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交互设计四篇

2024-09-11

博物馆交互设计 篇1

1 相关概念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说过:“我们要设计的不是场所, 也不是空间, 也不是东西, 而是一种体验。”体验在字典里的意思为在实践中了解, 亲身经历、体察、考验。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对某种事物进行体验和感知。引申而出的是用户体验的概念:“一种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交互在字典里的意思为交替、彼此、相互。从交互到交互设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交互设计最早用在互联网范畴, 是1984年由比尔·摩格里吉提出, 交互设计旨在在使用者和产品之间建立某种关系, 使使用者能够更便捷, 更有效的使用产品。

2 交互体验式博展空间

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 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 将展品以虚拟现实的方式进行展示, 这一方面对展品具有保护的作用, 使展品不受展厅的限制, 另一方面可以使参观者在虚拟的环境中更好的观看展品, 带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 使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更加深刻。数字博物馆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参观者与真实展品之间产生脱离感即参观者参观的所有展品都是虚拟的, 不能切实的看到真实的展品。

我们把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和数字博物馆的概念相结合应用在博展空间中, 通过科技手段、感官体验和文化认同感这三者的结合使参观者不仅仅通过视觉来对展品进行观看, 而且充分利用了人的其它的感官, 例如听觉、嗅觉和触觉对展品进行感知, 在参观过程中完成人与展品之间的互动, 实现人动物动, 人静物静, 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画中“人在画中游”的意象。这个过程, 是人的心理感受变化的过程, 不同于展品固定在展示空间中的展示方式, 只是单纯的让人看展品, 这会使参观者产生疲惫感, 交互体验的展示是重视参观者的心理感受的, 通过参观者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变化, 实现展示的目的。

博展空间作为一种文化传播重要场所, 对于文化间的交流、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单一的人看展品的展览形式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参观的需求。各地的设计师们也都在尝试不同的使用展示形式。把人作为空间的重点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主流想法。例如日本波点大师草间弥生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的一场名为“我的一个梦”的展览, 其中一个展厅为纯白色:纯白的墙地面、纯白的床、纯白的餐桌椅、纯白的柜子等等, 这个空间一开始并不是完整的, 在展示过程中通过参观者把手中各色的波点便利贴自由的贴在这个空间的任何地方, 让艺术家和参观者一同完成这个展览。这就是一种交互体验式的展览, 参观者不再一味的“观看”, 而是成为了创造者, 参与这个空间, 和空间进行互动, 这对于参观者和设计者来说同样难忘。再比如里贾纳西尔韦拉幻想艺术展览中, 利用视觉错觉让参观者产生在空中行走的感觉, 打破空间界线, 这也是一种交互式的体验, 通过不一样的展示方式来体现“幻想艺术”这一主题, 别出心裁而又十分贴切, 使参观者印象深刻。交互体验式的参观经历早已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 像是越来越受欢迎的3D画展, 通过视觉错觉给人奇妙的体验, 甚至有些画作需要观众的参与才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再比如我们的观影体验, 开始仅仅是在屏幕上的二维的图像, 随着科技的发展, 渐渐出现了有立体感的3D电影, 到现在已经出现全息投影技术,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种身在电影中的感觉, 甚至可以闻到电影中的花香, 感觉到雨滴滴落在身上, 这就是科技的神奇之处, 同时也是交互式体验的神奇之处。随着科技的发展, 这种交互体验式的展示空间已经渐渐在各个艺术家的展览中出现, 而作为文化传播、文化见证的博展空间则更需要这种交互式体验展示方式, 改变单一的人看展的形式, 让人参与到空间中, 强调人在展示过程中的重要性, 更好的满足公众需求, 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理念的变化, 把博展空间中单向的参观形式转变成双向的参观形式, 把被动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变成主动的信息交流方式, 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 使沉闷的博展空间变成一个使公众可以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亲身体验的休闲空间。

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 参展人流量却并不大, 并且从参展经历上来说并不是很愉快的, 往往在参观的初期兴致勃勃, 参观到一半的时候就感觉到疲惫, 甚至只有想要赶快出去休息的想法, 这样的参观经历并不是愉快的, 往往会给参观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和人文精神表现的载体, 本应让参观者从观展过程中有所思考, 有所感悟, 或者是有所回忆, 并不仅仅是看看而已。这样展览就没有了多大的意义。为了改变这种枯燥的参观方式, 爱尔兰的汉特博物馆在1997年就把博物馆中的展品按主人生活时的原样摆放在房间的抽屉里、桌子上, 就像还有人生活在这里一样, 参观者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抽屉观看展品 (当然参观者不能接触展品) , 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参观过程, 这是早期的交互式体验参观方式。

3 结论

综上所述, 交互式体验博展空间是新时代博物馆空间的内涵, 展示方式改变了以传统的“物”为重点的博展空间设计, 把人作为空间设计的重点, 把人的体验与心理感受作为空间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调人情感的表达, 激发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交互式体验博展空间通过与人的互动, 刺激人的听觉、嗅觉、视觉和触觉, 产生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同时在参观的过程中以全新的方式使参观者自主记住展示内容, 对于博展空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具有非凡的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单调的人看物的展示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参观者的参观需求,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参观形式:交互体验式的展示空间已经成为了以后博展空间的发展趋势。这种展示空间能通过展品与参观者的互动使参观者的参观过程更加深刻, 对博展空间的文化传递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博展空间,交互体验,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晓鸣, 张育芳, 李辉.浅谈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0 (8) :183-185.

探析博物馆展示当中的交互设计 篇2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文化、信息的传播;互动体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交互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博物馆设计中。博物馆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藏品、辅助展品、图片、文字等静态展示方式,并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博物馆从收藏和保护藏品的职能需求转变到教育学习甚至是休闲娱乐的需求上来,这都在改变着当代博物馆展示理念和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

一 博物馆展示中心从“物”到“人”的转变

博物馆的社会化,促使博物馆必须要社会文化相融合,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的需要,从重视“物”的再现进而转向重视“人”的感受。而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根据观众需求设计展示方式,以观众的体验为出发点,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单向展示方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双向传播方式。展览,更多的是让人从中获取情感、沟通等等这样富有人情味的体验。

如今,人们去博物馆不只是参观展品,获取信息,也通过观览过程获得一种体验,博物馆展示给予观众的体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今后博物馆展示设计应该重点关注观众在展示中的参与和体验感受,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展示展品,而是通过设计,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展示环境,通过这个环境满足观众的官能感受。将信息有效展现给观众。互动项目的兴起和发展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从创造和接受的层面体现了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

交互越来越多的作为展示手段存在于博物馆设计中,关于博物馆的交互设计,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交互设计带来的体验让人们的认知更加深刻和难以忘怀。交互,有时也被称作互动,泛指人与自然中一切事物交流信息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交互产品。[1]博物馆的交互展示方式,指的是一种体验式展示手段,围绕着展览主题和观众运用多媒体设计所设计的场景或装置,通过观众的参与和动手动脑的实践,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将传统的被动参观过程转变成在体验参与过程中的探索发现和思考。

博物馆展示的交互设计中,观众对展品或者展示主题的了解是通过和展品、环境的互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行为是主动的,这样,观众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助于观众将信息群组化、形象化,从而有效的提高观众对于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德国的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向观众传递各种信息,观众可以通过旋钮进行观看和互动。在展厅的墙壁上设有黑色折线,这些折线时而变宽,时而化作各种图形和图表,各种易理解的背景信息和细节亮点一一呈现。同时,折线中有7个多媒体互动装置,并且在展厅内安装有50个小型屏幕和墙上的数字形成对比。观众通过观看、聆听、触摸等方式进行视听甚至是触觉方面的感知体验,这样的交互方式,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媒介,将我们的参观方式由传统的无目的性参观转变为有目的的选择性参观,提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查询等能力以及对于信息的注意力,人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多一些时间了解,在展示的形式和内容上,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更多是让观众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参观乐趣和互动体验。

(图为德国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

数字媒体技术为博物馆交互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由此带来的展示效果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技术发展快速,交互也呈现多元发展,应用于博物馆展示当中的交互技术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交互技术有助于加强展示内容和主题陈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一种虚拟环境,全方位的感官交互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博物馆展厅变成一个关于展示主题的体验空间,给博物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机活力。

三 结论

博物馆展示设计应以互动展示和体验为指导,以观众为中心为服务原则,将他们的需求放在首位,吸引观众参与,形成博物馆和观众的互动,实现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美)詹妮弗·普里斯:《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刘晓晖、张景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马斯汀编:《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钱春霞等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3] 段建华:“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博物馆中的应用”,《内蒙古艺术》 2010,2。

关于“交互设计”交互设计 篇3

1、以前的”人机交互”更偏向于”机器”。

更多的是考虑”机器”能提供什么给”人”,如何提供。如,戴国忠老师一直在致力研究的”手写输入“。

2、最近两三年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了很好的变化,我们的”人机交互”慢慢更偏向于”人”了。

“人”需要什么,”人”需要”机器”做什么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真正的瓶颈已经不在于”机器”的技术问题了。

3、其实,一直以来在人机交互领域其实都是这么两个流派。

计算机相关学术的人比较偏向于”机器”,心理学相关的都比较偏向于”人”。

我个人相对比较主张:基于人的交互研究可以相对快速的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更好的推动”机器”的进步。

4、其实我们现在都在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机器更加聪明起来,如何让机器有更多的’思考’能力”。

实际上,我认为”如何更好的让人互动起来,如何更好的提炼人与人的互动信息”反倒比这一切更加的重要。

5、对于”交互设计”,现在有三种层次的认识。

第一种:视觉交互

“有一个提示窗口要弹出来,是从左边弹出来好呢,还是从右边弹出来好? 还是下边?”

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视觉设计的范畴,而非”交互设计”的主要工作。

6、第二种:流程设计

现在有”打电话”这个任务,设计一种什么样的流程和互动方式让”打电话”这个任务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并符合用户习惯的完成。包括某个按钮要放在什么地方,用按钮还是用链接。

我个人认为:这部分工作是”交互设计”的具体”执行”阶段。

7、第三种:机器应用

“有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使机器与人的交互更加的顺畅和快捷”。

如,ajax就是一个极其有价值的人机交互创新。包括Flash, Java, VC..

8、我认为还有一种:人与人的交互

“如何更好的促进人与人的交互,有什么更多的应用方式”。

比如,设计Digg这种信息的交互方式。

9、实际上现在的搜索引擎都是很初级的很笨的搜索引擎。

我们可以有什么更多的人与人的交互方式、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可以创新呢?

我们现在很多的”交互设计师”在做着”某个窗口是从下面弹出还是从右边弹出”、”某个功能是用按钮还是用链接”的工作;也有很多”交互设计师”在做着”某个流程先让用户做什么再让用户做什么”;很少有”交互设计师”在思考着”除了ajax以后还有什么更多的技术应用呢?”。

谁在思考”如何在人与人的交互上做更多的创新……”?

做到什么程度”交互设计师”才可能像”产品设计师”一样颠覆一个产业呢?

值得所有”交互设计师”思考…

PS –

HEXIAO语:

交互设计师的关注点是什么?

决定一个Button放在页面的什么位置? 决定哪个流程的设计更合理? 还有更多吗?

事实上在应用层面的思考决定交互设计师同样可以关注架构(Architecture)和产品形态(Ecosystem), 在这个方面也可以展开.

网友评论(17)

子狼手记- 07/05/17 8:53 PM

开阔了眼界,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

交互设计师任重道远。

青椒土豆丝- 07/05/17 11:13 PM

有启发,三种层次。

为什么我老感觉“交互设计师”做着“产品设计”的东西呢?

yellow- 07/05/18 12:52 AM

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GOVO: links for -05-17- 07/05/18 6:23 AM

[…] 白鸦 » 关于“交互设计” 谁在思考”如何在人与人的交互上做更多的创新……”? 做到什么程度”交互设计师”才可能像”产品设计师”一样颠覆一个产业呢? (tags: reading) […]

dte- 07/05/18 9:36 AM

上周五在北邮听了戴国忠老师的演讲了呢 确实是围绕他那些个手写输入设备来说的

工业设计出生的确实适合做交互设计…挺赞同人与人交互这点的,是个需要突破创新的点

myspace- 07/05/18 11:18 AM

与青椒土豆丝有同感

范畴的大小,领域促就了职位名称不同

Amy- 07/05/18 11:23 AM

交互是什么,你看我一眼,然后我也看你一眼,这样就交互了,

呵呵,听一个朋友说的,感觉很有意思。

awflasher- 07/05/18 12:22 PM

对了老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你的blog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拥有Compete Rank的中文个人blog。

www.awflasher.com/blog/archives/888

Compete Rank here ^_^

千鸟- 07/05/18 1:20 PM

有点不同意见

1. “视觉交互”也应该属于交互设计师的职责,页面内的交互技术含量不比流程低,尤其是现在的ajax技术应用,“视觉设计”不应该涉及行为设计。

2. “交互设计师”从定义上就决定了不可能颠覆一个产业,如果具有了这种实力,并且能够实施,那么他做的事情一定不局限于“交互设计”。

xiaoxiao- 07/05/18 3:38 PM

同意千鸟的第一点,视觉考虑的是更好的呈现产品

第二点是我觉得是一个老总考虑的事了,呵呵。

jaryxie- 07/05/18 7:24 PM

我觉得这都是产品设计里面的角色分工问题,没必要整天在划界线和职责,合作应该是无间和高密度的,不是相互分割的关系,视觉图形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承担界面的最终呈现,是相当重要和易感知的.是对交互的提炼和理解继承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你管那,我管这,最后凑成一个产品的概念.

交互和信息呈现有很必然的联系,非要以职位来划分,是很可怜的事情.

jaryxie- 07/05/18 7:32 PM

交互设计更多处理交互对象间的关系和逻辑,以及交互的方法,是产品设计中一部分,任何一个角色和职位在产品设计中都不具备颠覆一个产品或者产业,如果非要那样认为,那只能自以为是.

noway- 07/05/18 10:40 PM

“我认为还有一种:人与人的交互

“如何更好的促进人与人的交互,有什么更多的应用方式”。

比如,设计Digg这种信息的交互方式。”

在流程里面,很自然的地,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交互设计中,在设计流程时,本身就很自然需要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人为进行这种划分,没有什么意义,除了制造一些“错误”的分类。

hexiao- 07/05/21 10:31 AM

建议白老师把交互设计和交互设计师稍做区分…

mihu- 07/06/16 8:04 PM

前段时间,学校有个心理系的去cmu学习交互设计,

当我们谈到交互设计时,国外更多的计算机和心理的在做,

他们不太认同设计作的是交互设计,可能还是归在界面设计师!

现在也不清晰交互设计的定义。

博物馆交互设计 篇4

图片JPG或者GIF,屏位高,面积大的广告必须考虑页面加载广告后的流畅程度

用于大型活动推广,频率控制在一季度或一年度一次为宜,

二、设计目标

1、效果好!尽量让茶坊用户都注意到这个活动。

2、干扰小!把对此活动不感兴趣的用户的干扰降到最小。

三、设计要点

1、什么屏位最恰当?

全屏弹出 未必一定要再页头之上,只要不遮盖内容,放在导航与搜索之间的方式还是不错的。既然没有破坏页面整体性,就可以大胆使用大尺寸的广告,不把页头(LOGO和导航)挤出首屏,都是可接受的。用户总是能快速扫描到网站的页头。找到他们需要的导航入口,去到他们想要去到的地方,用户就会很满意。另外初次加载出现,不要使用高度伸缩动画展开方式,使得广告下方的内容部分能稳定在窗口的固定位置上,确保用户在广告加载完毕之前能精确点击所需内容的链接。总之,大一点没关系,但不要乱晃。

2、是否可以遮挡内容?

绝对不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取消背投而采用其他广告来替代的原因,背投广告(闪屏广告)很受客户青睐的原因是,客户觉得效果好,但是他们基于强迫用户的基础上,

从点击数据来看,这类广告在首页总点击的占比分布在2% – 20%之间。这意味着:有至少80%以上的用户可能对我们的活动并不感兴趣,他们中大部分是带着明确目的来网站使用特定产品的。如果广告内容遮盖了网站内容,将严重干扰这部分用户的正常使用。他们所能做的是无奈地等待广告收起或立即关闭(如果提供了关闭按钮)。不排除有少量用户会因为你的强制遮挡而被迫点击广告,但我们绝不应该为了这几个少量的转化而得罪大部分用户。

3、是否要提供关闭功能?

必须的。还要在cookie中记录下来,用户再次来到这个页面时不要再次出现。

4、是否需要在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

其实不需要。因为用户阅读广告所需时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我们不能为用户统一设置这个时间的长度。第三点已经说的很清楚,提供关闭功能,把控制权交与用户。当没有读完广告,被强制关闭,也是另用户反感的。

下图是最近一次我们检测用户主动关闭广告的时间,验证了我们的设想。图中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经过对应时间后关闭广告的用户数。

如果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自动关闭,可以考虑在广告上显示倒计时,让用户预知还有几秒会自动关闭广告。

5、被关闭后,是否要提供重新展开功能?

常规交互原则:操作可撤销,状态可恢复。

上一篇:胆囊微小结石论文下一篇:分类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