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生活八篇

2024-09-12

农户生活 篇1

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和特征

调查地区既包括了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华北和华南地区, 也涵盖了经济欠发达、资源丰富、交通不便的西北地区, 表1总结了调查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能源储量等基本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调查地区的地形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以及戈壁地区。从三个省资源储量看, 河北地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水能资源匮乏, 生活能源消费总量相对较高;湖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煤炭资源匮乏, 生活能源消费相对居中;新疆属于资源大省,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非常丰富。笔者调查发现, 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量远高于生产能源消费量, 其中河北省生活能源消费是生产能源的12倍以上, 新疆是2倍, 湖南是1倍多一点。2012年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是农业生产能源的5倍左右, 由于农村能源消费的大头是生活能源消费,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

调查农户生活能源消费主要以电能、煤炭、秸秆和液化气为主, 生产性能源主要是柴油和电能。几乎所有农户都使用两种到四种能源消费组合:其中最常见的是“电+煤+秸秆”组合, 有278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80%;第二位的是“电+煤+薪柴”组合, 有216个农户占样本总数约为62%;第三位是“电+煤+液化气”的组合, 为135户占样本总数55%。此外, 在笔者的调查中基本上没有清洁高质能源消费组合如“沼气+电”“液化气+电”或“天然气+电”。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年鉴2012》

煤炭在所有能源使用量中占有绝对优势, 所有农户都或多或少用煤炭作为取暖或烹调的主要能源。除了煤炭外, 秸秆在各种能源组合中占主要比例。调查农户的沼气使用率, 湖南农户为10%, 河北农户为7%, 新疆没有农户使用沼气。事实上, 新疆的日照时间长, 畜牧业发展较为迅速, 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沼气原料供应都很充足, 今后发展沼气潜力很大。

二、农户能源消费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㈠农户收入和财富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家庭人均财富每增加1个百分点, 农户对薪柴和秸秆等传统能源消费会降低2.5个百分点, 煤炭消费会增加1.3个百分点, 液化气消费会增加6.5个百分点, 家庭人均财富对液化气消费的贡献是煤炭的5倍。家庭人均财富的增加可以降低薪柴、秸秆等传统能源消费, 增加液化气和煤炭现代能源消费。需要说明的是从变量系数来看, 煤炭作为秸秆、薪柴到液化气之间的过渡能源, 没有薪柴和秸秆以及液化气对家庭财富变动那么敏感。

㈡能源可获得性主要针对秸秆、薪柴和液化气能源。对于秸秆, 本研究采取耕地面积作为秸秆资源可获得性的衡量指标, 农作物耕地面积越大, 复种指数越高, 则家庭获得秸秆越多;对于薪柴本研究主要用地形特征来表示, 山地越多表明农户获得薪柴能力越强;对于液化气, 本研究采用与城市距离远近作为衡量液化气资源可获得性指标, 距离城市越近, 则农户获得液化气能力越强。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人均耕地面积每上升1个百分点, 农户对薪柴和秸秆等传统能源消费会增加4.2个百分点, 煤炭消费会增加2.1百分点, 液化气消费会增加2.8百分点;越是山地越增加农户薪柴使用, 减少液化气使用。比较而言, 湖南农户薪柴、秸秆使用概率较高;煤的消费量受到当地煤窑资源的影响, 煤窑越多地区 (新疆) 农户煤的消费量相对较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距离城市距离每增加1公里, 农户对薪柴和秸秆等传统能源消费会增加3.6个百分点, 煤炭消费会增加4.1百分点, 液化气消费会减少8.8百分点, 农户液化气消费对距离城市距离变化最为敏感。离城市距离越近, 越增加农户使用液化气的概率;人均耕地面积同秸秆能源消费呈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 表明农户家庭拥有土地面积越大, 家庭务农概率越大, 则越倾向于使用秸秆和薪柴。

㈢不同能源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薪柴和秸秆平均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 农户对薪柴和秸秆等传统能源消费会降低1.8个百分点;煤炭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 农户消费会降低1.5个百分点;液化气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 农户消费会降低2.4个百分点, 农户对液化气价格变化最为敏感。某种能源价格上升, 必然会引起农户对该种能源使用概率的下降即农户是否使用某种能源同该种能源价格呈反比, 即能源价格越高则农户使用该种能源概率越低。在所有能源中, 农户液化气消费量对价格变化最为敏感, 薪柴、秸秆次之, 煤炭第三。

㈣农户家庭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受教育年限、农户家庭人口和户主年龄三个变量, 除了农户受教育程度外, 其他包括农户家庭人口和户主年龄的变量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 表明家庭能源消费受到户主教育程度影响, 但是不受农户家庭人口和户主年龄的影响。具体而言,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户主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 农户对薪柴和秸秆等传统能源消费会降低12.3百分点, 煤炭消费会增加2.5百分点, 液化气消费会增加5.3百分点, 户主受教育年限对液化气消费的贡献率是煤炭的2倍。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 农户倾向于使用更为便利的煤炭、液化气等高级能源, 而减少薪柴、秸秆等传统生物质能源的使用。

㈤地区差异主要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形特征、当地能源储量三个变量, 模型结果显示山区农户薪柴、秸秆消费量明显高于平原农户, 说明山区农户能源消费水平明显落后于平原地区。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角度看, 应降低山区农户薪柴消费量, 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地区间差异较大, 农户生活能源的消费地区差异显著。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农户能源的消费结构主要从薪柴、秸秆、煤炭向液化气等高质商品能源转换;而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 能源消费主要还是以薪柴、秸秆为主, 目前正慢慢向煤炭转化。

三、政策建议和发展前景

为提升能源消费结构, 在满足当地能源前提下, 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户收入, 此外还应引导农户能源的合理利用, 以保证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㈠加强教育, 转变农民消费观念, 提高农户环保意识研究结果显示, 教育程度是决定农户能源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 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农民更加意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有利于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另一方面,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技术认识程度的提高以及能源技术的掌握, 这对未来在农村地区推广高效清洁能源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㈡改善交通条件, 加强农村能源供应体系设施建设根据研究结论可推理出, 农村交通状况和能源供应体系是影响农户能源消费商品化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 政府在引导农户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较为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农村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 使农民利用有利的条件实现能源的消费升级。农村道路建设应在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 向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提高农村道路硬化率, 完善农村路网体系, 规范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此外, 加强当地电网、液化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扩大能源消费途径的重要保障措施, 尤其是在一些石油、天然气比较丰富的地区, 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保障能源的可获途径。

㈢依靠科技进步, 开发利用新能源调研发现, 薪柴、秸秆等能源消费比例虽然有所下降, 但下降比例较慢, 而且这些能源的利用仍然沿袭传统的直接燃烧的方式, 利用效率低, 急需依靠科技进步革新利用方式, 如转化成生物质能源。煤的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 但主要是常规的利用方式, 释放的有害气体不仅污染环境, 还会对人们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一方面变革传统煤炭使用方式为清洁煤炭使用方面, 一方面开发可再生能源并提高其利用率。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其中生物质能源占很大比重。我国农村可持续能源发展方向应该是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综合利用以及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例如, 新疆没有农户使用沼气, 事实上, 新疆的日照时间长, 畜牧业发展较为迅速, 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沼气原料供应都很充足, 今后发展沼气潜力很大;另外, 新疆农村煤炭消耗量大, 应尽快推广清洁煤炭使用技术。

摘要: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作者实地调查了河北、湖南、新疆三个不同地区12个村庄360个农户农村能源消费, 力图探索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变动的规律, 寻求既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 又能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农业农村能源消费优化升级之路。

关键词:能源消费,农户生活,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邱大雄, 顾树华.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规划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

[2]邓可蕴.中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3]杨世基.农村发展与能源建设-农村能源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

农户生活 篇2

公司和农户两者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独立市场主体, 在参与收益分配、风险分担的问题上会进行博弈。然而在双方谈判力量的对比中, 农户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通常“风险多担, 利益靠边”, 很可能对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结果感知不公平, 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农户首先会向公司尽力“呼吁”, 但如果诉求无果, 他们就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 以牺牲其他供应链参与者的利益为代价谋求私利, 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 农户甚至会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达到惩罚公司的目的。同时, 在“呼吁”无效的情况下, 农户也有可能被迫做出终止合约关系的选择, 完全“退出”现有合作模式。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契约高违约率的一大诱因, 会影响到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 合作关系的破裂对于已建立起的长期互惠性的合作关系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继续良性、有效地运行。因此研究农户公平感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公平感知是指相对于投入人们对所获取收益的公平感受, 是一种主观判断。对于农户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 本文拟从合作关系投入、风险分担机制、收益合理判断参照点选择、公司机会主义行为和合作关系互动等角度来具体探讨。

1 合作关系投入

合作关系投入是指供应链参与主体为了维持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而投入的资产, 可能会对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公平感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公司+农户”供应链模式中, 农户的公平感知是建立在双方的合作关系投入与收益均衡的基础之上。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投入包括有形投资和无形投资这两个方面。有形的投资主要包括公司与农户在土地使用权、农用机械设备、化肥、作物种苗以及其它实物资产等方面的投资, 无形的投资主要包括合作双方在人力资本、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建立信任、互惠、合作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投资。

在“公司+农户”供应链常见的订单农业模式中, 公司投入部分生产资料、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支持农户的生产, 表达了其对合作关系的忠诚以及与农户维持稳定合作关系的意愿, 有助于双方形成相互约束、稳定、均衡的合作关系, 促进农户增收, 保障农户投入与收益的均衡, 提升农户的公平感知水平。然而, 如果公司为获取高额的农资销售收益, 利用有偿为农户提供其他生产资料的机会, 与农户签订强制性不平等的合作契约, 以高价推销难以保证质量的种苗、种禽、饲料、肥料等生产资料, 故意将产品质量风险转嫁给农户, 就会损害农户的利益, 增加农户因感知投入与收益不均衡所带来的不公平厌恶。同时, 力量薄弱、分散、独立的农户本身难以承担培育良种和改进生产工具的巨额投入, 如果公司不愿投入充足的资金帮助农户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 就难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生产, 进而影响到农户的收益。更重要的是, 如果公司忽视对人际关系治理方面的投资, 就难以使农户感觉到自己在合作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认同感和尊重感的缺失会使农户的公平感知急速下降, 也会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 收益合理判断参照点选择

在农产品供应链背景下, 农户作为参与主体会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对比, 投入产出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益的合理性。在常见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中, 农户得到公司在生产物资、生产设备、技术和融资方面的支持, 本身的投入可能包括所付出的人力劳动和其他资金的投入;农户在生产期内的产出, 则主要是与公司所签契约规定的按一定价格收购一定产量的农产品报酬。如果农户的产出足以弥补生产期内所投入资产的成本, 同时还能获得额外利润, 那么农户的投入产出比就能体现收益的合理性。但是收益的合理只是农户对分配感知公平的必要条件, 农户的公平感知还建立在与不同参照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 即收益合理判断参照点的选择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同一农户会以不同的合作前期作为参照点, 将不同时期的收益进行比较, 同时也会将自己的收益与公司和其他大农户等参照对象作比较, 比较的结果往往会对农户的公平感知产生重要的影响。

2.1 农户收益合理的纵向参照点

在不同的生产期, 宏观经济环境的通货膨胀、市场需求的波动性以及其他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都会对农户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户的收益在不同时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农户的公平感知建立在不同生产时期收益的偏离程度之上。收益的偏离程度适中, 既不过分增长也不过分下跌,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若偏离程度过大, 收益波动性太大会使农户的公平感知受到消极影响。如果在农产品市场状况不佳的情况下, 公司不采取相关措施对农产品进行保护性低价收购, 或者通过增加补助的形式转移农户的市场价格风险, 就很难缩小农户在不同时期的收益差距, 提升农户对收益合理纵向对比的公平感知。

2.2 农户收益合理的横向参照点

2.2.1 以公司收益为参照。

契约价格的制定是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收益分配的焦点, 然而在契约价格的制定过程中, 公司常常会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地位及垄断经营权力, 制定有利于公司的格式化合同。而农户由于较分散, 加之缺乏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依托, 使得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迫在公司已经制定好的合同上签字。在这种情况下, 农户只是公司的廉价原料的提供者, 并不能从农产品的附加值中获得相应的利益, 这种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公平的。不仅如此, 有些公司除了单方面规定契约价格外, 还会利用农产品产地供大于求、生产相对过剩的状况, 肆意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贩运到外地高价卖出, 获取巨大的价差, 农户难以合理分享共同收益, 更不用说获得平均利润。这种收益差距悬殊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农户对收益横向对比的公平感知。

2.2.2 以其他农户的收益为参照。

农户表现出的对公平性的关注不仅体现在对自身和公司的收益上, 更多地还会体现在与周围其他农户收益的对比上, 尤其是对种植规模较大的大农户。如果公司对于划分为同一级别的农产品供应方实施的收购政策难以保持一致, 收购政策对于同一级别的供应方过于柔性化, 那么极大的不确定性就会加剧农户对收益分配的不公平感知。而对于不同级别的供应方, 特别是对倾向于大农户的收益分配则会更加直接地影响到一般普通农户的公平感知, 大农户与一般普通农户的收益分配的差别比值不应超过“公平差别阈”, 一旦公司的分配政策超出了使不同级别农户产生公平感的差别比值范围, 造成了悬殊的分配差别, 就会降低农户对收益横向对比的公平感知。

3 风险分担机制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 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了生产和销售两个阶段。在耕作阶段, 农产品的生产会受到自然风险的威胁;在买卖阶段, 农产品的销售难以避免市场风险的影响。因此, 在探讨风险分担机制对农户公平感知的影响方面, 本文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3.1 自然风险分担机制

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遭遇恶劣的自然条件, 这种自然风险会使农户在农产品生产过程面临较大的威胁, 而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能有效规避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公司的自利性导致他们一般很少主动承担分散自然风险的责任, 而是更倾向将不确定性的后果推卸给无辜的农户。如果公司既没有为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以分散自然风险, 也没有承担起合作方的义务弥补农户的部分损失以保障农户的最低收入, 农户就很有可能对公司的自然风险分担产生不公平厌恶。另外, 即使公司主动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 也有可能利用理赔流程的漏洞, 在保险的理赔阶段要求保险公司不直接面对被保险人农户理赔, 而是直接将赔款支付给自己, 再以低于实际理赔款项的额度支付给农户, 使得农户难以取得合理的赔偿, 进而严重影响到农户的公平感知。因此, 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健全会降低农户对风险分担的公平感知, 甚至可能导致农户采取违约行为。

3.2 市场风险分担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会不可避免地波动起伏。当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的收益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时, 公司得不到社会平均利润, 双方利益关系无法协调, 公司为了维护自己利益, 可能会倾向利用其博弈中的优势, 侵害谈判地位较低的农户的利益, 把风险转嫁给农户。公司也许会通过设置不合理的押金条款和强制性购买条款, 要求农户签订契约前必须缴足一定的押金, 并且高价推销劣质的生产资料, 在农资销售方面获得高额利润。另外, 当农户不能提供达到一定标准的合格产品时, 押金就作为违约金被公司扣除, 由于农资的劣质造成的农产品品质的低劣, 又可能会成为公司违约的借口, 而无辜的农户还需承担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损失, 对市场风险分担的公平感知自然会下降。

4 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

“公司+农户”的供应链关系中, 公司一般占据交易的主导地位, 面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户, 公司为了在交易过程中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会倾向采取违背契约承诺, 利用农户信任, 损害农户利益的投机行为。然而这样做不仅会给公司的信誉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也会将农户置于内部合作关系的高风险边缘, 极大程度地降低农户在交易过程中的公平感知。

公司可能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 主要包括隐瞒市场信息、对农户榨取质量租金、故意提高收购标准和拖延付款等等。在生产前期, 由于公司与农户两大主体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把控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掌握着充分市场信息的公司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 在签订合作契约时, 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隐瞒市场信息, 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不完全合约而使得自己获益, 侵害农户利益, 进而影响农户的公平感知。在生产期内, 由于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资产具有高度专用性, 该资产在合约规定用途范围内的收入几乎全部是租金, 如果公司利用这个条件对农户“敲竹杠”, 通过对农产品压级压价占有一部分租金进行投机, 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则加剧了农户对公司的不信任和不公平厌恶。在交付过程中, 当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导致指定收购的农产品需求量处于较低谷时, 公司为了转移市场风险, 维护自己的利益, 会故意提高农产品的收购标准, 在数量和品质方面做更为苛刻的要求, 农户交货门槛被迫提高, 导致自身的收益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 公司也会为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自我周转, 在交付农户的款项方面一再拖延, 导致农户无法及时获得自己应有的报酬, 农户投入与收益的巨大差距会进一步降低农户在与公司合作交往中的公平感知。

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不仅会对农户在交易过程中的公平感知产生消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户的合作效用, 而且也可能会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和整体效用。

5 合作关系互动

在“公司+农户”供应链背景下, 农户对“互动公平”的追求使得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人际互动也会对农户的公平感知产生重要的影响。互动公平体是指公司在制定和执行决策时, 对待作为合作方的农户是否足够信任、是否有礼貌、是否充分尊重对方, 在与之沟通的过程中是否传达了应有的信息。

5.1 信任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 信任一般指公司对农户有能力履行契约中的约定, 实现既定期望可能性的估计和对自己承诺的充分托付。然而在公司与农户的实际合作关系中, 公司大部分情况下缺乏对农户的信任, 因疑心农户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损害自己利益, 公司一般倾向建立更为严厉的监督监管机制以约束农户的行为, 为了严防农户投机取巧, 公司可能甚至将严厉的惩罚措施写到契约条款里, 使得农户因公司的不信任产生失望情绪, 严重伤害到农户对于合作关系互动的公平感知。

5.2 礼貌

在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中, 礼貌是指公司对合作方农户的尊重情况。公司是否礼貌地对待合作方并给予农户充分的尊重, 体现在合作的每一个环节中。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公司对待与自己地位悬殊的普通农户, 往往因为他们经营规模狭小、经济实力弱小和文化水平有限, 而在交往互动过程中对待他们行为更加随意, 言语更加刻薄, 在制定相关契约时很难做到充分尊重农户的话语权, 给他们表达意愿的机会, 将他们与其他合作伙伴如大农户一视同仁。公司在礼貌方面的选择性歧视进而可能伤害到农户的感情认知, 并导致农户对合作关系互动的公平感知急速下降。

5.3 知情权

公司对农户交易地位的尊重往往体现在对农户知情权的尊重, 而知情权是指当公司做出影响农户利益的决定和政策时, 对其农户解释的程度和对农户信息的共享程度。公司如果能充分尊重合作伙伴, 耐心解释其相应政策, 尊重农户的知情权, 就能够极大地提升农户对于交易过程的公平感知和满意度。但公司也可能因为害怕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决策受到农户的挑战而被推翻, 就会故意隐瞒相关决策信息, 导致农户并没有获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全面信息, 知情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在与公司交往中的公平感知也随之下降。

6 结束语

公司对合作关系的投入、农户对收益合理判断参照点的选择、公司与农户之间风险分担机制的完善程度、公司是否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和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互动, 都是研究农户公平感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而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的公平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建议通过增加公司对农户的合作关系资源投入, 形成公司信誉的物质支撑, 强化双方合作关系的信任依托, 形成更为完善的合作契约以规定双方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 并通过加强内、外部的监督监管减少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 另外在与农户的合作交往中要更多地体现公司的人性化关怀, 才能真正提高农户对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公平感知, 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1]曹艳爱.“公司+农户”模式稳定性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15) :229-232.

[2]张闯.渠道成员退出和呼吁—感知公平与长期导向的作用[J].管理科学, 2014 (2) :108-117.

[3]彭雷清.专用资产、关系规范对渠道中机会主义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 (6) :31-37.

[4]王郁.“公司+农户”式的缺憾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4) :4309-4313.

[5]卢生华.农业保险新模式: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J].上海保险, 2007 (6) :42-44.

[6]伏立刚.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8) :93-94.

农户生活 篇3

郭杜街道深入了解农村危房改造户生活情况随着天气日趋渐冷,郭杜街道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深入村组了解农村危房改造户的冬季生活情况,同时为农村低保户、残疾人安居工程、民政受灾倒房重建、计生家庭等9户贫困农户送去了米、面、油、被子、电热毯等过冬物品,嘱咐他们多注意身体、安全取暖,生活上有了困难就找政府。

今年以来,郭杜街道为有效改善辖区内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街道城改城建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危房改造对象确定上逐户审查核实,在建设过程中严把建房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倾斜资金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截至目前,我街道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所有改造农户已经喜迁新居。(郭杜赵鹏 ***)

农户生活 篇4

一、资料来源及说明

2010年分别在河南南阳市、安阳市、信阳市、郑州新密市及商丘市等七个市进行了农户2009年度借贷行为的随机调查,此次共投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410份,每个地市的有效问卷不少于50份,不多于100份,样本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和平均,且所统计的样本容量相对适中,所以调查问卷的质量还是能够得到较好保证的。且所选取的调查对象都是每个家庭的户主,他们对于问卷调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此本次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下本文着重从农户资金借贷的需求总体情况、来源结构、信用额度、信用形式、期限及利率、投向与结构等几个方面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

二、农户资金借贷的问题分析

1. 农户资金借贷的需求总体情况

在被调查的410个农户中,268户在2009年度在生产或生活中有资金的困难,占总调查农户总数的65.3%,142户没有资金困难,占总调查农户总数的34.7%。这基本符合张淑敏(2005)在河南省西北部平原地区三个村庄的调研结果,他统计得出68%的被调研农户表示最近一年内有借款打算。从而说明中部地区农户的借贷需求比较旺盛且相对稳定。

当问及农户在2009年间假若他们缺钱,有没有尝试着去借钱,410户中有297户表示有借贷的尝试,占总数的72.4%,仅有27.6%没有尝试借贷的想法。假若缺钱后,愿意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农户有221户,剩下的189户则出于无担保、无关系、怕负债及不愿承担贷款利息等的原因,而放弃从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借款的念头;假若缺钱后,愿意从民间私人处借款的农户有320户之多,他们更看重民间私人借贷能救急、利率低、方便及还款期限灵活等方面好处,总体来讲,在中部的河南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农户没有负债厌恶,在缺钱时都会选择各种渠道借款。

2. 农户借贷资金融入来源结构分析

农户的资金借贷渠道可以分为正规金融渠道和非正规金融渠道,正规金融渠道包括“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和以农业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非正规金融渠道中的钱庄、合会及银背机构在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很少见,受访的410户农户只有16.6%听说过这些机构的存在,所以这里只对非正规金融渠道的民间私人借贷作出统计。

下表1给出了410户农户2009年度三类借贷资金来源的统计结果,农户累计借贷资金总额为1820000元,农户借贷发生比率,即发生过资金借贷的农户在总调查户数中所占的比例为47.3%,借款户累计平均借贷金额9381元。其中来自农村信用社的累计借贷资金总量为574200元,仅占农户累计借贷资金总额的31.5%,农户借贷发生比率只有21.4%,借款户累计平均借贷金额6525元;来自商业银行的累计借贷资金总量为610000元,已占农户累计借贷资金总额的33.6%,农户借贷发生比率只有10.2%,借款户累计平均借贷金额14523元。而来自民间私人处累计借贷的资金总量则为635800元,占农户累计借贷资金总额的34.9%,农户借贷发生比率为35.8%,借款户累计平均借贷金额4325元。

这些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河南农户的借贷比率过低,远低于霍学喜(2008)所统计出西部地区的73.5%,可判断出中部河南省支农贷款覆盖面特别狭窄,农户借贷资金的可获得性不强。由于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贷款总量少于商业银行的农户贷款总量,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支农弱化,与其“支农主力军“的身份相背离。尽管商业银行没有像西部地区的那样基本从乡镇撤离且借款户累计平均借贷金额最大,但对于没有担保和抵押的农户来说,贷款的可获得性最弱。虽然民间私人借贷在河南农村地区较为普遍,但由于其借贷金额所占的总比重不及西部地区的75.02%的一半,所以其作用还很弱。

3. 农户借贷信用额度分析

如下表2所示,2009年度,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借贷,农户累计借贷金额在5000元以下、5000-9999元和10000元以上的分别有34户、30户和24户,区间分布相对平均,与西部地区相比,没能发挥出河南农村信用社所应具有的有效满足小额信用贷款需求的优势,且又由于来自商业银行的借贷,累计借贷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农户有21户,占商业银行借贷总户数比例的50%,这就使得大额农户贷款业务在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之间过度竞争,而两者又同时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供给上缺位,致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难以被满足。至于来自民间私人处的借贷,10000元以上的农户,只有23户,占民间私人借贷总户数比例的15.7%,而5000元以下的农户,却有99户,占民间私人借贷总户数比例的67.3%之多,这说明中部河南农村地区并不富裕,民间私人处可供借贷的资金少,不能像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那样有过多的闲置资金,据潘海英(2008)的抽样统计,温岭市的放贷农户户均借出资金3.6万元,从而可以判断出河南农村的民间私人借贷是无法满足农户的大额借贷需求。

4. 农户借贷的信用形式、期限及利率分析

在借贷的信用形式上,2009年度,有130户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其中100户认为得到贷款靠的是担保抵押,75户农户认为贷到款仍需要托关系送礼,当年,没有申请上贷款的农户有25户,他们认为主要失败原因在于自己没关系、无担保或借贷金额过大。尽管在所调查的410户农户中,有215户愿意以田地作抵押,有195户农户愿意以房屋作抵押,但这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是被禁止,且中部农村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这些都限制了抵押物品种选择及其合理估价,结果使农户因缺少承贷载体而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而对于民间私人借贷,受访的410户农户中,有293户认为无须担保抵押,在借贷手续上,只有106户认为需要立借款协议,其他的304户农户认为至多需要有口头承诺,由此可见,河南农村的民间私人借贷虽形式灵活,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还款保障,这也就决定了民间私人借贷多局限于亲朋和邻里之间,且考虑到民间的大笔借贷会成倍放大信用风险,所以农户的大笔借贷难以有效从民间私人处得到满足。

在借贷期限上,受访的410户农户中,有211户认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不超过1年期,有160户认为其贷款期限一般为2年,仅很少的农户认为其贷款期限会超过2年,相比之下,民间私人借贷的还款期限安排得比较灵活,所调查的410户农户中,228户认为借款期限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的,另140户更是觉得根本不需要约定借款期限,有钱才还。至于在借贷利率上,所调查的农户中,有278户表示民间私人借贷是无息的,另有122户表示它是低息的,从这可看出民间私人借贷多出于互助性,体现出亲情友情的特征,所以可借贷的范围必然受限。而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最多浮动[0.9 2.2]倍。以一年期贷款为例,基准利率为5.58%,正规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可以在5.02%-12.27%的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在所调查地方的一些正规金融机构中,有的年利率偏高,约为12%,也有年利率较低的,为7.9%,对于这样的利率水平,受访的410户农户,有247户觉得可以接受,可见,农户对利率并不很敏感,他们更关心资金的缺失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增加对农户的资金供应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农户借贷投向与结构分析

如下表3所示,农户借贷资金的投向可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生产性用途包括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两个方面,2009年度,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的累计资金总额过少,仅有226050元,除了用于农户购买化肥、农药、农膜及种畜等生产资料,以维持传统农业简单再生产外,剩下近一半的资金被农户用于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想让农户利用特色农业致富,就得增加对农业生产资金的供给。同时2009年度,投入到非农生产领域的累计资金总额达755100元,其中来自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在内的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占73.6%的比重,主要用于买车、开店、加工及小买卖等非农产业领域。而投入到生活领域的累计资金总额为838850元,其中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占58%的比重,来自民间私人借贷资金占42%的比重,主要用于建房、子女上学、婚嫁和看病,以解决农户的临时生活困难。由此判断,正规金融机构主要以满足农户非农生产性支出为主,当然,尽管民间私人借贷55.3%的资金用于生活性支出,但从用于生活领域的借贷总额上看,仍不及正规金融机构,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在生活性支出方面,西部地区多达83.45%的资金是通过民间私人借贷的方式筹集,从而可知中部河南农村地区民间私人借贷很不活跃,对农户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低。

三、政策建议

1. 引导多渠道资金供给,有效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

首先,诱导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为富裕农户提供较多的低息大额贷款,并增加对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然后,用优惠政策鼓励农村信用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要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并提升小额贷款的额度上限,以解农户小额信贷不足的燃眉之急;最后,在中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微型机构,以提高农户的借贷比率,增强农户资金的可获得性。

2. 改善农户借贷的信用状况,扩大农户借贷资金供给

首先,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要放宽对农户贷款抵押和担保的要求,为农户提供额度较高的联保贷款,并适当允许农户将宅基地、房产和田地进行抵押,鼓励多种形式的动产质押典当;然后,其要建立完善的农户征信体系,搞好信用村、信用户和信用证的评选核实工作,更多的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推行“基地+公司+农户”的基于关联交易的安全贷款模式,同时放宽小额贷款的信用期限,依据农业季节特点、生产项目的不同周期和贷款用途以及借款人综合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还款周期,允许用于农业生产的小额贷款跨年度使用。最后,要不断规范民间私人借贷的信用形式,强调其信贷必须合法、有契约、进行公证,并在赋予民间借贷合法性的前提下,使民间私人借贷行为组织化,并引导其发展成社区合作金融组织。

3. 优化农户借贷资金投向,合理配置资金的使用

首先,财政要为农户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保险金,并为农村子女的上学提供助学贷款补贴,为贫困农户提供扶贫贷款,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为农户提供农资和自建房提供投资补贴,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信贷资金因被消费在农户生活领域,而无法偿还的信用风险。然后,农行等商业银行应继续为非农生产提供充足的大额度资金,而农村信用社则应把贷款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特别要支持规模化和特色高效的农业开发,这样做不仅信贷风险小,而且享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多。最后,民间私人借贷要立足于农户的消费性支出,利用农村的丰富社会资本,减少民间信贷风险,并引导民间私人借贷走向合作化和市场化轨道,这样才利于汇集成大额资金,有效满足农户生活领域的大项开支。

摘要:通过对中部河南省410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资金借贷的可获得性不强,资金用途上呈现非农生产的特征。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较少提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普遍受到较多的信用限制,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功能更是弱化。虽然民间私人借贷信用形式灵活,但借贷范围较窄,借贷也不活跃且较少满足农户大额贷款需求。文章针对中部河南农户资金借贷的问题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地区,农户,资金借贷,农村信用社,民间私人借贷

参考文献

[1]张淑敏.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需求分析—基于河南西北部平原地区三个村庄的调查[J].货币金融评论,2005,(2)

[2]霍学喜.西部地区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3]张鸣鸣.贫困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初探[J].农村经济,2005,(11)

[4]潘海英.基于供给视角的我国发达地区农户资金借贷分析[J].商业研究,2010,12

[5]张军,杨林娟.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现状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4)

[6]李晓明.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6)

[7]谢晓东.农村小额信贷拓展至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N].上海证券报,2007-08-07

农户果园养鸡技术 篇5

1 鸡舍

1) 要求交通便利, 不太靠近村庄的果园。在果园中, 较开阔的地方, 有一点坡度, 地势高燥, 通风, 采光良好, 坐北朝南。鸡舍的屋顶、门窗、墙面、地面做到不漏雨, 无贼风, 不潮湿, 便于通风、打扫、冲冼、消毒和防鼠害等。

2) 进鸡前鸡舍要打扫彻底, 并用清水全面冲冼, 冲洗后应通风干燥, 最后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剂喷洒消毒。

3) 准备好洁净的垫料。可使用刨花或谷壳作垫料, 并根据垫料上的鸡粪和潮湿情况再适当加铺垫料, 待鸡上市后一次清除。

2 鸡苗的选择

果园养鸡以放牧为主, 舍饲为辅, 要求选择脚粗壮有力, 耐粗食, 个体大, 眼睛灵活, 勤于觅食的鸡苗。对刚购买的鸡苗, 以0.02%高锰酸钾饮水消毒。

3 鸡的防疫

一般免疫程序, 雏鸡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 7日龄用新城疫IV系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疫苗进行滴鼻、点眼, 9日龄用鸡瘟疫苗在翅内侧皮下刺种。11日龄和21日龄用新城疫IV系苗肌肉注射, 60日龄肌肉注射新城疫I系疫苗。只有完整的免疫程序, 才能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

4 疾病防治

鸡常发疾病较多, 发病种类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故要坚持“以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果园放养的鸡常见疾病如下。

4.1 鸡白痢

发生在小鸡阶段, 可用氟哌酸 (0.3 g/kg) 或用恩诺沙星 (50~75 mg/kg) 饮水投药连续用药1周左右。

4.2 球虫病

是常见病, 以预防为主, 可用氯苯胍、克球粉等抗球虫药物拌料交替防治。

4.3 大肠杆菌病

发生在40~50日龄, 可用庆大霉素口服或恩诺沙星肌注治疗。

4.4 禽霍乱

主要发生在2月龄以后的鸡。可在饲料中拌入恩诺沙星, 复方禽菌灵等药物预防。

4.5 寄生虫病

因鸡群放牧, 5~9月份易感染寄生虫, 故要做好驱虫工作, 建议分别在30日龄和60日龄左右用左旋咪唑各1次即可。

4.6 呼吸道疾病

常在秋冬季节发生, 可用硫氰酸红霉素类药物防治。

5 放牧

5.1 适时放牧

一般3~4周龄后, 雏鸡长出新羽毛, 就可以逐渐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此时应放牧运动, 晴天放出室外运动, 晒太阳, 以恢复原来农家饲养习性。放牧时间一般在4月末至10月末进行。此时外界气温适宜, 在20~30℃, 高海拔区可适当缩短些, 低海拔区 (300 m以下) 可适当延长些。春末夏初、秋末每天放牧时间短些, 盛夏仲秋时间可长些。

5.2 喂养与调教

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篇6

来源:

2005-11-25

自治区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隆安县金穗农工贸公司成立近十年来,坚持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公司的壮大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公司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被公司租用土地的农户年实现收入16000元。其运作模式是:一是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农户收取地租,并被公司聘用为长期合同工。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公司以平均每亩150元的价格租用附近农民的荒地,并聘用被租用土地的农民为合同工,这样,即能让农民得到双份收益,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农户收取地租平均每年达到5500元,合同民工年收入达9000元左右,公司经营的土地面积扩大到

13000亩。二是成立香蕉协会,构建利益共同体。由公司牵头,把数百户分散的蕉农组织起来,按统一标准生产、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统一包装,统一使用同一商标品牌,统一组织协调销售。这样,使蕉农的纯收入每亩增加520元,香蕉产业化也得到不断提高,目前,公司及其周围的香蕉生产规模已达到10000多亩。三是培训农民工,促进公司与农户种植水平的共同提高。公司定期开展生产技能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示范讲解,引导民工逐步转变生产观念,不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几年来,接受培训民工达30000多人次。这些受训民工利用最新种植技术,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每亩提高效益80元左右。(县委办)

天华牧业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2005年,五江天华科技有限公司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自2001年11月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采用国家“863”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快速繁育安格斯纯种牛,公司迅速成为全国较大的胚胎移植中心。2005年,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设计建成了年产500头纯种安格斯牛的种牛场及年屠宰分割10万头肉牛的标准化生产线和在建年宰100万头牲猪生产线,天华牧业于2005年11月16日隆重开园,公司正朝着“舞农业龙头,富农村万家”的目标奋进。

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中国蔬菜市场网 2005年08月16日08:24

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大蒜出口基地。据青岛海关统计,2004年出口大蒜82万t,创汇达3.18亿美元。

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大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HACCP 3个认证体系的认证,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等国家。2004年实现出口创汇900万美元。

为了保障出口大蒜的产品质量,在大蒜种植上建立了“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根据山东省DB 37/T53标准的要求,在金乡、商河等县,建立了1 300 hm2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按照面积和村庄的大小不同,坚持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公司支持他们组成10多个以种植大蒜为主的农业合作社。在大蒜生产中,公司统一提供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制定大蒜生产技术规程,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检验、收购,其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0%~15%。合作社负责按照公司提供的技术规程安排生产,按照生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在大蒜病虫害防治中,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掌握农药的使用浓度、方法和时间,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收获前,公司在各合作社抽样送食品检验部门进行安全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收购。由于产品是按合作社抽检,减少了产品检测的抽样数量,也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合作社社员之间互相监督,共同按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从组织上落实了严格管理,为确保产品质量提供了组织保障。

农户意见反馈表 篇7

农户意见反馈表

为了解项目区群众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理解、支持程度,汇聚群众意见,请您认真填写农户意见反馈表,感谢您的支持配合,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1、坡耕地是指斜山坡上耕种的旱地,您是否理解?(□是□否)

2、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坡改梯、原有梯田整修、生物措施、渠系配套,您对这些是否理解?(□是□否)

3、项目建设目的是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提高群众收入,你是否理解?

(□是□否)

4、坡耕地土壤肥力差,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实施后,可以起到保水、保

土、保肥的作用,您是否理解?(□是□否)

5、如果项目在您的土地上实施,你是否支持?(□是□否)

6、如果项目建设需要投工投劳,您是否愿意参加?(□是□否)

7、您认为项目建设后下一步的关键在哪里?(□1□2□3)

(1)管护制度(2)经济作物发展规划(3)大户/联户承包经营

8、您对于项目区发展什么经济作物,有什么建议?

9、您有什么其他好的建议?

农户联保承诺书 篇8

保证人(村委主任):_________

时 间:_____年____月_____日

保 证 书

兹证明我村____组______(户主),家庭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困难,年纯收入_________元(人均月纯收入________元),符合农村低保条件。若该户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我愿承担相关责任。

特此证明。

注:此保证书适用于左右前后邻居。

保证人:_________

上一篇:巧用细节做文章下一篇:抗体可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