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斗坪镇八篇

2024-05-08

三斗坪镇 篇1

1 支坪镇概况

1.1 全镇基本情况

支坪镇地处江津主城东部,自然地理条件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便捷,全镇幅员面积100.5 k㎡,耕地面积28635亩,森林面积38 000亩,辖4个社区,2个行政村,总户数19 175户,人口45 372人,其中农业户数11 237户,农业人口26 671人。

1.2 全镇畜牧业发展情况

截止到2015年底,全镇有规模养殖场(户)23个,其中生猪15个,牛1个,羊6个、蛋禽1个。生猪存栏7 359头、出栏18 648头;牛存栏36头、出栏22头;羊存栏1 865只、出栏1 131只;小家禽存栏78 137只、出栏34.1万只;肉产量1 933.4 t、禽蛋产量482 t。

2 支坪镇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畜牧业发展不平衡

在常见经济动物中,以生猪占比较高;规模化程度上看,生猪、山羊规模化较高,牛、小家禽则以散养为主,特种养殖几乎空白。从养殖规模上看,规模普遍偏小,生产出的产品也是常见畜禽产品,地方特色不明显,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低。全镇畜牧业发展基本上还处于散养户向规模场过渡的转型阶段。

2.2 区位限制

由于全镇临近重庆和江津主城,虽然这为当地经济发展占据了良好的地理、交通等优势,但是却给养殖业带来了诸多限制,如:第三军医大学、游艇基地、绕城高速等一系列项目落户支坪,尤其是重庆市二环路的划定,支坪有部分村社纳入禁养区、限养区范围,使得本来幅员面积不大的适养区急剧萎缩。

2.3 养殖地块越来越少

本来适养区就受到重庆二环划定后急剧萎缩,再加之城镇建设、工业等用地量激增,留给养殖的地块就更少,这就使得支坪的养殖场建设在与城镇建设、工业项目争地中往往处于劣势。

2.4 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涉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民众环保意识提高,执法力度加强,老旧养殖场甚至部分新建养殖场粪污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周边环保投诉案件不断增加。在环保压力下,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被纳入取缔关闭范围提上了工作日程,这就使得原本不多的规模养殖场面临部分被关闭的境地。

2.5 食品安全日趋严峻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注水猪肉”等动物产品安全事故不断曝光,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虽然镇内未出现一起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事故,但是依然面临着“潲水猪”以及来路不明动产品的威胁。

3 应对策略

3.1 转型升级谋突破、借助东风创品牌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牧草等资源,引导有实力、技术的养殖场另辟蹊径,逐渐将原有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向生态、绿色养殖模式转变,生产优质、高档畜禽产品,如:林下小群生态散养土鸡、生态本地黑猪养殖、富硒生态山羊养殖等。借助当前富硒品牌,结合养殖特点,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畜禽品牌,这样既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适当抵御市场风险,确保养殖减量不减产。

3.2 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

全镇由于受到限养区、禁养区、环保、用地等限制,即使保留一部分特色养殖,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一是根据《动物防疫法》、《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下,制定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做到境内畜禽应免尽免,提高动物机体抵抗力。二是加强动物调运监管,做到调运前申报,不从疫区引种,引进后严格实施落地监管,降低外来动物疫情风险。三是加强动物产品检疫,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市场检疫,确保老百姓餐桌安全。

3.3 协助禁养区取缔关闭畜禽养殖场,降低养殖污染风险

近来来,由于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使得原来存在的部分养殖场被纳入了取缔关闭范围,在上级部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这部分养殖场做好宣传工作,并依法引导搬迁到适养区。

4 小结

由于支坪镇畜牧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业务主管部门应该打破畜牧发展固化思维,接受养殖生产要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让路,养殖业逐步退出全镇并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局面,转变工作方向,将工作的重点由原先的畜牧业发展与安全并重逐渐向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转变,以此来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参考文献

三斗坪镇 篇2

1 三斗坪旅游名镇建设现状

三斗坪镇地处西陵峡畔, 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 誉为三峡坝首第一镇。该镇西与伟大诗人屈原故里———秭归新县城接壤, 东与宜昌市城区毗邻, 上扼巴蜀天府之水, 下连荆楚鱼米之乡, 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又称“西陵画廊”。

炎黄子孙崇尚炎黄始祖, 公认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正妃是西陵之女嫘祖, 根据史籍记载、历史传说和实地考证, 三斗坪是黄帝正妃嫘祖的故里, 三斗坪镇棋盘山村、黄牛山东麓的“轩辕洞”, 传说就是黄帝和嫘祖居住过的地方。嫘祖美丽、聪慧, 教山民栽桑养蚕, 被人们尊为蚕神、蚕祖, 世界蚕丝源出中华, 蚕业圣母嫘祖生于西陵, 这是三斗坪的骄傲。所以, 每逢3月15日嫘祖诞辰, 当地人都要在黄牛岩、西陵寺举行隆重祭祀。体现了三斗坪的人文历史十分悠久。

三斗坪因近、现代境内发生两件大事而享誉海内外, 一是三斗坪“石牌保卫战”;二是三峡大坝兴建。这两件大事不仅使三斗坪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也带动了该镇的旅游业。早在三峡大坝兴建之前, 三斗坪境内已是游人如织, 为了观赏建坝基础的中堡岛, 人们千里迢迢与此并留下珍贵的纪念。随着三峡大坝的兴建, 三斗坪的旅游业不断发展, 使该镇拥有了三峡大坝与之相应的现代治水文化和工程文化, 同时通过改造、兴修等, 也拥有了黄陵背斜地质、黄牛岩极顶这样的旅游观光;黄陵庙大禹治水、石牌抗日保卫战遗址这样的旅游教育;杨家老屋、三峡人家等旅游休闲一大批旅游场地。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该镇还吸引各类资金3亿多元, 对石牌三峡人家、三峡观坝、石牌要塞三处风景区进行建设, 并获国家4A级景区认证。同时, 黄陵庙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 围绕争创旅游名镇, 三斗坪镇加大了建设的力度, 仅2008年以来, 夷陵区先后筹资5亿元, 在三斗坪镇启动了房屋峡江风格、集镇道路、旅游步行街等五大工程建设。如对三斗坪集镇2400m街道通过高标准改造, 全部铺成以水泥混凝土为垫层的柏油路面, 将城镇街道电力、电视、电信、供水、排水等管线全部入地;对集镇20多km的长江沿线范围内的160多栋公房和民房进行峡江风格改造, 并力求体现三峡地区的民俗特色。不仅如此, 他们将三峡人家连接三峡大坝的交通瓶颈打通, 修建了4000多m的南石路步游道, 从而使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石牌抗战纪念馆、杨家溪军事漂流、三峡观坝、黄陵庙等景区连成一线;在三峡人家等4A级风景区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5A级风景区的要求进一步改造升级, 对景区环境、观光索道、港口泊位、标示标牌、景区步游道等设施更新, 使其更加完善配套。

如今, 一个兼具峡江特色和生态魅力的现代旅游小镇初具规模, 旅游业的壮大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如2010年三斗坪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占全镇GDP的15%以上, 并带动该镇20%以上的劳动力直接就业或间接就业。三斗坪镇的文明创建、创先争优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 三斗坪的历史茶文化底蕴深厚

2.1 三斗坪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关于大禹导江治三峡, 春秋孔子、汉代诸葛亮、晋郭璞、北魏郦道元等历代名人都有论述, 《书经?禹贡》、《水经注》等权威性的地理专著中有记载, 而《三峡通志》、《夷陵州志》、《宜昌府志》、《东湖县志》等地方性的志书中记载得更详细。今天黄陵庙保存的诸葛亮《黄牛庙记》碑文, 其中明晰的记述:“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 九载而功成, 信不诬也。”可见, 神牛助禹开峡的传说, 流传已经很久。黄陵庙原称黄牛庙, 又称黄牛灵应庙。相传始建于汉, 后毁, 唐大中元年 (847年) 复建, 名黄牛祠。北宋景佑三年 (1036年) , 大文学家欧阳修任职夷陵期间, 因只认大禹开山之功, 不信黄牛拱岩之说, 于是就将“黄牛庙”改为“黄陵庙”。黄陵庙恰处三斗坪集镇, 历代名人如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均旅行到此, 所以这里名篇佳作甚多。

三斗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还表现在多样的文化资源上。例如, 水文化不仅有历史上的大禹治水, 更有现代治水工程的大手笔, 创造出的世界治水史上的辉煌范例;中国古代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船, 因此由水路以及水路衍生出来的三斗坪码头文化, 同样历史悠久。特别以反映近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从1939年3月设立江防军开始, 到1943年6月决战取得胜利的石牌保卫战, 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抗战文化, 也深深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除此之外, 以三斗坪地段反映三峡远古地貌特征的地质文化, 可以满足人们科考旅游的需求;以三斗坪的特产柑桔、茶叶、蚕桑的生产而积淀起来的农耕文化, 以及生产和消费这些特产而形成的习俗、风俗文化等, 可谓是五彩缤纷、灿烂夺目。

2.2 三斗坪茶文化源远流长

三斗坪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 而且由于它是入蜀的必经之路, 它还是重要的茶叶生产、生活信息交流与传播场所。在这里茶与文化广泛结缘, 从而使得人们通过茶与茶文化活动, 认识了三斗坪;同时通过三斗坪, 也加深了茶与茶文化的认识。

讲三斗坪的茶文化历史, 不能不提到“茶圣”陆羽。因为“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新茶”, 这是古代茶人针对陆羽对我国茶业 (也是对世界茶业) 作出重大贡献的客观评价。陆羽是唐代茶学家, 唐天宝年间他西出巴山峡川, 夷陵三斗坪属于他重点考察的茶区之一, 这在他后来编撰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都有证实, 《茶经》中陆羽引用《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 茶茗出焉”。同时陆羽也运用比较手法, 高度评价了该地区茶叶品质情况, 即“峡州上, 荆州次, 衡州下, 金州、梁州又下”。不仅如此, 陆羽对三斗坪境内的茶饮水质状况也有说法, 他将三斗坪境内的“蛤蟆碚”排在全国名泉的第4位。这都说明陆羽不仅到过三斗坪, 而且茶事考察细致, 非为一般人的走马观花。

也许是受陆羽的影响, 陆羽以后的文人墨客频繁来访, 像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北宋诗人黄庭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等都与三斗坪发生过“亲密接触”。在夷陵, 欧阳修作为贬官, 在其创作《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中称“春秋楚国西偏境, 陆羽茶经第一州”。这种从产茶、茶的知名度角度所作的盖棺定论, 与陆羽过去的评价相吻合。欧阳修有《夷陵九咏》, 两咏是以三斗坪境内的事物为题, 即《黄牛庙》、《蛤蟆碚》。《蛤蟆碚》:“石溜吐阴岩, 泉声满空谷。能邀弄泉客, 系舸留岩腹。阴精分月窟, 水味标《茶录》。茶约试新芽, 枪旗几时绿。”言称一试泉水, 只等待茶树萌发新芽了, 全诗怡情悦性, 清心爽目。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 出生于江西洪州, “出道”前即有“分宁茶客”之称。黄庭坚也因贬谪, 赴黔南路上写成《黔南道中行记》, 记述了作者在三游洞、虾蟆碚、黄牛峡、鹿角滩等处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其中与三斗坪相联系的, “……陆井《茶经》记黄牛峡茶可饮, 因令舟人求之。有媪卖新茶一笼, 与草叶无异, 山中无好事者故耳……初余在峡州, 问士大夫夷陵茶, 皆云粗涩不可饮。试问小吏, 云唯僧茶味善。试令求之, 得十饼, 价甚平也。携至黄牛峡, 置风炉清樾间, 身候汤, 手栭得味, 既以享黄牛神, 且酌元明、尧夫云:‘不减江南茶味也’。”细心描述了三斗坪茶叶生产、民俗以及作者在此得茶、尝茶的感受, 成为考察三斗坪古代茶叶生产与消费的珍贵史料。

茶诗是古代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历代文人所赋茶诗则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最。讲到陆游, 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那首脍炙人口《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其实陆游对三峡的情况熟, 对三斗坪的情况也熟, 他曾于乾道年间入蜀任夔州通判, 他很注重沿途的观察与体验, 这些都体现在他的《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入蜀记》、《三峡歌并序》、《黄牛峡庙》等不朽篇章中。如《黄牛峡庙》有:“村女卖秋茶, 簪花髻鬟匝, 襁儿著背上, 帖妥若在榻。”不仅描述当地乡民以茶为业的生活状况, 同时也生动刻画了古代三峡妇女的形象。

在我国云南边陲, 许多古老的茶区都有孔明教人们种茶的传说, 云南人称孔明是自己的“茶圣”, 这说明孔明到这些地方的时候, 所谓“茶树原产地”的人还不认识茶, 更谈不上对茶的利用, 相对云南人, 孔明应该是个“茶人”。我们知道, 诸葛亮出生襄阳隆中, 他随刘备辗转鄂西、鄂西北以及江汉平原长期征战在前, 而进入西蜀, 特别是“七擒孟获”的时间发生在后。三国时期, “荆巴间采叶制饼”已很普遍, 难免不被孔明熟悉, 更何况孔明曾在三斗坪领导修复黄牛庙, 那里既是古老茶区, 又是“荆巴间”核心区域,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孔明在云南指导人们种茶的那些知识正是从这些地方获得的。作为茶人, 孔明也应该进入三斗坪茶文化历史人物的档案。

3 利用茶文化, 进一步加强旅游名镇建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随着旅游的大众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一方面, 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总体要求会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 对旅游文化的个性化追捧也会越来越突出。因而既要突出某地的文化主题, 又要实施文化的多元化开发和利用, 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资源被埋没或弃之不用, 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这是对打造旅游名镇不利的, 也是对满足旅游消费者多元化文化消费不利的。

3.1 进一步美化名镇环境, 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 其内涵是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茶乡是指从事茶业为主的农村地区, 包括茶叶生产地区的田野及生活空间的村庄, 保持茶乡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原貌是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斗坪镇是一个古老茶区, 目前黄牛岩、秋千坪、花鸡坡、石牌、柘木坪、天桥、、务河、暮阳等村仍有茶叶生产, 茶园总面积221.47hm2, 年产茶叶150t, 有这个先决条件。应在此基础上, 注重秀丽茶园景观建设, 特别是发展多种形式的生态观光茶园, 开放茶叶加工场所, 并设计采茶、制茶、品茶等多种互动参与项目, 为游客提供享受田园景致、自然生态以及茶乡实践活动的深刻体验。

3.2 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满足旅游休闲

目前, 三斗坪的旅游服务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但离旅游名镇建设的要求还有距离。根据过去的情况, 三斗坪境内经常要开展一些大型的节庆活动, 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和国际龙舟拉力赛等, 这些活动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参加, 需要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与之配套。同时, 三斗坪不仅是三峡大坝所在地, 而且属于宜昌市近郊, 随着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建设, 为了适应人们度假休闲的需要, 服务功能也应进一步完善, 扩大接待能力, 提升服务档次。在这方面, 茶文化的注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三斗坪集镇沿江设计一条茶文化街, 以茶产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艺术品、茶馆茶楼、茶餐厅等为载体, 加大茶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品茶观江景、尝茶观大坝, 甚至组织相关专业人士打造一台体现峡江茶叶生产、茶饮特色的旅游文化演艺产品, 甚至类似于《印象?大红袍》的文化产品, 可以有效提升该镇旅游文化品位。

3.3 进一步彰显名镇个性, 突出旅游教育

三斗坪境内发生并积淀浓厚的文化, 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价值、审美价值, 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如大禹治水所体现的锲而不舍、公而忘私、感天地、泣鬼神的精神;现代“大禹”治水过程所体现的科学、严谨、高效、奉献精神;近代中华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等。欧阳修在《夷陵县至喜堂记》一文写道:“夷陵风俗朴野, 少盗争, 而今之日食有稻与鱼, 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 江山秀美, 而邑居缮完, 无不可爱”, 他高度赞扬茶乡人民敦厚朴实的精神, 其实敦厚朴实的民风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所以三斗坪茶文化资源的挖掘, 同样可以丰富旅游教育的资源, 通过整理, 汇编成册, 或者以人物、名言等形式加以展现, 这对进一步彰显名镇个性, 突出旅游教育的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3.4 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 繁荣旅游经济

在三斗坪丰富的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场所, 通过景观设计, 进一步营造茶文化氛围, 修建茶叶公园、创建地方茶叶历史博物馆、出版茶文化书籍、茶文化景点宣传册、把茶文化历史人物与茶文化历史现象结合起来作成雕塑或摩刻等, 都有利于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 激发旅游者的联想、想像, 增加旅游者的审美情趣, 繁荣旅游经济。比如在目前三峡人家景区的“虾蟆碚”, 结合茶文化历史, 将陆羽曾赞誉的“泄水独清冷”、欧阳修“石溜吐阴崖, 泉声响空谷”、苏轼“岂惟煮茶好, 酿酒应无敌”、陆游“登蛤蟆碚, 《水品》所载第四泉也”等名人名句通过艺术的形式一一展示。依托茶园, 举办茶叶开采节, 利用名泉组织品茗会以及开展各种茶文化活动, 扩大影响力, 提升景点档次, 都将促进茶文化旅游消费的作用。

总之, 我国目前旅游业从总体上已进入大众化、多元化时代,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 旅游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 收入的梯级化带来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开始形成, 观光游、度假游以及各种个性化旅游消费人群迅速增长。三斗坪旅游名镇建设的推进要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拓展, 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主动去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摘要:近年来, 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在利用境内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 努力打造旅游品牌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配合该镇进一步加强旅游名镇建设, 适应旅游业形势发展的要求, 特别是满足旅游者多元文化、多种形式的旅游需求, 提出了挖掘该镇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以增加旅游名镇的文化内涵, 并从具体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三斗坪,旅游名镇,旅游文化,茶文化,资源利用

参考文献

[1]蔡镇楚、施兆鹏, 中国名家茶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阮浩耕等, 中国古代茶叶全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9.

[3]张忠民, 欧阳修夷陵诗文译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关于茅坪镇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篇3

摘要:近年来,茅坪镇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县城周边出现人口剧增、失地严重、产业空心等系列问题。如何实施科学发展观,促进城郊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利用在清明节的时间,通过走访座谈、分析了解对当前茅坪镇旅游业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茅坪镇;旅游业;调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049-01

茅坪镇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枢纽工程毗邻,是秭归县城所在地。随着县城东迁和三峡大坝建设的不断推进,茅坪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发展状况

①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具雏形。经过对茅坪镇郊兰陵溪、松树坳、银杏沱等11个村进行调查,该11个村在当地从事社区旅游产业的有5000人,占人口总数的25%,年人平毛收人6000元,年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占总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0%,已经高出农民传统种植农业的收入。仅打工人数有3000多人,年总收入2000多万元;在城郊(11个村)开大小农家餐馆250家,从事餐馆服务人数1000人,年总收入800万元。而且,近几年随着秭归县大打“三峡旅游名县”之举和发展第三产的战略的逐步实施,加之秭归县工业不断发展,茅坪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为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推波助澜,茅坪镇城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展速度较快,在“量”的上得到了不断积累,仅农家乐每年新发展在50万家之上,而且经营规模和标准越来越高。

②从事行业复杂,且分布较广。据调查,该镇城郊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到餐馆服务、休闲娱乐、文艺演出、旅游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分布于全镇城郊河(河口)泗(泗溪)路和风茅公路沿线,由于是自发形成,从整体上来看,目前虽然在量上有一定积累,但是从事行业分布杂,而且分面较广;从局部来看,银杏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是依靠县城辐射和港口的拉动作用,目前该区域农家乐和娱乐服务业较为火红。

③文化底蕴深厚。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屈原祠目前正在茅坪城区搬迁修建之中。在茅坪城郊,银杏沱的移民文化,建东村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有一定声誉,将为发展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强有力的的支撑。而目前,银杏沱村移民文化中心和建东村民文化演艺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随着工程建成运行,将不断增加茅坪城郊支撑第三产业的文化内涵。茅坪城郊的建东村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群众文化十分繁荣。建东村家家户户喜爱祖辈传下来的建东花鼓舞和建东花鼓戏,它是清朝中期当地艺人将梁山调引进和当地花鼓嫁接后形成的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戏剧,被列为中国300个地方剧种之一。

2存在不足

①缺乏统一规划。目前,茅坪城郊文化旅游是自发而兴的,由于没有统一规划,致使各投资业主各唱各的调,小打小闹,难以形成气候。②基础设施欠配套。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的港口、公路、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城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③没有品牌特色。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与宜昌城郊等其他地去发展有很大差距,最大差距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3主要对策

三斗坪镇中心小学自查报告 篇4

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自查报告

学校现有学生529人,12个教学班,学校占地面积9357㎡,学校建有4条60m的直跑道,4条180m的环形跑道,有2个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学校绿化率达100%,学校正在争创市级花园式学校。

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划分明显,校园道路硬化,在显要位置设及旗杆、旗台,有校园、围墙、校园封闭,师生安全。

学校校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相互配套、校舍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学校建有普通教室、音乐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室、科技活动室、综合档案室、总务仓库,建有行政、教学、办公用房、教师周转房和食堂、开水房、浴室、厕所等生活服务用房,学校没有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学校按要求配齐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有24台计算机,每个教室有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建有一间电子备课室,学校现有图书81620 册,生均15册,学校按要求已配齐266套升降课桌椅,学校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资格,并按时接受国家规定的提高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按省定编制标准配足学科专科教师,教师年龄、性别、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合理,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教师师德良好、教师学历逐步达标,在职教师按规定参加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专任教师能掌握必须的信息技术。

学校按规定配齐了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安全保卫、炊事员等专门人员,按规定配有专职财务人员和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学校配有2名学生生活管理员。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活动丰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严格按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使用教材。学校重视体育健康、艺术和国防等教育工作,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体质健康率达98%以上,学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不断完善听课评课制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建有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校建有具有峡江风格的校园文化墙,校园整洁美观,体现育人功能,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内设德育、教学、后勤、学科组等工作机构。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实行校务会议制度,建立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严格招待收费标准,落实家庭贫困生资助政策,学校财务公开透明,实行民主理财、资金使用效率高,学校无举债建设现象,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严格规范,制度健全,学校设备使用效率高。

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严格执行中小学作息制度,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严格规定规范教材,教辅资料的管理,不分重点班、快慢班,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学校学籍管理规范,严格实行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学生学籍异动手续,资料齐全,分类归档及时,无开除学生现象,学校安全管理规范,有突发公共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定期开展校舍、食品卫生、消防及流行病防疫工作检查,学校组织人员夜间巡逻,节假日值班护校,学校校舍安全、用电、用气、用水安全,食堂饮水达到卫生标准,师生安全、卫生,流行病防疫及消防等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学校被评为群众满意学校,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无学生辍学现象。

三斗坪镇 篇5

关于印发金口村移民安臵点建设方案的通知

金口村委员会,镇机关各单位:

现将《金口村移民安臵点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杏坪镇金口村移民安臵点建设方案

金口村移民安臵点规划占地 100余亩,安臵160 户600余人,计划三年实施到位。今年第一期工程安臵80户320人,金口、油房、腰庄三个村的移民搬迁户全部集中安臵,并鼓励其他各村搬迁户进入集中安臵点安臵。为认真贯彻落实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臵战略部署,顺利推进我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超前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加快地质灾害(隐患)、洪涝灾害地区和

贫困山区的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改善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和谐家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㈠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原则。通过政策导向和利益驱动,积极引导和充分调动群众搬迁安臵的积极性。在移民安臵选址布点、建设标准以及建房风貌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和引导群众通过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积极重建美好家园。

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移民安臵工作要着眼长远,科学论证,总体布局,分步实施。在搬迁安臵过程中,要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按照“十二五” 提出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布局,编制移民搬迁安臵总体规划。对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实施综合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实行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完成时限。

㈢统筹项目,重点打造原则。统筹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对一定规模的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进行重点打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㈣突出集中安臵,严格限制分散安臵原则。按照先易后难的步骤,对有意愿、有条件的移民户实施集中安臵,集中安臵移民户达到全镇搬迁总数的90%以上,严格限制分散安臵。

㈤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移民搬迁安臵

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㈥移民搬迁政策与农民进城政策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移民搬迁对象集镇购房落户定居,享受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建房补助政策。

㈦镇负总责与村为主体原则。镇政府为实施移民搬迁工作的责任主体,村两委会为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的建设主体,根据移民搬迁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方式建设集中安臵点。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消除隐患、脱贫致富、修复生态为目标,落实移民搬迁104户400人,其中:集中安臵80户 320人,分散安臵24户80人。

四、移民搬迁对象

1、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农村居民。

2、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水电路不通、生存环境恶劣和危房的居民。

3、居住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重要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居民。

移民搬迁对象为本镇范围内的群众,户籍及户籍人口的认定时间为2011年6月1日前。

五、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建设要求

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的规划、建设要充分适应新时期村庄发展建设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功能结构,精心安排道路交通,巧妙布臵住宅群体空间。水、电、路、讯、污水处理全盘考虑,卫生室、文化娱乐室、幼儿园、商业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到位,逐步建设,使移民新村环境优美整洁,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达到舒适文明的居住标准。

六、移民住房建设时限

移民搬迁安臵用房应在当年的12月底前全面竣工,并通过移民办验收。移民安臵房未在规定时间内竣工、或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兑现移民搬迁建房补助资金。

七、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扶贫办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工作。

㈡实行优惠政策,促进搬迁户安居乐业。通过实行移民搬迁优惠政策,减轻群众负担,为移民搬迁安臵创造有利条件。各相关部门要为移民搬迁户提供以下政策支撑:

1、安臵用地政策。安臵点用地按照农村宅基地用地政策管理,国土资源部门对移民搬迁户按照现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免费办理登记发证手续。

2、户籍管理政策。县内跨镇安臵的移民,户口可迁至新居住地,也可暂时保留在原居住地;搬迁至本县外的移民,户口必须随人迁移至新居住地。移民户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户口迁移,由迁入地负责落实。

3、规费减免政策。免收移民集中安臵点城市建设配套费,免费为搬迁群众提供房屋建筑设计图,移民搬迁城镇集中安臵区建房按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购买安臵住房的移民

户减免房屋买卖交易契税、转移登记等方面的规费;优先安排移民搬迁户房屋建设所需木材采伐计划,免征育林基金;免收移民搬迁户房屋建设所涉及的沙石管理费、水土保持费等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移民搬迁安臵成本。

4、权益保障政策。移民搬迁户子女就学,由安臵地政府统一协调,按就近入学的原则享受与迁入地子女同等就学待遇;移民户原有的集体资产享有权、土地承包权、林木收益权和自留山使用权不变(但已享受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补助政策的除外)。鼓励农民依法、有偿流转承包土地和林地,以防耕地、林地撂荒。

5、就业扶持政策。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向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安排,优先让搬迁群众及子女参加劳务技能培训,优先输出安臵就业,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城镇和移民搬迁安臵点增设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移民户就业;围绕集中安臵点当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培育后续产业,加大主导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增收,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的目标。

㈢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政务公开栏、上门入户等方式,深入宣传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实施办法,解答群众疑虑,提高群众对移民搬迁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参与热情,引导群众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及时总结宣传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为促进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㈣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将移民搬迁

安溪西坪镇好玩的地方 篇6

境内有“南轩晓雾”、“白�T飞烟”、“宝山观日”等美景,有铁观音王说、魏说发源地及土楼等名胜古迹,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是个旅游休闲的天然胜地。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代天府,是“魏说”铁观音发源地风景区内主要的旅游景点。代天府,原称“石鼓府”,相传原供奉有清康熙皇帝敕封圣旨牌,故改为今名,意为代天行道,护国安民。因而庙前有“下马碑”,庙里悬挂李光地所书的“山高月明”匾,故香火鼎盛,遐迩闻名。

以山如元宝而得名的大宝山,海拔1163米,山峰凉意逼人,是避暑休闲的胜地。夏秋两季的清晨时分,登山观日,但见红日自远方云雾间升起,天边云彩变换着五颜六色;望身后,又有七色光环罩顶,实为罕见。

该镇珠洋村有两块奇石:一称虎嘴石,另一称狮嘴石。两石的奇特之处是狮虎两石裂缝大小可变。虎嘴石张则狮嘴石合,狮嘴石渐张而虎嘴石渐合,两石张合约以60年为一周期。因两石奇异罕见,特入载《安溪县志・祥异篇》。

泉州最古老的土楼: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聚斯楼,它今年已有642岁。

位于西坪赤石村长坑的土楼,名为“聚斯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用3年时间建成。聚斯楼,生土夯筑,明末始建,建筑保持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外墙为巨形溪卵石堆砌,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通高10.2米、长31.4米、宽31.2米,墙体厚2.5米,共3层72个间,第三层为构架建筑,人可于墙体中直接行走。据省文管部门初步认定,该土楼是福建省现存最早兴建的土楼建筑之一,9月16日媒体曾给予报道,给予很高的价值评定:是我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保存也最为完好的土楼,有利于联系海峡两岸的乡谊,也有利于对明初建筑、土楼文化及群居生活的研究。

东坪镇财政改革情况的调查 篇7

遵照安政发[2006]6号文件中《关于开展财政改革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镇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镇近年来财政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镇财政基本情况

1、财政供养人员情况:

财政供养人数1790人,其中预算拨款开支的202人,需财政补助开支的1588人(含教师998人)。去年底,我镇财政总支出4884万元,其中本级支出2117万元。今年乡镇规划调整后,原东坪镇、木子乡、杨林乡合并组建新的东坪镇,我镇财政供养人员达到792人,财政压力更大。

2、近年来我镇财政收支状况:

2001年,我镇财政总收入2284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50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66万元,财政总支出3034万元。2003年,财政总收入3186万元,其中本级收入3133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9.4%和108.5%;财政总支出3133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509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3.26%和0.004‰。2004年,财政总收入3464万元,其中本级收入达3441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3%和9.83%,财政总支出3.411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68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87%和11.53%。1

2005年,财政总收入4937万元,其中本级收入488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52%和41.94%,本年财政总支出4884万元,其中本级支出2117万元,比上年分别43.18增长%和25.79%。

二、我镇加强财政管理的措施与经验

1、加大征管力度,培植梯级财源。

一是镇党委、政府每年年初组织国、地两税人员对全镇的税源进行一次清理排查,确保税收的应征尽征,2005年我镇共完成国税1261万元,地税1460万元。

二是优化经济环境,注重招商引资,经济环境的优化,鼓舞和吸引了投资者,2005年,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7000多万元,全镇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2家;其中外地客商在我镇投资办厂的有13家,新增产值1.3亿元,新增税收1200多万元。

三是围绕“产业兴镇”的方针,着力培育“农业财产化、矿产品加工、商贸服务、山水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等五大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2、严格支出,确保运转。

一是财务支出制度化,对全镇的财产、车辆、接待、采购、水电、管区、工作线经费包干等均纳入《东坪镇机关管理制度》严格财务支出。

二是“量体裁衣”,在严控支出的基础上,做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确保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确保城镇建设和公用事业的支出。

2三、有关财政改革的困难和建议

“万事开头难”,财政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在财政工作实践中摸索,我镇财政改革面临着地域广、人口多、负债大、支出大的严峻局面。乡镇规划调整后新的东坪镇更是家大支出大,仅财政供养人口就达792人,负债由原来的1200多万元上升到2100多万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财政运转比较困难。为此,建议县政府、县财政局:

1、对我镇的财政现状,多予少取,上解支出不宜加码,也不要“鞭打快牛”,才有激励机制之作用,使我镇能逐步加大培植财源的力度,让我镇财政稳步做大做强,才有财力全面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

2、进一步明晰县乡两级政府的事业,科学界定支出范围事权是划分财权的基础,只有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相适应,政府履行职能才有物质保证,要进一步划分县乡两级政府间的事权范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县级不能包揽一争,无扩大支出,也不能将市级支出项目推给乡镇办理,加大乡镇财政支出负担。

3、合理划分收入,适当调整县乡间分成比例,在收入划分上,除了要考虑县级宏观调控外,还要考虑满足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的需要。特别是从2004年起取消农业税,乡镇的收入格局发生变化,因此应在现有乡镇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收入,3不能把税源集中,易征的税都划给县级,把零散难征的小税都留给乡镇,既增加了乡镇的征收成本,也给乡镇财力不足、不稳而无法履行职能,也不能调动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在超收分成比例上,应适当提高乡镇的分成比例,增强乡镇实力,给乡镇更大的空间。建议超任务部分的税收全额返回乡镇,税务部门的征收手续费也一并由乡镇支付,同时对结算返回资金“提取10%-15%进入乡镇偿债专户”,建议由县规定乡镇管理执行,以增加乡镇资金的调控能力。

4、合理安排支出,凡是服务性收入单位要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譬如说我镇劳务站、建设站、企业办要纳入支出范围,同时,要增加城管队、环卫处。其原因是:城管、环卫经费缺口大,曾多次向县政府、县财政报告经费缺口问题,且这两个单位是东坪城区卫生管理不可缺少的两支队伍,建议纳入差额预算管理范围。另因撤并后的东坪镇地域广、人口多,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又地处县城,开支标准相对较高,建议能否提高公务费标准,按全县最高标准确定。行政、计生、经管、农技干部(含退休人员)的人员工资、福利及补助工资要求体现全额预算(补助工资80元、增资50元,由县财政承担)。乡镇农民技术员和畜牧站、经管站职工编,支出基数按年人平1000元太少,请求至少按2000元标准计算。

5、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切实转

4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乡镇与市场的职能,将那些不该管的,本来可以通过市场去解决的事,如集贸市场建设等由市场去解决,逐步将农业畜牧、广播电视等推向市场,凡能由市场调节的都应市场化。

6、在乡镇财政是收还是放的问题上,是收上去好还是放下来适合,说法各一,但大多数的意见还是收上去好。因为把乡财政收上去好处多多,便于管理,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业务管理方面都有统一相应的管理方案,业务上的操作与联系方便、快捷,真正体现了财政的统一性、规范性,把乡镇财政收上去还有益于各项财政资金的调配与周转,确保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东坪镇财政所

后坪镇完小硬笔书法比赛小结 篇8

汉字,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神,作为我们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千年不衰而愈益繁荣,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意思就是字的书写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爱好、修养和气质。

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写字甚至认真做人的习惯,举行了此次活动,目的是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是用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第一印象和信息的,“字”就像与人交往时的名片。每一个人都希望以自己最好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所以我们在书写文字的时候,必须写得又正确又漂亮。赛前,我们特制订了《后坪镇完小硬笔书法比赛方案》,把学生分为三个比赛等级:本次活动是在各班进行比赛。

一、二年级学生赛铅笔字,三、四、五、六年级赛钢笔字。并对各年级提出了比赛规格和要求。

通过这次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审美意识。对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并指导其更好地发挥特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此次比赛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学生的书写单字很漂亮,当时布局不合理,造成了整体效果不理想。

2、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3、由于紧张个别同学有错字现象

硬笔书法比赛活动优胜奖名单:

覃冰 陈宛怡 秦雅茹 陈谦 田影 田丹 袁小雅 田苗 田文龑

陈一诺 陈翃 陈音竹 陈玉浓 赵明慧 陈子怡 陈雪 陈炫 陈悦

熊艳玲 刘浩林 陈张欣 陈愉 陈红莲

杨潇

陈均钦 田玉萍

陈秋雨 樊纪廷

陈宇航 袁心意 陈思谕 陈凤仪 陈子微 邹灿灿 欧运辉 樊亚文 陈怡彤 向谦 陈美彤 汪蓉蓉

陈晓枫 杨雨轩

后坪镇完小教导处

上一篇:臂式斗轮取料机下一篇:研究前提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