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断面三篇

2024-09-03

“U”型断面 篇1

关键词:小型渠道,U型槽,渠道衬砌,灌区改造

近些年来, 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很大, 其中小型灌溉渠道的防渗衬砌占了很大的份额。通常情况下, 小型灌溉渠道防渗衬砌方式有以下几种:预制混凝土U型槽衬砌、预制混凝土板衬砌、现浇混凝土衬砌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砖、石衬砌等等。因为U型槽可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 操作简便;且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水力性能及抗外力性能等优点, 省工省料省时、占地少、便于管理, 又可提前进行预制, 因此, 目前在小型灌溉渠道的防渗衬砌中应用较多。为了既满足灌溉防渗要求又节省资金, 本文就U型槽衬砌断面大小规格的选定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提出了简便易行之方法。

1 U型槽衬砌断面常用型式与规格

U型槽衬砌一般适合于流量Q≤0.4 m3/s的小型灌溉渠道, U型槽的制作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机械化生产, 既可保证施工质量, 又可缩短工期。经过反复的设计研究与实践论证, 形成了目前常用的U型槽横断面形式, 其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

r为下圆弧半径, cm;h1为圆弧段水深度, h1=r (1-sin α) , cm;α为直立段外倾角度,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市场现有U型槽模具规格, 取α=14°;θ为圆弧段圆心角, θ=180°-2α;h2为圆弧段以上至水面的深度, cm;h为总水深, cm;H为衬砌渠槽深度, cm;B为衬砌渠槽口宽, cm; a, a1为渠堤和衬砌超高, m;δ为衬砌厚度, cm;b为两翼伸出长度, 一般采用 (2~3) δ, 其作用是增加渠槽刚度并防止地表水进入衬砌体与基土的结合面, cm;i1为渠堤顶面向外的坡度, 一般采用1/30~1/50。

U型槽的常用大小规格为UD30~80 (D=2r, 即直径, 单位cm, UD即U型槽规格, UD30即直径D为30 cm的U型槽) 。按照渠道设计流量、比降的不同, 采用不同规格的预制混凝土U型槽。断面设计时, 计算糙率取n=0.014, 渠堤超高取a=0.2 m, 衬砌超高取a1=0.1 m。

2 U型槽大小规格的选定

2.1 计算出不同直径、水深、比降的相对应流量表。

U型槽断面直径、水深、比降是确定其过流能力的三要素, 通常在已知直径D、水深h、比降i的情况下, 按照明渠均匀流流量计算式 (1) , 计算流量, 并根据计算流量和设计流量的差值, 调整直径D或水深h

Q=WCRi (1) w= (2rcosα+h2tanα) h2+ (180-2α360) πr2-r22sin2α

式中:Q为流量, m3/s;W为过水断面面积, m2;R为水力半径, m, 即w/x (x为湿周) ;C为谢才系数;i为渠底比降。

x=2h2cosα+ (180-2α360) 2πr

为了查算方便, 表1给出了不同直径、水深、比降相对应的流量表, 同时, 结合江西的实际经验, 给出了对应的渠深H和U型槽的厚度, 供实际应用参考。

2.2 U型槽大小规格的选定

在已知渠道设计流量和渠道比降情况下, 选择何种规格的U型槽, 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现在这问题变得简单了, 根据以上“不同直径、水深、比降相对应流量表”, 即可选定合适规格的U型槽型号。在此要强调的是, 在已知渠道设计流量和渠道比降选择U型槽型号时, 应优先选用深窄式槽, 也就是直径小, 水深较深的U型槽, 一是可以减少占用土地面积, 二是有利于抬高水面线便于自流灌溉。此外, 如实际比降与表中所列比降不一致, 可采用“内插法”选定。

现举例如下:

某渠道设计流量Q=0.1 m3/s, 渠底比降i=1/1 500, 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槽衬砌。

查“不同直径、水深、比降相对应流量表”, 比降i1=1/1 500列, 满足流量要求的有UD50深50 cm槽和UD60深45 cm槽, 按优先选用深窄式槽的原则, 选定槽型为UD50深50 cmU型槽。

3 结 语

小型灌区改造、大中型灌区田间配套、土地整理等, 都涉及末级渠道的防渗衬砌。U型槽以机械化生产、防渗效果好等优点, 被广泛使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水力计算, 制作实用的图表, 可为快捷、方便选型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田富.实用水利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5.

“U”型断面 篇2

关键词:硐室加固 联合支护技术

八矿坐落在鹤壁矿区南部,井田南北、东西走向分别为5.25km和1.7-1.9km,面积7.9km2。井田作为隐伏井田,属于单斜构造。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于断裂构造发育,并且小断层比较多,煤层缺乏稳定性等,局部存在变薄现象,并呈条带状分布。随着开采时间的不断延长,生产采区的采动对井下大部分巷道都产生过影响,个别巷道存在二次、三次重修现象。

1 工程概况

在井田中央-520辅助水平三零采区3004工作面上部煤层底板中,布置鹤煤八矿-520水泵房,全长30m。该水泵房担负我矿三零及三二采区排水任务,硐室原设计宽5200mm,高4400mm,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原设计为锚网喷+U形棚支护。水泵房在建成短短2年时间内受高矿压影响,使得水泵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局部顶板裂缝、掉浆皮等。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继续损坏,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水泵房的正常使用,甚至矿井的使用安全将会受到威胁。

2 确定硐室联合支护加固技术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控制硐室的变形,防止硐室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继续破坏。首先采用锚索等进行加固,但是实施该方案后,施工却无法进行。原因在岩巷掘进期间由于该硐室巷道顶部岩石破碎,在泵房施工期间泵房就出现轻微变形,采取了套架U形棚加强巷道泵房巷道支护强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打锚索,同时导致无法装药等,并且泵房硐石较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单一的支护方式难以解决问题。为此,需要对支护方式进行真分析,按照下列方案进行施工:

①架设U36型棚后,需要进行喷浆处理,实施初次支护。②通过灌注水泥沙浆进行加固处理。③对于永久性支护,通常情况下,通过锚索来进行。

3 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3.1 施工技术要求

3.1.1 架U36型棚后喷浆,进行初次支护的技术要求

首先采用扩帮挑顶后架U36型棚支护对该泵房硐室进行处理,规格为5.2m×4.4m,棚距、背板间距等分别控制在0.5m和0.3m,借助金属菱形网对全断面进行铺设处理,并用背板背严,维修到泵房硐室位置时,设计为硐室两侧架U形棚对棚后穿11号矿工钢支护,矿工钢间距控制在0.4m;维修完成后,通常情况下需要对该硐室进行进行喷浆处理,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为C20,喷浆厚度与U型棚铁拉杆等平,水泥大沙配合比1∶3。

3.1.2 注浆加固支护技术要求

①钻孔:在钻孔过程中,通过采用风钻钻机进行钻孔。②注浆管的安装:在安装注浆管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注浆钢管插入到孔内。③注浆:进行注浆时,连接注浆管路与钢管,在注浆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多孔的方式进行同时注浆。④封孔止浆:在止浆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用多层胶管连接注浆孔口管出口端与注浆管路,同时安设相应的阀门。⑤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控制在2.0~3.0MPa,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喷层不发生开裂。

3.1.3 锚索进行永久支护技术要求

注好浆间隔24小时后,需要及时打锚索进行永久性支护。

3.2 施工注意事项

3.2.1 架棚

①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保护施工地段的电缆、水泵、开关等,防止出现损坏。②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一名有经验的职工进行观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顶板跨落。③架好一棚后,用木料把顶绞实绞严,杜绝空顶。

3.2.2 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①拌浆与注浆:按照设计要求规定的水灰比,将水泥与水进行混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行拌制水泥浆,拌浆时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负责,在注浆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浆液参数,进而避免发生吸浆笼头堵塞等。②控制注浆泵:根据注浆变化的实际情况,实时开、停注浆泵,并对注浆泵的注浆压力进行了时刻注意和观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堵塞崩管现象。③连接孔口管路:在连接孔口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前方的注浆情况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发现并派出漏浆、堵管等事故。

3.2.3 锚索加固注意事项

①在打锚索的过程中。锚索眼的位置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不空顶或者注浆充分的部位。②锚索眼打好后,需要对锚索眼是否存在塌孔现象进行观测。

4 结语

在鹤煤八矿-520水泵房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实际应用联合支护加固技术,对锚喷、架U形棚等单一的巷道维修支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适当地改变,进一步大大提高了硐室的支护强度,在围岩破碎空顶条件下,进一步解决因塌孔、孔空无法安装锚索造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明确联合支护加固技术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郭俊强,路建法,周铁垒,马瑞刚.大断面混合棚及注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实验[J].西部探矿工程,2011(11).

[2]张国民,王四顺,路建法.联合支护技术加固硐室实践[J].煤,2010(10).

[3]王志勇,郭俊强,王合涛.井底煤仓上口联合加固技术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2(10).

u型理论读书心得 篇3

《U型理论》内容简介:我们生活在一个体制化失败的时代,需要崭新的意识和集体领导能力。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奥托?夏莫邀请我们一起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探索一种革命性的领导方式。关注的对象和关注的方式是创新的关键所在,而阻碍人们有效关注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完全理解关注和意图产生的内在场境,并与之建立连接。这就是夏莫所说的“盲点”。穿过夏莫的U型过程,我们有意识地接近“盲点”,并学会了与“真实的大我”——知识与灵感最深层的源泉——建立连接。这就是“在当下(presencing)”,是夏莫结合了“当下”(presence)和“感知”(sensing)两个概念创造的一个术语。在对150多名实践者和思想领袖长达的研究、行动学习和访谈的基础上,U型理论提供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例证,收录了许多练习和实践,帮助领导者以及整个组织转变意识,与未来最佳可能性建立连接,并获得创造未来的能力。

U型理论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尽管很多人都赞同爱因斯坦的观点:“问题不能在其所产生的意识层面上得到解决”,但是核心问题是如何转变这一观点。U型理论结合实践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整合视角,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议题。

U型理论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这本书是一个灵感。它解读了创新过程的奥秘。

上一篇:考核方法设计下一篇: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