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论文十篇

2024-09-10

农业科技论文 篇1

1 农业科技推广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多年来, 恩施州农业科技不断创新, 良种不断更新换代, 栽培技术不断改进, 使粮食单产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通过种植结构不断调整, 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 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通过种子包衣、轻简栽培等技术的推广, 劳动强度不断降低;通过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推广, 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 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1.1 技术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

从种植玉米地方品种到品种间杂交种再到单交种, 从推广高秆水稻品种到矮秆品种再到杂交种, 从单作到间作套种, 从水稻水育秧到旱育秧, 从露地玉米到玉米地膜覆盖, 无论是品种的改良还是栽培技术的改进, 每次创新粮食单产都有很大提高。

1.1.1 杂交良种普及, 粮食单产提高

恩施州从1976年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到1985年达到3.7万hm2, 水稻单产从每公顷2985kg提高到4905kg。在杂交玉米推广之初, 农民形象地说:“老品种, 鸡脑壳, 种一坡, 收一箩”, 从196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品种间杂交种, 到1976年杂交玉米推广面积达到6.81万hm2, 玉米单产从每公顷1335kg提高到2115kg[1]。到2010年全州水稻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5955kg, 玉米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5100kg, 普及推广杂交良种意义重大。

1.1.2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 玉米单产提高

1984年恩施州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到1985年玉米平均单产每公顷提高到3240kg, 比1983年的2460kg增长了780kg, 农民总结为:“杂交种盖地膜, 苞谷托托像牛角”[1]。目前,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仍是恩施州高海拔地区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 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3 育秧方式改进, 水稻单产提高

恩施州1988年开始试验示范旱育早发育秧技术, 到1994年推广面积达到5.13万hm2, 水稻单产从1987年的每公顷4290kg提高到1994年的5100kg。旱育早发育秧技术提早了分蘖时间, 提高了成秧率, 确保了基本苗, 促进了水稻单产的提高。

1.2 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茶叶、烟叶、药材、水果、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养殖业不断发展, 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1.2.1 茶叶面积逐年扩大

解放初期恩施州仅有衰坝茶园0.26万hm2, 产量820t, 到2011年恩施州茶园面积扩大到6.03万hm2, 产量达到5.29万t, 农村经济明显好转。

1.2.2 油菜面积逐年增加

1949年恩施州仅有油菜种植面积0.89万hm2, 1978年扩大到1.83万hm2, 2011年扩大到4.96万hm2,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1.2.3 养殖业不断发展

玉米、马铃薯、红苕等作物单产不断提高, 促进了农村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1.3 技术改进降低了劳动强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 农村劳力老龄化现象普遍, 须降低劳动强度, 才能解决农业生产所需劳力矛盾。通过推广轻简栽培、机械化操作等技术, 大大缓解了劳力问题, 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1.3.1 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

1998年恩施州玉米种子就实现包衣率100%, 水稻种子包衣率60%, 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 降低了劳动强度。农民形象地说:“玉米种、穿红衣、鼠不啃、鸟不啄、苗子齐、大托托”。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既保证了苗齐苗壮, 又减少了用药次数;既降低了用种量, 又减轻了劳动强度;既减少了环境污染, 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仍是恩施州重点推广的一项实用技术。

1.3.2 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

优质油菜免耕稀植栽培是恩施州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地区特点探索出来的一种油菜轻型简化栽培新技术, 采取提早播种、培育壮苗、稀植栽培等措施, 在前作收获后, 不耕整土地直接栽植油菜, 省去耕地、整地等环节, 通过免耕, 实现劳动工序的简单化、劳动强度的轻型化, 达到节本、节劳、增产、增效的目的。2005年开始试验, 到2009年全州推广面积达到1万hm2, 恩施州农技推广中心对巴东县随机取样测产验收, 每公顷产量达到3220.5kg, 比常规种植每公顷节约耕地、整地、移栽等劳力120个以上, 每公顷增收油菜籽1200kg左右。[2]免耕栽培技术在水稻、甘薯等多种作物上进行了推广应用, 可减少水土流失, 节省劳力, 达到既解决劳力矛盾问题, 又促进增产增收的目的。

1.3.3 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来, 特别是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 有力地推动了机种、机收工作, 到2011年恩施州水稻机收面积达到3.6万hm2, 占全州水稻面积的50%以上。水稻机插机收、茶叶机采等技术正在大面积扩大, 马铃薯机播等技术正在积极试验示范,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劳动强度将进一步降低, 农民所得实惠将进一步加大。

1.4 技术更新提高了生活质量

1.4.1 优质品种推广

2001年恩施州引进优质水稻品种金优117试验, 到2005年恩施州累计推广金优117达到4.33万hm2, 每公顷单产8250kg, 比金优58增产8%左右, 累计增产稻谷2.6万t, 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达3700余万元。金优58、金优117等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 使农民对水稻品种的需求由高产抗病转为优质高产抗病, 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1.4.2 清洁能源利用

恩施模式就是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 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模式。沼气开发利用是恩施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沼气利用改善了农村厕所、厨房环境, 减少了对森林的破坏, 保护了生态环境,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1.5 盲目推广教训深刻

1956年未经试验示范, 恩施州引进银坊等粳稻品种推广834 hm2, 每667m2平均单产100多公斤, 比籼稻减产50%左右[1]。

2 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 恩施州各级农技推广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取得了不少成绩, 也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 从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情况来看各类问题逐步显现, 亟待解决和改进。

2.1 土地流转不规范

《半月谈》记者调查:当前, 不少农区的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耕地面积的30%, 但是相当部分在亲朋好友间流转, 没有签订必要的流转合同, 没有确定流转时间, 导致种植大户不敢改善基础设施, 不愿加大农业投资进行统一经营, 结果“规模田”变成了“应付田”[3]。恩施州情况也是如此, 土地流转不规范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业资源的长效利用十分不利, 阻碍农业科技的发展。

2.2 技术研究不全面

近几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恩施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在扩大面积的同时, 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没有跟上, 茶叶、柑桔、梨、白柚、白术、百合等经济作物病虫害均呈现上升趋势, 不仅影响产量, 而且还影响品质。

2.3 成果转化不灵活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始较晚, 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的传统思想影响, 完整的农业技术市场尚未建立健全。多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然以各级政府的农技推广部门和政府指导强化推广为主, 市场介入相对较少, 推广人员和成果使用人员缺少应有的积极性, 缺乏有效的促进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

2.4 推广体系不完善

2006年3月湖北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 原农技、农机、特产站整体转制为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即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实行“以钱养事”。个别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人心不稳, 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不积极, 对稳定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2.5 推广经费不充足

当前, 新品种的推广主要依靠种子企业的宣传, 新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农技部门试验示范, 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推广经费不充足, 导致新技术推广速度慢, 农业科技成果没有充分转化为生产力。

3 加快科技推广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力度

针对当前经济作物发展的状况, 病虫害加重发生的新情况, 加大对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 确保经济作物健康发展;加大对农作物轻简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 减轻农业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3.2 尽快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 农户承包经营为主, 农业生态条件十分复杂的农业大国, 必须有一支健全的农技推广队伍, 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3.3 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

改新品种选育的前期投入为后补助制度, 提高新品种的选育水平, 确保新品种的利用价值;严格执行《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加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投入, 确保推广经费, 发挥新技术的最大效益, 以确保粮食安全,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4 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把土地向种田能手、种植大户、经济合作组织合理转移, 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促进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3.5 完善科技成果奖励机制

对社会效益大的科技成果要加大奖励力度, 同时建立惩处机制, 对成果不能用于生产的要对其实行限制项目申报等惩处制度, 以保证科技成果质量。

3.6 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 农业科技成果的成效如何, 最终取决于农民, 而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被农民接受和应用的程度。因而, 必须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 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动力。

摘要:推广农业科技提高了粮食单产, 增加了农民收入, 降低了劳动强度, 改善了生活质量。本文简要回顾了恩施州农业科技推广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所发挥的作用, 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泽恩.鄂西农特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1]曹泽恩.鄂西农特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2]谢瑞礼等.山区优质油菜免耕稀植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技服务, 2011 (2) :199-200.[2]谢瑞礼等.山区优质油菜免耕稀植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技服务, 2011 (2) :199-200.

农业科技论文 篇2

1“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主要应用

1) 支持产业发展;2) 帮助农民创业;3) 调整种植模式;4) 农村政策法规;5) 基地建设项目;6) 栽培管理技术;7) 病虫害防治;8) 科学使用农药;9)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10) 农机作业;11) 农广校教学;12) 畜牧兽医。

2“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配套服务

1) 开展书屋培训;2) 组织“中国知网杯”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竞赛;3) 开展农技员积分兑奖活动;4) 出版《基层农技推广》期刊。

3“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今后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基础性工作

奇趣农业科技 篇3

染出来的彩色鸡法国东部一家养鸡场的科研人员极富想像力,他们把一种植物性染料注入一些将要孵化的鸡蛋内,竞孵化出蓝、紫、青、粉、红等毛色的小鸡来,这些五颜六色的彩色小鸡一投放市场就大受欢迎。

养鸭灭蝇加拿大的科研人员发现,在猪、牛圈里养鸭,可有效控制传播多种疾病的家蝇,从而大大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和畜病的医疗费用。实验表明,饲养4~5只麝香鸭的猪圈与不放养鸭的猪圈相比,前者的家蝇数量可减少80%~98%,且母鸭的工作效率是公鸭的3倍。

让害虫倒胃口要想让害虫不吃植物,就得让它失去胃口,於是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就利用土壤中一种叫做Bt的细菌,合成一种能让昆虫的胃破裂的蛋白质,只要将这种对人体无害的细菌作为杀虫剂喷洒在作物上,就能使害虫大倒胃口。目前,研究者又開始了下一个目标的研究,就是让植物自己合成这种蛋白质。

农业科技论文 篇4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进行试验示范和集中展示的一个平台,是农业新技术从试验阶段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桥梁和纽带。为推进XX设施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带动XX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及资源优势区域特色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了以XX托格拉克乡设施农业育苗中心为核心,以达达木图乡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布拉克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标准园、克伯克于孜乡500亩露地蔬菜种植科技示范田、喀尔墩乡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一、XX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是现代农业的载体和有效模式,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市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不足1.5亩,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是我市新阶段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引导现有农业种植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鉴于此,2011年我市就以发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为思路,狠抓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现阶段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一村一品”为区域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示范园,大多是在以科技为先导的前提下,开展了技术、投融资、产业延伸的简单提纯和整合。我市目前已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其中市级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乡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

1、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0年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1000万,市财政配套300万,在我市托格拉克乡建成育苗中心,占地面积450亩,现有5000平方米的智能联栋育苗温室1座、标准育苗温室12座、品种筛选示范温室20座、标准种植温室20座,年可提供优质种苗5000万株。园区内育苗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五大基地”(新品种筛选基地、优质种苗生产供应基地、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技术实训基地、技术管理服务基地)的作用,被定为市农业技术人员、农牧民实训基地,并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技术合作单位。

2、乡级农业科技园区

一是2011年9月16日在我市达达木图乡建设的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该园区由南京市投资援建。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南京市援助1000万元,政府自筹5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49座,投入资金400万元完善园区内水、电、路等设施。目前该科技示范园已投入使用,部分温室已种植作物,预计每座温室年净收入可达5至7万元。该科技示范园主要用于温室深冬生产、病虫害防治、有机蔬菜种植等技术推广,推行温室标准化生产管理。

二是位于XX达达木图乡诺改图村辖区和农四师良繁场十连交界处的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占地1600余亩,主要由生态餐饮商务区、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术马赛区三大部分组成,目前此园区仍在建设中。此科技示范园集马术马赛区、特色种植养殖园、葡萄庄园、精品果

园、薰衣草“寻香园”、生态餐饮酒店为一体生态观光旅游生态科技示范园,园区建成后可示范带动温室标准化种植、可安臵本地农牧民就业400余人。该园区的建设对加快我市农业战略转型,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和促农增收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2年根据市农发办要求,结合XX克伯克于孜乡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在XX克伯克于孜乡克伯克于孜村建设500亩科技示范田,通过科技推广,改肥改土,把该区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

二、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XX设施农业育苗中心为核心,以达达木图乡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布拉克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标准园、克伯克于孜乡500亩露地蔬菜种植科技示范田为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从总体上来说,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我市示范园均靠销售产品收入来维持运转,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低,园区在新品种、特色品种引进上,缺乏忧患意识,缺少资金投入,在名、特、优品种的引进上力不从心。二是运作机制不新,投资主体单一。我市的示范园除托格拉克乡育苗中心以外,其余示范园是由能人或公办的形式创办的,没有实行公司运作,经营方式原始,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活力和做大做强的冲动。三是园区科技示范田间管理缺乏人力,导致部分园区田间管理粗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四是缺少资金支持,科

技推广后期资金短缺,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困难。

三、对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的科技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我市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2、理清思路,充实内涵

当前农业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只重经济效益型向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型方向发展。在交通条件不继改善的情况下,农业的市场空间被逐渐放大。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农业科技示范上,还应赋予企业化经营管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信息交流等新的内涵,要充分体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发展策略上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走产业化经营道路,通过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企业运作方式经营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较强的科技示范性和效益优势辐射到广大农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突出特色,重点发展

建设科技示范园关键要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要针对区域生态和立地条件,引进成熟且适宜的科技成果,集中力量,办出特色。从当前人们消费心态看,对农产品的要求既要营养,更要安全、健康。因此,根据我市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我们应突出绿色、安全、健康上。以示范园为依托,运用现

代科技与传统生产手段相结合,突出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形成特色优势。

4、政策扶持,鼓励民办。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要通过以实施项目的方式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便能争取到上级资金的支持,办好示范园。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示范园的示范带动,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大力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以数字比较、种植户现身说教,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调动种植户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采用新技术、新品种。

6、科学合理促进土地流转,推进科技示范园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方案,切实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严格遵循土地流转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是土地流转双方达到共赢,推动我市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农牧兽医局

农业科技论文 篇5

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自2012年3月中旬在阿坝州理县启动以来, 阿坝州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专家以及基层农技人员迅速行动, 将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 进村入户,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 在春耕备耕、大春作物生产中奏响了科技最强音。

活动以农业和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为重点, 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2年6月中旬, 全州共计培训新型农民3 750人,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1万余人次,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技术资料12万余份,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农作物病虫防治达到1.06万公顷次;大、小春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面积达到0.76万公顷;农业机械化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12年1~5月全州累计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57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0.69万公顷, 机械植保2.07万公顷, 机械播种面积0.17万公顷;农残抽样数共1 998个, 合格率99%, 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水果和蔬菜长势良好。

《四川农业科技》征稿简则 篇6

一、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观点明确、资料真实、论证严谨、逻辑清晰、语言文字合乎规范, 有独到见解,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践借鉴价值。

2.文章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 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 (包括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 (3~5个) 、正文、参考文献。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标注作者简介, 若是基金项目, 请注明基金资助的项目全称和编号。请用Word格式排版。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表格设计要合理, 要求使用三线表;图片要清晰, 注明图号。外文字母大小写必须分清, 数字、拉丁文、符号的斜体必须表明。量和单位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国际标准规定书写。

4.来稿文责自负, 切勿一稿多投, 严禁抄袭剽窃。本刊有权对拟用文稿进行技术性和文字性的编辑加工, 凡不同意者, 请在来稿中注明。

5.来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请写明你的详细通讯地址 (包括地址、邮编、电话和电子邮箱等) , 以便及时联系。投稿60日内未接到版面费征收通知书, 作者可另行处理, 期间如另投他刊, 请预先通知本刊。

6.本刊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网站全文收录。凡向本刊投稿者同, 均视为同意在相关网站或数据库公开 (作者若不同意上网, 请在来稿中注明) ,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已随本刊稿酬一次性支付。论文刊发后免费赠送样刊。

二、计量单位要求

文稿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照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规定的国际通用符号, 不再使用括号内书写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如长度用:km (千米) 、m (米) 、cm (厘米) 、μm (微米) , 不再使用丈、尺、寸;质量用t (吨) 、kg (千克) 、g (克) 、mg (毫克) ;面积使用km2 (平方千米) 、hm2 (公顷) 、m2 (平方米) 、667m2 (亩) 、cm2 (平方厘米) 、mm2 (平方毫米) ;体积用m3 (立方米) 、cm3 (立方厘米) 、mm3 (立方毫米) ;容量用L (升) 、m L (毫升) ;时间用h (时) 、min (分) 、s (秒) ;表示浓度的ppm一律改用μL/L或mg/kg。数字与单位之间须留一字符的1/4空。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可选) .

[1]刘国钧, 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8.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 (期) :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 1998 (3) :167-173.

[2]OU%J%P, SOONG%T%T, et al.Recent%advance%in%research%on%applications%of%passive%energy%dissipation%systems[J].Earthquack%Eng, 1997, 38 (3) :358-361.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可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468.

%%%%四、投稿

1.在线投稿:www.scnykj.cn

2.邮箱投稿:kejisc@163.com

%%%五、联系方式

电话:028-84504979 (含传真)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居寺路20号附101号

农业科技论文 篇7

1 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过去的几十年到现在, 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很让人震惊的, 我国从最初的温饱难以维持慢慢发展到人工杂交的技术研究成功, 干旱地区的人工降雨, 大区域的飞机喷洒农药, 这些耕作方式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耕种方式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从最初的人力和利用牲畜来劳作, 发展到半机械化农业, 发展到现在部分区域实现全机械化农业, 这些进步全部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研究发展, 可以说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和我国劳动农民的生活水平。

2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

其实在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现在, 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因为我国的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对农业科技的进步不够了解, 受我国农业传统文化和传统种植经验的限制,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农民不愿意接受新的农业技术改革。在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进城务工的潮流, 这样农民就几乎没有时间来研究农业科技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科技上研究的人员现在越来越少, 现在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发展需要, 年轻一代的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金融、管理等方向来定位自己以后的目标, 加上农村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家人不能正确的理解农业科技的这一专业, 往往不会选择。

3 农业科技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其实农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发展行业, 国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受到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科技水平又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所以政府一定要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需要挖掘农业科学界的有用人才, 在大学开设农业科技相关专业课程, 提高农业科技相关职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同时更要重视农业科技人员研发出来的成果, 可以设立相关的可研证书和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给一些优秀的科研项目给予支持, 让其可以成功的实践应用到我国农民的农作中。相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一定会日益精进,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一定会迅速的发展起来, 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提高一个档次。在我们的区域农业发展中一定要深化农民的创新意识, 才能推进农村体制的创新, 要不断创新才会有新的发展方向, 才可以更有利的发现新的领域, 农业科技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农业发展中不仅仅是对自然作物耕种和管理上的一个改变, 也包括对农业耕种体制上的一个改革。我国自古以来都偏向于传统的“小农模式”, 这种模式随着现在时代的进步是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的, 想要改变这一状况, 可以让专业的人士测试土质来确定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来进行大批量的种植, 这样既方便后期的管理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样农民的收入也会增加, 区域农业水平也就会上升, 新的体制有很多, 需要勇于面临创新改变, 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语

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极大的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早我国历史发展的农业潮流中, 区域农业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农业科技的进步来促进。再看农业科技的发展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时, 应该看到如何利用农业科技的进步来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道路, 这不仅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更需要我国农业产值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和对农业科技的知识普及上, 可以为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创新推广模式 普及农业科技 篇8

10月13日上午,在滑县城关镇贾固村的一块花生田里,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魏凤梅、尚红艳的指导下,李现令等几位农民正在把麦种倒进机播耧,以每亩8.5公斤的播量,把包衣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间。李现令等几位农民一边播种,一边向技术指导员讨教技术问题……这是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构建了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棚架断层问题,完善和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树立为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构建“五三二0”体系,确保科技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孙彩霞正在通过电话解答农民咨询的小麦春季施肥问题,其桌子上放着一叠叠农广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农业科技“明白纸”,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供农民取阅。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是滑县在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时,创造性地构建的“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中“三级阵地”的一部分。“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的“五”系指“五级”组织。即“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三”指“三级阵地”。即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二”系“双层”网络。即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村科技专干组成的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全县100个科技行动小组、1000个辐射带动小组为基点的新型农技推广网络。“0”即“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五三二0”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科技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实施“1231”战略,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009年2月,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帮助下,滑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的成立象征着“1231”战略“一体两翼”中一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合作社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构成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以聘用制和考评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综合考评制,创新以目标管理和百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奖励与制约机制,以调动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另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触摸屏幕咨询系统、“QQ”网络视频、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咨询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经验型技术指导向数字型技术指导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三个推进”。在全县强化推进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推广,强化推进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的应用,强化推进农民科技教育主体培训的开展。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100%。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均衡增产的目标。

三、培养科技示范户,增强基层推广力量

针对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农民接受新技术以模仿为主的特点,结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狠抓示范户“三个能力建设”,使他们掌握一套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并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自主创业致富。示范户成为“土专家”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逐渐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2006年以来,城关镇贾固村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三管齐下,入选了央视七套“魅力乡村”的评选;留固镇程新庄村已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高平镇在前留香寨、苗西等示范村的带动下,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温棚蔬菜种植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种植模式已趋形成。科技推广普及的另一项成果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如: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科技示范户黄国兴,被村民誉为“农业土专家”、“科技迷”、“农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他作为农民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城关镇东孔庄村科技示范户王贵海,2008年10月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09年7月20日参加了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大交流背景下两岸基层农业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进行主题发言。

四、实行示范培训一体化,促进了高产创建活动开展

一是为强化技术示范,改“指导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农民树立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着做、跟着干。按照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示范、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交通要道旁,设置了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和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实行了“三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技术指导员包服务,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一集成”即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节水高产、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上述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高产创建活动落到实处。2008年6月7日,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对留固镇后五坊村小麦攻关田中张天然农户的1.57亩小麦进行现场实收实打测产,经过丈量、机收、称重、除水和除杂,最后折合亩产708.5公斤。

五、通过科技推广普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全县粮食生产逐年增产,2004年粮食总产20亿斤;2005年21亿斤;2006年23亿斤;2007年25.98亿斤;2008年小麦平均单产499.2公斤,总产达84.9万吨;2009年小麦平均单产519公斤,总产89.7万吨,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由于全县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科技贡献率达到49%。

农业科技要闻 篇9

为了防治畜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4ZD19402、013912052)的资金支持下,由上海三淼生物工程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禾绿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的自动化控制、机械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和肥料工程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们组成的研究团队历经6年攻关完成了对畜禽废弃物智能化生物发酵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并荣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其具体的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1、项目根据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现状,结合我国畜禽养殖和经济水平,运用PLC智能和系统变频技术研制出智能化生物发酵设备。新设备能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翻堆机在多个发酵槽间自动移动、自动调节翻堆和自动测定温度等参数,并根据参数变化自动调节翻堆,生产优质有机肥。其占地只是传统方法的1/5,具有大规模、智能化、标准化、地能耗、低投入和低劳动强度等特点,较之国内外现有同类设备具有新颖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项目采用温度和代谢调控技术筛选出畜禽废弃物高效降解菌,并优化组合出高效腐熟菌剂。成果所获得的高效菌剂由7株中温菌和4株高温菌复合而成,1g菌剂有效活菌数超过10亿个。堆肥加该菌剂后在1-2天内可使堆肥温度升至60℃以上且维持12天以上,在3天内堆肥基本脱臭,20天内腐熟。其具有适应性强、堆肥升温快、温度高且持续时间长、保氮和除臭效果好等特点,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项目通过完善堆肥发酵工艺,运用生物发酵设备接种高效腐熟菌剂和回接半腐熟堆料,使堆料得以在短期内高温发酵转化并腐熟。研究首次利用了堆料回接技术,缩短了发酵周期,减少了发酵菌种成本,同时提高了发酵效果。该技术较之国内外现有同类技术具有新颖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项目首次利用有机肥品质提升技术把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引入发酵系统,并通过特殊生产工艺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环境友好型多功能生物有机肥,使有机肥具有生物肥、生物农药的功效,提高了有机肥的品质和商品附加值。

该项目现已申报发明专利1项(申请号:200810035468.9),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专利号:ZL200720069687.X),发表论文11篇。三年来,项目成果已在包括6000头大型奶牛场在内的9家大型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心应用,累计处理了110万吨高污染畜禽废弃物(相当于上海市畜禽废弃物年排放量的1/7),为350万亩农田提供了优质有机肥,为生产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近1.4亿元人民币,取得了非常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技术设备支持,极大地提高了本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对畜禽养殖业高效健康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农民增收将产生深远影响。

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天使 篇10

1“别人会的我要先会, 别人不会的我也要会, 农民朋友需要”

“技术人才走向农村好比一股清澈的泉水流向干涸的土地。”这是孙春梅上班第一天一位老站长意味深长地对她说过的话。她内心深深感觉到了农民朋友对农业技术的渴望和企盼, 也就自那一天开始, 孙春梅时刻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时刻坚持加强自己的业务知识学习, “别人会的我要先会, 别人不会的我也要会, 农民朋友需要”, 这是她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每当局里的专家或业务骨干到基层指导时, 她就抓住宝贵的学习机会跟着去现场学习, 跟农民朋友一起学习, 回来后再查看相关的科技书, 她还经常跑到村里拿着书蹲在大棚里、走到田间地头探讨问题, 几年下来她的业务能力大大提高, 在2010年被提拔为科教科科长。目前, 她已经能够独立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使农民朋友随时能得到咨询的答案。特别是每当农忙时节, 她的身影总是奔波在田间地头, 比农民还忙, 还着急, 忙前忙后地指导农民施肥、播种、防虫, 回答着农民的各种问题, 对于拿不准的问题, 她全记在本子上, 回来翻阅资料, 查找准确答案, 再及时反馈给农民。她用一颗滚烫的心爱着农民, 而农民也同样爱戴着她。群众总是高兴地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农业科技干部!”

2“农民朋友不是大学生, 要根据他们的情况找到合适的培训方法”

由于农民朋友文化水平低, 思想落后, 经济不富裕, 这样的现状要想推广一项新技术很难, 但孙春梅认为越困难才越需要推广, “农民朋友不是大学生, 要根据他们的情况找到合适的培训方法才行”, 她和她的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了不同的培训方法。针对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培训内容以及地域分布等不同情况, 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培训, 确保农民朋友能真正学到需要的东西。

1) 重点培训与普及性培训。在充分摸底的情况下, 她通过采取集中办班、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重点培养了一批农民辅导员和示范农户;然后, 再通过赶科普大集、发放宣传材料、电视讲座、报纸报道、网络宣传等形式对广大农民朋友进行普及性培训。目前, 她已为坊子区培训农民11 480名, 普及性培训122 000人次, 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

2) 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培训。为确保培训的针对性, 她根据各街道的产业特点, 采取专家授课的形式对农民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在抓好集中培训的基础上,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 对骨干农民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挂户培训, 通过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农民。

3) 开辟答疑热线。为了解决农民课堂上没听懂的、现实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她率先提出在坊子区设立了专门的农业热线电话, 广大农民朋友可以直接拨打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答疑热线, 农业专家将为农户细心解答。热线开通以来, 已接听咨询电话600多个, 为农民解答疑难问题1 000多个, 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逐步提高。

4) 结帮扶对子。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 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积极与农民辅导员结成帮扶对子, 实行“一对一”、“一对几”的定向帮扶。通过帮技术、帮信息、帮实践, 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5) 典型带动。为激励先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她时刻注重培植挖掘一批学用结合典型, 把“学习标兵”和“致富状元”请到课堂上, 通过现身说法, 使受训农民切实感到典型就在身边, 效益就在眼前, 进而更加自觉地参加培训, 从学习中找到创新和创业的动力源泉。

6) 设置网络课堂。为解决农忙时节农民朋友参加培训难的实际情况, 她在坊子“农业110”网上, 一是开通了“农业论坛”, 农民可通过留言方式, 及时获得农业专家的技术服务;二是开通了“专家视频”, 由农业局专家坐诊, 农民通过网上视频, 就可获得农业局专家的即时服务, 此项服务深受农民和农村的农资经营户的欢迎。到目前, 全区已有10多户农民安上了“专家视频”, 通过“专家视频”为农民解答问题达500多个。

3“群众满意, 我们才满意”

“群众满意, 我们才满意。”这是孙春梅同志的工作原则,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经常下乡, 深入到农户家中, 查看田间地块, 调查了解农户的思想动态, 询问他们在生产当中有什么问题, 发现共性问题, 在办短班时统一讲解, 发现个性问题, 就现场进行分析解释, 让他们明白道理, 解除忧虑。培训的时候, 她总是征求群众意见, 群众需要什么就给讲什么。有的时候当场解答不了的, 她就记住是谁提出的问题, 等有了准确的答案她再想办法告诉他。特别是在培训后期, 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她要为每个参加培训的农民朋友建立学习档案, 以便能够及时把有关情况通报给他们, 而且还要保证农民朋友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及时的找到她们, 并为他们及时提供有效的业务指导和服务。科教科的技术人员包括她在内仅有两名, 所以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虽然忙, 但她很高兴, 因为她看到农民朋友们开始相信科技、依靠科技, 而且信赖她。有的群众干脆在下班后来找她, 每当这时, 她总是耐心地为他们指导讲解, 直到弄明白为止。

草莓种植户刘天峰原本对种植草莓一窍不通, 而草莓的栽培、管理是夺取草莓丰产、高产的关键。刘天峰找到孙春梅寻求技术支持后, 她主动与刘天峰结成了帮扶对子, 在技术上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2012年在她的指导下, 引种了“红颜”、“甜宝”“佐贺”等优质品种, 使草莓的种植效益翻了一番, 他种植的6 666.7m2草莓纯利润达到了30万元, 老刘笑了!

4“农民朋友需要我, 家人会理解我的”

舍“小家”, 顾“大家”, 1 000余个日日夜夜以来, 孙春梅同志一直是这样做的, “农民朋友需要我, 家人会理解我的”, 每当同事劝她抽点时间陪陪父母和年幼的女儿时, 她都这样说。2010年她刚到科教科的时候, 正好是美国白蛾最厉害的时候, 当别人和亲朋好友正在享受快乐假期的时候, 孙春梅和她的团队却仍然坚持战斗在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线, 由于她的爱人是一名警察, 平时也不休班, 她的父母带着她的女儿在广场上玩, 孩子突然想妈妈了, 大声哭着找妈妈, 父母只好给她拨了电话, 她通过电话跟女儿说:“好女儿, 你先跟姥姥玩, 等妈妈回去带你出去玩。”女儿懂事地答应了, 等她回家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女儿早已睡着了。

上一篇: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下一篇:社区重性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