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新进展三篇

2024-07-05

新生儿脐部护理新进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1年县级医院的新生儿窒息患者资料共30例, 男16例, 女14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6例, 胎龄在37-42周的有17例, 胎龄大于42周的有7例;新生儿中正常分娩的有12例, 剖宫产的有13例, 产钳助产的有5例;按照窒息程度不同在新生儿娩出后的1min、5min、10min采用Apgar评分法进行评分, 4-7分轻度窒息的有17例, 0-3分重度窒息的有13例;诱发窒息原因主要包括, 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脐带异常、胎位不正、妊高症、过期妊娠、产程过长、羊水较多或过少。

1.2 方法

新生儿出现窒息的临床表现有: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一般全身皮肤呈现青紫或是躯干发红、四肢青紫, 监测心跳有力但是较缓慢, 呼吸浅或是呼吸不规律, 采用弹足底和鼻孔插管刺激之后出现皱眉、打喷嚏或是哭闹等现象, 新生儿肌张力检测正常或是有加强趋势[3], 通过Apgar评分为4-7分;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全身皮肤呈现苍白无血色, 监测心跳消失或是先慢后弱出现不规则, 呼吸出现消失或是微弱喘息, 对弹足底和鼻孔插管刺激无反应, 检查肌张力松懈甚至消失, 肛门松弛, 通过Apgar评分为0-3分。针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由产科和儿科共同施行, 在胎头娩出时, 没有吸净其呼吸道分泌物之前, 不要着急娩出胎肩, 在实施抢救前应该给予新生儿吸氧、气管插管和急救药物, 进行抢救时要控制室内温度保持在 (24-26) ℃, 掌握新生儿的啼哭, 确保新生儿的第一口呼吸[4]。不建议过早的刺激啼哭, 避免羊水等物质感染或是不慎吸入, 造成吸入性肺炎。进行刺激啼哭时可以采用弹足底令其啼哭, 使肺泡充分扩张, 确保呼吸顺畅, 如果新生儿没有呼吸应该实施气管插管, 进行给氧。在护理方面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保暖极其重要, 在复苏过程中可以使用辐射保温台 (31-32) ℃, 保持新生儿肛门的温度处于37℃前后, 保持最低的耗氧量, 对新生儿的复苏相对有利, 在整个保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随时观察新生儿的体温情况、环境温度和保温箱的湿度, 避免出现脱水等问题。在新生儿复苏抢救之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吸氧, 给氧的时候要保证呼吸平衡, 直到新生儿面色恢复红润方可停止。在进行吸氧时需要严格注意的是吸氧的速度及流量, 对于气管插管给氧时的压力不能太大, 避免新生儿肺泡破裂。在新生儿复苏抢救之后要加强喂养, 主要通过母乳喂养, 可以保持多次少量给予。如果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现象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加强护理, 降低羊水污染引起的呕吐反应。在新生儿复苏后应保持安静, 对于合并颅内出血的新生儿, 为了避免出血现象的加重, 护理人员要保持新生儿头肩部略高, 对于特别患儿护理人员可以按照医嘱给予镇静剂。抢救结束后要有专人进行护理, 窒息复苏之后的24小时也容易出现再次窒息的情况, 所以应该有专人进行护理, 严格观测新生儿心率、呼吸、血压、瞳孔、肢端颜色、吸允力以及肌张力等, 并且做好详细记录, 重点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心、肺、脑、肾异常状况, 对于并发症做到尽早预防、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2 结果

通过及时的抢救措施和有效的护理, 3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28例, 常功率达到93.33%, 死亡2例。针对此次的抢救复苏和护理的具体情况见附表。

3 讨论

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应及时有效, 迅速的进行复苏治疗。对于羊水污染造成的新生儿窒息常规采用气管插管降低发生吸入性肺炎。护理人员需要娴熟的掌握新生儿复苏过程, 帮助医生进行复苏抢救, 在整个复苏中要随时观测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和全身皮肤颜色, 通过观测情况展开下一步的复苏程序, 整个过程要严谨迅速, 直到复苏抢救完成。及时有效的抢救前准备、精准的抢救过程配合、有针对性的抢救后护理观察, 是保证新生儿窒息快速痊愈的决定性因素。本组所选的30例新生儿窒息资料, 其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母体因素、胎儿自身因素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因素, 这些诱发窒息的因素都可以在产妇进行产检前和分娩监护时表现出来, 所以产妇应该加强产前检查的频率, 提高对高危妊娠胎儿产前的监测, 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 例如遇到胎位不正、妊高症等情况[5]。在产妇临产之后, 护理人员要随时观测产程, 听取胎心情况, 观察羊水的颜色等, 对于单一的胎心异常情况, 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几率不高, 但是出现羊水污染伴随胎心情况异常, 特别是羊水量过少且呈现粘稠粪状, 新生儿的窒息率会明显增强。通过对本组患儿的治疗护理, 总结出安全有效的对新生儿窒息病患实施及时的抢救治疗和综合护理, 可以增强新生儿窒息病患的复苏率, 增强临床疗效,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试行稿) [S].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5) :381-384.

[2]黄力毅, 于海红.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4.

[3]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00.

[4]葛永梅, 曾德会, 辛红菊, 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 2009, 31 (11) :1402-1403.

新生儿脐部护理新进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864例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自然分娩和剖宫产, 均为妊娠足月。其中自然分娩561例, 破宫产303例, 男性458例, 女性406例, 平均胎龄 (39.2±0.7) 周, 平均体质量 (3.45±1.68) kg。随机法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32例, 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胎龄、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在分娩断脐后, 先采取常规护理, 洗澡后研究组新生儿采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拭消毒, 对照组则采用的是75%的酒精擦拭消毒, 其它护理方式完全相同, 直至脐带脱落。

1.3 观察标准

通过观察记录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以及脐部周围感染炎症结果来判定消毒方式带来的差别, 具体为:新生儿脐部纱布血迹及分泌物含量的多少 (直观判断为面积大小) , 脐部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红肿, 是否有异味出现, 以及体温的变化等症状, 都直观判断为炎症发生, 即发生感染。再通过引流物或针刺方式吸取液体进行培养进一步验证是否是病原体感染。记录发生感染的数量。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中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采用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组间以均数间差别的t检验;感染发生率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的比较

从统计结果看, 用过氧化氢消毒的研究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平均时间为6.8d, 而用酒精消毒的对照组的脐带残端脱落平均时间为8.2d, 两组平均时间对比, 研究组要比对照组时间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P<0.01

2.2 两组新生儿的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

经初步判定及后续的培养鉴定, 研究组的432例研究者中共有5例发生过炎症反应, 感染发生率为1.16%;对照组有15例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3.47%。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很多,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母体之间的通道, 负责营养供给及排泄, 在胎儿出生后, 脐带被剪断, 无菌结扎, 形成脐部伤口。这个伤口常会发生感染, 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侵染所致, 该部位作为一个创面, 很容易遭到病原菌的侵害, 从而产生局部感染。新生儿特殊的体质及免疫力的相对低下, 使得感染的发生率容易偏高, 后果也比较难控制, 重则能危及到生命, 故新生儿脐部护理很是重要。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之一, 可以有效的避免感染。

常用的消毒试剂有乙醇、碘酒、碘伏、双氧水、龙胆紫等, 前两者是最主要最常用的消毒水。传统的75%酒精消毒主要是破坏脱氧酶, 可以杀灭细菌的繁殖体, 对细菌效果明显, 但对于真菌却没什么明显的杀灭作用。酒精本身也容易挥发, 作用持续时间有限, 对皮肤尤其婴幼儿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这就影响了它的效果。医用碘伏消毒液的浓度一般在1%左右, 是目前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的光谱杀菌试剂, 主要对细菌、真菌、芽孢霉包以及部分病毒等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相较于酒精及碘酒, 碘伏对皮肤的刺激性很低, 且低浓度碘伏是淡棕色溶液, 不易污染衣物。双氧水属高效消毒剂, 有效成分过氧化氢可以杀灭多种病原菌, 尤其对厌氧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原子, 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与细菌接触时, 能破坏细菌菌体, 杀死细菌。氧分子可以氧化分解坏死组织, 能使脐带表面很快被氧化。杀灭细菌后剩余的物质是无任何毒害、无任何刺激作用的水。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因此, 双氧水是伤口消毒理想的消毒剂。用来消毒新生儿脐部创面, 效果可靠, 快速而安全。

可见这些常用的消毒试剂各有优缺点, 已有研究对他们的效果也做过分析, 结果不一。本研究对75%的酒精及3%的双氧水在小儿脐部消毒后的效果 (感染发生率) 作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在使用双氧水消毒处理的研究组的432例研究者中共有5例发生过炎症反应, 感染发生率为1.16%;对照组有15例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3.47%。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很多,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用3%双氧水作为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消毒剂其效果要好于75%酒精, 可以更好的控制感染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双氧水的杀菌效果更为显著持久, 能更有效的保证创面的无菌环境。而且对皮肤刺激性小, 使创口更易愈合, 同时小的刺激使细胞产生的应激反应也小, 使得机体本身对抗病原菌能力也不会减弱。

由于新生儿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口, 很容易滋生病原菌, 而胎儿出生后需要一段时间脐带才会脱落, 潮湿的部位很容易滋生细菌[3]。所以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宜早些的好点, 本研究发现, 两种消毒剂护理脐部一段时间后, 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也有差异。从结果上看, 用过氧化氢消毒的研究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平均时间为6.8d, 而用酒精消毒的对照组的脐带残端脱落平均时间为8.2d, 两组平均时间对比, 研究组要比对照组时间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双氧水更有利于脐带残端的脱离。可能由于其氧化作用使得创口更容易形成节痂, 且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气泡可以清除除血痂、坏死组织, 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利于脐带残端的脱离。在这方面双氧水的优势更大, 更为有效的防止厌氧菌的滋生。

综上所述, 不论是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还是病原菌感染发生率上, 使用双氧水作为消毒剂护理新生儿脐部比酒精护理效果都要理想些。如果联合使用消毒剂可能效果也会更好, 有待进一步验证。

摘要:目的 将不同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合理的新生儿脐部消毒方式。方法 选择我院年2011月1月至2012年1月分娩出生的正常新生儿864例, 排除其他异常因素后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2例。研究组采用3%的过氧化氢进行消毒处理, 对照组采用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通过脐带感染发生率及脐带脱落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不同消毒方式间的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平均时间为6.8d, 对照组的脐带残端脱落平均时间为8.2d, 两组平均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共有5例发生过炎症反应, 感染发生率为1.16%;对照组有15例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3.47%,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很多,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采用酒精及双氧水作为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都有不错的效果, 但相对而言采用双氧水的结果更为优良。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双氧水,酒精

参考文献

[1]张丽英.3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7) :2690-2691.

[2]唐鸿玉.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中外医疗, 2011, 30 (21) :189-190.

新生儿脐部护理新进展 篇3

【摘要】新生儿脐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有脐炎、脐出血、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新生儿健康,采取出生时正确断脐、做好脐部日常护理并严密观察,保持脐部局部干燥、对脐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脐带;新生儿;护理

Progress in neonatal umbilical care

He Jian-meiFang Lan-ying

【Abstract】Commonproblem has omphalorrhagia,omphalitis, grave person may combine the whole body infection in newborn navel nursing. Be to ensure that newborn health,improve nursing quality,cut off the navel,close observe,correct the daily nursing,keeping navel drying,the different periods to the umbilical cord have adopted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

【Keywords】 Umbilical cord;Neonate;Nursing 围产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的那一刻,脐带就成为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 有资料表明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天,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1]。脐部发生感染后还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死亡率达18.06%[2-3]。综合诸多相关资料,现将新生儿脐部护理进展报告如下:

1断脐的护理

1.1正确断脐:出生时正确断脐,能预防脐带出血。新生儿娩出后待脐带搏动消失,用5%碘伏溶液消毒脐根部及周围[4],将气门芯套于残余脐带根部,使气门芯下缘紧贴脐轮皮肤。24h后即不需要包扎,以减少脐带的感染率和出血率,缩短脐带创面的愈合时间[5]。

1.2断脐的目的: 多数专家认为,残留的脐带一般在1w左右脱落,创面在10~14天才完全愈合[6]。而出生后48h左右剪掉残留脐带,不等其自然脱落,目的是使去除坏死组织,避免其成为细菌培养基,从而减少脐炎发生的可能性。

2剪脐的方法和技巧

正确掌握剪脐的方法和技巧,将更有利于避免脐部感染,从而预防新生儿感染。严把结扎关,结扎位置和结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剪脐的成功。剪脐的时间必须根据脐带干枯程度来选择,脐带粗大干枯慢需,推迟1~2天剪脐,否则剪脐后创面易出血。剪脐应彻底,避免残端遗留而使华通胶物质变质,局部渗出潮湿,从而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发生局部感染。如果结扎下方有血肿,剪脐应连同血肿剪掉,将血块清除干净。

3脐带日常护理

3.1脐带脱落前的护理 :脐带切断后形成一个创面,这就成为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造成脐炎,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脐带的消毒护理尤为重要。脐带未脱落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能覆盖到脐部或以上,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常检查包扎的纱布表面有无渗血,如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需每天用5%的碘伏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3.2护理操作时:新生儿脐部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操作及环境密切相关[8]。因此,在进行脐部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手常规清洁消毒,正确的洗手可以减少手部99%以上的细菌[7],防止带菌的手污染脐部;加强病室空间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患儿入院后使用的衣服包被实行高压灭菌;尽可能在各个环节上做好脐部感染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3.3新生儿出生时,脐残端通常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脐部,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脐部清洁,避免脐部感染。相关资料指出,当脐炎发生后,暴露法脐部护理,让脐部暴露于空气中,脐部可保持干燥,避免包扎覆盖脐部的敷料对脐部的摩擦刺激增加创伤及出血,也避免包扎覆盖导致局部通气不良、潮湿,利于细菌生长而发生感染。同时便于观察脐部,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4脐带脱落的护理

4.1 注意脐部出血:脐带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脐带脱落后有时可见血管残端,当脐血管内部尚未完全收缩愈合时,极易出血感染,少量渗血可用5%碘伏消毒,无菌明胶海绵折叠后外加无菌纱布加压包扎[8],如出血较多压迫止血无效时,应结扎血管止血。

4.2 脐肉芽肿:多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所致,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渗出的易碎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周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肿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之后每天换药2次,可很快痊愈。

5家庭护理

不少家庭对刚出生的小宝宝关爱备至,然而却忽视了孩子的脐部护理,使宝宝肚脐发炎。还有的家长认为脐炎是小毛病,不及时就医,最终导致病情加重而祸及生命和健康,应加强家长对脐带护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参考文献

[1]赵芝音.171例新生儿脐部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1996 ,8(2):36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392

[3]严洲平,翟军青,周岩.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4):215-216

[4]谢晓鹏,陈淑莲.碘伏处理新生儿脐部感染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1999,13(3):317-318

[5]苗英,郜平.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中原医刊,2005,32(3):9

[6]黄德珉,陈俭红主编.新生儿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4-355

[7]王菊飞.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120-121

上一篇:急诊断流术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