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力军作用十篇

2024-05-20

生力军作用 篇1

关键词:农村科技协会,农民,致富,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勾画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对甘肃的要求是“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甘肃是欠发达省份, 有58个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县, 占全省86个县 (市、区) 的67.44%。也就是说三分之二以上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要在农村贫困面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条件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甘肃省, 7~8年之内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其任务之重、时间之紧、难度之大, 则可想而知。这为甘肃省各级党政部门、群团组织提出了艰巨任务。作为科协组织, 责无旁贷, 要勇挑重担, 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要发挥各级科协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科技协会的重要作用, 要把引导、扶持、培育、发展、管理农技协作为重中之中。因为, 不论党委、政府出台何种有效措施, 都必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 科研院校研发多好的农业科技成果, 都必须转化到农村、转化到田间地头, 让广大农民掌握应用, 让农民成为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那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谁来担当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户、院校与农户的桥梁纽带的重任呢?笔者认为, 不论从历史发展, 还是从实践来看, 在甘肃这个欠发达的省份, 其重任只能落在农村科技协会等服务组织肩上。

从历史发展来看, 农技协会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 农村广大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而组建的新型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是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化的组织形式, 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其特点: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组织形式多样, 活动方式灵活广泛;三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

从实践来看, 甘肃自1984年在天水以农民为主体, 依托“土专家”和“田秀才”, 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甘肃省第一个农技协会———武山县洛门镇蔬菜协会以来, 依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科技工作者发展形成的农村科技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实现了有单项农技协会向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的跨越, 涌现出了“临洮县花卉协会”等全省十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榆中县洋芋营销协会”等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会在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 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成为推动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也代表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那么, 今后如何发展农技协, 如何发挥农技协在全省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呢?党的十八、中央1号文件已对创新农村经营组织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 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 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因此, 各级党政部门和全社会要树立“抓农技协就是抓产业、抓基地、抓现代农业, 就是抓农民增收致富、抓小康建设”的理念, 都要高度重视农技协的发展, 必须把加快农技协发展, 做好农技协工作, 作为扶贫攻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 真正抓出成效。

1 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协会

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当地实际, 积极探索加快农技协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扶持引导, 鼓励有技术、有经济实力、有开拓能力的农民及专业大户牵头创办或联办农技协;二是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展农技协, 形成“合作社+协会”的模式, 凡是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 都要成立协会, 按照一套班子, 会社一体, 绑定发展;三是在龙头企业中发展农技协, 形成“企业+协会”的模式, 鼓励龙头企业利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创办的领办农技协。引导协会跨区域与龙头企业合作, 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服务功能。按照“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 建示范基地, 推行订单农业, 协会与企业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四是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 在产业链中发展农技协, 形成“基地+协会”的模式, 以产业办协会, 以协会联农户的方式,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五是要引导乡镇机构发挥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领办农技协。通过创办各类专业协会, 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服务, 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

2 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化建设

农技协作为农民的自发组织, 要坚持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引导, 适时加以规范, 使之逐步走上机制完备、管理科学的轨道。农技协要建设好班子, 完善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 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体制和会员的权利义务。要实行组织会员制、民主办会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真正把农技协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要走联合之路, 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网络体系。

3 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扶持指导力度

充分发挥“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活动这一平台, 各帮扶单位要注重引导培育发展适宜本村产业发展的农技协。各有关部门要在营造发展环境、贷款、科技开发、项目、经营销售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政策优惠, 优先帮助解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办技术经济实体、发展专业化生产、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等方面的资金困难, 帮助争取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各级星火计划等科技、产业计划、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对农技协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等技术服务活动, 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享受国家给予民办科研单位的扶持政策。鼓励协会注册商标, 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提供好信息服务, 避免“谷浅伤农”情况发生;要充分利用“民企陇上行”等招商引资平台, 引进培育适宜本地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增加协会与企业结合的机会, 并要对龙头企业加强监管,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4 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支持

要加强向专业技术协会选派科技特派员力度, 加强科技特派员与农技协紧密结合, 形成利益共同体, 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向农技协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加强农技协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 利用科研院所的强大的科研平台研发新产品, 引进先进科技成果, 努力提高农技协的科技水平。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协骨干和会员进行培训, 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协骨干力量。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技术、市场营销知识、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信息灵、跑市场的经纪人、懂民主管理的农技协骨干队伍。农业、科技、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进度, 由试点向全省推进, 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5 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不断提升协会档次

为了专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除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外, 还要将服务范围向资金融通、销售供应、加工储藏等领域延伸, 不断引进新技术, 改进传统产品,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拓展市场空间, 依靠卓有成效的服务, 提高知名度, 扩大影响面, 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向合作制经济组织、集团化方向等高层次发展, 培育地方特色典型群体。

总之, 通过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 使广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担起农村科学普及、信息传播、成果推广、科技服务、技术交流、销售服务、发展经济、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精神文明建设、扶贫攻坚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学科技、闯市场、强素质、奔小康的“加油站”和“助力器”, 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牵引点, 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的依托点, 带动农民走致富道路的支撑点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参考文献

[1]姬乃荣, 张彦强.关于农函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的认识与实践[J].科技论坛, 2007, (7) :13-14.

[2]黄俊忠, 盛广敬.提高认识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农技协工作[J].科技论坛, 2007, (10) :5-6.

生力军作用 篇2

一、形势分析

从国家宏观看, 中央对农村的各种利好政策, 以空前的速度频频推出, 借以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调整农民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保护农民权利, 提升农民地位。我们都会看到中央有两大举措, 一是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二是发布“一号文件”, 全面部署农村工作任务和政策。2009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 增强科技支撑, 加大投入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改革创新,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就重庆而言, 国发【2009】3号文件提出, 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前, 在全市农村中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趋势、新的格局。

因此, 重庆农商行只有顺应形势、加快改革, 才有自身的发展余地。在支持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 重庆农商行必须坚持“三个不动摇”, 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和增强服务功能, 切实发挥农商行在城乡统筹中责无旁贷和得天独厚的作用。一是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动摇。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不动摇。三是坚持行农“双效”取向不动摇。

二、工作举措

2008年, 重庆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 提出了“1155”农业农村工作新战略——“始终坚持一条主线, 紧紧围绕一大目标, 突出五大任务, 深化五项改革”。坚持一条主线, 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一大目标, 就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突出五大任务,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二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推进农民转移就业, 四是着力改善农村民生, 五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五项改革, 一是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二是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四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五是农业服务体系改革。

因此, 重庆农商行不仅要用战略眼光来看重庆农业农村的变革, 还要紧紧围绕重庆“1155”新战略, 以支农主力军的使命感来推进这场变革。

主要措施有:

(一) 围绕“推进农民转移就业”, 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农民要成为市民, 关键是要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农民转移就业最有效的支撑, 也是农商行的基本客户群。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是农商行新形势下巩固农村阵地、谋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其重要性有三点:第一, 扶持中小企业是政、银、企三方的共同点。第二, 扶持中小企业是农商行面向“三农”与商业化运作的切入点。第三, 扶持中小企业是资产业务的增长点。

(二) 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提升小额农贷品

牌。目前,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支农工作走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给我们的经营管理者带来了很多的困惑。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商行联结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 是解决农民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金融产品。但春华未必秋实,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尚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如何脱困?怎样才能重塑重庆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的辉煌?农业是回报低、风险高 (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的弱质产业, 光靠市场拉动远远不够, 政府必须托底。可喜的是, 重庆农商行经过不断的探索, 在充分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适应农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情况下, 已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了农户小额信贷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 必能迅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又能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真正成为重庆农商行叫得响的信贷品牌, 达到农商行赢利、农户得实惠、政府又满意的最佳效果。

(三) 围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打造“信用工程”。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防范小额农贷风险的基础, 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离不开地方党政的支持。因此, 各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 创造一个农户和金融机构多赢的局面, 促进“信用村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提倡守信履约的道德风尚, 有效降低小额农贷信用风险, 才能促进我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进一步发展。

(四) 围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进一步支持“三化”。

结合本地实际, 积极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支持发展循环经济。

(五) 围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进一步拓宽农村投资渠道。

重庆农商行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 大力参与支持农村土地流转, 进一步拓宽农村投资渠道。一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扶持其做大做强。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由龙头企业租用农民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 规模化生产, 实现农民转移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对种养大户、业主信贷投放力度, 扶持其做大做强。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鼓励推动下, 大力投入信贷资金, 支持种养大户、业主和企业在农村大面积集中成片规模接包、租赁农民土地, 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不断提升土地产值和经济效益,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 围绕“农业服务体系改革”, 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要在固守原有业务品种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广大客户的需求, 积极推进产品系列化、组合化和差异化, 才能提升竞争能力, 确保生存与发展。一是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二是积极开辟各种代理业务品种, 增加新的盈利渠道。三是提升服务水平, 用软件优势弥补硬件不足, 要规范员工操作行为, 将农商行的工作变得更加平易化、人性化。

生力军作用 篇3

关键词:劳务工队伍;现状;劳务用工管理;生力军

生产厂区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厂区中心)隶属于中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主要职责是为各生产厂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星级化的后勤保障。随着不断发展和业务的逐渐增加,厂区中心人员也随之进行补充和调整,目前劳务用工比例已占中心职工总数的54%。因此,如何加强劳务用工管理,充分发挥劳务工的生力军作用,已成为厂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者当前思考的问题。

一、劳务工队伍现状及分析

截至2014年4月1日,厂区中心劳务用工人数已达到202人,主要从事厂区绿化卫生、各办公楼的室内保洁、垃圾清运、会议服务以及生产作业准备区卫生保洁等工作,全部是由当地一家具有资质的劳务公司进行派遣。

1、劳务工队伍现状

2、劳务工队伍现状分析

从上述统计表格可以看出,厂区中心的劳务用工队伍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职工队伍老龄化严重。劳务工中40岁以上人员141人,占总数的70%,老龄化给职工培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文化层次和技术水平偏低。初中以下学历的职工更是占到83%之多,最高学历仅为大专。文化程度偏低,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够,服务意识不强。三是企业归属感缺乏。厂区中心大部分劳务工来源于熟人介绍、员工亲属、协解职工、农村征地人员,他们对燕山石化公司的历史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收入情况了如指掌,在各方面喜欢和正式工比较,总感到心理不平衡,工作处于应付状态;还有少部分劳务工通过公开招聘的渠道进入企业工作,对企业的过去和将来的发展关注不多,反而对劳动报酬要求偏高,临时观念相对严重,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随时就会离开企业,例如厂区中心的会议服务员,平均年龄26岁,辞职率高达75%。

二、劳务用工管理现状

自厂区中心成立以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虽陆续制定了一些保护劳务工权益、激励劳务工爱岗敬业的相关制度,同时也开展一些增强劳务工企业归属感的活动,如:“服务明星”表彰奖励。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的制度和活动仅能治标还不能治本。主要瓶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企业层面上,正式职工和劳务派遣工比例接近1:1。一方面存在事实上的正式员工与劳务工的身份区别和薪酬差异,一方面企业的服务界面不断增大,造成各岗位人员缺口凸现,厂区中心现有的人员已难以满足当前服务的需要。为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不仅需要合格的管理人员,更需要相当数量劳动技能熟练、责任心强的后勤服务人员。

管理层面上,由于人工成本和劳务费用率等指标考核体系的钳制,加上“多元化”的用工制度,同时作为后勤系统企业待遇普遍偏低。一方面正式职工增加比率较小,唯有通过使用劳务用工来解决服务缺员问题;另一方面低工资给厂区中心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带来了困难,这一现象在劳务工中显得更加突出。

操作层面上,劳务用工劳动关系复杂。由于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的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动,造成了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相分离,劳务工处于“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再加上由于长期受用人身份管理影响,同时又缺乏劳务派遣政策的宣贯,使劳务工感到缺少人文关怀,关心关注不够。

三、采取有效手段,探索加强劳务工管理的新途径

厂区中心的劳务工基本在一线操作服务岗位,直接为生产厂和职工提供服务。对此厂区中心要在摸清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队伍稳定,使劳动力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用工讲效率最大化,发挥劳务工队伍的生力军作用。

1、建立合理高效的劳务用工选人、用人机制。

(1)在人员配备上提高进入门槛

根据中心的岗位定员和岗位职责情况,由劳务派遣公司定期与大专院校联系或到劳务市场招聘,对缺编人员进行补充,通过笔试、面试、体检及培训,从源头上保证录用人员的质量。同时年龄上也要有所控制,尽量选择选择年轻力壮,身体健康的人员,以替换因到达退休年龄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合理规避用工风险,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建立劳务工信息卡片

根据各岗位劳务工使用情况,建立劳务工基本情况信息登记卡片,例如:个人基本情况、特长、已取得的资格认证等,在公司内部形成系统的劳务工资源电子库,有利于中心内各单位对劳务工资源共享,以此优化人才配置,实现人尽其才,从而发现并留住核心员工。

2、建立劳务工激励机制。

(1)落实劳务工的薪酬待遇,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照当地工作条件相近、劳动强度相当的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在保证年度劳务费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建立厂区中心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劳务工待遇。尤其是要向优秀核心的劳务工工资倾斜,同时可以考虑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或安排一定范围的管理岗位工作,例如副班长。

(2)在福利待遇上体现人文关怀。

劳务工作为厂区中心劳动用工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更要关心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身心健康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热心为员工排忧解难,给予劳务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拉近与其他职工的“心理”距离,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与中心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让他们真正能够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之中。

3、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对于劳务用工人员培训应采取岗前和上岗后培训两种形式。在岗前培训方面,除了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外,还应不断强化劳务工对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自身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促使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在思想上扎根企业,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在上岗后培训方面,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难易结合,同时要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每次培训内容、考试成绩都录入个人档案。同时注重开展员工技能比武等竞赛活动,寓训于乐,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结语

生产厂区服务管理中心只有不断加强劳务工队伍建设,运用稳定、协调、和谐的管理机制,通过企业的人文关怀和有效激励,才能增强劳务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率,发挥他们的生力军作用。厂区中心才能更好的服务主业,做精专业,努力为燕山石化公司提供一流的后勤保障。(作者单位: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分公司生产厂区服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张荣,优秀员工要读的365个故事,新世界出版社,2009.8。

[2]张文,目标真踪绩效管理实务操作,北京出版社,2009.6。

[3]聂新梅,孙健.人力资源主管高效手册,机械出版社,2009.9。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3年第8期。

生力军作用 篇4

十七大明确指出,企业的发展方向,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想要使企业稳步快速的发展,就要依靠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青年作为企业的生力军,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年轻有活力,拥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想法,是实现企业稳步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好更有效更充分的利用这中坚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认识到青年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人才问题

如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职位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的背景下,造成了一个两级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企业里,青年人才较多,然而可供选择的职位有限,就导致了激烈的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才会有进步,一部分青年人才的潜力便被激发出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相对的,在一些欠发达的城市或企业里,青年人才较少,种种结果导致企业的竞争力小,从而拉开了与大企业的距离。另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人口不等于人才,且受到信息的限制,使人才配置不合理,导致人才的浪费。劳动者素质水平低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2、青年是企业稳步快速发展的推动力量

青年阶段是人生中最激情四射的,拥有其他阶段所没有的激情与勇气。比如,青年阶段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吃苦耐劳是青年所特有的。青年所接受的是最先进的教育,最前沿的知识,与时代相结合,与社会同进步。而且青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其他年龄段所不能比拟的,青年是有理想、有报复、有思想、有信念、有激情的,这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在创新争优的强烈观念下,他们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并运用它为企业创造利益。

二、关于激发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积极性的思考

1、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坚持系统性的思想教育。以加强青年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线,以实践和增强共青团员主题意识教育活动为抓手,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沉下心来干事业,集中精力抓工作。二是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采用主题团日活动、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和学习活动,以学习推工作,以工作带学习。三是坚持动态性的思想教育。在坚持思想教育的政治方向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团员青年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思想教育的内容。

2、结合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深化青字品牌建设,推动岗位建功,为公司发展提供青春正能量;基层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在“固定动作”上加以整合和创新,形成自己的团青品牌。

3、做好激励调动。一是目标激励。要为青年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相应资源,帮助员工成长发展。二是荣誉激励。选树先进青年典型,在表彰奖励和学习宣传的同时,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推荐对象,分层分级做好“推优入党”、“推优荐才”工作,激励青年成长成才。

4、拓展教育方式。一是灌输式教育。通过长期不懈地、全面系统的灌输式教育,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关注公司的命运,激发最大潜能。二是引领式教育。坚持用企业文化引领广大青年员工,促使青年员工领会企业精神,认可企业价值,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工作,从而减少企业目标管理实施中的人为阻力。三是熏陶式教育。要疏通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进而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

5、创新工作载体。一是实践建功效益化。树立效益意识,注重活动内涵,使团员青年的实践建功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广泛开展“号、手、岗、队”创建活动,不断提升青年职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实现建功和育人的统一。二是青年服务多样化。要深入团员青年,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辅助公司对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要深入了解青年发展需求,在青年人际关系、心理疏导、婚恋交友、文化娱乐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三是青年文化丰富化。在设计活动方式时,改变干部设计活动、青年参加活动、干部评价活动的传统模式,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深入了解青年需求和主动征集意见,制定活动的内容方式,以灵活多样、多渠道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青年的文化需求。

三、要明确认识到青年是企业的生力军

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里的一支新生力量。青年员工有其特有的工作热情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他们有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的信念,在工作当中有干劲有激情。他们所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更是对工作的追求和向往。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便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人才和能力便是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怎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要靠先进的技术,还要靠人才,而青年员工便是这股强大力量,这队企业的生力军。

21世纪的青年,工作应当从青年群体最根本、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出发,发挥企业优良的传统,培养青年人才、重视青年人才、留住青年人才。思想活跃,独立性强,学习能力强是他们的特点也是他们的优势,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只力量将会为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能征善战的生力军 篇5

工程项目位于苏丹东部的卡萨拉州与加达里夫州交界处, 距首都喀土穆公路距离约480公里, 由C1-A和C1-B两个标段组成, 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和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承建, 工程于2010年开工建设, 预计于2015年竣工。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约30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库, 灌溉面积达50万公顷, 为700万人口解决灌溉用水, 为30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保障, 为上百万人提供电力供应, 苏丹三分之一的人口将因此直接受益, 对于促进苏丹东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就业水平、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传承和发扬“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三峡精神和“投身海外, 忘我工作, 不惧挑战, 拼搏进取”的中水电精神, 秉承“奉献, 担当, 创新, 和谐”的中国三峡集团核心价值观和中水电公司文化理念, 上阿项目努力营造“互相关爱, 敬业奉献”的中水电公司文化氛围, 以丰富多彩的项目企业文化活动, 不断提高和夯实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经过四年多的时间, 已锻炼出一支敢打敢拼、勇挑重担的精干团队。

科学民主, 高效管理

科学民主的领导和组织, 对孕育和开展良好的企业文化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在中水电公司党委的领导下, 上阿项目总经理部党委和C1-A标段、C1-B标段党工委及团委精心部署, 始终秉持“科学民主”的生产生活氛围, 充分调动和运用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精良管理团队。这支管理团队没有金字塔式的棱角和等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同时又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 即便是最基层的中方员工也担当着对几个当地员工的管理者角色, 从而使个体个性和团队力量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完美结合。

“科学民主”意味着面对问题的科学严谨, 面对挑战的攻坚克难, 面对争论的兼容并包, 面对意见的从谏如流, 面对竞争的公平公正。作为公司大型联营体项目, 上阿项目建立了项目总经理部、C1-A标段项目部和C1-B标段项目部的塔形管理结构, 由项目总经理部对两标段项目部做统一部署安排, 由两标段项目部根据自身的设备和人员等资源独立开展施工和安全生产管理活动, 必要时再由项目总经理部做资源协调安排。项目总经理部定期组织两标段举行施工和安全生产月例会及专题会议, 两标段项目部每周举行施工和安全生产会议、土石方填筑协调会议、厂房协调会议及专题会议, 与业主和咨询工程师每月举行两次生产进度会议及不定期举行专题会议, 通过这些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 统一全项目人员的思想, 全面安排施工和安全生产工作, 及时、有效地解决施工和安全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确保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以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

求实创新, 以人为本

“求实创新”是项目一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 它要求全体职工务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 上阿项目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技术经验, 在工程施工中进行创新, 完成了《苏丹上阿特巴拉河床心墙坝填筑施工》和《苏丹上阿特巴拉软弱地基快速振冲处理》等论文, 实践了把自卸车后箱板挡板加高30公分以提高自卸车装载力等工艺改进创新。

上阿项目崇尚实干精神, 更注重以人为本, 推动员工的全方位发展。上阿项目为职工配备了较完善的文娱设施, 积极谋划和发展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娱活动, 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增添动力。今年, 除了原有的每年举行的“鲁美拉杯”篮球比赛、乒乓球赛外, 又举行了首届“上阿特巴拉杯”台球比赛。每年春节来临时, 项目部领导都会下厨房为职工做上几道拿手的菜肴, 并组织举办联欢晚会, 让大家共享中国传统节日的欢乐。上阿项目创办的期刊《我们的上阿特巴拉》和《工作简报》, 及时报道项目重大活动和施工进展情况, 也为摄影和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从开工至今, 《我们的上阿特巴拉》已出版了44期, 对加强对外宣传、丰富文化生活和推进部门之间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是上阿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团结协作, 互相关爱

上阿项目积极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团结协作, 努力践行集团公司“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和“长期合作、融入当地、平衡兼顾、互利共赢”的指导方针。

为了加强与当地的文化融合, 上阿项目积极雇用当地员工, 全面推行属地化管理, 工程建设最高峰时雇用当地员工接近3000人。通过对当地员工开展技术培训, 传授专业技术知识, 既加强了中苏员工间的情感沟通, 又促进了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上阿项目为当地员工建立了设施完备的营地, 并修建了清真寺供当地员工做礼拜。每逢斋月或宰牲节, 还为当地雇员减少工作时间、提高薪资。项目高度重视当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培训, 当地员工生病可以到项目设立的医院问诊拿药, 当地员工家庭汛期受灾, 项目还提供经济补贴与生活物资。项目在当地的两条河上架起了两座桥梁, 改变了当地千百年来汛期无法通行的历史。还为当地移民新村建设高位水池, 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为改善环境, 项目在工地现场开辟了一块土地建设“中苏友谊林”。

上阿项目注重加强与业主和咨询工程师的沟通联系, 为其提供条件适宜的办公环境与生活环境, 同时注重与分包商的合作与联系, 不定期开展联谊活动, 不但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也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阿项目部一贯关心员工生活, 经常与员工谈心交流, 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 形成了“互相关爱”的中水电公司文化氛围。

勇于担当, 忘我工作

“勇于担当”是上阿项目全体建设者共同锤炼出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员工们爱岗敬业, 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高效运转。当与业主和咨询工程师在工作上出现意见分歧时, 项目部既不回避问题, 又能顾全大局, 采取积极妥善的办法予以解决。当施工进展遇到困难时, 项目部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抢工活动, 每月填筑量都达到80万方以上, 并创出了一个月填筑120万方的新纪录。为按期实现工程节点目标, 总经理刘增学带领员工夜以继日抢工奋战, 终于在节点日期前顺利完成了塞梯特河截流这一标志性的工程节点目标, 受到了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高度赞扬。

追求卓越, 拼搏进取

“追求卓越”源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执着追求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上阿项目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始终坚持"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目标。上阿项目始终把员工的安全与生产紧密相连, 严格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部每年6月份定期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安全生产月”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在月生产例会和周施工进度会议上, 始终坚持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们的上阿特巴拉》期刊中还专门开辟安全知识专栏, 努力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生力军作用 篇6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生力军

与传统企业相比,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 是促进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 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 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超过80%。市场经济发达的其他国家同样如此, 在美国, 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由中小企业付诸产业化的。所以,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是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还需特别强调的是, 中小企业是孕育大企业的摇篮, 大家熟知的惠普、微软、戴尔等, 以及我国的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大学、科研院所的研发活动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导向倾向, 注重技术参数和指标的先进性, 但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 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场能力, 这是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根本原因。而企业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具有更为敏锐的感应力和判断力, 且对产品的研制成本、应用前景等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同时能够自主、灵活、高效地完成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 其研发的目的性更强、研发的成果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推广性。因而, 企业较之科研院所、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创新的选择和成果转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从而成为创新的主体。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就是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如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90%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的研发人员来自企业、90%的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90%的申请专利来源于企业, “四个90%以上”是深圳自主创新最大的亮点。

二、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 无论是创新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创新动力的提供, 还是创新机制的运转和创新功能的发挥, 都离不开制度环境体系的支撑。目前, 我国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设计上, 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创新人才匮乏, 企业不会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仅靠自身的人力太过薄弱, 而企业间及产学研的经常性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 企业创新能力不能通过在“干中学”的学习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得到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流失问题也很突出。因为偏小的企业规模、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计划等障碍, 缺乏吸引创新人才的平台, 导致研发队伍不稳定, 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连续性。创新人才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自主创新“有心无力”, 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因此, 人才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首要因素。

2. 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企业不敢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 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创新管理的基本经验, 无力应对创新的巨大风险, 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我国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仍不健全。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 一个具有企业家才能的高素质风险投资阶层远未形成, 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主体介入风险投资的较少, 科技型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的渠道获得创新融资。科技型企业不敢创新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佳, 与自主创新相比, 模仿的成本低、风险小且效益较好。正由于创新具有高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开发新技术望而生畏。

3. 投融资体制不配套, 企业不能创新。

企业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高投入, 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中都会遭遇融资瓶颈。当前, 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 投入到企业的很少。我国高技术企业也很难通过外源融资渠道获得融资。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 银行对贷款风险的回避, 使银行基本上把大中型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未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的灵活融资机制, 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因此,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只能严重依赖内源融资。此外, 我国高技术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很小且比例很低, 而发达国家直接融资比重通常在60%左右, 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

三、鼓励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社会

1. 支持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不断强化中小企业科技提升, 应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努力。政府要形成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 加大在基础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公益科技投入等基础性科技方面的投入, 大力支持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 加大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创业投资和产业开发基金的投入。如美国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资金支持、管理指导、咨询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拟定和实施了“教育与培训计划”, 在全国各地成立了近100家“小企业发展中心”和57个“企业科技信息中心”, 加大传授中小企业需要的先进科技。欧盟投入数亿欧元用于提升小企业科技水平, 优先资助高新科技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制和引进,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公司的合作开发。与此同时, 欧美科技型中小企业也纷纷借助政府提升科技的政策, 在企业全员科技教育、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与大学联合攻关、与大企业合作以及运用先进科技等方面进行企业科技提升,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呢?因为我国企业整体上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研发机构少, 而我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积累, 已经具备了比较充足的技术条件和潜力, 同时有源源不断的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因此,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必须尽快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

2. 大力发展和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

发展高新科技中小企业,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投入资金。因此, 是否能够解决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资金的来源, 已成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金融机构为了提高资产质量、减少金融风险、增加安全性和流动性, 其服务重点短期内仍然集中在大型企业和机构, 中小企业普遍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所以, 政府除了建立信贷和筹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外, 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为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又称风险资本, 投资者投资这些企业不是以获得股份分红为目的, 而是在企业成长、成熟后, 通过转让其股权以获得丰厚的收益并退出, 使资金得以再次投入其他风险企业。西方国家主要从两个方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一方面, 政府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由大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公司, 直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例如, 德国政府运用风险投资扶持生物技术等高新科技小企业500多家, 主要采取提供金融、咨询、信息等援助政策和措施。在基层由大学帮助建立许多创业者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设施,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助力。在市场化融资上提供风险投资渠道, 方便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向市场融资。如为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股票上市、开辟资金市场以及在税收政策上优惠等。在美国, 已有100多家大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调查, 1999年, 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有一半受到风险投资的资助。

3.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产销联盟。

科技型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围绕知识投入———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无限循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所有的人都被一条无形的链所联系, 这个无形链就是知识链。知识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强调成本的最小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创造新的价值来降低产品中物化劳动的比例, 提高新增价值的份量, 为顾客创造价值。

随着企业对核心竞争优势的追求和对非核心业务的分流, 欧美不少大企业对知识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变更, 从以往的产供销自给自足方式转向将一部分知识与业务外包给“知识供应商”, 以节约更多的生产经营成本。而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的知识与技术在某一领域领先, 这就创造了“知识供应”市场。如高科技大型企业主要生产主机和负责装配, 而诸多零部件则选择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 由此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结成广泛的产销联盟, 支撑着高新科技中小企业壮大发展。高新科技中小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知识、咨询及专业技术而快速发展, 其创新科研项目及产品提供给大企业或与大企业配套, 从“知识供应”中实现了科技创新。为解决当前本土科技产业与外源型产业相脱节的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软件、集成电路、环保技术等领域, 充分发挥自己尖端技术与专业化优势, 实施科技创新, 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企业或国内外的大企业作好配套与合作, 尽快融入全球科技产业链。

4. 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研发与生产的日益分离等特点, 他们比传统产业企业更倾向于走集群之路, 加入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可以有力地提升它们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国外大量的实践都证明, 高技术企业的聚集效应非常重要, 特别是高技术园区人才的交流、信息的交流和产业链的形成, 有利于企业创新创业。如中关村的聚集效应业已显现。中关村管委会通过属下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出资, 与他方合作创办有限责任担保公司, 为企业贷款担保。还积极配合国家科技部实施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 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实施中关村专利引擎计划, 支持企业的专利申请。中关村已建成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种类型孵化器40多个。吸引着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企业向这里集聚。仅“海归”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达2700多家。

高科技园区要大力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以形成科技集聚效应。在创新载体上, 要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在创新平台上,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创新服务体系上, 要完善投融资体系、知识产权体系和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创新文化上, 要营造适宜创新的企业文化、白领文化和园林文化, 使高科技园区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5. 改革企业产权和分配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企业产权与分配机制上实行“期权激励”是现代科技型企业凝聚人才的一种有效措施。这种激励是通过强调产权持有人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而实现的。通过合约的形式分配给企业经营层与操作层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构成对经营层和操作层的激励。德国、法国等国家高新科技中小企业广泛推行认股权制, 向员工发行盈利股票, 对经营者和科技主管人员实行多种期权激励。其目的是使企业员工能够持有企业产权并以此来增加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采取这种产权制度安排。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创新精神的人格化, 而我国正是缺乏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阶层。诺斯认为中国没有企业家阶层就在于中国缺乏催生企业家阶层的产权制度, 其中更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制度。

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低下, 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前提下, 有偿地扩散技术。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知识产权在市场上就不会获得价值或使得企业从知识产权中获得的收益低于投入的成本, 就没有人愿意去创新和进行研究开发投入, 从而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所以, 我们需要完善法律和管理体制, 加大执法力度, 保证知识产权持有人能获得他们应有的权益, 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参考文献

[1].陈桂明.持续发展的动力—东莞工业产业升级之路.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戴卫.从中关村看高新区自主创新需要的五大突破.科技日报, 2005.6.3

[3].丁亚东.创新投入九成来自企业——深圳自主创新新闻调查.经济日报, 2007.1.22

[4].田力普.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经济日报, 2005.12.19

[5].辜胜阻.六大对策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中华工商时报2006.9.18

生力军作用 篇7

土地流转让“大铁牛”有市场

诸城市是国内较早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的地区之一。随着春耕生产的全面展开, 笔者在该市林家村镇东店子村春耕现场看到, 一台台大型农机正在田野里忙着作业。“老把式”徐功金感慨地说:“土地承包到户30多年了, 这两年土地才开始深翻、深松。以前家里的7多亩地, 分了五六块, 大农机没法规模作业。而靠自家的小四轮, 无法完成深松、深翻, 眼看着土壤板结, 却无能为力, 痛心啊!”

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反映出的是农户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东店子村书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潘瑞河说, 土地流转要真正转出规模和效益, 必须有大机械做保障。前年初, 东店子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村民以土地入股, 合作社把巴掌田、小地块集中连片整理, 统一管理、规模种植, 破解了一系列农业生产难题。

土地流转让“巴掌田”成方连片, “小铁牛”也纷纷下岗。今年春耕期间, 拖拉机依然唱主角, 与往年不同的是“小四轮”纷纷变脸“大马力”。“小铁牛”缘何换“大铁牛”?原来土地流转和深耕增产是主因。一位农机手说, 现在种粮想增产必须要深耕, 深度要达到30~40厘米、幅度要达到2米, 离开100马力以上的机械根本不行, 大马力拖拉机正好适合了我们的需要。一周销售10台80马力至120马力的拖拉机, 这在诸城并无先例。说到贪大的原因, 诸城市农机部门一位农机管理人员说:“小马力机械会影响作业效率, 耽误农时, 随着土地流转的开展, 好多种粮大户已经把购买农机的目标瞄上了高效、可靠的大型农机。”

近年来, 诸城市把大型多功能复式农机具推广作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工作来抓, 充分发挥政策杠杆和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利用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 激发农民购买大型高效农机的积极性。每年, 该市都选调20多个农业机械生产厂家, 调集上百台大型农业机械, 分别在春耕、“三夏”和“三秋”季节召开现场演示推介会, 让一台台大型拖拉机、新型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新型农业机械成为农民朋友的好帮手。

规模化种植的“催化剂”

“越富越流转, 越流转越富!”这是诸城市农机局主任科员臧传波对当地土地流转情况的一句概括。农业机械管理局是负责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臧传波从事这项工作已有多年。他说, 从诸城市的情况看, 农机化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土地流转需求, 而推进土地流转又反过来促进了农机化的繁荣发展。

“过去用土办法烤烟, 自建一座烤烟房只能烤五六亩地的黄烟, 投入大, 需要人力多, 烤烟时晚上都不敢眨眼, 一不小心就把烟烤黑了。而眼前这十三支烤房, 一支能烤20亩地的黄烟, 都是数字化控制温度和湿度, 看护非常方便, 效率大大提高。过去烤烟的人都是黑眉乌嘴的, 现在穿着小白褂就干了, 轻松种地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在自己的黄烟农场烤房旁, 辛兴镇辛兴村的孙金现介绍起现代生产技术来充满自豪。他去年通过土地流转方式, 在本村以500元一亩的价格从农户手中租赁了215亩土地, 建起了黄烟农场。他说, 如果不是土地流转, 搞规模化种植是不可想像的。

土地流转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传统模式, 使农业生产开始走上规模化之路。诸城市通过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 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平稳有序进行, 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集中, 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土地流转整合了土地资源, 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流转出的土地由种养大户或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基地, 促进了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

规模化种植使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大显身手, 把农民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诸城市饮马泉烟叶农场经理王春胜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机械化带来的好处。他告诉记者, 以前种烟基本上是人工操作, 劳动强度大, 用工多, 所以烟农都不愿种了。现在大不一样了, 一台喷药机, 每天可完成喷药100亩, 而且喷得匀喷得透, 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一台拔烟秸机, 每天可拔烟秸50多亩, 使拔烟秸、灭草、松土一次性完成。机械化生产, 使烟叶生产更省时省力, 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土地流转拓宽农民增收路

辛兴镇东辛兴村农民季维伙承包土地7.52亩, 过去用于种植粮食、蔬菜, 一年收入不到6000元。他将其中的3.6亩土地出租出去后, 每亩租赁费850元;腾出时间进企业打工, 年工资收入两万多元, 加上其余粮田收入, 全年共计收入34000多元, 比土地流转前多收入24000多元。

季维伙是诸城市6.5万参与土地流转农户中的一个代表, 他们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 分散种植的比较效益日益低下, 而转出土地的农民除获取土地流转的收入外, 还可以腾出身来从事二三产业, 或者走进规模化农场就近打工, 获取报酬。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转向非农产业, 由过去单一的种植业收入扩展为“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等多种非农收入, 增收渠道大大拓宽。

受益者中还有土地的承租方。转入土地的大都是种植能手、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化农场主, 土地流转的推进, 为他们进行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创造了广阔空间。

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升级。通过土地流转, 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 促进了土地、农机、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拉长了农业产业化链条,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升级。舜王街道大约近千户外出打工户撂下的土地流转出来, 全部用于发展黄烟、蔬菜、林果等产业化生产, 形成了万亩优质梨、万亩黄烟、万亩大蒜生产基地。

多出来的效益从哪里来

臧传玉是诸城市辛兴镇东饮马泉村的黄烟种植大户。去年, 他通过镇上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从邻村柳家屯农户那里租赁土地188亩种植黄烟。一季黄烟下来, 他个人纯收入达到10多万元。而把土地租赁给他的农户, 多数就地在他的黄烟农场里打工, 打工收入平均八九千元, 加上土地出让金, 总收入比原来种自己的地高出来不少。

种植大户赚了钱, 把土地流转出来、再在种植大户那里打工的农户也比原来多赚了钱。地还是那些地, 那么多出来的效益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臧传玉细细地算了一笔帐——

一家一户种植黄烟, 亩产值看上去不低, 但总算起来效益不行。为什么?主要是亩数少了, 形不成规模效应, 忙上一阵就没活了, 经常耽工。而在我这里雇着30来个打工的, 从耕地、起垄、扣膜、移栽、除草、打药、大田管理, 一直到黄烟成熟, 前后半年多时间都需要人, 光烤烟就得70来天, 能保证他们这半年里一直有活干。再者, 在成规模的黄烟农场里, 由于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专业化, 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过去一家一户种植五六亩黄烟, 一亩地需要35个工日左右, 而黄烟农场只需要15个工日左右, 光这一项就能多出不少钱。

再一个, 烟草公司有扶持黄烟种植的政策, 搞规模种植的, 每支烤炉支持两万元资金, 起垄、移栽、大田管理、烤烟等环节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而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黄烟, 规模小了, 人家烟草公司的扶持政策享受不到。

而分散种植粮食作物就更没账算了。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 都按亩产800斤计算, 一亩毛收入1200元左右。而费用上, 两袋化肥400元, 机耕费60元, 麦种30元, 播种费18元, 玉米种子30~35元, 播种费16元, 浇水一遍40元, 收割小麦一亩50~60元, 收获玉米一亩80元, 另外还有农药和玉米脱粒的费用……扣除费用, 一亩地纯收入也就在400元左右, 和土地租赁费差不多。

而把地租赁出去后, 打工所得就是多收入的, 这一块很可观。像在我这里干, 最忙的烤烟季节有70来天, 一杆烟多少钱, 计件算工钱, 能干的, 一人一天能挣100元左右, 平均下来一人一天也有70元。平常田间管理, 工资一人一天35元。从耕地开始到烤完黄烟, 半年时间, 光打工收入一人就有八九千块钱。

上岁数的男劳力和妇女, 出去打工还不好找活。按照诸城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规定, 流转土地的农户要优先雇用, 这样他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干上工, 能近便地照顾家庭。

农机合作社变身“田保姆”

近年来,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土地逐渐成了“香饽饽”, 不少外出务工农民虽无暇顾及田间作业与管理, 但又不愿意放弃自家的田地。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下乡活动的开展, 购买农机的农民越来越多, 一家一户购买农机既浪费资金, 农机具使用率又不高,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远远满足不了实现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和现代农业的需求。

诸城市通过引导农户与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双方签订正规的有偿耕作协议, 以约束双方权力义务、保护好双方经济利益为前提, 实行由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户代为打理自有土地的“田保姆”托管方式。农民土地采取“田保姆”托管后, 农机大户或者农机专业合作社全权负责经营, 不仅机械化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由于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统一采购价格降低, 扣除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等各种费用后, 农民土地收入比自己经营不减反增, 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也更加规范。

武警成为城市反恐生力军 篇8

在实际执行中,一些领域其实已不需要武警护卫,一些机构不符合武警执勤标准仍然垂青武誓上哨,这样显得“有面子”和“有安全感”。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时下对武警抢险、救灾、反恐的需求激增,在编制不扩充的条件下,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執勤标准,优化配置,从不需要的地方撤勤,把力量用到需要的地方。

中共十八大以后,这一问题得到高层重视,并以中央权威的规范性文件形式加以落实,实施武警执勤大整顿。

内地武警大撤勤,说起来易,做起来难。有时候是武警愿撤,但目标单位不能割舍。但原有的武警配置若不改变,无法适应新形势安保需求,兵力将捉襟见肘,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亦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

2012年11月11日,在武汉光谷广场巡逻的武警,撤勤下来的武警兵力将充实城市反恐机动力量。2013年1月底,驻守广东省电视台、广东电台武装警察撤勤,警卫任务改由保安来执行……这只是去年年末,由中央统一部署的“武警大撤勤”一幕。

肩负历史使命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9

为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区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我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向着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阔步迈进的新形势下,单位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这是我区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全区广大职工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区职工为全面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单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再立新功的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中共单位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大会指导工作的市总工会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区职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各级工会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

五年来,我区各级工会组织在中共单位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全总提出的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切实加强工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团结和组织全区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单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工人运动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第十六次代表大1

会,全面部署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区各级工会组织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市委、区委的要求,团结和动员全区广大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加快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上来。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的时期。单位新的发展需要你们去奋斗,单位美好的未来需要你们去开创,单位宏伟的蓝图需要你们去描绘。希望通过这次大会,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全区职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加快单位经济社会更大发展再立新功。在此,我提五点要求:

一、广大职工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全区广大职工要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要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经济、法律、历史、科技等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新时期知识型的劳动者;要立足岗位自学成才,积极参加各种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增强职业技能、劳动技能和竞争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劳动者。

二、广大职工要以加快发展为己任,为建设单位再创伟业

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区的第一要务,是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加快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人民生活才能改善。广大职工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努力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要踊跃参加以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重点,以增强科技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的各项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加快单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三、广大职工要积极参与改革,推动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

改革是时代的强音,是加快发展的直接动力。广大职工要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加快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大力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以实际行动支持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自觉主动地配合各项改革的实施,积极投身于改革和创新活动,促进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只能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广大职工要把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同一切影响和危害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行为作斗争,努力确保全区改革发展的良好秩序,努力确保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工会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工会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忠实

履行维护职责,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把各级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要切实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加强与广大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政治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把广大职工群众凝聚到党的周围,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完成好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

五、党政组织要关心工运事业,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是我们党坚强的阶级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区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我区工人阶级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重任,他们是我区各项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全区各级党组织和行政必须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的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把工会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支持工会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和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工会干部,努力为工会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区第十

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区广大职工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希望全区广大职工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奋发图强,与时俱进,以新的奋斗、新的创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再创新的业绩,谱写新的篇章!

生力军作用 篇10

滨州不仅是吕剧的发源地, 而且还是多个剧种产生、交融、发扬传承之地, 如渔鼓戏、扽腔、东路梆子、哈哈腔等大小剧种十几个。拥有滨州市吕剧团、沾化县渔鼓剧团、博兴县扽腔剧团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家, 群众性文艺演出团体300多个, 为滨州发展文艺演出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山东省各类剧场及演出团体统计中, 滨州市专业剧团、综合性剧场数量均居于全省前列, 是山东省文化演出特别是传统文化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 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地位、作用的认识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 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 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高涨, 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滨州的艺术创作生产和文艺演出呈现出繁荣、活跃、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势头。一批优秀剧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工程奖、在山东省艺术节、博兴国际小戏节、山东省小品曲艺大赛等各类大型艺术比赛、展演活动中取得佳绩, 一批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有50多个剧 (节) 目获得省以上剧作、导演、表演、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奖项。有190多人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山东省艺术节、博兴国际小戏节、山东省小品曲艺大赛等各项赛事中获得单项奖。众多作品都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或背景下创作生产的。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年均演出2600余场, 其中为农村演出场次占75%以上。多年来, 各专业剧团演出的传统及现代大小剧 (节) 目早已成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的主要文艺元素, 成为繁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一、启示与经验

总结滨州新农村文艺建设工作的经验,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和经验。

(一) 始终坚持农村实际, 把传播传统文化当作民心工程坚持不懈做下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 农村的经济形势和人员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中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男性陆续增多, 留守在家的多为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由于可使用劳动力减少, 较偏僻地区有些农村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日益呈现出萧条、凄凉的现象。滨州文化部门开始关注这样一种农村现实, 将传统文艺演出的重心推向农村, 首先考虑到传统戏曲文化的受众多以老年为主, 将那些演绎敬老爱幼、家长里短的优秀传统文艺作品送给坚守在家的这些老年人, 帮助他们消除晚年的孤寂, 感受新社会带来的美好生活。同时将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演给孩子们看, 对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留守孩子们来说, 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慰籍, 也符合当今我们主张的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文化政策。

(二) 始终坚持地方特色, 把繁荣农村文艺创作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突出位置。

创作的繁荣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促进创作繁荣, 不断推出优秀作品, 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才能促进演出市场的活跃和健康发展;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滨州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丰富肥沃的文化土壤。近年来, 滨州推出了一批具有浓厚人文思想和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直接反映改革开放火热现实的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一直是当地文艺工作者倾心打造和较为青睐的创作领域。如《滩回水转》、《挂职村长》、《乡镇书记》, 描写回族青年学雷锋事迹的吕剧《杨广和》和反映汉族青年教师在回民中学执教奉献青春的吕剧《梨花雨》。

(三) 始终强化精品意识, 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思想。

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 是生产文艺精品的品牌支撑。只有那些有典范意义和永恒艺术价值的精品, 才会在文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近年来, 滨州市在全省及全国产生影响的戏剧艺术作品, 像《杨广和》《梨花雨》《红荆花》等无一不是在精品意识的指导下, 精心打磨, 反复锤炼, 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而获得成功的。这些作品都是以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为主旨, 充分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人文特色, 深刻挖掘有益于当代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华, 这也正是普通老百姓乐意接受、愿意买账的重要原因。

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创造性劳动, 尤其打造适合新农村、新型农民接受的文艺作品更需要集中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滨州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对青年戏剧创作人才的培养, 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合理安排青年创作人员下乡深入体验生活, 分配创作任务。在创作、加工提高和全力推出作品的过程中, 全市的艺术创作者表现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同时, 文化主管部门也非常注重借助省内外艺术资源来帮助和推动滨州的艺术创作。为滨州的文艺创作尤其是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艺术思想, 艺术理念和艺术方法。

总之, 近年来, 滨州在发展新农村文艺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展, 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但是, 与广大农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 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多数新创作作品虽然在努力追求新意, 但创作观念还是相对落后, 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与南方一些地区相比, 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导演、表演、舞美等二度创作, 就整体而言, 缺乏鲜明的时代感和敏锐性。具体表现在, 对新时代观众尤其是新时代农民审美心理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艺术创作手法不够丰富, 表现手段比较陈旧, 科技含量不高, 舞台艺术的新亮点、新品牌不多。

(二) 艺术创作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一是创作队伍年龄老化, 中青年创作人员极度匮乏;二是二度创作人员从数量到实力都严重不足;三是缺乏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戏曲演员, 年轻戏曲演员的表演水平有待提高。

(三) 经费投入不尽合理, 投入总量偏低。

滨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 专业文艺演出团体转企改制, 但是在滨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改制后政府对剧团的经费投入, 艺术创作投入整体偏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文艺团体新剧 (节) 目创作水平和积极性。

二、目标与期待

党的十八大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作为滨州的文艺工作者, 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把握时代的新要求, 要时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全市特别是农村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给予关注和把握。

(一) 要研究分析好当今农村社会、农民群众对传统文化需要的新趋势、新特点,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影响力、感召力的要求更加强烈, 更加丰富。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多样性的关系。尤其在喧嚣浮躁, 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 更应如此。每一个有良心、有责任心的文艺工作者, 都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要把眼睛仅仅盯在城市大剧场, 也要关注农村小舞台, 从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把舞台与时代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2) 农民朋友对艺术作品的质量要求及“自主”选择性更加突出, 更加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艺术欣赏水平和对艺术作品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那些仅仅为完成演出场次, 上台演几个破段子就草草了事糊弄群众的演出人民群众再也不买账了。农民群众对作品的“自觉”接受和“市场”选择都要求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 以观众和市场的需求为根本, 凝心聚力, 开拓进取, 推动舞台艺术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 要研究和把握好繁荣农村文艺创作的关键, 突出重点, 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1) 关注现实题材, 打造舞台新亮点

现实题材的创作, 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很多事物必须经过时间的过滤和历史的检验, 才能逐渐显现出它的本质特征;二是由于现实生活离我们太近, 对作家、艺术家的艺术想象力和发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三是有些地方领导和剧团领导干脆把现实题材创作和表现好人好事、先模人物划等号, 把现实题材创作当成了“政治任务”, 束缚了作家、艺术家的手脚。但这并不是说现实题材创作就无法写出好的作品。从近年来全国全省创作的很多现实题材的优秀剧目看, 只要选准了题材, 选好了角度, 把握好了主题, 塑造出了活生生的人物, 同样可以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好作品。这一点, 滨州市创作的大型吕剧《梨花雨》《杨广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 关键是艺术家要真正踏下身子, 深入生活, 潜心创作, 把自己融入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 感受时代精神, 把握时代脉搏, 摒除浮躁之气, 戒除功利之心, 下大力气, 寻找生活的闪光点, 寻找与现实生活和当代观众相契合并能够产生共鸣的思想素材和审美情趣, 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意识的艺术精品。

(2) 要高扬创新的旗帜, 推进艺术创新

首先, 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文艺的发展和前进。第二, 要努力加以实践。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但是无论如何创新都得最终要实践去检验, 让群众的口碑和评委的奖杯来检验创新的成果。

(3) 坚持改革, 勇于探索, 在机制体制上谋求新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虽然滨州的文艺院团已经整体转企改制, 但是仍然存留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慢慢理顺, 如新老人员的衔接与断代问题、剧团机制改革及艺术创作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思考和解决。

三、措施与保障

(一)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 进一步关心、重视、支持农村文艺作品创新生产。

要真正把抓农村文艺创作、促农村文化繁荣放在应有的位置, 树立服务意识, 对农村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 努力为剧团的艺术创作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包括演出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

(二) 要善于发现人才, 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人才扶持政策, 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效配置、充分开发现有艺术人才资源, 努力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

(三) 建立具有持续动力的艺术创作支持体系和长效的机制。

地方传统文化的繁荣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不能一蹶而就, 不能采取“大突击”的办法。要制定有利于促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政策和办法, 拿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在繁荣滨州舞台艺术这篇大文章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近年来, 滨州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艺术创作生产、促进舞台艺术繁荣的办法和措施。一是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下发的《滨州市“精品工程”重点作品创作生产项目扶持办法》, 二是市文化局、市财政局下发的《滨州市文艺创作专项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三是作为政府奖, 设立了“滨州孙子文化奖”。四是实行了重点新创作剧目补助办法。同时, 聘请省内外专家, 为全市的舞台艺术创作提供指导、参谋、论证、咨询。这些政策办法的实施, 有力地促进了滨州舞台艺术创作的繁荣。

(四)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带动全市农村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

滨州市各县区都有文化馆, 市里有艺术创作研究所、市艺术馆, 有的剧团也有部分创作人员, 他们是滨州艺术创作的主要力量, 要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要努力解决艺术创作研究单位资金不足和人力短缺问题, 调动这些单位和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创作人员、剧团和观众之间搭建起一座畅通的桥梁。

总之, 通过滨州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多年的努力探索, 逐步建立起一些有利于繁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环境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这对于繁荣新农村文化建设, 活跃全市文艺舞台,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滨州不仅是吕剧的发源地, 而且还是多个剧种产生、交融、发扬传承之地, 如渔鼓戏、扽腔、东路梆子等大小剧种十几个。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年均演出2600余场, 其中为农村演出场次占75%以上。多年来, 各专业剧团演出的传统及现代大小剧 (节) 目早已成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的主要文艺元素, 成为繁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关键词:传统戏曲,新农村文化建设,经验,期待,保障

参考文献

[1][N].中国文化报.

[2]李象润, 李靖莉.滨州历史与民俗文化研究[M].济南:黄河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一次性手术根治论文下一篇:《财务报表审计》课程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