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甲等”复审三篇

2024-05-03

“一级甲等”复审 篇1

“一级甲等”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六等”中的最高等级,是我国纯正的国家通用语言的样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主管机构对该等级的评定十分重视。早在1997年6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语委”)颁布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一级甲等”成绩必须通过国家测试机构复审后方能认定。2003年1月,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国测中心”)下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复审操作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一级甲等”复审的操作程序,完善“一级甲等”复审制度。同年5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再次强调:“测试的一级甲等成绩由国家测试机构复审。……复审应填写复审意见。复审意见应表述清楚、具体、规范,有复审签名。”确保了“一级甲等”复审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从1997年河南省送审第一批“一级甲等”材料开始,截至2008年底,国测中心先后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送审的17082人次的“一级甲等”材料进行了认真复审,规范程序,严格把关,慎重处理。最终有11041人次达到“一级甲等”水平,通过率为64.6%。

“一级甲等”复审工作最早的方式是按比例抽审。但这种复审方式在公平性和操作性上均存在缺陷,因此,国家语委1998年规定,各测试机构评定出的“一级甲等”,必须全部由省级测试机构报送到国测中心进行复审。

2001年,国家语委决定,每份送审的音档由原来一名国家级测试员审听增为两名国家级测试员审听。如出现不在同一等级的情况,第三名国家级测试员再审,取同一等级分数的平均成绩作为终审分数。力求做到公平、客观地评定分数,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使得“一级甲等”复审工作更科学、更准确。

二“一级甲等”复审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送审人数及通过人数分析(1997~2008)

1997年开展“一级甲等”复审工作后,复审人数逐年增加,1999年达到历史最高峰。随后,复审人数开始下降,到2001年趋于平稳,每年在1500人次左右。详见图1。

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是从1998年才陆续开展“一级甲等”送审工作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从这一年逐步落实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越来越多的播音员、主持人面临持证上岗的压力,进而出现复审人数快速增长的现象。目前全国有播音员、主持人2.4万人(1),截至2008年底,已有1.1万人获得了“一级甲等”证书。粗略计算,只有40%左右的播音员、主持人达到“一级甲等”的水平。“一级甲等”复审工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任重道远。

(二)通过率分析(1997~2008)

1998年以前,由于采用按比例抽审的方式,因此通过率很高。这种按比例复审的方式是按照1994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执行的。即:10名以内复审1/3,11~50名复审1/5,51名以上复审1/10。被抽审的“一级甲等”音档送到国测中心审评,通过了,就给所有在本省通过“一级甲等”的应试人的证书盖章。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这种方式的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实行全部复审制度后,复审通过率虽有所下降,但复审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却大大提高。详见图2。

尽管各省对“一级甲等”的评测非常重视,选用本省最优秀的国家级、省级测试员进行“一级甲等”的评测,并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有些省还由资深测试员审核把关,但全国每年仍有40%左右的应试人未能通过国测中心的复审。这说明,测试员在评判“一级甲等”上的信度要比评判其他等级的信度低。而提升测试员评测普通话一级甲等的信度,将成为各省培养优秀测试员的重要内容。国测中心也应凭借自身对“一级甲等”标准把握的权威,为各省掌握“一级甲等”的等级特征提供多轮次培训,并在培训中结合实例以加强各省送审前的评测水平,进而逐步提高复审通过率。

(三)复审人群职业分布情况分析(1997~2008)

“一级甲等”复审人群的职业分布情况为:广播院校学生占25%,电视台、广播电台主持人和播音员占40.4%,编辑、记者占4.8%,高校教师占7.6%,非广播院校在校学生占9%,其他职业占13.2%。

1997年6月颁布的《若干规定》对“一级甲等”的测试对象及其达标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从复审人群职业分布统计数据看,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以及广播院校的学生对《若干规定》一直执行得很好,这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始终坚持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持证上岗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是分不开的。《若干规定》除规定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达到“一级甲等”水平外,还规定电影、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等表演、配音人员,以及与此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应达到“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水平。影视、话剧演员虽未被要求必须达到“一级甲等”水平,但他们对普通话的推广和示范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统计数据看,影视、话剧演员所占比例很少,有关部门对这类人群的普通话水平抓得不够,力度不强,这种局面亟需改变。

职业分布也反映出编辑、记者和高校教师对“一级甲等”证书的需求。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出镜的编辑、记者越来越多,这对编辑、记者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近年来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和对外汉语课程,使一些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为了教学和自身的发展,对提升普通话水平有了进一步的需求。

(四)复审成绩分布情况分析

以2008年参加“一级甲等”复审的987人的成绩(见图3)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复审通过率并不令人满意,但从复审的分数看,在未通过复审的43.9%的应试人中,分数在95分以下的只占4.2%,而95~96.9分“一级乙等”高分段的占39.7%。这一方面反映出测试员具备基本的评测素质,同时也说明在“一级甲等”评定中,容易出现偏差的分数段是95~96.9分。95~96.9分这个分数段是评测“一级甲等”的一个难点。国测中心和各省测试中心对测试员进行测试能力培训时,可以把这个分数段作为培训重点,探索“一级甲等”和“一级乙等”高分段等级表征的差异。

经审核,普通话等级达到“一级甲等”水平的应试人中,成绩多在97~97.5分,获得97.5分以上高分的应试人凤毛麟角。根据专业要求,取得“一级甲等”是很不容易的,取得97.5分以上的分数就更加困难。“它不仅要求应试人普通话要标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测试的有限时间内充分展示自身的语言水平,语言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流畅。稍有疏忽,便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2)

三“一级甲等”复审的积极作用

(一)“一级甲等”复审是监督测试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意见反馈是指导测试业务的有力辅助工具

“一级甲等”复审制度是国家监督地方测试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每年,国测中心都会复审全国各省送审的“一级甲等”材料。复审工作使国测中心及时掌握全国普通话高水平人群的现状,有效地监控各省测试员的测试信度,并从侧面了解各省测试工作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国测中心坚持实行“一级甲等”复审意见反馈制度,即将应试人在本次复审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语调、表达流畅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写成书面意见,并将意见反馈回所在省份。这种做法对地方测试机构、测试员、应试人都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对地方测试机构来说,可以使其了解本地测试员的评测水平,为本地测试员的再培训提供有利依据。对测试员来说,只有认识到评测中的差异,才能提高自身的评测水平。对应试人来说,只有了解自身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语言的标准程度。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既增进国测中心与地方测试机构的业务联系与交流,又使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一级甲等”复审确保了普通话标准程度,强化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规范

普通话“一级甲等”是普通话水平中的最高等级,是标准、典范的普通话样本。获得“一级甲等”的应试人一般具备相当强的语言功力,这些人多为广电系统的播音员、主持人。他们是有声语言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中起着标杆、旗帜、示范的作用。他们的读音被看作标准音,是大众学习普通话的楷模。国家规定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甲等”水平,并实行播音员、主持人持普通话证书上岗的制度。通过测试,提高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程度,保证了广播电视语言的规范性。同时,这类人群也确保了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为标准的普通话提供样本。

(三)“一级甲等”复审有力推动广播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工作

“以测促训”,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有力手段。从复审人群的职业分布看,广播院校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占总送审量的25%。现在广电行业竞争激烈,广播院校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在校就获得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为将来找工作做准备。同时,各广播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时,也把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个抓手,督促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基本功。学生在考前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学习,提高了对普通话标准的认识程度;测试后,反馈意见指出学生测试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可以说,从准备考试到参加考试,再到复审拿到成绩,整个过程对学生普通话的标准、规范都具有促进、提高的作用。

(四)“一级甲等”证书的有效期

1997年6月颁布的《若干规定》中规定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但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中,这一条被取消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播音员、主持人中出现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一旦拿到“一级甲等”证书,就不再注意自己的语音面貌、语言规范程度。在主持节目时,普通话水平明显下降。还有一些年轻的主持人,尽管获得了“一级甲等”证书,但在主持节目时过于追求港台腔,久而久之导致普通话水平下降。似乎一证到手,就一劳永逸。实际上,普通话的应用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应用还是存在一定区别。一般的基础知识一旦掌握就可以理解为终身记忆,至少可理解为掌握了某种学习方法,这些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但语言则不同,它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具有可替代性。如果说一般人员学习普通话是为了交流,播音员、主持人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国家和社会要求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最标准、最纯正,要为全国人民树立使用普通话的榜样,发挥示范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针对一级人群(特别是“一级甲等”人群)应适时恢复证书有效期的规定,即已经通过“一级甲等”复审的人群经过一段时期(例如5年)应重新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再次确认其等级。这样既利于维护“一级甲等”的权威性,也可切实维护广播电视机构良好的公众形象。

(五)“一级甲等”的复审周期

目前各省送审的“一级甲等”材料都是各省测试站零星测出后汇总上报的。由于“一级甲等”是普通话水平等级中的最高级,能够考到这个等级的人并不多。各地、市测试站通常要等凑够一定的数量才上报省里。省里在汇总时也会等累计到一定的量才上报国测中心。国测中心复审一般需要两三个月。(9)这样一来,从应试人考试到拿到证书,一般要等很长的时间,给参加复审的应试人带来不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级甲等”复审工作的特殊性和各省考点过于分散造成的。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各省能否在本省设立几个固定的考点,凡是有志愿考取“一级甲等”证书的人员都集中到这几个考点报名、考试,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等”的环节。从长远看,也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例如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及时地将各地市评测的“一级甲等”信息及语料上传到省测试中心,经省测试中心汇总后上传到国测中心,完成复审任务。这样利于“一级甲等”的集中评测、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复审周期。需要指出的是,“一级甲等”复审多人评测的基本制度必然会花费一些时间,这个时间成本是维护“一级甲等”权威的结果,还需要继续坚持。

(六)“一级甲等”的评测方式

从2007年安徽、上海正式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以来,截至2008年,计算机辅助测试试点已经扩大到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55万人次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分方式是:计算机替代人工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读单音节词语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这三项进行评分;测试员对“说话项”进行评分。尽管该系统在优化测试手段、规范测试程序、降低测试成本、统一测试标准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普通话水平人工测试。但从全国使用该系统的反馈看,该系统对二级、三级成绩的判定准确度较高,而对一级(尤其是“一级甲等”的判定)的判定与人工测试存在较大差异,准确度较低。有人曾做过试验,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已经通过国测中心“一级甲等”认定的人员,用该系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该系统打出的分数(前三项满分为60分)最高的为57.2分,最低的为53.8分。即便是最高分数的应试人,最后一项只扣1分,仍然不能达到“一级甲等”的水平。(10)可见,该系统在评定普通话高等级时,还存在误差。目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人普通话等级多在二级、三级水平,该系统对于绝大多数应试人的评测是准确、有效的,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测试效率,扩大测试范围,对于全国开展行业测试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作为普通话水平的最高等级,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尚不能完全准确地评测出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和系统改进。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级甲等”的评测仍需以人工评测的方式来完成。

四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影响测试员评判的因素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全国各省的测试员在评判“一级甲等”时,整体评判水平是不错的,即便是未通过复审的,成绩也多在95分以上。测试员在评判“一级甲等”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个别音的语音缺陷未判定出来,如前鼻音偏后、后鼻音偏前等;2.轻重音格式问题未判定出来;3.朗读项或说话项还存在方言色彩,未判定出来;4.说话项存在语法、流畅的问题,未判定出来。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1.测试员自身的语音分辨能力低于或等同于应试人水平,难以捕捉应试人语音中的细微缺陷;2.测试员在实际测试中遇到的高分段的应试人较少,缺乏经验,分数难以把握;3.“一级甲等”分数临界较多,较小的分差容易导致等级偏差;4.长期生活在方言区,对本方言区语音容易产生认同感,造成对某些音敏感度下降。

实际上,对于“一级甲等”的评判主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应试人是否存在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是否存在语音的系统性缺陷;语调是否自然,主要是轻重音格式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说话项中有无方言词汇和语法问题等。如果出现上述问题,一般很难获得“一级甲等”的分数。二是失误量的多少,在实际测试中,“一级甲等”和“一级乙等”高分段都会存在失误。但“一级甲等”存在的失误是偶发的、零星的,如口误,或偶尔出现不顺畅等现象。在整个测试中,可能会有个别语音存在缺陷,但出现的类少,且某类缺陷只出现1~2次(不超过3次),未形成系统性的语音缺陷。而“一级乙等”高分段则集中表现为出现多个种类的语音缺陷,或某一类的缺陷达到5次,甚至更多。语音的失误量一方面可以作为判定是不是成系统语音缺陷的依据,同时也是扣分的有效依据。有些应试人虽没有成系统的语音缺陷,也不存在语调、语法问题,但读错字、白字较多,同样很难获得“一级甲等”的分数。个别从事播音主持研究的人士认为,“一级甲等97分以上就意味着允许出现30个0.1分的扣除率,即30个小错误”。“这种认识完全是一种误解。如朗读项的评分,一级甲等通常只出现3个字音左右的失误,而且3个字音左右失误并非一定是语音错误,可能是添字、漏字或口误。如果应试者朗读400字的短文中出现三处字音错误属于‘硬伤’,取得一级甲等的可能性会很渺茫。而说话项,也只允许偶然出现口误或零星失误”。(3)

同时,作为测试员,一定要加强自身语音分辨能力。“语音评定贯穿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始终,在量化评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具有较高的语音分辩能力是合格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必备的基本条件。”(4)测试员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纯正度,只有进入95分才是稳定的、典型的一级水平的标志。“如果测试员自身普通话水平处于一级水平的低分段,即92分或93分,实际口语水平还常常带有二级甲等的特征。当碰到一级甲等水平便无法驾驭,评分信度降低。”(5)

(二)复审通过率

近些年,“一级甲等”复审总体通过率在60%左右。有人认为“一级甲等”复审通过率偏低,规定的分数过高,要求太严,希望降低标准。

我们知道,一级测试的重点在于“规范”。参加“一级甲等”复审的应试人中近70%是从事或即将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他们在电台、电视台的播音、讲话要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要对数以亿计的受众产生影响,他们的语言面貌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的语言面貌。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就应该是“精益求精”。

实际上,在对普通话未达到“一级甲等”水平的应试人进行失分情况分析后发现,除去部分应试人存在语音缺陷的问题外,读白字、错字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近些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中间有科班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但也有大量非播音专业的人员加入到这支队伍,从事这项工作。同时,现在的播音员、主持人多是社会名人,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而忽略了对自身语言基本功的要求,这使得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经常出现语言不规范、语音不标准的现象。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形成了不少堰塞湖泊。当时,许多播音员在播报这条新闻时,有读“堰塞(sài)湖”的,也有读“堰塞(sè)湖”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读。直到中央台明确了“塞(sè)”的读音,这场读音混乱才得以平息。播音员、主持人对受众具有示范、引导作用。他们在播音、主持中出现的错读现象会直接造成普通受众的读音失误。如果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受众的语言面貌。因此,在复审中严格把关,不仅对播音员、主持人有着很好的督促帮助作用,对提高全社会的语言规范意识,有效促进语言运用的规范化、标准化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要把“一级甲等”的分数定在97分及以上?姚喜双指出:“在研讨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可否降1分,定为96分及其以上。课题组多方面征求意见,尤其是一线测试员的意见,大家认为,虽然是1分之差,但这1分,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不同。96分和97分,其语言面貌会有质的不同。测试员在实测的把握上心理也会有明确界限:97分是一个进入一级甲等质的分数,96分是一个在同一等级内量的增长的分数。一级甲等保持在97分及其以上不变,可以保持测试员评分信度的稳定性。”(6)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应试人都把自己的测试目标定在“一级甲等”。等考下来,感到很难达到,于是就提出能否降低标准的要求。“事实上,一级甲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达到、且能达到的等级。这纯粹是一种误解,是把确立‘测试等级标准’和对不同行业人士提出不同的‘测试等级要求’混为一谈。”(7)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只有一个,是不能变动的,人们的职业和岗位不同,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系统提出不同的切合实际的要求。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针对性

有人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音标准程度上,而无法凭借对于语音的评测来断定言语发出者的语言能力水平。”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播音员、主持人已经失去针对性。我们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是对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语言本体所达到的程度的评价,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它将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分解为若干的测试点进行分项评测,通过定量、定性得到最终的成绩。它不是语言知识测试,也不是表达技巧的测试,更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包括听说读写全部内容的语文能力的考试。它评判的是语言基本功,是母语标准语规范程度的测试。即便如此,这个考试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也是意义重大。姚喜双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播电视媒体主持人节目大量增加,而对主持人的语言基本功的要求却有下滑趋势,许多播音主持专业和广电媒体在选拔学生或主持人时,往往过于看重选拔对象的反应能力或者机灵劲儿,而一定程度上忽略或轻视他们的语言基础和人格素质。……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语言基本功是绝对不能放松的,是永恒主题。”(8)至于这位主持人是否合适主持某一节目,他的声音、形象如何,那还需要其他考试来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于根元.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5.

[4]陈典红.浅谈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复审[J].语言文字应用,2007,(S1).

“一级甲等”复审 篇2

改变百姓就医环境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

良好的就医环境,是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近年来,高县罗场中心卫生院通过多项举措不断加强环境改造,优化就医氛围,医院面貌有了巨大变化:2012年投资28余万元购置了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一台;全院更换了办公用品,新购置病床、被褥等,就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2013年投资25余万元对中西药房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在医院大厅安装了LED显示屏,对药品等服务项目的收费情况进行滚动播放,提高了医疗服务收费的透明度;投资18万余元采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为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和病人就医环境。

2014年投资5万余元安装空调20余台。2015年按照宜宾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升级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宜卫办发〔2014〕435号)文件精神,投资45万余元(其中自筹资金15万余元)对医院内、外环境进行改造,住院部、门诊部进行统一装修。为提高服务效率,改善病房环境,投资4万余元,安装了中心呼叫、供氧系统48套。医院现有单位编制床位50张,实有床位66张。

高县罗场中心卫生院历来重视对业务技术人员的不断培养与提高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努力学习钻研成才,在职医技人员均要送出去进行多次的短、长期进修学习培训,安排骨干医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医技人员撰写论文,积极安排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学术会议,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医院现有在岗职工62人,在岗人员中工勤人员5人,其他技术人员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5人,占总人数88.7%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26人,本科9人,大专24人。

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开展全科诊疗服务

为了满足群众诊疗需求,医院专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口腔科、中医科、抢救室、公共卫生科、综合办公室、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中西药房、护士工作站、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收费统计室等科室,拥有500MAX光机,CR数字处理系统、美国GE全身彩超、数字心电图机、碎石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美国GE麻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电脑中频治疗仪、中心供氧、全自动洗胃机、电视腹腔镜等先进设备,提供内、外、妇、产、儿、口腔、耳鼻咽喉科医疗服务,开展了碎石、B超、心电、检验、输血、放射等医技服务。

在中医诊疗服务方面,医院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腰椎牵引、红外线、灸法、拔罐、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开展的外科手术有: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脾切除术等。

随着对医院建设和设备、技术的加大投入,高县罗场中心卫生院在软件和硬件设施上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业务规模和诊疗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增强对在职医技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大学毕业生,不断提高医院的学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建立医院自己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9月10日,在高县中医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由新上任的院长主刀,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手术(阑尾炎),自此该中心卫生院外科手术向微创方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高县中医医院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提升社会效益,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着力扩大医保覆盖面,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免费为群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费为孕妇发放叶酸和《孕产妇保健手册》;加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的随访管理工作,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和“一心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 ”的服务理念,竭尽全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热情、周到、放心的医疗服务。

“一级甲等”复审 篇3

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是我院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全院上下要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全员参与,时不我待.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到:一级甲等医院复审通过对医院发展与壮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完成这项使命,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历院一次绝好的发展良机,这对我们是一次考验和挑战,更是一次全面的评价和史赋予的责任。下面我就创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理解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的重要意义 我曾经多次说过,所有在医院开展的活动中,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符合医院实际、能有效促进医院良性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创二级医院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评审拿块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促进医院的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造福金牛人民,这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医院等级是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全面体现。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来讲,医院等级不同,所能开展的业务范围有很大区别。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讲,社会评价一个医院的水平,首先关心的是医院的等级。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也都根据医院等级制定了不同的管理规则。所以在这次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活动中,我们必须争取主动、争取领先,用自己的实力来赢得社会的认可,为医院的发展赢得空间。

2、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是提升医院内涵建设的需要。从1954年建院到今天,金牛医院已经走过了63个年头。63年来,医院在坎坷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跟63年前相比,今天的金牛医院不论是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还是经营管理、医疗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服务水平、医院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保障医院健康稳定发展,创级是必由之路。这在我们身边就有非常鲜明的对比:在通过了“二级”评审医院,医保份额比一级医院翻翻,社会,民间的认可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机遇,提高整体素质、规范诊疗行为、增强服务品质、完善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医院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精心组织,全员参与,认真完成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任务 创二级医院是当前的中心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标准(评审细则)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讨论,培训。10月26日,又专门邀请市医疗界专家来我院现场检查指导,答疑。可以说,医院对创二级医院工作非常重视。所以,从现在起,全院干部职工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务必做到全院上下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决策指挥高度统一,工作重点高度统一,行动步调高度统一。在总体要求上做到全员动员,人人参与,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集全体之智慧,举全院之能力,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紧紧围绕创建工作这个中心和大局,调动全院一切积极因素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一切为创建服务,一切为创建开绿灯,保证创建所需添置的设备先上,创建所需的新项目先开展,创建所需的硬件先建设,创建所需的软件先完成,使全院各方面的工作,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医疗服务水平质的提升.务必争取11月10日一次性通过市卫计委组织的评审达到二级医院标准。为此我们要求:

一是督办领导小组要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部门,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表推进工作。督查组要加强督办和考核,制定严格的奖惩考核办法,奖惩兑现。定期召开创建推进会、小结会,及时向医院汇报工作进展;

二是院班子成员要加强对所分工的专业组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对所分工的专业组创建工作情况要及时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各部门、各科室责任人要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本部门、本科室的创建工作任务及任务完成时间,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按照全院创二级医院实施方案及标准要求,保质保量、不打折扣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四是全院干部职工要以饱满的主人翁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间要求,努力完成各自工作目标任务,保证创建活动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三、紧扣标准,规范操作,深入细致做好创建工作。

一是努力完成必备的临床技术项目。医院各科室要认真对照一级甲等医院复审院评审标准,查找涉及本专业必备技术项目的缺项,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要通过技术合作、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想方设法保证各项必备的技术项目全部达标,当然,医院将根据财力尽力添置二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的一些基本的必需医疗设备。同时要加大“三基三严”技能训练考核力度,加大技术规范、操作规范的考核力度,加大对诊疗规范,诊疗程序、考核力度,加大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考核,力争书面考核不丢分、现场回答不丢分、动手操作不丢分。

二是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管理准则。在此前全院职工大会上,我对医院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严格按制度说话,按制度办事。要坚持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常态化,坚决反对无视制度、不执行制度、破坏制度等行为的存在,形成敬畏制度、自觉遵守制度的人文环境。在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审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落实的检查和督促力度,我们的医疗服务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要进一步增强全体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我们的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实现效益的增长,通过规章约束,规范我们的行为,培养我们细致、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各临床科室必须要严格按照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以及医院制定各项具体规定,完成每一份门诊、住院病历,医务科要组织力量加大对全院门诊、住院病历质量的审核和考评。

三是要不断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台帐,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各职能管理部门要认真对照检查,拾遗补漏,要认真整理、精心准备医院管理评审项目的各类基础资料,严格按照一级甲等医院复审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管理工作。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保证管理工作的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全院干部职工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不论软件还是硬件,努力做到不该丢分的项目绝不允许丢分,能够争取得分的项目必须得分,难以得分的项目力争得分。

四、严肃纪律,强化责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创建工作不仅是当前医院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医院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体干部职工必须要从大局上、政治上认识这项工作,服从、服务于这项工作,在医院创建过程中,为保证目标实现,我们必须坚持标准,强化责任,严肃纪律,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一是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全面理解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树立主人翁的思想,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配合,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在此,医院态度十分明确,无论是中层干部还是一般职工,思想认识要到位,创建行动要到位。无论是谁,只要在创建过程中设障碍,不配合,消极应付,怡误创建工作医院就要将谁挪位子,谁要在创建中给医院失分丢面子,医院就要对谁严厉处罚丢银子。在创建过程中,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负主责,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奖惩规定及创建实施方案兑现落实,决不含糊.二是严格坚持标准,确保创建工作质量。各部门、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创建二级医院工作的各项内容,要吃透标准,科学、慎密地开展每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创建任务。在创建过程中,要坚决克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会弹钢琴,充分发挥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人都不得抱有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工作中必须树立严谨、严密、严肃、严格、严厉的工作作风,任何抱有侥幸过关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在创建工作的各个阶段,督办领导小组要组织有关人员、专家反复督查、审核,因此,面对繁重、艰巨的创建任务,从今天的动员会以后,各部门、各科室责任人要真正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标准,认真对创建标准进行梳理,分解任务,扎扎实实、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力争走在时间表的前面。

三是认真落实督查和例会制度。为保证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医院将科学制定、认真执行相关督查、督办及例会制度,认真履行督查督办职责,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保持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保证医院的创建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四是要妥善处理好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近来部分科室工作,日常任务繁重,工作量很大,为保证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并为创建工作营造平安稳定的环境,各科室在创建工作中务必要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规范医疗行为,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做到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凡在创建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行为,引发重大医疗纠纷,影响创建工作的,必将给予严肃处理,发生医疗事故的将加重处罚。

同志们:实现创建目标,等不来、想不来,关键靠大家干出来。创建工作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拼搏!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必胜的勇气,扎实工作,发挥团结、奉献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顺利通过二级医院评审,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上一篇: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下一篇:人才西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