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联系三篇

2024-06-06

矛盾与联系 篇1

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这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 也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尽的责任。但在考试的压力下, 不少教师都会进行模版式的教学, 让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应试作文[1], 这和新课改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不仅如此, 一些教师也会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 采用“题海战术”, 让学生天天写、天天练, 形成“指导、写作、点评”的三点式教学模式, 学生把写作当成任务, 这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

二、应试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矛盾与联系

1. 应试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矛盾

应试作文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综合考虑评价标准、难易程度等因素后, 议论文和记叙文成为了应试作文的基本文体。为了配合阅卷的实际情况, 应试作文不仅要有固定的写作模式, 还要观点明显, 这样阅卷老师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了解文章的大致情况。应试作文的评价标准也过于单一, 以考试的评分细则作为评价标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作文教学不仅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常用文体的教学, 还包括对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教学。教师在评价文章好坏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并把评价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应试作文和作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应试作文单一化和作文教学多样化的矛盾。如果解决了这个矛盾, 对改善作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 应试作文与作文教学的联系

首先, 应试作文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即使学生有很好的写作能力, 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评价标准, 那么考试也会失去其权威性。其次, 作文教学的质量如何, 会影响到应试作文的水平。一个有扎实写作功底的学生, 只要明确了应试作文的要求, 就能写出一篇好的应试作文。所以, 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不会让应试作文的水平降低。最后, 应试作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这个方面来看, 无论是指导应试作文还是进行综合性的作文教学, 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

所以, 只要我们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就可以抛开应试教育的枷锁。

三、改善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1.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能够对写作产生兴趣, 那么就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的特点,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文章的平台, 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文章, 培养写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教师可把作文教学的重点, 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上, 比如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培养, 这样不仅能够写出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 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相应地得到提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多做素材积累, 多写观察笔记, 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扩写、改写、续写、观点辩论等, 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3. 制订合理的改评制度

教师可以采用“写、教、改、评”的教学模式,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 然后针对学生的文章, 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让学生进行修改, 最后再进行评价, 这样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也会得以提高。

摘要: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 但应试之风依然存在。本文从语文作文教学的角度出发, 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应试作文与作文教学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提出了改善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应试作文,作文教学,矛盾与联系

参考文献

[1]王银山.关于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 2010 (14) :157.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篇2

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身货币供应总量从2009年开始爆发式增加,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2009年同比增长27.7%,2010年同比增长19.7%,截至2010年年末,M2余额为72.6万亿元。当然,除国内货币供应总量近两年间超额增长外,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各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同样使全球货币供应总量大幅上升。就美国而言,累计两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资金达2.3万亿美元。

货币流动性远远超出实体经济所能承载的量,从而导致物价过快上涨。如今,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心理似乎已经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步。有言论认为中国政府今年一定会采取强硬措施打压物价,不能任由价格这样疯狂下去,节日刚过的意外加息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回应了这一观点,但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问题,而不是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我们知道,在经济学里关于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分类中,社会所不能忍受的是恶性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是可以被接受的。2011年宏观政策定调中,虽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但其中的含义并非我国已经步入恶性通胀。因为国内过剩问题尚未解决,所以不可能造成恶性通胀。所以,投资者千万不要把国家所谓的稳定物价政策曲解成要把物价大力打压下来的意思。

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低于适度宽松时期,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这里所说的一般水平在报告已有所体现,即该报告对2011年M2同比增长的预期值16%,预期增速将比2010年低3.7个百分点。尽管2011年我国M2增速会有所下滑,但其对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内商品市场仍具备较好的投资环境。

矛盾与联系 篇3

联系实际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马克思明确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正是根据上述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正确阐述了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历史正当性问题;正确评价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事件、人物以及各种社会集团的理论、主张等,为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法。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觉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应该认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它们之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

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

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种生产关系一经

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但是,生产关系

也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也会

发生部分的、某些方面的重要变化。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发展时,就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

变革,使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

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

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

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时会十分突出。例如,当生产关

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

力的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过,即使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关

系仍然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为生产关系之所以要变革,归根到底

还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的。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反作

用的发挥,都是以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的,都是建立在生产

力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的。现在的房地产泡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所以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

上一篇:资本产能输出下一篇:综合设计实践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