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十篇

2024-09-12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1

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产生原因是: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基中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空隙过大,都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水无法排出,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 预防处治措施

2.1 设计方面

做好地质勘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质不良路段,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土石混合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面积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情况,考虑是否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2.2 施工方面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地质情况,填、挖土质和调配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进一步核对设计资料,发现设计文件中有误及时上报业主,妥善处理。

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碾压。

填筑路基前,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路基进行施工放样时要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旧路加宽、半填半挖段做好向内倾斜的台阶。

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一般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道工序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m2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使用振动压路效果较好。

在路堑上坡面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坡体失稳,机械开挖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标准进行控制。

路基施工中,首先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路基施工完工后,应及时对防护工程实行养护。各类防护与加固必须保证坡体的稳定。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并注重做好养生。

以上论述是结合公路设计及道路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路基是公路的基础,路基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设计及施工人员必须抱着科学的态度,切实做好路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作。

摘要:分析了路基工程质量的通病、成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2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各类路基施工工程日益增多, 使得路基施工环境日益复杂, 对传统路基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对息烽县龙泉大道建设项目施工二标段路基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和总结, 旨在提高我国路基施工质量, 有效预防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通病。

1 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通病的特征

(1) 填方路堤完工之后, 迅速沉降, 甚至是出现不均匀沉陷的现象, 使得路面纵横坡破碎[1]。 (2) 纵向开裂如果不能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和及时的处理, 随着路基施工的进展可能会使得纵向的开裂变得越来越严重, 裂缝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更加严重的话可能会延伸到路基边缘, 使整个路基施工无法正常的进行, 并且在裂缝处还会伴随错台的出现以及形成难以修复的滑裂面。 (3) 横向通裂的出现, 裂缝处一般会出现错台。

2 当前我国路基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

(1) 填方路堤的原地面附近没有得到处理之前就开始上土施工[2]。 (2) 路基横移, 横向斜坡路堤填筑没有挖台阶。 (3) 土工合成材料极其容易被破坏。 (4) 土工合成材料出现折皱、重叠或者扭曲的现象。 (5) 那些充满碎石的底部铺垫层体在进行摊铺施工时, 非常容易连带翻动起其底部的土工格栅结构, 造成不易修复的结构问题, 更有甚者, 甚至可能使整个结构被摧毁。 (6) 路基填料不符合相关标准, 不同类型的土被埋在一起[3]。 (7) 填石路堤的石块较大, 石块之间存在较大缝隙, 使得路堤出现陷落下沉的现象。 (8) 路基施工中出现积水现象。 (9) 路基填筑压实度不达标。 (10) 桥涵台背回填土质量不达标。

3 以息烽县龙泉大道建设项目施工二标段路基施工过程共性质量问题为例, 找出质量通病

(1) 在填方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横坡在调整方面存在操作不足, 使得一部分路段上的路拱存在偏小, 不易施工的问题, 且不能实现对路基表面积水的排除功能;同时在填方路段还存在临时的排水措施准备不足的问题, 导致一些路段路面排水存在问题, 更有甚者本身排水设施数量就不够, 而现有的排水措施也已经损坏, 完全没有办法进行临时排水的操作。 (2)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一个路段还存在路基培槽施工不合格的现象, 一些路段的路基施工没有进行培槽施工, 或者有些虽进行了培槽施工但是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挂线配套操作;还有一些路基的培槽因没有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操作导致路基培槽占用了路基的宽度, 使得实际路基的使用宽度远低于施工设计的规划宽度。 (3) 在一部分路基施工路段上因在现场没有明确的统筹安排和施工管理造成了上料以及布料施工时的杂乱无序的现象, 其他施工流程中, 也或多或少的出现诸如此类的没有明确的专门人员进行监督指导的现象。 (4) 土质挖方段换填透水性材料时, 换填宽度不足, 特别是路基边缘常常是土石混填、界限不清。 (5) 个别路段在路基填筑的过程中路基的压实度以及厚度等各项指标还存在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情况, 压实度达不到规划的要求, 厚度和宽度也和施工设计有所偏差;个别标段有路基弹软处理不及时, 进行滚填施工的现象;有些填挖结合部、半填半挖段落纵横向台阶处理不到位。 (6) 有几个桥涵在进行梁板安装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按照标准对台背实施堆填施工, 导致台背的压实密度不够, 实际宽度不足, 在梁板安装施工完成后也没有按照标准及时进行填筑处理, 导致整体桥涵存在较大的质量及安全隐患;同时有个别桥涵台背填料砾石含量明显不足, 以致表面松散。

4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 设计施工单位在工程规划阶段应该对工程施工区域的路面环境及水稳定性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进行记录比对, 为日后路基设计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4]。

(2) 路基施工设计应该在有调查数据为依据的基础上, 对施工地段进行相近的分析, 结合施工地段的实际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就行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特别对于自然环境相对复杂的地段要着重注意, 避免因对于一些小的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导致大的不可挽回的重大问题, 也就是说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能真实反映现实情况, 切莫死搬硬套。

(3) 施工单位应认真履行合同义务,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 施工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 必须满足合同、规范、标准的要求[5]。

(4) 监理工程师应坚持事先指导、中间检查、事后把关的原则, 对于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一定要坚持旁站, 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和事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坚决给予制止。

(5) 对已完工程应严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 不合格或有缺陷的工程, 必须返工处理, 否则不得参加交工验收[6]。

5 结束语

通过对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通病的研究, 总结实施方法, 避免出现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增加路基使用价值。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高质量的路基施工工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长春.浅析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 2010, (07) :11.

[2]孙艳.桥梁防撞护栏外观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8) :35.

[3]樊喜锋.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4) :26-27.

[4]杨碧.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03) :54-55.

[5]李伟伟, 李子涛.港口水泥混凝土道路质量通病成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 2010 (13) :45.

[6]姚祖康.道路路基路面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4:64.

论路基质量通病的防治 篇3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路基质量通病的类型及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防治路基质量通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病害路基政策建议

1 绪论

路基填筑不当会造成各种质量通病,从而影响公路使用寿命,近几年我国公路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公路逐年增加,路基质量通病呈上升趋势,因此本文对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2 路基质量通病类型及对公路的影响

2.1 路基质量通病类型 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路基沉

陷、路堤失稳、路肩盲沟淤塞等。

2.2 路基质量通病对公路造成的影响 对路堤进行填方处理后,因沉降迅速或不均匀,造成路面变碎、行车颠簸。

3 路基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3.1 路基沉陷 ①现象。在垂直方向,路基局部路段产生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②形成原因。a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b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③预防措施。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④治理方法。路面铺筑后发生沉陷时,路堤的整体下沉可不做处理。

3.2 路基边坡滑塌 ①现象。路基边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②形成原因。路基边坡没有同路基同步填筑。③预防措施。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的坡度放坡。

3.3 路堤失稳 ①现象。路堤以下软基向两侧挤出,进而造成路堤坍塌、塌陷等。②形成原因。没有处理软基,路堤的重量超过软基的承载能力。③预防措施。在路堤施工以前对软基进行处理,提高其承载力。④治理方法。清除失稳路基的松填料,采用置换土等进行加固,再分层填筑路基。

3.4 路堤与构筑物错台 ①现象。路堤与构筑物的纵向不均匀沉降,在公路运行前期产生沉降差,引起错台。②形成原因。构筑物后的填土,施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压实度低。③预防措施。路堤填筑超前,待桥头路堤沉降固结后再开挖进行桥台施工。④治理方法。对错台引起的桥头跳车,需加强经常性的养护。

3.5 路堤底基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①现象。压实后,路堤基底地面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②形成原因。没有清除基底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等。③防治措施。清除地表种植土、草皮,然后进行基底地面压实。

3.6 路基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①现象。填土压实度不符合规范要求。②形成原因。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度不够。③预防措施。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④治理方法。a填料不符合要求应挖出换土。b对含水量过大的土,采取措施降低含水量。c压实厚度过大,重新减薄厚度再压实。

3.7 粉煤灰路堤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①现象。粉煤灰路堤压实后仍没有达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②形成原因。a粉煤灰路堤所采用主要是湿排灰。b粉煤灰摊铺后没有及时碾压,水分蒸发影响压实效果。c压实厚度大,压实度不够和压实方法不正确。③预防措施。运到工地的粉煤灰应先在场地上堆高沥水,再上路摊铺压实。④治理方法。已摊铺的粉煤灰过湿时,应将粉煤灰翻开晾晒。

3.8 路基弹簧 ①现象。路基土在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②形成原因。填土为粘性土,含水量过大,水分又无法散发,产生弹簧土。③预防措施。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堤填土。④治理方法。将弹簧土翻开晾晒、风干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再进行压实。

3.9 沟槽回填土沉陷 ①现象。沟槽中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下沉,形成下凹现象。②形成原因。沟槽中积水、淤泥、松土等没有清除干净就进行回填。③防治措施。沟槽回填前,应排干积水,清除淤泥,松土及杂草、杂物,挖成台阶状,进行回填。④治理方法。如局部沉陷应将沉陷部分松土挖出,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土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修复沉陷。

3.10 路床积水 ①现象。路床上有水无法排出。②形成原因。路床平整度差,凹凸不平,在凹槽处形成积水。③防治措施。路床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④治理方法。根据路床积水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排出路床积水。

3.11 路盲沟淤塞 ①现象。路盲沟不能起到排水作用。②形成原因。盲沟中回填的材料含泥量过大,堵塞了盲沟的排水通道。③预防措施。盲沟中应回填含泥量小于5%的有一定级配的透水材料。④治理方法。将淤塞盲沟中的填料挖出,然后根据淤塞采取合理的措施。

3.12 路肩车辙、坑槽 ①现象。路肩低洼不平,低洼处容易积水。②形成原因。行驶车辆车轮碾压。③预防措施。路肩土宜用粘性土培筑,土路肩宜种植草皮,并经常修剪。④治理方法。及时养护维修,用与原路肩相同的土填平压实。

3.13 路肩与路面错台 ①现象。路肩低于或高于路面,造成路面侧向外露或排水不畅。②形成原因。由于路肩培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造成错台。③预防措施。施工时严格控制路肩培土压实度。④治理方法。路肩低于路面时,用同类型的土填平压实。

4 结论

本文对路基施工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举例,并对质量通病产生的现象、成因、预防措施、治理方法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张征远,刘维佳,陈宝志.路基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2]燕惠芳.浅谈路基填筑的质量通病与防治[J].山西科技,2009(05).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4

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

1.压实遍数不合理。2.压路机质量偏小。3.填土松浦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楚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从新碾压。

2.对生产“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生产“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证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1.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2.路基基地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3.嘉庆沉降观测和侧向位于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效率。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9.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陆地边坡。

二、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

(一)土质路堑边坡的塌落

土质路堑边坡塌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边坡土质属于很容易变松的砂类土、砾类土以及受到雨水入侵后易于失稳的土,而在设计或施工时采用了较小的边坡坡度。

2.较大规模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大多数介于55°~70°之间)的地形条件。

3.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

4.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雨水渗入土体,一方面会增加便破土体的重量,另一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体中的某些软弱夹层软化,产生静水压及动水圧,使斜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或者由于流水冲掏下部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或者由于地震改变了平坡体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而发生边坡塌落。

5.在多年冰冻地区,由于开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体的多年冻土溶解,引起路堑边坡坍塌。

(二)石方路堑边坡的塌落

造成岩石路堑边坡出现崩塌、岩堆、滑坡的原因有岩石的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物理分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等几个方面,施工中的主要原因是:

1.排水措施不当或施工不及时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不易排除(如坡顶上截水沟存水、渗水、漏水等)甚至形成积水向下渗透,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沿岩性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促使了崩塌、滑坡的发生,或由于水的侵蚀而影响了岩堆的稳定性。2.大爆破施工,施工时路堑开挖过深、过陡,或由于切坡使软弱结构面暴露,使边坡岩堆推动支撑;由于坡顶不恰当的弃土,增加了坡体重量。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自然环境基本一致,如路线通过地质、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化不大,并且路基用土机械设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无显著变化的路段。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地质、地形、地下水、地表水、填挖结合部及筑路材料发生显著变化。

一、原因分析

1.路基施工前为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通畅,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

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

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眼压工艺,;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基施工完成就立即铺住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

9.高填方路基再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数遍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形变,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

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二、预防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尤其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给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够的时间施工和沉降。

2.基地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好的材料。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剔除超大颗粒填料,保证各点密实度均匀一致。尽量选择集中取土,避免沿线取土。

5.路堤填筑方案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向上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m。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同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方可施工。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效果比较好。9.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0.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11.施工过程中宜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

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一)原因分析

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地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

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纵向分幅填筑。7.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二)预防措施

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

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

5.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三)处理措施

采取边坡加设坡道的措施。

二、路基横向裂缝

路基出现横向裂缝,将会反射至路面基层、面层,如不能有效预防,将会加重地表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影响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2.同一填筑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3.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

4.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积水。

(二)预防措施

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但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2.不同种类的土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

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处的含水量、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处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三、路基网裂

开挖路床或填料填筑路堤提出后出现网状裂缝,降低了路基强度。

(一)原因分析

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路基碾压时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盖。3.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4.路基下层土过湿。

(二)预防及治理措施

1.采用合格的材料,或采用取掺加石灰、水泥改性处理措施。

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定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认证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衔接紧凑。5.若因下层土过湿,因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治。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机配中细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3.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7.拌合不均匀。

二、预防措施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1.改善施工用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2.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3.保证拌和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4.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5.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期产生收缩裂缝后,在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6.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掺加粉煤灰或掺砂。2.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不好。

3.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4.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发挥过大。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5.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和,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三、治理措施

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修补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将原破损基层整幅开挖维修,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避免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维修长度一般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

4.一般情况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层是,根据其干缩特性,因重视初期养护,保证基层表面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干晒。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是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隙。沥青混泥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面不均匀沉降。

2.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3.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4.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水平对平整度的影响。5.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6.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二、预防措施

1.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现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中途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

3.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4.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的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次碾压温度,合理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形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

5.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6.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在做构造物伸缩缝。

7.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衔接缝施工。

三、处理措施

1.在摊铺层表面有个别超尺寸颗粒,被熨平板带动而在层面划出不规则的小沟,或在摊铺机层表面有少数超尺寸颗粒因被熨平带动而在其后形成小坑洞。处理方法:人工及时用适量的细骨料沥青混合料填补,并及时碾压整平。

2.摊铺机后局部一片或一条较宽的带内沥青混合料中的大碎石被压碎。处理方法:采用人工及时把被压碎的碎石混合料铲除,选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补齐和整平。

3.表面层混合料有离析现象(大集料中)。处理方法:人工及时补撒适量的细骨料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一)横向接缝

1.采用平接缝,边缘未处理成垂直面。采用斜接缝时,施工方法不当。2.新旧混合料的粘贴不紧密。3.摊铺、碾压不当。

(二)纵向接缝

1.施工方法不当。2.摊铺、碾压不当。

二、预防措施

(一)横向接缝

1.尽量采用平接缝。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在冷却但尚未结硬时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或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度不足的部分。采用斜接缝时,注意搭接长度,一般为0.4~0.8m。

2.预热软化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3.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机结束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从先铺路面上跨缝开始,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在纵向碾压成为一体,碾压速度不宜过快。同时也要注意碾压的温度要符合要求。

(二)纵向接缝

1.尽量采用热接缝施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当b半幅路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槎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槎的方式。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

2.将已摊铺混合料留10~20cm暂时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表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纵缝如为热接缝时,应以1/2轮宽进行跨缝碾压;纵缝如为冷接缝时,应现在已压实路上行走,只压新铺层的10~15cm,随后将压实轮每次再向新铺面移动10~15cm。

3.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三、治理措施

接缝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凹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施工时应压边以3m直尺测量,并配以人工细料找平。对横向接缝,在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已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骨料级配差,混泥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混凝土坍落度小;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内径一班为20~35cm),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能疏通好,中断施工,形成断桩。

2.由于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是,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或泥浆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早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借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灌注中断造成断桩。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塌孔、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间歇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内混凝土初凝堵管或孔内顶面混凝土初凝不能被新灌注混凝土顶升而被顶破,从而形成断桩。

二、防治措施

1.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2.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对混凝土数量大,浇筑时间长的大直径长桩,混凝土配合比中宜掺和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3.在钢筋笼制作时,一班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4.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量导管;对每节导管进行组装编导,导管暗转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实验,以防导管渗漏。

5.认真测量和计算孔深与导管长度,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40cm之间(注意导管口不要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0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6.0的范围内。

6.在提拔导管时坳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

7.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主义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疏通,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时,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钢筋混凝土梁桥预拱度偏差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现绕梁:由于支架的形式多样,对低级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陷、支架弹性变形和混凝土绕梁度的计算所依据的一些参数均是建立在经验值上的,因此计算得带的预拱度往往与实际发生的有一定差距。

2.预制梁:一方面由于混凝土强度的差异,混凝土弹性模量不稳定导致梁的起拱值的不稳定、施加预应力时间差异、加量时间不一致,导致预拱度计算时各种假定条件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造成预拱度的偏差;另一方面,理论计算公式本身是建立在一些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本身存在偏差。如用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弹性模量作为施加张拉条件,当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梁板养护条件不同,其弹性模量可能尚未达到设计值,导致梁的起拱值大;当计算所采用的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大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小,这样造成实际预应力不够;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小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大,将造成超张拉;实际预应力超过设计预应力易引起大量的起拱值大,且出现裂缝;第三方面是施工工艺的原因,如波纹管竖向偏位过大,造成零弯距轴偏位,则最大整弯距发生变化较大导致梁的起拱值过大或过小。

二、防治措施

1.提高支架基础,支架及模板的施工质量,并按要求进行预压,确保模板的标高偏差在孕育的范围内。按要求设置支架预拱度,使上部构造在支架拆除后能达到设计规定的外形。

2.加强施工控制,计时调整预拱度误差。3.严格控制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控制张拉的试块英语梁板同条件养护,对于预测梁还需控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4.要严格控制预应筋在结构中的位置,被纹管的安装定位英准确;控制张拉时的应力值,并按要求的时间持荷。

5.钢绞线伸长值的计算应采用同批钢绞线弹性模量的实测值。预制梁存梁时间不宜过长。

箱梁两侧腹板混凝土厚度不均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箱梁模板设计不合理。2.模板强度不足,或箱梁内膜没有固定牢固,使内膜与外模相对水平位置发生偏差。

3.箱梁内膜由于刚度不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变形。

4.混凝土没有对称浇筑,由于单侧压力过大,使内膜偏向另一侧。

二、防治措施

1.内膜要坚固,刚度符合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2.将箱梁内摸固定牢固,使其上下左右均不能移动。3.内膜与外模在两侧腹板部位设置支撑。4.浇筑腹板混凝土时,两侧应对称进行。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裂缝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裂缝是由于结构非荷载原因产生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裂缝,影响因素有:

(一)材料原因

1.水泥质量不好,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等,浇筑后导致产生不规则的裂缝。2.骨料含泥量过大时,随着混泥土干燥、收缩,出现不规则的花纹状裂缝。3.骨料为风化性材料时,将形成以骨料为中心的锥形剥落。

(二)施工原因

1.混凝土搅拌时间和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整个结构产生细裂缝。

2.模板移动鼓出将使混凝土浇筑后不就产生与模板移动方向平行的裂缝。

3.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支架下沉,脱模过早,导致混凝土浇筑后不久产生裂缝。

4.接头处理不当,导致施工缝变成裂缝。5.养护问题,塑性收缩状态将会在混凝土表面发生方向不定的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尤以大风、干燥天气最为明显。

6.在混凝土高度突变以及钢筋保护层较薄部位,由于振捣或早析水过多造成沿钢筋方面的裂缝。

7.大体积混凝土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使用了早强水泥的混凝土,受水化热的影响浇筑后2~3d导致结构中产生的裂缝;同一结构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因收缩所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8.水胶比大的混凝土,由于干燥收缩,在龄期2~3个月内产生裂缝。

二、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的水泥及优质骨料。2.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掺加缓凝剂;在工作条件能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小水灰比及较低坍落度的混凝土。

3.避免混凝土搅拌很长时间后使用。

4.加强模板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模板移动、鼓出等问题。5.基础与支架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采用预压措施;避免出现支架下沉,模板的不均匀沉降和脱模过早。

6.混凝土浇筑时要振捣充分,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养护并加强养护工作。

7.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等地段水化热水泥;采用遮阳凉棚的降温措施、布置冷却水管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桥面铺装病害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桥面铺装病害形成的原因:梁体预拱度过大,桥面铺装设计厚薄难以调整施工允许误差;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桥面铺装混凝土质量差;桥头跳车和伸缩缝破会引起的连锁破坏;桥梁结构的大变形引起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破坏;水害引起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破坏;铺装防水层破坏导致桥面铺装的破坏等。桥面铺装常规性破坏与一般路面破坏原理相同。

二、防治措施

1.常规破坏同路面通病防治。

2.嘉庆对主梁施工质量的和控制,避免出现预拱度过大。3.嘉庆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网的安装。

4.提高桥面防水混凝土的强度,避免出现防水混凝土层的破坏。

5.桥梁应加强桥面排水的设计和必要的水量计算;优化桥面铺装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用优质骨料,提高桥面铺装的施工和养护质量。

桥梁伸缩缝病害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桥梁伸缩缝是使车辆平稳通过桥面并且满足桥梁结构变形的一整套装置,由于它是桥梁结构过度到桥台及路基的可伸缩链接装置,一方面要满足桥梁结构伸缩功能,另一方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承载需要。桥梁伸缩缝受力复杂,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经常出现竣工后不久即发生损坏。导致损坏的原因有:

1.交通流量增大,超载车辆增多,超出了设计。2.设计因素:将伸缩缝的预埋钢筋锚固定于刚度薄弱的桥面板中;伸缩设计量不足,以致伸缩缝选型不当;设计对伸缩缝装置两侧的填充混凝土、锚固钢筋设置、质量标准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大跨径桥梁伸缩缝结构设计技术不熟;对于锚固件胶结构材料选择不当,导致金属结构锚固件锈蚀,最终损坏伸缩缝装置。

3.施工因素:施工工艺缺陷,锚件焊接内在质量;赶工期忽视质量检查;伸缩装置两侧填充混凝土强度、养护时间、粘结性和平整度未能达到设计标准;伸缩缝安装不合格。4.管理维护因素:通行期间,填充到伸缩缝内的外来物未能及时清除,限制伸缩缝功能导致额外内力形成;轻微的损害未能及时维修,加速了伸缩缝的破坏;超重车辆上桥行驶,给伸缩缝的耐久性带来威胁。

二、防治措施

1.在设计方面,精心设计,悬着合理的伸缩装置。2.提高对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的重视程度,严格按施工工序和工艺标准的要求施工。

3.提高锚固件焊接施工质量。

4.5.提高后浇混凝土或填缝料的施工质量,加强填缝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及时养护,无空隙、空洞。

避免伸缩装置两侧的混凝土与桥面系的相邻结合不紧密。

桥头跳车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为刚性体,桥头路基为塑性体,在车辆长期通过的影响及路基填土自然固结沉降下,桥台与桥头路基形成了高差导致桥头跳车。主要因素有:

1.台后地基强度与桥台地基强度不同、台后填料自然固结压缩。2.桥头路堤及堆坡范围内地基填筑前处理不彻底。

3.台后压实度达不到标准,高填土引道路堤本身出现的压缩变形。

4.路面水渗入地基,使路基土软化,水土流失造成桥头路基引道下沉;回填不及时积水而引起的桥头回填压实度不够。

5.台后沉降大于设计容许值。

6.台后填土材料不当,或填土含水量过大。7.软基路段台前预压长度不足,软基路段桥头堆载过早,软基路段桥头处软基处理深度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二、防治措施

1.重视桥头地基处理,采用先进的台后填土施工工艺。选用合适的压实机具,确保台后及时回填,回填压实度达到要求。

2.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差异沉降。保证足够的台前预压长度。连续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桥头沉降速率达到规定范围内再卸载。确保桥头软基处理深度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软基处理质量。

3.有针对性地选择台后填料,提高桥头路基压实度。如采用砂石料等固结性好、变形小的填筑材料处理桥头填土。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5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工程施工和养护中, 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施工中管理失误或操作失当所引起的。它牵涉到施工的材料、机械、人员、环境和管理等因素。根据我们近几年来对路基路面工程管理的实践, 有针对性地研究了一些典型的质量通病和质量控制问题, 认为只要能高度重视, 坚持质量标准, 加强控制是能够消除路基路面质量通病的。

1 路基土石方工程

路基工程具有工艺简单、工程数量大、工期长等特点。路基工程质量是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基本保证, 因此路基工程在公路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要点如下:

1.1 填料要求。

强调填料CBR值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下路堤、上路堤、下路床、上路床的CBR值分别是3、4、5、8。若设计的土场材料不符合此要求则必须处理, 处理后达到要求。因为JIJ071-98新的验收标准规定填料CBR值为基本要求, 达不到即为不合格路基。故土石方工程开工前应认真做土场的CBR值、界限含水量、颗粒分析、自由膨胀等试验, 坚持反对降低CBR值的要求。

1.2 填前基底压实。

填前基底压实度不小于85%;当路基填土厚小于路床厚度 (80cm) 时, 填前压实不宜小于路床压实度的标准 (即95%) ;高填方路堤、水稻田等易浸水地段填前基底压实度标准不宜小于90%。若该地雨季潮湿地段多, 当原地含水量过大而无法压实时 (不管是否是水田、水塘) , 应视为不适宜材料, 予以挖除 (当过深时, 考虑作软基处理) 。

挖除后, 如仍然无法压实, 则以规范中规定路基施工后沉降 (桥台与路堤相邻处容许工后沉降为0.1m, 一般路段为0.3m, 涵洞或通道为0.2m) 反算为变形模量 (E) 进行控制。变形模量与压实度和含水量密切相关, 能较方便地应用于施工的控制。

1.3 高填土地段的回填。

高填土地段路基边缘部位经常出现纵向开裂, 在弯道处路面纵缝经常被拉开等质量通病。因此, 高填土地段的施工控制需要一些改善。我们从理论上和监理工程实践上作了一些研究, 认为目前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对高填土的压实度要求 (特别是90区) 显得有些不够, 对大于8-10m的路堤应提高标准。此外, 在施工控制过程中, 考虑到压路机司机怕接近路基边缘, 造成边缘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因此, 在施工时一要保证路基超宽至少0.5m的填筑, 又要保证路基边缘适当抬高, 减少司机的畏惧心理, 从而保证边缘得到充分压实。

2 水泥砼路面通病预防

2.1 断板预防措施。

2.1.1督促承包人配足机具加强管理, 及时锯缝;2.1.2预测气象, 避免气温剧变天气条件下施工;2.1.3要求承包人配备软切割机, 碰上气温剧变天气时改用软切割;2.1.4严把基层验收关, 确保其标高与平整度, 使路面板厚均匀;2.1.5斜交暗构造物上的砼路面不宜切割同斜交构造物角度一致的斜缩缝, 宜按正常路段切割缩缝。

2.2 微裂纹破坏预防。

2.2.1严格按要求控制配合比, 外加剂;2.2.2严格控制水、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2.2.3遇上大风天气, 宜暂停施工, 已施工的加强覆盖保护, 预防干缩裂纹;2.2.4运输受阻或机械故障, 时间超过规定的砼拌和料应该废弃;2.2.5高温施工要有对原材料基层等的降温措施, 要加强养护。

2.3 胀缝破坏预防。

2.3.1气温过低不宜施工;2.3.2滑模摊铺过程中不宜设置胀缝, 可预空一块板, 事后补设胀缝;2.3.3气温高于15℃宜少设胀缝;2.3.4胀缝处宜补强;2.3.5胀缝板不宜用泡沫板, 宜使用无硬节 (或去掉硬节) 的材质均匀性较软的杉木板或橡胶泡沫板;2.3.6及时灌缝。

2.4 平整度控制。

2.4.1督促承包人精心细致地操作;2.4.2要求配备性能良好的设备, 并注意保养;2.4.3砼拌和物塌落度均匀;2.4.4监控挂线的精确性、稳定性、稳固性、避免人员、车辆碰动;2.4.5跟踪检测, 掌握动态。

3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其控制

尽管我国沥青路面采用了耐久性设计方法, 但是实际上, 仍然普遍存在着设计年限内由于其它原因而产生的早期破坏, 这些早期破坏主要包括:车辙、开裂、坑槽及抗滑性能不足等问题。上述四类破坏现象, 车辙问题危害更大。它除了影响行车舒适性外, 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 例如车辆在变换车道时操作困难, 车辙内积水及产生高速行车水漂或结冰, 在气候条件恶劣时制动距离不足等等。为防治车辙, 在施工监理时应从沥青混合料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和改善两方面入手。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3.1 车辙的控制。

3.1.1督促施工单位选用低针入度、高软化点、低含腊量的高粘度沥青, 且各项指标需要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中“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不合格沥青坚决不予给以使用;3.1.2适当增大粉胶比, 增大沥青膜厚度, 以减少起润滑作用的游离沥青的比例。这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施工时, 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在规范允许的限度以内, 如超过最佳用量的0.3%-0.5%以上对车辙将会有很大影响;3.1.3严格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在3-6%范围内, 过大过小的空隙率对车辙均有较大的影响;3.1.4严格控制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 施工组织必须紧密, 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在施工时严格杜绝降低温度后碾压, 以免造成压实度不足, 致使通车后在交通车辆的反复碾压作用下, 产生变形, 形成车辙现象。3.1.5严格控制沥青砼动稳定度指标。

3.2 裂缝的控制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基本上都是半刚性基层, 具有较大的强度, 因而纵向裂缝较少。大都是温度收缩的横向裂缝、由于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导致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以及在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处产生不规则纵横裂缝。因此在监理中, 为了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 应采取如下措施:3.2.1严格控制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在规范范围内。因为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是影响开裂的重要指标;3.2.2督促承包人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3.2.3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纵缝尽量采取热接的方法;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 上面层应采用垂直平接缝等;

3.3 坑槽的控制。

坑槽主要来源于沥青膜从集料表面的剥落, 其条件是水分介入到沥青与集料界面上, 改变了沥青、集料与水分的关系所造成的。因而, 预防水损害主要通过下列措施进行控制:3.3.1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 不致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中。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在施工中重点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尤其是空隙率的控制。此外, 监理仔细审核设计, 要求其下面层也应是I型级配;3.3.2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提高集料之间的粘接力。可以掺加消石灰粉和水泥作为最基本的方法。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等措施。

3.4 抗滑性能的控制。

抗滑性能不足, 容易使汽车在急刹车、超车、沿曲线转弯时车轮打滑, 造成事故。抗滑性能下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沥青标号过大 (针入度偏大) , 沥青用量过多, 路面渐渐泛油;粗集料不耐磨, 迅速磨光。因而在施工监理中, 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沥青用量需要仔细作好标准试验, 同时对石料必须做磨光值试验, 且磨光值不小于42, 冲击值不小于28。

结束语

门窗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篇6

关于门窗工程质量的要求,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 所有关于门窗的工程必须满足相应的建筑装修质量工程规范[1]。门窗工程主要包括门和窗制作、装修和安装, 注重对门窗外观设计的感官需求和功能需求, 因此, 在门窗工程质量的设计中, 必须要使门窗表面整洁, 色泽均匀, 门窗上没有划痕和创伤, 门与窗中间的缝隙要一致, 从而保证门窗的开启灵活。要保证门窗窗框与墙体间的间缝缝隙符合相应的要求和标准, 使得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密实、饱满, 还要使得密封胶的表面比较光滑, 没有裂缝。保证建筑物门窗的空气透气性能, 保证建筑物的雨水渗透性能, 提高建筑物门窗的抗风、抗压性能。对完成安装后的门窗进行抽样检测, 对抽样后的门窗进行喷洒式试验, 门窗的各种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在与避雷装置进行连接的过程中, 要保证连接装置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在对门窗中的玻璃进行工程施工时, 要保证玻璃的表面清洁, 不能有污渍, 如果门窗中的玻璃是中空性装置的, 必须要保证玻璃的中空层不能进入灰尘或水汽。要保证门窗的建筑施工材料要有足够的质量。除此之外, 门窗工程质量设计还对门窗施工中的甲醛含量标准有一定的要求, 必须要将甲醛的含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2]。

2 门窗工程质量通病

2. 1 门窗上没有固定的百叶通风孔

在门窗工程建设中, 有的卫生间和厨房的门扇下面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固定百叶通风孔, 从而影响了卫生间和厨房的通风系统, 本身卫生间和厨房中就有着很大的异味, 如果门窗上没有固定的百叶通风孔, 那么就会使得卫生间和厨房内的空气特别污浊, 室内的污气、臭气、油烟气都无法排除出去。这通常是因为在门窗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工程建设设计人员对卫生间和厨房的通风设置建设不够重视所致, 没有按照门窗工程质量设计标准对卫生间和厨房进行设计百叶窗, 在对卫生间和厨房的施工过程中, 觉得安装设计固定的百叶通风孔比较复杂, 所以就忽略了百叶通风孔的设计[3]。

2. 2 门窗设计中与建筑物主体避雷装置连接差

在对高于25 m的建筑物进行设计时, 有的建筑物的门窗窗框的设计并没有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做电线连接, 忽视了避雷装置的设计作用。相关建筑物的设计人员在对高于25 m的建筑物进行门窗设计时, 没有按照建筑物的避雷装置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 在对建筑物的图纸进行分析时, 建筑物的施工企业也没有向设计人员询问关于高建筑物避雷装置连接失败的问题, 施工企业也没有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的防雷引下线与门窗相连接, 从而使得高层建筑物的避雷性能差, 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 3 门窗的气密性较差

在门窗工程设计中, 有的门窗的气密性比较差, 门窗的窗框与窗体本身边缘的密封性不强, 窗口的窗扇中立挺勾边的片状结构的密封条和另一扇窗的立挺勾边的连接处有缝隙, 从而使得窗口的窗扇立挺勾边的边缘板上有透风的情况发生[4]。在对门窗的窗框进行安装的时候, 没有对门窗进行规划性的整体安装, 使得门窗窗框安装不正, 窗框的底部没有填充密实, 窗框安装完成后气密性比较差。

2. 4 门窗中玻璃的安装尺寸不配套

门窗中的玻璃的安装尺寸不配套, 会导致窗体中玻璃安装不牢靠。门窗的设计人员对门窗窗口的玻璃安装尺寸不熟悉, 或者是由于门窗的设计单位与玻璃生产企业之间沟通不准确, 会造成玻璃安装设计尺寸不准确, 使得门窗的窗框设计与玻璃尺寸并不一致。

2. 5 门窗质量差

在对有的墙体进行施工时, 没有保证施工时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使得门窗墙体采用了无轻筋的过梁。在窗体窗下的墙体设计时, 有些没有设计相应的水平筋, 没有设计相应的配筋混凝土条带。在门窗两侧的墙体中, 混凝土的预埋件比较短, 所以墙体的设计特别不牢固, 会在安装门框时造成墙体松动, 使得门窗的整体质量比较差。在门窗工程施工中, 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使得手推车、脚手架等大型机器材料对墙体造成破坏。

2. 6 门与窗位置偏差大

当前建筑设计中, 有的门与窗在垂直方向上的中线水平位置以及上下位置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门窗墙体施工时, 并没有将门窗的中线引测上去, 或者即使引测上去, 引测点装置的位置并不准确, 所以造成了门窗设计的垂直方向偏差较大。有的门窗设计安装者在安装门框时为了省事, 没有以中线为基准进行平分, 而是采用补浇混凝土或是补抹厚层砂浆进行补堵, 使门与窗的垂直方向偏差较大。有的门窗工程施工中, 没有以中线为标准平分两侧的墙体, 而仅仅是对一侧的墙体进行施工, 也使得门与窗的位置垂直方向出现了偏差。在浇筑门窗上的圈梁时, 标高没有控制好, 圈梁和过梁的位置偏高或者偏低、从而使得门与窗的水平方向偏差较大, 甚至每一个窗台的标高都不同, 而且在对窗框进行安装的时候, 也没有进行修正, 使门与窗的水平方向位置出现偏差。

2. 7 窗口的保温层厚度不均

有的门窗的周围没有设计相应的保温层, 或者即使设计了保温层, 保温层的厚度也不够厚, 这是因为在对窗口周围进行设计时, 有的窗口设计尺寸较小, 只有装饰层的厚度, 没有留出保温层的厚度空隙, 使得门窗工程设计中的保温层厚度不均匀[5]。

2. 8 门窗墙体破裂

有的建筑物窗口墙体的上角和下方的墙体常常出现对角性的破裂, 从而造成墙体下沉, 而上方裂缝越严重, 建筑物的下沉就会越厉害。很多建筑物的窗口朝着建筑物中间方向的墙体开始破裂, 而下方破裂严重也会导致建筑物中间部分下沉。有的建筑物顶层两端的窗口, 由于夏天出现热胀冷缩的原因, 对墙体并没有进行隔热板的处理, 使得墙体的隔热效果较差, 从而导致了墙体破裂。有的门窗本身质量较大, 可能造成竖向裂缝, 窗口的两端受到墙体的重力影响, 使得墙体的变形变化较大, 使门窗墙体受到地基的反作用力, 造成墙体结构脆弱, 最终破裂。

3 门窗工程质量的防治措施

3. 1 在门窗上设计固定的百叶通风孔

如果发现卫生间和厨房门扇下没有设计固定百叶通风孔, 要及时询问门窗工程设计人员, 并且要求在卫生间和厨房门扇下设计固定的百叶通风孔, 从而保证卫生间和厨房的通风装置完备, 提高卫生间和厨房内的通风性能。

3. 2 保证门窗设计中的避雷装置与建筑物的连接

要确定门窗的窗框设计与高层建筑物的避雷装置相连接。在高建筑物的进行施工时, 要使门窗窗框能够在建筑物的防雷接闪器下引出大约100 mm2截面面积的热浸镀锌的扁钢, 要保证建筑物的避雷装置与门窗窗框的连接可靠性, 对扁钢进行焊接时, 可以使用三面围焊的方式, 保证焊缝的长度, 并且在焊缝的焊接连接处涂上防腐性油漆。在对门窗设计中门窗窗框与建筑物的连接设计中, 假如使用铜线进行连接, 就要对连接接头做搪锡设计, 并且将接线头的连接处做放松垫紧压处理[6]。

3. 3 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首先就是要严格按照门窗的设计规范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 仔细检查门窗窗框两边的立挺垂直度以及上下方向的水平角度, 并针对对角线出现的角度偏差进行调整, 在对角度进行校正完成后重新进行固定[7]。应用摩擦式的密封推拉窗式的双边立挺勾边连接设计, 采用高密度、毛发粗密性较强、中间带有胶片的硅化性的密封毛条, 以及橡胶密封胶条, 密封胶条的不能过厚, 毛条也不能过硬, 要保证片状密封条作为主要的材料装置, 要使密封条和其他窗扇的立挺勾边之间的连接紧密, 还要留1 mm左右空隙, 既能够影响窗扇的正常使用, 又能够保证窗扇之间连接的气密性。要在窗口窗扇的立挺勾边的边缘板上方开一个槽口, 在窗扇上设计一个上滑道, 使窗扇的下方进行到下滑道, 整体窗扇的下降会造成上方槽口上出现一个小孔, 一定要用工具堵塞这个小孔, 防止这个小孔漏风, 因此, 要保证密封胶条的密封性, 还要保证密封毛条与窗口连接的密封性, 使窗体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密封结构。

3. 4 使门窗中玻璃尺寸配套

要使门窗中玻璃尺寸与窗框配套, 就要对门窗设计的图纸进行分析, 仔细计算出门窗窗框需要的玻璃尺寸, 对玻璃尺寸进行核实后, 将准确的玻璃尺寸数据交给玻璃生产企业。门窗的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门窗设计施工标准中关于玻璃尺寸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从而使得玻璃尺寸的设计能够与门窗的设计相配套。

3. 5 提高门窗质量

对于门窗墙体进行设计时, 为了提高门窗的质量, 应该在门窗两侧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边框, 从而避免因为墙体掉角而使门窗以及门框、窗框的安装不牢靠。在对门窗承重墙进行设计时, 应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 以及配筋过梁。要保证门窗墙上要有水平筋, 使用60 mm厚度的配筋混凝土条带, 利用C20 配套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使得门窗两端深入墙体的部分不小于700 mm。在门窗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采用胶合板进行边角材料保护, 从而避免材料运输车、脚手架等工具器械对墙体进行碰撞, 避免墙体松动, 从而提高门窗的质量[8]。

3. 6 门与窗位置合理设计

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质量要求施工, 在设计墙体时, 可以用经纬仪从门窗的最下层开始逐渐向中线引测, 或者用线锤从最上方的门与窗中线向下引测, 在对墙体进行设计时, 要事先量好尺寸, 不要让门与窗的设计过大或过小。应当控制好标高, 使门与窗平齐。如果门与窗的位置偏差较大, 就要拆除门窗窗框与门框, 把门窗位置修整调节好以后, 再重新安装。

3. 7 保证保温层厚度

在对门窗墙体进行施工以前, 要认真核对好门与窗的尺寸, 对门框、窗框的设计要求, 保留好设计保温层的空隙, 事先做好样板, 在确保了保温层的厚度以后, 再进行进一步的施工[9]。

3. 8 减少墙体破裂

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之前, 首先就要对建筑物所在地进行地质情况检测, 保证基土层的稳定性, 使得墙体本身能够承受得住配置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保证门窗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建筑物进行施工设计时, 可以对地基进行注压性水泥的设计, 从而对墙进行加固, 使墙体稳定了以后, 再进行补窗裂缝处理。对建筑物墙体进行隔热措施设计, 从而防止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的墙体破裂, 在墙体稳定了以后, 再对门窗墙体漏缝进行堵缝。将破裂的窗口下墙体或者窗台拆除, 做好墙体配梁或者现浇混凝土下梁设计, 保证门窗外墙体的稳定性, 减少墙体的破裂[10]。

4 结论

综上所述, 门和窗在质量上的通病并不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存在质量问题, 主要原因就在于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没有正确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 没有有效地按照相关的流程化格局内容进行处理。我们要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 消除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就要从设计、原料、保护措施、相关要求、施工监督、检验管理等方面着手, 以保证我国的门和窗在质量方面符合规范要求。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物中门窗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门窗在发展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完善。人们对于门窗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门窗的质量问题, 本文对门窗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门窗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俞廷标, 戴毓峰.门窗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八项注意[J].建筑工人, 2013, 34 (1) :6-9.

[2]陈冬青.浅谈塑钢门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门窗, 2015, 9 (1) :16.

[3]李凤刚.塑料门窗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 2011, 28 (2) :108-111.

[4]杨忠久.塑料异型材截面结构与门窗质量性能[J].门窗, 2011, 5 (5) :57-62.

[5]王浩.塑钢门窗质量控制分析[J].门窗, 2014, 8 (1) :28-29.

[6]吴平.系统门窗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 2014, 30 (2) :33-36.

[7]仲科学, 洪剑成.建筑门窗工程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4, 62 (7) :170-172, 175.

[8]毛爱新.影响塑料门窗质量根源的分析[J].门窗, 2013, 7 (5) :33-34.

[9]阮军民.浅谈塑钢门窗质量控制及渗漏预防[J].门窗, 2013, 7 (8) :232, 234.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7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 涉及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

1.1 施工方面的原因

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 技术培训跟不上, 工人技术素质较低, 甚至个别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不了解, 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 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 导致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很快。

在施工过程中, 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工序与工序, 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 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 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 甚至蓄意隐蔽。

1.2 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防水工程沥青品种的选择, 油毡的质量和品种, 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 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 木门窗木材品种的选择等, 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3 设计方面的原因

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 带女儿墙的屋面, 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 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 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 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另外有的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 且不作防水层, 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1.4 工程造价过低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 造价过低, 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 材料质量无保证, 如当前铝合金窗的质量通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铝合金型材的厚度虽然达到设计要求, 但是, 材质不均匀, 表面防腐层质量差, 很短时间内就氧化, 密封绒条太小, 窗锁与走轮质量差等, 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造成的。

1.5 现场监理不到位

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 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 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 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 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 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2 防治措施

2.1 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 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 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分期分批, 有重点有目的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 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 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2.2 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 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 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听取他们的意见, 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 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 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 积累设计经验外, 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 如果设计考虑周到, 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 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 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2.3 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

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 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 不成熟的施工技术, 应制止推广。有关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重视, 增加科研投入, 鼓励推广使用产生实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但有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成熟, 尚未达到推广使用阶段, 就不能盲目上马, 一些质量问题就是由于采用了不成熟、不配套的技术或工艺形成的。

2.4 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

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 做到:1) 择优选购, 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2) 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 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3) 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 要慎重使用。4) 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 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 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2.5 适当提高质量通病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

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 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 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 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 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 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 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 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2.6 加强现场监理

各监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 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 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薇.浅析房屋质量常见问题与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5) .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篇8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砌体强度低

砖砌体的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和斜向裂缝。

砖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进场的烧结砖强度低,酥散);砂浆强度不合要求(水泥质量不合格、砂的含泥量大、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砂浆搅拌不均匀)

进场水泥、砖等要有合格证明,并取样复检查符合要求;

砂子应满足材质要求,如使用含泥量超过规定的砂,必须增加机拌时间,以除去砂子表面的泥土;

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种类、强度等级及所用的材质情况进行试配,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时间不得少于1.5min;

白灰应使用经过熟化的白石灰膏

砌体几何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

墙身的厚度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

2)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10皮砖的累计数不符合验评标准的规定;

3)

混泥土结构圈梁、够造柱、墙柱账模

1)

砖的几何尺寸不规格;

2)

对砖砌水平灰缝不进行控制;

3)

砌筑过程中挂线不准;

4)

混泥土模具强度低,导致浇筑后的混泥土结构账模

1)

同一单位工程宜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砖;

2)

正确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一般为15~20m,转角处均控制在10㎜左右;

3)

水平与竖向灰缝的砂浆均应饱满,其厚(宽)读应控制在10㎜左右;

4)

浇筑混泥土前,必须将模具支撑牢固;混泥土要分层浇筑,振动棒不可直接接触墙体

组砌方法不准确

1)

砖柱砌筑成包心柱,里外批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边通天缝;

2)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层皮”,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1)

搁底排砖不正确;

2)

由于混水墙,就忽视组砌方法;

3)

砖柱砌筑没有按照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

1)

控制好摆砖搁底,在保证砌砖灰缝8~10㎜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

对混水墙的砌筑,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

3)

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一砖或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半头砖;

4)

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层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砖层必须吻合;

5)

构造柱部位必须留马牙槎,要先退后进上下顺直;临时间断处留槎不得偏离轴线

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砌体砂浆不密实饱满,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规范”和“验评标准”规定的80%

1)

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2)

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砌砖法砌

3)

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1)

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读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

砌筑用的烧结普通必须提前1~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

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低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灰浆不饱满;

4)

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而进行刮缝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

1)

外墙转角处和楼梯见不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不留斜槎;

2)

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以及在梁和梁垫的下面摆放条砖;

3)

填充墙的顶层砖和梁板下部摆砌平砖;

4)

砖砌台阶的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用顺砖

5)

拉结筋的放置、长度、数量不符合规定

1)

外墙砖角处、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

承重墙最后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砖砌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应用顺砖,否则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

3)

填充墙的顶部和梁、板的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和墙与板断开节点,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和整体性差;

4)

拉结筋设置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施工规范规定

1)

砖砌体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和纵(横)交接处,和楼梯间的墙体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2/3;

2)

承重墙的最后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的砖、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部位,均应采用丁砖砌筑挑出层,以便受力后能保证砌体的稳定性;

3)

砖砌隔断墙和填充墙的顶部均应采用侧砖或立砖斜砌,并应挤紧,砂浆应饱满密实;

4)

拉结筋有承重墙拉结筋和非承重隔断墙拉结筋之分。以240㎜隔断500㎜配制2Ф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其长度应从留槎处算起,末端应制成90˚弯钩

砌体结构裂缝

1)

砖砌体填充与混泥土框架柱接触处产生竖向裂缝;

2)

底层窗台产生竖向裂缝;

3)

在错层砖砌体墙上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

4)

顶层墙体产生水平或斜向裂缝

1)

砌体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并受温度影响产生结构裂缝;

2)

由于窗间墙与窗台墙荷载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口边产生剪力,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

3)

房屋两楼层标高不一时,由于屋面或楼板膨缩或其他因素而推挤,形成在楼层错层处出现竖向裂缝;

4)

顶层墙体因温度差产生变形,或屋面、楼板设置伸缩缝而墙身未相应设置,以致墙体被拉裂产生斜向裂缝,或女

儿墙根部产生水平方向裂缝

1)

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墙应采取技术措施,混泥土框架与砖填充墙应采用纲丝网片连接加固而产生裂缝;

2)

防止窗台竖向裂缝,是在窗台下砌体配筋;

3)

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是保温层厚度,顶层砌体砌完后应及时做好隔热层,防止顶层梁板受日照射变化因温差引起结构的膨胀和收缩;

4)

女儿墙因结构层或保温层差变化或冻融产生变形将女儿墙根腿开而产生裂缝;在铺设结构层、保温层材料时,必须在结构或保温层与女儿墙之间留设温度缝

烟道、排烟道堵塞串气

住在宅工程的厨房、卫生间烟道(气)排不出

1)

因操作不当,将砌筑砂浆、混泥土、砖块等杂物坠落在排烟(气)道堵塞;

2)

烟道内衬附管时,接口错位或接口处砂浆没有塞严,酿成串烟和串气

1)

砌筑附墙烟(气)道时,应使用烟道轴子来控制砂浆、混泥土和碎砖坠落烟道内;

2)

做烟道内衬时应边砌边抹内衬或做勾缝,确保烟(气)道的严密性;

3)

烟道附管应注意接口方法,承插应对齐对中,承口周边的砂浆打口必须严密,组装管道应固定牢固;

4)

烟(气)道的顶部应设置烟(气)道盖楼,以加强烟(气)道的稳定性

墙体渗水

1)

住宅围护渗水;

2)

窗台与墙节点处渗水;

3)

外墙透水

1)

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的材质质地松散易将毛细孔中的水分散开;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

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

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填塞和嵌磨密封膏,导致渗水;

4)

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严

1)

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2)

对组砌中形成的空缝,应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3)

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或龟裂;

4)

门窗口与墙体的缝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力的砂浆自下与上塞灰压紧(在寒冷地区应先填保温材料);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若铝合金和塑料窗应填保温材料;

5)

门窗的天盘应设置鹰嘴和滴水线;

6)

脚受眼及其他孔洞,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

砌筑要求堵实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砖砌体组砌混乱

1)

混水墙组砌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包心砌法,里外皮砖互不香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2)

清水砖的规格尺寸误差对墙面影响较大,如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影响美观

1)

混水墙面要抹面,操作工作容易忽视组砌形式,因此,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

2)

为了少用七分头砖,对三七砖柱习惯于包心砌法

1)

提高操作工对砌砖组形式的重视,使其认识到不单纯为了清水墙美观,同时也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因此,不论清、混水墙,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砖最多隔五层就应有一丁砖拉结(五顺一丁),为了充分利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2)

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

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4)

砖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

砖缝砂浆不饱满

1)

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规范规定);

2)

竖缝内无砂浆;

3)

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大于2㎝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

1)

砖层水平灰缝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使底灰产生孔穴,砂浆层不饱满;

4)

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5)

用干砖上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

改进砌筑方法;并推广“三一砌筑法”;

3)

严禁用于干砖上墙;冬季施工时(白天在0℃以上)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

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钢筋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缝中砂浆不饱满,年久钢筋受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使配筋体强度大幅度地降低

1)

操作时疏忽造成;

2)

配筋砌体灰缝厚度不够,特别当同条灰缝中,有的部位(如窗间墙)有配筋,有的部位无配筋时,皮数杆灰缝若按无配筋砌体画制,造成配筋部位灰缝厚度偏小而使钢筋在灰缝没有保护层,或局部未被砂浆包裹,使钢筋锈蚀

1)

砌体中的钢筋与混泥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应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

2)

钢筋宜采用冷拔钢丝点焊网片,砌筑时,应适当增加灰缝厚度(以钢筋网片厚度上下各有2㎜保护层为宜);如同一标高墙面有配筋和无配筋两种情况,可分划两种皮杆;

3)

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质量,应先将钢筋刷水泥浆;网片放置前,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应用砂浆填实,以增强砌体强度,同时也能防止铺灰砌筑时砂浆掉入竖缝而出现露筋现象

力柱、门窗洞口、阳台

和环窗雨篷不成线

1)

筑前没有弹线,轴线偏移;

2)

多层建筑弹线时,没有在固定的一端轴线上发尺;

3)

平面不弹线,标高失控,上下不吊线

1)

层层弹出墙体中心线和砌体边线,砌筑大角头时校正垂直线

2)

皮数杆应标明楼地面、门窗洞口及圈梁标高;每层弹线应从同一端轴线上发尺,以消除偏差;

3)

立柱、门窗洞口、阳台与环窗雨篷,逐层分中定位,弹好砌筑边线;模板安装时测好标高,上下吊角吊边;砌筑时做到左右拉线,上下挂线锤

窗台返(窗台与屋面板下渗水污墙)

1)

窗杠框底未留空隙或空隙很小窗台粉面时未留流水坡;或粉面砂浆填掩窗框,砂浆干缩开裂,雨水从裂缝中渗水入内墙面;

2)

安装窗框时未拉线,框底离空不一;

3)

窗台下,屋面板上下砖墙灰浆不饱满,不密实,雨水渗入墙内污墙

1)

画皮数杆时,必须把窗台板是砖面标高标明,使窗框底留有3~5㎝空隙,粉窗台时在框底嵌入砂浆填实堵严;

2)

拉线安装窗框,线要绷紧平直窗台下2~3皮砖、山墙板头镶砖,用M5水泥混合砂浆砌实心体,砖应湿透,每皮灌稀浆,切忌用水冲浆灌缝

毛石墙里外两层

1)

选料不当,每皮石块压搭过小;

2)

未砌拉结石;

3)

砌筑方法不正确

1)

大小石块搭配使用;立缝要小;坚持每隔1~1.5m丁砌一块满墙拉结石,上下皮错开;

2)

墙厚在40㎝以上时,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其中一块长度应大于墙厚的2/3;

3)

采用铺浆法砌筑,每砌一块石上下,左右应垫靠,前后石块有交搭,砌缝要错开,排石应稳固,严禁采用平面成十字缝的“4块石块碰头砌法”

砌块外墙透水

1)

砌块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表面膨胀、松软、分层、灰团,空洞、爆裂和贯穿面棱的裂缝等缺陷,雨水从砌块内渗入;

2)

砌后打凿,损伤砌块

1)

进场砌块应严格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产品不合格不准使用;

2)

砂浆应机拌,和易性和保水性要好;

3)

砌筑铺灰长度控制;实体砌块为3~5m。

4)

水平垂直灰缝的厚度:中型砌块15~20㎜,小型砌块8~12㎜;

5)

预埋件应在砌筑时埋入,砌后不允许在墙上开糟、凿洞

砌块墙体裂缝

1)

圈梁底墙体有水平裂缝;

2)

内墙横、纵墙尽端有阶梯形裂缝;

3)

竖缝和窗台底下有竖向裂缝

1)

砂浆强度低,粘接力差;

2)

砌块表面有浮灰等污物没有处理干净,影响砂浆与砌体之间的粘结;

3)

砌块未到养护期,砌块体积收缩没有停止就砌筑,产生收缩裂缝;

4)

砌块就位校正后,经碰动,撬动使周边产生裂缝;

5)

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粘结差;

6)

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两皮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1/3或150㎜,也没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设置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7)

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相交处无可靠连接,砌块墙与砖墙咬槎不好

8)

砌块体积大、灰缝小,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易在砌体中出现阶梯形裂缝

1)

配置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7,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

砌筑

用砌块必须存放30d以上,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再使用;

3)

砌筑前应清除砌筑面污物,保持砌块湿润;

4)

纵横墙相交处,按砌块模数定,一般每隔两皮加一道2ф6水平拉结筋或网片(间距控制在800㎜左右);

5)

设计上应考虑采取一些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措施,如窗洞口

处加设水平钢筋,在房屋四周大角楼梯间等处,沿房屋全高设置钢筋混泥土构造柱,将基础、各层圈梁连接成整体,对五层以上及五层以上的小砌块、空心砌块建筑,应沿墙每隔两皮砌块在水平砂缝内设置与构造柱连接的拉结钢筋等;

6)

按规定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伸缩缝内不得留有砖、木、垃圾等硬物

砌块灰缝不饱满

1)

水平缝砂浆疏松,不饱满;

2)

竖缝有空心缝

1)

砂浆用砂偏细,砂浆的施工配合比不准,和易性好水性差;

2)

砌块砌筑前浇水量不足,湿润程度不够;

3)

竖缝过小或灌缝不实,形成空心缝;

4)

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松散

1)

配置砂浆不宜用细砂或含泥量过高的砂,配合比计算应准确,一般稠度控制在5~7㎝,砂礓应有良好的和易性,随拌随用,不准用隔夜砂浆,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混合砂浆在4h内用完;

2)

混泥土空心砌块不宜过多浇水,但是粉煤灰硅酸盐密实砌块在砌筑前1~2d要浇水或浸水充分细润,按气侯情况控制好砌块湿度,砌筑时应保持湿度

3)

灰缝应均匀,一般中型砌块灰缝15~20㎜小型砌块为10~12㎜,砌筑时随砌随用原浆勒缝;

4)

铺灰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密实砌块铺灰长度不应超过3~4m,空心砌块铺灰长度不超过2~3㎜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的裂缝

1)

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两端

2)

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

3)

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窗间墙的上下对角线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4)

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在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顶层有钢筋混泥土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直裂缝则较少

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

房屋底层窗台下竖向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另外,地基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胀作用而在窗台处发生裂缝

1)

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设置沉降,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应有足够宽度;操作中应防止浇注圈梁时将断开处浇筑在一起,或将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免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

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这样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湿润、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接结;当留直差时应加拉结条,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条的做法;

3)

宽大窗口下面考虑混泥土梁或砌反砖,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了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以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来加强;另外,窗台部位不宜过多的半砖砌筑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

八字裂缝主要出现在顶层纵横墙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至房屋1/3的长度内;

2)

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继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

1)

八字裂缝往往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泥土浇筑后,在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泥土与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八字裂缝;

2)

檐口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以及

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的竖直裂缝,其产生原因与上述相同

1)

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

2)

屋面施工尽量避免高温季节;

3)

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混泥土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其他裂缝

1)

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发生的竖直裂缝;

2)

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

1)

由于混泥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账系数不同,混泥土的线胀系数比砖砌体的线胀系数约大一倍,受较大的温差变化就会引起墙体裂缝;

2)

大梁下面墙体局部竖直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足,砖墙局部承受荷载过大所引起;

3)

砖和砂浆标号偏低及施工质量差

1)

合理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有足够宽度;

2)

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梁下设置足够面积的混泥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3)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9

道路工程具有线长、沿线地质水文条件多变、结构物终年外露的特征, 其路基的稳定性是道路寿命的关键环节。由于市政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市政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 因此, 当年沟槽回填!当年修路成为市政道路的又一特点。同时, 市政道路的地下、地面及空中, 由于管线、路面、过街地下通道或过街人行天桥的立体分布, 各种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 又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

二.质量通病的成因

1.开工仓促。由于急于开工, 造成匆忙设计, 匆忙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又不得不匆匆忙忙进场, 有些工程甚至边设计边施工, 忙中出错在所难免, 使得施工工序、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工期紧张。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工程的工期都很紧, 这是市政道路施工的最大特点和市民出行的需要。市政道路工程的另一特点是绝大部分工程都要经历雨季施工, 而这个时期又正是各种管道铺设或路基施工的阶段, 管道沟槽回填后难以压实, 路基含水量大, 其密实度和强度很难保证。由于工期太紧, 又不能不施工, 存在质量问题是可想而知的。

3.作业面受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场地都很难闭交通, 人流难以控制, 加之诸如电力、电信、热力、有线电视、煤气、自来水、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 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 质量管理工作更为零散, 多点、露天、连续性差, 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

4.关系复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情况十分复杂, 关系到各个方面。特别是拆迁工作经常滞后;多头管理, 众口难调, 随之而来的扯皮、踢球现象屡见不鲜, 不但影响了工期 (有时不得不干干停停) , 也使原来就很困难的质量管理工作更难进行。

5.施工工段繁多小。为平衡关系, 把工程化整为零, 造成工程衔接处质量难以控制。如某市一条1800m路段, 竟划成20个施工段。在这样狭小的场地上, 挤进了20个施工队伍, 施工中的相互干扰, 原材料的参差不齐, 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技术素质高低不一, 带来的质量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6.偷工减料。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某些施工单位为了取得工程, 故意压低竞标价格。当获得项目进行施工时, 又因利润太低, 加之资金到位率较差,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小代大、以粗代细等现象时有发生, 质量较差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7.责任不到位。一是建设单位协调工作不到位, 未能为施工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造成工程的先松后紧。另外对一些施工素质差的队伍, 措施不得力, 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二是监理部门"监、帮、促"处理的不到位, 不能充分发挥质量管理部门的积极作用。少数监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监理工作浮于表面, 缺乏深度和广度, 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是某些施工单位人员素质较差, 加之施工人员以民工为主 (这些人员的技术素质一般较低) , 加大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施工机械设备陈旧, 工程中使用的材料与原送检的材料差距较大;工艺流程落后等都易于造成质量问题。

三.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把好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关。在了解和熟悉市政道路设计意图和施工图纸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与双方单位的图纸会审十分必要, 因为这样可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走或者少走弯路, 不会出现不按图纸施工的错误;对图纸认真阅读和理解后, 就会提出施工执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把住技术标准, 让施工班组人人知晓。

2把好测量控制点线复核关。设计单位现场交桩的原始定线资料 (定线方位、中心线、水准点) 往往满足不了施工的需要, 施工单位应在此基础上加密控制点、辅助基线、临时水准点等, 并做到相邻标段一定要点线相碰、线线相接, 以免产生测量差错。

3把好原材料、管构件质量关。原材料、管构件的质量对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是保证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关口, 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工程材料来源渠道往往变化较大, 种类复杂, 如砂、瓜米、分口等石料及水泥、土等, 特别是砂、石的来源变化频繁。因此必须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对材料进行抽检, 并向试验室送检。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 (水泥、砂、石集料、钢筋等) , 必须提供"三证"并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 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人施工现场。

4把住拌合场设施、机械设备关。拌合场的设置、拌合机械的型号、数量和功能对道路硷路面施工质量、基层面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关系。拌合场的设置情况和拌合机械的型号、数量和搅拌功能必须能满足硷的强度和质量需要。砂石集料要分仓, 要设隔离墙, 地面要硬化, 水泥仓库要有防潮措施。要有计量设备和明确的配合比, 应采用最佳的配合比以保证硅的标号, 配合比要进行试验。

5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 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 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 经验收认可方能进人下道工序施工, 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 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 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 在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 特别是在业主紧逼工期的时候, 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

6把好产品保护关。路面硅浇筑后, 对产品的养生和保护是影响硅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目前设计单位对一级道路路面设计的年限大多在30年以上, 因此必须对产品加以保护, 以确保质量不受影响和破坏。

7把好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的质量关。关键部位如管沟槽开挖、管道吊装、接口抹带、管座基础、闭水试验、土方回填、路基施工、硷路面的浇筑等, 要加强监督和检查, 要按标准要求进行不少于30%的抽检试验。另外, 要通力合作, 解决市政道路工程中外部条件造成的困难。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通常是由政府投资, 或是国债项目, 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 往往是开工急、工期短、工程拆迁工作滞后, 这就使得施工单位必须倒排工期, 由此导致片面追求进度与数量, 往往会影响工程质量。要确实解决好这类难题。

结束语

要搞好市政道路质量控制, 必须从原材料、路面及土方、水泥石粉稳定层及路面面层等几方面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 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才能有效避免质量通病的产生, 最终确保工程质量。

市政道路地下管网线路复杂, 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生产与居民的生活, 如断电断气断通讯。同时与管线各所属部门的协调也较困难, 这也是施工中头疼的事。再则居民住房、生产厂房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民的拆迁、征地、征鱼塘等工作进展迟缓, 极大地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只有解决好这些外部难题, 才能确保建造出优质的市政道路。

摘要:影响市政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 较难控制, 大多数市政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文章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参考文献

[1]温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 2005, (8) .

[2]王鹏.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 2006, (1) .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10

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特点概述

不同于传统的采暖系统,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所以, 其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 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可以使室内的温度自下而上程递减趋势。而这种温度分布方式, 会给人员脚部温暖而头部清凉的感觉, 形成满足人体供热需求的理想室温分布。同时, 由于热量是来自于地板的辐射, 所以将减少墙体对人的辐射, 进而使室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其次, 相较于传统的供暖方式,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想要达成同样的室内温度, 只需要耗费较少的能源。同时, 利用辐射采暖系统也可以实现对不同室内环境的温控, 进而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损耗。

另外, 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 不需要占据室内空间, 取消了传统的散热器, 增加了使用面积, 由于敷设了聚苯板隔热层, 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常见质量通病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种种功效要想正常发挥, 还需要在一定的质量保障之下。所以, 只有熟悉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 才能更好的应用这种采暖方式。

2.1 设计质量通病

在进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设计时, 由于设计人员基础薄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员常常没有进行房间供热负荷的计算, 就直接进行系统的设计。而在没有进行房间高度的附加率和间歇供暖问题的考量下, 一些设计人员会采用相同的管道间距进行系统的设计, 从而导致不同房间的温度偏差较大的情况产生, 进而导致房间的供暖不能满足正常的供暖需求。

2.2 材料质量通病

材料对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 一些材料质量通病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供暖效果。就目前来看, 由于国内生产的地热用管材PEX交联聚乙烯管、PE-RT耐热聚乙烯管等产品品牌众多, 质量参差不齐, 质量不达标的地热盘管易折弯、易破裂。分集水器的规格型号众多, 排气阀及控制阀往往不灵活, 使用寿命短。

2.3 施工质量通病

就现阶段来看,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施工方面存在的质量通病仍然较多, 进而给采暖系统的功能发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 由于采暖系统处在地板之下, 所以一些施工队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 常常没有考虑到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起砂和开裂的问题, 也有一些加热管并没有被混凝土覆盖, 进而容易出现管道破裂的问题。另一方面, 一些施工队伍并没有做好卫生间下水管道的处理, 从而导致了卫生间的水沿着加热管流向其他房间, 进而造成了房间出现渗水的问题。再者, 在房屋后期装修的过程中, 由于施工队伍没有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 所以容易造成加热管的损坏[1]。

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质量通病的防治

3.1 设计质量通病的防治

想要使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质量有所保障, 就要进行设计质量通病的防治。首先, 设计人员要进行房间供热负荷的计算, 并在计算时注意埋地加热管的热损失问题和地板表面家具的散热问题。同时, 设计人员还要对房间过热和超标准热量的问题考虑, 进而精确的完成对房间供热情况的计算。其次, 设计人员要进行地板辐射散热量的计算。具体来说, 就是进行加热管散热量、盘管间距和供回水平均水温等多种内容的计算。其中, 盘管间距的计算问题尤为重要, 将会直接影响到室内采暖情况, 所以要认真完成此部分内容的计算。另外, 在设计过程中, 除了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间距的确定, 还要进行加热管的关联布置, 进而防止室内温度出现变化较大的情况[2]。

3.2 材料质量通病的防治

为了进行材料质量通病的防治, 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选择时要严格按照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定来进行。一方面, 施工单位要根据许用环应力值的大小和设计中的材料型号, 进行不同种类的加热管的选择。另一方面, 施工单位要向建设单位提供材料检验报告, 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而验收单位则要在受到材料报验单后, 现场进行材料外观、规格和型号等内容的检验。而检验人员一旦发现材料质量存在着不合格的问题, 则要通知施工单位将不合格材料撤离现场, 并担负起延误工期的责任。

3.3 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

为了进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 施工单位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施工工作的完善。首先, 在进行保温板、钢丝网等结构的铺设时,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经审核通过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进行钢丝网的排列时, 要利用钢钉和铁丝进行钢丝网的固定, 同时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网片上, 并做好加热管的弯头的固定。而这样一来, 就可以防止加热管暴露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其次,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时,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上的要求来进行。因此, 本文对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质量通病及防治问题进行的研究, 有利于促进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丁金波.浅谈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优劣分析[J].玻璃, 2009.

[2]刘鹏.辅热太阳能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1.

上一篇: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下一篇:“预就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