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机房防雷技术论文十篇

2024-09-10

通信机房防雷技术论文 篇1

过去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技术主要针对强电领域的防雷应对措施, 面对新的防雷形势, 若仍采用旧的防雷观念或技术必将导致更大的灾祸和损失。因此, 目前的防雷技术重点开始有针对性地转向弱电领域。

一、雷击破坏的三种常见形式

1. 直击雷。

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 叫做“直击雷”。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 也就是说直击雷发生的几率较低, 而且直击雷发生时一次只能袭击一个小范围的目标。但是由于放电现象发生过程迅猛, 被直接击中的目标会由于放电电流过大, 造成的损坏程度较大。直击雷主要对室外物体产生破坏作用, 所以把防直击雷的系统称为外部防雷系统。

2. 感应雷。

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 与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地埋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 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的放电现象, 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 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感应雷不论雷云对地闪击还是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 都可能造成灾害。此外, 一次雷闪击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使多个电子设备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 并且这种感应高压还可以通过基站供电线和信号中继线等传输到很远, 致使雷害范围扩大。

3. 球形雷。

简称球雷, 是一种特殊的雷电现象。一般呈橙或红色, 或似红色火焰的发光球体 (也有带黄色、绿色、蓝色或紫色等) , 直径约为10~20cm, 最大的直径可达1m, 存在的时间大约为百分之几秒至几分钟, 一般是1~5s, 一旦遇到物体或电气设备时会产生燃烧或爆炸, 其主要是沿建筑物的孔洞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 有的由烟囱或通气管道滚进楼房, 多数沿带电体消失。

二、雷电或过电压侵入机房通信设备的途径

在通信电源、微波通信收发信机、通信设备用户电路或接口电路损坏情况中, 雷电或过电压侵入占绝大多数, 侵入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

1. 通过交流电源供电线路的入侵。

机房设备的电源由室外架空电力线路引入室内, 架空电力线路可能会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闪击, 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000V, 击损电源开关、保险及整流变换模块、电源盘等。

2. 通过通信线路的入侵。

雷电直击或闪击在通信架空光缆或电缆线路上, 在线路上产生的瞬间过电压, 沿光缆或电缆金属外皮或加强芯迅速向线路两端扩展进入机房, 损坏与光缆直接相连的机盘, 或造成与通信电缆直接相连的保安配线架、用户电路板或接口电路板的损坏。

3. 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的入侵。

雷电直击铁塔或变电所内避雷针, 强大的雷电流通过避雷针引下线流入接地网, 在接地体附近形成放射型的电位分布, 会在相邻的导线 (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 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

三、通信机房防雷保护综合机理的探讨

随着通信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大规模使用, 雷电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为此, 防护技术应从单纯的一维防护转为三维防护, 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感应、防地电位反击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防护。

多级分级 (类) 保护原则。即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 确定保护要点进行分类保护;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 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多级层保护。

按照弱电设备防护范围可将通信设备的防雷措施分为两类: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

四、通信机房防雷的一般性措施

1. 采用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放。

2. 采用过电压保护器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 (内部保护) 。

3. 采用过电压保护器限制被保护设备上的浪涌电压幅值。

4. 用光电隔离器隔离通信与RTU之间的RS232接口, 避免接口设备电气连接。

五、防雷应用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1. 设置一套良好的建筑物避雷带或避雷网, 并与主钢筋一起接地。通信机房采用联合接地可以有效的解决地电位升高的影响, 合格的地网是有效防雷的关键。

2. 外置设备 (天线等) 。应尽量置于建筑物避雷网的保护角度范围内。

3. 采用共地的接地措施。

4. 在电源、信号或数据线各进出口安装性能可靠的专用防雷器。

5. 室内设备应尽量远离避雷导电体。

6. 室内布线, 包括各类传输线应尽量减小洄圈, 最好能加有屏蔽线并使两端接地。

六、结束语

通信机房防雷技术论文 篇2

关键词:通信机房,雷电,接地防护,方案设计

1 概述

目前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中出现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其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机房经常遭雷击。经过多方考证, 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程控交换机组以及大型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核心系统设备的耐雷电压以及过电流的技术水平很低, 以及一些附属设备的防雷技术的落后, 这样就使得通信机房与以前相比就更容易遭受雷电波的侵入, 最终导致通信机房频频遭受雷电的攻击。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 雷电攻击对电信机房的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26%, 通信机房的防雷工作已经成为目前电力系统中通信网络建设一项迫切要求。

2 通信机房遭受雷击的常见形式

(1) 直雷击。这种“直雷击”的产生主要是由云层中带着的大量雷电和地面某处进行强烈放电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在雷电对地上直接闪击, 就会对地面的一些设施造成重大损坏。“直击雷”发生的概率比较小, 而且每次雷击的攻击面积也比较小。但是“直击雷”的放电过程非常猛烈, 如果地面目标被击中, 就会产生很大的直击电流, 从而对地面目标造成重大的损坏, 直击雷一般性都是波及到的主要是室外物体, 因此我们就把防直击雷的系统叫做外部防雷系统。

(2) 感应雷。“感应雷”也可以叫做“二次雷”, 产生这种雷电攻击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在雷云对地放电或雷电在雷云之间时, 与地面的户外地埋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传输信号线路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通信机房, 使得通信机房的内部设备遭到损害的放电现象。这种“感应雷”虽没有“直击雷”那么的猛烈, 但是其发生的概率就比较高。其危害性的产生是不论在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还是在雷云对地闪击时, 其都会对地面的目标造成损害。在此之外, 一次较为强烈的感应雷可以让很大范围中的多个通信机房中的电子设备造成过电压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高压还会通过通信机房信号中继线以及基站供电线等来进行传输到其他的地方, 这样就使得其雷击的损害的波及范围迅速扩大。

(3) 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也可以叫做线路来波。其产生主要是在雷云对地放电或者雷云之间时, 在通信机房附近金属管线上产生的电压 (其包含电磁感应与静电感应) , 这种感应还是会通过电压以行波的形式进入室内, 最终造成通信机房内的电子设备的损坏。

(4) 地电位反击。这种“地电位反击”主要指的是建筑物或者其附近被雷击中, 使附近接地点的电位升高, 造成设备的外壳和导电部分产生反击过电压, 导致设备损坏。据可靠统计:直接雷击损坏的只有15%, 反而是其他形式的损坏占85%, 因此要对地电位反击、雷电侵入波引起重视。

3 过电压以及雷电侵入机房通信设备的途径

过电压以及雷电的入侵, 是接口电路、微波通信收发信机、通信电源以及用户通信设备电路出现损坏的主要原因, 其侵入途径有:

(1) 从交流供电线路入侵, 室外的架空电力线路遭雷击或感应电的闪击, 电压过高, 保险及整流变换模块、造成电源、电源盘等遭到损坏。

(2) 从通信线路入侵, 通信的架空光缆和电缆遭电击或闪击, 产生瞬间过电压, 迅速向两路两端扩散, 然后进入机房, 对机盘、用户接口电路板、保安配线架以及电路板造成损坏。

(3) 地电位反击电压由接地体入侵, 强大的雷电电流流入接地网, 在接地体周围形成分散的点位分布, 在相邻的线路上形成雷电过电压。

4 探讨通信机房防雷保护的综合机理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设备的使用规模的不断变大, 雷电和过电压产生的危害越来越大, 从前的防护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需要, 因此, 防护技术要以三维防护代替老旧的一维防护, 其中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感应、防地电位反击影响和操作等多个方面的防护工作。

三维防护的原则是根据电气以及微电子设备的功能的不同及保护程序的差异还要保护层的不同, 从保护重点入手作出分级分类保护;找出可能的雷电及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通道, 再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做出分类和分级保护。

5 通信机房一般性的防雷措施

(1) 将绝大多数的雷电电流用外部的保护条件引入地下。

(2) 用过电压保护器对数据线、信号线和电源线引入的过电压波进行阻塞。

(3) 对RTU和通信之间的RS232接口用光电隔离器进行隔离。

(4) 用过电压保护器限制被保护的设备的浪涌电压幅值。

6 构建机房综合防雷系统

通信机房系统的防雷接地要符合以下规定:

(1) 对于建筑物中进出的传输线路上的浪涌保护器的设置:

(1) 对于A级防护系要用2级或3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2) 对于B级防护系要用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3) 对于C或D级防护系统要用1级或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2) 对计算机设备的输出和输入端口处安装合适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7 电力系统通信机房的防雷保护和接地系统

7.1 过压保护

过压保护包含外部电涌防护 (防雷电磁脉冲) 以及内部近旁电涌防护 (内部操作过电压) 。想消除雷电引起的电位差及电磁干扰, 必须做好局部等电位同总等电位之间的连接, 在实际的应用时一般使用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等几种接地方式共用, 以此来减少接地故障。

7.1.1 外部无源防雷保护系统

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包括电位联结、屏蔽隔离、安全距离等等。但内部及外部防雷系统都不能做到真正地把电网中因雷击引起的暂态过压消除完全, 感应雷电电压很高, 一般都在千伏以上, 而数据通信设备在承受电压能力有限, 如果闪电脉冲电压高达几百伏, 就会导致数据通信设备的损坏。因此, 在防雷的过程中还要有电压保护装置来防止内部操作过电压和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所造成的损坏。通常的屏蔽办法是利用高层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外墙的钢筋构成法拉第笼式进行全方位屏蔽防雷电电磁脉冲, 这种办法既安全而且还最省钱。如果在某些地方条件有所欠缺。也可以用全屏蔽、部分屏蔽、设备金属管、线缆和金属线槽的屏蔽来达到让雷击时的电磁场层层减弱的效果。

7.1.2 使用电涌保护器

在机房的各个供电环节中和连接处都分散安装着SPD, 以其来保护设备。例如在交换机中继线入口、电源配电箱到终端配电盘等都用了电涌保护器, 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应设备和保护模块也可以用来抑制来自电源线、计算机网络、电话线、视频线路等线路所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7.2 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在避雷技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有形式的雷击不管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还是其他形式的雷, 都要将其通过接地装置引入大地。因此, 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装备, 那么防雷就只是空谈。对于建筑物来说, 要在外部安装接闪器, 并与大地形成一个良好的电气连接, 做出一个完善的避雷系统。接地装置的作用就是快速地让雷电对接闪器的闪击电荷泄放进入大地, 和大地中的异种电荷相互中和, 从而减小雷击和雷电闪击的破坏。这一点上中国大多数的数据通讯设备机房所在的建筑物都已经做到。

7.2.1 接地系统的功能

当设备和系统中的单元能和器件在其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但并不产生辐射对其他器件、系统和设备造成危害或干扰。则称为EMC, 要达到理想的EMC, 要做出两种分析:在电磁环境中一种具体器件的影响和整个系统中满意功能的效果。在如今, 制作上和设计者都有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建议和标准来进行源于任何器件产生的电磁干扰 (EMI) 问题进行控制。

7.2.2 接地系统的设计接地原则

想要通信系统达到EMC状态, 不仅只是保护单个部件和简单的测试。实际上, 如果是具体地对某部件进行保护, 反而会因其使整个系统都出现问题, 为确保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必须要根据EMC的准则对接地系统进行设计。

7.3 保护间隙

保护间隙是一种简单的防雷装置, 电力系统通信机房中一些不适合安装其他防雷装置的地方应用, 却有着很好的防雷效果, 它由上和下两部分间隙组成。上部有主间隙, 下部有辅助间隙。安装过程中, 其中的可动部分安装在电力线路上的瓷瓶上, 并和导线相连, 固定在木横担上, 然后通过连接线接地。当雷电击中时, 间隙的距离被击穿, 就把雷电流泄露到地下。

7.4 阀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由若干个放电间隙串联而成组成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叫做火花间隙;或者用特种的碳化硅做成电阻元件, 瓷质材料作为外壳进行保护。阀型避雷器在没有遭到雷电灾害或过电压时, 本身放电间隙就有足够的绝缘能力, 这些部件在电压正常的情况下, 不会让电流通过。当电力体统中出现雷电灾害或危险的过电压时, 避雷器中的放电间隙会很快被击穿, 让雷电电压通过避雷器中的阀电阻快速的泄入大地。阀型避雷器中阀电阻的电阻特性和一般电阻有所差别, 它具有通过的电流越小, 电阻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小的特点。当电压在额定电压内, 内部阀电阻大, 电流就不能流入大地, 而遭到雷电灾害时, 内部阀电阻变小, 电流就能通过电阻, 快速的流入地下, 很好的做到电力系统通信机房的防雷工作。

7.5 电力系统通信机房防雷新技术的应用

氧化锌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又称MOA, 氧化锌避雷器将若干片氧化锌阀片压紧和密封在避雷器的瓷套中, 而氧化锌阀片具有很好的非曲线特性, 在防雷上有显著效果。它和传统的碳化硅避雷器相互比较, 有着明显的优势, MOA的流能力更强大, 保护特性更好, 耐污能力更强, 可靠性更高, 结构更简单。能对电力系统通信机房的电力设备提供更好的保护。氧化锌避雷器可由外壳分为三类:罐式、瓷套式、复合外套式。它在技术上继承了碳化硅避雷器的使用技术, 但是无论是在设计思想上还是产品功能上性能都要高于碳化硅避雷器, 是世界公认的当代最先进的防雷器。

8 防雷应用的注意技巧与事项

(1) 和主钢筋一起接地, 同时对建筑物构建一个较为完善防雷带和防雷网。通信机房中解决地电位升高最好使用联合接地系统, 其中的接地系统在防雷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2) 建筑物外面的防雷设备, 比如天线等, 要尽量放置在建筑物避雷网的保护范围中。

(3) 各系统最好采用工地接地的防雷措施。

(4) 离避雷导电体要和室内的通信设备尽量远离。

(5) 安装一个性能可靠的防雷设备在信号、数据线或电源等各个进出口。

(6) 进行室内布线 (包括各类传输线) 时要尽量减少洄圈, 能有屏蔽线并能使两端接地最好。

9 结语

想要避免和减少雷击灾害, 在通信机房要使用“整体防御、多重保护、综合治理”的方式。只有经过全方位认真细致地对雷击和过电压进行考虑, 并严格执行通信防雷的有关规定, 根据各地的情况对接地、均压、分流、限幅、隔离、屏蔽等综合防雷技术综合运用, 对通信防雷措施认真落实, 并做到不断改进防雷工作, 才能够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 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新明.机房防雷接地系统初探[J].科技信息, 2011 (18)

[2]赖世能, 慕家骁.通信系统防雷接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通信;机房;接地系统;防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17-01

通信设备的良好接地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对于交换机、光端机、计算机等电信网络中精密通信设备更是如此。设备使用的地线通常分为工作地(电源地)、保护地,防雷地,有些设备还有单独的信号地,以将强、弱电地隔离,保证数字弱信号免遭强电地线浪涌的冲击,这些地线的主要作用有:提供电源回路、保护人体免受电击,此外还可屏蔽设备内部电路免受外界电磁干扰或防止干扰其他设备。

一、通信机房遭受雷击的常见形式

1、直雷击

这种“直雷击”的产生主要是由云层中带着的大量雷电和地面某处进行强烈放电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在雷电对地上直接闪击,就会对地面的一些设施造成重大损坏。“直击雷”发生的概率比较小,而且每次雷击的攻击面积也比较小。但是“直击雷”的放电过程非常猛烈,如果地面目标被击中,就会产生很大的直击电流,从而对地面目标造成重大的损坏,直击雷一般性都是波及到的主要是室外物体,因此我们就把防直击雷的系统叫做外部防雷系统。

2、感应雷

“感应雷”也可叫做“二次雷”,产生这种雷电攻击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雷云对地放电或雷电在雷云之间时,与地面的户外地埋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传输信号线路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通信机房,使通信机房的内部设备遭到损害的放电现象。这种“感应雷”虽没有“直击雷”那么猛烈,但是其发生的概率就比较高。其危害性的产生是不论在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还是在雷云对地闪击时,其都会对地面的目标造成损害。在此之外,一次较为强烈的感应雷可以让很大范围中的多个通信机房中的电子设备造成过电压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高压还会通过通信机房信号中继线以及基站供电线等来进行传输到其他的地方,这样就使得其雷击的损害的波及范围迅速扩大

3、雷电侵入波

“雷电侵入波”也可叫做线路来波。其产生主要是在雷云对地放电或雷云之间时,在通信机房附近金属管线上产生的电压(包含电磁感应与静电感应),这种感应还会通过电压以行波的形式进入室内,最终造成通信机房内的电子设备的损坏。

4、地电位反击

这种“地电位反击”主要指建筑物或其附近被雷击中,附近接地点的电位升高,造成设备外壳和导电部分产生反击过电压,导致设备损坏。据统计:直接雷击损坏的只有15%,反而其他损坏占85%,因此要对地电位反击、雷电侵入波引起重视。

二、接地系统的组成与基本要求

1、接地系统的组成

(1)接地系统中所指的地,不过它有导电的特性,并具有无限大的容电量,可以用来作为良好的参考电位。(2)接地体(或接地电极)。为使电流入地扩散而采用的与土地成电气接触的金属部件。(3)接地引入线。把接地电极连接到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 (4)地线排(或地线汇流排)。专供接地引入线汇集连接的小型配电板或母线汇接排。(5)接地配线。把必须接地的各个部分连接到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

2、接地系统的基本要求

(1)YD5040-97明确要求新开工建设的通信局(站)的接地系统及综合通信大楼(适用于通信综合楼、交换局、传输局和大型数据中心等)必须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将围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建筑物基础地网及变压器地网相互连通,共同组成联合地网。局内设有地面铁塔时,铁塔地网必须与联合地网在地下多点连通。距离较远或相互连接有困难时,可作为相互独立的局站分别处理;(2)以前开工的通信局(站)的接地部分,仍按分散接地系统考虑;(3)防雷要求层层防护的原则;(4)采用联合接地,是大势所趋,对于定型的分散接地系统,尽量按联合接地的一些原则实施,如采用单点接地原则等。

三、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的设计思路

1、接地的连接方法

通信机房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集中汇流接地法,也就是将通信机房内各种需要接地设备的各种接地线集中接到汇流排上,再由汇流排经地线引线接至接地体.这样做的好处是地电位均衡,可消除危及设备的电位差;消除了地线系统的干扰,采用一个接地系统后,使地线系统达到无干扰。

2、接地体的敷设

IDC通信机房防雷必要性 篇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DXJS1029-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二、防雷必要性

广州属于雷雨多发区

直击雷传导雷 感应雷等对微电子设备影响越来越大

电磁脉冲、干扰、地电位反击等严重威胁通信网络的稳定

三、新建/改建机房IDC

电信强调提供一个 优质、稳定、可靠的托管服务(数据中心)

防雷工程是一个综合型工程应从整体上设计,杜绝雷害入侵途径。

外部防雷+内部防雷+等电位连接+联合地网+防雷设备,建设标准20年以上使用期防雷等级。

防雷工程内容: 1)防直雷--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

依据:建筑物防雷分类IDC归属 二类建筑物 应建设防直击雷措施 避雷针和避雷带《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第3.3.1章节

2)机房等电位连接

依据:《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DXJS1029-20117.4.3章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8.4.58.4.68.4.章节

3)联合地网

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8.4.2章节

《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DXJS1029-20117.4.2章节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

一般情况下一般以前的交换局机房并没有如此完整的功能划分和能够全部满足规范的联合地网,所以需要对防雷联合地网进行建设。

4)防雷器

依据:《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DXJS1029-20117.4.4章节

其他营运商(兄弟分公司)做法:

移动南方基地 2010年省移动对IDC园区投入数百万巨额资金进行防雷建设工程。从标准的建筑物防雷:如天面避雷带 避雷针。到通信网络机房的等电位连接,新建大型高标准地网等要求。看出IDC数据中心防雷在广东移动的重视程度。

珠海电信将在2011年建设大型IDC中心,省公司已经批准。珠海电信在原有旧机楼进行改造(机房已建成7年以上了),其中防雷就是一期重点建设环节。按照网维中心相关责任人要求在建设部门在方案提高防雷系统技术等级。

通信机房照明节能探讨 篇5

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于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确保到2015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作为建筑主要能耗项目的照明系统, 除了其自身需要消耗电能, 照明灯具所产生的热量又是建筑另一个主要能耗项目“空调”的主要热源之一。因此, 照明节能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影响。1998年1月1日颁布的“节能法”中就包括有照明节电。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其在国民GDP中的占有比值越来越高。作为信息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通信机房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相继建成。众所周知, 由于行业特点、使用性质决定了通信机房的耗电量很大, 而照明系统的能耗在整个通信机房的用电负荷中占有很大比例, 通信机房内照明设备的工作方式多采用的是“7×24h”工作制。通信机房中照明系统的耗电量占整个建筑用电量的比重很大, 另外照明设备的损耗也是很大的。

有些人认为照明无非是布置灯具的数量和房间的亮暗程度, 在照明系统节能问题上大费周章, 甚至提高到强制性条文的位置, 似乎没有必要。其实不然, 照明系统的节能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现以一根双管普通型荧光灯为例, 其功率为80W (含镇流器) , 每天工作8h, 一年总共耗电为80W×8h×365天/1000=233.6kW·h;若以电价为0.6元/kW·h计算, 则一根双管普通型荧光灯一年总电费为233.6kW·h×0.6元/kW·h=140.16元。

若选用T 5型灯具 (L E D灯) , 要比双管普通型荧光灯节省约3 0%的能耗, 则一年可节电为233.6kW·h×30%=70.08kW·h, 节省电费为70.08kW·h×0.6元/kW·h=42.05元。

由上可见, 在通信机房中照明节电潜力巨大, 实施照明节能势在必行, 这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通信机房中实现照明节能的技术对策

(一) 选择优质的照明灯具

照明节电的首要工作是科学合理地选取照明灯具。选用的节能灯应具有发光效率要高 (即使得每瓦 (W) 电发出更多光通量) ,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发展, 一些优质照明灯具的光效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目前大多数通信机房中主要使用的是T8普通型荧光灯具, 另外还有不少建筑使用T10甚至T12型灯具, 表1、2中给出了各种类型灯具性能以及节能效果的比较。

当然, 在选择发光率较高的照明灯具时, 要充分考虑到应用的场所, 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和灯具的特性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在通信机房中灯具光源的选择一般应以荧光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为主。

(二) 充分利用自然光, 引进光伏照明技术

太阳光是免费的清洁能源, 要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 就要合理地设计照明开关, 不同场所应选择不同的开关控制方式。例如通信机房中, 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就要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线, 同时这一侧的照明灯具应采用单独控制的方式, 使用光控开关装置, 在距离窗户较远的地方则采用手动开关装置。而整个照明系统又由一个人为控制的开关装置控制, 这样在没有人员在工作时, 整个照明系统将被关闭。

另外, 选择自然采光, 也能改善工作环境, 使人在工作时感到舒适, 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室内受光面的反射性, 也能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 如白色墙面的反射系数可达70%~80%, 同样能起到省电的作用。

光伏技术是利用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技术,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这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光伏技术特别适用于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地区, 它的使用原理: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电池组件将太阳辐射能量吸收, 由蓄电池存储太阳能电池输出的能量, 通过控制器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和电路保护, 用逆变器将蓄电池的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最终为照明系统提供能源。

三、结束语

如果通信机房采用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 每年能够节省能耗30%~40%。从企业方面来讲, 通信机房的照明节能不仅能实现节能目标, 还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所以通信机房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节能专篇 (电气部分) .

浅谈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 篇6

机房内具有金属外壳的设备都应该做保护接地。例如, DDF架, 虽然是不耗电的设备, 其金属外壳也需要保护接地;机房中一些专门放置小型台式设备的金属机架, 其架体本身也需要做保护接地。显示器等具有加强绝缘塑料外壳的电器, 不需要做保护接地。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包括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交流接地包括: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直流接地包括:直流工作接地、机壳屏蔽接地。

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交流零线复接地、机架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防雷接地、直流工作地接地。这四种接地一定要可靠, 否则不但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

1、接地的意义

1.1 通信回路接地 (工作地)

在电话通信中, 将电池组的一个极接地, 以减少由于用户线路对地绝缘不良时引起的串话。在某些通信回路中, 可利用大地完成通信信号回路屏蔽接地用于将电气干扰源引入大地, 保证系统电磁兼容性的需要信号接地是为了保证信号具有稳定的基准电位而设定的接地。

1.2 保护接地

将通信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缆金属护套等部分接地, 以减小电磁感应, 保持一个稳定的电位, 达到屏蔽的目的, 减小杂音的干扰。防止当电子电气设备其中一相因绝缘破损而产生漏电使设备外壳金属部份产生过大的对地电压, 危及人身安全。

1.3 防雷接地

为了避免由于雷电等原因产生的过电压而危及人身和击毁设备, 应装设地线, 让雷电流尽快地入地。

2、接地系统的组成与基本要求

2.1 接地系统的组成

(1) 地。接地系统中所指的地, 即一般的土地, 不过它有导电的特性, 并具有无限大的容电量, 可以用来作为良好的参考电位。 (2) 接地体 (或接地电极) 。为使电流入地扩散而采用的与土地成电气接触的金属部件。 (3) 接地引入线。把接地电极连接到地线盘 (或地线汇流排) 上去的导线。在室外与土地接触的接地电极之间的连接导线则形成接地电极的一部分, 不作为接地引入线。 (4) 地线排 (或地线汇流排) 。专供接地引入线汇集连接的小型配电板或母线汇接排。 (5) 接地配线。把必须接地的各个部分连接到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

2.2 接地系统的基本要求

(1) YD5040-97明确要求新开工建设的通信局 (站) 的接地系统及综合通信大楼 (适用于通信综合楼、交换局、传输局和大型数据中心等) 必须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将围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建筑物基础地网及变压器地网相互连通, 共同组成联合地网。局内设有地面铁塔时, 铁塔地网必须与联合地网在地下多点连通。如局站内有多个建筑物时, 应使用水平接地体将各建筑物的地网相互连通, 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距离较远或相互连接有困难时, 可作为相互独立的局站分别处理; (2) 以前开工的通信局 (站) 的接地部分, 仍按分散接地系统考虑; (3) 对于地域有限的通信局 (站) 、外租的光纤到户局点、移动通信外租基站等, 可采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合二为一的接地系统, 但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 (一般分散接地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且总接地汇集点只能有一个, 工作地、保护地、零线地在机架上要严格分开; (4) 防雷要求层层防护的原则; (5) 采用联合接地, 是大势所趋, 对于定型的分散接地系统, 尽量按联合接地的一些原则实施, 如采用单点接地原则等。

3、接地电阻

(1) 根据YD5098-2005《通信局 (站) 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将通信局 (站) 接地合格的判定依据从接地电阻值变换为另外一种方式, 即机房接地网面积以及联合接地方式。必须测试出接地电阻值, 以便检验接地网络连接情况、接地电阻值变化情况, 确保接地系统完好。

(2) 通信局站接地电阻要求 (表1) 。

(3) 基站接地电阻。当基站所在地区大地电阻率较低时, 基站地网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 当采用环形接地时, 地网面积一般应大于100m2;当基站的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时, 可不对基站的接地电阻予以限制, 但要求其地网的等效半径应大于等于20m, 并在地网四角加以10m~20m辐射型接地体。地网环形接地体的周边可以根据地形、地理状况决定其形状。

4、联合接地系统与基站地网

(1) 联合接地系统。通信局 (站) 内通信系统、设备和装置的接地系统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连接和器件, 及与地网相连的电缆屏蔽层、与地相连的设备外壳或裸露金属部分、建筑物钢筋、构架在内的复杂系统及各类管线进行等电位连接, 组成联合接地系统。

(2) 基站地网。移动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或者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 基站地网应充分利用机房建筑基础 (含地桩) 、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和地下其它金属设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

5、结语

上述仅是对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做了简单叙述,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与建设安装过程中还要结合具体情况,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对其内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摘要:通信机房接地系统是否合格直接关系着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 必须充分予以重视。本文主要对通信机房的基地系统进行了阐述, 并对其组成与要求做了说明。

通信机房防雷技术论文 篇7

一、军事通信枢纽机房电网中谐波的主要来源

为了保证通信设备供电的不间断, 军事通信枢纽机房内使用了大量UPS和开关电源, 这些设备对供电来说均为整流设备, 先把交流整流成直流, 再通过二次变换供设备使用。整流后电流波形与电压波形不再一致, 会产生大量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流会流向交流输入电源, 造成变压器的严重发热, 同时还会对交流电网造成污染。

二、谐波污染的危害

1. 谐波电流会增加供电及用电设备的损耗。

高频谐波电流流过导体时, 因肌肤效应的作用, 导体对谐波电流的有效电阻会按基波频率倍数增加, 从而大大增加了电能损耗, 这可能会使导体严重发热。

2. 发生谐振。

由于供电线路阻抗的频率特性, 供电线路存在着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 当它们与产生谐波的设备形成回路, 当满足f=1/2p (LC) 1/2时会发生谐振, 这对相关设备的危害很大, 会引起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设备损坏, 绝缘被击穿、电容爆炸等严重事故。

3. 干扰感应式计量仪器的正常工作。

由于很多计量装置都是按50Hz标准的正弦波设计的, 当电流中有谐波成分时, 会影响感应式计量仪器的正常工作, 严重放大误差。

4. 干扰军事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

供电线路上流过的谐波电流, 会对通信线路产生干扰电压, 干扰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 会影响通话的清晰度。

三、军事通信枢纽机房谐波治理方法

目前军事通信枢纽机房谐波电流治理可以采用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两种方法。治理设备主要采用有源滤波器 (APF) 。通过检测被治理点的电流瞬时值, 经运算电路得出谐波电流的补偿指令信号, 其控制功率电路产生消除谐波电流的补偿电流。有源滤波器由于本质上属于电流源, 因而不受系统阻抗的影响, 不仅能消除各次谐波, 还可抑制闪变、补偿无功等, 其性质决定不会与供电系统发生谐振。

四、谐波治理效果实例与说明

目前对军事枢纽机房谐波要求治理后总电流畸变率THDI低于5%, 下面是某军事通信机房谐波治理前后一个治理点的采样数据对比:

1. 治理前后波形与电流值的比较

2. 治理前后谐波电流含量的比较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 有源滤波器安装投入后电流波形明显改善, 波形恢复成正弦波;相线电流下降8.3%;电流谐波由51.1%下降到4.8%, 治理效果理想, 达到预期要求。 (下转19页) (上接17页)

总体而言, 只要谐波治理接入点选择合适, 就可以实现约2%~15%的综合节能, 这样治理后不仅极大地改善电力线路的输电效率, 而且保证了供电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军事枢纽机房谐波治理的意义

电流谐波会造成军事通信枢纽机房会断路器出现误动作、甚至烧毁等情况, 对军事通信带来严重威胁, 所以有效滤除电气设备产生的各种类型谐波, 使电网得到净化, 提高军事通信枢纽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是谐波电流治理带来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奥地利) George J.Wakileh著.电力系统谐波-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滤波器设计[M].徐政,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2]焦留成, 芮静康.供配电设计手册[M].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浅谈通信机房蓄电池的维护和保养 篇8

【关键词】通信;机房;蓄电池

【中图分类号】T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55-01

人们通常把电源比喻为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电源质量的稳定与否,对整个通信网络系统的稳定和畅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通信的安全和通信质量,因此必须做好通信电源各个设备的维护工作,以保障通信电源持续稳定地运行。蓄电池的性能好坏对于生产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定期对蓄电池进行检验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新的蓄电池安装投入运行前,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工程验收,没有做10小时率核对性放电,而只是测量蓄电池的浮充电压、保持表面清洁的话,则无法准确测量出蓄电池的真实容量,并预测蓄电池的可使用时间。不注意日常维护,保养不当会造成蓄电池早期失效。大部分阀控式蓄电池的设计寿命均在10年以上,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运输安装、日常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许多蓄电池的寿命只有5-6年的时间,有些甚至一两年过后就出现落后电池现象。正确的检测和维护保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蓄电池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温度升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因此必须控制好机房温度,使其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25摄氏度之间。

对蓄电池的放电和充电的工作也必须加以准确的把握。以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为例,这类电池长期工作在浮充电状态下。这虽然能够有效地减少电解液的损耗,较好地发挥免维护蓄电池少维护的优点,并能适当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年限,但长时间的浮充电,会使电解液里游离子物质的活性减弱和铅酸蓄电池端电压产生不均衡,严重时甚至会使个别电池单体正、负极反转。为此,对于全浮充方式运行的蓄电池要进行定期充放电(也叫核对性放电)。一般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一年至少要进行两次,以核对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使极板有效物质得到均匀活化。对已运行两年以上的蓄电池可适当延长核对性放电的周期。一方面检查电池容量,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另一方面能够活化极板上的有效物质,保证蓄电池的正常运行。应注意的是铅酸蓄电池做定期充放电时不能用小电流放电,因为用小电流放电时能够深层反应,使极板深层的有效物质变为硫酸铅,放电电流愈小,这一反应愈深透。当再次用较大电流充电时,化学反应就比较激烈,极板深层的硫酸铅不能还原为二氧化铅和铅绵,这样极板内部就留有硫酸铅晶块,时间愈久愈不容易还原。经常以这种方式充放电,就会使极板深层的硫酸铅晶块逐渐加大,造成极板有效物质脱落。另外,定期放电还有鉴定电池容量和检查落后电池的作用,用小电流放电则达不到这一目的。所以,建议使用10h放电率进行定期充放电。

在变电站停电检修后,由于蓄电池一次性放电时间较长,我们也要及时对蓄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在均衡充电时,电池单体电压一般控制在2.35V以下,最高不能超过2.40V。在均衡充电时维护人员应定时测量充电电流值,如发现23个小时内充电电流值基本不变,表明电池已充足,应停止均衡充电,以防止电解液在恒流充电时产生大量气泡,析出较多的氢气与氧气。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和加强蓄电池的日常检查维护,做好如下工作:当通讯机房新增设备时,安装位置不得影响蓄电池的通风;维护人员每次进通讯机房都应仔细观察一下蓄电池表面是否清洁,有无腐蚀漏液和空鼓现象;对每个电池单体及整个电池组端电压每月进行一次测量,一旦发现个别电池单体的电压或温度等出现异常,应及时更换。另外,每半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电池单体问连接螺丝的拧紧工作,以防松动,造成接触不良,引发其他故障。

总之,要想让通讯电源更好地为通讯服务,我们对蓄电池的维护及保养就绝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正确地使用和良好地维护保养,才能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有效地延長其使用寿命。

机房电池是通讯电源的“后备军”,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只有从主观上足够重视,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做到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设备、技术先进化,操作、维护现代化,才能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行,确保通信的可靠畅通。

参考文献

[1]浅析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充放电应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3)

[2]废旧干电池的回收活动课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01(1)

[3]浮充电流过大对阀控式蓄电池组的危害-通信电源技术-2007,24(2)

通信机房防火的基本要求 篇9

一、严格供电线路、配电设施、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1 电气设备、供电线路应由专职电工按照规范安装,实行持证施工制度。通信机房所有电源线应采用铜线,在接头处安装封闭接线盒。3 电力线截面积应与负载相适应,不准超负载运行。机房、生产场地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必须使用拖地的临时线时要采用双护套线,电源线不能固定在铁钉上或用金属丝捆扎。5 电源线、信号线不得穿越或穿入空调通风管道。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分别敷设,如必须共同敷设时,电源线应穿金属管或采用铠装线。6 必须使用额定保险丝,严禁使用铜、铁、铝丝代替。通信机房严禁使用碘钨灯等高热灯具,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应大于0.5米。灯具的镇流器不能安装在可燃、易燃材料上,严禁任意安装使用临时灯具。发电机房、电池室应采用防爆型灯具,安装排风设备,室内禁止明火和吸烟,电源开关应设在室外。动力配电架要干净整洁,无蜘蛛网尘土,电缆沟内线缆整齐无积水杂物。

10长期通电的UPS不间断电源应对其发热情况进行监视,避免发生火灾并加强防火措施。主机房内十不准:不准吸烟;不准使用电热水器、电炉等电热器具;不准存放与设备无关的资料和备务件外的其他材料物品;不准作临时仓库用;不准设置沙发;不准无关人员进入;不准乱拉乱搭电线;不准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拭地板;不准存放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不准把食物带入机房。

二、落实通信枢纽的防强电、防煤气侵入的保安防护措施。1 通信枢纽大楼和天线应有性能良好可靠的防雷设施,其接闪装置和引下线的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应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不合格的要及时整改。避雷装置的地线与设备、信号线、电源线的地线建议按照联合接地的要求进行联接。通信机房防强电侵入的保安防护装置要经常测试与维护,保安装置受到损坏的、动作迟缓不起作用的要及时更换。为防止煤气侵入,电缆进线间应进行封堵,安装煤气浓度报警器。

三、严格机房装修和枢纽大楼内部的安全管理。通信机房不准使用木板、纤维板、宝丽板、塑料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易燃材料装修。吊顶、隔墙、空调通风管道、门窗窗帘等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新建机房只考虑设备工艺要求,不设吊顶,地面无特殊要求不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对已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的,要拆除或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防火处理,提高耐火等级。通信大楼不得设置仓库和舞厅、卡拉OK厅、县以上通信枢纽楼及万门以上电话通信生产楼,不能设职工宿舍(包括单身宿舍)。5 通信枢纽楼内施工要严格审批制度,要与施工部门签订安全协议书,严格防火安全管理。

四、通信机房实行防火区域分隔,楼内电缆竖井、孔洞必须全部封堵,安装和管理好中央空调和通风管道。机房与机房、机房与办公区要有防火区域分隔。楼内电缆竖井和管道,应在每层楼板处用非燃烧材料进行封隔,竖井及检修门不得用可燃材料。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穿越机房隔墙、楼板时,与垂直总风管交接的水平管道上应设防火阀门。通风管道的隔热材料,应使用硅酸铝、矿渣棉等非燃烧材料。

通信机房防雷技术论文 篇10

某供电局中心通信机房目前运行着非常重要的-48V通信设备 (如, 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加密机、防火墙等) , 大部分是双电源设备, 小部分是单电源设备。本机房通信设备运行着联系地方变电站、县区局、省网的重要业务, 绝不允许停电。由于原通信整流电源服役十年多, 技术性能已不能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要求;原双直流配电屏已经用完了所有直流分路, 已不能再增加列头柜, 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业务需求, 而且直流电缆拥挤, 不利于维护;原电源室屏柜布局设计不合理, 部分电池组与屏柜共处一室。由于原通信电源系统问题太多, 现在业主决定对其进行改造升级, 保证其未来安全可靠运行。

二、原通信电源系统结构组成

原-48V通信电源系统为双直流主备路供电拓扑结构, 包括2 个400A金电高频开关整流屏、1 个双直流配电屏, 每个高频开关整流屏配套2 组阳光A602/1000 蓄电池组。它为6 个双直流列头柜提供不间断电源供电。目前2 个高频开关整流屏负荷电流分别为115A, 117A。

三、 改造内容及新通信电源系统结构组成

要拆除原400A金电整流电源屏2面、双直流配电屏1面;在新位置安装新450A艾默生整流电源屏2 面、单直流配电屏2 面、交流配电屏1 面;原4 组阳光A602/1000 蓄电池组分别迁移到2 面新艾默生整流电源屏, 新艾默生整流电源屏由新增交流配电屏提供主备路电源输入;原6 个双直流列头柜电源割接到2 面新直流配电屏。改造完成后, 新通信电源系统包含新450A艾默生整流电源屏2 面、单直流配电屏2 面、交流配电屏1 面和原4 组阳光A602/1000 蓄电池组。

四、改造过程中面临问题

(1) 为了保证新旧电源割接过程中负载设备不停电, 需要增加临时交流电源 (临时交流配电箱) , 为新增2 面450A艾默生整流电源屏供应临时交流电源, 待负载割接完成后, 再倒回去。 (2) 为了节省投资, 需要利用原来旧的整流屏至列头柜直流电缆。 (3) 为了割接过程中负载设备安全和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倒回去原来的电源系统, 原4 组蓄电池组会先割接2 组过去新艾默生整流电源屏, 待2 面新艾默生整流电源屏安装、测试、运行正常、割接负载后, 再停掉原400A金电整流电源屏2 面, 迁移另外2 组阳光蓄电池组过去新整流屏。

五、方案实施

5.1施工前准备

5.1.1技术准备

(1) 收集新艾默生整流电源屏产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2) 做好现场勘查工作, 制定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实施方案, 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代表进行方案、图纸会审, 解决割接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3) 安排设备厂家到现场技术支持, 指导改造工程顺利实施[1]。

5.1.2 物资准备

(1) 预先制定好物资采购计划, 到货时及时进行进场验货, 核对发货清单与实物是否一致, 核对实物与采购清单型号、规格等是否一致, 对电缆等重要物资进行检验, 保证后续工序按期、高质完成。

5.1.3 重要数据备份

对于重要业务进行数据备份, 防止数据丢失。

5.2方案实施步骤

(1) 闭合双直流配电屏联络开关 (图1) ;从原金电整流电源屏I脱离1#、2# 蓄电池组, 并迁移到电池室指定位置安装 (图1、图2) 。 (2) 在新位置安装新增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2面直流配电屏至指定位置 (图2) 。 (3) 敷设直流电池电缆, 将1#、2#蓄电池组分别接入新增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内。从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敷设电缆至直流配电屏I, 从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敷设电缆至直流配电屏II, 从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直流母排分别敷设一条电缆至机房总地线母排。 (4) 安装临时交流配电箱 (由于篇幅所限, 没有画出) , 对新增2面艾默生整流电源屏进行临时备路供电, 从02#交接箱母排接入, 分两路接至新增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交流备用电源输入处。 (5) 对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和直流配电屏I、II进行加电测试, 并使用智能放电测试仪对新系统进行带载测试, 保证在当前负载情况下系统运行稳定。 (6) 机房电源列头柜割接, 共有6面在运行电源列头柜, 采用单面列柜逐一割接。首先将原双直流配电屏主路电源第1路负载割接至新增直流配电屏I第1路, 再将原双直流配电屏备用电源第1路负载割接至新增直流配电屏II第1路, 依次将机房全部6面列头柜负载割接至新系统, 保证负载不停电。 (注意:直流配电屏已各配备1组蓄电池做后备电源) 为了保证列头柜子列柜单电源设备割接过程不停电, 在割接列头柜主路或备路电源前, 需要先用联络电缆临时连接列头柜主备路电源输入母排;主备路都割接完后, 拆除临时联络电缆。 (7) 将原金电整流电源屏II配套3#、4#蓄电池组脱离系统, 分别割接至新增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 并投入系统 (图1、图2) 。 (最终每面艾默生整流电源屏配套2组蓄电池) ; (8) 拆除原2面金电整流电源屏和1面双直流配电屏。 (9) 安装新增交流配电屏至指定位置, 将4楼电源室原01#、02#交接箱分别引出一路电缆接至新增交流配电屏内母排I、II。 (10) 对2面新增艾默生整流电源屏进行主路供电, 从新增交流配电屏分别敷设一路交流电缆至新增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主路电源输入处。 (11) 退出新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交流临时备路供电。断开临时交流配电箱相应控制开关, 拆除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交流备用电源电缆, 拆除临时交流配电箱。 (12) 从新增交流配电屏敷设电缆至新增艾默生整流电源屏I、II交流备用电源输入处, 对2面新增艾默生整流屏进行正常交流备路供电。 (13) 对2面整流电源屏交流双电源输入切换测试, 测试带载正常, 割接完成。

六、结语

以一例实际发生的通信电源异位不停电割接为研究对象, 编写周密可行的施工方案, 解决割接过程中所有导致停电的技术问题, 可以保证单、双电源设备都不停电, 可以为目前大部分旧系统异位升级至新系统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摘要:为了保证通信机房-48V通信设备在旧通信电源异位割接到新通信电源时不停电, 制定了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割接方案, 解决了割接过程中存在的单电源和双电源负载不停电问题, 可以为同行的实际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信电源,不停电,割接,异位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校园足球的旗帜学校下一篇:克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