外支出或投资收益,不影响营业利润,现直接作为营业利润的减项;③营业利润中新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

(5)利润总额。从项目的构成看,原“补贴收入”项目被取消,补贴收入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贴》规定处理。

(6)净利润总额。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所得税的核算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处理。

(7)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其中,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严均数;稀释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存在具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如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情况下,以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为基础,对分子、分母做相应调整合计算得出。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新/旧现金流量表无论具体格式还是各报表项目均基本相同,只是在信息内容方面做了扩展,具体表现为:

(1)增加附注披露的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中附注除“补充资料”外,新增“总额披露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和其他营业单位有关信息”和“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关信息”两项内容。

(2)增加了上年比较信息的列报或披露要求。旧准则中的现金流量表及附注只披露反映当年数据,金额栏只有—栏;新会计准则不仅要求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上年的比较数据,而且在“补充资料、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有关信息”中也需披露上年的比较信息。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新财务表体系取消了损益表和财务状况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名称上看与原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附表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相近,但实质上是—张全面收益表。

由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看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涉及两个方面:总量变动和结构变动,就总量而言,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有两项来源:一是所有者投入资本、减少资本或对所有者分配;二是企业的经营业绩,即全面收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能够反映企业—定期间的全面收益。收益与资本在理论上有着严格的区分。收益是—定期间内由所有者以外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切权益的变动,它等于会计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外期末所有者权益和期初所有者权益的差额;而资本则是所有者实际投入企业的权益。故此,所有者权变动表可以将那些绕过利润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更系统地组织起来报告,从而为报表使用表提供真实而有用的全面业绩信息,同时也为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提供了一种报告工具。

(2)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新会计准则将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在利润表中,而直接计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则在所有者权益互动表中予以反映。这样不仅还收益之本来面目,也使那些专靠“一次性攻益”包装起来的上市公司暴露无遗,也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做出合理的评价。

三、结论

在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与原企业財务报表规定的比较分析,新财务报表体系中项目的增减保证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企业报告内部构成、结构设计及具体项目更加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参考文献:

[1]何成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识别 篇4

一、财务报表及其勾稽关系

(一)认识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时点报表,静态报表

报表内的项目,按流动性大小排列

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

动态报表,期间报表

报表内的项目按收入、费用、利润排列。

3、现金流量表

反映公司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理论依据: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动态报表,期间报表。

(二)勾稽关系

某个财务报表和另一个财务报表之间以及本财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

1、表内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

流动资产+长期资产=资产总额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表

收入-费用=利润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三项净流量之和

主表与补充材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相等

主表与补充材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2、表间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期初数+利润表中当年的净利润+利润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科目内容相关的勾稽关系

(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它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期初数=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通过倒扎法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联系起来

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现金=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或-应收账款的增加)+预收账款的增加(-预收账款的减少)+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粉饰财务报表类型

1、粉饰经营业绩

高估利润、低估利润、利润清洗及利润均衡化

2、粉饰财务状况

高估资产,低估负债

3、粉饰现金流量

突击制造现金流量

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

三、粉饰财务报表的几种手段

1、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

2、少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3、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4、利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虚增资产

5、当期费用未计入损益,虚列资产,虚增利润

6、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虚增利润

7、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虚增利润

8、少提或者不提银行贷款利息,少计负债,虚增利润

9、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10、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跨期摊提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的稳步增长的趋势

11、利用其它应收款虚增资产

12、帐外帐,将负债和或有负债的隐匿在关联企业或账外。

四、中小企业财务造假的特点

1、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2、原始凭证虚假

3、资产项目不实

4、收入项目失实

五、识别真假财务报表的几种方法

(一)报表分析

1、结构分析

(1)其他应收应付款金额异常

(2)虚拟资金的金额异常

(3)企业连续多年通过非经营性收益得以保持盈利记录

(4)往来账项分析(重分类调整账龄分析)

(5)报表项目的余额或金额源于一笔或少数几笔重大交易

(6)企业高度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再融资(包括股票和债务融资)才得以持续经营

(7)最后时刻的收入调整极大改善了当期的经营业绩

2、异常变动分析

(1)在连年报告净利润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入不缚出。

(2)在对外报告的收入中,已收回的现金流量的比例明显偏低

(3)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呈背离趋势

(4)销售收入增加,存货减少,销售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

(5)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6)应收账款的增幅明显高于收入的增幅

(7)与销售成本相关的会计记录(如购货、销售、现金支付日记账)明显不相勾稽

(8)有贷款但没有相应的利息支出,或有利息但未体现贷款

(9)有租赁办公场所,但没有相应的租金支出

4、形成报表项目依据分析

(1)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挂账无依据或依据不足(销售合同、出库凭证采购合同、发票、收货单)

(2)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结转政策随意变更

(3)存货应收账款挂账依据不足(采购合同盘点记录函证确认)

(4)银行存款往来调节表或其它调节表出现重大差异(未达账项不调整)

(5)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入账依据不足(产权凭证资产评估资产构成)

(6)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政策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年限)

5、关联方交易分析

(1)企业设立了众多特殊目的的实体,且资金往来频繁

(2)企业与关联方的资产往来频繁,委托付款或委托收款现象突出

(3)异常的违背公平交易原则的关联交易

(4)将亏损子公司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

(5)采用成本法反映亏损的被投资单位

(6)经常将长期投资转让给关联方或与关联方置换

(7)频繁与关联方发生经营资产买卖行为

6、行业特点分析

(1)生产制造型企业财务报表特点: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大,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相对慢

(2)商贸流通型企业财务报表特点:固定资产金额小,应收账款、存货周转快、资产负债率高

(3)服务类企业财务报表的特点:固定资产少,管理费用中人工成本高,现金流动频繁、量大

(4)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特点:预收账款余额大,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小,存货与预收账款保持正相关

7、经营特点分析

(1)企业的净利率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迅猛增长

(2)企业的主要成本费用率大大低于其竞争对手

(3)企业经营业绩与其所处的行业地位不相称

(4)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与销售总量不匹配

8、常识分析

(1)生产与办公现场的情况

(2)存货的堆放情况

(3)工人工资及发放情况

(4)销售物流情况

(5)动力消耗情况

企业的财务报表 篇5

一、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通过比率、比较、趋势、结构、因素、项目等分析方法分析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借助于财务报表的分析, 财务会计人员能相对容易地获得高效浓缩的会计信息, 这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决策的正确与否。通常情况下, 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描述, 分析衡量指标的当前水平, 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这一项就用数据直观说明了在某个时点上企业拥有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的数量;其次是解释, 主要说明衡量指标在当前水平的原因, 例如结合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就可以看出企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占比中的合理性;再次是推论, 根据历史和当前的数据可以推测出企业未来的规划、环境及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 预测未来指标数据的走向。

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人来说, 财务报表分析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投资者通过对企业资产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给与其投资决策重要参考;债权人通过对企业资产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来判断此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偿债能力;经营者通过对企业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而监督机构通过职工收入、应交所得税等指标考察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力度。因此财务报表的分析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有其不同的重要意义, 管理当局必须重视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介于财务报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所以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注意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及时发现并纠正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 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度, 使财务预算能有效实施, 为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和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 促进企业日常管理的良性循环, 最终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三大会计报表分析主要内容和作用

1.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报表分为左右两方, 左方列示资产, 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其基本公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左边的资产项目, 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目前所拥有的所有资产项目的种类和金额, 同时这一时点上企业的价值也通过此财务状况揭示出来。这些资产是企业经营的成果展示, 是企业所有活动的既得结果。透过观察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我们可以知晓企业经营所需的重点资产或设备, 以及企业经营的性质和方式, 再结合一些资产相关的比率如总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就可以看出企业对现有资产的利用情况及资产本身的质量好坏。

而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则反映了资产的来源, 即融资来源。若负债比率过高, 则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影响债权人的投资积极性, 此时需要加大流动资产的比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偿债风险。若所有者权益比率过高, 则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运用财务杠杆, 资产有浪费或不合理运用的嫌疑。

当然, 资产负债表不能割裂开来, 应左右结合起来分析, 此表反映了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 也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价值, 它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更加理性地看待企业所拥有的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互对应的数量、结构及规模, 从而更加坚定其受托责任和义务, 在决策时尽量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2. 利润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该表是将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期费用进行配比, 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相同点是它们都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 并且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状况主要通过利润表来体现, 而盈利状况则直接反映出企业价值。通过利润表我们能够分析出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收益、成本耗费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另外, 可以通过近年来利润表中盈利状况的变化趋势总结预测出未来几年利润的发展状况, 同时, 分析利润表中的不同时段的数字, 能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利润增长, 也有助于管理者把握经营策略。总而言之, 利润表可以帮助财务管理者准确地了解本期的收入和成本以及税金等情况, 以便随时改变经营策略中不合理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企业想要提高盈利水平有规律和模式可循, 但在具体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因地制宜。由于每个企业面临的经营和财务环境不同, 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特性。通过分析找到阻碍利润提高的影响因素后, 要及时客观的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经验总结, 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风险控制、经营预测中的作用, 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3.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动情况的报表。分析此表的目的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提供企业一个会计期间:一般是一季度、半年或一年, 企业所拥有的的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的运动情况, 以便于管理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运用强流动性资产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的生命, 由于目前市场行情瞬息万变, 因此很多应收账款都存在变成坏账呆账的可能性, 而现金及其等价物不同, 它们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和支付性, 一个有大量现金及等价物的公司远比拥有同等数量应收账款的公司有说服力且更能使投资者安心, 因为后者随时有资金断裂的危险, 因此, 分析现金流量指标已经变成投资分析师和企业潜在债权人重视的地方。目前, 各国商业银行审查贷款对象、评价贷款风险的重要依据就是现金流量指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金流量表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更重要。财务管理者务必高度重视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结合资产现金回收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指标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 作出正确的决策。

当然, 三大基本财务会计报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勾稽关系, 在分析某一具体的财务指标时, 应注意把其他报表上的相关项目也联系起来分析其内在的关系和变动原因, 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更为全面周到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使管理者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结论

三大会计报表分别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发现并纠正企业管理中的偏差, 并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揭示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当然财务报表作为判断依据的前提是其真实、有效、合法。企业经营者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才能保障其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强企业管理是市场竞争的要求。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不仅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 也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尽管财务报表本身还存在真实性和及时性等方面的诸多质疑, 但毫无疑问目前财务报表仍然是最可靠的内部信息来源之一, 是管理者作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载体, 对财务报表的科学合理分析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杰.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和局限性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 2013, (12) :62-63.

[2]吴义惠.浅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 2009, (24) :97-98.

[3]程梅.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因素[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3) :108.

[4]闫华红.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J].会计之友, 2006, (10S) :36-38.

企业的财务报表 篇6

一、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是企业为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投资按性质分: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按持有意图分:交易性投资、可供出售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一) 规范了权益性投资的范围

1. 对子公司投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一般投资比例在50%以上。

2. 对合营企业投资。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投资比例各方相等。

3. 对联营企业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一般投资比例在20-50%之间。

4. 对重大影响以下无活跃市场、无法取得公允价值的投资。

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一般投资比例小于20%。

(二) 规范了成本法及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

成本法要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以初始投资成本及追加成本计量;以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权益法要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同时考虑会计政策、会计期间及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公允价值的影响;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二、企业合并

(一) 企业合并的定义及范围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受托经营及合营除外) 。是否形成企业合并关键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 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 报告主体的变化产生于控制权的变化。控制是企业合并的前提, 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权利。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二) 企业合并类型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合并原则按权益合并法, 不构成企业集团整体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合并方按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合并, 不产生合并损益, 合并成本与净资产差额依次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合并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债券及权益性证券的佣金、手续费除外。

吸收合并时不保留被合并单位法人资格, 期末编制的是个别财务报表, 无须调整前期报表。被合并方在合并前与合并方会计政策不同的, 将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按合并方会计政策调整后入账。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合并原则按购买法, 参与合并的一方购买另一方或多方的交易。合并成本按购买方支付的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及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算。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资产负债满足确认条件后, 要按公允价值计量。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与确认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视情况分别处理:合并成本大的差额时, 确认为商誉 (控股合并时, 该差额在合并报表中列示为商誉;吸收合并时, 体现在购买方的账薄及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商誉) , 商誉在确认前要进行复核;合并成本小的差额, 首先也要复核, 复核后的数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中, 并在附注中说明。 (控股合并时, 该差额体现在合并当期的合并利润表中;吸收合并时, 体现在合并当期购买方的个别利润表中) 。

购买日应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 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与确认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视不同情况分别计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商誉或留存收益项目。合并当期期末以及合并以后期间, 应当纳入到合并报表中的被购买方资产、负债等, 是以购买日确定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结果。购买日不编制合并利润表。

购买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购买方100%股权的, 被购买方可按合并中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不是取得100%股权的, 不得调整。商誉不摊消, 于每一个会计年度末应进行减值测试。

3. 业务合并。

一个企业对其控制的其他企业某项业务的合并, 也视同企业合并。业务指能独立运转且能独立计算收入、成本、费用的且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相关资产、负债组合。如一条生产线、某项单独业务。

三、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体是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原则: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根据其他相关资料,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 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报表的影响编制。

(一) 合并范围

以控制为基础来确定。所有子公司都纳入母公司的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不论规模、经营业务性质及地域限制。

(二) 编制程序

1. 将母公司、子公司个别报表的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

2. 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个别报表各项目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包括: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不一致时, 合并时对子公司报表的调整;集团内部单位之间购销业务、往来账的抵销;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益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的调整、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及损益的调整等。

3. 计算合并金额。在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 根据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的金额, 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

4. 根据上述合并金额填列生成正式合并报表。

(三)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 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3. 抵销分录及抵销处理的主要项目。 (1)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2) 内部债权———内部债务; (3) 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 (4)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

(四) 合并利润表

合并利润表涉及的内部抵销处理项目同合并资产负债表涉及的抵销处理是一致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内部营业收入和内部营业成本的抵销处理。主要包括内部企业之间销售商品形成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抵销;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

2. 购买企业内部购进商品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使用时的抵销处理。包括内部企业之间购进商品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及相应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额的抵销处理。

3. 内部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等减值准备的抵销处理。

4. 内部投资收益或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销处理。内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贷以及相互持有对方债券的内部交易。形成投资收益与对方财务费用的抵销。

5. 内部企业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内部企业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就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底稿中按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 也就是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与母公司投资比例相乘的结果。实质上是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还原为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所得税等项目, 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中不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填列在合并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下。

6. 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的情况。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是指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情况, 分别情况处理: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 并有能力弥补的, 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公司章程或协议未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的, 冲减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子公司以后实现的利润优先弥补母公司承担的这部分损失。

(五)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企业集团所有者权益的各个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涵盖以前利润分配表的项目。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除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内部企业之间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抵销外, 还包括合并期初未分配利润及本期子公司利润分配的调整。

期初未分配利润的调整包括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情况下, 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调整, 还包括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抵销, 因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已包含在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的合并报表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中, 所以予以抵销。

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予以抵销。因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利润分配项目是站在集团角度, 反映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少数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 必须将子公司的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反映的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的分配和期末未分配的利润的金额全部予以抵销。

(六) 合并现金流量表

抵销处理的主要项目:

1. 内部企业之间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

投资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筹资活动) 。

2. 内部企业之间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 包括通过应收、应付款项进行的和直接通过现金结算的购销业务产生的内部现金往来。

3. 内部企业之间处置固定资产的现金收回与购进固定资产的现金支付的抵销。内部企业之间固定资产转移时: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投资活动) ;内部企业之间销售商品作为固定资产时: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经营活动) 。

浅议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篇7

阅读财务报表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项目:

第一,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 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

第二, 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 且增减金额接近, 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

第三, 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 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

第四, 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 同时财务费用较低, 说明有利润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一、财务分析的主体

1.投资者角度看。

作为投资者, 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 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 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 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追求长期利益持续、稳定的增长。

2.从债权人角度看。

债权人因为不能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享, 决定了债权人必须对其贷款的安全性首先予以关注。对企业而言, 具有长期获利能力及良好的现金流动性是企业按期清偿长期贷款及利息的基础。因此, 债权人最为关心的是在债务到期之日, 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以及财务稳定性, 以保证其本息能够及时、足额地得以收回。

3.从经营者角度看。

经营管理者作为受托责任人, 肩负着受托经营管理的责任。受托责任的完成和履行情况最终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 经营者最为关心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 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信息,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

4.从政府部门角度看。

政府部门既是财务报表编制规范的制定者, 又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税务管理部门需要确定企业的纳税所得额, 对企业的销售和盈利水平感兴趣;证监会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关联方交易感兴趣。

尽管不同利益主体对财务分析的需求不同, 需要企业在财务分析时根据不同的需求, 来确定不同的侧重点, 但从企业总体而言, 财务分析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的内容:变现能力分析、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 其中偿债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 营运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 盈利能力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也对两者起着推动作用。四者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二、财务报表的几个主要指标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 是识别在趋势、数量及其关系等方面的转折点, 一个转折点可能就是企业成功与失败重大转变的前期警报, 判断过程可以通过经验及分析方法的应用而得到改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它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

(一) 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 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 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 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 企业必须偿付。不是所有的债务都对企业直接构成压力, 对企业债务清偿真正有压力的是那些即期到期的债务, 而不包括那些尚未到期的部分。企业能否清偿到期债务是建立在足够资产或资本基础之上, 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为保证。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 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 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

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一个静态指标, 是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核心指标。表示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作还款担保。一般来说, 企业的流动比率越大,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债权人的安全程度也就越高。但是, 过高的流动比率表明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管理无方, 没有充分使用目前的借款能力。一般认为, 流动比率为2∶1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 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行业不同, 营业周期长短不一, 对流动比率的要求就不可能一样。一个企业的流动比率, 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本企业的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 才能分析出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影响流动比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A、营业周期;B、应收账款数额;C、存货周转速度所以要进一步分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的原因必须对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项目进行分析。

2.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 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由于存货变现速度较慢;且存在在销售及压价的风险, 所以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报表使用者 (特别是短期债权人) 信服。通常以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为恰当, 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力。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动能力。

3.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 /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反映了企业即时的流动性。速动比率已将存货、待摊费用等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剔除, 但速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等有时也会因客户倒闭、抵押等情况使变现能力受影响, 甚至出现坏账, 最终减弱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尤其是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 即使有较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也无法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因此, 最稳健或者说保守的方法是采用现金比率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4.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表明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企业全部资产的比重, 揭示企业出资者对债权人债务的保障程度。对企业债权人而言, 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 从股东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 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 负债比例越大越好, 否则反之。

5.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100%

该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相对比关系, 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 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 但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来看, 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 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经济繁荣时期, 企业多借债可以获取额外的利润。经济萎缩时期, 少借债可发减少利息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该指标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 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二)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 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营利, 增加盈利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盈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且可以概括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 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利润是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重要保障。获利能力作为企业营销能力、收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的能力以及回避风险等能力的综合体,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 通常从生产经营业务获利能力、资产获利能力进行分析。

1.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 (净利润/销售收入) *100%

该指标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货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 可理解为每实现百元销售收入最终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销售净利率低, 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未能创造出足够多的销售收入业绩或未能控制好成本费用, 或者两方面兼有, 因此也被广泛地用来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 注意改进经营管理, 提高盈利水平。

2.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生产环节的效率高低, 被广泛用来匡算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较高的毛利率预示着企业获取较多利润的把握性比较大;反之, 如果毛利率偏低, 则企业最终获取的利润最少, 甚至有可能是无利可得, 企业应努力降低销售成本率, 提高毛利率。在各期毛利率发生升降变化的情况下, 除了市场、价格政策等原因外, 重要的是应从销售成本入手, 去检查分析每一个成本项目对销售成本率乃至毛利率是否产生了影响。

3. 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00%

该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 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入或举债形成的。净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 可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 指标越高, 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否则相反。

4.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该指标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所获报酬的水平, 主要是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考核其盈利能力, 从股东的角度看, 它用以衡量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从评价公司获利能力的角度, 该比率对投资的界定从投入资本扩大到所有者的全部权益。

以上所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的各项财务比率基本上是静态指标。在实际分析中, 应当将这些财务比率同企业历年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 从而客观地衡量与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对财务比率分析的建议

1.建立财务比率层层分析法;

用系统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对财务比率进行层层分解, 逐步分析和判决, 找出所要分析的要点。

2.重视财务比率的经济内涵;

除了财务比率的会计内涵外, 把握其经济内涵,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财务比率联系起来, 可以提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

3.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不同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关注不同, 则分析的侧重点也不同, 财务信息应满足通用目的设计和披露。

企业的财务报表 篇8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因素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清楚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的效益,对企业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所说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指三个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涉及了企业的资产、发债、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对企业的融资、投资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若是企业要向银行贷款,则必须向银行出示资产负债表,否则就不会轻易融到资金。因此,资产负债表能体现出企业的实力,间接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是企业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直接对企业的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利润,则企业就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调节生产规模,甚至转变生产的产品。企业财务报表的利润表将直接展示企业的经营现状,对经营模式的调整有着深刻的影响。借助利润表展示的利润情况,企业可以加大对利润点多的地方进行扩张,缩减利润比较少,甚至亏损的投资进一步扩大优势。

(三)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环节的各项现金流动方向,表明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企业若是做出一项决策,则具体的实施必须要有现金的支撑,否则项目根本无法展开,从而无法实现新的发展。因此,现金流量表是财务管理当中的关键之处,为财务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对多个数据指标进行比对,通过对差异和矛盾的分析,比较分析法按照比较对象分为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预算分析法;按比较内容分,分为比较会计要素总量法、比较结构百分比法和比较财务比率法。

1.绝对数比较。

绝对数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总体在一段的时间、一定的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指标。绝对数比较指的是通过绝对数进行比较,通过寻找绝对数之间的差异来发现问题的一种方法。

2.相对数比较。

相对数指的是两个互有联系和关联的统计指标之间的比值。相对数比较指的是以静态形式对两个同类指标作对比而得出的指标,表明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同类现象的对比。出于许多研究目的和对比依据的不同的考虑,相对数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 :比例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利用统计方法分析现象总的变动中,各个子因素对总变动的贡献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具体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等。因素分析法是统计学领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够使得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特点等的变量分解为一系列能够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

连环替代法指的是依据各因素的相互因果关系,依次逐个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总指标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应用前提是各因素与总指标存在能够量化的因果关系。差额分析法指的是利用各因素与实际的差异额计算总指标变动,从而确定各因素变动对所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它建立在连环替代法的原理上。指标分解法指的是将复杂的指标分解为若干子指标,分别对各个子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指标分解法可以再分为总分法和渐进法。

(三)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指的是对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分析事物之间的平衡性,揭示事物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从而有助于人们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达到平衡。平衡分析法可以进一步的细分为编制平衡表和建立平衡关系式两种方法。

平衡表指的是应用表格形式模拟经济活动平衡关系数量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与一般的统计表的区别在于,平衡表都有两个相互对应的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在总量上相互对应且相等。如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平衡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收付式平衡表、并列式平衡表和棋盘式平衡表。平衡关系式指的表示各指标间平衡关系的式子。比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四)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指的是利用各类综合统计指标研究特定对象的特征与数量关系的方法。常见的综合分析法有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分析法和相关分析等。

综合指标法是指通过应用多种综合性的数据指标,量化特定对象的规模及特征。由于综合指标法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上,因此其基本排除了个别因素对统计的干扰,其数据具有一定普遍性和概括性。综合分析法又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和梳理统计学方法,以时间序列为自变量,动态的研究因变量变动的统计规律,从而发现客观规律。时间序列通常由四要素组成,它们分别为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波动。相关分析指的是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具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例如,每名工人的平均零件产出。工人数量和零件产出量具有对应关系,但是却没有绝对精确的对应关系。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各项数据不可做虚弄假

当今社会里不乏有会计报假账的行为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极大的隐患。财务报表分析的数据要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若是数据虚假,明明收益情况不客观但是报表分析显示利賺好,则会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可做假账。

(二)运用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法指的是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考察,取得多个数据的分析方法。其基本流程是:

首先,从盈利质量、资产质量和现金质量三个纬度出发,每一个纬度又继续细化为若干个指标,例如,选用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等衡量盈利质量。选用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衡量资产周转情况。其次,对这些指标都赋予相应权重。再次,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每一指标进行打分。最后,统计出综合得分。当然,这种方法应用的前提是能够获取企业所在行业的各项指标标准。

(三)注意财务报表的各个信息,不可只看单一的财务报表信息

财务报表的内容包含范围极广,单一的报表信息根本无法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需要结合多种报表一起分析,得出正确、可观的数据。若是专注某一个报表,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决策者需要综合了解财务报表的各项信息,充分了解信息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掌握各个报表的重点,为正确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结语

综上,财务报表分析是对财务报表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是对财务报表的深层次挖掘,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使财务报表变得简单、直观,使报表使用者能够一目了然,对企业的各种财务状况显而易见。正确及时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够给企业管理者带来英明的决策,能够是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孟英娟. 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J]. 科技视界. 2016(05).

[2]赵怡然,郭小婷.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者经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5(30).

企业的财务报表 篇9

市国资委关于做好2012企业财务

预算报表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为做好企业2012财务预算报表编制工作,全面掌握企业预算内财务状况、经营效益、资金流动及重大财务事项等情况,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我们制定了《2012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及编制说明,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的财务预算报表,是反映企业预算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也是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各项监督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促进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合理使用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切实做好2012财务预算报表的布置、培训、编制、审核和报送工作。

二、编制本套财务预算报表时,企业应当坚持以战略规划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十二五”规划,客观分析判断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科学预测和确定经营目标;应当坚持效益与效率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好规模扩张与财务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运行质量改善和风险管控,对成本费用、应收款项、债务、担保、投资等重大事项继续实施从严预算控制,确保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企业要切实加强对财务预算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与配合,细化预算编制工作程序,对涉及人员与工资、主业、固定资产投资等业务的管理指标,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落实填报任务,做好相关指标口径的衔接与核对,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有效衔接,避免因管理口径差异影响预算编制与填报,确保反映在本套报表中的主要预算指标与企业内部预算衔接一致。

三、本套报表为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2012财务预算的统一报表格式,报表由财务预算报表和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本套报表的填报范围为企业总部及所属各级子企业。企业应当严格遵循实质控制原则,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有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及境内外子企业的全部业务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全

面反映预算内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等情况。企业集团应当采用合并口径编制本套财务预算报表,对于因特殊情况暂未纳入企业2012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经济单位,应当在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中对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原因予以专项说明。

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是对财务预算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评估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质量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对2011预算管理工作情况、预算执行结果、执行差异原因等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对2012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主要业务经营情况、重大事项安排等内容进行客观预测和说明。

四、企业应当结合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对所属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指导与审核工作,以确保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和按时报送预算报表。审核范围包括预算编制基础、编制范围、编制口径、预算指标合理性、表间重要指标是否衔接,与企业战略规划、各类业务预算等是否衔接,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是否详实等。

五、企业在组织做好本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审核、汇总工作的基础上,应于2012年1月10日之前将企业财务预算报表报送市国资委,具体要求如下:

(一)企业应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报送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包括集团合并财务预算报表和集团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一式一份。

(二)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相关纸质附件,主要包括:预算主要指标与预报指标差异原因说明、主要业务板块变动情况说明、企业投资计划等。

(三)集团合并财务预算报表、集团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以及所属各级子企业财务预算报表、所属二级及二级以下重要子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的电子文档。

企业在正式报送2012财务预算报表之前,应当组织做好2012财务初步预算预报工作,按规定要求认真填报《2012主要财务指标预报表》,并于2011年11月15日前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档报市国资委。

六、企业预算一经核准上报,原则上不予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受到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基础假设不成立或出现重大变化,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应当及时调整财务预算。企业需调整财务预算的,应当认真填报《2012财务预算调整主要指标表》,于2012年8月5日前报送市国资委,并对预算调整的原因和影响、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予以说明。

企业在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市国资委统计评价处反映。

附件:1.2012企业财务预算报表

2.2012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

3.2012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联系人:桂卫华;联系电话:83970385)

主题词:经济管理 预算 报表△ 通知

企业的财务报表 篇10

一、企业合并

(一) 企业合并的概念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法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法律手段合并成为一个企业法人的一种民事行为。通过企业合并, 两个企业财务报告主体合并为一个报告主体。

(二) 企业合并的形式

企业合并通常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另一种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在合并之前, 各个企业法人虽然相互独立, 但是却受到同一个主体的控制, 即拥有同一个母公司, 这样, 在企业合并时, 对财务报告的处理由于合并前后都在同一个主体控制下而产生了一定特点。在这种合并方式下, 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式——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和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是指同一个法人控制下的两个或多个独立法人合并时, 一方通过购买另一方全部股权从而使被合并方丧失法人地位, 二者作为一个报告主题编制财务报告。而控股合并在股权控制比例上小于吸收合并, 控股合并并没有完全取得被合并方的所有股份, 只是达到控制比例, 从而, 被合并方并没有丧失其法人资格, 但是二者将作为同一个报告主题编制合并报表。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和同一控制下相反的另一种合并方式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即合并主体在合并前并没有受到同一母公司的控制, 属于毫无关联的各自独立的企业法人,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合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区别于同一控制下, 原因是合并双方合并前通过经济业务往来所产生的利益在合并后可能涉及到重新认定和计量。非同一控制下, 仍然分为控股合并和吸收合并等合并形式。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 同一控制的概念

同一控制是指企业合并之前, 各个企业法人主体在同一个最中控制方的控制下, 且这种控制时间在一年以上。

(二)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1. 关于合并成本和取得股权份额差额的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主要和取得股权的份额和取得股权时的合并成本之间的关系。当合并成本小于取得份额的时候, 将合并成本和取得份额之间的差异确认为损益。当合并成本大于所占份额时, 将二者差额作为商誉, 但却不立即确认, 等到编制企业合并报表时, 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两项需要冲减, 从而确认这部分商誉。而与之不同的是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中, 在取得股权份额时, 立即在个别报表上确认商誉, 而并不需要等到合并报表时确认。

2.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减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过程中, 由于要将合并前各个主体报表的数据合并到一起统一编写合并报表, 因此, 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中涉及的一些项目由于受到同一控制下的影响, 利益主体并没有改变, 因此, 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重新做处理。例如:M为母公司, 控制A, B两家子公司, 那么, 在A, B各自的个别报表上, 都拥有各自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如图所示。此时, 由于B受M控股, 则B的所有者权益针对的股东是M,

但是, 通过企业合并, A投资B, 取得B的股权, 这样, A个别报表上货币资产减少, 长期股权投资相应增多, 所有者权益相应增多, 但是, 所有者权益的增多是站在A角度上来说的, 而站在母公司M的角度上看, A, B都是他的子公司, B所拥有的由直接归M控制, 转变成为通过A间接由M控制, 这是没有分别的, 对M来说, 没有造成影响, 所以, 合并报表在根据个别报表数据汇总得出的时候, 在M眼中, A的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B”根本不存在, 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合并报表使用者M不承认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 将其抵消掉。

但是, 由于A向B投资收购了部分股权, B的资产增加了, 所有者权益也相应增加了, 那么个别报表上资产增加了一部分, 二所有者权益增加却有两部分, 一部分为原属于M的所有者权益, 一部分为相应数量重新归属于A的所有者权益, 这部分在个别报表上并没有显示出重要的影响, 但是, 如果合并报表后, 由于权属问题, 属于A的所有者权益和属于M的所有者权益是同一份, 二者产生了重叠。这是由于, 之前发生的交易, 在合并前后, 属于集团内部的资产权益变动, B只是由直接权属M变为通过B间接权属M, 整个M集团内部净资产没有变化。B个别财务报表合并到合并报表来的两部分所有权中, 其实都是一份本属于M的所有者权益, 只是由于M内部AB之间的的权属变化而在个别报表上多出了部分, B的个别报表上能够反映两部分所有者权益, 是因为当时站在B的角度上实实在在受到了集团内A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次受到M的股权也是同样如此, 因此, 个别报表上, B反映的两份权益站在集团内部, 属于同一事项。这就好比兄弟二人, 哥哥借给弟弟5元钱, 全家仍然只有这5元钱, 而不能说弟弟账上有哥哥借给他的5元钱, 哥哥账上又有弟弟欠他的5元钱, 从而就说全家有10元钱, 这是不对的。由于M母公司的合并报表上不确认A个别报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 因此相应减少一部分所有者权益, 就是要减少原来权属M的, 减少这部分并不是真的消灭了, 而是改名了, 叫作A的所有者权益了。既然是改名, 并非变为两份, 原来权属M的权益就应该注销。这样, 虽然从AB各自的个别报表上合并过来的数据不完全一致, 但是, 合并后合并报表总体上并不区分权属, 所以, 合并报表总体上保持平衡。

(三) 关于“一体化存续”的影响

一体化存续的实质是讲, 原来个别报表反映的事项, 在合并报表上也应该相应反映, 这样我们来看, 原来被合并方归属于母公司时, 所有者权益中有一部分“留存收益”, 但是, 由M变为B控制后, 所有者权益总数没有变化, 但是项目中少了“留存收益”这一项, 而多了“资本公积”, 因此, 之前的留存收益应该冲减回来, 冲减时以合并报表上的资本公积为限, 如果不够冲减, 则以资本公子为限冲回

三、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一)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概念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只同一控股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之间的合并, 合并方通过购买被合并方的全部股权, 使得被合并方法人地位消失。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一点重要区别在于, 吸收合并后, 同一控制下的被合并方法人地位消失。

(二) 个别报表上关于合并成本和取得股权份额的差额处理

由于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使被合并方法人地位消失, 因此这时与控股合并不同,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中, 个别报表上不记录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 而是直接按照账面价值将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承继, 即“借:资产, 贷:负债”, 以此来承继被合并方所有权益, 而这部分与取得时所付对价之差, 计入“资本公积”, 记入“资本公积”可以使我们看出, 二者其实是属于同一控制下的, 所以, 交易的差额, 与内部投资做相似处理。

(三) 同一控制下有关合并费用的处理

同一控制下合并费用的处理主要指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直接费用, 其一般记入损益 (通常为管理费用) , 但是, 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使合并费用有了特别处理方式。

(1) 以债券作为对价:即合并方以自身发行的债券作为对价来支付, 从而取得被合并方股权。这时, 相关的合并费用记入债券发行的利息调整中, 在以后年度摊销。

(2) 以股票作为对价:即合并方以自身发行的股票作为对价支付, 从而取得被合并方股权。这时, 相关合并费用冲减取股票支付所产生的收益——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足时, 冲减留存收益。

四、结束语

上一篇:成孔机械下一篇:课堂车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