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十篇

2024-06-08

把握 篇1

一、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一个学段内各门学科的教材都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都体现了编者的教学理念。作为教材的执行者———教师, 能否理解并落实编者的理念和意图, 是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教师, 都应该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 通读教材, 认真对照课程标准, 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是什么, 哪些知识前后可以整合起来, 本套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教材内在的逻辑线索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画出本册教材的知识树, 写出教材分析, 进而画出本学段教材的知识树, 写出教材分析, 对有关的知识进行调整和整合。

一般来说, 对知识的掌握分为四个层次, 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教师能够理解教材中的每一部分知识, 仅仅是掌握了一个个的知识点, 这是第一个层次, 如同一盘散落的珍珠, 还需要用一条条线把它们串联起来。只有通读教材, 感悟教材, 才能把分布于各册教材中的同一类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一条条的知识线, 这是第二个层次。不同的知识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西方有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世界怎样的结局。要把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线并联起来, 形成一个知识面, 这是第三个层次。最后, 要把一个学段不同年级的知识构成一个立方体, 如同一座立交桥, 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四通八达, 不管从哪里切入都能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整合起来, 这才是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要达到这四个层次, 我们必须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构, 强调教学过程的统筹安排。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的编写, 大多是以“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如:初一《我们生活的世界》;初二《我们传承的文明》;初三《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类教材都有自身的规律, 但这种规律是隐藏的, 学生并不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以教学内容为“知识线”, 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方法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用“方法线”控制引导“知识线”,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 形成基本的能力。

二、统筹安排课堂教学

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统筹教学过程, 探寻学习规律。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我也曾做过一些尝试:

1. 课前导入中的整合:

导入可以是多种多样, 可以情境导入, 也可以复习导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新课导入时, 我就采取了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回顾新航路和殖民侵略的影响等内容得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

通过对过去知识的整理和整合, 使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必然性有更深的认识。

2. 知识点讲授过程中的整合: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从法律上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689年还发生过什么事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所以这时候英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刚刚确立, 要侵略中国还为时尚早。

这种整合虽然很小, 但很实用, 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 明白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历史及相关联系。

3. 课后小结时的整合: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可以用表格来比较。列出名称、时间、领导人、主要事件、重要文献、确立的整体等内容。

用表格归纳比较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学生比较得心应手的。但还是初级的知识点的整合。

4. 单元知识点的整合:

一个单元就有一个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 把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局部的知识网络。

比如《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就包括这么一些内容:

(1) 成熟的礼乐文明是根基:西周的礼乐文明

(2) 稳固的政治制度是保障: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3) 民族融合中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4) 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5. 期中期末复习中的整合:

这一阶段知识点多, 学生容易混淆, 不易记忆, 整理归纳非常必要。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时, 我出示了以下知识脉络:

(1) 经济状况:农业上的生产工具 (新石器-铁农具牛耕-筒车曲辕犁-秧马) ;手工业的丝织业 (黄帝-唐朝) ;陶瓷业 (炎帝-黑陶彩陶-越州青瓷-北宋景德镇) ;商业 (统一货币度量衡-大运河-唐朝长安-宋元的交子, 东京大都临安)

(2) 政治状况:制度 (禅让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推恩令监察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县制-郡县制-行省制) ;理念 (仁政, 以德化民-民贵君轻, 水舟, 善于用人, 虚心纳谏) ;清明政治时期。外国的制度 (种姓制度, 雅典民主制, 罗马的共和制, 元首制)

(3) 思想文化:思想 (百家争鸣-法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佛教-儒家, 佛教、道教-多种宗教融合) ;文化 (文字, 文学, 史学) ;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科技 (四大发明及影响, 棉纺织技术) ;外国的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 古希腊罗马, 古阿拉伯)

(4) 民族关系:秦 (长城灵渠) ;西汉 (匈奴西域) ;南北朝 (北方民族大融合) ;唐 (一视同仁, 胡汉交融) ;宋元 (农牧文化融合, 西藏, 回族)

(5) 对外交往:西汉 (张骞-丝绸之路) ;元 (空前繁盛, 马可·波罗, 泉州, 陶瓷之路)

(6) 社会生活:宋元世俗化 (瓦子勾栏看棚, 杂剧说话, 节日习俗)

把握 篇2

1. 利用“节庆日”开展活动。

特定的节庆日有特殊的活动氛围, 能产生特有的教育效果。利用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各种生动有益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如“六一节”时, 可以通过表彰先进学生、先进集体, 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全面发展, 还可以组织文娱会演,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欢度节日的平台;教师节时, 可以表彰优秀教师并倡议队员为教师献花……

2. 关注“队员兴趣”开展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动力”。与其挖空心思想那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的活动, 不如走近儿童, 亲近儿童, 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 因势利导, 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年春天, 几个学生带着几朵花送给我, 同学们都挤了过来, 手伸得长长的, 喊着:“给我, 给我!”看了同学们那兴致劲儿, 笔者就顺水推舟教学生怎样种花养花。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参与, 不久, 学生都种上自己喜欢的花。之后, 每个月都举行一次花展并让学生分别介绍养花经验。这样, 大家在实践中相互学习, 不仅学会了种花, 而且加强了同学间的团结, 其乐融融。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兴趣都值得提倡, 有些兴趣还需要教师引到正确的方向上。

3. 发挥“辅导员特长”开展活动。

少先队活动的魅力表现在其特色上, 而学校少先队活动能否“亮”出特色, 还得取决于辅导员有没有特长, 特长能否发挥作用。某小学的校长和个别辅导员善长灯谜, 把灯谜课作为校本课程, 在中高年级每周开两堂灯谜课, 还开设灯谜兴趣小组, 培养了一批灯谜小精英。学校的灯谜知明度打开了, 街道、社区、企业等单位经常邀请他们帮助开展灯谜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泉州少年宫、晋江敏月公园、新塘黎刹广场等地方参加猜灯谜活动, 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4. 挖掘“社区资源”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显出乡土特色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又一条途径。如某校辅导员充分发挥学校与世界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迹———“草庵寺”相毗邻的地理优势, 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刻的活动:首先, 利用每周三下午活动课组织一个中队畅游草庵, 还请庵内一位老尼姑把自己与草庵相知相惜的故事讲给队员们听。其次, 开展一次《爱我草庵》主题队会, 让队员全面了解草庵, 真心爱草庵。在此基础上, 学校组织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到草庵义务劳动, 净化草庵, 美化草庵。现在, 辅导员还在构思如何培养一批导游“草庵的解说员”, 形成特色小队, 利用假期到草庵寺为游客解说草庵的故事。这样, 队员们便可在快乐的活动中, 体验到草庵、家乡的可爱, 增强队员们保护文化古迹的意识, 同时,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5. 抓住“时代脉搏”开展活动。

充满时代气息的活动是少先队灵魂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 少年儿童的时代特征和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 必须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 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前沿,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创新与开拓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如在2008奥运会吉祥物揭开神秘面纱时, 可以举行以《喜迎‘福娃’》为主题的活动, 以生动的活动让队员深刻地认识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增强民族自豪感!为进一步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五次少代会上的寄语要求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举行《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中队课评比活动, 为各校展现教育风采提供一个平台。

把握假期 把握未来 篇3

当我问他们的孩子对“六一”有什么期待时,很多上小学的孩子只希望家长让他们多睡会儿觉,让他们干些自己想干的事儿,他们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节日。美好的童年让爸爸妈妈如此向往,而孩子们却没有了热情,是孩子们变了吗?不爱过节了吗?

我细算了一下,小学生暑假、寒假、双休息日、“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总计180天左右,就是半年时间待在家。难道是假期太多,孩子们不珍惜?我想不是。看看假期中孩子们必须比平时上课还起得早,奔波于不同的辅导班;再看看做不完的练习题,练不完的琴,画不完的素描……如果是我,也不会期待假期的到来。

我们之所以有美好的回忆,是假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快乐。我们也应该给孩子留下快乐的“六一”记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孩子的假期生活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玩自己爱玩的有趣有益的游戏,在快乐的精神状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显现潜在的素质,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和特长。

假期教育是策划出来的,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受教材和系统教学限制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将不同的教育寓教于乐、有计划地展开,缓解孩子平日的紧张情绪,解决孩子成长中遇见的问题,为更好地适应下阶段的学校生活做准备。

对于特殊的节日,我们更要策划,利用母亲节让孩子懂得感恩,利用春节收压岁钱、进行理财教育。本期我们将向家长介绍如何利用“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进行假期教育,让孩子在群体中提高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动手创造的能力。

把握今天,把握幸福 篇4

两个和尚在桥边遇到一个女施主,见她站在河边焦虑万分,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过架在河上的独木桥。

两个和尚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是好。眼看天越来越晚,再想不出办法让女施主过河,恐怕她,是没办法回到家了。

这个时候,师兄二话不说,将那个女施主背在肩上,小心翼翼地从独木桥上走了过去。师弟一时摸不着头脑,只好跟着师兄走了过去。

过了河,师兄把女施主放下,两个人继续赶路。当走出30里的时候,师弟终于忍不住了,问师兄:“我们都是出家人,怎么能背着一个女子呢?”

师兄笑着说:“我早已把她放下了,可你却还一直把她记在心里。”

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我们却一直耿耿于怀,难以将其放下。失去的恋人,我们难以忘记,并将其藏在心中,任凭痛苦如刀绞,悲伤如潮涌,爱人的背叛更是使我们陷入疯狂的仇恨中,心如冰窖、恨如锋刀,羞辱、悲恸、无奈、绝望一股股扑面而来。我们将自己放纵在情绪的横流中,恣意而为,有时还会以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折磨自己的身体。

有人沉浸在回忆中,对昨天恋恋不舍;有人迷醉在梦幻中,憧憬明天。而他们都忘记了今天。正如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把握好今天,一切都会过去。

就想卡耐基所说:“我只为今天而给自己安排半个小时的独处,并且放轻松。在这半小时里,我会认真地思考,使自己对生命有正确的估量。我只为今天而无所畏惧,我应该快乐地享受美丽的事物,我要去爱,并相信我所爱的人们也同样的爱我。”

把握三个重要环节 篇5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应注重把握三个重要环节。

一、坚持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炼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必须是整个群体所认同和践行的, 孕育于这个群体, 也成长于其中。吉林石化公司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提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把源于化肥厂厂长王芝牛勇担为国家生产30万吨合成氨任务, “头拱地也要背起来”的爱国担当情怀提炼为“背山精神”;把源于50年代老工人于德泉坚持修旧利废、回收麻袋毛做建筑麻刀的艰苦创业故事提炼为“麻袋毛精神”;把源于李国才、侯德武为代表的老一辈技术革新能手, 以破解生产实际问题为乐的求实创新境界提炼为“矛盾乐精神”;把源于重水专家桂纯等一代代科研人员, 为国家研制“两弹一星”、火箭推进剂等航空航天产品的忘我奉献佳话提炼为“登天精神”。“严”就是规则制定之后, 执行决定效率;“细”就是责任明确之后, 细节决定成败;“实”就是任务下达之后, 态度决定效果;“快”就是方向确定之后, 速度决定生存。正是在“四种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的引领下, 吉林石化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现代化石油化工的转型, 逐步发展成为集炼油、烯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氨于一体的大型炼化企业, 步入了以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为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简单结合, 而是一个企业所崇尚并践行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 才会在职工中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识, 激励职工奋发进取、甘于奉献, 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建设一体化。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 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只有这样, 企业文化管理才能体现的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的真谛。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通过协调, 可以使这两种目标统一起来, 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发展是企业的最高目标,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努力把握阅读要领 篇6

一.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 写作自由。散文的选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古今中外各种风光景物、人情世俗、轶闻趣事都可以随意撷取, 大到国际交往、历史巨变、时代风云, 小到一草一木、用具器皿、花鸟虫鱼等, 皆可入题, 甚至是零星的印象、点滴的见闻感受, 皆可成文。

2.抒情性强。抒情美, 是散文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仅抒情散文如此, 叙事散文和杂文也都有它的或慷慨激越、或平和恬淡、或凝重深沉、或含蓄隽永的感情过程。各种类型的散文佳作, 无不饱蕴着作者酣畅淋漓或婉转缠绵的感情, 它常常触动着读者的情愫, 牵动着读者的喜怒哀乐。

3.形式灵活, 形散神聚。在文学的王国里, 散文是最自由的公民。在一篇散文里, 可以时而写人、时而叙事、时而抒情、时而议论, 形式灵活自由, 但这种灵活自由绝不是说它可以像脱缰的野马那样漫无目的地肆意驰骋, 它必须有一条明确的中心线索, 即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焦点, 把表面看来不相关联的人、物聚合起来, 做到形散神聚、散而不乱, 这样才能既放得开, 又收得拢。“形散神聚”是散文最本质的特点。

4.手法多样, 语言华美。散文写作的笔法自由, 不拘一格。可以小题大做, 也可以大题小做;可以微言大义, 也可以言近旨远;可以直抒胸臆, 也可以玩转抒情;可以夹叙夹议, 也可以抒情论理。篇幅可长可短, 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 只要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 可以使用各种手法。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 富于文采, 从古至今, 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之所以代代相传, 让人吟咏不已, 除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外, 与他们的华美语言分不开。

二.散文阅读的要领

根据上述特点, 在阅读和欣赏散文时,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聚焦对象, 把握文章内容

散文所涉及的题材和内容非常广泛, 因此在欣赏散文时, 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自己以往的知识, 查询相关的资料, 驱除疑难点, 挖掘文章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以便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例如, 我们在读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时, 首先应聚焦本文的写作对象红柳, 查询相关的资料, 全面认识红柳, 然后再细读文章。

2.理清线索, 明确文章意旨

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要求我们在 阅读散文 时要在这 些看似“散”的形象中寻找散文的串珠之线, 理清文章的脉络, 找出贯穿全文的主线, 抓住其精髓, 以把握文章的意旨。例如, 我们读周敦颐的《爱莲说》, 可以看出, 作者通过对莲、菊、牡丹的描述和对比, 来托物言志, 明说物理, 暗喻人事。全文以“爱”字为线索, 在花的品色、品性的对比中, 以菊为旁衬, 以牡丹为反衬, 逐层衬托出莲花的君子之美, 也逐步揭示出人们“爱”的品德, 由花品写人品, 深化了主题。

3.展开联想, 品味文章语言

散文, 素有“美文”之称, 散文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优美凝练, 亲切自然, 富有文采。优美的散文语言往往就是诗的语言, 简洁冼炼, 音节铿锵, 情感浓郁, 给人许多美好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 插上想象的翅膀, 徜徉在美妙的语言中, 感受散文语言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例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仅用一百四十四个字就生动逼真的为我们描绘出了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 跟随作者的描绘, 我们的脑中很容易显现出一幅热闹、和谐、欢乐的山谷幽境图。

4.咀嚼意蕴, 领略文章风格

意蕴通俗来说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事物的态度和想法, 也就是作者的精神境界和通过某一具体对象所揭示出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散文的意蕴一般不直接表露, 而是借一事一物一景来寄托, 达到以小见大, 抒情言志的目的。这就要求在阅读欣赏散文时, 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义来, 深度挖掘, 领略更丰富、更深刻的意蕴, 在此基础上领略文章的风格, 把审美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例如, 读朱自清在《荷塘月色》, 我们从作者勾勒的荷塘月色图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作者简约清丽的写作风格。

紧扣概念把握实质 篇7

如图1 所示, 斜坡AB的坡角就是其与水平线的夹角∠A, 斜坡AB的坡度i =tan A.

不妨过点B作BC⊥AC, 垂足为C, 在Rt △ABC中, ∠C=90°, 有, 因此, .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 我们不难发现:在斜坡的坡角、坡度i和斜坡的铅直高度、水平宽度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密切联系.

1. 斜坡AB的坡度i越大, 斜坡的坡角A就越大, 其坡面AB就越陡;斜坡AB的坡度i越小, 斜坡的坡角A就越小, 其坡面AB就越平缓.

2. 斜坡的水平宽度一定时, 铅直高度越高, 则斜坡的坡角A就越大, 斜坡AB的坡度i越大, 其坡面AB就越陡;斜坡的水平宽度一定时, 铅直高度越低, 则斜坡的坡角A就越小, 斜坡AB的坡度i越小, 其坡面AB就越平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把握其隐含的本质特征, 建立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并应用三角函数加以解答.现举例加以说明, 以期帮助同学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扫除障碍.

例1 (2015·济宁) 如图2, 斜面AC的坡度 (CD与AD的比) 为1∶2, , 坡顶有一旗杆BC, 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相连, 若AB=10米, 则旗杆BC的高度为 () .

【解析】由斜面AC的坡度为1∶2知CD与AD的比为1∶2, 可设CD=a, 则AD=2a, 因此, 在Rt△ADC中,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a=3. 又在Rt△ABD中, 设BC=x, 则BD=3+x, AD=6, 根据勾股定理得62+ (3+x) 2=102, 解得x=5, 所以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坡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坡度的概念, 把握其实质建立直角三角形并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得结果.

例2 (2015·十堰) 如图3, 小华站在河岸上的G点, 看见河里有一小船沿垂直于岸边的方向划过来.此时, 测得小船C的俯角是∠FDC=30°, 若小华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是1.6米, BG=0.7米, BG平行于AC所在的直线, 迎水坡的坡度i=4∶3, 坡长AB=8米, 点A, B, C, D, F, G在同一个平面上, 则此时小船C到岸边的距离CA的长为_______米. (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由条件, 我们可以先构造Rt△ABE和Rt△CDH, 然后根据坡度分别计算出AE和BE的长, 从而求出AH和DH的长.最后在Rt△CDH中, 利用tan30°的三角函数求出CH的长, 再减去AH的长即可求出小船C到岸边的距离CA的长.

解:延长DG, 交CA延长线于点H, 过点B作BE⊥AH, 垂足为点E, 则DH⊥CH, 垂足为H.

在Rt△ABE中, i=4∶3, 即

设BE=4x, AE=3x, 则AB=5x,

由AB=8, 得

∵∠FDC=30°, ∴∠C=30°,

在Rt△CDH中, ∠DHC=90°,

【点评】本题以河岸迎水坡的坡度为问题背景, 考查了同学们对坡度概念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构建直角三角形, 应用图形中隐含的线段之间的比值、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 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例3 如图4, 某市防洪指挥部发现江边一处长400米, 高8米, 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 (横截面为梯形ABCD) 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 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 并使上底加宽2米, 加固后, 背水坡EF的坡度i=1∶2.

(1) 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的长;

(2) 求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土石多少立方米?

【分析】 (1) 由于梯形ABCD的两底是平行的, 则点D、E到底边AB的距离是相等的, 不妨分别过点E、点D作AB的垂线, 设垂足为G、H.因而, 在Rt△EFG中, 可以根据坡面的铅直高度 (即坝高) 及坡比, 求出FG的长, 同理可在Rt△ADH中求出AH的长, 再由AF=FG+GH-AH求出AF的长.

(2) 梯形AFED的面积乘以坝长即为所需的土石的体积.根据 (1) 中求得的线段长度, 可以先求得梯形AFED的面积, 再求得这项工程需要土石的立方米数.

解: (1) 分别过点E、D作EG⊥AB、DH⊥AB交AB于G、H,

∵四边形ABCD是梯形, 且AB∥CD,

∴DH平行且等于EG,

∴四边形EGHD是矩形, ∴ED=GH.

在Rt△ADH中, ∠AHD=90°, ∠DAH=45°,

∴AH=DH=8 (米) ,

在Rt△FGE中,

∴FG=2EG=16 (米) ,

∴AF=FG+GH-AH=16+2-8=10 (米) .

(2) 加宽部分的体积

答: (1) 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为10米; (2) 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土石19 200立方米.

认知细节 把握细节 篇8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讲述他成功的秘诀时,总结出了广为流传的名言:“魔鬼在细节”,也就是说无论一座建筑多么恢弘大气,只要细微之处留有瑕疵、存在遗憾,那这件作品就算不上成功。

经济生活如此,建筑艺术如此,新闻作品更是如此。

认知细节与把握细节

对于细节在新闻中的作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感悟:先是认为细节是新闻的补充,可以让新闻主体变得丰满亮丽;后来认为细节是新闻主体的点睛之笔,可以让新闻主体现出神韵;现在认为细节本身就是新闻基本元素之一,重大事件的报道,细节可以四两拨千斤,使其威力大增,在有的时候新闻细节则像人的细胞一样,本身就能垒起新闻基本框架。

虽然是有20多年新闻龄的老报人,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上述想法是不是符合新闻理论我心里一直没有底,直到《丰碑无言》一文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才让我肯定了自己的感觉。

1998年初秋,本人偶然得到一个信息,一个乡村医生为救在姜井中被有毒气体熏倒的村民光荣献身。赶到死者所在地,当地领导证实了事实但劝我不要采访,理由是死者生前没有感人事迹。

记者没有放弃,依然来到死者所在村,经过前后几天的时间,走访了几十名当事人,得到的材料的确如乡镇干部所说,零零碎碎:出诊看病、风雨无阻、童叟无欺……几乎清一色这类信息,除了他救人临死的那个情节算是壮烈以外,几乎找不到一句豪言壮语或可以让人挥毫泼墨的完整故事。

回到编辑部,满脑子一团乱麻,按照惯常人物写作的三段论,稿子根本提炼不出主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细节越来越清晰:被送到医院的那天,几百号人放下农活拥上街头等候消息,当时正是秋收大忙季节;得到死讯的第二天是当地有名的节日(财神爷生日),燃放鞭炮的千年古俗不约而同地改了,周围几个村没有一个人燃放;他的葬礼上,为抢救哭晕过去的亲友和群众,三个医护人员都忙不过来……

后来我突然明白,群众感动的,不是他的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多年来他总是在病困之时伸手扶一把的“细节”,群众回报的,也是等待、哭丧、不放鞭炮这样的“细节”,这种“细节”集合在一起,就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英雄。悟出了这个道理,我就把这些“细节”,以记者的感受为主线贯穿起来,写成了《丰碑无言——一个乡村医师的故事》。这篇通讯刊发在1998年10月6日《潍坊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社值班总编亲自操刀写了评论。

细节的本质真实

新闻的生命在于它的真实性,这个真实不仅仅是指新闻本质真实,还包括它的细节真实。一篇作品无论它的气势多大、立意多高、结构多恢弘,只要发现其中一个细节有误就像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出一只苍蝇,立即倒了胃口。

这个逻辑反过来也成立,新闻的细节真实还必须要本质真实,无论细节再翔实、再生动、再感人,如果它反映出来的新闻本质背离主流价值,那这个细节可能就是坏掉一锅汤的耗子,还是舍弃为妙。

细节之细,除了小的含义之外,还有数量众多、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特点,这就使得精心选择与提炼成了新闻细节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

当年对孔繁森这一典型集中报道的时候,涌现出了不少知名的新闻力作,让人至今记忆犹新。也有个别作品把孔繁森写成了“高大全”式的英雄,读者看了不敢相信。

没有人质疑孔繁森的伟大,他的伟大之处恰恰是浓浓的人情味和几近宗教信徒的那种虔诚菩萨心,对同志、对老乡、对民族兄弟。在与他共事的人眼中,他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良师、益友、兄长、好人。正因为如此,孔繁森生前在西藏,故事在人们中间口口相传,广为传播,但几乎没有一件见诸报端。他的朋友没有一个人想到要为其树碑立传,包括本人。

集中宣传高峰时,有几家媒体向我约稿,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知道,在当时写不出这些媒体所规定的“高度”,如果为宣传而宣传去无限“拔”高,有损于孔繁森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风头过后,我动笔写了一篇《良师益友孔繁森》,写了他请客、他的乡情,甚至还有他的“泄密”。那是我们刚人藏不久,孔繁森就把几个新到的小老乡叫到拉萨的宿舍,用几个小时的工夫,讲述了一个真实的西藏,有些信息还不为外界所知,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他的用意很明显,在西藏干新闻,不了解真实的西藏,就难以把握底线和分寸,老乡不能出错,舆论导向不能出错。

文章1995年11月3日刊发在《潍坊日报)头版头条,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人们从中看到的不是“高级干部”的雄才大略和冷峻,不是英雄的“脸谱”,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好人。

十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些铺天盖地的宣传文章,许多已被人淡忘,但孔繁森卖血、收养孤儿以及儿女亲情等细节却一直留在读者记忆中,并广为传颂。这些细节,不仅没有淹没他一丝一毫的光辉,还让他不管在什么年代、不管被赋予什么样的政治光环,始终给读者以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

不管是还原本质的细节,还是拔高典型的细节,客观地说,只要敢于在媒体亮相,就不太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同样的素材在不同的记者手里却能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形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细节的提炼与视角的选择。这种提炼和选择功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节真实能不能体现、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出本质真实。

(作者系潍坊晚报记者部主任)

把握 篇9

把握今日演讲稿1

不要留恋昨日,它是好是坏,都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如果你不能抬头向前,那你将永远停留在历史的昨日,不要空想着明天,不去播种和浇灌,哪会有花开花落累累秋实?应对现实

假如你不去播种,不去努力。那你的梦想将永远不会实现。

宝贵的时间在于今日,要想要成绩就要抓住今日,只要自我一步一步坚强地走下去,那么迎接你的将是完美的明天。

何必等到落榜时,才去懊悔今日的懒散呢?何必等到青春逝去时,再叹息年华如烟,为了避免今后那声:“我好后悔啊”。

努力吧!因为决定命运的时刻就在今日。

把握今日演讲稿2

把握今日,是对梦想的呼唤。

把握今日,是对守望的期盼。

把握今日,是对悔恨的永别。

把握今日,梦想在眼前!风在那里吹过,雨在此刻淌过。看到星星在闪,看着春光明媚。即使心中有多么不快,也会一挥而就。今日的风是安详的,今日的雨是静谧的。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都未曾相识。然而,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把握今日吧!山再高,也容不得双脚翻越;海再深,也经不起战舰乘风破浪;风再大,也没不得我们的方向!

把握今日,守望长久久!现状的美丽,妩媚的笑容----生活是多么完美。看天空蓝得欣欣然,听风声吹得呼呼入耳。一切都是平静的。然而,波涛涌起,海浪再现。把握今日吧!蝴蝶飞得再翩然,也有落下的时候;天蓝得再出奇,也有黑暗的时候;日子过得再幸福,也有悲凉的时候!

把握今日,要跟“后悔”说拜拜!泪水已然冻结,只是心灵依然悲凉;笑容已然消失,只是幻想永久不会泯灭。不要悲痛,不要难过,要坚信,初阳的第一缕曙光是为了你亮起;扑鼻的第一丝花香是为你盛开。这一切都会过去,都会过去。。。然而,欢乐也罢,痛苦也罢,就让它成为美丽的回忆吧!把握今日吧!不要为昨日之悲痛而悲痛;不要为明天的打算而烦心。看到期望,抓住它,然后一步步靠近。那最终的呼声将会淹没大洋彼岸。。。

把握今日吧!

把握今日演讲稿3

人,往往如此,得到却不懂珍惜,失去才会知珍贵。漫漫人生,有多少人曾感叹岁月的无情,珍惜拥有,把握此刻。大千世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从不偏袒哪一个人。欢乐喜悦,烦恼忧伤,都是那么的美妙。生命总是美丽的,就像刚初升的太阳,焕发着期望的光芒。不是苦恼太多,只是我们不懂生活的乐趣;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生命的瞬间。把握此刻,是良好的开端;把握此刻,是对未来,对成功,对自信的肯定。

人,并非要得到很多很多,一束鲜花,一个充满爱的微笑,一句贴切的问候,一缕淡淡的柔情,一滴真诚的泪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把握此刻,在爱与恨,悲与伤,得与失之间,就有了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朴实的微笑告诉我:完美的情操,对生活执着的追求,不会因为风雨的吞噬而失落,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质。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开。然而,拥有时不懂把握,一旦失去,才知后悔、哀叹、惋惜,毕竟已经太迟了。当生活的泉源再也流淌不出那种充满灵性的生命之泉时,一颗受伤的心才带着遗憾回到自我铸就已久的孤独之屋。当开启孤独的大门时,在无言的沉寂中,叹息自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孤寂。仅有我们才能主宰自我——把握此刻,把握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时光稍纵即逝,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把握。为这平凡的世界大声欢呼,踏踏实实地去干一些普通而平凡的事。于是,生命的意义便在把握此刻中能到了超越。

把握今日演讲稿4

昨日已成为历史,我们无需感慨,也无需忧伤,我们要做的是把握此刻,充实自我。

或许我们的昨日是低谷,有一些不如意,也有许多不光彩的事发生。但我们要做的不是带着记忆上路,而是要带着记忆生活。从昨日的失败中总结教训、方法来充实自我,把握此刻。忘掉昨日的不快,毕竟它已成为过去。

或许我们的昨日是高潮,有鲜花,有掌声,有自我满意的成绩,但也不要沉浸其中。这样只会给你带来骄傲,会让今日的你坠落,不思考怎样提高,怎样更好的生活。不知谁曾这样说过:如果你觉得你昨日的成绩不够好,说明你今日不够努力。的确如此,因为有了比较,你此刻真的做得不够好,它提醒我们应当努力了。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多好的一句教人生活的话。过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已没有什么担忧的,不要为它所具有的过时的意义而多想什么。我们要做的是把握此刻,完善自我。

时光不会倒转,生命仅有一次,青春仅有一程。生活在今日的我们更该懂得珍惜。不是欢乐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眼前的欢乐。我们要有勇气地应对此刻,对过去不要后悔,不要遗憾,那是没有用的;对未来不要期盼太多,仅有今日最现实,最有意义。[由整理]  我们要信心地挑战此刻,相信自我,然后挑战生活中的困难,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世界还很有意义,还很充实。

我们要有方向地把握此刻。一个人要有远大的梦想,然后去拼搏,去追求。把那些行动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在把握此刻的同时,我们还要想一想如何预防打翻牛奶,如果遇到类似打翻的牛奶这样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忘记它,然后注意下一件眼前的事,抓住它,做好。这样就能够充实自我的此刻。

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打翻牛奶”只是这波涛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这时,你不要哭泣,不要后悔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此刻,充实自我。

把握今日演讲稿5

我们企盼学业成功,实现自我人生中最美的梦想,这无疑需要顽强的拼搏和不懈地奋斗。

经过无数的起起落落,企盼的心境,反而越加强烈,学业水平考试为期不远,就在明天的明天。

明天没有想像的那么完美,但我们能够从此刻开始努力,为明天画上美丽的色彩,画上最亮丽的一笔。

一道烦人的数学题,能让我绕来绕去,30分钟绕不出来,一但点破,却能经久不忘。多怀念小学生活,愣没碰上这样的题,这就是长大带来的结果,但长大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应对遇到的和尚未遇到的难题,我需要之方,需要从容淡定,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一位名人说过:“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样的坚持多了,也便成了提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古人此语,不无道理,曾读过故事:有掘井者,费尽移山心力掘了四口井,皆不见水,自认为无水、便弃之而去,其实那第三口井,距水颇近,甚至只须数镐之劳,胜利的水就会汨汨流出,目标咫尺,竟毫无耐心半途而废,岂不哀哉!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十分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国维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快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上很好的座右铭。这些经典语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握正确的方向,“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对五光十色,应对各种诱惑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提高,如何把握住自我,把握住今日,是我们能否实现完美梦想的一个关键点。

我们有了一个梦想的学校,有了周围“数以千计,近朱者赤”的好同学,不等于我们就有一个完美的未来。好学校,好教师和好同学是人生的幸运,可是决定的因素还在于自我的努力,在于自我能否把握住今日,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一步步实现人生梦想。

加油!我和我亲爱的同学们!

把握起始 提高质量 篇10

一、挖掘教材的优势

八年级学生一开始的那种积极想学的表现是短暂的。当进入日常教学后, 能否使学生保持较浓厚的兴趣, 才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内容的编排和难易程度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每章每节的“前言”有趣又易懂, 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 我们就要因势利导, 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 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知识。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 便产生了学习兴趣。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神奇的物质世界”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可能多数教师不用一节课都能讲完这一章 (有3节) , 都是些图片式的内容。我除了详讲外, 还在网上搜索些更能吸引眼球的图片, 像银河系的美图, 哈勃望远镜的组图, 各式各样的望远镜图片, 以及“宇宙大爆炸”的材料等。学生进入看美图、听故事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对物理更感兴趣, 对我打招呼也时时脸带笑容, 以后的每节课堂教学学生没一个想睡觉的, 效果显著。

有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物理在线”看得很认真、投入, 教师可暗示他停止 (我曾说过一位学生:你现在不要看, 下课后带起望远镜你都看不完。学生听明白了我的话语, 课后非常爱看物理书籍。) , 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 并把“阅读材料”“物理在线”中的内容稍加渲染, 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 也可偶尔用一两节课在多媒体集中学习课外知识。

二、熟透教材, 降低要求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 适当降低了难度。但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 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 教师要认真分析、熟透新教材, 备好课, 力求讲得简洁、浅显, 生活化, 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 使他们不感到物理难学。

现在八年级学生对新教材中声、热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 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困难之处。“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在记录数字时, 总写不正确, 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 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 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 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 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如“声速”, 有的教师在这个点上不断加大难度, 拓宽深度, 例如根据司机鸣笛后过多少秒听到回声, 求某个物理量;在一根长铁管一端敲打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 时间差是多少, 来求某个物理量等。新教材写得简洁易懂, 教师就不要再加大难度了。就按课程标准让学生了解这个知识点就可。这样, 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了解信任, 加倍鼓励

教师应注重了解学生, 充分信任他们, 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而且也能使“学困生”看到希望。对学生的了解, 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 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八年级学生开始学物理时, 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老师, 我上课很认真听讲就是做不出来, 怎么办?”等之话。这时, 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 积极给他们鼓励, 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 不能敷衍, 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学生最怕的是简答题中的三个字“为什么”, 觉得有话写不出, 有理讲不准。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 然后做出示范性的解答。开始时要求不要高, 只要能用“物理语言”简答就行, 以后慢慢引导, 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 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 也要鼓励他们, 肯定他们。学生在回答“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时, 说“把教室里的空气抽了, 噪声就没有了。”教师应表扬肯定他们动脑筋, 同时给他们加以纠正, 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 课堂气氛活跃, 兴趣就来了。

上一篇: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论文下一篇:流动性影子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