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要求六篇

2024-09-09

内涵要求 篇1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改革及其实践活动的途径和目的,应当做到“两个减少,两个增加,两个提高”。“两个减少”是指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减少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分难易、学生是否熟悉而面面俱到的讲解时间, 减少学生对已熟悉教材、已掌握内容的被动听讲时间。“两个增加”是指增加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启发引导、拓展延伸时间,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巩固训练时间。“两个提高”是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为主;教师职能由传统教学单纯的“管教”为主,转变为“管学”为主;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的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评价由传统教学“教得如何”为主,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为主,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由传统的“听讲”为主转变为“探究”为主;学生学习方法由传统的“听讲”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学生学习态度由传统的“苦学”为主转变为“乐学”为主,从“你要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学生评价由传统的“知识评价”、“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能力评价”、“过程评价”为主。

2.坚 持以 “问题探究为主线 、 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坚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就是问题探究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能力为主要目标,把传统的“知识型”为主的培养目标转变为“能力型”为主的培养目标。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在讲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同时尽可能地在学案上给出恰当的预习建议。

(2)教师在课堂上 ,必须把教学内容问题化 ,以导向明确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学、相互讨论、拓展延伸。

(3)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 ,必须做到“五少五不讲”,即凡学生能自学看懂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凡学生自己能回答的,教师少回答或不回答。

(4)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必须进行拓展延伸。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对简单问题、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提出各种变式,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 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对课堂内容在广度上进行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 使新知识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5)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保证学生适当的自学时间,包括讨论、思考、巩固训练的时间等。

2.对学生的要求

(1)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重点明确,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学生必须在课前完成教师安排的具体预习任务, 这样不仅会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流畅很多, 而且也使学生学习显得轻松很多。

(2)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上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一个好学生必须要善于把握课堂脉动, 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要知道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是无从谈提高的。

内涵要求 篇2

然而, 对于如何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这一问题, 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学界针对政务诚信内涵的讨论较多, 尚未形成定论。一些学者从道德、文化的角度, 对政务诚信进行解读。刘松山 ( 2003) 指出诚信是不亚于宪法的政治道德。邢植朝 ( 2013) 认为, 政务诚信的文化内涵丰富, 并提出政务诚信的道德文化、诚信制度文化、法规文化。一些学者从行政角度理解政务诚信概念。顾爱华、舒光大 ( 2003) 、邹东升 ( 2004) 、吕耀怀 ( 2013) 等认为, 政务诚信是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行政活动中, 要坚持诚实信用。有学者从民众价值判断角度考虑。胡莹、刘颖 ( 2004) 认为政府诚信即政府要诚实不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从而取得人民的信任。还有学者从行政和民众双层意义上对政务诚信进行定义。梁仲明 ( 2005) 提出, 政务诚信既是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价值判断。姜作培 ( 2007) 认为, 政务诚信是指政府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能过程中所具有的效能, 及其取得公众信任的状态。

综上所述, 政务诚信有着不同层面的含义, 可以从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层次进行分析, 既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外在表现, 也是民众为维护自身权益提出的要求。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 说明国家是人们由于理性驱使, 为摆脱无序争夺状态、寻求有组织和平生活而相互订立的一种社会契约。民众与政府之间实际存在一种政治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的职能就是履行契约、为民众服务。卢梭认为理想社会是由“公众意志” ( 公意) 所控制的, 因此, 这里的契约比法律中使用的契约概念更为广泛, 它强调契约的主体民众在委托关系中达到合意, 既包括具有法律效益的明示契约, 也包括默示契约。在此基础上, 政务诚信可定义为政府在践约过程中坚持诚实信用、维护民众权益, 它是维持民众与政府间政治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因素。本从契约视角出发, 分析政府在契约履行过程中的表现, 从而更容易得到政务诚信的具体要求。

1 契约形成

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重大成果, 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在于: 政府权力源自于民众自然权力的集中和转让。它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政府权力的起源问题: 其一, 政府权力真正的来源是民众, 因此政府行使权力的宗旨在于服务民众; 其二, 政府权力产生的过程是民众权力的让渡, 这一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民众的意志。因此, 社会契约的形成可以理解为政府由民众选举而诞生并获得公权力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说, 契约形成对政务诚信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 政府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能以个人利益或利益集团的特殊目的考虑, 而必须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人民将权力转移至政府, 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政府官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 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 而不能把自身与民众放在对立的角度, 谋求私利。其次, 政府在选举过程中应完全体现民意。政府选举是民众权力转移的过程, 民众将权力交给谁、谁来领导民众, 由民众自身的意志决定。因此, 国家或各级政府领导人的选举应坚持民选制度, 公开公正, 服从民众意愿。

2 契约执行

契约执行是政府行使其职能的过程。在契约关系中, 民众将自身权力让渡于政府, 使得政府同时拥有履行契约的责任和能力。但这种能力在不能有效自律和控制的情况下, 很可能导致专制和腐败。因此在契约执行中, 政务诚信具体表现为政府在履行职能时的自律性。政府只有自觉自律、坚守责任, 才能不滥用权力, 实现对民众的承诺。

任何自律都不能独自实现, 政府的自律性也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首先, 政府应建立先进的行政管理体制。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权力过分集中, 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促进各部门间的合作和监督, 为政府自律提供体制保障。其次, 行政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素养, 树立诚信意识。行政人员缺乏自律的施政理念, 是导致政务诚信缺失的根源。提高行政人员修养,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能有效促进政府自律。此外, 政府决策和制度应保持一致性、连续性。政府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 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条件下再做出决策。朝令夕改会使得政府失信于民。

3 契约监督

契约监督是保障契约有效完成的必要条件。仅以政府自律性为基础建立的契约将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 如果政府不能坚持自律、行使职能, 民众权益将遭受损害。因此, 只有建立健全契约监督规则, 督促政府坚持守信, 才能降低违约风险, 使政务诚信得到保障。契约监督主要包括两大类: 正式监督机制和非正式监督机制。其中正式监督机制包括司法监督与行政监督; 非正式监督机制主要是社会监督。

3. 1 正式监督机制

3. 1. 1 司法监督

司法权从国家权力中的分化促进了司法机关的产生和司法监督的发展。司法机关一般通过行政诉讼的形式, 即针对政府行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违反宪法的行为提起诉讼, 以监督政府依法办事。而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是其履行监督政府职能的必要条件。因此, 应保证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 特别是经济上的独立, 使司法监督制度得到完善。

3. 1. 2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 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政府机关内部监督应确保监督主体的地位, 并使其具备权威性和公正性。而且, 在保持监督的形式多样性的同时, 应尽力避免行政监督与党纪检查的职权重叠, 从根源上杜绝职责不明、以党代政现象的发生。

3. 2 非正式监督机制 ( 社会监督)

非正式监督是指通过信息披露、社会舆论或行业协会组织等无形约束的方式给予监督主体间接惩罚。在当今社会, 社会监督的广泛性、标志性、启动性等特点, 使得这种监督能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 矫正和补救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 问责和惩戒失职人员。因此, 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能够使政府按照委托人的意志来行使权力, 提高政务透明度与可靠性, 保证契约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摘要:政务诚信体现了政府的信用和责任, 对社会诚信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契约视角下, 政务诚信是指政府在践约过程中坚守诚信;要求政府在契约形成中体现民众意志, 在契约执行中坚持自律, 并且建立完善的契约监督机制。

关键词:政务诚信,社会契约论,政府

参考文献

[1]刘松山.论政府诚信[J].中国法学, 2003 (3) :34-40.

[2]邢植朝.文化视角下的政务诚信文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 (2) :79-81.

[3]顾爱华, 舒光大.论“诚信政务”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12) :24-27.

[4]邹东升.政府诚信缺失与重建探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45-46.

[5]吕耀怀, 肖瑞兰.论政务诚信[J].道德与文明, 2013 (5) :118-122.

[6]胡莹, 刘颖.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诚信制度的建设[J].江淮论坛, 2004 (3) :47-53.

[7]梁仲明.论我国地方政府“诚信行政”理念与实践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5 (2) :117-122.

[8]姜作培.和谐社会呼唤政务诚信[J].天府新论, 2007 (4) :87-91.

校本教研的发展瓶颈与内涵要求 篇3

一、现行教学研究体制对学校、教师校本研究的限制与策略初探

1、现行的教学研究体制对具体学校的教学研究的局限

现行的教学研究体制系统是以各级教研室为主干建立起来的,经过多年发展,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体系,成为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业务支撑力量。但是,这种具有很大稳定性的统一的计划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缺少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的补充、促进和制约。这种方式在制度上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学校或教师缺少基本的制度规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要求得不到有效的表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校外的教研机构的研究工作出现了脱离具体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或是出于大范围的、一些面子上的统一要求,在研究具体学校的具体的实际的教学问题时,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局限,很容易形成事实上的“官僚主义”,让教师们既要“迎合”校外教研机构的权威“教研成果”,同时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或是将“权威”的教研成果转化为自已所有,感到身心疲惫,而形成教研无用论。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体制的关系

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体制是采取上级行政推动的策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体制在启动统一的大规模的教学变革是非常有效的。它的优势在于解决带有普通性的“面上”的教学问题,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研机制在解决具体学校自身遇到的、日常的和“点上”的教学问题时却存在明显的不足。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体制是采取学校基层的创新策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质量的提高。对于解决自上而下教研体制的不足起着良好的作用,是对自上而下的教研体制的必要补充,实际问题的有效表达是自上而下教研体制的决策的良好参谋。但自下而上的教研体制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也缺乏方向性,不能跟进时代前列。

3、两种教研体制的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研究和对改革的推动。但两种方式的核心均以“自我更新”为基础,所以教师的自我更新意识和行动是协调、联系两种教研体制的关键,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强化校本教研并不是把现行教研制度推倒重来,而是对现行教研制度加以调整和改进,使之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结合,优势互补、相互制约与促进。使之既能反映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又能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真实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要求。

二、校本教学研究的内涵要求与认知误区

既然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是以学校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研究活动,那么校本教学研究的根据地应立足于学校内部,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根植于具体的教学情景当中,教学研究的问题应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推演和上级要求、传达、分派的。对于现行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以及大班额背景下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只有置身于具体的学校具体的班级具体的学生状况才能有的放矢,找到到恰当的方法。如果只置身于应对指示和分派任务,即使天天在学校,也不能说从学校具体情况出发了,它以抛弃了“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一根本环境。

其次,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这里所说的教师是指每一个从事教学活动的工作者。从事校本教学研究应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不能只是少数专职教研人员的专利,更不能限定于个别“科研能人”。

我们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区别于教学的工作,需要有非常强大的理论支持,要形成一种“思想观念”,认为教育科研项目要做大做强,甚至要形成某种“理论流派”,要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才叫科研。这种认知不仅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望而却步,“高门槛”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利和责任,而且这种认知让我们的“教学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教师经验范围。使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脱节,对促进教学质量起不到任何作用,它背离了教学研究是研究教学实际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困惑与问题这一根本对象。真正的教学研究应从我们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自身的小问题、真问题、实际问题,,逐渐归纳、汇集、充实自已的实践经验,进而形成自已教学特色和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学研究者。

校本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这一目的是对“只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这个狭隘目的的扩展和重新解读,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校本教学研究的“灵魂”所在。而评判这一根本目的是否达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改善日常教学行为。对于我们的教研成果也应由学校师生自身来认定,有一点教学行为的改进和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都是有效的。抛弃贪大求全为“装门面”的研究,脚踏实地,从小做起。

学校内涵发展基本要求 篇4

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不仅是外在的、硬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内涵发展。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为此,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

一、规范学校管理,为内涵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各项管理做到精细化。

一是加强管理的制度化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客观公正评价教职员工绩效,实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程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形成学校管理制度化。

对已经制定的制度,要进行重新梳理,去除虚伪性注重实效性,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反复讨论,采取既民主有集中的制度,确定人文性的各项管理制度。

制度要关键在于执行,通过宣传和教育把执行制度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加强执行制度人员的公信度和责任感,做到有法可依,公平正义,制度执行坚决,叫全体教职工心悦诚服。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通过民主化的管理,使学校的工作更严谨,人际关系更和谐,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劲。

二、提升教育质量,为内涵发展夯实基础

(一)、配合“师德建设”活动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要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的人是关键。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一方面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有一支具有强烈质量意识、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要求行政人员要争当学者型、创新型、实干型、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一是行政人员要加强学习,每年至少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不推诿、不拖拉、顾大局、互理解、共支持。三是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另一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质量之本。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将继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一是立足校本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今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积极探索并推行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课堂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让每位教师不仅开放自己的课堂接受观摩与学习,也有机会进入他人课堂观摩学习。使学校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校内公开教学制度。每学期组织开展教研课、示范课、青年教师竞教课等活动。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大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奖惩,注重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健全师德师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重视与中老年教师的沟通交流。

(二)落实创新德育活动

“树人先树德”、“成才先成人”。提升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们确立“初中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的育人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我校三年中,通过学习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体魄、美好的灵魂,从而让其一生受用。一是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加强德育评价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关心学生,关注生命。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各项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活泼、聪明、向上。三是形成各方参与的大德育网络,多方形成合力,与家庭、社会联合打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指导。四是加强团队建设,丰富团队活动,发挥团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效能。五是加强我校心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指导,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体系,做到心理教师人员、心理健康辅导、心理辅导场所的三落实,上好“心理发展教育”课健全心理教育档案,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各班主任要随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不健康的心理苗头要及时给予纠正,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做实教学常规,坚守教育质量主阵地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务必使教学常规落在实处。

第一、以教导处为管理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研究中心,坚持两手抓,随时查的方式,向常规管理过程要质量。

第二、实行三个不定时:学校领导不定时听课,掌握课堂教学现状,教导处对教师实行推门听课,听课结束后,随即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并纳入教师常规工作考评;教导处不定时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掌握教师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状况;不定时了解班级的学习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映,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实行周检查制,考核结果学校在每月末教师会上公示。教学常规检查将严格按照学校奖惩制度执行,做到奖罚分明。

第三、举行学生作业展览评比制。学校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作业本保洁,字迹书写,作业格式的指导,在每年三月、五月、十月、十二月举行作业展览,展出优秀作业。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推进学生的钢笔书法学习和练习工作。

第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杜郎口的教学经验可知“教不会的不一定学不会,听不懂的不一定学不懂”,事实证明这也是可信的。利用好自治区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增加学科知识的实践活动,加强理化生的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聚焦课堂,优化教学策略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促进专业的自我更新

以各教研组为主要阵地,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自我更新,自我重建。在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积极、自觉地开展日常的研究性的教学实践,即主动和充分关注实践中新教育理念的综合渗透、研究实践和反思重建。第二、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每学期听随堂课不少于16节(其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每学期不得少于20节),被随堂听课教师不得少于全校教师总数的80%,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第三、优化教师教学策略

学校将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设计和组织能力,着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第四、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探索符合学校情况的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使学校涌现出更多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各教研组要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针对我校各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力争探讨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

有目的地开展立项课题研究,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我校要把自治区级课题尽早结题,校级课题尽早上报旗级以上课题。

第五,积极探索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弱校变强校的教学模式,他科学有效地遵守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我学会“为“我会学”。从小班额试点操作,增加教师的课前设计时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的自学、交流和演讲时间。遵守课程标准,不随意提高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形成办学特色,为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特色是一个学校的鲜明个性,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办学特色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决不能走“特色肤浅化、局限化”之路。为此,我们将继续贯彻校本培训为教学、科研课题为教学、教学研究为教学的“三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学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内涵发展建立外部环境

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文明幽雅的物质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争创一流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应当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

1、整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坚持学习与反思、创新与实践相统一,搞活学校观念文化;坚持知识与能力、智慧与道德相结合,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通过主题鲜明、细致入微的物质文化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点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严禁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严谨规范的学校制度文化。

2、打造校园精神,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血脉,要打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

3、构建简单、和谐、融洽、便于沟通、利于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校园、学园、乐园、家园为一园的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宽松、友善、互助的人际氛围,使广大师生产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从而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新时代的师德内涵与要求心得体会 篇5

《意见》从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热爱教育事业,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也是辛苦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们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我们不仅要严谨治学、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同时对学生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我们一定要耐心,要细心。同时在生活上老师应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他们,多关心他们。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二、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

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学习,要勤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要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以便获取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竖起高大的形象,成为学生努力超越的典范,同时也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丰富多彩。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内涵要求 篇6

一、本年度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一是坚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联系实际学,持续跟进学,融会贯通学,坚定不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主题主线,在学深悟透上发力,依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将“两个维护”贯彻到工作中,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切实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支部党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一是严格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为载体,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支部的政治领导。二是支部始终注重党员的教育引导,通过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激发党员内在活力。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增加党员参与度,激发党员学习热情,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三是狠抓支部党员管理,始终把“从严”作为一个基本要求长期坚持,真正使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彻到支部党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切实做到了管理全面、标准严格。

(三)抓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一是坚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期开展支部学习。结合主题教育,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科学体系。二是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强化实践“四个意识”,坚决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主动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工作。坚守监督职能职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肃查处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坚决纠正和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精心选择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和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开展理想信念、纪律作风、革命传统教育。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法规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精准发现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理论深度上,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践性,创新动力和创新思路不足。

二是党员管理和联系服务还不够到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经常深入,相关制度理解掌握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树立一切工作在支部的鲜明导向,认真对照《准则》和《条例》要求,紧密结合公司实际,增强支部内在动力,提升支部谋划业务发展、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严肃认真开展党内生活,切实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努力把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公司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努力推进支部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不懈地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学习贯彻落实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奋勇争先,成为实现新时期战略目标的排头兵,着眼业务职能,立足本职岗位,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真抓实干,切实把支部党员力量凝聚起来,把工作优势发挥出来,为加快推进公司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长远战略下一篇:石油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