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十篇

2024-07-08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1

1、开通运营前的安全保障

1.1 联调联试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准备的重要环节,为高速铁路顺利开通运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为使高速铁路整体系统均达到设计要求,在工程静态验收后,高速铁路采用综合检测列车和相关监测设备对高速铁路各个子系统的状态、性能、功能和系统间匹配进行综合测试、验证、调整、优化,即进行联调联试。

1.2 运行试验

在联调联试完成后进行运行试验。运行试验是为优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性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和应急救援方案,提供技术依据。通过试验,检验车站、线路、牵引供电、动车组、通信信号、客运服务设施、调度指挥以及行车组织方式;对各种非正常行车能力的检验尤为关键,特别故障发生后的指挥协调能力。

1.3 安全评估

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须对下列各项进行安全评估:设备质量、规章制度、员工素质、安全管理等,是否符合开通运营要求。安全评估由各专业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安全评估组担当。

2、规范配套技术规章等技术管理制度

目前,中国高铁技术规章以《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依据,包括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设备、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等技术管理规章以及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客(货)运及其他部门制定的各种专业规章,和现各铁路局制定的《××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以及各铁路局的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客(货)运及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专业规定。除应严格贯彻执行外,还应根据实际及时修订补充配套和完善。

3、充分采用先进技术,强化运营安全检测、监测及监控

针对高铁运行的安全风险,充分利用各种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加强设施和设备、列车运行、外部环境等的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掌握设备运行状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和处置措施,是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3.1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状态检测及监测技术

3.1.1 综合检测

高速铁路对线路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及其稳定性要求极高。为了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进行评估和指导养护维修,采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对轨道几何状态、加速度、轮轨力、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动态作用、供电参数、通信、应答器、轨道电路等进行同步、动态、等速检测,通过综合数据分析,对高速列车运行品质及基础设施状态变化规律作出评价。以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

3.1.2 基础设施专业检测系统

为满足线路限界、轨道状态、钢轨探伤、接触网等检测需要,应置轨道检查车、钢轨探伤车、限界检查车、接触网检查车、电务检查车等适合各专业检测的专用检测装备设备。

3.2 动车组运行状态监控系统

3.2.1 车载监控系统

主要监测动车组性能、功能及主要部件的运用状态,进行故障诊断,显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功能,实现动车组跟踪监控及故障报警。

3.2.2 远程监控系统

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地面中心实时掌握动车组故障情况及工作状态,为故障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动车组安全运营及高效检修提供技术保障。

3.2.3 地面监控系统

在高铁进出站、动车所进出库等咽喉地段安装地面监控系统,判断动车组运行是否正常。

3.3 防灾安全监控

我国高速铁路线路,按照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灾害特点等实际情况建立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对不可抗力的对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自然灾害(风、雨、雪、地震)及异物侵限事件等进行实时监测,要采用高科技手段,采取预警机制,采集汇总各类监测设备的监测信息,提供及时准确监测报警信息,并依据灾害严重程度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有效防止或减轻因灾害引发的损失,更要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切实保证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

4、加强养护维修

高速铁路的养护维修应落实和不断健全工务、电务、供电设备“三合一”管理体制和动车组计划预防修体系。

利用综合检测列车对固定设备进行定期检测。

动车组实行预防性维修体系,分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种,对重点设备如轮对进行定期探伤,确保动车组性能和运行安全。

5、

高速铁路的应急救援应依靠地方政府、部队、医疗、消防、工程、大型企业等单位,多部门联合起来,建立网络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6、加速培养符合高速铁路发展的技能人才

高速铁路不仅对基础设施及行车装备等硬件设施有严格要求,对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培养一大批掌握新技术,熟练新设备,具备新技能,适应高速铁路发展的技能人才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这对高速铁路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高速铁路技能人才的素质特征可概括为:职业道德、心里素质、专业技术、岗位技能四个方面。为此应以这四方面来设置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

6.1 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安全意识,牢固的标准意识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6.2 具备作业的注意力、反应力和稳定性等方面有更高水平。

6.3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6.4 在岗位技能上既要掌握熟练操作技能,更要善于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并在精通本专业工种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专业工种的一般操作技能,具备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7、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修建和投入运营的规模正在快速扩充,已成为高速铁路大国。但发展时间并不长,安全运营经验尚在不断地积累,而充分运用好各种检测、监测、监控技术,保障人为的良性作用。千方百计做好高铁安全风险防控是首要工作,要全力推进安全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增强科技、人才保障高铁运行安全的能力,保证高速铁路安全。

摘要:高速铁路是复杂的巨系统, 任何子系统和设施安全或防控不当, 将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而高铁安全从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都应针对威胁高铁运行安全的风险, 充分利用各种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 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及处置措施;同时应具备一支与其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 以增强科技保高铁安全运行的能力。

关键词: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联调联试,检测、监测、监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试行)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

魏玉光、陈兰华,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普及读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王峰,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探索与实践,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何华武,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 中国铁路, 2013 (3) :1-7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2

食品安全是指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会严重的影响着人体健康。食品安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食品的供给, 主要是指食物是否充足, 能否解决人们最基本的饮食问题;第二部分是指食物的营养和卫生安全是否达标, 人们摄入的营养物质是否能够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 食品卫生是否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安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而我国的食品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也日益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我国老百姓也把目光凝聚在了食品安全上, 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投入, 健全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国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我国国民食品安全意识的薄弱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国民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的食品安全理念, 对于食品安全的了解大多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对于平常生活中, 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都是没有深刻认识的, 在我国卫生组织的报告中, 由于误吃误食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人群在食品安全隐患中占绝大部分。所以国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制约着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健全发展。

2、食品生产加工存在漏洞

(1) 食品原料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来源在食品原料方面, 由于我国农产品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物质, 导致食品原料中残留大量的化学物质, 而这些含有化学物质的食品原料又直接进入食品加工厂, 这就导致了生产出来的食品本身就含有有害物质,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 食品加工问题

食品加工厂是食品的直接来源地, 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市场监管的疏漏, 部分食品加工厂没有有效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为了谋求私利而置人民的安全于不顾, 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程序, 对食品原料没有把控, 在加工过程中私自滥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卫生没有保障, 这就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食品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食品质量问题, 而这些问题食品直接流入市场进入消费群体,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3) 市场流通问题

食品在市场中流通之后,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 在流通中会出现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另一方面过期、变质、腐烂的食品经过简单加工就会再次流通到市场中, 这就导致市场上食品质量层次不一, 优劣兼备, 再加上人们自身对食品安全辨别能力的薄弱, 这就导致食品流通市场问题严重,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安全。

3、食品监管力度不严

食品监管不严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我国由于食品监管部门比较繁多, 这就导致了我国食品监管出现多部门监管, 重复监管, 无人监管的现象发生, 由于部门的繁多, 导致了监管效率的下降, 监管责任的不清晰,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部门之间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查找原因, 而是如何为自己推卸责任。这就为那些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企业、个体提供了可趁之机, 进而加大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

4、食品安全法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发展比较缓慢, 法律法规还在不断的健全完善中, 食品安全检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就导致了各地区食品安全准则的实施标准各不相同, 地区的检测差异又会导致各种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 例如我国各地的矿泉水检测标准和我国的自来水检测标准不一, 这就导致了矿泉水安全事件的频繁。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我们在进行食品挑选时, 不知道如何选择。

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体系途径

1、根治源泉, 监督生产

食品问题的根源是食品源头和食品加工。在食品源头方面, 建立完善的食品监督体系, 要对食品的原料进行根治。农业是粮食的根源, 而农药又是粮食的催生剂, 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业无公害药品生产的投入, 加大绿色农业的生产规模, 引导农民走向绿色发展道路, 这样才能从根源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另外, 食品的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食品的加工生产环节, 因此食品生产工厂要做好自律工作, 严格把控食品市场的各个环节, 注重食品卫生, 严把食品安全问题。

2、加强市场监管, 做好两手准备

市场监督管理对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我国食品制度的发展状况, 国家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健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制定一套标准的食品安全监察体系, 对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责任划分, 明确监管责任, 做到严格把关。要把我国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相结合, 做到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3、健全监督体系, 拓展监督渠道

加强食品安全, 就必须不断的增强国民的安全意思, 提高国民对食品安全的了解。一方面要加大食品安全的国民教育投入, 提高国民的认知程度、自我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要拓展市场监管途径, 拓展监管渠道, 要加大国民监督的力度, 做到政府、企业、国民三方监督相结合的全面监督法。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四、结束语

总之, 我国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 无论是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还是市场监管环节, 都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完善。不过, 值得庆幸的是, 伴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力度也不断的加大,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在日趋的完善, 希望我国食品安全体系能够尽早的健全完善, 让国民能够真正的放心饮食。

摘要:民以食为天,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食品是我们生存的基本保障,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比发达国家起步晚, 发展缓慢, 所以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在以后的发展中, 应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健全食品安全体系, 把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作为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中心工作。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出发, 提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保障体系,食品现状

参考文献

[1]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张晨博.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吴琼.苏州大学, 2010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3

关键词:调度指挥;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建议

高铁调度是日常高铁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日常运输组织及非正常应急处置等重要职责,是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鉴于高速铁路运营速度高、行车密度高、高科技应用程度高、安全要求高等特点,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

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铁路在意识形态上是以安全运输为主旋律。较多单位在具体安全管理形式上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这种安全管理方式,把铁路上的所有干部都融入到安全管理人员中去。做到了安全运输的全方位管理。这样虽然也能在安全工作中起到一定的短期效果,但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另一种弊端:就是其中不少管理人员未从事过铁路运输方面的工作,缺乏运输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使他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大受影响,造成铁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

二、目前铁路安全工作的法规及规章制度

本世纪铁路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后,随着铁路部门的多次改革调整和大量新建、改建的铁路设施陆续投入运营;一些原有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也不断地显露出来。尽管近几年一些铁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几经修改,也还是跟不上铁路的变化形势。甚至有些规章制度印刷好还没有完全发到每个职工的手上,就又要修改里面的条文。造成职工作业无所是从。

三、现今铁路安全技术设备状况

抓好铁路运输安全就是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首位。而优良的铁路基础设施和先进的铁路运输技术装备就是预防铁路事故,确保现代铁路运输安全不可或缺的“硬件”。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广泛采用保障铁路安全现代化信息技术产品,为我国铁路事故逐年大幅度的下降,保证运输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就上述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设备的稳定性不高,故障时有发生。

四、铁路运输安全的外部环境

现在铁路年年提速,可是铁路沿线周边一些单位和居民安全意识颇为淡薄,有的单位或个人图方便在铁路线上非法私自设置道口、铺挖人行便道,还有在铁路防护围墙开小门,破坏铁栏网,随意进入铁路,违章在铁路上行走和放养牲畜,不按规定穿越轨道。有的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安全盲目抢越铁路道口,屡屡造成路外伤亡事故。每年铁路路外伤亡事故人数仅次于道路交通事故。同时每年也给铁路运输造成不少损失。

五、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的思考

(一)深化铁路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

为改变我国现行铁路在安全监管上“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和安全管理迁就于运输生产经营的不合理现象,就应当理清行政执法和运输生产的关系,维护国家和群众利益,公平正义地解决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矛盾和纠纷。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改革

在铁路机构改革的设计中,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不能一拍脑袋,心血来潮就从眼前的局部利益搞出一个所谓的改革方案,可是当这种方案实施没多久就发现问题百出,又走回头路。在改革中要尽量避免运输安全管理中翻来覆去的不稳定因素。要建立科学高效和规范有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改革中必然会出现的运输安全危机措施。

六、根据现场职工违章违纪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1、加强现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用血的事故教例告诫每一位职工,事故的发生来自至违章作业,来自违反劳动纪律,要求职工做到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自觉严格地按照标准作业。同时使用必要的现场监控设备和加大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力度,以督促“两违”职工克服侥幸心理,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2、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理论和现场实作考试,及时了解职工业务理论水平和作业中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组织学习培训,特别是在新的规章制度颁布实施前就要抓紧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对于比较少遇到的非正常行车办法要定期组织有关职工进行学习,以确保在非正常情况出現时,职工能从容应对。

七、铁路要与地方部门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爱路护路活动

抓好铁路沿线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维护铁路外围的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设施的行为。铁路和道路相交应尽量设置成立体交叉,加强铁路行政执法,坚决撤除非法私建的道口和人行过道,对繁忙的铁路线两侧按规定设置栅栏进行全封闭,严禁行人或牲畜进入铁道,防止铁路机车车辆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和其他障碍物相撞的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八、结语

高铁调度是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现阶段,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高技术、高要求等特点对调度指挥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本文将在分析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调度集中指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强化管理措施,以此促进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军.单线重载线路能力计算利用与加强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韩雪松.重载运输战略装车域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4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2,相当于全国人口进行两次大迁移。作为物流运输关键节点之一的高速公路,在分流春运运输压力、保障春运安全畅通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1月8号实行春运管制以来,车流量一天比一天多,进出口合计最高峰达到将近6000俩车次。面对剧增的车流量,如何做好春运期间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工作,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一、严控重点车辆。客运车辆和危险品车辆是春运期间管理的重点。在高速入口,对大客车和危险品车要严格做到“逢车必查、逐车登记”,严格检查大客车的载客人数,并且登记在册,对于多载,超载的大客车一律劝退,不准上高速。客车超载往往是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春运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剧增,路况复杂,客车超员更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严格检查危险化学品车辆,切实把无证、假证,以及持有过期通行证的危化品车辆拒之路外。

二、严查违规车辆。对超宽、超高等明显违规危害交通安全的车辆不得上高速。岁末正值西兰花、菜花等蔬菜成熟收割的旺季。外省过来拉蔬菜的大货车为了能多运一些蔬菜,时常把蔬菜叠的很高,车辆超高时有发生。对超过限定车高以上的车辆,进行劝退,不得上高速,严格把好入口关,防范于未然。

三、做好联勤联动。积极做好上下级沟通,以及与监控中心,高速路政的联勤联动。遭遇春运期间的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与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汇报当前的情况。与监控中心要保持信息畅通,互通信息。如遇故意违规堵车等情况,及时与高速路政,高速交警联系,保障春运安全畅通。

春运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工作效率问题,更加考验着我们的管理运行能力。只有严格把好入口关,做好上下级沟通,积极地做好各部门的联勤联动,才能防范于未然,保障春运的安全畅通。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5

近些年来网络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生活之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和网络的帮助,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转和每一个人正常生活的继续都需要网络的帮助。网络可以说是现代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地位愈发显得更加重要,通过网络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阻碍。此外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催发了越来越多的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安全也就显得愈加重要。保障网络安全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因此人们应该对网络安全给予给及的重视,并努力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1什么是网络安全

所谓网络安全,其实简单来说是组成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网络的组成主要有硬件还有软件,同时还有网络之中保存的大量的信息资源。保护网络安全就是要保证网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正常运转,不受外界的危险因素的威胁和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破坏,确保网络数据不出现泄露、被删除等问题, 确保网络系统能够不出现问题,服务不出现问题。所以说要保证网络安全的难度比较大,并且因为网络的使用者众多,网络的开放性也为网络安全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网络安全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越来越成熟,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现代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影子存在,银行、学校、企业机关等各个部分都需要计算机帮助维持正常运转。但是实际上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之下。当前不少人对网络安全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其实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一直存在。 计算机和网络本身都存在有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的存在对人们的信息安全和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威胁。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之中如何保护网络安全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那么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就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实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设计到的范围比较大,计算机、数学、数理统计、通讯、密码等各个学科的知识都需要运用到。而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出现在各个方面。因此如何进行安全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主要组成是硬件和软件以及大量的网络数据。这些内容的安全就是要确保其不受外界危险因素和内在危险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一个都必须要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积极的重视。有统计表明, 当前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银行、证券等多个部门都出现了巨大的损失。这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3网络安全问题需要考虑的内容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其实有很多,但是保护网络安全需要我们考虑的内容主要有这些部分。首先,操作的不当可能会使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其次,天灾也可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再次,网络本身的缺陷可以能使得网络安全出现问题。最后,来自于网络的、黑客和病毒等的攻击也会导致出现网络安全问题。

3.1操作人员的问题

操作人员的不恰当操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比如说在上网的时候关闭防火墙、不开启杀毒软件等,都可能会导致计算机出现问题。此外操作人员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等问题。另外操作人员的也会以其他形式影响到网络安全问题。比如支付宝部分用户无法使用等问题,就是因为在施工的时候挖断了光缆使得支付宝部分服务无法实现。

3.2天灾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网络虽然是虚拟空间,但是实际上,网络和现实世界之间是存在有练习的。因此天灾等可能会对网络安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地震、洪水等都会对使得计算机瘫痪、服务器瘫痪等, 这些都会使得网络安全出现问题。

3.3网络本身构建

网络本身的构建也存在有安全漏洞,因此在实际生活之中不少网络问题都是因为网络本身构建的原因。当前TCP/IP协议虽然拥有足够的开放性,但是其开放性为安全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帮助。网络世界的开放性使得任何人都能够自由的使用互联网。攻击就是以TCP/IP协议的漏洞为基础开展的。此外当前网络的结构主要是星型、总线型和环型。因此人们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为了获得网络的快捷和便利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网络的安全性。

4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恶意侵害:由于黑客的入侵造成非法访问、分布式拒绝服务、非法链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网络协议缺陷等都会影响到网络的安全性。此外当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还急需提高。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后门是造成各种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5当前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

5.1造成的危害比较大

当前网络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造成的危害比较大。现代社会生活之中挽留过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网络将世界千千万万台联系在一起,共同为网络提供了海量的资源。此外各个服务器直接的联系也使得一旦某一台电脑或者某一个服务器出现了问题,其造成的影响范围肯定特别大。此外不少安全问题发生在银行、证券、政府关键部门等,这些网络安全事故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甚至还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5.2攻击方式灵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网络攻击的手段更加的灵活,方式也更加的匪夷所思。当今我国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少人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获取他人的身份信息和经济信息等,这样他们就能够侵入他人的计算机或者掌握获取更多的隐私信息。这样的安全事故调查起来难度也更大。

5.3软件问题比较严重

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基本都是因为软件问题引起的,很少有人会针对计算机的硬件实施破坏。因此不少人借助软件进行软件攻击。

6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性

网络安全性的提高需要我们考虑到网络安全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都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有专业的人才和有力的设备。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并努力解决的大问题。

6.1提高物理防护水平

近些年来,不少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其硬件受到了物理伤害而导致的。因此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我们首先就要提高物理防护水平。 比如计算机机房的温度、湿度、辐射等方面都需要仔细考虑。网络连接线路的安全性也要得到保证。这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网络安全性。

6.2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对网络的安全性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在操作计算机的时候,操作人员应该明确什么操作是可行的,什么操作是不可行的。在上网的时候要记得打开防火墙、开启杀毒软件,这样才能够为自己的网络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操作者应该对计算机设置密码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当前不少计算机可以让人随意使用和进入,这对计算机的安全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确保计算机不会因为外部侵入而出现问题。

6.3提高网络系统构建的科学性

网络本身的漏洞是影响网络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提高网络系统构建的科学性,将网络系统的漏洞保证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网络的每一个节点的构建都需要考虑到其各方面的安全性。 当前广播式的局域网技术使得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信息公开性影响到了网络的安全性。

6.4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数据恢复机制

网络信息的太过于开放使得其安全性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当前计算机的设定应该考虑到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数据恢复机制,努力做到确保威胁因素进入不了计算机,就算进入了计算机也能够保证数据不受到影响。

试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篇6

1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障体系

党务内网中存在大量涉及国家秘密信息, 内网的安全保障体系包含管理要求和技术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国家针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有明确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1.1 管理要求

根据国家保密局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中关于按照最高密级进行管理的要求, 将电子政务内网 (党务内网) 市级平台定为“机密”级, 县 (市、区) 网络定为“秘密”级, 并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规范》规定的相应密级防护要求进行安全保密建设和管理。所有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信息主体均应有相应的密级标识, 密级标识应与信息主体不可分离, 其自身不可篡改。对于以数字文件方式在线或离线存储的涉密信息, 应将存储、处理和管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存储备份及输入输出硬件系统进行密级标识。凡是存储了党委系统涉密信息的硬盘、光盘或磁带等离线存储介质必须按照《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统一的标识和管理。

1.2 安全技术体系

构建安全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单一安全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安全需要。安全系统不允许有“短板”存在, 党务内网构建了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五个层次的全方位党务内网的安全技术体系。

2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系统安全的最基本要求, 主要从设备放置安全、通信线路安全、环境安全、出入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考虑:

党务内网的核心设备全部放在符合国家标准GB50174-1993标准的专用机房中。机房实行24小时监控并使用屏蔽机柜。通信线路采用移动公司的专用传输线路, 设备和线路独立于其它网络, 并对传输线路进行链路加密和线路屏蔽。通过物理分隔明确区域划分, 为防护设备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对安全区域按照保护级别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结合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 强化出入控制措施。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综合保障党务内网相关设备的物理安全, 避免出现系统运行安全事件和泄密事件。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主要通过高性能防火墙、入侵防御、入侵检测、防病毒网关、密码机等安全保密设备核心交换机连接, 即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1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之一,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使用, 是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而安全访问控制的前提是必须合理的建立安全域, 根据不同的安全访问控制需求建立不同的安全域。

党务内网按照信息资源的涉密等级、同时参照基础架构的功能和角色划分为4个安全域, 分别为:市级网络中心、市委办公室局域网、市直单位用户终端、县级网络中心。

市级网络中心分为应用与安全服务支撑区、公共应用服务器区、运维管理区三个安全区, 通过一台多端口防火墙实现安全区的边界防护。市委办公室局域网是市委机关的核心区域之一, 网络边界配置防火墙。全市市直单位, 通过防火墙、密码机和运营商城域网连接到市委涉密安全域, 网络边界配置防火墙。县级网络中心涉密网络区域配置防火墙1台, 负责县 (市、区) 委用户终端的安全防护和网络接入。

3.2 边界完整性检查

市级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边界完整性检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应用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对非法外来接入进行检查和阻断;二是通过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对非法外联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综合运行防火墙技术、交换机或路由器的ACL和802.1x协议、隔离网闸等安全访问控制手段, 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检查, 拒绝一切未授权自私非法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的用户终端。桌面终端安全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用户私自非法接入政务内网以外的其它网络。利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在线策略和离线安全策略, 详细分配用户的访问权限和授权访问资源, 禁止多网卡和非法路由、红外接口、蓝牙、1394接口、USB接口等可能产生外联行为连接方式, 并对非法外联时产生的非法路由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 要能够记录非法外联用户、时间等, 以备审查。

3.3 安全审计

审计系统能够真实地记录用户的操作或系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触发自身日志功能而产生的事件数据;当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越权操作时, 能及时告警或同时阻断;通过系统提供的审计记录能迅速地查找出违规者的真实身份。审计系统所记录的所有日志信息, 均应储存在自身存储系统中, 以备能够根据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或生成审计报表。审计记录不得轻易删除或修改, 审计系统自身必须具备用户权限控制机制。

党务内网的网络审计系统采用网络旁路侦听的方式对网络数据流进行采集、分析和识别, 并对应用层协议进行完整还原, 根据制定的安全审计策略进行审计响应。网络旁路监听不改变用户的网络结构, 不影响用户的网络性能和应用业务, 能根据用户或服务进行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便于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异常流量。

3.4 入侵防范

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是对网络入侵行为的检测和控制。它通过监视计算机网络数据报文, 并对这些报文进行协议分析和模式匹配, 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一旦发现攻击能够发出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阻断、跟踪和反击等。目前最新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还引入全面流量监测发现异常, 结合地理信息显示入侵事件的定位状况, 应用入侵和漏洞之间具有对应的关联关系, 给出入侵威胁和资产脆弱性之间的关联风险分析结果, 从而有效地管理安全事件并进行及时处理和响应。

3.5 恶意代码防范

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要求, 病毒网关应具备查杀当时流行的病毒和木马的能力, 其病毒库应能够在线或离线及时更新, 更新周期不应超过一周, 遇紧急情况或国际、国内重大病毒事件时, 能够及时更新。网络边界恶意代码的防范主要是采用边界防病毒网关过滤技术, 主要有入侵防御、防病毒网关、一体化安全网关技术等, 通过防病毒网关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安全代码检查, 将可疑恶意代码进行隔离、查杀和过滤。

3.6 网络设备防护

各种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审计等都必须具备管理员身份鉴别机制, 可以采用帐号、静态口令、动态口令、KEY、数字证书等方式或两种以上组合方式进行身份鉴别。网络设备应限制远程登陆管理IP地址范围或禁止远程管理, 必要时只允许少数或管理域的IP主机方可以管理权限通过网络登陆设备配置和维护操作, 通过网络远程配置管理必须采用加密方式 (如:SSH或HTTPS) 建立连接, 以防连接会话被窃听或篡改。所有操作必须有审计员帐号监督审计, 审计管理员可随时查看系统管理员对网络设备所做的操作。

4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包括:系统配置安全 (包括操作系统安全) 、主机防病毒、非法外联监控、安全审计、主机与介质管理 (补丁分发、终端安全管理、介质管理等) , 其中主机防病毒、非法外联监控、安全审计、主机与介质管理 (补丁分发、终端安全管理、介质管理等) 要求与省级网络中心部署的相应系统对接。

通过采用正版安全系统, 系统加固, 定期安全评估发现漏洞, 及时安装漏洞补丁,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等保证操作系统安全。通过桌面安全管理系统 (补丁分发、终端检查、接口管理、非法外联接入管理) 、信息安全综合强审计系统 (系统账号管理、操作系统使用权限管理) 来实现, 禁止用户用公用账户登录系统。在网络的应用与安全支撑服务区配置一部网络杀病毒软件服务器, 负责所有接入网络的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的病毒查杀管理和病毒库更新。在网络的安全支撑区部署一套违规外联监控系统。在所有接入网络的终端上配置违规外联监控系统客户端。及时发现并阻断违规外联行为, 并向网络管理人员发出报警。加强主机及移动介质的管理、硬件资产管理 (登记计算机硬件配置, 防止私开机箱)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涉密存储介质登记注册, 规范使用) 、便携式计算机管理等。

5 应用安全

建立与省级网络中心体系一致的二级安全应用支撑平台, 与省内网管理中心完成对接。包括市级证书认证和查询验证系统, 同时接入市级身份认证节点和省级证书认证和查询验证系统, 为市级网络平台提供证书服务;市级可信时间服务系统, 与省级保持一致;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系统、单点登录系统及信息保护和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应用的安全保障, 与省内网管理中心的系统完成对接。

5.1 电子身份认证基础设施

党务内网市级网络中心的应用和安全支撑服务区建设数字证书注册审批分中心 (RA, Registration Authority) 。市委RA系统对证书发放、管理, 负责本市及所辖县、区委的证书申请者的信息录入、审核以及证书发放等工作;同时, 对发放的证书完成相应的管理功能。发放的数字证书存放于USB-KEY中。依托省内网中心的应用和安全支撑服务区建设数字证书注册审批分中心, 并保证和其对接。

5.2 可信时间服务系统

在市级网络平台的应用与安全支撑服务区部署1套可信时间服务系统, 防止用户对自己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否认, 在应用系统设计过程中结合PKI/CA系统实现。

5.3 统一用户管理

通过体系一致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对系统内所需要的用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对不同安全域的用户信息进行同步, 保障用户身份的安全和一致性。按照省委办公厅统一规划建设。

5.4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通过体系一致的身份认证系统, 实现省电子政务内网 (党务内网) 用户的身份鉴别。用户访问受保护的业务系统时, 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进行用户身份鉴别。建设单点登录系统, 实现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功能, 根据用户的身份及访问权限, 对用户访问网络、应用、资源的行为进行识别和控制。

6 数据安全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 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两个方面内容。

6.1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数据安全的基本要点之一。主要包括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 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要求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使用数字签名或散列函数对密文进行保护。接收方在收到数据的同时也收到该数据的数字签名, 接收方依据数据签名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6.2 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是数据在受损后恢复最快的数据安全措施, 要求将系统重要数据利用光盘库、磁带机、磁带库或其它存储设备, 复制数据的副本, 并且将备份介质异地存放;数据备份方式可以选择海量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分备份, 在首次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时, 必须选择海量备份方式, 要求每天对数据进行一次增量备份, 每周对数据进行一次差备份。重要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系统包括硬件部分, 要采冗余结构, 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必要时使用存储区域网 (SAN) 模式进行异地存储备份。

7 小结

信息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安全保障体系。为保证电子政务内网 (党务内网) 的安全、高效运行, 除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 还必须有稳定合理、分工明晰的安全运行维护组织。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情况, 建立或指定专门机构, 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 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 负责运行维护工作, 执行安全运行维护职能, 保证电子政务内网 (党务内网) 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参考文献

[1]戴黍, 刘劲宇著.电子政务管理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11) .

[2]李湘江.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J].现代图书馆技术, 2002 (02) .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引言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定义是在广播电视、网络数据的传输过程中, 保障传输系统、传输设备的安全, 保证电视播出内容的统一性、信号的连续性, 在播出后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等, 确保用户接受较高质量的电视广播节目。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是广播电视部门工作的核心任务。近年来, 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自由化发展, 各类安全播出事故层出不穷, 不仅影响电视广播节目的正常播出, 还对受众的社会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反映出我国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在设备、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 构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体系对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 安全播出体系的新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逐渐进行由传统型向智能型的过渡。广播电视工作呈现了新的特点。

1.1 自动化趋势加强。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自动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盘播控系统普及, 频道频率增多, 节目丰富多样。二是发射系统智能化, 现阶段多数信号发射设备都采用双激励器, 对整机进行分布控制, 这些高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能够及时获取故障信号、判断故障类别, 不仅提高了安全保障工作的工作效率, 还保证了节目播出的流畅性与连续性。

1.2 监控体系逐渐完善。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播出技术的发展, 广播电视播出的监控体系也由人工手动监控变为智能监控。智能监控相对于传统监控来说, 可以保证24小时的监控时长、监控范围广泛、监控质量较高。

1.3 信号破坏、干扰更为频繁。

科技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广播电视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另一方面, 也为不法组织提供了干扰信号、篡改节目内容的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也损害了电视台的社会形象。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号调配使用不合理

光纤信号、卫星信号、播控信号是当前有线电视前端所使用的信号来源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非法信号进入机房, 最难通过的途径就是光纤, 最容易的途径是通过播控信号侵入, 但目前有线电视前端所使用的信号源中, 光纤信号使用的比例还不高, 所以对于非法信号的抵抗能力也稍显不足。

2.2 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对于非法信号的侵入和破坏, 一些基础设施不太好的转播单位, 也只能采取关闭设备电源的措施, 这样就造成自己十分被动, 人力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微不足道。所以, 设备的更新换代尤为重要, 这样才能提高对于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效果。

2.3 安全播出保障资金投入比例低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基础。设备维修、更换, 技术升级、以及人员培训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单位的资金分配不均, 大多数资金投入在节目制作、版权引进方面。资金投入的不到位, 影响了安全播出体系的建设。

3 保障安全播出的具体措施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设备安全。二是人为管理安全。

3.1 提高应用技术, 保证设备系统安全

电源安全是广播电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 这就要求广电单位加强对用电安全的监督。保证全天候不间断供电。现阶段多数电视台的供电系统是单回路, 外线供电出现故障则引起内线短路、断电等。为了避免电源不稳问题, 电视台可以采用供电双回路或配备发电器等, 保证电视台内部的供电安全。除了保证电源的稳定外, 还要加强用电安全检查, 如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线路、加强对配电设施的维修保养、安装分路保护, 在规范用电的前提下加强安全用电教育等。

在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之上, 还要加强节目信号源安全的监督。对于电视台自办节目, 要严格按照广电总局颁布的标准进行采编、审核, 并在节目播出后做好备份工作;对于转播的节目要保证转播信号的可信度, 并在转播过程中, 全程备份信号源, 为节目切换做好准备。对于直播类节目, 要协调其与自动播出节目之间的时间差, 合理安排播出时间, 保证节目播出不间断。

除此之外, 还要保证工作设备的安全。合理安排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 尽量避免其与节目播出时间的冲突。广播电视播出设备属于精密型仪器, 各类零件、功能较为繁杂, 对外界环境, 如湿度、温度都有较高要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使用流程、合理规范使用, 减少人为故障出现频率。同时还要及时进行机器的日常保养, 如定期对散热风扇进行除尘除油清理, 对关键部位的风扇进行备份, 如在电源器、硬盘播出、切换器等重点部位安装备份风扇, 尽量消除可避免的故障隐患。

3.2 优化人为管理, 加强安全保障

管理安全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具有决定性影响。在人为管理方面, 要做好几下几点:一是加强对机房的安保力度。机房是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核心地带, 机房安全对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保证机房安全首先要做到严格控制进出人员, 实行无关人员禁入制, 并加强防盗监控, 完善消防器材的建设等。二是完善管理程序, 确保工作人员按程序办事。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按时到岗, 按程序规定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对于专岗值班员, 需要其保证对各频道的监控, 保证节目的优质性与流畅性。三是制定应急安全措施。对于某些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要制定应急安全措施, 并保证工作人员熟悉应急制度流程, 确保其在特殊情况下能按标准执行规定, 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如制定雷雨天气应急预案, 高温工作预案等。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依靠技防, 保证设备安全、用电安全等还要加强人防, 建立优质的管理体系。由此来看,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的综合性工作。就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发展水平来看, 构建安全播出体系在广播电视单位自身建设的基础之上, 还要社会各方协调保障, 如建立治安联防体制等。将安全播出体系扩展到社会各界, 从而真正实现广播电视的播出安全。

参考文献

[1]齐月玲.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 2006 (10) .

[2]张宏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标准规范体系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 2013 (05) .

试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篇8

有人形容说,“食品安全问题严峻得像一场战争”。政府花大力气整合有关的监管资源,组建了新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们可以把这一行动比作完成了主力作战人员的配备以及正面防御工事的构筑。

然而,作为一套完备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而言,仅仅依靠食药局这一个部门,或说仅仅依靠监督管理这一道防线,显然是不够的。

一、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应该而且必须是主体多元化的结构。完善社会监督,强化行业企业自律,形成政府监管、消费者维权、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合作机制是当今食品安全形式的必然要求。

1.正确的引导和适度的支持,将使民间消费者协会组织成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在发达国家中,有许多专由消费者自发成立、自愿加入、自我管理的互助维权组织。这类消费者组织通常设有公众利益、追究企业责任等专门的委员会或咨询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帮助;通过收集相关消费信息情报、开展消费生活调查研究、对侵权后的消费者予以维权支持和诉讼救济等,维护消费者权益。

有这样一个自发的组织,可以改变消费者各自为战的情况,形成维权的巨大合力;并且有关信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筛选和综合,从而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更深入的揭露;同时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有一个更好的接入口。

近期,在我国一些地区的食品安全维权活动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民间消费者协会组织的身影。但其普遍面临管理不规范、缺乏政策引导与支持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2.首先,完善行业协会制度,然后政府部门把“管不了管不好”的技术性职能剥离出来,交由行业协会承担,是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的职能改革。

标准的制修订及行业准入的资质、资格审核等技术性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更是产业振兴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监管部门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放在这样一些技术性工作上的。这样,出现下面这样一种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广东某地一官员因食品监管问题被问责时,他说:“打个比喻,同管理交通一样,我们是负责发驾驶执照的,可这个问题明明是酒驾一类的违法犯罪问题。考试合格了,我们发驾照,可他酒驾了,这真的不归我们管。”这就好像我们需要士兵拒敌于防线之外时,他们却说,“我们只是测绘地图的。”

而与此同时,这些工作更是改头换面,作为监管人员手中足以让任何一个企业就范的权力的性质出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比如,某些企业特地制订了技术指标低得离谱的企业标准。当这些标准经过监管部门备案后,就可以成为劣质产品的保护伞。在大众媒体较为关注的吉林通化地区用三精水冒充葡萄酒现象泛滥,及国家大力查处的含乳饮料质量低劣的事件中,我们就发现大多数违法厂家的产品标签上都标注的是这类“怪异”的企业标准。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发现,这些技术性工作发展的大趋势是把它们逐渐从政府的职能中剥离出来,而交由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部门仅对行业协会的工作进行监管。

在专业人才、技术前瞻能力、行业形势的掌握等各个方面与监管机构相比,行业协会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其公正的第三方地位,也使得公权力与经济主体的私权利得到合理的制衡;其代表行业内全体企业利益的性质,也使其可以成为企业在各个方面相互平衡、协商的平台。总之,这些特点使其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技术性工作科学性、时效性、权威性的要求。

当然,这些都是在行业协会制度充分完善,改变目前“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的体制后才能实现的。

3.重视公共传媒的监督。

在发达国家,企业违法违规的风险,不仅来自政府的处分和法律制裁,也来自媒体和社会监督的强大压力。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如果仅仅使用行政处罚,打不到违法者的痛处,而普遍使用刑事处罚又有些过重。此时,公共传媒的及时跟进报道对违法者来说是最害怕的,因此也是最为有效和合理的制裁措施。

而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却往往以“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秩序”为由,对当地企业出现的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遮遮掩掩,不报道、少报道。投鼠忌器,把这一震慑违法行为的有效武器拆掉枪栓放在库房里,是很不科学的。当违法行为越来越严重,违法企业越来越多时,真正的摧毁性的影响正在等着他们。“苏丹红鸭蛋”、“吊白块粉丝”事件不就是例子吗?

二、借鉴酒驾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做到行政手段与刑事手段的无缝衔接,是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

曾经的酒驾乱象止于“酒驾入刑”。在检查密度大大增加的情况下,醉驾入刑后7个月,全国共查处酒驾20万起,较之前下降四成多的报道,让那些甚嚣尘上的反对声音现在看来是那么无力。

酒驾和食品安全犯罪存在很多类似的地方。因此酒驾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是很值得食品安全工作借鉴的。

酒驾入刑良好社会效果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在强化了法律的惩罚功能的同时,发挥了其应有的警示功能和教育功能。与之前的相关法律规定比较,老百姓所说的“酒驾入刑”,本质上的改变是:“结果犯”改为“行为犯”,当发现醉酒驾驶的行为出现时,即使没有形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害结果,也直接适用刑事处罚而不再是仅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处置。这一改变可以警醒和教育那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而正是这一改变才使酒驾乱象得到了根本的扭转。

很多人建议对食品安全犯罪使用重典。确实,在目前的形势下,对类似故意添加某些性质恶劣的违禁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只在出现危害结果时才使用刑事手段,很难有效地震慑不法分子,更不用说发挥警示和教育功能了。

之二,酒驾与醉驾的区分十分明确,易于理解和掌握;醉驾案件一律立案处理的规定,避免了在这一问题上的随意性;醉驾由于同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而相关的司法解释使二者的衔接较为规范和科学。

其三,虽然对酒驾和醉驾的查处,分别属于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适用机关分别是公安行政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但查证阶段的执行主体都是交通警察。而与此相对照,在以前的食品安全执法工作中,一定情形的违法行为才由监管机构移交给公安部门,很容易出现移交不及时、信息脱节甚至互相之间推脱责任的现象。

三、暗访制度加以规范和完善后,将是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重型武器。

暗访古已有之,并与监督管理相互配合,成为打击违法行为的重要方式。古人非常精辟地用四个字总结为“明查暗访”。在当今,便衣警察和“线人”也是刑侦队伍中必不可少而且极具威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揭露那些见不得光的违法行为,调查取证难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暗访恰恰是调查取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暗访不仅可以搜集到其它调查手段无法获取的第一手证据,它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同时,暗访沉重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大大增加了其实施违法行为的难度。后一点是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的,这是因为,食品安全工作同样是一场心理战,我们应该让违法者感觉所接触的每一个人包括供应商、员工、客户都有可能是暗访人员或者线人。

但是目前,由于缺少规范暗访制度的相关法律,暗访并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不太正常的苗头。

暗访人员或线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用暗访方式谋取私利的现象确实存在,用假暗访真炒作的方式制造轰动效应也屡见不鲜,同时利用这些问题向暗访证据“泼脏水”已成为很多违法人员的惯用伎俩;

暗访的主体较为混乱,政府监管部门有没有权利实施暗访;是否具有招募线人的资格;对于媒体的暗访应有什么样的限制(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陷入从未有过的窘境,原因就在于他们毫无节制的暗访行为超出了人们的容忍限度)和保护等,都期待明确的规定;

由于地区保护主义、官官相护等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同辖区、同层级暗访流于形式,白白耗费资源;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期待解决,但如果想迅速扭转食品安全问题的乱象,暗访是我们必须加以有效利用的重型武器。规范暗访制度,并融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全局之中,是急需解决,并值得进行全盘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

在完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监督管理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是互相补充不可或缺的两道防线。它们一个在事前发挥将危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的作用,一个在危害已经出现苗头时,起到通过及时的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功能。

预警体系包括全面的风险监测、及时的信息交流、准确的风险评估、周密的防范预案、充足的应急能力储备,通过自身的信息触角,发现处于“未然态”的各种危机因素,有效甄别,科学判断,达到化解危机、避免危害扩大化的功能。毫无疑问,没有预警功能的安全保障体系是脆弱的。

而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及其同监督管理体系的衔接都还不尽完善。各地监管部门的工作,只限于本地区,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基本的情报交流,更缺乏统一的信息调度指挥。而信息的脱节,直接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和危害的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有价值的线索都封存在没完没了的信息报送的百分数里面,更有一些地方一罚了之,浪费了来之不易的重要线索。在阜阳奶粉事件中,一执法单位也曾发现一批奶粉质量严重不合格,但这一重要线索却在仅仅罚款六千元后不了了之,最终丧失了一次最好的消除危害的机会,造成了事态的恶化。

因此建立一整套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协调指挥、应急处理的食品安全预警体制是完全必要的。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能设立方面,强化信息服务,做好安全预警工作,应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剥离了一些职能之后,监管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管理和安全预警这些工作上来,是食品安全形势的要求,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五、安全与质量并举,努力提高我国食品工业总体水平。

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正处在一个瓶颈期,甚至可以说是天花板期。当我们的企业发现消费者口袋里有了更多的钱,想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时,他们也发现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早已经占据了那个较高的消费平台,我们的产品从经验、从市场认可度、从品质上都遇到了外国垄断企业的全面压制。

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保护下,才可能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秩序,而只有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追求高质量、高品质才是可能的。可以说,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只保卫了消费者利益,实际上也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反过来说,不提高我国食品企业的总体质量水平,处在低水平低档次恶性竞争之中的企业越来越多,就一定会使竞争手段越来越不理性,这也正是目前食品安全违法事件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战胜了洪灾。相同的,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等方法,鼓励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和质量保证能力,提升质量水平和竞争实力,就是战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疏导之法。

六、同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紧密结合,让违法者背负更高的违法成本。

据报道,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牵头下,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已经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

这将对食品监管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利用信用体系的威力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同时又为构筑国家信用体系做出重要的贡献,是新组建的食品监管部门必须深思熟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9

本标准规定了XXXXXX发电公司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发电公司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3 定义和术语 3.1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为了实现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而建立的三级管理组织网络。3.2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为了实现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监督生产秩序正常进行,而建立的专门安全管理机构。4 安全生产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静态、动态过程的管理力度,完善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由被动控制转变为主动预防,由管结果变为管因素、管过程,形成集约管理的机制。

4.2 根据公司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能,为避免发生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促进相互协调,共同保证安全生产正常秩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产任务,依据职责与分工不同,明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及相应功能和职责。

4.3 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为了实现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公司从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公司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组织。4.4 根据两个体系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相互独立、相互统一、相互作用和相互支持的特点,为保证两个体系的正常运转,根据两个体系的职能和所管辖的范围,明确相应的职责。4.5 为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保障与监督作用,使公司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在控和可控,明确了两个体系的工作到位标准。5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监督体系的构成

5.1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包含决策指挥、执行运作、规章标准、安全技术、设备管理五个保证系统。主要由办公室、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发电部、设备维护部、输煤运行部、计划经营部组成。

5.2 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主要由安全监察部、政治工作部组成。6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管理职责 6.1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职责

6.1.1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定,巩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

6.1.2 根据公司及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制订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6.1.3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质量、速度、经营的关系;正确组织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制定、安全目标控制、安全目标考核);建立以总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思想、组织、责任、工作到位;实施严格的经济责任考核,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6.1.4 建立有效的班组安全管理机制,实施标准化作业,开展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6.1.5 健全规章标准,实施法制化管理,重点在“健全”和“执行”上;加大反习惯性违章查处力度,解决有章不循的问题;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6.1.6 加强技术监督与技术管理,巩固安全管理基础,确保设备健康运行;加大科技进步力度,努力实现安全技术现代化;加强安全信息工作,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提高安全信息效应。6.1.7 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大修和小修工作,保证资源(人力、材料)到位,避免发生准备不充分而延误工期或漏项等现象。

6.1.7 制订并组织落实“反措”计划,实施有效的缺陷管理、设备评级和检修质量评定标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提高运行在线监控能力,适应电网需要;加强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提高对设备隐患的预见性。6.2 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职责

6.2.1 认真监督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规定以及本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牢固树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思想。

6.2.2 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对作业人员行为、设备系统安全技术状况、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对“反措”、“安措”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2.3 协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标准、标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督、纠正机制。

6.2.4 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党、团、工会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网的在线监督作用,对执行“两票三制”等各项安全生产规章标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

6.2.5 定期组织全公司安全活动,促进公司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思想,提高“四不伤害”和“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意识,推动公司安全文化建设。6.2.6 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保证安全信息传输与反馈的及时性,达到对贯彻上级安全工作要求、班组安全活动内容等远程监督与检查的目的。

6.2.7 定期参加公司每月一次的安全分析会和安委会活动,汇报执行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不安全环节的改进建议;不定期地参加生产部门、班组安全活动,听取和采纳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

6.2.8 在设备大、小修和抢修过程中,经常深入检修现场,监督、检查劳动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安全工器具使用情况、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和作业环境,以及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环节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必要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或下达安全检

查通知书,并负责整改过程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6.2.9 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或参加人身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人为责任一类障碍及以上设备事故等不安全情况的调查分析工作,对有关责任单位、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应对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7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各部门的安全职责 7.1 生产技术部安全职责

7.1.1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标准,对全公司安全生产、设备检修、更新改造、运行管理及节能工作负责。7.1.2 对全公司的检修及运行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安全、经济发供电。

7.1.3 做好检修、运行技术管理工作及防暑、防冻工作。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检修、运行情况,协助部解决检修、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7.1.4 负责组织反事故技术措施的制定,审核全公司有关检修、运行方面的规章标准。参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设计、调试、投运工作,并对其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7.1.5 审核重要备品配件加工图,负责编制电气热力设备的保护定值。对设备的改进和新设备的选型方案负责,当情况有变化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修改,否则,造成经济损失应负有直接责任。

7.1.6 加强技术监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设备损坏、腐蚀、绝缘老化、油质劣化、电气和热力保护失灵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发生。

7.1.7 发生事故后,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事故调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制定反事故的技术措施。

7.1.8 对检修、运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由于检修质量、运行管理不善等问题而导致发生事故,应负有直接责任。7.2 计划经营部安全职责

7.2.1 对全公司备品配件质量、设备材料、库房的安全全面负责。7.2.2 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备品配件、工器具等,按计划及时组织供应,并对采购 货源、物品质量负责。对因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或因保管维护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生产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7.2.3 对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急需物品,要千方百计地保证供应。

7.2.4 对仓库的安全、防盗、防火工作进行定期检查,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7.3 财务部安全职责

7.3.1 对全公司财务安全全面负责。

7.3.2 对安全用具、安全技术措施、劳动保护用品、工业卫生防护用品等费用,按规定保证其资金的落实。

7.3.3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费用列入财务计划,及时提供。7.3.4 监督上述费用,确保专款专用,合理使用。

7.3.5 支持安全生产工作,面向生产,要把财务工作与安全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一切为安 全生产服务。7.4 办公室安全职责

7.4.1 将上级领导下达的各类安全生产文件及时转交领导批阅,并按批示意见迅速交有关领导和部门贯彻执行。

7.4.2 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安全生产情况,面向生产,一切为安全生产服务。7.4.3 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安全生产的意见、建议,如实迅速地报告总经理或主管领导,及时研究解决。

7.4.4 参加厂部召开的安全生产例会,认真做好记录,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

7.4.5 按国家有关规定,正确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和保健用品。

7.4.6 审定各部门人员定额,并合理调配生产人员,经调查验证,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人员要及时调离生产岗位,否则,对因此而发生的人身事故负有安全责任。7.4.7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检查劳动纪律,促进安全生产。

7.4.8组织工人的入厂教育,签订用工合同,做好劳动用工管理工作。7.4.9参加人身事故的调查分析活动,对工伤人员按有关规定做好合理调配。7.5 计划经营部安全职责

7.5.1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安全生产。7.5.2 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情况,面向生产,一切为安全生产服务。7.5.3 经常反馈企业管理信息,给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不断改进企业管理方法,促进企业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7.5.4 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开展企业管理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7.5.5 汇总企业管理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实施,促进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7.5.6 在开展企业达标活动中,积极组织推动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把达标工作与安全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7.6 发电部安全职责

7.6.1 对公司安排的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7.6.2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并根据本企业的安全目标计划,组织制订本部实现企业安全目标计划的具体措施,按部门控制轻伤和障碍,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的安全目标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确保部级安全目标的实现。7.6.3 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掌握设备的运行、备用方式、消防器材的管理及使用情况,经常督促定期试验、巡回检查等工作应按时进行,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7.6.4 对新进厂人员进行两级安全教育,组织安排本单位职工定期进行《安规》、《运规》的学习和考试,对未进行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安排上岗,由此而引起的人身或设备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7.6.5 每月定期召开部安全分析会,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班组的安全日活动,抽查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并作出指示。

7.6.6 组织领导本单位的定期安全大检查活动,严肃查处违章违纪行为。

7.6.7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当班运行人员处理事故。同时应按“四不放过” 的原则,组织当班运行人员参加事故调查分析会,制定反事故对策,对事故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公司审核。

7.6.8 组织有关人员编制部门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措施计划,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实施。7.6.9 教育全体职工,认真填写各种原始运行记录、报表,对原始资料的正确性负责。对本部事故统计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7.6.10 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劳务工,合同工应事先进行体检合格后方可签订用工合同,并经过公证,同时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学习有关的安全作业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工作。

7.7 设备维护部安全职责

7.7.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并根据本企业的安全目标计划,组织制订本部门实现企业安全目标计划的具体措施,按部门控制轻伤和障碍,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的安全目标,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确保部安全目标的实现。7.7.2 组织实施公司下达的“两措”计划,并按时组织编制本部门的“两措”计划,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7.7.3 对重要检修(施工、操作)项目,参加或组织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措施的正确性、完整性承担相应的责任。

7.7.4 每月定期召开部安全分析会,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班组的安全日活动,抽查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并作出批示。

7.7.5 领导本部门的定期安全大检查活动,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指导安全生产,严肃查处违章违纪行为。

7.7.6 负责组织本部门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定期考试及新入厂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协调所属各班组、各专业之间的安全协作配合关系,负责做好所使用临时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7.7.7 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劳务工、合同工应事先进行体检合格后,方可签订用工合同,并经过公证,同时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学习有关安全作业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 参加工作。

7.7.7 按照《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规定,参加或主持有关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对本部门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7.8 输煤运行部安全职责

7.8.1 对所管辖设备、器材的安全全面负责。

7.8.2 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职尽责,为安全生产服务。

7.8.3 负责组织燃料的正常供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煤场有足够的备用燃煤。7.8.4 加强煤质管理,做到煤质稳定,防止煤中混入三大块和矸石。对由于煤质低劣而导致发生事故或三大块损坏设备的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7.8.5 负责组织安排雇佣汽车司机的安全教育,教育汽车司机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关于汽车运煤安全作业规定》及《煤场安全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8 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各部门的安全职责 8.1 安全监察部的安全职责

8.1.1 负责监督各级人员落实安全责任,监督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反事故技术措施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指示的贯彻落实,重点是现场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规”和“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8.1.2 经常进行现场监督巡视。监督涉及设备安全技术状况和人身安全的防护设施状况;监督安全工器具、起重机具、登高用具及公司内运输装备的购置、发放、使用、保管和定期试验工作。严把质量关,保证无“三无”产品入厂。

8.1.3 协助公司领导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编制安全整改规划,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8.1.4 参加或协助公司领导组织事故调查分析,监督“四不放过”原则的贯彻落实,同时要做好日常的安全考核、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并对防范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归口管理事故统计报告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8.1.5 负责组织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制定,监督“两措”计划的落实情况。8.1.6 定期总结、分析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和改进意见。

8.1.7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隐患,提出整改要求,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8.1.8 参加新建工程、技改项目设计审查及外包工程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建立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标准,明确甲乙方应承担的安全职责。

8.1.9 及时以通报、快报等形式进行安全信息反馈,配合有关部门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8.1.10 监督本公司安全培训计划的落实,组织或配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和安全网活动。

8.1.11 做好安全资料的积累,组织开展各项安全例行工作。8.1.12 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者,提出给予表扬或奖励的建议,对事故责任者,提出批评或处罚建议。

8.1.13 建立和完善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并监督执行,同时应经常指导生产部门、班组开展安全工作。

8.2 政治工作部的安全职责

8.2.1 协助纪委书记做好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指示及上级和公司的有关规定、规程、标准,以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财产安全,维护公司内的生产经营秩序稳定。

8.2.2 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公司所属各单位党支部政治、思想、理论、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并帮助部门各级党支部,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改革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保证与监督作用。

8.2.3 把安全生产列入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章活动,并认真组织检查,把安全生产业绩作为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的重要依据。

8.2.4 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安全生产情况,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员工在相对稳定的心态下,投入到电力生产过程中。

8.2.5 参加安全大检查活动和重要的安全工作会议,负责组织党员、管理人员完成安全生产中的突击性工作,监督公司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8.2.6 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情况监督和检查,对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业绩进行检查和考核。

8.2.7 开展或组织精神文明的检查和考核工作,督促各单位、部门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环境。

8.2.8 参加人身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有权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8.2.9 将安全生产列入职代会的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每季度对公司领导的安全工作写出评价;对总经理工作报告中的安全工作部分给予评价。

8.2.10 监督公司行政执行劳保法规,对公司的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群众监督工作全面负责。

8.2.11 按《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暂行条例》、《基层(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和《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负责建立、健全公司的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监督体系,广泛开展群众监督工作。

8.2.12 定期组织劳动、安全、卫生组织或职工代表,对本公司各级行政领导人员、管理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政策、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送达行政负责人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或纠正意见、建议,限期整改。8.2.13 参加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制订,以及“两措”计划和重大反事故措施的决策和审定。8.2.14 参加上级召开的安全生产电话会议和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经常深入生产、施工现场,了解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和员工的安全生产心态,及时纠正危及安全生产的不良倾向,并组织

基 层工会对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8.2.15 参加公司的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隐患,及时向有关行政领导或生产管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8.2.16 参加公司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对事故调查处理有异议时,应向上级工会组织报告。

8.2.17 组织基层工会系统,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及电力行业的安全规章标准,并会同行政广泛开展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种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活动。

8.2.18 组织开展公司的合理化建议工作,重视收集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行政反馈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9 安全生产保证“十到位”要求 9.1 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到位

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技术业务素质强的员工队伍。即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娴熟的业务技能、严格的组织纪律、听从指挥的优良品质的员工队伍。9.2 决策指挥保证工作到位

决策指挥正确、无误,无违章指挥的行为发生,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法规。9.3 岗位职责到位

各级各类人员都有明确、操作性强的安全职责,并认真履行。9.4 规程制度工作保证到位

物资采购、设计、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维护、监测等生产环节,都有标准,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程和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在生产过程中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无违章违纪行为。

9.5 技术进步工作保证到位

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及时更新改造可靠性低、技术落后的设备;监测手段先进,实现在线监测和遥信、遥测、遥调,实施诊断性状态检修。9.6 设备管理工作到位

及时消除设备缺陷,消灭设备事故隐患,使设备保持在健康运行状态,完成设备可靠性和可用率指标。

9.7 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到位

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资料齐全,管理规范。贯彻落实上级安全工作决定和指令一丝不苟,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走过场,安全基础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利用激励手段,实行目标管理,开展有效的安全培训工作。9.8 生产环境工作保证到位

劳动保护用具、用品发放使用符合要求,生产环境不危及职工生产作业安全与健康,及时治理不安全环境因素。9.9 后勤服务保证工作到位

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首先保证“两措”费用。要努力解决员工生活上的困难,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安居乐业。9.10 反事故斗争工作到位

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定反事故措施并实施。认真落实“三级控制”,狠抓“反习惯性违章”,按规定进行季节性安全检查和设备检修工作。10 安全生产监察“十到位”要求 10.1 安全生产宣传到位

大力宣传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定及方针政策,以及本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好人好事,营造公司安全文化氛围。10.2 现场监督、监察到位

经常深入基层和生产现场,了解、掌握各单位、部门安全生产情况,指导其开展安全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整改。10.3 检修工作监察到位

对检修前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监督和审查。对开工前的作业现场的安全环境状况进行检查,对检修过程中实行现场检查,对修后投运前督促有关部门进行试验与验收。10.4 规程标准执行情况监督、监察到位

认真检查和督促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国家、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本公司的规程标准,重点监督、检查“安规”及现场规程标准的执行情况。10.5 设备管理监督、监察到位

检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督促有关单位、部门及时消除缺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10.6 事故处理监督、监察到位

监督事故发生单位、部门对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提出处理和整改意见,督促落实防范措施。认真审查事故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10.7 安全信息反馈到位

及时进行事故通报,使有关单位、部门人员及时了解各方面事故信

息,以便从中吸取教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及时将本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向第一责任者和主管领导汇报,提出意见,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10.8 事故隐患检查和防范措施落实监督到位

对事故隐患防范措施和治理方案、治理过程实施专项监督,确保有效控制或消除。10.9 现场作业环境检查到位

对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输煤系统、除尘器、炉膛内等作业点进行检查,监督管理部门改善作业环境,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10.10 对所发生的不安全情况考核到位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篇10

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主要问题, 本文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不够全面

因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太简单, 导致在信息系统中发现一些漏洞, 比如:加密技术没有应用到信息传输中, 欠缺非法入侵的检查过程, 授权访问系统的方法过于简单等, 安全保障体系并不完整, 这都导致十分脆弱的信息系统轻易地遭受很多攻击。

(二) 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

与传统档案管理不同, 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在掌握管理知识的情况下, 也要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但是, 大多档案管理人员只懂管理档案, 却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安全意识非常缺乏, 并且他们在遇到有关安全问题时, 多数会保持随意的态度, 没有对问题加以重视的意识, 最后导致损坏数字档案信息, 甚至泄密。依据相关机构的调查, 大多数的安全问题都是因为内部的泄密所导致的, 这就是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 设施设备老化问题

电子设备、网络设施是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支撑。然而, 当前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在使用非常老旧的设施设备, 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脱节。具体有如下一些问题:硬盘产生霉斑, 外部设备被腐蚀, 磁盘已经消磁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破坏电子设施, 进而导致丢失数字档案或错乱, 也可能磨损设备。

二、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 技术安全控制

确保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最大支撑就是技术安全控制。当前被证实确实有效并且被加以广泛应用的技术很多, 例如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只有建立确保技术安全的体系结构, 加上分层安全措施, 多种安全技术综合使用, 才可达到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目的。

(二) 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管理人员通过网络等设备来操作数字档案, 那么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高低将影响到数字档案的安全系数。作为数字档案的管理人员, 既要懂得档案管理的知识, 也要拥有操作安全技术的能力, 并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当系统遭受外部入侵势力时, 管理人员要及时维护数据信息, 掌握具体的技术应用;当有内部人员盗取公司及部门的重要信息档案时, 管理人员更要时刻谨防泄密信息, 要具备很强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感;此外, 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也是档案管理部门应着重加强的工作。

(三) 及时更新系统运行的设备

计算机硬件是构建数字档案的支撑, 因此硬件设备的安全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设施设备安全既包括系统硬件自身的安全, 也包括周围环境对硬件设备造成的影响。前者包括操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的安全,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经常对设备的损坏及老化程度进行检查, 也要防止影响设备使用的沾水和积尘等的影响, 保证设备安全。后者主要是指外部的电源故障、水灾、电磁干扰等问题。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是否安全受到系统设施安全性的影响很强, 所以, 一定要重视各种保证安全的硬件, 对它们做到及时更新并维护, 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小结

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持续的、全方位的过程。无论任何时候、地方, 在运行信息系统时都可能失泄密, 因此, 数字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那么针对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 要每时每刻保持警惕, 严防破坏行为, 多种技术方法综合运用, 及时更新技术, 提高管理者素质, 防止设施设备发生老化现象。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健全, 确保建设档案信息化能够顺利推进。此外, 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行研究, 不仅能够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也能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更对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摘要:数字档案信息属于档案信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它包括数字形式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加工后的纸质档案这两种。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非简单的过程, 而是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核心。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时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焦咏梅.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J].黑龙江档案, 2012, 11 (4) :66-67.

[2]阚赤峰.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对策研究[J].黑龙江档案, 2010, 10 (6) :20-21.

[3]陈林.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 2013, 15 (21) :112.

上一篇:电气零件库下一篇: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