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饰企业财务报告七篇

2024-06-06

粉饰企业财务报告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强, 我国各类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 互相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 有许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会通过虚构业绩等方式粉饰财务报表, 用这样的方式来将企业的融资压力等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 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一方面将原本健康的财务状况改变, 影响政府部门以及投资者等方面对企业的正确判断;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呈现出虚假的财务状态使得相关的监管部门无法及时的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并及时排除这种危险, 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然而, 在我国, 这种企业中的财务报表粉饰现象是十分常见的。

一、企业财务报表为何出现粉饰行为

财务报表作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当前企业制度绝大部分都属于公司制, 而公司制企业的管理结构使得企业的经营者与外部信息的使用者之间没有一个流畅的信息对接关系。一般来说, 都是企业经营者对公司的事物进行管理, 真正的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 并进行财务工作。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都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者所呈现出来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 来对企业信息进行了解。所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就有许多企业的经营者为了给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呈现出更好的财务状态, 从而达到理想的业绩评价, 往往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从而达到目的。

二、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分类

(一) 经营业绩。

为了通过财务报表呈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 所以在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中, 通过增加利润、减少利润以及平衡利润三种方式来对经营业绩进行粉饰是十分常见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将利润调节到理想的状态, 有些企业会将与企业生产经营并无直接关系的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加入到财务报表中, 用以对现有的经营利润进行调节, 以此来呈现出较为理想的利润状态。还有些企业直接提前确认营业收入, 或者是对一些收益性支出的性质进行改变, 使之摇身一变, 成为资本性支出的方式, 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节, 从而达到理想的利润状态。还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在税务上下足了功夫, 为了少缴税, 企业往往会用推迟确认营业收入以及提前结转成本等方式, 偷天换日, 粉饰利润。

不仅如此, 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为了树立起更加正面积极的企业形象, 获得更大的市场信誉度, 取得理想的资信等级, 也会通过对经营业绩的粉饰, 将企业的利润保持在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其都对原本应当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了破坏,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二) 财务状况。

衡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 我们要去看这个企业的资产如何以及负债指标的情况, 所以为了达到营造良好财务状况的目的, 许多企业会对已有的资产和负债指标进行粉饰工作。

三、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途径

首先, 企业为了将经营业绩提升上去, 会凭空捏造一些交易信息放入到财务数据中。这些虚假的交易使得企业的经营业绩十分可人, 而由于这种粉饰行为十分隐蔽, 所以很难被人发现;其次, 在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的时候, 粉饰者可能为了达到对财务报表的粉饰目的, 对已有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改变, 从而达到改变财务数据的结果。这种手段下进行的财务报表粉饰, 如果不仔细对核算方法进行检查, 同样难以被人发现;最后, 财务报表特有的格式使得企业的负面财务信息会呈现在整个财务报表的备注部分, 而有许多企业仅仅将正面信息呈现出来, 而并不表示企业中的负面财务信息。这种刻意隐瞒很容易呈现出一种企业“虚假繁荣”的状态, 影响企业投资者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正确判断。

四、如何防范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一) 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现如今很多企业现有的会计制度十分不合理, 一人掌权的现象在许多企业之中都十分常见, 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就算是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这些企业之中, 这种制度也仅仅只是一种有皮无肉的形式。而要想真正杜绝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形式主义进行改变, 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 并用高超的执行能力来对制度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执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 建立起一支会计队伍, 配备会计工作中每个环节所需要的人员并明确其责任, 让会计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互相连接、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共同打造健康的企业财务工作环境。

(二) 规范企业高管行为。

很多时候, 企业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根本上源于企业高管的指使, 所以应当更加严格的对企业高管的行为进行监督, 不断地规范企业高管的行为。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 即使是企业的高管, 也应当在行为上受到监督, 在权力上进行分散, 通过高管之间的相互制约, 避免一人操控企业财务的情况。

(三) 明确监事会职责。

在《会计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单位法定代表人要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负总责, 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则具有监督财务报告的职能。因此,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构,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对于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企业财务的监督工作, 监事会身上担负着十分艰巨的责任。在一般的企业中, 监事会能够对公司的财务工作以及经营工作进行检查, 也能够对公司高管的工作和行为进行监督, 以此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说, 监事会是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克星”, 搞好监事会的工作, 企业财务工作的健康开展可以说就实现了一半。所以, 企业应当加强监事会工作的开展, 明确监事会中各个成员的职责, 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高效监督。

(四) 发挥监督部门作用。

除了企业内部的监事会之外, 在企业之外, 还有审计、税务、工商、银行和财政等部门, 在外部为企业形成了一道监督的屏障, 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着一定的制约。而这些部门之所以能够对企业进行监督工作, 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部门与企业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往来。然而, 即使往来再密切, 由于领域的不同, 这些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监督关系也并不是十分的细致, 无法深入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系统的监督, 所以这些部门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 通过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 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监督部门的独特作用。

五、结语

随着近年社会与经济来发展, 我国企业在其管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渐开始重视起来。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对于市场以及投资者、企业信息使用者等方面的危害是极大的, 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也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而要想真正地解决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这一社会性的难题, 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之所以会产生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原因, 在这些原因之上, 对症下药, 找到真正符合时代发展和市场规律的防范措施, 净化市场环境, 促进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改莲.会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J].北方经济, 2006.16.

[2]邵晓玲.会计报表粉饰手段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 2006.15.

粉饰企业财务报告 篇2

1. 1谋求政治资本和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

企业管理者的利益直接与企业的经营情况息息相关,在国有企业,企业的管理者的政治抱负均靠其所经营的企业经营效益而实现的,也就是说,企业经营效益好了,企业管理者的政治业绩就上升了,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将会影响到企业管理者的升迁,加薪。在股份制及私有企业,企业的高管一般实行年薪制,而平均收入水平也是与企业的经营效益直接挂钩,按一定的比例给予提成或者年底分红。所以这也造成了当下无论何种体制下的企业,这些管理者或者高管们为了谋求自身政治资本或者经济利益,不惜对所采用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粉饰,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虚增资产等手段来实现其目的。

1. 2获取银行信贷资金和供应商商业信用的需要

当下,资金流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一个拥有足够资金流的企业能够快速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现在很多企业自有资金常常捉襟见肘,不得不依靠银行贷款而完成。以前银行都是国有企业,随着银行的改制完成,股份制或者私有银行,为了减少或不承担风险,在放贷上审核非常严格,对于资信差的企业或者评级标准不达标的企业拒绝发放贷款,这也造成很多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而对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改变其真实水平。

1. 3规避市场管制的需要

《公司法》规定,企业上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2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 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3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4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 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 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 5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这些条件对于一般准备上市的企业来讲门槛很高,可是一旦上市成功,企业将获得巨大的利益, 这也造成一些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粉饰财务信息以达到上市的条件。例如: 四川长虹公司公布2002年年报的时候显示,长虹实现收入125. 9亿元,实现净利1. 76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为-29. 7亿元,长虹应收账款仍高达42. 2亿元,其中APEX公司欠38. 3亿元( 4. 6亿美元) 。事实上,审计意见及会计报表附注都没有完全揭示APEX风险,长虹巨亏预告后,股价几度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1. 4逃避国家税收的需要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要交纳流转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等,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高额的税负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像企业所得税按企业利润总额的25% 交纳,比如一些销售烟草的企业,对于甲类卷烟的复合税率高达50% 以上,所有的交税支出全部都是真金白银,所以企业为了减少这部分资金支出,常常通过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手段进行偷税漏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利益流出。

1. 5隐瞒违法行为和推卸法律责任的需要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由于自身管理者的方便,比如为了企业的交际应酬、非法交易等,而存在一些账外资金,账外设账行为。再者由于企业管理层进行更换时,老的管理者可能为了消除自己在任期间的一些账务行为,推卸责任,也会指使财务人员对账务及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2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

2. 1提前确认收入

很多公司为了虚增当期的利润,完成自身的业绩,常常会采用提前确认收入的手段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比如: 经常会在业务发生之前让对方开具发票,然后提前确认收入,或者把一次收取几个月的收入记入到第一个月当中,或者在未完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

2. 2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最常见的造假手法之一。企业利用关联方通过隐瞒关联方关系,然后把自身产品卖给关联企业,这样就实现收入的确认,为企业增加了收入和利润。又或者企业通过从关联方购买产品,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这样人为地可以节省成本支出。

2. 3混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 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 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 后者叫作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某些企业为了增加当期的利润,可能就把某些费用化的支出转为资本化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虚增当期资产。

2. 4操纵现金流

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讲越来越重要,所以很多企业常常通过虚增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与 “投资支出的现金”。轰动一时的蓝田股份操纵财务报表的手法比银广夏技高一筹, 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兼顾销售收现,虚增的现金通过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中的 “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被部分抵消,结果又虚增了长期资产。

3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

3. 1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某些方面,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上灵活性较大,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于企业的利润有不同的结果,这也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所以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发展的国情,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针对不同的企业采用何种会计政策给予明确的规定,尤其对于资产,收入与费用方面,要严格压缩选择的余地,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

3. 2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发挥各组织架构互相制约机制,有助于遏制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首先应该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控制经营者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所有者的干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3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加强会计监督

首先,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加强,能够让他们在发现会计信息失真时及时进行纠正,能够抵制住利益的诱惑,能够做到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其次,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按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切实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强化监督职能,减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降低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最后,加强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应该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各职能部门及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行再监督。

3.4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加大对报表粉饰行为的打击力度

国家应该着重在这方面颁布一些法律法规,如 《会计法》规定,对于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处于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才能减少财务报表粉饰现象。

4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多种多样,涉及很多方面和领域,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持久性。企业应该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合理的经营手段,守法守规,为企业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报表的使用者通过对企业定期披露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这也造成某些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而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文章就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手段、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究。

粉饰企业财务报告 篇3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自身利益而进行利润操纵。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地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掩盖了企业本身的真实经营管理状况,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企业粉饰财务报告,实施利润操纵的原因

(一)企业为达到上市的目的或为了融通资金、维持上市资格而进行利润的虚构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才能上市。而一些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只能通过虚增利润来实现上市目的。

由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要对一个公司投资往往要根据投资报酬率来做判断,而投资报酬率=净利润(或营业利润)/投资额(或经营资产)×100%。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虚增利润提高了投资报酬率从而欺骗投资者达到了企业的融资目的。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否则将停止公司的上市资格。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停牌的命运只有虚增利润。

(二)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而虚构利润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决定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由于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要求很高,企业的信誉和经营业绩成为银行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维护其在商业经营中的信用,只有伪造企业利润虚增的假象来达到目的。

(三)企业为了少交所得税而减少利润

有些企业为了逃避国家征收所得税而多列费用支出、增加成本来人为减少利润,从而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

二、企业常用的实施利润操纵的方法

(一)通过长期挂账不进行账务处理

1.应收账款挂账。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当企业的应收账款超过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时应作为坏账处理,计提坏账准备。长期地把应收账款挂账,不仅可以虚增企业资产,还可以达到操纵利润。

2.待处理财产损溢长期挂账。企业在进行财产清查时,对发现的盘盈和盘亏的财产要按规定程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然而,有些企业对财产清查中盘盈或盘亏的财产挂在账上,不做处理,这样就可以增加(或减少)当期的利润。与此同时,这样的做法还会使相关的责任人员逃脱应有的处罚,助长了贪污腐败风气。

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在建造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及时办理转固,若未进行项目的审计应预转固,开始计提折旧。有些企业将在建工程长期挂账不办理转固,将借款费用继续资本化,会造成当期的利润增加,而资产使用以后折旧增加,相应的生产成本或费用增加,利润虚减。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

1.通过转让价格避税。关联企业之间不按正常价格交易,而是通过抬高或压低交易价格使利润转移的手段,以达到避税目的。关联企业主要用以下手法进行避税:(1)购销业务中,高价进、低价出,转移企业利润,逃避税收。(2)在投资或承包工程时,抬高设备或工程造价,从中牟利。(3)在贷款业务中转让定价,进行避税。(4)在提供劳务和无形资产中转让定价,逃避税收。

2.通过资本弱化避税。企业通过增加贷款比例,减少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以贷款代替所有者权益进行投资或融资。通过高负债、低投资,增加利息支出,由于法律规定利息支出可在税前扣除,这样就转移减少应税所得。关联企业常用此来将利润转变成关联方的利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3.利用资金占用,调整利润。按照我国现有法规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而有些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发生资金占用的金额、收费标准混乱,这样上市公司利用资金占用的因素随意调整利润,而投资者无法对此合理性作出恰当的判断。

(三)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的不确定性调整利润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它有以下特点:(1)会计政策包括不同层次,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2)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作出的具体选择;(3)会计政策是企業进行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4)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性。会计政策的这些特点给企业操纵利润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如:随意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从而达到企业利用会计政策调整利润的目的。

会计估计则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判断。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些会计报表项目不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如果赖以估计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或者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因为会计估计过多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容易出现人为的调节利润。 转(四)提前或延后确认销售收入调整利润

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果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则应确认为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一些企业在确认一项业务是否作为销售收入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商品已经发出,相关的收入已经实现,但在会计上本期不做任何处理,待下期再确认为销售收入;或商品还没发出,已收到对方的部分预付账款就作为本期的销售收入。利用混淆会计期间来调节利润。

三、控制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尽管《证券法》《合同法》《会计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出具虚假会计信息的有关人员要承担行政、刑事责任。但是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却没有比较具体的规定。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以下的缺陷:一是重行政处罚,轻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二是对利润操纵等虚假会计信息的具体确认过于原则和抽象,如“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其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对同一个利润操纵下的会计信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未在相关责任人之间明确划分。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切实保证治理利润操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充分发挥法制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威慑作用。有关资产评估会计处理准则对资产评估减值究竟是作为损益还是冲减资本公积,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规范以防止企业以此来调节利润。要保证会计核算方法的延续性,例如,不得通过来回随意地对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进行转换,应对此两法的转换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界限;不得随意地改变折旧的计提方法,尤其是在一些企业经营成果有较大幅度变动的年份,防止以此调整利润。

(二)加大惩罚力度

我国《刑法》《会计法》对会计做假行为都作了处罚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不能起到惩戒作用。一是会计造假行为败露后,司法介入欠缺,放松了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减弱了法律的威慑力;二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刑事处罚,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和刑事处罚;三是重处罚单位,轻处罚个人。处罚单位,影响的是单位利益,对造假主谋单位负责人和执行者会计人员惩处力度不够,很少能影响到造假者的利益,从而助长了造假者气焰,导致造假者胆大妄为;四是会计造假成本低、风险小使会计造假现象有禁不止。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

通过下面几点来增加操纵成本,加大惩罚力度:(1)建立企业经营者责任追究制。对唆使会计制假的当事人除让其受到行政处罚外,还必须让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利润操纵者不仅要遭受行政处罚,还要付出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和坐牢的代价。(3)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通过利润操纵者的经济赔偿维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提高利润操纵者被发现的可能性和受到惩处的力度。(4)引进集团诉讼制。应当使利润操纵者行为败露后将面临天文数字的赔偿金额。(5)尽快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对有利润操纵行为的企业立即摘牌,对相关中介机构坚决取缔,对利润操纵者不仅追究其民事责任,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德才兼备教育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认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等方面建立信用,人无信不立,信是立身之本。”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道德品质,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最缺乏的就是诚信。会计诚信教育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诚信品质、履行会计诚信义务的活动。会计诚信教育的作用在于它把在社会意识中得到反映和论证的会计诚信原则灌输到会计人员的意识之中,引导会计人员实行自我监督,调整自身行为。由此可见,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公信力水平,促使其形成诚信品质,进行诚信实践活动。大量的利润操纵事件表明,诚信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会计人员,而且只有全社会形成一种诚信风尚,才能真正遏制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

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识别 篇4

一、财务报表及其勾稽关系

(一)认识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时点报表,静态报表

报表内的项目,按流动性大小排列

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

动态报表,期间报表

报表内的项目按收入、费用、利润排列。

3、现金流量表

反映公司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理论依据: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动态报表,期间报表。

(二)勾稽关系

某个财务报表和另一个财务报表之间以及本财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

1、表内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

流动资产+长期资产=资产总额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表

收入-费用=利润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三项净流量之和

主表与补充材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相等

主表与补充材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2、表间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期初数+利润表中当年的净利润+利润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科目内容相关的勾稽关系

(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它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期初数=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通过倒扎法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联系起来

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现金=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或-应收账款的增加)+预收账款的增加(-预收账款的减少)+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粉饰财务报表类型

1、粉饰经营业绩

高估利润、低估利润、利润清洗及利润均衡化

2、粉饰财务状况

高估资产,低估负债

3、粉饰现金流量

突击制造现金流量

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

三、粉饰财务报表的几种手段

1、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

2、少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3、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4、利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虚增资产

5、当期费用未计入损益,虚列资产,虚增利润

6、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虚增利润

7、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虚增利润

8、少提或者不提银行贷款利息,少计负债,虚增利润

9、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10、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跨期摊提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的稳步增长的趋势

11、利用其它应收款虚增资产

12、帐外帐,将负债和或有负债的隐匿在关联企业或账外。

四、中小企业财务造假的特点

1、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2、原始凭证虚假

3、资产项目不实

4、收入项目失实

五、识别真假财务报表的几种方法

(一)报表分析

1、结构分析

(1)其他应收应付款金额异常

(2)虚拟资金的金额异常

(3)企业连续多年通过非经营性收益得以保持盈利记录

(4)往来账项分析(重分类调整账龄分析)

(5)报表项目的余额或金额源于一笔或少数几笔重大交易

(6)企业高度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再融资(包括股票和债务融资)才得以持续经营

(7)最后时刻的收入调整极大改善了当期的经营业绩

2、异常变动分析

(1)在连年报告净利润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入不缚出。

(2)在对外报告的收入中,已收回的现金流量的比例明显偏低

(3)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呈背离趋势

(4)销售收入增加,存货减少,销售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

(5)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6)应收账款的增幅明显高于收入的增幅

(7)与销售成本相关的会计记录(如购货、销售、现金支付日记账)明显不相勾稽

(8)有贷款但没有相应的利息支出,或有利息但未体现贷款

(9)有租赁办公场所,但没有相应的租金支出

4、形成报表项目依据分析

(1)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挂账无依据或依据不足(销售合同、出库凭证采购合同、发票、收货单)

(2)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结转政策随意变更

(3)存货应收账款挂账依据不足(采购合同盘点记录函证确认)

(4)银行存款往来调节表或其它调节表出现重大差异(未达账项不调整)

(5)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入账依据不足(产权凭证资产评估资产构成)

(6)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政策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年限)

5、关联方交易分析

(1)企业设立了众多特殊目的的实体,且资金往来频繁

(2)企业与关联方的资产往来频繁,委托付款或委托收款现象突出

(3)异常的违背公平交易原则的关联交易

(4)将亏损子公司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

(5)采用成本法反映亏损的被投资单位

(6)经常将长期投资转让给关联方或与关联方置换

(7)频繁与关联方发生经营资产买卖行为

6、行业特点分析

(1)生产制造型企业财务报表特点: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大,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相对慢

(2)商贸流通型企业财务报表特点:固定资产金额小,应收账款、存货周转快、资产负债率高

(3)服务类企业财务报表的特点:固定资产少,管理费用中人工成本高,现金流动频繁、量大

(4)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特点:预收账款余额大,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小,存货与预收账款保持正相关

7、经营特点分析

(1)企业的净利率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迅猛增长

(2)企业的主要成本费用率大大低于其竞争对手

(3)企业经营业绩与其所处的行业地位不相称

(4)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与销售总量不匹配

8、常识分析

(1)生产与办公现场的情况

(2)存货的堆放情况

(3)工人工资及发放情况

(4)销售物流情况

(5)动力消耗情况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治理对策 篇5

1. 挂账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是指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又不予注销的资产, 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等;虚拟资产还包括已经发生的费用, 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或者为了收入、费用的配比而挂在账上的资产, 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一些上市公司将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等都列入资产方, 打压费用、虚增资产, 以调节利润, 这种虚拟资产的存在, 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

2. 变更会计政策。

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应当保持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 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变更的。有些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通过改变折旧方法、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等手段随意调节利润, 例如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 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 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 以降低本期销售成本。更有甚者, 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变更会计政策, 对于急于粉饰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说, 无疑是“雪中送炭”。但这样的做法, 虽然使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好看了, 但却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3. 掩饰交易或事实。

由于财务报表格式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 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仅仅依靠财务报表的信息是不够的, 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 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 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 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 (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等) 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4. 操纵现金流量。

上述几种粉饰手段主要是会计盈余的操纵, 操纵现金流量是近年来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较为“流行”的手段。由于传统的会计盈余指标弹性过大, 使得人们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另外, 大量破产公司不断提醒人们, 对于公司的生存来说, 现金流量状况远比会计盈余能力重要得多。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关注, 作为受托管理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自然会为了改善公司以及自身的形象而对现金流量产生兴趣, 当公司现金流量不佳时存在进行修饰的动机。如恶意计提, 用“其他应付款”方式年末审计时收款, 年初随即抽回等。企业可以通过经济业务、结算方式等巧妙安排来调控年度内现金流量状况。

二、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的治理对策

1. 加大股票市场监管力度。

加大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力度, 可以使流通股大股东通过操纵股价而获利的能力大大降低。加大股票市场的竞争力度可以分为场内竞争和场外竞争两个方面。场外竞争表现为股票与其他投资渠道如国债、企业债券、期货等的竞争。通过加强场外竞争, 可以在股票市场的信誉较差时, 使投资者转向其他的投资渠道。场内竞争是指通过放宽公司上市的条件, 大幅增加上市公司的数目, 从而加强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加强场内竞争, 投资者可以选择的股票增多, 使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股价下降, 最终被淘汰出证券市场。

2.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机制, 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 均衡信息分布。加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作用。一般来讲, 独立董事的客观性、公正性要强于一般的董事, 同时, 独立董事一般具有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自律和监督, 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抵御来自上市公司外部的压力, 防止由于外部压力引起的企业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现象的发生。

3.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企业相关利益人获取企业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之一。及时、充分可靠的信息披露, 可以提高市场运作的透明度, 保护股东的利益。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各国证券部门都要求上市公司对外进行信息披露。但是, 企业的经济业务是纷繁复杂的, 特别是对于大型的跨国集团公司而言, 其信息量是巨大的, 如何做到披露及时的、充分的信息, 不仅是对上市公司, 而且对证券公司都是一个沉重的挑战。许多造假案例的共同之处, 就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虚假的、不及时的信息, 从而误导了投资者, 使他们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 及时性、充分性、可靠性是信息披露的核心。另外, 对于信息披露要避免另一个极端, 就是信息披露得越多越好。有些垃圾信息非但不能起到认清问题的作用, 反而会转移投资者的视线。

4.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如何处理好灵活性和统一性, 一直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重要问题。一方面,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应尽可能减少上市公司可供选择的余地, 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适应原则, 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以减少上市公司粉饰行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要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以免会计沦落为“僵硬的工具”, 以致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要尽量减少“真空地带”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重要内容。证券部门既要对现有的法规中仍模糊不清、存有争议的概念和事项进行界定, 也要对新出现的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保持较高的关注, 使其更符合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粉饰企业财务报告 篇6

近年来频发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事件, 像“万家乐”事件、“大水”事件、“吉林制药”事件和“鲁北化工”事件等都说明了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监督失控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 也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很显然, 这违背了深化改革的初衷。财务报表粉饰是公司的管理人员主观操纵财务报表以使其呈现“预期”的财务状况、工作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使报表呈现“预期”效果, 而对是否超出会计准则的范围没有说明, 所以这里面包含了财务报表粉饰和盈余管理两种情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财务报表粉饰不仅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形象及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 更严重的是, 财务报表粉饰会给正常的供需信息造成干扰、不利于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引起了各方关注, 像会计界、法律界、政府部门、投资者等。会计界理应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 剖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基础, 以及当下各方面对这种行为的治理措施, 总结这些措施的长处、补充其不足, 为根除这种现象做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分析

对财务报表粉饰进行分析, 出发点是研究这种行为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只有理清其背后的原因, 才能找到针对其的预防和治理手段。

(一) 动机

1.融资

首先, 从上市发行方面来看, 资金是企业循环的“血液”, 上市可以帮助公司合理配置资源。但是很多公司将上市看作在证券市场上“捞钱”的机会,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通常在发行新股时发生, 主要是通过伪造凭据或证件、虚增利润的手段来进行舞弊的。其次, 从增发新股方面来看, 增发新股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在很多上市公司里受到青睐。但是增发新股需要对企业的资格进行认定, 而舞弊的行为一般也都发生在资格评定的环节当中。再次, 从避免退市方面来看, 通常上市公司的连续亏损的状态会引发证件部门的ST或退市处罚。所以公司一旦上市, 如果出现连续的亏损状态,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经常会千方百计编造虚假财务数据。

1.1.2公司业绩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一个非常弱效的发展阶段, 通常股票价格不能够有效反应企业的真正财务状况, 企业管理者会利用这个弱点来发生舞弊行为。上市公司的形象严重关系到公司的股票价格, 为了维持形象, 经常会出现隐瞒不利信息的行为。而且, 当前上市企业对其高管人员的评价或奖惩通常都是与高管人员的业绩相挂钩的, 这就成为高管人员舞弊的动机。另外, 我国上市公司一般是大股东控制, 股东多将企业当成取款机, 大量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 机会

1.惩罚力度不够

当前,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一旦被发现, 多会受到证券交易所的谴责, 而受到行政处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处罚远小于其收益诱导企业进行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另外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的缺陷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够以及投资者的维权意识淡薄更加降低舞弊行为的风险。

2.证券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

企业经营者在占有和公布信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而股东缺少对财务信息的强烈需求和能力的情况。企业经营者对财务信息的占有和公布权使其处在一个优势地位, 这种优势地位为其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3.内控治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制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 股东大会的地位并未得到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股独大”导致大股东掌握控制权, 中小股东的意愿被忽略。其次, 董事会没有发挥其应有职能。董事会由于缺乏独立性而制衡力不足, 而独立董事的作用也相当有限。再次, 监事会形同虚设, 没有起到监督作用。监事由股东、职工代表选举产生, 大股东不仅影响着监事的产生而且影响其运作。实际工作中, 人员素质不高、人员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缺乏责任心等导致监事会难以对大股东的企业的管理层形成制约。最后, 对公司高管人员权力的约束力不够。上市公司的决策权一般由企业高管人员掌控, 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中, 董事和经理人经常同为一人, 这样就形成了董事、大股东、高管人员利益趋同的现象, 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代替了原来的股东利益最大化, 当公司高管人员没有监督约束的情况下, 会更加想要和容易去提供伪造的财务信息, 达到其自身目的, 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另外,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审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其监管职能的发挥。

(三) 借口

财务报表粉饰的借口, 指的是行为人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行为予以进行的一种合理化的解释, 这种解释不一定需要讲述出来, 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会计人员伪造财务报告, 其借口可能是自己是为了企业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而造假;员工侵占财产, 其借口可能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单位的不公待遇的合理报复。借口对于舞弊行为的完成或再次发生不可或缺。事实上, 舞弊行为的实施者的道德或价值评价普遍存在问题, 而人们普遍希望对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个看似合理化的解释。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分析

(一) 利用关联交易方式粉饰财务报表

由于企业的经营处在一个大的供应链中, 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都是其关联方。如果企业刻意隐瞒关联方信息的话, 审计人员是不容易发现的, 企业进行关联交易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调节利润, 获取非正常收益。关联关系和交易对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是关联方之间购销货物, 人为的增加收入或分摊费用, 对于关联交易我们要特别注意它对公司获利能力的影响因此, 在分析一个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时, 要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粉饰。贸易关系和影响公司的关联方之间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买卖商品, 人为地增加收入或费用分摊关联方交易我们特别注意它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 特别注意关联方交易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

(二) 利用虚构交易方式粉饰财务报表

我们发现, 在上市公司的交易中, 虚假交易是最大的粉饰手段, 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双方私下协商好的造假凭证, 来进行表现的交易, 而实际上并没有交易。这样的话,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 把这些交易都便知道当期业务里面去。比如企业虚假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 都是这样的手段。

(三)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粉饰财务报表

先行的会计核算准则中, 各个企业采取的核算方式和会计政策都有所不同, 这也就为企业利用政策粉饰财务报表创造了条件。一些公司使用改变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方法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存货估价的改变会计方法和其他方法改变会计政策, 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最终目标。在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特别注意当前的会计方法是否一致。

三、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和对策

(一) 建立健全公司制度, 加强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都有完善的公司制度和组织构架, 但是之所以会发生财务报表粉饰现象也正是由于这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天丰节能就是因为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 对于各部门的治理不及时才会出现这么大的财务漏洞。所以说只有公司内部配合默契, 公司才能做出更合理化的决策;反之, 公司将不能有效的发挥治理机制的作用, 更不能及时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二)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不力是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比较隐蔽没有被及时发现的最重要的原因。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虽然政府监管的力度己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但是许多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都是在接受调查时才被发现以前一个甚至几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并且大多数是自我暴露在先, 然后才是立案调查。这说明监管机构的监管缺乏动态性和及时性, 同时也给一些舞弊公司带来了侥幸心理。

(三)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是财务报表粉饰频发的外部因素。虽然对于天丰节能财务报表粉饰案的处罚力度很大, 不仅有行政处罚对于赔偿金额较以往案件的处理结果比较大, 但是从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一般处罚来看, 更多的还是行政处罚, 追究财务报表粉饰责任人民事责任的比较少, 追究刑事责任的更是为数不多。这种低处罚力度就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高收益的财务报表粉饰而冒险。目前我国法律注重行政责任而轻视民事责任。法律法规惩戒力度不强和舞弊行为赔偿力度较小, 使得舞弊者为了谋取高利益而不顾一切。因此, 想要彻底杜绝发生财务报表粉饰现象, 就得在日后的财务报表粉饰案件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完善法律制度建设。要发挥法律在上市公司财务账目监管过程中的作用。改进和完善会计控制法律体系, 加强会计监督, 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在监管过程中会计信息,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 会计、证券市场的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 明确监管目标、法律地位和功能能力的各种会计监督机构。其次, 我们应该建立产权监管法律制度及其体系, “宪法”建立最高水平的权利法案, 法案从资本市场的价值属性维护操作。再一次, 监管机构监管的行为。总监管活动立法规范的行为, 监管权威定义, 定义的最低标准的主要活动的行为。

(四) 健全财务报表粉饰风险准备金机制

该对策主要是为万一上市企业出现经营状况不善甚至是破产的情况而准备的。上述情况的出现多会给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 该对策有利于减轻这种损害。财务报表粉饰风险准备金制度指的是证监会将上市公司中高管人员的实际年收入中的一定比例以及年审计收入的一定比例存入指定特定的银行机构的特定账户, 交由证监会监督银行进行统一管理, 其用途是专款专用, 一旦发生了财务报表粉饰该账户就用来补偿中小投资者的损失。在美国这一比例在5%与10%之间, 我国也应该参照这个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四、结语

以上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和防范行为的初步分析, 由于财务报表粉饰是一个长久问题, 所以, 在该问题上各部门和各企业还要继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继续探究解决的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的发生, 从而促使企业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且十分高频和突出。财务信息造价和监督失控都与此有关, 也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本文的研究, 只是抛砖引玉,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分析, 最后给出了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和对策, 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冯鲲.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 2014 (32) .

[2]陈琳, 逢艳波.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J].中外企业家, 2015 (12) .

[3]廖东声, 李庆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防范分析[J].学术论坛, 2013 (11) .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识别;对策

一、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与欧美等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上市公司共同的动因,也有我国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不完善所形成的特殊动因。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主要表现在:

(一)为了绩效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

在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是否能继续任职、提升和任职期间报酬高低的关键,因此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受利益驱动而造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在任职期间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多列支出或少列、不列收入和虚列往来账,营私舞弊、挪用公款、侵吞国家财产,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或者将未来期间的盈利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报表的办法.以改善财务指标。企业“虚盈实亏”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业绩考核动机有关。

(二)为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

目前,资金就是每个企业的血液,没有血液,公司将难以生存发展。在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进行资产抵押,并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系列保护性条款,总的来说,债权人偏向于把资金贷给财务条件和盈利前景较好的企业,对亏损企业则限制融资。因此,有些公司就不得不对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进行粉饰、包装,从而提高融资地位和企业自身的形象,获取更多的信贷资金。

(三)为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

为提高新股价格人为拔高利润在许多企业许多人看来发行股票实质上是“圈钱”。而公司股票上市往往又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许多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十分强烈,然而《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申请配股的,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1】。即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有三年经营业绩,因此,为保住上市资格许多企业必须人为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利润的指标抬高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

(四)为减少纳税而粉饰报表

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二、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

(一)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存在潜亏的资产项目,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企业的不良资产总额与其净资产金额进行比较,另一种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进行比较。

(二)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产生的来源主要包括:债务重组、股权转让、出售长期资产、非货币性交易、租赁收入等,这些事项不是企业经常发生的,其产生的收益也是不稳定的、偶然的,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盈利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的会计报表时,应当将这些异常的损益因素予以排除,并计算扣除异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异常损益风险比率,这样才能在可靠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判断。

(三)现金流量分析法

近代理财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增加了,相应的现金流也增加了,说明其利润质量较高。现金流分析法就是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2】。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四、防治会计报表粉饰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完善规范会计准则。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借资产重组之名进行“报表重组”。完善资产确认准则。对资产的确认标准进行规范,严格按照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进行判定,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企业合并时操纵利润;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新准则虽然对会计信息披露作了改进和完善,但还应继续借鉴国际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还应对信息披露不及时问题进行严格规定。

(二)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增强其监控手段,有效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审计委员会

2.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3.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4.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三)形成政府监管合力,形成外部监控机制

政府在理论上只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其自身并不参与市场运行。但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往往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经济运行活动,有的甚至默许和鼓励本地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因此,合理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府监管的主体作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蒋义宏.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P112-143

[2]谷树才;潘志辉.谈注册会计师的四大审计方法[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08(22)

[3]郑宇梅;刘丽香;李昕欣.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治理对策,2008(2)

上一篇:走近在线教学视频下一篇:省略三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