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十篇

2024-07-27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1

一、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1. 国际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国际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加快速度,各种技术更新迅速,人才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关键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2. 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

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稳定的发展状态中,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调整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敢于创新,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教学手段的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也不断实施和推进教育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是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发展情况不同,教师无法做到兼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统一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本节课的知识一股脑全部倒出来给学生,这样会给一部分接受知识较为困难的学生造成困难. 比如,教师在对导数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一般都会先将导数的定义讲完再讲导数的意义和其他性质,这样如果某些学生对导数的定义理解得不够深刻就很难听懂下面的内容,但是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长久下去,这部分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课程只会越拉越远,严重地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

2. 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

高中数学对人的逻辑性和抽象思维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解题方法中非常讲究思路,只要人的思路屡清楚了,就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思路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常常是只按照正确答案来讲,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并没给学生们留出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的时间,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学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们还会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在以后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躲避,非常不利于对学生们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进而制约着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们不能真正学好高中数学.

三、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1. 巧设问题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们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们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因此,新课标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举一些有吸引力的例子,这样一方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数学教师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内容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课方式,不仅死板而且学生们学习起来也没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举一个有意义的例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跟学生们说: “大家都玩过国际象棋,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有关国际象棋的趣事: 说从前有个国王,为了奖励他的一个得力大臣,就跟这个大臣说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这个大臣就说请国王在国际象棋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放1粒麦粒,第二个格子放2粒麦粒,第三个格子放4粒麦粒……以此类推,后面的格子必须是前面那个格子放的麦粒数的2倍,国王一想棋盘总共才64个格子,所以就非常愉快地答应了,还在心里骂那个大臣非常傻. ”下面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们: 你们觉得是大臣傻还是国王傻? 接下来学生们就开始拿起笔自己算起来,从而使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对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还会使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对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科技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利用高科技讲课,这样不仅上课方便,而且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师在讲类似立体几何这种类型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非常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们不再感觉非常模糊、不易理解. 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两个圆位置关系时,如果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学生们只能凭空想象,或者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讲课效果非常不好,而当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将两圆由相离到相交的过程演示出来,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不仅使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该知识,还会使学生们记得更牢. 因此,高中数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模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从而使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教学中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很多数学知识都跟生活相关,而数学又跟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很多实际问题都是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多举一些跟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进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对学习高中数学充满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数列组合知识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本班级的打扫卫生情况举例说明,咱们班一个组有8个人,2人打水、2人倒垃圾、4人打扫卫生,问学生们有几种分配方式? 有的学生先把打水和倒垃圾的先确定好,有些会先把打水跟打扫卫生的确定好,有的会把打扫卫生跟倒垃圾的确定好,无论是这三种角度中的哪一个,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样学生们会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学习起来也就更有积极性.

四、结 论

高中数学对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将学生们培养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师怎样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便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2

如何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辩证意识和自觉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我认为,有几条是最基本的策略,

一、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

本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蕴含于教材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先行体悟,既要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有一个全新而强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同时,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孕育,反复渗透.即把某些抽象的数学思想逐渐融进具体的、实在的数学知识中,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感知,进而形成自己的意识.高中数学是由学科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体系是沿知识的纵向展开的,而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是纵横交错,前后联系的,所以数学思想的渗透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略去数学知识发生过程,而应把握好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契机,如概念的形成,问题的被发现,思路的探求等,这些过程都是渗透数学思想的契机.课堂教学必须在知识生成与发展中让数学思想方法落地、生根、发芽.例如由小学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到初中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到高中的长方体、三棱锥体积的计算,就孕育并渗透有等积变换思想和类比思想.又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章结束时,可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通过化归的方法,把十个公式推导出来.这化归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形成过程.在立体几何“空间的角”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形成过程中所隐含的“转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促进思想方法逐渐生成

数学思想及其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几节“专题课”所能奏效的,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经历渗透、反复、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学生个体的差异,认知水平、思维灵敏度的不同,会使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有所差异,因而更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例子、方法,给以不同的指导,逐步推行数学思想方法.这个过程必须经历渗透模仿,熟悉应用和创新发展几个阶段,教学过程务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使思想生成按照曲折式发展和螺旋式上升的逻辑顺序,逐渐升华.例如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教育,最初由学生接触的对数开始,让学生初步接触分类讨论,对高一的对数函数的教学,可设计一组练习来渗透分类讨论:遇底数的分类例子:底数不定的两个值的比较;遇真数的分类例子:真数不定的两个值的比较;遇对数函数增减性的分类……

三、解决数学问题,力求突出思想方法的应用

有些基本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函数与方程等是高层次的指导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它贯穿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对这些思想方法应经常地予以强调,并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层次.教学时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会解答的情况下,要求能揭示问题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使用价值.同时,对同一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根据不同的特征,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解决,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使用背景和手段,达到灵活选择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还可以尝试提炼,学会概括数学思想.

数学问题的解决,实质上是问题不断转化和数学思想反复应用的过程,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于问题解决之中,强化数学思想,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到学生数学应用的实践中,这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措施,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雪燕、钟建斌: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陈春祝.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J].新课程,2008(Z1).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73-02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旨,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

一、高中数学创新教学应遵循的要点

1、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通常是利用众多的符号语言对物体的数量、大小、体积、变化等进行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研究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计算工具。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抽象知识、概念的教学,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教学,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创新思维方式,领会数学文化的精神。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将数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实中的应用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且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的学习意义以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主动的吸收知识,调节学习计划和任务,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能力。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运用自己的能力去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吸收和消化数学知识。

二、改进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

从传授知识而言,讲授式模式教学的效益是最高的,因为讲授式教学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较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使学生学习较多的知识,这是其他的教学模式所不及的。但传统的讲授式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针对这一点,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传统讲授式模式进行了改造和补充。 传统的讲授式模式为三大主要部分: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讲授内容,最后是通过运用以巩固和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在改进的讲授式模式中,我们对这三个部分都作了充实。在复习旧知识部分,于提出新课题之前,加入了兴趣导入的环节。在教师讲授新内容部分,把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的注入讲授转化为学生参与的师生共同研究新内容的双向互动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视教材内容,或增加课堂提问,或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堂讨论,或角色对换让学生当十几分钟的老师等。我们全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点,主要是按现行课本的章节顺序排列,给出了每节课可作发散思维训练的知识点,以便展开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在运用和巩固部分则增加了教与学的反馈活动。这种反馈活动是当堂进行的,而不是课外作业和单元测验的形式。

三、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作用。高中学生的心理虽然已经接近成人,但有很多方面还有欠缺,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强,耐挫能力差,心理偏敏感,等等。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处理好师生关系,数学教师过于严厉,且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就会压制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表达问题的意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益。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学环境越宽松,教师越和蔼,越有利于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学生会迸发出特有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维的意识,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均有一定意义。根据以上分析,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严师的形象,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讨论的过程中赞扬一些能够积极表达自我想法、具有独特思考能力的学生,认真对待学生的每次提问,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次回答。在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独自动手做的,都要鼓励学生放手做,进行必要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创新行为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往往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前提。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独自开动脑筋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表扬那些问题意识强,且能够抓住主要问题的学生。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切实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质疑。这样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就是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疑问提供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解答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并在学生思考与解题的过程中,针对疑问提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解题方法,等等,让学生深度思考并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再就是要及时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给予评价,重点在学生的质疑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深度,等等,并对一些能够独立思考并独立解答难题的学生进行奖励,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让学生多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创造式课堂教学模式

前述四种教学模式是在正课上采用的,在选修课或第二课堂上则可采用创造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更侧重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分为五个环节:1.提出课题:一是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新颖的课题;二是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动脑动手能够完成的课题。2.集体发言:通过彼此交流,促进信息的扩散,从而激发新的思想。3.个人提出创造方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4.个人收集器材动手制作:在堂下或准备好器材后,第二课时内在制作室进行,以便教师指导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集中各实验完成小论文和总结:显示个人的创造成果,鼓励学生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信心,同时也学习别人和总结自己的创造经验,以利于再创造。

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独到的作用。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唤醒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创新行为;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彦;;基础数学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2]胡洁萍;;高校基础数学教学改革浅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4

内容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些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很重要。"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浅谈“分层次教学”教学法。关 键 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同一方法来授课,这样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

面对这些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很重要。"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教育要面对学生整体,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 ②领会 ③简单应用 ④简单综合应用 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 1 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3)布置作业层次化。课后习题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探讨较深奥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帮助他们钻"牛角尖"。

(4)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此外,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习上,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多一份关爱,多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不笨",我"能行"。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篇5

一、利用数学语言文化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人们理解日常语言依靠交流环境和范例, 如说话的对象、情境、文化等, 日常语言是用来对具体事件的描述, 在表达上对规范性的要求不强, 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也不会引发歧义.而数学语言是对数学案例、数学知识高度概括形成的抽象语言, 对语言的规范性和精确性的要求更高.数学家在构建词汇时, 力求通过定义, 使每一个数学语言都有确切的定义, 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差数列、指数函数等, 每一个概念无论是对象还是解答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每天都在借助数学语言和学生展开交流, 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师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又决定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 教师要利用数学特有的语言文化简单、严谨、科学地与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解读数学概念、数学问题等, 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通过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精髓.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直接影响着学生能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信息加工、分析.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所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和换元思想等.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 许多学生会感觉数学函数问题抽象、不易掌握, 这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得出相应函数的图像, 利用图像将相应的函数方程表达出来, 然后让学生利用图像来探究不同类型函数的基本特征时, 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函数的知识并不是那么枯燥、抽象, 而是有趣、浅显易懂, 甚至有种说不出的美.总之, 数学思想是产生数学直觉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将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数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解答数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利用数学文化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故事和情境是学生所熟知的, 利用生活化的数学现象构建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兴趣,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集合的定义和表示》的教学过程中, 有教师先引入体育课中教师常用的指令“集合”, 引导学生分析体育课堂中“集合”的基本含义,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体育课中“集合”一词要求学生理解数学中“集合”的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集合所表示的意义.如教学完《统计》后, 有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以10分为统计时间, 对本班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生通过分析后, 计算出了及格率和优秀率, 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制定了期末的目标.这种教学策略, 不但提高了学生通过统计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基本问题的能力, 而且促进了学生统计学知识的深化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总之, 数学知识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 学习数学其实就是在促进数学文化的发展.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及能力, 养成以数学教师特有的文化视角对待数学教学, 进而游刃有余、合理地、系统地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 让数学文化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爱上数学, 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晔.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 2015 (6) .

[2]卢玉刚.高中数学引入数学文化教学重要性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 2014 (5) .

[3]刘宇红.浅析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5)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篇6

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学方法受到了专家、一线教师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1].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传统数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传授知识—分析例题—学生练习巩固”的“教学三部曲”.这个教学过程有几个特点.(1)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很多时候,教师就是教学的权威.学生只是负责听,却很少发问.(2)教学内容主要以课本为主.高中数学教师讲课的内容主要是以数学课本里面的知识为主.他们的讲课的思路也是按照课本教材的顺序,比较少有创新.(3)在练习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高中数学教师一般叫学生作大量的题目,以实现“以练带学”的目的.这给了学生比较大的学业压力.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传授知识—分析例题—学生练习巩固”的三部曲.这一单一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潜能,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数学是一门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数学的教学不仅应该让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了解这个社会[2].但是,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仅限于课本.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2.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一些高中的数学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采用“题海战术”,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一教学背景下,一些学生成为做数学题目的机器,忽视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这就忽视学生的潜能开发.这也是人们对传统教学批评最多的地方.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它们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我们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之间可以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合作学习[3].当他们有疑问的时候,我们对他们进行解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具有几个步骤.首先,要创造教学情境.在教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研究中,我们可以创设同这个函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谈论.例如,摩天轮最高点离地面45 m,摩天轮的直径为40 m,并以每分钟36°的速度匀速旋转,当你从最低点登上摩天轮,3分钟后离地面多高?接下来,学生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第三,当他们的探究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我们可以揭示这类题目的规律,并举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更全面了解这个函数.最后,我们还需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提升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育理念.他针对美国教育的弊端提出了这个概念,倡导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去学习知识,而是主动地“发现知识”.这一教育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要贯彻这种理念,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去过分干涉学生的学习,多给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学生学习什么[4].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运用教师传授授方法进行学习,建构符合自己情况的知识体系.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归因来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当他们数学成绩下降的时候,要帮他们分析原因,让他们认识到成绩下降主要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只要自己更加努力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而当他们成绩提高的时候,教师要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成功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只有自己继续努力,还是继续保持成绩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把握教学难度这一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降低新知识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例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他们不会过分恐惧数学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摘要: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表现为方法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高中数学老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发现学习”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

[2]王丽.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07,2(8):11-13.

[3]施建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教学方法, 2008,3(7):29.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由于高中数学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原因,常给人以枯燥之感,同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愈学愈困难,信心愈学愈差, 有的干脆放弃.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呢? 下面就此问题展开一些有关数学教学的探讨。

一、运用“自学方式”进行教学

张习林在《当代教育》中有所提及: “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必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这样,他的学问就扎实,积累就深厚,运用起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也主张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说当学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阅读并思考: 第一,怎样定性描述相关关系? 举例说明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第二,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异同点?

有道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答案,再相互交流、小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指出不足并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自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设疑方式”进行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 “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 “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 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促使他们进入紧张有序的思维状态,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再如,当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五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思考1: 直线H过Mo( xo,yo) 点,斜率为k,M( x,y) ∈H,求x,y满足的关系式?

思考2: ( 1) 直线上点的坐标是不是都满足方程?

( 2) 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是不是都在直线上?

思考3: ( 1) 求过Mo( xo,yo) 与x轴平行( 重合) 的直线方程?

( 2) 求过Mo( xo,yo) 与y轴平行( 重合) 的直线方程?

思考4: 如果直线H过Mo( o,b) ,斜率为k,求直线H的方程。

思考5: ( 1) 斜截式与点斜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能否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一条直线?

( 2) 斜截式与初中学习的一次函数有何区别与联系?

( 3) 斜截式y = kx + b中,k与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 4) b是否表示图像与y轴交点到原点的距离,比较截距与距离。

三、运用“联想方式”进行教学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想与之相关的新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利用事物内在的关系,帮助我们从一个方面回忆起另一个方面,通过联想,学生的印像更加深刻,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获取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例如有关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的性质的教学时,首先教师与学生先共同学习正弦函数的性质: 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大( 小) 值,然后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再如,学习对数函数时,让学生去联想指数函数,这样学习知识易形成网络,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四、运用“实验方式”进行教学

数学实验指的是为了研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结论而进行的某种操作,实践出真知,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能力对数学的学习、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方式进行教学就是对某个数学问题,教师示范实验或学生亲自实验,获取知识,它能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生动化。

当教授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时候。教师可以亲自做一个模型,这样就能很直观的得出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函数y = Asin( wx + φ) 的图象的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利用计算机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 sin( x + ) 和y = sinx图象,得出 φ 对图象的影响。

实验二: 利用计算机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 sin( 2x + ) 和y = sin( x + ) 图象,得出w对图象的影响。

实验三: 利用计算机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 3sin( 2x + ) 和y = sin( 2x + ) 图象,得出A对图象的影响。

通过实验方式得出的结论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合作方式”进行教学

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知识经济呼唤人的合作与相容。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成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合作学习成了本次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变换传统的教学方式,经常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的机会,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自身的价值。学生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

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苏教版 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被大多数地区使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更新了设计理念,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它以独特的理念设计出了更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大纲。因此,在使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时,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一、高中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

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使用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的把控者,学生没有话语权,没有反馈,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输入”的知识,致使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数学思维会被移植到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化思维,就像一个系统的中转站。

高中数学内容非常丰富,需要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去拓展解题空间,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绝对地位,即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的节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形成了“听话照做”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懒于思考、懒于创新,不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就难以开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主要平台,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那么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显著。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后,各学科教师都相应地更新了课堂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第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为例,在教材设计的过程中,编写者注重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介绍了用画图的方式定义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让学生了解到定义椭圆的多种方式,建立方程和研究性质,还增加了用平面截圆锥面的方式介绍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再根据定义建立方程。这种方式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理解圆锥曲线与方程。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而想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不能忽视以下几点:首先,导题过程不能太乏味枯燥,教师应该用更加新颖、有趣的形式导入所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运用教学案例。相比于其他学科,高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教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不要简单地陈述,那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要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每一章都有章首语,如《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各个小结的节首部分都设置了与后面内容相符的问题;“椭圆”这一小节是以“汽车贮油罐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问题,让学生分析其形状是否是椭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进行课程导入。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相关图像信息,让学生看到与生活相关的图形,激发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复杂难懂,且比较琐碎,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完全掌握数学知识的,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高中数学既不是数学的基础阶段,又不是数学的高等阶段,而是一个过渡阶段,学生只有具备了探索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对学生而言,高中数学涉及许多抽象概念,学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发现问题。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就会产生惰性,懒于探索,探索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只有通过交流与合作,才会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传达给对方,让其他同学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最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才不会感觉问题无从下手。例如苏教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一章中证明正弦定理,由于证明的思路有很多,教师可以详细地分析其中一种思路,然后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探索其他证明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高中数学成绩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总成绩,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适当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

参考文献:

[1]杨俊.点击高中函数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J].好家长,2014,(43).

[2]刘建军.从“潜台词”中解读教学价值——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

[3]李文静.重视教材分析,提高教学效率——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和必修4为例[J].新课程(中旬),2014,(3).

[4]石志群.从“潜台词”中解读教学价值——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3).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9

高中数学重点难点分析:

主干知识七大块

(1)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2)不等式(解法、证明及应用,这部分不会单独命题,常以工具形式出现在问题中如求范围,比较大小等);(3)数列(及其应用);(4)三角函数(图象、性质及变换);(5)直线与平面及简单几何体(空间三种角、七种距离(点面、异面直线之间距离为常考)、面积与体积的计算);(6)直线与圆锥曲线;(7)概率与统计(理科中期望与方差及正态分布估计)。

要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函数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干知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下列主要专题进行复习与训练,巩固并提高。

第一,函数与不等式是重点。在代数中,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是热点。

(1)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多以具体函数及图象的几何直观展开,也适度考查抽象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则是重中之重,函数值域(最值),以及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值域,特别是含参变量的二次函数值域的研讨为重点;方法以突出配方法、换元法和基本不等式法为重点,二次函数零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二次曲线交点问题等都与此相关。

(3)对于不等式证明,与函数联系的、与数列综合的是重点,在掌握比较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的基础上,掌握几种简单的放和缩的技巧是必要的。

第二,数列,以等差、等比两种基本数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应用与极限等为重点。应突出“基本量”的思想和转换与化归的方法,对于递推式给出的数列,可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

第三,三角函数的考查,高考已采取了给出“积和互化公式”的模式,且考题多为中难度,训练中重在“变换”与“求值”,狠抓基本公式的熟练运用:正用、逆用、变用及三角换元时用。

第四,概率与统计,近两年有下降趋势,训练题型、方法、难度等,以达到或略高于教材水准即可,要重视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

第五,从全国考试大纲看,立体几何应当“两条腿走路”:既能用传统的合情推理,也能用新增的向量法求解!

(1)突出“空间”、“立体”,即把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考查置于某几何体中,棱柱以三棱柱、正方体为重点,棱锥以一条侧棱或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为重点,棱柱和棱锥的结合体应予以重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判断和证明垂直为重点,重视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2)空间角以二面角为重点(理科),熟悉三种找二面角的常用方法。空间距离以点面距、线面距为重点,等面积或等体积法是最常用的。计算面积和体积,则以解答题居多,求法灵活,思路宽广。

第六,解析几何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客观题照顾面,解答题较综合,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要注重与函数、数列、三角等内容的联系。

星火教育佛山分公司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星火教育佛山分公司

4、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5、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6、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扩

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

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

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

固,消灭前学后忘。

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

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星火教育佛山分公司

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

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

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7、认真听好每一节棵。

在新学期要上好每一节课,数学课有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有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有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联系实际的复习课。要上好这些课来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概念课

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复习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高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并且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做到举一反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探讨 篇10

一、创设悬念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普捷洛夫说过,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境之中,而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悬念设于课堂开始则必然成为整个课堂的中心;悬念设于课堂末尾则必然是下一个中心的预告。当然,悬念不可设计过多,过多则形成了多个中心,使情境分散,也就达不到激发情趣的目的了。悬念设置于课堂开始,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比如在复习“函数”一章时,就先设问函数和映射的异同在何处?平时解题中你都注意过函数的哪些性质?这时学生便开始积极地思索而后解答,于是就呈现出一定要把问题探个究竟的热烈场面,求知的热情油然而生。又如,在平时,讲过一个题的基本解法后,我会趁机问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繁琐,还有没有别的简单一点的解法。其实,悬念往往只是一句带有挑逗性的问话而已。但善教者会灵活多变,能使同学们玩味无穷;甚至有时候,不经意的一问,便可使学生打开思路,找出多种解法。若悬念设于课堂结尾,则能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这堂课回味无穷,进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实验情境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几何画王》、《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例如,在上“棱柱和异面直线”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用硬纸制作“长方体”和“正三棱柱”等模型,并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课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模型和上述课件,思考以下问题:长方体中所有体对角线(4条)与所有面对角线(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体对角线(4条)与所有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棱(12条)之间相互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所有面对角线(12条)与所有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面对角线(12条)之间相互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然后由学生独立进行数学实验,探讨上述问题。教师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尤其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实验情景、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创设阶梯情境

例如在“三垂线定理”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复习了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其判定定理、斜线的概念、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概念后,依次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具的演示进行探索。问题1: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我们知道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和平面的垂线垂直。那么,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是否也都和平面的斜线垂直呢?教具演示: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当平面的斜线,一根竹竿摆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当作平面内的不同直线。学生对此问题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问题2:将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并确认这条直角边与平面的关系———在平面上,与斜线的(问题1中的那条直角边)关系———垂直。学生认识到:平面内存在与平面斜线垂直的直线。问题3:在平面内有几条直线和这条斜线垂直?学生认识到:平面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的斜线垂直。问题4:平面内具备什么条件的直线,才能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重新演示:调整教具,将三角板的斜边当作平面的斜线,构成斜线、垂线和射影的立体模型,仍用一根竹竿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当作平面内直线,观察、探索、猜想竹竿与斜线垂直和桌面内某条直线垂直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概念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通过四个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上一篇:整体平衡观下一篇:东信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