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十篇

2024-05-27

《百合花》 篇1

关键词:茹志鹃,百合花

《百合花》是茹志娟的代表作, 发表在1958年的《延河》杂志上。小说发表后, 虽然一度遭到非议, 广大读者却对它推崇备至, 茅盾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 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有它独特的风格”。时隔半个世纪, 再度回首品评这部小说时, 人们依然被作品独特的史书风格深深吸引。

一、人物关系设计独具匠心

小说有三个主要人物, 即“我”、通讯员和新媳妇。通讯员入伍不久, 不擅同女同志打交道。在送“我”去前沿爆炸所的路上, 他大步流星走在前面, 把“我”甩下几丈远, 即使在休息时, 也是背着“我”坐在石头上。“我”是个女同志, 原本体力就不如通讯员, 再加上刚刚下过雨, 道路泥泞等客观条件, 只能慢慢尾随着通讯员, 而他又对我不理不睬, 于是心里很憋屈。当带着一肚子火气的“我”强行坐到通讯员面前, 和他交谈时, 竟然发现我们居然是同乡。这个巧合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引起我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从开始的对他生气、怨恨突然变得亲热起来, 从怕他笑话自己怯懦到毫无顾忌地盘问他的身世, 甚至一直追问道他是不是娶了媳妇这种话题, 害的通讯员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就这样, 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下, 故事情节渐渐清晰, 人物性格也逐渐明朗起来。而通讯员羞涩、腼腆、不擅同女同志打交道的特点, 又为后面他去借被子时受新媳妇的气埋下了伏笔。

不仅是“我”和通讯员之间, 作者在通讯员和新媳妇的见面上同样煞费苦心, 试想, 如果通讯员遇到的是一位老大爷、老大娘或者其他人, 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如果他遇到的这个人拥有很高的政治觉悟, 又哪里会让他受窘呢?而他偏偏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位新媳妇, 这样的描写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尽管作者对新媳妇和通讯员之间发生冲突的过程只字未提, 读者仍可通过前期作者对通讯员性格的塑造上揣测出当时的情景。通过这个小插曲, 不但使通讯员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也自然而然地将新媳妇正式带入故事叙述之中。

纵观全文, 作者在人物关系上的设计之巧妙, 可谓既顺理成章, 又不露痕迹, 不但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层层推进, 在结构上也是严丝合缝, 浑然一体,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多层次、多方位刻画人物形象

在“我”和通讯员前往包扎所的路上以及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叙述中, 他性格中腼腆、执拗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后来, 当他得知这床新被子的来历后, 执意要送回去;经说服不再送回去之后, 又表示要把被子洗干净, 还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 搭在自己肩上。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他淳朴、善良、赤诚的心灵鲜亮地袒露在读者面前。而当顺利完成护送“我”的任务, 终于可以返回团队时, 他如释重负, 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变得活泼、开朗, 与前期的羞涩、忸怩判若云泥。此外, 两个干馒头的出现, 表现出他对他人的关心、照顾;枪筒里出现的野菊花, 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作者多个角度的反复渲染, 通讯员的性格由单薄渐渐变得立体、丰满起来, 使他后来奋不顾身掩护担架队员的英雄行为, 成为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者也正是从这一精神境界的高度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正面塑造, 使人过目难忘。

对新媳妇的描写同样如此。以通讯员牺牲为界, 可将新媳妇的性格展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她刚刚出场时, 基于人之常情, 再加上通讯员思想工作做的不到位, 她并没有将自己唯一的新婚嫁妆贡献出来, 而当“我”向她讲明政策之后, 她毫不犹豫地就像被子抱了出来;像其他农村妇女一样, 新媳妇脑子里还残存着浓郁的封建思想, 在包扎所里, 她抢着生火烧水, 却羞于为伤员擦拭身体。后来, 在神圣的解放战争的感召下, 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 在生命的逝去带给人们的深深震撼中, 新媳妇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她已不再顾忌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 解开他的衣服, 为他擦拭身体, 缝补衣肩上的破洞。当卫生员准备将覆盖在通讯院尸体上的百合花被子撤下来的时候, 新媳妇“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 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 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又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 将被子盖在通讯员脸上。新媳妇思想性格的转变既出人意料, 又合乎情理。通过对她的形象塑造, 体现出军民鱼水相依的深厚情谊, 使本文的中心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三、温馨而富于诗意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篇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小说, 尽管没有直接以战场和战争本身为主要对象, 但在很多人看来, 对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惨不忍睹的景象的描写却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可身为女性的茹志鹃却有意摒弃了这种壮美的艺术风格, 转而以一种女性化的阴柔视角, 传达出一种温馨的抒情和诗意的优美。在从团队出发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 作者插入了一段景色描写;在得知通讯员曾是一个拖毛竹为生的山里人后, 作者又加入了一段想象中的画面, 不仅融注了“我”对家乡生活的追忆和眷恋之情, 更将由此而来的“我”对通讯员的亲切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此外, 对故乡中秋佳景的描绘, 对通讯员枪筒里野菊花的描写, 无不起到了冲淡战争氛围的作用, 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当然, 作者对战争、战斗的残酷性并未一味回避, 只不过采取了更加间接的方式进行侧面烘托。如战斗打响后, 虽然包扎所处在后方, 人们无法亲眼目睹战斗场面, 作者还是从各个方面, 用简洁的几笔, 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面记录下来。“一会儿, 我们的炮响了, 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 攻击开始了。不久, 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 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尽管只有寥寥数语, 却已将前方战场的激烈、残酷充分展现出来。

《百合花》 篇2

1、地块选择与土壤处理

百合忌连作, 旱作需4~5年轮作1次, 水旱轮作的稻田需2~3年轮作1次, 且前茬不宜选择葱蒜类作物。土壤宜选择土质疏松、土质肥沃、地势较高、排水性及通气性良好、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砂质壤土。栽种前提前翻耕晒垡, 深翻做到净、平、碎、细, 并做小高畦, 畦面略呈龟背形, 开好主沟、畦沟。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 强碱或强酸性土壤均需在植物种植前加以改良, 土壤PH值调节为6.0~7.0, 不可低于5.5或高于7.5。进行土壤消毒, 以避免土壤传播性病害及根蛹等危害, 可以用化学药剂熏蒸消毒或蒸气消毒等方法。

2、种球处理与定植

目前, 百合种球大多从荷兰进口, 应选择中等大小 (单个鳞茎小形种重25~30g, 大形种重100~125直径3.3~5.0cm) , 鳞片紧密抱合而不分裂、鳞茎无损伤、无霉点、洁白、无病虫伤害、只有1个鳞芽的鳞茎栽植, 严格剔除夹有烂瓣、畸形的种球。种球运来时已先经过低温处理且已打破休眠, 因此不可在高温下放置时间过长, 应立刻种植, 如果种球还未萌芽且无法立刻种植, 则必须放在0~2℃的冷藏室中贮藏, 但应注意冷藏时不要破坏已发出的根系, 且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0d。百合虽属浅根植物, 但种植深度宜稍深, 一般为其种球高度的2~3倍, 具体视栽培季节及种球大小而定。一般种球顶端到土的距离为8cm左右, 晚春、夏季种植宜稍深 (8~10cm) , 秋、冬、初春应栽种的浅些。株行距约12cm×12cm, 依种球大小再适度地调整栽植距离, 种球种植量约为30万~40万个/hm2。土壤应充分疏松、稍湿润。

3、土肥水管理

苗未出土时, 撤除覆盖物, 选晴天锄松表土。要多施有机质肥料 (如堆肥) , 如果施用化学肥料, 则施用硫酸铰360kg/hm2、过磷酸钙830kg/hm2, 氯化钾500kg/hm2, 另在栽培过程中补充氮素125kg/hm2, 制成溶液浇灌。百合需肥量并不人, 尤其化学肥料不可施太多, 否则有可能发生盐害, 且易使植株变矮。在温网室设施中持续种植时, 由于都是连作, 最好在每一期种植前先将土壤送检, 测定土壤中所含的各种无机成分的含量, 以便作为施肥的参考。栽植后要浇透水, 以后生长期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由于百合种植时通常采用做畦栽培, 其根部属于浅根性, 浇水时宜采用喷洒法给水, 不可用沟灌法。并要经常清沟排渍, 防止土温过高和土壤过干。

4、温度与光照控制

百合生长的最适日温为25℃以下、夜温为10~15℃。在高温季节应尽量降低土温或做畦面遮阴。白合属长日照植物, 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应避免过强光照, 普遍采用遮荫设备。温带地区, 冬天光照不足时可能会发生落花、落蕾现象。因此, 栽培上最好选择较耐低光照的品种种植。

5、设立支撑物

有些百合品种植株较高, 容易倒伏折断, 应立柱保护。比较省工的办法是在种球定植后, 长至一定高度时架设栽培网 (如菊花网) , 让白合的茎自然地从网洞中穿出, 由于有网绳保护, 百合植株就不会倒伏了。

6、病虫害防治

防治根腐病可于发病初期用70%白菌清500倍液, 或50%代森铰200倍液灌根, 每株灌液200m L, 隔7~10d灌1次, 连灌2~3次。防治炭疽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隔7~10d喷1次, 交替使用, 共喷2~3次。防治百合叶枯病应于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 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洒。防治灰霉病可选用53.8%可杀得, 或86.2铜大师1 000倍液, 或1:1:100的波尔多液喷雾, 隔7~10d喷1次, 连续喷药2~3次, 药剂要交替使用, 喷雾均匀透彻。在百合枯萎病刚开始表现症状时, 应立即用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绿亨一号5g对水10~15kg, 每株灌药液200~250m L, 每隔5~7天灌1次, 视病情轻重续灌2~4次。在白绢病防治上, 重病地避免连作, 应水旱轮作;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 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 000~1 600倍液。结合翻地, 追施尿素和钢制剂掺施石灰粉1 500~2 250 kg/hm2。在病毒病防治上, 可用高兴龙大功臣150~300 kg/hm2, 或蚜虱通杀150~300 kg/hm2, 喷药防治蚜虫。在叶烧病防治上, 注意遮阳、降温, 控制植株的生长速度, 根外追钙肥, 叶面连续及时补充0.5%硝酸钙溶液3~5次。在蚜虫防治上, 田间挂黄板涂粘虫胶诱集有翅蚜或用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 用40%康福多或10%抗蚜菌酷2 000倍液喷施。

7、适时采收

恋恋百合花 篇3

与吕丹约好下午两点的采访,就在她所在的博德维网球馆的会所里。我准时到达,见一向守时的吕丹不在,就向前台的服务员询问。“她最近特别忙,还要照顾培训班,现正在一号球场帮忙呢”。服务员的回答顿时让我轻松了。隔着玻璃幕墙,看见吕丹认真、开心、仔细地照顾每一个参加培训班的小朋友,十几个孩子的笑脸写满吕丹的成就。

吕丹是80后,与她接触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理解和宽容。从某种角度说,86年出生的她,性格更像70后,这也让她广受好评。

加入博德维网球馆,也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回忆当初,吕丹想说的有很多。那时的她还没有经验,不懂管理,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陌生的网球领域。

吕丹回忆说:“来网球馆工作之前,做过酒店经理,经营过服装,都是与网球完全不同的行业。刚来的时候让我负责前台的服务管理和客户维系,为了尽快熟悉并做好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吕丹那个时候体会最深的就是“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不过很快,她就找到了突破的方法,开始学习打网球。“刚开始来的时候,前台工作也不太熟悉,尤其是流程。之后我每天在前台观察,然后结合自己之前做服务业的心得,一周之后写了一份前台管理规范。在此前的基础上我加入很多自己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小到会所桌子上的摆设等等。”

不过吕丹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前台的服务才是最体现价值的地方。让吕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化险为夷”的停电事件。那次的突然停电,让大家都乱了方寸,会员的不满更是大家最担心的。果然,当通知一位李姓先生晚上7点的球取消时,受到了对方的严厉苛责。“我订了晚上的场地,约了很重要的客人一起打球,现在说停电了,我无法接受,今天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打球。”

听同事讲了李先生的投诉,吕丹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给对方打个电话,并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20分钟后,等对方情绪稍微平复些,她再次拨通了对方的电话,“我先是道歉,接着又说了我们的无奈,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跟他说这里有室外场地,作为补偿,我们可以为他安排来室外打,这时他情绪稍微好转了,但是他又说外面热,容易出汗。于是我建议他下次再过来,会给他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说了一会,李先生就显得没那么急躁了。最后他说,听口音,我俩应该是老乡,给我一个面子,不追究了。”因为这样的小事件,拉近了俱乐部与李先生的距离,交流的话题更多了。那之后他再到球馆打球,不但态度比以前和缓,还关心球馆的经营情况,也经常对会所的经营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尤其是每次见到吕丹,李先生更会主动询问情况,吕丹常说,自己负责前台的服务和管理,会员的权益就是她的权益,她会时刻以保证会员权益作为工作的重心。

除了前台的工作,吕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网球培训班的策划和执行。为此,她开始学习打网球,吕丹说:“做培训班就是要了解学员的感受,如果自己会打网球,就知道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更好地站在学员的角度,为他们设计合理的课程。每周二、周四的员工培训中,我是最卖力学习的,慢慢地,自己的水平逐步提高,跃居全馆第一。除了到球场上实践,平时多看网球比赛和与网球相关的杂志的技术栏目,也很有效,这些都可让我在为小朋友开设的培训班中用到。我策划的网球夏令营,加入了特有的多种形式,比如游戏、体能训练以及动作分析等等,这让小朋友们开心不已,还能真正地体会网球的快乐。不过目前还在不断创新和摸索,相信以后我策划的培训还会花样百出,争取开发更多有创新价值的内容,让俱乐部培训专业且实用。”

总体来说,做培训策划之前,就要想到活动的效果。如果对学员多几分叮嘱和关注的眼神,学员会更加认真,每次听到孩子们叫老师,吕丹都会很感动,也会不停地在心里叮嘱自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每次培训班开班,吕丹都会关切地站在场地旁观看学员们学习,有时也会自动加入,跟孩子们一起打球。孩子们的快乐总会感染她,让她更能感觉到生活的快乐和自己的价值。

一年前,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吕丹喜欢逛街,但如今,她更喜欢积极地投入工作,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我自己给自己加班,都是发自内心的,球馆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要做就做好,追求尽善尽美。”

《百合花》 篇4

作品《百合花》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我”结识了老乡——一个害羞的通讯员。在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找了当地一个新媳妇借却遭到了新媳妇的拒绝。在“我”的帮助下小通讯员从新媳妇那里借到了作为她嫁妆的新被子,他临走时把自己的衣服挂破了,后来这个新媳妇来帮忙擦洗伤兵,通讯员牺牲。新媳妇为他缝衣服,并把自己的新被子盖在了他的遗体上。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相对于作品的其他方面,我更关注作品的视角问题,这篇文章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进行叙述。

什么是“女性视角”呢?

所谓“女性视角”,是指以女性的心理角度看问题的方式,与本文时间相差不远的杨沫的《青春之歌》也是这样,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讲述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它关注女性角色心理历程的转换过程,以人道的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并用女性化的笔触展现出来。

为什么可以说它是“女性视角”呢?

其一,在取材上从小处着眼,她所描写的就是最普通的战士,最真实的老百姓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大将军,伟大的领袖如何如何。她去勾画有意味的生活侧影,善于细致、深入的探索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在普遍追求宏大、严肃风格的文学时代,她的作品是文坛上一缕清新的风。

其二,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纵观整篇文章,从各处的描写中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对景物的描写“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然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潮湿的香味。”这是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不够宏大,但却足够真实,足够细腻;再比如“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一般人看起来是战争化的“伪装”,到了作者这里,倒成了“装饰点缀”;至于那“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的描写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最初与通讯员的谈话,不是多么革命化的话题,就是普通的家长里短,这又哪是其他那些宏大的视角所会描写到的内容;不停的回忆家乡的场景,以及描写到的几个来帮忙的普通妇女的羞涩就更可以说明问题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女性视角在文中的具体体现。茅盾曾经这样评价这篇小说“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千个短篇小说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这是茅盾对作品为数不多的赞叹之语,也说明了文章的细腻程度。

这样的作品出现在当时的文坛上并广为人们传颂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样作品的出现并盛行并不是什么偶然,一方面是扎根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

首先,在经济角度上来说,当时全国上下大炼钢铁使得经济出现“虚假繁荣”的现象,领导人对经济做出误判,只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却忽视了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轻工业等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工业极其不发达,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温饱。一部分人开始思考革命的意义,“大鸣大放”的文章相对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作家开始关注人民的疾苦与日常的细节。这无疑催生了女性视角开始在各类文章中大放异彩,因为它可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进行描述为优势在文坛驰骋,这是其它的视角所不能够很好展现的。

其次,在政治角度上来说,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反右派斗争在这时正火热。人们彼此不信任对方,造成了社会集体性的“信任危机”,形势紧张,人心不古。每当在这种时候,人们在追忆过去和畅想未来方面总是有天然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于是,人们开始怀念战争时期的美好人性,在这样的怀念的潮流的影响下,女性视角无疑是受欢迎的,因为它更为细腻生动,它是以女性的视角去讲述故事,它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精神避风港”,由此也更加可以唤起人们对那个特殊年代下淳朴人性的呼唤。

最后,在文化角度上来说,文坛上长期缺乏“另一种声音”。人民的精神生活相对比较单一甚至是匮乏,人们开始呼唤不同种类作品的出现。而当时由于女性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也使得一部分人的“女性意识”觉醒,开始自主的去发出属于女性的声音,这也催生了“女性视角”作品的出现。

从作者个人的原因来看:

作者自幼丧母失父,和祖母一起生活,祖母去世后,进入孤儿院,后又进入上海妇女文化班学习,由此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到杨沫的影响,身为老师的身份又给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当时是小学老师,她平时接触最多的也是孩子们,心理也会相对比较单纯和偏向于女性化,文如其人,作品自然也会流露出这样的特性。

由此,文坛上出现了这样的作品。

女性视角的好处

不可否认的是,《百合花》的出现无疑是当时文坛上的一股“清流”,给当时中国文坛增添了多样化色彩。

其一,由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去写一段故事或是一份情感,且大多数由女性书写。与别的作品相比,它无疑是更为细腻的。这并不是我的刻板印象或是怎么样,女性更胜一筹的心思的细腻在其他女性的作品中也可以窥见一斑,例如前文提到的杨沫的《青春之歌》乃至是后来冰心的作品抑或是我们如今熟知的席慕蓉等人,无一不是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打动人心的。

其二,与其他一些逻辑性较强或是热情赞颂新中国的作品(如《红旗谱》等)相比,《百合花》这样的文章更具有真实性,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就是更为“接地气”,它更能去贴合普通民众的心理,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其三,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正是由于它较强的抒情性,让它成为当时甚至是现在人们心中的一块“避风港”。

女性视角存在的局限性。

其一,女性视角大多由女性作家书写,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偏向于扁平化。如严歌苓的大部分作品中,人物形象较为单一;再比如如今大火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桀骜却深情的天狼星,深不可测的斯内普教授,一生曲折的邓布利多校长,懦弱却又勇敢的罗恩。这一切的男性人物形象都较为丰满,但唯独赫敏,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只会争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形象,性格单一而不具备复杂性,甚至连她的变化也不像其他男性人物那样大。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做赘述。

其二,女性视角出发,会更容易去注重所谓“得体的优雅”,而不去勇敢的揭露与鞭挞社会的黑暗面。这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担当起社会的重任。但是,在《百合花》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形象似乎都是“好的,美的”,即使是新媳妇不愿意借被子,但最终在“我”的劝说下,还是“大义凛然”的借出了自己的新婚嫁妆。当然我并不是说做出这样的设置不恰当或是怎么样,只是说,作者以女性视角出发,会不自觉的将人物美化成自己心中的样子,描绘成一个在“幸福旋涡中的女神”的形象。她们会去避免描写社会的黑暗面,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却又是客观存在并且是不得不去或者说是更值得去关注和描写的。

其三,在行文中,女性视角会使得文中出现大量的细节。适当的细节当然会增加文章的色彩,可是随处可见的细节却会使文章变得繁复冗杂,从而使原本想要表达的主题弱化甚至掩盖掉了原本的主题,喧宾夺主。

其四,人们对女性视角作品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该类作品的多元化发展。使它的发展就像是大家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永远走不出上海的弄堂里一般,似乎它永远都应该是这样,它应该按照人们想象中的路线去发展一样。你不能逾越这个边界,你要永远的待在这个框框中去进行你的写作,只因为大家希望你是这样的。

是否可以避免女性视角的局限性?

当然可以!文学史上自然也有以女性视角写出巨著的,《简·爱》便是这样一部巨著,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一位女子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恋爱经历为主线,塑造出了一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描写的也是女性,她也是女性视角,但她并没有拘泥于女性狭小的世界,而是热情讴歌赞美独立的女性形象,让其中的女性人生无限的被拉长延伸,描绘出了一个女性的大写的人生,由此成为巨著。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小人物的世界是没有价值的,小人物的世界决不应被忽视,恰恰,文学需要这样的关照与发掘。《百合花》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百合花》应得到的赞颂。

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看待“女性视角”的作品呢?

我认为,女性视角的确应该被发现,应该被重视,应该被推崇,但被发现被重视被推崇的,应该是更为完备的“女性视角”。它可以以“小细腻”窥见“大情怀”;可以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去关照这个世界;它既能“俯下身”也能“向远望”。它规避了“女性视角”的局限性,变“废”为宝,使作品更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

现如今,“母性书”“父性书”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可喜的。我们应允许和鼓励其存在以实现文学的多样化,由此推动文学的良性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女性视角在本文中并没有成为“绊脚石”,或许它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仍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而这篇文章也仍然是文学洪流中一朵瑰丽的浪花。当人们看惯了战争的宏大和残酷之后,你仍然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最后的那一丝温情。

作者:刘若凡

《百合花》 篇5

《百合花》写的是发生在战斗前沿包扎所的故事, 一个出身农村的军队士兵“小通讯员”与两位女性“我”和“新媳妇”在激烈战斗环境下的情感关系。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战争, 人性, 虽然是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 但却与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当时文学的重要特征是塑造英雄形象, 《百合花》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通讯员, 并不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 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业绩。他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还体现在作品中的很多方面。

《百合花》作者早期的作品, 虽然写的是战争, 却已经包含了刻画普通人的感情世界的美学追求。那两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小通讯员和农村新媳妇都是这样的普通人。在当时提倡写“英雄人物”的战争文化背景下, 茹志鹃有意识地不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写成“英雄”, 或者说是不把他们当作“英雄人物”来写, 这是与她对“英雄”艺术形象的认识直接相关。在她的眼里, 英雄应该与平常人是一样的, 战斗英雄只有在战斗中才是英雄, 而在平常的生活中, 他们就是平常的人, 也会脸红, 也会带有女孩儿的忸怩姿态, 他们所谈的也只不过是些家常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小通讯员也可以说是一位英雄。所以, 作者有意回避对英雄形象的正面塑造, 只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而不受当时流行的创作思潮所左右, 这正是茹志鹃的可贵之处。

文中一开始便写道:“早上下过一阵小雨, 现在虽放了晴, 路上还是滑得很, 两边地里的秋庄稼, 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 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战争连在一起。而最后, 小通讯员牺牲的时候也没有直接写道他是怎么死的,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 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 原来棕红的脸色, 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 军装的肩头上, 露着那个大洞, 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而是利用担架员的转述来说明他的死因。这使得文章没有那么血腥, 似乎也显得战争没有那么激烈。可是, 文中又写道:“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 中秋节, 在我的故乡, 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 上面供一副香烛, 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 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 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 敲锣买糖, ……或是唱着:月亮嬷嬷, 照你照我, ……”中秋节啊, 一个月圆人团圆的日子啊, 这一夜, 他们本应在家里和亲人赏月吃月饼的。可现在, 不但在打战, 更是有许多人因此而死。其中, 还有一个19岁的年轻羞涩的小通讯员!

“通讯员撒开大步, 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嗳!说也怪, 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 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 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 ……高挑挑的个子, 块头不大, 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 是个挺棒的小伙, 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 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 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这要说是伪装, 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 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 立即张惶起来, 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局促不安, 掉过脸去不好, 不掉过去又不行, 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这些描写以及后面的对话, 都充分说明了小通讯员的纯真, 质朴, 羞涩, 不善言辞。

包扎所条件艰苦, 缺少被子。在向新媳妇借被子时, 他遇到了困难——新媳妇没把被子借给他。我猜想, 当时的小通讯员应该也是红着脸, 扭扭捏捏的向新媳妇借被子, 还对她说些诸如遍共产党的部队, 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大道理吧。除了被子本身的特殊意义之外, 当时的新媳妇面对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鬼, 难免会存心戏谑小通讯员一番, 无意中却给纯朴而实在的小通讯员兜了一肚子委屈。没办法, 小通讯员只好搬救兵了:“女同志, 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可以想象, 小通讯员当时是有多么尴尬和气愤。

可“我”却很轻松地向她借到了。这让通讯员感到委屈和不服, 怪新媳妇“死封建”。从他不多的话语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的性格, 农家穷苦孩子的特征。可当“我”告诉他, 这条新被子或许是新媳妇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为自己新婚缝的, 小通讯员觉得误会了人家, 愧疚地想把被子还回去。这种感情态度的变化又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和单纯。

作者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来表现小通讯员, 除了上面所讲到的, 还有当小通讯员回团部时, 他不忘关心“我”, 给“我”留了两个干硬的馒头, 这份对战友真挚的友情和关爱, 平凡而亲切珍贵。于是, 最后小通讯员那“不大的块头”在战友危难之际竟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勇气, 为了保护同志, 舍身扑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弹上, 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也就似乎出乎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了吧……

文章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新媳妇也随着借被子这件事而出现了:“门帘一挑, 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 高高的鼻梁, 弯弯的眉, 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 倒都是新的。”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小通讯员受气这件事, 她一直感到很愧疚, 希望有机会向他道歉。可是唯一的机会却是小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 新媳妇全然不顾刚才的羞涩, “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似乎想弥补以前的过错。我想此时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动的吧。小通讯员牺牲了, 但新媳妇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 仍然认真地缝着他衣肩上的那个破洞, 还把自己的那条崭新的被子盖在他的身上:“‘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 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 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 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小通讯员在如花蕾般绽放的年纪, 在青葱般的年华以那样的一种方式成全了他人牺牲了自己。那一刻, 毫无疑问, 他是新媳妇心目中的英雄, 新媳妇以一种执著而崇敬的方式为她的英雄完成了一个补丁, 盖上了一份温暖。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叙事者, 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到亲热, 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但“我”更见证了通讯员和新

《水浒传》“酒旗”描写的文化阐释

□杨丽, 刘妮媛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重庆404100)

【摘要】“酒旗”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事象, 从它出现的那天起, 就被人们所喜爱, 以至乐于传承。而《水浒传》中的“酒旗”描写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映衬了人物形象。如果《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的“酒旗”描写, 一些人物形象也将会逊色。

【关键词】《水浒传》;“酒旗”描写;文化阐释

大家都知道谈水浒就不得不谈水浒英雄, 说水浒英雄就不得不谈到他们吃酒, 说到酒, 就聊到一些卖酒的工具, 酒旗便是其中的一种。酒的历史, 在中国大地上非常悠久。有人说“仪狄始作酒, 与禹同时”, 有人说“酒作于尧, 作于禹”, 有人说是神农氏发明了酒, 也有人说是“杜康造酒”, 大规模造酒, 使制酒成为一门技术, 最多有五六千年的历史。酒的酿制开始时由于生产力低下, 产量很少, 只能供于祭祀和庆典, 大部分是由统治阶级上层享用。西周时, 酒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政府设立“酒正”掌管酒的政令, 还派人专用旌旗指挥市场贸易活动。有了酒自然就得卖酒, 如同今天的社会, 买和卖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人类的进步。《周礼·地官》:“上旌于思次以为市。”从这儿的记载可以看出这时人为的商业标帜产生了, 酒旗也就应运而生了。《春秋纬》记载:“酒者, 乳也, 王者发酒旗以布政, 施天乳以哺人。”可以说, 这是文献上最早关于“酒旗”的记载, 不过这酒旗是“王者”发予的“施天乳以哺人”的标记, 不是酒店制作的, 也不产生“商品效益”。酒旗真正作为招徕酒客的商业“广告”的出现, 是开始于东周的春秋时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这样的记载:“宋人有沽酒者, 升概甚平, 遇客甚谨, 为酒甚美, 悬帜甚高, 而酒不售, 遂至于酸。”这里的“悬帜”即是悬挂的“酒旗”。《广雅·释器》篇中说:“帜, 幡也。”悬幡, 即悬酒旗, 也就是卖酒的招幌。其实“酒旗”的名称很多, 以其形制而言, 称望子、青帘、酒旆、野旆、酒帘、酒幔、幌子等。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秋》里写道:“市人争饮, 至午未间, 家家无酒, 拽下望子。”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中记载:“今都城与郡县酒务, 及凡鬻酒之肆, 皆揭大帘于外, 以青白布数幅为之。”《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酒旗就有青白相间的。

以上就简单勾勒了“酒旗”的发展历史, 那么, 在具有“酒旗之海”的《水浒传》中,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酒旗”的呢?它又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呢?在《水浒传》中, 我们发现描写到的酒店几乎难以记数, 如从孟州东门到快活林其间距离无非“十四五里田地”, 而卖酒的有十二三家, 几乎是一里路就有一处酒店, 十分地稠密。在小说所描写的众多酒店中, 既有位于城市繁华地带的豪华酒楼, 也有位于城镇的小小酒家, 还有位于乡野中的无名小店。但酒店不管大小, 一般都有表示酒店标识的酒旗。据粗略统计, 描写“酒旗”较多的章节有11回之多, 以第四回、第九回、第二十九回为最多 (百回本) , 且“酒旗”的名称各异, 有酒旗、酒旆、酒望子、招旗、酒帘、草帚等各色名称, 以“酒旗”之名提法居多。关于“酒旗”的描写则大抵是三言两语, 但也颇有神韵。如第四回中, 鲁智深上了五台山后第一次下山, 来到一个山边小市镇, 一连走进几个酒店, 在第一个酒店口, “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 但他遭到拒售。“行了几步, 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出在门前”, 还是遭到拒售。接着又

媳妇的美好心灵, 两颗火热的心。

百合花图案的被子作为一条线索联系着人物之间的关系, 没有它小说中的三个人不会聚在一起, 更不会发生下面的故事。而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了纯洁与感情, 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 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 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就像百合花一连走了三五家, 都以“长老已有法旨”为由不肯卖, 于是他又到一个酒店, “远远地杏花深处, 市梢尽头, 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杏花深处, “挑出个草帚儿来”, 就显出一点神韵来。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 写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 在雪地里觅见小酒店一样, 都是有很精妙的文字描写。林冲觅见的那家小酒店虽在“市井”, 实也是村野小集, 它的标志物是“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这两处以“草帚”代“酒旗”的酒店, 具有它们独特的文化特色。其文化内涵是:“帚是扫帚, 古称彗”, 拥彗而出在旧时表示欢迎客人到来, 这是一种民俗文化的标志, 或谓是由杜康制箕帚而来, 但我们倾向于酒店以帚为标识。酒店以草帚为标识, 《水浒传》中写到的大多是傍村之家, 所以金圣叹批语云:“酒定粗恶矣, 不然, 何故是个草帚。”宋人洪迈《容斋随笔》中也说:“村居或挂瓶瓢, 标帚竿。”但事实上傍村之家也未必悬帚为识, 也有挂酒旗的。“武松醉打蒋门神”那回, 施恩陪着武松去往快活林时, 在一“不村不郭”处, “望见一个酒旗儿”, 近处一看, “却是一座卖村醪小酒店”。由此看来, 对“草帚”也不能望文生义。

酒旗上写有文字, 最有意思的当数景阳冈的那家酒店, 请看:“当日晌午时分, 武松走得肚中饥饿, 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 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 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当武松问酒家“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时, 酒家解释道:“俺家的酒, 虽是村酒, 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 便醉了, 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我这酒叫做‘透瓶香’, 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 醇酞好吃, 少刻时便倒。”从酒家的口头宣传来看, 这家酒店销售的酒, 与一般混浊清淡的村酒无可比性, 而可以与闻名全国的绍兴老酒相比美, 真像老酒那样醇, 透香, 滋味极佳;武松吃了都赞不绝口。这家酒店的酒旗, 既是招牌, 文字又写出了自家所酿老酒的特点, 可谓活生生的广告牌。

总之, “酒旗”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事象, 从它出现的那天起, 就被人们所接受, 所喜爱, 以至乐于传承。它们内含的雅致意境和浓郁人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它们蕴含的许多文化因素也是我们应该了解并吸收的。而《水浒传》中的酒旗描写除此之外, 还为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环境, 映衬了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如果《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的“酒旗”描写, 一些人物形象也将会逊色。

【参考文献】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2]洪迈.容斋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施耐庵.水浒传 (第2版)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作者简介】

杨丽, 女, 重庆云阳人,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

《百合花》这一作品让我们看见在那个时代的真、善、美, 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正值大好时光的通讯员, 青春却埋葬在无情的战场上。也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抗战, 自觉为前线服务, 人民军队与人民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军民鱼水情贯穿整篇文章。

摘要:《百合花》作为茹志娟的代表作, 重点描写了军民之情和同志之情。文章在结构上细致、严密, 富有节奏感, 抒发了人性之美, 对战争与人性美给予了完美的诠释, 在文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百合花开》优化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词语, 找出百合花生长的线索,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通过品析重点词句, 领悟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及层层衬托塑造 百合形象 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理清线索, 感知内容

1. 出 示 词 语 , 指 名 读 , 正音。

一模一样

不屑嘲笑讥讽

富有灵性的洁白秀挺的风姿

嗅着芬芳许下誓言感动落泪

2. 学生自由读词语, 思考这四组词语分别是写什么的。

3. 这四组词语代表了百合生长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思考是哪四个阶段。

4.交流。 (提示:用概括小标题的形式说说)

5. 浏览课文, 试着按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语言, 感悟道理

1.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 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一模一样”是什么意思?了解了百合开花前后的经历后, 你觉得它们一样吗?用一个什么词能概括它们 的不同 ? (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百合花的与众不同, 贯穿在它生长的每个阶段。默读课文, 画出相关语句, 在旁边作简单批注。

2.学生自学。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

●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预设:

(1) 这句话是否多余呢?它不这样说也仍旧是百合呀。 (指导学生认识到百合正确认识自己, 且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品质。)

(2) 百合的这个念头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体会衬托的作用)

(3) 小结:即便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 百合还要以开花来证明自己, 从它的念头和行动可以看出它的确与众不同。

(4) 指名有感情朗读句子。

过渡:正是由于有信念的支撑, 行动上的努力, 在一个春天的清晨, 这株坚强的百合, 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此时, 它又表现出了哪些与众不同?

●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 么看我 , 我都要开花!

预设:

(1) 指名读, 说说读懂了什么。

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 (正确认识自己, 内心充满力量。)

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开花成了百合存在的信念, 成了自己的责任。)

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 证明自己 的存在。 (体会百合的执着与自信)

(2) 排比句读起来层层递进, 情感也越发浓烈。这段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 评价。)

(3) 师生合作读。

(4) 从你们的朗读中, 老师感受到了百合坚定的信念。课文中既然重点写的是百合, 那写野草蜂蝶是为了什么呢? (体会衬托的作用)

(5) 指名再读百合的语言。

●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 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 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 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的风景, 野草和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时的百合怎样了呢? (指名读句子)

(2) 此时, 百合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没有了杂草与蜂蝶的嘲笑, 围绕它的是无数人的赞美。想一想, 别人会怎样欣赏百合呢?

孩童们说 :“这百合 花_______。”

情侣们说 :“这百合 花_______。”

无数看到过的人说:“这百合花_______。”

(3) 百合花听到的是赞美, 看到的是欣赏, 听不到嘲笑与讥讽以后, 它还能做到与众不同吗? (理解“全心全意”“默默”, 指名读句子。)

(4) 第13自然段没有直接写百合花, 却写了来到这里欣赏百合花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衬托百合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信念, 不懈努力, 最终获得成功的形象。)

小结: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 而是自己。百合战胜了别人, 也战胜了自己, 它的确与众不同。

三、总结提升, 人花关联

1.出示上面三段话, 总结:这篇文章, 作者以简约、清丽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百合形象, 它对信念的坚守、它的不懈努力深深打动人心。这哪里是一株植物, 分明是一个人啊!像谁呢?

2. 学生自由发言 。 (钱学森、袁隆平、顶碗少年……)

小结:一个人, 按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花朵和自豪。

3. 出示林清玄的资料, 默读文字。百合还是谁?

一位少年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挨饿, 辛苦地劳作, 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超越凡人的梦。他想当作家。听了他的想法, 父亲感到很好笑, 告诉他不要做梦了。而他坚持信念, 从17岁起便发表作品, 20岁时便推出自己的第一本书《莲花开落》, 在30岁以前已获得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当年的这位少年就是林清玄。

在《寻找心灵的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的人, 林清玄淡然一笑:‘他们给我一面镜子, 他们也显露了他们自己。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从年轻到现在, 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 这是我成功的原因, 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

4. 小结:作者借百合的成长过程, 述说自己的经历;借百合之口, 说出自己的心声。

四、推荐阅读, 拓展延伸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 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露珠与荷叶》同样是他的一篇美文, 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事?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两篇文章 在写法上 有什么异同?

设计指导:

《百合花开》是一篇略读课文。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她准确地理解了教材,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 精选教学内容, 注意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扎实的语文课。当然, 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 。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因此, 略读课文的教学,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主动阅读。本教学设计, 教师牵引过多, 建议教师通过设计主线问题组织教学。

2.关于教学的支点。

在语文教学中, “教什么”远比“怎么教”重要。就一篇课文而言, 教师要依据文章内容与学情, 选准教学的支点, 实施有效教学。何谓教学支点呢?教学支点就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 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张老师精选的教学内容中, 有一个共同的词语———证明, 而这个“证明”又分三个层次, 分别是: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在教学中, 抓住这个支点, 便可撬动全文。

3.关于散文教学的情感性。

原设计固然体现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关注, 注意了读写的结合, 但是对于散文的教学不能太过于理性。作者在字里行间是融入浓烈情感的。因此, 在“百合花要证明什么?为了这个证明, 它要忍受什么?”这样的主线问题之下, 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空间里, 自由触摸与感悟语言文字, 便能领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揭示的道理。

《百合花开》教学设计修改稿

【教学目标】

1.同原设计, 略。

2. 通过品析重点词句, 领悟文章内涵———百合忍受痛苦、寂寞, 坚持不懈地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同原设计, 略

二、细读语言, 倾听心声

1. 这篇课文, 老师读了之后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 特别是文中有几段话, 我反复读了很多遍。请你们默读课文, 把你感受深刻的内容画下来, 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看看我们是否都与百合心灵相通。

2. 学生读自己画的句子, 教师相机出示:

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 花 , 以花来证 明自己的存在。

3. 这三段话中都有一个词语———证明 (字体变红) , 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板书:证明)

4. 指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义。

5. 在这三段话中, 百合分别要证明什么?为了得到证明, 它又忍受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走进百合花的内心。出示:

百合忍受 ( ) 证明_______。

6.学生自由读书, 填空。

7.交流。

预设:

(1) 证明自己。

1学生自由谈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一模一样”的意思。

3交流:百合花要证明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要忍受什么?随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有了这个念头,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 深深地扎根, 直直地挺着胸膛。

4是呀, 为了证明自己是百合而不是野草, 它要忍受恶劣的环境给它带来的缺少水分、缺少营养等困难, 它的生长是痛苦的, 但是它无怨无悔。

板书:

百合忍受 (痛苦) 证明自己。

5多么令人敬佩的百合呀!指名读句子: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6指导读。

小结:从第一个“证明”中, 我们读懂了百合的念头, 它要证明自己。那么, 从这第二个“证明”中, 你读懂了什么?

(2) 证明自己的存在。

1学生自由谈理解。

2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百合又忍受了什么?理解“不屑”“嘲笑”和“讥讽”。

3这“嘲笑”和“讥讽”的语言怎样读? (指名分角色读杂草、蜂蝶鸟雀的话。)

4没有人理解百合, 此时它的内心是怎样的?

板书:

5面对杂草和蜂蝶的冷嘲热讽, 百合勇敢地表露自己的心声。如果你就是百合, 你怎样对它们说? (指名读第9自然段)

6排比句读起来情感要越来越浓烈。 (指名读, 评价。)

7全班齐读。

小结:百合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 是给予它们的最好证明。当漫山开满百合花的时候, 它们还仅仅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吗?

(3) 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1指名读句子。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 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学生自由谈理解。

3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指名读。思考:百合全心全意、默默开花要证明什么?

在公开场合, 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 即使你真的会开花, 在这荒郊野外, 你的价值 还不是跟 我们一样。”

4引导学生交流:百合的价值和杂 草的价值 一样吗 ?随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几十年后, 远在百里之外的人, 从城市, 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 嗅着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 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 感动得落泪。

5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 百合又忍 受了什么 ? (随学生交流“几十年后”字体变红, 体会百合的坚持不懈。)

板书:

8 . (出示带有“证明”的三段文字) 通过对三段文字的解读, 我们走进了百合的内心世界。从它的经历中, 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指名说)

9 . 你就是这个忍受痛苦、寂寞, 坚持不懈地努力开花, 来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百合, 请你读出自己的心声吧。

10 . 我 们 都 是 这 样 的 百合, 大家齐读这三段话。

三、总结提升, 人花关联

1 . 此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哪里是一株植物, 分明是一个人啊!像谁呢?

2 . 学生自由发言 。 (钱学森、袁隆平、顶碗少年……)

小结:一个人, 按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就有属于自己的花朵和自豪。

3 . 出示林清玄的资料 (同原设计, 略) 。默读文字, 百合花还是谁?

四、推荐阅读, 拓展延伸

(出示林清玄照片) 林清玄的心中一直盛开着一株百合花, 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 而且30岁前获得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 连续10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林清玄的散文, 文笔流畅清新, 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露珠与荷叶》这篇文章同样是他的一篇美文, 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后反思

在两次教学中, 虽然选取的教学内容相同, 但是由于切入点不同, 效果迥异。

第一次授课, 教师牵引的痕迹较重, 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经张立军老师指导后 , 第二次授 课有了以 下特点:

1 . 明确课型特点, 有效施教

《百合花开》是一篇略读课文, 它的教学不需要精耕细作, 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上来。在教学过程中, 我感受到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轻松与愉悦。

2 . 教 出 文 体 特 点 , 情 理结合

散文的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知识与情感发展的一致性。在《百合花开》一文中, 林清玄借百合的形象, 发出了自己心灵的呐喊。在课堂上, 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和阅读课外资料, 触摸到了作者的心灵并引发了自己内心的共鸣, 这是第二次教学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正是这样, 他们把花与人的形象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 中受到了 情感的熏陶。

3 . 释 放 学 习 空 间 , 提 高实效

香水百合花瓣组织培养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外植体:香水百合花瓣;6-BA、NAA、75%酒精、0.1%升汞、无菌水、蔗糖、琼脂等。

1.2 试验设计

为选择最佳的培养基体系,根据组培不同阶段设计了多种培养基配方,具体如表1、2所示。

1.3 培养方法与条件

将香水百合花苞流水冲洗30 min,在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和0.1%升汞分别消毒(75%酒精消毒3 min,0.1%升汞消毒10 min),无菌水漂洗4~5次。分瓣,切割成0.5 cm×0.5 cm的小块进行试验。以MS、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30 g/L蔗糖、12 g/L琼脂、p H值5.8左右、温度(25±2)℃,光照强度1 500 lx,光照时间每天12 h[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对小鳞茎的影响

将外植体接种在6组加入不同浓度的6-BA与NAA组合诱导培养基上,15 d左右外植体切口处膨大,部分出现黄绿色小突起,28 d后外植体上长出小鳞茎或细小的绿叶片。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A2诱导出小鳞茎的外植体数量最多,外植体数量为13个,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6.67%;在6-BA浓度不变时,NAA浓度偏低或偏高都对诱导小鳞茎不利,当6-BA、NAA浓度过低或过高时也不利于诱导小鳞茎。由此可见,最佳小鳞茎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3 mg/L NAA。

2.2 生根培养

将诱导出的小鳞茎从基部切下,接种至4组生根培养基中,采用1/2 MS为基本培养基,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A诱导生根。10 d后,处理B2可以观察到有白色的根长出,4周后观察,根长最长为10 cm。由表4可以看出,处理B2诱导生根效果最好,其他3组生根培养基有少数外植体诱导出根,诱导率低。由此可见,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5mg/L NAA。

2.3 移栽

将生根良好且健壮、长2 cm左右、叶片2片、高度2 cm左右的小苗移出培养室,打开培养瓶盖炼苗,1周后将试管苗根部培养基洗净,移栽入高温灭菌处理的蛭石中,3周后将成活苗移至苗圃进行常规栽培。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以香水百合花瓣作为外植体,在MS+1.0 mg/L 6-BA+0.3 mg/L NAA培养基中,诱导出小鳞茎的外植体数最多,诱导速度较快,诱导率为86.67%。在1/2 MS+0.05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快,生根数量多,诱导效果好。与目前香水百合鳞茎组织培养相比较,培养周期较长,尤其在前期采用不同浓度的6-BA与NAA对以未开放香水百合花瓣为外植体诱导小鳞茎的启动时间长。选用根部健壮、苗长2 cm左右的试管苗,可以提高其移栽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潘佑找,陈香丽,胡琼,等.香水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46-95.

[2]李冰华,金晓玲,刘雪梅.香水百合鳞片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J].江苏农业科学,2008(4):83-85.

[3]高敏.香水百合的组培快繁[J].广西农业科学,2002(3):120-121.

[4]阮少宁,杨华,梁一池,等.香水百合组织培养的试验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1(2):142-145.

[5]莫昭展,符韵林,戚萌.野百合鳞茎的诱导和增殖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0-9992.

心田上的百合花 篇8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顽强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花,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化,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花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原野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百合花作文 篇9

百合花的花瓣是椭圆形的。颜色是白色,但也渗透着一种淡紫色。它的整个边缘凸起,一群穿着淡绿色大衣的小天使在它的中间睡着了,在微风中灿烂地绽放。但是当它繁荣起来的时候,小天使穿着红色的衣服,像太阳的脸盆一样红。刚刚盛开的花朵,洁白无瑕,几只小蝴蝶飞进来吮吸新鲜的花蜜。要丢人的花在哪里?他们穿着水晶白色的衣服,在微风中跳舞。

百合的叶子也非常美丽和绿色,衬托出花朵。绿叶不能说是一年四季常青,但绿了就可爱绿了。它们悄无声息地流入人们的记忆,让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起百合的叶子。

百合的花蕾也散发出阵阵清香,清淡宜人。到了晚上,你站在它面前,就会闻到香味,让人活三尺。

百合网的爱情模型 篇10

百合网创始人兼副总裁慕岩也是百合网的忠实会员。慕岩第一次见到于丽莎(慕岩的妻子)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给对方留下什么好印象。那是在2009年1月13日北京建外SOHO的味千拉面馆里,连续加班两天两夜的慕岩胡子没刮、目光呆滞,于丽莎心想,“这人可真够邋遢的”;匆匆赶来的于丽莎,裹着深褐色的大衣,也没有刻意打扮,一坐下来就大聊自己的工作情况,慕岩心想,“这姑娘有点傻啊!”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8个月之后,两人闪婚了。让慕岩坚持这段第一印象并不算好的恋情的最重要理由,是百合网心灵匹配测试系统给出他与于丽莎的匹配指数高达94%,与大学同学田范江(百合网CEO)联合创办百合网的慕岩知道,百合网成立这么多年来,如此高的匹配指数也很少见。

相信94%

百合网创建之初,慕岩就申请了账号,昵称“慕容岩岩”,几年下来,也累计收到过上千封女用户的来信。起初注册回信是为了测试系统的运行和用户体验,直到2008年,百合网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马上就要奔四的慕岩开始为自己的婚姻大事着急。他能想到最靠谱的解决单身问题的途径,当然是自己创办的百合网了。

2008年,慕岩先后见了几次网友,但都没有后续。直到12月的一天,一封只写了“你好”两个字的来信引起了他的强烈关注,根据心灵匹配测试系统显示,两人的匹配指数达到了94%,慕岩抑制不住内心的悸动,经过两三个回合的通信,两人决定见面。

第一次见面没有擦出火花,但眼睁睁看着“最匹配”的爱人有可能与自己擦肩而过,慕岩不甘心,“怎么也不能辜负了这么高的匹配度!”两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念头见了第二次、第三次,在第四次见面的时候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发现,原来那个邋遢的胡须男这么幽默善良,原来那个傻里傻气的姑娘这么优雅知性,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当得知“慕容岩岩”就是百合网的创始人之一后,于丽莎的第一反应是“你不是在做调研测试吧?”慕岩也是在此时才得知,自己是太太注册两年多以来主动发的第一封信。他自豪地说:“还是我自己的这套系统靠谱啊!要不然茫茫人海,我要寻找多久啊。”

像慕岩夫妇这样的“百合夫妇”已经超过了上万对。田范江经常会拿这些成功牵手的会员举例子:“你看,这对要是没成得多可惜啊,人们已经连自我认知的时间都没有了,又怎么可能找到一生的伴侣呢?我们就是要帮助用户首先认识自己,再帮他们认识别人。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要做的就是‘知心’这部分的生意。”

不过,想要知心谈何容易。大多数人真正了解他人都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尤其是在婚姻大事上,人们往往需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信息收集战,最后成功的几率也未必高。

“你不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吗?”田范江对这种凭着感性和体验来寻找配偶的方式提出了质疑:“人们总说‘世间人有千万,总有一个属于我。’照这种方法,按照千万分之一的概率,要多久才能觅得知心人?如果你能一开始就知道对方大致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效率就高多了。我相信婚姻是可以通过一套精密的算法达到完美的匹配,这一点我们已经通过数据证实了。”

田范江所说的精密算法,就是百合网的心灵匹配测试系统。简单来说,心灵匹配测试系统是把人通过恋爱类型、个性特征、价值观念、关系互动四个方面进行数据剖析,形成数据模型,再根据特定的心理学匹配算法,在百合网庞大的用户资料数据库中进行筛选,以匹配度数值为标准进行排名,将匹配者由高到低推荐给用户。

跟其他婚恋网站方便快捷的注册方式不一样,百合的所有用户在注册时,都必须完成12道心理测试题。根据这12道题的结果所得出的用户四部分性格特征:内向(I)/外向(E)、直觉(N)/感觉(S)、思考(T)/情感(F)、知觉(P)/判断(J),就能够将用户划分为隶属于四大部落的16种恋爱类型:意义追求部落一作家型(INFJ)、教师型ENFJ、记者型ENFP、哲学家型INFP;知识追求部落一领袖型ENTJ、专家型INTJ、学者型INTP、发明家型(ENTP);安全追求部落一将军型ESTJ、公务员型ISTJ、主人型ESFJ、照顾者型(ISFJ);刺激追求部落一冒险家型(ISTP)、表演者型(ESFP)、艺术家型ISFP、挑战者型(ESTP)。

完成这12道恋爱类型题还仅仅是完成了初级注册过程,只能判断用户的基本恋爱类型。要想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获得系统精准推荐的理想伴侣,就还要再完成25道心灵匹配深度测试,去收集用户在个性特征、价值观念和关系互动层面的数据。比如婚后对于处理财产的态度等问题,系统能据此准确判断用户对价值观念层面中“消费观念”的真实看法。

在心灵匹配深层测试中的算法更加复杂和多变。在个性特征层面,双方的独立性、支配性,以及理性感性方面要互补才能减少冲突;在内向外向方面要相似才更利于婚后生活的同步。在价值观念层面,双方在消费观念、经济观念、性爱观念、生育观念等方面要尽量达到一致,如果不能达成统一,这些问题很可能成为婚姻的定时炸弹。在关系互动层面,双方的沟通意愿、敏感程度、亲密倾向等指标要和谐,才能进一步推动双方关系的深入。这样面对不同的匹配对象,就能演算出上千种不同的结果。

百合网在200年成立了一家婚恋研究院,专门负责完善和调整心灵匹配测试系统。研究所负责人王志国30岁出头,在来百合网工作之前从事人事管理和咨询工作。用他的话说:“原来是做人与职位的匹配,太没技术含量了。现在是做人与人之间的匹配,这才有意思呢!”这话说得也符合他记者型人格的特点—对发现生命的意义非常有兴趣。

30个关键指标

在决定进入互联网交友这个领域时,田范江、慕岩、钱江三人对当时中国所有的婚恋交友平台做了调查。他们发现,包括新浪、腾讯、雅虎在内的门户网站,虽然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但没有一家真正成气候。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两点:第一,用户反馈交友效率低下,用户体验部分存在严重缺陷;第二,网络环境不严肃,骗子多。

田范江意识到,国外以Match.com为原型的众多婚恋网站,虽然能方便地帮助人们汇聚数以万计的用户信息,但人脑没有能力迅速分辨、筛选出符合自己条件的对象,很快就被数据淹没了。如果能找到一种工具帮助人们去加工筛选数据,把它变成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这种增值服务对于用户将会非常有价值。

把这个理论嫁接到网络婚恋市场上,三人希望能在世界范围内找到一种模式,可以帮助用户筛选掉目的不严肃的人,分析出价值观与个性是否相符合,eHarmony.com迅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eHarmony的年收入规模接近2亿美元,毛利润高达90%,一年能解决3万多美国人的婚姻大事。而这个网站能在美国众多的婚恋网站脱颖而出,秘诀就是一套有着几百道题目的测试题,能帮助客户分析自身的恋爱特点,并根据这个特点,为客户量身挑选合适的对象。参考这个模式,田范江提出了心灵匹配模式。

2005年情人节,百合网诞生了。刚成立时仅有6名员工,办公场所就设在田范江的家里。百合网一开始就仿照eHarmony自主开发了一组心理测试题目,测试虽然简单,但因为是首创,依然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好奇心,纷纷注册体验这项新服务,新增用户很快由每天1000人迅速上升到每天4000人。

2005年9月,在拿到美国顶级创投Mayfield和GSRVC (金沙江创投)联合向百合投资的200万美元后,田范江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找到了国外著名的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阿维拉博士,斥资100万元人民币把他研究了十几年的爱情匹配理论独家引进中国,这就是百合网的第代心灵匹配测试系统。

2006年3月,百合网拿到了第二笔融资款,硅谷著名创投NEA联手他们的中国伙伴NorthernLightVC (北极光创业投资基金)联合向百合网投资900万美元。田马上邀请了国内最优秀的心理学专家以及北师大心理研究院帮助百合网进行心灵匹配测试系统的本土化改进,组建了百合网婚恋研究院。

2006年6月开始,王治国带领30多名研究人员走访3000多对夫妻,提取了广泛的样本,分析出100个影响婚姻的因素,通过数据研究婚姻幸福的规律,不断筛选和优化,留下最能代表中国人特点的关键指标,最终确定了通过30个关键维度的相互比较,为用户提供匹配。2007年实现了新数据与老数据的对接,第二代本土化的心灵匹配测试系统上线了。

2011年5月,百合网对心灵匹配测试系统进行了第三版改进,在保持准确度的同时,将题目压缩到原来的1/3左右。心灵匹配测试系统还会根据婚恋研究院每年一度的中国人婚恋态度调研,来进行数据补充和完善。

为了能使匹配度更加准确,百合网在这套系统的完善上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1000万元,其中的核心算法和技术更成为了百合网的最高商业机密。田范江很清楚,数据生意做得越久,功能越强大,其他竞争对手就难以复制,越有利于保持领先的优势。

理性主义者X2

百合网从创建之初就植入了两个创始人身上的理性基因。1991年,田范江和慕岩同时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为了一间寝室上下铺的好兄弟。基于相同的喜好,两人在大二的时候一同创办了清华心理研究学社。

毕业后,田范江继续在清华大学攻读工科博士学位。田范江属于知识追求部落的专家型,喜欢钻研,喜欢构筑一些新的理论体系,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已有的问题。适合专家型的职业主要包括了三个,技术专家、咨询顾问、创业,这三类工作田范江都做过。在实验室器皿堆里泡出来的实事求是和在咨询公司磨出来的有一说一,被田范江带到了百合网。公司上下都知道,田总做决策首先要看数据,“相比于人的经验,数据得出来的结论更加真实有效。”田范江说。

在百合网将填写12道性格测试作为注册过程中的一部分时,很多互联网圈的朋友提出了质疑:“中国互联网处在一个浮躁的现状,这么长的注册过程不可能被用户接受。”其实,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田范江已经做了一系列数据测试。不同版本、不同长度的心理测试的用户流失率分别是多少;在用户中,有多少比例的人会真正因为注册时间长而放弃注册。

经过数据检验,田范江发现测试题目数量在50道以上时,会有40%的用户流失,但如果能控制在40道以内,流失率可以保持在10%内。经过多次演算,技术人员找到了平衡点,既能把用户流失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又能过滤掉目的不严肃的注册者,保证用户的高质量,不破坏心灵匹配测试系统的初衷。

如果说田范江属于知识追求部落中专家型的数据基因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属于意义追求部落哲学家型人格的慕岩对于数据的态度则多是后天影响。

毕业后,慕岩选择赴美国麻省大学攻读博士,之后进入微软中国研究院、美国WebEx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回国后创办信诺思软件公司,成为中国酒店宽带业务系统的领先供应商。尽管在生活中慕岩要随性得多,但多年的理工科教育背景和技术型工作经验,使慕岩在工作方法上与田范江如出一辙,很多次在大伙儿做决定的前一秒,他还会跳出来提醒:“等一下,有一部分数据咱们还没有看到呢!”

创办百合网的时候,慕岩还是单身。在心灵匹配测试系统完善的过程中,慕岩对于这个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子,从一个单身的角度提了很多意见,同时他也成了这个产品的积极使用者。“我太明白不合适的两个人硬拴在一起是件多么痛苦的事了。”

慕岩在研究生毕业时结束了一段长达4年的爱情。两人最初的感情很好,但随着交往的深入,越来越明显的价值观差异显现了出来。出国后,两人最终决定分道扬镳,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分手后,慕岩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哭,连续几天没出门。

在这次感情创伤之后,慕岩逐渐认识到婚姻匹配的重要性,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也更加理性。“我明白,婚姻和爱情是不同的。爱情是化学反应,但婚姻是社会性的行动,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要经过考察、磨合、试探,最后才能做出终身要在一起的承诺,是理性的。”慕岩在国外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朋友组织的相亲会,也用过当时风靡一时的雅虎“有缘人”,都以失败告终,直到自己创办了百合网。

老板的身体力行让百合网员工也都“皈依”心灵匹配测试系统,第一次见面他们的开场白总是:“你是什么型人格?”而他们每张名片上都印着“我是具有XX点的XX型人类”。在新职工的入职欢迎会上,百合网送给员工的第一个礼物是水晶百合VIP使用账号,通过这个账户,员工可以免费利用百合网的资源寻找另一半。慕岩曾经威胁员工:“一年之内没有找到男朋友女朋友的,年底没奖金!”结果一年之内,两位老板收喜帖收到手软,发红包发到心疼。

通过百合网结识的新人有很大一部分是闪婚,在田范江的记忆里,最快一对结婚的小两口是在第一次见面之后聊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就去民政局领证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谁让民政局周日不办公呢,要不我们天一亮就直接去了。

在他们的决定受到家人质疑时,田范江站出来说话了:“谁说闪婚就是冲动?就像狙击手扣动扳机一样,如果对自己要什么样的人非常清楚,一见到符合标准的人马上就能结婚。很短时间做的决定不一定是错的,主要是看你做出决定的依据是否充分。心灵匹配测试系统现在还不能还原涉及爱情和婚姻的全部方面,但我们的确已经做到一大部分了,已经可以与一见钟情的化学反应交叉互补。”

上一篇:音乐课堂呼唤创新教育下一篇:大型工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