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教实验探讨管理十篇

2024-08-27

化学电教实验探讨管理 篇1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

当今社会, 对于人才的要求, 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需要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科研和保障技术开发的基础;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对于化学以及近化学专业的学生, 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的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实验课是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衔接的重要课堂, 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显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我们结合我校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以及实验室管理进行了逐步的探索。

一、实验教学

1. 对实验老师的要求。

(1) 实验小组的作用。指导实验的老师组成一个小组,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 选订适合的实验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实验教材, 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编合适的实验讲义, 学生人手一册。每个实验要求不同, 有的实验需要制表, 有的实验结果数据处理时需画图处理数据。实验教师根据每个实验, 制定实验报告模板, 统一实验报告的格式, 均人手一册。每个实验指导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每个实验开始教学前全体指导实验的老师要集体进行预实验及备课, 通过预实验, 掌握实验的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 合理安排实验各环节的时间, 如讲解时间、实验时间、讨论时间等。集体备课时, 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 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对于特殊的班级、特殊的学生, 应特殊考虑, 比如少年班的学生年龄较小, 思想活跃, 猎奇心强, 个性鲜明, 喜欢主动大胆地去尝试, 这样, 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应有全面充分的考虑, 并有相应的预案。集体备课有统一的教案, 规范统一每个实验的实验内容, 讲解讨论的内容、示范操作内容、提问的内容。每个实验都制订了实验规范, 对实验操作各个环节、实验报告的各部分得分点统一评价。实验后或下次实验集体备课时在集体备课教案上加入实际实验的时间、存在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建议等, 逐步完善实验。实验室人员要严格按照实验大纲、实验项目、实验时间排课。 (2) 实验内容。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 按照本门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实验大纲、实验小组拟定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大多数相对稳定, 同时新增与学科发展前沿有关的实验内容。实验课中还利用了我校新建的仿真模拟实验室, 仿真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实验教学方式, 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学生涉及更广泛、更加大规模的实验经历, 同时在实验中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 允许失败, 可以实施在实际实验中绝对不能有的操作, 体会在实际中的不当操作的伤害性, 得到震撼和警告, 从而严格杜绝实际实验中的危险错误操作。对于课前预习, 采用网上答题预习, 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有疑问带着问题做实验, 从而有的放矢, 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3) 做好实验课前后的工作。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课前应提前到实验室, 熟悉实验室的整体布局, 水路、电路设置, 通风设备、废液回收地点, 实验试剂、器材摆放情况。实验时每个班分成若干实验小组, 一般一人一组。实验台的打扫整理也是实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实验后学生打扫实验室, 保证实验室和实验前一个样。指导老师检查每组学生实验数据, 在实验原始记录上签字, 学生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教师认真按实实验规范批改、评定。 (4) 实验课件的制作。实验课前的讲解, 除了传统的教师学生面对面讲解外, 对于实验的演示, 由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演示时由于学生较多, 看不清教师操作, 我们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部分、仪器使用部分还拍摄了视频片, 上传至实验中心网站, 这样学生观察得比较清楚, 而且还便于学生多次观看。 (5) 实验考核。实验课承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基本实验技能的任务。考试是检验实验技能的必要手段。[3]实验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实验操作考核成绩, 实验课笔试成绩, 平时实验成绩。每学期实验课结束, 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考核本门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进行实验课笔试, 采用开卷形式, 考核学生独立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操作考核、笔试成绩均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再加入平时实验成绩, 作为实验课总成绩。 (6) 开放实验。一般高校的实验室大多是服务本科教学需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室, 功能单一, 而且实验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内容简单, 在当前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不能满足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开放管理体系, 实验中心设有开放实验室, 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实验环境。增添新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允许学生自选课题, 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实验平台。鼓励学生课外科技创作, 激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同时, 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书写实验预习报告, 熟悉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仪器的使用、试剂的使用处理。如果有疑问带着疑问听课, 在实验过程中疑问就会解决。示教过程中要认真听讲, 仔细观察, 实验中仔细操作,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保持台面地面的清洁卫生。实验后清洗干净本组实验仪器, 打扫台面地面,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2) 低值易消耗仪器管理。实验中心制订了消耗仪器管理办法。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重要场地, 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 允许每一位学生在实验期间有正常的仪器消耗, 对于过多的仪器损坏应照价赔偿。[2]

二、实验室管理

1. 实验室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 只有建立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 才能为实验室各项工作规范化提供有力保证, 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职责严明, 分工明确。有了规范的规章制度办事, 抓好落实, 积极督促, 严格执行, 使这些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作用。实验中心制定了完备的实验室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制度及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耐用设备及工具管理办法》、《实验设备及器材借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制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考核制度》、《实验课程须知》、《化学实验课成绩评定办法》等, 制度是规范的保障, 在制度的指导约束下, 实验教学有序进行。[4]

2. 实验室安全。

化学实验室的工作, 与化学试剂、仪器接触较多, 实验室安全是第一大事。实验室人员要非常熟悉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每台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清楚每种试剂的性质, 实验室试剂要造册登记, 专贮于试剂库, 出入均有登记, 危险品专柜保存, 剧毒药品专柜双锁双人管理。学生每学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教育, 学习实验室安全制度, 进行火灾演练。实验室配备了灭火器、沙箱、防火毯、医疗箱,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每次实验后关好实验室门窗, 水电源。

3. 仪器设备维护。

实验室人员实验前要对仪器进行调试, 保证仪器良好运行, 健全仪器管理规章制度, 对有小故障的仪器及时维修, 对小型仪器应有备用仪器以供正常的实验教学需要。对不能运转的仪器及时联系生产商维修, 每学期末要对仪器进行一次彻底维护。大型仪器做到专人管理, 专人操作, 定期检查和维修, 面对校内及社会开放。充分利用仪器, 真正做到合理使用, 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4. 废液管理。

在证明废弃物已相当稀少而又安全时, 可以排放到大气或排水沟中;尽量浓缩废液, 使其体积变小, 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法, 将危险物分离, 而只弃去安全部分;一般无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 经空气稀释后排除, 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附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 通过密闭容器存放, 不可混合贮存, 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 定期由试剂处理公司来回收处理。[5]

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具有其特殊性, 高校需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不断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方法, 不断拓展实验空间, 做到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教师队伍、科学管理等软硬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质量, 担负起国家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延刚.高校实验室管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6) :191.

[2]曾蒲霓, 张玲.浅谈高校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9, (17) :32.

[3]生化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811 (4) :452-453.

[4]赵宏霞, 王金平.关于强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5) :362-365.

化学电教实验探讨管理 篇2

一、 原理上创新

就中学化学实验而言, 有些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 有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决定化学反应的具体装置, 但是有些却并不是最优化的。例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我们通常使用硫酸钾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者是直接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当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而没有二氧化锰时, 可用少量的高锰酸钾代替。在反应中高锰酸钾分解产物二氧化锰可以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当然, 我们还可以用氧化铜等来代替二氧化锰来制备氧气。另外, 在实验室还可用其他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如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钠 (Na2O2) 与水反应也可得到O2。

过氧化钠等过氧化物是市场上“氧立得”中产生氧气的主要物质。还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我们使用的是铵盐 (氯化铵) 与碱 (碱石灰) 按照一定的比例 (质量比5∶8) 来制的。

但是这个方法较慢, 而且装置的使用要相对麻烦, 因此, 在许多考试卷中就出现了实验室快速制备氨气的方法的相关试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就提到了在实验室采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另外, 我们还可以采用在碱石灰或者烧碱中加浓氨水的方法, 实际上这是碱石灰或者烧碱溶于水放出的热量使得浓氨水分解, 这样就可以达到简化操作的目的, 使得实验较容易进行。

二、 在装置上创新

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很多, 我们可以根据反应原理的改进对反应的装置作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上面讲到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我们可以采用图1的装置, 但是经过对原理的改进我们可以采用图2、图3、图4来完成, 但是图4, 更有利于控制化学发应的速率。同样的道理, 传统氨气的发生装置图5重作也可以用图2、图3、图4来完成。

另外, 我们可以对课本的某些装置进行必要的增减。例如, 钠与水的反应来验证氢气, 除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碱金属中提到的模式以外, 我们还可将一小块钠包在铝箔中, 用铜网裹住 (防止钠块浮起) 置于盛水的烧杯内, 然后倒扣漏斗, 这样就可以收集到一试管氢气, 或者分别将Φ6×50mm玻璃管和长颈漏斗插入双孔橡皮塞中, 用橡皮管将玻璃管和尖嘴管连接起来, 夹上止水夹。取一根大头针插入橡皮塞中心, 向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加水至满。取一粒稍大于黄豆的金属钠揩净煤油, 将其插在大头针上, 最后将橡皮塞迅速紧塞在广口瓶上, 从导管的尖嘴管收集一试管氢气;另外, 在废弃的塑料饮料瓶 (形变性好的) 中注入多半瓶蒸馏水, 用手压至水面与橡胶塞下端相切, 取一小块钠, 将其插在大头针上, 实验时, 把插有钠的橡皮塞迅速插入瓶口, 并塞紧。钠与水剧烈反应, 产生的气体使得塑料饮料瓶变得鼓起来, 这时反复倒转饮料瓶, 快速打开橡胶塞点燃氢气即可验证。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大大开放, 并且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可以从原料的成本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对设备的整合, 这样也是一种创新。

例如课本中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的, 其缺陷有:生成的气体会外逸对环境有污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的无色不易观察;无色气体变为棕色的界限不清。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确定改进的实验必须达到以下目的:装置应密封, 气体不能外逸;生成的气体应能够富集, 便于学生观察NO为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生成与一氧化氮的转化 (即生成二氧化氮) 分阶段进行。针对上述问题, 关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改进办法, 将反应在注射器内进行:先取下注射器活塞, 在注射器内放入一团铜丝, 塞上活塞后, 吸入适量的稀硝酸, 将注射器细管端用橡皮塞密封。反应即开始, 生成的气体被富集在筒内, 让学生观察气体为无色后, 取下橡皮塞, 拉动活塞吸入空气, 无色气体即变为棕色气体。振荡注射器, 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 (NO2与稀硝酸中的水反应又生成了NO) , 若再吸入空气, 无色又变成棕色。

三、 操作上创新

操作上也可以欲擒故纵, 达到创新的目的, 例如, 稀释浓H2SO4时强调将浓H2SO4沿器壁缓缓加入水中, 且应边加边搅拌。若将水加入浓H2SO4中, 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利用一个安全的实验将水加入浓H2SO4中这一违规操作造成的后果展示给学生, 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利用局部顺序的调整, 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演示完用碳棒 (惰性电极) 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 引导学生弄清电解原理后, 将原实验中阴阳两根电极 (此时阴极碳棒上已附着红色的铜) 调换再进行电解, 一段时间后改作为阳极的碳棒上附着的铜消失。显然将阴阳两极调换后, 可以为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原理的学习设置探索情境。

四、 模拟实验上创新

现在是一个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技术的快车道, 对于一些危险的、有毒的、复杂的、多次重复的或微观粒子的实验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是可行的, 甚至是必须的, 例如,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氯气的性质实验、产生污染气体的实验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 有机反应中的加成、取代等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FLASH、PowerPoint、化学实验仿真软件-COREL Chemlab等化学软件来制作模拟动态的实验过程, 不仅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 避免了有些不必要的重复, 节省了原料, 对于倡导绿色化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飞雁.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化学教育, 2006 (5)

化学课中“电教实验”的探讨 篇3

根据我几年的电教实践,在下面粗浅地谈一下“电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电视实验”所应用的电教媒体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摄像机。利用摄像机镜头的变焦功能,可以把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师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真实、清晰地呈现于大屏幕彩色电视上,便于学生细致观察,从而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时,运用电教手段可弥补以前的缺陷。由于以往采用的实验仪器中托盘天平的指针可见度小,很难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结果,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很大困难,难以让学生真正地信服了解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是否质量守恒,这也很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电视实验”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在演示实验前,首先利用调节摄像机镜头焦距,通过“特写镜头”把实验中所要用的仪器,依次呈现于大屏幕电视上;同时教师讲解仪器中锥形瓶和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用途,从而又达到了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对化学实验仪器会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

第一组演示实验是:用托盘天平称量密闭于锥形瓶中白磷的.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保持不变。在这个演示实验中,教师首先缩小摄像机焦距,拉远镜头,使天平完全呈现于电视屏幕上,使学生便于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时的操作过程。然后,教师把课前已装有白磷的密闭锥形瓶置于托盘天平左侧托盘上,调节天平指针于平衡位置,接着教师调节摄像机镜头焦距,引导学生在电视屏幕上依次观察锥形瓶中白磷的色、态和天平指针平衡的“特写镜头”。这样,既让学生观察了教师实验操作的全过程,也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仪器以及应用过程。

接下来,教师取下左侧托盘上的锥形瓶,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密闭锥形瓶中的白磷,然后迅速把锥形瓶置于天平左侧托盘上,教师这时增大摄像机镜头焦距,给锥形瓶中正在燃烧的白磷一个“特写镜头”,这时,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密闭锥形瓶中燃烧的白磷冒出浓浓的白烟,待白磷燃烧终止时,再调节摄像机镜头于天平指针,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天平指针仍处于平衡位置。这样,在第一组演示实验结束的同时,学生会马上得到一个实验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备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接着用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第二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这样,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组演示实验的结果后,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且在学生大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中职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探讨 篇4

1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 教学观念陈旧。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存有重理论而轻实验的顽疾,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颇为重视, 对于那些基础学科却只要求了解即可, 未作深究。我们的化学实验课作为基础课也深受此不利影响。学生在实验课中不能集中精力的学习、在实验操作中未能达到学习要求, 还有不少学生感觉自己是旁观者, 只看不动手去做, 实验报告互相抄袭严重等。

(2) 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我们的学生仅仅只是在中学学习了部分的化学知识, 但许多人的基础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也有不少学生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尽管我们多次的讲解与说明, 学生还是无法独立完成实验, 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引导方能有效完成。

(3) 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明显缺乏。

实验的重点是在于动手, 实际操作。重点是技能的训练, 其难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实验的难度大, 程序复杂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我们需要依照学生的情况来做出调整, 对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缺乏的现状需要强化对这个方面的训练。

2解决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构想

(1) 实验单独设课。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那种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现象, 增强实验教学的份量以便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首先, 推动学生能够对于实验有所重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辅之以学分等考核手段可以大力推进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其次, 增强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教师需要强化自己的教学素养, 以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上升。最后, 能够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实验独立设课之后, 不但能够让我们的管理部门有效地进行考核与管理工作, 还可以及时的观察教学的实际效果。

(2)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加以删减增补。

我们以前的化学实验存有明显的不足, 是附属与理论课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从理论来考核, 考核的办法是笔试。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实验教学的地位变得极为尴尬, 而且我们的实验内容还是老一套, 多年以来都没有调整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现状, 我们需要突破原有的课程序列, 将所有的化学时间集中在一起并成为独立的体系。

(3) 健全已有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我们中职的学生生源较差, 对于学习缺乏应有的耐心与毅力, 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事实上, 实验课如果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会比理论课更容易创造出教学效果。在实验课独立之后我们需要主动的变更原有的教学方法以便我们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独立的实验课可以确保拥有一定的课时,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变预定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①预习实验。学生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报告, 报告中必须含有目的以及原理、仪器和步骤这些内容。教师核对学生所提交的文字报告,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②教师讲解与说明。原理以及使用的规范都需要我们仔细的传授给学生, 对于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需要着重进行解释与说明。③学生实际操作。在实际的教学期间, 我们务必强调学生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 多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一人之力来完成实验的全部过程。④实验结束后需要对仪器整理归置, 所得出的实验结果需要写成实验报告并交付教师。

(4) 健全实验课的考核。

学生对于实验课缺乏必要的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考核制度来及时跟进。为了能够增强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健全考核。依照多年的教学体会与我们目前的实验设备, 对于学生实验成绩的判断需要应用综合考评的做法来实行。也就是将平常的学习成绩与期末的成绩相互结合起来看待。具体操作办法是, 将学生平常时的学习成绩比例确定为六成, 期末成绩定位四成。

(5) 加大投入, 改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实验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实验设施是否完备, 配置是否科学合理。这同样是我们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 我们需要加大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投入, 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已经被人们所认同, 实验教学进展的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我们最终的教学成果。我们可以考虑让实验独立设课并主动的更新教学内容, 健全考核制度、加大对于实验室硬件的投入方能有效地保障我们的教学顺利推进, 并能够起到实验教学本应具有的作用, 让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本质的提升。

摘要:化学实验课程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对于培养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当前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以及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对教学活动实施、组织和考核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实验课程

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5

本文结合本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对其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分析化学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在常规教学中, 一般理论教学课时数明显多于实验教学课时数, 且缺乏单独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学生重理论轻实验, 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不高, 甚至在个别实验中存在气味难闻等问题时唯恐避之不及。学生不能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大班教学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更直接地近距离观察教师的讲解演示;教师不能完全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实验操作尤其是常规分析仪器如分析天平、滴定管等的操作不规范, 读数不准;不知如何选用分析仪器;缺乏“有效数字“和”修约”的概念;实验报告书写不规范, 不能正确撰写实验报告等, 这些都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学方面来看, 实验教学方法陈旧,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一口气全部讲完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然后学生按板书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再加之实验课时数较少, 教师很少会安排独立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的考核, 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做实验只是机械的重复, 为完成实验而完成实验, 没有压力和动力, 学生感到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一) 开展多种兴趣活动, 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注意力

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课外活动, 如, 举行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药厂检验部门、研究部门等相关岗位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分析化学知识开展水质检测、蔬菜和水果中营养成分测定等多项兴趣活动;邀请已经实习或工作的学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重视,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分析化学和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 改善实验室条件, 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

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近年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做到一人一位, 一人一柜, 不会再出现仪器缺少或合用现象。分析天平、p H计等这些常规仪器都能做到一人一台, 高效液相等仪器也已做到3到5人一台。实验条件的改善, 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设施设备进行点对点的一对一的实验教学。

(三)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积极进行仿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的开发, 学生可以在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反复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从而提高现场操作的熟练度、规范性和操作速度。

2.强化实验预习环节

在实验课前,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实验教学时, 应充分重视示范操作的规范性, 并随机抽学生出来讲解并演示操作。根据学生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补充和反馈。

3.加强实验过程监督

除了教师, 实验辅助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监督外, 规定每组学生之间要相互监督, 相互指出对方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督促学生重复操作, 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4.强化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

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实验技能的重要体现。撰写实验报告虽然是实验教学的最后环节, 但却是锻炼学生自己书写科技报告、科学论文的良好开端。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对仪器试药、实验步骤、原始数据、结论、讨论与分析等项目规范、严谨、真实的要求, 如原始数据坚决杜绝随意涂改或恶意涂改现象。结果与数据处理正确、合理、规范、清晰, 最好以表格形式表示等,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 改革实验考核评价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将考核分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这些主要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 通过预习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验的认知程度;在实验过程中, 加强巡查记录;实验课结束, 抽取学生当场考核, 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课后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再一次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期末或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模拟相关分析或检验工种的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考核。

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 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尝试和努力, 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试通过率不断攀升, 近几年更接近100%。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规范、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李乐, 韩小丽, 高瑛.中职学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才智, 2011 (6) .

化学电教实验探讨管理 篇6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长期以来, 《植物化学保护》的实验教学多附属于理论教学。随着植物保护学科的飞速发展, 化学保护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更加迅速,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更新教学观念, 完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 实现实验教学课程化迫在眉睫。几年来, 我们对《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构建了一套适用性较强且具弹性特征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 现介绍如下。

目标体系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应用性、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验,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其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诱导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防毒、保护环境的意识, 如实验服的穿着、所用器皿的摆放、及废弃物处理方法等, 使学生向实用型、综合型、创新型方向发展。

内容体系

为了实现《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的目标体系, 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等相关内容, 重点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其教学内容在调整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基础上, 又增设农药毒理及残留等新颖性、拓展性实验。总之, 精选实验内容, 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提供给学生各方面实验条件, 都应以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为依据。

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的调整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即老剂型的加工, 如粉剂、烟剂、乳油等, 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意义不大。在调整时, 我们将粉剂、烟剂的加工实验删除掉, 改进了乳油的加工方法, 增添了一些新的环保剂型的加工实验, 如胶悬剂、微胶囊剂的加工, 注重配方设计的实验, 加强了剂型性能测定的技能训练, 让学生掌握一些高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将农药的制备与使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掌握其制备、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实验项目的增加, 我们将实验方法相关或相近的实验进行合并, 也将一些剂型的性能检测放在一起比较, 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的性能检测。这样, 可使学生易于掌握更多的技能。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调整以往的农药生物测定实验重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 轻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重室内的毒力测定实验, 轻田间的药效实验。随着农药生产与使用结构的变化, 我们将其实验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在除草剂已是农药中的重中之重,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逐渐增大。在改革过程中, 我们增加了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内容, 减少了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内容。还将毒力测定实验合并, 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增加田间药效实验的比例。这样, 既能让学生掌握田间小区的合理分布、施药方法等知识,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增设实验我们结合理论教学、具体生产实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认真设计实验课题, 如对作物药害症状的识别、农药毒理实验、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以及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等。农药毒理实验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可拓展学生有关农药方面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不占用教学时间,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查阅资料, 可使学生对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有更清楚的认识, 学期末让学生提交调查结果。以上实验应参考《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时间适当安排, 不宜过多。

方法体系

在实验教学开始时, 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实验教学的目的、内容及计划等, 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精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 对不同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少、步骤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 实验前教师应精讲, 还应围绕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提问, 然后由学生质疑, 以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操作要点的掌握。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多, 步骤较简单, 需要技能性训练的实验, 实验前, 让学生先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解, 教师有针对性地纠正和补充。这样,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进行时, 教师应巡回检查, 对出现的问题不仅给予分析还应亲自示范。一般学生常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设计和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 不问为什么, 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这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室内、室外相结合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与毒力测定操作在实验室内完成,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应增加室外实验的分量, 如到附近农药厂参观学习, 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增加田间药效实验项目等。实践证明, 学生对室外实验很感兴趣, 学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另外, 教师还要联系当地的生产实际积极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及时做好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结束时, 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及时、简要地进行总结。在下一次实验课前, 将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着重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提倡对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讨论, 提倡创新, 实验报告除客观打分外还应写出中肯、恰当、具激励性的评语。另外, 实验思考题要针对实际生产易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找出更完善、更简便的解决方法, 充分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考核标准体系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要注意考核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还要注意考核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性、综合性、公正性和真实性。《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可分成三大部分:实验理论考核 (占30%) , 主要检查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设计能力、结果分析处理能力等, 本部分考核题型应多样, 还应体现出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操作能力考核 (占50%) , 选定具代表性的实验作为操作能力考核的内容, 主要包括实验设计 (占10%) 、操作过程 (占25%) 、结果 (占5%) 、实验报告 (占5%) 、实验习惯 (占5%) 等;平时成绩 (占20%) , 主要指平时的总体表现, 如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平时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能否质疑、思考题的完成情况等。

以上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 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引导学生将所学农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使《植物化学保护》知识更加实用, 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

参考文献

[1]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2) :86-87.

[3]黄丽华.谈生化实验教改及学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7) :82-83.

[4]任立云, 曾东强, 李伟群, 贤振华.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27 (增刊) :128-129.

化学电教实验探讨管理 篇7

1精选实验项目, 优化实验内容

基础化学实验“水质总硬度测定”[5]除了自来水样外, 增加了岳麓山泉水、白沙井水两个样品, 不仅激发学生兴趣, 还能通过水质硬度大小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讨论, 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

在“熔点测定”[6]实验中, 除了练习毛细管法外, 还将显微熔点测定仪以及数字化熔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在掌握经典方法的同时认识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待实验经费较充裕时可以考虑购买, 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手段、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常压蒸馏及沸点测定”[6]除了蒸馏工业酒精外, 将另一样品溴苯改为汽车防冻液, 因为溴苯毒性大, 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另外, 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横向整合, 纵向打通”, 重视课程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1], 将《基础化学》理论课中学习的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与《有机化学》课程基本操作训练联系起来, 既贴近生活, 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又补充和完善了防冻液的基本性能[7]数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及时将文献中介绍的新知识、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中。例如,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将催化剂由浓硫酸改为一水合硫酸氢钠[8]及Ti O2/SO42-固体超强酸[9], 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改进。同时, 该实验对产品的表征除了根据馏液的沸点外, 将折光率的测试改为确定样品密度, 只需在称量产品质量后量取产品体积即可, 操作简单易行。产品沸点以及产品密度相互佐证, 提高了产品表征的可靠性。

2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手段

化学实验一般遵从学生预习、老师详细讲解示范以后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讲解的过程中总会有少数学生心不在焉或似懂非懂, 导致实验过程不顺利或影响实验结果。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或其它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比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如何创造条件使平衡右移?反应完成后最经济有效的除去杂质方案?产品的表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等问题的提出, 都能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参与讨论, 或者由某一学生演示实验装置的安装、分液漏斗的使用操作等, 使每位学生都能用心参与, 不再有旁观者, 进而对实验方案、操作步骤以及原理都有充分地认识, 做到动手前对整个实验过程思路非常清楚、实验时心中有数。

对实验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或者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和学生通过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得到解决方案, 比如“分子模型操作”实验中, 有学生对含两个相同手性碳的酒石酸化合物的球棒模型与Fischer投影式的表达以及内消旋化合物、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的概念理解感觉有困惑, 指导老师在学生做好模型的基础上, 先要求学生回忆Fischer投影式书写规则, 再结合模型进行Fischer投影式的表达;接着借助内消旋酒石酸分子模型说明对称面、对称中心的定义;最后和一对对映体的模型进行对比, 使学生充分理解内消旋化合物的含义。“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直接回流法和分水回流法哪种方法产率较高?建议和同组同学商量后选定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合成产品产率的高低影响因素有很多, 只有通过整个班甚至整个年级两种方法实验结果的统计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水质总硬度测定”实验, 有些滴定后的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返红?分水回流法制备乙酸正丁酯, 分水器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点漏, 如何补救?等问题, 教师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 而是要求学生经过思考、讨论, 分析可能原因并通过实验确认结果如何。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实验过程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 例如要求学生预习并思考, 实验会产生哪些废物?如何处理?另外, 节水、节电、节约试剂, 比如蒸馏装置, 相对两组冷凝水串连并将冷凝水开到最小;乙醇可反复用于“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 是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一些做法。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 利用实验录像素材, 结合Power Director、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视频以及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11,12,13], 可以保证在较少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目前已完成实验视频5项, 包括水蒸气蒸馏、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等, 并已应用于2012、2013级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中, 效果良好。逐步开展和完善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 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任重而道远。

高中化学新课改下实验教学探讨 篇8

1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立

所谓“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 通过自己设计方案, 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 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 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 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 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改进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对于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遇到现象不明显, 操作复杂, 污染物不易处理时, 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 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敢于创新。

以《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案例分析。

1) 设疑激趣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各种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产生质疑与问题和提出各种假设, 并寻求自主探究求解的学习动机。

(演示) 在一瓣橘子上相隔0.5cm分别插入一小段铜片和铝片, 把铜片和铝片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触耳机的两端让学生听声音。引出课题《原电池原理》, 然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上述装置能产生电能, 并提出问题:电能是怎样产生的呢?什么是原电池?但不直接给出原电池的装置, 也不告诉学生原电池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2) 实验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针对提出的问题, 提出各种假设和意见, 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 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创新的感性体验, 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

(投影) 实验目的:设计并制作能产生电流的装置, 然后用干电池判断电流的方向。

实验器具:稀H2SO4、锌片、铜片、电流表、干电池和导线同学们经过讨论, 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A) 同样的两块锌片插入稀H2SO4, 观察并记录现象:将两块锌片上端连在一起, 观察并记录现象。

(B) 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H2SO4, 观察并记录现象:将锌、铜上端连接, 观察记录现象。

(C) 在以上锌片和锌片, 锌片和铜片之间接一电流表, 观察并记录现象。

(D) 用干电池判断电流方向, 与上述实验 (C) 作比较, 观察并一记录现象。

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甚至争论, 活跃学生的思维, 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资料, 分析处理信息, 验证学生的认知过程, 使他们的活动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既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也使学生竞争合作的情感和意识得到升华。

教师:实验 (A) 中两锌片连接前后现象为什么一样?电流表为什么没电流?

学生:同样的两锌片, 连与不连都一样, 因为金属相同, 没有电势差, 所以不可能有电流产生。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实验 (B) 的现象为什么不同, 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分析和科学抽象, 原电池的概念基本形式。

3) 归纳整理

引导学生评价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程度, 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与方法, 并与同学们对照, 使自己认知条理化, 完善认知系统结构。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同时, 教师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激励他们进行新的探索。

(课件展示) 动画模拟原电池反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原电池一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成原电池的条件:电极材料 (活动性不同) , 电解质溶液, 构成回路。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总结分析。

4) 巩固拓展

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以达到巩固扩展所学知识, 发展创造能力的目的。

3 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 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以《钠》的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预测→学生拟定探究方案→教师指导→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评价归纳整理→巩固拓展。

(教学过程)

前言导学: (1) 碱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元素?它们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老师:为什么把它们叫碱金属?

学生阅读教材, 理解、回答,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出问题:

(1) 可以用小刀很容易地切割吗?如能切割, 观察断面的颜色。

(2) 把它们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能熔化吗?你能观察到什么?

(3) 把它们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能漂浮与水面之上吗?

学生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 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入手, 有利于跟下面的实验形成对比。

实验探究1:教师分发钠块儿, 然后说, 同学们, 如用钠块重复上述实验, 你又能看到哪些奇妙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用小刀很容易的把钠块儿切开, 觉得很新奇, 但一会儿看到断面变暗, 很不理解。教师提醒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学生马上意识到钠与氧气反应。在做第二个实验时,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成物的颜色, 并和第一个实验进行对比。特别是做第三个实验时, 同学们的气氛高涨起来。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 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属钠有不同与铁、铜的化学与化学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 以及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亲自体验钠的性质的研究过程。

实验探究2:如果将钠投入到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 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3:如果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能置换出铜吗?你还会看到哪些现象呢?

学生活动:先预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深度, 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归纳小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画龙点睛。让学生归纳, 可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内课后练习 (略)

(教学体会)

本节课采用“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符合教学统一规律, 即“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给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师生围绕教学目标, 共同开展实验探究, 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该模式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等指导作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练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4 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注意的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化学教学的总体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验内容, 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内容, 同时要实现实验的绿色化。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要达到以下目标的实现:

(1) 学生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 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发展了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4) 促进了学生喜爱化学实验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31.

[2]李英红.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内江科技, 2006.

[3]王婷.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活力, 2006.

化学电教实验探讨管理 篇9

1.制约大一新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因素

1.1无完善的体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各校对人才培养问题的逐步重视, 各校开设实验室的数目和对实验室的使用率逐步增加, 尽管很多高校都对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 但是体制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思路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理念已经不相匹配, 导致关于开放实验室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5]。所以影响着开放实验室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完善的体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宏观上来讲, 实验室的开放可以更好的发挥实验室的科研、教学、服务等多项功能, 这需要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从而可以保证运行机制的畅通;微观上来讲, 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独特的实验仪器可以完成独特的实验内容, 而使用实验室的同学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 所以在实验操作手法实验实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应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开放实验室后同学们实验的有序运行。

1.2实验室师资建设不受重视

因我国的教育教学思想比较保守和传统, 所以各高校对实验室的师资建设的重视不够, 实验的教学作用在教育理念中的地位偏低。而一般的高校都会将实验人员归为教辅人员, 同教学人员相比实验人员相应的职称评定、工资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 这些都影响着实验教师的积极性。而且, 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培养体系一般不会将实验人员纳入进去, 实验人员长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这就致使了实验人员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素质偏低。但是, 开放实验室成果的好坏决定因素就是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正因为高校实验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缺乏高端人才, 才会对实验室的开放起到了制约作用。

1.3学生参与较被动

实验参与主体是学生, 如果实验室没有学生来进行自主的实验实践, 那么开放实验室就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对于参与实验实践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放实验室效果的好坏。但是, 现阶段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参与热情偏低, 很难融入教育教学环节, 参与较为被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评定体系决定的,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大部分都已理论课为主, 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等的衡量体系[5]。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们会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理论课的学习上, 这种利益的驱动, 使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参与实验, 有些同学甚至是应付了事, 缺乏大学生必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大一新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大一同学参与学习院校内各项科研活动

传统的高校教育对于大一新生的实验培训更多的侧重点放在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训, 我院为培养“强外语、精技能、懂专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特别针对大一新生进实验室做了一定的实验改革。针对于化学实验改革为例, 传统高校的大一新生由于实验技能的缺乏, 不能胜任相应的科研工作, 也不能协助教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而我院的大一新生除了仍然注重化学基础技能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积极鼓励大一新生尽早尽快的进入化学实验室学习, 自觉的加入各个化学类的科研课题组, 由在课题组的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指导大一新生了解课题的简单内容, 从大一就开始培养新生的科研思路, 新生在课题组以学习科研思路为主要学习内容, 充分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 由上届学生指导新生一些基础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更直接也更主动, 更能有效的激发新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热情, 从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课题组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2大一新生参与学习实验教师配课工作

作为化学实验, 传统的高校实验课均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按照实验教材学生只需要一步步按照实验讲义的内容操作, 把实验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的反应物简单的混合在一起, 就可以得到预想的现象和产物,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确定性大大减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而在教学工作中, 学生往往对于化学实验前的课前准备工作更感兴趣。了解到学生的好奇心后, 学院马上组织相关教师组成科研小组, 将科研小组中的同学分配给各专业的教师手下, 允许一定数量的大一新生及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及开放实验期间协助教师完成实验前的配课工作, 学院的学生对此项工作积极性非常高, 教师则分配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实验工作, 例如指导学生配制简单的溶液及浓度计算方法、药品的前期处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小技巧等, 让新生同学了解到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解决大多数同学只会理论计算而不会处理实际问题的尴尬。这种更直接的方式让同学对化学更感兴趣, 做实验是也更有成就感, 培养大一新生对各科实验的积极性, 重视实验课程, 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校的四年时间里有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具有我院特点的应用型人才。

2.3变更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激励大一新生

衡量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的标准之一即为实验考试成绩[6], 实验考核办法一定要依据课程特点灵活确定, 确保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验技术水平。根据化学实验的特点, 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学生必须提前书写实验预习报告, 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每次实验的预习报告作为实验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占总成绩比例的20%, 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当时提问本次实验的相关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预习报告的书写情况直接给出一个分数。实验成绩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为学生在本次实验中的实验表现、实验结果、实验操作情况及出勤情况组成, 此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成绩的第三部分由参与到科研小组中的同学在配合实验教师完成课前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参与到科研课题组中的综合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 此部分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的最后一部分由实验操作考试组成, 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在学生考试前随机抽签决定, 学生在进入考场前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考试的具体题目, 进入考场后由监考的实验教师告知学生, 学生根据操作科目进行操作考试, 考核的内容均以基础实验操作为主, 是今后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此部分成绩占实验走过成绩的40%。此种实验教学改革在我院大一新生实施以来, 学生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 实验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越来越强, 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对我院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低年级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注意事项

3.1建立完善的钥匙管理制度

开放实验室并不意味着放开实验室, 不是敞开大门谁都可以进, 必须加强防范建立完整的钥匙管理制度。这是开放实验室的首要任务, 教师和学生必须都要使用本人的有效证件才可以申领实验室的钥匙, 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借用流程, 包括预约、申请、借用、交还等环节。否则实验室的开放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建立完善的钥匙管理制度, 这是开放实验室的首要任务。

3.2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实验室往往都存在着价格昂贵的实验仪器, 这些仪器在操作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 否则就会给实验室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首先要在学生中挑选认真负责的学生, 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 让他们熟悉实验仪器的原理, 达到熟练操作仪器的水平。经过实验教师的层层考核才有独立操作仪器的资格。

3.3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开放实验室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和操作流程, 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在危险情况的处理等方面都要在进实验室前期进行严格的培训。每周、每月都要有针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座, 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结束语

经过长期的教育改革, 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将实践动手能力, 作为培养理念中的一部分。给同学们创立发展和锻炼的平台已经刻不容缓, 应该从国内外的事例中吸取经验, 逐步完善我们的实验室开放制度, 让我国实验室开放制度有据可依, 有章可查。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让更多的同学们参与到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王宇英, 秦兴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3, 3 (751) :158-159.

[2]蔡黄菊, 秦敏锐, 赵华绒, 曾秀琼, 李秀玲, 方文军.高校基础化学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 2 (13) :180-182.

[3]马志成.论化学开放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 :113-117.

[4]李志荣.开放实验室建设创新的若干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5) :18-19.

[5]李凡修, 孙首臣, 邓仕英, 李克华.浅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4) :198-201.

探讨初中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 篇10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 教师过度重视课堂理论教学, 忽视实验教学

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 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 中考无疑是他们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 所以更多的教师往往将化学教学判定为完成中考的一个指标。殊不知初三的化学教学是为以后的高中甚至是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这些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堂上, 一味地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 造成了为应试而教, 学生为应试而学的局面, 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 严重缺乏实验教学的意识。甚至有些学校安排了实验教学, 教师却是草草而过, 只为应付教学安排。还有些教师为了保护教学器材, 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只是由自己演示一遍, 再向学生讲解其原理。这样的实验教学, 完全达不到其真正的效果, 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不能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 认为实验课是“好玩”的, 让学生自己玩玩就够了。因此, 根本不认真备课, 随意进行实验教学, 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低下。

(二) 学生的松散

化学课是初三才设立的, 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 肯定会对化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新奇, 想去探索和发现, 尤其是喜欢化学实验这样可以亲自动手的活动。很多学生都满心期待着做化学实验, 而化学实验课安排的课时比较少, 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就比较少, 所以学生就对这难得的实验课感到兴奋, 不能自控, 甚至于忘了做实验的目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根本不重视, 认为实验课是“好玩”的地方, 并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化学实验课堂。这就导致化学实验课的课堂出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 教师管理起来也十分困难。一般情况下, 化学实验是分小组进行, 有时候教师在指导这个小组时, 其他的小组就开始嬉戏玩耍, 完全无视课堂秩序;而有时候教师在讲台上面声嘶力竭地叫喊着, 下面的学生却也是毫无秩序, 随意操作。

(三) 实验安排不合理, 趣味性不够

实验, 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索, 去发现未知的东西, 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却过多地强调验证实验, 而忽视了探究实验。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演示实验去验证一个原理的真实性, 这样的实验缺乏趣味性, 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验证实验是无需进行探索的, 因为结果已经摆在眼前, 学生只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 或者有些教师直接自己动手实验去检验理论, 学生根本不曾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 没有体会到探究的全过程。因此, 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使学生发散思维, 也毫无乐趣。

二、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 做好实验教学准备

化学实验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尽情地挥舞自己的双手, 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验证、在思考中发现、在交流中进步, 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经过新课改后, 初中化学课的宗旨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要学习如何掌握这门知识, 对化学有个初步的认识, 了解探究性教学的过程。要想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 一定要检测所有的仪器是否齐全, 尤其是那些化学液体, 有些化学液体带有很强的腐蚀性, 要保证学生操作的安全性。此外, 教师还必须提前做一次实验, 确定实验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时间是否合适等等。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初三化学实验课堂上, 学生会出现种种错误, 真是可以用“千奇百怪”这个词来形容。即便是教师事先在课堂上已经“千叮咛, 万嘱咐”了, 却还是无法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有时候, 我们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 看到学生的答题非常标准, 对于题目中各个实验的操作要点, 也能够流利地回答上来。但是一到了实验课堂上, 当学生真正地自己开始动手操作时, 就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光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要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尽管如此, 作为教师, 我们还是应当在实验课前, 详细地讲解操作要点, 有时候还需要做些示范性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实验。

(三) 增添实验的趣味性

针对现阶段探究实验少, 验证试验多的情况, 我们应该调整实验教学的安排。尽量将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 在实验教学课程的安排中, 尽可能多地安排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 经过教师的指导, 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必要时,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但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做实验, 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可用的线索,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能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

化学里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 与此同时, 要想证实这些理论, 也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 所谓“实践见真知”,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切实做到实验与教学并重。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育中, 实验教学占有很大比例, 也是整个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看来, 实验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 并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很多教师认为, 化学实验教学比较难以掌控, 所以导致实验教学出现了无序、低效的状态。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找出了原因, 并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化学课程标准 (2012)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音乐节欢迎你下一篇:音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