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设计九篇

2024-08-21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 篇1

关键词:综合管廊,通风系统,通风量,消防设计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程度的提高, 各种直埋地下管线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越来越值得关注, 综合管廊将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 有节约土地、便于检修养护、壁面道路频繁开挖等优点, 因此在很多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1]。

综合管廊本体完全位于地下, 壁面与土壤接触会产生凝结水造成内部湿度较高, 管廊内的热湿空气体会导致内部空气环境的急剧恶化, 不利于管养维护人员的巡视与检修, 同时管廊内敷设的电力电缆、供热管道和污水管道等, 也会散发热量和恶臭[2]。因此需要设置行之有效的通风系统, 在正常工况下排除管廊内的余热余湿, 在检修工况时, 为人员提供安全卫生的空气环境。

1 综合管廊通风方式

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主要有自然通风、诱导式通风和风井式机械通风三种方式, 其中风井机械通风一般以自然进风、机械排风为主。自然通风方式要求进、排风口面积和高差达到计算理论要求, 利用热压通风把管廊内的余热排除[3]。但这种方式往往把排风井建得很高或结合地上构筑物进行设置, 实际应用限制因素多, 对于比较长的需要划分多个区段的综合管廊并不适合。

实际中应用较广的是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相结合的机械通风方式, 将排风机安装在排风井内, 利用负压排除余热和有害气体。在局部困难的条件下可以辅以无管诱导通风。而对于含有天然气管道和污水管道的舱室, 由于存在泄漏的可能, 需及时将泄漏气体排出, 还应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强制通风方式。

2 综合管廊通风量的确定

2.1 传统热平衡方程计算公式[4]

其中, G为该段通风分区的通风量, m3/s;L为该段通风分区的长度, m;q为每米长管廊内的电缆发热量, k J/m;Tj为进风温度, ℃;Tp为排风温度, ℃。

2.2 综合管廊通风量计算

根据日本《共同沟设计指针》, 综合管廊通风量可根据以下计算公式确定:

1) 土壤热阻公式[5]:

其中, Re为土壤的热阻, ℃·cm/W;g为土壤的固有热阻, ℃·cm/W;l为综合管廊深度, m;D为综合管廊的水力直径, m。

2) 共同沟内的风速公式:

其中, V为管廊内的断面风速, m/s;q为空气的定压比热, W·s/ (cm3·℃) ;A为管廊的有效断面积, cm2;Re为土壤的热阻, ℃·cm/W;ΔT为出入口空气温度差, ℃;W为线缆发热量, W/cm;L为管廊长度, m;T0为土壤的基底温度, ℃;Tf为吸入侧入口的温度, ℃。

3) 共同沟的通风量公式:

其中, Q为综合管廊通风量, m3/s;A为管廊有效断面, m2。

以上两种通风量计算方法, 前者是根据热平衡方程进行计算, 即电缆及热力管道产生的热量等于管廊进排风的焓差。而后者综合考虑土壤的“热库”效应, 管廊内的发热量一部分被环境土壤吸收, 管廊通风系统只是带走剩余的热量。在实际工程中, 两者的计算结果相差并不大。

通过以上计算, 可求得管廊的通风量, 且还应满足以下条件[6]:

1) 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 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2) 天然气管道舱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 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3) 舱室内天然气浓度大于其爆炸下限浓度值 (体积分数) 20%时, 应启动事故段分区及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

3 综合管廊通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通风系统火灾工况的控制模式[7]

综合管廊设计为无人值守区, 其消防设计仅考虑其内部所敷设线缆的安全, 而不考虑火灾时的排烟, 因此当管廊火灾时, 通风系统立即停止, 所有风机前的防烟防火阀应立即关闭, 配合消防灭火系统使管廊内火灾迅速自熄, 减少其他电缆的损失。如果使用气体灭火还要同步关闭进风口的风阀, 形成密闭空间。等到确认火灾熄灭后, 才重新打开防火阀, 启动风机排除废气。

需要注意的是, 管廊通风系统中使用的防烟防火阀应是280度的, 否则事故后无法正常排除高温烟气, 而关闭通风系统应由消控中心采集探测信号来执行, 而不是使用防烟防火阀的熔断信号。

3.2 设备噪声的处理

综合管廊为节约空间, 通常将风机安装在地面风井内, 风机运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声环境质量标准》明确了各种区域的噪声限值, 见表1[8]。

综合管廊通风口一般在道路下, 属于4类区域即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当然, 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 也应选用低噪声风机。如有管廊位于噪声标准要求较高区域时, 可外接消声器或利用消声小室进行消声减噪。

3.3 风井与地面景观的结合

近年来的多项工程设计实践中, 城市管理者普遍对综合管廊众多通风口对景观的破坏表示关注, 因此针对通风口进行景观化设计也尤为重要, 景观设计的处理手法[9]大致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是将道路上出地面的通风口设计成独立式景观。当道路上的地面通风口较少, 可将单个的通风口做成独立的主题景观, 例如, 将地面风口做成文化雕塑、广告牌, 带百叶座椅等, 这些方式都可以很好的隐藏综合管廊的地面通风口。

第二种是通过植物来隐藏室外通风口。在综合管廊设计中, 应尽量将通风口布置在道路的分隔绿化带或者道路绿线内, 通过一些绿色灌木来进行遮挡, 也可以通过种植攀爬类植物给通风口穿上环保外衣, 从而形成立体、绿色的视觉效果。

4 结语

1) 综合管廊通风方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土建、设备投资、运行费用及噪声等多方面因素。笔者认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自然通风、机械排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2) 综合管廊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结合消防设计统一考虑, 如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则应根据气灭系统的要求, 设置进风口关断风阀或设置自控开闭的百叶, 形成密闭空间, 使得气体灭火系统能够有效工作。3) 综合管廊通风设计还应注意噪声的控制, 在敏感地区的排风机房应做好合理的消声设计。4) 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应做好和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 通过景观化设计, 使其在保有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达到美观和谐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恒栋, 薛伟辰.综合管廊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1-18.

[2]李德强.综合管沟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0-21.

[3]许凤, 陈玉英.自然通风的应用形式及节能与舒适性探讨[J].制冷与空调 (四川) , 2008, 22 (4) :53-56.

[4]孙一坚.工业通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60-63.

[5]共同沟设计指针[Z].

[6]GB 50838—2015,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

[7]李湛初.电缆隧道的通风设计[J].制冷, 2001 (4) :76-77.

[8]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S].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 篇2

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城市综合管廊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工程的内容多、技术复杂、规模庞大。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综合管廊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提高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施工的规范化程度,推进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构件标准化,确保工程质量,标准院通过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依据我国现有标准,结合我国各地发展现状,针对综合管廊设计、施工的普遍需求,初步构建了“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体系按照总体设计、结构工程、专项管线、附属设施等四部分进行构建,体系中的标准设计项目基本涵盖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各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标准院立足市场迫切需求,结合我国各地发展现状和我国现有标准体系,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海绵城市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外先进发展经验,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设计体系”。体系主要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城市水系中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浅谈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综合管廊;城市化;基本原则;防灾;平面;横断面;特殊段

1、前言

城市综合管廊是城市的基础工程,是市政工程中与生产生活高度相关的系统工程,进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实际作为前提,应该在掌握城市综合管廊的定义与概念的基础上,坚持设计城市综合管廊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尊重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根本环节,在强化城市综合管廊的平面线形设计、防灾设计、结构断面设计、特殊段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综合管廊的优化,进而做到对城市综合管廊功能的保证。

2、城市综合管廊的行业概念

城市综合管廊也称综合管廊,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中水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于一体,城市综合管廊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其包括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电缆沟。城市综合管廊一般采用集约化的设计理念有效地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地下空间资源,也杜绝了各专业管线分别不定期开挖,对道路通行和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彻底解决了“拉链路”问题,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原则

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应该坚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要在设计中配合城市综合管廊的设置目的综合地进行,综合管廊设计前须事先建立管线系统网络规划。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时应该坚持专业化原则,从各专业角度进行考虑,前期做好对相关各专业资料的调查研究。

进行城市綜合管廊设计应该坚持可行性原则,对地下现状构筑物情况要充分调研,做到对城市综合管廊各种情况的有效处理和预防。

4、城市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原则

4.1一般规定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应满足使用年限不低于100年,管廊及配套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二级,管廊主体的建筑防水等级不低于Ⅱ级,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

结构设计应计算下列两类极限状态:

(1)承载力极限状态:包括结构的承载力计算、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滑移、抗浮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结构构件分别按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或长期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进行验算,保证构件裂缝开展宽度。

4.2荷载设计

综合管廊在进行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1)永久荷载包括围岩压力、土压力、结构自重、结构附加恒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力、水压力。

(2)可变荷载包括道路车辆荷载、铁路列车荷载、人群荷载、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冻胀力、施工荷载。

(3)偶然荷载包括地震力。

4.3材料

(1)综合管廊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同时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来选用,并考虑耐久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主要材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工程部分采用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6。

(2)综合管廊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垫层可采用C15。

(3)受力钢筋应优先选用HRB400级钢筋。

(4)预埋钢板宜采用Q235钢、Q345钢,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4.4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综合管廊结构计算可简化为闭合框架进行计算。

(2)可变荷载取值:机动车道下应按公路一级荷载考虑,位于人行道及绿化带下可按10KN/m2堆积荷载考虑。

(3)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综合管廊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4)综合管廊防水:除采用结构自防水外,可在综合管廊外侧贴聚合物SBS复合卷材,目前世界先进和完善的多脉冲电渗透防水技术(MPS 多脉冲智能电渗透防水系统)也是一项比较理想的防水措施。

(5)综合管廊沿线每隔20m左右应设置一道伸缩缝,伸缩缝中间设置橡胶止水带,外侧用密封膏密封。同时设置构造加强筋。

(6)综合管廊一般长几千米,沿线地基情况多样,而地勘钻孔间距不可能太小,结构设计中只依靠地勘报告来控制地基变化就不太现实,应多了解综合管廊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验槽工作。对于地基条件不好的区域可采用碎石桩、CFG桩等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将地基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5、结语

综合管廊是顺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的,在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对市政管线进行集中布置,体现了集约化,规范化的先进管理方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对地下管线需求将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线敷设方法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综合管廊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规范及理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早日形成完善的关于综合管廊设计及施工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徐秉章,章彧.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相关问题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02)

[2]路阳,梁磊,张敏,王芳.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研究[J].市政技术,2012(03)

[3]于丹,连小英,李晓东,卢钢.青岛市华贯路综合管廊的设计要点[J].给水排水,2013(05)

[4]梁荐,郝志成.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筑,2013(14)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 篇4

来源: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城市综合管廊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工程的内容多、技术复杂、规模庞大。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综合管廊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提高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施工的规范化程度,推进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构件标准化,确保工程质量,标准院通过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依据我国现有标准,结合我国各地发展现状,针对综合管廊设计、施工的普遍需求,初步构建了“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体系按照总体设计、结构工程、专项管线、附属设施等四部分进行构建,体系中的标准设计项目基本涵盖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各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按照该体系进行编制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共18项,编制单位集合了我国综合管廊设计、施工方面经验丰富的40余家大型设计院和施工企业,各编制单位参与编制的人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成员近200 人,将对提高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标准院立足市场迫切需求,结合我国各地发展现状和我国现有标准体系,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海绵城市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外先进发展经验,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设计体系”。体系主要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城市水系中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基础性的标准技术文件较为缺失,在海绵城市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急需技术指导之际,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标准设计图集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必将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发展较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距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这两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标准院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筹备工作,先后组织了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动力、电气等专业多位经验丰富的标准设计管理人员组成工作组,赴珠海、厦门、青岛、日本进行考察,与多家国内一流设计院交流座谈,将确保建设质量放在第一位,以总体设计为引领,规范各类施工做法,为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综合管廊相关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思考 篇5

1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解决“拉链路”

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在1832年由法国提出, 并在巴黎试行, 随后德国、西班牙、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我国在1958年在天安门广场下也建造了第一条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顾名思义, 就是在地下建设的能容纳电力、通讯、供水、排水、燃气等管线为一体的管廊。它的建设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1) 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拓展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也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展城市生存与发展空间, 更是完善城市各项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还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抗毁能力。

2) 减少道路挖掘次数及道路维护费用。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 各种管线入地集中管理, 需要维修或增减管线时, 直接在管廊内操作即可, 而不必再像“拉链路”一样, 每次维修均需对道路开肠破肚, 做大手术。这样也可节约道路维护费用, 同时促进城市景观的提升。

3) 使得管线巡查及维修简便易行。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 对于各管线权属单位来说, 管线不再是日常巡查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而是变得简单易行。这样就能保证管线权属单位正常的巡查次数, 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维修, 而且费用得到较大降低。

4) 公共安全更有保障。现实中, 经常出现因煤气泄漏、管线漏水等原因造成的公共安全问题。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 管廊内可以设置各种检测装置,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 就可以及时报警并处置, 从而保障公共安全。

5)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可大大增强。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 管道建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 建设期内可以不受天气影响, 施工进度可以大大加快。在出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时, 由于有管廊的保护, 管线变得相对安全,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便得到增强。

2 国家政策鼓励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1) 各地政府出台制度, 鼓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5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61号) , 提出“到2020年, 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 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 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 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并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第一, 坚持立足实际, 加强顶层设计, 积极有序推进, 切实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第二, 坚持规划先行, 明确质量标准, 完善技术规范, 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第三, 坚持政府主导, 加大政策支持, 发挥市场作用, 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1]。河北省政府2015年11月也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 (冀政办发〔2015〕35号) , 要求“有条件的县 (市) 要积极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试点, 到2020年底, 各市均要建成不少于20公里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 主要街道架空线路逐步消除, 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 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等重点城市要加大综合管廊建设力度, 逐步形成连片示范、覆盖成网的管廊体系”[2]。

2) 各种技术标准的出台, 使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有了技术保障。国家最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程》《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标准、监控标准, 保证了建设标准的统一性与可执行性, 从而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顺利实施。

3 石家庄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相关建议

1) 建设步骤建议。综合石家庄市城区现状及石家庄市政府跨河北扩、发展正定新区的战略构想, 在正定新区首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有着先天优势:a.征地费用低, 便于实施;b.没有原有道路、管线的限制, 便于规划;c.新区新起点, 新区新的管线管理模式, 便于接受;d.随着新路的修建一起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综合成本降低。故此建议考虑在正定新区首先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取得一定经验后, 在向全市推广。

2) 建设资金筹措建议。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初期投入成本高, 这也是发展较慢的原因。我认为可以借助世行贷款、出让建成后经营权、利用人防工程建设费建设人防一体化地下综合管廊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也可以采用政府担保, 管线单位贷款建设的方式完成资金筹措, 总之, 我相信只要政府带动, 民间发动, 在我国经济形式大好的情况下, 建设资金一定可以解决。

3) 运营维护建议。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 运营维护既可以由管线权属单位分别实施, 也可以成立专业的管廊维保单位, 统一负责管廊内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这样既可以提高运营维护效率也便于统一管理, 运营费用可以由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线租赁费解决。

总之,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要顺应形势、因势而为, 我的家乡就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摘要:介绍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含义,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 分析了鼓励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方法, 并阐述了石家庄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思路, 指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节约土地资源、保障公共安全、降低管线及道路的维修难度。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管线,道路,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5.

[2]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5.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 篇6

综合管廊 (utility tunnel) , 也可称之“共同沟”, 是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 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传统的市政管线直埋方式不仅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问题, 也浪费了城市地下空间。但是综合管廊的出现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它能够把各种管线集约化, 采取综合管廊的方式敷设, 如此可以使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避免城市地下空间的浪费。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 很多城市都修建了这种综合管廊, 比如上海、杭州、广州、宁波、昆明等, 它已经成为了衡量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1 综合管廊的属性

1.1 综合管廊的构筑物业属性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建筑管道空间, 具有最基本的构筑物业属性, 综合管廊的这种属性是其利用市场手段进行项目运作的首要条件, 也是其经营基础。若仅仅从市场的角度出发, 综合管廊项目理想的运作思路是通过投资兴建综合管廊, 然后以市场价格出租或转让给使用者———管线单位, 以实现其投资收益, 而管线单位通过使用综合管廊埋设管线实现其管线经营收益, 并将使用综合管廊的费用作为成本计入其服务产品的价格中, 由最终消费者承担, 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

1.2 综合管廊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施综合管廊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城市居民, 从投资方的角度出发, 综合管廊具有明显的利益外溢, 所以, 综合管廊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

虽然综合管廊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 具有明显的利益外溢, 但是由于其利益很难量化, 无法直观地表达出来, 很难向公众收费, 在这种形势下, 要想保证综合管廊的顺利实施, 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 这是所有准公共产品都会面对的问题。

2 我国综合管廊建设遭遇的瓶颈问题

虽然我国从开始建设综合管廊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但是一直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 究其原因是因为城市建设管理决策层在决策时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解决:

2.1 是否合算问题

该问题本质上就是要不要实施的问题, 需要分析和比较实施综合管廊和不实施综合管廊两者之间的利弊, 并从中做出选择, 对决策层来说, 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

2.2 财力问题

由于实施综合管廊需要大量的资金,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很难完成, 因此财政投入是制约综合管廊是否能够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这一领域的决策层都在关注如何寻求综合管廊投融资的创新形式和模式。

2.3 管理体制问题

虽然综合管廊项目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案例, 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复杂,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并完全不适用于我国, 所以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管廊管理体制。

2.4 功能性问题

对于实施综合管廊后起到的具体作用, 政府决策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其功能能够达到某一标准, 实施综合管廊才是有意义的。

2.5 可能性问题

其实就是从技术方面分析能不能满足现行使用功能的问题。虽然我国的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 发展缓慢, 但是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成功经验, 我们要积极吸取成功经验, 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和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

3 综合管廊建设中各方的争议焦点

3.1 政府部门与管线部门之间的争议

由于实施综合管廊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 政府部门通常都会推动综合管廊建设, 希望以此提升城市的实力, 但是相反, 管线部门对此积极性很低, 认为该项目不利于自身的利益。政府部门和管线部门争议的关键在于前者注重的是宏观的社会利益, 而后者注重的是微观的局部利益。

3.2 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环保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争议

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可以使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避免城市地下空间的浪费, 这和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环保部门保护环境、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的职责是一致的, 因此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环保部门积极支持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但是由于财政部门的职责是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上, 而综合管廊的公共产品属性的不明确制约了其投资的积极意义。

3.3 各类管线部门之间的争议

有资料显示, 我国各管线部门几乎都属于垄断性行业, 这些部门之间没有交集, 因此其利益具有不可调和性, 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城市地下利用空间使用权的免费性, 使得各类管线部门之间的争议越来越大, 客观上阻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实施。

3.4 综合管廊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争议

由于建设综合管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随着综合管廊项目相关部门费用的不断增加, 必然会要求享受便利的公众进行付费或有偿使用, 但这和使用者的利益是相悖的, 这就是综合管廊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争议的矛盾点。

4 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前景展望

尽管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作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的典范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多年, 但是效果甚微。这是因为综合管廊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等特点, 需要政府介入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然而各地政府的财政能力不尽相同, 完全依靠政府是很不切合实际的。所以, 寻求对综合管廊项目投融资制度的市场化和多元化成了决策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实施综合管廊项目的决策中可按照BOT模式和PPP模式。

BOT模式是目前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 也是最典型、相对最成熟的一种融资模式。在上海, 这种融资模式最初是从“嘉浏高速公路项目”开始的, 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在供水、污水处理、越江工程、高架道路等项目上也实现了成功运作。并且招商的范围不仅向国内投资者开放, 也逐步向国际投资者开放。而这种模式的鼎盛使用期是现在运用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上。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 离不开合理的投融资体制的支持。在轨道交通建设中, 上海首创了“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模式, 建立了多元化, 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在投融资方面, 上海成立了轨道交通专业投资公司———申通公司, 作为上海轨道交通的主要投资者, 申通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并成功组建上市公司融资, 成为实力雄厚的轨道交通专业投资公司。

PPP模式也是继BOT模式后, 另一种国内运用得比较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第一个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运营的项目是北京地铁4号线。2005年2月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首创集团公司和香港地铁公司签署了北京市地铁4号线特许经营项目三方合作经营协议, 共同出资组建PPP模式的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期限30年) , 该公司的总投资为46亿元, 注册资本是15亿元, 总投资的其余约2/3资金采用无追索权银行贷款。

北京市政府与投资三方签订《北京地铁四号线特许经营协议》, 授予特许经营公司特许权, 同时明确政府与特许经营公司的权利与义务, 建立相关的监管和激励机制。按照PPP方案, 政府只需要对所承担的土建部分投资还本付息, 不需要对4号线运营进行补贴。该案例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运作最成功的, 为今后其他相似的融资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由于综合管廊也属市政基础设施, 所以在融资模式上可以参考此案例, 融资成功的几率。

除此之外, 国外拥有很多成功建设综合管廊案例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外有相应成熟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这是我国需要学习的地方, 我国应该大力推行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的城市发展理念, 尽快建立和健全综合管廊建设体制的法律和法规制度和体系, 加快明确综合管廊在政府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中的职能定位。

总之,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管线集约化、科学化和综合化的先进敷设方式的新兴基础设施, 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部门决策层和城市管线部门的认同和接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地区的不断扩张, 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在倡导土地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 综合管廊的建设模式正好符合这一国家要求, 不仅如此, 它还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这也是政府管理层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公共管理目标, 也更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意志。相信随着综合管廊项目实施的决策支持依据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综合管廊必将会在我国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云章.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的决策支持研究[J].2008 (6) .

[2]刘新荣, 王用新, 孙辉.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 2004 (12) .

[3]王文卿.大城市问题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 1998 (5) .

[4]陈志龙, 王玉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浅析 篇7

综合管廊是一种统筹建设管理地下管线的新模式,为电力、通信、供热、燃气、供水、排水等各种地下管线建造一个共同的“房子”。由于综合管廊具有避免道路反复开挖、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管线敷设扩容方便、延长管线使用寿命等优点,被国家及地方大力推广建设。当前建设综合管廊的地域分布广泛,但由于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行管理经验尚浅,故具有一定的试验性。全国已建成的综合管廊项目中,入驻管廊的管线主要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等,部分管廊中还含有排水管线,但燃气、热力、空气输送等管线入驻最少。

管廊本体是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原则上每隔200m设置一个防火分区,廊内设有通风、供配电、排水、标识、监控与报警系统等附属设施。后期管廊运管部门会通过以上附属设施对管廊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提高廊内管线安全性、稳定性等。其中监控与报警系统是决定管廊是否正常运行及运管维护工作是否方便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仍在不断地改良创新。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由管廊前端设备、通信网络、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前端设备包括布置在综合管廊内部的检测、控制及报警设施,主要负责前端现场的数据采集和控制;通信网络由光纤通信网组成,可实现管廊前端设备与通信中心之间的通信功能;监控中心为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业务管理和指挥中心,前端所有设备通过通信网络接入监控中心。

笔者根据前期建设单位的意见、工程设计中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经验、施工现场问题与后期运管部门提出的改进建议,对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与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是综合管廊内部各子系统与监控中心主系统之间通信传输及信息交换的重要枢纽,其系统构架具有多样性。过去,通信网络的设计采用主干环网结构,即在监控中心设置核心交换机,再通过光纤与廊内底层交换机连接成环。这种主干环网结构虽然较为经济,但由于目前很多综合管廊项目规模较大,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断线就会造成断点之间区段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中断,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所以笔者建议将主干环网结构只运用于规模较小的工程中。

对于规模较大的综合管廊,通信网络可考虑采用底层区域环网+主干冗余点对点通信的系统结构,管廊按每6~8个防火分区(可配合电气供配电辖区考虑)组建一个底层区域光纤环网,这样就能将一段很长的通信网络分成几个较小的底层环网;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1套底层交换机,接入本分区内除火灾报警系统和无线对讲系统以外的设备;在每个区域环网靠近监控中心的第一个分区内,交换机通过光缆与监控中心实现主干冗余点对点光纤通信;监控中心配置2台核心交换机,互为热备,负责前端通信设备的接入,同时负责与中心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

上述的设计方案通过增设1套核心交换机实现主干冗余,廊内分区各自成环,无论是主干网还是底层环网出现断线都不会影响系统运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所以规模较大的综合管廊宜采用底层区域环网+主干冗余点对点的通信网络结构。

2 廊内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

建议在综合管廊内部每个防火分区内布设1套PLC控制单元,负责监测控制本区内的设备,包括风机、照明、排水泵、井盖、出/入口控制器、综合气体检测仪、温/湿度检测仪及液位检测仪、供配电系统信息化数据设备等。

对于廊内风机、照明、水泵、井盖、环境监测等设备,可采用点对点传输方式接入PLC;出/入口控制器、供配电系统信息化等自带控制单元的设备可通过RS-485总线接入PLC,经处理后通过TCP/IP通信模块接入工业级交换机,从而将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在远程控制模式下,PLC接收监控中心发送的联动指令,对上述设备进行监控;在本地控制模式下,将各设备将运行状态输入后根据PLC内预设的程序进行控制,接收控制信号进行本地控制。

考虑到以往工程分区控制点数量较少的情况,往往在多个分区内共用1套PLC主机及数套分布式I/O系统,造成实际施工时反馈PLC主机与分布式I/O模块间距过长不便于扩展,且部分PLC厂家主机与分布式I/O模块之间的线缆需特别定制,会增加投资成本,所以从稳定性及扩展性两方面考虑,建议每个防火分区按1个自控单元设计。

3 火灾监测、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综合管廊内部多为主干管线,担负着城市或片区正常运行的重任。一旦没有及时发现、扑灭火灾,将导致城市或片区基础设施瘫痪,使城市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不良的社会影响,故火灾监测、自动报警与联动灭火系统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火灾监测系统

火灾监测宜采用线型光纤测温,将光纤测温主机与感温光纤等作为主要的火灾监测装置。先由测温光纤精确定位火灾发生的位置,将信息反馈给光纤测温主机,再由测温主机将实时温度、火灾发生位置、火灾报警信号输出至火灾报警系统,最后由火灾报警系统完成相应的消防联动。

以往部分工程在廊内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光栅等作为辅助或主要的火灾监测装置,但实际使用效果不佳,因为综合管廊内纳入的给排水管、通讯电缆一般不燃或难燃,且廊内电力电缆均为阻燃或耐火电缆,在发生火灾并产生大量烟气时,感温装置早已动作,故采用感烟探测器意义不大;另外在管廊内造成电缆局部升温进而引发火灾主要是因为电力线路出现相间短路、对地短路、接触不良、线路过载等问题,而感温光栅是点式感温,监测时间为循环非连续,故也不建议将感温光栅作为综合管廊内部主要的火灾探测器。所以建议采用感温光纤测温作为综合管廊火灾探测系统的首选。

3.2 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通过接收火灾检测信号或者手动按钮报警信号,在综合管廊内部进行声光报警,以警示管廊内部的工作人员,并同时在监控中心内部进行声光报警及软件弹窗报警,监控管理平台自动将监视器画面切换到发生火灾的位置并通知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采取相关措施。

该系统包括设置在监控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主机、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综合管廊内的火灾报警控制分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报警器等设备。其中,监控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能接入前端所有火灾报警控制分机,监测每台分机的运行情况,当监控区域发生火灾时,系统可以采用自动模式联动控制相关设备启/停,并接收各种联动设备的反馈信号,监视运行状态;工作人员可结合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情况进行火灾预警、火警以及消防指挥调度工作;而管廊内部的火灾报警控制分机负责接入现场所有的火灾报警设备,接收并传递火灾报警信号,且对设备进行联动控制;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火灾声光报警器接入所在防火分区内的火灾报警控制分机。

各火灾报警控制分机通过专用消防通信链路与监控中心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连接,并通过光纤传输实现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的通信。

由于管廊内部一般需要设置固定式电话,故可与消防专用电话合用,只设置单独通信系统即可。

3.3 消防联动系统

在系统自动控制状态下,一旦火灾监测设备检测到火灾发生,火灾报警系统就能够自动启动事先编制好的消防预案,联动控制相关消防设备,如切断非消防电源、启动风机进行排烟、启动灭火装置及时灭火、联动控制防火门及出/入口控制器等;在手动控制状态下,工作人员对火灾进行确认后,启动消防预案,联动控制相关消防设备,同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操作按钮启/停相关报警设备和消防设备。

4 IP电话与无线对讲系统

为保证综合管廊后期的运行、维护方便可靠,建议综合管廊内部设置固定式电话与无线对讲系统。

4.1 IP电话系统

综合管廊内工作人员无需拨号,可通过IP电话终端直接与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对话,实现报警应急指挥等功能。通话数据主要通过IP网络在监控中心和综合管廊之间传输,监控中心能通过IP寻址精准定位通话点。

系统通过在每个防火分区、舱室、人员出/入口处布设若干IP电话终端,通过RJ-45网口与各分区交换机连接,经通信链路与监控中心IP网络寻呼话筒连接通话。

同时IP电话终端带有报警按钮,报警开关量信号转换为IP数据进行传输。在监控中心,IP电话系统工作站连接报警器控制盒和声光报警器直接响应前端报警信号。

4.2 无线对讲系统

控制中心人员应能通过无线对讲系统与综合管廊内部持数字无线对讲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通话,同时持数字无线对讲机的工作人员之间也可以互相对话。

无线对讲系统由设置在监控中心的近端设备和设置在管廊内部的远端接入设备组成。近端设备通过光缆与远端设备连接,系统可实现监控中心与无线对讲机的通信,分机之间也可互通。

将监控中心的近端设备产生的无线信号发送至廊内的远端设备,并在远端设备接入上、下行两个方向的漏泄电缆,既可作为无线信号电波的传输线,也可作为无线信号的天线,从而形成整个管廊区域的无线覆盖网;同时,近端设备还可以通过以太网口连接至核心交换机,接入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对整个综合管廊无线对讲系统的维护管理和操作。

5 视频监控系统

综合管廊应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管廊内部的重要节点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控画面传输回监控中心,使中心值班人员实时了解管廊内部的情况,及时获取突发状况的信息。

系统包括布设在监控中心的视频管理服务器、视频监控计算机、嵌入式多屏控制器、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监视墙等设备以及在管廊内安装覆盖重要节点和设备的视频监控摄像机。监控摄像机通过网线接入就近分区的交换机,再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至监控中心,可全天24h进行录像。

监控中心设置的网络硬盘录像机、视频监控工作站、嵌入式多屏控制器、监视墙均接入中心局域网。前端传送回的录像码流1路进入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1路进入嵌入式多屏控制器,经解码后在监视器上实时显示监控画面进行轮询切换。

6 入侵检测与无线电子巡更系统

为保证综合管廊内部安全、可靠地运行,应在人员出/入口、投料口、进排风口等可能遭到入侵的区域布设红外入侵探测器,建议采用被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并布设在管廊内各设防口。当人员入侵时,人体在红外入侵探测器探测范围内移动,将引起设备接收到的红外辐射电平变化,并随即进入报警状态。设备将报警状态通过RS-485串口输出,经串口转网口模块后生成IP数据,连接工业级交换机,再通过通讯链路发送至监控中心的报警主机,驱动报警响应。

同时,为实现对综合管廊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能够及时消除隐患等功能,宜设置无线电子巡更系统,提高管廊巡检工作的规范化及科学化水平,以有效保障被巡检设施处于良好状态。无线巡更管理系统由信息钮、巡更棒、通讯座、计算机及软件系统组成。管廊运管人员将具有不同编码的信息钮安放于被巡检的设备或线路上,并将信息钮编码及对应安放地点存于计算机中。在巡检人员用巡更棒与该处信息钮进行接触时,该信息钮编号被读入巡更棒中,并与巡更棒内置的时钟记录时间一起构成有效的巡检数据。这些识读器内的巡检数据将由巡检人员通过计算机内的软件定期读入计算机中。

7 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

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通过集成前端监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可实现数据处理、分析和存储以及业务管理和应急指挥等功能。系统应包含服务器及各子系统监控计算机,其中,服务器通过安装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客户端,实现对监控系统进行整体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以及对计算机系统中各设备的整体管理和控制。

8 设备供电、接地与安装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备均按不低于二级负荷考虑,要求双回路供电,且两路电源互为热备,并设置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应采用每个防火分区单独供配电的方式,要求提供两路电源,且每个防火分区配置单独的UPS为监控与报警设备供电。

一般电气工程在综合管廊内部均设有通长接地干线,布设在监控与报警系统机箱以外的现场设备需通过接地导线连接至通长接地干线;布设在机箱内的设备应在机箱中设置接地汇流排;箱内设备通过接地导线连接至接地汇流排,接地汇流排引出接地导线与管廊内的通长接地干线连接,监控与报警系统接地电阻≤1Ω。

以往工程中,为安装方便,除在设备夹层内布置现场监控与报警设备外,管廊内部也有不少采用贴廊内墙壁的安装方式,待管廊建成完毕后,特别是管线敷设完成后出现不少管道或电缆遮挡住设备的现象,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与操作。故建议管廊内部的现场监控与报警设备宜先固定在底座安装板上,再整体安装在廊道内支架上,方便后期运管人员观察与操作。

9 结语

由于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子项繁多,且系统延伸性与扩展性较强,经过多年发展,新理念与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规范修订也较为频繁,但出不少技术问题在现场施工与后期使用中仍突显,只有不断总结完善,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方便、合理、经济、高效。

参考文献

[1]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2]HG/T 20573-2012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化工出版社,2012.

[3]YB 4357-2013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及施工规范[S].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4]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5]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6]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7]季文献,蒋熊红.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2014(12):103-105.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 篇8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http://

1.《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指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里子”,目前仍很薄弱,要着力补上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满足不断扩大的民生之需,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稳增长的有力支撑。张高丽副总理对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建设提出工作要求。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还可以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工程、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2.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有关部署,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二是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三是要立足于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有序推进。要做到规划先行,明确质量标准,完善技术规范,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3.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如何做到规划先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主任刘佳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首先要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

一方面,要在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的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区域、系统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远景发展,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今年5月,我部发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建城[2015]70号),从编制主体、管理控制、编制内容以及成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各地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各地要在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储备制度,组织编制五年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下发关于建立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库的通知,组织指导各地做好这项工作。

4.按照什么标准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恒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百年工程”,要以当代国际水准为标准,综合考虑100年的工程需要。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一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设时应根据10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按照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减灾的要求,做到乙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抗震建设。二是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按照规范的要求,同步配套建设消防、供电、照明、通风、排水、监控等附属设施,提高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确保管廊安全运行。三是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求。四是要考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优的要求,减少运营期的维护和维修费用。五是要推广预制装配技术,提高预制装配化率,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

5.哪些地区应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谢映霞: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类型、合适的时间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选择在高密度建设地区。二是选择在道路运输繁忙、交通量大的地区。三是选择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高的地区,例如有轨道交通、高压电缆隧道通过的地区,应考虑一并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四是新区优先建设、老区结合项目改造建设。新区在建设初期,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开敞空间的建设应同步进行;老城应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6.如何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一是积极培育大型专业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企业。二是政府要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提供财政支持。入廊企业缴纳的入廊费和维护费用还难以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需要地方财政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提供适当支持,主要包括:投资补贴、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三是社会资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入廊管线单位或入廊管线单位与专业管廊公司合资组建的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还可以由入廊管线单位共同负责管廊投资并成立管廊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选择专业的社会资本方负责管廊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四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为PPP项目提供咨询服务。

7.如何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推广应用新技术?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跃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包括结构、电气、通讯、消防、监控、通风、排水、管线等多方面,技术应用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地上地下空间环境条件的影响。推广应用新技术要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鼓励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及应用。鼓励各参建单位、科研院所,在结构类型、配套附属设施、工程材料、施工工法、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及应用。二是加强监督,做好新技术评定和试验工作。地下结构工程一旦有质量问题,往往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管廊内管线一旦漏气、漏电,关键配套技术故障等均可能造成巨大影响。要进行技术应用前的评定和试验工作,规避风险。三是创造良好环境,建立相应激励机制。要积极为新技术研发立项、示范应用、奖项申报等方面提供支持。四是工程示范,大力宣传推广新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8.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一是加强管线的入廊管理。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该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必须入廊,不得在管廊以外的位置上新建管线。既有管线在改造时,应有序迁移至地下综合管廊。二是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应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适当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根据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确定。三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具体管理办法,运营单位要完善管理制度,与入廊管线单位签订协议,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正常运行,做好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据日本等发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经费收取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入廊管线单位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的入廊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各入廊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成本确定。日常维护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管线占用地下综合管廊空间比例、对附属设施使用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具体收费的指导意见,引导规范供需双方合理协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水平,形成合理的收费机制。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负责人:地下综合管廊是百年工程,管廊容量满足长期管线增容和扩建需要,因此,在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初期,不可能达到所有管线均入廊,从入廊管线单位收取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往往不能弥补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成本,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财政补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确保企业合理稳定回报。9.国家在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负责人:中央财政将发挥中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5年,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了10个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投入34亿元,计划三年内投入102亿元以上引导地方建设试点,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约17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70亿元。今后,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统筹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投入。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的统筹,城市人民政府要优先安排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并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有条件的城市人民政府可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项目收益票据,专项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为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力度,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从审核程序、审核政策、债券期限、配套政策、增信方式及品种创新等方面,为各类企业发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提供了政策支持。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列入专项金融债支持范围予以长期投资,具体办法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负责人:加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力度,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开发银行积极支持的重要领域。截止目前,开发银行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合作,共同推出贷款支持项目27个,拟建管廊940公里,贷款规模540亿元。同时,开发银行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吉林省签订协议,支持在吉林全省范围内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项目的开发评审中,开发银行将根据国家政策和各地情况,综合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评审等模式,协助地方政府设计符合项目情况的建设与运营模式、融资模式和贷款期限。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造价高、投资规模大。为落实资金投入、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除了以上支持政策,我们商有关部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积极开展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加大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支持力度。

10.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应做好哪些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城市人民政府是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管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扎实推进具体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银监会、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建立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抓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有效推开。

综合管廊综合布线施工总结 篇9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图手段,在施工前模拟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完后的管线布置情况。即在施工前先根据所施工的图纸进行“预装配”,必要时进行3D建模,直观的反映出施工图问题,尤其是各专业之间管线的位置冲突及标高冲突。

(一)施工前准备

各专业施工人员提前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管道内的输送介质及特点,弄清相关材料及设备的材质、规格、型号、敷设要求等,清晰管廊净标高、管线安装的位置及管廊的平面尺寸,特别是管线的尺寸、间距等。工程开工前,由专人将各专业的管线设计图纸(电子版)全部收集齐全,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制定各项标准及参数,综合考虑工作方案。

(二)合成初始电子版综合管线布置图

根据工作方案,运用Autocad、3ds Max等软件的绘图功能将各专业的管线设计图纸集中表示在一张图中,合成初始电子版综合管线布置图。整体综合布线图的绘制,可直观地反映建筑内部所有机电设备管道的走向布置。

(三)截取管线布置密集部位关键点

在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的基础上能够一目了然的呈现管线及设备密集的部位,截取密集部位进行3D分析,平衡好个管线的位置及标高。

(四)绘制初步局部综合管线剖面布置图 截取此类关键点部位绘制初步综合管线剖面布置图。局部综合布线图及初步综合管线剖面布置图的绘制,能针对性地反映建筑内部机电设备管线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布置。适用于某个专业对空间有特殊占用要求的情况,有目的、针对性地识别图纸。在提出综合图要求后,结合各专业管线的布置、走向,在平面综合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管线的布置,其中必须考虑到设备安装和管道连接的各方面要求。

(五)各管线综合布置统筹顺序

其基本原则是:电气让水管、水管让风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一般性管道让动力性管道、同等情况下造价低让造价高的(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1.给排水首先施工,因为给排水属于最上层,在满足坡度的前提下给排水管道尽可能贴近楼板,以保证下层各专业管道的空间位置。

2.通风管道安装,因为通风管道较大,位置比较固定,不宜改动。电缆桥架在通风管道的一侧,保证在水管道之上,以免水管道产生冷凝水滴落到电缆上。

3.水管道安装,空调水、采暖、消防等管道在通风管道的下方,管道错综复杂。通风(包括防排烟)与空调风管紧贴消防喷淋管道安装(需要预留保温层空间),当风管与消防喷淋头位置重叠时,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喷淋头与风管的间距或将消防喷淋头引至风管底部安装,并避开风口位置;

4.考虑电气系统功能变化较频繁(如电缆的增减等)和系统检修维护的方便及安全性,将电气桥架、线槽设置于水管上位或主干风管上方,以便进行电缆的敷设和线路维护;

5.管线支吊架要满足施工需求,支吊架选型要进行受力分析及选型计算分析,提高选型时的安全性、经济性。

6.提高观感,为了给业主创造较高的建筑空间,还应尽量把管线尽量提高,以留下尽可能高的净高,提高建筑的观感。

(六)施工交底

项目部确定施工方案后,认真向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交底,确保工人能认真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确定样板先行制度,认真记录各单项工序的用工情况,比较多种施工方法优缺点,以及施工方法和工序选择的正确性。通过样板区域的施工,完全能够缩短施工平面的时间,提高施工的质量,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和施工成本。

(七)总结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适用于二次深化设计,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完善的功能,应用该技术形成的图纸才是真正符合施工实际的图纸,才能真正进行现场指导施工。

上一篇:起效时间下一篇:社区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