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心十篇

2024-09-12

血液中心 篇1

1 强化人员素质和资质的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首先要确保人与的素质过硬, 所有进入血液净化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 熟悉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处理方法们能够熟练使用血液净化中心的各种血液透析设备, 在上岗前需要经过血液净化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应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业务知识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同时要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深入贯彻, 确保在各项透析治疗操作中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2 完善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染管理

2.1 环境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病患和陪护人员在进入血液净化中心时, 都必须更换专用鞋, 同时要对血液净化中心的专用鞋定期进行认真的清洁和消毒。在血液净化中心内要进行普通区和感染区划分, 患在进行第一次透析前, 要进行肝功能等相关生化验检查,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隔离安排。为避免出现院内污染, 应严格对患者探视进行限制, 并尽量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人员流动。

2.2 设备管理

在完成透析后应对透析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清除透析机表面的血渍和污渍, 并对透析机内部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2.3 用品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的所有透析用品都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在使用透析用品事要严格进行登记, 同时要按时进行清点和补充。严格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的相关规定, 对血液净化中心物品有效期进行检查, 对无菌与有菌透析用品进行严格的区分, 确保所有用后物品及时销毁和消毒。

3 加强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疗质量管理

应不断加强和规范对护理文件和病历书写质量的管理, 制定统一表格, 对记录内容和格式进行规范, 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病情边和进行反映, 并对换疾病的演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增强加强内涵质量的管理工作, 定期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历进行认真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要马上处理, 限期进行整改。要建立血液净化中心内容治疗治疗控制小组, 制定明确责任, 细化措施, 制定规划, 狠抓落实, 定期实施医疗质量分析和新技术新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 确保医疗治疗得到不断提升。

4 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规定要进行认真贯彻和执行,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工作流程, 在实践中严格落实好消毒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透析器使用规范等。确保让血液净化中心的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执行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避免出现差错事故。要不断强化法制和道德教育, 尤其应加强《执业医师法》《执业护士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不断提高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的法律观念, 加强制度管理, 对血液透析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结合血液透析中心的特点, 不断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对血液透析中心各项工作作出科学系统的评价, 确保血液透析中心各项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血液净化中心应通过人性化管理, 形成和谐、融洽、互动的工作氛围, 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技术比较复杂, 对治疗效果构成影响的因素多, 对设备依赖性比较强。透析是一项专业性强, 风险大, 对医护人员责任心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更加需要加强管理工作, 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更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全面满足透析患者的需求, 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不断加大管理工作力度, 确保血液净化治疗安全实施, 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摘要:目的 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 以不断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的管理水平。方法 从人员素质资质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全面优化管理方法, 规范管理手段。结果 通过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透析合格率达到100%, 未出现任何透析质量安全问题。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作, 不断强化管理是确保透析安全提高治疗治疗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环境,制度,管理

参考文献

[1]韦丽玲, 蒋碧玲, 莫国华.血液净化中心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干预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 (31) :2879-2881.

[2]张岩郅, 王晓燕.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8) :62-64.

[3]高少茹, 张小娟, 陈翠清.18家不同级别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 2009 (10) :571-573.

[4]黄晓胜.血液净化室护理管理初探[J].吉林医学, 2009, 30 (18) :2201-2202.

血液中心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选择20例, 男8例, 女12例;年龄43~82岁;体质量41~77kg。术前心肺、肝肾、凝血功能未见异常。随机分为AHH+CH观察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 每组10例。

1.2 麻醉方法

在麻醉前半小时给予两组患者肌注0.5 mg阿托品、10 mg安定, 然后开放静脉通道, 按照麻醉诱导的顺序, 用0.1mg/kg咪唑安定、3μg/kg芬太尼、1.5 mg/kg丙泊酚、0.1 mg/kg维库溴铵, 然后行气管插管, 行机械通气, 维持PETCO2在35~45mm Hg, 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这三种药物维持麻醉效果。

1.3

在麻醉诱导后, Ⅰ组患者行手术前行AHH, 以15m L/kg, 30m L/min的速度将6%羟乙基淀粉200/0.5经中心静脉输注, 于此同时以70%的MAP基础值为目标以0.5~1μg/ (kg·min) 的速度持续输注硝酸甘油行LCVP, 根据MAP等相关数据调整速度, 维持MAP在60~70mm Hg之间。待肝叶切除成功后即停止LCVP。

1.4

以“纱布称重法”、“吸引瓶计量法”算出手术中的出血量, 并准确记录术中的输液量、尿量及输血量。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性别、术前检查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平均失血量 (523±118) mL显著比Ⅱ组 (1035±225) mL低 (P<0.05) , Ⅰ组未输入异体血, Ⅱ组术中5例各输入红细胞1.5~2.0U (P<0.05) 。两组均未出现器官衰竭及创面大量出血等并发症。见表1。

3 讨论

肝叶切除手术创面大、出血多, 以往这样的手术多需要异体血的输入。为了血源的节约、术中出血的减少及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减少, 血液稀释已成为有效措施之一, 并备受医学领域的关注。众所周知,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ANH) 曾一度被认为能够有效保护血液的合理利用, 但在临床应用中, 却因高要求的设备条件而被受限制。与ANH相似, AHH也有扩容的效应, 也没有特殊采血的要求,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简单, 极大地降低了费用、减少了污染机会, 相对ANH来说AHH更具优越性。血液稀释使血液流变学得以改善, 降低了血液黏滞度, 极大的改善了微循环[1]。AHH极大地减少了血液的需要, 保证了血容量的充足利用, 不会因中心静脉压而使重要脏器灌流不足, 也减少了血液的丢失。LCVP降低了毛细血管内的压力, 也抑制了血液稀释间质的水肿[2]。LCVP与AHH协同完成手术, 明显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3]。本研究中Ⅰ组少于Ⅱ组的出血量很显著, Ⅰ组均没有采用异体输血。本研究中未出现器官衰竭、大出血量的临床表现。总之, 与对照组相比, LCVP联合AHH可安全地用于肝叶切除术患者, 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减少, 对血液利用起到了保护效应。节约了血液的利用, 达到了避免异体血输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ielke LL, Entholzner EK, Kling M, et al.Preoperative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with hydroxyethylstarch:an alternative to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J].Anesth Analg, 1997, 84 (1) :26-30.

[2]Waters JH.Overview of blood conservation[J].Transfusion, 2004, 44 (12) :1s-3s.

深圳市血液中心 篇3

1995年9月15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并在同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无偿献血的地方法规,开创了我国无偿献血历史先河,对深圳的无偿献血事业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深圳已经连续十年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连续五次荣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2000年5月9日,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成立。到目前为止,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已发展到1000多人,服务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章程、有加入、评先和淘汰标准,得到国家卫生部和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

2000年8月1目,在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高度重视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深圳分库正式启动,在全国率先从无偿献血者中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种模式引领全国各地分库的建立。

2003年,经过周详的质量策划,决定按照ISO/1EC17025认可标准建立和运行实验室认可质量管理体系,对采供血全过程进行协调、控制和管理。并于2004年7月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的验收评审。

血液中心 篇4

作为一名医学生,如果连血液中心和急救中心都没有去过的话,恐怕是不合格的。但是这绝不是我去参观理由。在血液中心和急救中心,我懂得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在血液中心,老师们对我们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以后当了医生一定要记住,这血啊,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每新见一个老师都会对我们这么说。一开始以为是老师开的玩笑,后来才知道这不仅不是玩笑,反而非常严肃,非常重要。血库看起来很大,可是要供应整个北京市的血源需求确实非常紧张的。血液中心采用了那么多手段来保存血液,冷却、冷冻、震荡,就是希望能让血液能保存的长久一点,在长久一点,拯救更多人的性命。

很多人都认为血液中心是个“暴利”机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中心只要派出一辆车收集一点捐献人的血就可以卖给病人上千元啊!殊不知,采血的成本就要上千元!成本都花在仪器设备上,设备都要进口的、高级的,这是为了保障输血卫生安全,保护献血人的安全,同时也保障了被输血人的安全。血液中心和所有医疗人员的无私奉献,守护着千千万万的生命。

急救中心更加让人震撼,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个字“急”。从门诊室到ICU,从急救车到手术室,忙忙碌碌的人影交汇着,甚至动用整个中心的力量,只是为了能够早一秒钟给予病人救助。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

然而战争不仅发生在急救中心内。急救中心的责任感覆盖到了全国,覆盖到了全世界。地震救援,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冲上急救车,连夜开往灾区,只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菲律宾海啸,急救中心把专用飞机装满救灾物资,连带医疗人员紧急送往那里。在那里,时间就是生命。

血液中心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有血透机57台, 床边连续性血透机4台;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共有37名, 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10名, 护师17名, 护士9名。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血液净化中心自身特点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各项血液净化技术操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资料保管制度、各种机器维修保养制度、水处理系统消毒管理制度等, 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

1.2.2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强化服务意识

首先将37名护理人员设置1名专职资料管理员, 剩余人员分为四组, 每组设定一个组长,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 组长指导组员进行极易检查、参数调整、透析液浓度温度、透析管路连接、超频等情况, 并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编号、透析器型号及消毒有效期, 护理人员在透析全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定时监测血压, 透析期间每隔1 h测量1次血压, 防止出现血压过高、过低引发的并发症。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 需要经过3~6个月的培训, 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带教老师必须对透析方面的知识、技术熟练,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平时科内组织每周开展提问等形式的讨论学习, 每月一次专题业务培训学习, 并进行技能考核, 不定期请专家授课, 组织优秀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1.2.3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精细护理, 缓解其不良情绪

照顾患者、关怀患者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若患者伴随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则需主动与其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原因, 平缓其情绪, 并为患者讲述穿刺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 让患者对治疗目的有充分的了解, 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为患者穿刺时应向患者解释可能带来的不适, 特别是对血管较细、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 应给予鼓励安慰, 让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穿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经常到床边观察患者情况, 针对性给予安慰;在透析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称重等相关事项, 并告知下次透析时间[2]。

1.2.4 加强仪器设备的相关控制工作, 做好设备的维护、水电防护工作, 并指定专门的人员对仪器进行调整维修, 保证其稳定性和水路安装严密无泄漏, 加强设施的改进。

透析机消毒:透析机及其管路在每次透析之后均使用乙酸对其进行消毒, 每周固定时间用次氯酸钠进行清洗, 透析前清洗1次[3]。血液透析器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原则, 禁止重复使用;同时需执行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患者在透析前需进行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查, 该种方法可有效防治传染疾病的传播;对于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 进行分区、专机进行透析治疗;水处理系统选择二级反渗水, 将反渗水进行高温消毒;进行透析的患者每半年需进行一次复查, 复查项目主要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梅毒、艾滋病毒等[4]。

1.3 观察指标

问卷调查患者及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情况, 满分100分, 取平均值;对护理人员相关工作操作熟练度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 取平均值, 并统计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安全护理前后, 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为138次和27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1 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前后变化及差错事件比较

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及分组管理, 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透析的相关知识, 无论是知识理论还是操作均有非常明显的改进, 缓解了护患之间紧张的关系, 提升自身的素质。对比实施护理人员管理前后1年的相关指标, 详见表1。

2.2 患者管理前后变化及差错事件情况比较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 明显的缓解了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 增加了患者幸福感、满足感等, 提高患者满意度, 树立其战胜痛苦的信心;还可间接的提升医院服务形象及声誉。对比实施患者管理前后1年的相关指标, 详见表2。

2.3 实施仪器设备管理前后1年的相关指标比较

对仪器设备进行相关质量控制, 其明显降低了因仪器而引发的感染次数, 明显降低护患之间矛盾纠纷事件, 同时对医院形象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益处。对比实施仪器设备管理前后1年的相关指标, 详见表3。

3 讨论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有以下几点。

3.1 护理人员因素

因为护理人员工作繁忙, 且责任性不清, 护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事件, 不能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护士不熟练透析机中各项参数设置, 极易在透析过程中出现掼蛋脱落、空气警报、漏血、管道脱落、过度脱水、脱水不足等差错时间, 以上情况均是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3.2 患者因素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大部分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透析属不良刺激, 患者在透析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率较高,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伴随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因长期进行血液透析, 对其已经产生依赖, 生活质量下降, 且焦虑、抑郁、绝望等悲观情绪逐渐增多, 此种现象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3.3 仪器设备

血液透析器的性能是安全顺利完成透析的重要保证, 若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故障, 不能正常运行, 那么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透析漏水、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等现象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脱水, 严重者甚至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等并发症。治疗环境:血液净化中心对室内清洁程度要求非常高, 治疗环境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重点内容。对于接触患者血液的血液透析机器若不给予彻底的消毒处理, 那么其会直接造成患者发生丙肝、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血液透析器便成为传染疾病传播的途径[5]。所以应对血液透析器进行彻底消毒杀菌, 常用的消毒制剂为柠檬酸、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 以上消毒制剂均有挥发性, 因此选择的消毒剂不能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造成眼睛、皮肤、呼吸道等部位伤害。

血液透析是一项特殊的治疗项目, 其具有风险系数高、专业性强的特点, 护理人员是血液透析中心的支柱, 其不仅承担护理工作、常规血液净化治疗工作、清洁消毒工作, 还需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心理辅导等工作, 所以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执行, 才能保证工作有序高效的完成;护理人员重点监护的项目较多、工作量较大, 因此应对护理工作中的缺陷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完善服务质量。护理安全关系到医院、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根本利益, 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的关键。本次试验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验证了其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差错事件, 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 (23) :57-59.

[2]黄小荣, 潘园.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新疆医学, 2008, 38 (9) :232-234.

[3]袁亚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10) :4225-4226.

[4]杨娟.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5) :70-71.

血液中心 篇6

1 以大力开展新闻宣传为载体,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宣传无偿献血、传播人间真情友爱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的宣传具有范围广、力度大的特点, 再加上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无偿献血工作, 不仅是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一种肯定, 更是会有效的提高群众对血液中心的信任度, 从某种程度上大大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社、通讯平台等各种媒体, 围绕无偿献血者是血液安全的源头, 定期献血者不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 也是建立可持续血液供应体系, 满足所有病人输血需求的基础等内容, 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和定期献血对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其一, 辽宁省血液血液中心自建中心网站, 公开血液中心动态、献血法规、献血注意事项等, 全年更新中心动态新闻50余次, 更新健康常识等30余次;并开设了讨论区, 方便献血员在这里讨论献血感受, 为没有献过血, 但却有志于参加此项公益事业的人消除紧张感、恐惧感, 网站的设立大大方便了沈城市民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了解。其二, 在沈阳电视台黄金栏目《沈市早报》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一旦血液中心有缺血的情况发生, 马上会进行社会报道呼吁, 为保障沈阳市民用血安全建起了第一道防线。其三, 在沈阳市的大街小巷随时都可以看见公交车上印着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宣传标语。其四, 与沈阳电视台合作, 在黄金时间播出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在广播电台交通FM97.5频道每周播送献血的热点新闻和消息, 《沈阳日报》和《沈阳晚报》刊登献血先进人物的事迹和血站活动的热点。其五, 为庆祝《献血法》实施10周年, 辽宁省血液中心向市民和无偿献血者发放明信片, 给每一位无偿献血者发送爱心短消息, 让他们感受到辽宁省血液中心人对献血者的无限关爱。同时, 血站还建立宣传队伍, 加强新闻宣传力度。每个科室选拔一名热爱宣传的能手担任信息宣传员, 找老师定期进行写作宣传培训, 不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今年被辽宁、沈阳等媒体正面报道1000余次。

2 开展丰富多彩、符合时宜的宣传活动, 扩大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面, 使无偿献血、无尚光荣的意识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通过“情人节”、“3月5日学雷锋”、“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614世界献血者日”“奥运会”等特殊节日和时期, 举办无偿献血奥运志愿活动, 加大街头宣传活动的力度, 成立了共计万人的沈阳无偿献血志愿队和辽宁省血液中心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迎奥运、庆七一”全中心写作能力大比拼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活动, 向献血者赠送福娃、手机链、玫瑰花等奥运纪念品和符合时宜的纪念品。丰富多彩的无偿献血活动, 使市民献血热情高涨, “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当天有719人献血, 奥运期间, 全市共有1000余人参加到无偿献血事业当中来。与平安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专门针对献血者的保险卡, 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同时购置多样化的无偿献血纪念品的标准, 更好地回馈无偿献血者。此外, 通过无偿献血社会监督员会议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广泛征求献血者的意见, 以更好地监督血站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经调查, 今年献血者服务满意率达99%以上。

3 以辽宁省血液中心为基础, 中街、北行2个献血屋为发展, 办好站报, 建立无偿献血宣传长效机制

为了转变“献血有损健康, 献血与我无关”的观念, 创造“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认识, 使他们自觉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各地利用各种媒体、多种形式, 进行长时间、全方位的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了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和科学知识, 消除了疑虑, 增强了对无偿献血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加强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无偿献血宣传, 扩大无偿献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广大市民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中心坚持全年365天, 面向社会开放, 每一位到辽宁省血液中心参观的市民都会得到中心职工热情的招待和耐心的讲解, 化解市民对无偿献血的恐惧感, 增加市民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 使“献血无损健康”、“捐助血液, 就是救助生命”、“平时我为人人、急时人人为我”的社会公益意识和互助观念深入人心, 为推进无偿献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辽宁省血液中心将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列入科普宣传周活动, 认真制定预案, 通过悬挂横幅、派出义工、发放折页、设置展板、测量血压、鉴定血型、开展讲座等进行宣传, 同时, 各地还拓宽宣传渠道, 宣传无偿献血, 沈阳市为促进个人自愿献血率的提高, 制作了无偿献血IP电话卡和无偿献血纪念封。无偿献血IP电话卡给参加献血的大学生作纪念, 无偿献血纪念封则赠送给每位无偿献血市民。还建立了邮政代办所, 工作人员在纪念封上加盖当日邮戳, 将纪念封发放到每位献血市民手中, 以便市民留下永久的纪念。

4 双管齐下, 加强血液中心的宣传力度

对内对外宣传, 相辅相成, 互相推动, 促进辽宁省血液中心形象的不断完善。中心首先要做好中心内部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内在素质, 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献血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此为基础,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积极、及时的报道中心、宣传中心, 更好的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的为献血者和临床用血单位服务。真正做到工作领先、宣传跟上、为辽宁省血液中心成为全国一流血站奠定坚实的基础。

辽宁省血液中心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无偿献血工作形势, 尽快建立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努力改善服务, 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 克服松懈和畏难情绪, 发扬成绩, 持之以恒, 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任晓辉, 孔令全, 杨秀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1995, 8.

[2]郭美香.浅谈营销战略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 12.

[3]杨振东.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生存发展能力[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12.

[4]范承斌.论新形势下医院领导体制的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 1990, 7.

[5]程彩云.做好宣传工作促进中医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1996, 6.

血液中心 篇7

1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

1.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是股静脉插管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减少试管次数, 如误入动脉立即停止并充分压迫。局部有少量渗血最常见, 可行局部冷敷压迫式用无菌纱布条反向压迫牵拉止血, 效果不错。

1.2 血气胸

是锁骨下静脉插管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出现血气胸, 立即拔出导管, 积极抢救,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行插管时要谨慎, 避免刺破胸腔。

1.3 心律失常

见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 大多可引起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对心脏疾病较重者应谨慎, 尽量避免锁骨及颈下静脉插管。

1.4 血流量不足

多见于股静脉插管, 这与股静脉解剖特点及位置有关。很容易造成贴壁现象, 导致透析时血流量不足, 应管血泵, 调整管的位置或者动静脉接口互换反冲, 一般可以改善。

1.5 感染

属于远期并发症, 表现为插管口周围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严重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多见股静脉插管者, 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敷料整洁、干燥。必要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1.6 窒息

是颈内静脉插管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原因是误入动脉或损伤动脉而出现皮下血肿压迫气管致窒息, 如出现症状可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1.7 导管内血栓形成

表现为血流量不足, 静脉压高, 可以用尿激酶溶栓。

1.8 胸导管损伤行左锁骨下静脉插管, 偶有引起乳糜胸或淋巴瘘。

1.9 导管脱出

见于导管保留时间长, 缝线断裂。如脱出可引起出血, 尤其是股静脉插管患者更容易发生, 指导患者要严加注意, 一旦脱出立即压迫止血及时就诊。

2 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直接影响到留置导管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规范的护理可以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 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面浅谈一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1 股静脉插管患者卧床时床头不宜摇起过高, 角度40°, 患者可以

短距离行走。禁止坐位, 防止导管打折扭曲。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及脱落, 必要时随时重新缝合, 特别在脱裤子时避免导管拉出, 若导管有部分脱出, 应原位缝合, 固定好, 或更换导管, 如果必须送回时应严格消毒并无菌操作, 以防感染。

2.2 每次透析时密切观察导管出口处有无红肿及脓性渗出液, 如局部

皮肤有红肿脓性分泌物, 应每天消毒换药,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如有管内隧道感染病人大多在透析1~2h出现寒战、高热, 应全身使用抗生素, 检测体温变化, 必要时做血培养或拔管。

2.3 透析操作者, 戴好口罩和手套,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使用一次

性肝素帽。导管周围皮肤及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 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或透气薄膜覆盖, 禁止涂抹药膏类物质,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如有潮湿及时更换。

2.4 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用5ml注射

器将导管内原有的肝素或肝素盐水抽出弃去, 分别向动静脉管腔内注入生理盐水3~5ml, 冲净腔内血液, 根据动静脉管腔容量注入纯肝素或肝素盐水, 调整好动静脉夹子位置, 关闭夹子, 一般不轻易打开。

2.5 透析过程中用治疗巾覆盖导管及管路连接处, 随时观察局部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6 避免用留置导管输血、输液、采血等以免堵塞。

2.7 对于高凝状态, 容易堵管的患者, 定期3~4周管腔内尿激酶溶

栓, 防止管内血栓形成, 为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可以采用隔日一次封管办法, 必要时口服抗凝药物。

2.8 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或半永久性导管, 为避免管内血栓形成, 可

绘制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 以早期发现管内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贴壁情况。

2.9 注意个人卫生, 指导患者正确擦洗及淋浴方法, 使之认识到个人

血液净化中心专科考试题目 篇8

一.单选题:

1.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可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其应用原理是A A 利用溶质通过半透膜的弥散作用及超滤现象来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和水分 B

血液透析机供给与病人血浆成分相似的透析液

C

透析器膜孔能清除毒素

D 以上都不是 2.血液透析主要清除血液中A A小分子物质

B 中分子物质

C 大分子物质

D 中大分子物质 3.血液滤过的治疗原理是B A 弥散

B 对流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4.血液透析机供水压力一般为B A 0.5~1㎏/c㎡ B 1~3㎏/c㎡ C 3~5㎏/c㎡ D 5~7㎏/c㎡ 5.我科采用的水处理方式C A 简单的水处理 B 除离子水处理 C 反渗透水处理 D 全前级水处理 6.透析器复用最重要的特性C A 膜材料 B 生物相容性 C 清除率 D 通透性 7.复用透析器的消毒液用水细菌计数应低于B A 100个/ml B 200个/ml C 300个/ml D 400个/ml 8.透析器复用的过氧乙酸浓度是B A.0.02%-0.04% B 0.2%-0.4% C 2%-4% D 18% 9.透析液中不含有下列哪种离子成份:D A 钾 B 醋酸盐 C 钙 D 磷

10.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内瘘使用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C A 1-2周 B 2-3周 C 3-4周 D 4-8周

11.血透中使用抗凝剂种类比较多,其中哪一种临床应用最普遍?A A 肝素 B前列环素 C枸缘酸钠 D 其他 12.血透并发症最常见和危险的是:A A 症状性低血压 B 心律失常 C 电解质紊乱 D 失衡综合症 13.血透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B A 感染 B内毒素热原反应 C透析机温失控 D 透析热 14.下列哪项不是血透中发生急性溶血的并发症原因?D A透析液低渗 B 透析液温度过高 C 消毒剂残留 D 透析液温度过低 15.透析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最多、危险性最大的是人体什么器官系统?C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心血管系统 D神经系统 16.血液灌流的应用原理:C A 对流 B 弥散 C 吸附 D 以上三者都是 17.血液灌流的血流量一般要求在:C A 100ml/min以下 B 100-150ml/min C 150-200ml/min D 200-250ml/min 18.甲醇中毒下列哪种抢救方法最有效?A A 血液透析 B 血液灌流 C 血浆置换 D 缓慢超滤 19.血浆置换三个泵的血流速度:B A 50、80、100ml/min B 60、100、150 ml/min C 100、120、200 ml/min D 30、60、120 ml/min

20.肾移植前纠正和维持患者内环境相对稳定,充分的透析是必要的,下列哪一种血透方案为移植前最佳?C A 每周透析2次 B 每周透析3次 C 每周透析3次加术前24小时内加透一次 D术前一周每天透析一次

21.CAVHD使用无泵管路,透析器位置应置于:B A 悬挂于眼前 B 稍低于心脏水平C 无特殊要求 D 高于心脏水平22.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用哪一种血液净化方法?C A 普通透析 B 高效透析 C 连续性血液净化 D HDF 23.0.3%过氧乙酸溶液消毒透析器、管道保存时间为:B A 3天 B 1周 C 2周 D 4周

24.血透增加血液流速、透析液流速,可提高毒素的清除率,下列哪一种陈述不正确?A A 血液流速与尿素清除率成正比 B 透析液流速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影响不大 C 提高透析液流速会增加尿素的弥散,但此作用较小 D 理想的透析液流速是血液流速的2倍 25.血透机静脉压升高报警原因,下列哪项不是:D A 静脉回路管道受阻 B 患者静脉狭窄、中心静脉压高 C 静脉腔滤网凝血堵塞 D 透析器严重凝血 26.干体重是指:C A 透析间期增长的水份被去除后的体重 B 透析后不再水储留状态下的体重 C 患者在体液正常稳定下的体重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7.脱水膜式选择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个因素?A A 血压水平B 增长体重 C 血钠水平D 贫血程度 28.OCM设计原理是:B A 透析器路径侧通过电导度测定钠离子浓度变化值 B 给予一个确定的生理范围的钠脉冲,形成跨膜的钠扩散,通过电导度测量透析器前后钠浓度改变值,获得尿素的有效清除率。C 透析器路径侧尿素测定器测定尿素值 D 以上都不是

29.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AVHD控制超滤液速度,主要是通过:C A 增大血流量 B 加快置换液速度 C 调节接液盒离床边距离的高度 D 增加透析液流速

30.透析脑病主要是由于:D A 高血压引起 B 毒素升高引起 C 电解质失衡引起 D 铝在脑组织中沉积引起 31.弥散是A A溶质依靠浓度梯度差由高向低进行转运 B 溶质依靠浓度梯度差由低向高进行转运 C溶质随溶液移动的方向进行转运 D溶质随膜两侧的压力差而进行的转运 32.下例哪项不是影响超滤的因素 B A膜的特性 B 血液成分 C 血流动力学 D 液体动力学 33.流清除溶质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B A超滤率和膜压力 B超滤率和膜对溶质的筛选系数 C 膜压力和膜对溶质的筛选系数 D以上都不是

34.一般情况下,透析液流速与血液流速的比是多少时,最有利于溶质的清除?C A1:1 B 2:1.5 C 2:1 D 3:1 35.透析器清除尿素的效能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A A常数KOA B常数 TACurea C常数 KT/V D常数URR 36.透析液电导度正常范围 B A13—14 B 13.5—14.5 C14—15 D13—15 37.血透中静脉压低报警原因下列哪项不是 C A血流量小 B 静脉导管与穿刺针连接身体松脱或静脉针脱落 C静脉导管内凝血 D透析器内凝血

38.空气栓塞抢救时应首先给患者取何中体位 C A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B右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C 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39.透析液中钙离子浓度一般是 C A 0.8—1.3mmol/L B 1—1.5mmol/L C 1.5—1.75mmol/L D 1.75—2.5mmol/L 40.透析液中钾离子浓度一般可选用 B A 1—2mmol/L B 2—4mmol/L C 3.5—5.5mmol/L D 4—6mmol/L 41.碳酸氢盐透析液不含有下列哪种成份 D A钠、钾、钙离子 B 氯离子 C醋酸盐离子 D 氟、镁离子 42.血透过程中,透析器作为一种异体物质可导致患者的一系列反应 A A血膜反应和消毒剂反应 B 血膜反应和增塑剂反应 C 消毒剂反应和增塑剂反应 D增塑剂反应和热原反应

43.内瘘手术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是 B A右桡动脉—头静脉 B 左桡动脉—头静脉 C 右尺动脉—头静脉 D右尺动脉—头静脉

44.心痛定降压作用是因为它是 D Aβ受体阻滞剂 B 转换酶抑制剂 C 血管舒张剂 D 钙通道阻滞剂 45.巯甲丙辅酸是 B Aβ受体阻滞剂 B 转换酶抑制剂 C 血管舒张剂 D钙通道阻滞剂 46.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D A造血原料破坏 B蛋白合成减少 C 失血 D EPO生成减少 47.慢性尿毒症患者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C A尿毒症脑病 B 高血压脑病 C周围神经病变 D脑萎缩 48.影响CAVH超滤率的关键因素是 A A滤过压 B静脉压 C 滤液侧负压 D胶体渗透压

49.血浆置换时血浆分离器截流系数较高,孔经多在270—330µm,最大截流分子量为 B A 400—500道尔顿 B 300—400道尔顿 C 200—300道尔顿 D 100—200道尔顿 50.血浆置换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B A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异常血浆选择性地分离后弃去,然后将血浆的有形成分、白蛋白及补充的平衡液输回体内

B血浆置换治疗肾脏疾病主要通过去除血浆内的病原性蛋白物质如循环自身抗体、循环免透析器疫复合物等,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C血浆置换用于肾移植前去除细胞毒抗体:可去除针对HLA抗原的细胞毒抗体,并合用免疫抑制剂,抑制细胞毒抗体的生成

D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而对慢性排斥反应无效 51.血浆置换输入的白蛋白置换液浓度为 D A 20% B 10% C 5—10% D 4—5% 52.血浆置换的负作用与下列哪项无关 D A置换液 B抗凝剂 C 体外循环过程 D 采用的置换方法 53.目前透析器复用最常用的消毒剂是 B A福尔马林 B 过氧乙酸 C 次氯酸钠 D戊二醛 54.下列哪项不是复用透析器消毒质量监控的内容 D A冲洗透析器和制备消毒液的水细菌总数小于200CFU/ml、内毒素水平小于1mg/ml B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间 C 每个待用透析器内是否充满消毒液 D 生物相容性 55.血液净化中心空气培养菌落计数不超过:D A 500 cfu/m³ B 400 cfu/m³ C 300 cfu/m³ D 200 cfu/m³ 56.血透机进口端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学不超过: D A 500 cfu/ml B 400 cfu/ml C 300 cfu/ml D 200 cfu/ml 57.动静脉内瘘使用时血流重复循环率允许为多少时对血透效果影响不大 C A 15—20% B 10—15% C 5—10% D 1—5% 58.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血透时,要防止发生反超现象,下列哪项除外均是发生反超现象的原因:B A低静脉压 B 透析器复用次数 C 低超滤率 D 采用高超系数的透析器 59.透析中,失衡综合症是可以有效预防的,下列哪项措施预防不当 D A首次透析不应超过3小时 B 血流量小于200 ml/min,脱水量不宜过多 C诱导透析应循序渐进每次透析使尿素氮下降不超过30—40% D 使用短时、小面积的高效透析器 60.空气栓塞是血透中少见而致命的危险并发症,下列抢救中错误的是 D A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B 右心室穿刺抽液 C 有脑水肿时用激素治疗 D 酒精湿化吸氧

61.透析结束时残留在透析器中的量应不大于多少毫升 D A 5ml B 3ml C 2ml D 1ml 62.新透析器耐受压力标准为不低于:A A 66.7 kPa B 60.7 kPa C 56.7 kPa D 50.7 kPa 63.使用新透析器时,血液与透析膜接触之后血白细胞与补体下降,患者感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胸痛、背痛、发热、出汗,甚至严重反应。这些反应称之为:B A增塑剂反应 B 首次使用综合征 C 消毒剂反应 D 发热反应 64.复用透析器容量测定应不低于原来容量 :B A 90% 以上 B 80% 以上 C 70 % 以上 D 60% 以上 65.透析器再生灌满0.3%过氧乙酸消毒液后,多长时间才能使用 C A 24小时 B 16小时 C 11小时 D 2小时 66.已经消毒过的透析器、管道过了消毒有效期后需重新消毒,重新消毒后多长时间方可使用:D A 24小时 B 11 小时 C 4 小时 D 2小时 67.预防血透病人感染乙肝病毒,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D A减少输血 B 病人和工作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C 尽量减少透析器重复使用 D 拒绝乙肝病人血透治疗

68.内瘘穿刺时为减少重复循环,提高透析效率,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至少:C A 15cm B 12 cm C 8—10cm D 5—8 cm 69.无肝素透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A透析前不需要肝素处理透析器 B 透析前先用肝素生理盐水3000u/L浸泡透析器、管道10—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肝素冲掉 C 透析开始后每隔15—20分钟用100—20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 D 透析过程中检查有无血栓形 70.尿毒症血透病人饮食指导中下列不正确的是:C A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应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B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橘子、草莓等水果类摄入 C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D限制含磷高的食物摄入 71.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小于:C A 400ml B 200ml C 100ml D 0-50ml 72.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小于:C A 1000ml B 500ml C 400ml D 200ml 73.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大于:B A 3000ml B 2500ml C 2000ml D 1500ml 74.高钠透析是指钠离子浓度大于:B A 150mmol/L B 145mmol/L C 140mmol/L D 135mmol/L 75.用2%福尔马林消毒透析器和管道已被0.2%过氧乙酸消毒液取代是因为福尔马林具有;A A致癌和致畸作用 B消毒不彻底 C气味难闻 D腐浊性强 76.血透病人透析过程中出现头晕、眼花、打哈欠首先考虑为;C A高血压反应 B失衡综合症 C低血压反应 D低血糖反应 77.血透结束时,我科采取的回血方式是:B A空气回血 B生理盐水和空气回血 C生理盐水回血 D以上都不是 78.表抗阳性病人血透结束后所用的透析器和管道应如何处理 A A0.3%过氧乙酸浸泡 B接反渗水冲洗 C接软化水冲洗 D放入医用垃圾袋焚烧 79.复用机复用每个透析器应首先按何键:B A SANITIZE B PREP.SYSTEM C PROCESS DIALYZER D STANDARD PROGRAM 80.平稳透析病人在血透过程中应多长时间测BP、P一次 : B A 2小时 B 1小时 C 半小时 D 15分钟 81.空纤管道闭路循环时间为:C A 25分钟 B 20分钟 C 15分钟 D 10分钟 82.血透结束后内瘘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为 D A 2小时 B 1小时 C 半小时 D 10—20分钟

83. OCM在临床上主要反映除下列哪项不是外,都是正确的:D A单次透析的充分性 B 有无重复循环 C 透析器复用效果 D BUN、Cr下降幅度 84.判断干体透的因素,下列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面容、没有眼睑及面部浮肿 B胸部X片 心影不扩大 心胸比例小于0.5 C血压正常,除非伴有肾依赖性高血压 D透析后体重减轻,出现低血压 85.高通量透析对透析设备要求不妥的是 C A苏打透析液,钠浓度为140mmol/L B可调钠装置 C透析负压调节装置 D透析流量调节装置

86.漏血报警原因下列哪项不对 B A透析器破膜 B静脉压过高 C探测器故障 D漏血探测器有脏物沉积 87.复用透析器主要优点是 B A提高透析器性能 B减少首次使用综合症,改善生物相容性,降低血透费用 C减少消毒剂不良反应 D易于保存和清洗 88.下列哪项不是血透中空气栓塞的原因 A A静脉压升高 B泵前补液 C肝素注射器漏气 D回血不慎空气驱入体内 89.透析器F60S超滤系数是 D A 55 B 50 C 45 D40 90.透析开始1.5小时内,患者出现畏寒,发抖,继之全身发热,未透析时体温正常,无感冒及其它感染灶,应首先考虑 C A透析热 B机温过热 C热原反应 D以上都不是 91.内瘘手术后病人手部锻炼时间为:C A术后7天 B术后2天 C术后1天 D术后即开始 92.透析过程中,透析器有少量破膜漏血,应如何处理A A立即回血更换新透析器 B观察是否破膜漏血量增加 C无需处理 D以上都不是 93.糖尿病、尿毒症病人血透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反应应补何种液体 D A 10%葡萄糖 B 5%葡萄糖 C 浓NaCl D 生理盐水 94.透析过程中如发现穿刺针眼有少量渗血,应如何处理:B A立即拔出穿刺针、加压,更换穿刺点 B换消毒棉球重新加压 C无需处理 D终止血透

95.右桡动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血透结束拔针后压迫时间一般为 C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2小时 D 1小时

96.血液灌流中,一只灌流器一般用多长时间即不能再用 C A 4小时 B 3小时 C 1.5—2小时 D 1—1.5小时 97血透过程中,病人出现腹胀,欲下床大便,护士应 B A管路闭路循环,嘱病人起床让其上厕所 B测BP鼓励病人床上大便 C嘱病人忍一忍 D管路闭路循环,扶持病人上厕所

98.血透过程中,病人出现抽筋、脱水过多,应给予 A A补充生理盐水和浓NaCl B减小脱水速度 C补充10%葡萄糖酸钙 D终止血透 99.血透后期若病人血压升高,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C A遵医嘱调整或加大降压药物剂量、用法 B暂不处理,观察BP是继续升高 C加快脱水速度 D回血后测BP,BP下降后方能回家 100.尿毒症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在 A A胃肠道 B神经系统 C皮肤 D呼吸系统

答案:单选题1 A 2 A 3 B 4 B 5 C 6 C 7 B 8 B 9 D 10 C 11 A 12 A 13 B 14 D 15 C 16 C 17 C 18 A 19 B 20 C 21 B 22 C 23 B 24 A 25 D 26 C

27A 28B 29C 30D 31A 32B 33B 34C 35A 36B 37C 38C 39C 40B 41D

42A 43B 44D 45B 46D 47C 48A 49B 50B 51D 52D 53B 54D 55D 56D 57C 58B 59 D

60D

血液中心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9例血液透析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38例, 女性121例;年龄15~78岁, 平均 (56.8±1.2) 岁;原发病包括:糖尿病肾病13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82例、高血压肾损伤35例、梗阻性肾病35例、急性肾衰竭16例、多囊肾8例、恶性肿瘤45例。其中80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为感染组, 279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

1.2 方法

359例患者均由血液透析中心专业的置管人员进行操作, 选择艾贝尔双腔导管, 无菌条件下操作, 以Seldinger方法行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 置管成功后以缝合线固定, 以无菌干纱布覆盖出口, 注入适量的纯肝素进行封管, 每次应用导管前先检查入口处情况。每次治疗前以安尔碘消毒导管出口及接头处, 先抽出导管内的封管液及残留血液, 注入肝素, 再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进行导管出口换药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出口。完成透析后以纯肝素分管、更换肝素帽。

1.3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诊断

(1) 出口感染:出口处2 cm范围内出现红肿、疼痛、发热、脓性分泌物; (2) 血行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中毒症状, 经血培养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排除其他感染灶。血培养结果为阴性, 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 排除其他感染灶、拔管后症状缓解; (3) 导管定植:定量培养导管腔内血液或皮下导管微生物超过103 cfu, 血透时血路接通后出现发热、寒战的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

359例血液透析患者中, 80例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 发生率为22.28%, 包括股静脉置管50例、颈内静脉置管2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8例;出口处感染9例、血行感染45例、导管定植26例。

2.2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 其白细胞计数、白蛋白、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而感染组患者糖尿病比例、次数>3次的比例、颈内静脉插管及导管留置≥2周的比例, 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2) 。

注:与非感染组相比, ▲P<0.01。

2.3 病原微生物分析

本组80例发生导管感染患者, 经细菌培养发现78例为阳性, 共分离出51株 (62.38%) 革兰阳性球菌、27株 (37.62%) 革兰阴性杆菌, 其中包括22株 (28.21%) 表皮葡萄球菌、20株 (25.64%) 鲍曼不动杆菌、18株 (23.08%)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讨论

血管通路是否稳定可靠决定着血液透析是否能顺利进行。近年来, 我国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者日益增多, 建立血管通路越来越困难[2]。同时, 临床皮下隧道长期留置导管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少肾衰竭患者因动静脉内瘘建立不及时而只能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血液透析。实践发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在逐渐增加, 有研究表明, 血液透析患者中15%左右的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感染, 85%发生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3]。若不能及时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必将延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增加死亡风险。长时间留置导管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因素, 留置时间越长, 导管表面会形成疏松纤维蛋白鞘, 穿刺皮肤后细菌会经导管表面迁徙和繁殖, 并黏附在导管上, 经过繁殖而释放进入血液, 引发感染。另外, 插管次数及部位也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菌种类及生长密度不同, 目前研究发现, 股静脉置管中, 插管时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高[4]。本研究中感染组股静脉插管中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达到62.50%, 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置管发生率 (P<0.01) 。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腹股沟距离会阴及阴道、肛门较近, 极易受粪便及尿液等污染, 加上皮肤皱褶、股静脉血流较慢等, 细菌极易入侵、繁殖而诱发感染。本研究结果还发现, 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较高 (P<0.01) 。有关血透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发现, 革兰阳性菌是主要感染性菌株, 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这与本组研究结果也一致[5]。综上所述, 血透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 主要为长时间置管、置管部位、反复插管等, 临床有必要积极采取措施规范血透操作, 确保无菌性, 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娟, 张沙丽.透析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 (2) :505-508.

[2]何惠芬, 许晓妹, 毛晓红, 等.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2) :2864-2865.

[3]黄俊, 刘日光, 张虹, 等.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3) :547-549.

[4]王擂, 刘淑丽, 马莉, 等.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23) :5685-5686.

血液中心 篇10

住院医师:对患者、对疾病的专业性思考

于力的爷爷是闻名乡里的老中医,受爷爷的影响,他从小便立志当一名医生,希望像爷爷那样为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们解除痛苦。“文革”期间,面对动荡不安的生活,父亲却从未放松过对于力思想品德及文化课的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时,于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艰苦的校园生活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发奋努力。经过五年的寒窗苦读,于力以优异的成绩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开始了军医生涯。这让作为医生的于力,身上又融入了军人特有的坚韧和意志。

当时,解放军总医院的老专家大部分都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他们继承了“协和”的优良传统,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作风。对于年轻医生,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实行24小时坐班制,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为于力的临床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血病患者以年轻人居多, 在当时病死率极高。看着这些年轻的生命被“白血病魔”无情地吞噬, 促使于力在内科系统轮转两年后主动选择了血液科, 成为一名血液科医生。他决心努力学习临床知识, 做一个挽救白血病患者的人民军医。

进入血液科后,于力又接受了4年严格的血液病专科住院医师临床训练。在血液科老专家们的精心培养和严格带教下,他戒骄戒躁,认真学习临床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诊治了各种各样的血液病患者。

经过6年的临床工作后,于力深深体会到,要使自己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所成就,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就必须进一步深造。

1988~1991年,于力师从汪月增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主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这一课题。汪月增教授对学生严格要求,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多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弟子,这使于力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实验技能以及临床研究方面进了一大步。

主任医师:对科室、对医院的宏观性思考

1991~1994年,于力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肿瘤学家孙燕院士。当年孙燕院士只招收一名外院考来的博士研究生,最终于力从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唯一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读博三年中,于力不仅学到了前沿医学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还学到了孙燕院士的为人之道和敬业精神。在孙燕老师的指导下,于力在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于力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即使毕业后回到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工作,每年在孙燕老师生日时,于力都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孙燕老师的身边,聆听他的教诲,一直延续至今。

1996年,于力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研究所的邀请,在其血液内科从事博士后研究,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白血病。学成归国的他于1999年发现了两个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5和LRP16,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的两个新基因,并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2000年,于力以“恶性淋巴瘤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研究课题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时的他已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于力教授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肿瘤医院院长,国际著名血液病杂志《BLOOD》副主编Caliguri教授,进行合作研究。他应用表观遗传学的方法发现了一个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ID4,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ID4基因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长的功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该研究成果于力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国际著名表观遗传学家Costello教授及Bangham教授分别在2005年的《Nature Genetics》和《Nature Review Cancer》杂志上专门撰文对该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该研究成果是“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开创了应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因DNA甲基化沉默的抑癌基因的新途径”。

自2005年,于力教授先后申请到国家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资助。他所在的血液科经几代专家教授的不懈努力, 已发展成为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中心。

2006年1月,于力教授接任血液科及血液病中心主任的工作。上任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科室;以临床工作为中心,带领他的团队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力求基础研究为临床服务,增加了许多新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努力提高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长期生存率。2008年初,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大楼开始启用,血液科大规模扩建,占用三层楼,普通病床由40张增至近100张,移植层流间由以前的7间增至20间。于力教授开发多元渠道,利用国内外及社会各种有利资源,建设人才梯队,配置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尖端医疗科研工作,与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力争将科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血液病专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此时的于力已由一个普通医生成长为具有很高威望的主任医师,从纯朴的、单纯诊治疾病的血液科医生的思想,演变为“为学科、为科室、为医院”发展的宏观思考。他意识到,只有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帮助血液病患者。

医学科学家:对学科、对国家的前瞻性思考

于力大学毕业20余年来,一直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在临床工作的实践中,他完成了大量的血液科门诊、急诊、会诊、住院、骨髓移植及保健工作,在血液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断、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科室带头人,他以一个科学家的风范纵观全局、立足脚下,将医疗、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尽到了一个科学家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目前,白血病的治愈率较过去明显提高,经过全面正规的治疗,约60%的患者可以达到治愈,这无疑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于力教授说:“这与新的检查手段、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措施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常规化疗;二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三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针对一个具体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把临床工作与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密切结合,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提高了治愈率。”

“现在,骨髓移植在我国遇到了一个社会问题,就是独生子女家庭给骨髓移植同胞供者的选择带来困难。因此,我们正在研究用患者父母的骨髓来进行移植,但父母和孩子的基因是半相合,移植后常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与国内同行一起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久的将来定能攻克这一难题!”

最后,于力教授做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断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位总结,他说:“白血病已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于力教授的一席话,使我们认识到他已经成长为对学科、对国家有前瞻性思想的医学科学家。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再到学科带头人,从朴素的感情到投身血液学事业再到科学家,从专业、科室到学科、医院再到国家,这一演变过程无不源自于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无不源自于老师和前辈的信任与帮助,无不源自于国家和医院的培养。于力教授的思想境界“三部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的发展历程,也让白血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专家简介

上一篇:天富热电下一篇:境外投资管理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