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十篇

2024-05-26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篇1

关键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选题,可行性原则

近年来,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其专业技能与社会管理能力, 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业务骨干人才, 在公共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其宽厚的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理论, 从群体的角度进行课题研究, 探索人类疾病和健康的相关问题, 控制疾病发展, 促进人群健康。而进行科研工作, 课题的发展和选择是研究过程的起点, 也是准备阶段的首要工作。因此选题的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着科研的成败与论文的质量。总结医学科研选题的历史经验教训, 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等, 笔者认为可行性最为重要, 本文探讨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科研论文选题的方法。

1 反思选题的可行性原则

科研工作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探索性、创造性活动, 总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可行性原则体现了条件性原则。选题要考虑客观需要、社会价值, 更要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以及开展研究、进行论文写作的主客观条件。如果不具备可以完成的主客观条件, 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空谈。选题价值再高, 缺少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完成的可能性, 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 可行性原则是决定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选题要量力而行, 综合考虑主客观条件, 力求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达到统一。

2 遵循原则进行选题策划[1]

2.1 主观条件与选题

主观条件是指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特长优势, 力求专业对口而扬长避短。唐代大学者韩愈曾说:“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选择可结合自身工作、发挥自身业务专长的课题, 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倘若论题有价值, 却力所不及而无法圆满完成, 也不为合适。考虑可行性原则, 对于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意义更大。科学研究, 要树立可望而又可及的目标, 既实事求是, 又开拓探索。要真正地了解自己, 选取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课题, 在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突破, 以满腔热情和顽强毅力完成科研任务。

2.2 客观条件与选题

客观条件是指要考虑资料占有量、使用设备、器材、科研经费、时间、合作者情况等因素。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进行认识, 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选题, 必须考虑到将要遇到诸如理论、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应当具有解决这些困难的可能性。选题有难易不同, 有工作量多少不同, 一般常犯的错误是选题过大, 试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项过大的课题。因此选题的难度应与公共卫生人员的课题研究环境、团队力量以及研究时间等相一致。调查研究、搜集材料的时间充裕, 可选择有一定深度、广度的课题进行研究;团队研究力量强, 有专门的经费, 可以选择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高的课题。反之, 若时间比较紧, 就应选择费时较少, 题目较小的课题。

3 勤于思考擅用选题方法

3.1 搜集资料把握医学信息

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 尽可能地搜集身边有价值的资料, 避免重复选题。要使科研选题正确, 就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医学信息。通过查阅文献、与专业组织联系、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方式获取医学信息, 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

3.2 实践调查形成论文选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实际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 始终是认识和科学的首要课题。因此调查分析、实践问题也是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形成、确定选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 体制机制的改变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基层医院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等等, 公共卫生专业者只有参与管理实践、进行调查研究, 才能获得有价值的课题。

4 选题原则的辩证与统一

选题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需要性原则规定了科研的方向, 创新性原则反映了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依据, 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研的求实精神。以可行性为根本, 同时满足上述原则的选题, 才是最佳、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选项。

5 结语

广大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要树立信心, 根据实际, 采用最能发掘自身学术优势的方法, 获取有价值的选题, 构筑基层科研力量。

以上是笔者关于选题的一点粗浅体会, 不当之处, 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篇2

四川省卫生厅依托“健康中国工程”项目[1],于2010年3月启动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子项目,来自18个地震重灾县的215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在成都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该项目针对我省地震重灾区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和新医改的任务要求,以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岗位要求为核心,以素质—知识—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立足点,突出实用性与应用性,设计了人文素质、卫生政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四大课程群,整合四川省公共卫生领域具有较高实践水平和学术研究的师资资源,采用理论讲授与师生互动、实地开放式教学、学员间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同时,为保障与监控本项目的培训效果,项目组在项目准备阶段采用问卷调查进行了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参照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培训评估模型[2],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层次进行了系统的评估设计,包括培训前及培训中反应与态度层次的测评(满意度测评与闭卷考试)、培训后行为与结果层次的测评(培训结束后一个月与半年的两次现场评价)[3]。现将结果进行总结,以探索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效果评价的有效方法,保障并促进相关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健康中国工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子项目两期参训学员215人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84.2%。另赴汶川、安县、什邡、都江堰、崇州等地,采用实地座谈、深度访谈及现场调查等,对学员、机构负责人、当地民众进行调研。

2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学员学历以专科、职称以初级为主,大多数为临床医学专业,仅10.5%的学员为预防医学专业。大多数学员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年限不到5年。进一步的座谈与访谈发现,不少重灾县的乡镇卫生院没有按规定设岗和配置人员,公共卫生工作是由临床人员兼职完成,这也是本次学员中临床专业出身最多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培训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学员为41.9%,培训后这一比例升至56.5%,这也凸现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队伍不足的现状,同时也亟需规范化与科学化。

2.2 反应层次的评估——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期培训班在培训结束时分别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共发出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84.19%。学员们对该期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率为93.67%;对培训设计(含培训方式的适宜性、培训内容的必要性、培训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整体满意度为89.6%;对整体教学服务(含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场地及教学设施、培训教材与资料的适宜性等方面)的满意度为82.3%。同时有91.3%的学员认为通过培训“获得了实用知识有助于今后开展工作”,87%的学员认为此次培训“提供了一次客观审视自己及工作的机会”。

2.3 学习层次的评估——考试成绩分析

培训前后进行了闭卷考试。培训前平均成绩52.94分,及格率15.08%;结业考试时平均分68.02分,及格率为84.96%。可见平均成绩提高了28.45%,及格率提高了69.8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训学员的得分结果符合教学规律及参训学员掌握知识的过程,可以认为,学员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基本达到目标,但在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方面还需要参训学员在其实践中进一步融会贯通。

2.4 行为与结果层次的评估――现场调查结果

2.4.1 学员对培训的认知态度情况

培训后半年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2.3%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增加了自己对公卫工作的了解程度与热爱程度;56.5%和8.9%的学员认为培训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帮助”或“帮助非常大”。分别有64.6%和35.5%的学员在回到当地后“经常使用”和“偶尔使用”培训所学到知识与技能。对回答为“偶尔使用”的学员进一步追踪调查发现,主要原因依次为“所在机构无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场地和设备”、“群众态度不积极”、“个人为兼职人员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院领导没有给予充分支持”,这说明培训效果的实现必须得到机构的充分理解与配合才能显现。

2.4.2 学员个人工作能力与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改变情况

由表1可见,绝大多数学员认为,经过培训后个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认为培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尤其是那些在培训后才开始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学员更认为此次培训是一次非常及时实用的培训。此外,实地开放教学与学员间的交流也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同时,对新医改要求的基层医疗机构应承担的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学员们在经过培训后,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各项目工作的开展。

2.4.3 机构对学员素质与能力提升的评价

现场调查时,学员们所在机构的负责人普遍反映,送培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回到工作岗位后大多数都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尤其是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使所在机构的公共卫生工作的绩效得到提升。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卫生院的一位学员回岗后进一步完善了对镇上重点人群的建档及管理,结合学习情况及工作重点印制和发放常见慢性病宣传资料3000余份,并多次深入各村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等工作[4];崇州市几位参加培训的卫生院长回岗后带领公卫人员积极改进工作,在卫生局组织的公共卫生工作考核中排名从最后几位上升至前几名,受到卫生局与当地政府的表彰。

3讨论与建议

通过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次的评估,可以认为“健康中国工程”公共卫生培训子项目实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预期目标,更为今后同类培训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如下参考:

3.1 重视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按照《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川编发[2010]15号文)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应确定2人左右从事日常公共卫生及突发公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妇幼人员”,即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有2人专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但此次发现不少重灾县乡镇卫生院因经费、编制等种种原因没有执行此规定,其公共卫生工作由临床人员兼职完成,因此此次也就只能选送临床工作人员来参加培训,其中一部分回单位后继续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另一部分仍回到临床岗位,这与培训目标显然是不相符的,更影响到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的长期建设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从制度、编制、经费等各方面努力落实相关政策,并重视公共卫生人员使用的规范化,从而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分层培训,强化培训对象的针对性

公共卫生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就每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大部分公共卫生工作都是在专兼职公共卫生人员牵头协调安排下、由各相关岗位人员共同完成,因此建议分对象、分类别进行培训:可对专职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工作整体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增加对其管理技能的培训;对九大公共卫生项目可分类别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提高直接参与人的操作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进行公共卫生整体工作认知的专项培训,以有利于其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对刚从事公共卫生卫工作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规范性转岗培训。

3.3 解决工学矛盾,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调整培训时间与地点

调查发现,一些重灾区的乡镇卫生院因只有1个专(兼)职公共卫生人员,一些边远地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因工作繁忙或路途太远而无法到成都参培;而且因地区间差异较大,事实上各地参训对象的需求也不相同。为解决突出的工学矛盾,建议今后面向重灾区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以地市州为区域,时间以5~10天、分模块进行为宜。

3.4 丰富并细化培训内容与方式

本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与方式受到学员肯定,今后应坚持,同时还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同时结合新医改对公共卫生工作要求,学员们希望加强以九大基本项目为核心,尤其是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项目的实际操作方法等为重点的培训内容。针对学员反映内容较多、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化、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进一步咨询学习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开展课件共享、电子邮件答疑、实时互动等更多培训形式(目前“健康中国工程”项目组已编写了实用于基层的心理咨询、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三本“口袋书”,并已开发建立了继续教育网络课堂[5])。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学员反映基层群众对公卫工作不太理解,建议增加宣传传播技巧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整体加大对公共卫生工作的宣传与推广,以便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氛围。

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子项目进行系统性评估,探索同类培训的有效评价方法,保障并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方法:问卷调查、实地座谈、深度访谈及典型调查等。结果:反应层次评估表明学员们对该期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率为93.67%,学习层次评估(闭卷考试)显示平均成绩与及格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行为与结果层次的评估表明,学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有明显提升,所在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提高。该培训子项目实现了预期目标。建议:今后同类培训应进一步改进完善,包括强化培训对象的针对性、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时间与地点、丰富细化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

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邬颖华,罗萍,张纯洁等。基层医学影像和检验人员在岗培训创新模式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7):531-532.

[2]王淑珍、王铜安.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220-226.

[3]专栏编辑.隐藏的力量:解读柯氏评估模型[J].管理人@人杂志,2007,(9):30-3239.

[4]健康网.“健康中国工程”援助地震灾区行动采访纪实[2010一O5一l1]。http://512.39.net.

美国公共卫生专业名校TOP10 篇3

在美国,公共卫生是政府和国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于1916年首次成立公共卫生学院以来,美国各大学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最近几年,美国在食品安全上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人们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也一直承诺要加大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目前,公共卫生专业已成为美国大学的热门专业。

从专业设置来看,美国排名前十位的学校一般都设有独立的公共卫生学院,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传染病学(Epidemiology)。该研究方向注重研究传染病本身,与医学院的研究有着很多的交叉与重合。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包括艾滋病防治、流感防治和儿童传染病疫苗研制等课题。

2.环境与职业健康(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该研究方向注重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对人类和职业健康的影响。由于该方向对医学知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往往成为国际学生申请的热点。

3.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该研究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能力,力图通过数学和统计学来刻画生物和健康领域的规律。在美国整体强调数量分析和计算机统计的背景下,历年来该方向毕业生就业面很宽,政府卫生部门、高等院校和医药公司对该方向毕业生都有大量的需求。

4.卫生政策与管理(Health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s)。这是公共卫生领域内偏向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方向,与商学院和法学院有着许多交集,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名校Top 10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创建于1916年,目前有来自78个国家的2,056名学生。学院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职教授529人。学院设有完整的公共卫生教学与研究体系,下设卫生、行为与社会(Health, Behavior and Societ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环境卫生科学(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传染病学(Epidemiology),卫生政策与管理(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世界卫生(International Health),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分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Molecular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以及人口、家庭与生殖卫生(Population, Family and Reproductive Health)共十个系。

国际学生申请彭博公共卫生学院需要提交GRE成绩(部分专业可用MCAT1)或GMAT成绩代替)、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100分)或IELTS成绩(最低要求7.0分)。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的截止日期各系各专业都不尽相同,其中硕士申请的最早截止日期为12月1日,博士为12月1日。申请费为45美元。

网址:http://www.jhsph.edu/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创建于1922年,目前在校学生1,028人,其中国际学生比例高达33%。学院拥有全职教授405人。学院目前设有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传染病学(Epidemiology),遗传学与复杂性疾病(Genetics and Complex Diseases),世界卫生与人口(Global Health and Population),卫生政策与管理(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免疫学与传染性疾(Immun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营养学(Nutrition),以及社会、人类发展与卫生(Society, Human Development, and Health)共九个系。

国际学生申请哈佛公共卫生学院需要提交GRE成绩(申请者若已在美国获得医学、商学或法学的相关研究生学位,则可用MCAT、GMAT或LSAT成绩代替)、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94分)或IELTS成绩(最低要求7.0分)。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其中公共卫生硕士申请的截止日期为1月8日,博士为12月15日。申请费为95美元。

网址:http://www.hsph.harvard.edu/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基林斯国际公共卫生学院创建于1940年,目前在校学生1,786人,其中63%为北卡罗来纳州本地居民,国际学生比例仅为9%。学院拥有全职教授211人。学院目前设有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传染病学(Epidemiology)、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卫生政策与管理(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妇幼保健(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营养学(Nutrition)七个系和公共卫生领导培训项目(Public Health Leadership Program)。

国际学生申请基林斯国际公共卫生学院需要提交GRE成绩(可用MCAT成绩代替,但院方不推荐)、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100分)。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的截止日期各系各专业都不尽相同,其中硕士申请的最早截止日期为1月8日,博士为12月15日。申请费为77美元。

网址:http://www.sph.unc.edu/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篇4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调查

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及设计;

2.生长发育调查常用指标的测量方法,使用器材的校正方法及生长发育现场检测的质控方法;

3.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

1.沙眼、龋齿、牙周疾病的阳性体征与筛查标准

2.少眼、视力低下、肠道蠕虫、贫血、营养不良、龋齿与牙周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3.统计指标:龋齿患病率,龋均、充填率,视力低下率、发病率、恢复率,蛔虫卵阳性率,沙眼、营养不良、贫血的患病率。

(三)因病缺课与因病休退学的统计项目与指标。

执业助理医师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调查

1.生长发育调查常用指标的测量方法,使用器材的校正方法;

2.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

1.沙眼、龋齿、牙周疾病的阳性体征与筛查标准

2.沙眼、视力低下、肠道蠕虫、贫血、营养不良预防措施;

3.统计指标:龋齿患病率,龋均、充填率,视力低下率、发病率、恢复率,蛔虫卵阳性率,沙眼、营养不良、贫血的患病率。

(三)因病缺课与因病休退学监测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泰安市1 3家职业病防治机构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的整群人员。

1.2 内容

调查1 3家职业病防治机构2 0 1 3年底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

1.3 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 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规模

2 0 1 3年底1 3家职业病防治机构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3 4 6人。其中, 男性1 7 4人, 占5 0.3%;女性1 7 2人, 占4 9.7%。

2.2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 3 0岁以下的人员占1 1.8%, 3 1~4 0岁的占3 0.3%, 4 1~5 0岁的占3 8.2%, 5 1岁及以上的占1 9.7%。见表1。

2.3 从事职业卫生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学历结构

从事职业卫生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 研究生学历占3.2%, 本科学历占3 3.2%, 大专学历占4 1.9%, 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 1.7%。见表2。

2.4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职称结构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 正高级职称占2%, 副高级职称占1 3.3%, 中级职称占5 1.5%, 初级及以下职称占3 3.2%。见表3。

3 讨论

3.1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现状分析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相对老龄化, 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少,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 总之, 存在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 职称偏低等问题。

3.2 对加强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3.2.1 提高对于加强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人才是一种战略资源[2], 实施人才战略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是抓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发现人才等环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职业病防治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这决定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人才战略,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才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2.2 改善专业人才引入培养机制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支撑, 这就要求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首位[3]。结合泰安市职业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 开发利用人才的工作重点应在育才、聚才、用才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关于育才, 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大力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坚持选派业务骨干到高校、上级职防机构及其它高水平医院进修培训[3]。对于本单位的优秀人才, 要善于在工作上压担子, 为人才健康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营造充足的空间。关于聚才, 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引才观念, 根据工作需要, 从地区或全国范围内招聘能引领业务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对单位内部各类人才提供充足的保障, 在感情上留住人才, 用待遇留住人才。关于用才, 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才善用的氛围, 坚持“两条腿”走路, 既打造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 又打造强劲的专业管理队伍, 根据个人专长将其安排至相应的岗位,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使人才充分发挥天赋和潜力, 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合力。

3.2.3 强化培训教育, 提升专业技能

加强在职人员培训[4],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职业病防治发展形势, 开展技术开发和科研活动[5]。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转变观念, 改进工作模式。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 进一步严格继续教育学分要求。有计划的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专业招录高校毕业生, 按比例补充人员缺口, 稳定壮大队伍, 在注重学历的同时, 加强对日常技能的考核, 使从业人员更加专业化、年轻化, 避免因人力资源瓶颈阻碍工作开展。

综上所述, 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职业卫生专业技术队伍, 才能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科学发展, 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决策者对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 从年龄、学历、职称、能力以及品德等多个方面综合谋划,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泰安市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对该市1 3家职业病防治机构从事职业卫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学历和职称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从事职业卫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存在年龄偏大 (41岁以上占57.9%) 、学历偏低 (大本及以上占3 6.4%) 、职称偏低 (中级及以下占84.7%) 等问题。结论 应从调整人员结构、强化培训教育、提高综合能力水平、吸引专业人才等方面, 加强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业卫生,人员,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许辉, 方鹏骞, 宋世震.综合医院在职业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7) :24-2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Z].2003年12月26日.

[3]万成松, 李华, 王冬, 等.高素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6 (1) :16-17.

[4]周晟.试论培训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 2013 (11) :101.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调查对象

选取北京市7所市属三级甲等医院的卫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综合医院4所、专科医院3所;发放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94份,应答率为99.3%,其中有效问卷755份,有效率为95.1%。因此样本量为755人,包括医师448人,占59.3%;护理173人,占22.9%;医技人员(含药、技)134人,占17.8%。硕士以上学历374人,占49.5%;本科学历301人,占39.9%;大专及以下80人,占10.6%。高级职称人员372人,占49.3%,多数集中在医师群体;中级职称级别234人,占31.0%;初级职称级别149人,占19.7%,多数为护理人员(表1)。

1.2 研究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来分析北京市属三级医院被调查人员职称论文的现状和对职称论文的态度。卡方检验的检验水平为0.05,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A10.0。在对论文相关观点的调查中,对每一观点的“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给予5、4、3、2、1的分数,分数越高表示认同程度越高。认同率的计算公式为:(非常同意人数+比较同意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2 结果

2.1 卫技人员发表论文和论文杂志级别的情况

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发表过论文的比例很高,分别为100%和88%;初级职称人员发表过论文仅为33.6%。97.3%的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发表过论文,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的68.5%。高级职称、医师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的比例高,分别为92.5%、83%和87.2%(表2)。

2.2 对各级别医院是否应有职称论文要求的态度

多数人认同三级医院晋升职称应发表论文(77.2%)。比例最高为高级职称群体(80.8%)、医技群体(84.1%)。认同二级城区医院晋升职称应发表论文的比例不高(38.2%)。认同二级郊区医院晋升职称应发表论文的比例很低(19.6%)。认同一级医院晋升职称应发表论文的比例非常低(10.4%)。被调查人员总体上认为不论哪级医院都不应要求发表论文的比例很低(20%)(表3)。

2.3 对撰写职称论文的看法

2.3.1 对晋升职称应有论文要求的目的和必要性看法。

对于“医院为争排名而要求晋升职称必须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观点认同率较高,为57.6%;而同时对“有助于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医学发展,所以有必要”的认同率也较高,为56.4%。对于“只在教学医院才需要,基层和郊区医院没必要”的认同率最低,为34.4%(表4)。

2.3.2 对职称论文采取消极态度的原因。

对于“不写论文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工作繁忙没时间”的认同率非常高,为71%;其中,初中级职称、护理、医技和本科以下学历人员认同率较其他人员更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初中级与高级职称对此观点的认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学历人员之间的认同程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写论文的原因,主要是不会写,也得不到指导”的认同率为42.2%,其中,初中级人员、护理人员的认同率分别为47.7%、60.8%,高于高级职称、医师和医技的认同率;本科以下人员的认同率为52.9%,高于硕士以上人员的31.3%。不同职称级别、不同学历群体之间的认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表5)。

2.3.3 对职称论文形式的认识。

对于“临床病例总结论文,只要评委认可,不发表也可评职称”的认同率很高,为67.6%;其中,初中级职称人员为75.8%,高于高级职称人员的58.7%;护理人员为71.1%,高于医师的65.6%和医技的69.5%;本科以下人员为71.8%,高于硕士以上人员的63.2%。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级别、不同学历人员对此观点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基础研究论文不能体现临床能力,不能用于评职称”的观点总体认同率也很高,为60%,而且不同职称级别、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调查对象选择

本次调查以医师、高级职称、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高,分别为59.3%、49.3%、49.5%。虽然有关职称论文应该听取医护技各类人员、高中初各级职称、研究生和本科以下不同学历人员的意见,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医师、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发表过论文的经历和经验较多,对于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应有更多的体会和发言权。据本次调查统计,高级职称均发表过论文,且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占92.5%,医师发表过论文占94.9%,硕士及以上发表过论文占97.3%。

3.2 应坚持还是废除职称论文的要求需要区分对待

对于职称晋升时是否应继续保留论文要求,不仅医疗机构内部各层各类人员之间一直争论不休,而且也令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举棋不定。现实情况是医院领导层通常主张应该有职称论文的要求,甚至不断提高对发表论文杂志级别的要求;而行业内外对职称论文造假、影响对临床人员正确导向的问题不断提出激烈批评,特别是临床一线和基层卫技人员对职称论文诟病的声音愈加强烈,甚至有要求彻底取消职称论文要求的声音。

3.2.1 认同三级医院应有职称论文要求。

以往很多支持职称论文要求的理由是,医学是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的实践性科学,进行科学研究和经验总结非常重要,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医院,科研工作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而论文作为探讨问题以及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3],将其与职称评审挂钩,有利于提高卫技人员的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促进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健康发展[4]。毕竟,医学是探索性的科学,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和发现更加有效的医疗技术,这就不能忽视撰写论文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代表国家或地区水平的三级医院,不能因为当前职称论文存在着诸多问题的舆论压力而走向完全放弃撰写论文要求的另一极端。据本次三级医院的卫技人员调查,认同三级医院应该有论文要求的观点占77.2%,其中医技为84.1%、医师为75.3%、护理为76.7%,这对于肯定职称论文要求的必要性很有参考价值。

3.2.2 二级医院应降低职称论文要求。

近年来,要求淡化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5]的呼声比较高。二级医院一般属于区县级医疗机构,规模和功能介于三级和一级医院之间,多以医疗工作为主或承担本科以下教学和少量科研任务。本次调查显示,认同二级城区医院应该有职称论文要求的比例不高,为38.2%;认同二级郊区医院应该有职称论文要求的观点又远低于二级城区医院,仅为19.6%。所以,对于承担医疗任务为主的二级城市医院卫技人员,建议降低对其职称论文的要求;对于二级郊区医院卫技人员的职称论文要求建议淡化或者不做硬性要求。

3.2.3 一级医院应取消职称论文要求。

一级医院属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指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本次调查显示,认同一级医院应该有职称论文要求的观点仅为10.4%,大多数卫技人员赞成一级医院应取消职称论文的硬性要求。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于2015年末发布通知,要引导基层卫技人员注重临床水平、注重服务质量、注重工作业绩,突出职称评价的能力业绩导向;关于基层卫生专业的论文、科研要求,在申报职称时不做硬性规定,可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体现国家卫生行政高层落实了一件符合基层医务人员意愿的实事。

3.3 三级医院不同群体对职称论文的认识有差别

本次调查显示,对“论文有助于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医学发展”的认同率总体上比较高,但不同职称级别以及不同学历水平人员之间,还是存在显著性差异。高级职称、医师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的认同率较其他群体人员高,不乏高级职称人员已经有了撰写论文的经历和能力的原因,但也显示他们对论文要求的目的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说明多数医师认可除了医疗技术和疾病诊治能力要高超以外,还应为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6],而没有简单地把撰写论文作为额外负担看待。

3.4 三级医院卫技人员不愿撰写职称论文原因

3.4.1“不写论文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工作繁忙没时间”的认同率很高,并且初级和中级职称人员高于高级职称人员、护理和医技人员高于医师人员、本科以下学历人员高于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级医院工作压力大、始终处于临战状态的实际情况,承担大量具体工作的中级及以下卫技人员日常体力负荷更重,特别不利于他们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和促进医学进步。建议通过采取降低日常工作负荷、适当增加科研时间等措施,保证和鼓励卫技人员撰写论文。

3.4.2认同“不写论文的原因,主要是不会写,而且得不到指导”,以初级和中级职称、护理人员、本科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高,而高级职称、医师、硕士以上学历人员相对较低。这反映出本科以下人员学历教育缺少科研和论文撰写培养造成的实际情况,建议由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对他们进行培训讲座和具体指导。

3.5 临床职称论文应侧重以临床工作为主

一方面,对“基础研究论文不能体现临床能力,不能用于评职称”的总体认同率较高,说明卫技人员认为临床评职称不应过于倚重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对“临床病例总结论文,只要评委认可,不发表也可评职称”的认同率也比较高,表明卫技人员认同应重视以临床为主要内容的论文,即使是撰写临床病例式的经验性总结,只要能体现一定的业务水平并得到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认可也可以。因此,应该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临床卫技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写出较高水平的医学论文,让他们把时间交给患者,注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7]。

参考文献

[1]宋敏,陈琪,罗娟.学术论文在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中的利与弊[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4,21(6):559-560.

[2]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贺鑫,肖莉华,秦鉴,等.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73-74.

[4]陈欣,任玉.突出211工程建设特色提升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9):65-66.

[5]董秀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8):53-55.

[6]王国斌.临床与科研在医师晋升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要求[J].中国医院,2014,18(3):47.

实验室卫生检验人员管理探讨 篇7

1 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工作的职业道德就是在从事检验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包括检验人员的行业道德、法制意识、熟练的检验技能, 具体表现为:热爱本职工作, 求真务实, 一丝不苟,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忠于职守等。在管理中应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检验人员为卫生防疫事业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 检验人员业务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是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 是一项专业知识广阔, 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工作, 它要求卫生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水平。因此, 在管理中应及时制定培训计划, 对检验人员进行有层次有目标的培养, 使检验人员的知识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并通过目标培养广泛吸收相关专业知识, 拓展知识面, 调整知识结构, 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 使检验人员成为具有技术能力强, 业务素质高的人才。

3 检验人员心理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工作常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 工作性质和繁重程度又存在着一定的反差, 很容易使检验人员产生厌烦情绪。因此, 在管理中应注重疏导, 沟通情绪, 善于发现优点, 合理使用人才, 充分调动和发挥检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 讨论

卫生检验是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检验报告是否公正、准确, 不但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利益, 也关系到客户的产品声誉和利益。因此, 一名合格的卫生检验人员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保持踏实正派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形象。

加强卫生检验人员的自身建设与管理尤为重要, 我们应积极探索卫生检验人员的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一定的激励机制, 逐步完善管理办法, 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技术强的检验队伍。

摘要:加强实验室卫生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管理, 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检验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生检验,检验人员,管理

参考文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1-01

一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美國,后来被引进国内。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在这里, 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先作一分析。

1.公共事业。是指介于政府组织与企业之间的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种福利及福利设施体系。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如 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2.公共事业组织。在国外多被称为非赢利机构(简称NPO) , 即不以赢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它是非政府组织(NGO )的一种。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 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是以管理学为主, 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的综合。

4.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体公民。从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全社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再到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蓬勃发展同时,在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专业定位不太清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课程设置较为混乱、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等诸多问题。

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

1.专业教育与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平衡

(1)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由二元格局向三元格局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起到承接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具体的执行性和事务性职能的作用,而且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服务。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凭借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并且在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起到中介桥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1999 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 年,全国有57 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2001 年招院校是132 所,2002 年是180所院校,2003 年是220 所,2004 年发展到300 多所院校,它们广泛分布于农林、医学、科技、师范、财经、综合等各类院校。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教育“产品”的“销售”问题未能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过快过多地培养专业人才,无疑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

2.专业定位不太清晰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就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人才专业显示度低、缺乏不可替代性,严重影响了专业社会认可度。由于公共事业涉及领域广泛,导致许多高校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模糊认识,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万金油”专业的现象存在。专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影响了人才“供给”的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使大量专业人员未能实现专业初创时的预期目标,无法顺利地进入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就业。

3.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不足, 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不明白公共组织和政府机关究竟有那些分工。

4.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

毕竟公共管理事业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所以社会以及高校包括学生自己,对专业定位模糊,以致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运作;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狭窄,主要集中在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专业实验室落后,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专业教师普遍没有参加过基层的专业实践锻炼,缺乏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且多采用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加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严重抑制了师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出路

1.培养学生和综合素质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做到厚基础, 宽口径。做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传统学科知识和新兴学科知识相结合。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他们能不断学习新知识, 汲取新营养, 适应新要求, 取得新发展。使他们具有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 增强对社会的广泛适应性。

2.确立明确的培养方向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涉及面的广泛性, 导致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目标不明确, 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很多模糊认识。开设的课程过于趋同, 常常想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 涵盖尽可能多的领域。使得这些学校无法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基础, 形成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 没有针对性。学生似乎什么都在学, 什么都懂,什么地方都能就业, 但由于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层次性, 管理能力不明确, 实际技能欠缺。因此, 到了实际工作中却又什么都不会, 质量不高, 没有自己的特长, 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满意, 家长不满意, 社会也不满意。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大学而言, 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目前, 我们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下适当的调整。

3.加强实践促进就业

改善各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通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必须以实践促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活动三块教学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避免流于形式;依据相关课程群建设专业实验室;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4.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1)促进公民社会成熟,推动公共事业社会化。强大的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生存的土壤。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实现政府、社会与市场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多方投资、融资,推动全社会兴办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事业多元化,如此能够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扭转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能够让其学以致用,不断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

(2)规范指导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新办专业,教育部可以展开专业人才需求预测,进而确定专业培养规模和布点,并对现有专业布点进行调整,同时为各高校招生提供决策参考,有必要针对各高校的专业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规范与指导,以免造成人才的浪费,顺利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文范.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 4) .

[2] 朱海伦.关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 2002, ( 1).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9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是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之一,包括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公共卫生政策、卫生法学、医院管理等分支学科。以社会、社区及其卫生机构、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学领域,力图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来防治疾病;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率和效益。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实际工作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理论、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卫生预防保健知识,能适应卫生行政机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能力,能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选定的10所农村中小学 (中心小学4所, 初级中学6所) 和所在地卫生部门管理与服务人员中选定80人进行深入访谈。其中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关注点每校访谈学校领导、卫生管理人员和教师各1人 (计30人) ;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关注点每校访谈教师和学生各1人 (计20人) ;预防农村学校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注点访谈调查学校所在地卫生部门管理和卫生服务人员各2名 (计40人) 。

1.2 研究方法[1]

运用定性研究个人深入访谈法, 按事先拟好的开放性问题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内容包括访谈对象对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学校卫生防病的关注重点和看法, 对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需求,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议和措施。访谈结束后立即进行整理, 分析条目, 归纳出被访谈者对该条目做出的所有答案, 形成结果报告。

1.3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省级方案和调查提纲并先行模拟调查, 对所有访谈员进行定性访谈知识、方法、技巧的培训, 随时整理访谈笔记。同时成立质量控制组负责现场督导与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的关注点及看法

对4所中心小学、6所初级中学30名 (学校领导、卫生管理人员、教师各10名) 访谈对象进行访谈, 有73.33% (9名领导、6名卫生管理人员、7名教师) 的受访者认为学校饮水安全存在隐患。认为存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到位, 导致供水设施不足 (大部分分散式供水) , 水源保护措施简单, 饮水消毒措施的落实和定期水质检测存在较多困难 (尤其是分散式供水持续消毒缺乏技术运行) 等。有较多 (70%) 的受访者提出要加大投入, 加快小型集中式供水建设, 并建立相应的设施维护、饮用水消毒管理和水质定期检测制度。亦有部分 (10%) 受访者提出有偿提供安全合格的纯净水供学校师生饮用等措施。大部分 (70%) 受访者认为厕所的卫生问题, 主要是农村学校现有厕所以不渗漏旱厕为主, 臭气强, 苍蝇多, 又未进行无害化处理, 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亦有个别受访者认为厕所选址不当 (如离水源太近或在上口) , 某些厕所太陈旧等。几乎所有 (93.33%) 的受访者都提出要建设标准化水冲式卫生厕所, 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亦有建议加强厕所卫生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厕所卫生等。部分 (23.33%) 受访者认为学校周边村民家禽家畜的放养对学校周边环境卫生造成较大影响, 亦有周边村民长期在校园周边倒垃圾 (形成校边垃圾堆放处) , 影响污水排放, 散发臭气, 并形成病虫害的孳生场所等, 要求当地政府妥善解决。

2.2 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关注点和看法

对10名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访谈, 所有受访师生都认为各校对健康教育师资均有需求。大部分 (70%) 受访者坦言, 由于健康教育师资的短缺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未正常开设健康教育课, 认为边远山区中小学生多为住校留守儿童 (父母在外打工) , 尤其是处于生理特征发育期的女生, 获取健教知识渠道有限, 更需要学校开设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课, 并要求每周开设1节课程。教学重点应为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 卫生常识, 常见疾病的预防,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等, 并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2.3 农村学校预防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点和看法

对当地卫生部门20名管理人员和20名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卫生防病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上。大多数 (82.50%) 受访者认为学校相应的机构、制度还很不健全, 晨检、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相关制度和健康教育计划还未得到很好的落实,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部门协作联控运作机制还不太顺畅。亦有提出学生卫生习惯不良、学校卫生基础条件差、食堂不符合卫生要求等问题。大部分 (85%) 受访者认为要建立教育和卫生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强化对学校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提高其卫生防病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加大督导力度, 落实晨检、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健康教育等相关措施, 以增强对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亦有受访者提出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加强学校饮食、饮水卫生管理等措施。

3 讨论

本次访谈对象涉及农村学校不同层面的人群和当地卫生部门管理与服务人员, 通过调查不仅基本了解了他们对学校卫生的基本看法和关注重点, 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 激发了教育卫生两个系统基层单位不同层面人员对学校卫生工作及其卫生防病事业的思考, 对共同面对并抓好农村学校卫生工作, 防患和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常规化协调运作机制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次访谈表明, 学校饮水安全、厕所及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均是被访者的关注重点, 归结起来主要是投入不足而导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不到位的问题, 并且已经形成农村中小学校的一种通病。据了解, 本地教学经费系按在校学生数拨付, 小学每年每生300元, 中学每年每生500元, 农村学校仅靠这点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学生数少的学校更是捉襟见肘, 更不用说要拿出钱来进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此, 政府必须加大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尽快拨发专项经费, 建设一批农村学校小型集中式供水系统和标准化水冲式卫生厕所, 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民生工程进行考核, 使农村学校的卫生面貌尽快改观。一些受访者提出要当地政府妥善解决好校园周边卫生环境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某些地方还是个老大难, 为此, 笔者认为应制定一个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校园周边卫生环境方面的法规, 实现以法管事, 以法管人。

本次受访的20名师生均认为各校对健康教育师资都有需求, 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实国家早就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大纲, 而现实中应试教育升学率的影响, 往往以语、数、英等科目替代健康教育课程, 加上健康教育师资的短缺, 更未将健康教育摆到议事日程。建议医学大专院校尽快开设学校健康教育专业, 专门培养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以适应广大农村教学所需。

学校卫生防病意识和重视程度如何, 关系到学校卫生工作能否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传染病的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卫生部门受访者从晨检、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制度和健康教育计划落实欠佳等方面的客观事实, 具体反映学校卫生防病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从卫生部门的角度, 剖析了农村学校在主观方面的差距。本次对学校相关人员访谈的情况亦不难看出, 受访者从客观上分析问题较多, 从主观上查找原因较少, 说明责任意识确实不是很强, 所以, 必须尽快加以提高, 强化管理, 科学规范实施学校卫生工作, 否则, 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目的 了解瑞金市农村中小学校师生与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对学校卫生的关注重点, 找出薄弱环节, 采取相应措施。方法 运用定性研究个人深入访谈法, 从选定的10所农村中小学和所在地卫生部门管理和服务人员中选定80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学校饮水安全、厕所、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防病意识与重视程度均是被访者的关注重点, 认为各校对健康教育师资都有需求。结论 必须加大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 强化学校卫生防病意识和学校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学校卫生,关注重点,访谈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脑暗能量下一篇:代收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