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财务风险十篇

2024-09-13

企业的财务风险 篇1

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有内外之分, 外在财务风险指企业外部各项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外部的各项因素主要包括市场、行业、外汇、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及国际环境因素等。所有企业都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只是各个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别。

企业的资金会在筹集、投入、营运、收回这几个环节中流动, 在此过程中, 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 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营运过程中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

其实这些风险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就是关于相关制度或者规则制定得不完善, 当预估风险时没有合理的方法去评价, 当风险来临时没有一套科学的措施去应对。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

总的来说,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而财务安全可以体现在财务的稳定性和财务效益性上。

1. 财务稳定性

(1) 时间上。企业资金在运作过程中, 时间上的合理性尤为重要。对于筹资来说, 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在企业运用资金和偿还资金的时间方面是有差异的, 为了保证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资金, 要保持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的合理搭配, 否则, 会影响企业的下一步用资计划。而投资则要先计算投资回收期, 看看此投资计划是否会在相应的投资回收期内与另一项用资计划有冲突。在投资回收期后, 稳定的现金流入量对企业的投资收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保持企业财务在时间上的合理性, 才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 空间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金运用计划要科学分配, 首先要稳固自己的主营业务, 把资金运用到内部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有资金闲置的时候要主动向外部寻找投资机会, 通过外部投资达到资金最大程度利用。在内外用资安排的问题上要科学统筹, 以求有限资金在空间上的平衡, 平衡的资金利用会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提升企业价值, 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

2. 财务效益性

财务效益总体上指企业资金运动的增值。搞好企业财务效益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财务效益分析和总结评价, 认识财务活动规律, 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财务效益会直接体现在一系列指标上, 如企业财务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上佳的盈利能力、有效率的运营能力以及有保证的偿债能力会使企业的财务效益最大化, 对推动企业长足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新准则相关规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1. 减值准备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第十六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做相应调整, 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 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 (扣除预计净残值) ;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原会计准则允许对已经计提减值准备, 并在其价值恢复时予以转回, 这给上市公司进行“盈利上升, 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 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因此, 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特别是已经面临严重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 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必然会加大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

而新准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新会计准则严格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 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绝大多数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之后, 不可以任意转回, 从而不能借此手段虚增利润, 有利于财务的稳健。

2. 计量模式

作为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新准则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 体现了国际趋同。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形势变化多样的新情况下, 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等不断涌现,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从可靠性转向以可靠性为前提的更高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具备较强公允性特征, 它反映了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者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 公允价值变更反映了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由于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 不取决于取得或承担资产或负债的日期或成本, 也不取决于资产或负债何时被打算处置。因此, 公允价值代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公平计量。公允价值不仅反映管理层销售资产或清偿债务的决策, 而且反映其继续持有资产或承担债务的决策的影响。因此, 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记录由静态转化为动态, 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其提供的信息是相关的。动态相关的信息对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 企业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内注意到其中的异常之处, 提高警惕, 防范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规避

近些年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防不胜防,其中发生了很多大型企业破产、倒闭的事例,企业应对财务风险存在诸多漏洞,风险意识淡薄,亦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一方面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减少损失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的财务困难,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财务风险规避既能满足企业的经营活动要求,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使企业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目标与使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与融资结构相关的财务风险,我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中的银行借贷资金比率长期居高不下,这种结构很容易导致公司偿债能力低下,引发资不抵债的可能性,进而造成财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具体可以划分为多种,其中,购买力风险、财务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为其主要构成成分,投资风险能够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若企业未能合理地控制这些风险,那么后果将难以预计,甚至于会迫使企业倒闭破产,巴林银行的实例就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三)外汇风险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贸易交易不仅十分频繁而且资金出入也非常巨大,汇率的变动无疑会给公司带来风险。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会进一步促使外汇风险的发生,交易风险和汇兑风险进一步加剧,致使企业在外汇业务上也遭受到了打击,由此可见,外汇风险也是财务风险中一个必须预警的风险。

(四)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在确定利润分配的比例、金额、时间等的决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五)并购风险

并购风险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稳定健康的持久发展,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及业务规模进行调整,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抑或跨国并购的经济活动,均会引发并购失败;企业为了实现快速增长,引进的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变动也会增加公司的财务失败。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在生存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引起公司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财务活动自身、财务环境的多变性及复杂性以及财务主体认识的局限性等方面。

(一)外部矛盾引发企业经营的不确定

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居民消费习惯、价值观念等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在社会融合的过程必不可少地会引发各种矛盾,从而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度集中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些不可控因素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如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资产转移等行为会给企业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社会政治因素的不确定造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对抗、地区与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的冲突等,从而引起政府的动荡、更替、罢工、战争等,这样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多变的客观环境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虽然是外部环境因素,但是却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财务管理有着巨大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不能及时识别、预防和应对这些外部环境变化,那么势必会造成财务风险。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但是由于技术不娴熟、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到位、制度建立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不能及时反映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三)风险监控和预警不到位

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为实施财务风险监测提供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控与预警措施并没有在风险来临的最初阶段将其控制住,公司监测指标的设定出现问题,往往只重视定量的财务指标却忽视了影响更为严重的定性判断。风险指标是复杂多变的,而公司设立的监控系统的可掌控范围涉及不全面,给监控造成了诸多麻烦。公司的风险预警能力不高,也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风险预警技术不能灵活运用,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四)缺乏灵活的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理实力

财务风险控制的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上准备不到位。由于公司对风险的前瞻性不够,即使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识别,但是并没有提前做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在风险实际发生时,再进行方案的讨论与制定,就形成了时间差,使风险进一步的扩大,且由于公司内部对风险应对措施的理解不一,执行时也会出现误差。二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不够全面,即使设置了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若未成立相应的风险应急处理小组,人员对于自身职责不明确,也会造成企业迟钝的风险应对。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盲目扩张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还会给企业产生无可估量的风险。实践中忽视风险识别与控制的企业,往往会遭受灭顶之灾。着眼于扩张带来的盈利,轻视伴随其而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很容易发生财务困境,无法脱身直至破产。因此,企业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规避财务风险。

(一)遵循稳定与健康扩张发展原则

企业的规模扩大需遵循稳健的扩张计划和发展目标。在企业扩大规模的过程中,现金流是尤为重要的因素,如果缺乏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仅靠外部融资来维持企业的扩张战略,这样只会使负债风险增大。一旦遇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将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畅,出现财务问题,所以,企业扩张需结合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扩张计划,做到适度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公司规模的扩大是每个企业由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的必经之路,是个动态的过程,扩张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并不是偶然的,它会一直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企业应及时地识别和预警经营扩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掌握风险的形成水平,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以遏制不利风险的进一步形成和扩大,使风险控制在企业的处理能力范围之内,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如期进行。扩张性财务风险预警要实时关注以下方面:关注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与正常临界值之间的差距。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可被接受的风险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指存在很小的潜在威胁力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并注意和增强了平时的财务监控系统和管理;另一种是指拥有很大的潜在影响力,但是发生的可能性却很小,此类情况只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能够保障风险暴露时企业还可继续顺畅的运转;最后一种是指在潜在风险和可能性都非常大时,企业需要改变战略,由原来的扩张型战略转变成收缩型战略直至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做到将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设立合理的风险阀值,采取灵活的风险应对措施。

(三)合理构建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表现的是公司长期负债与权益的分配情况,它能体现出公司是否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为了保证良好的企业发展,拥有充足的资金那无疑是根本,权益性资金又是构成源源不断资金的重要因素,快速发展规模的公司应该通过获取尽可能多的权益性资金来减低自身的财务风险。然而,权益性资金的获得并非易事,企业只有通过大肆举债来进行扩张,这样虽然保证了资金流量,但是也大幅度增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打破了资本结构的平衡,当资产负债率超过一定范围时,一旦遇到金融危机,资不抵债的现象极容易发生,将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要想实施稳健的扩张战略,一定要合理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增强抗风险能力,才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依据内外部环境,适度规划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在企业由成长期发展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低成本来实现其目标,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发展扩张一味地强调追求规模,忽略了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以外部的环境。在市场不景气和原材料成本过高、行业萧条的大背景下,企业依然选择扩张生产能力,这种与市场现实相分离的盲目扩张必然会走向衰败。因此,企业若要实现稳健扩张,必须要控制合理的扩张速度及规模,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评估相对应的财务战略,并结合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支持该战略的财务资源,从而满足自身的扩张计划。

参考文献

[1]曹廷求,钱先航.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基于治理风险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7):73-77

[2]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2008(5):11-14

[3]李淑英,浅谈后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15):75

[4]黎红,刘文丽.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及应对研究[N].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43-45

企业的财务风险 篇3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管理

一、引言

企业并购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投资活动,无论从目标企业选择,资本筹集,还是在运作阶段,乃至投资回收分配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给整个并购行为带来巨大的风险。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曾对1956年至1986年美国企业成长失败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并购企业的失败率最高,达53.4%-74%。根据过去50多年的统计数据,50%-70%的并购案在2至3年内并没有给优势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根据相关资料估计,我国并购真正成功的不到十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购从实质上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其间的财务活动复杂,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从而使得没有解决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使并购企业的资本链断裂,从而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产生根本影响成为了主要原因。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管理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的种类

1.并购双方之间彼此信息不对称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

对于并购企业而言,目标企业是一个外部实体,因而对目标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就不会充分,这样可能导致并购企业选择出看似符合并购标准但实际上并不合适的目标企业。错误地选择目标企业,要么是多支付并购成本,要么低估目标企业价值导致交易失败,从而失去较好的并购机会。

2.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不恰当,评估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套能够很好指导实践的评估体系,相关的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并购公司缺乏专门人才,对行业及企业发展趋势了解不深入,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理解掌握程度较差。这样导致在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因素对并购影响大,并购不能按市场的价值规律来实施,无法给予目标企业科学、合理、客观的估价。

3.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能在并购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的中介组织

中国资本市场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比较缺乏拥有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的金融服务公司,大多数证券公司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公司治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都有待提高。国内许多中介机构在进行价值评估时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也缺乏提供并购咨询服务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对于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也无法很好地对并购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这样增加了并购的交易成本及新企业的整合风险和成本。

4.并购方对自身的并购整合能力估计过高

在世界商业并购史上,很多并购失败或者并购不怎么成功的案例有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并购企业出价太高,并购企业高估自身能力而低估整合困难将付出失败的代价。并购方企业出价太高、成本过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并购企业自大造成的。从理论上讲,目标企业只有在其被评估的价值高于其市场实际价值时才具有并购的价值。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明确企业自身的实力与并购动机

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前,应当对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另外,领导者应该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立场,从理性角度进行决策。

2.进行并购尽职调查

在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尽职调查对于防范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至关重要,应该作为并购签约前甚至决策前的必经程序。选择潜在的目标公司之前,必须收集整理目标公司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调查研究目标企业的战略、财务、税务、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在这个过程中,应建立基础分析评估体系,从财务分析评估、产业分析评估、营运状况分析评估三个系统进行分析。

3.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价值估价方法,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区间

并购企业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得到不同的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是否存续,以及掌握信息的充分与否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并以现金流量法计算出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收购价格的最高限,从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区间。

(1)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原则

在进行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时,我们必须明确,各种方法之间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只存在适用性的区别。应依据并购企业的并购动机与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

(2)最低、最高交易价格的设置

目标企业并购交易价格的确定实际上是并购企业、目标企业、并购竞争企业多方博弈的结果。并购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与产权市场供求状况、目标企业的谈判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交易最高价与最低价,以此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一方面避免出价过低导致并购活动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最高交易价格的设定也将企业面临的评估财务风险限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

(3)利用保证条款和潜在债务保证金控制评估风险

并购活动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地位的客观存在导致了评估阶段财务风险的产生。并购企业永远无法在信息上与目标企业平等,因此必然存在并购企业无法识别的财务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并购企业可以通過在并购合同中写入保证条款来对其实施控制。在条款中明确目标企业对于其所提供的事关合同各项条款的重要信息、的告之义务及违约责任,以消除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

4.对目标企业现有的企业战略和资源中所包含的价值进行认真的评估

因为并购后在改变被并企业的业务范围时必须维护和管理好这些价值,所以要对被收购方的资产质量作辩证性的理解。资产质量除了一般所指的盈利性和变现性外,还应包括对资产的有效需求和人员和人数。对被收购方的资产有有效需求是收购方的重要动力,而人员较少可以减少收购方的重组成本。

5.借助“外脑”进行收购程序和资产重组的优化设计

企业并购,特别是交易规模较大的并购的圆满完成需要一些优秀的中介机构共同合作完成。这些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中介机构有专业的人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在并购中主要履行服务和监督职能,其服务和监督渗透到并购的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并购企业客观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中介机构能比较独立地对目标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对其内部制度法律权利关系等进行判断;中介机构可以在并购方制定并购方案时提供咨询服务,降低并购成本。

三、总结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并购中各种风险的综合反映。财务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于企业并购的计划决策、交易执行和运营整合阶段中。而在整个并购活动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是整个并购活动的基础、灵魂,如果没有全面充分的完成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那么将会有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所以,任何一项并购活动都必须充分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

[1]宋鲁萍.试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湖南:社会科学,2009,(4).

[2]陈建军.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和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篇4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2、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3、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篇5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内部的,也有外部环境的,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及资源环境等,而这些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对于这些宏观环境的变化难以准确预见,更无法改变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的某种威胁。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现实工作中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简单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风险,风险意识淡薄。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不少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决策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主要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 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根据上述可知,财务风险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1. 完善财务风险对策的评估系统

在财务风险防范中,必须及时对其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建立财务风险档案,来指导未来财务风险防范。具体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于无法规避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二是对防范风险做好的对策要进行评估和总结,将其结果写入历史资料库,为今后更好防范财务风险制定对策,同时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调整,以便为在未来防止类似风险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另外由于财务风险是不断变化的,还应根据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应进行动态的调整。

2.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综合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管理者示警,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

(1)筹资风险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2)投资风险管理。企业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和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管理。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应水平,就可能影响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防范财务风险是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重要工作。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效益和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我们应在原有基础上,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探讨煤炭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篇6

煤炭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近年来越来越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环境下, 如何使煤炭企业能够进一步的获得产业以及规模上的提升则成为了很多煤炭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 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煤炭企业的优化配置成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能够较好的促进我国现时期煤炭企业的发展。但是,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使我们煤炭企业的并购工作存在一定的隐患。对此, 就需要我们能够在对这部分风险进行充分了解把握的基础上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对其解决, 以获得更好的并购效果。

1 煤炭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1.1 融资问题

融资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煤炭企业融资结构以及融资能力的影响, 而其中更为更要的就是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大小。对于煤炭企业来说, 其内、外部的资金是否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得到筹集可以说是煤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因素。其中, 内源融资是一种由煤炭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利润类型, 对于企业的正常生存、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而外源融资则是企业之外的经济资源, 比如债券的发行、股票的发行以及银行借贷等等。另外, 企业所具有的融资结构也会对企业融资具有的风险大小产生影响, 如果企业以债务方式进行融资、且企业并购之后的负债利息大于企业利润率, 就会使企业存在违约的风险, 而如果以股权方式进行融资, 则也会使企业原股东因为失掉控制权而对其利益产生了损害。

1.2 定价风险

所谓定价风险, 就是并购过程的收购方对被收购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现今资产价值进行适当的估计, 并在估计之后由于发展其超出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使企业在后续的活动中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弥补其收购价格。对于这种定价风险来说, 其同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以及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存在较大的联系, 由于企业并购价格是根据企业自身财务报告等决定的, 而如果被并购企业在定价时对于影响价格方面的信息不完全披露或者不披露, 都会使最终并购的价格受到很大的影响, 并因此使并购之后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 对于这种评估工作来说, 其本身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且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很大影响, 而这种因素的存在, 就会对并购方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

1.3 支付风险

在并购价格确定之后, 企业则需要开展支付工作。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 其所具有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换股并购、现金支付以及混合支付这几种方式, 而这种企业所采取的并购方式也同其可能面对的债务以及融资风险存在较大的联系。首先:现金支付方式将产生资金流动性以及支付风险。一方面, 这种现金方式的应用是一种具有即时现金特点的负担, 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现金压力;另一方面, 从被并购一方看来, 这种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收益, 也会使其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所以也不是很希望使用这种现金的方式支付并购款项。另外, 如果企业选择了股权支付的方式, 也会对企业原有股东的利益不同程度的产生一定的损害。

2 煤炭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融资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风险,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首先, 需要选择正确合理的融资手段。对于煤炭行业来说, 其本身就是一种高投入同高风险并存的行业, 在并购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数额非常大, 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金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此, 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并购工作时能够从多个角度筹集资金, 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并购工作的筹资数量以及筹资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安排, 确保资本成本的最小化以及结构的合理化。其次, 需要制定正确、合理的融资策略。煤炭行业自身是一种资本密集类型的行业, 而正是这种属性的存在使其在开展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现金。面对此种情况, 就需要企业在并购工作开展之前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 并在利用杠杆融资的同时需要对杠杆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以及这种方式可能造成的债务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另外, 从宏观方面来说, 也需要对资金一旦没有在规定期限中筹集到位的情况以及应对方式进行全面的考虑, 确保资金数量同期限间能够具有良好的协调性;最后, 企业也可以借鉴杠杆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在发达国家中, 杠杆并购的方式较为流行, 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我国来说, 所具有的融资环境以及行业特点同发达国家相比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此, 就需要我们能够对这种杠杆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运用, 对于所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依然为债务融资, 而由单一债务融资方式所引起的风险则可以通过杠杆方式的运用对其进行解决。

2.2 定价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企业所存在的定价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需要对企业所具有的核心业务与能力进行查找, 并保障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对于目前来说, 我国煤炭行业并购的方式基本是一种横向的类型, 即大型企业去并购其他中小型企业, 在这种并购方式中, 大型企业将能够较为顺利的对人才、技术等进行投入, 并以此降低了并购工作所存在的经营以及财务风险;其次, 应当对目标企业所具有的经营、财务以及安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并购企业来说, 其通常都是在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展并购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 就需要企业能够对目标企业所具有的潜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看其是否对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具有价值。同时, 也需要通过先进并购定价模型的应用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以此帮助我们对最终的并购价格进行更为合理的制定。

2.3 支付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支付问题,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要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慎重的考虑, 避免因为资金处理方式的不合理而使企业在支付并购资金之后出现资金流动的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其次, 资金的支付时间也需要我们能够引起重视。这就需要企业能严密监控资产的负债表与现金的流量表, 对债务期限与对应现金流进行认真的分析, 确保资金时间与资金数量的对等;最后, 在支付方式方面, 应当将现金支出尽可能的减少, 并以此降低资金流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 煤炭行业并购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需要而展开的, 这样的大背景下, 并购方的企业可借助政府机构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并购资金进行支付, 将现金支付的概率降低, 以减少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 煤炭企业并购是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方式, 对此, 就需要我们在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充分考虑的基础上, 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进行解决, 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并购效果。

参考文献

[1]田谊.浅谈煤炭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9) :55-57.

[2]袁明智.杠杆收购背后的风险分析——基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研究[J].商业会计, 2012 (13) :56-57.

[3]李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06) :101-10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 篇7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及分类

“风险” (RISK) 一词来源于西方经济理论, 主要是指事物变化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性, 这些结果我们事先全部知晓, 但最后结果则并不肯定。实际上, 风险就是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两种可能的趋势, 一种是未来实际结果比预期的结果要好, 可以视为风险收益;一种是未来实际结果比事先期望的结果要差, 即为风险损失。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出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 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 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

从财务管理内容来看, 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四类。

第一, 筹资风险。由于资金供需市场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筹集资金通常会给财务成果带来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就是筹资风险。响影企业筹资风险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 也有微观方面的因素。从宏观的角度来讲, 国家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将对企业筹资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如国家产业政策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受到国家保护、扶植的程度不同, 企业的筹资成本也就不同, 筹资风险也便存在差异。从微观的角度来讲, 企业筹资的资本结构即负债规模, 筹资期限结构即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对筹资风险的大小有着直接决定作用。

第二, 投资风险。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 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 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即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通常是指扣除多样化投资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后所剩下的风险, 是企业多样化投资所不能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 而非系统风险则是企业多样化投资所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一般说来,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成正比, 投资风险越大, 收益就越高, 风险越小, 则收益越低。若风险程度不同而得到同一投资利润率的机会, 那么人们都会去选择风险小的投资, 就会出现经济上所谓的“羊群效应”, 即各企业一哄而起重复建设, 这种产品的市场往往很快就会供过于求, 价格和投资收益率迅速下降, 投资风险因此而逐渐加大。

第三, 资金回收风险。企业产品一旦售出后, 就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 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转化过程在时间与金额上的不确定性, 就可能产生资金回收风险。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 不错的收益并不代表销货款已经收到、利润已变成资金。企业若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都有可能导致偿债能力的下降、支付压力的陡升, 从而导致财务危机, 使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遭受严重损害。

第四, 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通常是指由于收益分配不当而可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企业资金运转正常、效益有保证、调度适当的情况下, 合理的收益分配, 有助于调动投资者积极性, 提高企业声誉, 为企业今后的筹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金额和形式的把握不当也有可能产生风险。如果企业在资金紧缺时期仍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进行分配收益, 且金额总数过大, 就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 影响企业的再生产规模;如果企业投资者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回报, 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收益分配, 也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降低企业的信誉度, 同时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 这些都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企业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 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进行, 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财务环节, 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复杂而多样, 概括而言, 主要有如下几种因素:

其一,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通常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 宏观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见同时也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 原油价格上涨将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 使得运输企业营运成本增加、利润减低, 以至于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通常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 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就目前来说, 由于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机构设置不合理, 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因素, 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以至于不能科学的预见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变化, 导致企业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其二,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所谓资金结构, 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各种原因, 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往往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此外,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与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等现象, 这就使得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从得到保障,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其三,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毋庸讳言, 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等现象, 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频频发生,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 一些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再加上企业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以及决策者个人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往往导致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其四, 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外部环境变幻莫测, 企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企业的财务活动复杂多样, 存在的财务风险也进一步加大。但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接踵而至的各种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风险意识, 思想认识也比较片面, 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万事大吉, 对财务风险的发生缺少应有的敏锐性和警惕性, 财务风险控制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这也常常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化解财务风险, 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为此, 有必要探索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 尽可能减少财务风险所导致的不利后果, 从而维护企业的收益和安全。

其一, 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应变能力。尽管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存在于企业之外, 企业几乎无法对其施加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无所作为。为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有必要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其规律, 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 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 同时根据需要改变管理方法, 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以此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面对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有必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应变能力。

其二, 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 而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 为此, 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实践当中, 资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在资产结构方面, 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 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加快存货的周转,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与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在负债方面, 要动态地平衡短期, 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 调整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 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在权益方面, 要重视投入产出率, 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精心设计公司股权架构, 将公司注册资本金与发展规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资产负债方面, 要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在优化企业的现金流上, 主要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加快资金周转, 合理调度资金, 提高投入产出率;通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 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 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从而提高公司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及盈利性。

其三,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产生。实践表明,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而经验决策与主观决策将使得决策的失误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尽可能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由于财务风险的控制环节主要包括财务目标的确定,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财务方案的实施与控制。因此, 在设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 应当强调目标风险与目标收益间的平衡, 同时考虑利益关系人的道德风险;在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时, 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重点考虑资金收付风险,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制定和评价经营方案时, 应当在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框架之内进行。唯有如此, 才能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产生。

此外, 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因此,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于目前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意识培训, 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并能够贯彻于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总之,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走向市场、强化公司治理、深化改革和转换机制的客观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有牢固树立起财务风险观念, 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防御机制, 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才能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出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 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 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它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和恰当处理, 以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美]杰费·马杜拉.国际财务管理[M]杨淑娥、张俊瑞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谢科范.企业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蒋琪发.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其控制路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年, (3) .

[4]邓家妹.浅谈财务效应临界点与财务风险[J].财会研究, 2000年 (4) .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篇8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防范;财务管理机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提出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与经营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宏观环境因素所致的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是对未来结果与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

(2)可识别性。人们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识别,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地对待特定风险,使财风险管理切实可行,做到“预知可控”。

(3)可决策性。财务风险既可事后确认,也可事前估计。通过财务技术可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使风险的不确定性变得可控。

(4)可转移性。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5)可预期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主动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以最小成本确保企业的收益和安全的一种经营理财活动。企业通过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财务活动,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科学方法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减少未来可能的损失,增加未来的收益。财务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使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同时并存,通过对风险积极有效的防范与管理,扬长避短,为企业带来利益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经营成果的最佳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客观的特定环境变化莫测,而企业的经济运行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企业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眼光只瞄准市场的机会与利益,缺乏风险与风险防范的意识,毫无察觉潜在风险威胁的存在。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居安思危”,风险意识淡薄。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或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或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缺乏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

4.决策未能充分论证缺乏科学性。企业的财务决策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未能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估量,正确选择决策程序、决策方式,缺乏监督和协调风险因素,采取风险回避措施,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风险尽可能可控。

此外,过度筹资、资本结构不合理、市场形势估计不足、新产品开发乏力等等,凡此种种,都会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识别财务风险

1.风险识别的参与者。企业要吸纳高素质人员参入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活动,包括业务活动成员、风险管理小组、来自公司其它部门的专家、客户、外部专家等。

2.风险识别的持续。风险识别不是一次性行为,而应有规律地贯穿整个业务进程中。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的作用过程。一旦风险被识别出来,就可以应用和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法和策略。

3.识别潜在的风险。风险的识别,必须基于不同的侧面来寻找和发现潜在风险,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对不同方面的风险可以按照它的相关特性进行识别和归纳,特别注意潜在的风险演变为现实的风险的可能。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分析宏观环境规避风险。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难以掌控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提高风险意识预防风险。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当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可以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主动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决策水平转移风险。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在可能的条件下,企业通过购买保险、签订远期合同、开展期货交易、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等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般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1.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与限度承担的原则。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在市场机会既定的情况下,应当以企业能承受相应风险为前提进行权衡。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有效避免决策 “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引发的财务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1.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要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后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

3.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是专门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控制的系统,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反映,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化解措施。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对企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

(1)风险规划——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拟定风险缓解方案。

(2)风险识别——确定风险源,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3)风险分析——找准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

(4)风险处理——根据确定的危险等级,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有效处理风险。

(5)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引入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经营者承担风险责任,行使其控制财务风险的权利,并获得风险经营的收益。同时区分风险的责任,确定企业补偿风险损失的渠道,体现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

4.建立风险处理机制分散风险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合法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

(2)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确定出一种适合自身企业的理财方案。

(4)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5.及时有效地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

财务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量化估计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期造成的损失,选用适合的方法对风险信号予以评估,并准确及时反馈,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综上,企业财务风险虽然难免发生,只要风险意识警钟常鸣,沉着应对,运用业已建立的运行机制,就一定能够抗击风险,沉稳地度过金融风暴的寒潮。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朱伟著.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4]李永宁.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金融与经济.2005(9)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现状分析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防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构建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和防控系统,提升财务管控能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条件下,充分认识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功能、特点、方法,真正把预警和防控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发挥应有作用,是摆在广大财务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重要意义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突如其来,很多企业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监测和危机预警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内部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问题往往导致企业难以敏锐察觉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难以对财务危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一旦长期如此,必将导致危机爆发。

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预警防控体系,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早预测潜在的财务危机,使企业经营者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方略,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运行情况进行连续有效的监测,防范因企业财务风险给债权人和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一般应具有以下功能:1.超前防范。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预警防控系统能准确把握风险的特点和规律,做到风险预判预控,关口前移,使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不让风险上升为灾难,给企业造成重大财务损失。

2.分析功能。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当财务风险征兆出现时,财务预警系统应能够及时分析并发现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企业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匡正功能。

企业经营者根据有效的预警和防控系统监测诊断的结果,对症下药,并坚持问题导向,从各个风险点入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补强企业风险弱点,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使陷入风险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

4.预防功能。

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全面、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的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预防性建议,让企业经营者吸取前车之鉴,通过采取响应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防控危机再次发生。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的关键点

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系统性。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构建,应把企业生产经营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各环节实时收集敏感性数据,并对比外部产业、市场等相关信息,经过汇总梳理和系统分析,对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做出评价,及时向企业决策层通报有关风险管理情况。

企业决策者可根据风险潜在的程度、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原有的风险管理政策、流程以及预警指标,使企业向着完好的方面发展。

2.预知性。

企业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必须具备预测能力,能够根据系统适时获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资料预测其发展状况,发现危机前兆,及时消除危机根源。

3.适时性。

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必须能够适时反映其变动状况,通过适时数据采集,适时诊断,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及时地进行修正和调整,有效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控。

4.反馈性。

企业财务预警防控系统是对企业风险进行具体量化,依据其量化结果识别、判断企业的风险状况及程度,进而传递给企业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反馈给预警系统。

同时风险预警防控系统要对企业化解危机的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反馈风险控制措施执行过程及效果,使企业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危机的化解情况,以及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

5.成长性。

企业经营危机隐患消除后,其起因、处理过程、处理效果及相应的反馈与改进建议,要及时转化成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企业改进管理的具体措施,增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免疫能力。

四、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防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将成为空中楼阁。

1.领导高度重视。

财务风险防控不仅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决策者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

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对建设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高度重视,对工作流程、组织设置、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保证系统运行有序,作用有效发挥。

2.不相容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是指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就可能发生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的职务,所以对不相容职务必须实行分离。

企业设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时,首先必须梳理不同业务处理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以确定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其次要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之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制衡机制。

3.严格进行授权审批控制,即要求企业所有人员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都必须获得授权批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重大业务事项,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及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时,必须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企业所有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办理相关经济业务。

4.做好企业财产保护。

所谓做好企业财产保护,首先是要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其次是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完整。

5.完善企业考核评估制度。

所谓完善企业考核评估主要是对企业实施的各种风险防控措施、内控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补充,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使企业或个人达到少出问题、不出问题,绝对不能出现大的问题。

6.确保信息真实。

规范、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和防控的前提。

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必然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生背离,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规范、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实现其特定管理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同时,保证其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完整,可以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7.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而建立的基本管理制度,它是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特定内外环境和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的,而企业经营管理内外环境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因此,企业应随其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提高财务预警防控的准确性。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财务预警和防控系统的根本所在。

8.不断探索风险防控方法,做到因事施策。

在当今社会中,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千变万化,企业财会人员在风险防控中,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辩证分析,不断探索风险防控方法。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查清问题的本质,只有防止教条、因事施策,才能有效防控风险。

企业强化财务风险防控的总体原则,不仅要求监管要到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力度要大,要做到管得住、管得好,同时还要不断探索适应企业风险防控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五、结论

企业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是保障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企业经营者应强化对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主动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隐患,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R],-04-07.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篇10

1. 筹资风险。

引发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倘若投资规模大而筹入资金少, 企业就可能失去良好的获利机会, 或使已投资在建的项目停工, 无法获取预期收益, 甚至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相反, 投资规模小而筹入过多的债务资金, 企业自身不能合理充分运用和支配, 会造成资金闲置, 不但不能增加企业的获利, 反而会加大企业的债务负担, 增加资金成本, 造成企业财务危机。在企业资产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 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财务风险。我国现在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比例越大, 资产负债率越高, 财务杠杆利益越大, 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 投资风险。

是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 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可能导致企业盲目扩张或者丧失发展机遇, 资金链断裂或者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 资金营运风险。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 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 企业就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到期归还的债务, 从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这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取得资金和归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 本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 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 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因此, 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到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 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在筹资顺序上, 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 并要求注意保持间隔期, 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 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 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应对

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只要从事经营活动就存在财务风险,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 制定严格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一般可以采取的对策有: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

风险规避是改变或规避相关业务, 不承担超出企业承担度的风险, 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 可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例如:企业拒绝和信用程度不高的客户合作, 雨雪天气高速公路关闭, 航空公司取消航班等;承受风险是指企业比较风险和收益后愿意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 不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风险降低是企业采取措施减低风险和损失, 使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多元化经营, 是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 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 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 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 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 降低财务风险。风险分担是通过买保险、业务外包等形式来分担一部分风险, 是企业借助他人力量, 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 将一些有特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 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费等。财务风险是在财务活动过程中, 有些风险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控制的, 可以将实际状况与计划状况相比较, 分析控制效果。有些风险是突发、未能预测到的, 应查明风险的来源及性质, 力求找出最优方法控制或削弱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

1. 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区分风险责任。

企业要从法律上、经济上明确风险承担者的职责, 给予风险承担者一定的投资决策权、资金筹措权和分配权, 使风险承担者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 慎重考虑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活动, 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

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 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决策的影响较大,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使决策者对以往企业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 还会导致企业未来的决策偏离经济规律, 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因此,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至关重要。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包括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水平, 使会计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出发, 尽量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强化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职能是利用会计信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当务之急。

3. 完善组织结构,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 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 单位分管领导分开, 分别设置管理中心, 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 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4.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健全风险分析、评估和风险报告制度。

建立自动化的风险分析、评估系统, 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认识, 做到及时分析, 准确评价, 包括财务分析报告和审计报告。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重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管理和审计管理。查找“薄弱点”, 加强“关键点”, 消除“失控点”。

5. 动态平衡企业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

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 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优化现金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要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速度、总体规模及与之相对应的资产增长速度。在负债方面, 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 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 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在权益方面, 精心设计公司股权架构, 将公司注册资本金与发展规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投入产出率, 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在资产负债方面, 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优化企业的现金流, 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合理调度资金, 加快资金周转;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 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同时, 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应动态地平衡, 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裕时, 可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当现金流量不理想时, 降低资产负债率, 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确保企业经营处于良性状态。

6. 切实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 确保决策科学化。

财务风险的控制环节主要包括确定财务目标, 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 财务方案的实施与控制。在设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要注意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强调目标风险与目标收益间的平衡。同时, 要考虑利益关系人的道德风险。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时, 各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重点考虑资金的收付风险。制定、评价经营方案要在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框架内进行, 必须处理好财务风险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确保决策的程序化与科学化,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7. 重视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坚持积极稳健的财务会计政策。

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难以防范与化解道德风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 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 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2008年第2期

上一篇:变译人才下一篇:急性肾出血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