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创建项目十篇

2024-06-13

高产创建项目 篇1

一、项目指标

1.建立集中连片万亩示范片2个, 每个示范片面积达到15000亩以上;每个示范片建立千亩丰产方1个;每个示范片建立200亩攻关方1个。

2.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700千克以上。

3.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物资供应等办法推广综合增产技术。技术入户率、到位率, 良种率、配方施肥率均达到100%

二、项目完成情况

二个万亩示范片共落实项目田31500亩, 涉及3乡镇35村5027户, 共落实千亩丰产方2000亩519户, 落实百亩公关方400亩107户。在桦林乡鲍湾、孙堡、高崖三村连片区域落实千亩丰产方1000亩270户。在鲍湾村落实百亩攻关方200亩52户。在咀头乡白尧、新泉、吴山、白湾4村连片区域落实千亩丰产方1000亩249户。在白尧村55户落实百亩公关方200亩。

9月18~20日, 县农技站组织技术人员对二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测产。二个万亩示范片31500亩示范田加权平均亩722.63千克, 总产2276.286吨, 比对照田 (传统种植方法) 亩产617.6千克亩增产105.03千克, 增产17%;2个千亩丰产方平均亩产777.9千克, 比对照增产25.9%;2个百亩攻关方平均亩产824.4千克, 比对照增产28.8%。

三、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项目区各村在全面实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 以落实两改两增技术 (改种植平展大穗型品种为紧凑密植型品种, 改生长期只追一次肥为多次追肥, 增加密度, 增加总施肥量) 为重点, 推广综合增产技术。一是全部采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二是全部进行配方施肥。推广玉米专用肥3000亩;三是推广优良品种, 在示范区重点推广兴达1号、金凯3号、金凯5号、高玉811、正德304、先玉335、豫玉22号、金凯3号、、东单818、长城706等品种, 良种率达到100%;四是普遍进行机深耕, 落实集中连片机深耕示范8000亩;五是推广化学除草技术, 二个示范片共进行化学除草26500亩;六是推广了播期密度控制技术。项目区苗期易发生苗期, 生长期缺苗。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 将每亩密度增加到3000株以上。推迟破膜播种时间到4月5~15日;七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 7月上旬县农技站给二个示范片送去尿素46吨, 对百亩攻关方和千亩丰产方示范田的农户进行了大喇叭口期氮肥后移追肥指导, 平均亩追施尿素20千克;八是进行了顶腐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 今年6月中旬玉米拔节期, 部分示范点发生了玉米顶腐病和茎腐病, 技术小组及时制定了防治方案, 购买甲基硫菌灵、功夫、必菌杀等农药, 共防治4000亩, 控制住了病情;九是推广了一膜两年用技术, 落实一膜两年用技术种植玉米2500亩。每亩节省成本300元左右。

四、落实试验研究

技术指导组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区玉米生产存在的密度偏小、品种单一、群众对氮肥后技术有顾虑、原膜二用种植玉米技术不完善等问题, 安排落实密度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 新引进品种观察试验, 氮肥后移试验, 原膜二用玉米追肥量试验, 微肥试验试验研究项目6项12个试验, 设处理 (品种) 98个, 种植试验小区238个, 通过这些试验将选择适宜推广的品种和技术措施, 在明年推广。

五、成功的经验

1.大张旗鼓的进行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是推广增产措施的基础。广泛宣传可以在项目区营造讨论交流玉米种植技术的风气和氛围, 简明传播技术措施;培训可以加深群众对技术措施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技术带头人;田间指导可以掌握田间操作方法和时期。这三项措施可以起到普及技术措施的作用。

2.技术性物资的补贴供应是推广落实技术措施的催化剂。在项目技术培训中, 边讲解边供应补贴尿素、农药等物资, 接着进行田间指导, 从理论到实践一气呵成, 既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又提高了技术推广的效果。

3.千亩丰产方和百亩攻关方示范田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二个万亩片在交通方便、视野开阔区域落实的千亩丰产方和百亩攻关方从苗期到成熟期都长势很好, 一直是过往行人和附近群众谈论和问询的热点话题。

4.“两改两增”核心技术符合武山实际。我们根据武山全膜玉米生产存在的品种落后、密度太小、施肥量少等问题提出的以推广新品种、增加密度、增加施肥量为主要内容的“两改两增”核心技术, 针对性强。

六、存在的技术问题

1.干旱严重, 抗旱品种缺乏。2014年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干旱严重。大多数品种抗旱性较差, 今后应立足抗春旱和伏秋干旱, 进行应对严重干旱的技术研究, 选择适宜的抗旱品种和材料。

2.密植技术在部分浅山区有局限性。在2014年干旱严重的情况下, 部分浅山干旱区密植地块玉米长势差, 稀植地块长势较好, 群众对增加密度还有顾虑, 要分区域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品种的密度试验, 分类指导。

3.春苗期病害发生较重。春季低温冻害严重, 苗期和拔节期顶腐病发生较重, 2015年要大力推广抗病品种代替感病品种。

4.土壤有机质缺乏。示范区玉米播种面积大, 农家肥严重不足, 土壤有机质缺乏。

七、2015年计划

1.进行抗旱技术的试验研究。要立足长期抗旱和抗大旱的思路, 进行抗旱剂、大喇叭口期灌注水肥等试验研究, 为抗旱夺高产提供技术储备。

2.继续进行品种试验和密度试验。扩大引种范围, 搞好引种试验和品比试验, 选择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抗病、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进行相应的密度试验, 实现良种良法结合推广。

3.优化品种结构和技术措施。要根据今年的试验结果调整高产创建技术方案, 优化品种布局、种植密度等措施。

4.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机质缺乏是制约全膜玉米抗旱能力和产量水平的首要因素, 要通过使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法, 增加土壤有机质, 解决有机肥缺乏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实施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总结了成功经验,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方法。

高产创建项目 篇2

1 2011年辛街乡大春粮食整乡推进项目实施概况

1.1 辛街乡大春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辛街乡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南15 km, 2010年末全乡设18个村委会、98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达到66 819人, 17 248户, 其中农业户16 019户65 174人, 占总人口的97.5%, 年末耕地面积为2 503.5 hm2, 其中, 水田1 677.1 hm2, 旱地826.4 hm2。全乡大春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 853.8 hm2, 总产量2.915万t, 其中, 水稻1 798.8 hm2, 占粮食总面积的39.1%, 总产量2.022 8万t, 占粮食总产量的59.1%, 平均产量11 250 kg/hm2;玉米980 hm2, 总产量7 900 t, 平均产量8 055 kg/hm2。辛街乡是“滇西粮仓”的主产乡镇之一。

1.2 项目布局及测产情况

水稻:实施面积1 733.33 hm2, 目标产量11 250 kg/hm2, 涉及18个村15 218户, 其中核心区343.33 hm2。玉米:实施面积1 000 hm2, 目标产量7 950 kg/hm2, 涉及18个村9 611户, 其中核心区66.67 hm2。通过隆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统计局隆阳区调查队及辛街农科站科技人员于2011年4月5—15日对示范区麦类58块测产, 9月10—20日对示范区93块水稻、70块玉米田理论测产, 9月29日, 受云南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和间套种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 由保山市农业局组织农业、国家统计局保山市调查队组成复测验收组, 对辛街乡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复核测产验收。专家组在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基础上,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关于下达2011年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案的通知》 (云农种植[2011]87号) 进行测产分析。专家组认定:全乡完成水稻1 733.33 hm2, 实现产量11 425.5 kg/hm2, 超计划175.5 kg/hm2, 超过1.6%;完成玉米1 000 hm2, 实现产量8 136 kg/hm2, 超计划186 kg/hm2, 超过2.3%。超额完成既定指标, 创建活动效益十分显著, 一致通过验收。

1.3 技术培训与观摩交流情况

2011年, 辛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在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的协助下, 全乡累计培训126场次7.88万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2.7万份, 按项目培训计划超额完成培训任务。水稻方面, 在播种前培训20场次0.2万人次, 结合良种统供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召开播种现场会1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1.1万人次;召开移栽现场会12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2.5万人次;召开病虫害防治现场会11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2.5万人次;召开良种及集成技术观摩会1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0.5万人次。玉米方面, 在播种前召开整地理墒播种施肥技术培训会议20场次0.2万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0.5万份;指导农户1万人次;召开中耕管理现场会2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0.5万人次;召开良种及集成技术观摩会1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0.5万人次。

2 实施措施

2.1 水稻

2.1.1 明确主导品种, 采取统一供种。

核心区品种为隆科16号, 千亩展示区品种为云粳35号, 万亩示范区品种为云粳12号、云粳15号, 全乡良种覆盖率达100%。

2.1.2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1]。

结合目标, 制定不同高产栽培技术, 积极推广普及旱育秧技术, 培育稀播壮秧。基肥深施、整平大田。尽量提早翻犁晒垡, 多施腐熟农家肥, 进水整田前施腐熟农家肥22.5 t/hm2以上, 按定量施肥将作基肥的化肥混合施入, 整平大田后保持薄水, 澄清1~2 d开始移栽。抓好节令、定量移栽。粳稻在小满节前5 d栽插结束, 最佳节令为5月20—25日, 合理定量基本苗, 按11 cm×27 cm拉线清水浅插, 栽30.0万~34.5万丛/hm2, 每丛2根苗, 基本茎蘖苗60万根/hm2, 有效分蘖期够苗330万~360万根/hm2, 高峰苗405万~495万根/hm2。

2.1.3 群体质量指标。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如保山坝粳稻云粳系, 9.5叶) 群体茎蘖数300万~330万个/hm2;拔节期 (12.5叶) 群体茎蘖数达到高峰405万~495万个/hm2, 成穗率80%以上;抽穗期单茎绿叶数4张, 叶长序2=3>4>1, 群体叶面积指数7左右, 干物质积累量14.25 t/hm2;成熟期单茎绿叶数1~2张, 群体叶面积指数2.0~2.5, 干物质积累量24 t/hm2, 收获指数0.48;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9.75 t/hm2, 占产量干重的80%以上。

2.1.4 肥水管理。

实施测土配方、定量施肥。为攻大穗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适当增加穗肥和追肥比重, 基蘖肥与穗肥 (穗肥又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比为5∶5或6∶4, 基肥与分蘖肥比、促花肥和保花肥比均为6∶4或7∶3[2]。施足有机肥15 t/hm2以上, 再在麦茬上喷施硫酸锌30 kg/hm2, 施25%复合肥 (10-10-5) 900 kg/hm2作中层肥;在栽后3~5 d结合化除追施分蘖肥尿素75~90 kg/hm2;粳稻栽后32 d左右 (倒3.5叶) , 视苗情追施促花肥尿素135~150 kg/hm2加硫酸钾肥105kg/hm2, 先晒田, 再追肥, 追肥后1~2 d田灌薄水;粳稻栽后45 d左右 (倒1.5叶) , 视苗情追施保花肥75~90 kg/hm2。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以增穗、增粒、增重, 提高产量。科学管水、定量灌溉。水分管理采取“清水澄田、浅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蘖、深水孕穗、湿润壮籽”干干湿湿的间歇式管理[3,4]。要求大田整平后沉澄1~2 d栽清水秧, 达到浅插秧标准;移栽后10 d内保持灌浅水;移栽后10~25 d实行2~3 cm浅水灌溉, 期间视苗情晒露田1~2次;粳稻9.5叶至倒3.5叶进行分次搁田, 先轻后重, 第1次在粳稻9.5叶时轻搁, 隔5 d第2次重搁, 搁至风吹稻叶响、叶尖刺手掌、田面泛白根、中间不发白;粳稻11叶至抽穗25 d, 浅水勤灌, 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抽穗后25 d至成熟以湿润为主, 养根保叶。2.1.5病虫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根据预测预报, 选准对口无公害农药, 选择最佳时间, 采取最佳方式组织联防。主要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要求以村为单位组织联防, 秧田期联防2~3次, 大田联防2~3次, 确保达到高产优质目标。

2.1.6 适时收获, 保证米质。

灌浆结束撤水晒田, 采取“九黄十收”或“八黄十收”, 提高稻米品质。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 区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 计划培训农户3.1万人次。

2.2 玉米

大力推广玉米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 单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喷施玉米健壮素增密技术、控释BB肥玉米专用肥使用、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5]。

2.2.1 主导品种。千亩展示区选用五谷1790、北玉20号;万亩示范区选用海禾1号、保玉7号、北玉20。

2.2.2 整地规格及播种密度。

深耕晒垡, 深耕30 cm左右, 精细整地, 要求土壤细碎, 无大土块架空, 地面平整, 土壤疏松, 耕作表面要有1层细土覆盖。百亩核心区采取等行距条播, 采用100 cm开墒, 单行双株种植, 穴距30 cm, 种植密度6.666万株/hm2。千亩展示区采用100 cm开墒, 穴距33 cm, 种植密度6万株/hm2, 万亩展示区采用100 cm开墒, 穴距35 cm, 种植5.7万株/hm2。晒种2~3 d, 适时播种, 海拔1 600~1 800 m最佳播期为谷雨节 (4月20日至5月5日) , 海拔1 600 m以下最佳播期为立夏节 (5月5—21日) 。每塘播3粒种子, 出苗后间苗留双株。玉米的育苗和补缺技术, 采用营养块育苗:将配好的营养土加水调成浆状, 平铺在苗床上, 厚6~8 cm, 切割成5 cm的小方块后播种。

2.2.3 田间管理。

配方施肥, 底肥施农家肥15.0~22.5 t/hm2, 条施25%的玉米专用肥600 kg/hm2, 苗肥深施尿素225 kg/hm2, 穗肥深施尿素3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破土防旱, 助苗出土, 查苗补缺。播种时在行间按5%~10%的比例人工育苗, 苗龄2.5~4.0叶时在阴雨或傍晚带土移栽, 栽后浇水, 覆土保墒, 成活后追施速效化肥。毒饵诱杀地老虎。间苗、定苗。播种量保证30 kg/hm2以上, 出苗后3~4叶要及时间苗定株。中耕除草, 苗前期 (3~4叶) 可浅中耕1次, 拔节前 (7~8叶) 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植株出现缺锌症状应及时补施锌肥。即用硫酸锌1.5 kg/hm2对水900 kg喷雾。初现天花时, 用玉米健壮素150 m L/hm2对水900 kg喷雾, 或在6~13叶时用矮丰22.5支/hm2对水690 kg喷雾。开花或灌浆期出现叶片落黄脱肥现象时, 追施尿素45~75 kg/hm2。

2.2.4 病虫害防治。

大小斑病、灰斑病的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50%代森锰锌、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 喷药水900 kg/hm2, 每7~10 d喷1次, 连续用药2~3次。锈病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 kg喷雾。如病情较重, 可在15 d左右再防治1次。玉米螟的防治, 在玉米心叶末期, 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3%广灭丹颗粒剂15~30 kg/hm2拌5倍细砂土, 放入喇叭口内, 或用2.5%杀螟灵1号颗粒剂3.75 g/hm2拌细砂45~60 kg, 撒入心叶1 g/株, 此外可直接用辛硫磷药液灌心。蚜虫的防治, 可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蚜虫量初步上升时,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或2.5%保得乳油25倍液, 75%吡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喷雾。视虫情隔10 d左右喷1次, 连续防治2~3次。地老虎的防治, 用50%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拌细土375 kg, 制成毒土塘施或毒饵诱杀, 采用麦麸150~225 kg/hm2, 加入90%敌百虫1.5~3.0 kg/hm2拌成毒饵, 出苗前撒于行间, 出苗后施在幼苗根部周围。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 辛街乡2011年水稻实现总产量1.98万t、实现产值7 920.00万元, 比2010年增产325.5 kg/hm2, 总产量增564.2 t, 增加总产值225.68万元;玉米实现总产量8 140 t, 实现总产值1 628.00万元, 平均增产231 kg/hm2, 总产量增加231 t, 总产值增加46.2万元。2种作物共增产795.2 t, 增加产值271.88万元。

3.2 社会效益

该项目活动实施完成后, 一是水稻高产集成技术得到推广运用, 为全区水稻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和产量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二是有利于当地农业增效, 为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营造了空间,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比例调整, 促进经济作物种植, 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有利于土地流转,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3 生态效益

该项目活动通过选用抗病强的主导品种和统防统治的主导技术, 减少农药用量、减少污染,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辛街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摘要:介绍了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大春粮食高产创建整乡推进项目实施概况, 针对水稻和玉米2种主要粮食作物, 分别总结项目实施的措施, 并分析了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以期为该地区粮食高产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春粮食,高产创建,措施,效益,云南保山,隆阳区辛街乡

参考文献

[1]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董钻, 沈秀瑛.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3]杨文钰, 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李花艳, 谢卷城, 刘志导.兴宁市粮食高产创建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2) :91.

高产创建项目 篇3

关键词:棉花;高产创建;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64-02

安徽省太湖县南部的新仓、徐桥和大石等乡镇属于皖西南沿江丘陵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是该县传统的植棉区。据统计,2012年全县植棉面积5 195hm2,其中大石乡1 450hm2、徐桥镇960hm2、新仓镇760hm2;总产分别为1 770t、1 468t和1 052t。占全县总产的22.3%、18.6%和13.3%。

1 项目实施情况与成效

2013年起,太湖县连续实施农业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项目,项目安排在新仓、徐桥和大石3个乡镇,每年实施面积均在667hm2以上。项目区全面采取高产创建与新品种展示相结合、与新技术示范相结合、与物资补贴相结合、与苗情墒情病虫情相结合,从组织、技术和物资三个方面保障高产创建顺利实施。虽然每年棉花生产都遭遇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侵袭,但由于技术合理、措施有力,高产创建仍达到了预期目标,经省市专家组验收,2013—2015年皮棉1hm2产分别达1 862.25kg、1 846.5kg和1 863kg,比非项目区增加531.75kg、718.5kg和901.5kg。完成了“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技术路线 主要采取典型引路与组织发动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培训农民相结合,核心示范区与“万亩示范片”技术推广相结合,成果集成技术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科技、物资、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实施。

重点是选择适宜对路的棉花优质品种,采取最佳种植模式和成果集成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选择土壤肥沃、肥水条件好,棉田集中连片,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动项目区总体技术水平提升,达到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推动全县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2.2 技术成果集成应用

2.2.1 高产优质良种应用全覆盖 为进一步保障示范区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促进棉花增产增收,项目区全部实行棉种优质高产化,以鄂杂棉11号、皖杂棉11号和福棉2号为主推品种,良种应用面积686hm2,实现了“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良种应用率达100%。

2.2.2 营养钵育苗技术应用全面普及 项目区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应用面积686hm2,应用率达100%。

2.2.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显著提高 为保证棉花高产创建顺利实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测土、配方、配肥、统供一条龙服务,使棉花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86hm2,应用率达100%。

2.2.4 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明显提升 针对棉花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时发布棉花《病虫情报》4期,并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开展一系列的病虫监测预报,督促广大棉农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及时组织植保专业服务队开展专业化防治工作。据统计,示范片统防统治技术应用面积686hm2,应用率达100%,“万亩示范片”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明显提升,促进了棉花高产增收增效。

2.3 技术保障措施

2.3.1 选好高产创建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地点要安排在种植相对集中、生产水平较高、配套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村组实施。

2.3.2 制定针对性强的技术方案 每年年初,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逐村入户到田,采集土样,调查棉花品种应用、密度、施肥和管理等情况,针对性确定以“应用良种、适度密植、稳氮稳磷、增钾补微”为核心,以“育足壮苗、化肥深施、化学调控、适时打顶、病虫害综合防治”为手段,以“棉花增产、棉农增收、棉业增效、完成高产创建任务”为目标,制定棉花高产创建技术方案。

2.3.3 落实集成应用技术措施 技术方案制定后,播种前30d组织棉花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和技术明白纸,实行分村包干、责任到人,专家巡视现场指导,严格落实各项实用技术集成应用。

3 主要技术的应用

3.1 选用高产优质良种 原则是省农委公布的主推品种或近3年国审或省审、适宜本区域种植且在本地区种植过的品种;要求是株型松散或较松散、茎秆粗壮、抗虫、抗病、抗逆性强、单铃重5.8g以上、衣分率40%以上、生育期125d以上的优质杂交棉一代品种。据此确定了皖杂棉11、鄂杂棉11、福棉2号为主栽品种,良种应用率达100%。

3.2 适期早播,育足壮苗 在温度适合播种育苗的前提下适当早播,能延长棉花的有效开花结铃期;育足壮苗,则是确保适度密植的基础。结合我地实际,提出在4月上中旬根据不同茬口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采用足肥大钵、双膜覆盖育苗,通过炼苗、晒床、蹲苗等措施培育“早、矮、壮”大苗,达到一播全苗。

3.3 适度密植,确保密度 针对我地丘陵岗地棉田土层浅、土壤肥力不高的特点,我们将适度密植(24 000~27 00株/hm2)作为每年棉花高产创建的重要技术措施。5月份包片责任技术人员随身携带尺子巡回田间督查移栽密度。据20个样本田调查统计,行距86.6~100cm,平均92.85cm,株距37.8~45.6cm,平均42.23cm,1hm2有24 810~27 510株,平均25 545株,基本确保棉花高产创建的目标密度。

3.4 增钾补微,科学施肥 在1hm2施纯氮360~390㎏、P2O5120~150kg、K2O300~360㎏的技术方案指导下,针对棉农重视氮肥、轻视钾肥、忽视微肥、追肥撒施的施肥习惯,示范片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督促棉农增施钾肥,补施微肥,化肥沟(穴)深施。据20个样本田施肥调查,1hm2施K2O 300~418.5㎏,基施硼砂15~30㎏,锌肥1 500~3 000g,蕾期、花期分别叶面喷施硼肥1次,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减少了花蕾脱落,保证了大灾之年棉花不早衰、创高产。

3.5 化学调控,灵活运用 化学调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看天、看苗灵活施用。实行蕾期普控、花期轻控或不控,打顶前后必控,做到化控单独施用,以便掌握用量,提高效果。据20个样本田调查,一般化控2~3次,1hm2用甲哌嗡原药60~105g,基本控制了棉花疯长,建立起高产群体结构。

3.6 适时打顶,培育目标株型结构 为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确定8月中旬根据棉花长势和目标植株结构决定具体打顶时间,但最迟不过处暑节气。我们认为棉花高产创建目标株型结构是株高150~160cm、果枝20台以上、桶状结构。据20个样本田调查统计,株高140~159cm,平均151.3cm;果枝20.5~24.1台,平均20.85台;果节98.8~143.8个,平均114.09个,基本达到高产创建的目标株型结构。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篇4

按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产业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内容的各项任务,现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产创建活动完成情况

一是新华镇隆胜村八组,涉及农户26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00亩,二是新华镇五星村二组,涉及农户32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63亩。

二、具体工作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绿办主任任组长,乡镇、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高产创建项目的组织实施、信息上报、督促检查、目标考核、档案整理等工作。聘用万亩示范片技术责任人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检查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了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位,我们专门成立临河区产业办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产业办正副主任亲自挂帅,以保障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按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制定了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管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奖励办法等具体要求,同时从地块的选择、创建标准、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进一步促进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有序开展。

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公开,杜绝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

在档案资料管理上坚持对高产创建活动的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按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文件、图片、影像资料等及时归档,全面体现了高产创建活动的建设成效。

3、注重培训,普及技术

高产创建活动中,对技术人员和示范区农民进行了培训。在冬春农闲季节集体培训农民,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指导组,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培训并指导实践,传播田间管理知识,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示范片农民怎么种、如何管。培训村社技术干部6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册)。

4、抓好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五统一”的技术要求,在项目区全面实行了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保证了技术全面入户到田。同时结合我区玉米生产实际,在玉米高产示范区重点推广了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玉米后茬免耕栽培技术、玉米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部按照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项目区玉米主推品种科河28;到位率和技术入户率分别达到了100%。

三、主要成效:

通过高产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和四进四控行动的落实,我办落实的新华隆胜、五星两片玉米创建项目农户效益得到了提升,绿色生产理念取得了成效。2017年9月22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抽调市、区两级有关专家组成测产小组,在临河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区新华镇隆胜村示范田和五星村示范田进行取样测产。采用随机取样方式,每个示范田抽取测产样本15个,对照田抽取样本品种9个。产量测定结果如下:

1、示范地点:新华镇隆胜村

2、示范面积:12000亩

3、示范品种:西蒙6号

4、栽培模式:玉米宽覆膜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

5、测产结果:示范田20米双行平均穗数160.6穗,平均亩株数5013.6株,穗粒数632粒,百粒重平均36.2克,理论亩产1146.9公斤,测产亩产量974.9公斤,较对照田平均产量836.5公斤亩增产138.4公斤,增产率16.5%。

1、示范地点:新华镇五星村

2、示范面积:13000亩

3、示范品种:登海6184、栽培模式: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5、测产结果:示范田20米双行平均穗数166穗,平均亩株数5244.7株,穗粒数650粒,百粒重平均32.8克,理论亩产1117.3公斤,测产亩产量949.7公斤,较对照田平均产量831.2公斤亩增产118.5公斤,增产率14.3%。

四、存在的问题

1、项目区涉及面广,农民素质不一,对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创建活动的推进。

2、由于万亩示范片面积大,农民土地经营分散,加之近几年当地其它经济作物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给集中连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影响到了创建活动的成效。

狠抓高产创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篇5

一、目标任务2009年组织宣汉等16个县 (市、区) 开展部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 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 集中连片打造盆中丘陵和盆东北两个玉米高产示范带, 两条展示线, 建立万亩示范片25个。通过实施玉米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 力争万亩示范区玉米亩产达到700kg以上。

二、主要措施一是推广主导品种。重点推广川单418等7个主导品种, 每个万亩示范片1~2个品种, 实行统一供种到户。二是落实主推技术。主推以增密和覆盖栽培为主的玉米高产技术, 狠抓规范改制、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水肥耦合等关键技术措施。

三、工作要求2009年玉米高产创建要做到“五个到位”:

1.认识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把高产创建作为依靠科技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展示自身工作的舞台、争取投入的抓手, 认真落实。

2.目标到位示范片要做到“大、广、高、精”四个字, 即示范规模比上年更大, 实施范围更广, 创建水平更高, 把核心区建成精品, 体现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元素。

3.责任到位各项目市、县农业部门要成立玉米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分片定人、定任务、定奖惩。

4.技术到位要抓好高产技术措施的落实, 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物资、统一播栽和管理。

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栽培技术

零陵区是传统的油菜生产区, 从2012 年8 月起开展“稻- 稻- 油”三熟制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通过2a的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的实施,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零陵区应用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1推广优良品种

根据零陵区生产条件及栽培习惯, 选用品质好、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 主推沣油792、湘杂油631 为万亩示范片的种植品种, 通过统一供种方式, 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2培育壮苗

育苗移栽油菜在9 月下旬播种育苗。大田用种量1.5kg/hm2。苗床选择土壤疏松肥沃, 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田块. 苗床提前精细整地, 做成1.5m宽的厢, 以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苗床浇透水, 保证出苗整齐, 均匀播种, 播后薄盖细土或火土灰, 然后复盖稻草或遮阳膜, 防止雨后板结和保湿。出苗后立即去掉复盖物, 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施苗肥1 次, 用腐熟人粪尿兑水薄施。三叶期要用15% 多效唑粉剂15g兑水10kg喷施, 促其矮壮。苗龄控制在25~30d。移栽宜用壮苗, 不要移栽特大苗和高脚苗。壮苗的特征是:株型矮壮, 根系发达, 根颈粗短, 叶色浓绿, 无病虫害。

3合理密植

移栽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油菜叶龄在5~6叶时移栽, 移栽前先平整好大田, 开好围沟、腰沟、厢沟。中等肥力水平的稻田每公顷栽插12~15 万株。移栽后1~3d内每公顷可用50%乙草胺1500m L全田细喷雾, 可有效防止杂草危害。

4加强田间管理

围绕“养根保叶”目标, 搞好根外叶面喷肥。随着秋季气温、地温的下降, 土壤通透性差, 根系活力下降, 一般在油菜初花期每公顷用0.2 kg磷酸二氢钾加水450 kg混合均匀后进行喷施。通过根外叶面喷肥, 能补充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 延缓衰老; 搞好清沟排渍防渍害。春季多雨季节, 土壤水位高, 往往造成油菜早衰, 同时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传播, 使油菜病害重, 植株倒伏。所以此时要经常清理沟间壅土, 保证田间有水即排、雨停田干; 培土保温。入冬后待油菜苗基本干枯, 即冬至后的5~15d, 把垄土壅到沟内, 使沟内油菜盖上一层厚土, 既防冻又抑制水分蒸发, 保墒保温。

5适时收获

掌握在终花后25~30d左右, 当全株2/3 角果呈枇杷黄色, 即全田90% 成熟时进行收割, 以免造成裂角掉粒;同时尽量避开中午气温高时进行收割, 收割后直接在田间晾晒7~10d再进行脱粒。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气象条件变化情况, 做好油菜蚜虫、菜青虫、菌核病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报, 准确预报发生趋势, 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 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组建油菜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保障生产安全, 提高油菜品质。

7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 是根据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和土壤对作物的养分供给情况精确配方施肥, 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以土壤养分构成和油菜需肥规律为基础, 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 全面发放配方施肥卡, 做到1 户1 卡, 明确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确保高产创建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推广使用油菜专用配方肥。大田在翻耕前施足基肥, 每公顷用30% 复合肥600kg、硼肥15kg拌和后全田撒施;在油菜定苗或移栽油菜活蔸后, 根据苗情施用苗肥, 每公顷施尿素60kg兑水浇施, 以促菜苗早发、壮发;12 月中、下旬, 最迟下年元旦上旬要增施蜡肥, 每公顷用尿素60kg、钾肥45kg兑水浇施, 即确保菜苗安全过冬, 可促进油菜春后早发, 防止后期脱肥;油菜对硼肥特敏感, 增施硼肥可增强油菜抗病、抗旱、抗旱等抗逆能力, 提高油菜结实率。严重缺硼的土壤, 硼肥用作底肥, 每公顷施用硼肥15kg, 可与有机肥和化肥混匀后施入土壤。基肥中没有施用硼肥的, 可分别在苗期 (移栽前) 、蕾薹期进行叶面喷施, 每公顷喷施浓度为0.2% 的硼砂溶液650kg; 加大稻草还田技术推广,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水平和肥料利用率。

8统一防灾减灾预案

制订防灾减灾预案, 加大对暴雨、高温及低温冻害等灾害天气的防御及技术指导。

9开展科学试验

油菜品种比较试验。2 年来, 每年都对零陵区油菜的主要品种和进入零陵区的油菜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对各品种的生长发育、特征特性进行认真记载, 成熟时进行测产, 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观摩。通过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筛选出适合零陵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 稻田直播油菜播期和播量试验。稻田直播油菜在我区发展很快, 但产量一直不高, 也不稳定, 主要是播期和播量差异很大, 为探索一个适合零陵区稻田直播油菜高产的播期和播量。2012~2013 年连续2a, 我们做了“稻田直播油菜播期播量试验”, 通过观察、记载和测产比较, 确定零陵区稻田直播油菜播期以10 月中旬为宜, 播量以3.75kg/hm2为佳。

10推进机械化生产

曲靖市粮食高产创建的思考 篇7

1 曲靖市粮食高产创建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围绕建设滇东高原粮仓的目标, 曲靖市把高产创建作为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 大力推进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 促进大面积粮食均衡增产, 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连连增产, 主要得益于高产创建, 市县乡全面贯彻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上下联动, 强化行政、科技、投入等措施, 举办粮食作物部、省、市三级高产创建样板135片9万hm2, 辐射大面积依靠科技增粮, 仅粮食高产创建一项, 较常年增产粮食3亿kg以上。

1.1 数量规模扩大

粮食高产创建区已逐渐由创建初期的单个地块向集中连片推进, 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整乡、整县推进趋势逐渐显现。2013年, 曲靖市举办玉米、马铃薯、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135片9万hm2, 较上年124片8.6万hm2增11片0.4万hm2, 涉及103个乡镇489个村42.1万户农户。其中, 部级粮食高产创建40片、省级52片、市级43片亩, 玉米高产创建60片4万hm2、马铃薯高产创建40片2.67万hm2、水稻高产创建35片2万hm2, 构筑“一亩树标、十亩攻关、百亩展示、千亩带动、万亩辐射”的高产创建示范区与大面积生产相互辐射、共同带动的良好格局, 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样板核心区、示范区、带动区。

1.2 科技支撑有力

农业部门多召开专家组商讨会, 制定《曲靖市粮食高产创建技术操作规程》, 注重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人五配套, 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 向科技向高产、要效益。一是推广应用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玉米以“会单4号、宣黄单4号、靖单13号、曲辰3号”等为主推品种, 创造性地采用打塘破膜集雨栽培方式, 集成推广抗逆简化栽培技术。马铃薯以“会—2号、合作88号、宣薯2号”等优良脱毒种薯为主推品种, 集成应用以“高垄双行”为中心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以“楚粳系列、云粳系列、靖粳系列”等为主推品种, 采取钵盘旱育秧、两段育秧和异地育秧, 集成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二是推行粮食标准化生产。样板区域做到面积、资金、技术、责任“四落实”, 标牌、方位图、技术资料、田间记录、宣传平台“五规范”, 实现行向统一、品种统一、节令统一、施肥标准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病虫害防治六统一, 做到新技术常规化、常规技术标准化, 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辐射带动全市66.67万hm2粮食作物种植水平的提高, 推广地膜覆盖24.67万hm2, 农作物间作套种40.67万hm2, 推广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马铃薯高垄双行、地膜覆盖等十项科技措施254.67万hm2。

1.3 资金投入加大

落实惠农资金8.02亿元, 协调发放农贷资金20余亿元;整合种粮大县补贴、农机具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资金, 充分发挥“1+1>2”的放大效应;坚持政策激励原则, 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产粮大县、大乡、农技推广人员、种粮售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 激发提高其粮食生产积极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仍有近26.67万hm2的中低产田需要改造, 占常用耕地总面积55.87万hm2的一半左右, 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高产创建粮食增产效果发挥不能最大化。

2.2 高产创建认识不到

一些地方认识把高产增效创建工作等同于传统的丰产示范建设, 没有把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与探索粮食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推进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结合起来, 粮食高产创建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不平衡。

2.3 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产创建工作投入资金总体不足, 目前除享受国家的政策性补贴外, 各级对粮食生产资金投入不够;农业受灾保险额低, 同时保险惜赔, 受灾理赔难。

2.4 科技服务比较薄弱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条件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落后, 不能满足高产创建科技需求;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 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对新技术难接受、接受慢, 难以较好地发挥高产创建增产增效作用。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责任机制, 强化高产创建组织保障

落实高产创建行政负责人、技术责任人, 并制定、完善技术规程和保障措施, 真正把责任、技术、措施落实到示范片上;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 多层面、多渠道、多视角宣传高产创建的政策措施、品种技术、经验典型等, 让高产创建集成技术深入人心;建立完善高产创建工作目标考核方案, 细化考核指标, 把高产创建活动与粮食生产紧密结合, 加强检查监督, 严格奖惩制度。

3.2 建设高稳产农田, 夯实高产创建发展基础

加大以水源工程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保证高产创建田地用水安全;积极开展土地平整、水利配套、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 加快高稳产农田建设步伐;扩种绿肥,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产出率。

3.3 加强政策扶持, 增加高产创建投入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一项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必须要有政策和资金的保障, 须将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入户等项目进行整合, 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争取国家、省财政的投入, 强化政策扶持, 在种子、肥料等方面予以补助, 形成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整合各种资源, 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投入, 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投身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3.4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强化高产创建服务保障

东丰县高产创建水稻集成技术 篇8

适宜选择8月5日安全出穗,气温≥10℃,积温2650℃~2750℃,生育期135~140天,抗性强,米质优,商品率高,丰产性好的中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不适宜种植生育期14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根据东丰县多年水稻生产实践,水稻常规品种宜选择通禾837、通禾833、通育239、通育315、通育221、通育217、丰选2号(通92-36)、通98-56、通粳797、通粳929、通院513、九稻63等中晚熟品种和丰选3号、九稻39等中熟品种。

2.培育水稻壮秧

2.1種子处理 每ha本田准备种子20kg,选种前必须做发芽试验,对发芽率低于95%和发芽势低于90%的种子不予采用。3月下旬选晴天在向阳背风处晾晒2~3天,4月初用比重1.13的盐水进行选种,选种后必须用清水冲洗两遍,再用35%恶苗灵、25%溴硝醇、45%901或5%抑菌双等药剂中的一种,在室内常温条件下浸种5~7天,一浸到底。每天搅拌1~2次,浸后直接催芽播种。

2.2育苗技术 在水稻育苗方式上,适宜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棚扣膜保温育苗。若采用平铺膜育苗,苗床保温效果低,育苗出苗不齐时必须注意保温,特别是遇到低温天气时,注意加盖保温层,防止秧苗出现冻害。秧苗生长中、后期,当气温超过25℃时,注意揭膜通风,防止烧苗。苗床地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苗床地最好在秋天浅翻,早春解冻10cm时开始细做床,双幅重叠式旱育苗床宽2m、床长20~25m,床沟宽0.4m;大、中棚旱育苗床宽3~5m,床长20~40m,床沟宽0.8~1.0m。做床要达到平、净、暄。此外,结合作床每平方米应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kg,施后用耙子均匀平铺在床面上,对蝼蛄危害较重的苗床可在农肥中拌5%甲拌磷颗粒剂,每100m2苗床施用0.5kg。育苗面积因育苗方式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本田需要苗床地旱育苗100m2,简塑盘育苗50~70m2。

2.3秧田管理 出苗前密闭保温,当80%秧苗出齐时,立即揭开平铺地膜,并开始通风炼苗,床温控制在30℃以下;1.5~2.5叶期床温控制在25℃以下;2.5~3.0叶期温度控制在20℃以下。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都要揭膜通风,进行大炼苗,使秧苗适应自然气候。旱育苗3叶期前一般不补水,3叶期后随通风量的加大,看苗补水,缺水时(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要补水,补水宜在上午7时前进行,每次补水一定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促进根系生长。

3.精细整地

翻耕整地要求:土地平整,耙碎耙细,每个田面内高低差不过寸,有利于水稻抛、摆秧。翻耕整地越早越好,秋翻好于春翻,早翻好于晚翻。因为秋翻冬冻春化,冻融作用可以把草籽、病菌和害虫冻死,减少病虫草的为害。翻地深度秋翻地要求20~25cm,春翻要求15~18cm,冷浆地深些,砂土地可浅一些,要求扣垡严,不漏耕,精细整地,水找平,达到寸水不露泥为止。

4.适时及早抛摆秧,全面推广应用抛摆秧栽培技术

插秧时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水稻生长最低温度14℃,泥温13.7℃,叶片生长温度是13℃。东丰县一般在5月18~25日期间集中插(摆)秧,坚决做到不插6月秧。插秧或摆秧密度为9×6~8寸,插基本苗2~3棵。

5.合理施肥

磷肥全部做底肥施用,钾肥2/3做底肥耙地时施用,1/3做第一次穗肥施用,氮肥以底肥、分蘖肥、补肥、穗肥、粒肥按20∶20∶30∶25∶5的比例施用。

6.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6.1化学除草 一般地块每公顷可采用10%草克星150~250g对60%丁草胺1500~2000mL,插秧后5~7天以毒土(砂)或毒肥法施药,保持水层3~5厘米5~7天。

6.2水稻虫害的防治 负泥虫:每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mL加“来福灵”300mL对水300公斤喷雾,也可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二化螟:7月10~25日左右,在二化螟幼虫3龄前进行防治,可用“杀虫单”、“杀虫双”等药剂,对细砂土10kg左右撒施,保持水层3~5cm5~7天。也可用18%杀虫双撒滴剂摇匀后甩施;稻水象甲:施用40%稻象一扫光乳油或25%一盖死乳油等20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选用杀象毙或象甲透皮杀等药剂,每公顷670~750g对水进行喷雾防治稻水象甲,防治时期为6月10日至6月20日和7月中、下旬。

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9

一、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情况

为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保障制定的各项农艺措施认真执行,农场专门成立了以场长王毅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李艳杰(黑龙江农垦玉米首席专家)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指导专家组”,万亩片技术负责人为农业副场长刘守林场长,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生产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至上而下层层管理,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有效运行机制,为全面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万亩示范片落实情况

集中连片面积10111亩,示范标牌落实在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全面积推广应用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既:小垄密植(65cm)选用耐密品种、三秋作业、分级精播、秋深施肥、叶龄跟踪管理、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健身综防、航化促熟、机械收获。综合提高产量70%。

三、项目整合和措施配套情况

锦河农场承担农业部1万亩玉米连片高产创建任务,由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和第五居民组完成。具体落实到13个地号上,设计现代展示区单产指标为800公斤/亩。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示范推广,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锦河农场种植7.2万亩玉米,结合农场实际,选择适宜我地区栽培种植的高产抗逆品种德美亚一号作为高产创建田的主栽品种。推广小垄密植技术。

四、指导服务和机制创新情况

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展示面积10111亩。组织培训3次,观摩3次。李艳杰专家亲自指导,高产创建玉米采用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专家办班培训观摩三期、学习总结高产创建技术、每期培训100人。发放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图册300册。

五、下步工作打算1、2012年8月:进行玉米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示范,专家组进行中期检查,做好相关技术的把关、指导、现场培训和数据资料的收集、记载,拍摄有关照片和录相。

2、2012年9-10月:测产、收获,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总结高产经验。专家测产后将玉米高产创建完成情况录入高产创建信息平台。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经验与研究探析 篇10

1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高产创建活动, 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为此, 要重点抓好农民的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培训。

1.1 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好处、技术要点, 在电视台开辟专栏目, 对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四大作物高产创建进行了讲解, 让广大农民弄清楚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不是简单的几项技术的捆绑应用。并且适时跟踪宣传四大作物高产创建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和经验, 做到让农民从内心认可这项高产栽培技术, 思想顾虑问题解决了, 农民才能够实心实意听从技术员的指导, 按着技术员的要求去做, 使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从种地开始就按照要求操作, 不流于形式、不走样。

1.2 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

首先确定专家、技术人员包片制度, 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农业中心和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所在的乡镇农技人员联村包片、定点服务, 做到万亩有技术专家、千亩有技术骨干、百亩有技术标兵。在综合分析示范片土壤、水源、气候等各项基本条件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提出具体栽培管理措施、关键农时技术指导工作的具体安排, 以及应对不良天气、突发病虫害等紧急情况的技术措施, 真正做到将专家薯四大作物的试点产量变成大面积农田产量。

其次明确项目实施技术。高产创建活动的核心是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与推广应用, 应提前明确项目实施技术路线。确定关键技术, 保证实现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顺利完成, 在广泛征求农业专家和县乡村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主推栽培技术。如玉米通透性栽培技术、大豆为“垄三”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早高密”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等。

另外不定时进行集中培训, 下发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手册, 做到家家都要有一个明白人。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 面对面的指导农民进行生产, 提高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技术标准。

2 增加投入, 规范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县、乡财政在连片种植、规模经营、良种、农机具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 解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 确保示范片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按时完成。同时针对高产创建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严密的档案制度。详细记载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资料购买及使用情况, 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对绿色食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二是示范片农民农作物生产全部按照“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 农药、肥料使用准则进行科学生产, 以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为主要内容。三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杜绝一切污染源产生,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严禁污水进入示范片, 确保环境和农作物不受污染。四是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 并对标准进行集成, 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

3 成立组织, 确保顺利实施

实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涉及面广, 任务繁重, 工作难度大,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成立拜泉县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 成员为农业局、财政局、技术监督局、农机局、农业中心、种子管理站和相关乡镇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实施,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做好推进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所需技术、资金等各环节的工作。二是成立拜泉县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技术专家小组, 由县内中级和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来自农技推广、种子、农机等部门的农业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负责具体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通过建立上下贯通, 协调统一, 配合有力的组织体系, 为我县得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 建议

4.1 宣传典型, 推介经验

将利用冬季农闲时节, 利用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等活动平台, 大范围、大力度宣传高产创建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宣传高产创建所取得的成效。

4.2 做好秋整地工作, 为下年高产创建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下年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巩固原有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 增加面积、拓展作物。加强秋季高产创建工作的整地进度, 确保在封冻前把所有规划的地块进行深松整地, 达到待播状态。

4.3 因势利导, 立足长远, 制定规划

上一篇:现有接入网状况下一篇:古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