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生化变化三篇

2024-09-09

尿液生化变化 篇1

目前,有关圈养黑熊繁殖期性激素变化规律报道较少,少量的文献报道主要是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黑熊尿液中的性激素含量变化[3]。1993年,郭伟等[4]首次采用定性酶标药盒较准确地测出了大熊猫交配后尿中PCG,从而确定大熊猫是否受孕,并且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相比,同样用尿液为样本,灵敏度较高,而操作又较简单。邓涛等[5]综述了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圈养大熊猫中的应用,证明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可运用于大熊猫性激素检测。

为了能更直接地阐明圈养黑熊在繁殖周期尿中E2和P含量的变化规律,掌握圈养黑熊的发情规律,为黑熊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研究了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分析圈养黑熊在发情周期中尿液E2和P含量的变化情况。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根据雌性黑熊的繁殖特点,选择9~16岁、身体健康、发育健全、繁殖机能正常的雌性黑熊6只,其中编号分别为0307,0511,9904,9915的4只圈养黑熊均未产过幼仔,编号为0204,06的2只圈养黑熊为经产熊,均由四川养麝研究所提供。

1.2 尿样收集

为排除性激素水平日波动的干扰,只取早晨新鲜尿液。取样时间自雌性圈养黑熊出现轻微的发情行为开始至发情结束,尽量每隔3 d收集黑熊第1次晨尿10 m L,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于-20℃条件下保存,待测。

1.3 检测试剂

雌二醇/孕酮酶联免疫法定量试剂盒,购自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1.4 主要仪器

酶标分析仪(工作波长为450 nm),Thermo公司生产。

2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测定尿液中的E2和P。首先,用羊抗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二抗,然后加入待测尿液上清液、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E2和P及相应抗体,使之形成抗体复合物,标记的E2和P的结合量与尿液中E2和P的含量成反比,经显色后在酶标仪上测定吸光度值(OD值),通过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主页上提供的5点logit检验报告反算出待测尿液中E2和P含量。在线性范围内剂量-反应曲线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0.990 0。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采用SPSS统计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激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样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出。利用Excel绘制每只圈养黑熊整个发情期的激素变化趋势图并进行分析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圈养黑熊E2、P含量的分析

通过测定6只圈养黑熊5—7月份尿液中E2、P含量变化发现,圈养黑熊的E2和P呈现一定的规律。在发情期间,6只圈养黑熊E2、P含量的基本情况见表1。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组中,由于采集尿液存在一定的困难,未能取到全部时间点,0307,0511号圈养黑熊测定了15个时间点,0204,06号圈养黑熊测定了14个时间点,9904号圈养黑熊测定了8个时间点,9915号圈养黑熊测定了12个时间点。由表1可知,经产圈养黑熊的E2和P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未产仔圈养黑熊(P<0.01)。

3.2 0307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在发情周期内的动态变化

根据现场观察,0307号圈养黑熊在5月12日出现轻微发情迹象,外阴出现微肿现象;5月19日阴部出现肿胀,但是未收集到尿液;5月25日阴部肿胀明显。在此期间,采食量减少。0307号圈养黑熊E2和P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检测到其最高峰均出现在5月25日和6月2日,E2含量分别为1 000.34 pg/m L、1 065.32 pg/m L,P含量分别为14.00 ng/m L、13.32 ng/m L。E2和P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是E2和P的最低值没有同时出现,E2只有1个最低值为265.97 pg/m L,P有2个最低值分别为1.34 ng/m L、1.33 ng/m L,结果见图1。

3.3 0511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在发情周期内的动态变化

根据现场观察,0511号圈养黑熊在5月26日阴部出现轻微肿胀,6月15日外阴水肿明显、外翻,嗜睡,采食量减少。6月2日—6月16日E2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E2最高峰含量为1 148.26 pg/m L,6月2日、6月8日、6月16日3个时间点的E2含量平均值为1 108.18 pg/m L,此后E2含量逐步降低,但到7月8日出现第2个高峰,此时的E2含量为1 013.55 pg/m L,E2的最低值基本维持在300~400 pg/m L。E2的变化曲线与P大致相同,但是只有1个峰值为14.33 ng/m L,而低值基本维持在2~3 ng/m L之间,结果见图2。

3.4 9915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在发情周期内的动态变化

9915号圈养黑熊6月中旬发情明显,6月14日上午出现交配现象。而后对其性激素进行检测发现,E2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897.26 pg/m L、859.10 pg/m L,最低值出现在配种后第9天,其值为231.12 pg/m L。P含量突然在7月6日达到最高峰,其值为10.67 ng/m L,其余时间点均在5 ng/m L以下,结果见图3。

3.5 9904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在发情周期内的动态变化

根据现场观察,6月20日—6月25日9904号圈养黑熊外阴有乳白色黏性液体流出,由此可判断9904号圈养黑熊的发情高峰期出现在6月20日—6月25日。而对其性激素进行检测发现,E2和P的峰值在6月26日同时出现,其值分别为997.08 pg/m L、10.37 ng/m L,第2个峰值出现在7月15日,其值分别为880.62 pg/m L、10.73 ng/m L,并且同时在6月30日出现低值,其值分别为263.71 pg/m L、1.06 ng/m L,结果见图4。

3.6 0204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在发情周期内的动态变化

通过测定0204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发现,两者呈现不规律变化,E2含量在6月2日升高到1 152.24 pg/m L,6月8日下降到720.79 pg/m L,在6月16日上升到最高点1 354.11 pg/m L,而后逐渐下降,检测到7月3日又上升至最高点1 344.10 pg/m L,E2的基础水平维持在400 pg/m L以上。P也出现3个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6月16日、7月3日、7月15日,其含量分别为14.33 ng/m L、16.89 ng/m L、10.28 ng/m L,P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最高值之后为2.43 ng/m L,结果见图5。

3.7 06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在发情周期内的动态变化

通过测定06号圈养黑熊E2和P含量发现,两者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在检测后期E2均呈现降低状态,而P含量却逐步升高。其中,E2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1 344.11 pg/m L、1 240.68 pg/m L,而基础水平维持在500 pg/m L以上。P出现3个峰值分别为13.03 ng/m L、11.85 ng/m L、13.93 ng/m L,最低值为2.75 pg/m L。E2和P在7月份之前同时出现峰值,之后变化差异较大,结果见图6。

4 讨论

笔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研究发情期间圈养黑熊尿液中E2和P的变化规律,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7 2,为绝对定量,其测定结果可直接反映E2和P的变化趋势。本试验中,测得的E2和P的变化趋势与牛[6]、大熊猫[7]等哺乳动物发情周期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是与刘德成等[3]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黑熊发情期间激素浓度有很大差异。因此,推测这可能是因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在方法学上的差异。

生殖类固醇代谢物的排泄情况反映了性腺活动规律。李春等[8]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E2和P具有调控雌性动物生殖行为的作用,P可与雌激素共同作用而刺激排卵。试验在整个采样过程中,E2和P含量呈波动式变化且规律基本相同,几乎同时出现峰值和基础值,并且随着发情周期发生变化,表明E2和P可共同作用于圈养黑熊发情表现。试验中,6只黑熊的E2和P均出现2~3个峰值,并且E2的峰值含量为1 000 pg/m L左右,P的峰值含量基本维持在13 ng/m L,说明E2和P含量在各圈养黑熊中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明显。根据统计分析发现,经产圈养黑熊的E2和P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未产仔圈养黑熊,表明较高的E2和P含量更有利于经产圈养黑熊发情配种。

许多哺乳动物在排卵前E2含量有一个明显的峰值,曾国庆等[9]研究表明,雌激素含量与发情行为密切相关,排卵时间在体内雌激素峰值之后的第3天出现,并产生自然交配现象。本研究中,圈养黑熊在发情高峰时尿液中E2含量成倍增长,发情结束后迅速降至基础水平,这与对小熊猫[10]、大熊猫[11]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E2是启动圈养黑熊繁殖发情的重要因素。

圈养黑熊P含量的升高发生在未孕的黄体期,哺乳动物在每个发情周期,随着黄体的发育,P含量均升高,为妊娠做好准备[12]。试验中圈养黑熊尿液中P含量变化与修云芳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黑熊发情后不论怀孕与否均会出现P含量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熊科动物中[13]。

受圈养黑熊数量、年龄、生理状况及试验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试验结果仅供参考,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扩大数量。

摘要:为了研究圈养黑熊发情周期尿液中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技术连续2个月测定了四川养麝研究所6只圈养黑熊在发情期间的E2和P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经产圈养黑熊E2和P含量极显著高于未产仔圈养黑熊(P<0.01);圈养黑熊尿液中E2和P浓度呈现波动式变化,且每头圈养黑熊的E2和P有2~3个峰值。说明圈养黑熊尿液中E2和P含量变化能直接反映其繁殖规律,E2对启动繁殖发情起重要作用;P含量的变化不能作为判断圈养黑熊妊娠的标准。

尿液生化变化 篇2

【关键词】妊娠;肝功能;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41-02

妊高症一般都在妊娠20周之后发生,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就是其临床表现,如果情况严重有可能会导致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等。并且妊高症会持续与临床过程,只有通过分娩,才能停止病情,因此,应及早对妊高症孕妇肝、肾功能相关的变化与损伤情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适当处理,在母婴预后改善中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住院的妊高征孕妇58例作为妊高征组,选取在本院体检的63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其平均妊娠周数分别为 37.98、38.21周, 平均年龄为 28.46、27.15 岁。在孕婦入院之后第二清晨抽取空腹血来测定其肝、肾功能。

1.2方法

抽取5ml的空腹血,再测定血清肝肾生化指标,使用仪器是东芝 TBA-40FⅡ。使用溴钾酚绿法测定球蛋白(GT)、白蛋白(Alb),运用速率法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使用酶法测定肌酐(Cr),使用尿素酶法尿素氮(BUN), 应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T-Bi),运用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测定尿酸(UA)。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的处理。

2结果

2.1在孕妇年龄和孕周妊方面高征组和正常妊娠组的数字非常相近,统计学上无差异。

2.2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肝功能的比较 见表Ⅰ

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得到妊高征组的ALT、ALP、AST、T-Bi都比正常妊娠组要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其中Alb妊高征组发生了轻度降低,而两组的GT较为相似。

表Ⅰ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肝功能的比较(x±s)

组 别例数Alb(g/L)GT(g/ L)ALT(U/ L)AST(U/ L)ALP(U/L)T-Bi(μmol/ L)

妊高征组5834.06±3.9925.1±3.2114.78±8 .7224.43±16 .19180.9±53.989 .20±3 .08

正常妊娠组6333.19±3.1824.9±3.1811 .71±4 .2018.26±6.11154.86±62.18 .15±2 .41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P<0 .05, P <0.01

2.3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肾功能的比较 见表Ⅱ

妊高征组的尿酸、尿素氮以及肌酐相关数值都高于正常妊娠组,而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而UA 增高尤为明显。

表Ⅱ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肾功能的比较(x±s)

组别例数BUN(mmol/ L)UA(μmol/ L)Cr(μmol/ L)

妊高征组583.96 ±1.26290 .86±88.1859 .62±11.05

正常妊娠组6367 3.49±1.12233.91±56.8750.01±12.52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3 .1 妊高征时肝功能的变化

孕妇在妊娠期间其主要器官是加重负担的,其中因为肝脏是孕妇极其胎儿进行产物解毒代谢和雌激素灭活极为重要的脏器,所以其负担将会更重。本研究结果显示: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在白蛋白方面都是低于正常值,其中前者降低较为明显;而两组的球蛋白都处于正常值的范围,谁说两组就统计学来说没有意义,可是让我们清楚妊高征后肾脏会增加排蛋白的量,而其中的血浆蛋白会有所降低,对于妊娠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具有部分的代偿性合成增加,但对于妊高征孕妇来说其合成能力就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同时,该结果结果还表面表明:较之正常妊娠妊高征组的ALT 、AST 都明显较高,说明其肝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而妊高征组血清 ALP 很明显的超过了正常妊娠组,能进一步说明妊高征患者的全身水肿及小动脉痉挛导致了肝细胞肿胀 、缺氧、肝内胆管受压,因此,让肝脏所分泌的ALP增加。

3 .2 妊高征时肾功能的变化

妊高征实质属于全身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循环血容量减少和全身动脉压升高,从而导致肾血流量出现降低,肾供血不足,肾排出的BUN Cr程减少态势,而血清当中含量却升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器质性肾功能衰竭或永久性肾功能衰竭。本研究在尿素氮变化上的结果表明:妊高征组UA、BUN 、Cr都比正常妊娠组要高,在统计学方面是具有意义的。在肾小球功能发生轻度改变的情况下,血BUN的改变不会很灵敏,只是在尿素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降至非正常的50%以下的时候,BUN才能渐渐高出正常的BUN,从而说明了肾功能严重减退。而本研究尿酸变化的结果表明:妊高征患者的尿酸受到肝脏的破坏,肾脏方面在出现排泄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血液里的尿酸增多。58例妊高征孕妇里就有41例的尿酸水平超过了 297.5μmol/L。而当尿酸值>400μmol/L的情况下,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受到了限制的发生率高度47.72%,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则可达5%;所以测定尿酸变化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尿液生化变化 篇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HR尿液中犬尿喹啉酸含量的变化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尿液中犬尿喹啉酸(KYNA)含量的方法,观察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正常对照大鼠(WKY)的尿KYNA含量变化.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采用的色谱柱为ODS色谱柱,流动相为10mmol/L醋酸钠缓冲液(pH4.5)和乙腈(体积95:5),激发波344 nm,发射波398nm.选择4周龄WKY大鼠和SHR各4只、16周龄WKY大鼠和SHR各6只检测24h尿液中的KYN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KYNA浓度检测的.线性范围0.220~33.000nmol/mL(R2=0.999 1),回收率为(90.37±8.47)%,日内差异为4.70%~9.40%,日间差异为5.20%~7.50%.4周龄WKY组24h尿KYNA含量为(41.251±22.663)μg/24h尿,SHR组为(35.387±10.814)μg/24h尿,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16周龄SHR尿KYNA含量为(39.511±15.985)μg/24h尿,较WKY组(90.690±42.189)μg/24h尿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方法具有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等特点,可用于临床检测尿KYNA.成年SHR尿KYNA含量较WKY大鼠减少,提示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 者:张国昌 高平进 沈杰 朱鼎良 ZHANG Guo-chang GAO Ping-jin SHEN Jie ZHU Ding-liang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血管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5刊 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年,卷(期):27(4)分类号:O657.7 R-332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犬尿喹啉酸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上一篇:成长的蜕变论文下一篇:现代文化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