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去哪儿论文十篇

2024-07-21

电影去哪儿论文 篇1

一、“笑”文化下的观众基础

真人秀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近两年真人秀节目逐渐从电视走向了银幕,从音乐类转向游戏搞笑类。电视节目既是节目,也是推广手段,在粉丝经济时代,电视积累巨量的粉丝,就是给大荧幕带来巨量的沉睡观众。[1]

1、真人秀电影的娱乐性

娱乐,“这种欢乐之意,既可以是生理上的放松、愉快, 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满足、兴奋或是宣泄,甚至是紧张、刺激、 悬疑的感受。”[2]娱乐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 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在辛苦工作学习之余,娱乐可以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缓解了工作学习之中的疲劳。

2、真人秀节目的喜剧性

喜剧是电影的一种类型,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幽默。《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片的定义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主要艺术手段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作夸张的处理,达到真实和夸张的统一。矛盾的解决常是正面力量战胜邪恶力量,一般来说结局比较轻松愉快。”[3]喜剧往往能带给人轻松愉快之感对于现代人排压喜剧电影是个不错选择,在观影的时候抛开一切的烦忧,感受心底最初最质朴的欢愉。

二、游戏情境中的电影新模式

《爸爸去哪儿》与《奔跑吧兄弟》都是游戏竞赛类真人秀节目,需要通过嘉宾玩游戏来完成任务,取得胜利将会有一定的奖励,嘉宾为了完成任务,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与脑力,平时的偶像形象也在节目中被丢弃。

1、游戏环节的情节性

电影必须有情节有内容,不然观众会感到乏味而对影片失去兴趣。真人秀电影并没有固定的剧情,但也设置了情境。 也就是说,选手的产生,环境的选择,规则的制定,目标的设定等主要环节与主题框架,都是事先设定的。[4]节目或者说影片都只是跟着设计的游戏环节将影片推动,游戏中有太多的偶然性,但在游戏中很多不经意的表现往往是真人秀电影最好的剧情推进剂。

2、比赛模式的竞争性

电影《爸爸去哪儿》中,嘉宾带孩子来玩游戏,以游戏的形式来竞争得到三颗星星,以此来获得参加森林舞会的机会。竞争也是游戏乃至影片的推动力,通过竞争得来的成果往往更让人珍惜。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都体会过竞争,对于成功与失败有着共鸣。欢乐的游戏背景下藏着竞争,这也使得整个影片在剧情上与情感上的层次更加丰富,相较于原节目,更多了分电影的感觉。

三、多方位宣传、推广与营销

观众是电影市场的主体,是电影服务的对象,文化的消费者,质量的评定者。观众以特有的方式——购票观赏来实现他们的消费。[5]消费产生票房,在国内,票房是评价商业片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影片能够满足大众的口味与精神需求才能获得高票房,才算是成功的商业片。

1、卫视平台节目效应

湖南卫视一直都是地方台中的大佬,在该台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总能稳居第一,综艺节目也属湖南卫视做的最为丰富,人气也最高。湖南卫视一直能保持收视长红,也与其的市场的预见性有关,更多的人只会记住第一,不会记住第二第三。《爸爸》播出后,亲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却没有一个节目能够超越《爸爸》带来的收视与口碑。

2、预告片的精彩诱惑

微博、微信是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软件,明星与粉丝的互动也多是用微博。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大热之后, 明星嘉宾的人气更涨了一层,微博关注人数也猛然上升,明星更是常常在微博中晒出孩子们的萌照。《爸爸去哪儿》的官微也提早放出了影片的预告片。预告片,又叫片花,是指在电影未上映之前展出精彩片段,目的是为该影片做宣传。 不仅仅是官微放出了片花,电影院中也放出了该片的片花。 电影院观看电影时,电影开场前都会播放广告或是未上映影片的片花。如今,电影票房的关键是要把电影销售出去,近几年影院票价一降再降使得观影成本大大降低,国内影院观影人数逐年上升。如《爸爸去哪儿》的7亿票房,又如近日刚上映还在线上的电影《奔跑吧!兄弟》首日破亿的成绩, 这些票房神话的造就,离不开上映前成功的营销。

真人秀电影的人气大涨与高收益率背后的诟病就是导致了许多电影人开始投机取巧,轻轻松松的拍一部搞笑票就能获得高收益,在这个年代又还有谁愿意去扎扎实实地做一些艺术。电影是电影,真人秀电影说到底也是整个电影市场的调节剂。在差口碑以及真人秀电影大波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再想要创下票房奇迹将会是很困难的了。

摘要:近几年国内真人秀节目日渐火爆,《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在良好的观众基础上,真人秀节目从电视转向了银幕,并且在院线取得了惊人的反响如《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本文将通过分析影片的“笑”文化下的观众基础,真实情境中的电影表演新模式,卫视的品牌宣传与推广来窥探真人秀电影的市场火爆前景。

电影去哪儿论文 篇2

这天是大班孩子毕业汇报演出的日子, 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来了。有个节目是由八对孩子进行黄梅戏表演唱。临登台了, 晶晶突然肚子疼, 无法上台。为此, 王老师急得团团转:如果晶晶的舞伴逸晨不上, 眼看着孩子化装得漂漂亮亮的, 怎么忍心让孩子失望呢?王老师也想临时担任孩子的舞伴, 可是因为没准备服装, 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台下这么多的摄像机、照相机和黑压压的家长。思来想去, 王老师最后决定还是让逸晨一个人和其他七对孩子一起表演, 并反复叮嘱他:“就当晶晶在你的身边一样做动作。”可是, 逸晨一个人在台上孤独地转圈并做出各种拉手的动作, 表情茫然的形象让王老师很是不安, 她隐约感觉到自己的不作为给孩子造成了某种无形的伤害。

反思

活动结束以后, 王老师也曾向逸晨的家长谈起自己的内疚之意, 家长碍于情面, 不断地安慰她说:“没事, 没事, 不怪王老师, 晶晶也是突然生病的呀。”而孩子更是说不出所以然来, 可见有些心理层面的东西孩子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园长带领大家就黄梅戏这个节目出现的状况进行讨论, 反思两个问题:1.如果我是逸晨的父母, 我看了孩子这样的表演心里感觉怎么样? 2.如果我是逸晨, 我独自一个人上台表演感受如何?

李老师说:“如果逸晨是我儿子, 哪怕他表演得再好, 我看了心里也会不好受。别人家的孩子都成双成对的, 就我家儿子孤孤单单的, 幼儿园毕业典礼啊, 重要着呢!”

“对!要是我儿子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宁可让他不上台, 也决不一个人单独表演。”

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总之是从感情上把逸晨完全当作自己的儿子了。

王老师也说道:“其实, 我知道逸晨单独一个人上台肯定有点蒙, 因为平时练习的时候都是跟舞伴一起进行的, 这时候孩子一定需要帮助, 但到底怎样去帮助, 我也因为事发突然一时束手无策, 没能及时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

“是啊, 不是说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吗?”周老师脱口而出:“现在这个时候, 逸晨是多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支持与合作啊。如果在这个时刻你能以舞伴的身份大胆走到台上, 配合着孩子完成这次表演, 那对孩子, 对家长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温暖啊!同时对其他家长来讲, 是多么大的一次震撼啊!什么是美?这种师幼互动的场景就是最美的!这样处处为孩子着想的老师就是最美的!与老师同台演出的照片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珍藏:‘老师最喜欢我了!’带着这种感觉长大的孩子一定是幸福的。我们的毕业汇报演出首先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现在, 更为了孩子的将来!”

“讲得很好, ”园长提议大家, “我们为周老师的精彩剖析鼓鼓掌。”园长接着说:“王老师也想到了要给逸晨帮助, 只是事发突然, 一时蒙了。说明我们老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不足, 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刚才大家分析得非常到位, 这说明‘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等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它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每一细节里, 每一个过程中。以后再遇到类似的突发情形, 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处理了。”

成长

这次突发事件, 也让王老师成长成熟了许多。她时时提醒自己要把幼儿的能力发展放在第一位, 并切实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在童话剧演出时, 她总要嘱咐孩子们分配一个角色给老师, 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在大一班表演亲子舞“宝贝去哪儿了”时, 婷婷的妈妈因为有急事没能赶来, 王老师赶紧走上台去, 拉着婷婷的小手, 顺利完成了表演, 及时弥补了孩子和家长的心头缺憾, 博得了家长热烈的掌声。

电影去哪儿 篇3

续集不如前作这个论调早已有之,倒序看系列电影肯定会有奇趣,《变形金刚》故事完整,植入广告明显的只有3、4个,《变4》情节支离破碎、剧情脑残,数得出来的广告超过20个(前作《变3》经权威统计共大小71个广告,第四集不会输);《里约大冒险》题材新鲜,色彩艳丽,《里约2》变成《亚马逊大冒险》,外加巴西宝莱坞歌舞秀,故事内核不堪一击;《霍比特人》重现咕噜倍感亲切,《霍比特人2》很想去弄哑那只龙;《宿醉》被惊为神作,《宿醉3》无聊当有趣,尺度大到无法直视……

当然,失望与希望总是并存,在是非对错被折磨得很苦的8月,能看到《驯龙高手2》这样保持原有水准的“正常大牌续作”,那种想哭的感动不是常人能懂。因为与此同时,这个暑期档,还有一大波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的电影,有宣传有新闻有炒作,就是轻易找不到上映影院看不着本尊,本期杂志也会整理一下这批近乎于虚拟的电影。看看这样下去,是否未来都不需要真有“实体片”,只需像“月饼票定理”一样,虚晃一圈即完成使命。

当我们看变形金刚的退化,会感慨是钱让金刚变坏,那么在这个不破亿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片的今天,找不到几部真正意义上的物有所值的好片,是否乃发展的代价呢?电影是预付费的特殊商品,说得花好稻好,拆开一看东西不好却不能退款,最多给个差评。“看电影有风险,买票需谨慎”,现在观众赐予一部电影最高的评价已经从“优秀”变成了“良心之作”。从什么时候开始,良心已经成了艺术创作的衡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画上了等号?

可以“玩”电影,无论是内容还是播映方式。社会舆论在争议中接受弹幕电影这种90后的花样存在,因为你已挡不住时代的大潮和主流观众的年轻态。但拍电影的人,恳求用“让人愉快地看完电影回到家”的出发点去对待它,让票房堆出的梦想照出真实。电影,这个在中国曾经奄奄一息,如今变成摇钱树的行业,需要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 篇4

第二季的回归和第一季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曹格一个人带两个萌娃,真是强憾。从总体上来说,第二季更有看点,无论是哪个角度都可以给孩子们很多的启发。

每周五晚十点,我都会观看,不想错过。因为我想看看孩子们如何在陌生的环境里生存,是否有厌恶的语气和害怕的心情。结果,孩子们中只有一个人不能承受这样的生存环境。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会生存

比什么都重要,不会生存,就将失去生命,失去一切。必须像鲁滨逊那样,任何时候都不退缩!

“独立”是每一季中的必要条件,第二季就很好,没有家长会担心孩子们受到伤害,孩子们也非常的开心。孩子们自己的任务也完成的很好,我感觉他们很赞!

他们学会独立完成任务,他们有意实的认识到,自己也可以完成!

无论多么困难的任务,所有人都努力完成,五位爸爸,六位孩子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特别的旅行,是哭是笑都由他们决定,我们没有办法接受介入他们其中,我们却可以给他们鼓励!

《爸爸去哪儿》全视角分析 篇5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从韩国引进, 原型为韩国MBC电视台于2013年1月份推出的《爸爸, 我们去哪儿?》。在引进之前, 该节目在韩国已经有了超高人气。虽然韩国引进的《我是歌手》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这个慢节奏、小清新的节目能否对上中国老百姓的口味?对此, 导演谢涤葵表示摸不准。所以, 一开始, 湖南卫视并没有把这档节目当做重头戏, 以至节目播出时间一调再调, 最后才定在了周五晚十点作为《快乐男声》接档节目。而节目一播出所引发的轰动, 绝对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对观众来说, 这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节目;对湖南卫视来说, 节目的收视率也绝对是一个令人欣喜若狂的意外!每件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因素, 《爸爸去哪儿》当然不例外, 且来分析之。

首先, 谈谈节目选材的吸引点。节目以明星爸爸和他们的孩子为主角, 假定情境下真实角色之间的故事大大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明星本身是一个看点, 而他们的孩子和家庭一向受明星的特别保护, 不会轻易暴露在观众的眼前, 所以明星的家庭绝对能引起电视观众的好奇心。爸爸照顾孩子又是另一个看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一向是妈妈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 而节目中妈妈保姆都不在身边, 年轻的爸爸们单独面对带孩子的问题。为孩子做饭、穿衣、泡奶、洗澡, 这些事情对爸爸们来说都是陌生的。观众们就想看看爸爸们尤其是明星爸爸们如何做这些事情。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这些对观众尤其是年轻的爸爸们不仅具有吸引力, 更具有启发意义。孩子的单纯, 如山的父爱, 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动点滴, 都是满满的温情和正能量。

不同于选秀类节目中煽情的励志和造作的哭泣, 也不同于游戏类节目中的故作丑态和夸张弱智, 《爸爸去哪儿》的真实和自然像清泉渗入观众的心中。或哭或笑, 或吵架或和好, 孩子们从来不懂得伪装。面对孩子的爸爸们, 或无奈或感动, 但总是真情流露。虽糗态百出, 但也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明星们的亲切和平凡。节目展示了星光闪耀的明星们为观众们所不知的另一面, 这个另一面是和普通人一样, 做饭喂奶, 会对自己的孩子百般呵护, 也会对自己的孩子无奈没辙。真人秀的看点在于“真”, 《爸爸》表现得很好。

总言之, 《爸爸》的内容吸人眼球, 再来谈谈其包装和剪辑。节目大热之后, “森碟”、“风一样的女子”等搞笑词语不胫而走, 网友连赞“神字幕”。这些字幕有着可爱精致的外形和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温馨感人的内容, 把节目氛围烘托的很好。这些极其生活化的字幕, 对节目掩藏较深的笑点和感动做出了最大的挖掘。[1]节目的剪辑也非常用心, 田亮“我要做个慈祥的爸爸”、kimi的“奥特蛋”、“王诗龄吃饭不能被打扰”等等这些片段把嘉宾的心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令观众捧腹不止。节目运用追述, 也是不错的创意, 在和孩子们相处过程的现在进行时中, 插入对爸爸们事后的访谈, 丰富了节目的时态, 有助于避免审美疲劳。此外, 爸爸们在访谈中谈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对活动的深层感悟, 还原事情发展过程中爸爸们的感受或事后爸爸们的感悟, 对此时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更立体化的展现和深度意义的挖掘。

《爸爸去哪儿》采用“超多机位同期摄录+后期精剪”的制作方式, 机位布置不仅有地上跑的, 还有天上飞的, 多角度、多景别, 几乎把爸爸和孩子们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捕捉了下来, 把每个精彩瞬间都记录了下来。后期剪辑的时候把其中的闪光片段挑出来, 再加上剧情化的叙事剪辑, 使得节目故事性、趣味性大大增强。节目对周围环境的细节捕捉非常用心, 节目中出现的景物拍摄也非常漂亮, 在风中摇曳的狗尾巴草、飘落的雪花等等, 唯美程度堪比电影大片。

好的编排能激发竞争和冲突, 产生戏剧性。《爸爸》中的抢房子, 放羊, 烧火做饭, 换爸爸, 爸爸变装等编排都是产生戏份的关键。《爸爸》的节目编排可圈可点, 优点是这些环节直接针对爸爸们最陌生的领域, 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陌生的环境中爸爸和孩子为完成任务而一起努力, 这其间会产生对比和冲突, 我们能看到性格迥异的爸爸和孩子。不说优劣, 但都能碰撞出一些火花。《爸爸》编排不足点是吃饭做饭的情节过多, 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且部分情节因涉及伤害孩子内心的纯净而受到大家的批判, 比如护蛋情节欺骗孩子的感情, 换爸爸混淆孩子的性别意识。

其实, 《爸爸去哪儿》并不是国内亲子节目的首创。类似的亲子节目有浙江卫视的《人生第一次》, 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 节目原型则都来自日本原版节目《第一次任务》。此外, 浙江卫视于2013年8月26日重磅推出中国首档星二代才艺展示真人秀《我不是明星》。但是, 这些节目的人气与《爸爸去哪儿》比起来, 则是千里之隔。不得不说, 除了节目内容和运作之外, 湖南卫视的平台本身也是《爸爸》能火起来的一个关键。首先, 湖南卫视在各省卫视中收视率排名一向靠前, 其强势地位无台撼动。湖南卫视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观众在关注着, 而且这个节目接的是快乐男声的档, 从一开始就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其次, 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为核心理念, 受众群体主要为年轻人。而《爸爸》这种明星亲子节目中的孩子一般在3—6岁, 其明星父母多为年轻人喜爱的对象。另外, 需要了解3-6岁小孩的育儿之道的观众, 也都是比较年轻的夫妻群体。可以说, 《爸爸》的节目定位和受众定位与湖南卫视的理念非常契合, 好的内容加上好的传播平台, 节目要火自然是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爸爸去哪儿》是从韩国引进, 那中韩两版有何异同之处呢?从受众人群的角度, 中韩文化差异性相对较小, 韩国观众喜欢的节目复制到中国不会发生水土不服, 且明星爸爸与可爱宝宝的组合卖点十足, 有足够的受众基础。[2]但毕竟两个国家的观众审美观还是会有些许的差异。韩国观众更敏感, 因为他们能对细微变化产生反应, 对寡淡的东西也能充满耐心, 所以韩国版本的《爸爸》比较小清新。而中国的观众比较挑剔, 没有耐心, 习惯快速、肤浅和感官刺激。所以湖南卫视在引进《爸爸》之后做出了一些调整, 加快剪辑节奏, 增加笑点, 增加字幕, 增大信息量, 增强对比, 产生更强的戏剧性。但毕竟国内做户外综艺经验不足, 中版《爸爸》镜头摇晃厉害, 剪辑过于碎片化, 条理不够清晰, 还须向户外综艺拍摄经验丰富的韩国学习。中版偏纪实, 节奏快, 韩版偏文艺清新。中版《爸爸》充满各种萌, 通过各种佐料对味蕾进行直接的刺激, 这也是纪录片常常用到的手段, 而韩版节目中则有着比中国版更多的空镜、对游戏场景的白描, 像文艺片一样, 更多内容要观者过后品味。两档节目播出时间不同, 中版是在周五晚上10点, 韩版的播出时间是周日下午4点55分,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结束了一周的工作, 在周五晚看上一档轻松而不需要多想的节目再好不过, 而韩版的播出时段是一周的结束, 慢节奏的节目可以帮助观众收心。[3]

当下, 真人秀节目已开始由单一的选秀形式变成亲子、婚恋、老年等全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竞争。中国观众已经对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和倦怠, 据目前来看, 选秀类节目大势已去。《爸爸去哪儿》火了以后, 2014年明星亲子类节目将会成为新的节目潮流。据报道, 2014年, 将有24档亲子类节目亮相荧屏, 不得不承认, 新一轮综艺节目又陷入跟风怪圈。国内各大卫视都是随风而动, 中国荧屏上综艺节目扎堆现象频出。国内综艺节目当前的趋势是小台抄大台, 大台抄国外, 唯独没有自己的原创。《爸爸去哪儿》虽然为湖南卫视吸睛无数、吸金无数, 但终究还是从韩国抄来的。国内卫视综艺节目要想真正崛起, 还是需要加强创新, 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做出真正有感染力又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好节目。■

注释

1[1]彭侃.《爸爸去哪儿》为何成功?[J].影视圈.2013.

2[2]黄琼洁.《爸爸去哪儿》亲子节目的营销策略探析[J].艺术时尚.2013.

浅谈《爸爸去哪儿》成功之道 篇6

一、节目本土化

一个节目的成功必然有其不同于以往的创新之处, 每个人都有“中国特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的观众非常渴求本土化的优秀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虽然是引进韩国的版权, 但不照抄照搬, 在适应中国观众娱乐要求的基础上做出本土化调整, 使它更好地满足中国受众的需求。

(一) 孩子年龄。在韩国的节目中, 孩子们的平均年龄要比中国孩子的平均年龄大,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 八九岁的孩子都已经受到很多成人化的教育, 而且也都已经在二三年级, 参加节目不利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情感, 所以在中国节目中孩子们年龄偏小。

(二) 地方特色。在地大物博的中国, 各期节目都展现了不同地方的特色。例如, 第三期到普者黑去录节目, 在节目中有唱苗族民歌的情景, 还有象征幸福、吉祥的往脸上抹黑的情景。更有优美风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有鱼、虾, 还有成群的天鹅、蔚蓝的天空, 让人们在看节目体会亲子关系的同时, 可以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也可以感受到那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三) 中庸之道。在韩国的节目中, 竞争更加激励, 例如, 抽到不好的房子就真的很差的, 而在中国, 林志颖虽然抽到了不好的房子, 但还另有卧室。中国是一个以“中庸之道”为传统的国家, 所以在节目中虽然也有一定的竞争, 但并不激烈, 这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让嘉宾住那么差的房子确实不好, 这是个亲子类的节目, 而不是忆苦思甜。

二、快节奏的剪辑

相对于韩国原版的节目, 中国的剪辑节奏明显很快, 例如, 在第一期到灵水山的大巴上, 通过快节奏的剪辑, 配上富有节奏的音乐, 将孩子们在车上丰富的表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给人以冲击力, 引人发笑, 也不至于审美疲劳。快节奏的剪辑也很好地贯穿在节目中, 不至于使整个节奏拖沓、缓慢, 这也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呼应。

三、受众范围广

(一) 地理差异。五组家庭分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有台湾的林爸爸, 西安出生的郭爸爸, 北京的张爸爸和王爸爸, 当然还有重庆出生的田爸爸,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文化差异也不尽相同, 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都不同。林志颖和小小志:鼓励型;田亮和田雨橙:传统型;郭涛和石头:散养型;张亮和天天:兄弟型;王岳伦跟王诗龄:弱势型。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域环境的人以认同感, 不同的教育方式也给观众以认同, 便于人们从中认识到自己教育的不足, 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二) 受众审美。前一段各种唱歌选秀类的节目已经使人们审美疲劳, 所以这样一档亲子类节目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户外真人秀节目使人们眼前一亮, 而且这个节目也是在湖南卫视这样一个平台播出, 湖南卫视本来就有自己广大的收视群体, 再加上前一段的唱歌类节目过多, 所以这样的真人秀节目必然成功。

四、明星效应

(一) 猎奇心理。中国的综艺节目本身数量有限, 人们也只能通过在综艺上明星们宣传作品以及访谈节目来了解明星的生活以及其一点点的性格。

(二) 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全面占领文化市场的时候, 大众其实才是市场的主角。明星在这样的环境和趋势之下, 应该不断地放低姿态、贴近大众才能够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大众不再需要站在神坛上、用来供奉的明星, 而是贴近人们生活的、跟人们生活相同的明星。

五、矛盾冲突

如果没有一点矛盾冲突, 那么必然不能吸引人们持续地观看。在开始的时候要所有的孩子都将自己的玩具交了, 节目组制造了第一个冲突;还有在放羊的时候, 五个孩子只给了四只羊;早饭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故意让他们下午要准时起床, 所有的孩子满脸的不情愿, 目的在于引起矛盾冲突, 更真实地表现孩子们的性格。有些矛盾冲突是节目组可以制造的, 也有孩子们自己造成的, 例如, 王诗龄不小心推倒了田雨橙, 不过最后她们还是和好了, 毕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 性格都不同, 所以矛盾冲突不断, 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

参考文献

[1]雷蔚真.电视策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老爸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7

小的时候, 我特别的顽皮, 老爸从来都没有责骂, 从来都是笑眯眯的。每到寒暑假, 老爸开会, 他总是带上我, 走遍了中国的大好山河, 每到走累了, 没力气了, 老爸都会举起我放到他温暖的肩膀上, 之后的我又变得无比开心和兴奋。

六年的中学生活无比的紧张, 每天早上都是老爸在天没亮就去买早餐, 买我最爱的热干面, 然后叫我起床, 估计这是老爸最最头疼的一件事了, 我是超级赖床鬼, 不到最后一秒是不会动的, 老爸总是一遍遍耐心地喊我, 不懂事的我会很反感地把头蒙在被子里半睡半醒地说上一些很过分的话, 比如说“讨厌了”, “无聊了”, 可是老爸还是不厌其烦地帮我准备早餐, 给我带上一个我最爱的红富士, 送我去车站, 这一送就是六年。

无论老爸多忙, 每天下班, 老爸开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我的房间看我, 摸摸我的头, 喊着我的小名。每次出差回来老爸都会带给我好多好吃的, 我最最盼望的就是老爸回家了。每当周末, 我总是和老爸坐在沙发上, 比赛嗑瓜子, 边嗑瓜子, 老爸边教育我如何做人, 这是我最最享受的时光了。老爸从来不以我的考试成绩来看人, 以至于我每次考试考砸了的试卷都是老爸来签字, 每次考砸之后的家长会都是老爸去参加。

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了, 老爸极大地支持了我的各项兴趣爱好, 我参加了摄影协会, 炭画班, 英文培训班。因为爱好摄影, 我买了很多摄影仪器, 每到周末还拉老爸出去采风, 我拿着相机, 老爸帮我扛着三角架, 我觉得我是最最幸福的摄影师了。

真羡慕大萌子每年都能和父亲合影, 我大学毕业后, 见到老爸的时间就屈指可数了。为了实现我儿时的梦想, 老爸四处举债, 为我出国留学凑齐学费和生活费, 我也不知道那时我为何是那么的一意孤行, 一定要远走他乡。老爸从不说起借钱的艰难, 只是要我好好读书, 将来有出息, 不要操心钱的事情, 他是我永远的后盾。不懂事的我在毕业后的整个暑假都过得特别开心, 现在想想那应该是老爸最最难过的一个暑假吧。

直到临走的那一天, 爸妈亲友们送我到了武汉天河机场, 虽然离别前的伤感让我不禁落泪, 可是还是有老爸送我到广州白云机场。我的心情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老爸拿着我的所有行李, 我们一起到了广州, 办登机牌的时候, 因为行李超重, 折腾了半天还是被罚了款, 老爸把身上所有的钱交了罚款, 在我郁闷得不行的时候, 老爸说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了我的心情, 好事多磨。我才发现我和老爸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不多的几分钟了, 从老爸手中结过行李, 我猛然一下感觉到好重的担子落到了我一人身上。和老爸说再见的时刻到了, 我泪眼朦胧, 一步一回头, 想再多看老爸几眼, 多和他说上几句话。我不停向老爸招手, 可是却离他越来越远。我看见老爸眼角也泛起泪光, 我想那是我一生中最最不舍的一刻。

在国外的十年打拼让我成长, 让我自立。这些年来, 老爸一直是我坚强的后盾, 每当我遇到挫折, 老爸都会鼓励我, 给我力量。当我成功时, 老爸比我还开心, 我想这就是永远割舍不断的父爱。无论相隔千里万里, 父爱如山, 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钱往哪儿去 篇8

更多地转向长期融资

由于本轮世界经济放缓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西方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下跌。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转趋乐观后,这些国家股票市场的下跌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条件持续恶化,融资规模扩张受到明显遏制,一些筹资者不得不转向传统的融资领域。尤其是美国的企业,大量向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融通资金。

在证券投资方面,国际资本更多地采取股票、债券等债务工具形式流动。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资本的进出流动更为明显。去年以来,由于市场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出现趋势性逆转的担心不断加剧,部分资金开始撤离股票市场,转向传统的避难所——政府债券市场。然而,近年美国政府实现财政赢余,新发债券规模减少,旧有债券的供给也因政府的回购而逐渐下降,政府债券市场的容量收缩,资本吸纳能力下降。因此,国际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而逐步走向一体化的欧洲政府债券市场越来越引起国际资本的关注。

资本重新配置

国际资本流动的区位结构,就是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重新配置。一个时期以来,诸多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资本对美国金融资产的疑虑:

9.11事件及美国随后进行的反恐怖战争,改变了美国本土资产本身的安全属性,使之面临实际意义上的“安全”威胁。

安然、安达信问题以及随后出现的公司系列丑闻,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参与者对美国会计制度及审计监管客观性的怀疑,导致美国企业信用根基的动摇。

美国大型投资银行利益冲突引发的诉讼案揭开了美国资本市场运行的黑幕,加深了外国投资者对于美国金融市场秩序的忧虑。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可能会遭到检控,面临支付巨额赔偿的要求。此外,美国金融市场资本与信用的关系及上市公司的治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美国经济难以继续维持强劲复苏态势,企业赢利能力无法及时恢复,导致整体投资收益率下降。一些投资人开始认为,90年代后期美国股票市场高投资报酬的时代已经结束。

上述疑虑正在侵蚀美国对于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一方面,国际投资者在美国的并购行为日趋谨慎。去年前三季度,美国并购资本流入减少到100亿美元,进入2002年后,并购资本流入下降现象更为明显。2001年全年,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额仅为1329亿美元,比2000年创纪录的3356亿美元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及企业经营问题的不断暴露严重地影响了美国股票市场的表现,并改变着国际投资者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态度。截至2001年底,在美国国际收支的金融账户中,外国投资者拥有的美国资产增长了8955亿美元,与2000年底的10242亿美元相比,下降约13%。其中,外国净购买美国股票额为1272亿美元,低于2000年的1927亿美元。总之,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以及间接投资中的股票投资部分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美国投资风险的上升及资本市场回报率的下降,将进一步导致国际资本的分流,影响美国的资本流入。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欧元区直接投资及组合投资总体呈现流入,为过去四个月以来所首见。此外,美国股市在今年3月的第一周出现了七周中最大的资产净流出,而欧洲大陆则出现了一年中的最大的资本净流入。到3月8日的两周中,流入到亚洲股市的美资总额达到5.38亿美元。显然,国际资本“逃往质量”的区位调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潜在影响不可忽视。

重回新兴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恢复,以至于经济预测界对于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前景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去年美国经济减速后,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争议再起,一些乐观的估计认为,新兴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可能会吸引因美国资本收益下降而流出的资本,从而受益于本轮外部震荡;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外部冲击将强化亚洲危机后出现的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背离,从而导致新兴市场融资环境的普遍恶化。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观后感 篇9

这一天,大家怀着好心情来到了长隆野生动物园,那里枝繁叶茂,阳光明媚,动物众多,刚刚到达目的地的五个家庭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五个萌娃更是兴奋不已。参观一番过后,选了各自的房间:kimi林志颖住进了奇特新颖有吊床的3号房,天天张亮住进了上下双层床的一号房,cindy天亮住进了梦寐以求的豪宅2号房,angela王岳伦住进了4号手工的气垫床的房子,而石头和郭涛则住进了简陋的5号房。

走进自己的房间,看到了任务卡:做叉烧包,当作晚餐,每一次完成任务就会获得一颗星,集齐三颗星就可以参加森林化妆晚会。但是第一个任务就让五位爸爸搞的焦头烂额,迫不得已去问了大厨张亮,简单讲解之后,石头爸和kimi爸了解许多,吃了爸爸做的叉烧包,感觉满满的幸福感在心中洋溢着。吃饱过后,大家慢慢地进入了梦想,似乎还在回味着今晚做的美味的叉烧包的味道。

清新的空气弥漫着,而今天考验他们的任务慢慢逼近,处女座田亮、严父郭涛和王岳伦一起去给大象清除粪便,男神张亮和不老男神林志颖去给河马刷够二十颗牙齿,大家都为去参加森林化妆舞会努力着,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kimi和angela这一次并没有获得星星,而天天懂得分享的想要给kimi自己的星星,而林志颖委婉拒绝并教育kimi是要考自己的努力完成得到星星,而不是要人施舍的。Kimi也很乖,看到动物们,俨然忘掉了刚才的伤感。

这些任务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去蟒蛇窝里那晚餐,而事实证明了这五位老爸各个都不怂观后感,而郭涛和王岳伦一个四号一个五号,而郭涛便在这时候“舍生取餐”,最后剩下的最远和最近的晚餐,郭涛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远的那个晚餐,使最后取餐的爸爸们诧异万分。这一举动也把我感动了。

几次任务的努力,大家都攒集了三颗星星,最后参加了森林化妆舞会。

论《爸爸去哪儿》的复制成功之道 篇10

中国自古凡事讲求“天时”、“地利”与“人和”, 此三者顺, 乃成。置于当下, 一档电视节目的成功大体也离不开这三个重要因素, 即时间性、地缘性和团队性。

一、时间性———节目推出时间正宜

(一) 受众疲于同质化的娱乐节目

注:该表格中数据均来自《南都周刊》, 2013.11.11, p46

从时间的维度来讲, 中国的受众长时间被裹挟在娱乐化的节目当中, 不是“唱歌PK”就是“比武招亲”。诚然, 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娱乐节目来释放压力, 但很明显, 电视观众已渐渐疲于类型甚至内容雷同化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出现在适宜的时间点, 它打破了受众长期形成的娱乐收视模式, 新的节目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了涟漪。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一档节目, 也是中国首档明星亲子互动类的真人秀, 在韩国的原版节目叫做《爸爸, 我们去哪儿》。韩国把这种纪录片性质的综艺节目称作“观察综艺”, 泛指那些让人放松, 并在一个空间中, 来观察参与人如何应对各种日常生活事务的综艺节目。这种形式要求制作团队尽可能地少介入, 除固定的摄像机和全职的VJ外, 完全信任出镜者, 充满突发、即兴和各种意外, 真实和不可知是抓人的点。[1]

每周五晚十点播出的《爸爸去哪儿》, 是一道口味独特的周末菜肴。明星们的生活状态将在镜头前一览无余, 甚至连他们的卧室布局、起床时糟糕的发型以及惺忪的睡眼, 全部呈现在观众面前。参与节目的明星们已经卸下闪耀的光环, 做着普通百姓都会做的事情, 在《爸爸去哪儿》的镜头前, 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爸爸。再加上他们各自的孩子乖萌可爱, 更是吸牢了大票粉丝。这既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 又勾起了观众对于明星是如何带孩子的好奇心。

该节目安排五对明星父子 (女) 一起外出旅行, 目前已全部播出完毕的第一季中总共有六次旅行, 每次均为三天两夜, 并且采取多机位二十四小时无缝拍摄。旅行地点大多数是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 这与明星们平时生活的城市环境有很多不同。一开始明星爸爸们独自带着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囧态百出, 不是不会给孩子梳头发, 就是拿到食材不会做饭, 逐渐才开始熟悉带孩子的流程。

每周五的晚上看到这样新鲜、生活化的节目,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是个很好的放松和消遣方式。

(二) 媒介融合的时代推力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时代,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成为了常态, 也是相互促进、成长的一种有效、有力的方式。《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离不开“爸爸去哪儿V”官方微博的功劳。

2013年9月6日, “爸爸去哪儿V”官方微博在新浪开通,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该微博拥有3827240个粉丝, 发布微博数1590条, 截至第二季播出后2014年7月31日该微博拥有5254952个粉丝, 发布微博数3226条。自节目开播之后, 基本每条微博信息都获得粉丝至少上千次的评论和转载。此外, 节目中出现的几位明星爸爸的微博也是出现爆破式的增长。目前, 第一季中五位爸爸的新浪微博粉丝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梦想家林志颖V”的粉丝已经突破4973万, “张亮Sean V”的微博粉丝数目更是从十几万上升至2016万, “田亮V”、“郭涛V”和“王岳伦V”粉丝数目分别为1388万、1058万和808万。第二季中“曹格V”和“陆毅V”的粉丝数量分别为371万和1680万, “杨威YYY V”, “黄磊微博V”和“吴镇宇工作室1221 V”的粉丝数量分别是244万、1278万和34万。他们每次发出的关于节目的信息更是引起粉丝疯狂转载和评论, 由此可以看出该节目强劲的影响力。

此外, 该节目第一季播出后一直稳居微博热搜榜前几名, 第二季播出时常成为热门话题。从前期宣传, 到幕后揭秘, 再到下期预告, “爸爸去哪儿V”官方微博全方位同步成为《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的支撑。在微博和电视节目的良好互动和共同推动下, 该节目掀起了收视狂潮:首先, 湖南卫视每周五晚的播出让受众心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其次,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以及明星父亲的粉丝效应, 对节目内容和相关幕后故事进行二次传播, 通过微博的裂变式和快速的传播进而扩散到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使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紧接着这种网络上的口碑效应又导致了收看每期节目的观众越来越多, 收视率也越来越高。正是这种传统电视媒体和微博的有效互动, 形成了以节目为中心的有效舆论场, 由此导致了节目收视率越来越高, 观众对每期节目的期待心理也有越来越强的连锁反应。

二、地缘性———节目亮相地点正巧

从空间的维度来讲, 《爸爸去哪儿》是由湖南卫视引进的, 可以说它在中国的出生地是湖南。自2005年《超级女声》红透荧屏以来, 湖南卫视不断摇晃“电视湘军”的大旗, 以快乐、青春的特色在电视观众的心中站稳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得到了大批年轻观众的认可。在“快乐中国”的氛围中, 湖南卫视有着自己稳定的收视群体, 加之有先前《百变大咖秀》、《我是歌手》等节目的走红, 该电视台吸引了众多的受众。

有了如此地缘优势, 再加上明星爸爸的明星效应以及全方位的宣传, 最重要的是该节目本身的吸引力,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基础可谓夯实。

三、团队性———节目创作队伍正好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如此看来, 人和在此三者因素当中分量极重。《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也不能缺少“人和”的功劳, 其创作团队中有经验丰富的导演和才华横溢的各部分工作人员。

(一) 导演经验丰富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有一位出类拔萃的领导者, 《爸爸去哪儿》的总导演谢涤葵曾经执导《变形记》、《想唱就唱》、《乡村发现》等节目的拍摄, 对于真人秀节目有自己的理解和丰富的拍摄经验。

真人秀的英文名称为Reality TV或Reality Show, 1998年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的上映, “真人秀”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而电视真人秀节目则起源于1999年, 当时荷兰人约翰·德·摩尔发明的一档名为《老大哥》的真人秀节目。节目组将9个自愿者关在一间屋内三个月, 在此期间用摄像机拍下他们的生活情况, 然后作24小时直播。这个偷窥节目使得电视台收视率暴涨, 高峰时竟有1200万人同时观看, 由此掀起了一场电视真人秀的全球性浪潮。

时下的中国荧屏有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为代表的歌唱类真人秀, 有以《中国达人秀》、《笑傲江湖》等为代表的选秀类真人秀, 也有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为代表的交友类真人秀。但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则是中国首档定位为明星亲子互动类的真人秀, 开辟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另一片天地。

(二) 团队成员年轻有活力

在《爸爸去哪儿》的团队中, 从编导到摄像再到后期, 整体呈现年轻化状态。年轻人的激情、活力和创造力很好地融入到了节目中。

特别是年轻的字幕组, 将幽默、搞笑、轻松的字幕嵌入节目当中, 为本来就好玩的节目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比如“森碟”、“黑米”、“我要做一个慈祥的爸爸, 慈祥的爸爸, 慈祥的爸爸……”、“美少女发型”等, 几乎在每一期节目中都有“神字幕”的出现。而这些新鲜、好玩的字幕在之前别的节目中是很少甚至从未见到过的。

(三) 团队创作方向切中受众神经

目前中国青少年成长环境进入了一个严重缺失父爱的时代, 单亲家庭的增多 (离婚后孩子往往由母亲抚养) , 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 (父亲在外打工) , 白领阶层的父亲忙于事业和生计, 公务员忙于应酬, 军人、商人与驻外人员 (国际交流的增多) 长期在外, 隔代抚养中多由奶奶或姥姥照顾孩子, 核心家庭极大地取代大家庭, 这一切, 造成孩子不能实质性、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2]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 父亲的角色往往是缺失的。父亲与孩子的沟通往往是严厉、刻板和权威的, 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共处、沟通。《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五位父亲, 在节目之初, 大多是手忙脚乱、摸不着头脑。但六次的旅行下来, 五位爸爸都比最初进步了不少, 至少比以前知道该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他们正确、合适的引导, 也更明白了自己的孩子更需要的是什么。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不仅在于刷新了收视率, 更在于它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对于家庭教育、回归亲情的思考。大家观看节目的同时, 会反观自己的生活, 拿节目中别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对。不仅仅是明星的家庭, 即使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家庭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参与度也远远高于父亲。但这种成长中父亲参与的缺失, 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营养的失衡。

该节目引发的思考, 正是我们当下社会存在的现象, 也引发了很多观众的情感共鸣。年轻的父母认真思考该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年长一些的父母反思自己曾经的得失, 孩子们更爱自己的父母, 还没结婚生子的青年人从别人和自己身上汲取经验。

四、成长不易, 且行且努力

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 《爸爸去哪儿》两季的播出均掀起了我国电视节目的收视狂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无疑是成功的。虽是从韩国引进的完整节目形态, 但也适应了中国的“水土”。第一季成功收官, 第二热播。然而在成功的同时, 电视人更需要的是成长。时下, 国内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但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节目的同质化必然导致收视分摊, 在同类节目中怎样才能做得出众, 如何才能保持生机, 不断突破自我, 这些对电视工作者来说才是巨大的挑战。电视节目的核心基础从来都是观众, 而观众是很容易疲惫的, 作为“弄潮儿”的电视人在“冲浪板”上的动作也应该不断变化, 不然僵直了自己同时也会疲乏了观众, 观众期待的总是更新更好的节目。

摘要:去年入秋以来, 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火透荧屏, 今夏的爸爸热再度来袭。湖南卫视将其从韩国引进, 可以说是将其复制来的, 但在中国吹出了一股炫彩之风。熊爸萌娃的亲子互动真实、生动、有趣, 新鲜的节目类型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掀起了收视狂潮。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儿》为荧屏涂抹的亮色, 以及它给受众带来的对于第二季的期待, 无疑体现着它的成功。然而该节目的成功蕴含着其复制之道。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复制,时间性,地缘性,团队性

注释

1[1]于丽丽.“爸爸去哪儿”的中韩双面[J].南都周刊, 2013 (1) :46.

上一篇:稀疏查找表下一篇:预防路径