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十篇

2024-09-12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1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与课堂不相上下的区域, 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图书馆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

教室、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 图书馆因为其丰富的藏书、方便的检索以及安静的学习氛围, 尤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一座难求”, 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有偿占座的事件。这虽然是极端案例, 但也反映出大学生对图书馆学习的重视程度。

2. 图书馆是大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场所。

高校图书馆的设立, 除了提供学习场所之外, 还可以拓展所学知识。利用图书馆内浓厚的知识氛围, 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扩展所学专业之外的研究领域。

3. 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是一座宝库, 巨大的馆藏、丰富的文献都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素材。无论是纵向的深度研究, 还是横向的广度研究, 图书馆都能给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相关学术资料。

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1. 高校图书馆可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对于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学, 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就可以进行“终身学习”的训练, 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汲取先进的生产生活知识能力, 掌握先进技能, 做大自己的事业。

2. 高校图书馆是进行思想教育重要场所。

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 图书馆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容小觑。高校利用图书馆, 有目的、有措施地营造高校思想教育的氛围, 宣扬“科学发展观”, 都可以在学生的图书馆学习中进行。而且, 这种无声的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党的先进理念, 从而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3. 高校图书馆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作为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研究, 还可以定期组织学术研讨, 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为高校教学拓宽思路和增加深度做出贡献。

三、高校图书馆的几点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高校在校学生人群的变化, 人们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改进,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网络建设, 培养综合性图书管理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已经从获取转变到了“共享”。高校图书馆如何共享, 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是每个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开发, 可以初步完成高校间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要配备专门人才, 包括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等等, 图书馆馆员也由原来的文字资料管理变成了数字化一体的管理, 进而对馆员的要求也要有相应的提高。

2.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门户网站建设, 方便学生浏览。

计算机网络终端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必备品之一,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 上网已经成为了基本功能之一。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的效果, 将极大地影响学生随时进入网上图书馆检测学习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门户设计简洁、登陆快, 都需要图书馆加大门户网站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吸引学生, 并为学校教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开设电子阅览室, 建立直达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快速数字通道, 为学生掌握先进、顶尖的学术动态提供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应增加精品藏书、扩充阅览空间。

我国每年新增图书量达十几万种, 图书馆对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 除了要及时补充新的学术研究最前端的书籍之外, 也要及时补充最新出版的开拓学生视野的科普类读物。在选择书目时要去伪存真, 坚决剔除内容不健康或者观点陈旧的书。同时, 图书馆要扩种阅览空间, 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来图书馆学习的大学生都能有位置、有空间来开展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美国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网络[J].图书馆学通讯.

[2].黄宗忠, 彭斐章, 谢灼华.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是新时期图书馆学的重大课题[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2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图书馆文化就是图书馆在从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等一系列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包含从物质形态、组织制度到精神意识的全部文化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情报机构开始利用因特严格。这反映在诗歌上,则是注重使用形合、精准、周严、直露的语言。

附录: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原文:

网构建文献信息网络和用户服务网络,文献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不再仅限于原始的手工操作,图书馆开始采用最新的信息加工技术搜集和加工整理文献资源,而文献资源也不再局限于纸质出版物、印刷物,逐渐涵盖存储和传递各种数字化资源。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图书馆逐步开始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提供读者咨询服务,实现与读者进行高效互动的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开展网络信息导航等服务,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与管理。

目前,网络在学生与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捷与高效等优势,读者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应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充分发挥文化传递功能的新型图书馆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图书馆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与时代文化紧密结合,达到图书馆文化与人类文化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高校图书馆应逐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丰富图书馆文化的新内涵,建设新型的图书馆网络文化。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特征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已经不仅具有可感知的实在性,而且具有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即可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逐渐开始以数字化资源为优势,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途径逐渐由实物的获取转变为在线阅读或远程网络获取,这充分说明图书馆

汉译:

十四行诗第二十九首

面对命运的抛弃,世人的冷眼,我唯有独自把飘零的身世悲叹。我曾徒然地呼唤聋耳的苍天,诅咒自己的时运,顾影自怜。

我但愿,愿胸怀千般心愿,愿有三朋六友和美貌之颜;愿有才华盖世,有文采斐然,

唯有对自己的长处,偏偏看轻看淡。我正耽于这种妄自菲薄的思想,

猛然间想到了你,顿时景换情迁,我忽如破晓的云雀凌空振羽,

讴歌直上天门,把苍茫大地俯瞰。但记住你柔情招来财无限,

纵帝王屈尊就我,不与换江山。

参考文献:

[1]许渊冲.李白诗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1,第一版.

[2]南建(羽中).经典英语诗歌[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3,第一版.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渭民间舞龙运动的发展与价值研究

(通渭县榜罗镇教育学区,甘肃通渭

摘要:舞龙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是中国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渭民间舞龙运动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与演变的过程中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通渭民间舞龙运动发展价值研究

1. 引言

舞龙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喜庆民俗,是中国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有其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中国民间舞龙活动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变化,通过舞龙表演者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追求,不断提高舞龙运动的表演技艺,这时的舞龙已不仅是一种民俗活动,而且是表现龙的神态、塑造龙的形象及展现人的智慧、机敏的高超技巧。

2. 通渭民间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在古代,舞龙运动作为一种祭祀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祈求丰收。据记载,早在汉朝时期,通渭地区已有龙王庙,这一时期的舞龙主要是为祈求丰收而组织的祭祀活动。因为在民间文化具有了实在性与虚拟性并存的新特征。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在逐步实现开放性与互动性。网络环境使图书馆文化的载体主要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数字化馆藏资源,使用户能够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在逐步开展新型服务,向读者提供远程咨询、课题跟踪、研究论坛等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知识获取和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这种在网络条件下的开放性、互动性图书馆服务文化,将重新构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价值取向。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个性化服务与共享服务。随着读者在信息获取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和更具个性化,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必须开展并逐渐成熟,纸质文献的通借通还、网上预约和续借、在线咨询等新型服务项目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图书馆服务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信息时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成了图书馆文化的新因素,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图书馆文化的核心。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影响读者获取知识信息方式。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中,教师与广大学生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卡片检索实现对文献的借阅,效率极低。广泛运用网络技术,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建设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书目信息共享系统已基本实现,读者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可获取性。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实现了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公共目录查询所有图书馆的书目信息。

更重要的是,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网络环境极其开放的文化传播,他们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扭曲的价值取向、腐朽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对大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对学生读者如何

传说中龙是七江八河、五湖四海的行雨之神,它掌管风雨雷电,因此每当大旱和收获之时,当地的村民便会携带各种祭祀用品前去龙王庙,以保佑下一个丰收年。

自汉朝后,朝代在更替,但老百姓的祈求丰收的愿望却从不曾停止过,于是舞龙运动就在当地传承了下来。到明清的时候,舞龙不只作为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其形式和种类也趋于多样化,被赋予更多的神异功能:消灾弥福,镇妖捉怪,驱瘟辟邪,保宅求安。近十几年来由“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每年元宵,通渭民间舞龙运动都要在县城表演,使舞龙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舞龙运动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成为舞龙的载体。

3. 通渭民间舞龙运动的传播

通渭民间舞龙运动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行为传播、仪式传播和艺术传播。在传播中,传者和受传者都是当地的普通老百姓,行为传播主要存在于技艺性领域,前辈们总是以一种无形的行为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后辈。长此以往,舞龙运动成为通渭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仪式传播是特定的“传者”借助于特定的场合,营造适当的气氛,向“受传者”传播舞龙的应用网络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与正确引导。

四、网络环境下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教育功能

首先,应建设图书馆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环境一直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传统图书馆一直以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影响和教育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还应建设文化氛围浓厚、无污染的网络环境,拓展图书馆环境育人的空间。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图书馆网页设计的审美。二是利用图书馆网络进行正面的思想宣传、文化宣传,时刻把握文化的主导权。

其次,抓紧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利用图书馆网络对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课程教育。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但课程大多还是课堂授课式,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设置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授课与培训,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和方法,使课程更具实践性。

最后,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院校教学、科研重点及专业设置特点,探索建设符合自身学科重点的资源导航,并开辟新书推荐、新书好评、读者论坛等网络管理员与读者互动的网站模块,既提供读者交流的平台,又发挥传播优秀思想、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总之,图书馆网络应注重教育功能,设置具有教育功能的特色专栏,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摆脱课堂教学单一模式,打破时空界限,以开放、自由、共享、互动,充满认为关怀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发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的教育功能。

摘要:随着互联网被更加广泛地应用,高校图书馆文化在网络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变化与发展。图书馆作为为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地,应从内涵、特征、影响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的认识,在加强对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网络环境下自身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惠君,荀昌荣.图书馆文化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马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新[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居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浅析 篇3

关键词:图书馆 教育功能 辅导

图书馆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大学生对图书馆要求的日益提高,图书馆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如何开发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满足大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要求,图书馆亟待富有成效的改进。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与课堂不相上下的区域,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图书馆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教室、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图书馆因为其丰富的藏书、方便的检索以及安静的学习氛围,尤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一座难求”,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有偿占座的事件。这虽然是极端案例,但也反映出大学生对图书馆学习的重视程度。

2.图书馆是大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的设立,除了提供学习场所之外,还可以拓展所学知识。利用图书馆内浓厚的知识氛围,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扩展所学专业之外的研究领域。

3.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是一座宝库,巨大的馆藏、丰富的文献都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素材。无论是纵向的深度研究,还是横向的广度研究,图书馆都能给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相关学术资料。

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1.高校图书馆可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于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学,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就可以进行“终身学习”的训练,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汲取先进的生产生活知识能力,掌握先进技能,做大自己的事业。

2.高校图书馆是进行思想教育重要场所。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图书馆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容小觑。高校利用图书馆,有目的、有措施地营造高校思想教育的氛围,宣扬“科学发展观”,都可以在学生的图书馆学习中进行。而且,这种无声的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党的先进理念,从而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3.高校图书馆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作为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研究,还可以定期组织学术研讨,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高校教学拓宽思路和增加深度做出贡献。

三、高校图书馆的几点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高校在校学生人群的变化,人们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改进,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网络建设,培养综合性图书管理人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已经从获取转变到了“共享”。高校图书馆如何共享,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每个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可以初步完成高校间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要配备专门人才,包括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等等,图书馆馆员也由原来的文字资料管理变成了数字化一体的管理,进而对馆员的要求也要有相应的提高。

2.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方便学生浏览。计算机网络终端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必备品之一,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基本功能之一。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的效果,将极大地影响学生随时进入网上图书馆检测学习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门户设计简洁、登陆快,都需要图书馆加大门户网站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吸引学生,并为学校教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开设电子阅览室,建立直达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快速数字通道,为学生掌握先进、顶尖的学术动态提供服务。

3.高校图书馆应增加精品藏书、扩充阅览空间。我国每年新增图书量达十几万种,图书馆对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除了要及时补充新的学术研究最前端的书籍之外,也要及时补充最新出版的开拓学生视野的科普类读物。在选择书目时要去伪存真,坚决剔除内容不健康或者观点陈旧的书。同时,图书馆要扩种阅览空间,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来图书馆学习的大学生都能有位置、有空间来开展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美国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网络[J].图书馆学通讯.

2.黄宗忠,彭斐章,谢灼华.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是新时期图书馆学的重大课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4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为分析的起点,将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有机结合,以此来论述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作 者:胡小军 Hu Xiaojun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图书馆,浙江,丽水,323000刊 名:丽水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年,卷(期):31(3)分类号:G251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素质教育 功能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5

一、高校图书馆的德育功能

(一) 激励促进。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利用对比教育法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激励。在具体实践中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宣传正面事迹和先进人物, 通过树立模范为大学生思想以及行为的养成发挥引导作用;在节假日开展与节假日相关内容的宣传活动, 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建党节开展纪念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学生在校期间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等, 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来将理论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另外, 高校图书馆要对一些存在于图书馆中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从而有效地实现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道德意识的强化。

(二) 实践锻炼。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大学生群体开展志愿者活动, 引导大学生利用自身知识来为社会或者高校提供服务, 如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拆包、上架、修补等工作, 让学生在这些工作的开展中体会到公益劳动为自身精神带来的满足感, 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并实现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 渗透熏陶。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渗透熏陶的方法来影响大学生的情感并提高大学生的认识,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德育品质。在实践中, 渗透熏陶主要要求高校图书馆重视图书馆外部风貌的建设以及内部人文环境的打造, 从而让图书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影响大学生。

二、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 通过知识教育开展德育。

对于处在人格养成重要时期的大学生来说, 阅读经典书籍不仅能够推动经典的传承, 同时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并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所以作为高校图书馆应当引导大学生选择经典和阅读经典, 从而让高校图书馆发挥出德育功能。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选择经典和阅读经典的必要性还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更新速度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大学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和阅读所有的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料, 并且随着高校图书馆中图书馆藏的增加, 良莠杂陈的图书文献中不可避免地要具有一些能够对大学生德育养成产生负面影响的东西, 面对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 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帮助和引导来提升大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所以大学生所开展的阅读活动要有所选择地进行, 而高校图书馆通过让大学生掌握选择经典和阅读经典的技巧, 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并使大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 从而让大学生抵制快餐文化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并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质。另外, 高校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 所以大学生需要通过自学来实现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 因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满足大学生更广范围、更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这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引导大学生开展阅读, 使大学生通过高校图书馆获取更多的知识, 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大学生德育素质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 通过服务开展德育。

通过服务来开展德育教育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应当尊重用户需求, 在为用户信息服务的同时理解、尊重与关心用户。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 同时也是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直接接触的群体, 由于大学生具有着活跃的思想、鲜明的个性以及较强的自尊心和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特征, 所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特点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在发现存在于大学生群体的违纪行为时应当主要进行正面的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在阅读期间的危机心理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具体处理, 对无意识的违纪和有意识的违纪进行区别对待, 并且处理方法要做到因人而异。这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中重视理论的学习、经验的总结, 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使用礼貌语言和热情态度来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从而通过模范作用的发挥来对大学生形成教育与感化。另外图书馆要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强化, 避免产生违规现象并塑造诚信可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到真诚热情、善于沟通。同时有必要通过改善图书馆中的环境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人文环境与阅读环境的结合下塑造图书馆氛围并影响大学生行为, 让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制度, 从而培养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三) 通过隐性教育开展德育。

隐性教育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氛围和环境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同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陶冶情操的环境。图书馆建筑的大气宏观、阅览室布局的漂亮整洁以及自习室的安静都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环境美、行为美与心灵美的内涵, 并将这种体会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另外, 高校图书馆中的图书文献经过筛选可以确保图书文献内容能够对大学生的品德养成产生正面的、良好的影响。通过在图书馆张贴哲理性语言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些环境、书籍以及语言都能够让图书馆发挥出隐性教育的功能。另外, 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隐性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读书氛围、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及图书馆的内部资源建设和外部环境打造方面, 还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方面。虽然高校图书馆隐形教育的功能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但是这种隐形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高校图书馆坚持长期的文化建设, 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当从发挥自身德育作用为出发点, 从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打造、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及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几个方面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激励促进、实践锻炼以及渗透熏陶的方法来实现, 在此过程中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通过知识教育、情感教育以及隐形教育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尤其是要转变自身观念, 认识到图书馆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性, 并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 通过内外部环境的打造来为高校德育提供一个新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 .陶然.高职图书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郝颖.新时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6

一大学生阅读的重要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的阅读状况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关系到自身的成长、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阅读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 也是其终身学习的基础。阅读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的过程, 是传递思想的过程, 是想像的过程, 是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离不开阅读, 无论是课堂学习, 还是课下学习都必须通过阅读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不断完善个体的知识体系。阅读作为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 可以拓宽视野, 丰富精神世界, 提高审美品位, 影响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了河北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校区) 各300个样本, 调查在大学图书馆进行, 共计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39份, 回收率为93.2%。

(一) 图书馆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

阅读主要地点的选择, 72%选择图书馆, 19%选择教室, 9%选择寝室。可以看出, 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场所。其原因有两点:

1.高校馆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积累, 馆藏阅读资源丰富、连续和完整, 并且适合大学生阅读。

2.高校馆有安静, 轻松的阅读环境, 有良好的阅读氛围, 大学生能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获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二) 纸质阅读是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

阅读主要方式的选择:75%选择纸质阅读, 25%选择电子阅读。阅读纸质书刊是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纸张与电子, 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播信息的媒介, 都是承载信息的载体, 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爱好、需要去选择阅读的媒介。纸质阅读作为传统阅读途径, 占有主要地位;电子阅读作为新型的阅读形式, 居于次要的位置。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虽然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 甚至可以说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最主要内容。但是, 电子阅读在内容上更适合浅层次的阅读浏览, 很难有更深入的体验、回味、反思和深度参与, 在深层阅读方面不如纸质阅读更有优势。纸质阅读的独特阅读体验, 也是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的。

2.电子阅读在满足多用户并发和无借阅期限方面具有优势, 但阅读成本相对较大, 使用电脑、手机、阅览器等发生的机械磨损费、电费加起来要比到图书馆借阅纸质书刊高很多, 同时极易产生视觉疲劳与网络迷失, 也增加了阅读的时间成本。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阅读的措施

1.积极购置阅读资源

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和需求的多样性, 决定其阅读需求主要依靠高校馆来满足。高校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要按照读者的阅读特点和要求, 合理确定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比例, 使购置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 发挥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各自的优势, 加速二者的融合。在保留传统的书桌式阅读形式外, 应通过在阅览室设置电子阅读区, 或者开设专门的电子阅览室, 并为读者配备网络插口, 方便读者自带笔记本电脑来图书馆的阅读。尽力去满足读者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不同需求。

2.充分发挥阅读引导的作用

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心理变化具有跳跃性、求知性、交替性、猎奇性。阅读选择时容易困惑和迷茫, 另外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也影响到他们的阅读选择。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阅读的进行保障、促进和引导。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性, 高校馆每年可以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图书馆可以根据流通部统计数据, 再结合门禁系统统计的进馆次数, 按年度评选出大学生阅读之星, 进行奖励表彰。

高校馆参考社会各种推荐书目, 结合馆藏, 提供自己的推荐书目。不仅提倡学习型阅读, 还要弘扬欣赏型阅读和生活型阅读。增加大学生知识储备, 提高其综合素质。图书馆要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例如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 引导阅读方向, 倡导经典阅读。每次新书上架的同时, 通过新书通报或新书展示等形式向读者推荐新购进的图书, 及时提供阅读建议。图书馆还可以请专家学者举办作品欣赏讲座, 或者针对一些畅销书组织专题读书活动和书评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图书的内容。

3.全面优化阅读环境

实现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集成检索, 图书馆有纸质资源检索系统, 又有电子资源检索系统, 二者无法兼容, 不利于读者全面了解所需资源的整体情况。高校馆要努力实现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集成检索, 同一检索界面, 读者输入检索词, 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电子资源, 都能进行检索, 纸质的可看到馆藏地, 电子的可直接链接全文进行阅读。

作为大学生阅读主要场所的高校馆, 还应该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优化阅读环境。建立一个充分考虑读者意愿与习惯, 最大限度方便读者利用文献资源, 处处以读者为本的阅读空间。放宽对读者借书数量的限制, 适当延长借阅期限, 开通短信、电子邮件的到期还书提醒业务, 降低超期的次数, 避免图书馆在读者心中形成负面的影响。使读者喜欢图书馆, 愿意来图书馆。

4.加强读者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选择文献的能力、掌握阅读方法的能力、理解文献内容的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 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竞争力。高校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要致力于读者阅读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可以采取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集体讲座和个别的面对面指导相结合, 使大学生了解馆藏文献布局及排架的基本规则。主动开展文献信息检索培训, 举办馆藏数据库使用讲座, 结合课堂讲授、上机实习、在网上提供自学课件等多种方式。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能在众多资源中有效地选择, 找到高质量的资源, 提高阅读的效率。

摘要:大学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 纸质阅读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高校图书馆通过积极购置阅读资源, 充分发挥阅读引导的作用, 优化阅读环境等措施, 去服务大学生阅读, 进而实现自身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阅读

参考文献

[1]魏杏典, 尤晓青.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 (4)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7

关键词:图书馆,素质提高,多元化功能

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多种教育使得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这是教育的目的, 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 当然也是专家学者以及教育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多年的基层管理人员, 笔者亲身体验到图书馆在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快提高上可发挥多种功能, 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 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

图书馆拥有海量的文献资料, 是大学生接受全面的系统素质教育所吮吸不尽的营养源泉, 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二) 现代化服务设备优势。

图书馆拥有各种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技术装备, 读者可以任意将各类不同资料按自己的意愿排列组合, 图文并茂, 形象逼真, 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且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 提高了总体信息获取量。从中还易于发现前所未有的关联与启示, 使读者眼界开阔, 思维活跃, 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

(三) 安静优雅的环境优势。

图书馆阅览室宽敞明亮, 桌椅整洁, 墙上悬挂有关读书求知的名人名言条幅, 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氛围, 不仅给人以精神享受, 还给人以文化熏陶;图书、报刊阅览室全开架阅览, 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由选择;电子阅览室一排排整齐的计算机可随意使用, 体现了渴求知识、奋发向上的意境。进入阅览室犹如进入一个充满智慧的神圣殿堂, 使人产生一种想挖掘、探索的欲望。这种良好的环境无疑对读者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和塑化作用, 是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

(四) 时间上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一般都在100小时以上, 这明显超过了课堂教学时间,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此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在学习中充实自己的思想,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提高素质。

(五) 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整体素质高, 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他们长期从事图书馆业务工作, 熟悉馆藏, 接触信息量大, 精通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 掌握现代化技术, 有足够的能力指导读者检索, 辅导读者阅读, 组织读者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这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优势。以上这些优势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不可替代的多元化教育功能。

二、高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一) 教育者要认识到图书馆在对学生教育中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 既包括政治思想教育, 又包括文化专业知识。在教育方法上既用优秀书刊启迪人, 又用现代化设备影像资料教育人。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服务技能感化人。以美好的环境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人。认识了这些教育特点, 教育者才能有意识地去利用它, 让它发挥对学生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多元化功能。

(二) 对入学新生注意进行入馆教育。

新生刚入学未接触过图书馆, 对图书馆的一切处于茫然。再加上刚入学不熟悉、不愿意向工作人员询问有关图书馆的利用方法。图书馆有必要对每届入学新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的入馆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一是馆务介绍。如图书馆性质, 任务, 发展史, 馆内机构设置, 服务机构布局及作用等。二是馆藏资源介绍。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 镜像资源等等。三是文献检索方法。四是数字资源和镜像资源利用方法等等, 这样使新生对图书馆这个实体, 和文献信息的检索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增强了新生在学习中利用图书馆的意识。

(三) 图书馆要注意不断提高馆藏质量。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应在保证教学科研所需资源的前提下, 广泛地有选择地征集各种读物收藏, 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 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 充分发挥优秀书刊的教育作用。同时, 注重收藏本校师生的学术文献, 使馆藏特色更加鲜明。这将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鼓舞, 有利于找到科研的新方向、新路径, 加快学者的科研立项、科技攻关的步伐,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 图书馆要重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不断发展, 存储介质真正趋于海量化, 存储技术和检索技术高度智能化, 加上网络通信用户的普及, 数字图书馆已经逐渐被广大读者所接受。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 电子文献资源具有资源丰富、采选方便, 成本低、价格优惠, 信息密度大、管理成本低廉, 不受时空限制、使用方便等多方面优势。比如:国内规模较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就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方正数字图书馆等, 电子报刊基本覆盖了所有具有参考价值的中文期刊和中文报纸, 还有众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以及各种免费共享的电子资源, 如此庞大的电子资源库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来源。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平均成本仅有纸质资源的1/10, 采购后可以直接放在服务器上开通使用, 无需编目加工, 无需典藏和流通管理, 无需馆舍家具, 可以为图书馆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数字图书馆只要有能够联网的电脑就可以直接进行全库检索, 全文下载, 拷贝等,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图书和检索文章, 且数字图书馆全天候开放, 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使用。

三、高校图书馆应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 采用图片展览、板报等多种平面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根据馆藏文献资料内容, 结合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展示活动, 对广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知识等教育, 寓教于中。通过活动使他们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恪守道德准则、保持高尚的情操、丰富知识储备, 在思想信仰、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 注重发挥文化活动的作用。

为丰富知识图书馆可举办书展, 画展, 书评, 征文等文化活动。为深化思想教育, 还可举办伦理学, 社会学等专题讲座, 还可举办各种演讲比赛, 时事报告会。为增强信息意识, 还可举办各科知识竞赛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图书馆可推荐一批相关高质量的书刊, 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像这样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 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会主动参与进来, 开发智力, 培养实践活动能力, 陶冶情操, 塑造灵魂。像这种营造育人环境, 发挥多种育人功能, 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必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三) 要注重图书馆馆员在服务中的教育作用。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功能布局;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34-2

0  引言

当前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开始兴建图书馆新馆以此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图书馆是高校的资源中心,承载着图书借阅、文化培训、文献查证等多种作用,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图书馆新馆的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但是由于规划不足、盲目建设、资源整合效率低以及建设管理思路落后等导致新馆的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新馆功能布局与思路进行创新讨论,提出了改善措施。

1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特点

图书馆的建设一直都是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尤其是伴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得到大力扶持。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建设管理工作一直是重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为首的全国近1700所高校都在增建或者扩建图书馆。一方面增建扩建图书馆是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导致的学生人员数量较大,而且随着学校专业、学科的增加,传统 的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校发展进入了较好的机遇期,为了提升高校整体的服务质量,满足学生的阅览需求,拓展市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图书馆新馆在进行建设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图书馆的新馆建设面积越来越大[1],外观设计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很多高校为了向外界展示其办学特色与水平,暗中较劲,在图书馆新馆设计建设过程中力争特色、底蕴,外观设计新颖等;②图书馆新馆的功能布局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往单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布局为了满足现代使用要求,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便捷化的功能布局模式。③大量吸收现代化的技术。在近些年创建的高校图书馆新馆中,大量应用新技术也是新馆建设的一大特点。通过大量的引进新技术使图书馆的功能更加丰富完善,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④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亲自参与设备家具的采购工作。相比较于以前,图书馆的相关设备家具一般都是由学校的基建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机械化采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参与采购后对于相关设备、家具的采购更加专业。

2  高校图书馆新馆功能布局

2.1 借阅合一的布局方式

现代图书馆新馆的布局总体上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布局方式,为了提高阅览读者的便利性和借阅效率,很多高校的图书馆新馆都采用借阅合一的布局方式进行布局。通过借阅合一的布局方式,可以把同一学科的图书文献资料进行集中存放,开架借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书库内部放置阅览桌椅[3],供阅览同学进行阅览。这样读者可以更加方便的挑选自己的新欢的书籍进行借阅,提高了借阅效率。同时根据借阅者的需求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排放,合理的对资料所占用的楼层进行排序存放,提高利用效率。比如阅读量较大而且短时间内人流量高的相关文献资源应该布置在图书馆的低楼层中,相对图书内容较有深度、阅读量不高,而且研究性较强的文献资源就应该排放在楼层较高的位置。

2.2 图书馆公共区域布局

在图书馆内,一把都会设有专门的出入口区、商务区、休闲区、引水区以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4]。对这些公共区域的设置一般是按照优先阅览者使用的原则进行不布局设计。比如出入口区需要设置在一楼大厅处,设置门禁系统,同时设计咨询服务台,存物台以及接待台等。商务休闲区内需要能顾提供打印复印、文具、饮料等服务,休息区类似于书吧能够为读者提供休息交流服务。饮水区应该选择在较显眼的位置,以方便阅览者引用为主。卫生间的设计应该注重其通风性,否则会对整个图书馆的环境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其他功能区域如电梯、楼梯等区域设计应该以安全性、便利性以及节能性为主进行布局设计。

2.3 办公区域的布局设计

对于图书馆中办公区域,包括行政区域、文献采编、文献传递、机房区域、学术交流中心等区域的布局应该遵循方便实用的原则,既不要不办公区域的楼层位置设计的太高,也不能使办公区域的位置影响正常的图书借阅使用。业务办公区域则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的馆员进行设计,在进行布局时应该要考虑到馆员的实际需求,不能忽略馆员的实际需求而不切实际的进行设计,需要为馆员提供休息、茶炊和更衣场所,位置的选择应该尽量靠近书库,这样便于馆员进行管以及对图书进行上架,节省了人力,在图书运输过程中能够较好的避免发出噪音对阅览的读者造成影响。在新图书馆的布局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图书的提升设备,这样可以提高图书的运输效率,降低馆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提高工作质量[5],同时还应该配备专门的专业的图书消毒设备,对图书进行消毒,方式由于借阅造成的交叉感染。图书馆还应该设计多功能的学术报告厅、多媒体室、以及活动场所,这样可以促进学术交流的发展、进行文学探究、学习培训以及馆员进行业余活动等。

2.4 强弱电功能布局,提升环境优雅性

在图书馆的新馆建设中,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这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在图书馆的内部结构中,线路的照明系统、语音系统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和消防警报系统等,都是图书馆的重要生命线。对于这些系统的布局的合理性会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系统应用。所以图书馆的管线布局要强弱电分布,提布局的合理性。

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场所,优雅的环境布局可以更好地为读者创造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能让读者更加有兴趣、更加愉悦的进行阅读。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布局优雅性还会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频率。如果一个图书馆外部环境优雅舒适,内部环境窗明几净,再加上颜色搭配合理,装饰物非常温馨,馆内的采光要合理,桌椅以及书橱的摆设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6],创造一种安静优雅的环境,这会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环境的愉悦性,读者自然愿意多来图书馆进行借阅。

3  创新思路、转变服务理念与模式

3.1 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所以新馆的建设与管理是与服务分不开的,在图书馆新馆的管理工作中,要转变服务理念,将管理与服务融合起来,提升服务质量。要以调研为基础,针对当前的读者需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将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融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构建上。要创新思路,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重点做好以下几点:①图书馆的馆员要加强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情报学等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将更先进的理论和管理服务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②图书馆新馆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先进性充分的调研,并充分地借鉴其他地区的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在管理工作中要增加与读者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3.2 将多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随着我国高校的大力发展,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总量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前期规划不足、缺乏统一部署等原因,导致很多资源重复建设,相互之间割裂,没有统一性。所以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读者在图书馆进行借阅的时候,不是根据文献资料的类型或者学科专题,而是根据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读者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方便读者进行借阅使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现代图书馆建设要求,可以将传统的文献类型根据阅读对象进行划分,改变以往的文献学科或者某一研究主题为主导的划分原则。这样可以更加高效、更加便利的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3 转变理念,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

在图书馆的构建工作中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共享空间为中心,为读者构建一个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进而通过图书馆内部支持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创造一个个性化、协同性的学习中心,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面扩展的目的。因此,在图书馆的管理中,管理人员要组织全体馆员进行学习,转变服务理念,要由过去的简单的信息服务向现在的知识服务过度。学习共享中心的构建是以学生个人的需求以及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住型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协作学习的空间。这也会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图书馆新馆的建设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工作,转变以往的只提供文献借阅的服务理念,重视知识服务的发展理念,使读者能够充分的在共享学习空间中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3.4 图书馆的管理向多元化发展

在当今社会,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方式与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图书馆新馆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及时地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向着多元化发展。这一方面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地进行学习培训工作,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技能,能够熟练的操作文献分类、用户阅读分析等工作。同时也要求图书馆的现代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比如数据库的检索、图书借还系统的使用等。第三,图书馆要突出强调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也是作为图书馆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强调自己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读者前来阅读。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高校的图书馆新馆建设工作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整体上由于缺乏规划、统一性差以及管理理念思路落后等因素,导致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工作质量并不让人满意。本文结合多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经验和调查数据,对于当前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图书馆新馆应该创新管理思路、转变管理模式,引进新技术,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变,提高整体的图书馆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惠森.图书馆新馆建设中服务功能与空间布局设计规划——以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02:135-139.

[2] 林文庞.浅谈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馆藏布局[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34:27-29.

[3] 欧阳旭,李雄,王莲霞,金晓君.浅谈高校图书馆新馆功能布局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0:105.

[4] 刘飞.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服务定位与功能规划[J].办公室业务,2015,21:123-124.

[5] 蔡红.读者驱动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5,10:49-56.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9

高齐天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却面临着越来越被忽视的危险。如何认识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用,值得认真思考。理论教育所具有的理性认知功能正是导向受教育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的一个直接路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就需要把握理论教育中的的分析思维和辩证思维,注意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

关键词: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识码: A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也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深深思考。在众多的反思之中,课堂理论教学似乎越来越被扣上了空口说教的帽子。一时间,谈生活教育的多了,谈理论教育的少了;谈实践功用的多了,谈认知功用的少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主渠道的理论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用

(一)理论教育的理性认知功能使其成为育人目标的直接路径

理论教育能否达到、为什么能够达到对人的化育作用?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都对此类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美德即知识”的命题集中表达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实现的思想。“如果美德是知识,那么它是可教的,反之亦然,美德若是可教的,那么它是知识。”[1]通过一系别的辩论,苏格拉底确认,行为的善恶,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关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知识传授,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所以,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当然,我们并不因此接受在美德与知识之间划等号的观点,但是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人类的美德看作是以知识理性武装起来的头脑指挥之下的产物,无疑地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孔子认为,人作为类的存在,其先天的本性有着共同的、类似或者说相近的一面,但同时人类也有着后天学习的能力,这种认知、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并展现出相去甚远、迥然各异的品德属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离开了后天学习,就不能对德性的是非标准有一个理性、全面的认知与把握,进而,如果不能对一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有一个整体的理性把握的话,那么,某种独立的道德品性也许就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扭曲或变异,在此意义上,孔子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正是看到了对封建“礼”“义”道德体系进行学习认知的重要性,孔子不仅强调学习,并且以身践之,从“十五而志于学”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处留下他勤学好问的身影。1

在对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理论教育的问题上,列宁提出了著名的“灌输”理论。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全面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

[4]的意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政治

目标,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理论指导,这是由理论本身的功能所决定,也是由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受教育者由于个人条件的种种限制,不能自发地达到高度的理论认识水平,就需要教育者的传授或者说“灌输”。当然,“灌输”一词作为一种翻译,只是对在受教育者不具备某种意识的情况下,作为教育者从外部向教育者的意识内部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的一种描述,与不讲策略,不考虑教育对象的理解能力的生硬的、强迫的教育方式没有任何联系。事实上,列宁十分重视启发式教育在“灌输”即从外向内进行意识输入的过程中的作用。

从上述的思想家、革命家的思想中,可以感受到:第一、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不仅凭借高度的智慧使自身与其它物类区分开来,而且更善于运用智慧与理性来掌控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目的性的实现。而理论作为论“理”的体系,则更是高度智慧的结晶,通过理论这个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直接而有效的武器,人类最终可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如果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也从根本上依赖于人们对思想政治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理论教育所具有的理性认知功能正是导向受教育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的一个直接路径。只有重视理论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第二、理论意识高于自发意识。列宁的“灌输”思想表明,工人自发的觉悟意识取代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如果想让这种模式摆脱形式主义和顾此失彼的倾向与缺陷,恐怕只有依靠理论教育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来解决。

(二)理论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有着特殊意义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不是单一的课堂理论教育自身内容与方式的问题,而是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尤其是与受教育者成长的社会背景、思想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就是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的影响密切相关。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是一种以反对统一性、主张多元性为其总体特征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作为对现代化的反思,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思考与回答,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同一性、中心性进行批判与解构,为人类自由意识的扩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口。

然而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意识的深化,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也日益蔓延开来。统一的、中心的价值观在解构主义的手术刀下,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价值评判标准也因此变得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人生信念、社会理想、集体意识、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等,不断被淡化或庸俗化,最终结果是一切都无所谓,真假、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5]这种状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而后现代主义恰恰又遇上并利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机,在中国的大

学生群体中找到了能够生存的土壤。

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型。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思想背景下,彰显出异乎寻常的冲击力:

1、传统思想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在几千前漫长岁月的积淀中,对华夏民族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历经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洗涤而依然暗存。大一统的政治与思想专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义利观和“存理灭欲”的理欲观,不仅使民众难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而且对人们正常的物质追求也造成了极大的压抑。

2、马克思主义思想背景。改革之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种种困难,以及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最终没能让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没有能够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让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的思想解放和物质创造力,犹如猛然开了闸的洪流,一方面,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击着一切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新的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等等观念还没有来得及确立的情况下,又衍生出另一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我意识的汹涌浊流。加上中国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念,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绝不可能朝着那些“和平演变”居心者所希望的方向进行,这就使得本来尚不完善的政治体制成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鼓吹者们大肆攻击的实际性对象。后现代主义最终在中国、在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大学生群体中找到了它生存的土壤。

因此,如果考虑到我们的教育对象面临的这些复杂的社会背景,考虑到深刻影响他们思想的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一股汹涌的社会、文化思潮,我们就不能仅仅以简单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零敲细打的化育。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语境,只有拿起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才能有力回击西方思想的疯狂进攻,绝不能让“批判的武器”因为我们的忽视而丧失其本有的批判力,我们要以理论的还击来应对理论的进攻。

高校学生是一个智者群体,是一个能够运用自己的思辨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智商队伍。人类既内在又超越的精神,也一定会在这个群体中得到充分体现。虽然他们眼下正面临着各种困惑和迷茫,但只要我们施以正确的思想引导,相信他们心中永远不灭的理想和境界追求,一定会导引自己通过理性的认知完成自我升华。

二、充分发挥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用

(一)注重理论教育的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是指经过仔细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不同,它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理论创造者严密、抽象的分析思维的产物,需要理论传播者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来加以理解,从而准确有效地向受教育者传达。

分析思维要求我们,在理论教学时,不能仅限于“是什么”的理论转述,而更应注意“为什么”的理论分析或阐释。人类追求真理的天性,决定了受教育者对要接受的观点、观念或理论必然会不由自主的质疑:是吗?为什么?不是吗?

为什么?然后去选择那一个在因果联系的线条上较符合逻辑必然性的判断或推理,而否定或排斥另一些在因果联系的线条上缺乏或根本不具备逻辑必然性的判断或推理。作为我们国家的思想教育理论,必须具备能够随时随处地经受得起各种质疑的理论品质,在应对一个个质疑的过程中,去疑存信、去伪存真,让真理的宝珠在反复的揩拭中更显光彩。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具备多问个为什么的理性精神,认真消化、精心传播我们党的思想政治理论。

具体来说,一方面,由于教材体系的限制或教材编写者认识的局限,有些内容的分析可能会不很到位或者有些地方只出现结论性的断言而不加分析;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知识阅历与思维水平不同,因而其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程度也因人而异,所以教育者要在教学与科研的活动中养成乐思善辨的学术素养,做好随时随处进行答疑解惑的心理准备。

(二)注重理论教育中的辩证思维

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动性要求人们,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采用简单的、线性的思维模式,而应该运用辩证的方法,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同样的现象面前,思维方法的不同,必然引向不同的判断和结论。任何简单的因而也是片面的、机械性、静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的、发展的看待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也有着自身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这决定了人类及其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因而,以人及其存在的社会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必然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复杂的研究对象面前,不论是从事理论研究还是理论教育,都需要多方面、多向度地、辩证地思考问题。

高校学生一方面来说,随着心智的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知识阅历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各种复杂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前,其辩证思维的能力有待加强。许多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正是利用了大学生的思维局限性,才使自己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些错误的理论或观念,并非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它们要么在结论中含有一定的真理性的颗粒,要么把自己错误的结论潜藏在不可否认的事实前提之下,以鱼目混珠的方式在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大学生的思想中达到颠倒是非的结果。其中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就具备这些特征。如前所述,它一方面义正言辞地对一切专制思想和非人道思想做出了合理的批判,另一方面却引领了自由主义、相对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泛滥。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就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到其中正确与错误并存的两方面内容。

总之,作为理论教育工作者,既要让自己习惯于用辩证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又要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辩证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只有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的审视下,才能逐渐显示出来,也才能真正为观察者所了解、所接受、所信服。

(三)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

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要想使理论为人所接受从而发挥理论的应有作用,联系实际、“摆事实”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联系实际,提供事实论据,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正确做法,同时也是发挥理论教育的应有功能的有效途径。反过来说,很多时候,一些错误的思想之所以能够迷惑一部分人,也正是它把错误的结论嫁接在有限的事实材料基础上所产生的效应。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借助大量的针对性实例材料,才能明晰对方以偏概全的错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2007年美国人权纪录》用大量实事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就是用实事说话的最好例证。

理论教材,一般都带有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特征,如果遇到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受教育者,就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难。而实际上,在电影、电视、电脑等平面化的信息工具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对形象思维的日趋依赖,加之大学生的年龄偏小化、心理成熟的推后现象等,使得抽象的理论让他们接受起来不仅吃力而且容易产生疲惫感。联系实际生活内容,就可以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方式,借助感性认识途径轻松地达到理性认识的教学目标。那种认为理论教育可行性只是建立在“从来没有考虑到大众理智的有限性”[6]基础上而只适合“精英教育”的说法,恐怕至少是“从来没有考虑到”从感性教育到理性教育不仅符合认识规律,而且是完全行得通的。

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说服作用,还需注意理论的与时俱进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我们提供一套现成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正处于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大量涌现,对原有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只有认真思考现实生活不断产生的新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真正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困惑。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柏拉图.荚诺篇[M]/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34.

[2]孔子.论语·阳货

[3]孔子.论语·泰伯

[4]列宁.列宁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5]王艳玲.评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与德性关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6]余友辉.美德可教吗?--苏格拉底哲学命题的美德教育悖论[J].道德与文明.2008(4)

On Rational Function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Gao Qitia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zhou, Xingyi, 562400)

Abstract: As a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facing a danger of being ignored.It’s worth thinking deeply that how to Judge and fully exert the rational function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The ration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of theory education is a direct route to guide educates’ behavior ra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Wa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ory education, must grasp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in it,must contact reality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Key Words: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篇10

1 Living Library 的概述

Living Library在英语的日常表达中译为“活的百科全书”, 在国内学者引进的时候, 被直接翻译为“活人图书馆”。顾名思义是指在图书馆中借阅Living Books (活人图书 ) 。读者按照借阅规则外借感兴趣的“活人图书”, 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与“活人图书”的“阅读”, 从而实现外借目的[2]。

“活人图书馆”就是以人为“书”, “人”就是 “Living Library”这个图书馆中的馆藏, 通过“借阅” (提问、对话) 的形式, 在互动中实现“书”的增值。“活人图书馆”中的“书”, 可以是名家大师, 也可以是普通人, 但每本“书”都有其鲜活的标签, 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 而且乐意与人分享智慧、经验和学识。

也就是说, 在“Living Library”中, 读者的“借书”行为变成了“借人”行为。图书馆通过组织那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人担任“真人图书”, 允许读者“外借”半小时至一小时或更多, 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下, 由“书”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同时“书”也可以向读者提问, 从而达到增进理解、消除偏见的目的。

2 Living Library 的起源与发展

2.1 Living Library 的起源

1993年 , 当时在丹麦生活的混血青年艾柏格, 目睹朋友在一次种族纠纷冲突中被刺重伤倒地, 于是邀集5位同在丹麦哥本哈根的朋友们, 成立“停止暴力” (Stop the Violence) 组织, 短短几年间光在丹麦就超过3万人署名加入。在2000年时, 欧洲五大音乐祭的丹麦罗斯克尔德音乐节 (Roskilde Festi- val) 邀请该组织共同筹办活动 , 主题是“互相理解”, 在音乐祭现场 , 出现了疯狂球迷与女性主权运动者沟通, 街头涂鸦者与警察促膝长谈的画面, 直接促成“真人图书馆”的成立。在音乐节上勃格共组织了75本“活人图书”, 结果每本“活人图书”都大受欢迎, Living Library活动由此开始。

2.2 Living Library 的发展

Living Library活动虽然 源于欧洲, 但据Living Library Google Map的不完全统计, Living Library现已传播到澳洲、北美、南美、亚洲、中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3]。Living Library最初几年的活动, 大多集中在欧洲几个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据 欧洲Living Library网站列表 统计 :2000 - 2006年举办活动的国家集中在丹麦、挪威、匈牙利、冰岛等。2007~2009年初, 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进来[4]。由此说明Living Library这种独特的、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沟通的服务方式,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曾蕾 (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 是将“Living library”带进国内的第一人, 她在图书馆2.0中文论坛博客以“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为文题, 向国内介绍了这一新型服务理念。以此理论为依托, Living Library在国内开始它的发展。2008年12月, 上海交通大学在“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首次尝试了这种新服务模式, 15名图情专家作为“活体书”被与会者借阅, 这次活动真正拉开了Living Library活动在国内发展的序幕, 这是国内Living Library由理论到实践的质的飞跃。2009年3月18日,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始举办Living Li- brary活动 , 主题围绕考研、留学、就业 等多个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展开, 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活动Logo (标志) “鲜悦Living Library”, 至今共举办了20期的活动, 成为了国内活体书活动发展最好的组织机构。同年3月, 石家庄学院图书馆紧随其后通过读者协会开展了以“交流读书心得, 分享人生经验”为主题的Living Library活动。5月, 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同舟共济, 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阅读活动。12月,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与该校常青藤读者协会受Living Li- brary活动启发创办口号为“分享您的知识、观点和经验”的“圆桌漫谈”活动。

从2008年至今, 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 但Living Library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趋于成熟和普遍。国内图书馆的这种服务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发展, 类似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高校, 这种活动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向迈进。而对于黑龙江省内的绝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而言, Living Library还是一个比较陌生和新奇的服务内容, 什么主题、怎样承办、后期反馈等依然是个问题。

3 Living Library 的必要性

3.1 交流的平台

在Living Library活动中, 读者与“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处于面对面的“读”的状态, “书”的经验和解答一定会影响到读者, 而读者的个人生活阅历、见解、价值、态度同样也反馈给“书”, 影响着“书”的“内容”。“书”在为读者分享经验、解答的过程中也在获 得新的信息, 使信息的内容更加完善, 更加成熟。这相当于在“读”与被“读”的交流过程中, 无意识地创建了一个新型的信 息共享空 间。而这 种Living Library的共享信息、交流知识的活动 方式, 对于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科研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个性化的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能够满足用户个体需求的服务方式, 它能帮助用户以最小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服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以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起点, 基于读者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 为读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务[5]。以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3月18日举办的Living Library活动为例, 主办方提供了四本“书”, 分别为:《圆一个飞跃的梦》、《科研的背后》、《城墙内外———校园 & 职场》、《程序驾驭者》。这些涉及的主体包括留学、科研、工作等学生即将要面对的人生问题。 这样的服务内容就是根据读者的不同发展和未来而制定的具有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满足 一个人、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摒弃原来传统的单一主题的服务模式设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Living Library满足了更多信息使用者的个人需求, 服务的意义也随之扩大了。

3.3 不可重复的阅读

与图书和数字 化出版物 这样的“死物”相比, Living Book (活体书) 在不同的时间, 面对不同的读者, 吸收不同的反馈等情况下, “书”的“内容”可能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他的信息是不重复、独一无二的。在living library活动中, 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与“活体书”面对面直接交谈, 面对读者的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行为方式, “书”会根据读者的接受程度来灵活地更改表达形式和内容, 有时对同一问题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也可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这样灵活的不可重复的信息内 容,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 每一次的阅读体验都会获取不一样的信息知识。

4推进省内高校图书馆建设 “Living Library”

4.1 前期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 , 不成方圆 。为了让Living Library健康发展 ,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制定“借阅”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借阅秩序是这项服务发展的基础, 只有合理有效规章制度的有力实施, 才能保证活动目的的实现。在规章中可以确定每次借阅的时间范围、借阅的形式内容、阅读的地点等组织Living Library的要素性问题。

4.2 中期活动建设

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 确定活动的主题、招募Living Book志愿者、发布借阅信息、对“书”进行编目等问题是构成活动主体的核心内容。高校图书馆 的活动主题不应该局限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可以参考国外的活动内容,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确定丰富多彩的主题元素。使用各种形式来调研学生的需求, 根据不同的需求, 确定对高校学生有益的主题。对于活体书的招募工作,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官网网页上发布招募信息, 等待志愿者主动应征, 并从应征者中挑选出素质高的“活体书”;也可以与学校的学生团体组织合作, 主动出击, 寻找合适的志愿者。采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广纳贤才。图书馆只有根据“活体书”的经验 或者特点, 对其进行编目才能准确扼要地给读者提供是否需要阅读的信息。 在编目的过程中, 应多层次揭示, 把各种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 从而节约读者和“活体书”的时间。

4.3 后期反馈建设

在每一次阅读活动结束后, 图书馆应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请参与活动的读者和“活体书”分别对活动进行评价。这不但是对这次阅读活动获取信息、知 识的总结和回顾, 而且对图书馆该项服务的不断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5 结语

Living Library的出现转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模式, 让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变得更加直接, 信息共享的新形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没有局限性。Living Library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构建学习与科研、创新与共享、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的信息平台搭 建基础, 是省内高校图书馆迈进国家一流图书馆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树华.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 (4) :1-4.

[2]刘汝建.我国高校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实践与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 (3) .

[3]张立亚.Living Li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5) .

[4]张立亚.Living Li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5) .

[5]许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J].图书情报, 2010, (1) .

[6]莫志诒.图书馆新服务——Living Library[J].信息科技, 2011, (14) .

上一篇: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下一篇:盾构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