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论文十篇

2024-07-06

检验科质量论文 篇1

1 对实验室管理者的要求及培养

一个好的实验室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洞察力, 建立适当的工作目标, 最低限度满足患者、医生。实验室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设应以对挑战。循证医学的概念对实验室现行的检验项目实行准入, 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限制检验费用支出势在必行, 提高医疗卫生资源, 利用合理性会引发对实验室资源布置的重新定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检验医学的进步将会促使临床医生更多应用实验室检验结果。临床医生和对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会提出更高要求。更多医疗资源将应用实验室, 实验室工作量将会增加, 将对实验室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室要取得成功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领导和管理才能, 领导才能表现在实验室准确定位和掌握实验室发展方向, 管理才能侧重于为了达到目标采取具体步骤上。高素质检验人才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进行技术业务考核, 道德规范教育, 调动人的积极性, 采取奖惩, 竞争作为标准关怀支持的激励机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个会团结、求实、有创新精神, 良好的沟通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带动科室进步。临床科室, 基层及团场送检的血液标本一定按要求抽取, 特别是血常规和凝血四项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试管要求标准化。检验人员对异常结果要和临床医生及病人及时沟通和复查。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梯队资质与年龄相关而不相同, 学历与能力相似而不相等, 合作与竞争互换、互相督促与支持。

2 检验科与供应商产品服务的评估

当今检验仪器的自动化LIS系统的应用及高速度增长的需求促进了检验科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供应商的产品也渗透到检验科分析前、中、后的众多细节中。如果忽视了对供应商评估这一环节, 即使在其它质量制控环节中下再大功夫其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2006年中旬, 我科引进某公司病毒四项, 其中MPM肺炎支原体不合格, 造成检验结果不准, 无法判断, 加重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 也影响了医疗诊断, 同时也说明检验科需加强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必需符合检验科质量体系的要求。我们的做法进行退货从原来对供应商只要求侧重其产品的质量, 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其服务流程的评估, 针对服务商在供应前的承诺、服务中的兑现和服务后的评估等各环节上进行监控。2007年, 我院成立了统采办对供应商物流的监控 (订货、进货、仓储、送货) 建立材料的基本档案, 内容包括供应商资质, 产品生产许可证, 产品注册证, 产品价格技术指标、有效期, 维护要求和厂商服务联系方式等。检验科验收专派2人统计验收, 对有问题的供应商的产品及服务进行评估, 2010年购买的轮状病毒不合格立即退货, 并将不良状况记录在案。随时掌握厂商及产品资质有效期拒绝不合格产品采购入库。

3 对新进仪器和新技术的要求

检验事业发展迅速, 仅仅20年我院临床生化仪从繁琐手工到半自动生化仪发展到1998年购买意大利Falcor160全自动生化仪, 2003年4月, 我院购买日立7080-ISE全自动生化仪, 2008年12月我院又购买ARCHITCTC8000美国亚培全自动生化仪, 仪器设备不断更新, 医技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 有应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性专业技师, 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数据。新上岗用机者经过一定的培训应特别注意此问题。当仪器出现严重错误报警时应先按停机键, 发现报警及时询问老师, 不可大意造成严重后果。检验科对供应商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声誉、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价格合理性与持续的保证,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符合检验体系的要求, 生产厂家对代理商给予培训与监管, 代理商无知和随意将造成检验科花费大量精力寻找失控原因。如2003年4月我院购买日立7080-ISE全自动生化仪, 由于代理商设参数时未考虑试剂相互交叉污染问题, 造成钙值结果偏高, 系统工作钙值偏高、单作正常, 造成浪费试剂浪费时间, 加大了人员工作量。我们添加了一个特殊清洗, 在钙测试前加【HIALKAL-D】清洗比色杯测出结果正常。解决了试剂之间相互污染问题, 对购买7080生化仪单位设参数分析顺序考虑试剂污染提供参考。科技进步带来便利, 医技人员不仅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大量的实践中磨练自己掌握仪器的维护, 成为复合型人才。

4 开展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管理问题

供应商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员工配合有关, 如果检验科员工未接受系统培训, 未定期对使用仪器进行维护保养, 未对试剂耗材进行质量监控, 未按标准程序操作, 那么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是得不到有效体现, 再好的产品也无法体现其价值, 甚至还会得出不好的印象, 同时对检验质量也会造成很大影响。2007年11月, 我院购进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免分析仪AIA-1800, 主要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差错。对同一实验室不同批次检测和不同实验室对同一份样本结果不一致, 常常困扰着临床医师、患者及实验室技术人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试剂和方法的原因, 也有我们实验操作者检验程序的错误。人员更换频繁, 造成技术不熟练, 不扎实。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不当, 结果报告无法解释, 试剂及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和室内质量控制措施等诸多方面及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 都直接影响检验质量与我院诊疗水平及患者的安危。而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与分析评价是实验室检测质量持续改善的源泉。现在我科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免分析仪已开展了室内质控。2008年我科在订购发光试剂时未对试剂耗材进行监控, 购货过多造成试剂过期, 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检测结果, 浪费资源, 造成经济损失。而有些试剂因短缺而影响实验项目的有效性及时性。因此我们通过试剂订购预警制度加强试剂管理的监控制度, 特别是对样本量少且不是每日检测项目的试剂进行有效监管。每周三科组长根据试剂库存整理出的结果, 订购近期所需试剂。并及时通知我院统采办采购试剂。供应商在有任何变动或断货时及时报告我院统采办及我科, 迫使他们从内部管理着手, 加强双方沟通。只有医院检验科, 统采办和代理商三方共同提高, 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 杜绝试剂过期, 浪费资源。我科的管理中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我们也正在努力探索和改善之中, 力争使我科的管理尽快走入规范化的轨道中来, 提高全面质量管理, 贵在精诚, 让病人满意。

摘要:保证全程的质量是检验科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注重实践, 注重能力培养, 及时与临床医生和病人沟通, 及时对外部供应商产品评价及选择, 对于新技术能否用于临床实际检测, 最重要的是通过充分的评价试验来决定。转变观念, 做好定位, 认真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 建立一个长效持续改进的机制, 有效保证检验的全程质量, 提高全面质量管理。

关键词:有效保证检验科的全程质量,注重实践,提高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检验科质量论文 篇2

1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分析前质量控制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检查申请单开始,到检验分析程序启动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递等。据相关报道,临床反馈不准确的检验结果,最终80%可溯源至检验标本采集、接受程序的不规范。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已成为国内外医学实验室管理的热点,是我国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最薄弱的环节,是潜在因素最多,最易出现问题和最难控制的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检验前标本质量管理是全程检验质量控制中的第一环节,也是整个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前提[1]。包括患者标本来源、采集方法、采集时间、抗凝剂比例、采集容器的选择、保存条件,送检过程。标本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尿液标本因采集容器不当,残留物引起多项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尿标本未留取中段尿,导致尿液污染。标本时间超过2 h发生细菌生长,葡萄糖、蛋白质分解,细胞破坏,pH由酸性转为碱性,尿酮体乙酰乙酸变为丙酮而测不到,胆红素变为胆绿素,尿胆原变为尿胆素,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药物如氯丙嗪、维生素C及部分抗生素导致结果假阴性,产生对尿液结果的影响。如血液标本溶血、抗凝血、有凝块等,血液标本的采集止血带捆扎时间太长(超过40 s)导致溶血,边输液边同侧采血(输液完毕至少1h后方可采取血液标本)导致临床用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次采集几个血标本时应按以下顺序放置血培养管,无抗凝剂及添加剂管、凝血管、有抗凝剂(添加剂)管。应在用抗菌药物前留取临床标本,提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送检率和阳性率。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防标本张冠李戴。标本采集虽然简单,但要做到规范、准确,一是需要定期进行标本采集要求的培训,二是要医生、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三是检验科认真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登记制度,四是需要检验科做好多部门、医生、护士沟通,定期参加临床科室的交班,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2]。分析前质量保证是检验科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全面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科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

2 检验科分析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分析过程是指被测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检验人员通过检测仪器设备完成。近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省临床检验中心对医院检验科检验过程中质量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对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检验中质量是各个医院检验科工作的核心,建立高标准的SOP文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SOP文件进行修改和补充,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管理,特别是室内失控分析评价管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但实验室也不能停留在一个标准的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应加上高值和低值的质量控制;同时,在检测过程的中和后随标本进行高中低值的质量控制来评价检验结果,一个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检验结果将误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处理,影响医疗安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3 检验科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分析后过程指标本经过分析后检测结果报告给医生的过程,分析后质量控制也是质量保证的最后一环,是检验科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一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检验报告是实验室工作的最终结果,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应完整无缺项,每份检验报告应由两位专业人员检查审核后才能发出,重要和有疑问指标应通过实验室主管技师审核后方能发出。医院医务科要确定重要指标的危急报告制度,检验科对危急的结果应复查并立即与申请医生沟通情况,并有记录报告以便核查[3]。每日对仪器运作状态等情况综合分析,做到检验结果的最真实,确保医师为患者作出最佳的医疗决策。因此,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最后一关,要把好这一关,需要检验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有很好的医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经常与临床沟通、交流,这样发出的报告单才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治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否则,有可能导致前期工作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对临床造成误导、误诊,给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因医疗活动中医疗安全问题引起的纠纷数量不断上升,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工作已成为医疗活动的重点。虽然医疗安全涉及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环节,但检验结果准确性等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处理过程,影响患者的医疗安全。临床检验质量问题直接引起患者损害甚至死亡也经常发生,是患者医疗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有部分医学检验工作者对患者医疗安全方面尚无足够认识,一些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认为只要下大功夫保证实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就能保证质量[4],而忽视了质量管理过程前和后的管理对检验结果影响与患者医疗安全的直接关系,使检验科的医疗安全存在了隐患。任何过程都能导致临床误诊,延误病情,致使临床医生对实验结果产生怀疑,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特别是医学检验工作者的重视。只有保证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完整,提高检验科质量,才能真正彻底杜绝由检验质量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事故[5]。

摘要:检验科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因此,检验科质量是医疗安全不可缺少的部分。标本采集程序的规范执行,采集标本的正确等分析前质最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科质量的前提;执行严格室间、室内的检测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根本。检验报告单的分析、签发及急诊检验和危急值的重视,医疗安全知识的培训完善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渠道,保证检验报告质量,说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因此,重视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保证服务临床,保证检验科医疗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质量控制,医疗安全,检验科

参考文献

[1]李燕平.重视分折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219.

[2]秦晓光.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亟待重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219-220.

[3]刘冰.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临床管理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144(8):495-496.

[4]郭健.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 27(1):49-51.

论如何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 篇3

【关键词】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R19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05-01

血站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规定项目和方法的检测。因此,必须加强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提升血站检验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在现代血站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

1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我国血站检验科的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血站检验科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血液的检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检测技术人员对管理体系不熟悉,最终导致血液检测质量不符要求;二是目前有些血站检验科的操作流程还不太规范,在血液的质量要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能够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性的管理体系。所以在这样的管理下就不能够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1.2 设备管理不规范。在进行血站设备的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欠缺,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仪器设备已经成为血站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血站检验科在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般管理人员都会比较重视血液的质量检测环节,从而忽视了对设备的检测以及维护,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偏高。仪器设备不仅是检测血液的重要工具,还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如果不能够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维护,将会影响检测的效率。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还有可能导致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错误,最终将会影响血液的安全。设备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操作方法及内容不完善,工作人员不够细致,这也会对整体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1.3 标本采集管理不完善。血液标本的采集管理对整体的检验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该环节的工作大多数是基于实验室外,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献血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及饮食结构,如部分献血者在进行检测之前有过较为激烈的运动,这将对多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高蛋白、高脂、高糖的饮食也会引起患者体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变化;二是血液检测工作人员可能会将血液试管标签贴错;三是血站外部获取的血液检验标本在送往检验的过程中,会由于时间、运输温度等方面因素发生质量问题。

1.4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检测人员的相关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血液检测的需要。血液的质量会关乎所使用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检测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技术要求也就提高,尤其是一些血液检验站引进先进的设备后,检测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就更加突出,检测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流程,不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最终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除此之外,检测人员对国家所确定的相关标准不够了解,也导致一些问题血液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

1.5 没有做好检测记录。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做好血液检测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血液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检测人员没有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导致血液数据出现问题。

2 提高管理的方法

2.1 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要想保证血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并严格实施和持续改进:一是检测人员要严格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职业责任意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要对操作流程文件化、制度化,质量体系一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即质量手册、操作流程、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三是要将检测制度程序化,即对检测人员的操作程序进行科学的安排,画出相应的流程图,明确展示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所要进行工作,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

2.2 提高设备管理意识。在对设备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测,对试管以及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洗,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提升血液检测质量,最终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提高检测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就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相关单位要对每一位员工的血液检测质量进行规定,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管理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技术,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培训时需要结合检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单位还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相关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技术,尤其是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使用培训,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相关的血液检测问题,面对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判断,提高血液检测的安全性。。

2.4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对于血站检测方面来说,它与许多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所以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还需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2.5 做好质量记录。检测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后还学要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从而保证血液数据的准确性。其中,质量记录包括设备的确认记录、检测中的原始数据、室内质量数据记录以及试剂确认记录等。这些原始记录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生血液质量问题时能够从中找到相关数据,提高血液检测站的检测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将会影响到血液的质量,从而影响使用血液的患者健康,所以保证血液检测质量能够促使我国医学事业更好地进步与发展。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不仅需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规范设备管理,从而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艳清,陈素君,廖丽梅.环境设施与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 4(19):128-129.

[2] 覃克文.淺谈血站检验科质量分目标的更新与实践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89-90.

检验科质量论文 篇4

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检验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应对诊治、急救工作,保持和促进我院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并持续改进。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现特对我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做如下计划:

1.按照《检验科实验室感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提高检验科应对各类紧急意外事件的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发挥每一员工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每一检验人员参与应对紧急意外事件的有效机制,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造成的危害。

2.严格遵守并执行医师、检验师值班交接班制度。科室人员都必须服从安排坚守工作岗位,擅离职守一律按劳动纪律处理。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检验师或科主任协助处理。

3.严格遵守检验标本接受、查对、传递、分发制度。

4.严格遵守并执行 SOP 操作规程,要求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制定并定期更新临床检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微生物专业定期向临床提供抗菌药物药敏的种类,与药剂科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向临床分布抗菌药物使用信息。

5.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服务项目,及时报告及咨询服务,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并有审核或复查等;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注意病人隐私权的保护措施等;对本院不具备条件而临床有需求的检验项目有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服务质量保证,并要与第三方实验室(委托实验室)签订相关协议。

6.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检、血液、生化、免疫、临床输血相溶性检测等室间质评。进行或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及服务,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处理、整改、改进、完善等。

7.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检测仪器和试剂有专人管理、保管、运行、记录、使用、保养、维修、效期管理等。

8.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检验规范管理标准承担紧急意外卫生事件、灾

害事故等紧急事件救援任务等。

9.建立差错、事故的登记及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及操作规程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及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增强职业忧患意识。严格防范或杜绝或减少医疗纠纷与差错或事故发生。

10.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定期召开科内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确保各项工作的不断提高与持续改进。

11.根据我院实际,建立、完善各种数据,实现数据管理和管理数据化!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永恒主题。医疗质量是技术水平、管理方法与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质量与安全涉及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引起全员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真正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现以人为本与持续改进保障健康、安全!

12.质量目标:

(1)检验报告的主要数据和结论准确率为100%,其它差错率小于1%;(2)保证急救用血,交叉配血合格率100%。(3)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95%以上;

(4)病人满意率:住院病人大于90%,门诊病人大于85%;

(5)急诊检验和普通检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报告单合格率达95%以上。

(7)设备管理良好,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8)全年无重度缺陷和差错事故。

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由质量负责人每半年统计一次,并在管理评审会议上提交评审。

皮革箱包质量检验 篇5

10箱包生产企业质量检验流程与规则

10.1概述

10.1.1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工作的任务

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工作的任务是:建立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和相应的品质监控体系,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 抓好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检验, 把好质量关, 并将质量检验系统纳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 (甚至超过) 标准规定的要求, 实现降低不良品或不合格品, 减少或消灭废次品, 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目标。

10.1.2生产企业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

生产企业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是:按产品生产流程顺序, 实施进货检验, 工序检验和成品检验。 (详见本书:1.3质量检验)

10.1.3工序控制 (点) 的设定

工序控制 (点) 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不合格品, 减少废次品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从原辅材料的投产, 经过生产工人在各道工序进行加工制作, 直到成品入库或出厂, 这是生产全过程的三大基本环节。其中, 按生产工艺流程依次相衔接的许多加工工序, 尤其是某些关键性工序, 一旦疏漏或失控, 就会直接影响成品质量, 或者导致不合格品或废次品的产生。因此, 工序控制 (点) 的作用在于:必须按生产工艺流程建立覆盖全部加工工序的工序质量控制, 确保每道工序的在制品 (半制品) 合乎质量要求, 下工序对上工序实施验收监控 (如红色拒收、黄色警示、绿色通过等) , 使生产过程纳入良性质量流动轨道。对于其中某些关键工序或质量敏感点, 列为重点工序控制 (点) , 通过增加巡检、抽检、专检等方式以强化质量监控。以上措施, 通常视为工序控制 (点) 或重点工序控制 (点) 。

由此可见, 产品是一组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因而, 产品质量取决于过程质量。

10.2原辅材料进货检验10.2.1原材料

10.2.1.1天然皮革 (真皮革)

箱包用天然皮革, 制革厂又称箱包革, 或箱用革、包袋革。主要由哺乳类动物如猪、牛、羊、马、驴等动物皮、海产类动物如各种鱼类等动物皮、爬行类动物如蛇、鳄鱼、蜥蜴等动物皮加工制成。

动物皮的纤维结构因其类别品种、年龄性别、生长环境、饲养条件、屠宰季节不同而异, 即使同一张皮, 也因其形体部位如颈、肩、背、臀、腹、肷、肢等部位不同而有明显差别, 所以导致天然皮革的批、张之间性能差异, 质地不一。此外, 动物皮因在生长饲养过程、屠宰剥皮过程、制革加工过程所造成的某些伤残在制革加工时无法修饰、消除而留下的缺陷。显然, 箱包皮件工业在以天然皮革为原料时, 了解皮革部位特征、表面伤残、及其可利用面积, 对于提高出裁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天然皮革的进货检验着重于质量要求和缺陷判别。

天然皮革的质量要求可参照相应的产品标准 (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 并结合箱包生产企业对天然皮革的进货要求。对天然皮革的外观质量要求大致如下:

(1) 革身平整, 厚薄均匀, 手感丰满、柔软、有弹性;

(2) 革面光亮滑爽, 毛孔清晰, 粒纹细致, 花纹自然, 颜色鲜艳, 无色花、色差;

(3) 涂层粘着牢固, 色泽均匀柔和, 不脱色、脱层, 无异味。

天然皮革的缺陷判别, 主要针对缺陷程度与缺陷分布两方面:

其一, 缺陷程度

(1) 严重缺陷:凡粒面层破裂, 致使皮革没有使用价值的缺陷。

(2) 轻微缺陷:粒面层未损伤或轻微损伤, 皮革尚有使用价值的缺陷。

其二, 缺陷分布

(1) 分散型缺陷:伤残缺陷之间距离大于>7 cm

(2) 聚集型缺陷:伤残缺陷之间距离小于<7 cm

10.2.1.2人造革、合成革、再生革

人造革是一种类似皮革的塑料制品。一般是将塑料薄膜滚压在布基上或将添加增塑剂的合成树脂, 涂于布基上, 再经加工而成的。人造革的结构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称二层结构:底层是布基, 面层为贴膜层或涂饰层。另一类称三层结构:底层是布基, 中层为发泡层, 面层为贴膜层或涂饰层。常用发泡层材料为聚氯乙烯, 贴膜层或涂饰层材料为聚氯乙烯, 聚氨酯等。

合成革是以合成材料制成的, 具有透气、吸湿等卫生性能。一般以合成纤维的无纺布为底基, 经涂饰或贴膜制成。合成革的结构一般分为三类:单层结构:指没有底基的聚氨酯弹性体, 或仅是一层聚合物浸渍的无纺布。二层结构:底层是用聚合物浸渍的无纺布底基, 面层为多孔性的贴膜层或涂饰层。三层结构:底层是用聚合物浸渍的无纺布底基, 中层为增强织物, 面层为多孔性的贴膜层或涂饰层。

人造革和合成革经表面处理, 均具有类似天然皮革的粒纹、花色、光泽, 以及柔软、滑爽的手感。

再生革是以天然皮革的边角碎料, 经粉碎、粘合、压片、成型、干燥、滚压而成的资源再利用的产品。

对于人造革、合成革、再生革的进货检验重在质量要求, 其外观质量要求大致如下:

(1) 表面花纹清晰, 手感柔软、滑爽, 无粘性或涩感;

(2) 表面无影条、皱折、起泡等疵点, 整卷基本无色差;

(3) 质地牢固, 弹性好, 适度延伸性, 曲挠不裂面、不裂浆。

10.2.1.3尼龙布

尼龙布, 习惯上又称“牛津布”。所谓尼龙, 既是化纤, 又是塑料, 是当今市场上产量大、用途广、性能好的一种合成材料, 也是目前皮件行业时尚新颖、应用广泛的制作箱、包、袋的面料。

尼龙布的主要特点是:颜色鲜艳, 坚牢耐磨, 富有弹性, 耐弯曲, 耐折挠, 不易皱缩, 不易霉蛀等, 并能根据需要在花纹、颜色、编织、条纹上提供多种选择, 且其质地能适应箱、包、袋生产的多种工艺的加工要求。

尼龙布的主要缺点是:耐光性较差, 织物久晒会泛黄、褪色, 且强度下降, 吸水性、吸湿性差。

尼龙布进货检验的外观质量要求大致如下:

(1) 布面颜色鲜艳, 色泽均匀, 手感舒适, 耐曲挠, 有弹性;

(2) 布面平整, 布边整齐, 无影条、折印、污迹、线头等疵点;

(3) 布基涂塑层牢固、平整, 无起泡、分层、厚薄等现象。

10.2.1.4里料

在箱包生产上, 里料的类别和品种很多, 众多的棉布、羽纱, 以及其它化纤织物是用途非常广泛的里料, 某些包袋还适合兼作面料和里料。例如, 某些包袋面层就选用各种颜色的格布或彩条布, 而以单色织物为里料作衬里。

制作包袋的纺织品在织物的正面或反面, 有贴有透明或不透明的薄膜, 并有各种颜色和图案, 外观华丽, 具有防水和耐磨性能;也有选用无涂层的织物, 纯用其天然材质, 更显自然、高雅。通常, 箱包里料可根据其具体用途和设计要求予以选择。

里料进货检验的质量要求大致如下:

(1) 织物表面的颜色鲜艳、明快, 色调柔和;

(2) 织物的质地牢固, 裁剪边沿无散丝;

(3) 整批织物无色差、色花、褪色、跳纱、线结等疵点。

10.2.1.5框架材料

框架材料是指在箱包产品结构中起骨架、支撑作用的结构部件, 包括衬托, 是箱包整体结构的骨架支撑部分。所谓科学地选用框架材料, 首先是指材料本身的技术条件能适应和满足箱包产品的使用功能, 在规定的强度和压力下, 确保箱包产品不塌陷、不变形、不破裂;其次是指材料在箱包生产过程中能经受并适合不同生产工艺的加工操作。箱包生产所用的框架材料, 一般选用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 同时, 选用一定厚度和强度的纸板做框架材料, 也比较普遍。

某些箱子和大型包袋, 选用框架弹撑, 不但增加箱包的强度, 而且外形挺括。这种框架本身按设计要求已具一定形状, 能固定箱包体型, 适合一定的使用要求, 可直接装配在箱包制品上, 操作方便。

箱包生产常用的框架有铝架、铁架、钢圈、钢丝、木框、塑料框、纸板框等等。兹择要分述之。

(1) 铝架

铝架所用材料为铝合金, 挤压成型, 表面经过氧化处理, 色泽一致, 形状可根据需要分单铝架、双铝架、三筋架、四筋架等。铝架既可做框架, 也可作装饰。进货检验根据要求, 应具有一定的硬度, 表面光洁, 色泽一致, 不能有花斑、塌角、凹陷、擦毛、划痕、氧化镁烧焦、光洁度差等质量问题。

(2) 铁架、钢圈、钢丝

铁架、钢圈、钢丝所用材料为钢材, 具有一定的硬度。进货检验根据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尺寸、角度必须与箱包产品的规格相匹配, 才能形成预期的产品形状。使用前须作防锈处理, 钢圈用塑料薄膜或其它材料包扎平服, 以免沾污、锈蚀箱包内存放的物品。

(3) 塑料框、塑料板材

(1) 一种以代替塑料厚板的塑料, 具有格子状的蜂窝结构, 质轻、抗压、抗弯曲, 性能优良。这种塑料框架, 表面平整、光滑, 形体美观, 使用方便。

(2) ABS塑料是一种坚韧、质硬、刚性材料, 其机械强度和耐冲击强度高, 有多种颜色, 也有印刷套色, 表面光洁, 波纹自然。采用真空吸塑成型, 板材拉伸性能好, 成型后能保持型体稳定, 是一种高档材料。ABS塑料成型后可直接进行装配, 生产效率高。

(3) 泡沫塑料是以树脂为基料制成的内部具有无数小孔的弹性塑料体。其质轻, 软硬程度可根据需要而定。它可作为包袋产品的内衬材料或直接模压呈包体实型, 形态丰满, 并可直接进行缝制、装配、组装, 使用轻便。

(4) 纸板框、纸板材料

纸板作为框架、衬托材料历史悠久。纸板有较好的紧密度、抗张强度、压断弹性, 可任意弯曲成型, 有较好的耐折度等物理性能。从应用需要出发, 有多层粘合和厚度不同的纸板, 可满足不同需求。

(1) 木浆纸板, 也称弹性纸板。其物理性能比其它纸板更好, 组织纤维紧密, 抗张强度高, 弹性强, 吸水性低, 收缩率小, 制成产品不易变形, 可实施模压工艺。

(2) 草浆纸板, 又称黄纸板。其物理性能较差, 抗张强度低, 组织纤维粗松, 弹性差, 收缩性大, 制成产品易变形, 不宜模压。作为一般的衬托, 黄纸板的用途亦很广, 是主要材料之一。

纸板质量的优劣, 也会影响箱包整体质量, 因此合理选用不同质地、不同厚度、以及裁剪时对纸板纵横丝缕的识别与掌握也十分重要。

纸板进货检验的主要环节如下:

a.纸板表面平整, 厚薄均匀, 无翘裂、破损;

b.多层纸板裱粘不分层, 无起壳、起泡现象;

c.质地紧密, 干燥。10.2.2辅料10.2.2.1拉链

拉链被广泛使用于箱包产品中, 作为一种活动的联接件, 亦具有一定装饰作用。常见的拉链有金属拉链、注塑拉链和尼龙拉链等多种。金属拉链历史悠久, 目前仍普遍使用。制作金属拉链的材料一般多为铝合金, 但也有用铜质的。后来, 出现以树脂注塑拉链和尼龙拉链后,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取代了金属拉链。

拉链要求拉启、闭合牢固, 安全, 有一定的平拉、折拉强度, 拉头、拉链匹配, 拉滑顺畅, 特别是转角弯折部位拉合滑顺, 拉链布基平整, 无波浪状。

拉链进货检验的质量要求主要是:拉合滑顺, 无错位、掉牙。10.2.2.2织带

织带是一种经纱与纬纱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编织带。织带的种类很多, 有单层、双层和多层之别;按织带的编织构造区分, 有平纹、斜纹、缎纹、小花纹等众多品种。此外, 织带还可以通过与其它丝光、莹光材料夹编而成绚丽夺目的品种。

织带具有一定的强度, 花色繁多, 规格尺寸、软硬厚薄可任意选择, 在包袋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织带, 可直接缝制在包袋上, 也可当作包边缝制, 如包缝嵌线是常用工艺, 还可作为附件制成拎带、牵带。倘若用多种颜色的织带与包袋面料镶拼, 则可使产品更加美观大方, 绚烂多姿。当然, 用织带来加固包袋的牢度, 在工艺选用上亦甚广泛。

此外, 另有一种类似织带的拉绒扣, 俗称“魔术贴”。它是在带面上织有软、硬毛刺, 可任意分合, 可用以调节包袋局部松紧, 或收缩长短尺寸, 在包袋上普遍应用。

织带进货检验的外观质量要求大致是:编织的经纬度、松紧度、粗细度, 防止粗细不匀, 绕曲紊乱, 延伸性过大;织带的颜色、花纹, 防止色泽不一、乱纹、色花、边疵等质量问题。

10.2.2.3胶粘剂

胶粘剂是箱包生产和皮件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粘合材料。胶粘剂通常分为:水溶性及乳液型胶粘剂、溶剂型胶粘剂和热熔型胶粘剂。

(1) 水溶性及乳液型胶粘剂

水溶性及乳液胶粘剂以水为分介质, 无毒、不可燃, 使用安全, 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 水基氯丁胶粘剂:水分散体, 无毒、安全, 但耐热性、耐水性较差;

(2)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水分散体, 有较好的耐候性和粘接性能;

(3) EVA乳液胶粘剂:水分散体, 具有耐候性, 对难粘材料的粘接性能良好;

(4) 醋酸乙烯乳液—白胶:水分散体, 粘接性、作业性均良好;

(5) 聚乙烯醇 (缩醛) 胶粘剂 (又称化学浆糊) :水分散体, 有一定粘接力。

聚乙烯醇胶粘剂的配制:按比例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后, 边搅拌, 边加热, 使之溶化, 加入适量的烧碱或防霉剂, 加热至100℃, 搅拌均匀即可。

应用水溶性及乳液型胶粘剂粘合箱包部件材料时, 在常温下一般8 h可干燥, 使用温度以25~55℃为宜。

(2) 溶剂型胶粘剂

溶剂型胶粘剂一有机溶剂作为主要组分, 目前, 使皮鞋、皮件等革制品加工制作所用的主要胶粘剂。

(1) 氯丁橡胶胶粘剂:以甲苯醋酸乙酯、120#汽油、丙酮为溶剂;综合性能好, 粘接力强, 耐水、耐酸碱、耐老化;

(2) 聚氨酯胶粘剂:以丙酮、丁酮、醋酸乙酯为溶剂;具反应活性, 用途广, 粘接力强;

(3) 天然橡胶胶粘剂:以120#汽油、甲苯为溶剂;

(4) SBS胶粘剂:S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热塑性弹性体的缩写简称, 兼具塑料和橡胶双重特性。以甲苯、环己烷、醋酸乙酯、120#汽油为溶剂;粘接强度较高, 固化快、韧性好、耐水、耐低温。

(3) 热熔型胶粘剂

热熔型胶粘剂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热塑性材料, 在室温时呈固态, 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被熔化呈液态流体, 此时将其涂于被粘物表面, 叠合冷却至室温, 即可使被粘物粘合连接。热熔胶不含溶剂, 储运方便, 对环境无害, 尤宜用于自动化连续生产。

(1) 乙烯—醋酸乙烯 (EVA) 热熔胶:具有柔韧性、耐寒性、抗冲击性;

(2) 聚酰胺 (PA) 热熔胶: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

(3) 聚酯热熔胶热熔胶:具有粘接强度高、韧性大、硬化速度快的特点。

(4) 压敏型胶粘剂

压敏型胶粘剂是一种较强的胶粘剂, 靠手指的压力就能把被粘物粘住。压敏胶浆可单独作胶粘剂使用, 但更多的情况下是把它涂在各种基材 (如薄纸、聚酯薄膜) 上, 再加工成卷带状的单面或双面压敏胶带, 使用时, 只要撕下一段, 在要胶粘的地方轻轻地一压即可。

单面压敏胶带使用简便。双面压敏胶带使用时, 将其粘于被粘物上, 撕去隔离纸, 然后与另一被粘物粘合, 就能将两者相互粘合而连接。这种双面压敏胶带普遍用与箱包生产缝制前作暂时性定位粘合, 或用来粘合受力不大的粘合部件, 应用广泛, 使用方便, 表面清洁, 不留痕迹, 安全健康。

10.2.3五金配件

在箱包和皮件行业, 五金配件是重要的部件, 兼有实用与装饰功能。鉴于箱包产品的品种、规格、款式繁多, 五金配件根据不同的需求, 其品种、规格、款式、花色就更加复杂。一般, 按配件的材质划分, 有金属配件、塑料配件、橡胶配件等, 也有用ABS塑料和尼龙类材料制成的;按配件的加工工艺划分, 有压铸件、冲制件等。配件的颜色有黄、白、黑色等多种。

使用配件的选择, 主要考虑其实用与装饰功能。前者, 部件使用功能如:锁件、拉杆、走轮、手把等, 加固连接功能如:铰链、铆钉、嵌条、手把托、密扣架等, 防止磨损功能如:泡钉、包角、沿条等;后者, 除本身具有一定实用功能外, 主要起装饰、美观、标识作用如锁件、嵌条、装潢钮、商标、品牌等。

箱包五金配件的进货检验, 外观质量要求大致为:配件结构牢固, 形体端正, 表面光洁, 色泽均匀, 镀层靓丽, 无疵点, 耐腐蚀;连接结构的配件如锁头, 铰链、吊钩等要求活动部位结构牢固, 转动灵活, 使用方便;塑料件边沿无毛刺, 无机械加工或装配时留下的划痕, 伤残。

10.2.3.1锁

锁的种类很多, 如平方锁、手扳锁、揿跳锁、转锁等等, 其中安装号码装置的称为号码锁。制锁的材料一般为钢铁、铜材、锌合金等, 加工成锁需要经过电镀处理。锁的功能, 要求坚固、耐用, 开关灵活, 钥匙插取通畅;号码锁不能乱码、脱钩, 表面镀层光亮, 无疵点及机械划痕, 耐腐蚀性强。

具有锁扣功能的塑料插锁, 有锁头、锁壳而部分组成。要求质地坚牢, 具有一定的韧性, 锁头不易断裂, 表面平整、光滑, 边沿无毛刺。

10.2.3.2拉杆

常用拉杆主要有铁制拉杆和铝合金拉杆。杆型以方形和圆形、带走轮和不带走轮的为常见。带锁扣的拉杆具有可调节拉杆长度的功能。拉杆要求质地坚牢, 能承载一定负荷, 不易变形, 拉杆伸缩滑顺, 锁扣调节灵活, 使用方便, 表面处理光滑, 无擦伤划痕。

10.2.3.3走轮

走轮要求质地牢固、耐磨, 载重滑动灵活、平稳, 无卡阻变性现象, 走轮的铆接件牢固、光滑。

10.2.3.4密扣架

密扣架是铰链与锁的有机组合件, 有两个框架固定在活动关节上, 通常成为包袋口的启合装置。密扣架的框架有开槽的和不开槽的金属框条组成, 开槽框架其宽度和深度与包袋所用材料的厚度相匹配, 装配后不易脱落;不开槽框架外面可用面料包复后缝制在包体上。架子口的封口装置是带有锁头、锁环或封口锁紧装置的连接板构成, 也有带旋转状的封口。

密扣架是具有实用功能、增强包体强度和具有装饰美观作用的配件, 要求有一定的硬度, 不变形, 活动关节连接牢固, 开启、闭合灵活, 锁扣使用方便, 表面镀层明亮, 形体端正、美观。

10.2.3.5手把托、钩扣件

手把托、吊钩、扣件等配件, 形状、规格特多, 材料也有金属、塑料、锌合金等。手把托的形状有方框形、圆柱形、环形等;吊钩形状有旋转型、弹簧型、手揿型等, 扣件则有二档、三档, 有方形、半圆形、圆形等多种, 不胜枚举。总体要求是形状端正, 结构牢固, 外观亮丽, 表面光滑。

10.2.3.6铆钉、铆钮

用铆钉、铆钮进行铆接是一种箱包和皮件产品常用的连接方法。

铆钉可分为单面和双面, 形状呈凹凸状的和合形。使用时可根据材料的厚薄, 选用长短不一的铆钉, 用专用工具在端部将铆接件与材料连接铆冲成型。

铆钮是有四件组成的揿钮, 俗称“四合钮”。上下各二部分, 分别为二个双面铆钉, 用专用工具将接合面圈曲成型。

铆钉、铆钮要求表面光洁, 圆润, 铆合牢固, 圈曲均匀, 光滑, 铆击端点无锤击痕迹、凹陷的伤残。10.3在 (半) 制品检验

在 (半) 制品 (含零、部件) 检验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就是生产过程检验, 是通过工序检验得以实施的。其任务主要是针对生产过程各道工序的在 (半) 制品按工序加工质量要求或技术规定进行首件检验、逐件检验、巡回检验或定点检验, 以防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导致成批返工, 或产生成批废次品。根据工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常规模式, 工序检验可按生产工艺流程逐道工序通过操作工自检、互检和检验员抽检、专检的方式实施。工序检验也可通过设立工序控制 (点) 强化检验。

10.3.1操作工自检、互检

自检:主要是指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操作工, 针对自身加工操作的在 (半) 制品按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自我进行全数检验。

互检:主要是指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操作工, 针对上工序流转入本工序的在 (半) 制品按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进行接收检验;同样本工序的在 (半) 制品也将接受下工序操作工的接收检验, 形成工序间环环相扣的检验网络。

操作工自检、互检是工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提高自我监督、落实质量责任的有效举措。

实施操作工自检、互检的基本要求如下:

(1) 操作工要提高自我监督的质量意识, 通过自检、互检来把好质量关, 落实质量责任;

(2) 藉以明确本工序 (本岗位) 在 (半) 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 明确检验项目、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消除补救、纠正处理的方法;

(3) 配备必要的检验工具及在 (半) 制品的质量检验指南;

(4) 建立、填报有关检验的原始记录 (日报表) , 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10.3.2检验员抽检、专检

抽检:抽检主要是在工序检验中由指定的检验人员履行必要的监督抽查任务, 从批量的在 (半) 制品中随机抽取检验样本, 然后对样本进行全数检验, 最后按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判定抽检结果。

专检:主要是指专、兼职车间或工段检验员针对生产过程各工序操作工所加工的在 (半) 制品按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进行巡检或抽检。

通常, 抽检、专检的实施是由工段或车间检验员按工艺流程分工负责履行的。主要针对所辖范围内的在 (半) 制品进行抽样检验或专门检验, 以确定被检的在 (半) 制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 是否允许正常流转。抽检、专检要求按批 (次) 项目逐批检验, 不能遗漏或未经检验就纳入流转或直接生产。如检验时发现质量病疵或缺陷, 则要求对整批在 (半) 制品进行全数检验, 对质量病疵或缺陷的内涵进行专门检验, 必要时组织质量会诊。

实施抽检、专检的工段或车间检验员注意事项如下:

(1) 根据所设立的工序控制 (点) 或关键工序控制项目, 有重点地履行抽检或专检;

(2) 针对技术水平较低、操作技能生疏的操作工和产生不良品频数较高的操作点, 应适当增加检验次数和抽检数量;

(3) 巡回所辖工段或车间, 及时发现问题, 尤其对操作工是否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应履行监督检验, 如发现质量异常, 要及时让操作工了解自身质量状况、产生质量病疵的原因, 并促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检验科质量论文 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评估健康状况、监测药物方面, 医学检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科学化、商品化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由此检验结果在准确度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患者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 都要依靠检验标本的阴阳性, 具体数值进行判断, 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对检验质量有较强的控制意识, 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 正确认识专业

要想使学生检验质量控制的意识得到培养, 需要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 正确认识本专业。一些患者或者普通大众都会认为检验工作指尿化验、便化验、血化验等, 在医院中属于辅助科室, 不受重视。这种思想对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使其对本专业有错误的认识, 感觉检验工作的地位较低。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清楚地告诉学生检验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诊断和治疗工作中虽然没有检验人员的直接参与, 但是疾病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据检验结果和检验数据来进行, 因此该项工作在整个治疗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若检验结果不准确, 就会延误患者疾病的治疗, 加重患者的痛苦, 有时还会有生命危险, 由此说明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性。

二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1.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我国的医疗事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民营的诊所和医院大量出现, 使医学类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为了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部分地区采取检查结果的一单通, 指各医院依据同一份检验结果, 由此对医学的检验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使检验教学有理论的具体依据。在整个检验活动中都需要有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 也就是指检验中的每个项目都需要及时准确, 其中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申请的提出、标本采集、送标本、检验操作、结果审验、报告单的填写、存档及发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使学生了解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使其在标准差的范围内。

2. 清楚认识到医学检验的重要性

目前, 检验方法逐步向标准化、试剂化、仪器化发展, 而实验室目前已经处于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时期, 检验质量与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确立检验的方法和项目后, 操作过程、操作结果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都要由检验人员来控制、操作和实现, 所以检验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每种检验试剂和检验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在日常的教学中, 不要单纯地要求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经常安排实践课程, 使学生对各种仪器进行熟练的操作和练习。同时加强维护保管知识的学习, 告知学生应该多久进行一次维护, 并积极完成校正工作。仔细核对标本, 看其检验是否合格。在这些基础操作教学之外, 还要使学生清楚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并在教育上给予专业知识的指导, 使学生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 并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在实验教学中贯穿检验质量的控制意识

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需要进行良好的实验教学, 该种教学方法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验证, 看其是否能够完全得到实践。在实验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准备, 将课堂中需要操作的实验提前进行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放置实验内容中的标本, 还要将一些异常标本给予相应的插入, 包括溶血、乳糜血、餐前血、餐后血等, 对实验给予干扰因素的相应对比。还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模拟实验, 然后给予标准差、准确度、变异系数、精密度的统计学处理, 使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医学检验这个专业的教学活动, 需要对学生检验质量控制的意识进行培养, 从而获得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能力, 并使学生正确认识专业,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能够满足医学检验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瑞芳、郭步平.PBL教学应用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中的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 2010 (5) :83~84

[2]林发全、李山.从现状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 :66~68

HVI棉花检验质量控制 篇7

关键词:HVI棉花检验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在HVI棉花质量检验过程中, 质量控制技术具有关键作用, 它可以有效提升质量检验水平、降低棉花检验误差。本文探讨了HVI棉花检验环节的流程, 以及相应的技术控制方式, 为探索高效合理的质量检验途径提供参考。

1 检验程序的特点及要求

在整个棉花质量检测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个彼此联系的工作步骤, 它们之间是互相配合和制约的关系。在每一个检验环节中间, 都会存在棉花样品的传递、整理和盘点, 只有工作人员明确检验责任, 切实抓好流程细节, 才能确保样品足量和优质, 并有效避免遗漏的产生。要随时查看棉花样品的条码是否与样品紧密连接;在样品发生传送时, 应当着重检查样品的中间部分, 避免条码在这样的中转中丢失[1]。

在具体的HVI检验流程中, 工作人员应当严格区分经过检验和未经检验的产品, 将检验合格的棉花样品按照既定顺序摆放。这样做能够为工作人员清点检验产品数量提供方便, 且有助于降低遗漏检验或反复检验的概率。

2 检验环境条件

在运用科学仪器对棉花质量进行测量时, 应当将实验室的室温控制在20℃左右, 将湿度控制在60%左右。只有维持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正常, 才能确保检验环境合格。在不同的实验室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棉花中所含水分的比重也不相同, 对此要加以注意。

如果质量检验的环境大体平衡, 那么棉花纤维吸收和放出水分的弹性就大;相反, 如果实验室的整体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 则棉花纤维在吸收和释放水分时, 稳定程度就不够强, 质量检测数值的精确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其中, 受到干扰最明显的就是纤维长度和硬度。在棉花回潮率数值差异偏大时, 纤维长度的弹性应当被控制在10%, 硬度的变化范围应当被控制在30%左右。实验结果证明:准确控制实验环境, 对于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有着明显作用。

在样品本身达到平衡以前, 工作人员要首先测验回潮率, 确保将棉花的回潮率控制在6%左右。因为棉花在这样的状态下, 本身处于释放水分的过程中, 可以实现吸收和放出水分的平衡。棉花纤维内部的分子链可以与水分子融合, 当分子的融合达到稳定时, 检测数值就会基本符合样品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也需要及时调整棉花样品的架构, 合理确定架构的位置, 确保促进室内气体的流动。也就是说要采取措施保持检验样品的平衡, 维持实验的良好环境。

3 检验设备维护

化验棉花样品时, 会用到多种类型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运转性能的好坏, 关系到检测结果数值的精确程度, 也关系到棉花质量的控制方式, 因此, 工作人员要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的修理和维护, 及时替换性能不佳的设备零部件, 在隐患产生的初期就发现隐患, 并排除事故的发生。要建立专门的检验仪器管理档案, 认真记录设备的运转周期与安全隐患发生部位[2]。

工作人员不仅要在日常生产操作中注意保养设备, 还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 设计详尽、操作性强的定期维护计划, 并保证这种规划能体现在实践操作中。例如:实验室中用来调节温度和水分含量的空调, 能够从整体上控制环境的干湿度和温度。工作人员要对空调设备供应充足的电量和动力, 保障HVI正常运行。做好HVI的保养工作, 有利于提升数据的精准性, 使检测结果公正客观[3]。

另外, 仪器保养的制度体系应当完善。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保养责任制度, 包括维护和整理HVI班次、校正HVI工作状况、记载附带设备的工作数值、记录仪器故障和处理过程等。尤其要重点记载HVI的故障原因, 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严格的责任制度, 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跟踪仪器的运行状态, 并为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人员提供科学依据。高效的故障处理机制,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工作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当某种检验仪器发生故障时, 维修人员也可以做出正确的推断,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活动。

4 结束语

HVI棉花检验由多道工序构成, 这些检测环节表面上彼此独立, 但是实际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实现每一道检测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 就应当致力于完善质量控制程序, 并在实践操作中严格遵循程序, 确保棉花质量达标。要强调对质量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训练他们诊断设备事故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专业操作能力。只有重视质量检测的细节, 才能对棉花产品进行高效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金伟.HVI棉花检验质量控制[J].中国棉花加工, 2012 (8) .

[2]丁时永.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浅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篇8

【关键词】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

医学检验专业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又称为实验室医学,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验专业在医学检验中是越来越重要。目前免疫学检验也是在各门检验专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免疫检验技术更新换代是越来越快,因此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也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免疫学的发展。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免疫检验实验课程每年都在做相应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原因

1.1 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与存储 一般情况下,免疫检查采用的检验标本,血浆是采集的标准,某些时候也会因为特殊的检验项目,进行如下采集:大便、小便、脑脊液等。采集标本的全部过程,对标本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包括: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采血时是否姿势正确,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抗凝剂的使用否标准,都会直接影响到送检标本的质量,对后期的检验结果造成重要的影响。

1.2 仪器设备及试剂的检测与选择 任何免疫检验工作,都离不开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的选择。免疫检验过程当中,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一定要精确,选择的试剂质量一定要达到标准,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免疫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可靠性。

2 分析与研究免疫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2.1 影响检验结果的标本因素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例:日常临床的血清(浆)标本中,如含有高浓度非特异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补体、交叉反应物质等干扰性物质,可能致使测定结果为假阳性。因此,为了避免对ELISA测定干扰,检验过程中,对其含有的干扰成分浓度进行稀释,将干扰成分浓度降到最低,使得采集的标本对检验结果产生比较少的干扰或者不产生干扰。对于个别激素类及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须特别注意样本的采集时间与收集时患者的体位,可错过早四点到六点,即黄体激素、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的峰值出现时间。如确实需要采集,可在相连时间,每间隔一段时间取几份样本,采取中间值为样本测定值。

2.2 影响检验结果的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选择因素 检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仪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所以,要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如:实验室所需的水浴箱与恒温箱、酶标仪、温/湿度计与分光度计、比浊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校正和核定,达到检验所需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注重检验器皿的规格,以及不同生产批次间的差异,保证检验标准的稳定性。对于其他辅助工具如:吸量管、试管、稀释棒等量器等,也要做定期的检查,把试验误差的系数降到最低。同时,试剂质量对免疫检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对试剂的生产厂家要严格把关,对试剂做些必要的性能检定,避免频繁更换不同厂家的产品。

2.3 影响检验结果的人员因素 对免疫检验临床质量控制,每一位从事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应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起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服务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好检验工作的每一环节。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明确流程,督促培养在常規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杜绝人为操作的失误,保证免疫检验质量。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2006年12月—2008年1月在本院免疫检验实验室进行检测的13291份血清样本,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有:

血样10805份,检验项目包括:血清胰岛素(INS)有2354份。血清C肽(C—P)有1856份,甲胎蛋白(AFP)有1285份,癌胚抗原(CEA)有2168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有1035份,胰岛素抗体(IAb)有2107份;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检验的血清样本10862份,其中INS有2178份,C—P有1769份,AFP有1437份,CEA有2368份,β—HCG有1124份,IAb有1986份,前者为质控前检测的样本,后者为质控后检测的样本。

3.2 方法 检测方法:对所有血清样本检测均采用ELISA法进行,仪器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及酶标仪,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

3.3 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对指控前后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SV)进行比较,变异系数是反映不同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大小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V=X/SD,SV值越大说明变异越大。

3.4 统计学方法 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对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本次研究中对于指控前后不同血清样本的变异系数进行比较,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4 结 果

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血清样本INS、C—P、AFP、CEA、β—HCG及IAb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06年12月—2008年1月的血清样本相应指标的变异系数,质控后样本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质控前样本的各项指标,质控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对于质控前血清样本与质控后血清样本的INS、C—P、AFP、CEA、β—HCG及IAb进行检测,比较质控前后的变异系数,其结果显示质控后样本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质控前样本的各项指标,质控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主要受采集样本、仪器的使用、检验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明显减少各个结果之间的变异系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7):4824—4825.

[2] 丁艳涛,赵惠红.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7,6(22):1123—1125.

[3] 谢文光,陈文锋,杨媛媛.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专用质量控制与朗道质量控制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8).

检验科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篇9

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核心制度及医院要求,制定和完善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3、认真学习全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的规定并组织实施,做好本科室医疗质量的日常自查、自纠工作。

5、负责本科室医疗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及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

6.定期或不定期、可全面亦可单项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科室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控,病历、交接班记录等医疗文书书写,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处方、申请单、报告单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情况,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

7、每月召开一次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总结评估本科室医疗质量,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附: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科主任

副组长: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篇10

1 标本的采集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1.1 对临床检验标准的采集过程

在通常情况下,临床免疫检查的标本所采用的都是血浆,有时由于特定的检验项目,会用到唾液、尿液、脑脊液等标本。检验标本的质量是否标准,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临床容易对检验标准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血浆标本采集的时间、采血的姿势、止血带的使用时间、稳定剂以及抗凝剂的使用等。

1.2 仪器设备以及试剂的选择

任何检验工作都离不开仪器设备的使用,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精确度[2]。因此,免疫检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如水浴箱、恒温箱、温度计、酶标仪、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都需要定期的进行校正和核定,确保这些仪器设备能能够符合检验的要求,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检验的过程中,应当避免频繁的更换不同厂家的试剂盒,如果必须要更换时,首先也需要进行对比试验,同时对试剂盒的有效期也应当重视。

2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2.1 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标本因素

用于ELISA测定的标本中,会出现由于大量干扰酶的影响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阳性或者假阳性的现象,这里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内源性元素和外源性因素。2.1.1内源性因素内源性干扰因素通常包括补体、类风湿因子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交叉反应物质等。通常在进行检验时,都将标本进行稀释,使其含有的干扰因素的浓度被稀释,降到最低,如此对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干扰就会很少,甚至不会产生干扰。

2.1.2 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干扰因素一般有标本溶血、标本储存时间过长、标本被细菌污染和标本凝固不全等方面。因此,如果在血液标本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则容易在培育的过程中过度的吸附于固相,使加入的试剂底物反应显色,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2.2 免疫检验的统计学质量控制

2.2.1 在室内质控样本的选择方面,应当注重以下问题:(1)确保基质与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待检验标本保持一致性;(2)其包含的待检验标本的浓度应当能够满足检验结果决定性的需要;(3)检验器皿的大小以及生产批次之间差异较小,确保检验标准的稳定性;(4)不包含已知的各种传染性因素。

2.2.2 定性测定室内质控物浓度的选择方法通常在进行室内质控之前,都将血液样本进行稀释,使用选定的试剂盒,将其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各种质控血清。

2.2.3 统计质控方法基线测定,即实验室在开展室内质控前,首先要进行实验变异的基线测定,基线测定就是首先使用质控物确定实验在最佳条件的变异(OCV)和常规条件下的变异(RCV)。

3 小结

对检验质量的全面控制是确保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保障。检验标本从采集到进行分析之前,往往要经过很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失去其准确性[3]。因此,临床医师应当能够做到熟悉各个环节的操作并且按照规范执行,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当对临床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的因素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力求每个环节都按照规范的标准来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顾援农,王伟浩.如何保证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4,(08).

[2]娄峥,葛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2004,(02).

上一篇:提高干燥效率下一篇:教训的吸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