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感化学生论文四篇

2024-08-01

用爱心感化学生论文 篇1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以爱为主, 以勤为辅。“勤”即工作要勤恳。教师要教好每一名学生, 就必须兢兢业业, 尽职尽责, 必须做到“四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 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 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 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防范于未然。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 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 性格, 同学关系, 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 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 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 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 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 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 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 把学生当朋友, 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 谈谈自己的想法, 倾听他们的意见, 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具体说来也就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信心, 少一些批评、挑剔, 用自己的爱心、诚心、真心和耐心去打动学生, 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才会自觉的听取教师的教诲, 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用爱包围的氛围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对学生, 教师要有母亲般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一旦进入学生的心灵, 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力量, 不仅会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而且还会震撼他们的心灵, 使心灵萌发出崇高的情感。因此, 只有爱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只有爱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爱学生不是放纵学生, 更不是对学生错误的行为和思想给予漠视, 而是为了更好的塑造人才。爱学生不仅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我想,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被爱, 被关怀, 在学生群体中也有一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和关怀, 那就是“学困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一视同仁, 不要划分等级, 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他们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平时多和他们交流谈心, 拉近心灵上的距离, 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关怀。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平时生活中也不能忽视, 要在生活中多给与学生一些关怀和照顾, 比如学生在学校生病了要及时陪学生看病,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身边。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俗话说:“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师要善于发现“火种”并将其点燃。在课堂上讲课时, 眼神要多关顾学生, 讲到有难度的问题时要给学生一些自信的目光, 就会给学生带去自信和鼓励;提问问题时, 学生只要回答的言之有理, 就应当给学生热情的笑容和表扬;在批改作业时, 要一丝不苟, 再加上一些热情的批语, 如:“老师为你骄傲”、“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 为你加油!”、“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等。当学生打开作业本看到这些批语后, 都会露出自信的笑容, 这些批语如同催化剂一般给学生带来自信和力量, 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 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积极进取, 主动地学习, 找老师请教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把学习上的苦恼和不足讲给老师听, 以便老师对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爱的奉献》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 也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对学生百般呵护是爱, 严格要求学生也是爱。

用爱心感化学生论文 篇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而农村人口又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1.3%。许多农村的家长为了生活, 抛家弃子到外地打工, 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其他的亲戚, 造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母爱, 让孩子成了可怜而又可气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了“第一个教师”的陪伴、教育, 他们在品德、心理健康方面可能会存在比其他孩子更多、更突出的问题。如果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那留守儿童就是急需阳光、急需营养、急需栽培的花朵。

因此, 要给予留守孩子多点爱心、多点真情、多点耐心。只有每个教师都真情付出, 关爱留守学生, 真正起到代理家长的作用, 才能让留守儿童在班级和学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的温情、同学间的手足亲情, 让他们也能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一、倾注真情, 给留守儿童一片蓝天

了解是理解的基础, 是爱的前提。学生报名注册时, 我让他们填好注册表, 里面的内容包括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家长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的其他成员等等。然后用最短的时间熟记特殊家庭的学生, 特别是留守儿童。并且及时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 详细、准确地了解孩子信息。根据每个留守儿童的特点, 在班上成立“手拉手互助小组”, 让留守儿童体会到教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重视,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一个女生入学时身体瘦小, 头发乱蓬蓬的, 衣服又旧又脏, 脚上穿一双拖鞋, 十三岁的人长得却还没有十岁的人高。中午我打电话给她的父母, 交谈后才知道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 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了, 把她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只能让她吃饱穿暖, 其他事情的就没有能力管了。上课当天下午,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的爱人帮她洗头, 并把她盖住眼睛的刘海修短, 教会她洗衣服, 让她的小组成员帮助她、提醒她、监督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尽管她的衣服还是很旧, 但干净整洁。课堂上她那灵动的大眼睛闪呀闪的, 教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都很照顾这个可爱的“小妹妹”。

二、抓住闪光点, 解开心结

留守儿童身上确实有很多毛病, 但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他们的发光点。班上有个学生谢某, 这个学期从父母工作的广东回到我们学校读书, 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环境的变化, 再加上没有父母的管束, 一段时间后, 该生由刚回来的活泼开朗变了一个样, 情绪暴躁, 爱发脾气, 甚至违反学校纪律。一次下自修后, 他向我请假说要回家, 我没有批准, 他就硬从校门口挤了出去。晚睡时, 我查夜没有看到他, 问其他同学, 大家也说没有见到他。然后我到保安室得到证实他出去了, 就马上打电话到他家, 才知道他已安全回到家并睡觉了, 所以我没有让他奶奶叫醒他。第二天一起床, 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 在他家, 在他奶奶和我面前, 他跟我说了要回家的原因:由于从来没有在校住宿过, 他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 而且家里就他奶奶和几个弟妹, 他不放心, 所以他想回家睡。听了以后, 我首先肯定了他想照顾奶奶的孝心, 同时也跟他说明了学校的制度。他奶奶也叫他不用担心, 并跟他说, 做一个守纪的学生, 把学习搞好, 就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好的负责……从这以后, 他有什么问题都会跟我沟通, 而且还发挥他的专长, 成了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也常动员其他同学到他家, 帮他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抓住契机,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曾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 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感受到爱, 首先要让学生会爱人———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现在的孩子, 把长辈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把父母的妥协当作爱的标准, 大人们稍有不随自己的意, 就乱发脾气。特别是留守儿童, 觉得父母外出打工亏欠了自己, 因此总是对父母提这样那样无理的要求, 而没有想过父母的辛劳付出, 都是为了自己。因此, 我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让学生在课前读感恩故事。

例如, 让学生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 我发现两个小时的晚会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很多学生都是眼含热泪看完晚会的。一个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后来说: “以前我认为我爸爸到外面去打工, 是因为不愿意在家种地, 不愿意管我们兄弟姐妹, 所以爸爸每次打电话回来, 我都不接。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在外面辛苦地工作, 都是为了我们, 以后爸爸打电话回来, 我一定要接听, 并且我要对爸爸说‘爸爸, 您辛苦了’……”一个学生写到“看了高雨欣的事迹, 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不仅不理解父母的不易, 还经常顶撞父母, 当父母教我要孝顺爷爷奶奶时, 我总是说, 你们为什么不在家照顾他们?从今往后, 我一定要多向高雨欣学习, 多理解父母, 孝敬爷爷奶奶, 让爸爸妈妈放心。”让学生学会爱人, 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生帮自己做了事, 哪怕是帮你捡起书本, 帮你拿教具, 都要及时的说声谢谢, 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发芽, 让感恩的花朵在学生的行动中绽放。

四、细致入微, 解决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 学校的很多事情又必须要父母处理, 所以我经常主动联系他们的父母, 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告诉他们, 并时时提醒他们, 不管再忙也应该抽空和孩子打打电话,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在身边。学生申请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时, 需要户主的身份证复印件, 留守儿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跟家长联系, 让他们把身份证复印件发送到我的邮箱, 并帮大家打印出来。虽然是举手之劳, 却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的难题, 虽然是小事, 却在行动上感动了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关爱。留守孩子在学习上更认真、更努力了, 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感谢父母对他们的疼爱, 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怀。

用爱心感化学生 篇3

【关键词】爱心感化 要真诚 有原则 持之以恒 不可估量

师生关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改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有百利而无一害。它可以促进学生老师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去攀登知识的高峰。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教师的指挥失灵,容易使学生走向教师的对立面,不仅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得不到学生的真心配合,不能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而且使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伤害,思想消极,敷衍了事,怠工怠学,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健康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有爱心,用爱心感化学生,以爱换爱,用爱熏陶、感悟、改善师生关系。

爱心要真诚,不能有半点虚假,才能以心换心,得人须得心,得心才得人,有心者方能成事。有一个住校生,由于家长工作很忙,每个周末总是不能按时到校接他回家,而每次老师总是陪伴着他,不管时间多长都要等到家长到校。有时家长因事晚来,老师就先把他接到家里吃饭。有个班主任,班里有几个留守儿童,过节时老师总把他们叫到家里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有时还带他们去玩,经常送些生活用品。用真诚的爱去赢取学生的心,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老师的爱是如此真诚无私,视他如已,没有恻隐之心,爱得清澈透明,毫无瑕疵。只有真诚的爱心学生才信赖你、佩服你、追捧你。

爱心要有原则。要避免宠爱和溺爱,要分清是非,不能迁就、袒护,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困难要主动帮助解决。在青春发育期的學生比较躁动,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根源,明白利害关系。对于反复重犯屡教不改的学生切忌放弃不管,老师就要千方百计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他们的疑虑偏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对他们要既有哥们的豪爽,也有江湖的义气,想方设法与他们打成一片,心心相印,找机会沟通。用老师的热情唤醒他们的人性,消除师生间的鸿沟隔阂,处处体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慢慢地感化他们,使他们体验人生真情冷暖,学会知恩图报。缺乏原则的爱,很难体现老师的公平,会使学生产生老师有偏心的感觉,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指数;缺乏原则的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学生更加难管难教。

爱心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立场、性格癖好,所以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爱法,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投其所好,使每个学生都心满意足。有的学生个性很强特别喜欢表现自我,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表现适时适度表扬;有的学生自卑内向寡言少语,老师就要经常鼓励,在人多的场合巧妙地激发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搭起他们沟通的桥梁,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自我交流能力,克服自卑;有的学生性格古怪,不善于交友,这时老师就应成为他的第一个朋友,并让他分享到朋友的乐趣,帮助他发展自己的朋友;有的学生是弱势群体成员,老师就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呵护,组织学生帮扶,用群体的力量去保护他们。总之对学生的爱心应是灵活的,不管采用怎么样的方式,都要使学生个个开心,各自满足,从而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

爱心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水性杨花、三心两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发生波动,情绪涨落难测,很容易随身边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望、闻、问、切”把准他们思想的脉跳频率,随时随刻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平稳健康地成长。人生有限,爱无止境,久而久之水滴石穿必成现实。反之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持之以恒的爱心,又何以感化学生呢?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家喻户晓的道理有谁还会怀疑呢?

爱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是不可估量的。有一个家长由于不善于教育孩子,动不动就动粗,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谁都不信任。在学校里对老师的教育总是置若罔闻,你说你的他做他的。老师根据这个情况,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学会与孩子沟通,互相尊重。在学校里老师又特别关注这个小孩,在家里得不到的爱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东西在家里得到了,老师的爱、家长的爱优势互补,使这个学生很快就改变了,逆反心理的现象得到了矫正。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学生成为怎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老师的用心程度,知人要知心,治人先治心,育人须育心。在历代战争中有攻心术,在佛教界有心诚则灵。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感情是否脆弱,实际上都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老师就要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用师爱去影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矫正学生的不良;用师德去感染学生,唤醒做人的良知;让师魂渗透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老师真诚投入,用心耕耘,把真爱浇灌进学生的心田,融化师生关系的坚冰,营造学生成长的空间。春风化雨,阳光明媚,老师的爱心就一定会感化学生。

用真心感动教师 用爱心感化学生 篇4

用爱心感化学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搭建的“校长论坛”平台,使我有机会能与各位同仁交流学校管理经验。我从教三十年来,做了十余年的校长工作,第一次参加“校长论坛”,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而无从谈起,思来想去就从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切入点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请给予指正。

一、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朋友

我于2007年4月交流到第三中学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工作。深感责任重大,真怕三中这个摊子在我肩上倒下,虽然期间经历了并校**的洗礼,但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教育形势呈良好事态。从我做校长工作那天起,我就认为校长不是一个拿着鞭子抽别人的人,而是一个举着旗子跑在前面的人。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我坚持每天第一个走进校园,用一声声“早晨好”迎接教师和学生。有时带着早餐和毕业学年的老师一起吃,定期给因工作而不能吃早餐的老师送去牛奶和饼干。

我们经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报道,某教师晕倒在讲台上;某教师在自己极度贫困的情况下,资助贫困学生。虽然这些教师为了教育牺牲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我不认为教师为了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不顾一切有什么不对,但我更欣赏那些平凡的教师,他们爱自己的身体,抽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爱自己的家人,用闲暇之余和妻子、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他们有困难能有领导全力相助,他们爱自己的工作群体,怀有一颗淡然的心去耕耘,我们就不要让教师像蜡烛,燃尽自己才能照亮别人。

校长教育呈现的不只是校长一个人,而是一个大的群体。校长有一支齐心的教师队伍,才能点燃更多教师成长的激情。学校力量首先来自教师,校长平时就在教师之中,只有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教育梦想。关注学校工作,首先关注教师,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个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教师来实现。教育工作的是否成功,不取决于一个人干了很多工作,而是很多人都能干一点工作。

易中天说过:如果教师谈个人需求就不崇高,那么,我宁愿不崇高。作为校长,就应该想方设法去满足教师的需求,别去强求他们必须崇高,关心关注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家庭;关心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心去交流。试想教师带着上坟的心情来上班,能教好学生吗?让教师存有感激之心去完成工作,肯定比被动完成要好很多倍。

二、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

中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三大难题之一就是每所学校都有大量的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时代变迁,现在的学生因为厌学,痛恨学校、痛恨老师,师生因教与学的严重冲突时有发生。基于这一点,告诫教师要脱掉那身腐臭的老夫子长衫,不再竭力维护岌岌可危的权威形像,教师不能是凌驾于学生之上、高不可及的人,而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伙伴。躬下身来和学生和谐相处,我校每位教师至少有两个学生朋友,一名优秀生、一名学困生,确定认领后,教导处登记备案。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告之,教师都有日常谈心记录,优秀生如何使其更优秀,学困生如何提升和教育他们如何做人,都有针对性的计划并落到实处,有学生犯了错误,由该学生的朋友出面解决就容易得多。我的两个朋友黎明村的刘诗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中,现在还时常打电话和我唠她的学习情况。另一位是王壮,家住忠仁村,父母离异,有很多恶习,校外打架,家中一次赔付七千。多次谈心教育,听课和他坐同桌,几个回合下来,他和班主任说:我要改,同学们都知道校长是我朋友,不好说啊。2013年3月7日我把王壮喊到办公室拿出100元钱给他,说明天是三八节,给你继母买个礼物,并说出几句祝福的话,他哭了。第二天,我接到他继母的电话,她也哭了,告诉我这孩子懂事了。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不吝惜大拇指,多给表扬,他们会从心里感激老师,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和谐了。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要强求他们学习成绩提高到什么高度,但必须要求他们如何做人,教育就是让直树成本,大树成荫,弯树成景。告诉教师对100分的学生好一点,他可能是一名科学家,对80分的学生好一点,他可能是你的同事,对60分的学生好一点,他可能是你的领导,对30分的学生好一点,他可能是企业家给你捐款。

三、教师应该是学生家长的朋友

农村学生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我供钱就行了,他们是喝着酒耍着钱,白天睡觉,晚上玩,而学校班主任没有问题从来不和学生家长沟通,有问题一个电话“你来学校一趟”,学生家长看到班主任的电话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又惹祸了,放下手中的活,往学校跑,去接受老师的批评训斥,长此以往,家校失联。为此,我安排由政教主任开车拉着班主任不定期的家访,农忙时就走向田间地头,有问题谈问题,有进步谈进步,你想学生家长听到家访的教师说的不是孩子犯错了来告状,而是孩子在学校又进步了是啥心情。我也经常带班子成员或我自己到各村屯家纺,长发村宋佳丽的母亲患脑血栓病,知道我的去意,感动的一直哭,看到她的家境,我当时决定宋佳丽初中三年由我包扶。通过不间断、不定期的家访,家校联系密切了,学校教育也更大限度的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每次家访回来都有感触和收获,感触的是有些农村家庭的困难程度是我们想不到的,收获的是达成家校共识,感觉今天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上一篇:陶瓷装饰元素下一篇:英语泛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