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与健康八篇

2024-07-07

孩子的情绪与健康 篇1

情绪有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之分。许多心理专家对情绪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作过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 他的胃酸分泌会增多, 食欲会增强。反之, 当一个人心情悲伤、惊恐不安的时候, 会抑制胃酸分泌, 而没有食欲。

幼儿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情绪经常 处于良好状态的幼儿, 对成人的各种要求一般都会乐于接受, 并且愿意完成成人布置的任务。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相反那些情绪低落、烦躁的幼儿往往会无理地拒绝成人的要求, 这显然会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心理学家曾对某幼儿园部分幼儿作了调查, 发现那些性情温和、心情经常很愉快的幼儿深受小伙伴的喜欢, 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 而那些脾气暴躁、经常发怒的幼儿则行为散漫, 不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幼儿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近年来, 我国在培养幼儿智力方面, 忽视以培养优秀情绪、良好意志和性格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 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及智力发展的情况屡见不鲜。我曾与几名学画画的幼儿家长聊起孩子的情况, 一名孩子的家长较多地采用鼓励法激发幼儿兴趣, 因而学习效果好, 另一名孩子的家长求成心切, 经常批评孩子, 结果孩子常常处于紧张状况, 因而学习效果不佳, 甚至不来画画了。

由此可见, 良好情绪对于幼儿体智徳美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 怎样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呢?

一、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一) 细心了解幼儿的生理和社会心理需求, 并给予恰当的满足。有一个男孩, 吃了早餐还要求妈妈买一点零食, 嘴馋是孩子的特性, 可是妈妈不答应并且强行把哭闹的孩子送去幼儿园, 结果情急之下那个孩子居然从电动车上跳下来了, 把妈妈吓了一大跳, 最后还是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提醒家长不能无视孩子的需求, 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 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 就应当给予满足, 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

(二) 给幼儿有“情绪准备”的时间。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幼儿时, 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 要求幼儿立刻听从, 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 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 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因此, 教育者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 说服他们, 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例如要组织全班幼儿去户外活动, 出发之前孩子们的情绪都很兴奋, 交代他们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和遵守的规则, 比如不能擅自脱离集体去水边、高处、远处;不听教师口令推推打打;不能好好排队出去等, 如果没达到老师的要求的, 就把他留在幼儿园里不参加活动。这样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 使幼儿愉快地接受要求。

(三) 注意保护幼儿的隐私。人们总觉得“隐私”是成人的事, 但幼儿往往对某些“丢人的毛病”诸如尿床之类的十分敏感, 因为他觉得这些“毛病”会使自己在小伙伴面前“没有面子”。幼儿不好的情绪及经常发怒, 基本上都是受家庭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的错误行为是导致幼儿情绪不好的根源。

(四) 让无助感多停留一会儿。这样能让孩子多体会一下坏情绪, 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解决问题, 不让坏情绪持续下去, 体验到“成功”的欢快情绪。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 还要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 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尤其对年龄较大的幼儿, 更要注意这一点。我班有个叫小韬的小朋友, 总喜欢打别人。比如在游戏过程中因为棒棒对小韬的动作有点重, 小韬就打了棒棒, 棒棒又打了小韬, 像这样孩子间的小打小闹, 我一般不会管, 只是后来小韬认为自己受了欺负而哇哇大哭, 他想得到我的安慰。于是我走过去, 摸摸他的头, 问道:“棒棒打你, 你是不是觉得委屈? ”小韬点头, 他体会了坏情绪。“可是你打棒棒, 棒棒也会不高兴, 是不是?”小韬含着泪水低下头。后来类似的事又发生过几次, 现在小韬明白了:先打人有可能被人打;打人会让对方不高兴。于是他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个做法有人会认为太狠心, 但最终结果却令人欣喜。

(五) 让幼儿多接触外部环境, 多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不要让孩子将爱集中于家里一两个人身上, 以避免在分离时产生痛苦的情绪。婴儿对直接养育照料他的人特别依恋, 这是正常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 应该引导幼儿对更多的人产生信任和爱, 这样他们不至于因为同某一个人分离而产生忧虑和痛苦的情绪。

二、注意防止幼儿产生恐惧、愤怒和紧张等不良情绪

(一) 注意防止产生恐惧情绪。幼儿的恐惧情绪, 往往是由客观环境和成人不正确的对待形成的。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 幼儿一般都比较怕医生、警察及本班的老师, 原因是当他们不听话时, 成人总是用“叫医生给你屁股打一针”、“警察把你捉走”、“叫老师让你罚站”等话吓他。我就亲耳听到有位家长带孩子在户外玩耍, 当孩子不听话时, 家长随口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 让老师来管你。”而这个孩子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 这样从小在心里就留下了老师是个可怕的人的印象, 今后等他上幼儿园时肯定是哭着闹着不敢上幼儿园。防止和消除幼儿的恐惧情绪, 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一般的做法是:不要给幼儿精神威胁。如用幼儿惧怕的东西或以某些易引起他们害怕的故事吓唬他们, 让孩子知道世间并无可怕的事物, 只要避开危险的事情保护好自己就好。此外, 不要随意打骂幼儿, 尤其不能用突然袭击的残酷手段打孩子, 因为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 对外界的事物缺乏判断能力, 做错事情是难免的, 家长应该耐心引导, 而不是粗暴对待。

(二) 防止产生愤怒情绪。幼儿的愤怒情绪往往由成人与幼儿或者幼儿与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产生, 也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溺爱, 习惯在成人迁就下生活,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不能很好地适应, 以致出现愤怒情绪。还有些幼儿受家长脾气不好的影响, 也会产生暴怒情绪。产生这种不良的情绪, 虽然一般来说时间较短, 但经常发生, 就会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 以致“盛怒伤身”。怎样防止和消除幼儿的愤怒情绪呢?成人要经常以愉快的心情及柔和的言谈对待幼儿, 平时不应满足幼儿的不合理要求, 并教育他们讲礼貌、守纪律, 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要帮助幼儿转移不满、不悦的心情, 避免产生愤怒情绪。

(三) 防止产生紧张情绪。具有耐心且宽容的心态不仅是孩子的福气, 而且是家长的福气。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 不仅会给孩子压力而且很容易把这种压力转嫁到自己身上。曾经有个陪孩子练琴的妈妈向我诉苦:“你不知道, 我陪他练琴气得我自己乳腺增生。”作为陪练琴的家长, 她多么不容易啊, 再细细想想, 家长气到自己乳腺增生, 孩子得承受多大的压力, 挨多少骂。紧张情绪的产生往往与惧怕情绪的产生相联系。如果孩子紧张情绪持续时间较长, 就会表现为经常性地焦虑不安。如, 幼儿经常想到父母或教师的斥责而心绪不宁, 学习时甚至游戏时也会惴惴不安, 这种情况如果严重而持久, 就会发展为精神恍惚。怎样防止和消除这种情绪呢?家长不应该在学习上不恰当地持续施压, 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情绪紧张。对于已经出现情绪紧张的幼儿, 成人要及时加以抚慰或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方面。

孩子的情绪与健康 篇2

笔者尝试根据以上条件提出几条对述情障碍大学生可行的情绪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1. 以培养学生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体验和认知情绪状态都是为了能够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 并做出合适的自我调节, 促进人际关系健康持续发展, 而且在个人发展过程中, 具有积极作用的成熟的情绪调节方式可以帮助个体更具有适应性和发展潜力。因此, 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应该作为情绪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2. 消除情绪认知偏差是培养成熟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因素:

所谓情绪认知偏差, 指的是以不合理、主观的、扭曲的认知方式来理解自我或他人的情绪, 比如笔者在咨询工作中发现, 有不少述情障碍大学生存在着如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外归因、刻板印象等错误情绪认知方式, 同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认知偏差是如何阻碍着他们正常和适宜的情绪反应的。因此, 情绪健康教育可以运用行为认知治疗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并发掘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重新建立合理情绪认知观念, 强化合理的情绪调节方式, 避免他们无奈地遭受情绪困扰而难以自拔。

3. 情绪健康教育可以以行为训练的方式进行直接而有效的培训:

比如通过示范语言表达、面部表情、仪表和行为等方式, 帮助述情障碍大学生正确识别情绪以及其所表达真实涵义;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 培养述情障碍大学准确而恰当地表达情绪;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述情障碍大学生分析自我或他人情绪产生的原因, 特别是理解和分析复杂情绪及其表达和调节后果的能力。情绪表达和调节本身就是一种行为, 通过行为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准确知觉、理解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是完全可行的。笔者将上述情绪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本科生心理健康的通识课程中试行过一个学期, 主要以大课讲授结合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 将同学们分成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使用行为认知方式的情绪健康教育, 包括用表情图片来训练情绪识别, 使用不同表达方式来指导同学进行情绪表达的训练, 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引导和增强同学们的情绪感受, 以量表测量的的方式评估情绪认知改善状况, 鼓励和指导选课的同学们将情绪调节方式带入实际生活。这种情绪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中还比较受欢迎, 课后随机调查显示, 同学们认为这种教授情绪调节方式的手段比较新颖, 可操作性和复制性强, 也能够帮助同学们在情绪消极的状态下进行有效调节, 但是由于情绪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放在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中, 仅仅只占用了其中3~6个课时, 时间太短, 教育内容难以扩展和深化, 教育效果难以显示和巩固。由于大课人数众多, 在分小组的时候, 每组人数都必须超过20人以上, 大教室内同时进行5~6个团体操作 (课程总人数约为200人左右) , 情绪健康教育的团体方式不仅操作困难, 而且教师难以对每个小组做出及时反馈, 行为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下一步, 笔者认为需要筛选高述情障碍的学生, 缩小团体规模 (10~15人左右) , 保证授课时数, 进一步评估团体训练方式的情绪健康教育对述情障碍大学生在情绪感受、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效果。

总而言之, 高校可以采取情绪健康教育的工作来达到矫治情绪认知过程的目的, 从而提高大学生情绪健康教育的意识与水平, 增强述情障碍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Sifneos, P.E., The prevalence of“alexithymic”characteristics in psychosomatic patients.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J].1973, 22 (2-6) :255-262.

[2]Chen, J., T.Xu, et al.“Alexithymia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A cluster analytical approach[J].”BMC Psychiatry, 2011, 11 (1) :33.

[3]Taylor, G.J., Bagby, R.M.and Parker, J.D.A.The20-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IV.Reliability and factorial validity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03, 55 (3) :277-283.

孩子的情绪与健康 篇3

“民警来了”“老虎来了”“狼来子”,造成孩子的紧张、恐怖;或带孩子看凶杀、惊险的电影,电视录相,图书,讲荒诞鬼怪的故事,吓得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上厕所,宁愿把尿撒在裤裆里。

凡此种种,都会损害孩子的心灵和健康。我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就有“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伤肝”以及“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的记载,说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使人体内伤的重要因素。何况孩子的神经还很脆弱,象刚刚开放的花朵,未经受风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孩子情绪如长期受到压抑,就会积郁成疾,导致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精神疾患,而且情绪压抑,影响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加上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突然受惊或暴怒,会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脸色发青,浑身抖颤的“换气过度症”,还会引起胃肌紧缩,导致腹部剧痛,消化不良,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长期如此,可导致消化道疾患。有人认为溃疡病多见于成年人,其实不然。据国外报道,成年人患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有1.9%始于4岁以前,2.1~5.0%始于儿童期。除其他病因外,不良情绪乃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还有专家认为,儿童如长期为紧张、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所困扰,使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凝血时间缩短,脂肪类物质沉积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壁,将来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心病。

总之,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会有什么情绪,或即使发现孩子的情绪异常也不以为然,这是不对的。那么,应该怎样重视孩子的情绪健康呢?

1避免各种精神刺激。父母要以关心、耐心、尊重、信任和谅解的态度对待孩子,切忌用压服、侮辱、讽刺、体罚等方式对待。孩子做错了事,要坚持正面教育,不能动辄训斥,更不要使用体罚、恐吓、不准吃饭、不准上床睡觉等有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惩罚手段。也不要当众侮辱人格,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否则,在压力下孩下口服心不服,只能留下心灵创伤。也不要带孩子去看凶杀、恐怖的电影、电视、录相和图书画片,让他有一个和悦、亲善、宁静的生活环境。

2培养愉快的情绪。父母从小就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乐观、风趣、性格开朗的人,使他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热爱生活,感到整个世界都是美的,对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产生兴趣。这样,心境开阔,遇到什么不称心的事,也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了。同时,在生活上,父母不要过多地给以满足和照顾,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吃一点苦,磨炼意志,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这样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遇到困难和风浪,才不致于感到悲观和恐惧,也不会引起过于强烈的情绪波动。也要告诉孩子,人生道路并非都是阳光和鲜花,而常常是成功与失败同在,顺境与逆境交替,欢乐与苦恼共存,对事情不能要求尽善尽美,要把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看成是常有的事。此外,还要教育孩子讲礼貌,讲文明,尊重他人,团结他人,助人为乐,做诚实,举止文雅的好孩子。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发火,更不要随便和别人吵嘴、打架,要把精力多用在学习上,立志将来干大事业。

3帮助孩子转移不良情绪。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找孩子诚挚地谈谈心,让他把情绪暴露出来,比憋闷在心里好。如实在解不开思想疙瘩,让他痛痛快快地哭一阵也好。科学家认为,哭可以把身体因压力而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排出来。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玩一玩,做做游戏,听听音乐,画画,看看电影,都可以转移他的情绪。或给他洗介澡,使他金身轻松,去除烦恼与忧愁。或适当抱一抱,抚摸抚摸,进行皮肤接触,不仅会缓和情绪,而且还能分泌生长激素,有利发育。

孩子的情绪与健康 篇4

家长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情绪控制注意:

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幼儿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父母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父母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幼儿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再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幼儿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最后、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想成功?先联结好父亲

导语:“父是天,母是地”,一个人跟父亲的关系就代表他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如果和父亲关系非常好,联结很深的,做事业就会非常的稳固;否则,如果与父亲联结的不好,与外界的互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个人跟父亲的关系就代表与他世界的互动关系“父是天,母是地”一个人跟父亲的关系就代表与他世界的互动关系。父亲身上的能量是阳刚、力量、创造力,跟父亲的关系不好的人,外在性格看起来比较文弱,或者内心很脆弱,孤独与恐惧,不太会跟外界互动,人际关系也就不太好!1、如果男孩子对抗爸爸,他跟世界就有距离,经常会和顶头上司对抗,跟一切保持距离。这样的人喜欢独处,不喜欢社会活动,比较冷淡(因为他中断了与祖先的联系,不被祝福),内心容易脆弱、孤独、恐惧,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2、如果是女孩对抗爸爸,长大后对男人很容易有愤怒,容易发火,自己变的很强大,容易有攻击性。3、如果是爸爸疼爱的“宝贝女儿”,通常会不讲理,无理取闹,她可以不讲理,但是你不能不讲理;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会出现:A、她选择老公往往是按照爸爸的标准去选择;?B、对已婚的男生特别有诱惑力。4、如果爸爸在家里没有被地位,也就是妈妈太强势,蔑视老公,这样家庭里的孩子都很叛逆。男孩为了生存会屈服与妈妈,但是内心对女人充满了愤怒,尤其是强势的女人,但同时,他也容易被这种女人所吸引。女儿的三种表现:第一,每次谈恋爱找的男生都比自己大好多岁;第二,对有家庭的男人特别有感觉,也就是吸引她的往往是有婚姻家庭的男生;第三,很难在伴侣关系里维持长久,会不停的换男朋友,出于对父亲的忠诚。5、如果是害怕爸爸,长大后对权威有很大的恐惧,权威人士比如:老师、领导、有成就权威的人,他都会跟对方有距离,导致这些方面的人际关系受影响。如果和父亲关系非常好,联结很深的,做事业就会非常的稳固。因为在你的血液里流淌着父亲的力量,而在父亲背后站着的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整个家族。联结神灵就是联结智慧!清理和父亲之间的情绪障碍请跟随我的引导,深呼吸,放松的你的身体,让你的身体每个细胞都放松下来,进入你的内心,想象你的父亲站在你眼前,回想过去所有发生在你们之间的不愉快、让你有情绪的事情,用你的声音说出来“爸爸,我害怕你的是……我愤怒的是……(尽情的说出你的情绪和感受,尽情的释放你心里对他的恐惧)”,允许哪些情绪自然的流淌出来,经由你的皮肤的每个毛孔释放出去,释放你身体里面的那些由于恐惧带来的无力感,从身体的每个细胞释放出去,将记忆中所有对权威的不舒服感统统释放出去,将所有累生累世对男性的不舒服一起清理出去!?说出你内心对爸爸的期待,你最想他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你,比如:“爸爸,我想你欣赏我、鼓励我……(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尽情的表达)”,感受到爱的能量从爸爸的心中流到你的心里面,那种温暖、甜蜜、幸福的感觉,允许自己在这个感受里面多呆一会(3分钟)感恩、祝福父亲感恩所有和爸爸之间发生的事情,包括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并从中感受爱和力量--看到父亲的力量和你的联结,看到父亲的力量犹如大树般有力的植入你的身体,你和他合二为一,你的内在拥有强大的力量,就像大树扎根于土地般的稳固和坚定!将一道耀眼的祝福之光送给爸爸,想象这条光照耀着你生命之树,联结着你和爸爸,无论爸爸在哪里,他的血液都在你身上流淌,你们深深的联结在一起。自己的生命之树开始随风飘荡,根却依然屹立在山中,无比的伟岸、无比的挺拔!

论愤怒

第一种愤怒如果有人攻击我或对我做出不公平的事,我自然会有的反应,这种愤怒驱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给予适当的回应。这种愤怒是正面的,它帮助我行动,使我强壮。愤怒在这情况之下是恰当的。当目的达成之后,愤怒也会消失。第二种愤怒当我察觉到,我没有获得我可以或者应该获得的东西;或者是我没有要求、请求我可以或应该要求或请求的事情,我会感到愤怒。我们会对别人生气,用愤怒来取代行动,而愤怒也就成为没有行动的结果。这种愤怒会有瘫痪和削弱的效果,而且通常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以愤怒来替代爱,也是类似的作用,我会对所爱的人愤怒,用愤怒来取代爱的表现。这种愤怒的感觉,是幼儿被中断对父母亲的爱的经验。在日后相似的情况下,人会再次体验到早年的经历,这种经历更会削减他的力量。第三种愤怒当我冤枉了某人,但我又不想承认我的行为,我便会对那个人生气。我就是用愤怒抗拒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让他人来承担我的罪恶感。我用愤怒代替了自己的行动,而使得自己不作行动。这种愤怒便令我瘫痪,使我变虚弱。第四种愤怒某人给予我太多,使我无法报答,这是难以容忍的,我会带着愤怒抗拒他的施予。这种愤怒是以责备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子女对父母表示愤怒,愤怒便代替了接受和感激,也取代了自己的行动,这种愤怒使人瘫痪和空虚;或者也会以意气消沉和忧郁表示他的愤怒,用以取代接受、感激和给予。愤怒也会在分离之后以长期持续的的哀伤方式去表现,尤其是对某个死去或是离去了的人,假如我依旧欠他一份接受和感激,或是无法承认自己的过错及其后果的话,就会表达出这样的愤怒。第五种愤怒有些人的愤怒是从别人那儿,或是为了别人而承受来的,例如在团体中,有个成员抑压自己的`愤怒,久而久之,团体中另一个成员(通常是最软弱的那一个)他会亳无理由地生气。在家庭内最弱小的成员是孩子,例如母亲压抑对父亲的愤怒,其中一个孩子便会从母亲那里承接到愤怒,而对父亲生气。在一个团体中或是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员,不但经常会承接到愤怒,而且也经常会成为愤怒的目标,例如下属对上司生气,但他却将愤怒压抑,发泄到更加软弱的同事身上;或者男人对女人生气,却将怒气压抑,然后把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愤怒的对象通常不只是由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由母亲转移到孩子,而且也是沿着一个方向,由强者转到弱者身上,所以,纵使女儿从母亲那儿承接了对父亲的愤怒,她也不会发泄在父亲身上,却是会发泄在一个让她感到安全的人身上,例如她的丈夫。在团体中较弱的成员,通常会成为这种假想愤怒的代罪羔羊,而不是那些原先预期中较为强势的人,例如辅导者或是团体的领导者。那些承接别人怒气的人,都具有一种愤怒的特质,而且都感到自豪而正当,但他们只不过以别人的力量和正当性在行动,这只会造成失败和软弱。而那些受到承接的愤怒的受害者,也会在他们理直气壮、义愤填膺之下而感到强壮有力,但事实上,他还是软弱的,而他的受苦也是没有意义的。第六种愤怒有一种愤怒,那是德行,也是能力:警醒的、专注的执行力和危机感,勇敢且清楚地面对困难和强权。但是那不是情绪作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伤害别人,却不是因为害怕他或是出于恶意,而是长期训练和实践的结果,但对于那些有此能力的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

职场压力大,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压力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则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yjbys.com

常见的职场压力工作负荷当知识飞速更新要求你不断掌握的时候;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的时候;当你每天都要加班,爱人出差,孩子又生病了的时候;当又一批年轻人进入公司,和你并肩竞争某项任命的时候,你只有两种选择:冲上去和退一步,你义无反顾地认可了前者,便不断自我加压,即使早已不堪重负。――

人际关系每个单位都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下属对上级授权的误解;同事之间互不信赖;领导方式偏误引起工作氛围不和睦等等。身在其中,只觉得心理疲劳。职位升迁当你业绩突出,被破格连升两级的时候,心负的压力紧跟着成倍递增。因为职业发展太顺利,同时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甚至超出了自己掌控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胜任,心理负担沉重。更多的时候是僧多粥少,眼前只有一个升迁名额,偏偏再次旁落,你感到被人忽视的压抑,对工作目标充满迷惘。

环境压力许多大学生向往在抬眼就能看到蓝天白云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殊不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白领们却渴望逃离。国外研究证实办公楼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封闭的场所会使人精神紧张、容易疲倦。所以不少外国职业族选择在自然环境或空气流通的平房里办公。

自我发现心理障碍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提示我们,心理状态可能出现偏差。如频繁更换工作时,特别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耿耿于怀。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生活满意度和成就感下降,遇事易急躁,抱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工作被肯定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担心会被裁员。对年龄增长产生恐慌,对工作能力不自信。需要通过辛辣和油炸的食物来刺激食欲等等。专家还指出,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性格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基础和生命过程。如自卑的人不容易控制外界变化,常常怨天尤人,一旦出现负面的生活事件便会触发心理障碍。

心理保健和自救处方

为自己构筑健全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疾患,不在职场竞争中输在心理环节上,是每个职业族的生存信条之一。

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如正确地自我评价,合理地制定目标,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时间,尽量减少工作量;生活有规律,体育运动适度,以健康的体魄来对抗压力。据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班上就有不少高级白领前来学习,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掌握心理学知识,教育子女,增进与工作伙伴的交流沟通。

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及时调节情绪和宣泄不良情绪。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处事态度,以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

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不要过分依赖营养保健品。

接纳孩子的情绪 篇5

寻找契机练习情绪潜力

在这次面授课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日的早上去上濒上课前,我有了一次运用的机会。

7点多的时候,哥哥起床了,弟弟还赖在床上不愿意起床,在玩手机。我过去了,看到他在玩手机,很生气,我内心的想法是,期望他赶快起床去学习。

但是,又一想,我如果直接说:你赶快起床去学习。他可能会听话起床,但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就会带着情绪做后面的事情。那后面不管是做什么事情,质量也不会高。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不会起床,和我对着干,当听不到我说的话继续玩。我肯定又会三番五次地去催他,他就会在不耐烦中和我对抗着。会持续一段时间,也许是10分钟,也许是20分钟。此事不欢而散,依然没有解决。

尝试改变一种方式

想到课堂上兰海说过:“和青春期的孩子讲话,要直接。”

我说:“我期望你此刻起床开始学习,因为我是在乎你的成绩的。你此刻玩手机,我如果说让你立刻起来,你肯定不高兴,对不对?”

他说:“对。”

我说:“那你告诉我,你还要玩多长时间,就能够起床了?”

他说:“还要玩5分钟。”

我说:“好,给你5分钟时间。”

过了5分钟,我说:“能够起床了吧,你自己说的话要算数,以后我们说话都要算数,妈妈也一样,好不好。”

他同意,很痛快地起床了。

小结

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都能理解,关键是我们都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产生不好的情绪从而发生矛盾,以至于影响后面做其他事情的情绪。

其实,这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透过这个小小的改变,我清醒地认识到了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青春期成长规律面授课的触动

在昨日的`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回忆自己的青春期,并且很真诚地讲述了青春期我们自己的感受,以及如果时光倒流,期望我们的父母在青春期能为我们做的事情。其实每个人在青春期都是有缺憾的,而这些缺憾中的95%和分数、排行无关。

这一天的课程对我的触动很大,并且引起了我的反思。初中,高中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因为是和父母对着干,他们让我学习,我就偏偏不学习。由于我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所以我此刻会这么纠结孩子的成绩。那么,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的内心,我的初心是什么?我想要的是孩子能过得健康开心,期望他能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心怀人生的梦想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这才是孩子人生幸福的真相和教育的本质。

虽然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会坚定信念,尽全力和孩子一齐想办法,做到能真正的理解和帮忙他。

引导孩子摆脱抵触情绪的方法 篇6

1、提供有限的选择机会

要让一个刚学习走路的孩子慢慢地建立自信,给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非常重要。例如你的孩子拒绝在书桌上作涂色练习,这时你就可以给他提供两个选择方案:“我们可以在这里涂色,或者玩拼图游戏,你喜欢做哪一个呢?”

2、以身作则

众所周知1岁的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而这个单词“不”又几乎是最容易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所以,作为爸爸妈妈,你平时也要尽量避免说“不”,如果孩子很少听到你说“不”,他自己也就不会总是提起它了。尽量多使用比较丰富的语言,比如“停”、“危险”以及“热”等,在表达反对的意愿时多使用正面的语言,比如可以用“我们坐下吧”来代替“不要站在高凳子上”等。

3、保持冷静

提高嗓门、恐吓或请求一般都很少能够改变孩子的意愿,让他从“不”变成“是”。实际上,愤怒的反应只会更加刺激孩子,将来甚至做出更偏激的行为。所以,要避免激化他的情绪。相反,我们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比如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逗他开心,拥抱他,这样他就会忘记刚刚自己强烈反对的事情了。在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交往中,幽默的作用可是不可小觑的。如果孩子就是不要穿袜子,你可以假装袜子是一个娃娃,正在寻找它的伙伴――-脚趾呢。

4、坚定立场

如果你一定要孩子做某件他不情愿接受的事情,你应该向他做出解释,告诉他:“你应该戴上帽子,这样就不会被晒伤了。”然后明确告诉他戴与不戴的结果:“如果你戴帽子,我们就可以在公园里玩,如果你不戴,我们就只好回家了。”你可以给予警告,但必须说到做到,这样可以让孩子领悟到即使是试探也是有极限的。在孩子给予配合的时候,记得要夸奖他,你的鼓励和耐心对他的影响将是长远的。

教育孩子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篇7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贪玩、忘记做作业,把你刚刚收拾好的房间折腾地一塌糊涂,早上换上的新衣服中午就污迹斑斑,诸多的原因,都会让你忍无可忍地批评孩子。批评,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情急之下,指责、谩骂、打骂、咆哮等太给力的批评往往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教育孩子常常出现情绪失调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其一,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爱的方式不适当,从小就惯孩子,对孩子一味迁就、溺爱、过度保护,孩子在家里简直就成了王子、公主。当发现孩子宠坏了,管教不听,打骂无用时,情绪一下子急转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用尽各种手段后实在不行了,情绪一落千丈,失望、放弃教育,不闻不问,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老师,一推了之。

其二,有的家长老是出现逆反情绪,跟孩子对着干,孩子想怎样干,家长就偏不让他去做,和孩子经常拗着干,把孩子弄得敢怒不敢言,或让孩子急得哇哇叫,偏要孩子屈从才罢休,严重扭曲孩子的心灵。

其三,一些家长整天担心和忧虑孩子的分数、在班级的名次、在校的表现、将来的出路等等。由担心孩子在家能否认真做作业、在校能否认真上课、听老师的话、怕孩子放学后不回家打游戏机,一直到毕业、工作、结婚……大大小小全都担心。而且总怕孩子不说实话,总怕孩子交上坏朋友,总怕孩子不学好,总怕孩子出问题等等,恨不得整天能看着他。

其四,夫妻之间吵架,感情磨擦不和;单位里遇到不顺心之事;与左邻右舍发生矛盾;生活或工作压力大担子重;偶发事情的发生等等,引发家长情绪极大波动。这种情绪波动往往会转嫁到孩子身上,气撒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耍态度发脾气,使孩子莫明奇妙地受到冤屈,有时对孩子爱理不理,冷落疏远,甚至打骂孩子。

家长的情绪失调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手段不当,违背教育原则与规律,不仅收不到家长所预期的成效,反而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使问题复杂化。由于对孩子的教养有分歧以及夫妻情绪的波动,形成夫妻之间的矛盾和磨擦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这些都说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走出情绪失调的心理误区,才能取得家教的成效。

重视情绪作用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积极的情绪使人生活愉快,充满信心,心情舒畅;消极的情绪使人生活压抑,缺乏信心,心情沮丧。同样,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家长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家长以充满爱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关切孩子的成长,并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密切协调,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

家长常唠叨会让孩子“失聪”

对一件事情,有时家长会对孩子嘱咐好几遍,特别是做妈妈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唠叨。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所不愿听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唠叨。他们越不愿听,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唠叨起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当父母的常常感到伤心与忧虑:“唠叨还不是为了孩子们好?”“不给他们讲,怎么能懂事啊!”好像只有无休止地向孩子们陈述一个又一个道理,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唠叨的时候,不妨试用一个新办法:把唠叨变成提问题。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问题,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变成提一个问题,让孩子说说,也许孩子要比家长说得又好又生动。提问题时,不要摆家长架子,态度要诚恳、热情,要认真地倾听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说得不完全对时,你也不要急于唠叨,可以再问,即使说错了,也不必由你公布权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问题暗示他的错误所在,让孩子再思考。

教育孩子不是情绪发泄

对于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一些家长往往会怒火中烧,大喊大叫来表达愤怒。其实咆哮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教育不是情绪发泄,嗓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使孩子感觉你的没有修养和自己不被尊重。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武力惩罚不如鼓励?怎样才是正确的鼓励孩子?

当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从语言的批评升级到肢体的批评,武力惩罚出现了!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继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所以,妈妈想要武力惩罚时不如换成鼓励,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他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变本加厉更加叛逆。幼儿脆弱的内心其实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零吼叫”五招教出好孩子

“这里是半杯水,不同的人看到这半杯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会说:渴死了!怎么只剩半杯水?而有的人却会说:渴死了,还好,还有半杯水。”为什么人的情绪差异会如此之大?老师指出:这是想法控制了我们的情绪。当遇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合理的想法使我们产生积极情绪,而不合理的想法则会导致消极情绪。生活中家长如果时常出现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控制好自我情绪是做到“零吼叫”教育孩子的第一步。那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怎样做到“零吼叫”?

第一招:审视自己的情绪状态,莫让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当家长自身的情绪状态并不好的时候可以先花一点时间调整下自己的情绪,等到情绪稳定时再和孩子们沟通。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们还小就以为他们“读”不出家长的情绪,其实孩子们十分敏感。

第二招:为孩子创造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重视他们的观点。在这里林少{老师着重强调给孩子空间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单独的寝室,给孩子们留下宽松的心理活动空间才是真正尊重孩子隐私。试问各位家长们在进孩子寝室的时候敲过门说“我可以进来吗”?

第三招:无论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爱他/她的。应试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负担,而且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尽管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但是不要让孩子们每一次成绩的好坏成为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第四招:为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有的在家长们看来不值一提,或者家长根本没有关注到。这十分挫伤孩子们再接再厉的积极性。要体会到孩子们在取得进步过程中的艰辛,当然更需要关注到孩子们的进步。

第五招:制定家规,事前就与孩子约法三章。所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律性的时候,家长们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孩子“约法三章”是许多成功家庭所走过的路。

与此同时,家长应注意的是:

第一、“零吼叫”不是放任不管。

第二、警惕因为“有求必应”和“不忍心”等而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教育孩子情绪管理 篇8

在谈任何的情绪管理之前,家庭有一个良好稳定的情绪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很多处理情绪的方式都是通过对于父母的模仿。比如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比较极端的情绪体验,孩子几乎很少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般情况下两个方向极端发展,要么很直接不顾及他人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要么就直接把自己的情绪掩藏起来不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我们能看出来,这样两种情况都是很有问题,过于直接的或许易激惹,太过于隐藏或者自卑甚至是抑郁,然而很有趣的是,后者可能问题被发现的时间更晚。所以,在讨论任何的情绪管理方法之前,都要记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情绪环境要比任何一种情绪管理的方法都要奏效。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厘清自己

很多家长喜欢一上来就开始搬各种教育的方法,各种学习的也好道听途说的也好的方法一股脑的给自己的孩子用。然后在诸般方法均无效后,就慨叹说我已经尽力了,这孩子真的是没法教了,我费了这么多心血一点情况都没有的。很多家长都困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且尤其是在花费了心血之后,看毫无成效还会反过去去找孩子的错,认为是孩子怎么怎么样,大有让孩子要哄哄父母之意,孩子最后莫名其妙的安上了一个『都是我不好,是我不争气,是我让父母生气了,都是我的错』的冤枉,这不就好比让孩子哄父母说『乖,别生气了,都是我不好嘛』然后父母擦擦眼泪说『真的吗?你错哪了』唉,简直闹剧。所以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情绪之前,请先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妥当了,有一个榜样作用,要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再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再配上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像对着棉花打拳击,累死你,棉花也不会喊一句。

在管理情绪之前先教会他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边界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正式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的之前,还要有一个步骤。就是让孩子充分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孩子对于情绪这样抽象的东西认知的水平其实并不高,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只知道那几种情绪。比如,愤怒。引起愤怒的原因有很多啊,嫉妒可以引起愤怒,遭到了侮辱可以引起愤怒,自己遭到了侵犯可以引起愤怒,遭到了误解也可能引起愤怒等等,很多其他的情绪可能会连锁的引发其另一个情绪。那么当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受到了侵犯而表现出愤怒,骂人或者打人了,应该怎么办?批评这个孩子做的不好,生气骂人是不对的?这样显然不好,因为首先你的还孩子会觉得自己被误解了,进而更愤怒。这个时候更好的方法,让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发生经过说完,然后一一帮助他去人认清自己的情绪,要理解孩子情绪的来源,并且提供给他更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缓解自己愤怒,比如受到了侵犯而愤怒之后,生气是允许的,但是打人和骂人是不允许,把这个事情告诉班主任或者成人,寻求更正义、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是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在认识到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就要着手去让孩子能够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能够说出自己现在是愤怒的,自己现在是悲伤的等等,当然对于年龄低的孩子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注意!是引导,不是直接给他定义,要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表达,这非常重要。然后在这些基础上,让他自己逐渐的去厘清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其实就在就是在构架他的情绪的边界,情绪的边界清晰,对于自己的情绪认识清晰,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情绪之下这是管理自己情绪最重要的步骤。

在教孩子管理情绪的时候,请记住不要去打断和干涉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

当上述都已经做的不错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重要的环节来了,请家长们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在我接触的家长当中,多数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打断、无原则干涉、大包大揽等等方式几乎是屡见不鲜,导致孩子站在那里就只会嘟嘟囔囔,支支吾吾,孩子这些我根本听不懂在说的什么,家长竟然一五一十的都给我翻译出来了,我心里就纳闷了,这么大的孩子了还需要家长给他做翻译吗?在后来深入的了解当中我发现,其实家长很多的『解释』都不是准确的,孩子之所以不说一个是不知道怎么说,另外一个是他已经习惯这样的家长『代言制』而家长『代言』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孩子对于表达自己会出现问题,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总是在等待别人去理解他的意思,然而别人理解不了的时候,又会很焦虑甚至是愤怒(注意这里的愤怒很有可能是孩子学习家长对于自己说的话不理解后表现的愤怒的模仿)一个孩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总是被打断,总是被干涉,你说作单独作为一个个体来说能不生气,能不愤怒,还指望和你配合,和你交流,可能性并不大,原因很简单,从一开始你们就在对立面上,大家长制并不是处处都要用的。

所以,请家长关上自己的嘴,放下自己的手,让这个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努力的去表达自己,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即使这很困难,也需要他自己去学习,谁都不能代替他们。

情绪管理的方法

所以在教孩子情绪管理之前,请先把上述几项去完成好,你会发现孩子的情绪会改观不少,这就好比是雪天通车,总不能用车直接压过去吧,肯定要先扫雪,随后再通车的。

至于情绪管理的方法,我在这里只说一个小方法,其他的在网上啊,书籍里大有老师做的绘本,积极教养都非常不错啊。

标明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去选择情绪:

用一种句式来表明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情绪中,而不让情绪蔓延成为一个笼统的对自己的概括。

『我很沮丧』换成

『我正在沮丧』或者『我选择了沮丧』

上一篇:发电竞价下一篇:图书管理员素质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