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十篇

2024-07-28

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在本院接诊的15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中,早产儿有110例,过期产儿有20例,双胞胎有8例,巨大儿有6例,胎粪吸入综合症有12例,先天性心脏病有2例。

2 抢救和护理

2.1 抢救

2.1.1 清洗呼吸道

在胎儿的头娩出后,护士需要首先用挤压的方式,清楚鼻腔以及空腔内残留的羊水和其他粘液,在胎儿完全分娩出来后,将新生儿仰卧放在恒温抢救台上,用吸痰管将残存在新生儿空腔和鼻咽内的粘液彻底清除,必要时需要医生配合,采取气管内插管吸取的方式,在吸取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以免伤害新生儿的鼻咽部粘膜。

2.1.2 协助新生儿建立呼吸

在经过上诉办法后,新生儿仍然无法自主进行呼吸时,可以采取弹拍新生儿脚底的办法,在确认新生儿的呼吸道畅通后,进行人工呼吸,主要办法有:(1)对于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可以采用托背法。使新生儿平卧,用一只手拖住新生儿的背部,平稳的缓缓举起,使新生儿的脊柱最大限度的伸展,然后再平稳的慢慢将其放平,隔1 0秒钟再进行一次,如此反复,直到使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为止。(2)对于窒息比较严重的新生儿,可以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在新生儿的呼吸道彻底清除干净后,把纱布放置于新生儿的口鼻上面,施救者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儿的颈部,另一只手在新生儿的腹部以上位置进行轻轻按压,以防止气体进入新生儿胃部。然后对准新生儿的口鼻处,轻轻吹气,当新生儿的胸部产生起伏时,将口移开,同时放在新生儿腹部的手轻轻按压,帮助排气,如此重复吹和压的动作,每分钟进行30次,直到新生儿的呼吸恢复为止。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医院,可以采用人工呼吸器,能够较长时间的进行呼吸训练,帮助新生儿实现自主呼吸。

2.1.3 保持心肺的正常循环

将新生儿仰卧放置,用中指和无名指按压其胸骨的中坚部位,按照每分钟100次的频率,每次按压后,随机放松,在时间上与按压时间大致相同,使胸骨进行复位,心脏得到扩张训练,在颈动脉处可以清洗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2.1.4 药物治疗

在进行心脏复苏时,护士应当迅速建立起静脉输液,因为静脉注射药比在气管内直接给药好的多,一般首选的是在肘前静脉留置套管针,这样不会影响其他的抢救措施的实行。在注射液体上,尽量选择生理盐水,因为糖水对心肺的复苏很不利。在药物的选择上,首选的是肾上腺素,在进行注射时,要迅速到位,减少抢救时间的浪费。

2.2 护理

2.2.1 保暖护理

在整个复苏治疗的过程中,比不可少的就是保暖措施,室内环境应当对温度和湿度都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室温应当在(26~28)℃之间,室内的湿度应当保持在55%左右,因为新生儿发生窒息时,体温一般不会升高,在抢救时可以将新生儿放在恒温的抢救台上,在病情稳定后,应当将其放置在保温箱中,同时注意新生儿的呼吸也肤色状况。

2.2.2 喂养的护理

对于严重窒息的新生儿,根据情况,一般在抢救后(12~48)h后,进行喂养。因为严重的窒息导致、脑以及各个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损害,如果过早的进行喂养,可能会造成对肠道的损害,有的新生儿吞咽反射能力差的还可能引起呛咳等症状。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养时,要将头部高于脚步,分多次,每次少量喂食,喂完后,要轻轻拍打新生儿的背部,减轻溢奶的现象,在新生儿的病情稳定后,就可以交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2.2.3 消毒护理

患儿在康复初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加强对患儿病房和家属的消毒管理。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勤洗手,经常性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患儿被感染的几率。对于探视行为,尽量减少。有些在保温箱内的患儿,要时刻注意对保温箱的消毒和清洁,保证患儿处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也可以适量的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的产生。

2.2.4 加强监护

对于已经复苏的患儿,要进行严密的监护,随时关注其体温、呼吸、皮肤颜色的变化,认真做好记录,在发现有问题时,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

3 结果

150例患儿中有145例在1秒内进行心肺复苏,恢复呼吸,全部存活;有5例在2~4秒内进行心肺复苏,全部存活,没有死亡病例。

4 讨论

针对新生儿发生的窒息现象,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复苏后的护理工作,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增加新生儿窒息患儿存活的比例。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心肺脑复苏,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储梅.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105

[2]孙秋艳.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87,90

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发生60例窒息新生儿, 经阴道分娩30例, 产钳助产3例, 胎吸助产6例, 剖宫产21例;其母亲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20例;母亲均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1.2 抢救方法

对60例窒息新生儿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 (气道开放)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 复苏方案, 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呼吸, 使用正确的方法诱发呼吸维持循环, 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1.3 结果

本组窒息新生儿治愈59例, 死亡1例。

2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凡能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胎儿窒息, 可发生在妊娠期, 但多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①目前认为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胎儿宫内窒息时间越久, 程度越深, 越易导致新生儿窒息。②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急性失血、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等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因母体血液含氧量降低而造成胎儿缺氧。③各种原因所致的脐带受压, 如脐带脱垂、绕颈、打结等可使脐带血流中断而造成窒息。④胎儿因吸入羊水、胎粪等弃物阻塞呼吸道造成肺不张、肺气肿和缺氧导致吸入性综合征。⑤子宫血循环障碍如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过度膨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影响了子宫胎盘间的血液循环, 造成胎儿缺氧。⑥胎儿本身有畸形, 或分娩时因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使产程延长而发生窒息。⑦镇静药、催产药、麻醉药等过量或使用不当均可使产妇呼吸抑制而引起新生儿窒息。

3 护理

3.1 复苏的准备

产房内应备有整个复苏过程所必需的、功能良好的全部器械。预计高危分娩时需要3名或4名具有复苏技能的人员在场。认真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 发现母体及胎儿异常, 及时给予处理, 以避免胎儿宫内缺氧。待产后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加强胎儿宫内监测, 如有异常, 及时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 常规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哭声或呼吸?肌张力是否好?如有任何一项为“否”, 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3.2 初步复苏

3.2.1 保暖, 防止热量丧失

胎儿娩出后应立即置于预热的辐射台上, 保持室温在26 ℃~27 ℃, 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5 ℃~36 ℃。用温热毛巾立即擦干新生儿头部及全身羊水及血液, 并拿开用过的湿毛巾, 可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 以减少热量的丧失, 但也要避免高温而引发呼吸抑制。

3.2.2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取轻度仰伸位, 以保持气道通畅。如无胎粪污染, 用洗耳球或吸痰管吸净口腔、咽部、鼻腔的羊水和黏液。如羊水污染严重, 可行气管插管吸出胎粪, 吸引时间不超过10 s, 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00 mmHg (1 mmHg=0.133 kPa) 。对有大量黏液溢出者, 应把儿头转向一侧, 并尽快吸引, 以免流到口咽后吸入气道。在吸引过程中, 可给予直接喷氧, 流量5 L/min。

3.2.3 触觉刺激诱发呼吸

擦汗和吸黏液造成的刺激使部分婴儿诱发呼吸, 如呼吸力不足, 可轻弹足底, 快速而有力地摩擦背部, 通常1次或2次能刺激呼吸。如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 且心率<100/min, 或有持续的中心性发绀, 则需要正压给氧。

3.3 正压给氧, 人工呼吸

新生儿颈部轻度仰伸, 用气囊面罩以40/min~60/min的频率挤压, 使其吸入90%以上的高浓度氧气。正压呼吸30 s评价, 如心率>100/min, 有自主呼吸, 正压呼吸可暂停, 同时常压给氧至新生儿身体红润;若无自主呼吸, 可予轻微触觉刺激, 若无法维持呼吸, 应继续正压给氧;若心率60/min~100/min, 可继续人工呼吸;若心率<60/min, 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并开始行胸外按压。正压人工呼吸的有效指证:心率迅速增加、肤色和肌张力改善、听到呼吸音、有胸廓运动。

3.4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可增加胸腔内压力, 促进身体重要器官包括大脑的血液循环。新生儿无呼吸或心率<60/min, 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 s后, 心率持续<60/min, 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用拇指法或双指法在婴儿胸骨下1/3处进行, 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径的1/3, 手指不能离开皮肤,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1, 按压90/min, 人工呼吸30/min, 实施30 s后进行评价。如心率>60/min, 可停止按压, 通气至心率>100/min。心率<60次/min需气管插管。为了保证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恰当, 胸外按压者要重复念“1-2-3-呼吸”。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胸廓运动正常, 输送100%浓度氧, 放松时将压力完全放开, 以使胸部恢复原状, 拇指或其他手指始终保持接触胸部按压区, 下压时间比放松时间短, 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配合默契。

3.5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要在20 s内完成, 插管成功后加压给氧, 30 s后进行评价, 若呼吸恢复, 心率>80/min, 可考虑拔管。若仍无呼吸或心率<60/min, 除继续胸外按压外, 需用药物复苏, 如肾上腺素、扩容剂等。气管导管位置正确的方法:胸廓起伏对称, 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 无胃部扩张, 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心率、肤色和新生儿反应好转。

3.6 复苏后护理

复苏成功后, 注意保暖, 保持安静。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生命体征变化、面色、心音、尿量、末梢循环及有无烦躁、惊厥、凝视、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嗜睡等神经系统改变, 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详细记录出入量, 保暖贯穿于复苏的全过程。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常规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注意保暖和补充能量, 并做好健康指导。

3.7 心理护理

给产妇讲解相关知识, 使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 同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常规护理复苏的新生儿, 必要时派专人进行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 避免亲友直接探望, 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任何人不允许护理复苏儿, 一切护理工作必须认真、仔细。

4 小结

在复苏抢救过程中, 重点做好新生儿呼吸的管理, 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 整个复苏过程要求及时、快捷、有效, 分秒必争。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与否, 取决于复苏前抢救准备工作是否及时、充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否正确熟练。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 必须督促孕妇认真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产时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常规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 并快速有效地判断和实施急救复苏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不应只是抢救新生儿生命,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 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如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改善微循环、加强营养支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医院感染等, 可减少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3.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与观察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67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的最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积极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是减少窒息复苏后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2010年1月~2011年5月对38例窒息复苏后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效果比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窒息新生儿38例,男21例,女17例。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1分钟、5分钟、10分钟评价窒息的程度,0~3分重度窒息,4~7分轻度窒息,8~10分基本正常[1]。38例新生儿中重度窒息4例,轻度窒息34例。

新生儿复苏的方法:一旦发生窒息及时给予抢救,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2]。

新生儿复苏后的护理方法:①呼吸道的护理:发生新生儿窒息立即开放气道,用吸管清除口、咽、鼻、喉等器官中的异物,吸入羊水发生窒息的患儿在数天后仍会有羊水从口中溢出,故应特别注意观察,以防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应给患儿取侧卧位,一直观察至无分泌物流出。同时保持病房内安静,调整好病房的温度、湿度适宜,搞好消毒隔离工作。根据患儿情况给予供氧,Apgar评分4~7分的新生儿可用面罩吸氧,对评分0~3分,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或插管给氧,改为面罩吸氧。吸氧时要防止分泌物阻塞影响供氧效果。②静脉输液的护理:新生儿复苏后,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根据医嘱输入纠正酸中毒的碱性药物和扩容剂,或者输入止血药物以防止脑出血等。新生儿窒息后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和乳酸堆积,常导致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共存。呼吸性酸中毒可以用加强通气来纠正,而代谢性酸中毒则必须输入5%碳酸氢钠5mg/kg,输入液体时应正确计算药量、液量,以免液体输入过量。因新生儿窒息时失去了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易导致脑水肿和脑出血,应及早脱水治疗,输注脱水剂时应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和尿量的变化,以防止扩容过量、脱水过头。有感染迹象时应根据给予抗生素。③一般护理:给新生儿每天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2次,常用温水擦澡并更换衣服,勤换尿布,臀部用护臀膏涂局部2次/日,脐部用0.5%碘伏涂擦。随时保持皮肤干爽,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耳后、腋下、臀部、腹股沟等地方的清洁。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因而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因此应对新生儿加强护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早产儿应置已预热的暖箱内,箱温调节至32℃~35℃,湿度保持在55%~60%,每4小时测体温1次,避免体温过热或过冷及波动大。④给予合理喂养: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要注意营养供给。因窒息致胃肠道缺氧缺血,为了避免坏死型小肠炎、结肠炎的发生,应当延迟喂奶时间,对吸吮能力缺乏、胃纳欠佳者,宜用鼻饲管或饲管喂养,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并注意消化情况,喂奶后避免多动,取右侧卧位以防呕吐引起窒息。不能接受胃管患者,应静脉补液,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母乳喂养,对吸吮反射好的新生儿,应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吸吮反射差的新生儿,应指导家属正确的挤奶方法,挤出的乳汁由护士用滴管或小勺进行试喂,如无呛咳,按时由护士喂乳,母乳缺乏时,喂牛奶,最好是脱脂奶。喂哺过程出现腹胀、呕吐进要暂禁食。

结 果

通过对38例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有效护理,本组治愈34例(89.47%),好转3例,死亡1例。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并发症。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时应及时采取正确、完善的复苏方案和护理措施,在复苏后精心护理,细心治疗,减少致残率和并发症,同时要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减轻家属的恐惧心理,得到家属的最佳配合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3.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

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 篇4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时,应当准确判断具体情况,给予新生儿及时、有效的抢救复苏措施,积极做好复苏的相关准备,同时在复苏过程中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复苏完成以后严密监测新生儿的各项体征,才能够有效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4-01

所谓新生儿窒息,指的是新生儿在子宫内因为缺氧出现窘迫,亦或是新生儿在出生之后没有自主呼吸而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等,新生儿窒息属于产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伤残与死亡的主要症状之一,新生儿窒息大部分都是因为缺氧所导致的,而缺氧的情况会对新生儿脏器与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倘若处理措施不够妥当或者不及时,会致使新生儿出现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后遗症,比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症状。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的分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能够大幅度提升窒息新生儿的复苏几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脑瘫、残疾、癫痫等症状的几率。现将我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与护理的措施进行如下分析。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新生儿出生以后1分钟的Apgar评分,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为12例(0―3分),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为36例(4―7分);早产儿为12例,足月产儿为30例,过期产儿为6例;导致窒息的因素:羊水过少为5例,妊娠期并发症为3例,早产儿为12例,胎儿宫内窘迫为28例。

1.2 复苏抢救措施 ①首先必须要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倘若出现胎粪或羊水堵塞的情况,应当采用喉镜进行检查,采用导管吸出,而胎粪应当用消毒棉签进行清除。②迅速建立呼吸,当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被清除干净以后,应当及时为新生儿建立呼吸,同时纠正新生儿缺氧的状况,建立呼吸是复苏抢救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分泌物清理完成以后,倘若还没有建立呼吸,心率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新生儿,应当采用人工通气的模式构建呼吸―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属于临床当中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相关的医学文献分析得知,通过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能够达到83.4%,而没有通过插管的新生儿,其复苏成功率仅为64.8%,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仅为4.7%,而不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高达12.1% [2]。③气囊面罩复苏,面罩加压给氧人工通道属于新生儿复苏当中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建立呼吸的措施,操作的具体步骤:先吸干净新生儿口、喉部分的粘液与羊水,之后在实施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其氧流量控制为2--5L/min,气压控制为40--60毫米水柱,氧浓度通常选取40%-60%,重度窒息新生儿最多可以达到100%,频率控制为每分钟40--60次[3]。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护理措施

2.1 预防措施 抢救新生儿的设备,器材药品都应处于备用状态,做到每天检查,班班交接。

2.2 保暖护理 将新生儿放在红外线辐射保温台上面,保温台中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5℃左右,并且要防止加温过度的情况,以免新生儿体温过高。

2.3 医护密切配合 认真监测新生各项体征的变化,仔细记录复苏抢救过程的每一个的环节与Apgar的评分情况,及时准确且熟练的执行对应的医嘱。

2.4 复苏后的护理 新生儿复苏完成以后应当密切观察两周左右,监测的内容应当包含新生儿肤色、体征与关键脏器的体征与症状等,便于及时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并发症,使新生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2.5 病房中的继续保暖 将新生儿放在远红外线保暖台,等到其病情稳定之后,在放进保暖箱中进行保暖,保证腋温在36.5℃左右。

2.6 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顺畅 护理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呼吸道顺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新生儿应置于?任晕弧?

2.7预防感染 根据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将手的消毒作为重点,保证病房中的环境干净,空气流通,针对存在母体感染、胎膜早破在一天以上、先天性感染性疾病者以及吸入胎粪或羊水的新生儿,应当给予一定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2.8 喂养护理 针对轻度窒息并且没有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在半小时内吸允母乳,存在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延迟喂养。能够吸吮的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或者奶瓶喂养,重度窒息新生儿则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讨论

本组48例窒息新生儿通过复苏抢救以后全部成活,如此高的成活率与复苏抢救措施的规范化,拥有精湛医术的医生,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医患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复苏之后密切监测复苏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重点在于:①采用科学、合理且规范的复苏措施;②医护人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争分夺秒,熟练掌握新生窒息复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③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④复苏完成以后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窒息并发症并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贺万香,梁迎盈,王存艳,袁娟.新生儿窒息120例急救复苏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22)

[2] 方玉琦.新生儿窒息82例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4)

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 其中男37例, 女23例;体重2300~4900g, 胎龄35~42周;剖宫产25例 (41.7%) , 阴道分娩35例 (58.3%)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体重、胎龄、分娩方式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 (1) 呼吸道护理, 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2) 洗胃护理, 清除胃内羊水等物质; (3) 吸氧并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 (4) 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大小便等情况,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5) 保温护理: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 湿度保持在55%~65%;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合理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7) 待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正常喂养。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1) 视听刺激:通过颜色鲜亮的物品吸引患儿的注意力, 进行视听训练, 每天3次, 每次10min; (2) 抚触:按摩患儿肢体, 每天3次, 每次10min, 通过抚触方式, 刺激患儿肢体的肌肉活动和功能; (3) 运动:对患儿四肢不过多束缚, 使其自由活动, 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儿, 通过按摩等方式加强功能训练, 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高压氧疗等综合治疗; (4) 并发症护理:针对吸入性肺炎、脑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常见并发症, 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病情观察, 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3 评价指标

新生儿出生5min后对两组窒息情况进行阿氏评分 (Apgar评分) [3], 0~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8~10分为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5min、2h、24h分别进行新生儿神经适应能力评分 (NACS) [4], 该评分共有20项, 每项0~2分, 总分为40分, 35分以上为高分, 提示为正常新生儿。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病死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出生5min,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Apgar评分≥8分比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N A C S评分比较

观察组N A C S评分为 (3 5.3±1.4) 分, 对照组为 (31.5±1.2) 分。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NACS评分总分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9, P<0.01) 。

2.3 两组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发生, 对照组死亡6例 (20.0%)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病死率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 3, P<0.0 5) 。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已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所以尽早掌握宫内窒息的指征以及处理方法, 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症状, 这是成功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关键环节[5]。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护理的关键在于开放气道、刺激呼吸、恢复循环, 如果单纯进行清理呼吸道、吸氧等措施后新生儿仍无法自主呼吸, 可及时给予复苏药物。一般情况下, 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林雪等[6]研究表明, 抚触、按摩、视听刺激等措施有助于新生儿呼吸的恢复。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Apgar评分≥8分比率、N A C S评分总分明显升高, 病死率显著降低, 充分证实了上述理论观点。

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 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的护理, 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体会: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分泌物;注意保暖, 预防感染, 科学喂养;有效吸氧。总之, 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的适应能力, 降低病死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新生儿窒息复苏60例,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护理干预) , 每组各30例, 对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 (Apgar评分) 、适应能力 (NACS) 评分、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Apgar评分≥8分比例、N A C S评分总分明显升高, 病死率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的适应能力,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窒息,复苏

参考文献

[1]罗锐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21) :101-102.

[2]严红冉.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与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 :370-371.

[3]陈国群.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神经行为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9) :1164-1165.

[4]李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有效护理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3 (1) :114.

[5]王艳.新生儿窒息50例复苏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2) :31.

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 篇6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复苏技术条件等的因素影响, 及时有效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是新生儿科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8例, 女49例。轻度窒息91例, 重度窒息15例。窒息的原因主要有脐带受压打结、绕颈;手术产如产钳、胎吸助产;产程中麻醉、镇痛剂和催产药使用不当。产科疾病如妊高征, 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 胎盘功能不足等;孕母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孕母年龄≥35岁或≤16岁, 多胎妊娠等;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各种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1.2 治疗方法

胎儿一出生, 快速评估5项指标:胎粪、呼吸、肌张力、肤色、是否足月;初步复苏后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三项指标;复苏时贯彻ABCDE方案, 每步后视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切换到下一步。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有效的吸引, 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 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维持正常循环, 保持足够心搏出量。情况无明显好转, 羊水被胎粪污染者立即行气管内吸引。

2 结果

经积极抢救, 成功复苏101例, 死亡5例, 成功率95%。其中重度窒息15例, 有9例进行气管插管, 2例重度窒息儿在正压通气后仍需胸外心脏按压。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

3.1.1

多位护士协同作战, 针对重度窒息时间过长的患儿, 抢救过程中需要多位护士积极配合、合理分工。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完全清理呼吸道, 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 同时保证静脉通道的开放, 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时要缓慢静脉给药, 微泵速度为1~2m 1/h, 防止心率突然加快, 引发心衰。

3.1.2 气管插管的体位护理

运用修正式喉镜头位, 进行气管插管术。

3.1.3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时, 固定要牢固, 胶布松脱或弄湿随时及时更换, 保持气道湿润, 定时向气管滴药, 因呼气时会将药液吹出, 吸气时滴药又易引起咳嗽, 因此在呼气末滴药效果较好, 滴药时一定要侧卧位, 滴速宜稍快, 沿气管内壁滴, 并接复苏囊加压给氧, 使药液充分流经气道, 进入肺部稀释痰液, 然后拍背吸痰、新生儿选3. 0~3. 5 cm气管导管不易脱出, 定时吸痰, 吸痰时选用较柔软, 直径1 mm的细管, 因其吸力大, 刺激性小, 吸痰不超过15s/次, 负压不宜过大, 一般为0. 01~0. 03MPa, 或根据吸痰机说明书使用, 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加重缺氧, 吸痰时加大氧流量, 插管期间加强口腔清洁, 防止口腔感染。

3.1.4 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

患儿呼吸机的选择以压力型呼吸机为合适, 机械应有时间切换, 压力限制, 持续气流有温化, 湿化气体装置, 能设置最大吸气峰压, 呼气末正压, 较高的频率及呼吸时间比, 混合气体及吸气压释放等功能。

3.2 一般护理

3.2.1 心理护理

患儿住院后, 因新生儿科是全托式无家长陪护科室, 而且经济费用较高, 给部分家长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医务者要多角度同家长交流沟通,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家长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 解除焦虑、恐俱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3.2.2 饮食护理

由于患儿处于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 有自主活动且对缺氧耐受性好后, 可鼻饲1:1配方, 2~5 ml, 每3 h 1次, 观察无呕吐及潴留, 如抽出咖啡色液体, 要及时洗胃和禁食.有腹胀时可采用开塞露通便, 如有呕吐或呛咳, 要检查胃管是否脱出, 及时清理呼吸道及食道呕吐物, 并防止流入气管。

3.2.3 基础护理

环境温度维持在22℃ ~ 24℃, 每3 h测1次体温, 如有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应15~30 min侧量1次体温, 患儿发热时要加强皮肤护理, 每2 h协助翻身, 防止发生压疮, 退热后及时更换湿污衣服, 并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3.2.4 预防感染的护理

用紫外线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 3次/d, 30 min/次, 照身时注意保护好患儿, 严禁紫外线对患儿直接照射, 并定期监测空气中细菌数目 (<200个/m2) , 保持室内清洁安静, 医护人员及家属进入病房均要戴口罩, 穿隔离衣, 患儿口腔护理每6 h 1次, 拍背吸痰每6 h 1次, 各项操作前洗手, 操作时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3.2.5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严格无菌碘伏消毒皮肤, 范围, 5 cm,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穿刺成功后, 敷贴胶布每天更换, 并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如发现红肿或水泡要及时拔除针管, 用50%MgSO3, 湿敷, 重新选择穿刺部位, 以先远心端后近心端为原则。

4 探讨

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市8个县级市、县、区2005—2010年6年的新生儿活产数、新生儿窒息发生数、出生窒息死亡数均为我院保健部及信息科对全市辖区内户籍儿童死亡监测资料。

1.2 方法

(1) 成立新生儿复苏技能指导小组, 由大科主任带领、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产科主任、保健部骨干为组员。 (2) 2008年始采取院内办班及下基层指导两种方式, 每年2期学习班, 学员120~140人, 培训内容以《心肺复苏术及心血管急症监护指南》、《新生儿窒息复苏术》为教材, 由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授课人, 护士长结合模型现场操作表演, 着重掌握ABCDE复苏方案, 提高基层产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 (3) 统计全市8个县级市、县、区开展新法复苏前后3年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数、窒息死亡数、出生窒息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 进行分析对比。

2 结果

开展新法复苏前后3年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数、窒息死亡数、出生窒息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比较见表1、2。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宫内或产程中由于缺氧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循环障碍, 致使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足及主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良所致之表现, 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占活产数的10%,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 每年5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113万死于新生儿窒息, 占29%, 在全球范围内, 每年大约有100万新生儿通过NRP技术改善了预后, 10%的新生儿需要一些帮助, 1%的新生儿需要通过主要的复苏技术才能存活。而在我国新生儿窒息是当前新生儿死亡的第一死因。存活者常留下程度不同的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后遗症。据统计1岁以下脑性瘫痪患儿中约1/4有围产窒息史, 智力残疾的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

1987年, 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 (NRP) 在美国首次提出, 我国90年代引进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 并于2003年7月成立项目工作组, 制定了5年工作计划, 2005年, 新一轮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全面开展, 我市属边远山区, 由于地理特殊环境等原因, 新生儿复苏技术在基层医院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为了认真实施卫生部提出的“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的目标。我院于2008年始在院内开办复苏技能培训班及定时派出专家小组到基层医院指导、现场解决疑难问题。经过3年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本文将培训前后3年的各项资料分析统计, 结果显示:推广新法复苏技术以来, 我市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由80.8‰下降至47.2‰, 下降了33.6‰, 新生儿死亡率由7.3‰下降至3.9‰, 下降了3.4‰。分析结果说明通过广泛应用复苏技能, 提高产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每年将有数以千计的新生儿得以改善预后,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减少致残率,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对家庭及社会有着重大及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英, 汤正维, 王润.新生儿新法复苏52例临床效果观察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 2 (4) :63.

[2]尹丽霞, 胡艳丽.新生儿窒息规范化复苏的培训效果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5) :594-595.

新生儿窒息168例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保暖 氧疗 预防感染护

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是新生儿科是最为常见的临床危象[1],病情十分危急,死亡率达10%左右[2],由于短时间窒息对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暂时的,及时治疗和护理可以恢复[3],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新生儿窒息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2009年1月~2012年9月分娩婴儿2166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对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9月分娩的婴儿2166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7.76%;其中男98例(58.33%),女70例(41.67%),胎龄33~43周,其中<37周20例,37~42周52例,>42周96例;经阴道分娩44例,剖宫产124例。Apgar’s评分≤3分12例,4~7分140例,>8分16例。宫内窘迫70例,产时窒息98例。

护理方法:①保暖:新生儿出生后将其放置在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上,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擦干羊水、血迹,减少体表蒸发散热,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利于患儿缺氧窒息的复苏[3]。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严密监测皮肤温度。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置于头轻度仰伸位,在枕部或肩下用软枕垫高2~3cm,使头微后仰15°~30°,使气道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清理呼吸道:在肩娩出前用手将患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挤出。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8F或10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在清理呼吸道后,无自主呼吸者尽早给正压人工通气40次/分,对有效人工通气30秒后HR<60次/分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4],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比例是1:3,即每分钟人工通气30次,胸外按压90次。④氧疗监护:当血氧饱和度≥95%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0L/分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予头罩吸氧5~8L/分,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5]。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0L/分,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吸氧流量为0.3~0.5L/分,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预防氧疗并发症[6]。⑤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复苏药物应用。经过30秒有效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后心率仍<60次/分,应使用1:10000肾上腺素,给药途径为气管导管内注入或静脉给药。剂量为0.1~0.3ml/kg,必要时3~5分重复1次;低血容量时给予扩容剂,首选0.9%氯化钠10ml/kg,经静脉或脐静脉缓慢推入;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3~5ml/kg;如心率改善并升至>6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分,开始自主呼吸,肤色转红润后行复苏后的继续监护。

结 果

168例患者经过抢救与精心护理,痊愈151例,痊愈率为89.88%;好转12例,好转率为7.14%;死亡5例,死亡率为2.98%。总有效率为97.02%。

讨 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 篇9

一、填空题

1、在确定哪些新生儿需要做气管插管吸引时,“有活力”的定义是指哪三个特征?()()()

2、吸引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的规则是先吸()后吸()。

3、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是()比()。

4、胸外按压配合正压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动作”频率为()个。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每题2.5分)

1、新生儿复苏过程中,以下哪一项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A、给氧B、施行胸外按压C、正压人工呼吸D、给肾上腺素

2、以下哪一项是原发性呼吸暂停而不是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特征?

A、血压下降B、心率减慢仅对肾上腺素有反应C、喘息性呼吸仅用正压人工呼吸有效 D、对触觉刺激有反应

3、复苏过程中评估和决策主要基于哪三个体征?

A、呼吸,血压,肤色B、血压,肤色,心率C、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D、呼吸,血压,心率、4、刚出生,当你评估是否需要复苏时,你将问有关新生儿的哪4个问题?

A、单胎分娩?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B、足月妊娠?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肌张力好?C、低出生体重?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肤色红润?D、温暖?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母乳喂养?

7、一个轻度羊水污染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表现苍白和肌张力低,下一步你将如何做? A、刺激新生儿呼吸B、常压给氧C、新生儿气管内吸引D、开始正压人工呼吸

8、一个新生儿正在使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表明正压人工呼吸有效的体征有哪些? A、肤色和肌张力改善;自主呼吸;心率增快B、心率快速下降;有胸廓运动;可听及呼吸音C、有自主呼吸;口腔分泌物减少;肌张力减低D、有胸廓运动;胃区可听及声音,肤色改善

9、以下哪项是需要开始使用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

A、虽然吸21%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20次/分;呼吸暂停或喘息B、呼吸增快;肌张力低;5分钟时Apgar评分低C、尽管吸100%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00次/分;呼吸暂停或喘息D、肌张力低;新生儿表现呻吟、鼻翼扇动,胸廓凹陷;当使用常压空气氧(21%浓度的氧)仍紫绀

10、下列哪项是胸外按压指征的正确描述?

A、无论何时心率<60次/分B、在30秒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仍<60次/分C、尽管进行30秒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80次/分D、只要心率<100次/分

11、你已施行胸外按压和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30秒,但检测心率仍为40次/分,下一步措施你该做什么?

A、继续胸外按压30秒并重新检测心率B、插入脐静脉导管,给肾上腺素,并考虑气管插管C、改换正压人工呼吸的不同装置(如气流充气式气囊改换为自动充气式气囊)D、因无效停止胸外按压

12、以下哪一项是气管插管的指征?

A、“有活力的”新生儿伴随“豌豆汤样”粘稠的胎粪污染B、需要紧急给碳酸氢钠C、疑诊先天性腹股沟疝D、无效或延长的气囊面囊正压人工呼吸

13、肾上腺素使用指征?

A、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持续低于100次/分B、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然后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30秒后,心率仍然低于60次/分C、新生儿出生后心率为0 D、在30秒的正压人工呼吸和30秒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心率从40次/分上升至80次/分

14、心率<60次/分或持续紫绀或人工呼吸失败,考虑哪几种可能? A、气道畸形B、气胸、C、膈疝D、先天性心脏病

15、使用1:10000的肾上腺素经静脉和气管导管给药时的适宜剂量?

A、0.1-0.3ml/kg静脉或0.3-1ml/kg气管内 B、0.3-1ml/kg静脉或0.1-0.3ml/kg气管内 C、1-3ml/kg静脉或0.3-1ml/kg气管内

D、1-3ml/kg静脉或0.1-0.3ml/kg气管内

16、你认识到早产儿对高氧易受损伤并且在你的产房里须有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及空气-氧气混合器。在给早产儿复苏时、复苏后用此装备什么措施是适宜的?

A、用听诊器听到的心率与用脉搏血氧饱和仪显示的心率数值不同时,你就相信脉搏血氧饱和仪的读数 B、在出生后的2分钟,当你注意到血氧饱和度90%时,你要提高氧浓度 C、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之间 D、经常在开始通气时,用含21%氧浓度的空气复苏

17、以下哪项是施行胸外按压的潜在危险?

A、对全身器官提供过多的血流 B、肋骨骨折 C、胃肠道胀气D、脊柱的损伤

18、对一个初生的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的理想时间大约是在多少秒以内? A、20秒 B、30秒 C、40秒 D、60秒

19、在对一个足月、苍白的新生儿复苏过程中,你给肾上腺素后,又给0.9%生理盐水扩容,给药速度是多少?

A、肾上腺素:快速,尽可能快;0.9%生理盐水:大于5-10分钟 B、两药:均慢,大于5-10分钟 C、两药:均快,尽可能快; D、肾上腺素:慢,大于5-10分钟 ;0.9%生理盐水:快速,尽可能快

20、肾上腺素推荐的给药是通过静脉途径,但何时考虑肾上腺素从气管导管给药? A、当你想要肾上腺素达到高血液浓度时 B、当尚未建立脐静脉通路时 C、当你希望经静脉给1:10000肾上腺素更低剂量时D、当现场只有1:1000浓度的肾上腺素时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持续低于100次/分时要进行胸外按压。

2、在30秒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仍<60次/分时要使用肾上腺素。

3、如果新生儿经过复苏的最初步骤后,心率呼吸稳定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复苏后护理。

4、扩容时生理盐水要尽可能快的推入。

5、成功复苏的首要征象就是心率增快。

五、简答题(1、2每题6分;3题8分)

1.一新生儿经复苏的最初步骤后,评价心率70次/分,肤色发绀,无自主呼吸,经100%氧下复苏囊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如下:无自主呼吸,心率80次/分,肤色紫绀,A.该如何处理?

2、B.如果经你这一步骤(A答案)处理30秒后,再评价如下:无自主呼吸,心率70次/分,肤色紫绀,该如何处理?

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42例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分娩共新生儿6326例, 出生后Apgar评分, 0~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7分以上为正常。发生新生儿窒息304例, 占4.8%。其中轻度窒息262例, 占86.2%;重度窒息42例, 占13.8%。42例重度窒息患儿中男24例, 女18例。6例孕期32~36周, 为早产儿, 32例孕期37~42周, 4例孕期42周以上, 为过期产儿;孕母年龄在22~38岁;其中剖宫产术分娩者18例, 经阴道产钳助产者8例, 经阴道臀牵引术分娩者1例, 自然分娩者15例。42例中39例产前或产时有高危因素, 8例同时具有2项以上高危因素;胎粪污染羊水15例, 胎膜早破18例, 子痫前期6例、胎盘早剥4例、前置胎盘4例。

1.2 方法

在每次分娩前, 都要做好复苏准备。检查复苏的器械、物品和药品是否在良好备用状态, 出生时做好最初评估: 是否足月 羊水是否清 是否有呼吸或哭声肌张力是否好, 只要具备一条则进入初步复苏:保持婴儿体温, 摆好体位, 清理气道 (羊水污染无活力的新生儿, 吸痰管难以吸出气管内胎粪羊水, 可立即气管插管) 。擦干全身, 轻弹足底和抚摸背部给与适当刺激, 重新摆正体位, 30 s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 当呼吸低于100次/min、皮肤紫绀、呼吸不好, 则进入正压人工呼吸 (面罩或气管插管以40~60次/min的呼吸频率进行给氧) , 30 s后评价心率, 当心率低于60次/min, 则进行胸外按压配合正压人工呼吸 (每分钟30次正压人工呼吸和90次的胸外按) 以保证充足的心搏出量[1], 当经过有效的人工通气及胸按压30 s后, 心率仍然小于60次/min, 则应立即使用1:10000肾上腺素, 给药途径首选脐静脉推注, 脐静脉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0.1~0.3 ml/kg, 在脐静脉未建立之前可从气管插管内给予肾上腺素0.3~1 ml/kg。以上复苏措施正确但新生儿仍呈休克状态并有失血的依据, 应给予扩容剂, 首选生理盐水10 ml/kg。

应用正压人工呼吸或更多措施复苏的新生儿有再次恶化的可能, 应该在可以继续评价和监测的环境中照料这些新生儿。有必要需转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及时有效的抢救, 有41例患儿复苏成功, 占总人数的97.6%;另有1例因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吸入性肺炎继发感染, 抢救无效死亡。5~10 min Apgar评分见表1。

2.2 并发症

复苏后观察8例出现心动过缓, 13例肺内有中、粗湿啰音;42 例窒息儿全部做过脑 CT检查。并发痘包括脑水肿、出血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 主要症状均在12 h内出现15例有过度兴奋症状, 表现烦躁不安、尖叫、凝视。11例先兴后转入抑制状态。4例直接出现抑制。表现反应迟钝及嗜睡或昏迷。呕吐2 例, 腹胀4倒, 血便1例。

3 讨论

在缺氧情况下引起各器官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严重时呼吸循环衰竭。本组脑、胃肠道及代谢等本组复苏后1至4个系统受累者25例。由于缺氧缺血可引起心率过快或过缓、变异或停搏;肺内由于吸入羊水或胎粪发生肺气肿、肺不张、肺出血或继发细菌感染;因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减退造成急性肾功衰竭, 并易发生低钠血症;脑缺氧缺血可引起细胞膜的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脑水肿、出血、坏死、脑组织软化, 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胃肠道黏膜缺氧缺血发生坏死、出血以及各器官退行性变;肝脏可降低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力, 致使黄疸加深时间延长;能量消耗剧增及糖原减少易发生低血糖, 钙调节功能减弱易发生低血钙;由于血管收缩、凝血因子消耗易发生 DIC肺出血等。在治疗中要注意限制液量, 使用碳酸氢钠时要注意浓度和速度, 以免加重脑水肿或引起脑出血。

及早进行人工通气是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人工呼吸的指征:①1 min内Agpar 评分≤3分者;②心率<100次/min者。如果新生儿已有自主呼吸, 但心率<100次/min, 说明呼吸无效, 这时也应进行人工呼吸[1]。新生儿自主呼吸不能恢复, 时间越长, 缺氧越明显,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浓度则越高, 其刺激中枢神经, 引起急促吸气动作越强, 其可致上气道内的羊水、分泌物、胎粪等进入下气道内, 产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就越大[2]。主动人工通气, 可减少上气道内羊水、分泌物等吸入下气道的可能性。本组4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中, 诊为吸入性肺炎者仅2例。此2例皆因复苏时仅予清理气道和胸外按压, 没有进行人工通气, 未诱导出有效的自主呼吸, 请笔者会诊, 虽在新生儿出生5 min左右进入复苏现场,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气, 复苏成功, 但实际上已出现分泌物吸入和缺氧状态, 复苏后虽经新生儿科监护治疗, 其中1例仍因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吸入性肺炎继发感染, 于出生后7 d死亡。及早人工通气可早期改善新生儿缺氧状态, 诱发自主呼吸。本组除1 例人工通气约5次后仍无哭声, 但肤色由青紫转红, 改用气管插管, 气囊加压给氧, 并予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诱发自主呼吸出现哭声外, 其余均在数次通气后出现哭声。经有效的气道畅通和及时的人工呼吸, 短时间内都能出现响亮的新生儿哭声, 极少需要复苏药物的应用。4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 5 min Agpar 评分5分3 例, 6分的4例, 7分的6例, 7分以上的29例; 10 min Agpar评分, 均在7分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复苏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鸣.危重新生儿的现场复苏与抢救.小儿急救医学, 2001, 8 (2) :65.

上一篇:内部特征下一篇:骨髓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