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事故与安全作业八篇

2024-09-06

农机事故与安全作业 篇1

1.1 农机事故的定义。

农机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田间、场院和道路行驶或作业, 以及在停放过程中, 由于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等所造成的人身和牲畜伤亡、机物损坏。

从狭义来评价农机事故, 主要以人身伤亡、机物损坏来鉴定事故的性质、类别、责任并依法处理。从广义来评价农机事故, 除了上述定义的农机事故以外, 还应该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以有利提高农业单产和农业产品品质、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高标准来规范农业和作业。这是因为近年来出现了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科学的农机作业方式造成土壤沙化、水土流失, 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农药流失污染环境、人畜中毒等现象, 所以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2 农机事故的分析。

通过对农机事故分析, 从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 为制定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对策与具体措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农机事故分析可分为:个别事故的调查分析、典型事故的分析和大量事故的综合统计分析。

1.3 农机事故的处理

1.3.1 农机事故现场勘察。

农机事故现场勘察是处理事故的基础, 是分析事故原因、鉴定事故责任的依据, 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能否正确处理事故,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勘察的可取性和正确性。

1.3.2 农机事故的处理。

农机事故的处理包括农机事故处理权限、事故责任的鉴定、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事故的善后处理和事故结案及事故处理文件。

1.4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4.1

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前要进行彻底的保养, 更换损坏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零部件, 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另外要主动接受农机监理部门对农业机械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确保农业机械符合安全技术标准。

1.4.2

联合收割机收割作业中发生搅笼、输送槽、粮仓等部位堵塞需清理堵塞以及检修时一定要切断动力并将发动机熄火。在进行收割作业时, 要对作业田块进行清场, 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发现有捡拾稻谷的人员尾随应立即停车将其劝离, 在人员未离场之前不得重新开始作业。

1.4.3

大中型拖拉机要安装驾驶棚或防翻架, 防止拖拉机倾覆时造成驾驶人员伤亡, 在进行田间转移时, 应仔细勘察地形和道路, 选择坡度较为平缓、坚固的线路, 采用倒车上坡, 倒车时, 旁边还应有人员指挥。

1.4.4

小型手扶旋耕机旋耕作业时, 严禁挂倒档。如果确要倒车或进行田间转移、清理杂草时一定要先切断旋耕机动力。

1.4.5

农业机械需行经田间机耕道路时, 事先一定要仔细观察道路状况, 特别是在长时间阴雨过后, 机耕道路基变软, 勘查道路状况就应该更加仔细;农业机械在机耕道上行驶时, 前面要有专人引导。

2 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安全监管管理工作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安全监理中农业机械、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 保证作业工艺实施全过程的安全, 必须重视并加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和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2.1 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素质。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不仅是国家的技术管理干部, 而且是国家行政法规的执行者。因此, 要健全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要保证安全监理人员的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条件和要求。

2.1.1 品德素质。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除必须具备一般公民共同的社会主义公德外,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到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廉洁奉公、文明礼貌、平等待人。要严肃纠正以权压人、以权谋私、执法违法等行为, 情节严重者应进行处理, 不符合条件者应调离农机安全监理岗位。

2.1.2 身体素质。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由于工作需要, 市场驾驶车辆、操作农业机械, 因此在身体条件方面必须满足对驾驶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又因经常在公众场合执行任务, 规范他人行为, 所以也不能有有损仪容的身体缺陷。

2.1.3 技术业务素质。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并接受过农机安全监理的专业培训。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具备法学知识;农业机械构造原理, 运用及维修等机械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及安全工程学、交通工程学、安全心理学等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 应掌握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农机检测技术、维修调试技术以及事故现场勘察和摄影录像技术等。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还应掌握计算机应用操作技术和信息网络基本知识。

2.2 加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与考核。

根据人、机、环境这三大安全要素中的“人本原理”, 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与考核, 是农机安全监理的基础性工作, 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

2.2.1 做好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参加并通过主管部门核准的专门学校的驾驶培训和专项技术培训, 使他们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驾驶操作技能、道路交通规则、机务规章及操作规程, 经考核合格者发给驾驶证或操作证。培训教育对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法规意识, 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诸多新的农业机具、新的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培训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从近年来在农机作业中, 特别是跨区麦收作业中出现的机具故障、机具损坏、人身安全等情况, 更加说明加强培训的重要性。

2.2.2 做好驾驶操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审验工作。

坚持做好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审验, 是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除检审身体是否合格外, 在资格审验时应对机务知识、法规、操作规章以及他们遵法守法与安全驾驶操作情况进行考核审验。要把培训教育与年度审验结合起来, 通过考核促进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提高驾驶操作技能, 促进安全监理。

2.3 做好农机具的检审工作。

结合农事大忙季节之前的机具检修、机具准备, 进行机具检查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管理的优良传统, 这对发现不安全因素, 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保证作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拖拉机特别是以营运为主的机动车的审验, 重点要严格检查起动性能、转向制动性能、灯光、信号等是否安全可靠。同时, 审核牌证 (照) 与机车、驾驶员是否相符, 对无证照机车和驾驶操作人员应及时纠正, 补办证照手续。对于机具、机组, 侧重于总体技术状态、运转情况、以及噪声的检查。对检审合格的农机具要发给“合格证”, 作业的资格凭证, 也便于监督、管理。

为使农机具的检审工作顺利地进行, 需要农机安全监理、管理两个部门密切配合。农机具的检审要做到制度化;即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定点检审;科学化:配备必要的检查仪器, 采用科学检查手段;定量化;重要技术指标如转速、压力、间隙等, 要通过仪器检查出定量化数据。这是提高安全监理科技含量和监理水平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梁井林.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探讨[J].农业机械, 2011 (22) .

农机事故与安全作业 篇2

⑴用不结实的绳索吊挂重物。维修拖拉机时, 常见用麻绳、尼龙绳及三角胶带等吊卸发动机、变速箱, 这是很不安全的。正确做法:用结实的钢丝绳, 三脚架也必须地脚稳固, 用吊车悬吊时, 重物下面不得有人通过或站立。

⑵支撑车辆的错误做法。当轮胎损坏或更换时, 用砖头、石块、木块或单独用一个千斤顶支撑, 这样做是不安全的。正确做法:在坚实的平地上进行, 用千斤顶和结实木墩同时垫起车架, 而且前后轮还要用三角木或较大石头卡住, 防止车辆前后移动导致所用支撑物倾倒伤人。

⑶轮胎充气的不安全操作。轮胎经拆装后重新充气, 不加防护, 使轮圈弹出伤人。正确做法:充气前将轮胎、锁圈、挡圈和轮圈一起用锁链锁住, 还可将挡圈一侧朝向地面或墙壁再充气, 防止轮圈弹出伤人。

⑷焊接装油容器不洗净残油。焊接装油容器, 事先必须洗净容器内的残油, 否则实施焊接时会引起爆炸。清洗方法:用碱水或热水加醋, 反复清洗2~3次, 控净、晾干后再焊接。不能用高压空气吹干, 防止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爆炸;施焊时要先打开所有箱盖;清洗大型油罐时, 进入罐里的人要穿长袖衣服, 不得赤脚露臂, 要带好防护带和信号绳;在罐内施焊时间不宜过长, 罐外要有专人看护;人员出罐后要洗脸、洗手、漱口, 衣服要用碱水洗后再用清水洗。

⑸修理制动器的错误操作。修理制动器时, 手、脚制动器同时修理, 车体不稳, 易致车自行滚滑伤人。正确操作方法:将手、脚制动器分开修理, 以便互相制动确保安全。停放地点应坚实平坦, 且前后轮双向用三角木卡牢, 防止滑移。

⑹调试发动机的不安全做法。调试机器时, 人员接近风扇、传动带或排气管等危险部位, 易造成人员伤害。工具、零件等放在机器上也易摔落伤人或损坏机器。正确做法:调试人员衣着要整齐利落, 非调试人员要远离机器, 调试时尽量停机, 在机器下部调试必须熄火, 需要运转中调试的应派专人看守操纵机构, 防止外人误动;调试后启动前要清点工具和零件, 并发出信号。

⑺加水的不安全做法。当发动机温度较高特别是“开锅”的情况下, 立即打开水箱盖是很不安全的。应先把放水开关打开, 待水压降低后再用毛巾等物包住水箱盖, 并将身体和头脸偏向一侧后再缓慢旋下。

⑻维修电气设备的不安全做法。在车上维修电气设备时, 事先不卸下电池线便进行修理, 易导致火线搭铁引起火花伤人, 应先卸下电池线再修理;配制电解液时用金属容器, 或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也是错误的操作, 正确的做法应是采用陶瓷或玻璃容器, 并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

2.威胁机车安全的错误做法

⑴机油累积加用。许多机手在机油更换时, 不是全部更换, 而是向曲轴箱补充新鲜机油, 使旧机油不断地累积, 误以为这样做既保证了柴油机的润滑需要, 又节约了开支。殊不知, 机油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已变质, 杂质增多, 润滑质量下降, 此时, 即使经常补充新鲜机油, 也不能使机油质量满足要求, 致使机件磨损加快, 大大缩短了汽缸套、活塞等机件的使用寿命。同时, 油中的大量杂质会粘附于油道壁上, 严重时会堵塞油道, 导致抱轴、烧瓦等故障的发生。

⑵随意调整气门间隙。多数机手不用专用工具检验, 仅通过晃动气门摇臂的感觉来判断气门间隙的大小。这样做会给柴油机的工作造成影响, 轻者耗油量增大, 发动机功率下降, 重者使活塞与气门发生撞击, 甚至引发碰烂活塞、折断连杆、折断曲轴或捣裂缸体等重大故障。

⑶长时间不清理排气管积炭。大多数机手忽视对机车排气管道的维护, 长期不清理排气管的积炭, 结果使排气管道截面变窄, 排气受阻, 导致发动机耗油率提高、功率下降, 出现“过热”现象。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 每季度应对排气管积炭进行一次清理, 确保柴油机排气通畅。

⑷新机不磨合就投入负荷作业。购回新机后, 除了对其进行检查和保养外, 还必须严格按照出厂说明书规定的试运转程序进行磨合, 转速由低到高, 负荷由小到大, 以消除零件摩擦面凹凸不平的加工痕迹, 使其表面光滑。

农机事故与安全作业 篇3

关键词:农机;作业;操作技巧;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S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43-1

1农机田间作业安全操作技巧

1.1田间作业前认真检查农机具的性能

农机田间作业前,农机操作人员必须认真仔细检查农机具,诸如拖拉机、犁、耙、旋耕机,最好作一次全方位的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维护保养和检修,使农机具在良好的性能状况下投入生产作业,保证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生产目的。

1.2勘测作业环境,判断行进路线

拖拉机作为田间作业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作业环境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大的。平坦的、坡度缓的、土质条件松软的田间环境,有利于提高拖拉机作业效率。此外,拖拉机在田间作业转移,一般依靠田埂、水沟或水渠等,在转移的行进过程中,应该切断旋耕机的动力功能,再用低速小油门行驶速度缓慢通过。如果遇到田埂高的或者又宽又深的水沟、水渠,要事先人为挖低、填平或者搭建桥梁,确认安全后通过,防止农机事故发生。

1.3加强地头田尾的安全防范

地头田尾是拖拉机等农机经常出现事故的地区。因此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掉头转弯时,拖拉机行进速度要慢,同时不要使用尾轮踏板的方向急转弯。否则,很容易导致翻车事故。

1.4熟练掌握技巧,做到防患于未然

拖拉机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拖拉机操作人员在田间作业时,如果使用乘坐尾轮踏板帮助掉头时,掉头角度不宜过大,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操作人员的脚与旋耕机犁刀相触碰到而导致受伤。

1.5熟练掌握排除隐患的方法

操作人员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如果发生翻车或陷车事故,千万不要加大油门猛冲,此时应该把拖拉机车轮下方的泥浆挖出,垫以木板和石块,保证相对平稳的路面,然后将拖拉机开出。此外,如果旋耕机的犁刀轴被田间的杂草缠绕,无法转动时,操作人员应该将发动机熄火,再将杂物清除,防止事故的发生。

2农机的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2.1根据规定周期更换机油

有些操作人员对机油只知补充,却忽视质量检查。研究表明,大量的氧化物和金属屑存在长期使用的机油中,极大地降低润滑性能,加剧零件磨损。所以,无论机油是否使用完毕,发动机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更换机油。

2.2注重对滤清器与排气管的维护保养

有些操作人员只知道保养空气滤清器,而忽视对排气管和消声器的保养。由于长期不清除排气管道和消声器积碳,导致积碳过多过厚,排气截面积锐减,废气排不尽,新鲜空气难以进入,最终致使燃烧恶化,引发安全问题。

2.3重视农机的冷却效果

有些操作人员忽视对农机水垢的清除,冷却水只管添加,冷却水虽然充足,但是冷却效果却极差,致使燃烧恶化,引发多种安全事故。

2.4注重对柱塞偶件、针阀偶件以及出油阀偶件同步保养

有些操作人员仅仅注重柱塞偶件以及喷油嘴针阀偶件的质量,而忽视出油阀偶件的质量。出油阀的作用:一是密封;二是停止供油时迅速减压。密封性能是将柱塞油腔与高压油管隔开,防止汽油回流;停止供油时迅速减压性能是防止喷油嘴断油开裂。出油阀偶件质量受损后,会造成柴油机许多故障。

2.5重视气门弹簧的质量

有些操作人员仅仅注意气门和气门座的状态,而忽视注意气门弹簧的质量。气门漏气出现时,人们往往习惯检查气门和气门座,遗漏了对气门弹簧质量的检查。殊不知,气门弹簧弹力不足是气门漏气的关键原因之一。

3农机存放注意事项

3.1预防铁质机件生锈和木质机件霉烂

铁制机件易生锈,因此在冬季应拆下来,清理干净后涂上防锈漆,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些农机具零件是用木材做的,受潮后容易霉烂、变质,所以存放前要洗净、晾干后涂上桐油,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3.2预防弹簧机件变形和发动机潮湿

手扶拖拉机的离合器往往是结合式的,存放时应该将手柄置于“合”的部位。否则,离合器弹簧因受压时间长会失去弹性,导致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发动机的进、排气门也应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长时间放在潮湿、雨水多的地方,往往会造成短路、漏电,甚至损坏线圈。因此,应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整洁的地方。

3.3预防橡胶件老化和蓄电池硫化

农机具上的三角皮带或平胶带应拆下放在干燥通风处。拖拉机入库停放期间,最好应用千斤顶或砖块将农机车斗桥部位顶起,使轮胎脱离地面,避免承受负荷,但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气压。拖拉机如要长期存放,应将蓄电池拆下来,充足电,把表面清洗干净后置于温暖的室内,以防蓄电池硫化。

4结语

综上所述,规范农机田间作业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巧和维护保养知识,能有效确保农机安全作业,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浅谈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机事故预防 篇4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农机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长,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也必将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但是,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突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就拿我市说,农机交通事故能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0%以上,另外,在农田、场院、机耕道路以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上发生的农机事故是屡见不鲜,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政府下发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农机部门负责拖拉机管理和农机安全生产的执法主体地位,同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规章、文件,这就为各级农机部门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各级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农机安全生产,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就目前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弊端。

一是存在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难的现象,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主要存在于拖拉机管理,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的执法主体地位。但是,没有明确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因目前各级农机监理机构担负着拖拉机监督管理的任务,而国家也没有出台农机监理行政法规,从而导致农机监理机构执法难、难于执法的现象产生。

二是由于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不明确、体制不顺,使各级农机监理机构体制五花八门,特别是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虽说是事业单位,但大部分都是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我市4个县级农机监理站,3个是差额、1个市自收自支,工资、经费难以保证,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而影响农机监理业务的开展。

三是农机监理队伍人员不足、设施装备条件差,农机监理人员和装备与管理的对象比例严重失调,就拿我市四个区县来说,负责20余万台拖拉机和30多万台其他农业机械的管理,4个区县农机监理站仅有农机监理人员50人、13台农机监理工作用车,很难适应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加之拖拉机和各类农业机械都分布在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给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很难完成所担负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四是由于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大批农机手安全生产常识、技术操作水平差,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从而出现大量无牌行使、无证驾驶、违章违法作业现象,我市70%以上的机手没有接受正规培训,技术操作水平低下,这就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诸多隐患。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从体制、机制、源头上来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不适应的突出问题,才能有利于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为有效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

《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是把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执法主体管理职权授予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但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是否是执法主体。我省出台的《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也只是明确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监督管理权由农业机械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各级政府又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和执法地位。但是,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行政许可必须由行政机关实施,因此,农机监理机构无权行使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权,所以,要使农机监理机构担负起以拖拉机管理为主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重任,必须明确其性质和执法主体地位,理顺体制,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行政许可范围

根据《道交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就是说农机部门只有宣传教育、发牌发证、检验审验三项权利,而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和事故处理权,只有许可发放权,只是行使拖拉机“车管所”的职能。却把拖拉机的违章处罚、事故处理的许可监督权交给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造成许可发放与许可监督的脱节。农机部门只准许发牌发证而没有监管处罚权,有责无权,这样使农机监理机构根本无法去履行职责,实施有效管理。这也不符合国家《立法》“权责一致”和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因此,为使农机监理机构做到“权责一致”,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农业机械登记、核发牌证、驾驶人考试发证、安全技术检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处理违法行为、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行政许可范围,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

为适应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首先应理顺农机监理机构体制,健全并完善各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特别是应加强区县、乡镇、村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应按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定岗定编,以解决基层农机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对农机监理队伍的规范化培训教育,重点从业务职能、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法律法规观念和执法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加大对农机监理装备的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大农机监理收费用于装备投入的比例,以增加和更新农机监理装备,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备的物质装备和工作条件,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

农业机械是广大农民重要的生产工具、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广大农民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相对低下,法律法规意识和观念淡薄,只知使用的重要性,不知安全的重要性,这是造成诸多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大对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技能教育,帮助农机手熟悉农机构造,掌握使用维护知识和简单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要加强对农机手的考核工作,提高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技术,增强他们对复杂作业环境的应变能力,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帮助农机手认真学习掌握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清违章操作的社会危害性和发生农机事故应负的法律责任,从而使他们提高守法的自觉性,自觉地为农机安全生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

要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农机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认清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针对农业机械作业特点,加强农业机械的源头管理,加大对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专项整治,做好农业机械的检验工作,确保投入生产的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要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查处无牌无证、违法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遇有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农机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认定事故性质,依法追究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制度,为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农机作业忙安全不能忘 篇5

1.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是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思想, 科学地把握农机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 采取有力措施抓源头, 抓整顿治理, 扎扎实实做好农忙季节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分解任务, 督促检查, 做到目标到岗, 责任到人。

具体工作内容:

(1) 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增强农民和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在农忙季节前夕,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及时派出农机安全监理人员, 进村举办农机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让农民和农机手接受安全教育, 让他们明白“安全出效益, 安全是生命, 安全是致富之本, 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 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意识。

(2) 强化农机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手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本着方便农民的原则, 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下乡进村上门入户活动, 把农机技术培训课堂搬到乡村, 搬进农户家中, 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地向农机手传授农机安全操作技术, 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3) 开展巡回农机维修服务, 消除事故隐患。开展巡回农机维修服务, 不仅体现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为民思想, 而且体现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为民服务的技术本领。农忙季节, 时间紧, 任务重, 农机作业容易出故障, 存在事故隐患。为确保农机安全作业,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 以“手到病除”的本领, 帮助农机手维修有故障的农机具, 使之技术状况良好地投入作业,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4) 进行执法检查, 预防农机事故发生。在农忙期间,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要进行安全执法检查, 以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安全执法检查主要是严格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超载、酒后驾驶、违章载人以及违法操作行为等。

2. 农民和农机手的责任和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农民和农机手的责任, 就是保护自己的安全, 不伤害别人, 不被别人伤害。农机安全工作光靠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不行, 还需要农民和农机手的配合。因此, 农民和农机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时刻树立农机安全意识。农民和农机手要认真学习有关农机安全法律法规, 在思想上重视安全, 在农机操作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克服麻痹侥幸的思想, 每时每刻都要把安全这根弦绷紧, 做到生产再忙, 安全不能忘, 生产再急, 安全第一。

(2) 自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机器未到, 培训先行。农机手要自觉参加农机部门举办的农机技术培训, 做到“三懂四会”:即懂农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懂农机操作规程, 懂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会操作, 会调整, 会维护保养, 会排除常见故障。并及时办理农机牌照和行驶证, 考取农机驾驶操作证。

(3) 接受农机安全检查, 杜绝违章操作行为。接受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 是农机手的义务, 农机手如有违章操作行为, 应及时纠正并接受处罚。农机手要按时参加农机技术检验, 农机技术状况差的应及时修复, 以确保农机高效、优质、低耗、安全地投入服务。

(4) 农机手应注意休息,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农忙期间, 天气干燥, 日长夜短, 农机手应注意适当休息, 不要连续操作农机, 防止疲劳。驾驶收割机时, 最好不要连续作业10 h以上, 既为了保证安全, 又防止机件损坏。

重视农机安全作业刻不容缓 篇6

这些年, 随着各种农机购置补贴的落实, 苏州农机渐上规模上层次。但是由于农机作业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农机分散面广、安全管理的组织网络不健全、缺少应有的执法手段等问题的出现, 导致农机安全作业问题多。鉴于此, 作为农机推广技术人员, 有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些, 如何提升农机安全作业质量, 为今后农机推广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农机作业安全隐患频出的原因分析

1) 安全教育工作宣传不到位, 没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农机安全生产作业的良好氛围。而在这种氛围之中, 地方政府领导没有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当主要事来做, 上级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基层老百姓的漠视, 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不支持和不理解。有的甚至将正常的执法工作看做是乱收费现象, 由此导致基层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难以落实到实处。

2) 由于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农村, 面广量大, 它既能抽水打场, 又能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既能从事农田作业, 又能从事公路运输;由于农业机械的这些固有特点, 增加了农机安全监督工作的难度。

3) 有关安全管理的组织网络不健全、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目前本市内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人员少, 工作专注度不够。专门用于安全监管的车辆有限, 硬件设施建设薄弱。同时, 乡镇、村两级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薄弱, 有的被撤消合并, 没被撤消的也名有实无, 人员在编不在岗, 主要从事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 常年不能从事农机管理工作, 致使乡镇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管理不力;更谈不上村级农机管理组织, 即便有的村指定农机安全员, 但也因无法解决经济报酬而无法开展管理工作。

4) 缺少应有的执法手段,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的法律主体地位, 但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抓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消除“黑车非驾”, 纠正各种违章, 很大程度上是靠路检路查实现的, 可是法律规定农机部门没有道路检查权, 虽然有些地方性法规给了一些执法空间, 但执行起来也不是理直气壮, 有时还会受到有关部门制约, 所以对行驶在道路上的农业机械的各种违章行为不能及时查处和纠正。

3 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工作的对策

1) 因地制宜, 重点突出, 分层次进行农机安全管理的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本区工作实践, 重点突出农业拖拉机的专项整治工作,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从源头抓起, 进村入户, 从根本上解决无证驾驶的现象, 确保农机作业的安全性。

2) 加强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强化农机安全作业的检查力度, 重点查处农业机械无证生产作业、超载超速问题、违章载人等等违章行为, 尤其是抓好农忙时节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及时查处各种事故隐患, 纠正各种违章作业, 确保农忙时节农业作业的安全性。此外, 还应重视与安监、交警、交管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在全区范围内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执法的农机安全管理战线, 切实解决各种农机作业隐患。

3) 完善农机生产作业的保险工作, 减轻户主因生产作业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 单个农机作业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一旦有重大农机事故出现, 肇事者很可能存在倾家荡产的可能, 而受害者一方也可能因为经济索赔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酿成惨剧。由此, 针对目前农机事故问题解决不到位、农机生产作业风险性高等问题, 建议各农机手积极参保各种农机作业保险, 通过各种途径的教育方式, 切实让农机户主明白落实好保险问题可有效解决生产的后顾之忧。

4) 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根据中央及地方关于农机安全作业的相关要求, 建立成立以市为中心指挥, 各县、区为分散点的安全监理网络。结合当前农机作业趋势, 今后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应以基层农机管理组织的完善为重点, 理顺好各基层农机管理机构职责, 确保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 加强农机安全作业的工作建议

1)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管理的领导工作,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作业责任制, 定期组织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 将确立的责任制目标层层分解, 逐步落实到各个基层。同时, 必须将农机安全管理作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切实将农机安全作业落实到实处。

2)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 一方面要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落实编制改革, 有针对性地增加编制数量。积极改善农机装备, 在条件允许的乡镇成立专门的农机安全监理站, 满足基层日益增加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方农机安全管理模式, 发挥多部门联合执法的联合效力, 成立专门的农机警物室、农机巡回法庭等等, 用于农机安全性问题纠纷的解决, 逐渐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 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农机安全管理配套的法律法规, 具体明确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责所在和权限, 更好地发挥地方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适应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需要, 推动农机安全生产上层次、上水平, 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实现“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张柯柯, 张富贵, 卢剑锋.坡地用微耕机的研究与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422-424.

农机事故与安全作业 篇7

一、事故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日常生产作业中,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位都是事故隐患发生的表现形式。

(一) 物的不安全状态。

任何物品都有其使用寿命, 物品的可靠性、稳定性随着物品的使用时间、磨损和维护情况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如设备通常由多部件和多系统组成, 各部件可能是由不同的材料造成。各系统可能是由不同的介质作用驱动, 由于材料差异, 其安全性、寿命出现差异。此外介质不同, 其检修、维护周期不同, 因此表现为新设备安全状态好, 设备安全运行中需要进行检查、保养、维修间隔较长,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 设备安全性能变差, 检查、保养、维修间隔缩短。而由于不及时的保养、维护造成物处于不安全状态时, 生产作业处于不受控状态, 安全生产过程无法得到保障。

(二) 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常人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 安全能力不断提高, 但人的分析判断力受所处的环境、生理、心理状况制约。如正确处理, 不发生失误, 则没有危险发生;而发生失误, 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轻则造成系统故障, 重则造成能量意外释放发生事故。人们的侥幸和盲从, 看到别人的行为没有造成伤害与事故, 就依附别人的行为, 如:油气区不穿戴防静电劳保服、驾驶车辆时接打手机、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等, 殊不知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三) 管理缺位。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事故发生。安全管理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 作出周密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以及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规章制度、组织机构, 对职工的安全要求、作业环境、教育和训练、年度安全工作目标、阶段工作重点、安全措施项目、危险分析、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防护措施与用具、事故灾害的预防等。而管理缺位会导致安全管理混乱、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作业现场缺乏监管、员工违章等行为的发生。通常在生产作业中, 管理人员的业务安全管理水平缺位, 追求效益最大化造成的赶进度、抢工时等违章指挥, 而又得不到监管人员的制止, 豆腐渣工程、烂滩子工程引发的事故比比皆是。

二、作业现场隐患问题的内在属性

透过现场看本质, 无论何种表现形式, 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人的不安全行为即可是管理缺位的另外一面, 而管理缺位也可以导致人的行为无人管理、设施设备等物处于不受控状态, 总之事故隐患问题既可是三者单独出现, 也可相互影响、共同体现, 归根结底事故隐患的存在有其共同属性, 掌握了他们的属性, 规避防范隐患问题就不会成为难事。

(一) 隐蔽性。

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还是管理缺位, 造成的事故隐患问题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条件下, 显现出好似静止、不变的状态, 往往使人一时看不清楚, 意识不到, 感觉不出它的存在。正由于“祸患常积于疏忽”才使隐患逐步形成、发展成事故。在生产现场作业过程中, 常常遇到认为不该发生事故的区域、地点、设备、工具, 却发生了事故。这都与当事者不能正确认识隐患的隐蔽、藏匿、潜伏特点有关。例如:使用手刹使抽油机停车后, 进行抽油机维护保养, 过去不少人都认为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当刹车因为维护保养不到位出现刹车片磨损引发松动时, 抽油机就会转动, 操作人员就会被曲柄伤害。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 假如事先知道刹车存在不安全状态及时进行处理, 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二) 危险性。

俗话说:“蝼蚁之穴, 可以溃堤千里”, 在安全工作中小小的隐患往往引发巨大的灾害。无数血与泪的历史教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往往不经意的行为, 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油田检维修现场, 操作人员在休息时, 点起的一根烟引发火灾, 无情地吞噬生命与企业的财产的悲剧等等。

(三) 突发性。

任何事都存在量变到质变, 渐变到突变的过程, 隐患也不例外。集小变而为大变, 集小患而为大患是一条基本规律, 所谓“小的闹、大的到”, 就是这个道理。如在油田生产企业生产中, 常常要与易燃易爆物质打交道, 原油采出时常有伴生气及凝析油的析出, 管理缺位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管理, 任由岗位员工采集, 而凝析油本身的燃点、闪点很低, 爆炸极限范围很宽, 稍不留意, 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突然发生。

(四) 连续性。

实践中, 常常遇到一种隐患掩盖另一种隐患, 一种隐患与其它隐患相联系而存在的现象。例如:油田维护施工现场、交叉作业现场等, 本身场所内易燃易爆物品较多, 如果安全管理缺位, 至使设备设施随意摆放造成安全通道堵塞, 作业场地变小, 转化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又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更大的事故隐患, 这种连带的、持续的、发生在生产过程的隐患, 对安全生产构成的威胁很大, 搞不好就会导致“拨出罗卜带出泥, 牵动荷花带动藕”的现象发生, 而使作业现场出现祸不单行的局面。

(五) 重复性。

事故隐患治理过一次或若干次后, 并不等于隐患从此销声匿迹, 永不发生了, 也不会因为发生一两次事故, 就不再重复发生类似隐患和重演历史的悲剧。只要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环境等因素未改变, 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甚至在同一区域、同一地点发生与历史惊人相似的隐患、事故, 这种重复性也是事故隐患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事故隐患风险防范的对策

从事故隐患特性分析中可以知道, 一次事故的发生, 可以是管理缺位、物的不安全状态, 或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表现, 而要杜绝事故隐患的发生, 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其特性, 认识到隐患问题的隐蔽性, 清楚了解其存在的危险性、突出性、连续性、重复性才能防范规避事故隐患的发生。

(一) 加强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系统培训。

一是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和《重大事故处理条例》, 定期组织学习国内外的各类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 下发安全管理的书籍和资料, 使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连续的行为和随时随地的行为。二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通过各类培训班,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理论的理解, 使业务能力上、思想觉悟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 在企业内部建立运行良好的安全激励机制。

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 获得来自上级或组织的报偿, 获得的报偿能否与期望的报偿相吻合, 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 对以后行为的动机将发生深刻的影响。一般来说, 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 而在一定条件下, 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应以教育说理为主, 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 要为被激励者排忧解难, 改善不良的心理反应, 诱导高尚的动机, 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行为。实践证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表扬、奖励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就能鼓舞一大片人;惩处、通报一个单位或事故, 也能以儆效尤, 教育一大片人。所以建立安全激励机制, 实行重奖重罚, 以奖为主, 以罚为辅, 既有利于培养员工树立良好的工作动机, 自觉控制不安全行为, 有利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四、削减常见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督举措

(一) 强化安全监督业务素养挖“潜”增效严防隐蔽性事故隐患。

安全监督人员为专司安全监督检查, 其安全素养、业务水平及发现生产作业现场的潜在隐患的能力较强, 通过定期对现场事故隐患分析找出共性和解决措施并以文字通报形式向生产单位提供, 在发挥安全监督职能的同时, 可以为生产单位在日常生产作业中安全风险的辨识和措施的制订提供有效帮助, 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隐患。

(二) 有效利用监督手段强化重复性事故隐患的整改落实。

生产作业现场发现的事故隐患经常是治理了, 换个场所、换个时间就会再次重复性出现。安全监督工作中巡回监督检查和跟踪监督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发现事故隐患的重要方式。一是根据生产作业场所安全风险程度细化监督场所, 实施分级分类监督, 分级控制安全环保风险, 规范现场安全环保监督组织形式、检查频次、监督方式, 促进监督职责履行, 提升监督绩效。二是完善安全监督体系标准实施监督岗位标准化持表检查。通过将常规施工作业、非常规施工作业、关键设施、油田安全等安全监督的关键场所和检查项目,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规章, 进行统一监督标准, 提高现场监督质量, 做到不漏项、不留死角检查, 并对查处问题按标准落实整改, 提升现场安全标准, 有效减少重复性事故隐患。

(三) 发挥监管协作机制“斩断”事故隐患连续性。

安全监督将事故隐患问题依据风险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分类“立案”向生产单位安全管理组织“双向对接”督促整改落实“销案”, 动态监控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状态, 坚持执行作业现场旁站监督制度和大型作业 (各种油维工程、各种油水井措施作业及油井管线降压、解堵等作业) 跟班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只要一经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加以制止并责令纠正。对不听劝告的, 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如停止工作, 停职学习, 停薪培训等。要发现一个, 制止一个, 纠正一个, 宁听事前骂声也不听事后哭声, 决不搞下不为例。

(四) 切实加强生产作业动态监督检查。

1. 定时巡查。

定时巡查是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定时巡查可以将潜在的事故隐患, 在相对短的时间中由监督者发现, 并及时控制, 防止问题的扩大, 引起严重后果。监督者在巡查时必须有善于从微细变化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只要有微细变化, 就意味着重大变化即将出现, 必须查明原因, 并得到有效解决, 否则必然导致事故。

2. 周月检查和总结评比会。

周月检查是根据事物的管理周期制定的检查间隔, 同定时巡查一样是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总结评比会有利于员工进一步明确人、物、环、管要素发生的变化或现状的性质, 有利于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实现安全生产。

(五) 隐患整改跟踪专项落实。

安全监督的职责重心就是发现隐患问题并且督促落实隐患的整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员工违反标准作业程序操作, 严格按照监督管理程序, 及时地“叫停”、纠正, 对于“叫停”不停或拒不整改的要进行处罚。发现问题, 及时处置, 及时跟踪, 及时关闭。重点纠正易发多发的“低老坏”问题。但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位、人的不安全行为等隐患整改通常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且由于事故隐患的内在属性:隐蔽性、危险性、突发性等, 往往在年度之初计划制定时是无法预测的, 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之后通常难以及时整改, 只能通过制定安全措施加以控制, 成为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 因此由安全监督进行隐患整改跟踪专项落实是十分重要的, 它对预防事故极其重要。

摘要: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是“零”事故隐患。但事故隐患往往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通过对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表现形式,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位进行分析, 剖析出事故隐患的内在属性, 从监管两方面提出防范规避对策, 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提供帮助。

农机事故与安全作业 篇8

一、指导、参考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的要求等法律法规。

二、作业区基本情况

冶炼作业区现有职工221人,区域内涉及7项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

间的范围包括:35吨转炉倾动下(地坑)、100吨转炉倾动下(地坑)、35吨转炉砌炉、100吨转炉砌炉、35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100吨转炉底吹阀门室、100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

三、有限空间分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35吨转炉砌炉、100吨转炉砌炉。

2.地上有限空间:35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100吨转炉底吹阀

门室、100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

3.地下有限空间:35吨转炉倾动下(地坑)、100吨转炉倾动下(地坑)?

四、主要危险源特性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的范围及后果

冶炼作业区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有:

①中毒事故: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

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②缺氧窒息事故 :缺氧窒息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五、抢险救援

1.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4.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5.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6.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7.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8.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

9.伤员现场救护

( 1)、中毒急救

①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②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③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④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2)、缺氧窒息急救

①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②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

③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六、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1.先检测,后进入。

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

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上一篇:对外开放创新论文下一篇:处理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